大学自然地理整理

大学自然地理整理
大学自然地理整理

1.黄道:地球绕太阳公转轨道面与天穹相交的大圆。

2.白道:月球公转轨道面与天穹相交的大圆。

3.赤道:通过地球中心划一个与地轴成直角相交的平面,在地球表面相应出现一个和地球的极距离相等的假想圆圈。

4.如果有一架飞机8月20日12点从北京起飞前行洛杉矶,经过13小时飞行到达,请问到达时,北京的时间为多少?

洛杉矶的时间为多少?

北京(东八区)洛杉矶(西八区)

起飞时洛杉矶时间:北京时间- (东八区+西八区)= 8月20日12点- 16小时= 8月19日20点

到达时北京的时间:8月20日12点+ 13小时= 8月21日1点

到达时洛杉矶时间:8月19日20点+ 13小时= 8月20日9点

5.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H=90。- | a + B |

a:代表当地地理纬度B:代表太阳直射点地理纬度(同半球相减,异半球相加。)例子:请问两分两至(春分秋分夏至冬至)苏州(32°N)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各是多少?

夏至:H= 90。- | 32°- 23°26′|=81°26′

冬至:H= 90。- | 32°+23°26′|=34°34′

春分秋分:H= 90。- | 32°+ 0|=58°

6.夏至日:北极极昼,南极极夜冬至日:北极极夜,南极极昼

7.三大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⑴岩浆岩:在岩浆作用过程中,岩浆在地下冷凝结晶或喷出地表凝固结而形成的岩石。

⑵沉积岩:在物质大循环中,堆积下来的沉积物经过固结成岩作用所形成的岩石。

⑶变质岩:地壳中原已存在的各类岩石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

9.断层:岩石受力发生破裂,破裂面两侧岩石沿破裂面有显著位移的构造。

断层要素:断层面,断层线,段盘,断距

8.褶皱和褶曲

褶曲:水平岩层受水平挤压力的作用而产生的一系列连续的波状弯曲称褶皱,其中每一个具体的弯曲叫褶曲。

褶曲要素:核,翼,转折端,轴面,轴,枢纽

10.板块的构造学说与全球大地构造地貌(大题)72

⑴大陆漂移说⑵海底扩张说⑶板块构造说

⑴大陆漂移说(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

主要内容:在距今约2.5*108之前,地球上只有一块大陆,称之为泛大陆,其周围的海洋也只有一个,称之为泛大洋。在地壳演化到距今约2.5*108年之后,泛大陆在地球自转离心力和天体引力的作用下逐渐

开始分裂,并且分裂得较轻的陆块(硅铝层)像冰块漂浮于水面一样漂浮在较重的大洋地壳(硅镁

层)上沿水平方向漂浮移动,逐渐形成了今天的海陆分布格局。

证据:随着古地磁学、海洋地质和地球物理学研究的进展,为大陆漂移说提供了新的证据。

特别是古地磁学研究的结果证实,地壳在水平方向上的确发生过显著的位移。

⑵海底扩张说(美国学者:赫斯和迪茨)

主要类容:大洋地壳是在海岭一带由海岭裂缝中移除的岩浆冷凝形成,并不断地向海岭两侧扩张,当其扩张到大陆边缘海沟时便潜入地幔中消亡,洋底不断得到更新;

海底扩张的驱动力是地幔物质的热力对流,海岭是对流圈的上升处,海沟是对流圈的下降处,大洋

地壳是被驮伏在自海岭到海沟运动的地幔软流层上运动的;

海底扩张引起大陆漂移,大陆不是独立于洋壳之上主动地漂移,而是与坚硬的洋壳在一起并随着洋

壳一起在地幔对流体上移动。

证据:海岭两侧岩石的年龄,磁异常条带和热流值的分布还具有对称性和渐变性的特点。

⑶板块构造说(美国:摩根,法国:勒皮顺)

主要类容:地球的岩石圈由若干个板块构成;各板块之间存在着相对水平运动,这是岩石圈运动或构造运动的主要方式,垂直运动是由水平运动派生出来的;板块运动的驱动力主要是地幔物质的热力对流。

证据: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综合各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11.板块的边界类型76考

板块交界处是板块相互作用的地带,这里的构造运动活跃。

⑴扩张型边界⑵挤压型边界⑶剪切型边界

⑴扩张型边界(大洋中脊和裂谷)

扩张型边界又称分离型边界。扩张型边界处是岩石圈张裂的地带,地幔物质从岩石圈裂缝中涌出冷凝形成新地壳或岩石板块,促使板块不断增长并向两侧扩张。同时,从裂缝中涌出的岩浆物质在其两侧长期堆积形

成巨大的沿裂缝延伸的海底山系,称之为大洋中脊。(东非大裂谷,贝加尔裂谷)

⑵挤压型边界

挤压型边界又称汇聚型边界。这类边界是板块对冲、消减或消亡的地带。两个板块在此做相向运动,造成两个板块碰撞,挤压,俯冲,汇聚等,从而引起强烈的构造运动,并形成独特的地貌类型。根据相向运动的板块的性质不同,挤压型边界又分为俯冲型边界和地缝合线型边界。

①俯冲型边界(孤岛,海沟,沿岸山脉)

俯冲型边界出现在洋壳板块与陆壳板块之间。这两种性质不同的板块相遇碰撞时,由于洋壳板密度大,

位置低,便俯冲到大陆板下方。结果在俯冲带的洋壳一边被拖曳成深凹的海沟,而大陆地壳一侧则被挤

压抬升形成孤状岛屿或沿岸山脉。

②地缝合线型边界(褶皱山系,高原)

地缝合线型边界是两个大陆板块间的碰撞带或焊接线。如果大陆板块之间相向运动而碰撞,便产生大规

模的水平挤压作用,接触带的岩层被挤压变形隆起,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或高原,结果将原来分离的两

个陆块“缝合”起来或“焊接”在一起。

(印度板块上的古印度想亚欧板块南缘冲击:喜马拉雅山系和青藏高原)

⑶剪切型边界(大洋中脊的错断)

剪切型边界又称平错型边界。这是一种特殊的边界类型。两个板块沿此边界相互平行作相反方向运动,板块既不增生也不消减,只是作剪切错动。剪切型边界一般为横切大洋中脊的举行水平断层。(转换断层)

12.太阳辐射:太阳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周围空间放射的能量。

天文辐射:由于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式有日地天文关系所决定。

地面辐射:地球表面在吸收太阳辐射的同时,又将其中的大部分能量以辐射的方式传送给大气。地表面这种以本身的热量日夜不停地向外放射辐射的方式。

总辐射(太阳总辐射):地球表面某一观测点水平面上接收太阳的直射辐射与太阳散射辐射的总和。

地面的有效辐射:地面辐射与地面所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值。

大气逆辐射: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同时,又以辐射的方式向外放射能量。大气这种向外放射能量的方式。

绝热变化:如果气块和外界没有热量交换,仅由于外界压力的变化,气块被压缩或向外膨胀所引起的气块本身温度的变化。

13.大气环流:地球上大范围的大气运动状态。

14.三风四带116(行星风系)

热带环流:赤道地区上升气流,在高空向两极流动过程中,越远离赤道,地转偏向力越强,纬向风速分量越大。

在纬度30度附近,地转偏向力已经增大到和气压梯度力相等的程度,空气运动方向与纬圈接近平行,

30度纬圈小于赤道纬圈,空气愈来愈拥塞,所以在30度纬度附近,空气堆积下沉,使近地面气压上升,形成副热带高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出现后,近地面空气就向赤道和极地分流。流向赤道的一支,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在北

半球形成东北信风。

极地环流:在北半球,由副热带高压近地面流向极地的一支暖气流,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在中纬度地区形成西南风。由极地高压南流的冷空气,偏转成东北风。

这两支性质不同的气流在纬度60度附近相遇,形成极锋。暖空气沿极锋面向极地方向滑升到极地上空

冷却下沉。

中纬度环流:由极地流向低纬的低层空气与副热带高压带流向极地的空气在纬度60度附近相遇而辐合上升,一部分流向副热带上空与热带来的高空气流辐合并下沉,再由低层副热带流向副极地。

15.季风与东亚季风的形成119

○在广大地区内,其盛行风向有规律地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带来不同的天气气候现象并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流成为季风。

○由海陆热力差异引起的季风称为热力季风。由于大陆冬冷夏热,海洋冬暖夏凉,所以冬季大陆空气密度大,气压、升高,海洋情况则相反,气压降低。于是在大陆高压与海洋低压之间的气压梯度指向海洋,空气受气压梯度力的支配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被半球成顺时针方向流向海洋。相反,夏季地面上的气压梯度由海洋指向大陆,气流方向与冬季相反。

○东亚位于世界最大的海洋(太平洋)和世界最大的大陆(欧亚大陆)之间,热力差异比其他任何地区都要大,所以季风最为强盛。冬季,亚洲大陆为冷高压所控制,高压前缘的偏北风,就是东亚的冬季风;夏季,亚洲大陆为热低压所控制,同时北太平洋高压西伸北进,高低压之间的偏南风就是东亚的夏季风。

16.降水

(一般了

解)

降水:从云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水或固态水。

17.气团129

气团:在水平方向上物理属性比较均匀的大团空气。

梅雨的形成:133

冷暖气团势力相当,很少移动或来回的摆动的锋成为准静止风。他可造成锋下地区长时间的阴雨天气。

梅雨是由于准静止锋而形成的。我国的江淮地区,每年初夏6-7月,常是阴雨连绵的天气,正值江南梅子黄熟的季节,所以称为梅雨。

每年的春末夏初,夏季风从海上带来丰沛的水汽,至六月上旬暖湿气流推到我国江淮地区,并与来自北方的干冷空气在江淮地区上空相遇。南北冷暖气团势力相当,僵持在江淮地区,形成了梅雨。

23.河流阶地

河流阶地:原来的河谷谷底因河流下切而高出于一般洪水位之上,并呈阶梯状分布于谷坡上的地形。

河流阶地的类型:侵蚀阶地,堆积阶地,基座阶地。

26.海蚀地貌257 地貌关系

1.海蚀穴

2.海蚀崖

3.海蚀拱桥、海蚀柱

4.海蚀台

27.主要成土因素307

1.母质因素

2.气候因素

3.生物因素

4.地貌因素

5.时间因素

6.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形成

18.气旋:中心气压比四周低,具有闭合等压线的水平空气漩涡。

热带气旋:发生于热带洋面,具有暖心结构的气旋。

热带气旋的形成条件:1.广阔的高温洋面2.有利的流场 3.合适的纬度 4.风的垂直切变要小

19.洋流的分布141

20.气候类型成因特点153

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40-60度的大陆西岸,处于盛行西风的向风岸,又受暖流的影响,终年受温带海洋气

团控制。

冬季温和,夏季凉爽,温度年较差较小。全年湿润,降水丰富,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冬雨稍多。

该气候类型区的自然植被为落叶阔叶林。

温带季风气候:北纬35-55度的欧亚大陆东岸。冬季风来源于大陆反气旋东侧寒冷的偏北风,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夏季极锋北移至较高纬度,极锋齐全前部的偏南风就是其夏季风,强度较弱。

冬季寒冷,少雨雪,夏季暖热多雨,降水集中。

以森林为主,北部为针叶林,南部为落叶阔叶林。

理想大陆上的气候分布模式:163

21.水循环209

22.河漫滩:232

河漫滩:分布于河床外侧洪水期被河水淹没,平水期出露水面的谷底部分。在河流中下游最为发育。

形成过程:

由于横向环流,原先的"V”字形河谷展宽,冲积物堆积成河床浅滩;浅滩加宽,在枯水期大片出露水面,形成雏形河漫滩;雏形河漫滩上不断沉积洪水期流水携带的细粒物质,逐步转化成为河漫滩,且随着河床弯曲度的增大,形成狭窄的曲流颈;曲流颈被水流冲开,河道取直,出现新河床,老河床形成牛轭湖。新河床又重复上述河漫滩发育演变过程。

河漫滩的二元结构的形成:

从沉积物的垂直结构来看,河漫滩具有二元结构,即组成物质可以明显地分出上下两层。

下层是较粗的河床相沉积物,常为砾石和沙层。

上层是较细的河漫滩沉积物,常为粉沙,亚粘土和粘土。

河床相沉积物是河漫滩发育过程中由于横向环流堆积而成,细小的颗粒不发生堆积而随水流向下游搬运,因而颗粒较粗;

河漫滩相是洪水漫过河槽在滩面堆积而成,因其挟沙力小,堆积的泥沙一般是细颗粒。

24.地表喀斯特地貌:239 地下喀斯特地貌:

1.石芽和溶沟 1.地下河

2.喀斯特漏斗 2.溶洞

3.竖井

4.落水洞

5.溶蚀洼地,溶蚀盆地,喀斯特平原

6.峰丛,峰林,孤峰

25.海岸带泥沙横向移动及横剖面发育255

简述海岸带均衡剖面的塑造过程:

海岸均衡剖面指在波浪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下,最终使水下岸坡上的组成物质从发生位移到只发生振荡运

等物质,正向(向岸)和反向(向海)移动的距离相等,达到动态平衡;每一泥沙质点在剖面上都只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振荡运动,而不产生位移;此时的水下岸坡为一条缓和曲线,这个剖面就称为该粒径泥沙的均衡剖面。

影响和破坏海岸达到均衡剖面的因素很多,从其中最主要的是海底坡度、波力的大小和泥沙的粗细等,只要任一因素的变化,都将破坏海岸的均衡剖面。因此,海岸均衡剖面的形成是一个复杂过程,它的存在是相对的和暂时的。

29.植被类型与空间分布/气候类型一起记

陆地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硬叶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寒带针叶林

草原生态系统:温带草原,热带稀树草原

荒漠生态系统:

冻原生态系统:

30.自然地理系统的地域分异规律404

地域分异:自然地理系统或自然地理要素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一性。

地域分异的基本因素:太阳辐射,地球内能

31.纬度地带性规律408/以亚洲东部为例,说明自然环境分异的纬度地带性

○纬度地带性规律:水平自然带大致沿东西方向延伸并按南北方向依次发生更替的现象。

○自然带纬度地带性规律的根本原因:大陆不同纬度地带得到的太阳辐射能数量不同,

而这一点又与地球的形状,空间位置和运动有关。

○欧亚大陆东部地区自北向南依次分布:

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 热带雨林带

32.举例说明生态系统中得信息传递过程。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种类包括:

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信息。

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

3.行为信息:动物的能对同种或异种生物传递信息的行为特征。

例子:蝙蝠的回声定位

蝙蝠在飞行中能够感知周围的物体,不是靠视觉,而是靠自身喉部发出的声波。

蝙蝠发出的超声波碰到物体后,便会反射回来,被双耳接受,再经过大脑分析后便能分辨出该物体的方位、大小和性质,即“回声定位”从而有利于蝙蝠对周围环境的识别,取食与飞行。

例子:放屁虫的秘密武器

放屁虫在觅食时,如果遇到敌害便会分泌出两种化学气体,发生爆炸性的反应,对准敌人不断射出有毒的雾状“化学炮弹”,带有“啪,啪”的响声,射程可达30厘米。

例子:雌蛾在性成熟时释放性外激素,使雄蛾准时前来约会。

许多动物都能再特定的时期释放吸引异性的信息素。

华南师范大学 自然地理学

华南师范大学02 -05 华南师 2002 自然 1 概念 平推断层地面净辐射径流模数丰水年组原生黄土和次生黄土草甸与草原长日照植物包气带生物阻限 2 填空 逆温根据成因不同可以分为那三种----- ----- -------- 气象学中 A表示--------气团 E-----------气团在气候类型中 A代表什么气候E代表----------气候 距今约6亿年古生代的---------纪认为是地球--------大爆发的时代 新月型沙丘属于-----------向沙丘,沙丘走向一般与风向----------. 在多风向作用下往往形成--------------沙丘黄土虽然缺乏水平-----------理但是垂直--------理却极为发育 生物海岸有------------和-----------------两种 植物群落的演替按发展方向分为---------------演替和----- 3 简答 发现中间凹陷周围隆起的环状地貌形态是否可以判断为火山口地貌? 流水对物质搬运有那些形式 动物扩散的3种途径 水位过程线和水位立时曲线的不同 4论述 论全球气温年内变化的4种基本类型 全球降水量年内变化的4种基本类型 土壤资源损失和破坏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 南半球雪线低于北半球原因 03年华南师大自然地理 1 名词假整合地堑大陆岛和海洋岛河漫滩二元结构峰丛逆温层土壤田间持水量指示植物生物量和生产量辐射适应 2 简答 A 地质年代中第四纪分为哪几个世 B 根据成因和沉积结构的不同,沉积岩可以哪四种类型 C 大气对流层的三个主要特点是 D 为什么热带气旋73%以上发生在北半求 E 柯本的温暖多雨气候带包括哪三气候类型 F 流水的线状侵蚀作用有哪三种形式 G 植物群落中种群个数的水平分布方式有那些? H 海洋动物群落划分有哪几个生态带 I 土壤资源丧失和退化的主要途径 J 以知某流域的径流模数是100000M/KM.年问该流域的年平均径流深度是多少毫米? 论述 1 看图说明该河流水量补给可能有那些类型? 2北半球山地南坡雪线一般高于北坡但西拉吗呀山却相反原因何在? 3简述地球板快边界类型和特点 4分析城市气候的各种岛效应 04年华南师大自然地理 一,名词解释 1,单斜山与方山2,地面有效辐射 3,喀斯特漏斗4,先锋群落(植被) 5,多度与盖度(植被)6,径流系数(水文) 7,变差系数(水文)8,凋萎系数(土壤) 9,淀积层(土壤)10,孔道 二,判断 1,片岩是沉淀岩中的一种类型 2,花岗岩属于中性的岩浆岩 3,露点温度越低,表示空气中是水汽的含量越高 4,火山岛属于海洋岛,珊瑚岛属于大陆岛 5,岛屿上的生物种类越多,说明与大陆的分离时间越久 6,第四纪可以称是腐乳动物的时代 7,v型河谷中通常没有河漫滩发育 8,红心洲较尖端的方向通常指示的是河流的下游方向

自然地理学期末总结(第四章)

自然地理学 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 第一节地球水循环与水量平衡 一、水循环 1 、概念: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心引力等的作用下,通过蒸发、 水气输送、凝结降水、下渗以及径流等环节,不断发生相态转换和周而复始运动的过程。 2 、类型:(按水循环的不同途径和规模划分)(1)大循环:海陆间循环(2) 小循环:海上内循环、内陆循环 3 、水体在参与水循环过程中全部水量被交替更新依次所需要的时间。 4 、效应:(1)地球圈层构造(2)全球气候(3)地貌形态及地壳运动(4)生 态平衡(5)水资源的开发利用(6)水文现象以及水文学科的发展 第二节海洋起源与海水的物理化学性质 二、水量平衡 1 、概念:指任意选择的区域(或水体),在任意时段内,其收入的水量与支出 的水量之间差额必等于该时段区域(或水体)内蓄水的变化量。 2 、方程及意义:(1)全球:海上降水量+陆上降水量=海上蒸发量+陆上蒸发量 (2)海上降水量+入海径流量=海上蒸发量(3)陆上降水量-入海径流量=陆上蒸发量人为地大规模减少入海径流量,可能破坏淡水平衡。地表径流量入海是全球水量平衡的重要环节,而不是淡水资源的浪费。 三、海与洋 1 、洋与海的概念区分:(1)洋:地球表面连续的广阔水体称为世界大洋(2) 海:大洋的边缘因为接近或伸入陆地而或多或少与大洋主体相分离的部分成为海。 2 、海的类型:内海(地中海)、边缘海、外海、岛间海。 四、海水的化学成分 1 、盐度:海水中全部溶解固体与海水质量之比。 2 、氯度:每千克海水中所含氯的克数。 3 、影响盐度的因素:大洋盐度一般在33~37之间,因受降水、蒸发和入海径流 的影响而发生区域变化。盐度=0.03+1.805*氯度 五、海水的颜色和透明度 1 、颜色:决定于海水对阳光的吸收和反射状况。海水对蓝光吸收少,海水中质 点对蓝光散射强烈。 2 、透明度:近海岸低,大洋腹地高。

现代自然地理学期末考试答案

? 《现代自然地理学》期末考试 新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地球上淡水的总量占所有水资源的()。
1.0 分
? A、
9.931%
? B、
4.458%
? C、
2.762%
? D、
1.336%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2
地壳最后的地区是哪儿?
1.0 分

? A、
平原
? B、
盆地
? C、
高原
? D、
海洋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3
地球表层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来自于地球的什么系统?
1.0 分
? A、
地热系统
? B、

地表系统
? C、
生物系统
? D、
生态系统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4
以下不是冰缘地貌的是:
1.0 分
? A、
石河
? B、
冰丘
? C、
冰山
? D、

石海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5
大气上升运动的主要方式不包括()
1.0 分
? A、
热力对流
? B、
动力抬升
? C、
大气波动
? D、
蒸发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6
海陆分布的变化会通过以下哪种变化影响全球与区域气候?
1.0 分

华南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历年考研真题

自然地理学(2002) 1 概念 平推断层地面净辐射径流模数丰水年组原生黄土和次生黄土草甸与草原长日照植物包气带生物阻限 2 填空 逆温根据成因不同可以分为那三种----- ----- -------- 气象学中 A表示--------------气团 E-----------气团在气候类型中 A代表什么气候E 代表----------气候 距今约6亿年古生代的--------------------纪认为是地球--------大爆发的时代 新月型沙丘属于-----------向沙丘,沙丘走向一般与风向----------. 在多风向作用下往往形成--------------沙丘 黄土虽然缺乏水平-----------理但是垂直--------理却极为发育 生物海岸有------------和-----------------两种 植物群落的演替按发展方向分为---------------演替和--------------- 3 简答 发现中间凹陷周围隆起的环状地貌形态是否可以判断为火山口地貌? 流水对物质搬运有那些形式 动物扩散的3种途径 水位过程线和水位立时曲线的不同 4论述 论全球气温年内变化的4种基本类型 全球降水量年内变化的4种基本类型 土壤资源损失和破坏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 南半球雪线低于北原因 自然地理(2003) 1 名词 假整合地堑大陆岛和海洋岛河漫滩二元结构峰丛逆温层土壤田间持水量指示植物生物量和生产量辐射适应 2 简答

A 地质年代中第四纪分为哪几个世 B 根据成因和沉积结构的不同,沉积岩可以哪四种类型 C 大气对流层的三个主要特点是 D 为什么热带气旋 73%以上发生在北半求 E 柯本的温暖多雨气候带包括哪三气候类型 F 流水的线状侵蚀作用有哪三种形式 G 植物群落中种群个数的水平分布方式有那些? H 海洋动物群落划分有哪几个生态带 I 土壤资源丧失和退化的主要途径 J 以知某流域的径流模数是100000M/KM.年问该流域的年平均径流深度是多少毫米? 论述 1 看图说明该河流水量补给可能有那些类型? 2北半球山地南坡雪线一般高于北坡但西拉吗呀山却相反原因何在? 3简述地球板快边界类型和特点 4分析城市气候的各种岛效应 自然地理(2004) 一,名词解释 1,单斜山与方山 2,地面有效辐射 3,喀斯特漏斗 4,先锋群落(植被) 5,多度与盖度(植被) 6,径流系数(水文) 7,变差系数(水文) 8,凋萎系数(土壤) 9,淀积层(土壤) 10,孔道 二,判断 1,片岩是沉淀岩中的一种类型 2,花岗岩属于中性的岩浆岩

综合自然地理学(蔡运龙,伍光合主编)期末考试复习题

综合自然地理学(蔡运龙,伍光合主编)期末考试复习题 综合自然地理研究对象(1)地理研究对象 地理研究对象——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2)自然地理研究对象 自然地理的研究对象——自然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 (三)综合自然地理研究对象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差异性、结构性和功能性,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相互依存性和相互制约性,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分异规律,建立划分各级自然地理综合体的等级体系,以及对其动态、发展历史、未来变化的预测,以及人类与整体自然环境的关系的研究。三、综合自然地理的任务 ?研究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本质联系和作用 ?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动态,阐明他的整体变化和发展规律,并预测他的继承趋势?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分异,规划不同层次的自然综合体?确定自然综合体的特征及其开发利用方向? ?协调环境、资源、人口与发展的关系,探索自然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综合自然地理的形成和发展(1)综合自然地理的基础(1)积累古代地理知识 从古代到18世纪的重大地理发现,地理学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即收集和积累资料的阶段。这一阶段是古代地理时期,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社会过程。 原始社会——所有的地理现象和过程都被误认为是神圣的行为,并被

神秘的色彩所覆盖。这一时期被称为地理思想的朦胧阶段。 奴隶社会——地理得到了显著发展,地理应运而生。地理学家中最杰出的三位代表:厄拉多塞、斯特拉波和托勒密。 厄拉多塞(古希腊)——地理之父的代表:“地理”讨论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将地球表面分成五个区域,将世界分为欧洲、亚洲和利比亚三个主要区域,并绘制了世界时间地图——代表斯特拉波(古罗马):“地理”解释了尼罗河泛滥的原因,这是由于埃塞俄比亚高原夏季雨量充沛 托勒密(古罗马) 地理分为地理和地理。地理学把地球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它反映了最基本的东西,使我们能够看到整个地球的全貌。大地测量学详细地描述了各个国家,并且只向我们提供了一张图片。他绘制了当时世界上最详细、影响最深远的轮廓地图——“托勒密” 封建社会——地理停滞不前,通过旅行、宗教和战争扩大了它的地理视野。马可·波罗游记2。地理发现 “三大事件”——东南航线的开通、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西南航线的开通——极大地刺激了地理学的发展,为综合自然地理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3.古代地理的特点。1.地理处于收集和积累数据的时期。2.古代地理学实际上是一门包罗万象的科学。3.古代地理学的特点是纯粹描述地理现象。4.古代地理学有两个基本流派,即“杂学派”和“普遍学派”( 2)综合自然地理学的萌芽 1.地理学“博杂派”转折时期自然地理学的诞生——人文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1的期末复习题

1.地理环境。 是由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相互重叠、相互联系所构成的整体。 2.河流侵蚀基准面。 河流下切到接近某一水平面以后,逐渐失去侵蚀能力,不能侵蚀到该面以下,这种水平面称为河流侵蚀基准面。侵蚀基准面又可分为终极侵蚀基准面和局部(地方)侵蚀基准面。控制河流下切侵蚀的最低基面称为终极侵蚀基准面。 3.雪线。 常年积雪区的下界。 4.地貌灾害。 在地貌发育过程中,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地貌恶化,以致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灾害性的破坏。 5.荒漠。 是指气候干旱,地表缺水,植物稀少及岩石裸露或沙砾覆盖地面的自然地理景观。 荒漠如按地貌特征及地面组成物质来分,可分为岩漠(石质荒漠)、砾漠(砾质荒漠)、沙漠(沙质荒漠)和泥漠(泥质荒漠)等四类。 6.自然地理要素。 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庞大的物质系统。其组成包括自然地理环境的各种物质以及在能量支配下物质运动所构成的各种动态体系,即自然地理要素。 7.地震系列。 地震有孕育、发生和衰减的过程。在一定时间内(几天或几个月)发生在同一地质构造带上,而且具有成因联系上的一系列地震。包括: a.主震---在一个地震序列中,能量最大的一次地震。 b.前震---主震之前发生的地震。 c.余震---主震之后发生的地震。 8.地质作用。 促使组成地壳的物质成分、构造和表面形态等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各种作用,统称地质作用。

9.喀斯特作用。 即指水对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的破坏与改造的作用。即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冲蚀、堆积,以及重力崩塌的总称。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机械侵蚀作用为辅。 10.水土流失。 当流水对土壤、风化壳或碎屑堆积物的侵蚀量(值)超过允许侵蚀量(值)时,称为水土流失。 11.地壳运动。 地球内部动力作用所引起的地壳结构改变和地壳内部物质变化的机械运动。 根据构造运动发生的时间,可分为两类: 古构造运动:发生于晚第三纪以前的构造运动。 新构造运动:发生于晚第三纪以来的构造运动。包括人类文明时期的构造运动 12.化石及其形成条件。 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遗体或活动的遗迹。 形成条件: ①必须有不易分解的生物硬体,如骨骼、鳞片、贝壳、木质纤维等; ②生物死亡后要迅速被掩埋,遗体被掩埋得越快,和空气隔绝越快,就越有利于保存成化石; ③埋藏后的生物遗体还要经过长时间的炭化作用,或与CaCO3,Si O3等物质进行交换、充填等作用,才能变成化石。 13.融冻作用及其类型。 冻土地区地温低,而且发生周期性的正负变化,冻土层中的水分也相应地出现相变和迁移,从而引起岩石的破坏、碎屑物的分选、堆积层的变形、冻胀、融陷、流变等一系列变化过程,总的称为融冻作用。作用方式有融冻风化、融冻泥流和融冻扰动等。 (1)融冻风化 冻土层中的大小裂隙常被水填充,当夜间及冬季地温降至O℃以下时,水分冻结,形成冰脉,由于冰脉体积膨胀而向两侧围岩(土)挤压,使裂隙扩张。白天或夏季冰体融解,融水进一步向下深人,然后又再度结冰。这样经过反复冻融之后裂隙不断扩大,岩(土)体也受压破坏。这种因冰脉冻融而使岩(土)破坏的作用,称为融冻风化作用。 (2)融冻扰动 发生在活动层内,每年冬季冻结由地面向下进行时,以下尚未冻结而含水的融土,在上部季节冻土及下部永冻层的挟逼下,发生塑性变形,造成各种褶曲,称为融冻扰动。 (3)融冻泥流 发生在冻土的斜坡上,夏季活动层融化时,土中的水分因下部永冻层的存在而不能下渗,造成该土层饱含水分,甚至稀释成泥浆状,在此过度湿润的情况下,土体便沿斜坡向下蠕移,成为融冻泥流。 泥流速度很慢,每年3-4cm,至多也不过30—50cm。

自然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1)

绪论 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掌握) (一)在六大要素(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基础上形成四大物质圈层(对流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二)内部分异复杂,具有其本身发展形成的特有物质和现象(土壤层、沉积岩、各种地貌) (三)通过四大循环(水循环、大气循环、生物循环、地质循环)进行能量转化、物质交流和信息传输 (四)固,气和液三相物质并存 (五)从地球内部和外层输入一定的物质和能量(太阳辐射、地热、重力) (六)现代自然地理环境在人类干扰和控制下发生了不同程度变化,大多已成为人类聚居场所。 第一章 一、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变质作用类型(理解);地壳的结构和类型、三大类岩石的 成因、特征和联系(掌握) 1.地壳的结构: 1)以康拉德面(距地表约10km) ,分硅铝层和硅镁层 2)上层为硅铝层,以O、Si、Al为主,又称花岗岩层,大陆上厚约10—40km 3)下层为硅镁层,以O、Si、Al为主,但Mg、Fe、Ca相应增多,称玄武岩层,大陆平 原厚可达30km 2.地壳类型: 1)大陆型地壳(简称陆壳)平均厚度约33km,近海薄内陆厚,由硅铝层和硅镁层组成; 2)大洋型地壳(简称洋壳)平均厚度仅7.3km,最薄处仅5km,仅由硅镁层组成(缺少 硅铝层) 3.岩浆岩: 岩浆岩:地下深处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结晶而形成的岩石。 4.沉积岩 1)定义:地表或近地表先成岩石遭受风化剥蚀及生物和火山作用的产物在原地或经外力 搬运沉积后,经成岩作用而成的岩石 2)主要特征:具有层理、富含次生矿物、有机质、具有生物化石 3)成岩途径:a.压固;b.胶结;c.重结晶;d.新矿物生长 4)构造:层理构造:沉积物成分、颜色、结构构造和粒度等在岩石垂向上的变化所显示 的成层特征; 层面构造:沉积过程中由自然作用产生在沉积岩层面上的痕迹,如雨痕、波痕等。 5.变质岩 1)变质作用:先成岩石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作用下导致物理、化学条件变化,使之 成分、结构、构造产生一系列改变 2)变质岩: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即为变质岩,据先成岩石类型划分为正变质岩(岩浆 岩变质)和负变质岩(沉积岩变质) 3)变质作用影响因素:温度、压力、化学性质活泼的气体和溶液 4)变质作用类型:接触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 6.三大类岩石联系

华东师范大学_自然地理学_名词解释答案整理

Year 2001 1.xx: 侧重协调朔望月和历月关系的一种历法,简称阴历。以朔望月为基础,其首要成分是历月,大月30日,小月29日,通过大、小月的适当安排,使其平均历月接近朔望月。 2.水分循环: 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重力等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以及径流等环节,不断地发生相态转换和周而复始运动的过程,成为水循环。 3.枯水径流: (将月平均水量小于或等于全年水量5%的月份算作枯水期,则枯水期内的河流径流又称为枯水径流。) 4.土壤: 陆地表面由矿物质、有机物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 5.河漫滩: 河谷底部河床两侧,大汛时常被洪水淹没的平坦低地,由河流自身带来的泥沙堆积而成。 6.岩石圈: 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岩石组成的地球外壳固体圈层。 7.季风: 大范围区域冬、夏盛行风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现象。如中国东部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西北风。

8.反气旋: 在北(南)半球呈顺(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大气漩涡。在气压场上表现为高气压。 9.风化壳: 地球表层岩石圈被风化后形成的残积层。是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作用的产物。 10.生态系统: 由生物群落和与之相互作用的自然环境以及其中的能量流过程构成的系统。 (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与环境之间通过不断地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Year 2002 1.分水岭: 相邻两个流域之间的山岭或高地。降落在分水岭两边的降水沿着两侧的斜坡汇入不同的河流。 2.大气环流: 大范围大气运动的状态。(大范围内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各种气流运行的综合现象。其水平范围可达数千千米,垂直尺度在10千米以上。) 3.气旋: 在北(南)半球呈逆(顺)时针方向旋转的大型气流漩涡,在气压场上表现为低压。 (注: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第四版 第一章 重点总结

第一章地球 1、地球和太阳的平均距离(14960×104km),即天文单位。 2、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94605×108km),即一个光年。 3、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体积小而平均密度大,自转速度慢,卫星数少,称为类地行星。 4、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体积大而平均密度小,自转速度快,卫星数多,称为类木行星。 5、太阳系中行星及其卫星绕太阳运动的基本特征? 1)所有行星的轨道偏心率都很小,几乎都接近圆形。 2)各行星轨道面都近似地位于一个平面上,对地球轨道面即黄道面的倾斜也都不大。 3)所有行星都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除金星和天王星外,其余行星自转方向也自西向东,即与公转方向相同。 4)除天王星外,其余行星的赤道面对轨道面的倾斜都比较小。 5)绝大多数卫星的轨道都近似圆形,其轨道面与母星赤道面也较接近。 6)绝大多数卫星,包括土星环在内,公转方向均与母星公转方向相同。 6、行星是绕太阳系运动,自身不发光却能反射阳光的天体。 太阳系的行星须符合的3个条件: ①在绕太阳系运动的前提下,能够清除其轨道附近的其他天体而成为其所在空间的最大天体。 ②具有足够大的质量,能够靠自身的引力使形状呈近似球形。 ③内部不发生核聚变反应。 7、矮行星是绕太阳系运动,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固体应力而使自己呈圆球状,但不能清除其轨道附近的其他天体。 8、当月球阻挡阳光照射地球时,发生日食;当地球阻挡阳光照射月球时,发生月食。 9、地球沿着椭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太阳处在椭圆形轨道的一个焦点上。每年1月初地球和太阳最接近,地球的这个距离称为近日点;7月初地球和太阳最接远,地球的这个距离称为远日点。 10、一日的定义,如果取春分点为标准,则春分点连续两次通过同一子午面的时间,叫做一恒星日。如果取太阳为标准,则地球上同一地点连续两次通过地心和日心连线所需的时间,叫做一个太阳日。 11、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地球自转决定昼夜更替,并使地球各种过程具有昼夜节奏。 2)地球自转使所有在北半球做水平运动的物体都发生向右偏移,在南半球则向左偏移。 3)地球自转造成同一时刻、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间。 4)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使地球发生弹性变形,在洋面上则表现为潮汐。 5)地球的整体自转运动同它的局部运动如地壳运动、海水运动、大气运动等,都要密

2020超星尔雅慕课现代自然地理学期末考试答案四

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 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 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 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 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 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 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 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 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 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 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 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 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 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 lzxcvbnm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 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 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 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 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 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 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 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 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 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 hjklzxcvbnmrtyuiopasdfghjklzxcvbnm 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 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 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 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 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 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 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 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 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 dfghjklzxcvbnmrtyuiopasdfghjklzxcvb 2020超星尔雅慕课现代自然地理学期末考试答案四

中国海洋大学自然地理学考试要点

一、名词解释 1.大气环流: 是指大气圈内空气作不同规模运行的总称。 是形成各种天气和气候的主要因素。 由于纬度高低、海陆分布及地表状态所受太阳热量不均和地球转动的不同影响,形成各种类型的环流。 大型的有行星风系、季风等;小型的有海陆风、山谷风等。 2.季风: 以一年为周期,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 风向不仅有季节改变,而且方向的变化至少在120°以上。 3.局地环流: 行星风系、季风风系都是在大范围气压场控制下的大气环流。 由于局部环境影响,如地形起伏、地表受热不均等等引起的小范围气流,称局地环流。局地环流虽然不能改变大范围气流的总趋势,但对小范围的气候却有很大的影响。 4.大气湿度: 表示大气湿润程度的物理量,称大气湿度。 水汽压e: 水汽是大气的组成部分,具有压力,称为水汽压。 当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增加时,水汽压也相应增大;反之,水汽压减小。 因此,水汽压可以用来表示大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少。 绝对湿度: 单位容积空气中所含的水汽质量(通常以g/m3 表示),称为绝对湿度。 相对湿度f: 大气中实际水汽含量与饱和时水汽含量的比数,即实际水汽压e 与同温度条件下饱和水汽压E 之比称为相对湿度。 饱和差d: 在某一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与实际水汽压的差值,称为饱和差(或湿度差)。 单位为毫米或毫巴。 d=E-e 饱和差愈大,说明空气中水汽含量愈少,空气愈干燥;饱和差愈小,空气中水汽含量愈多,空气愈潮湿。 露点温度td: 当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气压一定时,气温下降到使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称为露点温度,简称露点。 空气经常处于未饱和状态,所以露点温度经常低于气温。 5.对流雨: 近地面气层强烈受热,造成不稳定的对流运动,气块强烈上升,气温急剧下降,水汽迅速达到饱和而产生对流雨。 这类降水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并伴随雷电现象,所以又称热雷雨。 其形成的条件是:空气湿度很高,热力对流运动强烈。 从全球范围来说,赤道带全年以对流雨为主。 我国西南季风控制的地区,也以热雷雨为主,通常只见于夏季。 地形雨: 暖湿气流在前进中,遇到较高的山地阻碍被迫抬升,因高度上升,绝热冷却,在达到凝结

现代自然地理学期末考试试卷(A)标准答案

2010─2011 学年第 1 学期 《现代自然地理学》课程考试试卷(A卷)标准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30分) 1.地域分异规律 所谓地域分异规律,也称空间地理规律,是指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及其组成要素在某个确定方向保持特征的一致性,而在另一确定方向上表现出差异性,因而发生更替的规律。 2. 沉积岩 暴露在地壳表部的岩石,在地球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遭受到各种外力作用的剥蚀破坏,然后把破坏产物在原地或经搬运沉积下来,再经过复杂的成岩作用等四个过程而形成的岩石。 3.季风 季风是指大范围地区,盛行风随季节变化而发生有规律改变的现象。季风形成因素最主要是由于海陆间热力性质的差异造成的,其次是由于行星风系的季节而形成的。 4.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是指地球表层的岩石,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及生物的作用下,其物理性质、化学形成不断发生着变化,并形成新的物质的过程。 5.地球表层系统 地球表层系统是指自上地幔顶部到大气层顶有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等四大圈层组成的环境整体系统,各圈层间通过物质传输、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6.流域 每一条河流或每一个水系都有从一定陆地面积上获得补给水,这一集水区就是河流或水系的流域。 7.食物网 由生物组成的生物之间食与被食的关系网。 8.气旋、反气旋 围绕着低压或者高压中心所形成的旋转着的气流系统叫做气旋或反气旋。 9.土壤腐殖质层 位于土壤剖面的枯枝落叶层之下,由枯枝落叶腐烂转化而成的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层次。 10.冰川作用、冻融作用(4分) 在冰缘或者冻土地区,由于温度波动于零度上下,地表物质中的水不断发生液态与固态的转换,由此引发其体积的膨胀与收缩,从而引起地表物质的变形与变位的过程。 11.黄土 12.海岸均衡剖面 13.风沙地貌 14.对流层 大气层底部,大气的垂直运动比较显著的层次。

综合自然地理学期末复习重点

综合自然地理学期末复习重点 (自然界——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相互耦合组成的整体。) 第一章绪论 1.1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地球表层。 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 自然地理环境=天然环境+人为环境=自然综合体=景观 研究范围:上界——以对流层的高度为限;下界——岩石圈上部; 范围:对流层、沉积岩石圈、水圈及生物圈 特征: (1)太阳辐射集中分布于地球表层,太阳能的转化亦主要在地球表层进行。 (2)同时存在气、固、液三相物质和三相圈层的界面。 (3)具有本身自我发展的形成物,通常称为表成体。 (4)互相渗透的各圈层间进行着复杂的物质、能量交换和循环。 (5)存在复杂的内部分异,其各部分的特征差别显著。 (6)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场所。 1.2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学科地位和特点 学科地位: 自然地理学友三个层次:研究整个地理环境综合特征的综合地理学;综合自然地理学、社会经济地理学、社会文化地理学;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各个部门的部门地理学。 综合自然地理学位于第二层次,是该层次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在第三层次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研究,同时也为第一层次的综合地理学提供基础。之研究部分无法回答整体的综合特征,而要研究综合特征就要从研究部分着手,一方面分析每个组成部分在整体背景下的具体特征,另一方面又要着重研究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 (自然地理学分为:部门自然地理学(sectorial physical geography)综合自然地理学(integrated physical geography)区域自然地理学(regional physical geography)) (部门自然地理学:研究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某一要素,即研究其组成、结构、时空运动和地理分布规律。如:水文学、地貌学气候学等 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综合特征,即把其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着重研究其整体的各组成要素及各组成部分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规律; 区域自然地理学: 研究一定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某个组成要素和自然地理环境的综合特征,即对区域的部门情况和区域的综合情况进行研究。) 学科特点: (1)整体性——把地球表层不同等级秩序的自然地理单位视为统一的整体,各种现象和过程不是孤立的、偶然的堆砌,而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整体性强弱取决于组分间结构的完备性和功能的协调性。)

国内哪些高校的研究生招生有自然地理学

国内哪些高校的研究生招生有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这三个专业且比较容易考上? (0705) 地理学(共10个一级学科招生单位,有一级学科博士点) 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兰州大学 (070501) 自然地理学(共49个二级学科招生单位) 北京林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B)、河北师范大学、山西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徐州师范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B)、山东师范大学、烟台师范学院、河南大学、武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华中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B)、广州大学、西南师范大学(B)、贵州师范大学、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西北大学、西北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新疆大学(B)、新疆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重庆交通学院、重庆师范大学、吉林师范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福建农林大学、江西师范大学、聊城大学、长安大学、湖北大学、广西师范学院、海南师范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四川师范大学、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070502) 人文地理学(共50个二级学科招生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B)、哈尔滨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徐州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河南大学(B)、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学院、西南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西北大学(B)、西安外国语学院、西北师范大学(B)、青海师范大学、宁夏大学、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延边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宁波大学、华侨大学、南昌大学、曲阜师范大学、河南财经学院、广州大学 (070503)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共49个二级学科招生单位) 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河北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同济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浙江大学(B)、安徽师范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中国海洋大学(B)、山东师范大学、河南大学、武汉大学(B)、长江大学、中南大学、广西师范学院、西南师范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师范大学、西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长安大学、兰州交通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山西农业大学、东华理工学院、江西理工大学、山东科技大学、河南理工大学、西安科技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湖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云南大学、西南林学院、青海师范大学 注:B是指有博士点的 数学不好不碍事,只要不是太差就行,好好努力,是在不行就考自然地理学或人文地理学,不过个人还是建议考地理信息系统,就业前景要比那两个好一些!

2021年大学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

实习地点: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校道及后山 实习目的:在注意安全的前提下,一睹大自然神奇的风采;更主要的是观察校道上主要树木,后山的主要植物;地质地貌,了解其形成过程。学会用自然地理学理论知识解释地质变迁过程和现象。使课堂上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相结合。 XX年6月9日,星期六,天气大雨转晴。我们跟随陶老师和胡老师从榕园广场出发进行实习。 一.认种 首先是胡老师给我们讲解路口的铁树,铁树的茎干都很粗壮,植株高度可以达到8米,而在我们学校的只有2至3米高吧。花期在7~8月。雌雄异株,雄花在叶片的内侧,雌花则在茎的顶部,胡老师给我们讲解的铁树是雄株,所以我们也并没有看到雌花。接着就讲到了校园最为壮观的校道上的小叶榕,树性强健,绿荫蔽天,几乎从树冠拖下来的长长的胡须是它的气生根。转了个弯,老师说把我们领到了一棵小树旁说是芒果树,我们很惊奇,果然抬头一看看到了好多只青色的长势甚好的芒果。于是有人说可以吃吗,胡老立即敏感得说“我们在野外,无论野外的食物看上去有多诱人都是不吃的。”我们永远都不知道野外的这个东西是不是我们平时吃的那个。老师还提到了传说中的断肠草,一片叶子就可以杀死一头牛。“所以你们想想,你们跟牛比谁强壮呢?”老师还特别举了一个例子,XX年的广东市民请北方来的客人喝粥,去野外采取新鲜食材,结果采了断肠草,一家人连带朋友都死了。提醒着我们在野外就不可以就地取材,不要对于自己的认种能力太过自信,大自然很大充满未知。 老师又到了一棵树下,摘了一片叶子,叶子流出了白色乳汁,“桑科榕属都有这个特点。”听到这里,我们也大概知道了这棵也是榕树了。根据它的叶子比小叶榕大,所以就叫做大叶榕了。但是它的根比小叶榕要发达,气生根却不比小叶榕。另外,大叶榕是落叶乔木,这一点也不同于常绿树种小叶榕。在后来老师又讲了高山榕,高山榕,,常绿大乔木,树高可达15米。春天,大的叶芽出现在枝梢,随后浅绿色的叶绽开,而此时不显眼的花苞片跌落满地。挂果如小小西红柿般大,由青绿变黄,成熟后变为红色的浆果,可食。特点是生性强健,树姿丰满,能抵强风,移栽容易,适于作行道树、园景树和庭荫树。 紫荆,树干挺直丛生,早春季节先于叶开花,花形似蝶,盛开时花朵繁多,成团簇状,紧贴枝干,满树都是花,不仅枝条上能着花,而且老干上也能开花,给人以繁花似锦的感觉;现在到了夏秋季节则绿叶婆娑,满目苍翠。香港特别行政区区花洋紫荆,亦名紫荆花,但与我们在校园里看到的是极不相同的。 羊蹄甲,为豆科乔木或直立灌木植物,高7-1米;树皮厚,近光滑,灰色至暗褐色。羊蹄甲与香港市花红花羊蹄甲很相近,容易混淆,属豆科,该种花淡红色,花后结荚与后者花紫红,花后不结荚相区别。该种是很好的园林绿化树种,常作行道树植路边。 接下来老师介绍了3种千屈菜科的植物。 木棉,属木棉科,落叶大乔木,原产印度。高1-2 公尺。树干基部密生瘤刺,枝轮生,叶互生。每年2-3月份先开花,后长叶。树形

《自然地理学III》期末考试(B卷)答案及评分标准(本科)

《自然地理学III》期末考试(B卷)答案及评分标准(本科) (2006至2007学年第二学期) 一、填空题(每空1分,25分) 1.壤土、粘土。 2.碎屑阶段、钙淀积阶段(脱盐基)、酸性硅铝阶段(脱硅)、富铝化阶段 3.粘化作用、生物小循环 4.相、限区、地方 5.整体规律、时间规律、空间分异规律 6.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中间性植物 7.湿生植物、中生植物、水生植物 8.连续分布区、间断分布区 9.东部季风大区、西北干旱大区、青藏高寒大区 二、解释名词(每小题3分,15分) 1.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不断的供应和协调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2分),可分为自然肥力和人为肥力(1分)。 2.次生矿物:是由原生矿物经风化后重新形成的新矿物(2分),其化学组成和构造都经过改变而不同于原生矿物(1分)。 3.红树林――主要分布于热带滨海地区(1分),受周期性海水浸淹的淤泥海滩上耐盐的常绿乔灌木植物群落(2分)。 4.土地结构——是指各种土地类型在某一区域单位中的组合方式、比例和彼此间的相互联系所构成的格局(2分)。它反映出一个自然区域单位中的整体性和稳定性的特征(1分)。

5.自然区划:根据自然环境在空间分布上规律性划分各自然区域之间的差异和界限,确定各自然区域等级(整体与部分)之间的从属关系(2分),可以构成一个区域等级组合体系(1分)。自然区域的这种系统研究法,称为自然区划。 三、简答题(每题6分,30分) 1.气候怎样对土壤形成造成影响?(6分) (1) 气候控制着土壤形成的方向及其地理分布(1分)。 气候因素直接影响到土壤中的水、气、热的状况和变化(1分)。 气候在地表呈有规律的变化,土壤的类型亦发生相应的更替,表现出一定的地理分布规律性(2分)。 (2) 气候制约着土壤的形成过程。主要表现在:母质和土壤中矿物的风化和淀积,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水分的蒸发和淋溶等过程(2分)。 2.什么群落的演替?群落演替有哪几种划分方法各种方法? 在一定地段上一种群落被另一种群落所替代的过程叫做演替。(2分) (1) 按裸地性质划分――原生演替、次生演替(2分) (2) 按发展方向划分――顺行演替、逆行演替:(1分) (3) 按基质性质划分――水生基质演替、早生基质演替(1分) 3.比较生物群落中优势种、建群种、附属种的差别(6分) (1) 不同生物种的生态位常常不同(1分)。 (2)凡是个体数量多、生物量大、覆盖地面的程度也大的生物叫做优势种(2分); (3) 优势种中的最优势者,即盖度最大、生物量也最大、占有最大空间,并在建造群落、改造环境和在物质与能量交换中作用最突出的生物叫做建群种(2分); (4) 群落中其它次要的种类称为附属种(1分)。

大学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模板

大学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模板 大学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模板 实习人(报告人):11303133 XXX 实习时间:2020年6月9号 实习地点: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校道及后山 实习目的:在注意安全的前提下,一睹大自然神奇的风采;更主要的是观察校道上主要树木,后山的主要植物;地质地貌,了解其形成过程。学会用自然地理学理论知识解释地质变迁过程和现象。使课堂上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相结合。 20xx年6月9日,星期六,天气大雨转晴。我们跟随陶老师和胡老师从榕园广场出发实行实习。 一.认种 首先是胡老师给我们讲解路口的铁树,铁树的茎干都很粗壮,植株高度能够达到8米,而在我们学校的只有2至3米高吧。花期在7~8月。雌雄异株,雄花在叶片的内侧,雌花则在茎的顶部,胡老师给我们讲解的铁树是雄株,所以我们也并没有看到雌花。接着就讲到了校园最为壮观的校道上的小叶榕,树性强健,绿荫蔽天,几乎从树冠拖下来的长长的胡须是它的气生根。转了个弯,老师说把我们领到了一棵小树旁说是芒果树,我们很惊奇,果然抬头一看看到了好多只青色的长势甚好的芒果。于是有人说能够吃吗,胡老立即敏感得说:“我们在野外,无论野外的食物看上去有多诱人都是不吃的。”我们永远都不知道野外的这个东西是不是我们平时吃的那个。老师还提到了传说中的断肠草,一片叶子就能够杀死一头牛。“所以你们想想,你们跟牛比谁强壮呢?”老师还特别举了一个例子,08年的广东市民请北方来的客人喝粥,去野外采取新鲜食材,结果采了断肠草,一家人连带

朋友都死了。提醒着我们在野外就不能够就地取材,不要对于自己的 认种水平太过自信,大自然很大充满未知。 老师又到了一棵树下,摘了一片叶子,叶子流出了白色乳汁, “桑科榕属都有这个特点。”听到这里,我们也大概知道了这棵也是 榕树了。根据它的叶子比小叶榕大,所以就叫做大叶榕了。但是它的 根比小叶榕要发达,气生根却不比小叶榕。另外,大叶榕是落叶乔木,这个点也不同于常绿树种小叶榕。在后来老师又讲了高山榕,高山榕,,常绿大乔木,树高可达15米。春天,大的叶芽出现在枝梢, 随后浅绿色的叶绽开,而此时不显眼的花苞片跌落满地。挂果如小小 西红柿般大,由青绿变黄,成熟后变为红色的浆果,可食。特点是: 生性强健,树姿丰满,能抵强风,移栽容易,适于作行道树、园景树 和庭荫树。 紫荆,树干挺直丛生,早春季节先于叶开花,花形似蝶,盛开时 花朵繁多,成团簇状,紧贴枝干,满树都是花,不但枝条上能着花, 而且老干上也能开花,给人以繁花似锦的感觉;现在到了夏秋季节则绿 叶婆娑,满目苍翠。香港特别行政区区花洋紫荆,亦名紫荆花,但与 我们在校园里看到的是极不相同的。 羊蹄甲,为豆科乔木或直立灌木植物,高7-10米;树皮厚,近光滑,灰色至暗褐色。羊蹄甲与香港市花红花羊蹄甲很相近,容易混淆,属豆科,该种花淡红色,花后结荚与后者花紫红,花后不结荚相区别。该种是很好的园林绿化树种,常作行道树植路边。 接下来老师介绍了3种千屈菜科的植物。 木棉,属木棉科,落叶大乔木,原产印度。高10-20 公尺。树干 基部密生瘤刺,枝轮生,叶互生。每年2-3月份先开花,后长叶。树 形高大,雄壮魁梧,枝干舒展,花红如血,硕大如杯,盛开时叶片几 乎落尽,远观好似一团团在枝头尽情燃烧、欢快跳跃的火苗,极有气势。所以,历来被人们视为英雄的象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