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心理学复习资料

运动心理学复习资料
运动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心理和心理学

●一、心理学的定义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二、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对象:任何一门科学都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和探索的领

域。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既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也研究动物的心理现象,其中以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为主。

●(一)心理过程:是指人对现实的反映过程,是一个人心理现象的动态过程,包括认识

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理学

●1、认识过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属性及其规律的认

识,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

●2、情感过程:是个体在实践过程中对事物的态度体验。

●3、意志过程:是个体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

去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二)个性心理

●1、个性倾向性是关于人的行为

活动动力方面的心理特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自我意识等。

●2、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集中反映了人的

心理活动的独特性,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三、心理的涵义(实质)

1.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A、物种发展的验证B、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验证

大脑的功能分区理论

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应(客观现实是心理活动的源泉,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离不开客观现实,有什么样的现实就有什么样的心理反映)

四、心理科学的发展简况:

柏拉图:欲望说亚里斯多德:《灵魂论》笛卡尔:《情绪论》

贝克莱和休谟(人性论)十八世纪欧洲联想主义心理学思想的代表。

运动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顾拜旦 1913年首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科曼.格里菲斯1925年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美国运动心理学之父)

运动心理学发展历程

●1965年---罗马成立国际运动心理学学会

●1968年---华盛顿

●1973年---马德里

●1977年---布拉格

●1981年---哥本哈根

●相继召开了国际运动心理学的研讨会

●我国从1979开始发展

●武汉体院1987年成立运动心理学研究所

第二章体育活动中的认识过程

第一节感觉、知觉与体育活动

●一、感觉概述

●1、感觉的定义:感觉是在事物的直接作用下,人脑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根据感

受器的不同,感觉可以分为视觉、听觉、嗅觉和肤觉。

2、感觉的种类

?1)外部感觉是由机体以外的客观刺激引起、反映外界事物个别属性的感觉包括视

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肤觉。

?2)内部感觉是由机体内部的客观刺激引起、反映机体自身状态的感觉。内部感觉

包括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

二、感觉的变化规律

●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感受性是感受器对外界刺激的感受能力。感觉阈限是刚刚引起感觉的刺激量。

●感觉阈限可分为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一般情况下,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成

反比。

●2、感觉适应:

●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使感受性发生变化(提高或降低)的现象叫

感觉适应。

●3、感觉对比:

●感觉对比是由于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4、不同感觉之间的相互作用:

●表现为两个强刺激和两个弱刺激都是相互干扰的,而一个弱刺激能够强化另一个强

刺激.

●通过上述四个现象可以发现感觉变化是有规律的。

3、知觉的特性

?知觉的选择性是把某些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其他事物作为知觉的背景。这就是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的整体性是把客观事物作为整体来感知,即把客观事物的个别特性综合为整体来反映,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理解性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释当前知觉的对象,并用语言来描述它,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

?知觉的恒常性是在知觉过程中,当知觉的条件(距离、角度、照明等)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知觉映像却保持相对不变。

4、感觉和知觉的关系

?区别:

?定义不同

?生理基础不同

?联系: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的,但知觉不是感觉的总和。

5、专门化知觉

●是运动员在运动实践中经过长期专项训练而形成的一种精细的以主体运动知觉为主

的特殊知觉。它能对器械、场地、运动媒介物质(水、空气)及专项运动中的时

间、空间特性等做高度敏锐而精细感知、分化和识别,从而反映某种技能动作和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以及动作与器械或环境之间的关系。如水感、场地感、器械感、球感等。

第二节表象与记忆

●一、表象的定义及特性

●1、表象概念:表象是人脑对曾经感知过事物形象的反应。它具有形象性和概括性

的特点。

●2、表象的分类按照感受器的不同,可分为视觉表象(某人的形象)

●听觉表象(绕梁三日,余音不绝)

●运动表象。

3、运动表象

●运动表象又称动作表象,是人在脑中重现出来的动作形象。运动表象反映着运动者

的身体位置、动作的力量、方向、速度等。

●运动表象主要包括运动视觉表象和运动动觉表象。

运动表象的形成

●建立阶段以笼统、模糊的视觉表象开始,经过模仿性练习,视觉表象与动觉表象初

步结合,形成视动综合表象。

●运动表象明确阶段的标志是:动觉表象成分逐渐起重要作用,而视觉表象相对减

弱;动作的概括表象和细节表象清晰;运用运动观念,即可引起相应的运动动作;

可以从分析和判断中纠正错误动作;用科学术语陈述自己的运动表象。

二、记忆

?记忆的定义及作用

?1、记忆的定义:记忆是通过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等方式在人们的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也是人脑对经历过事物的反映

?记忆是一切智慧的源泉,是心理发展的奠基石,是学习的必要条件。

2、定义的分类

?按照记忆保持时间的长短,可分为:

?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按照内容,可分为:

?运动记忆:是以人们操作过的动作为内容的记忆。

?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情绪记忆:是以个体体验过的某种情绪为内容的记忆。

?逻辑记忆:是以思想、概念或者命题形成为内容的记忆。

3、、记忆过程

?识记保持和遗忘: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动作遗忘曲线:再认和回忆

?1)识记是识别并记住事物或对事物感知的过程

?2)保持是保存头脑中识记过材料的过程

?3)遗忘是不能保存头脑中识记过的材料或错误识记材料的过程

?4)再认和回忆

?对识记材料提取出来的过程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了遗忘在数量上受时间因素制约的规律: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5、记忆的品质

?敏捷性:指在识记事物时速度方面的特征。

?持久性:指识记内容保持时间长短方面的特征。

?准确性:指对记忆内容的识记、保持和提取时是否精确的特征。

?准备性:指对保持内容的提取、应用时所反映出来的特征

6、如何加强记忆术

?保持大脑功能的正常状态

?采用意义识记为主机械识记为辅的记忆方法

?明确识记的目的任务,有针对性的进行识记

?讲究科学的复习

? A复习要及时

? B把阅读和尝试回忆结合起来

? C把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结合起来

D复习的方式要多样化

7、运动动作的遗忘

如何克服运动动作的遗忘?

(1)只有当过度学习达到200%时,保持才能持久。

(2)动作学习的当天,必须进行复习,达到熟练和自动化程度,遗忘则不易发生。(3)科学地分配动作的练习时间。

(4)运动动作的学习应与运动知识的学习结合起来,加强对动作概念和运动技能结构的理解。

第三节思维与体育活动

●一、思维的概述

●1、概念:思维是人脑对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性的反应。它具有间接性和概

括性的特点。

●1)间接性2)概括性

2、思维与语言的联系

?思维与语言是密不可分、相互依存的。

?首先,思维活动是借助语言而实现的。

?其次,语言也离不开思维。构成语言的词汇和语法规则是思维的结果

?3、思维与语言的区别

?(1)它们的本质属性不同。

?(2)它们与客观事物的关系不同。

?(3)从构成要素来看,语言中的词与思维中的概念相关,但并不完全等同。

?二、思维的形式和过程

?1、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2、过程:分析和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和概括系统化和具体化

三、思维的品质

●广阔性和深刻性独立性和批判性灵活性与敏捷性

四、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五、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知识经验迁移作用原型启发个性特征

●此外,还有定势、知觉范围的扩大、动机状态等也影响到问题的解决。

六、思维的特殊形式---想象

●1、想象的定义及功能

●人脑对已有表象通过加工、改造形成事物新形象的过程,称为想象。想象具有预见

功能、补充功能和代替功能。

●无意想象:无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在一定刺激作用下自然而然产生的想象。

●有意想象:

●再造想象:是指根据语言的描述或非语言的描述在头脑中产生有关事物的新形象的

心理过程。

●创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事物新形象的心理过

程,它具有独立性、首创性和新颖性的特点。

●幻想:是与个人的生活愿望相联系并指向未来的想象。

3 、想象在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中的作用

1)运动表象和再造想象是学生和运动员形成运动动作、掌握运动技能的基础。

2)通过表象重现训练和想象训练可以达到巩固成套动作的记忆和改进动作的目

的。

3)创造想象是运动技术、战术和运用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

4)通过想象训练,可以降低运动员赛前的焦虑水平,培养运动员的情绪稳定性,有助于树立必胜的信心,从而提高运动成绩。

第三章体育活动中的心理状态

第一节体育活动中的情绪状态

一、情感的概述

以事物是否满足人的需要为中介,而产生的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体验。

1、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2、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的原始冲动。

情绪、情感的分类

情绪的分类

激情心境应激挫折

情感的分类

§道德感美感理智感

情感

?1、美感:是人们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的美和丑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2、道德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去评价人的思想、意图、言论和行为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3、理智感:是人在智力活动中,对认识活动成就进行评价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情绪

?1、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短暂的、爆发式的情绪状态。

?2、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心境具有弥漫性。

?3、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张和危急情况引起的情绪状态。

4、挫折:是一种个人有目的的活动时,由于遇到障碍和干扰,其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的消极的情绪状态。

二、情绪和情感的关系

?不同点:从需要角度看:情绪和人的生理性需要相联系,而情感和人的社会性需要

相联系。

?从发生的强度和持续时间看:情绪具有情境性、即时性和易变性的特点,而情感则

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的特点。

?从发生的主体来看:情绪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而情感是人所特有的。

二、情绪和情感的关系

?联系:情绪是情感的表现形式,情感离不开情绪;情感是情绪的核心内容,情绪也

离不开情感。

?情感和情绪与需要有着密切的关联

三、马斯洛需要层次说

5.自我实现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3.归属与爱的需要

2.安全需要

1.生理需要

第二节体育活动中的意志

一、意志概述

1、概念

意志是人为了实现确定的目的,而支配自己的行动并在行动时自觉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

2、意志过程的特征

明确的目的性;意志以随意运动为基础;意志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随意运动与不随意运动

●运动类型控制(调节)途径

●随意运动大脑皮层,锥体系,骨骼肌

●不随意运动自主神经系统,锥体外系,平滑肌

二、意志过程的分析

?1、采取决定的阶段

1)动机斗争 2)确立目的 3)行动方式的选择

?2、执行决定的阶段

1)、反动机斗争 2)、克服困难 3)、实现目的

三、意志与认识、情感的关系

?意志与认识、情感有着密切的联系。

?认识是基础、认识客观事情越深刻,情感体验越深厚;感情的深厚促进了意志的体现,反之则反之。

四、意志品质

1.独立性 2、果断性 3、坚持性 4自制性

意志训练

1.激发运动员的强烈愿望,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

2.下定决心并采用逐步加大困难的方法进行练习

3.加强对运动员的严格要求

4.发展持久性的意志努力

5.加强道德情感教育

6.采用条件信号的方法和提出过渡任务的办法

7.采用对抗性训练和必要的惩罚性措施

8.针对不同个性特点,采取不同具体措施

第三节体育活动与注意

1 注意概述

2 注意的种类

3 注意的品质及其差异

4 注意训练

一、注意概述

二、1、定义

a)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三、2、特征

a)指向性 b)集中性

注意强调的是集中性,是一种积极心理状态

2、注意的功能

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监督功能

?注意的生理机制

?注意是一种定向反射

?注意的中枢机制是神经过程的诱导规律。

?大脑皮层额页对注意转移的调控。

?网状结构对维持觉醒水平的作用。

二、注意的种类

?1、无意注意

?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无意注意产生的原因:

客观原因(强度,对比关系,运动变化)

主观原因(知识经验,需要,兴趣,心理状态)

?2、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是自觉而有预定目的、必要时还需做一定的意志努力的注意。

?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对目的任务的理解程度

?间接兴趣的支持

?加强意志努力

?3、有意后注意

?它是指刚开始是有意注意,随着主体对事物的了解成为无意注意的注意。

三、注意的品质

?1、注意的范围

?是指在同一有限时间内所能掌握的对象的数量。也叫注意的广度。

?知觉对象的特点

?个体的知识经验背景

?运动中的适宜注意范围

?2、注意的稳定性

?是指人的心理活动以同样的强度,持久地保持在一定事物或活动上的特性。

?注意维持的时间

?注意的分散

?注意的起伏

?3、注意的分配

?是指人在同一时间里把心理活动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者活动上的特性。

?注意分配实现的条件

?人对活动的熟练程度,

?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的关系,

?分配注意的技巧等。

?4、注意的转移

?是指根据需要主动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或者在同一活动中由一种操作过渡到另一种操作的特性。

?注意的转移是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的转移

?注意的转移是由第二信号系统调控的

?注意转移的条件

第四章个性

一、个性概述

●1、个性的定义

●个性是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2、个性的结构

●个性的倾向性:

●动机、兴趣、需要、自我意识、理想、信念、世界观

●个性心理特征

●能力、性格、气质。

●3、个性的主要特性

●个性的独特性

●个性的稳定性

●个性的社会制约性

●个性的动力性

●个性的适应性

●个性的统整性

●4、个性与心理过程、心理状态的关联

●心理过程是个性的基础

●心理状态是个性的经常表现状态。

●作为个性稳定因素的个性心理特征

●作为基本动力的个性倾向性

●作为个性职业化的专门性格

二、个性倾向性

?需要:是人对满足个人或社会生活所必需的东西的渴求和力求占有的趋势。?动机:是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

?兴趣: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

?理想是符合客观规律的并同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想象。

?信念:是指人坚信某种认识的正确性,并经常用来支配自己行动的个性倾向。?世界观:一个人对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态度

三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心理差异性的集中表现特征,它表明一个人的典型心理活动和行为,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一)能力的概述

1、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是人顺利完成活动身心条件的个性心理特征。

(一)能力的概述

?2、能力的结构

二因素理论、即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

?群因素理论、即计算能力、言语理解能力、词的流畅性、记忆能力、演绎推理能

力、空间知觉能力和知觉速度。

智力与创造能力:创造能力的核心是创造思维能力

3、运动能力及其测定

1)运动能力:是制约着一个人获得运动知识、形成运动技能、顺利完成运动活动的生理心理特征。它与身体形态、机能相联系,在身体外形发生变化的大肌肉活动中表现出来。当以强度大、速度快、准确性高、长度长和做得熟练等描述时,就常使用运动能力一词。

2)运动能力的测定

①在罗姆别格姿势中静力稳定性的检查

以逐步减小支撑面积的姿势,现场测试运动员在静力姿势中保持平衡的能力。

目的是检查静力稳定性(四种姿势)。

●②检验用力感的复制测定法目的是用检查用力感的个体差异。

③操作思维测定法目的是测定操作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和应变能力。(5格板

和3筹码

④手脚协调综合反应能力测定法目的是探明手脚(上下左右)各种配置的综合反应

时间和其操作的正确性。DSG-6型动作神经过程测试仪

(三) 气质的概述

1、气质的定义

气质是表现在人们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的典型动力特征。

2、气质类型及其测定

气质是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在人的行为和活动中的表现,通常指的是情感上、活动上发生的速度、强度方面比较稳定的动力特征。

气质类型及其测定

3、气质及类型

●体液说

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和罗马医生盖仑依据体液的不同,把人的气质类型划分为:多血质(血液)、胆汁质(黄胆汁)、粘液质(粘液)和抑郁质(也称神经质,黑胆汁)其它:体型说,血型说,阴阳五行说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

高级神经活动强度特性测试法

–内田—克列别林(即U—K)加算法

- 我国王文英、张卿华编制的808神经类型测试表(见生理学教材)

四)性格的概述

1、性格的概念

●性格是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方面的个性

心理特征。

●性格是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概括化与定型化的结果。

●性格是个性特征中最具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

●性格指一个人独特的、稳定的个性心理

2、性格的外部表现

●1、性格在外貌上的表现

●2、性格在言语中的表现。

●3、性格在活动中形成,也是在活动中表现的

3、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制约因素

●1)来自生理因素的影响

●2)来自家庭环境的影响

●3)来自学校教育环境的影响

●4)来自社会因素的影响

5)自我教育在性格形成中的作用

4、性格类型及其测定

1)性格类型

?按知、情、意在性格结构中所占优势分为:理智型、情绪型和意志型。

?按心理倾向内部和外部分:内倾型和外倾型。

?按独立性的程度分:独立型和顺从型。

?从文化、社会学的观点,根据不同生活领域,人在认识、行为表现和价值观上的不同,可分为:理论型、经济型、审美型、政治型、社会型和宗教型。

?2)性格的测定

?测定动觉后效类型的方法,通过确定动觉后效类型分析性格的内倾、外倾和中间型。

?克芮基迈尔性格检查法(克芮基迈尔性格问卷)

?A型性格测试法,美国费雷得曼和罗森曼提出,把性格分为A型和B型。(性格调查表)

?其他有关性格的测定法:Y—G性格检查法、明尼苏达多相个性测验、罗夏墨迹测验等

?卡特尔16PF

第五章青少年学生心理特点

一、心理发展的概述

1、概念;心理的发展是从个体出生到成年再到老年的心理的持续发生、发展和变化

的过程。

2、影晌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

遗传的因素

环境的因素

二、少儿心理的发展特征

(一)感知觉的充分发展

(二)注意力有限

(三)记忆力逐步提高

(四)想象力丰富,但幻想的成分较大

(五)以形象思维为主

三、少儿个性特征的发展

1、情绪、情感稳定、单纯

2、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

四、少儿的社会性认知和交往

(一)小学生的社会性认知

儿童认知中的自我中心成分将逐渐减少

儿童对他人的认识逐渐趋于客观和深刻

(二)少儿的社会性交往

1、亲子关系

2、同伴交往

3、师生关系

第六章运动知识技能学习

一、运动知识学习过程的心理分析

一、运动知识的学习

1、知识的概念:知识是人类经验的总结和概括

知识的掌握

(1)感知阶段

实物直观模像直观语言直观

(2)理解阶段(中心环节,高级阶段)

对事物类属的理解

对事物因果关系的理解

对语言的理解(事物意义,内部结构,组织,逻辑关系)

影响理解的条件:

(1)积极的思维(前提条件)

(2)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基础)

(3)教师的讲解(重要条件)

(4)运用变式比较(重要方法)

2 知识的巩固

(1)影响因素知识的领会(前提)

知识的应用(基础)

(2)对教材识记的条件和方法(因个人差异而不同)

3 知识的应用

(1)形式:回答问题—实际操作—应用实践

(2)环节:领会课题—重现知识—解答课题

二运动知识学习的心理分析

(一)运动表象的形成

1 运动表象的定义:是动作形象在头脑中的反映

2 运动表象的形成过程

运动表象的形成是在第二信号系统调节作用下,视分析器与运动分析器在一定时间的暂时神经联系形成的过程。

表象的视觉要素和动觉要素

动觉要素:也叫运动感觉,是随意运动的重要基础。它反映身体各部分的位置、运动以及肌肉的紧张程度,是内部感觉的一种重要形态。动觉感受器存在于肌肉组织、肌腱、韧带和关节中,分别命名为肌梭、腱梭和关节小体。

(二)动作概念

1 动作概念: 是反映动作所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动作概念与运动表象的区别

运动表象反映的是动作具体特点和外部动作表现形式

动作概念反映的是动作实质、要领、规则、规律

2 、促进运动概念掌握的教学手段

(1)丰富学生感性材料,引导学生理解概念

(2)正确地运用变式

(3)下定义

(4)使用有效语言进行概念教学

(5)引导学生在不同条件下运用已经掌握的动作概念。

二、运动技能学习过程的心理分析

(一)技能的概述

技能的概念:技能是在一定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练习而习得的动作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

(二)技能的特点

1 习得性

2 目的性

3 可控性

4 是对相应知识经验的应用

运动技能、运动技术、运动能力

1、运动技能也叫操作技能,是指一个人经过学习和练习有效地运用运动技术完成

相应运动任务的动作活动方式。

2、运动技术是指在一定时代背景下,那种能够充分发挥人体运动能力,合理、有

效地完成某种运动任务的动作组合,是人们对某种体育运动手段合乎规律性的认识。

3、运动能力是一个人顺利地完成某种运动任务的个性心理特征。

(三)一组关系分析

1 知识与技能

2 技能与技巧

3 技能与能力

4 运动技能与智力技能

(四)运动技能的分类

1 连续性技能与非连续性技能

2 关闭性技能和开放性技能

3 小肌肉群运动技能与大肌肉群运动技能

拳击,吊环,打字,武术套路,举重,

篮球,羽毛球,长跑,铅球

四、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

(一)运动技能形成的阶段

1 掌握局部动作阶段

2 初步掌握完整动作阶段

3 动作的协调完善阶段

(二)技能形成的特征

1 动作结构上:形成完整动作体系,干扰和多余动作逐渐消失。

2 运动速度、质量上:速度加快,动作准确性、协调性、灵活性提高。

3 活动的调节方面:动觉控制成分提高,视觉作用下降。

技能形成的途径—练习

(一)练习曲线

练习曲线是指用图解来表示在练习过

程中动作学习效率的变化。

(二)练习曲线中的几种现象

1 练习的进步先快后慢(如田径项目等)

原因分析

2 练习的进步先慢后快(如武术等)

原因分析

3 高原现象

原因分析

4 练习成绩的起伏现象

原因分析

3 高原现象

定义:在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中期出现的暂时停顿现象,叫作“高原现象”。

三、运动技能的相互作用

(一)相互作用的定义

?在体育运动中,各运动项目已经获得的技能可以影响另一种新技能

的掌握,这就是技能的相互作用。

(二)相互作用的分类

(三)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1 新旧刺激之间的共同因素

2 对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

3 学生的认知结构

(四)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方法

1 掌握有关基本知识和技能

2 提高学生的分析与概括能力

3 正确的运用比较的方法

4学习时间安排和掌握熟练程度

四运动技能形成的有效条件

1 明确练习的目的要求

2 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

3 练习要有计划有步骤进行

4 练习时间要分配适当

5 练习的方式要多样化

6 正确使用信息反馈,促进练习效率提高

第七章运动心理技能训练

一、运动心理技能训练概述

(一)心理技能训练的概念、意义和作用

1、运动心理技能训练概念

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运动员心理活动施加影响的过程。以改善运动员运动专项所需要的心理因素和个性特征,帮助他们学会调节心理状态和各种方法,最大限度地挖掘心理潜力,以便在训练和比赛中促进身体和技术水平的正常和超常发挥的训练方法

2、心理训练的意义

?训练运动员为完成专项运动所需要的心理因素得到稳定地加强和提高,并学会

调节心理状态的各种方法,以便在训练和比赛中促进身体和战术水平得到正常或超常地发挥。

3、心理训练的作用

?心理训练的作用作要在于促进运动员心理过程的不断完善,形成专项运动所需要的良好个性心理特征,获得较高水平的心理能量储备,使其心理状态适应训练和比赛的要求,为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战术效果及获得最佳竞技状态和创造优异成绩,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二)心理技能训练的分类和任务、

1、心理训练的阶段

心理技能训练的三个阶段

(1)向运动员介绍每一种心理训练原理、了解认识心理训练对运动技能的影响以及

如何掌握这些心理技能

(2)循序渐进的训练掌握心理技能

(3)熟练掌握心理技能并将技能应用到运动竞赛中

即:学习、获得、练习

(三)心理技能训练的原则

?1、自觉积极性原则

?2、循序渐进性原则

?3、专项训练原则

?4、个别对待与重复性原则

(四)心理技能训练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变自发使用为自觉运用;

3、由个别、零散运用变成系统运用;

4、持之以恒,循序渐进;

5、因材施教,融会贯通。

二、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方法

?(一)目标设置训练

?1、设置长期和短期目标

?2、设置具体目标和一般目标

?3、设置现实与不现实的目标

?4、设置个人和集体的目标

设置目标的步骤

?1、任务的确定

?2、细化指标

?3、目标分极

?4、目标协调

(二)放松训练

所谓放松训练:即以一定的暗示语集中注意,调节呼吸、使肌得到充分放松,从而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的方法

放松训练的程序

?1、制定或者选择自己比较适合的暗示语言、并要求能够默念或者背诵

?2、逐渐培养意念集中

?3、练习中感知肌肉不同程度的紧张,从极度紧张到极度放松

?4、练习中进行深沉而缓慢的腹式呼吸

放松训练的方法

?1、表像放松训练

?通过人的意念想象逐渐达到放松的目的

?2、渐进放松法

?3、自生训练法

?4、调息放松法

(意守丹田法、静坐功、三线放松功

(三)表象技能训练

?表像技能训练也叫想象训练或者念动训练:即由运动观念而引起的运动反应,是

通过对运动的想象或回忆来实现的

?表象训练的理论依据:念动现象及心理神经肌肉理论。该理论认为当产生一种

动作表象时,总伴随着实现这种动作的神经冲动,大脑皮层的相应中枢会兴奋,原有的暂时联系会恢复,这种兴奋会引起相应肌肉进行难以察觉的动作

运动表象的用途

?(1)帮助运动员掌握或练习复杂的运动技能;

?(2)演练比赛中采用的行动方案;

?(3)掌握和练习其它心理技能。

表像技能训练的程序

身体放松

呼唤感觉

利用想象或者表像体验动作

表象练习的准备条件

?1)适宜的环境或条件

?(2)放松的注意状态

?(3)渴望训练的动机

?(4)正确的态度或期望

?(5)系统性练习

(四)注意训练

?注意的六个维量

?选择性

?集中性

?搜寻

?激活

?定势

?警觉性

注意训练概念

?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技能是成功地完成活动并从中获得乐去取的一个重要心理技能、运动员处于理

想的激活状态中的表现之一即:注意力完全指向于操作过程,而排除其他因素。

注意训练的程序

?利用视觉集中注意力

?(视觉守针)

?(视觉注意力训练--快速阅读)

?利用听觉集中注意力

?(听觉守点)

?利用呼吸集中注意力

?结合专项集中注意力

(五)暗示训练

?暗示训练是利用语言等刺激物对运动员的心理施加影响并进而控制行为的过程

?气功

?愈加功

?舒尔茨暗示语

?暗示是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使人按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使他的思想、行为与自己的意愿相符合。暗示分为他人暗示、自我暗示、行为暗示、环境暗示、言语暗示等。

暗示训练的程序

?理解并认识语言对情感和行为的决定作用

?确定关键词

?确定关键词与行为活动的替代关系

?积极训练

?检查练习效果

(六)模拟训练

?模拟训练法就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创设出的虚幻情景或某些特别条件进行训练

的方法。它的出现为现代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体育训练方法之一模拟训练法:运动员针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反复进行实战性练习,并在与比赛条件相似的环境下安排训练.故又称为适应性训练或灵敏训练。

目的在于提高运动员在竞赛中的临场适应性,习惯比赛环境,在头脑中建立起合理

运动心理学试题

一、选择和填空 1、1925年,格里菲斯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 2、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竞技运动和比赛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3、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4、运动员的注意品质主要有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紧张性、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转移。 5、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对象的特点、对活动的态度、主体的身体和精神状态、主体的意志力。 6、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对原来活动的注意紧张程度、新对象的吸引程度、个体的神经类型和已有习惯、个体的自我控制能力。 7、运动知觉是对外界物体运动和机体自身运动的反映,通过视觉、动觉、平衡觉等多种感觉协同活动而实现。 8、专门化知觉是运动员在运动实践中经长期专项训练所形成的一种精细的综合性知觉,能对自身运动和环境线索作出敏锐和精确的识别和觉察。 9、影响运动记忆效果的因素:明确识记的目的任务、不同分析器的协同活动、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大脑的功能状态。 10、特质焦虑是一个相当稳定的个性特征,特质焦虑高的人,几乎在他们所面临的许多情况下都表现出焦虑,无论是在训练场、比赛场、参加社交活动以及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为遇到的许多事情担忧或有一种模糊的心神不定之感。 11、状态焦虑是指一个人在特定的情境中所表现出来的焦虑。 12、坚强意志的基本品质有:独立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力。 13、“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明个性具有稳定性。 14、“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说明个性的独特性。 15、气质与性格相比较,气质受先天因素影响大,并且变化比较难,比较慢; 16、性格主要是在后天形成的,具有社会性,变化比较容易和快些。 17、运动动机是指激发一个人从事运动活动的内在动力。 18、动机的功能有三类:(1)是激发功能(2)是指向功能(3)是维持和调节功能 19、反复地练习与实践是技能形成的条件,操作或智力活动达到自动化程度,是技能形成的标志。 20、打太极、舞蹈、游泳、滑冰、短跑等都属于连续性运动技能。 21、拳击、足球、篮球、排球、网球等项目所运用的技能,都是典型的开放式运动技能。 22、自动化阶段的特点:视觉控制作用减弱,动觉控制作用加强,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动作的错误。 23、动觉反馈:在形成运动技能以后,动觉反馈是运动程序的控制器,保证着运动技能的顺利进行。 24、人为性反馈:观看录像等向学习者提供投篮动作信息的过程,属于人为性反馈。 25、同时反馈:学习者一边看镜子一边修正自己的动作属于同时反馈。 26、身体活动产生的良好的情绪体验:1.最佳表现。2.流畅体验。3.高峰体验。4.跑步者高潮。 27、最佳表现是指一个人在某项活动中的行为超越了其自身正常水平的现象。 28、锻炼迷瘾是对有规律的锻炼生活方法的一种心理生理依赖。 29、什么是团队凝聚力——是指团体成员之间心理结合力的总体 30、自然实验法:这是在日常的生活、教学、训练、比赛等活动情况下,对某些条件加以必要的控制盒改变而进行研究的方法。 31、实验室实验法:这是在专门的实验室里,运用各种特殊的仪器并严格控制外部条件和相应的心理反应的研究方法。 32、自变量是指呈现给被试的某种形式的刺激;是因果关系中作为原因的那个方面。 因变量是指被试做出的反应,即因果关系中作为结果的哪个方面。 33、效度——测验的效度是指一个测验实际测量出所测特性或功能的真实性程度。

运动心理学复习题-血液

第三章:血液 名词解释 1.红细胞压积P62: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比容):指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2.内环境P56:细胞在体内直接所处的环境即细胞外液,称之为内环境。 3.渗透压P58:指溶液具有的吸引水分子透过半透膜的力量。血液的渗透压一般指血浆渗透压。 4.溶血P58 :在低渗NaCl溶液中,由于水分进入红细胞内过多,引起膨胀,最终破裂,红细胞解体,血红蛋白被释放,这一现象总称为红细胞溶解,简称溶血。 5.碱储备P59:血液中缓冲酸性物质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通常以每100毫升血浆的碳酸氢钠含量来表示碱贮备量。 6.等渗溶液:正常人体温在37。C时,血液渗透压约在5800mmHg,以血浆正常渗透压为标准,与血浆正常渗透压近似的溶液称为等渗溶液 6.运动性贫血P62:经过长时间的系统的运动训练,尤其是耐力性训练的运动员在安静时,其红细胞数并不比一般人高,有的甚至低于正常值,被诊断为运动性贫血。由于运动员血容量增加与红细胞量增加相比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增加血浆量为前提,所以血细胞容量的相应指标如红细胞数、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含量等比一般人有降低的趋势。虽然单位体积的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不高,但红细胞总数和血红蛋白总量较高。 简答题 1.试述血液的组成与功能.P55;P56 答:血液的组成:血液是一种粘滞的液体,有血细胞和血浆组成。血细胞也称血液的有形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是血细胞以外的液体部分,血浆除含有大量的水分外,还含有多种化学物质、抗体和激素等。 血液的功能:(一)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作用 血液能维持水、氧和营养物质的含量;维持渗透压、酸碱度、体温和血液有形成分等的相对稳定。这些因 素的相对稳定会使人体的内环境相对稳定。 (二)运输作用

北京体育大学 运动心理学 考试重点

了解 1.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 学的诞生。 2.年,美国心理学家格里菲斯在伊利诺斯大学体育系创立了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 标志着运动心理学的诞生。年国际运动心理学会()在罗马的成立,才标志着运动心理学开始正式走上科学的发展道路。 3.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4.运动心理学是心理科学的分支之一,是研究体育运动活动中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 及其规律的科学。 1.提高记忆力的原则和方法 原则:减少分心刺激,善用声码为先的原则,扩大组块与记忆广度,及时复习 方法:优化处理记忆材料(操作化,形象化,诗歌化,意义化) 2.思维的基本过程:分析和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具体化 3.表象: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4.想象: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5.情绪情感的心理成分:主观体验,生理唤醒,外部表现 6.情绪情感与认识的关系: 区别:反映事物的性质不同;两者发生和改变的随意性不同 联系:情绪情感是人是的基础上产生,发展和变化的,没有认识就没有情感;情绪情感可以反作用认识(改变认识相对容易,改变情感相对困难) 7.情绪分类:"七情说""六情说",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情绪状态的分类(心境,激情, 应激) 8.离差智商:是个体智力发展在同龄人中的相对位置 9.焦虑:由于不能克服障碍或不能达到目标,而体验到身体和犀利的平衡状态受到威 胁,形成一种紧张、担忧并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 10.气质的分类:多血质(活),胆汁质(躁),黏液质(静),抑郁质(愁).气质是稳定的不变 的,性格是不稳定的可变的. 11.表象训练:是在暗示语的指导下,在头脑中反复想象某种运动动作或运动情境,从而 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过程.

最新运动心理学全部复习题

第一章人的心理与体育活动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心理过程 2、个性心理 二、单项选择题 ()1、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 A 心理过程 B 思维过程 C 心理活动 D 认识活动 ()2、人的心理现象分为 A 认识过程和个性心理 B 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C 认识过程 D 认识活动 ()3、人对事物的认识总是带有喜,怒,哀,乐,爱,恶的色彩,这些心理现象是属于 A 认识过程 B 情感过程 C 心理过程 D 个性特征与心理活动 ()4、心理是 A 人脑的机能 B 心脏的机能 C 脑与心脏协同的过程 D 意识的功能 三、多项选择题 ()1、心理过程包括() A 认识过程 B 意志过程 C 想象过程 D 情感过程 E 思维过程 四、判断题 ()1、人的心理现象其实是人脑和心脏共同活动的结果。 ()2、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不是机械的反映,而是积极能动的。 ()3、反射是人类心理活动产生的方式。 ()4、狼孩和猪孩的实例表明,一个正常人如果离开了正常的社会生活环境也不能形成正常的心理。 ()5、人的心理最高级水平是意识。 ()6、社会实践是感受性不断提高的根本条件,每个人的各种分析器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五、简答题 1、怎样理解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2、体育运动对人的心理有什么影响? 第二部分: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心理过程 答:心理过程是指心理活动从产生、发展、变化到完善的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简称为知、情、意。 2、个性心理 答:个性心理是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是一个整体结构,它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二、单项选择题 1、C 2、B 3、B 4、A 三、多项选择题 1、ABD 四、判断题 1、× 2、√ 3、√ 4、√ 5、√ 6、√ 五、简答题 1、怎样理解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答:(1)客观现实是心理产生的内容和源泉 (2)社会生活实践对人的心理起制约作用 (3)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具有主观能动性 2、体育运动对人的心理有什么影响? 答:人的心理与体育运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它们之间是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的,概括起来包括以下两点: (1)心理活动与体育运动 (2)心理活动对掌握运动技能、进行训练或比赛起调节作用 第二章认知与体育活动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感觉 2、知觉 3、错觉 4、适应 5、注意 6、无意注意 7、有意注意 8、记忆 9、思维 10、想象 11、创造想象 12、运动知觉 13、空间知觉 14、时间知觉 15、表象 16、运动表象 二、单项选择题 ()1、“人脑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这一心理现象是 A 感觉 B 记忆 C 知觉 D 表象 ()2、绝对感觉阈限和绝对感受性,差别感觉阈限和差别感受性的关系都是 A 正比 B 前者是正比,后者是反比 C 反比 D 后者是正比,前者是反比 ()3、我们能觉察出两个刺激物之间最小差别的能力,这是我们的 A 绝对感受性 B 差别感觉阈限

体育心理学复习题

名词解释 运动心理学: 人本主义: 反应时: 运动兴趣: 运动动机: 目标定向: 归因: 习得性无助感: 态度: 注意: 锻炼成瘾: 焦虑: 唤醒: 心境状态: 表象训练: 迁移: 运动损伤: 团体凝聚力: 敌意性攻击: 应激: 单项选择题 1.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是三门学科。( C ) A. 相同的 B. 认知的 C.不同的 D. 基础的 2.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_______,提出心理学是研究人行为的科学,而不是意识的科学。() A、华生 B、马斯洛·罗杰斯 C、考夫卡 D、魏特墨 3.在中国,最早论述了体育心理学的有关问题。(B) A. 吴文忠 B. 马约翰 C.肖国忠 D. 马启伟 4.运动兴趣的直接影响到运动兴趣的性质。() A. 广泛性 B.有效性 C.倾向性 D.稳定性 5.学生的体育活动行为具有特定的内容,趋向一定的活动目标。这是运动动机对学生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行为所发挥的功能。() A. 发动 B. 选择 C. 强化 D. 维持 6.目标定向和目标设置理论属于_____________理论。()

A 动机理论 B 归因理论 C 本能理论 D 认知理论 7.当前归因研究中最有影响的理论是的归因理论。()A.Weiner B.Heider C.Jones D.Kelley 8.唯心论对身心关系的看法是。() A.重视大脑的存在而忽视精神的作用 B.精神控制了大脑 C.精神与大脑产生交互作用 D.重视精神的存在而忽视大脑 9.近年来研究运动损伤的主要心理因素不包括下面哪一项。(D) A 人格因素 B 应对资源 C 应激源史 D 兴奋剂 10.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信息的。() A.指向 B.集中 C.意志努力 D.指向和集中 11.在完成决断的数量少、备选范围比较狭窄、速度要求不快的运动技能,其适宜的唤醒水平就。() A. 比较高 B. 非常高 C. 比较低 D. 非常低 12.下列哪种训练属于自生训练。() A. 放松训练 B. 系统脱敏训练 C. 肢体发暖训练 D.生物反馈训练 13.是指以内心体验的形式,表象自己正在完成各种动作。() A. 视觉表象 B. 动觉表象 C. 内部表象 D. 外部表象 14.心境状态是一种。() A. 认知过程 B. 情绪状态 C. 注意状态 D. 意志过程 15.注意对运动表现的主要作用是。() A.选择信息 B.加工信息 C.激活 D.唤醒 16.下面哪一选项不属于运动损伤的心理反应阶段。(D) A 否认 B愤怒 C 抑郁 D兴奋 17.归因理论是对进行认知分析的理论。() A.行为 B.自我效能C.动机 D.成就感 18.学习目标定向是_____________。() A 适应性的 B 主观的 C 非适应性的 D 非主观的 19.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的实验是由Triplett于年完成的。() A. 1901 B. 1896 C.1905 D. 1898

体育心理学题库(与课本配套复习资料)第七章

第七章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 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入空格) 1.心理健康强调个体内部的协调及其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它是指在智力正常的基础上所形成良好的心里个性特质和稳定的情绪,它是一种能够有效处理内外关系的良好状态。 2.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体育锻炼对情绪、人格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3.研究体育运动对智力的影响之所以有较大的难度,其主要原因是无法排除研究中的干扰因素,因而也就无法得出智力的变化就是由于体育运动而引起的结论。 4.关于体育锻炼与情绪关系的问题,是锻炼心理学领域中研究最多、内容最丰富、方法最成熟的热点话题。 5. 体育锻炼对情绪影响的最早理论研究是詹姆斯和朗格提出的情绪学说。 6.着名的情绪心理学家坎农将其的理论归纳为刺激情境-身体反应-情绪体验。 7.以特殊的锻炼方式影响人类情绪的首次尝试,是雅各布森提出用渐进性放松法来干预焦虑情绪。 8.列出与焦虑有关的三个心理生理指标:血压、心率、皮肤电。 9.列出与健康体能有关的三个指标: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耐力。 10.体育锻炼影响心理健康的生理学假说有:氨基酸神经递质假说、单胺类神经递质假说、脑内神经肽假说、心血管健康假说。 11.体育锻炼影响心理健康的心理学假说有:心境状态改善假说、注意力分散假说、认知行为假说、社会交互作用假说

心理控制感假说、运动愉快感假说。 12. 注意力分散假说认为:通过体育锻炼可以使人分散对当前的忧虑和挫折的注意力,使消极情感得以发泄,使紧张情绪得到松弛,并趋向稳定。 13. 20世纪70年代,人格与运动关系的研究大多是从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两个方面来进行研究 14.影响人们参加体育锻炼的个人因素有:个人统计学变量、个体生理状况、个人行为、个人心理特征和状态。 15.影响人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环境因素有:物理环境、社会环境、体育活动特征。 16.关于锻炼行为的理论主要有:健康信息理论、合理行为理论与计划行为理论、社会认知理论、控制理论、跨理论模型。 17.跨理论模型分为5个不同阶段:前意向阶段、思考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段、保持阶段。 18、人们行为改变的过程包括:一是认知过程,它在阶段变化的早期比较重要;二是行为过程,它主要应用于阶段变化的后期。 19.根据HBM模型的观点,人们一般不会主动进行体育锻炼,除非他们具备了一定水平的锻炼动机和锻炼意识,或自己有潜在的健康问题,或明白了进行体育锻炼的好处并且感到完成运动并不困难。 20.合理行为理论指出,行为由行为意向来决定,行为意向又由行为态度和主体规范来决定。 21.目前采用的锻炼干预手段主要有四种:一对一的方式、小群体干预、社区范围的活动、政策干预。 22.常用的一对一干预和小群体干预的策略有:情境安排、积极反馈、 目标设置、决策评定、社会支持。

《运动心理学》考试重点

第1章绪论 1. 运动心理学、体育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各自的侧重点 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运动成绩的影响。 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学生在运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变化。体育心理学强调研究体育教育教学对学生心理成长和发展的作用 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心理现象。锻炼心理学集中研究体育锻炼对参与者的心理健康的作用 2. 运动心理学的性质、任务和影响其研究方向的因素(p15-17) 运动心理学的性质:作为心理学的分支,它是阐明体育运动的心理学基础、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心理活动的特点及其规律的科学。 运动心理学的任务: 1) 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心理过程的特点和规律以及人的个性差异与体育运动的关系 2) 研究体育活动对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产生的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 3) 研究掌握运动知识、形成运动技能、进行技能训练的心理学规律 4) 研究运动竞赛中人的心理状态问题 影响其研究方向的因素: 1) 运动项目的普及程度 2) 运动项目的性质 3) 进行实验控制的难易程度 3. 运动心理学之父:1923年,格里菲斯被称为美国运动心理学之父。1925年,他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 4. 社会促进效应:特里普利特是世界上第一个研究心理学问题的人,于1897年在《美国心理学杂志》上发表关于社会促进效应的论文。 第2章运动活动的动机 1. 动机的概念和分类 概念: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对人的行为具有始发作用、指向作用好强化作用。 分类:①生物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②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③缺乏性动机和丰富性动机④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是指以生物性需要为基础,来源于主观内部的动机 外部动机:指以社会性需要为基础,来源于客观外部的动机 2. 动机的三个理论: 1) 成就需要理论:由默里提出的人的一种基本需要,指一种内化的、出人头地的愿望,反映了人们在个人目标和工作志向方面的差异。在任何有竞争或有评价、比较的场合,成就需要程度高的人都会尽力争取比别人做的好。 2) 认知评价理论:认为内部动机以人的能力需要和自我决策需要为基础,任何影响能力感和自我决策感的事件都可以影响人的内部动机。每一件事均有两种功能,即与自我决策感相

运动心理学必会知识点复习重点资料

运动心理学必会知识点复习重 点资料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一、名词解释 1.表象训练:在暗示语的指导下,头脑中反复想象某种运动动作或运动场景,从而提高运动技能和控制情绪能力的方法。 2.唤醒:有机体总的生理性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 3.归因: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判断和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 4.运动焦虑:指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对当前或预计到的具有潜在威胁的情境所产生的担忧倾向。 5.运动技能:指人利用一定的知识经验练习而获得的,借助身体运动实现的某种特定目标的操作方式。 6.成就需要: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是一种内心的出人头地的愿望,反映了人在个人目标和工作志向方面的差异,受早期父母教育培养的影响 7.应激:是人遇到干扰自己平衡状态或超越自己应对能力的刺激事件时,表现出的特定或非特定的反应过程。 8.焦虑:由于不能克服障碍或不能达到目标,而体验到心理和身体的平衡状态受到威胁,形成的一种恐惧、担忧和紧张的情绪状 态。 9.热身损耗:已经掌握的运动技能在间歇后不能立即恢复到原有表现水平的现象。 10.动机: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动力。

简答题 1.为激发运动员的动机应满足其哪方面需要 ①满足运动员的追求乐趣的需要 ②归属集体的需要 ③展示自我的需要 2.心理技能训练的阶段 A.要向运动员介绍每一种心理技能训练原理,使他们能够认识到这些技能的使用;了解技能如何影响他们的运动技术表现及了解如何掌握这些技能; B.以可能得到的有关资料帮助运动员通过循序渐进地训练掌握这些技能; C.熟练掌握这些技能,以使运动员能够将其应用到竞赛中。 3.如何培养运动员自信 ①注意可控因素;②想象成功场景;③积极语言暗示; ④发现尺短寸长;⑤夸大外部动作;⑥创设原有环境; ⑦集体相互鼓励;⑧演示水杯实验。 4.情绪和情感的关系

北京体育大学考博运动心理学试题

北体考博运动心理学试题 一、简答题(任选 2 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 1、简述空间知觉及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 2、简述自生放松方法和渐进放松方法的差异。 3、简述教练员的强制影响力和自然影响力。 二、论述题(任选 2 题,每题 15 分,共 30 分) 1、试论认知评价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 2、试论个人最佳功能区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 3、试论采恩斯社会促进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 2008年北体考博运动心理学试题 一、简答题(任选 2 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 1、简述运动知觉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 2、简述警觉和警戒的差异。 3、简述伯克维茨的修正的挫折——攻击理论。 二、论述题(任选 2 题,每题 15 分,共 30 分) 1、试论主场效应及其影响因素在北京奥运会中的意义。 2、试论自我效能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 3、试论焦虑方向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

2009年北体考博运动心理学试题 一、简答题(任选 2 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 1、简述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的相互关系。 2、“大赛之前逛公园”使用的是哪种类型的比赛情绪调节方法?请简要介绍另外两种同类型的调节方式。 3、简述多维焦虑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在运动实践中的启示。 二、论述题(任选 2 题,每题 15 分,共 30 分) 1、试论模拟训练的核心思想、主要作用和具体做法。 2、试论身体活动产生积极心理效益的原因。 3、试论团体凝聚力与运动成绩的关系。 2010年北体考博运动心理学试题 一、简答题(任选 2 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 1、简述动机的目标定向理论及其在体育运动中的意义与作用。 2、简述躯体焦虑与认知焦虑的区别及这种分类方法的作用。 3、简述解释表象训练机制的符号学习理论,并指出其不足之处。 二、论述题(任选 2 题,每题 15 分,共 30 分) 1、试述请依照费德勒关于有效领导的权变模式,谈谈如何做好一个球队的主教练。

运动心理学第4章复习题.循环机能

第四章循环机能 名词解释:自动节律性:自动节律性是指心肌在不受外来刺激的情况下,能自动的产生兴奋和收缩的特性。 每搏输出量: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指一次心搏,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简称搏出量。 心输出量:心输出量一般是指每分钟左心室射入主动脉的血量。(左、右心室的输出量基本相等。)P83 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量的百分比。P83 心指数:以每一平方米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P83 心力贮备:又称心脏泵血功能的贮备。指心脏在神经和体液因素调节下,适应机体代谢的需要而增加心输出量的能力。(心力贮备可用最大心输出量与安静时的心输出量之差值表示。健康成年人安静时输出量为~5升,剧烈运动时最大心输出量25~35升,即心力贮备为20~30升。心力贮备包括心率贮备和每搏输出量贮备。) 血压:血压指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即压强。(由于血管分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所以,也就有动脉血压、毛细血管压和静脉血压。通常所说的血压是指动脉血压。)P90 心电图:用导引电极置于肢体或躯体的一定部位记录出来的心脏电变化曲线。P86 心动周期:心房或心室每舒张或收缩一次,称为一个心动周期。 减压反射:是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的传入冲动分别经窦神经(加入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进入延髓后,一方面使心迷走中枢的活动加强,另一方面又使心交感中枢和交感缩血管中枢活动减弱。这些中枢通过改变心迷走神经、心交感神经和交感缩血管神经的兴奋性来调节心脏和血管的活动,其总的效果是使心脏的活动不至过强,血管外周阻力不致过高,从而使动脉血压保持在较低的水平上,因此这种压力感受性反射又称减压反射。P99 思考题: 1.各种因素是如何影响心输出量的P84 PPT:①心率和每搏输出量心率加快和每搏输出量增多都会使心输出量增加。 但心率超过140-150次/分时,因心室充盈不足,而心输出量下降。

运动心理学复习要点

冯特、特里普利特、格里菲斯的贡献,国际运动心理学的成立时间,4-6中国运动心理学会的成立时间及加入国际运动心理学会的时间,马启伟马约翰的贡献,8运动心理学的三大领域,11运动心理学与锻炼心理学的区别14运动心理学的主要任务16 第二章 动机的概念23,影响动机的因素24,动机的种类及含义26,德西效应29,理解认知评价理论31对任务定向和自我定向的理解,40如何合理运用强化手段45 第三章 应激的概念56,一般适应症候群,56理解问题定向策略和情绪定向策略,62状态焦虑、特质焦虑65 第四章 唤醒水平与操作成绩关系的早期理论和现代理论 内驱力理论及其公式P=D X H 72 突变模型的观点75 多维焦虑理论77 第五章 归因,情境归因,个人倾向归因,84维纳归因理论的两维度四因素,85根据凯利的归因理论,试对某学生某体育项目成绩差进行归因,87常见的归因偏差表现在哪些方面,及其不同方面的理解87,内部控制点,外部控制点88,归因的4个维度及其理解,93习得性无助感的性质94,如何认识训练比赛的归因指导,96 第八章 如何认识动觉,144闪光融合频率的实验意义,144时间知觉的概念及其产生依据,149影响外界物体运动速度知觉的条件有哪些?150专门化知觉的概念及特点154,理解知觉的基本规律156 第九章 遗忘曲线概念、特点163热身损耗概念及实践指导意义166,连续技能和分立技能的记忆特点171,理解视觉表象、动觉表象、内部表象、外部表象。172组块174 第十章 注意结构两个维度194 注意范围、注意方向概念 奈德弗认为,焦虑和唤醒升高对注意造成的影响199. 第十二章 技能和技巧的关系212 ,试述运动技能形成阶段及各阶段的特点215练习曲线,练习过程的一般趋势220,高效率学习运动技能的条件226,广义迁移231解释迁移的理论有哪些及其理解233 第十三章 模拟训练的概念及核心思想271,几种常用的心理模拟训练方法272 第十四章 比赛心理定向的原则282 比赛的情绪调节有哪些283生理调节、认知调节、环境调节手段有哪些284-290 第十五章 根据应激——损伤模型,为什么应激反应会造成运动损伤299应对应激的应对策略有哪些?301心理耗竭概念311 第十六章 兴奋剂概念及其分类323,从社会环境方面说明竞技运动领域使用兴奋剂的原因329 反兴奋剂策略

《运动心理学》试卷习题2.doc

习题三 %1.运动技术训练中心因素及心理定向的意义 1.知识点内容: (1)运动技术训练与心理因素的关系 2.习题 1 ?是非判断题 (1)运动技术训练,从心理学角度來说,就是在人脑皮层上建立起合理的动力 定型 结构,是有意识地使动作获得自动化的过程 (2)运动员运动水平包括技术水平、战术水平和身体索质情况,其中身体索质是第一位的 (3)运动员掌握以力量和高度对抗为主的篮球技术,除具备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夕卜,还需具备勇敢、顽强、果断等意志品质 (4)运动技术系指充分发挥运动员机体能力的合理而有效地完成动作的方法 2.单项选择题 (1)运动技术训练,从心理学角度來说,就是在大脑皮层上建立起合理的动力定型结构,是有意识地使动作获得()的过程 A整体化B连贯化 C 一体化D自动化 (二)知识点内容(2) 心理定向在运动技术训练中的作用 1.选择填空题 (1)()的心理定向是运动员在练习过程屮把注意力全部放在用力的意向上 (2)()的心理定向是运动员在练习中把注意力集中在最人限度地发挥速度上_ (3)()的心理定向是运动员在练习屮把注意力平均分配到发挥速度和用力上A速度型B力量型C混合型D空间型 2.是非判断题 (1)心理定向是指动作开始以前和完成动作过程屮心理的准备状态和注意的指向性(2)在速度力量练习中,混合型的心理定向冇助于形成冇效的动作定向结构 (3)田径的跳跃技术有吋变得不合理是因为运动员的力量型心理定向所致的 %1.运动知觉及其在运动技术训练中的作用 知识点内容:(1)运动知觉概述 1.是非判断题 (D排球运动员对对手发球的抛球动作、击球动作以及球的飞行路线的知觉被称Z为主体运动知觉 (2)运动知觉是人脑对外界事物和人B身运动状态的反映 (3)人对口身运动的主体知觉,是以机体的骨骼和肌肉活动所引起的动作为对彖的(4)体操运动员的躯体知觉属于运动形态知觉

体育心理学复习

体育心理学复习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体育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 1.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情境中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2.目标定向:是指个体内心追求的成就目标取向。 3.目标设置:是指根据学生的体育能力和技能水平,确定在一定的时间期限内所要达到的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目标,以及达到目标所采用的步骤、策略和时间安排。 4.运动兴趣:是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 5.运动动机:是指由运动目标引发的,推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 6体育态度:是学生对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所持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 7.归因:指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的认知过程。 8.应激:是人体对所施要求做出的一种非特殊反应。 唤醒:指机体总的生理行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是由感觉兴奋性水平、腺和激素水平以及肌肉的准备性所决定的一种生理和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 焦虑:是个体在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填、判、名解) 9.心境状态:是由环境刺激而引起的情绪和情感的唤醒状态,是具有感染力的微弱而持久,但并非永久的情绪状态。具有稳定和弥漫的特征。 10.高原现象:个体练习成绩的进步并非一直上升的,有时会出现暂时的停顿的现象,这种现象叫高原现象。 11.态度:是个体对待外界现象(包括人和事物)较为稳固的,由认知、情感、行为意向三种成分构成的内在心理倾向。 12.专门化心理技能:通常指适合于某一专项所必需掌握的心理技能。 13.心理技能训练(PST):是指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人的心理施加影响,对大脑所进行的专门训练,以达到强化心理技能、培养特殊心理能力的目的。 14.表象:是一种不需外部刺激直接参与,在头脑中对人体的一切感觉(视觉、听觉、触觉、本体感觉等)经验进行再现或重构的心理过程。 15.表象训练:是人们有意识的利用自己头脑中已形成的表象,对技术动作或运动情景进行回顾、重复和丰富发展,从而唤起运动感觉,强化肌肉本体感觉,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方法和过程。 16.技能迁移:已经形成的动作技能对掌握另一种技能的影响。积极影响称正迁移,消极影响称负迁移。 17.体育课堂心理气氛:是指师生在体育课堂中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表现。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变化性的特点。 18动作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完善的动作活动方式。 19.协变性原则:一个人对成功与失败的归因常常根据别人完成同一项任务时的成绩来解释或预测,即当别人的成绩与他们相一致时,会把它归于外部的原因;当别人的成绩与他们不相一致时,会把它归因于内部的原因,这种现象就被称作协变性原则。

运动心理学复习提纲

运动心理学复习提纲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和动物的心理现象(主要是人类心理现象),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以及能力和人格(个性心理特征)三大方面,及其对行为之影响的科学。 心理学研究对象:个体心理 1.心理过程 1)认识过程: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 2)情感过程:人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 3)意志过程:控制行为、克服困难的过程 2.个性差异 1)个性心理倾向性:需要、兴趣、动机、理想和世界观等 2)个性心理稳定性:能力、气质和性格 3)自我意识:人对自身的觉知与体察:自我认识、体验、控制 ●运动心理学:研究体育运动活动中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运动心理学研究内容: 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的心理过程及人的个性与体育运动的关系 研究体育活动对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产生的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 研究掌握运动知识、形成运动技能、进行技能训练的心理学规律 研究运动竞赛中人的心理状态问题 ●运动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1.竞技运动领域:心理评定,心理选材,心理训练 2.体育教育领域:掌握运动技能,增进心理健康 3.大众健身领域:体育锻炼动机,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 ●动机: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 ●动机作用:动机对人的行为具有起动、调节、维持和制止的作用。1.选择行为的定向功 能2.激发行为的始动功能3.促进行为的强化功能4.持久行为的维持功能

●动机理论: 1.认知评价理论:每一事件均具有两种功能,即与自我决策感相关的控制功能和与能力感 相关的信息功能。 2.自我效能理论:指一个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完成一项任务所持的信心和期望,或者对自 己成功地完成一项任务所具备的潜能的认识。 3.目标定向理论:分为任务定向和自我定向。前者关注自己完成任务的情况,后者关注自 己与他人相比的成绩。 ●运动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一、满足运动员的各种需要 二、合理运用强化手段 三、因人因时因地而异,直接激发动机 四、变化训练比赛环境,间接激发动机 五、给予自主权,培养责任心 六、因材施教,区别对待 ●唤醒:指有机体总的生理性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 ●焦虑:指由于不能克服障碍或不能达到目标,而体验到身体和心理的平衡状态受到威胁, 形成的一种紧张、担忧并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 成分:生理唤醒;情绪体验;威胁、不确定性、担忧的认知表征 原因:三不知,不知道即将发生什么,不知道别人期望自己做什么,不知道最好的行动方针是什么 分类: 状态焦虑:一种短暂的情绪状态,特点是由紧张和忧虑所造成的一些可意识到的主观感受,也是高度的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 特质焦虑:一种人格特征,即在各种情境中产生焦虑反应的情绪倾向和行为倾向。 躯体焦虑:焦虑的生理特征,直接由自发的唤醒引起,通过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手心出汗、肠胃痉挛以及肌肉紧张表现出来。 认知焦虑:焦虑的认知特征,由对内外刺激的评价引起,是含有担扰性视觉表象成分的一种不愉快感受。

运动心理学复习题

一、名次解释 1.应激:在出乎意料紧张请况下所引起的情绪状态。 2.思维: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在人脑中的反应。 3.心理健康:即人对内部有安定感和自信心,对外能以社会上工人的形式进行反映。 4.感觉:在事物的直接影响下,脑对于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5.心理技能训练训练:训练运动员为完成专项运动所需要的心理因素得到稳定地加强和提高,并学会调节心理状态的各种方法,以便在训练和比赛中促进身体和技战术水平得到正常或超常地发挥。 6.表象:是人脑对过去感知的事情形象的反映。 7.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8.动机:使推动人们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 9.归因:是人们对于已发生事物结果原因解释。 10.自我效能感:指一个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完成一项人物所持的信心和期望,以及对自己成功地完成一项任务所具备的潜能认识。 11.应激:在出乎意料紧张情况下所引起的情绪体验。 12.思维: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概括的反应。 13.感觉:人脑对客观事物部分属性的反应。 14.心理健康: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和自信心,对外部环境能从社会上公认的形式进行反应,对不正确的能进行积极的反抗。 15.心理技能训练:有生的,有计划地对训练有素者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施加影响的过程,也是采用特殊的方法和手段使训练者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并进行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运动行为的过程。 二、填空题 1.构成一个完整的运动训练体系包括心理、体能、技术、战术。 2.德国心理学家冯特, 1879 年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的心理实验室。 3.传统的四分法把气质类型分为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 4.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从低到高的排列顺序是生理,安全,爱和归属,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 5.情绪的两极性是指增力性,和减力性。 6.注意是指人的心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7.行为主义学习观代表人物桑代克的核心理论是联结。 1.19世纪末,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对记忆和遗忘现象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得出了著名的“遗忘曲线”。 2.联结主义学习论的代表人桑代克提出了学习的三个规律:学习律、准备律、效果律。 3.个性心理特征指一个人在心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成分包括:能力、气质、性格。 4.根据情绪持续时间的长短和强弱程度,一般把它分为心境、激情、应激。 5.思维的两大特征是间接性、概括性。 6.观察学习理论的创始人是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班杜拉。 7.动机产生的条件是:需要、诱因。 8.人的心理实质是脑的机能和客观现实的反映。 9.技能形成的途径是通过练习获得的。 10.人的动力调节系统是在外部环境影响下,以个人的需要为基础,由动机、兴趣、态度等多种心理因素组成。

体育心理学复习

体育心理学一、名词解释 1.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情境中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2.目标定向:是指个体内心追求的成就目标取向。 3.目标设置:是指根据学生的体育能力和技能水平,确定在一定的时间期限内所要达到的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目标,以及达到目标所采用的步骤、策略和时间安排。 4.运动兴趣:是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 5.运动动机:是指由运动目标引发的,推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 6体育态度:是学生对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所持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 7.归因:指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的认知过程。 8.应激:是人体对所施要求做出的一种非特殊反应。 唤醒:指机体总的生理行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是由感觉兴奋性水平、腺和激素水平以及肌肉的准备性所决定的一种生理和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 焦虑:是个体在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填、判、名解)9.心境状态:是由环境刺激而引起的情绪和情感的唤醒状态,是具有感染力的

微弱而持久,但并非永久的情绪状态。具有稳定和弥漫的特征。 10.高原现象:个体练习成绩的进步并非一直上升的,有时会出现暂时的停顿的现象,这种现象叫高原现象。 11.态度:是个体对待外界现象(包括人和事物)较为稳固的,由认知、情感、行为意向三种成分构成的内在心理倾向。 12.专门化心理技能:通常指适合于某一专项所必需掌握的心理技能。 13.心理技能训练(PST):是指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人的心理施加影响,对大脑所进行的专门训练,以达到强化心理技能、培养特殊心理能力的目的。14.表象:是一种不需外部刺激直接参与,在头脑中对人体的一切感觉(视觉、听觉、触觉、本体感觉等)经验进行再现或重构的心理过程。 15.表象训练:是人们有意识的利用自己头脑中已形成的表象,对技术动作或运动情景进行回顾、重复和丰富发展,从而唤起运动感觉,强化肌肉本体感觉,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方法和过程。 16.技能迁移:已经形成的动作技能对掌握另一种技能的影响。积极影响称正迁移,消极影响称负迁移。 17.体育课堂心理气氛:是指师生在体育课堂中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表现。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变化性的特点。 18动作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完善的动作活动方式。 19.协变性原则:一个人对成功与失败的归因常常根据别人完成同一项任务时的成绩来解释或预测,即当别人的成绩与他们相一致时,会把它归于外部的原因;当别人的成绩与他们不相一致时,会把它归因于内部的原因,这种现象就被称

体育大学 体育运动心理学 考博复习

第二章体育运动中的动机问题 1、动机(motivation): 能引起并维持人的活动,将该活动导向一定目标,以满足个体的念头、愿望或理想等。动机是个体的内在过程,行为是这种内在过程的结果。 2、动机的作用(基本功能):1始发作用。2指向或选择作用。3强化作用。影响动机的强度和方向的因素: 人的内部需要(need)和外部条件。 3、动机与需要和目的的关系: (1)动机与需要:1动机是需要的动态表现。当需要没转化为动机之前,人不可能有所活动,只有当需要转化为动机之后,人才能活动。2行为并非全部由需要引起。 (2)动机与目的: 动机是驱使人们去活动的内部原因,目的是人们通过活动所要达到的结果。动机与目的的关系表现为如下几方面:1动机和目的可能是完全一致的;2动机和目的是可以互相转换的;3有时目的相同动机不同,也有时动机相同,目的不同。 4、驱力(drive): 指驱使有机体进入活动,与身体的生理需要相联系的内部激起状态,是从后面对行为的推动,实际上,它就是内部需要。 5、诱因(incentive): 指引起个体动机,并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外在刺激,实际上就是外部因素。 6、动机的种类: (1)根据需要的种类和对象来分类:

生物性(biologicalmotivation)和社会性动机(social motivation)及物质性(physiological motivation)和精神性动机(psychological motivation); (2)根据兴趣的特点: 直接动机(direct motivation)和间接动机(indirect motivation); (3)缺乏性动机(或匮乏性动机)(deficiency motive)和丰富性动机(享有动机)(abundancy motive); (4)无意识动机(unconscious motivation) (5)根据动机的来源分;外部动机(extrinsic motivation)和内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 xxxx效应: 奖励会产生使内在动机削弱的效应。这种效应以后被称为德西效应(Deci effect)。 真正影响行为自我激发和调节的是人对行为的自主性或控制性意识;自主性(autonomy): 是指出自行为者意愿,由其自由选择或承担责任。控制性是指在某种压力下趋于特定行为。 外部动机向内部动机的转化与以下三种因素有关:1有强有利的外部奖励使运动员产生反应;2运动员体验到最初的成功;(由外部奖励觉知自己的能力在提高)3使运动员意识到外部奖励并非最终奖励,而对达到的成就产生的自我满足感才是最终的奖赏。 7、自主性(autonomy): 出自行为者意愿,由其自由选择和承担责任。 8、控制性: 在某种压力下趋于特定的行为。

体育运动心理学练习题

体育运动心理学练习题 一、填空题:(每空0.5分) 1.体育的产生是一个长期孕育演变的过程,其发展更是一个长期()、()、()、()、()和()的过程。 2.1913年,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始人顾拜旦在《》一书中论述了体育运动中的美学问题。3.1925年,美国运动心理学之父的()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建立了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运动心理学诞生了。 4.1926年我国著名体育教育专家马约翰先生撰写的《》一文是我国体育运动心理学最早的专论。5.认知运动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人类学习、掌握和提高运动技能更多地是依靠“软件”系统的能力,而不是“硬件”的生理功能。 6.本体运动感知觉包括()、()、()、()、()。 7.表象运动技能练习的优点是()、()。 8.表象在体育运动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9.运动表象包括()、()()和()。 10.体育运动中的动作记忆的特点有()、()()。 11.我国学者许尚侠对动作操作进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2.心理敏捷性涉及以下各因素()、()、()()和()。 13.体育运动中所要求的智力为()、()、()、()()和()。14.奈德弗对体育中的注意进行研究时将注意力分解为()和()两个纬度。 15.根据奈德弗注意方式理论将注意方式分为()、()()和()。 16.在体育运动中,时常会产生特殊的感受,主要有()()和()。 17.自我效能对行为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和()。 18.体育参与的动力调节系统包括()、()、()()和()的成分。19.体育参与动力调节系统的功能()、()()和()。 20.体育活动动机产生的条件()和()。 21.对于所有的体育运动参加来说,参加体育运动的需要可概括为()、()、()、()()和()。 22.对所从事的活动的成功和失败的各种原因的解释分析可归纳为()、()、()和()。23.目标设置可从()、()、()和()四个方面影响练习者的心理。24.推动学生参与运动学习与身体锻炼的内部心理动因是()。 25. 运动动机对学生的体育活动和锻炼行为起着发动、选择、()和()的功能。 26. 根据学生参与运动学习和身体锻炼的心理动因是以生物性需要,还是以社会性需要为基础的,可将运动动机分为()和社会性动机。 27. 根据学生参与运动学习和身体锻炼的心理动因是以生物性需要,还是以社会性需要为基础的,可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