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国学试题

三年级国学试题
三年级国学试题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经典国学诵读11练习《增广贤文》及答案-最新

三年级下册经典国学诵读十一 (一) 经典国学再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欲昌和顺须为善,要振家声在读书。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种麻得麻,种豆得豆。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见官莫向前,做客莫向后。 宁添一斗,莫添一口。 我是小助手 择:选择。 善:好。 欲:想要。 徒:白白的。 我是小翻译 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 选择那些好的方面学习,对那些不好的方面要加以改正。 如果想家庭和睦,就要多做善事;如果想让振兴家族,就要刻苦读书。 小的时候不努力,年老的时候一事无成,只有白白悲伤了。 种麻得麻,种豆得豆。 天网广阔无垠,虽然网孔稀疏,却不会有一点儿遗漏。 见当官的不要着急地往前凑,到别人家做客时不要往后退缩。 宁可多添一斗粮食,家里不要多添一口人。 考考你的智慧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你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告诉我们什么?

3.“种麻得麻,种豆得豆。”你从这句话中受到什么启发? 弘扬传统文化 谦虚的孔子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是孔子说的。 有一天,孔子和学生们正在赶路。忽然,他们看到一个小孩子正在路上用砖瓦石块垒一座“城池”,因此这个小孩儿挡住他们的路。 孔子请那个小孩儿让路,而小孩儿却说:“这世上只有车绕城而过的,还没有把城池拆了给车让路的。” 孔子听了,想:确实不能把这孩子摆的城池当成玩具。我这样想,可孩子不这样想啊。我倡导礼仪,没想到被孩子给问住了。 孔子十分感慨地对他的学生说:“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孩子虽小,却懂礼仪,可以做我的老师了。” (二) 经典国学再现 螳螂捕蝉,岂知黄雀在后。 不求金玉重重贵,但愿儿孙个个贤。 杀人一万,自损三千。 伤人一语,利如刀割。 枯木逢春犹再发,人无两度再少年。 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 将相顶头堪走马,公侯肚里好撑船。 我是小助手 岂知:怎知。 贤:贤能。 逢:遇到。 宿:住宿。 堪:可以。 我是小翻译

关于国学经典三字经的800字作文

关于国学经典三字经的800字作文 篇(一)国学 记得读中学时老师讲《孔雀东南飞》一文,文章并不算太长,我们学了一个星期,却一点不感到累。在这一周里我们被故事的内容 深深吸引着,作者的文笔是那样的流畅、优美,用词是那样的精辟,凄美的情节让我们为之而动容。后来在课外,读了王勃的《藤王阁序》,更是爱不释手,其文章情文并茂,奔放自然之势,读来摄人 心魄,其中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真是千古绝唱,让我感山川是那么的壮美,意境是那样的深远,有一种想投身 于大自然中,去过闲云野鹤般生活的冲动。 后来,我成了一名语文老师,把我喜爱的文学知识传授给我的学生们,让他们去享受这份美,不断地陶冶着自己的情操,真好。当 我有孩子后,那时社会上掀起了学《论语》的高潮,提出半部《论语》走天下,孩子五岁时,我和她一起听《论语》的光碟,她虽听 不懂,但多听几遍后就能背诵,而且背得抑扬顿挫,有滋有味,我 一边听她诵读,一边看文中注释,我深感古人是那么充满智慧,它 把普通百姓的为人之道,君臣之道,帝王之道讲得那样精深、透彻,充满哲理,我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这些道理不仅适用于古,也同 样适用于当今,乃至于永远。 我想只有自己融入进去是不够的,我也应该让我的学生通过对国学的诵读与理解,然后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去规范自己的行为,学 会知书达礼。谦让、勤俭、善良等。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美德,我们应该学习和具备,只有不断地学习优秀的东西,不断地纠正自己,完善自己,我们所培养出的学生才具有华夏的风范,要让我们 的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代代相传下去,而学校教育是最好的途径, 只有让国学走进课堂,大家共同学习,共同受到洗礼,才可能使我 们的民族精神成为我们的信仰。 篇(二)我与国学

最新三年级国学经典试题

三年级国学经典比赛试题 一、古诗填空(21分) 1、天门中断楚江开,。,山色空蒙雨亦奇。 2、天苍苍,,风吹。 3、九月九日是节,,为千古绝句。 4、灯明 5、《采莲词》 6、水南水北重重柳 7、,水村山郭酒旗风。 8、山重水复疑无路,。 二、《三字经》(10分) 1、幼而学,。幼不学,。人不学,。人不学,。 2、融四岁,。香九龄,。养不教,。教不严,。 3、头悬梁,。昔孟母,。 三、名人名言(14分) 1、温故。,必有我师焉。学而时习之,。 2、知之为知之,是知也。是没有止境的。 3、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为中华之崛起而。 四、课文内容填空。(24分) 1、在中国,风筝有的历史,风筝又叫。是风筝之都。 2、北京的张择端画了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 3、赵州桥是李春参加设计和建造的石拱桥,距今年了。 4、孔子又叫、。老子又叫。老子是家。 5、盘古是个的人。 6、列文虎克发明。法布尔是家。他经过实验发现 。 五、关联词填空。(10分) 1、这座桥坚固,美观。 2、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尊重他们的品行。 3、今天的作业不完成,那么明天的作业加上今天的更多。 4、我们是学生,学习是我们的主要任务。 5、这件事你做的就是他做的。 六、连一连。(16分) 1、 子卯寅丑午未巳申亥酉辰戌虎鼠兔马牛蛇羊猪鸡猴龙狗

2、 六月一日重阳节 七月一日儿童节 九月九日建党节 十月一日教师节 九月十日建军节 八月一日国庆节 七、改错字(5分) 1、老师在见。() 2、舍近救远。() 3、轻重到置。() 4、暖暖上升。() 5、学无止镜。()2010年报检员资格考试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二 一、单选题 1、通过报检员资格考试合格的人员,取得《报检员资格证》后,()内未从事报检业务的,《报检员资格证》自动失效。 A.6个月 B.10个月 C.1年 D.2年 [答案]d 2、自理报检单位应在()检验检疫机构办理备案登记手续。 A.报检地 B.报关地 C.工商注册地 D.A.B.C都可以 [答案]c 3、报检单位在按有关规定办理报检,并提供抽样、检验检疫的各种条件后,有权要求检验检疫机构在()内完成检验检疫工作,并出具证明文件。 A.合同规定的装船期限 B.国家质检规定的检验检疫期限 C.货主要求的期限 D.代理单位要求的期限 [答案]b 4、报检员遗失《报检员证》的,应在()日内向发证检验检疫机构递交情况说明,并登报声明作废。 A.5 B.7 C.10 D.14 [答案]b

三字经教学计划

《三字经》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的经典诗文,堪称世界瑰宝。《三字经》是我国优秀的儿童启蒙读物,自宋代以来盛传不衰。《三字经》作为古代蒙学教材,内容涉及天文、地理、社会百科、内涵丰富而极具文学性、韵律性,是中国古代知识的教科书。利用它们进行识字的同时,学生可获得大量的传统文化知识,培养各种能力,修习其中良好的行为规范,无形中完成了美德熏陶,建立了汉语的节奏感的韵律感,为今后的学习发展奠定了传统文化的根基。 二、教学内容、思路分析: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形式众多的启蒙教材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相传是南宋著名学者王应麟编撰的。它的成功之处在于,虽然全书只有1140字,但结构严谨,文字简练,内容丰富,涵盖面广,而且全书均为三字韵语,读来琅琅上口,便于儿童记忆。 1.通过诵读《三字经》,让学生能够弘扬国学文化,传承国学精髓,与圣贤为友,形成健康的人格,构建良好的校风。 2.通过诵读《三字经》,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识字量、阅读量,多读书,读好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步形成文章——文化——文明的校园环境。 3.通过诵读《三字经》,让学生了解中国灿烂的古文明,增长见识、增加涵养、吸取智慧,培养学生优雅性情和敦厚人格。 4.通过诵读《三字经》,用传统中国文化的精神,对校园、家庭、社会产生潜移默化、净化心灵、熏陶品质的作用。 三、整体教学目标 1、通过国学学习,使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如中国传统的节日(清明节和端午节)。 2、通过国学学习,培养幼儿团结,孝顺,尊老爱幼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并能在日常的生活中身体力行,贯彻实践。 3、通过国学学习,初步了解中国古代的蒙学文化(三字经和弟子规)。 4、通过国学学习,逐步的让幼儿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行为习惯,培养幼儿诚实、仁爱、智慧、勇敢的个性。

一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一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陶者》 (宋)梅尧臣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熟读成诵。 2:编故事理解诗意,采用换词,补充等方法理解古诗的内容。 3: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困苦的状况,了解封建制度下获者不劳,劳者不获的不合理的社会现象。 教学重难点: 1、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内容。 2、体会诗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师板书“者“字。给者字找朋友,“作者、记者、读者”。总结得 出,“者”就是……的人。 2、师板书“陶”字。 问:我们在哪里见到过这个“陶”字,还记得陶瓷这个词语吗? 那同学们来猜一猜,陶者是什么意思呢? 3、师解释《陶者》课题 陶:烧制瓦片,用黏土烧制成一片片瓦。陶者:烧制陶器的人。 4、简单介绍作者。这首诗是由宋朝的一位大诗人叫梅尧臣写的。他 是安徽宣城人。他写的诗从各个方面反映人民的疾苦。

5、看课文插图。图上画了两件房子,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是两件怎 样的房子? 二、读准字词,感知大意。 1、范读,听清“臣、鳞、陶、沾、厦”的读音。 2、出示生字。 lín chén zhān 鳞臣沾(碰到) 3、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三、全班背诵诗。 1、全班背诵这首诗。 2、总结:在旧社会,那些剥削者从不劳动却能“鳞鳞居大厦”,而一年四季耕作的劳动人民却连遮风挡雨的小屋都没有,这是多么不合理啊! 四、作业。 1、拿出作业本,写今天新学的生字词语。 2、完成练习册。 五、板书:陶者 chén (宋)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 屋上无片瓦。 zhān 十指不沾泥, lín lín 鳞鳞居大厦。

池上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感受乡村儿童鲜明的形象,体会纯真的童心和朴素的美感。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有人说童年是一支快乐的歌,童年是一幅美丽的画,童年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一起走进古诗的童年中,去寻找童年的快乐。 出示古诗《池上》(这首古诗是描写的儿童。) 二、读诗。 1.这节课我们先学习古诗:《池上》(板书课题),这首诗大家都已经预习了,那你们能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一下它的作者吗? 师:同学们说得很清楚,看来课前预习花了很多工夫。老师课前也搜集了有关资料,比较简洁,大家一起读一读。 简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写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一生写诗3600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国学课教案《三字经》

国学课教案《三字经》 诵读经典之——《三字经》 1、人之初 教学目标: 1.了解《三字经》相关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浅显讲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思想家。 3.通过课程内容学习,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贵在专一和坚持。 教学重点: 激发学习兴趣,解答为什么要学习国学,国学学什么,学了对生活会有什么影响。 教学难点: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人性的理解。启发大家思考如何评判哲学思想,如果辩证的看待问题。 教具准备:三字经有关材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他一共有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三字经作为小朋友上学学的第一门课程,学了它,我们就能知道怎么做个好孩子,天上都有什么东西,为什么我们会有辈分,中国最长的河是那条河?在我们没出生以前中国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从今天开始也要学习它,通过它我们将会了解很多的东西。 这本《三字经》会回答我们。接下来,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它是怎么回答我们的。 二、诵读新句子: 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大家一起诵读。 三、讲解句子,阐释概念: 1、人之初,性本善:“初”在这里就是“刚出生的时候”,“性”就是“品性、品格、德行”这句意思是: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在刚出生的时候都是好的,善良的。 [讨论:大家同意这个说法吗?根据同学的回答,进一步启发思考] 教师小结:引出,同样的父母,一样的家庭环境,即使是亲兄弟,在天性上也有着极大的差距,如果是天性是先天决定,无法改变,人人一样,那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呢?我们的祖先难当没有发现这个现象吗?接下我们,我们看看三字经是如何解释这个现象的 2、性相近,习相远。“近”接近,类似;“习”习染,长期在某种环境下养成的习惯;这句的意思是:本性本来差别不大,但是因为后天受到环境的影响,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变得越来越大了。

小学国学经典试题及答案

小学国学经典试题及答案 2015小学国学经典试题及答案 1.“榜上无名,脚下有路”。我国古代落第著书终成大器的是:(蒲松龄) 2.被称为荷月的月份是?(六月) 3.被称为“三苏”的北宋文学家父子中的父亲是?(苏洵) 4.被称为菊月的月份是?(九月) 5.被称为我国最最大的古典艺术宝库的石窟是哪一个?(甘肃敦煌莫高窟) 6.被称为“书圣”的'古代书法家为(王羲之) 7.被称为我国“瓷都”的是指哪一城市?(景德镇) 8.被称为杏月的月份是?(二月) 9.被称为"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的<<天工开物>>是谁创作的?(宋应星) 10.被称作东方威尼斯的是?(苏州) 11.被国内外人士誉为“中国三大国粹”的是?(京剧、国画、中医) 12.被赞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唐代诗人是?(王维) 13."碧云天,黄叶地,北雁南飞"语出?(《西厢记》) 14.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比欧洲早了多少年?(400) 15.鞭炮和爆竹哪一个历史比较悠久?(爆竹)

16."变脸”是哪个剧种的绝活?(川剧) 17.九宫格”的创始人是:(欧阳洵) 18.旧时我国的老百姓称什么动物为“仓神”:(鼠) 19.就体裁而言,正史都是:(纪传体史书) 20.康熙皇帝的庙号是:(圣祖) (武则天) 22.科举中,会出现一人兼解元、会元、状元的“连中三元”, 其分别是在什么考试中取得的?:(乡试、会试、殿试) 23.“孔”姓的来源是:(祖先的字) 24.孔乙己是科举制度的牺牲品,科举制度始创于何时?: (隋朝) 25.孔子曾说过:“微管仲,吾被发左衽”,这的“左衽”是指:(少数民族) 26.昆剧因何地而得名?:(江苏昆山) 27.腊八粥”最早起源于:(佛教) 28.来龙去脉”的成语产生于:(风水勘探) 29.“兰桂齐芳”的“兰桂”指:(子孙) 30.狼毫”的原料取自:(黄鼠狼)

一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一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弟子规的大概内容是什么? 教学内容:学习《弟子规》的总序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教学重点:有余力,则学文 讲解题目:《弟子规》——先介绍原文的出处。 原名:训蒙文。故名思义;教训启蒙幼童的文章。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内容:采用《论语》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等文字编写而成,后改叫《弟子规》。是启蒙学生、教育子弟,在家、出外接人待物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生活方面的教育。 教学方法:老师念一句,学生重复一句。也可老师念上句,学生念下句。

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确定学习时间,需要念几遍。 讲解内容: 弟子规——是(古代)学生必须要学习的内容。古人云:学有学业、退有居业。弟子规就是教育学生学习以外应该做到的事情。 圣人训——圣人是指古代有很高成就的人。比如:孔子、孟子等。我们一般人叫凡人、俗人,智慧不高就不能称为圣人。 训:可以做为准则的话。指圣人对我们的教诲。 首孝悌——首:首要、头,这里指第一件事,就是要孝顺父母。举例;父母生养我们、辛苦劳作,供给我们衣食住行。我们首先要孝敬他们。 悌:代表顺从兄长。兄弟姐妹友好相处也就等于孝顺了父母。 次谨信——次:次要、二,这里指第二件事。首先你做到了孝、悌,其次就要做到谨和信。谨:谨慎。做事要慎重小心。比如走路要遵守交通信号,做人也要按着准则去做。不能任意随便去做事。做事还要讲诚信。不能欺骗别人,讲信用。从小培养良好的品德,长大就不会染上不良的言行习惯。

泛爱众——泛:广泛。不是指单纯的情爱。人与人之间要有爱,更要爱世间一切众生、花草树木,小动物、小昆虫等。做人要有一颗仁爱之心。 而亲仁——仁:指同情友爱,仁慈之心。我们要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使自己也能成为一个具有仁爱之心的人。 有余力则学文——当你做好了以上的事情(具备了如上的品德),如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再去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以上四条是做人的根本。不管你有没有文化知识,但忠、孝、礼、义、信必须要做到。 (举例说明)一个六岁的小孩,他不但学会了弹钢琴,而且会说英语。每当家里来了客人,大人都叫他为客人表演。一天,他表演了节目后,大家都在赞扬他。他骄傲地说了一句语惊四邻的话:“姥姥你是个大笨蛋,什么都不会!”客人愕然。从这个例子说明:家长不能一味的培养孩子技能,但不知道学习技能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让他表演,而是为了让他有一计之长,将来好做事。可他连做人的道理都不懂,怎么去做事?一个连自己的家长都瞧不起的孩子,他怎么会虚心向别人学习? 总结: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因为它是我们行动的准则。弟子规的内容是教育小朋友在家懂得孝顺父母,兄弟姐妹友好相处。在

三年级国学试卷

三年级国学试卷 三年级国学试卷篇一:三年级国学期末试卷 三年级国学期末试卷 一、找出相对应的下一句用线连起来。(20分) 弟子规圣人训有余力则学文 亲所好力为具父母呼应勿缓泛爱众而亲仁首孝弟次谨信 谏不入悦复谏问起对视勿移 进必趋退必迟号泣随挞无怨 二、把正确答案的的序号填在()里。(每小题2、5分共10分) 1、“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这句话是说() A、要坚持锻炼身体。 B、要注意天气的变化 C、子女要孝敬父母。 D、要加紧时间学习。 2、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哪国人。() A、宋国 B、鲁国 C、赵国 D、楚国 3、事诸兄,如事兄。() ,、对待各位朋友,好像对待哥哥一样。,、在别人的兄长手下做事,就如同在自己的兄长手下做事一样。,、对待堂兄表兄和他人的兄长时,也应像对待自己的兄长一样。 4、德有伤,贻亲羞。() ,、品德上有缺欠,会让自己感到羞愧。,、父母的品德上有缺欠,会感到羞愧。 ,、在德行上有缺欠,就会使父母感到羞愧。

三、请就你对生活常识的了解,对下面的情况作出正确的选择。(每小题5分共20分) 1、张刚与好朋友李杰因为一句口角,最后大打出手。如果你用《弟子规》中的经文劝说他们化解矛盾,你会用( ) ,、兄弟睦,孝在中。 ,、言语忍,忿自泯。 ,、尊长前,声要低。 2、如果父母有过失,你会怎么做( ) ,、常悲咽 ,、谏使更 ,、谨为去 3、当你的朋友请求与他一同去街上上网时,你应该( ) ,、答应他 ,、不做 声 ,、拒绝 4、课堂上,老师点我回答问题,可这个问题我答不上来,我该怎么办, ,、声音洪亮的说:“对不起,老师,我不会回答。”,、低着头,面红耳赤,不做声。 ,、低声细语地说:“老师,我不会。” 四、看拼音,选择正确的读音。(每小题2分共10分) 1、父母教,须jìng听A、敬 B、近() 2、出必告,fǎn必面 A、反 B、返() 3、事虽小,勿shàn为A、擅 B、善() 4、兄道友,弟道gōng A、恭 B、公() 5、言语忍,fèn自泯 A、愤 B、忿() 五、我国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代,是值得我们青少年继承和发扬的宝 贵的精神财富。请就你所掌握的进行选择。(每小题10分共10分) 1、“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是曹植作的《七步诗》,表达对兄长魏文帝曹丕的不满和怨恨。曹丕的行为与下列哪句经文不符合,

国学经典三字经

国学经典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日春夏,日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日南北,日西东;此四方,应乎中。日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日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日喜怒,日哀惧,爱恶欲,七情具。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乃孔伋,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日国风,日雅颂,号四诗,当讽咏。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毂梁。

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堕,逞千戈,尚游说。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赢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

国学经典三年级上册背诵篇目

三年级上册背诵篇目 第一单元千字文(一) 第二单元怡情山水 1.题邸间壁 ----------------------------------[宋] 郑会 2.题玄武禅师屋壁 ------------------------------ [唐] 杜甫 3.题义公禅房--------------------------------- -[唐] 孟浩然 4.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 常建 5.题秋江独钓图--------------------------------- [清] 王士祯 6.入若耶溪------------------------------------[南北朝] 王籍 7.生查子·元夕--------------------------- ------[宋] 欧阳修 8.笠翁对韵五微圣对贤 第三单元千字文(二) 第四单元诗以言志 1.襄邑道中---------------------------------[宋] 陈与义 2.寄扬州韩绰判官-------------------------------[唐] 杜牧 3.登岳阳楼--------------------------------------[唐] 杜甫 4.南园十三首(其五)---------------------------[唐] 李贺 5.上堂开示颂----------------------------------[唐] 黄蘖禅师 6.终南别业--------------------------------------[唐] 王维 7.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宋]李清照 8.笠翁对韵五微戈对甲

国学三字经注音版

《三字经》全文带拼音 rén zhīchūxìng běn shàn 人之初, 性本善。 xìng xiāng jìn xíxiāng yuǎn 性相近, 习相远。 gǒu bújiào xìng nǎi qiān 苟不教, 性乃迁。 jiào zhīdào guìyǐzhuān 教之道, 贵以专。 xīmèng mǔzélín chǔ 昔孟母,择邻处。 zǐbùxuéduàn jīzhù 子不学,断机杼。 dòu yān shān yǒu yìfāng 窦燕山,有义方。 jiào wǔzǐmíng jùyáng 教五子,名俱扬。 yǎng bújiào fùzhīguò 养不教,父之过。 jiào bùyán shīzhīduò 教不严,师之惰。 zǐbùxuéfēi suǒyí 子不学,非所宜。 yòu bùxuélǎo héwéi 幼不学,老何为。 1

yùbùzhuóbùchéng qì 玉不琢,不成器。 rén bùxuébùzhīyì 人不学,不知义。 wèi rén zǐfāng shào shí 为人子,方少时。 qīn shīyǒu xílǐyí 亲师友,习礼仪。 xiāng jiǔlíng néng wēn xí 香九龄,能温席。 xiào yúqīn suǒdāng zhí 孝于亲,所当执。 róng sìsuìnéng ràng lí 融四岁,能让梨。 tìyúzhǎng yíxiān zhī 弟于长,宜先知。 shǒu xiào tìcìjiàn wén 首孝弟,次见闻。 zhīmǒu shùshímǒu wén 知某数,识某文。 yīér shíshíér bǎi 一而十,十而百。 bǎiér qiān qiānér wàn 百而千,千而万。 sān cái zhětiān dìrén 三才者,天地人。 sān guāng zhěrìyuèxīng 三光者,日月星。 2

三年级语文:国学知识竞赛题(有答案)

国学知识竞赛题 1. 触不周之山的是( C )。 A 火神祝融 B 女娲 C 水神共工 D 夸父 2. 夸父临死前抛下的手杖,变成了( D )。 A梅树林B樱桃树林 C柳树林D桃树林 3. ( B )没有了脑袋,把两个乳头当眼睛,把肚脐当嘴巴,一手挥舞着盾牌,一手挥舞着板斧,继续拼命。 A蚩尤B刑天 C颛顼D夔 4.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望帝杜宇的灵魂化作了( B )。 A白鹭B杜鹃 C鸳鸯D黄鹂 5. (A )在一片混沌之中,用力挥动大板斧,四周立刻发出巨大声响,从而形成了天和地。 A盘古B刑天 C黄帝D蚩尤

6. 月宫里的吴刚在砍一棵( C )。 A槐树B松树 C桂树D桃树 7. 每年农历七月七日,许多(C )都会相聚银河,用身体为牛郎和织女搭桥。 A.燕子 B.麻雀 C.喜鹊 D.布谷 8. 二十四节气中的谷雨是为了纪念“造字圣人”( A )。 A仓颉B有巢氏 C神农氏D燧人氏 9. 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中,《 D 》是神话小说。 A红楼梦B水浒传 C三国演义D西游记 10. ( B )造人,先是用泥土捏出一个个小人,后来用一根藤条抽打泥浆,溅起的一个个泥点变成了很多人。 A嫘祖B女娲 C王母D观音 11. 后羿的妻子嫦娥独自吃了( D )给的仙药,飞上了月宫。

A.玉帝 B.太上老君 C.羲和 D.西王母 12. 国学经典( B )由“风”“雅”“颂”组成。 A.《论语》 B.《诗经》 C.《尚书》 D.《史记》 13. 《弟子规》说,我国的传统文化首要的是( D )。 A.谨信 B.亲仁 C.爱众 D.孝悌 14. “食不语,寝不言”出自( D )。 A.《三字经》 B.《弟子规》 C.《朱子家训》 D.《论语》 15.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 A )也。 A.志 B.义 C.德 D.孝 16. 每到中秋节,人们总喜欢吟诵北宋词人苏轼的( D )。 A.《念奴娇》 B.《定风波》 C.《江城子》 D.《水调歌头》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经典国学诵读10练习《增广贤文》及答案

三年级下册经典国学诵读十 (一) 经典国学再现 一举首登龙虎榜,十年身到凤凰池。 十载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养儿防老,积谷防饥。 当家才知盐米贵,养子方知父母恩。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时来风送滕王阁,运去雷轰荐福碑。 我是小助手 举:科举考试。 稀:少。 饥:饥饿。 运:好运。 我是小翻译 参加一次科举考试如果考上就榜上有名,十年苦读,终于可以大展宏图了。 十年寒窗苦读无人问津,考试考中后天下人都知道了。 喝酒欠债并非稀有的事,能活到七十岁的人却不多。 养儿子是为了老了以后有所依靠,积存粮食是为了防备饥荒。 当家后才能体会到钱财来之不易,有了儿女后才能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 生活好的时候要经常想想以前贫困的时候,生活困顿时不要像富裕时那样浪费。 运气好时,即使坏的情况也能逢凶化吉,运气不佳时,好的局面也会变坏。 考考你的智慧 1.古代人的寿命比现在要短,从上文中,我们可以知道,古人活到岁的人很少。 2.“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这句让你想到了哪两个成语呢? 3.你知道“时来风送滕王阁”这句话和唐朝哪个诗人有关吗?在下面写出他的名字

吧。 弘扬传统文化 “运去雷轰荐福碑”典故的由来 运气不好的时候,即使好事情也会变坏。这句中有一个典故。 宋代时候,范仲淹有一段时间在饶州做官。当时当地有一个书生十分穷困潦倒,范仲淹非常同情他。 饶州有一个寺庙叫荐福寺,寺中有一块碑文,是欧阳询书写的,其拓本在当时十分值钱,范仲淹想拓一些送给书生。却不料,巨雷却都把碑击碎了。 (二) 经典国学再现 入门休问荣枯事,且看容颜便得知。 官清书吏瘦,神灵庙主肥。 息却雷霆之怒,罢却虎狼之威。 饶人算之本,输人算之机。 好言难得,恶语易施。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道吾好者是吾贼,道吾恶者是吾师。 路逢险处须当避,不是才人莫献。 我是小助手 荣枯:兴衰。 容颜:脸色。 罢却:收敛。 道:好。 避:避让。 我是小翻译 进门时不要问主人家的兴衰情况,看看他的脸色大致就知道了。 当官的清正廉洁,当差的就捞不到油水;庙里的神仙有灵,香客就会很多,庙主也就被养肥了。 平息像雷霆一般的怒火,收敛像虎狼一样的威风。

国学三字经全文朗读[标准版]

国学三字经全文朗读[标准版] 《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下面是精心整理的国学三字经全文朗读,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所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本文是为大家整理的读三字经全文,仅供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解释】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知识分子、农民、工人和商人,是国家不可缺少的栋梁,称为四民,这是社会重要的组成部

分。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曰赤道,当中权。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 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 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青赤黄,及白黑,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

国学经典之三字经教案

国学经典之三字经教案 五年级下册国学《三字经》教学计划 陶真慧 一、指导思想 国学是我校开设的校本课程,旨在以传统文化来熏陶学生,以古典之美来陶冶学生,在校园中形成良好的风气。 二、教学内容及教材简析 五年级下册国学以传统幼学教材《三字经》为教学内容。 《三字经》全文1128字,它言简意赅,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讲述历史,介绍知识,鼓励学习,它采用三言韵语,朗朗上口,便于记忆,通俗易懂,有“袖里通鉴纲目”之称。 三、教学目标 1. 全面提升学生的古典文化素养,初步了解基本的人文常识、历史知识、 人物典范。 2. 通过教学进行阅读积累,培育高尚的审美情感,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 四、教学重点 《三字经》教学的重点在于理解意蕴,反复诵读,了解文史常识,学习人物典范,并在生活学习中以古代典范人物为榜样指导自己的行动。 五、具体措施

认真备课上课,在思想上重视国学课程,不占用国学课教学时间,不应付,不走过场,把国学教学落到实处。 在读原文的基础上,引入历史故事,联系当今社会生活。 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把校本课程上成一门学生喜欢上、积极学的课程。 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积累。帮助学生用各种方法进行记忆,进行朗诵比赛,鼓励学生多背。对朗读也进行专门指导。 要求学生学以致用,活学活用,理论联系实际,在生活学习中以之指导自己的行动。 六、课时安排 1、人之初——名俱杨1课时 2、养不教——习礼仪1课时 3、香九龄——千而万1课时 4、三才者——应乎中1课时 5、曰水火——七情具1课时 6、匏土革——人所同1课时 7、凡训蒙——当讲求1课时 8、自羲农——迁夏社1课时 9、汤伐夏——七雄出 10、赢秦氏——与高齐 11、迨至隋——宋犹存 12、至元兴——若亲目

一年级国学经典朗诵1

离别 [女生甲、丙]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李叔同《送别》 [生合]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师]挥手是离别… [生合]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师]思情别离时.. [合]骊歌一曲送别离,相顾却依依。 聚虽好,别离悲,世事堪玩味。 来日后会相予期,去去莫迟疑。 [女生]孤云一片雁声酸,日暮塞烟寒。 [男生]伯劳东,飞燕西,与君长别离! [师]把秧牵衣泪如雨,此情谁与语!——李叔同《送别》 让我们漫步于古人的诗句中……去体会古人那离别时的浓浓情意… [女生乙]《送元二使安西》 [合]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女生乙]《送杜少府之任蜀》 [合]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女生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合]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女生乙]《赠汪伦》 [合]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女生乙]《芙蓉楼送辛渐》 [合]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师]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女生]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男生]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女生]今宵酒醒何处? [男生]杨柳岸,晓风残月。 [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合]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师]离别,往事依旧,[女生乙]往事依旧…. 离别,故人挥手,[女生乙]故人挥手… 离别,夕阳映映,[女生乙]夕阳映映… [合]离别,落红亦悲愁。 [合]离别有情。离别无奈。离别却将迎来新的世界。

国学经典《三字经》全文

国学经典《三字经》全文 《三字经》自南宋王应麟(字伯厚)先生所创作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内容大都采用韵文,每三字一句,四句一组,像一首诗一样,背诵起来,如唱儿歌,三字经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的儿童启蒙读物,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到处颂扬。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学经典《三字经》全文,欢迎阅读。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曰黄道,日所躔,日赤道,日所权。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当顺叙,勿违背。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原。

2019《国学校园行》比赛试题(三年级组)

2019《国学校园行》比赛试题(三年级组,1分题) 一:1分题单选题: 1.“揠苗助长”是一句成语,请选出“揠”字的意思。 A、压迫 B、娇惯 C、拔起 D、纵容 答案:C 2.古诗?一去二三里?又名?山村咏怀?,其作者是: A、杜甫 B、邵康节 C、韩愈 D、李白 答案:B 3.“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的尊重,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是应该 A、左手在外 B、右手在外 C、双手交叉 D、左手在上 答案:A 4.我国的京剧脸谱色彩含义丰富,红色一般表示忠勇侠义,白色一般表示阴险奸诈,那么黑色一般表示: A、忠耿正直 B、刚愎自用 C、奸诈阴险 D、卑鄙无耻 答案:A 5.下列哪个成语典故与项羽有关? A、隔岸观火 B、暗度陈仓 C、背水一战 D、破釜沉舟 答案:D 6.下列哪项不是端午节的习俗? A、挂香包 B、插艾蒿 C、登高采菊 D、喝雄黄酒 答案:C 7. 中国历史上被誉为“药王”的是: A、扁鹊 B、华佗 C、孙思邈 D、李时珍 答案:C

8.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杜甫的名句,诗人登上了哪座山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A、黄山 B、泰山 C、华山 D、衡山 答案:B 9. “桃李满天下”的“桃李”指什么? A、兄弟 B、朋友 C、学生 D、老师 答案:C 10. “三更半夜”中的“三更”指的是几点? A、21点到23点 B、23点至凌晨1点 C、凌晨1点至3点 D、24点 答案:B 11.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出自谁的名言? A、管仲 B、孟子 C、陶行知 D、孔子 答案:A 12. ?三字经?中介绍了哪位母亲为了让儿子有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竟然三次搬家。 A、孟子的母亲 B、老子的母亲 C、孔子的母亲 D、庄子的母亲 答案:A 13. ?道德经?的作者是谁? A、孔子 B、墨子 C、老子 D、韩非子 答案:C 14.古人用什么方法保持口腔清洁? A、口服某种药物 B、嚼杨柳枝擦牙刮舌头 C、用清水漱口 D、吃蒜头 答案:B

一年级20172018年度下学期国学经典诵读诗歌三十首注音版

一年级2017——2018年度下学期国学经典诵读 诗歌三十首 1.打dǎ 开kāi 小xiǎo 窗chuāng (中zhōng 国guó 台tái 湾wān ) 严yán 友yǒu 梅méi 我wǒ 不bù 知zhī 道dào 阳yáng 光guāng 从cóng 哪nǎ 儿e r 来lái , 当dāng 我wǒ 打dǎ 开kāi 小xiǎo 窗chuāng , 阳yáng 光guāng 扑pū 了l e 个gè 满mǎn 怀huái 。 2.春chūn 游you 曲qǔ (唐táng ) 王wáng 涯yá 万wàn 树shù 江jiāng 边biān 杏xìng , 新xīn 开kāi 一y ī 夜yè 风fēng 。 满mǎn 园yuán 深shēn 浅qiǎn 色s è, 照zhào 在zài 绿l ǜ 波bō 中zhōng 。 3.春chūn 天tiān 来lái 了l e 吗ma ? 常cháng 福f ú 生shēng 春chūn 天tiān 来lái 了l e 吗ma ?

去qù 问wèn 柳liǔ 枝zhī 上shàng 的de 嫩nèn 芽yá。 春chūn 天tiān 来lái 了l e 吗ma ? 去qù 问wèn 桃táo 树shù 上shàng 的de 鲜xiān 花huā。 春chūn 天tiān 来lái 了l e 吗ma ?去qù 问wèn 池chí 塘táng 里l ǐ 的de 花huā 鸭yā 。 春chūn 天tiān 来lái 了l e 吗ma ?去qù 问wèn 梁liáng 上shàng 的de 燕yàn 子z ǐ 妈mā 妈mā。 4.绝jué 句j ù (唐táng ) 杜dù 甫f ǔ 迟chí 日r ì 江j iāng 山shān 丽l ì, 春chūn 风f ēng 花huā 草cǎo 香xiāng 。 泥n í 融róng 飞fēi 燕yàn 子z ǐ, 沙shā 暖nuǎn 睡shuì 鸳yuān 鸯yāng 。 5.小xiǎo 小xiǎo 蝴hú 蝶dié 小xiǎo 小xiǎo 花huā 朱zhū 晋jìn 杰jié 小xiǎo 小xiǎo 蝴hú 蝶dié 小xiǎo 小xiǎo 花huā, 快kuài 快kuài 乐l è 乐l è 来lái 玩wán 耍shuǎ ; 一y ī 个gè 开kāi 在zài 春chūn 风fēng 里l ǐ, 一y ī 个gè 飞fēi 在zài 阳yáng 光guāng 下xià 。

三年级国学知识竞赛题

国学知识竞赛题 1.触不周之山的是( C )。 A 火神祝融 B 女娲 C 水神共工 D 夸父 2.夸父临死前抛下的手杖,变成了( D )。 A梅树林B樱桃树林C柳树林D桃树林 3.( B )没有了脑袋,把两个乳头当眼睛,把肚脐当嘴巴,一手挥舞着盾牌,一手 挥舞着板斧,继续拼命。 A蚩尤B刑天C颛顼D夔 4.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望帝杜宇的灵魂化作了( B )。 A白鹭B杜鹃C鸳鸯D黄鹂 5.( A )在一片混沌之中,用力挥动大板斧,四周立刻发出巨大声响,从而形成了天 和地。 A盘古B刑天C黄帝D蚩尤 6.月宫里的吴刚在砍一棵( C )。 A槐树B松树C桂树 D桃树 7.每年农历七月七日,许多( C )都会相聚银河,用身体为牛郎和织女搭桥。 A.燕子 B.麻雀 C.喜鹊 D.布谷 8.二十四节气中的谷雨是为了纪念“造字圣人”( A )。 A仓颉B有巢氏C神农氏D燧人氏 9.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中,《 D 》是神话小说。 A红楼梦B水浒传C三国演义D西游记 10.( B )造人,先是用泥土捏出一个个小人,后来用一根藤条抽打泥浆,溅起的 一个个泥点变成了很多人。 A嫘祖B女娲C王母D观音 11.后羿的妻子嫦娥独自吃了( D )给的仙药,飞上了月宫。 A.玉帝 B.太上老君 C.羲和 D.西王母 12.国学经典( B )由“风”“雅”“颂”组成。 A.《论语》 B.《诗经》 C.《尚书》 D.《史记》 13.《弟子规》说,我国的传统文化首要的是( D )。 A.谨信 B.亲仁 C.爱众 D.孝悌 14.“食不语,寝不言”出自( D )。

A.《三字经》 B.《弟子规》 C.《朱子家训》 D.《论语》 1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 A )也。 A.志 B.义 C.德 D.孝 16.每到中秋节,人们总喜欢吟诵北宋词人苏轼的( D )。 A.《念奴娇》 B.《定风波》 C.《江城子》 D.《水调歌头》 17.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主义诗人( A )。 A.屈原 B.岳飞 C.陆游 D.文天祥 18.唐代,国花是( D )。 A.梅花 B.莲花 C.兰花 D.牡丹 19.清代诗人高鼎在《村居》一诗中写了一种儿童喜欢的活动,是( D )。 A.采莲 B.钓鱼 C.捕蝉 D.放风筝 20.( C )之夭夭,灼灼其华。 A.梅 B.菊 C.桃 D.桂 21.南京的( B )湖曾经被王安石变法改革,称为良田。 A.莫愁 B.玄武 C.紫霞 D.月牙 22.《诗经》中的《蒹葭》记录了二十四节气中的( A )的景象。 A.白露 C.秋分 C.寒露 D.霜降 23.最喜欢菊花的诗人是( B )。 A.孟浩然 B.陶渊明 C.周敦颐 D.皮日休 24.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 C ),不能成方圆。 A.六律 B.仁政 C.规矩 D.道理 25.( B )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A.二 B.三 C.四 D.九 26.“中国画”简称( C )。 A.绘画 B.古画 C.国画 D.拓画 27.“文人四友”指的是( A )。 A.琴棋书画 B.琴棋诗酒 C.书画诗酒 D.琴棋诗书 28.中国古代歌曲《满江红》是歌颂( C )的作品。 A.屈原 B.文天祥 C.岳飞 D.林则徐 29.京剧《霸王别姬》讲述的是西楚霸王( A )和爱妃虞姬之间的故事。 A.项羽 B.刘邦 C.曹操 D.周瑜 30.我们习惯上称戏班、剧团为( A )。 A.梨园 B.杏园 C.桃园 D.花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