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

农历
农历

正确阅读农历(简介)

多年来,每逢农历新年和赶上历法调整现象,社会就泛起各种惑众传言,其中流行的是把二十四节气的“立春”和阴历正月初一的“春节”混淆,说农历新年起始是“立春”;基于这个说法,一些官员和官媒曾鼓吹废除中国历法,有的则拿旧年双春和新年无春大做文章和散布虚假信息,甚至还有“万年历混战”、各说一套。造成这种社会混乱之缘故多种多样,缺乏农历阅读基本知识是其中之一。本文就如何正确阅读农历的技术方面做个简单说明。

据有确切文字记载的历史资料看,中国传统历法(简称农历)是“多轨制”,即有数个周期轨道做天文观测和历法调定,其中黄道(阳历,日象)和白道(阴历,月象)最常用,因而,约定俗成,简称“双轨制”或“阴阳合历”。本文就这两个周期做讨论。一图胜千言。这里是新旧交替

之际的历法片段:

以下,就用这图表为例做说明讨论。

阳历符号和阅读:

阳历反映的是太阳在黄道上的运行周期(其实是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下同),表达为圆周度数。在理论上,这个周期为360度,分为24等份、叫“二十四节气”,每个节气的理论度数为15度。由于地球自转一周(一日或一天)所经过的黄道度数十分接近一度,因而,二十四节气的一个节气表达包含15天;反映在历法表上、每过15日就更替为下一个节气。就是说,读到“过了某某节气”,那意味着太阳在黄道上运行了15度(相当于地球自转了15周期、即15天/日)。

二十四节气的周期坐标定位点是冬至、起始点是春分。理论上说,二十四节气的任何一个位点都可以作为周期起点,而农历使用春分位点的最主要缘故(当然还有其它缘故),是因为黄道和赤道有两个相交点,分别叫作“春分点”和“秋分点”。照常理,两个轨道的交点为共享起点。黄道发明是在北半球实现的。对北半球来说,春分时刻万物萌发、有生命起动意义;秋分时刻万物凋零、有生命终止意义。于是,古代居民就把有生命起动意义的春分位点作为二十四节气的周期

起始点,并取名为春分。

经过长期观察,古代居民发现,节气经过并非个个都是15日那么均匀,而是实际上彼此不等的,且一个周期的实际日数合计为365.2,换算为圆周度数、超过理论的360度。这是地球公转轨道并非正圆而是偏心椭圆的缘故造成的。就是说,阳历需要调整,例如,不久即将新到的节气周期

就有闰芒节气调整。

至于二十四节气名称来历,纯属是为方便记忆而编制的;您把二十四节气的名称换成“ABCD”也无妨。实际上,做天文历法核算的时候,专职人员就是把节气名称作为抽象符号对待的;否则,本是全国全球都适用的二十四节气理论方法,就只能在中国中原一带使用了。

阴历符号和正确阅读:

中国农历中的阴历反映的是月象在黄道上的周期,记录表达为年、月、日。其中,“年”用干支纪年表达,例如“甲子年”、“乙丑年”、“庚寅年”,等等。所谓“干支”,是“十天干”和

“十二地支”两组序列符号的简称: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和地支彼此互逆运行,各个符号两两结合,称为“干支”。阴历的一年周期为“纪年”,用

干支序列表达某个纪年,称为“干支纪年”。

阴历中的“月”“日”常用数字表达,例如“正月初一”(一月一日)、“二月十五”、“三月三日”,等等。一个月象周期地球自转29.53日,为方便整数表达,就用大月为30日、小月为29日、平均值十分接近月象周期实际日数的方法。

为了与黄道周期吻合,规定阴历一个周期为一年、一年为十二个月。如此一来,阴历一年的周期天数合计约为354日,换算为圆周度数、周期合计明显小于360度、更小于阳历周期实际日数总和,即阴历需要调整。经过多年实践,中国古代居民建立了“十九年七闰”等阴历调整方法。

跟阳历一样,从理论上说,阴历周期的新年起始可以是任何月日;也跟阳历规定起始点一样,阴历周期起始点的规定也有它的科学道理,术语叫“建正”。所谓“建正”,就是阴历正月在黄道十二宫的宫位。现用农历阴历是约两千年前汉代所确定的“建寅”历法,即阴历新年正月从黄道

十二宫的“寅”位开始。

在有确切文字记载的历史上,中国历法曾有不同的“建正”:夏朝建正为寅宫(正月在十二宫的寅位),即所谓“建寅”历法;商朝历法“建丑”,周朝历法为“建子”。史称为“三正”。而秦朝历法则为“建亥”,即正月落在十二宫的亥宫之位、一年起始于亥宫之位。

到汉代,照规律,正月位置本应退到戌宫;但秦朝历时很短,于是,汉朝开张之际继承了秦朝的“建亥”历法。然而,从夏朝到汉朝,两千来年积累的建正宫位屡变之弊十分明显突出了。于是,天下安定后,汉代皇室开始了大规模的历法改革,其主要成就之一,是使阴历建正即一年起始的

宫位固定下来。

汉代历法采用“建寅”法。表面上看,它跟夏朝“建寅”一样(故而汉代以来农历也称为“夏历”),其实大不一样。夏历采用闰月加月法(年终加月)和建正逆向调整,难免后来建正频频再次逆向变动。而汉代历法选择闰月插月法,其“建寅”是综合日象、月象和星象三个周期的结果,即所谓“三统历”:把三个天象周期合为一综合核算,十二宫的寅宫对建正位置固定是最佳选择。其综合方法十分庞大复杂,首位措施之一,是求得日月星三个天象周期的公倍数为整个历法的统一大周期,以这个统一大周期来核算日月星的三个天象周期的历法记录表达,同时,变闰月加月法为插入法而使建正宫位固定下来。在这个条件下,稳定的阴历起始最佳位点不是十二宫

的“子”位(坐标标准点)、而是“寅”位。

这就是汉代历法“建寅”的来历,也是汉代“建寅”历法和夏朝“建寅”历法的根本不同之处。就是说,社会多年流传把汉代历法称为“夏历”的说法,其实是将错就错,--- 反正都是“建

寅”,殊不知两者的核算调整等等是大不相同的。

正因为汉代历法改革使日象周期(阳历,黄道)、月象周期(阴历、白道)、星象周期(黑道)的起始点都稳定下来,所以,后来就有了张衡的浑天仪和候风仪的出世,即用统一大周期的原理而使天象、气象和历法的记录表达和核算调整都实现了足够高程度的机械化。可惜的是,当时实行独尊儒术,一帮儒臣认为张衡的天文历法理论方法不符合儒家思想,就通过种种手段把张衡罢免和驱逐发落,还搞了灭籍、把他的绝大部分作品都销毁了。结果,张衡的科技成果留下来了,可具体原理方法及其分析说明的原始文字却是永远地消失了(在中医和道家那里还有些残存篇

章)。

附带说:汉代历法改革大量使用了易学象数和阴阳五行的理论方法,使日月星三大天象周期轨道的起始位点稳定获得了数理科学依据。这是当时出现董仲舒“天不变、道亦不变”及其用“三统历”阴阳五行阐明皇帝政治权威的整套理论的知识背景;这也是董仲舒继续用天文历法阐明社会政治、结果违背了他自己支持的独尊儒家的政策而失去皇室宠爱的社会背景。董仲舒的命运极大地改变了阴阳五行的本意和面目。换句话说,没有汉代历法改革,就没有董仲舒学说;要确切和深刻地理解董仲舒学说及其深远影响,就很有必要学习甚至熟悉一些中国农历的基础知识。

附带说:文革以后的《辞海》等工具书对“建寅”的解释是错误的。譬如,那些工具书说:“'建’:北斗的斗柄所指曰建。农历正月曰建寅,二月曰建卯,谓斗柄旋转所指之十二辰,故称月建。”如前说,建正是正月所处黄道十二宫哪个宫位的选择,而并非将十二个月的名称依此用地支替代。譬如,“建卯”的意思是正月落在卯宫,即阴历周期一年起始于黄道十二宫的卯宫位置,并非意指“二月”。再举例:秦朝历法“建亥”,意思是规定每年正月即阴历新年起始于黄道十二宫的亥宫位置。而按照那些辞典的解释,“建亥”是十二月、意思是一年周期的终止而不是起

始了;那么一来,整个历法和历史记录就会全搞错。

黄道符号和正确阅读:

如前所述,黄道理论表达为一个周期360度。除此而外,核算阳历阴历需要带有“绝对恒定”性质的黄道大周期,于是,古代居民建立了“干支纪日”和“干支纪月”来表达黄道大周期的方法,表达的是黄道周期在绝对坐标天球上的运行周期,因而,在农历术语中,该黄道大周期也俗称为“大周天”,而黄道自身一个周期俗名叫“小周天”,合称“周天”。

由于地球自转一周(一天或一日)所经过的圆周长度极为接近黄道一度的长度数值,因而,为方便阅读,农历用所谓“干支纪日”(简称“纪日”)表达黄道一度,即每过一天就按照序列更替干支,譬如,“甲子日”、“乙丑日”、“丙寅日”,等等。干支纪日之序列更替只看地球过一日,而不管那天是处在阳历的哪个节气、也不管那天处在阴历的哪年哪月哪日。就是说,干支纪日表达与阳历阴历无关,其“日”的意义并非年月日的“日”,而是包含约合黄道一度的周长长

度,是黄道周期在天球坐标上运行的一段轨迹。

干支纪日的一个周期为60甲子,即60个纪日,合黄道60度之周长长度。该周期单位用“干支纪月”表达,简称“纪月”,譬如,“甲子月”、“乙丑月”、“丙寅月”,等等。六个干支纪月周期的长度为360度(6x 60)、相当于黄道理论周期长度,因而,农历有“天以六为节”之

说。

干支纪月一个周期也是60甲子,即60个纪月,合3600度(60度x60)之周长长度。这是黄道大周期的一个周期,比10个阳历周期略少、比10个阴历周期略多;10/2=5,因而,农历有“地

以五为制”之说。

附带说:农历的“天以六为节”和“地以五为制”之说,是“五运六气”理论方法的基本来源。中医基础理论方法大量借用农历理论方法及其术语、特别是“五运六气”。就是说,要真正学好用好中医,就必须学好甚至要吃透“五运六气”背后的天文历法基础知识,否则,难以成为真正

的中医高手。

以上仅是用纪日纪月来核算日月两个天象周期的理论计算。汉代历法改革所做的是日月星三个天象周期的实际运行核算计算,因而黄道在天球上的大周期数字不是3600那么整齐简约,而是约

为562120。

为了并非天文历法专业的人能够简易阅读干支纪日和干支纪月,历法制定就把它们换算为“中气定月”(以二十四节气中气为准而定月份)的表达方法。因此,在通常使用的历法表上,纪日纪月的书写表达并非是干支纪日纪月的原本表达;做天文历法核算调整之时,若使用那些历法表,就需要做换算(当然,使用原本意义的记录,就不需要做那种换算了)。

简言之,农历的干支纪日纪月方法类似西方历法的“儒略日”方法:不管是公元哪年哪月哪日,过一天就按序列更替累计一个儒略日,根据该日所经过的天球经度来核算历法。两者不同的是:西方历法的儒略日方法是累进制,优点是时刻点的值没重复、一目了然知道绝对位置或直线累计位置所在;缺点是没周期表达,不做专业计算就不知处在哪个周期位置。而中国历法的纪日纪月

方法是循环制,优点是一目了然知道某时刻处在哪个周期位置,缺点是时刻点的值有重复、不做计算就不知道重复者的绝对位置或直线累计位置。

公历符号及其与农历的关系:

公历,即西方历法,是基于日象周期的单轨制历法,表达为年、月、日。其年份表达为数字累计,理论规定每年12个月、每月30天,年终加5天和四年一闰;实际上,各月天数依照古罗马文化信念而彼此不同,月份名称也跟序列次序无关,因而其月份表达跟天文天象无关。例如:

那些称呼说明公历充满宗教神话因素,且其一年实际开始是周期的第三个月而并非第一个月。就是说,公历的月份表达和历法操作之间大部彼此不相关。由于公历月份名称的汉语翻译并非原意,这些事实就都被掩盖了,甚至发生误解、以为公历月份排列“更科学”,殊不知那种排列方法是基于神话故事和文化信念的,跟本意上的“科学”无关。

由于公历和农历阳历都是基于日象周期的历法,因而,它们的某个时刻点彼此对应也相当稳定。例如,农历节气立春总是在公历二月四日或前后。殊不知,这种稳定对应关系是表面现象,其实,两者是完全不同的和彼此不相干的历法体系,至少,如前所说,公历是累计单轨制,而农历是循环多轨制;不但历法自身表达如此,就是用来核算历法的大周期也是如此。

历法集中代表了一个民族国家对宇宙、天地和人类所处的法则观念,其符号系统集中代表了该民族国家的思维方式,且历法是该民族国家继承最稳固和延续时间最长的科技文化工具,更是人人使用和干预所有人日常作息的手段,所以,不同历法对民族国家文化意识的影响很大,造成的彼

此不同也是多方面和易见的。

譬如,西方历法是累计单轨制,而有始必有终,因而,在西方文化意识中,社会民众对“创世”和“世界末日”就格外关注,对未来也更为憧憬而使得年青总是优势;同时,西方文化中的创新意识很强而使其想象力很发达,对历史的重复经常感到不耐烦。而中国历法循环多轨制,无始无

终,因而,在中国文化意识中,社会民众对“创世”和“世界末日”的兴趣不大,对过去的憧憬而使得年老总是优势;同时,中国文化中的守旧意识很强而使其想象力十分薄弱,对历史的重复是司空见惯(甚至言必论古、越古越权威)、而对历史的创新则总是感到不耐烦甚至抵制。

所谓“万年历混战”的技术由来:

汉代改革的历法使用至今,已有两千来年(元朝实行回回历,是个例外)。从汉朝到清朝,发生过多次大大小小的变革,但基本框架没变,即中国农历是阴阳合历的双轨制的基本框架和阴阳二历的周期起始位点都没变,皇室对历法知识的重视和民众对历法基本知识的足够了解的社会状态也没变。在那种条件下,自然,从汉朝直到清末的两千来年时间里,中国社会几乎就没有发生过“万年历混战”的事情,更没有连阴历新年何时开始都不知道、甚至把阳历节气立春当做阴历干

支纪年起始的荒唐事情。

如今,“万年历混战”乱到连农历新年起始是正月初一都不知道了,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知道自己的历法是什么东西了;一些所谓负责国学的官员、高等院校的教授博士们、还有代表官方专职负责科教学术和历史文化官方媒体们,因不具备农历基础知识而多次在国内国际场合闹了大笑话、给社会造成严重误导;还有,国家花费巨资投入的国家重点项目,也因不懂农历而全搞错、

造成巨大的浪费。

详细分析那些问题的来龙去脉超出本文主题,这里就本文所涉及的历法周期起始的技术问题而发个议论:造成那些混乱荒唐的主要技术缘故,是1912年历法改革工作做得太潦草和太轻率。

中国于1912年实行历法改革、采用西方历法为通用历法(公历)。为了让西历新年享有“元旦”称呼,就将农历新年正月初一原有的“元旦”之称改为“春节”;同时,以讹传讹地说“立春”为节气周期的起始。那结果,直接导致了不知农历基础知识的人很容易把“春节”和“立春”混淆(即混淆阴阳二历),认为两个都标志新年开始,而每年“春节”出现日期不一样(在西方历法看,各年春节日期位置很不稳定)、而“立春”出现总是很稳定(由于节气和西历都是阳历,故而节气在西历的日期位置就足够稳定,例如“立春”经常是西历二月四日),那就干脆取消“春

节”、用“立春”作为农历新年的开始。

那以后到目前,那些说法主张经过现代八字先生而进一步发展延伸,例如把“立春”当作阴历干支纪年的周期起始,干脆连干支纪年和阴历是什么都不知也不管了。而在1912年历法改革以前,不必说专职天文历法的人,就是半瓶醋的四柱八字算命先生,以及还没完成相当今日小学教育的书童老农,也没把“立春”当作阴历干支纪年周期开始的,而是阴阳二历及其起始都搞得很清楚

的。

知道前述农历阅读知识,就不难看出,那些说法主张是混淆了阴历和阳历,也是混淆了西历阳历和农历阳历那两套大不相同的历法系统。如果当初不把“元旦”改为“春节”(甚至不做任何改动)、及时杜绝“立春为节气周期起始”的以讹传讹的说法,那么,“春节”和“立春”的望文生义的联想就可大体避免了,就可在相当程度上防止阴历阳历的混淆理解发生,自然,“万年历

混战”也可大体避免了。

用前代学人顾炎午似乎很有预见的话结束这次讨论。他的《日知录》说:“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三星在户’,妇人之语也。'月离于毕’,戌兵之作也。'龙尾伏辰’,儿童之谣也。后世文人学士有问之而茫然矣。”如今状况比顾炎午那描述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经常看到一些文人媒体说,全世界只有中国古代文明在延续,而实际上呢,中国文明的严

重断代正在我们眼前发生。

公历和农历之间如何转换

公历和农历之间如何转换? 很多人都一直在找换阴阳历的公式。我也尝试过。曾读过「高平子」天文前辈所着「学历散论」了解古历的变更和阴阳历的缺陷。才知道由於月球转动的不稳定不规则,确定无公式可寻。这也是古代中国每百年必改历的原因。 阴历最大的问题是在如何置闰。好像不难,因为阴历基本法则如下: * 月朔日即是初一 * 月以中气得名 * 以包含雨水中气月为正月,即是「寅」月 * 月无中气者为闰月,以前月同名 如果,日月转动循还有规则的话,推演一套阴阳历转换的公式并不难。问题在有时一个太阴月比一个太阳月还要长。如此一个太阴月就有可能包括两个中气。此双中气月後的阴历月名就全部乱掉了,直到下一个「假」闰月後才调整过来。 一般人接触到的阴阳历是民用历法,它是政府颁令的以东经120度计算的历法或称中原标准时间或北京时。如果,我们用不同时区、不同经度为子午线来重新计算阴阳历,民用历法的置闰法则出了很大的问题。不同时区的闰月可能落在不同月。换言之,在一百年内,任何两个时区的闰月顺序模式是会不相同的。 高平子前辈书中提到了「历理置闰法」。如果应用历理置闰法到不同时区,则所有不同时区的闰月都落在相同月。如此不同时区、不同经度的阴

阳历置闰之问题就消失了。民用置闰和历理置闰的不同是: * 在民用置闰,如果月朔日和中气同一天,则该阴历月包含那个中气。 * 在历理置闰,如果月朔日和中气同一天,月朔日时间必须在中气时间之前,则该阴历月才包含那个中气。 简言之,民用置闰比较月朔和中气日期;历理置闰比较月朔和中气日期、时、分、秒。由此可知,没有精确的太阳和月亮的时间数字,阴历的闰月可能会排错了。 基於这些理由,我着手寻找天文公式计算精确的太阳和月亮在纬度的时间。当年没有网路,发了大半年於美国南加州各大图书馆及大学,找寻答案。1993年出版了「中美天文万年历」一书。书中精确的天文日月时间只从1900到2010年。因恐2011後时间误差超过一分钟,不够精确,不敢印出。今年2002从网路资讯,确定太阳和月亮时间的精确度後,百忙中重新整理资料,提供给需要阴阳历转换公式的朋友。 整理出的太阳和月亮时间数字是从西元1年到2246年。有历理和中国民用两套历法。数字内容清清楚楚的看出民用历法的敝端。例如,从西元1600年到2246年,民用历法双中气的阴历月有22个,历理历法只有5个。民用历法甚至在2033、2128和2242年中,三个月之间居然跑出两个双中气;换言之,三个月中多出两个「假」闰月。前後12个阴历月中有三个闰月,闰月的去留造成许多学者的讨论和困恼。历理历法在此三年中,却没有发现到双中气阴历月。闰月的去留只要把双中气月後的「假」闰月取消,则历理历法近乎於完美。 由此可知,民用历法问题很大,应该废除。上次阴阳历重大改历在1645

2018年日历表-带农历(A4打印版)

一月二月三月四月 日一二三四五六日一二三四五六日一二三四五六日一二三四五六 1 2 3 4 5 6 1 2 3 1 2 31 2 3 4 5 6 7 元旦节十六十七十八小寒二十十六十七十八十四元宵节十六十六十七十八十九清明节廿一廿二78 9 10 11 12 134 5 6 7 8 9 104 5 6 7 8 9 1089 10 11 12 13 14廿一廿二廿三廿四廿五廿六廿七立春二十廿一廿二小年廿四廿五十七惊蛰十九二十妇女节廿二廿三廿三廿四廿五廿六廿七廿八廿九1415 16 17 18 19 201112 13 14 1516171112 13 14 15 16 171516 17 18 19 20 21廿八廿九三十12月大初二初三大寒廿六廿七廿八情人节除夕春节初二廿四植树节廿六廿七廿八廿九2月大三十3月小初二初三初四谷雨初六2122 23 24 25 26 271819 20 21 22 23 241819 20 21 22 23 242223 24 25 26 27 28初五初六初七腊八节初九初十十一初三初四初五初六初七初八初九初二初三春分初五初六初七初八初七初八初九初十十一十二十三2829 30 31 2526 27 28 2526 27 28 29 30 312930 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初十十一十二十三初九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四十五 五月六月七月八月 日一二三四五六日一二三四五六日一二三四五六日一二三四五六 1 2 3 4 5 1 21 2 3 4 5 6 7 1 2 3 4 劳动节十七十八青年节立夏儿童节十九建党节十九二十廿一廿二廿三小暑建军节廿一廿二廿三67 8 9 10 11 123 4 5 6 7 8 989 10 11 12 13 145 6 7 8 9 10 11廿一廿二廿三廿四廿五廿六廿七二十廿一廿二芒种廿四廿五廿六廿五廿六廿七廿八廿九6月小初二廿四廿五立秋廿七廿八廿九7月大1314 15 16 17 18 191011 12 13 14 15 161516 17 18 19 20 211213 14 15 16 17 18母亲节廿九4月大初二初三初四初五廿七廿八廿九三十5月小初二初三初三初四初五初六初七初八初九初二初三初四初五初六七夕节初八2021 22 23 24 25 26171819 20 21 22 232223 24 25 26 27 281920 21 22 23 24 25初六小满初八初九初十十一十二父亲节端午节初六初七夏至初九初十初十大暑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初九初十十一十二处暑十四中元节2728 29 30 31 2425 26 27 28 29 302930 31 2627 28 29 30 31 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七十八十九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廿一 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 日一二三四五六日一二三四五六日一二三四五六日一二三四五六1123 4 5 6 1 2 31 廿二国庆节国庆节国庆节廿五廿六廿七廿四廿五廿六廿四2 3 4 5 6 7 878 9 10 11 12 134 5 6 7 8 9 102 3 4 5 6 7 8廿三廿四廿五廿六廿七廿八白露廿八寒露9月大初二初三初四初五廿七廿八廿九立冬10月小初二初三廿五廿六廿七廿八廿九大雪初二910 11 12 13 14 151415 16 17 18 19 201112 13 14 15 16 17910 11 12 13 14 15三十教师节初二初三初四初五初六初六初七初八重阳节初十十一十二初四初五初六初七初八初九初十初三初四初五初六初七初八初九1617 18 19 20 21 222122 23 24 25 26 271819 20 21 22 23 241617 18 19 20 21 22初七初八初九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三十四霜降十六十七十八十九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小雪十六十七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冬至232425 26 27 28 292829 30 31 2526 27 28 29 30 2324 25 26 27 28 29秋分中秋节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十廿一廿二廿三十八十九二十廿一廿二廿三十七十八圣诞节二十廿一廿二廿三303031 廿一廿四廿五

公历和农历转换算法详解

公历和农历转换算法详解 //C51写的公历转农历和星期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include /* 公历年对应的农历数据,每年三字节, 格式第一字节BIT7-4 位表示闰月月份,值为0 为无闰月,BIT3-0 对应农历第1-4 月的大小第二字节BIT7-0 对应农历第5-12 月大小,第三字节BIT7 表示农历第13 个月大小 月份对应的位为1 表示本农历月大(30 天),为0 表示小(29 天) 第三字节BIT6-5 表示春节的公历月份,BIT4-0 表示春节的公历日期 */ code uchar year_code[597] = { 0x04,0xAe,0x53, //1901 0 0x0A,0x57,0x48, //1902 3 0x55,0x26,0xBd, //1903 6 0x0d,0x26,0x50, //1904 9 0x0d,0x95,0x44, //1905 12 0x46,0xAA,0xB9, //1906 15 0x05,0x6A,0x4d, //1907 18 0x09,0xAd,0x42, //1908 21 0x24,0xAe,0xB6, //1909 0x04,0xAe,0x4A, //1910 0x6A,0x4d,0xBe, //1911 0x0A,0x4d,0x52, //1912 0x0d,0x25,0x46, //1913 0x5d,0x52,0xBA, //1914 0x0B,0x54,0x4e, //1915 0x0d,0x6A,0x43, //1916 0x29,0x6d,0x37, //1917 0x09,0x5B,0x4B, //1918 0x74,0x9B,0xC1, //1919 0x04,0x97,0x54, //1920 0x0A,0x4B,0x48, //1921 0x5B,0x25,0xBC, //1922 0x06,0xA5,0x50, //1923 0x06,0xd4,0x45, //1924 0x4A,0xdA,0xB8, //1925 0x02,0xB6,0x4d, //1926 0x09,0x57,0x42, //1927 0x24,0x97,0xB7, //1928

阴历一年有多少天

阴历一年有多少天?每个月各多少天?闰月是怎么回事? 农历 平年12个月有三种天数: 五个大月七个小月353天(如1965年乙巳年), 六个大月六个小月354天(如2005乙酉年), 七个大月五个小月355天(如2003癸未年), 闰年十三个月也有三种天数,(有闰月,即多一个月) 六个大月七个小月383天(如1993癸酉年), 七个大月六个小月384天(如2004甲申年), 八个大月五个小月385天(如2006丙戌年)。 农历平年比公历年少10至13天,闰年比公历年多17至20天。闰年是公历的名词。公历规定每400年97闰,不逢百的年份能被4整除的,就是闰年,这一年的2月是29天;其余年份的2月是28天。除了2月以外,其它月份的天数没有平年和闰年的区别。 2。闰月是中国的农历的名词。农历因为是阴阳历,所以要兼顾月亮和太阳。由于每个月都要保证十五或者十六是满月,所以每个月大约是29.5天。一般年份12个月就只有355天。这样一年年累计下来,会和季节脱节(因为地球公转周期是365天)。所以每三年左右要加一个月,使得农历年在长期平均上与公历年的长度一致,大约是365.2425天。加的这一个月就叫做闰月。农历的闰月大概是十九年七闰。闰月指的是阴历中的一种现象,阴历是按照月亮的圆缺即朔望月安排大月和小月,一个朔望月的长度是29.5306日,是月相盈亏的周期,阴历规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这样一年12个月共354天,阴历的月份没有季节意义,这样一年就与阳历的一年相差11天,只需经过17年,阴阳历日期就同季节发生倒置,譬如,某年新年是在瑞雪纷飞中度过,17年后,便要摇扇过新年了。使用这样的历法,自然是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的,所以国的阴历自秦汉以来,一直和24节气并行,用24节气来指导农业生产。 二十四节气又可分为“节气”和“中气”二组:古人把从小寒起每隔黄经300为一节气;从冬至起每隔黄经300为一中气,一年有12个节气,12个中气。12节气把一年分为12个节月,每个节月各有一个节气和一个中气。节气是节月的起点;中气是节日的中点。国传统历法对于日序和月序以及大月、小月、平年和闰年,不象一般历法那样采用长期安排的方法,而是强调逐年逐月的推算,国家设有专门的机构从事历法的推算。 (一)、以月相定日序。它逐一推算日月合朔的日期和时刻,每月的初一就是合朔的日期;根据先后二次合朔包含的日数,确定前月的大小。如果从这一合朔到下一次合朔的间隔是30天,那么当月便是大月;如果只隔29天,便为小月。 (二)、以中气定月序。首先,以历月中有无中气区分历月和闰月,们知道一个回归年有12个中气,但却包含365.2422÷29.5306=2.3682个朔望月,经过几番历月轮转之后,必有一个历月没有中气。《汉书·律历表》载:“朔不不得中,谓之闰月”。这个没有中气的月份便是闰月。它前一历日为几月即为闰几月。例如,1984年的那次闰月出现在旧历十月之后,因而叫它“闰十月”。闰月是推算出来的,在一年的月序中不固定,除农历十一月、十二月、正月外,闰几月都可能,十九年七闰。 综上所述,闰年是阳历中的一种现象,固定在二月,比平年加一天,29天;闰月是阴历中的一个现象,闰一个月,那一年阴历有13个月,那一年叫闰月年。闰月年384大。 2012年农历阳历双闰年 2012壬辰龙年共有384天 2012壬辰龙年有多少天?这个问题估计很多人都会答错。许多人都会习惯性的认为2012龙年是闰年,会有366天。其实不然,2012年壬辰龙年即是阳历闰年又是农历闰年,将有384天。是不是很惊讶?不如把“2012年壬辰龙年有多少天”这个问题抛给身边的朋友吧! 昨日,记者从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了解到,2012年既是阳历闰年,又是农历闰年,为双闰年。天文历表显示,即将到来的农历壬辰龙年共有13个月、384天。 昨日,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王思潮接受媒体采访时解释道,凡阳历中有闰日(二月有29天)的年,或阴历中有闰月(1年有13个月)的年即为闰年。“通常情况下,每4年会出现一次阳历闰年,每19年会有7次农历闰年,两个闰年一旦重合,就是双闰年了。”

农历阳历阴历公历的差别

论农历、阳历、阴历、公历的差别 现在人们生活中最常接触到的历法有两种:一种为公元**年*月*日的形式;一种为几月初几的形式。 但是人们通常提到的历法名称却有三种:即农历、阳历、阴历、公历。 由于不能一一对应,所以产生了很多的争论。 有说农历就是阴历的,就是几月初几的形式。(百度百科上就是持这种观点的)这种比较普遍,从小我母亲就这么教我。 也有说农历就是阳历,就是公元**年*月*日的形式。持这种说法的人给的理由看上去比较科学。 我在对比了几种说法之后,自己也有了一些看法。 在我想来,历法的由来是为了方便,开始是为了记事方便。人们从日升日落中确定了基准:天。 由于天的单位太小,人们可能又先后确定了月和年的概念。 月来自月亮的圆缺变化,变化一个周期为一月,我们称之为“朔望月”,一个“朔望月”大约29.5309天,下面只按29.5天来说明。 年来自地球绕太阳公转产生的寒暑交替,四季变换,一个周期为一年,我们称之为“回归年”,一个“回归年”365天多一点,下面只按365天来说明。 如果一种历法按照月亮圆缺变化而来,我们称之为阴历;同样如果一种历法按照地球绕太阳公转而来,我们称之为阳历。 有了这个大概念,我觉得我们的祖先首先有了阴历。并确定一个月30天,下一个月29天,间隔着来,平均每月29.5天。 这种历法12个月后254天,比一年少11天。我查到了我们祖先的两种解决方法。 方法一: 示例为回回历,伊斯兰教采用这种历法,这种历法不采用闰月,每年都是12个月,都是354天。导致每年的寒暑月份不确定,也就是说,可能今年冬天是5月份,过些年冬天变成了10月份。 方法二: 就是我们现在还能常接触到的几月初几形式的历法。这种历法采用闰月,每两三年就加入一个闰月。这种历法以“朔望月”为基准,兼顾“回归年”,所以比较科学实用,到现在还在用。

国农历年的岁首称为春节

春节又要到了。春节有什么意义?过去一次又一次 地过春节,却从来没有想过它的意义。 太平”。“太平”当然是吉利的,意思是很讲究。年夜饭有“太平”,是祈求一年太平的意思。正月初一,早晨很早起床,一开门,先在门前放一鞭炮,表示已经起来。这一天,禁忌 关于“春节”的起源,有一种传说是: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夕”的兽(又名"年"),头 长触角,凶猛异常。“夕”长年深居海底,每到特定的一天(现在说的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夕”兽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 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夕”兽,那老人把胡子撩起来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夕?兽赶走。”老婆婆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 分,“夕”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 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夕”兽浑身一抖,怪叫 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夕”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夕”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打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夕”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 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夕”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广泛流传,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 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 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 的节日。是中华文明最集中的表现。自西汉以来,春节的习 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 的民族特色。2006年5月20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农历小年祝福语大全

农历小年祝福语大全 小年祝福语怎么写,最新最全的小年祝福语,尽在教师范文吧祝福语频道。以下就是教师范文吧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提供的小年祝福语大全,欢迎阅读和转载。 1.小年里,用“浓浓好运”糖浆,做一盒“好运灶糖”送你,沾着“祝福果酱”吃到口中,保证甜蜜幸福“粘”着你,甩也甩不掉,小年快乐! 2.小年来到,送一个“心灵灰尘”整理箱,“清扫收纳”旧日忧伤,搬一台“快乐染缸”牌洗衣机,让你衣服染上“开心流感”,吃一片“幸福如意”糖果厂生产的“美滋滋”灶糖,让你的心里甜成蜜,这个小年,就是要让你开心成群,快乐结对,

幸福为伍! 3.最后几天拉,小年开始,新年就倒数了。亲亲,好好休息,爱你,念你,在新的一年的每一天。 4.我把祝福和希望放在将融的雪被下。让它们沿着春天的秧苗生长,送给你满年的丰硕与芬芳。 5.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祝福和心安。打开“脑白金”,里面装满亲情,打开“五粮液”,里面装满友情,打开“爱心巧克力”,里面装满爱情。愿今年的小年里大家心想事成,“礼”相往来。 6.友情是香喷喷的大米饭,热腾腾的涮火锅,火辣辣的二锅头。又馋了吧,小年喝一盅吧!祝福短信大全 7.痛苦最好是别人的,快乐才是自己的;麻烦将是暂时的,朋友总是永恒的;爱情是用心经营的,世界上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小年快乐 8.小年年来临,送你好心情:甭管大海再多水,大山再多伟,蜘蛛再多腿,辣椒再辣嘴,总之你最美,快乐永不悔!

9.小年祝愿天下朋友:工作舒心,薪水合心,被窝暖心,朋友知心,爱人同心,一切都顺心,永远都开心,事事都称心! 10.新春大吉!祝你人气超越圣母,财气敢当比尔盖茨之母,英气胜过萨达姆,帅气直追贝克汉姆,国际超人非你莫属!小年快乐! 11.当您看见这信息时,幸运已降临到你头上,财神已进了您家门,荣华富贵已离您不远.祝福您朋友:小年快乐! 12.新春好,好事全来了!朋友微微笑,喜气围你绕!欢庆节日里,生活美满又如意!喜气!喜气!一生平安如意! 13.小年来临,福临门,红红的灯笼挂上门,喜庆的对联贴上门,大大的福字贴上门,财神天天敲你门,送你金送你银,送你健康送你平安,送你事业送你爱情,送你快乐送你好运! 14.翻开新的一年,首先写下健康,记满平安;接着连载快乐,欢笑每天;最后续作幸福,以喜剧收尾。愿大家在小年

中国日历(公历+农历)算法

中国公历算法 中国公历算法不是太难,关键是星期值的确定。这里给出了简单算法: public static int dayOfWeek(int y, int m, int d) { int w = 1; // 公历一年一月一日是星期一,所以起始值为星期日 y = (y-1)%400 + 1; // 公历星期值分部 400 年循环一次 int ly = (y-1)/4; // 闰年次数 ly = ly - (y-1)/100; ly = ly + (y-1)/400; int ry = y - 1 - ly; // 常年次数 w = w + ry; // 常年星期值增一 w = w + 2*ly; // 闰年星期值增二 w = w + dayOfYear(y,m,d); w = (w-1)%7 + 1; return w; } 中国农历算法 根公历相比,中国农历的算法相当复杂。我在网上找的算法之中,https://www.360docs.net/doc/53590839.html, 的算法是最好的一个。这个算法使用了大量的数据来确定农历月份和节气的分部,它仅实用于公历 1901 年到 2100 年之间的 200 年。

中国农历计算程式 跟据 https://www.360docs.net/doc/53590839.html, 提供的算法,我写了下面这个程式: [HTML] /** * ChineseCalendarGB.java * Copyright (c) 1997-2002 by Dr. Herong Yang. https://www.360docs.net/doc/53590839.html,/ * 中国农历算法 - 实用于公历 1901 年至 2100 年之间的 200 年*/ import java.text.*; import java.util.*; class ChineseCalendarGB { private int gregorianYear; private int gregorianMonth; private int gregorianDate; private boolean isGregorianLeap; private int dayOfYear; private int dayOfWeek; // 周日一星期的第一天 private int chineseYear; private int chineseMonth; // 负数表示闰月 private int chineseDate; private int sectionalTerm; private int principleTerm; private static char[] daysInGregorianMonth =

农历新年祝福语大全

2016农历新年祝福语大全 1.新春来临问个好!短信祝福报个到,财源滚滚时时进,事业发达步步高,生活如意事事顺,好运连连天天交,愿你开心又美妙,转发八人显神效!春节快乐! 2.把红火的福字送达,愿您福禄双全;将热闹的对联递上,愿您美满如寓意;把喜气的红包呈上,愿您吉祥如意;将祝福的短信送至,祝您春节快乐,幸福满溢! 3.终于抓到你了,小子不许动,举起手来,认识的站左边,不认识的站右边,想笑的站中间,盯着眼睛看着的,说你呢,快放下手机,双手抱头靠墙站好,仔细给我听着,祝你春节快乐 4.美丽的故事总有浪漫的开始,幸福的传说总有甜蜜的结局,醉人的风景总有绚烂的色彩,快乐的节日总有温馨的问候,春节到了,愿你合家欢乐,快乐无边 5.穿新衣,戴新帽,新年到来多热闹唱欢歌,跳high 舞,幸福多无数剪窗花,贴春联,放飞梦想寄企盼酿美酒,做佳肴,合家团圆欢声笑愿友春节快乐 6.春节走亲访友,顿顿大鱼大肉饭局酒精考验,疲于四处应酬偶尔彻夜狂欢,体力透支严重注意节后调养,快把精神养足舒缓紧张情绪,保你健康无忧! 7.新年到来送金蛋,金蛋砸开达心愿。一年生活都圆满,

事业顺利爱情现。身体健康平安伴,家庭和睦每一天。祝你新年快乐,心想事成! 8.祝福父母,永远健康长寿;祝福老师,幸福美满;祝福朋友,永远心灵相惜;祝福同事,友谊长青;祝福对手,共同进步。 9.春节的夜晚不知有没有星光,月亮也悄悄躲起来和情人幽会,来吧,我亲爱的,我正抱着一束红玫瑰,在满架的紫藤花下等你春节欢愉 10.今天是春节,祝你微笑露一点,烦恼少一点,活力多一点,忧愁少一点,朝气满一点,脾气小一点,事情多做点,偷懒少一点,生活快乐多一点。 11.春风杨柳花絮飘,欢度羊年喜乐笑。梅花绽放迎春到,开门大吉齐欢跳。愿你事业步步高,工作顺利身体好。高管厚禄勿骄傲,亲朋好友常来瞧。 12.新年伊始,万象更新换新颜。不再懒散拼搏干,克服困难勇向前。告别昨日的失败,振作精神创未来。祝你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创造辉煌! 13.春节回家买票难,长大成人买房难,大学考试通过难,出门探亲交通难,人生充满各种难,想要解决各种难,还得求助半边天,祝你快乐,妇女节。 14.一杯清茶,一段经历;一朵鲜花,一冬明媚;一声祝福,一句问候,一条短信,一年真情。春节将至,祝你新年快乐,万事如意,幸福安康。

阴历和阳历是什么意思

阴历和阳历是什么意思? 标签:阳历阴历 回答:2阴历和阳历是什么意思? 阳历:1976年9月13日8时51分阴历:丙辰年(沙中土)八月二十...更多资料>> 最佳答案derek [新手] 阴历就是农历也就是阿拉伯字下面的汉字。。阳历就是通常我们看的几月几日(号)回答:2006-11-27 08:55 提问者对答案的评价: [大师] 历法源于天文,受制于权力。所以各个国家使用的历法有所不同,就是一个国家在历史的各个时期也会采用不同的历法。 历法可分阳历,阴历及阴阳历。基于以地球绕太阳一周计为一年的历法称阳历,基于以月球(太阴)绕地球一周计为一月的历法称阴历,同时采用以上两个基准的称阴阳历。 我国自夏代起就采用阴历计月,并设节气的阴阳历。此历自汉以后历代因之,迄于清末。因起源于夏,固称夏历,民国称旧历,共和国称农历。 现代阳历因国际通用而称公历。公历的鼻祖是罗马历。 经格里高里八世改革后的历法就是目前世界上通行的公历,称“格里高里历”,简称格里历。其历年的平均长度为365.2425日,与回归年长度仅相差25.92秒,要经过3333历年两者才会相差1日。 中国辛亥革命后(1912年),即采用格里历。1949年起采用公元纪年。 阳历也就是公历,它是国际通用的。阳历以地球绕太阳转一圈的时间定做一年,共365天5小时48分46秒。平年只计365天这个整数,不计尾数;一年分做12个月,大月31天,小月30天,二月只有28天。四年的尾数积累起来共1天光景,加在第四年的二月里,

这一年叫做闰年。所以闰年的二月有29天。 阴历以月亮圆缺一次的时间定做一个月,共29天半。为了算起来方便,大月定做30天,小月29天,一年12个月中,大小月大体上交替排列。阴历一年只有354天左右,也没有平年闰年的差别。 由于阴历不考虑地球绕太阳的运行,因此使得四季的变化在阴历上就没有固定的时间,它不能反映季节,这是一个很大的缺点。为了克服这个缺点,后来人们定了一个折衷的历,就是所谓阴阳合历。现在我国还在使用的夏历(也有人叫它农历或阴历),就是这种阴阳合历。它跟阴历一样,也以月亮圆缺一次的时间定做一个月,也是大月30天,小月29天,可是它又用加闰月的办法,使得平均每年的天数跟阳历全年的天数相接近,来调整四季。夏历约每过二、三年多一个闰月。

公历、农历甲子纪年对照表(1804年-2103年)

公历年、农历年属生肖对照表(1804年-2103年)公历1804 1805 1806 1807 1808 1809 1810 1811 1812 1813 1814 1815 农历甲 子 乙 丑 丙 寅 丁 卯 戊 辰 己 巳 庚 午 辛 未 壬 申 癸 酉 甲 戌 乙 亥 公历1816 1817 1818 1819 1820 1821 1822 1823 1824 1825 1826 1827 农历丙 子 丁 丑 戊 寅 己 卯 庚 辰 辛 巳 壬 午 癸 未 甲 申 乙 酉 丙 戌 丁 亥 公历1828 1829 1930 1931 1832 1833 1834 1835 1836 1837 1838 1839 农历戊 子 己 丑 庚 寅 辛 卯 壬 辰 癸 巳 甲 午 乙 未 丙 申 丁 酉 戊 戌 己 亥 公历1840 1841 1842 1843 1844 1845 1846 1847 1848 1849 1850 1851 农历庚 子 辛 丑 壬 寅 癸 卯 甲 辰 乙 巳 丙 午 丁 未 戊 申 己 酉 庚 戌 辛 亥 公历1852 1853 1854 1855 1856 1857 1858 1859 1860 1861 1862 1863 农历壬 子 癸 丑 甲 寅 乙 卯 丙 辰 丁 巳 戊 午 己 未 庚 申 辛 酉 壬 戌 癸 亥 公历1864 1865 1866 1867 1868 1869 1870 1871 1872 1873 1874 1875 农历甲 子 乙 丑 丙 寅 丁 卯 戊 辰 己 巳 庚 午 辛 未 壬 申 癸 酉 甲 戌 乙 亥 公历1876 1877 1878 1879 1880 1881 1882 1883 1884 1885 1886 1887 农历丙 子 丁 丑 戊 寅 己 卯 庚 辰 辛 巳 壬 午 癸 未 甲 申 乙 酉 丙 戌 丁 亥 公历1888 1889 1890 1891 1892 1893 1894 1895 1896 1897 1898 1899 农历戊 子 己 丑 庚 寅 辛 卯 壬 辰 癸 巳 甲 午 乙 未 丙 申 丁 酉 戊 戌 己 亥 公历1900 1901 1902 1903 1904 1905 1906 1907 1908 1909 1910 1911 农历庚 子 辛 丑 壬 寅 癸 卯 甲 辰 乙 巳 丙 午 丁 未 戊 申 己 酉 庚 戌 辛 亥 公历1912 1913 1914 1915 1916 1917 1918 1919 1920 1921 1922 1923 农历壬 子 癸 丑 甲 寅 乙 卯 丙 辰 丁 巳 戊 午 己 未 庚 申 辛 酉 壬 戌 癸 亥 公历1924 1925 1926 1927 1928 1929 1930 1931 1932 1933 1934 1935 农历甲 子 乙 丑 丙 寅 丁 卯 戊 辰 己 巳 庚 午 辛 未 壬 申 癸 酉 甲 戌 乙 亥 公历1936 1937 1938 1939 1940 1941 1942 1943 1944 1945 1946 1947 农历丙 子 丁 丑 戊 寅 己 卯 庚 辰 辛 巳 壬 午 癸 未 甲 申 乙 酉 丙 戌 丁 亥 公历1948 1949 1950 1951 1952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1959 农历戊 子 己 丑 庚 寅 辛 卯 壬 辰 癸 巳 甲 午 乙 未 丙 申 丁 酉 戊 戌 己 亥 公历1960 1961 1962 1963 1964 1965 1966 1967 1968 1969 1970 1971 农历庚 子 辛 丑 壬 寅 癸 卯 甲 辰 乙 巳 丙 午 丁 未 戊 申 己 酉 庚 戌 辛 亥 公历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农历壬 子 癸 丑 甲 寅 乙 卯 丙 辰 丁 巳 戊 午 己 未 庚 申 辛 酉 壬 戌 癸 亥

公历和农历的闰年知识

公历和农历的闰年知识 在公历(格里历)纪年中,有闰日的年份叫闰年,一般年份365天,闰年 为366天。 由于地球绕太阳运行周期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合365.24219天) 即一回归年,公历把一年定为365天。所余下的时间约为四年累计一天,加在二月里,所以平常年份每年365天,二月为28天,闰年为366天,二月为29 天。因此,每400年中有97个闰年,闰年在2月末增加一天,闰年366天。闰年的计算方法:公元纪年的年数可以被四整除,即为闰年;被100整除而不能 被400整除为平年;被100整除也可被400整除的为闰年。如2000年是闰年,而1900年不是。 下面是一个计算公历闰年的例子: s = In putBoxC请输入年份:") n 二Val(s) lfnMod400 = 0Or(nMod4 = 0AndnMod100 <> 0)ThenMsgBoxs + 是闰年!” End If 中国旧历农历纪年中,有闰月的一年称为闰年。一般年份为12个月,354或355天,闰年则为13个月,383或384天。农历作为阴阳历的一种,每月的天数依照月亏而定,一年的时间以12个月为基准;为了合上地球围绕太阳运行周期即回归年,每隔2到4年,增加一个月,增加的这个月为闰月,因此农历的闰年为13个月。 农历没有第十三月的称谓,闰月按照历法规则,排放在从二月到十月的过后重复同一个月,重复的这个月为闰月,如四月过后的闰月称为闰四月。 农历闰年闰月的推算,3年一闰,5年二闰,19年七闰;农历基本上19年为一周期对应于公历同一时间。如公历的2001年5月27日、1982年5月27 日和1963年5月27日这个日子,都是闰四月初五。闰月加到哪个月,以农 历历法规则推断,主要依照与农历的二十四节气相符合来确定;农历的闰月 1 / 3

公历转农历方法

阳历日期推算阴历日期的方法:前已述及阴历日期是以月亮的圆缺为计月单位,其以逢朔为初一,以月望为十五(大月为十六日),以月晦为二十九日(大月为三十日)。然而目前记时通常用阳历日期表达,如欲将阳历日期换算成阴历日期可以用以下两种方法:其一是查《新编万年历》,如查1984年6月8日是阴历几日?翻开万年历6月10日是阴历十一,则逆推6月8日是阴历初九。其二可以利用公式推算阴历日期: 设:公元年数-1977(或1901)=4q+r 则:阴历日期=14q+10.6(r+1)+年内日期序数-29.5n (注:式中q、r、n均为自然数,r<4) 例:1994年5月7日的阴历日期为: 1994-1977=17=4×4+1 故:q=4,r=1 则:5月7日的阴历日期为: 14×4+10.6(1+1)+(31+28+31+31+7)-29.5n =204.2- 29.5n 然后用29.5去除204.2得商数6......27.2,6即是n值,余数27即是阴历二十七日。 蔡勒(Zeller)公式:是一个计算星期的公式。 随便给一个日期,就能用这个公式推算出是星期几。 蔡勒公式如下: W = [ C/4 ] - 2C + y + [ y/4 ] + [ 13 * (M + 1) / 5] + d -1 公式中的符号含义如下: W: 星期;w对7取模得:0-星期日,1-星期一,2-星期二,3-星期三,4-星期四,5-星期五,6-星期六 C: 世纪-1(前两位数) y: 年(后两位数) m: 月(m大于等于3,小于等于14,即在蔡勒公式中,某年的1、2月要看作上一年的13、14月来计算,比如2003年1月1日要看作2002年的13月1日来计算) d: 日 [ ]代表取整,即只要整数部分。 下面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纪念日那天(2049年10月1日)来计算是星期几,过程如下: w=y+[y/4]+[c/4]-2c+[26(m+1)/10]+d-1 =49+[49/4]+[20/4]-2×20+[26×(10+1)/10]+1-1 =49+[12.25]+5-40+[28.6] =49+12+5-40+28 =54 (除以7余5) 即2049年10月1日(100周年国庆)是星期五。 再比如计算2006年4月4日,过程如下: w=y+[y/4]+[c/4]-2c+[26(m+1)/10]+d-1 =6+[6/4]+[20/4]-2*20+[26*(4+1)/10]+4-1 =-12 (除以7余2,注意对负数的取模运算!) 不过,以上的公式都只适合于1582年(我国明朝万历十年)10月15日之后的情形。罗

公历和农历的闰年知识

公历和农历的闰年知识 在公历(格里历)纪年中,有闰日的年份叫闰年,一般年份365天,闰年为366天。 由于地球绕太阳运行周期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合365.24219天)即一回归年,公历把一年定为365天。所余下的时间约为四年累计一天,加在二月里,所以平常年份每年365天,二月为28天,闰年为366天,二月为29天。因此,每400年中有97个闰年,闰年在2月末增加一天,闰年366天。闰年的计算方法:公元纪年的年数可以被四整除,即为闰年;被100整除而不能被400整除为平年;被100整除也可被400整除的为闰年。如2000年是闰年,而1900年不是。 下面是一个计算公历闰年的例子: s = InputBox("请输入年份:") n =Val(s) IfnMod400 = 0Or(nMod4 = 0AndnMod100 <> 0)ThenMsgBoxs + "是闰年!" End If 中国旧历农历纪年中,有闰月的一年称为闰年。一般年份为12个月,354或355天,闰年则为13个月,383或384天。农历作为阴阳历的一种,每月的天数依照月亏而定,一年的时间以12个月为基准;为了合上地球围绕太阳运行周期即回归年,每隔2到4年,增加一个月,增加的这个月为闰月,因此农历的闰年为13个月。 农历没有第十三月的称谓,闰月按照历法规则,排放在从二月到十月的过后重复同一个月,重复的这个月为闰月,如四月过后的闰月称为闰四月。 农历闰年闰月的推算,3年一闰,5年二闰,19年七闰;农历基本上19年为一周期对应于公历同一时间。如公历的2001年5月27日、1982年5月27日和1963年5月27日这个日子,都是闰四月初五。闰月加到哪个月,以农

公历转农历(a版本)

公历转农历(A版本) Tags:版本wCurMonth wCurYear if农历nTheDate nBit const公历转农历(C 版本) PHP开发环境的选择、建立及使用[8]编写自定义任务,轻松扩展Ant(2)代联接的自定义右键菜单面试中如何体现身价希特勒生日(4月20日)突破生命中那条线怎么用ado打开带密码的access数据库算法复杂度攻击激烈讨论在Visual https://www.360docs.net/doc/53590839.html,中使用自定义插公历转农历(C版本)版本wCurMonth wCurYear if农历nTheDate nBit const 前段时间做软件写了个公历转农历的函数,目前公开给大家参考,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其功能 /*------------农历转换函数-----------*/ char *GetDayOf(PSYSTEMTIME pSt) { /*天干名称*/ const char *cTianGan[] =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名称*/ const char *cDiZhi[] = {"子","丑","寅","卯","辰","巳","午", "未","申","酉","戌","亥"}; /*属相名称*/ const char *cShuXiang[] = {"鼠","牛","虎","兔","龙","蛇", "马","羊","猴","鸡","狗","猪"}; /*农历日期名*/ const char *cDayName[] = {"*","初一","初二","初三","初四","初五", "初六","初七","初八","初九","初十",

阴历和阳历的区别是什么

阴历和阳历的区别是什么? 阳历即太阳历,也就是公历,它是国际通用的。我国自民国元年起采用阳历,为与我国旧有之历相对称,阳历又称“新历”。阳历以地球绕太阳转一圈的时间定为一年。共365天5小时48分46妙。平年只计365天这个整数,不计尾数。阳历每年分12个月,大月31天,小月30天,2月只有28天。又规定7月以前,单月为大月,双月为小月;8月以后,双月为大月,而单月为小月。每年所余的5小时48分46秒,只至四年约满一天,这一天就加在第四年的2月里,这一年叫闰年,所以闰年的2月有29天。 阴历以月亮圆缺一次的时间为一个月,共29天半。为了算起来方便,大月定做30天,小月29天,一年12月中,大小月大体上交替排列。阴历一年有365天左右,也没有平年闰年的差别。阴历不考虑地球绕太阳的运行,因而使得四季的变化在阴历上就没有固定的时间,它不能反映季节,这是一个很大的缺点。为了克服这个缺点,后来人们定了一个新历法,就是所谓阴阳台历。现在我国还在使用的夏历(也叫农历或阴历)就是这种阴阳合历。它跟阴历一样,以月亮圆缺一次的时间定做一个月,也就是大月30天,小月29天,可是它又用加闰月的办法,使得平均每年的天数跟阳历全年的天数相接近,来调整四季。阴历约每过二三年多有一个闰月。 “出生日是阳历还是过生的那天是阳历”这句话本身就不对,按照中国传统,阴历一般用“号”且是汉字(六月十二号);阳历用“日”(3月24日)。但是现在我们已经不注意这些了,这是一大遗憾。 你是天秤座,是把你的生日当作阴历来算的,既然你说你过的是阴历,那十有八九10.22是阴历生日。因为我也是按照阴历过的,还有,一般在农村过阴历生日,城市过阳历生日。据我现在知道的地方都是这样。

公历与农历的转换

公历与农历的转换 OptionExplicit DimWeekName(7),MonthAdd(11),Nongl iData(99),TianGan(9),DiZhi(11),Sh uXia ng(11),DayName(30),MonName(12) DimcurTime,curYear,curMonth,curDa y,curWeekday DimGongliStr,WeekdayStr,NongliStr ,NongliDayStr Dimi,m,n,k,isEnd,bit,TheDate PrivateSubForm_Load() '获取当前系统时间 curTime=Now() '星期名 WeekName(0)="*" WeekName(1)="星期日" WeekName(2)="星期一" WeekName(3)="星期二" WeekName(4)="星期三" WeekName(5)="星期四" WeekName(6)="星期五" WeekName(7)="星期六" '天干名称 TianGan(0)="甲" TianGan(1)="乙" TianGan(2)="丙" TianGan(3)="丁" TianGan(4)="戊" TianGan(5)="己" TianGan(6)="庚" TianGan(7)="辛" TianGan(8)="壬" TianGan(9)="癸" '地支名称 DiZhi(0)="子" DiZhi(1)="丑" DiZhi(2)="寅" DiZhi(3)="卯" DiZhi(4)="辰" DiZhi(5)="巳" DiZhi(6)="午" DiZhi(7)="未" DiZhi(8)="申" DiZhi(9)="酉" DiZhi(10)="戌" DiZhi(11)="亥" '属相名称 ShuXiang(0)="鼠" ShuXiang(1)="牛" ShuXiang(2)="虎" ShuXiang(3)="兔" ShuXiang(4)="龙" ShuXiang(5)="蛇" ShuXiang(6)="马" ShuXiang(7)="羊" ShuXiang(8)="猴" ShuXiang(9)="鸡" ShuXiang(10)="狗" ShuXiang(11)="猪" '农历日期名DayName(0)="*" DayName(1)="初一" DayName(2)="初二" DayName(3)="初三" DayName(4)="初四" DayName(5)="初五" DayName(6)="初六" DayName(7)="初七" DayName(8)="初八" DayName(9)="初九" DayName(10)="初十" DayName(11)="十一" DayName(12)="十二" DayName(13)="十三" DayName(14)="十四" DayName(15)="十五" DayName(16)="十六" DayName(17)="十七" DayName(18)="十八" DayName(19)="十九" DayName(20)="二十" DayName(21)="廿一" DayName(22)="廿二" DayName(23)="廿三" DayName(24)="廿四" DayName(25)="廿五" DayName(26)="廿六" DayName(27)="廿七" DayName(28)="廿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