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变产品设计规范

箱变产品设计规范
箱变产品设计规范

箱式变压器产品设计规范

2013年3月

箱式变电站的主要元件是变压器、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相应的内部连接线(电缆、母线和其它)和辅助设备,根据用户的要求可装设电能计量设备和无功补偿设备,从高压系统向低压系统输送电能。

一、结构设计规范

1、结构要求

箱式变电站应设计成能够安全而方便地进行正常的操作、检查和维护。

(1)高压电器元件主、附件应与低压电器元器件及附件采用金属隔板隔开,分别装在两个封闭配电室中形成高压室和低压室。高压室、低压室门内侧标出主回路的线路图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变压器隔室门打开后应装设可靠的安全防护网或遮拦,设有联锁装置,以防带电状态下人员进入。

(2)高压电缆的进线槽与低压区隔开,电缆与变压器可通过电缆连接件或变压器穿墙套管直接连接。当连接部分有裸露导体时,应采用绝缘罩进行防护,确保在高压室进行操作时安全可靠。选用的电缆连接件内部不具备半导体屏蔽层时,应配备金属屏蔽罩壳。为了进行电缆的绝缘试验,高压电缆或电缆箱的安装位置应便于试验接线的拆装和试验。

(3)组合式变压器的高低压室门均向外开,门上有把手和锁,门的开启角度应不小于90°,并设有定位装置,满足防水要求,且采用防雨、防堵、防锈的暗锁锁定。

(4)箱体采用自然通风的方式冷却。安装时箱体配有散热器的一侧距建筑物墙壁应有一定的距离,确保正常环境温度下,所有电器设备的运行温度不超过最高允许温度。

(5)外壳箱体应进行防锈、防腐处理,应保证喷漆颜色均匀,附着力强,漆膜不得有裂纹、流痕、气泡和其它附着物。

(6)外壳箱体顶盖倾斜角应不小于5°,箱体内可设防潮装置,以尽量避免内部元件产生凝露,箱底应考虑具有防锈、防腐及密封功能。

(7)箱体应有起吊装置,保证整个变压器在垂直方向受力均衡。

(8)组合式变压器中应装有油位指示装置、油温监测装置、压力监测装置、自动压力释放阀、注油孔和放油阀等装置。

(9)对环网型组合式变压器应按实际需求配备绝缘保护帽。

(10)门和面板均应装有密封橡胶条,门尽量采用内铰链,各隔室的门设照明设施。

(11)预装式变电站内部的操作通道的宽度应适于进行任何操作和维护,通道的宽度应为800mm或更大,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的门应朝出口方向关闭,在任一开启位置的门或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突出的机械传动装置不应将通道的宽度减小到500mm以下。

(12)基座必须有足够的机械强度,保证吊装、运输不变形,基座上须有4个以上可伸缩式起重销。

(13)箱体外无外露可拆卸的螺栓,不应留任何缺口以防外部棍棒进入触电。

(14)通风口应具有与外壳相同的防护等级,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可以用金属网等材料制作。

(15)可触及性:合分闸等执行器应位于正常操作高度以上0.4m-2m之间,指示装置应位于易被读取的位置。

(16)负荷开关组合电器的熔断器安装位置应便于运行人员更换熔断器。

(17)环网柜的面板应安装带电显示及核相装置。

(18)环网柜上应配置嵌入式短路故障指示器,气体绝缘的环网柜应配置带辅助接点的气压表。

(19)门不应高于1800mm。

(20)所有门轴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所有锁盒采用户外铝合金锁盒,设置明显的安全警告标识。

(21)组合式变压器油箱应装有压力释放保护装置、熔断器、油位指示、测温装置,油箱下部壁上应装有取油样、放油阀门。

(22)加热元件:应为非暴露型的,置于不引起接线或元件运行劣化的位置。

2、外壳材质、强度要求

预装式变电站的外壳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并应耐受以下的负荷和撞击:

A)顶部负荷:最小值为2500N/m2;

B)外壳上的风负荷按GB/T 11022要求;

C)在面板、门和通风口上的外部机械撞击,撞击能量为20J。

环网柜材质采用冷轧钢板或覆铝锌板,表面经酸洗、磷化处理后静电喷塑,柜内的安装件经镀锌、钝化处理,提高“三防”要求。

欧式箱式变电站外壳可采用金属材料或阻燃性非金属材料制成的基座和外壳、隔板等,如采用金属材料时,厚度不低于2mm,经防腐处理,喷涂防护层。顶盖采用双层、斜顶结构,有隔热作用,减少日照引起的变电站室内温度升高,并确保站顶不渗水、滴漏。

美式箱式变电站低压箱体外壳采用高强度、防腐性能不低于304不锈钢或其它金属材料制作,厚度不小于1.5mm,高压箱体外壳采用不小于4mmQ235钢板制作(散热片除外)。

环网柜内套管、隔板、绝缘件等所有附件应为耐火阻燃材料。

3、防护等级要求

防止人员触及危险部件,并防止外来物体进入和水分浸入设备的保护是必需的。箱体整体防护等级不低于IP33D,除变压器室外的其他隔室对外界的防护等级不得低于IP43D。各隔室之间的防护等级不得低于IP3X。依据GB4208-2008要求,变压器室外壳防护等级不低于IP33D,其他隔室的防护等级不低于IP43,当欧变内的设备是由操作人员从外部操作时,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外壳防护等级不低于IP42,内部隔室间的保护等级不低于IP2XC,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的外壳的等级不低于IP32D,内部隔室间保护等级不低于IP2XC。

防护代码的组成

防护代码含义

表第二位特征数字所代表防止水进入的防护等级

4、温升要求及散热设计

在自然通风条件下,箱式变电站在额定和1.5倍短时过负荷运行状态下的温升,应符合《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通用设备66kV及以下变配电站典型规范(2008版)》规定。

温升限值:

(1)高压电器元件的温升限值见JB/T 10681和GB/T15166.2的规定。

(2)低压电器元件温升限值见GB14048.1的规定,考虑到变压器发热及低压室外壳的影

(3)变压器温升限值:变压器的温升不应超过同一变压器在无外壳时的温升测量值与预装式变电站的外壳级别对应的温升差值之和。箱变外壳级别的选择取决于现场的(平均)周围空气温度以及变压器的负荷系数,变压器的允许负荷系数取决于变电站安装处的周围空气温度。

(4)在不考虑太阳辐射效应的前提下,预装式变电站外壳的可触及部分最高允许温度不应超过70℃。见GB11022-1999表3。

(5)对于高压和低压内部连接线,它的最大允许温升是GB/T11022-1999和GB7251.1-2005中规定的适用于触头、连接和绝缘材料接触的金属部件的值。

如果满足以下各点,可认为箱式变电站通过了温升试验:

A)变压器的温升超过同一台变压器在无外壳时的温升的差值不大于箱式变电站的外壳级别;

B)内部连接线及其端子和低压开关设备的温升及温度不超过GB7251.1的要求。

如果变电站内部的周围空气温度高于相关产品标准中规定限值,有必要降低容量。

箱式变电站应设足够的自然通风口,并采取必需的隔热措施,以保证在正常环境条件下,所有的电器元件的温升不超过允许温升。

5、环境要求

周围空气温度不超过40℃,且在24h内测得的温度平均值不超过35℃,最低温度不超过-25℃;

海拔高度不超过1000m;

污秽等级Ⅱ级;

覆冰厚度不超过20mm。

风俗对套管及装在变压器油箱上的附属设备有影响。

高温下的高相对湿度在温度变化时,如温度下降,易产生凝露,一般按25℃时相对湿度为90%考虑。

地震力:正常使用条件规定的地面水平加速度小于0.2g。

沿海地区环境空气中含盐雾,对表面喷漆有影响,综合考虑外壳、柜体等材质。

6、防烟雾、防凝露设计

箱式变电站内部应采取除湿、防爆、防凝露等措施。

箱式变电站的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的隔室应装设适当的驱潮装置,防止凝露。

7、布置方式及地基设计

HV TM LV TM

HV

LV

TM

HV LV

HV TM LV

ZL

LV

HV

TM

LV

HV

TM LV

a目字布置b品字布置

适用于本公司设计生产的10kV欧式箱变、35KV欧式箱变。

7.1. 高压部分:

1) 高压部分平面布置图尺寸尽量按标准方案进行设计。

2)平面布置图中的高压柜尺寸应为最大尺寸,即各箱体最外边尺寸,可参考高压柜标准尺寸表。

3)当高压柜数量较少时,应设计为面朝箱变端门,且距箱变外边缘至少留150mm距离;当高压柜数量较多时,可按背靠背布置,两侧高压柜之间至少应留下30-50mm 间隙,高压柜距箱变侧边缘至少留下150mm距离(如有特殊高压柜具体分析布置)。

4)当高压柜面前有箱体立柱时,考虑高压柜开门是否能90度开启,如不能,则更改布置方案。

7.2. 变压器室部分:

1)变压器室部分平面布置图尺寸尽量按标准方案进行设计。

2)变压器尺寸应按油变、干变尺寸汇总表的要求选择,尽量按最大尺寸布置。

3)当变压器为油变时,变压器高低压侧距相应的隔板应留下至少200mm的距离;当变压器为干变时,变压器的10KV高压侧距高压隔板应留下至少200mm的距离, 变压器的35KV高压侧距高压隔板应留下至少400mm的距离。(保证变压器高压带电体距高压隔板距离符合GB50060《3KV-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低压侧距低压隔板应留下至少200mm的距离。

4)如无特殊情况时,变压器布置在中心线上。

5)应在布置图中代表变压器的方框上明确写出变压器的完整型号及轨距信息。

6)当变压器带油枕时,应在平面布置图的变压器部分写明“带油枕”字样。

7.3. 低压室部分:

1)低压室部分平面布置图尺寸尽量按标准方案进行设计。

2)低压柜常规选择800×600×2200、600×600×2200、600×600×2000(长×宽×

高)的GGD柜,后期设计过程中,在柜深和柜高方面优化。当低压电流较大,需要使用两片母排时,柜深适当加深。

3)当低压柜总数大于等于4时,应面对面分两排布置,原则上低压进线柜放置在走廊上侧。

4) 低压柜距变压器隔板应保证至少20mm。

5)低压柜距箱变端面(箱变外边缘)应保证不小于150mm距离,方便人手可插入开启内锁门,躲开立柱。

6)低压柜距箱变侧面(箱变外边缘)应保证120-150mm距离。

7)当低压柜数量大于等于4面时,应设低压室走廊,走廊宽度至少保证800mm。

8)当低压柜数量小于4面时,可不设低压室走廊。

9)低压柜为品字型布置时,中间的低压柜与两侧低压柜之间距离为80-100mm 10)低压柜的上门及下门的开启方向应保持一致,且所有低压柜开门方向有利于人在低压室内的逃逸。

11)低压室内如有走廊时,应设下人孔(600mm×600mm),下人孔距箱变端面外边缘应为300mm,保证下人孔不与箱变基础干涉。设计箱变地基下人孔时务必与箱变的建议基础图相结合,不要有墙体或槽钢堵住下人孔的问题;

12)低压室无走廊时,箱变基础图应设计为下人孔在箱变外。

13)低压柜间如需要母线桥连接,应在平面布置图上明确表示出母线桥位置。

7.4. 箱变箱体部分:

1)箱变箱体的尺寸应尽量规整,长度方向尽量设计为整数;箱变宽度的标准尺寸为2300mm(优化2200mm)。对于双变压器,或者低压柜尺寸较大时,可另行处理。

2)箱变顶盖的外檐设计时应考虑对箱变宽度的影响。

3)箱变低压室端面应设计为带两个中立柱的三门式设计,两侧为内锁门,中间为单

开门(箱变宽度小于两米可以采用双开门)。

4)变压器室应设计为双层(加网门),随变压器间隙的大小可为单开门或双开门。

箱体基座应高出地基300-600mm(如有人井,以能满足人的操作空间为标准)。

地基高度要略高于地面高度,以便地基排水。

8、标识设计

箱式变压器应在箱体的明显位置设置安全标志。安全标识应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国家电网公司标识应符合国家电网公司标识应用手册要求。

9、铭牌要求

铭牌应为不锈钢材料,设备零件及其附件上的指示牌、警告牌应标识清晰。

10、箱体外壳温升分级

外壳的级别是指同一变压器在外壳内外的温升之差,分三个等级10K、20K、30K。据此确定内部变压器的温升要求达到相关国标规定。

二、电气设计规范

1、绝缘水平

2、五防要求

为了防止现场操作人员无意识错误操作,在开关柜的设计中加入强制联锁装置或采取提示性措施。

防止误分误合断路器,加入电气联锁。

防止带负荷分合隔离开关。

防止带电操合接地开关或挂接临时接地线,这一功能要求用机械联锁。

防止带临时接地线或接地开关合闸送电。

防止误入带电间隔。

在断路器断开电路的情况下,拉开隔离开关;恢复供电时,应先合隔离开关,然后和断路器。这就是隔离开关与断路器配合操作的原则。由于隔离开关无灭弧装置,断流能力差,所以不能带负荷操作。

3、接地设计要求

应提供一个不属于设备主回路和/或辅助回路的预装式变电站的所有金属部件接地的主接地导体系统,每个元件通过单独的连接线与之相连,该连接线应包含在主接地导体中。主接地点有明显的接地标志,箱体中应设有不少于两个与接地系统相连的端子,主接地螺栓应符合GB7251.1要求,直径不小于12mm。

接地导体上应装设足够数量的接地端子,接地端子应为铜材质,电气接触面积不少于160 mm2。在规定的故障条件下,接地导体的电流密度,如用铜导体,当额定短路持续时间为1s 时应不超过200A/mm2,当额定短路持续时间为3s时应不超过125A/mm2。但其横截面积不应小于30mm2。接地导体包括用来连接接地系统的端子和到元件的接地连接线,接地导体应按1s短时电流不小于6kA设计。

连接到接地回路的元件应包括:

—预装式变电站外壳,如果是金属的;

—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的外壳,如果是金属的,从其接地端子处连接;

—高压电缆的金属屏蔽及接地导体;

—变压器的箱体或干式变压器的金属框架;

—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的框架和/或外壳,如果是金属的;

—互感器的二次绕组;

—自控装置的接地连接。

如果预装式变电站的外壳是金属的,该外壳的改版、门和其它可触及的金属部件应设计成从其自身到预装式变电站的主接地点能够在承载30A(直流)时电压降不超过3V。在预装式变电站的周围提供充分的接地设施,以防止危险的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

如果预装式变电站的外壳不是金属的,金属门和其它金属部件要和接地回路连接。

参考标准:DL/T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

4、变压器放置

根据变压器的外形大小,沿周放大200mm。

变压器与封闭母线连接时,其套管中心线应与封闭母线中心线相符。

油浸变压器的安装,能考虑能在带电的情况下,方便检查油枕和套管中的油位、上层油温、气体继电器等。

5、铜排选取

5.1主母线的选择

主母线选择的一般原则是满足主进线断路器的额定电流的要求,根据额定电流选择主母线后按照前面的计算进行热效应和电动力效应校核。

5.2下引母线的选择

下引母线的选择原则是满足主进线断路器的额定电流的要求,根据额定电流选择主母线后按照前面的计算进行热效应和电动力效应校核。

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的额定电流是该设备中所有一次设备中额定电流最小者,通常为电流互感器的额定电流。

5.3几点注意

(1)根据GB3906-1991规定,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中母线的载流量最小应比额定电流由10%的裕度。

(2)一般情况下,考虑到散热和为以后增加负载容量,设计图纸中主母线选择一般大一些,此时应严格按照图纸制造,不可随意减小母线规格。

(3)同等截面积尽量选择母线宽度比较大的型号,如能选择TMY80*6的不选择TMY60*8的,主要是利于散热。

(4)当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的运行环境温度比规定温度略高时,要充分考虑母线的载流量裕量是否充足。

GB311.1-1997《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中规定:

高于40°C时额定绝缘电压应乘以温度校正系数Kt=1+0.0033(T-40);

一般:环境温度每增加3°C,试验电压提高3%。环境温度每增加1°C,额定电流应减少1.8%。

(5)两段母线之间的联络母线是主母线的一部分,同样隔离手车上的母线也应视为主母线的一部分。

(6)下引母线规格的选择应与其相连接的一次设备(元件)匹配。如按照额定电流应该选择TMY60*6,但该成套设备中隔离开关的接线板宽度为80,安装孔距为40*40;则应选择TMY80*6,确保可以和隔离开关相连接。

(7)只有当电气间隙满足不了国家标准要求时,才可在保证截面不变的情况下减小母线宽度,如将原选择的TMY80*6改选为TMY60*8.

(8)尽量避免两根母线之间没有空气间隙并在一起,如KYN28-12/2500-40开关柜中,一些开关厂采用2TMY100*10,但在触头盒内部与静触头连接处,两根下引母线是无间隙的并在一起,延出触头盒后再分开一个母线厚度。其实这是一个瓶颈,此处的下引母线的额定电流应大致计算为TMY100*20的载流量,要比2TMY100*10小。结构设计中应避免这种形式。(9)当主母线额定电流大于5000A时,使用常规的矩形母线已经不能满足要求。这时应考

虑采用异型如U型O型母线,其一,降低母线成本;其二,保证母线可靠的力效应。同时要考虑与选用母线相匹配的一次元件如母线护套、穿墙套管的选择和考虑与下引母线的连接。(10)额定电流在1500A及以上的母线通过套管或母线护套等穿越金属隔板时,周围不应形成闭合磁路。这是由于电流可以在导磁材料产生涡流和磁滞损耗而产生热量。一般情况下,应在所穿越的金属隔板上开切断磁路的防涡流缺口;当额定电流大于1500A时应考虑采用不导磁材料如无磁不锈钢板或者硬铝板。由于硬铝板的机械强度差,多数情况建议采用无磁不锈钢板。

附母线载流量参考值:

6、电缆端头及固定

电缆头采用全绝缘全屏蔽、可触摸型冷缩肘型硅橡胶电力电缆头。

电缆应固定避免受力并采用不锈钢材质固定线夹,避免三相电流不平衡时线夹发热烧毁

电缆绝缘。进线电缆必须合理固定,保证电缆头至柜体、地面的绝缘距离、绝缘护套接地线等绝缘距离。

柜体类产品,内部如与电缆连接,应设置固定电缆的设施,不允许电缆悬空布置。 电缆固定支架的位置,应避免靠近绝缘子等处,减少绝缘子的爬电距离。 电缆支架的设计,应考虑电缆的弯曲半径。 7、海拔高度修正

在海拔高度为1000m 及以下地区使用的变压器可不考虑海拔高度的影响。在海拔高度超过1000m 时,必须考虑高海拔处的空气比较稀薄,对变压器散热、外绝缘稳定性有影响。

温升折算每升高400m ,降低1K 。高压开关设备超过1000m 时按GB11022,低压开关设备超过2000m 时,按GB7251.1。

对于应用于海拔高于1000m 处的成套装置,其外绝缘及电气间隙在标准参考大气条件下的绝缘水平是将适用场所要求的绝缘耐受电压乘以海拔修正系数Ka 。

系数Ka 可按下式计算:

410

1.11

-?-=

H K a 式中:H 为成套装置安装地点的海拔高度,以m 为单位。 8、开关柜选取

1000kVA 以下的箱变低压进线柜设计柜宽为800mm ,出线柜依据出线开关宽度大小加起之和来定柜体的宽度,电容柜内,8回 路40Kvar 及以下的电容、接触器式或者复合开关控制的,柜宽为800mm ,10回路电容柜柜宽为1000mm 。箱变高压进出线柜柜宽分以下几种开关而定:新机电气负荷开关所需的柜宽都为700mm ,单独高压计量柜可默认为700宽,真空为900mm 宽(带隔离开关1200mm)

根据进出线开关安数大小参照以下标准预留空间: 1)箱内开关为微断时,进出线空间为80~120mm ;

2)箱内开关安数为63A~100A 时,接线空间为120~170mm ; 3)箱内开关安数为100A~200A 时,接线空间为180~230mm ; 4)箱内开关安数为250A 时接线空间为250mm ; 5)箱内开关大于250A 时,接线空间必须达到250mm 以上; 根据标明有电缆大小依据以下标准预留空间:

1)25mm2及以下电缆预留空间为80~140mm ; 2)35~50mm2的电缆预留空间为150mm ; 3)70~150mm2的电缆预留空间为150~250mm ;

4)185mm2以上的电缆预留空间为250mm 以上;然后箱体元件左右各放80mm ,即可简单计算出箱体尺寸。

9、围栏设计

配电装置中电气设备的珊状遮拦高度不应小于1200mm,珊状遮拦最低栏杆至地面的净距离不应大于200mm。

配电装置中电气设备的网状遮拦高度不应小于1700mm,网状遮拦网孔不应大于40mm ×40mm,围栏门应装锁。

围栏不宜设置电磁锁,宜采用五防挂锁,由用户五防系统提供。

若围栏要求设置电磁锁,围栏门应设置为单开门。

9、监控、保护装置功能要求

控制功能:

控制断路器分合闸

测量功能:

三相电流、三相电压、频率、功率因数、有功功率、无功功率、有功电度、无功电度模拟量输入功能:

两路直流输入:均可选择4~20mA或热电阻

保护功能:

三段式过流保护、过负荷保护、反时限过流保护、负序电流保护、零序电流保护、零序反时限保护、低电压保护、过电压保护

非电量保护:重瓦斯跳闸、轻瓦斯告警、超高温跳闸、高温告警、油位低告警、压力异常告警

开出功能:

5路无源接点输出

通讯功能:

见技术要求

其他功能:

PLC功能、事故记录功能、SOE功能、通讯对时功能、显示功能、箱变温湿度控制功能10、沿面爬电、空气绝缘距离

相间及相对地之间必须保证一定的距离,避免击穿短路,10kV产品空气绝缘距离要求如表所示。

35kV产品导体至接地间净距不小于300mm。

有时为了减少箱变内开关柜尺寸,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法:

(1)在空气间隙中插入一块非金属的绝缘隔板,从而缩小绝缘距离的要求,但空气静距离不小于60mm,相间绝缘隔板应放置在中间位置,注意:绝缘隔板可能存在绝缘老化问题。

(2)使用热缩套管把高压带电导体整个套起来,绝缘距离不能小于100mm。

相间、不同电压回路的导体间以及带电的和外露的导电部件间的最短爬电距离,对于不同材料的组合和污秽等级,应符合GB16935.1表4的要求,绝缘爬电距离应满足GB/T 26218要求。对于纯瓷绝缘为18mm/kV,对于有机绝缘为20mm/kV。

对于高压侧进线采用电缆连接件连接的全绝缘绝缘子不考虑爬电距离。

(3)污秽等级与爬距

爬电比距(简称爬距):电力设备的爬电距离与设备最高电压之比,单位为mm/kV。

爬电距离:两个相邻导体之间沿绝缘表面测得的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的最短距离。

爬电距离和爬电比距换算:爬电距离(mm)=爬电比距(mm/kV)×最高运行电压(kV)

外绝缘按公称爬电比距和人工污秽等级分为0、I、II、III、IV五级,污秽等级和爬电比距对照如下表:

11、电容补偿容量的选取

低压可配置无功自动补偿装置,按变压器容量10%-30%配置电容器补偿容量,电容器采用干式自愈式低压电容器,系统停电5min以后自放电电压残压低于50V。补偿方式可选用:分相补偿、三相补偿、混合补偿。电容器自动控制器具备保护、测量、显示、控制等功能。无功补偿投切控制器、投切开关的技术参数应符合GB/T14048、GB/T13729的规定等。

12、中性点接地要求

当箱式变电站用于中性点直接接地的高压电网时,电源中性点才能接地。

13、位置指示

在触头不可见的情况下,应该提供主回路触头位置的清晰而可靠的指示,在就地操作时,应该能容易地校核位置指示器的状态,如隔离开关、断路器、负荷开关等,合闸位置一般标识为“I”,分闸位置为“O”。

14、短时耐受电流、峰值耐受电流

短时耐受电流:高压环网回路为12.5、16、20kA(2s);低压回路为10、15、30、50、63、80kA(1s)。

峰值耐受电流:高压环网回路为31.5、40、50kA;低压回路为17、30、63、105、143、176kA。

三、元器件参数选取规范

选用的负荷开关、熔断器、无励磁分接开关、低压开关等组部件,均应符合相应标准的规定,已通过相关型式试验。对于给定的运行要求,要按正常负荷条件和故障情况的要求来选择各元件的额定值,同时考虑未来发展需要。

1、低压出线回路确定

模具制造及产品设计的相关规范

模具制造及结构设计的相关 设计规范 一、行位系统涉及的结构设计规范 二、斜顶系统涉及的结构设计规范 三、进胶系统涉及的结构设计规范 四、外观要求涉及的结构设计规范 五、顶出机构涉及的结构设计规范 六、注塑成型涉及的结构设计规范 七、模具强度涉及的结构设计规范

一、行位系统问题点

1.圆形隧道行位 厚度 1.1设计圆形隧道行位,模具分型面到圆形镶件之间的钢料应保证1.5MM 以上 A,行位镶件直径15毫米以下,模具分型面到圆形镶件之间的钢料厚度保证1.8MM以上 B,行位镶件直径15/30毫米,模具分型面到圆形镶件之间的钢料厚度保证2.8MM以上 备注;以上数据为模具量产的可靠值,防止隧道孔压变形、断裂导致内模重制,影响生产进度 2.方形及异形隧道行位

宽度 厚度 2.1设计方形及异形隧道隧道行位时,模具分型面到行位镶件之间的钢料厚度应保证以下数据: A, 宽度15毫米以下,厚度保证1.8以上 B,宽度15/30毫米,厚度保证2.5以上 C,宽度30/50毫米,厚度保证3.5以上 备注;以上为模具量产的可靠值,防止隧道孔压变形导致内模重制,影响生产进度。

3.隧道行位镶件碰穿内模薄铁 3.1设计隧道行位,有时会出现行位镶件碰穿薄铁的现象,薄铁厚度应保证以下数据:A, 薄铁高度15毫米以下,厚度保证3毫米以上 备注;以上为模具量产的可靠值,防止薄铁变形断裂导致重制,影响生产进度

4.后模行位镶件碰穿内模薄铁 薄铁 厚度 4.1设计后模行位,有时会出现行位镶件碰后模薄铁的现象,厚度应保证以下数据: A, 薄铁高度15毫米以下,薄铁厚度保证2MM以上 B,薄铁高度15/20毫米,薄铁厚度保证3MM以上 备注;以上数据为模具量产的可靠值,防止变形导致切割镶件重制薄铁位置,影响生产进度。

产品设计图及明细表规范

研发部设计图纸及明细表规范 一、绘图软件的使用 为规范图纸资料管理,便于资源共享及客户间的技术交流,本公司统一采用下列三种绘图软件作为设计绘图软件: 1、Auto CAD 2002 二维设计软件; 2、Pro ENGINEER 三维设计软件; 二、图纸幅面和格式的使用 (一)图纸幅面及格式 图纸幅面及格式按机械图样图纸幅面和格式即:GB/T 14689-1993标准选用,其具体的幅面及格式为: 1、A0横置; 2、A1横置; 3、A2横置; 4、A3横置; 5、A4竖置。 (二)图框及标题栏的使用 图框及标题栏使用神电实业有限公司编制的统一图框及标题栏。 三、装配图的制图规范 (一)装配图的图纸幅面及绘图比例 装配图的幅面可在A0~A3幅面内选择,对总成装配图,幅面应尽量选择在A0、A1,其绘制标准及绘图比例应符合GB/T 4458、GB/T 4459、GB/T 14690-1993。 (二)装配图的绘制 1、采用国标规定画法及简化画法; 2、剖视画法; 3、局部放大画法; 4、假设画法; 5、夸大画法。 (三)装配图上应标注如下尺寸: 1、规格尺寸:表达产品或部件的性能和规格; 2、装配尺寸:说明产品或部件内部之间的尺寸; 3、外形尺寸:表示产品或部件总长、总宽、总高的尺寸; 4、安装尺寸:表示产品或部件安装在基础上或其他零件、部件上必需的尺 寸; 5、其他重要尺寸:设计的计算尺寸、运动件的极限尺寸及某些重要的结构 尺寸。 (四) 零部件序号的编排: 1、先编排自制件的序号,尽量使序号从左下脚开始按顺时针方向排列,自 制件以短水平线引导,若为组合件,可采用连续排列方式; 2、编制标准件及采购件的序号,其编号接在自制件后面,标准件及采购件 以圆圈线引导,若为组合件,可采用连续排列方式;

产品二维图设计要求

产品图设计要求 一、三视图的布置 1.视图布置要求便于用图者易于查找; 2.视图布置、尺寸链、粗糙度、形位公差整洁、清楚; 3.要素单元位置(x、y、z),各要素状态(x、y、z)无遗漏; 4.设计基准、加工基准、定位基准应统一。 二、设计基准的选择原则: 1.确认设计基准时,应首先考虑零部件的装配位置,它是用哪些面、孔、销进 行定位,通过尺寸链传递到零部件的要求与其它零部件的配合要求;其次考虑其配合要求、形位公差;第三考虑其功能要求,判断其精度、定位、材料、表面处理能否满足。 2.尺寸的标注方法;(从右边或图的下方能清楚读出) 1)以选定的设计基准建x、y、z轴,确定原点(图A);

2)标注控制要素单元基准的x、y、z坐标(图A);3)根据功能要求,确定配合公差、确定粗糙度符号。 其中(x0,y0、z0)为要素单元位置 (x1、y1、z1)为要素形状尺寸 (x、y、z)轴为基准线 4)尺寸标注要求:A、线距相等控制在7mm B、尺寸线与轮廓线间距在8mm D、尺寸及公差、粗糙度、形位公差标注区域(B图) A区:尺寸公差、粗糙度、基准 B区:形位公差 3.技术要求的书写要求;

字体要求为5号宋体字。 (1)未注圆角,未注倒角,去毛刺,倒钝等要求: (2)未注公差,未注形位公差要求; (3)坯件要求; ●压铸件、锻件、洗铸件; ●不允许疏松、缩孔; ●执行国家标准; ●锻件必须做探伤检查; ●坯件做时效处理; ●未注尺寸公差、形位公差; ●拔模斜度要求 ●表面处理要求 (4)焊接要求(低碳钢、低碳合金钢) ●坡口大小 ●焊缝均匀,不允许出假焊、虚焊、夹渣等 ●焊缝的宽度、长度,凸出高度或凹陷深度 ●焊接后的受力指标(拉力、扭力等) (5)冲压件技术要求(低碳钢) ●原材料不允许锈蚀 ●冲压后基准面校平 ●冲压件的定位孔是否采用铰孔或钻孔 ●表面处理要求(喷漆、烤漆、镀锌(白、彩)、镀铬)(6)弹簧要求(弹簧钢) ●总圈数 ●有效圈数; ●旋向; ●两端面是否磨平; ●硬度要求; ●疲劳特性要求:100万次.力值劣化率不大于2%;

产品设计交互规范

产品设计交互规范 常州广传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编写:王英 2013年11月

目录

1概述 规范的制定采用UCD(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方法,遵循ISO9241-11部分标准的要求。设计过程以用户的使用习惯和心理需求作为出发点,在认真研究并参考了国内外各种优秀设计的基础上,制定出了适合我集团应用服务产品的设计规范。此外,为保证规范具有良好的可用性和广泛的适用性,UE研究室对设计出的每个模式都进行了严格的用户测试,并对各组件采取了不同应用场景的测试。 该规范从产品交互的通用规则和具体组件的交互模式两个方面进行了规定。在每个组件规范中,给出了模式描述和扩展描述的规范描述,供不同的应用类型和使用场景选择、组合使用。 1.1规范的目的 ●在产品开发过程中,给不同部门的相关人员提供统一的规范与指导,使沟通与合作顺利 有效地进行,以保证产品界面的最终规范化实现; ●从一点一滴入手解决公司产品的可用性问题:使操作更人性化,减轻用户的认知负担, 改善产品的用户体验,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使产品在界面外观和操作行为上形成一致,加强公司产品的品牌化特征。 1.2规范适用的范围 广传项目部内的所有产品。 1.3规范适用的人群 参与产品设计的所有人员、前端开发人员及测试人员等。 注:从正式发文之日起属于新项目范畴的必须遵循此规范,对于已有项目进行重大版本升级的项目要遵循此规范。

2基本原则 以下原则主要用来说明此规范的指导思想与设计依据。简单描述如下,以供该文档的阅读者参考和使用。具体的原则描述请参见《界面设计指南》。 2.1一致性 ●视觉一致:在同一产品内,所有的同类界面元素在相同的应用环境下,界面外观在视 觉上应该保持一致;否则,界面外观要予以区分; ●操作行为一致:类似场景的界面设计,其操作方式必须保持一致;当操作行为相同时 要保持视觉上的一致;当操作行为不同时,在视觉上就一定要有所区别; ●外观与使用者的预期一致:保持对象与其行为相符,保持不同作用的对象外观的不同; 视觉元素的外观及其操作结果,必须与用户的心理认知相符。 2.2简洁性 ●减轻视觉负担:使用尽可能少的元素,不提供与当前任务无关的信息; ●简明的文字表述:文字表述必须简明扼要、清晰易懂,内涵丰富,并易于理解和记忆; ●操作简单:减少冗余的操作步骤。 2.3避免干扰和打断 ●避免干扰:明确用户在特定界面中的首要任务和目标,尽可能避免该界面上的视觉噪 声和其它干扰。 ●避免打断:让用户的操作连贯顺畅,避免使用模态对话框(弹出的独占焦点的对话框) 打断用户的工作。 2.4减轻用户记忆负担 ●认知明确:产品中界面元素外观要明晰,易于辨别;产品的逻辑意义要合理,导航要 及时准确; ●系统智能化:提供默认值;帮助用户记住尽可能多的信息,最低限度地从用户那里索 取信息; ●合理的隐喻和习惯用法:使用用户熟悉的,符合使用习惯的隐喻,及通用的习惯用法, 为用户的任务提供直观易用的界面; ●有效的启示:提供具有明确引导性的启示来指导用户正确操作(启示:某对象用来说 明自身可以如何使用的外观属性)。 2.5及时有效的反馈

公司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规范

XXXXX公司企业标准 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规范 编制: 审核: 批准:

-05-07实施公司公布

前言 本标准严格按照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要求进行 编写; 本标准严格按照JB/T 5054.1- JB/T 5054.10的内容进行编写; 本标准由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公司技术中心负责起草; 本标准要紧起草人:

本标准为首次公布。

第一部分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总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公司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包括CAD图和设计文件(以下简称图样及文件或CAD文件)相关术语的定义与分类、编制规则及签署规则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

本标准,然而,鼓舞依照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3—1997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单元:标准的起草与表述规则第3部分:产品标准编写规定 JB/T 5054.2—2000 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图样的差不多要求 JB/T 5054.3—2000 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格式 JB/T 5054.4—2000 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编号原则 JB/T 5054.5—2000 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完整性 JB/T 5054.6—2000 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更改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产品及其组成部分 3.1.1产品 产品是生产企业向用户或市场以商品形式提供的制成品。

产品图设计规范

产品图设计规范 1

资料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本人改正或者删除。 更多精彩请访问: 产品图设计规范 2 2020年6月23日

更多精彩请访问: Q/HMJ 0401001- 前言 产品图设计规范是由青岛海尔模具有限公司根据产品开发的需要, 因现无有关上级标准特制定此企业标准, 在有关上级标准发布实施后本标准将自动废止或视情况修订后重新发布实施。 本标准于 4月20日发布; 本标准于 4月25日实施;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 青岛海尔模具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杨召坤 3

更多精彩请访问: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产品图中应表示的内容及表示规范, 利于提高产品图的质量, 使之更好地指导生产。 本标准适用于模具公司产品图的设计。 2 内容 2.1 二维图纸应符合机械制图国家标准。 2.2 用PRO/E软件出二维图, 配置文件drawsetup内容应统一, 即 prodetail.dtl文件采用企业内部统一版本, 文件内容见附录A。 2.3 图纸各线条应统一, 可见轮廓线及过渡线用粗实线表示, 外观位置用粗 点划线表示, 粗实线及粗点划线线条宽为0.5mm; 其余如尺寸线、 剖面线等用细实线表示, 细实线、波浪线、双折线、细点划线、双点划线、虚线线宽为粗实线的1/3。尺寸标注字体高3.5 mm。2.4 图纸比例按国家标准, 常见的有: 1:1、1:1.5、1:2、1:2.5、1:3、 2:1、2.5:1、4:1等, 且打印出的图纸实际比例应与标题栏中所注比例一致, 不允许缩放。应根据产品结构大小, 复杂程度, 合理选定制图比例, 不允许视图过小, 结构表示不清。不允许尺寸线分布过密, 难以识别。 2.5 图纸尺寸标注: 2.5.1 产品基准在图中应注出, 以X、 Y、 Z表示, 尺寸的标注应统一基准。 4

产品图设计规范

产品图设计规范 前言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产品图中应表达的内容及表达规范,利于提高产品图的质量,使之更好地指导生产。 本标准适用于模具公司产品图的设计。 2 内容 2.1 二维图纸应符合机械制图国家标准。 2.2 用PRO/E软件出二维图,配置文件drawsetup内容应统一,即prodetail.dtl文件 采用企业内部统一版本,文件内容见附录A。 2.3 图纸各线条应统一,可见轮廓线及过渡线用粗实线表示,外观位置用粗点划线表示, 粗实线及粗点划线线条宽为0.5mm;其余如尺寸线、剖面线等用细实线表示,细实线、波浪线、双折线、细点划线、双点划线、虚线线宽为粗实线的1/3。尺寸标注字体高3.5 mm。 2.4 图纸比例按国家标准,常用的有:1:1、1:1.5、1:2、1:2.5、1:3、2:1、2.5:1、 4:1等,且打印出的图纸实际比例应与标题栏中所注比例一致,不允许缩放。应根据产品结构大小,复杂程度,合理选定制图比例,不允许视图过小,结构表达不清。 不允许尺寸线分布过密,难以识别。 2.5 图纸尺寸标注: 2.5.1 产品基准在图中应注出,以X、Y、Z表示,尺寸的标注应统一基准。 2.5.2 图纸应尺寸齐全,正确、清晰,尺寸线分布合理。尺寸的标注应利于模具的加工。 2.5.3 重要装配尺寸及重要外观、定位尺寸应标注公差,公差应采用上下等偏差的形式, 不允许只有上偏差或只有下偏差。其它尺寸标注未注公差等级。 2.5.4 必检尺寸为产品的装配、外观的关键尺寸。必检尺寸后应加序号,序号形式为数字 外加圆圈。数字大小与尺寸字体一致,圆圈用细实线表示,与尺寸线一致;序号应按顺序排列,由左至右,由上至下,便于查阅。 2.5.5 不易标注的三维曲面标出最大外形尺寸。 2.6 加强筋须标明大小端的尺寸或大端(小端)的尺寸和脱模斜度,有斜度的部位标注 尺寸时必须明确表达标注的尺寸为大端还是小端。 2.7 图面表达清晰明朗,去除不必要的圆弧相切线。 2.8 制品表面及外观要求: 2.8.1 技术要求中应注明制品是否为透明件、外观件或内藏件以及内外表面的要求。参照 公司抛光样板,与客户共同确定。 2.8.2 若制品为透明件,要求内外所有表面均应达到镜面,为MDC A级,并与客户交流, 确定镜面的等级。 2.8.3 若制品为外观件,在图中用粗双点划线注出外观面的位置并在技术要求中用文字说 明。外观需做皮纹或喷砂处理的用虚线标出面积或范围。外观需做喷涂处理的,应在技术要求中注明,不同的外观处理工艺有不同的表面要求。制品背面若为次外观面(如洗衣机大盖、小盖等),亦应注明制品背面的表面要求,一般为MDC B级。 2.8.4 若制品为内藏件,与客户商定制品内外表面的要求,一般为MDC B级或MDC C级。 2.9 技术要求的内容应包括:壁厚、未注圆角、未注脱模斜度、制品外观要求(如皮纹、 喷砂、透明件、喷涂等)及表面要求、公差等级、必检尺寸、不允许设浇口的位

产品图设计规范

更多精彩请访问:产品图设计规范更多精彩请访问: 0401001-2001 前言 产品图设计规范是由青岛海尔模具有限公司根据产品开发的需要,因现无有关上级标准特制定此企业标准,在有关上级标准发布实施后本标准将自动废止或视情况修订后重新发布实施。 本标准于2000年4月20日发布; 本标准于2000年4月25日实施;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青岛海尔模具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召坤

更多精彩请访问: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产品图中应表达的内容及表达规范,利于提高产品图的质量,使之更好地指导生产。 本标准适用于模具公司产品图的设计。 2 内容 二维图纸应符合机械制图国家标准。 用PRO/E软件出二维图,配置文件drawsetup内容应统一,即文件采用企业内部统一版本,文件内容见附录A。 图纸各线条应统一,可见轮廓线及过渡线用粗实线表示,外观位置用粗点划线表示,粗实线及粗点划线线条宽为0.5mm;其余如尺寸线、剖面线等用细实线表示,细实线、波浪线、双折线、细点划线、双点划线、虚线线宽为粗实线的1/3。尺寸标注字体高3.5 mm。 图纸比例按国家标准,常用的有:1:1、1:、1:2、1:、1:3、2:1、:1、4:1等,且打印出的图纸实际比例应与标题栏中所注比例一致,不允许缩放。应根据产品结构大小,复杂程度,合理选定制图比例,不允许视图过小,结构表达不清。不允许尺寸线分布过密,难以识别。 图纸尺寸标注:

2.5.1 产品基准在图中应注出,以X、Y、Z表示,尺寸的标注应统一基准。 2.5.2 图纸应尺寸齐全,正确、清晰,尺寸线分布合理。尺寸的标注应利于模具的 加工。 2.5.3 重要装配尺寸及重要外观、定位尺寸应标注公差,公差应采用上下等偏差的 形式, 不允许只有上偏差或只有下偏差。其它尺寸标注未注公差等级。 2.5.4 必检尺寸为产品的装配、外观的关键尺寸。必检尺寸后应加序号,序号形式 为数字 外加圆圈。数字大小与尺寸字体一致,圆圈用细实线表示,与尺寸线一致; 序号应 按顺序排列,由左至右,由上至下,便于查阅。 2.5.5 不易标注的三维曲面标出最大外形尺寸。 加强筋须标明大小端的尺寸或大端(小端)的尺寸和脱模斜度,有斜度的部位标注尺寸时必须明确表达标注的尺寸为大端还是小端。 图面表达清晰明朗,去除不必要的圆弧相切线。 制品表面及外观要求:

塑胶产品设计规范

塑膠制品設計特點: 塑膠產品的設計與其他材料如鋼, 銅, 鋁,木材等的設計有些是類似的; 但是, 由於塑膠材料組成的多樣性,結構、形狀的多變性,使得它比起其他材料有更理想的設計特性; 特別是它的形狀設計, 材料選擇, 制造方法選擇, 更是其他大部分材料無可比擬的. 因為其他的大部分材料, 其設計者在外形或制造上, 都受到相當的限制, 有些材料只能利用彎曲、熔接等方式來成形. 當然, 塑膠材料選擇的多樣性, 也使得設計工作變得更為困難, 如我們所知, 目前已經有一萬種以上的不同塑膠被應用過, 雖然其中只有數百種被廣泛應用, 但是, 塑膠材料的形成並不是由單一材料所構成, 而由一群材料族所組合而成的, 其中每一種材料又有其特性, 這使得材料的選擇, 應用更為困難. 塑膠制品設計原則: 1. 依成品所要求的機能決定其形狀,尺寸,外觀,材料 2. 設計的成品必須符合模塑原則,既模具制作容易,成形及后加工容易,但仍保持成品的機能塑膠制品設計程序: 為了確保所設計的產品能夠合理而經濟, 在產品設計的初期, 在外觀設計者,機構工程師, 制圖員, 模具制造者, 成形廠以及材料供應廠之間的緊密合作是必須的, 因為沒有一個設計者, 能夠同時擁有如此廣泛的知識和經驗, 而從不同的事業觀點所獲得的建議, 將是使產品合理化的基本前提; 除此之外, 一個合理的設計考慮程序也是必須的; 以下將就設計的一般程序作出說明: 一.確定產品的功能需求, 外觀. 在產品設計的初始階段, 設計者必須列出對該產品的目標使用條件和功能要求; 然后根據實際的考量, 決定設計因數的范圍, 以避免在稍后的產品發展階段造成可能的時間和費用的漏失. 下表為產品設計的核對表, 它將有助於確認各種的設計因數. 產品設計的核對表 一般資料: 1. 產品的功能? 2. 產品的組合操作方式? 3. 產品的組合是否是可以靠著塑膠的應用來簡化? 4. 在制造和組合上是否可能更為經濟有效?

产品二维图设计要求

产品二维图设计要求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产品图设计要求 一、三视图的布置 1.视图布置要求便于用图者易于查找; 2.视图布置、尺寸链、粗糙度、形位公差整洁、清楚; 3.要素单元位置(x、y、z),各要素状态(x、y、z)无遗漏; 4.设计基准、加工基准、定位基准应统一。 二、设计基准的选择原则: 1.确认设计基准时,应首先考虑零部件的装配位置,它是用哪些面、孔、销进行定位, 通过尺寸链传递到零部件的要求与其它零部件的配合要求;其次考虑其配合要求、形位公差;第三考虑其功能要求,判断其精度、定位、材料、表面处理能否满足。 2.尺寸的标注方法;(从右边或图的下方能清楚读出) 1)以选定的设计基准建x、y、z轴,确定原点(图A); 2)标注控制要素单元基准的x、y、z坐标(图A); 3)根据功能要求,确定配合公差、确定粗糙度符号。 其中(x0,y0、z0)为要素单元位置 (x1、y1、z1)为要素形状尺寸 (x、y、z)轴为基准线 4)尺寸标注要求:A、线距相等控制在7mm B、尺寸线与轮廓线间距在8mm D、尺寸及公差、粗糙度、形位公差标注区域(B图) A区:尺寸公差、粗糙度、基准 B区:形位公差 3.技术要求的书写要求; 字体要求为5号宋体字。 (1)未注圆角,未注倒角,去毛刺,倒钝等要求: (2)未注公差,未注形位公差要求; (3)坯件要求; ●压铸件、锻件、洗铸件;

●不允许疏松、缩孔; ●执行国家标准; ●锻件必须做探伤检查; ●坯件做时效处理; ●未注尺寸公差、形位公差; ●拔模斜度要求 ●表面处理要求 (4)焊接要求(低碳钢、低碳合金钢) ●坡口大小 ●焊缝均匀,不允许出假焊、虚焊、夹渣等 ●焊缝的宽度、长度,凸出高度或凹陷深度 ●焊接后的受力指标(拉力、扭力等) (5)冲压件技术要求(低碳钢) ●原材料不允许锈蚀 ●冲压后基准面校平 ●冲压件的定位孔是否采用铰孔或钻孔 ●表面处理要求(喷漆、烤漆、镀锌(白、彩)、镀铬) (6)弹簧要求(弹簧钢) ●总圈数 ●有效圈数; ●旋向; ●两端面是否磨平; ●硬度要求; ●疲劳特性要求:100万次.力值劣化率不大于2%; ●喷丸处理; ●着色(主要为非等距弹簧); ●其余按弹簧的技术条件; (7)橡胶件 ●工作条件(温度条件、密封用、防尘用、是否转动或移动、减震用); ●表面粗糙度要求;

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规范

XXXXX公司企业标准 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规范 编制: 审核: 批准: -05-07实施 公司发布

前言 本标准严格按照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得结构与编写规则》得要求进行 编写; 本标准严格按照JB/T 5054、1— JB/T 5054、10得内容进行编写; 本标准由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公司技术中心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第一部分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总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公司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包括CAD图与设计文件(以下简称图样及文件或CAD文件)相关术语得定义与分类、编制规则及签署规则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得条款通过本标准得引用而成为本标准得条款。凡就是注日期得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得修改单(不包括勘误得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得各方研究就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得最新版本。凡就是不注日期得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3—1997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单元:标准得起草与表述规则第3部分:产品标准编写规定JB/T5054、2-2000 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图样得基本要求 JB/T5054、3—2000 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格式 JB/T 5054、4—2000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编号原则 JB/T 5054、5—2000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完整性 JB/T5054、6-2000 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更改办法 3、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产品及其组成部分 3。1.1产品? 产品就是生产企业向用户或市场以商品形式提供得制成品。 3.1.2成套设备? 成套设备就是在一般不用装配工序连接,但用于完成相互联系得使用功能得两个或两个以上得产品得总与。 3.1。23零件 零件就是不采用装配工序制成得单一成品. 3。1。4部件 部件就是由若干个组成部分(零件、分部件),以可拆或不可拆得形式组成得成品。分部件可按其从属关系划分为1级分部件,2级分部件……。 3。1。5专用件 专用件就是本产品专用得零部件. 3.1.6模块 模块就是具有相对独立功能与通用接口得单元。 3.1.7借用件 借用件就是在采用隶属编号得产品图样中,使用已有产品得组成部分。 3.1。8通用件 通用件就是在不同类型或同类型不同规格得产品中具有互换性得零部件。 3.1.9标准件

产品图设计规范标准

. .. . 更多精彩请访问:proelearn.spaces.live./ 产品图设计规.. .. .. ..

更多精彩请访问:proelearn.spaces.live./ Q/HMJ 0401001-2001 前言 产品图设计规是由海尔模具根据产品开发的需要,因现无有关上级标准特制定此企业标准,在有关上级标准发布实施后本标准将自动废止或视情况修订后重新发布实施。 本标准于2000年4月20日发布; 本标准于2000年4月25日实施;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海尔模具;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召坤

更多精彩请访问:proelearn.spaces.live./ 1 主题容与适用围 本标准规定了产品图中应表达的容及表达规,利于提高产品图的质量,使之更好地指导生产。 本标准适用于模具公司产品图的设计。 2 容 2.1 二维图纸应符合机械制图国家标准。 2.2 用PRO/E软件出二维图,配置文件drawsetup容应统一,即prodetail.dtl文件采 用企业部统一版本,文件容见附录A。 2.3 图纸各线条应统一,可见轮廓线及过渡线用粗实线表示,外观位置用粗点划线表示, 粗实线及粗点划线线条宽为0.5mm;其余如尺寸线、剖面线等用细实线表示,细实线、波浪线、双折线、细点划线、双点划线、虚线线宽为粗实线的1/3。尺寸标注字体高3.5 mm。 2.4 图纸比例按国家标准,常用的有:1:1、1:1.5、1:2、1:2.5、1:3、2:1、2.5:1、 4:1等,且打印出的图纸实际比例应与标题栏中所注比例一致,不允许缩放。应根据产品结构大小,复杂程度,合理选定制图比例,不允许视图过小,结构表达不清。 不允许尺寸线分布过密,难以识别。 2.5 图纸尺寸标注: 2.5.1 产品基准在图中应注出,以X、Y、Z表示,尺寸的标注应统一基准。 2.5.2 图纸应尺寸齐全,正确、清晰,尺寸线分布合理。尺寸的标注应利于模具的加工。 2.5.3 重要装配尺寸及重要外观、定位尺寸应标注公差,公差应采用上下等偏差的形式, 不允许只有上偏差或只有下偏差。其它尺寸标注未注公差等级。 2.5.4 必检尺寸为产品的装配、外观的关键尺寸。必检尺寸后应加序号,序号形式为数字 外加圆圈。数字大小与尺寸字体一致,圆圈用细实线表示,与尺寸线一致;序号应按顺序排列,由左至右,由上至下,便于查阅。 2.5.5 不易标注的三维曲面标出最大外形尺寸。 2.6 加强筋须标明大小端的尺寸或大端(小端)的尺寸和脱模斜度,有斜度的部位标注 尺寸时必须明确表达标注的尺寸为大端还是小端。 2.7 图面表达清晰明朗,去除不必要的圆弧相切线。 2.8 制品表面及外观要求: 2.8.1 技术要求中应注明制品是否为透明件、外观件或藏件以及外表面的要求。参照公司 抛光样板,与客户共同确定。 2.8.2 若制品为透明件,要求外所有表面均应达到镜面,为MDC A级,并与客户交流,确 定镜面的等级。 2.8.3 若制品为外观件,在图中用粗双点划线注出外观面的位置并在技术要求中用文字说明。外观需做皮纹或喷砂处理的用虚线标出面积或围。外观需做喷涂处理的,应更多精彩请访问:proelearn.spaces.live./ 在技术要求中注明,不同的外观处理工艺有不同的表面要求。制品背面若为次外观面(如洗衣机大盖、小盖等),亦应注明制品背面的表面要求,一般为MDC B级。 2.8.4 若制品为藏件,与客户商定制品外表面的要求,一般为MDC B级或MDC C级。

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规范标准(2013.5.6)(1)

Q 四川索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SP002-2013 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规范 (试行版) 编制: 审核: 批准: 2013-05-07发布2013-05-07实施四川索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

前言 本标准严格按照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要求进行编写; 本标准严格按照JB/T 5054.1- JB/T 5054.10的内容进行编写; 本标准由四川索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四川索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刚、陈倩;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第一部分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总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四川索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包括CAD图和设计文件(以下简称图样及文件或CAD文件)相关术语的定义与分类、编制规则及签署规则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3—1997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单元:标准的起草与表述规则第3部分:产品标准编写规定 JB/T 5054.2—2000 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图样的基本要求 JB/T 5054.3—2000 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格式 JB/T 5054.4—2000 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编号原则 JB/T 5054.5—2000 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完整性 JB/T 5054.6—2000 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更改办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产品及其组成部分 3.1.1产品 产品是生产企业向用户或市场以商品形式提供的制成品。 3.1.2成套设备 成套设备是在一般不用装配工序连接,但用于完成相互联系的使用功能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产品的总和。 3.1.23零件 零件是不采用装配工序制成的单一成品。 3.1.4部件 部件是由若干个组成部分(零件、分部件),以可拆或不可拆的形式组成的成品。分部件可按其从属关系划分为1级分部件,2级分部件……。 3.1.5专用件 专用件是本产品专用的零部件。 3.1.6模块 模块是具有相对独立功能和通用接口的单元。 3.1.7借用件 借用件是在采用隶属编号的产品图样中,使用已有产品的组成部分。 3.1.8通用件 通用件是在不同类型或同类型不同规格的产品中具有互换性的零部件。 3.1.9标准件 标准件是经过优选、简化、统一,并给予标准代号的零部件。 3.1.10外购件 外购件是本企业产品及其组成部分中采购其他企业的产品。 3.1.11附件 附件是供用户安装、调整和使用产品所必需的专用工具和检测仪表,或为产品完成多种功能(用途)必需的、而又不能同时装配在产品上的组成部分。 3.1.12易损件 易损件是产品在正常使用(运转)过程中容易损坏和在规定期间必须更换的零部件。 3.1.13备件 备件是为保证产品的使用和维修,供给用户备用的易损件和其他件。 3.2 产品设计、试制过程 3.2.1 开发决策 开发决策是为调研、确定产品设计和开发的项目与目标而进行的工作。由项目委员决策。

产品设计的要求

产品设计的要求 产品设计的要求 一项成功的设计,应满足多方面的要求。这些要求,有社会发展方面的,有产品功能、质量、效益方面的,也有使用要求或制造工艺要求。一些人认为,产品要实用,因此,设计产品首先是功能,其次才是形状;而另一些人认为,设计应是丰富多采的、异想天开的和使人感到有趣的。设计人员要综合地考虑这些方面的要求。下面详细讲述这些方面的具体要求: 1、社会发展的要求 2、经济效益的要求 3、使用的要求 ?使用的安全性件; ?使用的可靠性。 ?易于使用。 ?美观的外形和良好的包装。 ?制造工艺的要求 ? 生产工艺对产品设计的最基本要求,就是产品结构应符合工艺原则。也就是在规定的产量规模条件下,能采用经济的加工方法,制造出合乎质量要求的产品。这就要求所设计的产品结构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品制造的劳动量,减轻产品的重量,减少材料消耗,缩短生产周期和制造成本。 产品设计必须严格遵循“三段设计”程序 技术任务书 技术任务书是产品在初步设计阶段内,由设计部门向上级对计划任务书提出体现产品合理设计方案的改进性和推荐性意见的文件。经上级批准后,作为产品技术设计的依据。其目的在于正确地确定产品最佳总体设计方案、主要技术性能参数、工作原理、系统和主体结构,并由设计员负责编写(其中标准化综合要求会同标准化人员共同拟订),其编号内容和程序作如下规定: 1.设计依据(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包括一个或数个内容): (1)部、省安排的重点任务:说明安排的内容及文件号; (2)国内外技术情报:在产品的性能和使用性方面赶超国内外先进水平或产品品种方面填补国内“空白”: (3)市场经济情报:在产品的形态、型式(新颖性)等方面满足用户要求,适应市场需要,具有竞争能力; (4)企业产品开发长远规划和年度技术组织措施计划,详述规划的有关内容,并说明现在进行设计时机上的必要性。 2.产品用途及使用范围。 3.对计划任务书提出有关修改和改进意见。 4.基本参数及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5.总体布局及主要部件结构叙述:用简略画法勾出产品基本外形,轮廊尺寸及主要部件的布局位置,并叙述主要部件的结构。 6.产品工作原理及系统:用简略画法勾出产品的原理图、系统图,并加以说明。 7.国内外同类产品的水平分析比较:列出国内外同类型产品主要技术性能、规格、结构、特征一览表,并作详细的比较说明; 8.标准化综合要求:

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总则修订稿

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总 则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总则 【来源:原创】【发布时间:2008-06-23 】【字体:】 前言 本标准根据新产品的开发设计和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的需要,参照GB/T 《CAD文件管理 总则》的规定,对JB/T 《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术语》(原ZB/T J01 )进行了修改与调整。 标准名称,因增加了内容,调整了章节,其名称由《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术语》改为《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总则》。 原标准的“术语”统一列入第3章“定义”,并增加了CAD图、CAD文件的定义和决策阶段有关文件的定义,以及全部术语的英文名称。 标准内容,增加了第4章“CAD文件结构、分类和管理”、第5章“图样及文件的编制规则”、第6章“签署规则”。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JB/T 。 本标准由全国技术产品文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机械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机械科学研究院、沈阳矿山机械厂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东拜、王福忠、孟宪培、续林童、吉亚琪、周京淮。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机械工业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包括CAD图和设计文件(以下简称图样及文件或CAD文件)相关术语的定义与分类、编制规则及签署规则等。 本标准适用于机械工业产品图样及文件的设计管理。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单元:标准的起草与表述规则第3部分:产品标准编写规定 GB/T 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 JB/T 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图样的基本要求 JB/T 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格式 JB/T 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编号原则 JB/T 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完整性 JB/T 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更改办法 JB/T 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标准化审查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产品及其组成部分 产品 product 产品是生产企业向用户或市场以商品形式提供的制成品。 成套设备[成套装置、机组] complete set of equipment [installation、unit] 成套设备是在生产企业一般不用装配工序连接,但用于完成相互联系的使用功能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产品的总和。

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资料编号规则

1.目的 为了统一产品图纸、设计文件的编号,便于公司内外的交流、协作,对图纸编号方法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定。 2. 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公司所有图纸、设计文件的编号。 2.引用标准 GB/T5054.4-2000 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编号原则 GB/T17601.1-1989 技术制图标题栏 GB/T14689-1993 技术制图图纸幅面和格式 GB/T10609.2—1989 技术制图明细栏 GB/T14690-1993 技术制图比例 GB/T14691-1993 技术制图字体 GB/T17450-1998 技术制图图线 4. 总则 4.1 每个产品、部件、零件的图样均应有独立的代号; 4.2 采用表格图时,表中每种规格的产品、部件、零件都应标出独立的代号; 4.3 同一产品、部件、零件的图样用数张图纸绘制时,各张图样标注同一代号; 4.4 公司已有产品图纸的编号不变,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新产品图纸按本标准编号; 4.5 顾客原始设计的产品图纸采用外来文件的编号进行登记,当须对图纸进行转化时,零件图采用其原始编号不变,且应在标题栏正上方注明是依据顾客提供图纸进行重新绘制。 5. 图纸的编号 5.1 基本符号 图纸编号一般可采用下列字符:

——0~9 阿拉伯数字; ——A~Z 拉丁字母(O、I 除外); ——短横线。 5.2 编号的组成 5.2.1 本公司图纸按隶属关系编号,隶属编号是按产品、部件、零件的隶属关系编号,隶属编号其代号由产品代号和隶属号组成。 5.2.2 隶属编号由数字组成。产品代号占两位(由“01—99”表示)。部件代号占四位,最多分四级,第一位代表一级部件,第四位代表四级部件(每一位由数字“1—9”表示,如只有两级部件,其后两位用“0”表示)。零件代号占三位(由“001—999”表示,“000”表示部件)。部件代号与零件代号中间用短横线隔开。 5.2.3 特征码由客户产品代号表示,基础型产品可以不带特征码。特征码由字母和数字组成,码位不超过 8 位,如SX2190N车型其特征号为“SX2190N”。零件代号与特征码中间用短横线隔开。 5.2.4 零件的序号,应在其所属(产品或部件)的范围内编号。 5.2.5 部件的序号,应在其所属(产品或上—级部件)的范围内编号。 5.2.6 隶属编号码位见表1: 表1——隶属编号码位表 5.3 包装图纸的编号 包装图纸的编号采用被包装产品图号前加“BZ”特征号组成,当包装箱内包含多种产品时,以最具代表特征产品为基准编号。 5.4 通用件的编号 通用件为其他产品的组成部分时,原编号不变。 5.5 标准件的编号 标准件的编号采用标准代号和其规格号表示。如孔用钢丝档圈的国家标准是GB/T 895.1-1986 ,某档圈配合的轴径为40mm,标记为“GB/T 895.1-1986-40”;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