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方言特色研究

海宁方言特色研究
海宁方言特色研究

毕业论文参考:

海宁方言特色研究

摘要:自1928年赵元任《现代吴语的研究》出版以来,吴语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但其中杭嘉湖方言的调查研究还是比较薄弱的。在杭嘉湖方言中,海宁方言是重要的一种,之中存在着不少鲜为人知的特殊词汇现象,尤其是同形异义词的存在,给日常生活带来了误解。本文主要针对海宁方言的特点进行研究,做小范围内的个别探讨,对吴语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海宁方言,普通话,吴语, 同形异义词①,特征

本文把浙江省海宁方言的特点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在包括语音、词汇两方面的深入研究,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整理出海宁方言包括大众化特点以外的其他独特之处。在语音的基础上,对比普通话,以及周遍一些使用吴语的地区,整理出相关的词汇对照表,再以词汇这个角度为依托,进行对比研究。尤其要指出的是海宁话中仍旧保留古入声这一特点。

通过相关有考究价值的古代文献词汇的对比研究,尽可能考证海宁方言口语词本字和语源,提取出海宁方言对比普通话中关于“软语”本色的同形异义词,并对这些特征词语进行充分的描写分析,从而揭示海宁方言在词汇方面的软语特色与个性。

考察海宁方言词汇,在语音的基础上深入地了解海宁方言,揭示海宁方言的个性及其与普通话的亲疏关系,同时为解决海宁方言与地方文化这一关系问题提供一个有力平台。

一、海宁方言词汇特色

1.从地理文化看方言词汇特点

不同地理位置和气候能产生出好多特殊的物产,同时也就出现了表现这些物产的一大批方言词。某个方言区的人们在受到地理位置的影响,对一些事物、动作、性状的特点和属性的认识发生了不同于其他方言区人们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在给事物的动作、性状的命名方面得到充分的反映,对同样的事物、动作、性状做出了与其他方言不同的命名,从而形成了方言词差异的一批词。

比如,“冰”,广州方言说“雪”。只因广州气候炎热,终年无雪,广州人便误认为冰为雪(而且所见之冰也都是些人造冰),并且由此产生出一批带“雪”的方言词,“雪糕”(冰淇淋),“雪条”(冰棍儿)。但是,处在北纬30°15’-30°35’的海宁四季分明,对于冷饮一律说成“棒冰”。广州人将“洗澡”说成“冲凉”,海宁话却是“洗浴”;“投水自尽”,厦门方言说“跳海”,海宁话却是用“跳河”或“跳江”来形容,因为前者四面临海,后者多为纵横交错的河流,因起靠钱塘江,故有“跳江”一说。

海宁东邻海盐,距上海125公里,西接杭州市余杭区,北接桐乡和嘉兴的秀洲区,位于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南缘,是良渚文化发源地之一②。虽然新中国成立后海宁属嘉兴专区(而当时的湖州也是属于嘉兴地区的),事实上,海宁本隶属于杭州郡。所以,现在的海宁方言除了与嘉兴、湖州地区方言有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外,还存在着杭州官话的原味。这就好比数学中用专业术语形容的集,子集与子集碰撞而产生交集的现象,海宁话与杭州话就是这两个子集,他们之间有相同的地方,而这也是吴语的最大特色。

①同形异义词并不是多义词,多义词是一词多义,每种意义之间有联系的词。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义项。比如“宽”有“横的距离大;放宽,使松缓;不严厉,不苛求;宽裕,宽绰”这四种意思。

②据考古资料证明,距今6000-7000年间,在海宁这块大地上已经有先民生息。春秋战国时期,海宁是越、吴、楚武原乡、隽李乡、御儿乡属地,秦时在海盐县、由拳县境内。

随着时代变迁,普通话普及和吴语现代化,海宁方言也逐渐产生了变化,没以前那样纯粹化,相对取代的是“方言不像方言,普通话不像普通话”的现象,或者两者混淆在一起用。下面用两个例子稍做分析:

(1) 你这小孩怎么这么不听话,真叫人火冒。

(2) 你这小孩太调皮,真让人生气。

这两个句子,表达是同样一个意思,一个调皮的孩子,让他人感到气恼。光从外观上看,好象没什么太大的区别,但是用语感细细品读,就会发现前者将方言词汇当作普通话并且运用到现实生活当中,如果将这样的句子放在普通话等级测试当中,那么肯定是要扣分的。当大家都懂吴语的前提下,这样说话,倒也无可厚非,反正不影响大家的理解;但如果你遇到的是一个不懂吴语,甚至在语感上还是个马大哈,那么就真的会闹笑话了。比如第一个句子当中的“听话”一词,或许他会认为你在问他有没有听你说话,所以会冒出这样的回答,“我不是正在听你说话啊?”他实在是不理解那个“不听话”到底是什么意思,也不知道其实你只是在说他“调皮”而已。对于另外那句“真叫人火冒”那是真正只存在方言当中的句子,如果你硬是要把它强加在普通话当中,那么十个人当中会有九个会认为“火正在冒出来”,而不会是“生气”的意思。更有甚者,听到这样的话,还可能会大喊,“火,哪里在冒火,在哪里?快去叫人救火!”,对于这样的反应,你只会觉得很遗憾,怎么会有这种大惊小怪之人。遇到这样的人,你也只能是笑笑算过,虽然这还称不上是什么冷笑话。

同时,语音与词汇在同形异义词研究上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上海中医药大学《再谈“吴侬”和人称代词》一文中就指出吴方言中“侬”从北方的苏州一直到南面的温州逐渐发生的转变,包括声韵上的转变,从侧面推断出不同区域各自的特征,当然,同形异义的研究就更有必要了。当然,用“侬”仅仅只是打一个比方。

很多词其实表达的时候是同一个意思,但是一旦脱离句子,单个存在那么可供遐想的语境就比较多了,也就容易混淆。就拿“薄相”来说吧,就看单个词,用普通话来分析,最多就是一个,单个词分开来解释,可以说是“命相比较薄,所谓的薄命,应该不是一个好的兆头。”每个人都可以有不同的意思去解释。惟独没有人会认为那是意思会是“玩”。在海宁话当中,“薄相”就是“玩”。如果细推,那么这样的词有很多。

2.方言语气助词的软语魅力

在众多研究吴语的论文著作中,对于苏州话的研究还是比较多的,而太湖片吴语中对海宁方言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尤其是词汇方面的研究。湖州师范学院苏向红的《海宁方言声韵调之研究》是唯一一篇对海宁方言的研究,而且是把语音作为切入点。她特别指出海宁方言中保留古入声这一特征。对此,我认为海宁方言本身在声韵调上的特殊性,致使发音相对于杭嘉湖地区方言的发音还是比较软的,听去的感觉也比较舒服。有朋友这样做过调查,说有人憋了一肚子的气,会因为听海宁人说话而内心的怒火在突然之间烟消云散。所以,与其用严肃的普通话与人交流倒不如用看似蹩脚的夹杂方言的“海宁普通话”与他人沟通。通常情况下,这样是比较有亲和力的,也有利于人与人之间感情的友好发展。

“啊,这芒果好吃得来!”

“呀,我头晕得来!”

“哈,你这人搞笑得来!”

“得来”一词在海宁话中高频率出现,以末尾语气助词的形式存在,但是本身无意义。可以跟在动词、形容词后面,不与名词相搭配,然而,这种在语言中拖长口气的应用远远比单说一句“芒果好吃”有味道得多。又比如“你这个人,坏”与“你这个人,坏得来”相比,仅仅两字之差。前者让人觉得对方说话语气一点都不客气,让人尴尬;而后者却给人戏谑的感觉,不像是责怪,倒像是开玩笑。

普通话中的虚词在方言中就存在着真正的意义,海宁软语的特色在语气助词上表现异常

突出,这样的助词有很多。比如,“动词+头”结尾的,来表示动词价值的有“吃头,看头,做头,夜头,笑头”等等……看这个“得来”,如果硬从普通话方向考虑,那么也就有个“得到,从……中得到”的意思,根本不可能联想到这是一组语气词。

助词存在的方言词汇,是不能以同等作用出现在普通话当中的,除非一些类似于“咪咪细”、“交交关”、“木栳栳”表程度的叠词。

在相对寥寥无几的海宁方言特色词汇中,我只能结合其自身的发音特征,从周边方言③的词汇特征并通过实地考察,找出两者间存在的相似或相同之处,以归纳海宁方言的特征,尽最大可能减少偏差。

3.海宁话中古方言与作品的渊源

自扬雄《方言》问世以来,汉语方言研究者一直没有出现断层,尤以对吴语的突出研究站在所有语言研究的前列。可以说,中国语言学方面的研究论著数以成千上万来计算。对汉语词汇学的研究,在推动汉语构词学发展的基础上,对汉语词义演变发展以及人类的文明进化有着密切推动作用。

(1)利用方言以训诂

汉代“蚍蜉”,又称“促织”,南楚谓之“王孙,即趣织也。”现在“蚍蜉”成了方言词,而“蚂蚁”却成了普通用词。“蜻蛚,楚谓之蟋蟀或谓之蛬④。“蟋蟀”在当时的楚方言词变成现代普通用词,这说明历史上普通的词,随着历史发展很可能在通语中消失,但却在方言中保留下来,这就帷幄们利用方言资料解决训诂上的疑难问题提供科学依据。追究历史,海宁本处在吴、楚、越三国之地,这些古方言依旧在现代海宁话中有残留的影子。现在海宁最东面靠近海盐的袁花,他们“喝开水”不像海宁大部分地方说“喝茶”那样,而习惯说“喝汤”,这很容易让不懂方言的人认为他是真的想喝汤(一般大家都把汤理解为菜中的汤汁),事实上,古方言的人,他们也是这样说的。

利用方言进行训诂,一直是训诂学的重要方法。许多靠文献资料无法解决的训诂学上的难题,靠方言资料得到圆满解决。所以,学好方言,正确了解汉语方言词的特征,将对语言学研究产生不可小觑的作用。

(2)学透方言益推普

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别不光在语言上,也表现在词汇上,所以推广普通话的任务在词汇方面也特别繁重。词汇是语言中反映社会变化与前进的最敏感成分,任何原有事物的变化或新事物的出现,都会在词汇中反映出来,所以,词汇时刻处在变动之中。普通话在自己的发展中不断吸取有价值的方言词来充实自己,而要做到对方言词的正确吸收,必须首先对方言词汇进行调查,看哪些词有着特殊意义,而这种意义普通话又内相应词来表达,符合进入普通话条件,才能吸取。

“闲话”在海宁话中是指“任何可以从嘴里说出来的话”,而它在普通话中的意思则是指“与正事无关或者令人不满意的话”。一般来说,人只有空闲的时候,才有那么多时间去聊天,去谈天说地,这样的闲聊或许没有任何有价值的意义,不是真的有什么要事商量。于是现代汉语工作者在工作中将其收录到普通话课本中,用来指代那些“无关紧要的语言”。同样,有一种词的收录并不是因为意思相近或相同,它们所要表达的则是同形异义,并非所说的一词多义。换句话说,一个词在方言中指代的意思,未必就是普通话里的意思。反之,亦然。比如,“小把戏”。在海宁话中,“小把戏”是对小孩子的一种代称;在普通话中,它则用来指代“耍小手段、动手脚”。

方言体现的不仅仅是一种文化,更多的是看能否在日常生活当中便于交流。

③与其相连的地区,嘉兴,海盐,桐乡,杭州。

④扬雄:《方言》卷十一。

词汇是否可以融会贯通,很大程度上得力于个人对语音的深入了解。一个语音基础扎实的人,在字词的发音上就能做到标准,否则,就会面临口齿不清楚,容易让人产生误解。海宁人学普通话最头疼的莫过于后鼻韵,发音不标准的学生大都是因为无法把握好舌尖后音的发音,对于只有舌尖前音的海宁人来说,这将是学习中必须矫正的一大难点。

方言词汇差异研究对推广普通话的价值,很多学者都有研究。我国吕叔湘先生也有过做过说明,他认为“章太他们组织了近百位研究方言的专家学者,协同工作,历时六年才完成调查整理任务,初步摸清了北方话内部以及北方话同普通话及其他方言在基本词汇方面的一些有意义的异同现象。这对我们制定和推广普通话的的有关规范以及其他有关工作必将起到重要作用,这是毫无疑义的。”⑤

方言词汇差异研究得越深透、越彻底,对推普工作就越有好处。然而,我们语言学的工作者在词汇方面的研究还远远不够,需要加把努力。通过本文在词汇方面的研究,我认为有利于对吴方言太湖小片的词汇研究。

4.“名人效应”下的方言应用

海宁话作为吴方言的一员,其体系与普通话有较大区别。

海宁优越的地理人文条件所带来的“名人效应”,直接使直接使各种关于“潮文化”“灯文化”或者其他著作渗入方言词汇。举一个很有意思的小例,我国浪漫主义诗人徐志摩在描写自己母亲时写下唯一一首方言诗——《一条金色的光痕》,均用土白写的:“得罪那,问声点看,我要来求见徐家格位太太,有点事体……认真则,格位就是太太,真是老太婆哩,眼睛赤花,连太太都勿认得哩!是欧,太太,今朝特为打乡下来欧,乌青青就出门;天里西北风度来野欧,是欧,太太,为点事体要来求求太太呀!太太,我拉埭上,东横头,有个老阿太,姓李,亲丁末……老早死完哩,伊拉格大官官,——李三官,起先到街上来做长年欧,——早几年成了弱病,田末卖掉,病末始终勿曾好;格位李家阿太老年格运气真勿好,全靠场头上东帮帮,西讨讨,吃一口白饭,每年只有一件绝薄欧棉袄靠过冬欧,上个月听得话李家阿太流火病发,前夜子西北风起,我野冻得瑟瑟叫抖,我心理想李家阿太勿晓得哪介哩。”

对于这样的方言独白,现在有很多词都在普通话中有收录,但像“事体”、“乌青青”这样的词所表达的意思绝对是普通话中所没有的。

还有一个事实需要指出,那就是方言不但引入文学诗歌创作,而且也成了明间艺术“皮影戏”唱词的创作手法。海宁“皮影戏”在老艺人的指导下,通过方言唱词有利于明间文化的传播吸收,毕竟在海宁,地区方言占有主导性,比起普通话来说,这样的主宾关系还是分得比较清楚的。但是如果说,这些明间艺术得以顺利传承,方言所起的作用也不容估量。

通过以上陈述,全面解析海宁话与普通话之间同形异义这一现象的意义。从理论上讲,该研究可以深入研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从教学上讲,它需要我们解决如何在使用上避免误导和误解,在语言应用中,既有助于讲吴语的人提高普通话水平,也有助于讲普通话的人学吴语,裨益是双向的。同时,对于海宁地方文化的传承吸收也起到积极作用。

二、海宁方言语音特色

1.海宁方言语音系统

海宁话有27个声母、36个韵母、7个声调、426个基本音节,而普通话有22个声母(包括零声母)、39个韵母、4个声调、400多个基本音节。相对普通话而言,海宁话因其清化的鼻音和边音较少,所以一律归并为浊音。一般来说海宁方言没有撮口呼,但受普通话影响,年轻人中出现的介音〔y〕,仍处在过渡阶段,比如“欲”可读[io ][yo ]。在声母上的差别表现在普通话声母在前,海宁话在后,而且海宁话中的古微母的文白异读现象较突出,如“微”,文读[vi],白读为[mi]。

⑤《普通话基础方言基本词汇集·序》

2.海宁话与普通话声调比较表

通过列表的形式比较清晰的记录两者的异同,并得出一个结论,在地区方言的使用上,必然有着独特的发音体系。以上比较,很清楚的看到在海宁地区方言的使用上,有着独特的发音体系,而单这一点独特,必然导致在词汇上的差异。

海宁话属于吴方言区语言,与普通话有着很大差异,尤其表现为海宁人在普通话后鼻韵发音上存在着很大缺陷。相对其他小片的吴方言,海宁话不单单在语音上有着属于自己独特的“软语”特色,更多地也不能忽略与普通话在词汇上的差异。比如“爹爹”这一类表亲属关系上的称呼,每一地区都有各自的发音习惯。“爹爹”在海宁话中是“祖父,爷爷”的意思,但在普通话中却是“父亲”的意思。相关词汇的研究,在这里不作一一列举,下文会提到的。

通过表二的比较,分析海宁话与普通话之间声韵配合关系的特点,大体上有四点:第一,海宁话有fi音节,没有fo音节,而普通话中有fo音节却没有fi音节。第二,海宁话中的唇音p'、b、m、f等能和u 韵母相拼,普通话唇音不能与u 相拼。第三,海宁话中的舌尖中音t、t'、n、l以及舌尖前音ts、ts'、s与合口呼韵母相拼时只限于u,普通话则无此限制。第四,海宁话中tin、t in、t 、t 音节的字较多,普通话中没有tin、t in、t 音节的字。

在某个地区小单位的范围内,会因为这个地区所受的习惯和历史上部落迁移带来的影响,导致在词汇发音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嘉兴地区六个县市,虽然大体上是相似的,但仍然能找到它们的不同之处,且看下表:

同属于嘉兴地区范围内的六个县市,他们的方言发音体系在相同的基础上,还存在各自发音的不同点,当然,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海宁方言的特色与个性,也清晰地展示了海宁方言与吴方言中同形异义的独特性,也为海宁的地区文化繁荣开辟了有利条件。

再看吴语部分地区与普通话在发音上的差异,这里尤其要把海宁方言拿出来作比较,根据发音上的不同,看词汇上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如下表:

在很大程度上,我们能看出,海宁话与其他吴语以及普通话发音间的特点,以及独特之处,比如,把鸟比做“雕”,有点保留原始文字,这就表现出海宁方言中古入声的应用。基本上没有变化,而普通话中很多现代词并没有改变它先前用法,海宁人对于旧有的文化一直沿袭,并没有全部改变。比如这个“不要”,用海宁方言说就没有普通话听上去那么僵硬,相反还有点婉转,即使是拒绝,也温柔的像唱歌一般,让人在瞬间也要想想自己,即使有反

对意见,是不是也要将不满说出来。当然,这软语的特色就是能融化每个人,给人舒服的感觉,就算是聊天也不会那样有压力。

三、海宁方言与普通话的比较

1.同形异义词

据《绍兴市志》记载,绍兴府在南宋迁都杭州后,因地近行在,又是南宋皇陵所在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故迁入了不少北方宗室、官僚和士大夫。所以至现代的北方话中或多或少吴语的影子,再加上现代语言文字编辑工作者吸录了吴语中有代表性且北方话中没有相对意思的一些词。我们可以认为,普通话通过文学作品和交际往来吸收了一部分吴方言词,从而造成吴方言与普通话的词汇在一定程度上有着共同之处。海宁与杭州比邻,这样的地理位置使海宁方言又类似于杭州官话。

第一,含义上的异同。虽然是同一个词,但是两者表现的意思却有所不同,或在方言中的义项多于普通话,又或者要少。“自家”,在普通话里是指“自己家里”,而在海宁话中却是指“自己”。“长”在普通话中指距离的长短,但海宁话中却还用作个子的高矮。例如,“小李家的三个儿子除老三是矮子外,其余两个都是长子。”

第二,褒贬色彩上的差异。“家生”⑥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家伙”,但不能指人,仅指动物或其他物什;然在海宁话中却可以用来形容人,只不过多含贬义色彩。“仔细”在普通话中多指一个人工作认真,心思缜密,纯属褒义;海宁话中却含有贬义色彩,如“这个人要算是仔细了,一分钱还看那么准”。这里的“认真”就是“小气”的意思。“壮”在普通话里单指身体结实,带有褒义色彩,而在海宁话中则用作贬义,即“肥,过分肥胖”。例“啊,这女人真壮啊,跟我家那头母猪有得一拼”。

第三,用法上不同。在普通话里,“制服”既可以作名词,指特定样式的服装,又可以是动词,指使用强力压制使之驯服;但在海宁话中,则比较简单,它仅指工作服。还有一些词,在保持普通话本义的同时,又以比喻的方式构成特殊意义的方言词。由于语素义相通,构成的比喻义又比较形象,所以其词义也比较容易理解,但若不知道这种情况,就会出差错。如:“笔头”除跟普通话同样含有“笔的顶端”外,另有比喻义“文笔好”。

还有,类似于“哈巴狗”这样的借描写动物喻指人,在海宁话中还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哈巴狗”是其他方言共同使用的词,常用来形容人的字写得差,普通话都是用来形容狗的,应该算狗的名称吧。但也有例外的,“矮脚狗”与“草狗”词义在海宁方言中具有特殊含义。比如矮脚狗是指腿比较短小的一种狗,但是在说话时常用来讽刺腿比较短的人。“草狗”倒算个中性词,指本地土生土长的狗,不是引进的良种。

这里的同形异义词之间的比较,还是有许多可以让人产生误解的地方。类似的例子很多,这里不多作解释。可见下表。

海宁方言与普通话的词汇比较表

⑥见于《梦梁录》:“家生动事如桌凳、凉床、交椅、兀子之类”。

该表只是大致记载海宁话中比较常见的词汇,一般情况下,它会与普通话的意思产生混淆,所以在外来人员面前,一些听不懂海宁方言而误把方言当成普通话来听的人,自然就会产生分歧。所以,我认为,对海宁方言与普通话的同形异义词的比较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2.忌讳词

在各地方言中都有一批忌讳词,特别是旧时使用得更普遍。

北方旧时语,忌用“蛋”字,因为蛋作贬义:浑蛋、坏蛋、捣蛋、狗蛋、王八蛋;上海话中不忌用“蛋”,而忌用“卵”,因为它专用于指人的私处,所以“卵”字只能用于詈语:老卵、阿胡卵等等。但是在海宁话中,更多的是忌用“鸟”字,它也指私处,不过专指男人的私处,一般发音为“di ao”的上声。比如“鸟人”,喻指“浑球”,而“八雕”,表示“一件事情失败了,完了,很遗憾”。

海宁人不喜欢讲“细”,若是想形容小巧,一般都会用“小”字代替。因为在海宁话中“细”与“死”的发音相同,很多人不喜欢听“细”,认为那不吉利,尤其是在老人当中。若听到子女这样跟自己说话,不管说什么性质的内容,只要是听到有“细”,就觉得是在咒骂自己,心里不免出现疙瘩。

可以说,不同方言中存在各自不同的忌讳词,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状态。而不同地区的忌讳词也因各地地理、文化差异影响人们的心理。这种现象自古就有,过去的忌讳词在地方志中有记载。

对忌讳词的理解,本人不予多讲,一笔带过。总之,方言词汇中忌讳词的出现与当地语音发音体系有着很大的因果联系,而这种词汇语音于一体的方言特色是不容忽略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从海宁方言与普通话的同形异义词对比研究出发,把海宁的软语特色搞清楚,不仅有利于方言研究和普通话的推广,更有利于探究海宁地方文化,推动区域文化的研究。但是因为一些主客观因素,研究必然存在不足,有待更多学者对其进行深入分析研究。

参考文献

⑴赵元任《现代吴语的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6

⑵傅国通的《海宁县志〃方言》海宁县志编纂委员会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 1989 年

⑶《现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9年

⑷姚鑫隆、秦著红的《普通话和吴方言同形异义词语和异形同义词语之比较》

南昌高专学报 2002年第2期

⑸徐越的《吴语语音研究综述》杭州师范学院报编号:1293/Z(2003)06-0060-05

⑹俞允海、苏向红《浙北吴语声韵调研究》,黄山书社 2001年

⑺钱乃荣的《上海语言发展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年

⑻袁家骅的《汉语方言概要》广州文学改革出版社 1989年

关于浙江省海宁市皮革业发展状况的调查

关于浙江省海宁市皮革业发展状况的调查 摘要:海宁皮革是海宁的传统产业,也是海宁重要的特色区域产业。海宁拥有中国皮革城,是全国皮革业龙头市场。本调查通过对各个皮革企业和皮革城的访问和调查,初步分析了海宁皮革产业发展状况和存在的若干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皮革产业;发展状况 海宁皮革产业是海宁的龙头产业之一,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迅速,海宁享有皮革之都的美誉,截止2010年底,海宁市拥有皮革工业企业1499家,从业人员约66093人,全市皮革行业工业总产值达到183亿元[1]。 本调查通过对于主要皮革企业的电话和实地访问,皮革城商铺相关人员的访谈,海宁皮革协会的相关人员的访谈,设计了以下的调查问卷,并对各个企业进行了调查,问卷采取了电话访问由我手工填写和受调查企业相关人员填写的方式完成。在初期的试调查中,发现各个企业对于公布销售额等数据意愿较低,所以设计的问卷只针对非商业敏感信息进行调查。 初步选定的代表性企业为30家,排除不愿意进行调查的若干企业以及调查问卷填写粗略、漏填或随意的无效问卷后,实际完成的有效问卷为19张。回收率63.3%。 关于浙江省海宁市皮革业发展状况的调查 您好,我是浙江财经学院的学生,现针对海宁皮革产业进行调查,请您帮忙填一下问卷,感谢您的支持 1.贵企业年销售规模是? A.500万以下; B.500-1000万; C.1000-5000万; D.5000万以上 2.贵企业主要生产?(多选) A.服装革; B.家具革; C.箱包革; D.汽车坐垫革; E.其他 3.贵企业主要以_为销售方向? A.出口; B.内销 4.贵企业生产结构中高端产品的比例? A.20%以下; B.20%-40%; C.40%-60%; D.60%以上 5.贵企业主要生产?(如都有,请选择比重较大的一项) A.自主品牌; B.代加工、贴牌产品; 6.贵企业产品销售渠道?(多选) A.企业客户; B.大型终端(如沃尔玛); C.专卖店、超市等小型终端; D.网络销售; 7.贵企业每年在创新上的投入? A.10万以下; B.10-20万; C.20-50万; D.50万以上 8.贵企业的利润率是? A.3%以下; B.3-5%; C.5-8%; D.8%以上 9.贵企业认为现在皮革产业发展的问题有?(多选) A.原材料上涨;B用工成本上涨.;C.环保成本;D.融资困难;E.人民币升值;F技术 屏障;G.同质化竞争严重;H经济危机导致出口市场萎缩;I其他 10.贵企业对于皮革业发展有什么看法?(请写下来谢谢) 【1】《海宁市皮革行业2010年经济运行情况及2011年工作思路》海宁市皮革行业协会。

潮汕方言研究综述

潮汕方言研究综述 摘要:近些年来,潮汕方言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从语音、词汇、语法、文化等方面对潮汕方言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分析目前研究的不足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关键词:潮汕方言语音词汇语法文化 一、引言 潮汕方言也称为潮汕话、潮语,分布于广东省东部沿海的潮汕地区(潮州市、揭阳市、汕头市、丰顺县)以及海外有华人的地区,是现今全国最古老、最特殊的方言之一。潮汕方言属于汉语方言八大语系之一的闽南语系,具有音韵独特、词汇丰富、语法特殊、古语义多、幽默生动、富有表现力等特点,近些年来引起不少学者的关注,目前已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本文从语音、词汇、语法、文化等方面对潮汕方言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分析目前研究的不足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二、潮汕方言的语音研究 潮汕方言保留了一些古汉语语音的特点,是古汉语的活化石,是研究汉语语音史的宝贵材料(林伦伦,1997)。目前潮汕方言语音的研究成果较为丰硕,研究者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察。 (一)音系研究

清末张世珍的《潮声十五音》是最早研究潮汕方言语音的著作之一。将儒林(1921)以其为蓝本再次修订形成《潮语十五音》,该书详细介绍潮汕方言语音中15个声母,37个韵母,并对潮汕方言语音声韵拼法、声调及潮语口头声进行描述。后来不少研究者对《潮语十五音》展开考察,如陈伟达和马重奇(2009)介绍《潮语十五音》的体例并分析《潮语十五音》与现代潮汕方言的差异,考证出《潮语十五音》所反映的音系是汕头方言音系;马重奇(2008)通过选择《潮声十五音》《潮语十五音》《击木知音》《潮声十七音》和《新编潮汕方言十八音》等五种有代表性的潮汕方言韵书作为研究对象,对比潮汕各市县其音系性质及其语音差异。此外,研究者还对潮汕方言的声调进行探析,如林伦伦(1995)总结潮汕方言有8个调,且单字调调值相差很小;李东风和郑桂敏(2010)采用计算机声谱分析软件对潮汕方言单字调进行研究,发现潮汕方言调域上限低,下限高,调域跨度小。 (二)比较研究 研究者除了对潮汕方言音系特点进行探讨外,还将潮汕方言与其他地区方言进行对比研究,主要包括潮汕方言与闽南方言、普通话的对比研究。潮汕方言与福建闽南语方言有较密切的渊源联系,因此两者皆有很多相似之处。吴芳(2012)从知组字文读层读塞擦音与塞音之别、喉牙音开口二等字的文读层带-i介音与否、全浊声母的文读层送气与否这三个方面讨论潮州话和泉州话文读音音类层次的差异;曾南逸(2012)指出潮汕方言的-ou、

安徽合肥方言词语调查

安徽合肥方言词语调查 王雨丛1 ,吴先文 2 (1.中国传媒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北京 100024;2.合肥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合肥 230601) 摘 要:方言是语言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地域分支,在一定时期内与通语共同存在。对方言的调查研究,有利于掌握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共同特征和对应规律,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加快普通话的推广,减少交流中的语言交流障碍,促进当地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收集合肥方言词汇词目约1000条,按词类和词义相结合的分类法,名词分为天文、地理、时间,农业,植物,动物,房舍,器具、用品,称谓,亲属,人体,生理、病理,衣服、穿戴,饮食,红白大事,日常生活,商业、交易,文体、教育,人体动作,方位等19义类和代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等,数量词4个义类,共计23个义类。关键词:合肥;方言;词语中图分类号:H1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20X (2008)05-0035-13 1 概况 1.1 合肥市概况1.1.1 地理、人口情况 合肥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地处江淮之间、巢湖北岸,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辖庐阳区、瑶海区、蜀山区、包河区4区和长丰、肥东、肥西3县,总面积7386平方千 米,总人口434万,其中市区人口139万。[1] 1.1.2 历史沿革 合肥古称庐州,又名庐阳,是一座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具有“淮右襟喉、江南唇齿”的战略地位,常为兵家必争之地,素以“三国故地、包拯家乡”而闻名海内外。两千多年前,这里就已开始形成商业都会。“合肥”因东淝河与南淝河于此汇合而得名。秦汉之交,合肥正式建立“合肥县”,属九江郡。明清时为庐州府治,故又别称为“庐州”。自东汉末以来,一直是江淮地区重 要的行政中心和军事重镇。解放后由县设市,三年后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驻合肥市。 1.1.3 方言归属 合肥方言是江淮官话洪巢片的 一个重要方言,地处与中原官话搭界的淮西位置。江淮官话人口分布于合肥市的市区和肥东、肥西、长丰县等地及附近地区,约456.5万。[1] 目前市区的口音已被通行语普通话严重同化,只有在市区以外的肥东、肥西和长丰等地,还保留着传统的合肥方言。1.2 方言调查概况1.2.1 调查方法 首先以文献[2]作为调查分类 方言词汇的参考,走访合作人,进行实地调查。在调 查中根据方言具体情况增减项目或细分项目,比如 “日常生活”可以进一步划分为“衣、食、住、行”等类别。调查中认真记录每一条合肥土话字词,加注方言注音,再与普通话对照;多方搜集方言词汇后,参 考有关文献[3-6] ,核对、确定。最后,再根据自己的 研究目的和收集方言词汇的情况作进一步的分类研究。调查本着求实的原则,一切以语言本身的事实为依据。1.2.2 词汇调查合作人 肥西县一对中年夫妇刘金志、吴霞:高中文化;老太太赵红珍:62岁,学历不详;张伟:23岁,合肥某高校毕业班学生;王军:39岁,大学教师;高晴:退休职工,50岁,中专学历。1.2.3 音标符号 词汇一律用潘悟云国际音标符号[7] 标注读音。另外:“?”为轻声标号;“⌒”为连读 标号;注音字母的上下数字标号,如“ 212 21”,为读音 变调的调值。 2 合肥方言中常用词汇调查分类表调查词条约1000条,按意义分为23类:天文、地理;时间;农业;植物;动物;房舍;器具、用品;称谓;亲属;身体;疾病、医疗;衣服、穿戴;饮食;红白大 事;日常生活;交际;商业;教育、文体;动作;方位;代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数量词。 有不同的读音,将其另一读音或说法用括号标示。释文中用“~”代替该字或被释词语。有不同 收稿日期:2007-06-04 修回日期:2008-05-19 作者简介:王雨丛(1983—),女,安徽合肥人,中国传媒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2007级硕士研究生;吴先文(1974—),男,安徽枞阳人,合肥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讲师,博士 。 (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Hefei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  2008年9月 第25卷第5期 Sep t .2008Vol .25No .5

上海话大全(完善版)

上海话大全 嗯哪:奶奶 大大:爷爷 娘娘:婶婶 古古:哥哥 家家:姐姐 尼子:儿子 囡恩:女儿 侬:你(拿:你们) 吾:我(阿拉:我们) 伊:他(伊拉:他们) 闹:[语气词] 基本上无意义 莱:了吧[语气词] (算莱:算了吧) 切:吃/尝(快来切亚饭:快来吃晚饭) (亚饭:晚饭) (切切看:尝尝看) 刚:讲/说(刚刚清桑:说说清楚) 撒:啥/什么(有撒好嘟噜素额啦:有啥

好多废话的啦) (噜素:啰嗦/废话) 噎:一(噎桑噎四欢喜弄:一生一世喜欢你) (欢喜:喜欢) 个:这(个则介末嗲:这个节目好) (介末:节目) (嗲:好) 则:个(个则好:这个好) 伐:不/吗(噎滴阿伐好白相:一点也不好玩) (噎滴:一点) (好伐:好吗) 勿:不(勿要娘无再看到弄:不要让我在看到你) 娘:让(娘开滴:让开点) (娘娘弄:让让你) 阿:也(阿好:也好) 额:的(无额么四弄勿要动:我的东西你不要动) (么四:东西) 度:大(度块头:大块头) 嘟:多(嘟嘟埽埽总归有滴额:多多少少总会有点的) 滴:点(嘟把滴糖:多放点糖) 把:摆(把勒个的:摆在这里) (个的:这里) 勒:在(总勒地里:种在地里) (总:种)

布:爬(布桑布乌:爬上爬下) (桑:上) (乌:下) 哎:还(哎么好:还没好) 行:寻/找(行滴四体组组:找点事情做做) 挠:把(挠弄额手机号头巴我:把你手机号码给我) (号头:号码) (巴:给) 巴:给(8来8起:给来给去) 巴:被(又巴伊晓得了:又被他知道了) 噶:这么(哪能噶挂额宁啊有额啦:怎么这么怪的人也有的啦) (哪能:怎么) 帮:跟/对/与/和(吾帮弄刚亜:我帮你说亜) 么:没(么撒好刚额:没什么好说的) 老:很(米道老灵额:味道很好的) (米道:味道) (灵:嗲:好) 作:很难解释的一个词(作天作地:形容反反复复地+挑剔来挑剔去地折腾) [作西:找死] 特:太(特古份来:太过份了吧) 特:掉(送特滴:送掉点) 特:同"帮":跟/对/与/和(特侬也道起:

浙江省嘉兴海宁市专利申请具体情况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浙江省嘉兴海宁市专利申请具体情况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 版

前言 本报告主要收集权威机构数据如中国国家统计局,行业年报等,通过整理及清洗,从数据出发解读嘉兴海宁市专利申请具体情况现状及趋势。 嘉兴海宁市专利申请具体情况数据分析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 嘉兴海宁市专利申请具体情况数据分析报告深度解读嘉兴海宁市专利申请具体情况核心指标从专利申请受理数量,专利申请授权数量,发明专利申请授权量等不同角度分析并对嘉兴海宁市专利申请具体情况现状及发展态势梳理,相信能为你全面、客观的呈现嘉兴海宁市专利申请具体情况价值信息,帮助需求者提供重要决策参考及借鉴。

目录 第一节嘉兴海宁市专利申请具体情况现状 (1) 第二节嘉兴海宁市专利申请受理数量指标分析 (3) 一、嘉兴海宁市专利申请受理数量现状统计 (3) 二、全省专利申请受理数量现状统计 (3) 三、嘉兴海宁市专利申请受理数量占全省专利申请受理数量比重统计 (3) 四、嘉兴海宁市专利申请受理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嘉兴海宁市专利申请受理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省专利申请受理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省专利申请受理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嘉兴海宁市专利申请受理数量同全省专利申请受理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6 第三节嘉兴海宁市专利申请授权数量指标分析 (7) 一、嘉兴海宁市专利申请授权数量现状统计 (7) 二、全省专利申请授权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嘉兴海宁市专利申请授权数量占全省专利申请授权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嘉兴海宁市专利申请授权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嘉兴海宁市专利申请授权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省专利申请授权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9)

潮汕文化的现状与发展

潮汕文化简介与发展 关键词:岭南;潮汕文化;传统 摘要:潮汕文化是古代南粤土著文化的基础上,融汇了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时代色彩和地域特征的区域性文化。它是岭南文化重要的一支,更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在当下社会很大程度上桎梏了它的发展,我们应该本着批判扬弃的原则,促使其向宏观、理性、深度的方向转变,研究潮汕文化的的现状,了解其丰富的内涵和特色,对于弘扬潮汕文化的优良传统,寻找潮汕民俗文化现代化的最佳路径,丰富中华文化的内容,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潮汕概况 潮汕大地是一处历史悠久,文化兴盛的文明之邦。长期以来,由于潮汕地区行政上属广东管辖,所以潮汕文化也一直隐蔽在省府文化——广府文化的背后,外界也常误以为,广东文化就是广府文化,对潮汕文化知之甚少。而事实上,潮汕文化是独立于广府文化之外,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并且自成一格的文化体系。 潮汕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广东与福建的交界处,历来为粤东、赣东南、闽西南的商品集散地中心,潮人自嘲为“省尾国脚”。这里三面背山,一面向水。境内虽有富饶的潮汕平原,但生存环境却不易,常有台风与地震威胁.而且历来地少人多,总面积10346平方公里,人口近2000万,人均可耕地不到3分,有“耕田如绣花”之美称。这里商业气息浓厚,长久以来的商贸传统,催生了中国影响深远的三大商帮之一的潮州商帮。这里还是“十相留声”的岭海名邦,也是宋“前七贤”、明“后八俊”,近代千万潮汕英才生长的“海滨邹鲁”。 潮汕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这里夏长冬短,日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终年不见雪。潮汕襟山带水,气候宜人,成为南迁汉人生息繁衍之地,长期以来形成城镇密集的现状。潮汕居民基本上均来自各各历史阶段的南迁汉人,比如比较早的并有记载的是《史记》中记载的秦时期一支由史氏族人带领的为秦始皇修筑水路直达揭阳岭的队伍,抵达揭阳岭后并没有返回,而是直接“驻扎”在当地并始设揭阳县。其外还有其他如汉,三国,唐宋,元明时期迁入的。 二、潮汕文化简介 (一) 潮汕方言 潮汕话,是全国八大方言区中闽南方言的次方言,潮汕人的方言,也是现今全国最古远、最特殊的方言。古朴典雅,词汇丰富,语法特殊,保留古音古词古义多,语言生动又富幽默感,与其他语言很大区别。因此,引起海内外语言学家的关注,研究潮汕话的人很多,有关潮汕话的专著、字典、词典也很多。对潮汕人来说,潮汕话是维系感情的纽带,有巨大凝聚力。尤其在异域他乡。乡音相同,胜似“自己人”。 潮汕话在广东东部的潮汕地区以及海外华人中广泛使用,是知名度较高的一个古老方言,属于闽南语系,但与闽台的闽南话差异很大。语法与闽台片相同,词汇也有高度的对应,语音语调上则差异明显,彼此互通存在不少难度。在潮汕话和闽台片相交融的地区,兼具有二者的发音特色,特别是靠近潮汕地区的陆丰三甲(甲子、甲东、甲西)地区的闽台片的闽南语,福建的诏安等。潮汕话包含了很多的古汉语成分,在古代,潮汕先人本来居住在中原一带,为了逃避战乱,一路往海边迁徙,到达福建莆田,定居一段时间之后,又集体迁徙到今天的潮汕地区。所以潮汕话是遗留下来的古汉语,同时也受到南越国少数民族的影响。 18至20世纪期间,潮州居民是移居东南亚的主要华人族群之一,故此潮州话成为海外华人的主要方言之一。因此,潮汕地区以外的华人社群,也有很多人说潮汕话。潮州人在香港、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尼形成重要的少数族群。一些潮州人也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北美洲和欧洲居住,一些从潮州地区而来,一些则从东南亚而至。 (二)潮汕饮食

汉语方言词汇的调查研究

汉语方言词汇的调查研究 本文的内容主要是讨论一些例子。例子就是资料,它是很重要的。李荣先生在《方言研究中的若干问题》(《方言》1983年第2期81-91页)说过:“例子的重要性是怎么强调都不过分的。要先想好例子,再表示意见。要是举不出合适的例子,那种意见是站不住脚的。例子一摆呀,你的功夫就出来了。就能看出你的学力如何,见识如何。例子就好比商店橱窗里陈列的商品。摆出来的都不怎么样,仓库里的就可想而知了。” 一关于方言词语的调查研究 (一)《现代汉语词典》里的方言词 大家都知道《现代汉语词典》是具有规范性质的汉语共同语词典,但是很多人平时不太注意词典里收入了很多带<方>字标记的方言字、方言词。很多带<口>字标记的口语词,还有很多专用于地名、姓名的字头其实大部分也是方言字词。这些条目加起来在词典里至少都有上千或更多的数量。《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这么多的方言字词,是需要方言的词语研究的。这就是“普通话在方言之中,又在方言之上”的道理,现代汉语是整体的,它包括现代汉语方言。下面随意举一些《现代汉语词典》里方言词: 阿姨姨母 腌臜(1)脏;不干净。(2)(心里)别扭;不愉快。 娭毑(1)祖母。(2)尊称年老的妇女。 爱人儿逗人爱:这孩子的一双又大又水灵的眼睛,多~啊! 俺代词。(1)我们(不包括听话的人)。(2)我。 熬心心里不舒畅;烦闷。 熬磨(1)痛苦地度过(时间)。(2)没完没了地纠缠:这孩子很听话,从不~人。 巴结(2)努力;勤奋:他工作很~ 巴望(1)盼望。(2)指望;盼头。 吧嗒(2)抽(旱烟):他~着叶子烟打主意。 拔白(天)刚亮。 白日撞白天趁人不备走进人家去偷东西的小偷儿。 摆子疟疾:打~。 板实(1)(土壤)硬而结实。(2)(书皮、衣物等)平整挺括。 半彪子不通事理,行动鲁莽的人。

实用上海话900句

上海话900句-实用口语 第一单元迎送问候 1. 见面致礼 1.张先生,侬早! Zang5xi3sang1, nong23 zao34! 张先生,您早! 2.是小林啊,侬好! Ssi23 xiao3lin5a1, nong23 hao34! 是小林啊,您好! 3.长远勿见,我老想念侬个! Ssang2yuoe5vak3ji1, ngu23 lao23 xiang3ni5nong3aak1! 好久不见,我常念着您呢! 4.我也常常想来望望侬。 Ngu23 aa23 ssang2ssang4 xiang34 le23 mang2mang5nong1. 我也常想来看您。 5.我今朝碰到侬交关开心。 Ngu23 jin5zao1 bbang2dao5nong1 jiao5gue1 ke5xin1. 我今天碰上你很高兴。 6.侬搿抢身体好口伐? Nong23 ggak1qiang3 sen5ti1 hao3va4 你近来身体好吗? 7.身体蛮好。 Seng5ti1 me5hao1. 身体挺好的。 8.侬最近忙口伐? Nong23 zoe3jjin4 mang2va4 你最近忙不忙? 9.还好,勿大忙。侬呢? Ee2hao4, vak1da3 mang23. nong2nak4 还可以,不太忙。你呢? 10.搿抢里我老忙个! Ggak1qiang2li3 ngu23 lao23 mang2aak4! 这一阵我很忙! 1. 迎接客人 11.王阿姨,是我来了。 Wwang2a5yyi1, ssi23 ngu23 le2lak4. 王阿姨,是你来啦 12.请进,请进来! Qin34 jin34, qin34 jin3le4! 请进,请进来! 13.来,来,坐啊,请坐。

嘉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成果)

嘉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成果) 一、编制目的 为适应嘉兴市在新世纪的发展战略,合理确定城市规模和发展方向,实现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促进区域一体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的通知》、《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浙江省城市化发展纲要》、《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嘉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以及嘉兴市的实际情况而制定本规划。 二、规划期限 本次总体规划期限:近期:2003年——2005年;中期:2006年——2010年;远期:2011年——2020年。 三、规划范围 本次总体规划分三个层次:嘉兴市域——指嘉兴市所辖五县(市)两区的行政区域,总面积3915平方公里,编制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强调未来滨海新城的发展;嘉兴市区——指秀城、秀洲两区所辖区域,总面积968平方公里,作为本次总体规划的规划区范围,编制空间发展规划,重点研究城乡一体化战略;中心城区——主要指北郊河、南郊河、东外环河以内的区域,其中西侧以乍嘉苏高速公路为界,确定为本次总体规划的用地范围。 四、城市性质 嘉兴城市性质为长江三角洲的经济重镇,上海南翼的港口新市,江南水乡的文化名城。

五、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1、市域总人口及城市化水平 ?市域总人口:2005年为370-390万人,2010年为380-420万,2020年为410-510万。 ?城市化水平:2005年为45-46%,城镇人口为170-180万人;2010年为55-60%,城镇人口为210-250万人;2020年为65-70%,城镇人口为270-350万人。 2、城镇体系总体框架 通过市域交通网络组织引导各级城镇向网络化演变,城镇群体空间形态体现为中心集聚与轴线扩张并存发展,市域城镇将发展形成“一心五轴”网络状的空间结构。 市域重点发展“一心、五次、十点”网络型城镇群,通过绿色空间隔断,实现开放式组团布局,优化个体及群体空间形态。 3、城镇职能分工 ?一心:市域的中心城市,由中心城区及滨海新城组成。 ?五次:市域的次中心,城市功能辐射的中继站。包括海宁城区、桐乡城区、平湖城区、嘉善城区和海盐城区。 ?十点:市域各片区中心,提供基本的居住与服务功能,适当吸纳部分工业,包括王江泾、王店、新丰、西塘、新仓、长安、盐官、崇福、乌镇和濮院。 六、市区空间发展规划 1、市区人口规模 ?市区总人口:近期2005年100万人,中期2010年120万人,远期2020年150万人。 ?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近期2005年45万人,中期2010年60万人,远期2020年80万人。 2、空间结构 规划形成“一心一片,两翼三楔”的市区空间格局。 ?一心:指中心城区,主要指北郊河和南郊河以内区域,是城市的核心发展区。

浙江省嘉兴海宁市国民经济具体情况数据研究报告2019版

浙江省嘉兴海宁市国民经济具体情况数据研究报告2019版

前言 嘉兴海宁市国民经济具体情况数据研究报告围绕核心要素土地面积,年末常住人口,生产总值,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工业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等展开深入分析,深度剖析了嘉兴海宁市国民经济具体情况的现状及发展脉络。 嘉兴海宁市国民经济具体情况研究报告中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行业协会、相关科研机构等权威部门,通过整理和清洗等方法分析得出,具备权威性、严谨性、科学性。 本报告从多维角度借助数据全面解读嘉兴海宁市国民经济具体情况现状及发展态势,客观反映当前嘉兴海宁市国民经济具体情况真实状况,趋势、规律以及发展脉络,嘉兴海宁市国民经济具体情况数据研究报告必能为大众提供有价值的指引及参考,提供更快速的效能转化。

目录 第一节嘉兴海宁市国民经济具体情况现状 (1) 第二节嘉兴海宁市土地面积指标分析 (3) 一、嘉兴海宁市土地面积现状统计 (3) 二、全省土地面积现状统计 (3) 三、嘉兴海宁市土地面积占全省土地面积比重统计 (3) 四、嘉兴海宁市土地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嘉兴海宁市土地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省土地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省土地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嘉兴海宁市土地面积同全省土地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嘉兴海宁市年末常住人口指标分析 (7) 一、嘉兴海宁市年末常住人口现状统计 (7) 二、全省年末常住人口现状统计分析 (7) 三、嘉兴海宁市年末常住人口占全省年末常住人口比重统计分析 (7) 四、嘉兴海宁市年末常住人口(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嘉兴海宁市年末常住人口(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省年末常住人口(2016-2018)统计分析 (9)

经典上海方言精简版

人称 伲:第一人称,第一人称所有格,第一人称复数侬:第二人称 阿拜:阿爸猴子:儿子(儿文读)那那(阿乃):奶奶(阿奶) 凹头:丫头十骨头:贼骨头小偷大大(阿加):大大(阿爹) 阿几:阿姐蠹头:书蠹头- 就是书蛀虫嬷嬷:爸爸的姐姐 器官及疾病 积开:指甲节掐(甲)臀恭:臀宫肛门细血:死血冻疮 老肯:老khen 身上的污垢桌个堆:打嗝 葫芦壳:头骨骷郎头:骷榔头头格落早:夹落灶腋窝 节头官:节头管手指脚满头:脚馒头膝盖脚盔子:小腿 脚尖卡:脚节掐(甲)脚指甲 信娘窝:兴阳核淋巴结,长在下巴及头颈前段! 地方及方位 东海:东面西海:西面 得朗(个搭):deh浪,近指代词呃朗(诶搭):eh浪,远指代词 鞋腮:何所哪里台肚:课桌下面放书包的地方 呀里向:夜里向晚上早劈盖:灶披间厨房 康帮盖:坑棚间厕所 连词及时态 窝啦:话啦真的吗床涅:上日昨天 特歇:deh歇现在开汪:刚往刚才 上走:上昼上午号走:下昼下午 行(hang)思:反正给坠:反过来 乃么:接着高老:故咾所以 党字:当著以为敖佬:懊lau 后悔 汪戴:横对不讲道理蚌门:没兴趣 腾卵:讽刺的意思亚夸洞:傍晚时分 老滴子:很早以前号没自购:突然 游戏 翻板:小时候拿硬板纸折成四方的,一人拿一个,和小朋友在地上对翻的游戏 喵呜几:逗小孩用,手遮住脸然后打开,配合说 被呀摸:畔野猫捉迷藏 炒黄豆:抄好黄豆抄绿豆两个人手搭手,中间可以做个人的那种 推推箍:拿了一个桶上废弃的铁圈或钢圈,用铁丝弯成一定的角度,边推边跑! 噼啪子(管):用竹子做的,一长节,小的竹子,然后里面掏空的,用另外一个棒子插在里面,然后从树上摘小的果子,塞在竹子里面,然后用那个棒子一捅,里面的小果子就bong的一下飞出来,射到人家身上很疼得! 爆草米花:爆炒米花玉米剥下来一粒粒的叫什么或者马路边拿个炉子小铁筒子转呀转轰的一声

浙江省嘉兴海宁市常住人口数量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解读报告2019版

浙江省嘉兴海宁市常住人口数量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解读报告2019版

前言 本报告主要收集权威机构数据如中国国家统计局,行业年报等,通过整理及清洗,从数据出发解读嘉兴海宁市常住人口数量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现状及趋势。 嘉兴海宁市常住人口数量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解读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 嘉兴海宁市常住人口数量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解读报告深度解读嘉兴海宁市常住人口数量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核心指标从年末常住人口数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不同角度分析并对嘉兴海宁市常住人口数量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现状及发展态势梳理,相信能为你全面、客观的呈现嘉兴海宁市常住人口数量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价值信息,帮助需求者提供重要决策参考及借鉴。

目录 第一节嘉兴海宁市常住人口数量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现状 (1) 第二节嘉兴海宁市年末常住人口数量指标分析 (3) 一、嘉兴海宁市年末常住人口数量现状统计 (3) 二、全省年末常住人口数量现状统计 (3) 三、嘉兴海宁市年末常住人口数量占全省年末常住人口数量比重统计 (3) 四、嘉兴海宁市年末常住人口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嘉兴海宁市年末常住人口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省年末常住人口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省年末常住人口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嘉兴海宁市年末常住人口数量同全省年末常住人口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6 第三节嘉兴海宁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分析 (7) 一、嘉兴海宁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现状统计 (7) 二、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现状统计分析 (7) 三、嘉兴海宁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统计分析 (7) 四、嘉兴海宁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嘉兴海宁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6-2018)统计分析 (9)

浅谈潮汕方言与普通话词汇的差别

浅谈潮汕方言与普通话词汇的差别 潮汕方言,亦称为潮州话、潮语,汉语方言之一,为闽南方言的次方言,分布于广东省东部的潮汕地区以及海外有华人的地区。本文所说的“潮汕方言”描写的是以汕头话为主,兼及潮州、澄海、饶平一带的方言土语。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的标准用语,是我们国家的通用语言。它“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由此可见,在词汇方面,普通话以北方话为主。 那么,潮汕方言与普通话在词汇方面又有何差别呢? 一、潮汕方言某些词语鲜明地反映了当地的风土人情。 潮汕方言的某些词所反映的实体是北方话地区所罕见的,也即是说,这些词以及它们所表示的概念都是南方,甚至是潮汕本地的“土特产”。 例如“薄壳”(一种贝壳类水产)、“蛇鱼”(一名“佃鱼”, 又名“豆腐鱼”,是一种通体雪白、软骨尤鳞的鱼类水产)、“春篓”〔“篓”音同“蕊”, 一种用以盛放祭品或礼品的有盖油漆绘花竹制篮子,也叫“花篮”)。 由于这些东西是土特产,所以鲜为北人所知,典藉乃至小说笔记也很少涉及,要找到它们的源头很难。由于北方方言区没有这些东西,自然也就没有代表这些东西的词。所以,普通话中往往找不到相应的词来翻译它们。 二、潮汕方言保留诸多古汉语词汇。 潮州话包含了很多的古汉语成分,源自闽南语(莆田话),南宋末年,因逃避战乱,几十万闽南的莆田人移民到现在的潮州汕头。在唐朝后期、南宋末年、元朝后期、明朝时陆续有莆田人移民现在的潮州汕头,所以遗留下来许多古汉语。据考证,现在的潮汕话应该是在明中叶闽人(入闽汉人)进入潮汕之后才定型的,因此保留下来了许多古汉语词汇,与普通话差别甚大。 1、潮汕方言中某些词所反映的内容是普通话中所有的,只不过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比如:衫裤。作为一个双音节词,普通话中已不用了。但在潮汕话中它却是个基本词,词义与普通话的“衣服”完全相同。这个词在唐代已出现。《敦煌变文集·不知名变文》:“初定之时无衫挎,大归娘子没沿房(嫁妆)。”“衫挎”同“衫裤”。至明代白话小说仍使用,冯梦龙《古今小说·李秀卿义结黄贞女》:“但每夜张胜只是和衣而睡,不脱衫裤,亦不去鞋袜。”这个词大概北方方言是

合肥方言词汇调查研究

合肥方言词汇调查研究 作者:陈卫洋指导教师:张丽 内容摘要:本文以安徽省省会——合肥市市区方言为研究对象,详细列举归类合肥话中的常见词汇,制作了合肥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对比一览表。调查发现:合肥方言兼有南北方言的某些特点,合肥方言中单音节词比普通话要多,合肥方言词汇具有轻声和连音现象;合肥方言中用“子”作后缀的词很丰富,且方言中有很多运用比喻手法构成的词,生动形象,同时给合肥方言的研究带来一定的趣味性。 关键词:合肥方言;词汇;调查 一引言 (一) 合肥及合肥市概况 1.合肥的历史地理概况 安徽省省会——合肥地处江淮之间、安徽腹地,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早在夏商时期,境内居住的“淮夷族”人,已经是人类早期文明的部落群体。春秋时期,合肥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状况,“皆胜淮左”。西汉时,合肥置县,东汉建安中(约200年),合肥为扬州治所。自此后,历经1700余年,合肥一直为州府治所,名都要邑的地位始终未移。三国时期,合肥曾为三国魏国重镇,兵家必争之地。魏吴双方围绕争夺合肥的制控权,曾数战于此,以致使这块土地成为著名的三国古战场。当年曹操点将教弩台、张辽威震逍遥津、吴主跃马飞骑桥的故事,仍为今人津津乐道。合肥作为一代清官包拯的家乡,自古人才汇兴,贤达代出。包拯之后,见之于史志的历代合肥籍风云人物有余阙、陆遐龄、龚鼎孳、李天馥、李鸿章、刘铭传、聂士成、范鸿仙、吴旸谷、王正藩、段祺瑞、卫立煌、崔筱斋、蔡晓舟、孙仲德、杨振宁等数众。[1](P1-2) 合肥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地处长江、淮河之间的丘陵地区,水资源较丰富,南有巢湖,北有瓦埠湖、高塘湖,东可由滁河提引长江水,西可引淠史杭总干渠水。市区西北部董铺水库,是合肥最大的水库。合肥的生物资源种类很多,农作物主要有水稻、麦类、豆类、油菜、花生、芝麻、棉花、烟叶、薄荷、蔬菜、西瓜等。合肥地区的矿产资源已探明储量的有10多种,其中,磷矿石、大理石、

上海方言

【门槛精】 MONKEY,英语“猴子”加上汉语词根“精”,猴子精,引申为聪明的、精明的,构成典型的洋泾浜英语。其构词法得基本规则,就是英语读音的中文译名,再加上一个汉语词根。其它与此均可依次类推。 【赤佬】 CHEAT,欺骗,和中文“佬”的混生词语,一个鲁迅时代最流行的洋泾浜俚语。 【小(老)开】 小(老)KITE,大小“骗子”之意,以后引申为对有钱人的泛称。 【戆大】 GANDER,傻瓜,呆鹅,糊涂虫,引申为受骗者,现被北方人读作“港都”。 【混枪势】 “混CHANCE”,CHANCE,机会,混枪势就是混机会,也引申为浑水摸鱼,等等。 【发嗲】 “发DEAR”,DEAR,亲爱的,可爱的,引申为娇柔的,撒娇的,媚态万千的。 【轧朋友】 "GET朋友",GET,搞,得到。搞女人,结交异性。“轧”是一个普遍运用的动词,可以进行各种自由组合,如“轧闹猛”(凑热闹)。 【拉三】 LASSIE,少女,情侣,引申为妓女、卖淫者或生活不检点的青年女子。 【慕客】 MUG,流氓,引申为嫖客。 【大班】 大BANKER,大银行家,引申为大老板、富豪。 【退灶私】 "退JUICE",JUICE为油水和钱财,“退JUICE”的本义,是流氓退还敲诈得来的油水与钱财,后引申为丢脸、失面子。 【克拉】 COLOUR,色彩,引申为时髦的、衣着光鲜的,现仅由于形容上海老小资――“老克拉”(又记为“老克腊”) 【接(划)领子】 "接LEADS",LEADS,LEAD的复数形式,意为提示,暗示,线索。接LEAD,即得到暗示或暗示(“划”为上海方言,意为给出、抛出)。 【着台型】 (衣)着DASHING,DASHING本义指穿着打扮很漂亮,后引申为出风头、自我表现,自我炫耀等。 【落佻】 ROTTER,英国俚语,指无赖、下流胚、可恶的人、讨厌的家伙,名词。后转为形容词,意为无赖的、无耻的、下流的、卑鄙的。 【噱头】 SHIT,大便、胡说、谎言、大话,蹩脚的商品或表演,引申为吸引观众的低级趣味的表

海宁市长安镇发展状况分析报告

海宁市长安镇 一、长安镇概况 (1)简介 海宁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北部,东距上海100公里,西接杭州,南濒钱塘江。全市陆地面积近700平方公里。现辖8个镇,4个街道,总人口64万。 长安镇位于海宁市西部。钱塘江北岸、海宁市西部,北邻桐乡市,西南接壤杭州市余杭区。长安是全国重点镇、省级中心镇和海宁“副中心”。境内设有省级农业对外综合开发区。全镇总面积91.9平方公里,辖20个行政村,8个社区,镇辖区总人口12.5万人,户籍人口8万人,外来人口4.5万人。2008年实现全镇实现生产总值20.3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5840.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553元。先后获得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省文明镇、省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示范镇、省教育强镇、省体育强镇、省东海文化明珠镇、省级生态镇、浙江省卫生镇、嘉兴市双拥模范镇、省综治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

(2)主要产业 长安花卉,全镇共种植花卉4500余亩,是浙江省最大的鲜切花生产基地,鲜花连续四年被评为浙江省农博会金奖。 工业形成成品沙发、皮件制革、五金制锁(汽摩配)、印刷包装、丝绸纺织五大行业结构。 (3)城市配套发展 长安城镇建设日新月异,15平方公里的城镇框架已经形成,建成区面积已达5.6平方公里。配套功能日趋完善,各大金融机构均设有分行或分理处;商贸、餐饮、宾馆、娱乐业初具规模;高等学府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已入户我镇,教育、文化、卫生、通信等事业辐射带动全市西部地区。 二、长安镇-----连杭经济区东部的结点 在海宁市的西部,靠近杭州下沙、余杭的地方,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区域——“连杭经济区”。它包括了海宁市的两个镇和两个区(长安镇、许村镇、农发区、临杭新区),总面积180平方公里,人口占海宁市1/3、面积占1/4,海宁西部这片与杭州地界交错相融的地块,将是海宁连接杭州都市圈的崭新开始。 政府的对于这块区域的定位也非常的明确:立足海宁,面向杭州,成为海宁与杭州都市圈实现连接的重要通道,在不久的未来成为杭州城市的副中心。 长安镇位于连杭经济区的东部,也将受益于连杭经济区的各种优势,包括区域发展的优势、未来交通规划的优势和政府政策支持等等。随着杭州城市“东拓”的不断发展,在城市间的距离和层次上:长安与杭州相距46公里,与临平城18公里,下沙城25公里,与未来的大江东新城27公里。

浙江省嘉兴海宁市常住人口数量和生产总值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

浙江省嘉兴海宁市常住人口数量和生产总值数据专题报告 2019版

序言 嘉兴海宁市常住人口数量和生产总值数据专题报告从年末常住人口数量,生产总值等重要因素进行分析,剖析了嘉兴海宁市常住人口数量和生产总值现状、趋势变化。 借助对数据的发掘及分析,提供一个全面、严谨、客观的视角来了解嘉兴海宁市常住人口数量和生产总值现状及发展趋势。嘉兴海宁市常住人口数量和生产总值专题报告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并经过专业统计分析及清洗而得。 嘉兴海宁市常住人口数量和生产总值数据专题报告以数据呈现方式客观、多维度、深入介绍嘉兴海宁市常住人口数量和生产总值真实状况及发展脉络,为需求者提供必要借鉴及重要参考。

目录 第一节嘉兴海宁市常住人口数量和生产总值现状 (1) 第二节嘉兴海宁市年末常住人口数量指标分析 (3) 一、嘉兴海宁市年末常住人口数量现状统计 (3) 二、全省年末常住人口数量现状统计 (3) 三、嘉兴海宁市年末常住人口数量占全省年末常住人口数量比重统计 (3) 四、嘉兴海宁市年末常住人口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嘉兴海宁市年末常住人口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省年末常住人口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省年末常住人口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嘉兴海宁市年末常住人口数量同全省年末常住人口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6 第三节嘉兴海宁市生产总值指标分析 (7) 一、嘉兴海宁市生产总值现状统计 (7) 二、全省生产总值现状统计分析 (7) 三、嘉兴海宁市生产总值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统计分析 (7) 四、嘉兴海宁市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嘉兴海宁市生产总值(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省生产总值(2016-2018)统计分析 (9)

潮汕方言

潮汕方言 一个字(即一个音节)声音的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就叫做这个字的声调。这古今都一样。如“竹”字,古代汉语语音读为“张六切,人声”,现代汉语普通话读为“zhu”,是阳平声,潮汕方言读为“多英(4)”,是上人声,这就是声调。可是,古代汉语,普通语和潮汕方言的声调却不同,这是为什么? 古代汉语语音是平、上、去、入四个声调,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也是四个声调,但却是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没有入声。而我们潮汕方言却有阴平、阳平、阴上、阳上、明去、阳去、阴入、阳入8个声调。这8个声调是从哪里来的? 原来,古代汉语的四个声调中每个声调的声母有清声和浊声之分,演变为现代汉语普通话主要是浊音清化,入声调消失,入声字派入其他三声了。而在潮汕方言中则是根据古声母的清浊,每个声调都变成两个:清变为阴调(阴平、明上、阴去、阴入):浊变为阳调(阳平、阳上、阳去、阳入)。这样,古汉语四声,在潮汕话中就变为8声了。其对应规律如下表: 古代汉语四声古声母例字潮汕方言八声 平声清崩东工冲1(阴平声) 浊朋同红农5(阳平声) 上声清巧取景纸2(阴上声) 浊妇上市旱6(阳上声) 去声清镜窍票记3(阴去声) 浊侵漏示用7(阳去声) 入声清八泣怯驳4(阴入声) 浊日逆泽域 8(阳入声) 潮汕方言属于闽南语系,其鼻祖是汉唐时期的中原汉语,是汉语里语音元素最多、发音机理最复杂的语言。潮汕方言保存着古汉语的许多特点与词汇,是研究史书典故不可缺少的工具。潮汕方言是汉语的地域变异,它反映了潮汕地区的历史文化状况,是研究潮汕文化的活化石。 如潮人管冰棒叫做“雪条”,从这一词语可以窥见潮汕地区气候温润,终年不见冰雪,所以冰雪不分。潮语称粮票为“米票”,说明潮人以大米为主食。潮人见面相互问候,总喜欢说声“食阿未”,反映潮人“以食为天”的观点和相互间的关心、爱护,兀显潮人的团结合作。潮人有“食糜”(吃稀饭)的习惯,反映潮汕地区人多地少的生存状况。“老妈宫粽球———食定正知”、“普宁浮油(炸)豆干———热单畔”、“棉湖瓜丁———无粕(无渣)”等歇后语反映了潮汕的有名小吃。“酥

(完整版)海南方言词汇调查

海南方言词汇调查 09人类学姜维09313039 海南闽语俗称海南话,是海南岛第一大汉语方言。从宋代开始,福建移民络绎不绝地经海路迁往海南,对海南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中,福建人所带来的闽方言经过千里的辗转和数代的融合变迁,虽然保存着闽方言的许多重要特征,但又表现出了不少的变异,与福建闽语间已不能自由地通话了。 一.海南方言的词汇特征 ⒈海南方言具有体现当地特色的深刻的文化内涵 海南话作为一种特殊的地方语言,是海南民间思想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也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这种文化内涵不仅反映了海南岛物质生产落后的经济状况,也反映了海南人民纯朴的民风民俗。在海南方言中,所有民俗行为前基本都加上个“做”字,如北方方言中的“过年”,在海南方言中则被说成“做年”,北方方言称生活为“过日子”,而海南方言则叫“做吃”。把“过日子”称为“做吃”,不但反映了在经济落后、生产力低下的社会背景下,老百姓低质的生存状态——吃时为了做,做是为了吃,以及朴素的生活哲理——人生在世,要想吃就得做,只有做才能有吃。又如,北方方言称到集市上去买卖货品的现象为“赶集”,而在海南方言中则称为“发市”,而“发”字又与“发财”的“发”字同字,这其中就蕴含了老百姓想发财致富,让生活更加美好的古朴愿望。因为集市越兴旺发达,在集市上进行商品交换的人数越多,则意味着集市上的商品就越丰富,那么老百姓的日子自然也就过得越好。 2.相对于普通话海南方言存在逆词序的现象 “逆词序”,顾名思义就是指有关词语在排列的次序上不合乎寻常的现象,这是相较于普通话而言的。而逆词序与普通话相比又可分出两种情况,即同构和逆构。同构只是较普通话而言单纯的顺序改变,如普通话说“喜欢”,而海南话则说“欢喜”;普通话说“外出”,而海南话说“出外”;普通话说“灾祸”,而海南话则说祸灾;普通话说“力气”,而海南话则说“气力”……而逆构则是较普通话而言不仅词的语序改变,而且还存在深层次上修饰关系的改变。这可分为两个大方面,一是表示雌雄性动物的说法,这几乎可以套用到所有动物的身上。如普通话说“公牛”、“母牛”、“公猪”、“母猪”,而海南话分别对应为“牛公”、“牛母”、“猪哥”、“猪母”;另一反面是“囝”词尾,只要普通话不是对应以“子”尾词而是采用“小”词头便可构成逆序。如普通话说“小鸭子”、“小雨”、“小油灯”,而海南话则分别对应说“鸭囝”、“雨囝”、“油囝”。 3. 海南方言里保留了大量的古汉语 宋代时海南岛兴文重教的发祥期,在宋代以前海南只有少数私塾使教育落后,民俗荒梗。至宋代,当权者主张欲兴仁政必先教化的道理,崇尚文治,在海南也开始兴办学校,所以在海南话里还保留了大量宋代以后的古汉语。如用将稻子称为“禾”,将跑称为“走”,将玩称为“耍”;又如普通话说的“筷子”在海南话里称“箸”,而古汉中“箸”是指用以夹取东西的物品,引申为筷子之意。还有海南方言中“去番”、“番货”指的是“出洋”、“洋货”。其中的“番”字就保留了古汉中对“外国”的表达。此外,海南话中将“天亮”称为“天光”也是来自古汉的说法。 4.海南方言中受粤方言和闽方言的影响大 海南原来是隶属广东省的,直到1988年才从广东省中独立出来成为单独一个省。所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