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气总结

中国天气总结
中国天气总结

中国天气

Char1 西风带大型扰动

1、西风带波动

长波:也称罗斯贝波、行星波。波长3000~10000公里,全纬圈约为3~7个波,振幅10~20个纬距,平均移速10个经距/日以下,有时很慢,呈准静止,甚至向西倒退

2、波速公式

假定大气运动是正压和水平无辐散的,流型具有正弦波形式且宽度很大,南北无变异。

物理意义:相对涡度平流-V·▽ζ的作用,使槽东进;地转涡度平流-βv的作用,使槽西退;波东进还是西退取决于-V·▽ζ和-βv相对重要性。

波速公式讨论:(1)西风强时移动快,波长短时移动快(2)重叠在西风气流上的一切长波,传播速度都小于纬向风速

3、上下游效应

上游效应:上游某地区长波系统发生某种显著变化之后,接着就以相当快的速度影响下游系统也发生变化,叫上游效应。

下游效应:当下游某地区长波发生显著变化后也会影响上游环流系统发生变化,称为下游效应。

4、波群速:综合波振幅最大值的移动速度

5、阻塞高压

在西风带长波槽脊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在脊不断北伸时,其南部与南方暖空气的联系会被冷空气所切断,在脊的北边出现闭合环流,形成暖高压中心,叫做阻塞高压。阻塞高压是深厚的暖性高压系统,在它的东西两侧盛行南北气流,其南侧有明显的偏东风。

特点:(1)中高纬度(一般50°N以北)高空有闭合暖高压中心存在,表明南来的强盛暖空气被孤立于北方高空

(2)暖高至少要维持三天以上,但它维持时期内,一般呈准静止状态

(3)在阻塞高压区域内,西风急流主流显著减弱,同时自高压西侧分为南北两支

6、切断低压

在槽不断向南加深时,高空冷槽与北方冷空气的联系会被暖空气切断,在槽的南边形成一个孤立的闭合冷性低压中心,叫切断低压。

结构:(1)它出现在对流层中上层,在300百帕上表现最清楚(2)地面图上有一冷性高压与它对应。我国最常见的切断低压是东北冷涡,它一年四季都可能出现,而以春末、夏初活动最频繁,它的天气特点是造成低温和不稳定性的雷阵雨天气。

Char2 寒潮天气过程

1、寒潮

定义:寒潮天气过程是一种大规模的强冷空气活动过程。其天气的主要特点是剧烈降温和大风,有时还伴有雨、雪、雨凇或霜冻。寒潮是一种灾害性天气。

标准:中央气象台的寒潮标准规定,以过程降温与温度负距平相结合来划定冷空气活动强度。凡一次冷空气入侵后,该地区24小时降温达10°C以上,并且最低气温低于5°C的就称之为寒潮。

出现时间:9月至次年5月,春季的3月和秋季9-11寒潮和强冷空气最为频繁。

2、寒潮关键区:据中央气象台统计资料,95%的冷空气都要经过西伯利亚中部(70°-90°E,43°-65°N)地区并在那里积累加强,这个地区就称为寒潮关键区

3、形成寒潮的主要天气系统

极涡、极地高压、寒潮地面低压、寒潮冷锋

4、极涡

北半球冬季极区对流层中上层500hPa上的绕极区气旋式涡旋,称为极涡。它是大规模极寒冷空气的象征。

移动路径:(1)经向性运动(中心经极地在东西两半球移动)

(2)纬向性运动(多在欧亚大陆高纬,西半球移向格陵兰高纬)

(3)转游性运动(向西又向东,极区亚洲部分)

分类:绕极型、偏心型、偶极型、多极型

5、极地高压的定义

①500hPa图上有完整的反气旋环流,能分析出不少于一根闭合等高线;

②有相当范围的单独的暖中心与位势高度场配合;

③暖性高压主体在70°N以北;

④高压维持三天以上。

极地高压是深厚的暖性高压。

6、寒潮地面高压(注意与阻塞高压区别)

寒潮全过程中的冷锋后地面高压,多数属于热力不对称系统,高压前部有强冷平流;后部则为暖平流,中心区温度平流趋于零,少数高压始终为冷性。

可表示冷空气强弱,中心移动路径可作为冷空气的移动路径。

阻塞高压:(1)它出现在对流层中上层,是深厚的暖性高压系统,在它的东西两侧盛行南北气流,其南侧有明显的偏东风。(2)地面为变性冷高压,高压的东西两侧都有气旋活动,常以西侧更为活跃。(3)高压轴线自下向上向暖的西北倾斜,高层轴线近于垂直,对应着冷的对流层顶。(4)阻塞高压的出现有其特定的时间地点,一般在50°N以北

7、寒潮冷锋

在寒潮地面高压的前缘都有一条强度较强的冷锋作为寒潮的前锋,其高度向冷空气一侧倾斜,在高空等压面上对应有很强的锋区,锋区结构上宽下窄在300hPa及以下各等压面上均有明显的冷槽和锋区。

冷锋的移动方向与寒潮地面高压路径有密切关系,与引导气流和引导槽有关。

8、寒潮中期天气过程

①倒“?”流型(极涡分裂型)70%-80% ②极涡偏心型③大型槽脊东移型

倒?流型演变特征:

初始阶段:两个大洋北部脊向极地发展,极涡一分为二,分别移到东、西两半球,(或极涡偏于东半球),则东半球为两个大洋脊挟持一个大极涡,形成大倒?流型

酝酿阶段:大倒?流型向亚洲地区收缩,形成东亚地区倒?流型,亚洲极涡加强并南压,极涡底部锋区加强,锋区上常有长波发展或横槽缓慢南压,形成强冷空气酝酿形势。

爆发阶段:中纬度长波急速发展,或横槽转竖、或横槽南压,引导冷空气侵袭我国。最后东亚大槽加深重建,过程结束。

9、寒潮中期预报的关键系统(两个大洋上的暖性高压脊)

东亚倒?流型的建立主要是乌拉尔山和鄂霍次克海两个地区有高压脊向极区发展,并在北冰洋形成反气旋打通而形成。即大西洋暖脊和太平洋东部阿拉斯加暖脊。有补充型、叠加型和结合型。

10、寒潮的短中期天气过程

(1)小槽发展型(2)低槽东移型(3)横槽转竖型

Char3 大型降水天气过程

1、降水形成的条件

①水汽条件②垂直运动条件③云滴增长条件

2、暴雨形成的条件

①充分的水汽供应②强烈的上升运动③较长的持续时间

3、水汽方程——表示水汽输送和变化的基本方程

物理意义:一个运动的单位质量湿空气块,其比湿的变化等于凝结率和湍流扩散率之和。如果没有凝结蒸发,湍流扩散也很小,得dq/dt=0,即空气块比湿不变。

蒸发:c<0,dq/dt>0,比湿增加

凝结:c>0,dq/dt<0,比湿减小

4、降水率:设I是单位时间内降落在地面单位面积上的总降水量,称为降水强度或降水率。可降水量:将一地区上空整层大气的水汽全部凝结并降至地面的降水量称为该地区的可降水量。

5、水汽通量和水汽通量密度

水汽通量:单位时间通过与水平风速V 相垂直的单位面积的水汽量ρqV

水汽通量散度: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内水汽的水平净流入或净流出量

6、垂直运动的诊断分析

(1)用连续方程诊断垂直运动:

高层辐散低层辐合,P 层有上升运动;高层辐合低层辐散,P 层有下沉运动。

1. 用850、700百帕上的风向风速来诊断辐合上升运动的强度及降水

2. 用低层变压场来判断垂直运动:在正变压中心有辐散下沉运动,负变压中心有辐合上升运动,中心数值愈大,愈显著

3. 高层散度的诊断:槽前脊后,有正相对涡度平流,高层辐散,有上升运动;

槽后脊前,有负相对涡度平流,高层辐合,中层有下沉运动。

(2)用ω方程诊断

1. 当热成风相对涡度平流(-VT·▽ζg >0),有上升运动(ω<0);反之有下沉运动。槽前为正,表明为上升运动;槽后为负,表明为下沉运动。

2. 非绝热加热的作用:加热,有上升运动;冷却,有下沉运动。

7、我国主要雨带的季节性变动规律

5月中旬—8月下旬雨带从南往北移

5月中旬—6月上旬华南前汛期15oN

6月中旬—7月上旬江淮梅雨20-25oN

7月中旬—8月下旬华北东北雨季30oN 华南进入后汛期

8月下旬—10月上旬雨带从北往南移

9月中旬—10月上旬淮河秋雨期,雨量小20oN 两次北跳三次停滞

雨季一般出现在夏半年,降水分布不均匀,东南部雨季出现早,结束晚,雨季中有相对干期。

8、华南前汛期降水

4-6月为华南前汛期,降水主要发生在副高北侧的西风带中,西风带环流系统与热带季风系统相互作用形成的降水。5月中旬以前,大雨带位于华南北部,主要是锋面降水。5月中旬以后,受季风影响,大雨带移至华南沿海,降水量增大,主要为暖区降水。

特点:(1)降水有两个大值带:武夷山到南岭南麓,沿海

(2)多暴雨,以6月最多

(3)暖区降水,降水量比锋面降水大3-5倍,局地性强,降水范围小

(4)夜雨现象明显

锋前暖区暴雨是华南前汛期暴雨的一个重要特色。

9、江淮梅雨

含义:每年初夏(6-7月),在湖北宜昌以东28°-34°N之间的江淮流域到日本南部这以狭长区域常会出现连阴雨天气,雨量很大。由于这一时期正是江南梅子的黄熟季节,故称为“梅雨”。

环流特征:副高西伸北跳,控制华南地区,整个东亚环流完成了从春到夏的调整,雨带同时北跳,华南汛期结束,江淮梅雨开始,印度季风爆发,副热带西风急流从印度北部跳到高原北部,100hPa反气旋轴线北跳到34°N。

(1)高层(200hPa):江淮上空维持一个强大的暖性反气旋(南亚高压)

(2)中层(500hPa):

①副热带地区:西太平洋副高呈带状分布, 其脊线从日本南部一直伸向我国华南,略呈东北-西南走向,120°E处的脊线位置稳定在22°N左右。

②中纬度地区:巴尔喀什湖及东亚东岸(河套到朝鲜之间)建立了两个稳定浅槽。

③高纬度地区:为阻高活动区。阻高可分为三类:(50°-70°N)单阻型、双阻型、三阻型(3)低层:在850或700百帕上为江淮切变线,切变线之南有与之近乎平行的低空西南风急流,有时切变线上有西南涡东移。

(4)地面:①地面图上江淮流域有静止锋停滞,若500百帕平直西风带上有较弱的低槽东移,则在低空常有西南涡与之配合沿切变线东移,在地面上引起静止锋波动产生江淮气旋。

②中纬西风带上有较强的低槽东移时,静止锋波动能发展为完好的锋面气旋。

10、华北和东北雨季降水四个特点

(1)降水强度大,持续时间短(2)降水的局地性强,年际变化大

(3)降水时段集中(4)暴雨与地形关系密切

11、天气尺度系统和行星尺度系统对暴雨的作用

天气尺度系统:

(1)制约形成暴雨的中尺度系统的活动

(2)造成暴雨区的水汽集中

(3)在天气尺度系统中上下不同性质的平流造成位势不稳定层结

(4)天气尺度系统中风速垂直切变有利于中小尺度系统的发生和维持

(5)天气尺度系统的不同性质决定了暴雨的不同特点

行星尺度系统:

影响和制约天气尺度系统

决定暴雨区的水汽来源或水汽通道,将南海、孟加拉湾和太平洋的水汽不断向暴雨区输送大致决定了雨带发生的地点、强度和持续时间:大范围雨区一般出现在长波槽前

12、低空切变线

含义:一般把出现在低空(850和700百帕面上)风场上具有气旋式切变的不连续线称为切变线。

江淮切变线的形成:700百帕槽线在移动过程中,南端受副高阻挡,槽线停滞或移动缓慢,而北端则继续东移,使槽线顺转而成为东西走向的切变线。

江淮切变线的转换:旧的切变线消失,新的切变线建立过程,即切变线的新陈代谢过程。

13、西南涡

低空低涡:指存在于地面2-3公里上空的闭合小低压,包括西南涡、西北涡、高原涡等

西南涡:一般指形成于四川西部地区,700(或850)hPa上的具有气旋性环流的闭合小低压,直径一般在300-400km。

14、东北冷涡的定义和天气特点

东北冷涡:指我国东北附近地区具有一定强度(闭合等高线多于两根)、能维持3-4天、且有深厚冷空气(厚度至少达300-400m)高空的气旋性涡旋,出现时间以5-6月为最多,8月和3、4月为最少。

15、低空急流

是与夏季强降水相联系的、位于600-900百帕之间的水平动量相对集中的气流带。日常工作中常把850或700百帕等压面上,风速≥12米/秒的西南风极大风速带称为低空急流。

低空急流的位置:

①低层(850或700hPa):位于副高西侧或北侧,它的左侧经常有低空切变线和低涡活动。

②高层(200hPa):位于高空西风急流入口区的右侧或南亚高压东部脊线附近。

低空急流与暴雨:

(1)低空急流的出现有利于暴雨的形成

(2)暴雨产生于低空急流的左前方(200km)

(3)低空急流与暴雨相互作用——经向垂直环流与暴雨的相互作用

低空急流的形成和维持机制:

经向垂直反环流与低空急流的形成和维持:高空肌瘤入口区的右侧有正的涡度平流,高空辐

散,低层气压降低,偏北气流沿南亚高压东侧吹至东风急流的北侧符合下沉。由于高空辐散,低层减压,副高北侧气压梯度加大,辐合上升并有西南涡生成,同时气压梯度力做功使气流加速,西南风增强同时经向垂直反环流形成。

经向垂直正环流与低空急流的形成:若高层有南支槽,槽前有正的涡度平流,高空辐散,幅散气流向北流动,气压力做功使西南风加强,从而加强高空西风急流,并在高空西风急流的北侧(即急流入口区的左侧)下沉,向南流,汇入暴雨区的上升气流,构成一个经向垂直正环流。

Char4 对流性天气过程

1、雷暴:

指积雨云中所发生的雷电交作的激烈放电现象,同时指产生这种天气现象的天气系统。是由旺盛积雨云所引起的伴有闪电、雷鸣和强阵雨的局地风暴。

一般雷暴:通常把只伴有阵雨的雷暴称为“一般雷暴”,把伴有暴雨、大风、冰雹、龙卷等灾害性天气现象之一的叫做“强雷暴”。

雷暴单体:产生雷暴的积雨云叫做雷暴云,一个雷暴云叫做一个雷暴单体。

雷暴群或带:由许多雷暴单体随机聚集成群或带(各单体处于不同阶段),每个单体都具有独立的云内环流,都经历发展阶段、成熟阶段和消散阶段,并处于不断新生和消失的新陈代谢过程中。

2、超级单体风暴:具有单一的特大垂直环流的巨大强雷暴云。

结构特征:(1)风暴云顶,最高可达18km的云顶;

(2)垂直气流分两部分——斜升气流,下击暴流;

(3)无(或弱)回波区

(4)运动方向一般偏向于对流云中层的风的右侧。所以这类风暴也叫做“右移强风暴”,但有的强风暴也可以是左移的。

(5)环境风因为风暴云十分高大,因此它迫使环境气流分成两股绕云而过,在环境气流与云边界之间会发生涡旋混合作用。

3、多单体风暴:由许多较小的雷暴单体组成,但有一个统一的垂直环流的风暴。

4、飑线

由许多雷暴单体(其中包括若干超级单体)侧向排列而形成的强对流云带。风向、风速突变的狭窄的强对流天气带,很具破坏力的严重灾害性天气。长约几十至几百公里,宽约几十公里至二百公里。可持续几小时至十几小时。

飑:伴随强风暴晕来临,气压涌升,气温急降,相对湿度增大的突然发作的强烈阵风。飑是强阵风的意思。

飑中系统:和飑现象相联系的一类中系统,它包括雷暴高压、飑线、飑线前低压和尾流低压等中系统。

5、飑线和锋面的区别:

相同点:都是冷暖空气的界面。不同点:

锋面

不同气团的交界面

天气和气象要素变化不是很剧烈

锋面(大尺度,长度几千公里)

生命史是几天

大体沿700hPa气流移动

无日变化

飑线

同一气团中生成

天气和气象要素变化剧烈

飑线(中尺度,长度二、三百公里)

生命史约十几个小时

移速大于冷锋

有日变化,午后强烈发展

6、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概念

大气中存在的像雷暴和强雷暴一类空间尺度较小,生命史较短的天气系统。

7、对流性天气的物理基础

(2)对流性不稳定

原来上干下湿的稳定气层,甚至可为绝对稳定的气层,经过整层抬升后使得气层达到饱和,气层由原来的稳定层结变为不稳定层结,或不稳定层结变得更加不稳定,或假相当位温随高度减小,称为对流性不稳定。

对流性不稳定的判据:假相当位温随高度减小为对流性不稳定,=0为中性,>0为对流性稳定。

8、对流性天气形成的条件

①水汽条件②不稳定层结③抬升条件表示稳定度。

9、逆温层的存在可抑制对流发展,使低层水汽能量不向上输送,可以积聚能量使低层更暖、更湿,上层冷,大气更不稳定。一旦有强的触发机制会有强雷暴。

10、前倾槽:当温度槽超前时,高空槽线随高度升高向前倾斜,称前倾槽。前倾槽的草后冷空气将置于槽前暖空气之上,导致低槽很快消失,产生不稳定云系和阵性降水。

11、雷暴云的移动规律

雷暴云的平移:大范围水平气流使云体不断平移,移向接近于云体中层高度上大范围水平气流的方向。

雷暴云的传播:在云体外围不断地形成新的雷暴单体而老云逐渐消散下去,因此使人们产生云体似乎在整体移动的感觉。这种云体新陈代谢的现象叫做雷暴云的传播。

Char5 低纬度和高原环流系统

1、中、低纬大气运动的差别

(1)低纬度:f很小,不能满足地转风关系,天气尺度系统具有非地转特征,行星尺度运动具有准地转特征。同中,高纬地区相比,热带流场的变化显得更为重要。

(2)热带大气中水汽充沛,凝结潜热效应对垂直运动和散度场具有显著影响。

2、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副热带高压:出现于对流层中下层,位于大洋上的暖性高压按惯例称为副热带高压。

西太副高:出现在西北太平洋上的副热带高压

形成:环流动力作用

结构特点:

暖区,暖中心与高压中心不完全重合。低层有逆温层存在。

脊线附近水平风速较小,南北两侧有急流。

负涡度区的范围和强度均随高度而增大

副高南部,幅散下沉,潮湿。中心附近下沉逆温存在。

3、南亚高压

南亚高压是夏季出现在青藏高原及邻近地区上空的对流层上部的大型高压系统,又称青藏高压或亚洲季风高压。

形成:高原热力作用。

结构特点:

(1)具有行星尺度的反气旋环流;

(2)是对流层上部的暖高压;

(3)具有独特的垂直环流;

(4)具有潮湿不稳定特征,对流活动非常活跃。

活动特征:(1)季节性变化(2)短中期变化:东西振荡

南亚高压,行星尺度,短期变动的三个形态:

东部型过程:中心位于90°E 以东,长江流域少雨

西部型过程:中心位于90°E 以西,长江流域多雨

带状型过程:过度型

南亚高压对我国和亚洲天气的影响:

(1)南亚高压脊线的位置和变动与我国主要雨带位置和季节性变化有密切关系;

(2)南亚高压主要中心的位置和东西振荡与我国主要雨带中的中期变化也有密切的关系;(3)南亚高压进入高原到退出高原之间的时期,刚好是高原的雨季;

(4)南亚高压与日本夏季的天气也有密切关系;

(5)南亚高压和印度季风槽的活动也有密切关系。

4、赤道辐合带

又称热带辐合带、赤道锋,赤道槽,是南北半球两个副热带高压之间气压最低、气流汇合的地带,也是热带地区主要的、持久的大型天气系统,有时甚至可以环绕地球一圈。

(1)信风带:南半球东南信风和北半球东北信风汇合的地带,辐合带中吹东风;

(2)无风带: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赤道后转向为西风,和北半球东北信风汇合的地带,风很小,几乎静风。也叫静风辐合带、静风赤道槽。

5、东风波:副高南侧对流层中下层,常存在一个槽或气旋性曲率最大处,呈波状形自东向西移动。出现在东风带中,故称为东风波。

6、赤道反气旋

赤道缓冲带在适当条件下,可以加强发展,形成反气旋中心,此反气旋中心称之为赤道反气旋。天气:赤道反气旋中心附近,静风,云淡,SW季风中断,对台风有影响。

7、云团:在热带地区卫星云图上经常出现的直径达4个纬距以上的白色密蔽云区,称为云团。伴有大风暴雨。

分类:

尺度较小的“爆米花状”云团

一般云团(一般4*4纬距)

季风云团

8、台风

定义:

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空具有暖中心结构的强烈气旋性涡旋,总伴有狂风暴雨,常给受影响地区造成严重灾害。近中心最大风力大于等于12级。

结构:

1、气压场特性:台风是一个深厚的低气压,中心气压很低。台风周围等压线密集,气压水平梯度大。垂直方向气压梯度随高度减小,到一定高度转为高压,但低压范围可直到平流层底部。

2、流场特性:

(1)台风内低空风场的水平结构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①台风大风区:亦称台风外圈,直径一般约为400-600公里,有的可达8-10个纬距,外围风力可达15米/秒,向内风速急增。

②台风涡旋区:亦称台风中圈,是围绕台风分布着的一条最大风速带,宽度平均为10-20公里。是台风破坏力最猛烈、最集中的区域。

③台风眼区:亦称台风内圈。在此圈内,风速迅速减小或静风。其直径一般为10-60公里,大多呈圆形,也有呈椭圆形的,大小和形状常多变。

(2)在垂直方向上,台风可分为三层

①流入层(3km以下),有显著向中心辐合的气流,最强流入在500m高度;

②中层(3-7/8km),主要表现为切向运动,所以也叫切向运动层;

③流出层(7~8km以上),气流主要是向外辐散,200hPa以上有最强流出。

3、温度场特征:热力性质的主要特征:具有暖中心结构。发展成熟的台风,在台风眼区的对流层中上层,有明显的暖核存在。

9、台风移动的受力分析(影响台风移动的因子)

画图

西移路径、转向路径、西北移路径、异常路径。

10、台风登陆后往往路径西折,为什么?

因为台风登陆后,强度减弱,内力变小,在受力图上反映的N方向变化。

11、台风形成的必要条件

(1)热力条件:广阔的暖海面,海温在26-27℃以上;

(2)热带扰动:要使条件不稳定大气的不稳定能量得以释放使其转变为发展台风的动能,必须有一个启动的机制,这就是低层的初始扰动。

ITCZ的扰动占85%,东风波占10%,中尺度的切断低压、高空冷涡占5%

(3)有一定的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从涡度方程,初始ζ→0,赤道f→0,推出相对涡度随时间几乎没有增加;

(4)对流层风速垂直切变要小。

12、CISK机制:

第二类条件不稳定:大尺度的边界层湿空气摩擦辐合激发了小尺度积云积云对流的发展,大量潜热释放又为大尺度扰动发展提供能量,这种自激反馈使大尺度、中小尺度系统共同发展的机制就叫第二类条件不稳定。

13、台风的天气

主要的天气:暴雨、大风、风暴潮。

(1)台风暴雨三种类型

①台风本身产生的暴雨;

②与西风带、热带天气相互作用产生的暴雨;

③地形产生的暴雨(台风登陆前就有)

(2)大风

台风风速具有很大的阵性,其瞬时极大风速和极小风速之差可达30米/秒以上。一般情况下,相对于台风中心的风速分布是不对称的,它与周围的气压形势有关。

(3)风暴潮

台风登陆时引起的海水突然暴涨,通常称为台风暴潮。

Char6 东亚季风环流

1、季风

季风是指近地面层冬夏盛行风向接近相反且气侯特征明显不同的现象。目前,对季风研究已超出气候学范畴,而是把它作为一个天气现象来进行研究。

天气学诊断分析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熟练使用天气学原理和中国天气中的知识,诊断分析常用的动力和热力参量(涡度、散度、相对湿度、水汽通量、水汽通量散度等)。 1、学会使用Fortran程序读入有格式的数据文件,输出二进制数据文件; 2、学会使用Fortran编程计算涡度、散度、相对湿度、水汽通量等动力和热力参量。 3、学会使用Grads读入二进制数据文件,绘制等值线图、矢量图等,并存储。 4、掌握如何分析得到的各物理量的图形。 二、实习要求 完成读取数据及利用给出的资料数据计算各物理量的fortran程序,将已有基本量数据及计算出的物理量数据写入文件里。利用GRADS软件画出具有代表性的高度上的各物理量的图形,结合所画出的图形及韩国分析图和辅助图分析2009年4月18-20日南方气旋发展过程的各要素场配置情况,对这次过程进行天气诊断分析。 三、实习内容(含数据资料与方法说明) 实习资料:计算范围:东经32~160,北纬12~80,格距 4*4。所给要素为高度场,风场,温度以及温度露点差,共11层。 实习内容方法说明: 1. 利用所给资料(格点)和绘图软件绘制等高线、等压线、等温线,了解当时环流形势(主要是500和850hPa)。 2. 计算涡度(实测风涡度和地转风涡度)和散度(主要是300,500,850hPa):计算18日08时,18日20时,19日08时,19日20点,20日08时500hPa实测风涡度平流,分析并比较实测风涡度和地转风涡度不同的原因,分析南方气旋发展生成的原因,以及散度高低层的配置。绘图: 19日20点850hPa实测风涡度和地转风涡度以及他们的差, 19日08时,19日20点,20日08时500hPa 实测风涡度平流。 3. 计算1000-300hPa各层水汽通量并绘图,分析水汽通量输送较大的层次及其水汽通量散度,指出水汽输送通道大致范围,并说明水汽辐合区域的位置,什么位置有利于降水的发生,原因是什么。比较水汽通量中水汽平流和风的散度项的大小。绘图:19日08点,20点,20日08点850,700,500hPa 水汽通量和水汽通量散度 4. 在以上任务完成后,有时间的同学编制计算垂直速度程序并绘图,用第二种修正方案,其中大气层顶的垂直速度可以直接采用0,也可以用绝热法 四、结果分析 1.环流形势分析 由韩国天气图和所给由资料画出的500hPa和850hPa的高空等压面图分析本次南方气旋过程的环流形势。 500hPa上,高纬在鄂霍次克海处有一深厚低压中心,在南方气旋形成后开始随时间变化东移。在乌拉尔山一带有一低槽发展显着,随着该低槽的东移加深,在两低之间于19日左右形成了阻塞高压。中纬乌拉尔山一带发展起来的槽不断分裂出短波槽,随西风带环流向东输送,堆积叠加在下游,使得中国东南地区上空的槽不断加深加强。低纬上也有低槽在波动,与中纬的长波槽相配合。 850hPa上,高纬上鄂霍次克海上空的低值中心依旧很明显,但从乌拉尔山发展起来的槽在850hPa 图上体现的并不明显。由于地面的影响,各个系统可能会有些不规则,但可以看出我国华南一带一直

四年级科学上册1.7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练习教科版(1)

第七节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一、填空题 1、对天气信息进行,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 答案:整理、总结和分析|特征|规律 解析:解答:对天气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分析:考察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2、降水概率是指。 答案:降水出现的可能性大小 解析:解答:降水概率是指降水出现的可能性大小。 分析:考察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3、舒适度指数是指人对、和的综合感受。 答案:气温|湿度|风 解析:解答:舒适度指数是指人对温度、湿度和风的综合感受。 分析:考察云的观测。 4、降水概率在70%以上表示下雨的可能性。 答案:较大 解析:解答:降水概率在70%以上表示下雨的可能性较大。 分析:考察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5、燕子低飞要,燕子高飞天。 答案:下雨|放晴 解析:解答:燕子低飞要下雨,燕子高飞天放晴。 分析:考察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6、动植物也能预报天气,如:松果在干燥晴朗的日子鳞片会,相反,如果松果的鳞片,则表示即将下雨。 答案:打开|紧闭 解析:解答:松果在干燥晴朗的日子鳞片会打开,相反,如果松果的鳞片紧闭,则表示即将

下雨。 分析: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7、紫外线强度分为级。 答案:5 解析:解答:紫外线强度分为5级。 分析:考查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8、舒适度指数预报分为级。 答案:7 解析:解答:舒适度指数预报分为7级。 分析:考察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9、空气质量预报分为级,分别是。 答案:5|优、良、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 解析:解答:空气质量预报分为5级,分别是优、良、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分析:考查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二、判断题 10、利用对天气日历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利用对天气日历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分析:考察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11、温度、风向、降水量、云量都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温度、风向、降水量、云量都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分析:考察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12、一个月的天气变化不能代表这一年的气候特点。() 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一个月的天气变化不能代表这一年的气候特点。 分析:考察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三、综合题 13、天气的变化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答案:天气由晴天变为雨天,我们出门要带上雨具,不能参加室外活动,天气变得凉爽;天

天气学诊断实习报告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天气学诊断分析实习报告 实习名称天气学诊断分析日期2016年12月17日得分指导教师 系大气科学专业大气科学年级班次姓名学号 一、实习目的 熟练使用天气学原理和中国天气中所学的知识,诊断分析常用的动力和热力参量(涡度、散度、涡度平流、温度平流、水汽通量、水汽通量散度、垂直速度等)。 1、学会使用Fortran 程序读入有格式的数据文件,输出二进制数据文件。 2、学会使用Fortran 编程计算涡度、散度、涡度平流、温度平流、水汽通量、水汽通量散度、垂直速度等动力和热力参量。 3、学会使用Grads 读入二进制数据文件,绘制等值线图、矢量图等,并存储。 4、掌握如何分析得到的各物理量的图形。 二、实习要求 完成计算各物理量的Fortran程序,并画出各物理量的图形,结合所绘出的图形,分析这次南方气旋形成时各要素场的配置情况,对这次降水过程进行天气诊断分析。 三、实习资料 该过程的观测资料和再分析资料,实习要求用micaps资料进行计算和分析。 1、观测资料:计算范围:东经30-160,北纬10-80,格距2.5*2.5。所给要素为高度场,风场,温度以及温度露点差,共11层。时次是2013年5月21日08时到

2013年5月31日18时,每12小时一次,共22个时次。 2、再分析资料:东经30-160,北纬10-80,格距2.5*2.5。所给要素为高度场,风场,温度以及比湿(单位为:kg/kg),共17层,时次是2013年1月1日00时到2013年5月31日20时,每6小时一次,共604个时次。 四、实习内容: 1.利用所给资料和绘图软件绘制等高线、等压线、等温线,了解当时环流形势 (主要是500和850hPa)。 2.计算涡度和散度(主要是300,500,850hPa),500hPa实测风涡度平流,计 算850hPa温度平流并绘图,利用高空和地面形势预报方程,从热力和动力因子分析南方气旋生成、发展的原因,以及散度高低层的配置。 3.计算850,700,500hPa水汽通量并绘图,分析水汽通量输送较大的层次及水 汽通量散度,指出水汽输送通道大致范围,并说明水汽辐合区域的位置,什么位置有利于降水的发生,原因是什么。比较水汽通量中水汽平流和风的散度项的大小 4.编制计算垂直速度程序,并绘制500hPa垂直速度。用第二种修正方案,其 中大气层顶的垂直速度可以直接采用0,也可以用绝热法。 5.以上任务完成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编写计算流函数和势函数的程序。也可 以对以上计算结果模仿文献绘制一些垂直剖面图等,从不同角度对该次过程进行分析。 五、结果分析 本次实习内容为2013年5月25-28日一次南方气旋发展过程,25日20时气旋在贵州境内生成,处于波动阶段,至26日08时发展成熟,此时降雨强度也明

【配套K12】四年级科学上册 1.7《总结我们观察的天气》习题 教科版

《总结我们观察的天气》习题 一、基础题 1. ()、()、()、()是天气的重要特征,是天气观察的重要数据。 2、()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 3、气温是指(),每天应选择()时间来测量气温。通常情况下,一天中()的气温最高。 4、风向是指风()的方向。 5、风向可以用()来测量。风向标的()指向风吹来的方向。如指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就是()风。 6、我们可以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分别是()。 7、风的速度是以()来计算的。()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个等级()。简化的风速为3个等级()。 8、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等。 9、()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气象学家根据一天()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如小于()是小雨,10~25毫米是(),25~50毫米是大雨,50~100毫米是暴雨,100~200毫米是大暴雨,大于200毫米是()。 10、卷云只有在()的高空才能形成。 11、当天空中的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一是(),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三是(),云量超过四分之三()就是阴天。 12、一天中最高气温是下午两点左右,一天最低气温是() 13、科学家把风速分为几个等级,我们把风简化为几个等级? 14、()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15、云可以分为几种,云是什么? 二、综合题 1.制作风向标的材料和制作过程: 制作材料:吸管1根、小刀1把、剪子1把、硬纸板1块、大头针1个、带橡皮的铅笔1只。制作过程: (1)选一根硬一点的吸管,在吸管的两端纵向切开约1厘米的缝隙。

(2)用硬纸板剪一个大小适中的箭头和一个稍大的箭翼。分别插入吸管两端的缝隙,并固定。 (3)用一根大头针穿过吸管平衡点并插入铅笔一端的橡皮中,使其能自由转动。4、确定方向后观察风向标的箭头指向就是风向。 三、提高题 1.动植物也能预报天气,请举例。 2、空气质量预报分为();舒适度指数预报分为();紫外线强度分为()。 3、什么是天气?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1.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 2. 天气日历日期和时间气温云量和降水量风向和风速

《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教案3

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科学概念: 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过程与方法: 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到长时间进行科学观察和记录。 教学重点: 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教学难点: 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 教学准备: 气温统计表、云的统计表、风的统计表、平衡降水量的统计表。 教学过程: 导入 经过进一个月的天气观察,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记录了很多相关天气信息,今天,我们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 探究内容:

(一)统计天气信息 1、讨论统计方法。 (1)可以从天气日历上将相应的小纸卡取下来,然后分类 (2)也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依次记录 2、分组统计 发给相应小组气温统计表、云的统计、风的统计表、平衡降水量的统计表 (二)分析天气信息 1、反馈:(1)统计云量的小组:有多少天是晴天?多少天是阴天或多云?哪种天气最多?哪种天气最少? (2)统计云的类型的小组:哪种类型的云最多见?哪种类型的云最少见? (3)统计风向的小组:主要刮哪个方向的风? (4)统计风速的小组:这段时间里刮风的天气多吗?通常刮大风还是微风?(5)统计降水量的小组:这一季节的降水量有什么特点? 2、问:综合各组的统计和分析汇报,能对这段时间的天气情况进行概括总结吗? 3、单元评价 (1)问:今天天气怎样? (2)互评这个单元的学习情况。

最新气象台预报组工作总结

气象台预报组工作总结 在台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正确领导下,在全体中短期预报员的共同努力下,中短期预报组已圆满完成了岗位责任制所规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并有所创新,以一流的服务水平,创一流的工作业绩,得到各级组织的充分肯定。现将今年的工作进行了认真的回顾总结如下 1、严格工作制度,实现规范化、制度化管理 今年入春以来,我们从长远的预报业务发展要求出发,积极普及对中短期预报工作规范化、定量化、客观化管理的制度建设工作。使每个预报员熟悉《**气象台中短期预报组工作制度》加强了预报人员的责任心,明确其职责,杜绝了责任性差错。 2、加强会商讨论,做好各项生产服务工作 入春以来,中短期预报加强了与长期、农气、服务人员的联合会商制度,成功的预报了4月的寒潮天气过程、5月初的局地大降水预报、7月份的高温天气过程,有效地实现了预报制作和生产服务的有机结合。 3、有效地展开了预警产品发布工作

根据自治区的业务要求,在台领导的正确决策下,切实抓紧抓好各种预警产品的发布工作,成功的发布了蓝色寒潮警报、黄色寒潮警报、橙色高温警报和一次大风蓝色预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积极配合气象局开展气象科普宣传活动 为了满足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对气象科学的了解,预报组积极配合为来参观的学生和老师实地播放了气象科普片、详细讲解了气象预报制作流程、天气预报节目的制作等气象知识,详细的回答了学生关于气象上的疑问。这些都深深的吸引了广大师生,并且深受他们的好评,这些对提高公众的科技素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5、努力做好各种专项预报服务 预报组在做好预报服务的基础上努力做好各种专项服务,9月8日在我州召开了第三届自治区民族运动会,在自治区气象台和局领导的统一领导下,圆满完成了天气保障服务工作。在制作天气预报过程中,严格执行天气会商制度,严格执行签发制度,值班预报员坚守岗位,严密监视天气变化,认真分析各种天气图表,

气象学实习报告总结

篇一:气象学实习报告 小气候综合实习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第五小组 小组成员: 2014年12月2日 摘要 本组选择的下垫面为干裸地。通过一天对小气候的观察与测量,影响小气候的因素主要有云量,温度,湿度,风,周围植被情况及建筑物情况。选择了下垫面和周围环境的不同测点进行了对比分析。 太阳直接辐射根据太阳高度角、大气质量数和大气透明系数的变化而变化;散射辐射随云量增多而增加;反射辐射取决于总辐射以及土壤湿度;反射率大小主要与下垫面的的颜色、湿度、粗糙程度及太阳高度角等因素有关。随着深度增加,土温日较差减小,位相也逐渐落后;不同高度气温一天中出现了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最高值出现在午后两点钟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清晨日出前后;水气压与相对湿度在一天中变化皆较大且变化趋势相反;从风的特性上讲,越近地面风速越小,在风速和风向两方面都有阵性,近地面层风速白天最大,早晚变小。 关键词:小气候辐射湿度气压日变化对比 一、前言 1.1 小气候的相关知识 因下垫面性质不同,或人类和生物的活动所造成的小范围内的气候。在一个地区的每一块地方(如农田、温室、仓库、车间、庭院等)都要受到该地区气候条件的影响,同时因下垫面性质不同、热状况各异,又有人的活动等,就会形成小范围特有的气候状况, 与大范围气候相比较,小气候有五大特点:⑴.范围小,铅直方向大概在100米以内,主要在2米以下,水平方向可以从几毫米到几十公里。⑵.差别大,无论铅直方向或水平方向气象要素的差异都很大,例如:在靠近地面的贴地层内,温度在铅直方向递减率往往比上层大2~3个量级。⑶.变化快,在小气候范围内,温度、湿度或风速随时间的变化都比大气候快,具有

2020年《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课后练习题精选

《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课后练习题精选 一、选择题: 1、如果松果的鳞片紧闭,则说明()。 A、下雨 B、晴天 C、阴天 二、判断题。 1、对天气观察记录中的信息进行、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2、从“日期——气温”柱状图中,我们无法计算出这段时间的平均气温。() 3、利用降水量变化柱状图,我们可以了解一段时间的降水情况。() 4、从我的观察记录看,这个月的晴天天数要比雨天天数多。() 5、从我的观察记录看,这个月的降水形式主要以雷阵雨为主。() 6、所有的动物和植物对天气的细微变化都不敏感。() 7、利用对天气日历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8、某些植物和动物的行为为我们察觉天气的变化提供了信息。() 9、当松果的鳞片打开时,表示即将下雨。() 10、所有的动物和植物对天气的细微变化都不敏感。() 11、有些动物和植物对天气的细微变化非常敏感。()

12、生物能准确地预报天气,有了他们,我们就可以不听天气预报了。 13、下雨前,燕子会低飞,蚂蚁会爬向高处。 三、简答题 1、天气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有经验的人不用听,看气象预报,观察一下天象,就能知道天气的变化,流传在民间的一些谚语是许多人经验的积累.请把你知道的写下来。 如:松果的鳞片紧闭,说明将要下雨;蜻蜓飞得很低说明要下雨:鱼儿经常浮出水面,说明可能要下雨。 2、动植物也能预报天气,如: (1)松果在干燥晴朗的日子鳞片会打开,相反,如果松果的鳞片紧闭,则表示即将下雨。 (2)蜻蜓要下雨时会低飞。 (3)蚂蚁要下雨时会搬家。 3、人们永远无法改变天气。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答:不对。因为人工降雨就是人类利用科学的力量改变了天气。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改变天气的可能性会越来越大。 四、小明记下了某天的天气情况,请根据小明提供的信息,在方框中打“√”。 早上:白茫茫的,看不清50米外的物体;穿上厚厚的外套,戴好手套,在书包里塞了把伞。中午:操场上到处都是水,大树被吹得直摇摆;只好呆在教室里看书。

(新)教科版科学四上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教案设计

七、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教学目标 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过程与方法: 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到长时间进行科学观察和记录。 教学重点: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教学难点: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 教学准备:气温统计表、云的统计表、风的统计表、平均降水量的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经过进一个月的天气观察,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记录了很多相关天气信息,今天,我们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 二、新课: (一)统计天气信息

1、讨论统计方法。 (1)可以从天气日历上将相应的小纸卡取下来,然后分类 (2)也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依次记录 2、分组统计 发给相应小组气温统计表、云的统计、风的统计表、平均降水量的统计表 (二)分析天气信息 1、反馈:(1)统计云量的小组:有多少天是晴天?多少天是阴天或多云?哪种天气最多?哪种天气最少? (2)统计云的类型的小组:哪种类型的云最常见?哪种类型的云最少见? (3)统计风向的小组:主要刮哪个方向的风? (4)统计风速的小组:这段时间里刮风的天气多吗?通常刮大风还是微风? (5)统计降水量的小组:这一季节的降水量有什么特点? 2、问:综合各组的统计和分析汇报,能对这段时间的天气情况进行概括总结吗? 3、单元评价 (1)问:今天天气怎样? (2)互评这个单元的学习情况 课后反思:

现代气候学 总结剖析

现代气候学 第一章绪论 1、气候系统的定义: 大气圈、与水圈(海洋)、冰雪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相互作用的整体。气候是天-地-生相互作用下的大气系统的较长时间的平均状态 2、天气:某一地区在某一瞬间或某一短时间内大气现象(风、云、雨、雪、干、湿、雷、电等)及其状态(温度、压强、湿度、密度等)的综合。 3、气候:在某一时间段内气候要素的平均值和变率的统计描述 4、现代气候学:在太阳辐射和气候系统各子系统相互作用下,地球上某一区域在某一特定时段内气候要素的平均值和变率的统计状态。 气候标准时段:30年(1971-2000年,1980-2010年) 5.、现代气候学与传统气候学的区别: 传统气候学描述一定区域的气候特点 现代气候学研究气候形成和变化的原因,要求预测某个地区或全球范围的各个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即围绕平衡态的扰动或对平衡态的偏差或距平。 6、气候学发展史 (1)萌芽时期:16世纪中叶以前,感性和经验认识阶段,零碎的定性观察和描述。 (2)发展初期:16世纪中叶~19世纪中叶 a)观测方面:气象仪器的发明、建立地面气象观测站和观测网,开始气象要素的观测和积累。 b)理论研究方面:气象学和气候学由单纯定性的描述进入了可以定量分析的阶段,逐渐发展为独立的学科。 (3)发展时期 早期:19世纪末~20世纪中叶 a)观测方面 地面观测内容更加丰富和精确,观测站网扩大。 气象观测从地面向高空发展。 b)理论研究方面 锋面气旋学说 长波理论 降雨学说 气候学方面:创立了气候型的概念和几种气候分类法、出版了五卷《气候学手册》 (4)近期 a)观测方面

先进的观测技术 常规气象观测网的加密 开展大规模的综合观测试验 b)理论研究方面 建立数值模式,进行定量数值模拟试验,使气象学、气候学进入试验科学阶段。 气候学领域中的科学革命。 7、现代气候学阶段的三个特点(王绍武,2005): 从气候变化来研究气候; 从气候系统来研究气候; 从气候动力学来研究气候。 第二章气候系统 1、气候系统的定义:大气圈、水圈(海洋)、冰雪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相互作用的整体。 2、温室效应(大气的保温效应):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很少,但却能强烈地吸收地面辐射,同时又向地面放射长波辐射,补偿地面因放射辐射而损失的能量,使地面气温升高的效应。 3、阳伞效应:气溶胶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和吸收,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弱,引起地面气温的下降,其效应类似于阳伞效果,故称为阳伞效应。 4、气候系统的基本特性 1)气候系统是一个复杂的、高度非线性的、开放的巨系统 a)开放的非孤立系统 b)响应时间差异很大,可分为内部系统和外部系统 c)不稳定的高度耗散系统 2)各个气候子系统之间显著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属性差异 a)热力属性: 空气、水、陆地表面和冰雪面的温度 b)动力属性:风、洋流及其垂直运动和冰体运动 c)水分属性:空气湿度、云量、降水量、土壤湿度、河湖水位、冰雪等。 d)静力属性:大气和海水的密度、压强、大气的组成、海水盐度及气候系 统的几何边界和物理常数等。 3)气候系统的反馈过程 5、气候系统的反馈过程 反馈:气候系统不同属性(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气候属性的变化,称为反馈。包括正反馈过程和负反馈过程。 ?正反馈:反馈过程造成的气候变化与原变化同号,使气候变化加剧,产生气候不稳定称为正反馈。 ?负反馈:反馈过程造成的气候变化与原变化反号,抑制气候的变化和异常,使气候趋于稳定,称为负反馈。

中国天气 总结剖析

中国天气 Char1 西风带大型扰动 1、西风带波动 长波:也称罗斯贝波、行星波。波长3000~10000公里,全纬圈约为3~7个波,振幅10~20个纬距,平均移速10个经距/日以下,有时很慢,呈准静止,甚至向西倒退 2、波速公式 假定大气运动是正压和水平无辐散的,流型具有正弦波形式且宽度很大,南北无变异。 物理意义:相对涡度平流-V·▽ζ的作用,使槽东进;地转涡度平流-βv的作用,使槽西退; 波东进还是西退取决于-V·▽ζ和-βv相对重要性。 波速公式讨论:(1)西风强时移动快,波长短时移动快(2)重叠在西风气流上的一切长波,传播速度都小于纬向风速 3、上下游效应 上游效应:上游某地区长波系统发生某种显著变化之后,接着就以相当快的速度影响下游系统也发生变化,叫上游效应。 下游效应:当下游某地区长波发生显著变化后也会影响上游环流系统发生变化,称为下游效应。 4、波群速:综合波振幅最大值的移动速度 5、阻塞高压 在西风带长波槽脊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在脊不断北伸时,其南部与南方暖空气的联系会被冷空气所切断,在脊的北边出现闭合环流,形成暖高压中心,叫做阻塞高压。阻塞高压是深厚的暖性高压系统,在它的东西两侧盛行南北气流,其南侧有明显的偏东风。 特点:(1)中高纬度(一般50°N以北)高空有闭合暖高压中心存在,表明南来的强盛暖空气被孤立于北方高空 (2)暖高至少要维持三天以上,但它维持时期内,一般呈准静止状态 (3)在阻塞高压区域内,西风急流主流显著减弱,同时自高压西侧分为南北两支 6、切断低压 在槽不断向南加深时,高空冷槽与北方冷空气的联系会被暖空气切断,在槽的南边形成一个孤立的闭合冷性低压中心,叫切断低压。 结构:(1)它出现在对流层中上层,在300百帕上表现最清楚(2)地面图上有一冷性高压与它对应。我国最常见的切断低压是东北冷涡,它一年四季都可能出现,而以春末、夏初活动最频繁,它的天气特点是造成低温和不稳定性的雷阵雨天气。 Char2 寒潮天气过程 1、寒潮 定义:寒潮天气过程是一种大规模的强冷空气活动过程。其天气的主要特点是剧烈降温和大风,有时还伴有雨、雪、雨凇或霜冻。寒潮是一种灾害性天气。 标准:中央气象台的寒潮标准规定,以过程降温与温度负距平相结合来划定冷空气活动强度。

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教材分析】这是天气单元的最后一课,学生已经将近学习了一个月,在这段时间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将这段时间的天气:气温、风向风速、降水量、云量等进行了记录,这节课就是要让他们对自己记录的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从而总结这段时间的天气情况。 【学生分析】经过一个月的学习,学生已经记录了这一个月的天气,也能从几个方面简单描述天气情况,能够对自己这一个月天气记录的统计认识到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通过分析和整理一段时间的天气情况,能帮助我们认识这段时间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过程与方法:会用一定的方法统计和分析自己收集到的天气的信息,并能够利用这些信息对一段时间的天气作出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到长时间进行天气观察和记录的重要性。 【重难点】会对这段时间的天气进行统计和分析,能认识这段时间的一些天气变化的规律。【器材准备】每组一张九月天气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对天气进行了一个月的观察和记录,今天我们就要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通过整理能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天气,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二.整理记录的天气现象 1.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对天气进行统计呢?气温、风向风速、云量、降水量 2. 讨论统计方法。 (1)可以从天气日历上将相应的小纸卡取下来,然后分类 (2)也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依次记录 3. 对气温、风向风速、云量、降水量等进行统计 (1)统计气温 统计这一个月的最低气温、最高气温、平均气温。 (2)统计风向和风速 统计这个月的主要风向,主要风速等级。

(3)统计降水情况: 统计这个月的降水天数,降水类型和降水等级,周、月平均降水量等。 (4)统计云量的变化和云的种类 这个月的云量变化统计。这个月中主要出现的云的种类。 三、分析天气信息 小组汇报: 1、这个月的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气温。 2.这个月晴天、多云天、阴天及其他天气的天数。 3.这个月有没有主要的风向,以及风速范围。 4.每星期的降水量是多少,主要出现的是那种类型的降水,有没有持续将水情况。 5.小组讨论汇报四个问题: 这段时间的天气情况是怎么样的? 能认识这段时间的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吗? 这样的天气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通过对这段时间的观察能认识一年的天气变化的规律吗? 【板书设计】 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气温、云量、风向和风速、降水量 【作业辅导】 1.从“日期-气温”柱状图中我们可以将每天的气温相加除以天数就是平均气温。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计算月平均降水量。

《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练习(修改)

页眉内容 7、《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练习 一、选择题: 1、如果松果的鳞片紧闭,则说明()。 A、下雨 B、晴天 C、阴天 二、判断题。 1、对天气观察记录中的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2、从“日期——气温”柱状图中,我们无法计算出这段时间的平均气温。() 3、利用降水量变化柱状图,我们可以了解一段时间的降水情况。() 4、从我的观察记录看,这个月的晴天天数要比雨天天数多。( ) 5、从我的观察记录看,这个月的降水形式主要以雷阵雨为主。( ) 6、所有的动物和植物对天气的细微变化都不敏感。() 7、利用对天气日历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8、某些植物和动物的行为为我们察觉天气的变化提供了信息。() 9、当松果的鳞片打开时,表示即将下雨。() 10、所有的动物和植物对天气的细微变化都不敏感。( ) 11、有些动物和植物对天气的细微变化非常敏感。() 12、生物能准确地预报天气,有了他们,我们就可以不听天气预报了。 13、下雨前,燕子会低飞,蚂蚁会爬向高处。 三、简答题 1、天气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有经验的人不用听,看气象预报,观察一下天象,就能知道天气的变化,流传在民间的一些谚语是许多人经验的积累.请把你知道的写下来。 如:松果的鳞片紧闭,说明将要下雨;蜻蜓飞得很低说明要下雨:鱼儿经常浮出水面,说明可能要下雨。

2、动植物也能预报天气,如: (1)松果在干燥晴朗的日子鳞片会打开,相反,如果松果的鳞片紧闭,则表示即将下雨。(2)蜻蜓要下雨时会低飞。 (3)蚂蚁要下雨时会搬家。 3、人们永远无法改变天气。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答:不对。因为人工降雨就是人类利用科学的力量改变了天气。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改变天气的可能性会越来越大。 四、小明记下了某天的天气情况,请根据小明提供的信息,在方框中打“√”。 早上:白茫茫的,看不清50米外的物体;穿上厚厚的外套,戴好手套,在书包里塞了把伞。中午:操场上到处都是水,大树被吹得直摇摆;只好呆在教室里看书。 傍晚:天空依然阴沉沉的;炊烟快速地往东飘去;路灯也比平常亮得早。 天气情况:()晴天()多云()阴天()雨天 早上情况:()有雾()有霜()有冰()有露 气温情况:()炎热()温暖()凉爽()寒冷 云的情况:()积云()层云()卷云 风的情况:()东风()南风()西风()北风 风速情况:()无风()微风()大风 五、分析题 根据小明提供的一天的天气信息,认真分析,在下面表格中相应的栏目打上“√” 早上上学时---汽车亮着灯,缓慢的行驶;人们都穿着棉衣;许多人带着雨伞。 中午时----大树直摇晃;打开窗户,雨水打了进来。 傍晚放学时---天空布满了灰色的云层;炊烟向西南飘去。 天气情况()晴天()多云()阴天转雨 早上天气特点()有雾()有霜冻()有露 气温特点()温暖()凉爽()寒冷 云的类型()积云()层云()卷云

气象个人年终总结

气象个人年终总结 《气象个人年终总结》是一篇好的范文,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重新了一下发到百度。 篇一:气象局个人年终总结(多篇总结汇总)气象局个人年终总结(多篇总结汇总)篇一:气象局个人年终总结我自年月分在市气象局参加工作以来,以近年时间,在这一年的实习期中,我不断加深个人方面的学习,认真工作,努力学习新的知识,为更好的胜任这份工作而加倍努力。 在学习中,我深知自己所学专业不是气象专业,在工作中会用困难,所以我不断学习气象知识,有难题就向前辈们请教。 更抓住在年非气象专业学习的机会,不断摄取气象知识,上课认真听讲,不迟到不早退,遵守学校纪律和单位纪律,认真对待每次考核。 课后自学与气象专业相联系的相关知识。 也很热爱班级小集体,维护班级荣誉,积极参加班级组织的活动。 在学习结束时,我获得了优秀学员的称号。 但我深知自己所学的知识还很肤浅,在日后工作中我将加倍学习,用知识武装自己,更好的完成组织和单位交予的任务。 在工作中,参加工作以来,在滁州市气象局农网中心和人影办实习,刚刚走出校门的我刚实习时对业务工作很不熟悉,在单位领导和前辈们,孜孜不倦的教导和指教下,我逐渐能够胜任岗位工作,能够

单独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期间又参加了非气象专业的培训,学习的知识能够在工作中充分应用。 在农网的工作中,我坚持每天上传农业信息,维护好滁州农网的正常运行,业余时间努力学习计算机网页制作和在学校里没有学过的计算机高级语言,完成了滁州农网的改+工作,利用自身计算机的知识,维护好农网的服务器,及滁州局局域网的正常运行,也协作其他科室解决在计算机方面的一些工作,思想汇报专题在工作中获得了单位领导的好评。 对于上级领导部门省农网对我们的每次要求和下达的任务,在单位领导的带领下我们都出色的完成,在年组织部和气象局联合建设先锋网的工作中,我认真对待,很好的完成了网站建设工作。 在人影工作中,刚走上工作岗位就参加了年的江淮分水岭外场人工增雨实验,在人影方面有了切身的体会,了解了人影工作的重要性,和工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对于本地的地理位置和主要气候条件有了深切的认识。 通过学习人影方面相关的知识和前辈们传授的自身经验,我对人影工作有了教系统的了解,在实际作业工作中,我不怕吃苦,工作一丝不苟,认真对待每次作业后的数据收集和整理工作。 在年二季度我市大部分地区出现干旱情况,根据实际情况,我市需要人工增雨作业,我主动放弃休息时间,认真值班,认真协调好每次作业的协调工作,对于每次天气情况的关注从不马虎,为我市人工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创新教案】

《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经过将近一个月对“天气”单元的学习,学生通过运用多种感官和简易工具,收集了大量关于天气的信息,并分别记录在“天气日历”“气温填充图”“降水量变化柱状图”上。这节课将对收集到的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并总结出这一段时间里的天气情况。 本课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温度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从“气温填充图”上找出这一段时间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计算出这段时间的平均气温,再看看是否出现过偏高或偏低的气温。看看“气温填充图”中这段时间温度变化的总趋势是怎样的。将这段时间气温的变化作总体描述。 第二部分:云和风的统计与分析 这段时间里,学生在“天气日历”上记录了大量的天气信息。统计时全班(小组)要做好分工,每个小组分别统计不同的天气现象。按照分工,各小组先要将统计的天气现象记录卡收集起来,然后统计每张卡片上的不同类型天气现象的数目,可以由两个人(一个读卡、另一个监督)负责逐个读出记录卡上的信息,其他人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天数,最后把统计的数据汇总到“云和风的统计”图表内。然后再对这段时间里云和风的情况进行分析和概括。 第三部分:统计和分析降水量的变化情况 根据“降水量变化柱状图”上记录的数据,对这段时间的降水量做如下统计:这段时间里都有哪种类型的降水,分别有多少天,这段时间的平均降水量是多少。 分析这段时间的降水量情况:这一季节的降水量有什么特点?出现过连续多日降雨或不降雨的天气吗?对这段时间的降水情况进行总的概括。 学情分析 “天气”单元一个重要的目标是指导学生收集、记录和解释自学习本单元以来将近一个月的当地的天气信息。本课即是对学生记录的天气数据进行整理、加工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恰当的解释。这种解释实际上是对这一段时间里,当地天气情况的概括。例如,统计数据可能表明在这一段时间里有20天晴天,4天少云,6天阴天。用这些数据学生可能形成这样一个陈述:在我们学习“天气”

天气学课程分析 2课程总结剖析

天气学分析II 课程总结 一、课程的认识与总结(几次天气过程分析) 1.北方气旋天气过程 A.北方气旋的特征及发生发展过程 北方气旋包括蒙古气旋、东北气旋、黄河气旋和黄海气旋等;北方气旋平均每年出现70次左右,四季均可发生,多发生在春季;北方气旋引起的天气主要是大风和降水。蒙古气旋多在蒙古生成,发生过程通常有暖区新生气旋、冷锋进入倒槽生成气旋、蒙古副气旋三类;东北气旋多从外地移来,来源有三类:第一类蒙古气北方气旋天气过程 寒潮天气过程 北方气旋的特征 北方气旋个例分析 寒潮天气特征 寒潮天气个例分析 课程的认识与总结 梅雨天气过程 梅雨天气特征 梅雨天气个例分析 台风天气过程 台风天气特征 台风天气个例分析

旋移入东北地区,第二类形成于黄河下游的气旋在经向度较大的高空槽前偏南气流的引导下北上进入东北地区,第三类是在东北地区形成的气旋;黄河气旋按高空环流形势其发生发展过程主要有三类经向型纬向型和阻塞型。 B.北方气旋个例分析(1971年4月5日到4月7日) (1)过程概况 这是一次随着西风槽的东移,地面冷锋进入到新疆到蒙古西部的暖性低压后,发展为蒙古气旋的天气过程,属于冷锋进入倒槽型,出现了大风、沙暴、降温、降水等天气现象,其中降温较剧烈。气旋以每天10到15经度速度向东偏南方向移动,并且在移动的过程中强度还在加强。 (2)发生发展过程 5日高空:低槽在蒙新高原西侧,与新疆、蒙古一带的浅脊配合的暖空气明显增强,暖中心位于南疆盆地 5日地面:在天山东侧有倒槽强烈发展 原因:地形的爬坡加压作用槽前等高线的辐合槽线上没有明显的冷平流输送蒙新高原西侧的低槽有所减弱,移速大大加快地面冷锋迅速侵入到原在天山东侧的暖性低槽中 6日08时:低槽已开始越过蒙古高原,低槽加强。 原因:下坡地形的减压作用,使得锋区加强,槽线上有明显的冷平流输送,而且上游(乌拉尔山之西)有一个低槽强烈发展引起的上游效应使得低槽的加强,槽前的正涡度平流明显加强,

气象学的实习报告

气象学的实习报告 实习目的: 气象观测是气象工作的基础。它对一定范围内的气象状况及其变化,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观察和测定,为天气预报、气象情报、气候分析和科学研究提供重要依据。加强对课本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培养用目测手段对风、云变化测量和估计的能力熟悉室外数据采集过程和对有效数据的整理过程,培养对气象与气候数据资料收集和整理的思维方法,加强时间概念在气象与气候的数据收集的有效性的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个人素质。激发对气象学与气候学的兴趣。 实习概况 本次实习为期三天,12月15日在校园气象观测场进行地面气象要素的综合观测;12月16日去参观广西气象台,见习包括短期天气预报、短时预报和气象预警系统、卫星通讯、网络系统、天气预报影视制作;12月17日到吴圩气象站见习参观见习地面要素观测(人工观测、自动观测)、高空观测及人工降雨基地。 实习内容 一、校园气象观测场地面要素观测 12月15日,我们在校园进行本学期的气象观测的综合实习。平时我们都是学完一个部分的观测项目就进行这部分的观测,现在可以进行综合的观测我们都很兴奋。感受一下气象观测员所做的工作。今天我们要进行三次的气象观测。气象观测包括百叶箱气温、湿度和

最高、最低温度观测,地面0厘米温度和最高、最低温度观测,地中5、10、15、20厘米温度观测,还有降水量、蒸发、日照、风向、风速、气压、云、天气现象等项目的观测。 早上8点我们就开始了第一次观测,我们拿着观测记录本分组去校园气象观测场进行观测。按照平时老师教导的知识去操作。首先观测百叶箱,先读干球再读湿球,然后读最高、最低温度表。最读数时先读干球的小数部分,再读整数部分。因为在打开百叶箱箱门的时候,温度表感应很快,外界条件会影响温度表。其他温度表也一样,且动作要迅速。观测记录好后要百叶箱的箱门关上,以避免往后时间的数据的错误。观测完这些就去观测自记温度继和自记湿度计。自记计可以记录下每个时间的温度和湿度,河南天气。看自记纸上的曲线可以很清楚地了解一天的温度和湿度的变化,还可以和人工观测的数据进行对比,可以检测出人为记录的错误。接着观测地面温度,包括0厘米和最高、最低温度。还有地中温度,然后去观测降水量、蒸发项目,广西天气。 在气象观测场观测完大部分气象要素后,我们就去观测风向、风速。风速、风向的观测仪器是电接风向风速仪。它包括感应器、指示器和记录器三部分组成的有线遥测仪器。感应器安装在气象观测场的杆子上,指示器和记录器安装室内,所以我们就在室内观测。通过指示器观测瞬时风速瞬时风向。记录器的自记纸整理后可以得出任意10分的平均风速和风向。我们今天观测都没有风所以风速记为0米?秒,风向c。

重污染天气情况总结(知识资料)

XXX重污染天气应急 工作开展情况评估总结 XXX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办公室: 按照你办文件要求和我单位领导指示,结合我单位实际,我单位于XX月XX日-XX月XX日开展了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工作。按照《XXX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XXX年修订稿)》中关于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总结评估的相关要求,我单位对本次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情况开展了评估总结工作,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指令接受情况 我单位于XX月XX日XX时接到重污染天气黄色预警(XXX级响应)指令,XX月XX日XX时启动XXX级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XX月XX日XX时接到解除重污染天气XX级响应指令,XX月XX日XX时停止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 二、领导安排部署 我单位在接到重污染天气预警信息的第一时间XXX就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措施的实施召开重污染天气专题会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清当前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工作的严峻性。以《XXX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关于启动重污染天气XX 级应急响应的通知》与《XXX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关于重污染天气黄色预警升级至橙色的通知》以及《XX重污染天行业参照# 1

气应急实施方案(XXX年)》等一系列文件要求和委领导有关讲话精神为指导。提出:一、必须将治污减霾与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工作放在首要位置,接到通知立即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要求其高度重视,立即落实实施。二、要求区内企业严格按照《XXX 重污染天气应急实施方案(XXX年)》XXX级响应措施停产减排。三、要求建筑工地停止一切室外作业,定时定点派专人负责监督检查,并做好巡查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到位,坚决杜绝重污染天气期间擅自施工现象。 三、指令传达情况 XX在召开会议后,XXX立即将XXX会议精神已打电话的形势传达至区内相关企业负责人与施工工地负责人,并将《XXX 关于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的通知》与《XXX重污染天气应急实施方案(XXX年)》XXX级响应措施停产减排下发至相关企业负责人与施工工地负责人手中,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 四、措施落实情况 我办在重污染天气应急工作中采取以下措施: ㈠、健康防护措施:张贴海报提醒工业企业在重污染天气期间尽量减少暴露在室外的时间,降低室外活动强度。应尽量留在室内,保持门窗紧闭。确需外出应采取防护措施;科学合理地佩戴口罩,注意加强自我保护。建议佩戴符合我国国标的产品。保持口罩与面部紧密贴合,使用时间不能过长,避免形成二次污染;科学合理地使用空气净化器等。 行业参照#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