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与系统实验-电话拨号音的合成与分解

信号与系统实验-电话拨号音的合成与分解
信号与系统实验-电话拨号音的合成与分解

武汉大学教学实验报告电子信息学院专业 2014 年 11月 29日实验名称电话拨号音的合成与分解指导教师

姓名年级大三学号 201230******* 成绩

源程序下载地址:

访问密码:skyw

课程设计——双音多频电话机振铃部分的制作1

& 成绩:分 ××××系 课程设计报告书 课程设计名称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 双音多频电话机振铃部分的制作 题目 学生姓名 专业 班级 { 指导教师 日期: 2010年 7月 5 日 (

摘要:双音多频电话机是当代所流行的电话机,它所使用的套件是目前最新型的面包型电话机套件,具有防雷、防干扰、静音、暂停、重拨功能和特大振铃声音、体积小巧、制作容易等优点。(KA2410)是理想的理工电信类学校及电子爱好者学习制作电话机的理想学习用具。它使用了集成电路ICI(KA2410)为单独的电话机音乐芯片,电声器件如喇叭,蜂鸣片,驻极体可以选用其他型号的但是只要外壳允许好安装即可。三极管Q2,Q3为普通的8050和9014,二极管分为了开关二极管和稳压二极管。 关键字:振铃电路,集成电路ICI,音乐芯片(KA2410) Abstract:The two-tone more frequent in the modern fashion with the telephone, it is the use of the suite is the latest type of bread has a telephone, ray, interference or is muted, pause, the function and the rings, and its compact, easy to the advantages. ( ka2410 ) is the ideal tech telecom kind of schools and study electronics lovers making telephone equipment. it's ideal to learn to use the integrated circuit ici ( ka2410 ) to separate at the music, A superior electro-acoustic devices such as the trumpet and the curtain, in a body can choose other types of but just the right to be allowed to install. q2. q3 for ordinary 8050 and 9014, and into the switch and stability and a diode. Keyword:Rings, the integrated circuit ici, the chip ( ka2410 ) !

周期信号的分解与合成

实验一周期信号的分解与合成 一、实验目的 1.用同时分析法观测50Hz 非正弦周期信号的频谱。 2.观测基波和其谐波的合成。 二、实验原理 1.一个非正弦周期函数可以用一系列频率成整数倍的正弦函数来表示,其中与非正弦具有相同频率的成分称为基波或一次谐波,其它成分则根据其频率为基波频率的2、3、4、...、n 等倍数分别称二次、三次、四次、...、n 次谐波,其幅度将随谐波次数的增加而减小,直至无穷小。 2.不同频率的谐波可以合成一个非正弦周期波,反过来,一个非正弦周期波也可以分解为无限个不同频率的谐波成分。 3.一个非正弦周期函数可用傅里叶级数来表示,级数各项系数之间的关系可用一各个频谱来表示,不同的非正弦周期函数具有不同的频谱图,各种不同波形及其傅氏级数表达式见表1-1 表1-1 各种不同波形的傅里叶级数表达式(下) 1.方波

2.三角波 3.半波 4.全波 5.矩形波 三、预习要求 在做实验前必须认真复习教材中关于周期性信号傅利叶级数分解的有关内容。 四、实验内容 1. 50HZ方波信号的频谱。 2. 周期矩形脉冲的频谱;脉冲宽度为1;周期为4;则基波角频率为0.5pi 3. 使用不同频率的谐波合成方波信号;注意观察随着谐波数的增加合成的波形发生的变化。 4. 使用不同频率的谐波合成矩形脉冲信号;注意观察随着谐波数的增加合成的波形。 五、思考题 1.什么样的周期性函数没有直流分量和余弦项?

附: 1. 50HZ方波信号的频谱。 >> w1= ; %基波角频率 >> n=0:1:30; >>bn= ; %三角级数中系数bn,参考书p122 >> stem(n*w1,bn),grid on >> xlabel('\omega(rad/s)'),ylabel('bn') >> title('方波信号频谱分析图') 2. 周期矩形脉冲的频谱;脉冲宽度为1;周期为4;则基波角频率为0.5pi tao= ; w1= ; n=-15:1:15; fn= ; %矩形脉冲级数系数fn,参考书p130,用matlab自带函数sinc stem(n,fn),grid on xlabel('n'); ylabel('Fn'); title('周期矩形脉冲的频谱图'); 3. %使用不同频率的谐波合成方波信号;注意观察随着谐波数的增加合成的波形 %发生的变化。 t=-1:0.001:1; omega=2*pi; y=square(2*pi*t,50); plot(t,y);grid on xlabel('t'); ylabel('周期方波信号'); axis([-1 1 -1.5 1.5]); n_max=[1 3 5 11 47]; N=length(n_max); for k=1:N n=1:2:n_max(k); b=4./(pi*n); x=b*sin(omega*n'*t); figure; plot(t,y) hold on; plot(t,x); hold off; xlabel('t'); ylabel('部分和的波形');

信号与系统实验题目及答案

第一个信号实验的题目 1实现下列常用信号 (1)(5)u t +;(2)(1)t δ-;(3)cos(3)sin(2)t t +;(4)()[(1)(2)]f t t u t t u t t =?---; (5)0.5()4cos(),010t f t e t t π-=?= 2连续信号的基本运算与波形变换 已知信号2 2,2 1 ()33 t t f t ? -+-≤≤?=???,试画出下列各函数对时间t 的波形: (1)()f t -(2)(2)f t -+(3)(2)f t (4)1 (1)2 d f t dt +(5)(2)t f d ττ-∞-? 3连续信号的卷积运算 实现12()()f t f t *,其中1()f t 、2()f t 从第2个题目中任选3对组合。 4连续系统的时域分析 (1) 描述某连续系统的微分方程为()2()()()2()y t y t y t f t f t ''''++=+,求当输入信号为 2()2()t f t e u t -=时,该系统的零状态响应()y t 。 (2) 已知描述某连续系统的微分方程为2()()3()()y t y t y t f t '''+-=,试用MATLAB 绘出 该系统的冲激响应和阶跃响应的波形。 实验一答案: (1)(5)u t +在MATLAB 软件的输入程序及显示波形如下:

(2)(1)t δ-在MATLAB 软件的输入程序及显示波形如下: (3)cos(3)sin(2)t t +在MATLAB 软件的输入程序及显示波形如下: (4)()[(1)(2)]f t t u t t u t t =?---在MATLAB 软件的输入程序及显示波形如下: (5)0.5()4cos(),010t f t e t t π-=?=在MATLAB 软件的输入程序及显示波形如下:

DTMF 电话拨号音的合成与识别

辽宁工业大学通信综合设计课程设计(论文)题目:电话拨号音的合成与识别 院(系):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学号:08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杨恭威 教师职称:讲师 起止时间:2011.12.23-2012.01.06

通信综合设计与制作(论文)任务及评语 院(系):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教研室:通信工程学号学生姓名专业班级 课程设计 (论文) 题目 电话拨号音的合成与识别 课 程 设计 (论文)任务设计参数为: 1.产生电话拨号数字键“0~9”和电话功能键“#、*” 2.识别电话拨号音中的数字键“0~9”和“#、*” 任务是: 理解并掌握电话拨号音产生的原理; 用MA TLAB实现电话拨号音产生器的仿真设计; 用MA TLAB实现对应电话拨号音识别的仿真设计; 完成本次设计,填写设计指导书。 指导教师 评语及成绩平时成绩(20%): 论文成绩(50%):学生签字: 答辩成绩(30%):指导教师签字: 总成绩:年月日

目录 第1章电话拨号音合成与识别的目的及原理 (1) 1.1电话拨号音合成与识别的目的 (1) 1.2 电话拨号音合成与识别的原理 (1) 第2章图形接口的制作及仿真 (2) 2.1 关于MATLAB (2) 2.2 gui图形接口功能模块的设计与仿真 (2) 2.3 DTMF 信号的产生合成 (3) 2.4 DTMF信号的检测识别仿真 (5) 第3章按键的频率响应 (7) 设计总结: (10) 参考文献: (11)

第1章电话拨号音合成与识别的目的及原理 1.1电话拨号音合成与识别的目的 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对通讯事业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被载入史册,电话通讯便注定要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而其中最基本的一项功能,拨号该如何来产生呢? 如果只用单一的频率来表示某个按键被按下,那么在以前电子元器件的精度极不稳定的情况下,出现偏差的肯能性极大,即使在今天,也很难达到万无一失,于是这就催生了另外一种想法,如果同时用两种频率来表示一个按键信号,既二维矩阵的模式,增大频率之间的间隔,适当放宽误差范围,那么通过这种方法合成的拨号音,出现拨号音识别错误的可能性便会大大降低。也正是因为这个优点,所以现在国际上普遍采用双音多频(DTMF)的编译码方法,其原理将在下一节中介绍。 1.2 电话拨号音合成与识别的原理 基于对电话通信系统中拨号音合成与识别的仿真实现其主要涉及到电话拨号音合成的基本原理及识别的主要方法,利用 MATLAB 软件以及 FFT 算法实现对电话通信系统中拨号音的合成与识别。能够利用矩阵不同的基频合成 0-9不同按键的拨号音,并能够对不同的拨号音加以正确的识别,实现由拨号音解析出电话号码的过程。进一步利用 GUI 做出简单的图形操作接口,要求接口清楚,画面简洁,易于理解,操作简单。从而实现对电话拨号音系统的简单的计算机仿真。 双音多频 DTMF(Dual Tone Multi Frequency),由高频群和低频群组成,高低频群各包含4个频率。一个高频信号和一个低频信号迭加组成一个组合信号,代表一个数字。DTMF信令有16个编码。利用DTMF信令可选择呼叫相应的对讲机。双音多频信号(DTMF),电话系统中电话机与交换机之间的一种用户信令,通常用于发送被叫号码。 在使用双音多频信号之前,电话系统中使用一连串的断续脉冲来传送被叫号码,称为脉冲拨号。脉冲拨号需要电信局中的操作员手工完成长途接续。 双音多频信号是贝尔实验室发明的,其目的是为了自动完成长途呼叫。 双音多频的拨号键盘是4×4的矩阵,每一行代表一个低频,每一列代表一个高频。每按一个键就发送一个高频和低频的正弦信号组合,比如'1'相当于697和1209赫兹(Hz)。

信号与系统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 常用信号分类与观察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单片机产生低频信号源; 2、观察常用信号的波形特点及产生方法; 3、学会使用示波器对常用波形参数的测量。 二、实验内容 1、信号的种类相当的多,这里列出了几种典型的信号,便于观察。 2、这些信号可以应用到后面的“基本运算单元”和“无失真传输系统分析”中。 三、实验原理 对于一个系统特性的研究,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是研究它的输入输出关系,即在一特定的输入信号下,系统对应的输出响应信号。因而对信号的研究是对系统研究的出发点,是对系统特性观察的基本手段与方法。在本实验中,将对常用信号和特性进行分析、研究。 信号可以表示为一个或多个变量的函数,在这里仅对一维信号进行研究,自变量为时间。常用信号有:指数信号、正弦信号、指数衰减正弦信号、抽样信号、钟形信号、脉冲信号等。 1、正弦信号:其表达式为)sin()(θω+=t K t f ,其信号的参数:振幅K 、角频率ω、与初始相位θ。其波形如下图所示: 图 1-5-1 正弦信号 2、指数信号:指数信号可表示为at Ke t f =)(。对于不同的a 取值,其波形表现为不同的形式,如下图所示:

图 1-5-2 指数信号 3、指数衰减正弦信号:其表达式为 ?? ? ??><=-)0()sin()0(0)(t t Ke t t f at ω 其波形如下图: 图 1-5-3 指数衰减正弦信号 4、抽样信号:其表达式为: sin ()t Sa t t = 。)(t Sa 是一个偶函数,t = ±π,±2π,…,±n π时,函数值为零。该函数在很多应用场合具有独特的运用。其信号如下图所示:

信号分解与合成实验报告

实验二信号分解与合成 --谢格斯110701336 聂楚飞110701324 一、实验目的 1、观察电信号的分解。 2、掌握带通滤波器的有关特性测试方法。 3、观测基波和其谐波的合成。 二、实验内容 1、观察信号分解的过程及信号中所包含的各次谐波。 2、观察由各次谐波合成的信号。 三、预备知识 1、了解李沙育图相关知识。 2、课前务必认真阅读教材中周期信号傅里叶级数的分解以及如何将各次谐波进行叠加等相关内容。 四、实验仪器 1、信号与系统实验箱一台(主板)。 2、电信号分解与合成模块一块。 3、20M双踪示波器一台。 五、实验原理 任何电信号都是由各种不同频率、幅度和初相的正弦波迭加而成的。对周期信号由它的 傅里叶级数展开式可知,各次谐波为基波频率的整数倍。而非周期信号包含了从零到无穷大的所有频率成份,每一频率成份的幅度均趋向无限小,但其相对大小是不同的。 通过一个选频网络可以将电信号中所包含的某一频率成份提取出来。本实验采用性能较 佳的有源带通滤波器作为选频网络,因此对周期信号波形分解的实验方案如图2-3-1所示。 将被测方波信号加到分别调谐于其基波和各次奇谐波频率的一系列有源带通滤波器电路上。从每一有源带通滤波器的输出端可以用示波器观察到相应频率的正弦波。本实验所用 的被测信号是 1 53Hz左右的周期信号,而用作选频网络的五种有源带通滤波器的输出 频率分别是「2 2、3 3、4 4、5 5,因而能从各有源带通滤波器的两端观察到基波和各 次谐波。其中,在理想情况下,如方波的偶次谐波应该无输出信号,始终为零电平,而奇次谐波则具有很好的幅度收敛性,理想情况下奇次谐波中一、三、五、七、九次谐波的幅度比应为1: (1/3):(1/5):(1/7):(1/9)。但实际上因输入方波的占空比较难控制在50%,且方 波可能有少量失真以及滤波器本身滤波特性的有限性都会使得偶次谐波分量不能达到理想零的情况。 六、实验步骤 1、把系统时域与频域分析模块插在主板上,用导线接通此模块“电源接入”和主板上 的电源(看清标识,防止接错,带保护电路),并打开此模块的电源开关。 2、调节函数信号发生器,使其输出53Hz左右(其中在50Hz ~ 56Hz之间进行选择,

信号分解与合成实验

深圳大学实验报告课程名称:信号与系统 实验项目名称:信号的分解与合成实验 学院:信息工程工程学院 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 指导教师: 报告人:学号:班级: 实验时间: 实验报告提交时间: 教务处制

电位器W01、W02、W03可以将基波,三次谐波,五次谐波,七次谐波的幅度调节成1:1/3 : 1/5 : 1/7,通过导线将其连接至信号的合成的输入插座IN01、IN02、IN03、IN04J ,通过测试勾可以观察到合成后的波形。 2、验证三次谐波与基波之间的相位差是否为180,五次谐波与基波之间的相位差是否为0.可用李沙育图形法进行测量,其测量方法如下:用导线将函数发生器的方便输出端与带通滤波器输入端连接起来,即把方波信号分先后送入各带通滤波器,如图(1)所示. 具体方法:基波与各高次谐波相位比较(李沙育频率测试法) 把BFP-1ω处的基波送入示波器的X 轴,再分别把BFP-31ω、BFP-51ω处的高次谐波送入Y 轴,示波器采用X —Y 方式显示,观察李沙育图。 当基波与三次谐波相位差为0、90、180时,波形分别如图所示. 以上是三次谐波与基波产生的典型的李沙育图,通过图形上下端及两旁的波峰个数,确定频率比.

五、实验步骤与相应实验结果: 1、把电信号分解与合成模块插在主板上,用导线接通此模块“电源插入”和主板上的电源,并打开此模块的电源开关. 2、调节函数信号发生器,使其输出10KHz左右的方波,占空比为50%,峰峰值为6V左右,如图(2)所示。将其接至该实验模块的“输入端",用示波器观察各次谐波的输出即各次谐波,分别如图(3)、图(4)、图(5)、图(6)所示. 图(2)输出方波信号 图(3)基次谐波图(4)三次谐波 图(5)五次谐波图(6)七次谐波

信号与系统 奥本海姆第九章答案

Chapter 9 9.21 Solution: (a). Q )()()(32t u e t u e t x t t ??+= ∴ )3)(2(523121)(+++=+++=s s s s s s X , 2}Re{?>s (b). Q )()5(sin )()(54t u t e t u e t x t t ??+= ∴ )55)(55)(4(70155)5(541)(222j s j s s s s s s s X ?++++++=++++=, 4}Re{?>s (i). Q )()()(t u t t x +=δ ∴ s s s s X 111)(+=+=, 0}Re{>s (f). Q )3()3()(t u t t x +=δ ∴ s s s s X 333/13131)(+=?+=, 0}Re{>s 9.22 Solution: (a). Q 1211/6/6()9(3)(3)33 j j X s s s j s j s j s j ?===+++?+?,0}Re{>s ∴ 3311()()()(sin 3)()663j t j t j j x t e u t e u t t u t ?=? +=

(b). Q 221/21/2()9(3)(3)33s s X s s s j s j s j s j = ==+++?+?,0}Re{>s ∴ 33211()()()(cos3)()22 j t j t x t e u t e u t t u t ?=+= (c) From the property of shifting in the time-domain and (b),we can get 22()(cos(3))()()9s x t t u t s ??=??? ?+,Re{}0s < So 2()cos(3)()()9 s g t t u t G s s =???=+,Re{}0s < From the property of shifting in the s-domain,we can get 321()(1)(1)9 s X s G s s +==+++,Re{}1s

典型信号的合成和分解

实验指导书 实验项目名称:典型信号的合成和分解 实验项目性质:普 通 所属课程名称:工程测试技术 实验计划学时:2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熟悉信号的合成、分解原理,了解信号频谱的含义和特点。 二.实验内容和要求 1.周期信号的合成和分解 在有限区间内,凡满足狄里赫利条件的周期信号x(t)都可以展开傅里叶三角函数级数。 001001 ()(cos sin )2 cos()(1,2,3,)2n n n n n n n a x t a n t b n t a A n t n ωωω?∞=∞==++=+-=∑∑ 式中 0a ——常值分量 00/20/202()T T a x t dt T -=? n a ——余弦分量的幅值

00/20/202()cos T n T a x t n tdt T ω-=? n b ——正弦分量的幅值 00/20/202()sin T n T b x t n tdt T ω-=? n A ——n 次谐波的振幅,是n 的偶函数 n A = n ?——n 次谐波的相角,是n 的奇函数 arctan n n n a b ?= 可见,周期信号是由周期信号是由一个或几个、乃至无穷多个不同频率的谐波叠加而成的。也就是说,复杂周期信号是由几个乃至无穷多个简单的周期信号组成的,这些组成的周期信号的频率具有公约数,周期具有公共的周期。 因此,周期信号可以分解成多个乃至无穷多个谐波信号。反过来说,我们可以用一组谐波信号来合 成任意形状的周期信号。 例如对于如右图所示的方 波,其时域描述表达式为 000()()02()02x t x t nT T A t x t T A t =+????<

实验1 双音多频电话拨号音产生实验报告

沈阳工程学院 学生实验报告 实验室名称:通信实验室课程名称:数字传输技术 实验名称:双音多频电话拨号音产生实验实验日期:2015年11月6日 班级:通信32 姓名:张翼学号:2013312211 指导教师:何思远成绩: 一、实验目的 1. 理解双音多频电话拨号音产生的原理。 2. 掌握使用MATLAB语言产生双音多频电话拨号音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电话拨号产生的电话号码是通过双音多频(DTMF)格式从电话机传送给交换机的。所谓双音多频,就是利用两个规定频率的正弦波去代表电话机的某一个按键,当按下某按键时,就发送相应的一组正弦波。交换机一方通过检测这组正弦波的频率来识别相应的号码信息。DTMF规定的电话拨号按键与发送正弦波频率组的对应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DTMF规定的电话拨号按键与发送正弦波频率组的对应关系

此外,Matlab也提供了关于电话拨号的演示程序phone。图2为使用phone命令打开的演示窗口。 图2 Matlab中的phone演示窗口 三、实验内容及要求 根据双音多频电话拨号音产生的原理,用一个函数文件(Function File)产生双音多频电话拨号音。要求该函数能够根据输入的电话号码产生拨号音频,每个号码的DTMF音持续时间为0.3秒,拨号间隔为0.1秒。 四、程序代码 function y=myphone(num_str) %输入num_str为电话号码字符串,为1.2.3.4.5.6.7.5.6.0.*.# %输出为相应的拨号音效矩阵 %如果不给出输出变量,则从声卡输出拨号音频 freq_low=[697 770 852 941]; %低频频率 freq_Hgh=[1209 1336 1477]; %高频频率 time_of_num=0.3; %每个号码的DTMF音持续时间 Fs=8000; %信号采集率 wav=inline('0.25*sin(2*pi*p(1)*[1/p(3):1/p(3):p(4)])+0.25*sin(2*pi*p(2)*[1/p(3):1/p(3):p(4)])','p'); %P=[fL,fH,time_of_num] %参数的含义:[高频率,低频率,采样率,持续时间] XX=[]; %提高运行速度 for k=1:length(num_str)

信号分解与合成实验报告

实验二 信号分解与合成 --谢格斯 110701336 聂楚飞110701324 一、实验目的 1、观察电信号的分解。 2、掌握带通滤波器的有关特性测试方法。 3、观测基波和其谐波的合成. 二、实验内容 1、观察信号分解的过程及信号中所包含的各次谐波。 2、观察由各次谐波合成的信号。 三、预备知识 1、了解李沙育图相关知识. 2、课前务必认真阅读教材中周期信号傅里叶级数的分解以及如何将各次谐波进行叠加等相关内容. 四、实验仪器 1、信号与系统实验箱一台(主板)。 2、电信号分解与合成模块一块。 3、20M双踪示波器一台. 五、实验原理 任何电信号都是由各种不同频率、幅度和初相的正弦波迭加而成的。对周期信号由它的傅里叶级数展开式可知,各次谐波为基波频率的整数倍。而非周期信号包含了从零到无穷大的所有频率成份,每一频率成份的幅度均趋向无限小,但其相对大小是不同的. 通过一个选频网络可以将电信号中所包含的某一频率成份提取出来。本实验采用性能较佳的有源带通滤波器作为选频网络,因此对周期信号波形分解的实验方案如图2-3—1所示。 将被测方波信号加到分别调谐于其基波和各次奇谐波频率的一系列有源带通滤波器电路上。从每一有源带通滤波器的输出端可以用示波器观察到相应频率的正弦波。本实验所用的被测信号是Hz 531=ω左右的周期信号,而用作选频网络的五种有源带通滤波器的输出频 率分别是543215432ωωωωω、、、、 ,因而能从各有源带通滤波器的两端观察到基波和各次谐波.其中,在理想情况下,如方波的偶次谐波应该无输出信号,始终为零电平,而奇次谐波则具有很好的幅度收敛性,理想情况下奇次谐波中一、三、五、七、九次谐波的幅度比应为1:(1/3):(1/5):(1/7):(1/9)。但实际上因输入方波的占空比较难控制在50%,且方波可能有少量失真以及滤波器本身滤波特性的有限性都会使得偶次谐波分量不能达到理想零的情况。 六、实验步骤 1、把系统时域与频域分析模块插在主板上,用导线接通此模块“电源接入"和主板上的电源(看清标识,防止接错,带保护电路),并打开此模块的电源开关. 2、调节函数信号发生器,使其输出Hz 53左右(其中在Hz Hz 56~50之间进行选择,

周期矩形脉冲的分解与合成

周期矩形脉冲的分解与合成

本科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周期矩形脉冲的分解与合成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 进一步了解波形分解与合成原理。 ? 进一步掌握用傅里叶级数进行谐波分析的方法。 ? 分析典型的矩形脉冲信号,了解矩形脉冲信号谐波分量的构成。 ? 观察矩形脉冲信号通过多个数字滤波器后,分解出各谐波分量的情况。 ? 观察相位对波形合成中的作用。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2.1 信号的时域特性与频域特性 时域特性和频域特性是信号的两种不同的描述方式。一个时域上的周期信号,只要满足荻里赫勒(Dirichlet)条件,就可以将其展开成三角形式或指数形式的傅里叶级数。由于三角形式的傅里叶级数物理含义比较明确,所以本实验利用三角形式实现对周期信号的分解。 一个周期为T 的时域周期信号()x t ,可以在任意00(,)t t T +区间,精确分解为以下三角形式傅里叶级数,即 0001()(cos sin ) k k k x t a a k t b k t ωω∞ ==++∑ 2.2 矩形脉冲信号的幅度谱 一般利用指数形式的傅里叶级数计算周期信号的幅度谱。 0()jk t k k x t X e ω∞ =-∞ = ∑ (3) 式中0/2 /2 1()T jk t k T X x t e dt T ω--= ? 。计算出指数形式的复振幅k X 后,再利用单边幅 度谱和双边幅度谱的关系:0 2,0 ,0k k X k C X k ?≠?=?=??,即可求出第k 次谐波对应的振

幅。 内容: (1)方波信号的分解。调整“信号源及频率计模块”各主要器件,通过TP1~TP8观察500Hz方波信号的各次谐波,并记录各次谐波的峰峰值。 (2)矩形波信号的分解。将矩形脉冲信号的占空比变为25%,再通过TP1~TP8观察500Hz矩形脉冲信号的各次谐波,并记录各次谐波的峰峰值。 (3)方波的合成。将矩形脉冲信号的占空比再变为50%,通过调节8位拨码开关,观察不同组合的方波信号各次谐波的合成情况,并记录实验结果。 (4)相位对矩形波合成的影响。将SW1调节到“0110”,通过调节8位拨码开关,观察不同组合的方波信号各次谐波的合成情况,并记录实验结果。 三、实验项目 周期矩形脉冲的分解与合成 四、实验器材 信号与系统实验箱一台 双踪示波器一台 五、实验步骤 5.1 方波信号的分解 ①连接“信号源与频率计模块”的模拟输出端口P2与“数字信号处理模块”的模拟输入端口P9; ②将“信号源及频率计模块”的模式切换开关S2置信号源方式,扫频开关S3置off,利用波形切换按钮S4产生矩形波(默认方波,即占空比为50%),利用频率调节按钮ROL1保证信号频率为500Hz; ③将“数字信号处理模块”模块的8位拨码开关调节为“00000000”; ④打开信号实验箱总电源(右侧边),打开S2、S4 两模块供电开关; ⑤用示波器分别观察测试点“TP1~TP7”输出的一次谐波至七次谐波的波形及TP8处输出的七次以上谐波的波形; ⑥根据表1,记录输入信号参数及测试结果。 5.2 矩形波信号的分解 ①按下“信号源及频率计模块”的频率调节按钮ROL1约1秒钟后,数码

大连理工大学数字信号处理实验二电话拨号音的合成与识别

大连理工大学实验报告 学院(系):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班级:姓名:学号:组:___ 实验时间:实验室:实验台:指导教师签字:成绩:实验二、电话拨号音的合成与识别一、实验题目和代码 实现对电话通信系统中拨号音合成与识别的仿真实现。 系统界面设计: 源程序: function varargout = zuoye(varargin) function zuoye_OpeningFcn(hObject, eventdata, handles, varargin) % This function has no output args, see OutputFcn. % hObject handle to figure % eventdata reserved - to be defined in a future version of MATLAB % handles structure with handles and user data (see GUIDA TA) % varargin command line arguments to zuoye (see V ARARGIN)

% Choose default command line output for zuoye handles.output = hObject; handles.fs = 8192; handles.DTMFsum=820; handles.DTMFnum = handles.DTMFsum/2; handles.NUM=[]; handles.number = []; function num1_Callback(hObject, eventdata, handles) % hObject handle to num1 (see GCBO) % eventdata reserved - to be defined in a future version of MATLAB % handles structure with handles and user data (see GUIDA TA) n0=strcat(get(handles.numshow,'string'),'1'); % 获取数字号码 set(handles.numshow,'string',n0); % 显示号码 n=[1:handles.DTMFnum]; % 每个数字410 个采样点表示 d0=sin(2*pi*697/handles.fs*n)+sin(2*pi*1209/handles.fs*n); % 对应行频列频叠加space=zeros(1,handles.DTMFnum); %400 个0 模拟静音信号 phone=[handles.NUM,d0]; handles.NUM=[phone,space]; % 存储连续的拨号音信号 guidata(hObject, handles); wavplay(d0,8192); function num10_Callback(hObject, eventdata, handles) % hObject handle to num10 (see GCBO) % eventdata reserved - to be defined in a future version of MATLAB % handles structure with handles and user data (see GUIDA TA) n=[1:1000];

实验二、 波形合成与分解

实验二 波形合成与分解 1.实验目的 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本实验熟悉信号的合成、分解原理,了解信号频谱的含义,加深对傅里叶变换性质和作用的理解。 2.实验原理 根据傅里叶分析的原理,任何周期信号都可以用一组三角函数)}cos();{sin(00t n t n ωω的组合表示,即: )2sin()2cos()sin()cos()(020201010t b t a t b t a a t x ωωωω++++= 即可以用一组正弦波和余弦波来合成任意形状的周期信号。 3.实验内容 (1) 方波的合成 图示方波是一个奇谐信号,由傅里叶级数可知,它是由无穷个奇次谐波分量 合成的,本实验用图形的方式来表示它的合成。方波信号可以分解为: ,9,7,5,3,1,1)2sin(2)(10=?=∑∞ =n n t nf A t x n ππ 用前5项谐波近似合成50Hz,幅值为3的方波,写出实验步骤。 a.只考察从 0=t s 到10=t s 这段时间内的信号。 b.画出基波分量)sin()(t t y =。 c.将三次谐波加到基波之上,并画出结果,并显示。 3/)*3sin()sin()(t t t y += d.再将一次、三次、五次、七次和九次谐波加在一起。 9/)*9sin(7/)*7sin(5/)*5sin(3/)*3sin()sin()(t t t t t t y ++++= e.合并从基波到十九次谐波的各奇次谐波分量。 f.将上述波形分别画在一幅图中,可以看出它们逼近方波的过程。注意“吉布斯现象”。周期信号傅里叶级数在信号的连续点收于该信号,在不连续点收敛于信号左右极限的平均值。如果我们用周期信号傅里叶级数的部分和来近似周期信号,在不连续点附近将会出现起伏和超量。在实际中,如果应用这种近似,就应该选择足够大的N ,以保证这些起伏拥有的能量可以忽略。 (2) 设计谐波合成三角波的实验,写出实验步骤,并完成实验。

信号的分解与合成

实验十三 信号分解及合成 一、 实验目的 1、 了解和熟悉波形分解与合成原理。 2、 了解和掌握用傅里叶级数进行谐波分析的方法。 二、 实验仪器 1、 双踪示波器 2、 数字万用表 3、 信号源及频率计模块S2 4、 数字信号处理模块S4 三、 实验原理 (一)信号的频谱与测量 信号的时域特性和频域特性是对信号的两种不同的描述方式。对于一个时域的周期信号 ()f t ,只要满足狄利克菜(Dirichlet)条件,就可以将其展开成三角形式或指数形式的傅里 叶级数。 例如,对于一个周期为T 的时域周期信号()f t ,可以用三角形式的傅里叶级数求出它的 各次分量,在区间11(,)t t T +内表示为 () 01 ()cos sin 41,3,5,7,n n n f t a a n t b n t A k Tk ω ∞ ==+Ω+Ω=??? ∑ ()01 ()cos sin n n n f t a a n t b n t ∞ ==+Ω+Ω∑ 即将信号分解成直流分量及许多余弦分量和正弦分量,研究其频谱分布情况。 图1 c a

信号的时域特性和频域特性 信号的时域特性与频域特性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这种联系可以用图13-1来形象地表示。其中图(a)是信号在幅度—时间—频率三维坐标系统中的图形;图(b)是信号在幅度一时间坐标系统中的图形即波形图:把周期信号分解得到的各次谐波分量按频率的高低排列,就可以得到频谱图。反映各频率分量幅度的频谱称为振幅频谱。图(c)是信号在幅度—频率坐标系统中的图形即振幅频谱图。反映各分量相位的频谱称为相位频谱。在本实验中只研究信号振幅频谱。周期信号的振幅频谱有三个性质:离散性、谐波性、收敛性。测量时利用了这些性质。从振幅频谱图上,可以直观地看出各频率分量所占的比重。测量方法有同时分析法和顺序分析法。 同时分析法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利用多个滤波器,把它们的中心频率分别调到被测信号的各个频率分量上。当被测信号同时加到所有滤波器上,中心频率与信号所包含的某次谐波分景频率-致的滤波器便有输出。在被测信号发生的实际时间内可以同时测得信号所包含的各频率分量。在本实验中采用同时分析法进行频谱分析,如图132所示。 (二)方波的分解 我们以下图的方波为例:占空比为50% 方波在一个周期内的解析式为:0()2 A t T f t T A t T <≤?? =? -<≤?? 故有 () 01 ()cos sin 41,3,5,7,n n n f t a a n t b n t A k Tk ω ∞ ==+Ω+Ω=??? ∑ 于是,所求级数 b

信号与系统实验指导书

信号与系统实验指导书 赵欣、王鹏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2006.6.26

前言 “信号与系统”是无线电技术、自动控制、生物医学电子工程、信号图象处理、空间技术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国内各院校相应专业的主干课程。 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既高度综合又高度分化,这要求高等院校培养的大学生,既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又要有严格的工程技术训练,不断提高实验研究能力、分析计算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21世纪要求培养“创造型、开发型、应用型”人才,即要求培养智力高、能力强、素质好的人才。 由于该课程核心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都非常重要,而且系统性、理论性很强,为此在学习本课程时,开设必要的实验,对学生加深理解、深入掌握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使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形象化、具体化,对增强学习的兴趣有极大的好处,做好本课程的实验,是学好本课程的重要教学辅助环节。 在做完每个实验后,请务必写出详细的实验报告,包括实验方法、实验过程与结果、心得和体会等。

目录 实验一无源和有源滤波器 (1) 实验二方波信号的分解 (6) 实验三用同时分析法观测方波信号的频谱 (8) 实验四二阶网络状态轨迹的显示 (10) 实验五二阶网络函数的模拟 (14) 实验六抽样定理 (18) 附录 (22)

实验一无源和有源滤波器 一、实验目的 1、了解RC无源和有源滤波器的种类、基本结构及其特性。 2、对比研究无源和有源滤波器的滤波特性。 3、学会列写无源和有源滤波器网络函数的方法。 二、基本原理 1、滤波器是对输入信号的频率具有选择性的一个二端口网络,它允许某些频率(通常是某个频带范围)的信号通过,而其它频率的信号受到衰减或抑制,这些网络可以是由RLC元件或RC元件构成的无源滤波器,也可以是由RC元件和有源器件构成的有源滤波器。 2、根据幅频特性所表示的通过或阻止信号频率范围的不同,滤波器可分为低通滤波器(LPF)、高通滤波器(HPF)、带通滤波器(BPF)和带阻滤波器(BEF)四种。我们把能够通过的信号频率范围定义为通带,把阻止通过或衰减的信号频率范围定义为阻带。而通带与阻带的分界点的频率f,称为截止频率或称转折频率。图1-1中的A up为通带的电压放大倍数,f0为中心频率,f CL和f CH分别为低端和高端截止频率。 A A up f C f f C f f CL f CH f f CL f CH f 图1-1 各种滤波器的理想幅频特性 四种滤波器的实验线路如图1-2所示:

实验六 电话拨号音的合成与识别

实验六电话拨号音的合成与识别 1.实验目的 本实验基于对电话通信系统中拨号音合成与识别的仿真实现,主要涉及到电话拨号音合成的基本原理及识别的主要方法,利用MATLAB 软件以及FFT 算法实现对电话通信系统中拨号音的合成与识别。并进一步利用MATLAB 中的图形用户界面GUI 制作简单直观的模拟界面。使其对电话通信系统拨号音的合成与识别有个基本的了解。 能够利用矩阵不同的基频合成0 -9 不同按键的拨号音,并能够对不同的拨号音加以正确的识别,实现由拨号音解析出电话号码的过程。进一步利用GUI 做出简单的图形操作界面。要求界面清楚,画面简洁,易于理解,操作简单。从而实现对电话拨号音系统的简单的实验仿真。 2.实验原理 双音多频 DTMF( Dual Tone Multi-Frequency )信号,是用两个特定的单音频率信号的组合来代表数字或功能。在 DTMF 电话机中有 16 个按键,其中10 个数字键 0 —9 , 6 个功能键 * 、 # 、 A 、 B 、 C 、 D 。其中 12 个按键是我们比较熟悉的按键,另外由第 4 列确定的按键作为保留,作为功能键留为今后他用。根据 CCITT 建议,国际上采用 697Hz 、 770Hz 、 852Hz 、94lHz 低频群及 1209Hz 、 1336Hz 、 1477Hz 、 1633Hz 高频群。从低频群和高频群任意各抽出一种频率进行组合,共有 16 种组合,代表 16 种不同的数字键或功能,每个按键唯一地由一组行频和列频组成,如表 1 所示。 表 1 : DTMF 的组合功能 3.实验内容 (1).图形电话拨号面板的制作 利用 GUI 图形用户界面设计工具制作电话拨号面板,把 DTMF 信号和电话机的键盘矩阵对应起来。其中选用我们熟悉的 10 个数字键 0 — 9 , 2 个功能键“ * ”、“#”,另四个键省略。按照图 1 电话机键盘矩阵的排列方式制 作四行三列的按键控件。每个按键可用( Push Button )添加。 然后,为了更直观的反映对应的按键号码,可以设置一个编辑框,用于动态

大连理工大学数字信号处理实验二——电话拨号音的合成与识别

大连理工大学实验报告 学院(系):电信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班级:电子1204 姓名:梁宇学号:201281001 组:___ 实验时间:实验室:实验台: 指导教师签字:成绩: 实验二、电话拨号音的合成与识别 一、实验题目和代码 实现对电话通信系统中拨号音合成与识别的仿真实现。 系统界面设计:

源程序: function varargout = sy2(varargin) % SY2 MATLAB code for sy2.fig % SY2, by itself, creates a new SY2 or raises the existing % singleton*. % % H = SY2 returns the handle to a new SY2 or the handle to % the existing singleton*. % % SY2('CALLBACK',hObject,eventData,handles,...) calls the local % function named CALLBACK in SY2.M with the given input arguments. % % SY2('Property','Value',...) creates a new SY2 or raises the % existing singleton*. Starting from the left, property value pairs are % applied to the GUI before sy2_OpeningFcn gets called. An % unrecognized property name or invalid value makes property application % stop. All inputs are passed to sy2_OpeningFcn via varargin. % % *See GUI Options on GUIDE's Tools menu. Choose "GUI allows only one % instance to run (singleton)". % % See also: GUIDE, GUIDATA, GUIHANDLES % Edit the above text to modify the response to help sy2 % Last Modified by GUIDE v2.5 03-Jun-2015 23:06:41 % Begin initialization code - DO NOT EDIT gui_Singleton = 1; gui_State = struct('gui_Name', mfilename, ... 'gui_Singleton', gui_Singleton, ... 'gui_OpeningFcn', @sy2_OpeningFcn, ... 'gui_OutputFcn', @sy2_OutputFcn, ... 'gui_LayoutFcn', [] , ... 'gui_Callback', []); if nargin && ischar(varargin{1}) gui_State.gui_Callback = str2func(varargin{1}); end if nargout [varargout{1:nargout}] = gui_mainfcn(gui_State, varargi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