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上册《百合花》 茹志鹃 教案

统编版上册《百合花》 茹志鹃 教案
统编版上册《百合花》 茹志鹃 教案

第三课 百合花 茹志鹃

学习目标:

1. 明白小说题目的含义和主题。(主题建构)

2. 体味细节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细节描写)

3. 分析人物形象。(形象分析)

4. 咀嚼本小说清新俊逸的语言。(语言特色)

5. 培养速读小说,概述小说的能力。(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分析小说怎样通过叙事表现主题。

2.理解心理描写的技巧与作用。

3.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4.品析清新俊逸的语言特色。

一、课前预习

(一)字音

宽kuān 恕shù 害hài 臊sāo 撂liào 木mù讷nè 挪nuó步bù 讪shàn 笑xiào 踌chóu 躇chú

尴ɡān 尬ɡà 掂diān 量lianɡ 鹿lù寨zhài 虔qián 诚chénɡ 忸niǔ怩ní 跌diē宕dànɡ 执zhí拗niù

磕kē磕kē绊bàn 绊bàn

(二)作者介绍

茹志鹃(1925—1998),浙江杭州人,中共党员,当代著名女作家。1943年参加新四军,1955年转业到中国作协上海分会,任《文艺月报》编辑。

她的创作以短篇小说见长。笔调清新、俊逸,情节单纯明快,细节丰富传神。善于从较小的角度去反应时代本质。

《百合花》是茹志鹃的成名作。最初发表在《延河》1958年第3期。

代表作:《百合花》、《静静的产院》等。

(三)创作背景:

茹志鹃说:“我写《百合花》的时候,正是反右派斗争处于紧锣密鼓之际,社会上如此,我家庭也如此。我丈夫王啸平处于岌岌可危之时,我无法救他,只有每天晚上,待孩子睡后,不无悲凉地思念起战时的生活,和那时的同志关系。脑子里像放电影一样,出现了战争时接触到的种种人。战争使人不能有长谈的机会,但是战争却能使人深交。有时仅几十分钟,几分钟,甚至只来得及瞥一眼,便一闪而过,然而人与人之间,就在这个一刹那里,便能够肝胆相照,生死与共。

反右派斗争【1957年4月】: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反革命分子乘中国共产党开展整风运动之机,向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进行猖狂进攻,甚至扬言取消党的领导,实行西方"轮流坐庄"的政党制度,走资本主义道路。

1957年7月,毛泽东在南京计划召集华东各省的省委第一书记开会,部署反右派斗争。中共中央发出指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反右派斗争,到1958年夏季反右派斗争结束。但斗争被某些人严重地扩大化了。1978年,中共中央决定对被划为"右派分子"的人进行全面复

查,将被错划为右派的人平反。

(四)作品评价:

茅盾:《百合花》结构上细致严密,同时富于节奏感。它的人物描写也有特点,人物形象是由淡而浓,好比一个人迎面而来,愈近愈看得清,最后,不但让人看清了他的外形,也看到了他的内心。它的风格清新俊逸,是一篇结构谨严、没有闲笔的短篇小说,但同时它又富于抒情诗的风味。

二、整体感知

(一)理清本文的线索、情节(提示:全文以时间为顺序,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展开情节)

下面是本文的结构思维导图,读完课文后,将①②处的内容补充完整。

百合花????? 开端(1~23段):通讯员送“我”去前沿包扎所发展(24~42段):① 高潮(43~55段):② 结局(56~57段):新媳妇执意将自己的被子盖在通讯员的身上入殓

环境:解放战争时期

主题: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情

思考:小说的情节结构有着怎样的特点? 答:小说的情节结构单纯而有很强的节奏感。随着情节的发展,人物的音容笑貌和个性特征也逐渐展现。我起初对小通讯员生气,接着发生了兴趣,到后来从心底里爱上这傻乎乎的小同乡,直到最后怀着崇敬心情看着百合花被盖上这位平常的拖毛竹青年的脸,笔调起伏跌宕,结构单纯而又缜密,耐人寻味。《百合花》可以说是在结构上最细致、严密,同时也是最富有节奏感的。

(二)人物形象分析:

1.小说中的通讯员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性格特点:他是团部通讯员,是来自农村的青年,稚气未脱离,质朴、憨厚、不善言辞,有时执拗得有点任性,有时活泼得可亲可近。他热爱生活,关心同志,体贴别人,舍己救人。简要分析:他是团部通讯员,在战斗开始前奉命护送女文工团员去包扎所。他是一个刚参军一年、只有19岁的农村青年,稚气未脱离,质朴、憨厚、不善言辞,更怯于与陌生女性交往,有时执拗得有点任性,有时活泼得可亲可近。他热爱生活,关心同志,体贴别人。在战斗中,当一颗手榴弹在担架队员们中间冒烟乱转时,他毫不迟疑地扑了上去,用自己年轻的生命解除了人民群众的危难。

2.小说是怎样塑造新媳妇这个人物形象的?请作简要分析。

(1)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新媳妇的人性美。如新媳妇看到重伤的是小通讯员,于是一针一线地缝补他衣服上的破洞,后来又将新婚时的被子盖在小通讯员的遗体上。

(2)通过形象描写来表现新媳妇青春美。她是过门刚三天的农村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留海。善良纯朴开朗,也有着新嫁娘的矜持羞涩。它的人物描写是由淡而浓,好比一个人迎面而来,愈近愈看得清,最后,不但让我们看清了他的外形,也看到了他的内心。

3.“我”是怎样的一种形象?

年轻的女文工团员,大战前夕,被派到前线包扎所帮忙。热情开朗,善于作群众工作。在与通讯员同行和借被子的过程中,对这个憨厚质朴的小同乡产生了一种比同志、比同乡更为亲切的感情。在包扎所帮助照顾伤员时,她心中还时不时想到通讯员,担心他在战场上会不会受伤,受了伤会不会被落下。“我”带有类似手足之情,带着一种女同志特有的母性,来看待他,牵挂他。这是一种复杂微妙得无以言表的美好情感

三、深入研读

(一)细节描写

细节【以小见大】:指细小的环节或情节。它可以是一个事物、一个动作、一句话、一种表情,一个简短的情节。

作用:准确、生动、细致的描绘,使读者“如见其人”、“如睹其物”,它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好的作品之所以能动人肺腑,精彩动人的细节描写是功不可没的。【例子】:

1.小通讯员衣肩上的破洞前后出现了四次

第一次:表现了小通讯员的腼腆朴实和新媳妇的淳朴善良。

第二次:既带着亲切的回忆也带着我的遗憾。

第三次:感伤的回忆和无法弥补的遗憾

第四次:新媳妇对子弟兵淳朴真挚的感情。

2.小通讯员枪筒里插的树枝和野菊花出现两次

烘托出了小通讯员的热爱生活、充满青春活力,和临近战斗仍从容不迫的性格特征。

3.小通讯员给“我”的两个干硬的馒头出现了两次。

表现小通讯员的细心和“我”睹物思人的悲痛和崇敬。

4.洒满白色百合花图案的新被子出现三次

新媳妇的纯洁和高尚的感情的象征,小通讯员的崇高品质对她的感动的象征。

【考点归纳】: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1、在情节发展上前后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

2、“于细微之处见真情”。这段细节描写丰富了人物形象,使人物描写的有血有肉有灵魂,而且把人物与众不同的个性凸显出来,从而使人物形象更鲜活。

(二)标题解读——《百合花》

2.小说以“百合花”为题的寓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百合花,色泽文雅,香气清幽,白净纯洁。本文题目以借代的手法,用“百合花”借指印有百合花的被子。

(2)更重要的是,作者赋予了“百合花”以丰富的象征意义,即小通讯员和新媳妇他们都有百合花一样高尚、纯洁、美好的心灵,军民之间的感情也像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战士和战士之间的情感也像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一句话,“百合花”象征着人情美、人性美。

三、总结提升

(一)本作品的艺术特色

女性视角:独特的女性视角是小说的一个重要特点。这个主要是通过“我”这个人物形象来实现的。虽然,作品主要写的是小通讯员和新媳妇之间的圣洁感情,但是,“我”却是小通讯员和新媳妇之间不可缺少的穿针引线的人物,是故事的叙述人和情节发展的重要推动者。因此,“我”不仅是作品采用“第一人称”方式的承担者,而且也是作品中的一个艺术形象。“我”与小通讯员去前沿包扎所的路上,主动找他搭话,主动认老乡,甚至带着挑衅性地问他娶媳妇了没有言行,表现出一种战争年代革命队伍中的女同志特有的“泼辣”,是一个具有着强烈性别意识的人物。作品不仅通过“我”带有女性特征的细微观察,使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跃然纸上,而且,通过富于浪漫气质的想象,使作品充满抒情的色彩。比如,“我”想象的小通讯员在家乡天目山拖毛竹时的情景:“我朝他宽宽的两肩望了一下,立即在我眼前出现了一片绿雾似的竹海,海中间,一条窄窄的石级山道,盘旋而上。一个肩膀宽宽的小

伙,肩上垫了一块老蓝布,扛了几枝青竹,竹梢长长的拖在他后面,刮打得石级哗哗作响。”语言不多,却充满诗情画意。

语言风格:自然、清新、柔和、优美。《百合花》的语言不论叙述、描写还是对话,都给人一种自然、清新、柔和、优美的感觉,把一个流血牺牲的战斗故事,写得充满诗意。特别是其人物语言个性鲜明、生动传神。例如,“我”与小通讯员对话:“你多大了?”“十九。”“参加革命几年了?”“一年。”“你怎么参加革命的?”“大军北撤时我自己跟来的”。这段话介绍了通讯员的出身、年龄、身世,又揭示了他舍己救人的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帮”和“跟”字,前者点出了通讯员的阶级地位和生活境况,后者则表现了他的思想觉悟和自觉的革命要求。在谈到借被子被拒时,小通讯员说:“女同志,你去借吧!……老百姓死封建。……”这两句话表达了通讯员因没借到被子而不满,也为下文他得知真相后自责埋下伏笔,两处省略号则勾勒出他在女同志面前羞怯、不善言辞的窘态。

情节结构:小说的情节虽然单纯,但有很强的节奏感。随着情节的发展,人物的音容笑貌和个性特征也逐渐展现。我起初对小通讯员生气,接着发生了兴趣,到后来从心底里爱上这傻乎乎的小同乡,直到最后怀着崇敬心情看着百合花被盖上这位平常的拖毛竹青年的脸,笔调起伏跌宕,结构单纯而又缜密,耐人寻味。茹志鹃不追求情节曲折而重视细节的运用。在《百合花》的创作中,她十分巧妙地布置细节,或让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内心变化在某一细节的描写中自然展开,或使某些细节前后照应,彼此呼应,或用某一个细节连结全篇。如小通讯员送女文工团员去包扎所的路上,不习惯与女同志同行,总是撒开大步走在“我”前头,然而,他尽管从来没有回头看过一次,但当“我”走不动时,他便自动停下来等待。这个细节表现出小通讯员的羞涩,也细腻地写出了他对护送工作的高度责任感,透露了他对同志的细心体贴。再如小通讯员插在枪筒里的那几根树枝,后来又添了一枝野菊花的描写,前后几次在小

说中出现,少了这细节也可以,但有了这细节,通讯员热爱生活、充满朝气,临近战斗仍从容不迫等性格特征就得到更加鲜明生动的表现。

意象运用:“通讯员战士的脸”“百合花”“两个馒头”“布片”“笑”“枪筒”等意象意蕴丰富。小说中含有不少意蕴丰富的意象。新媳妇的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盖上了通讯员战士的脸,暗含着农民与战士融为一体,既写出了年轻战士的勇敢与牺牲的伟大精神,又写出了新媳妇对革命的理解及对战士纯洁的感情。“百合花”的意蕴丰厚,一方面,它指被子上的“百合花”,只是一个图案;另一方面,它又象征了年轻媳妇的朴实美丽、纯洁无瑕。除了“百合花”,小说中两次出现了“两个馒头”,三次出现了“布片”,还有“笑”、“枪筒”的意象在文中也多次出现,不仅成为联结情节线索的纽带,而且其丰富的内涵引导情节深入新的层面。

崇高的陌生化:有意淡化明确的政治背景,将更多笔触探向丰富的人性世界。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