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直线运动题20套(带答案)

高中物理直线运动题20套(带答案)
高中物理直线运动题20套(带答案)

高中物理直线运动题20套(带答案)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直线运动

1.如图所示,一木箱静止在长平板车上,某时刻平板车以a = 2.5m/s2的加速度由静止开始向前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速度达到v = 9m/s时改做匀速直线运动,己知木箱与平板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0.225,箱与平板车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静擦力相等(g取10m/s2)。求:

(1)车在加速过程中木箱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

(2)木箱做加速运动的时间和位移的大小

(3)要使木箱不从平板车上滑落,木箱开始时距平板车右端的最小距离。

【答案】(1)(2)4s;18m(3)1.8m

【解析】试题分析:(1)设木箱的最大加速度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解得

则木箱与平板车存在相对运动,所以车在加速过程中木箱的加速度为

(2)设木箱的加速时间为,加速位移为。

(3)设平板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时间为,则

达共同速度平板车的位移为则

要使木箱不从平板车上滑落,木箱距平板车末端的最小距离满足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的综合应用.

2.汽车在路上出现故障时,应在车后放置三角警示牌(如图所示),以提醒后面驾车司机,减速安全通过.在夜间,有一货车因故障停车,后面有一小轿车以30m/s的速度向前驶来,由于夜间视线不好,驾驶员只能看清前方50m的物体,并且他的反应时间为0.5s,制动后最大加速度为6m/s2.求:

(1)小轿车从刹车到停止所用小轿车驾驶的最短时间;

(2)三角警示牌至少要放在车后多远处,才能有效避免两车相撞.

【答案】(1)5s (2)40m 【解析】 【分析】 【详解】

(1)从刹车到停止时间为t 2,则 t 2=

0v a

-=5 s① (2)反应时间内做匀速运动,则 x 1=v 0t 1② x 1=15 m③

从刹车到停止的位移为x 2,则

x 2=2

002v a -④

x 2=75 m⑤

小轿车从发现物体到停止的全部距离为 x=x 1+x 2=90m ⑥ △x=x ﹣50m=40m ⑦

3.一个物体从塔顶上自由下落,在到达地面前的最后1s 内通过的位移是整个位移的925

,求塔高,取g =10m/s 2. 【答案】125m 【解析】 【分析】 【详解】

设物体下落总时间为t ,塔高为h ,根据自由落体公式:212

h gt = 最后(t -1)s 下落的高度为:()21112

h g t =- 位移间的关系为:11625

h h = 联立解得:125h m =

4.如图甲所示,质量m=8kg 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向右做直线运动。过a 点时给物体作用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F 并开始计时,在4s 末撤去水平力F .选水平向右为速度的正方向,通

过速度传感器测出物体的瞬时速度,所得v ﹣t 图象如图乙所示。(取重力加速度为10m/s 2)求:

(1)8s 末物体离a 点的距离 (2)撤去F 后物体的加速度

(3)力F 的大小和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答案】(1)48m 。(2)﹣2m/s 2。(3)16N ,0.2。 【解析】 【详解】

(1)8s 末物体离a 点的距离等于梯形的面积大小,为:S=48

82

m +?=48m (2)撤去F 后物体的加速度为:a=

0884

v t ?-=?-=﹣2m/s 2。 (3)撤去F 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ma=8×(﹣2)N=﹣16N ,负号表示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撤去F 前物体匀速运动,则有:F=|f|=16N 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680

f m

g ==0.2。 【点睛】

本题关键先根据运动情况求解加速度,确定受力情况后求解出动摩擦因数;再根据受力情况确定加速度并根据运动学公式得到物体的运动规律。

5.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 相距L =10 m 的A 、B 两个小球均以v 0=10 m/s 向右运动,随后两球相继滑上倾角为30°的足够长的光滑斜坡,地面与斜坡平滑连接,取g =10 m/s 2.求:A 球滑上斜坡后经过多长时间两球相遇.

【答案】2.5s 【解析】

试题分析:设A 球滑上斜坡后经过t 1时间B 球再滑上斜坡,则有:

1s

A 球滑上斜坡后加速度

m/s 2

设此时A 球向上运动的位移为,则m

此时A 球速度

m/s

B 球滑上斜坡时,加速度与A 相同,以A 为参考系,B 相对于A 以m/s

做匀速运动,设再经过时间它们相遇,有:

s

则相遇时间

s

考点:本题考查了运动学公式的应用

6.某物理实验小组在游泳池做了一个实验:将一个小木球离水面5m 高静止释放(不计空气阻力),经1.40s 后落入池底速度刚好为零.假定木球在水中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重力加速度g=10m/s 2.求:

(1)木球刚接触水面时的速度的大小; (2)木球在水中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 (3)游泳池水的深度.

【答案】(1) 10m/s (2)25m/s 2

(3)2m 【解析】

试题分析:(1)小木球离水面5m 高静止释放,做自由落体运动直到水面,根据位移时间公式得: h 1=

12

gt 12 解得:t 1=1s 所以:v 1=gt 1=10m/s

(2)在水中运动的时间为:t 2=1.4-t 1 所以:21025/1.41

v a m s t ?=

==?- (3)木球在水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等于

10

2

v + 所以:1220100

0.4222

v h t m ++?=?==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名师点睛】该题主要考查了自由落体运动及匀减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的应用,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

7.两辆玩具小车在同一水平轨道上运动,在t =0时刻,甲车在乙车前面S 0=4m 的地方以速度v 0=2m /s 匀速行驶,此时乙车立即从静止开始做加速度a =1m /s 2匀加速直线运动去追甲车,但乙车达到速度v m =3m /s 后开始匀速运动.求:

(1)从开始经过多长时间乙车落后甲车最远,这个距离是多少?

(2)从开始经过多长时间乙车追上甲车,此时乙车通过位移的大小是多少?

【答案】(1)6m (2)21m 【解析】 【分析】

(1)匀加速追匀速,二者同速时间距最大;

(2)先判断乙车达到最大速度时两车的间距,再判断匀速追及阶段的时间即可.匀加速追及匀速运动物体时,二者同速时有最小间距. 【详解】

(1)当两车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即v 0=at 0,故t 0=2s ; 此时两车距离x =S 0+v 0t 0

-12

at 02 解得x =6m ;

(2)先研究乙车从开始到速度达到v m 时与甲车的距离. 对乙车:v m =at 1,2ax 乙=v m 2 , 对甲车:x 甲=v 0t 1

解得x 甲=6m ,x 乙=4.5m t 1=3s

x 甲+S 0>x 乙,故乙车达到最大速度时未追上乙车,此时间距为△s =x 甲+S 0-x 乙=5.5m , 乙车还需要时间20 5.5

5.532

m s t s s v v ?=

==--, 故甲追上乙的时间t =t 1+t 2=3+5.5s =8.5s , 此时乙车的位移为X 总=x 乙+v m t 2=4.5+3×5.5m =21m ;

8.风洞实验室中可产生水平方向的,大小可调节的风力.现将一套有球的细直杆放入风洞实验室.小球孔径略大于细杆直径.如图所示.

(1)当杆水平固定时,调节风力的大小,使小球在杆上做匀速运动,这时小球所受的风力为小球所受重力的0.5倍,求小球与杆间的动摩擦因数.

(2)保持小球所受风力不变,使杆与水平方向夹角为37°并固定,则小球从静止出发在细杆上滑下距离s=3.75m 所需时间为多少?(sin37°=0.6,cos37°=0.8) 【答案】(1)0.5(2)1s 【解析】 【分析】 【详解】

(1)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平衡条件得:0.5mg=μmg ,则动摩擦因数μ=0.5; (2)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在垂直于杆方向上,由平衡条件得:

000.5sin 37cos37N F mg mg +=

在平行于杆方向上,由牛顿第二定律得:00

0.5cos37sin 37N mg mg F ma μ+-=

代入数据解得:a=7.5m/s 2

小球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由位于公式得:s=12

at 2 运动时间为22 3.7517.5

s t s s a ?===; 【点睛】

此题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问题,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是正确解题的前提与关键,应用平衡条件用正交分解法列出方程、结合运动学公式即可正确解题.

9.如图甲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A 、B 两物块,已知A 1的质量m 1=2 kg .初始时刻B 静止,A 以一定的初速度向右运动,之后与B 发生碰撞,它们的x –t 图象如图乙所示(规定向右为位移的正方向),则物块B 的质量为多少?

【答案】6 kg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x –t 图知:碰前瞬间,14/v m s =;20v =

碰后瞬间,1

2/v m s =-';22/v m s '= 两物块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1111

220m v m v m v '+'+= 代入数据解得26m kg =

10.如图所示,为车辆行驶过程中变道超车的情景。图中A 、B 两车相距L =7m 时,B 车正以v B =4m/s 速度匀速行驶,A 车正以v A =8m/s 的速度借道超越同向行驶的B 车,此时A 车

司机发前方不远处有一辆汽车C 正好迎面驶来,A 车司机不得不放弃超车,而立即驶回到与B 车相同的正常行驶车道。不考虑变道过程中车速的变化和位移的侧向变化,则 (1)A 车至少以多大的加速度刹车匀减速,才能避免与B 车相撞。

(2)若A 车驶回原车道时,司机估计会与B 车相碰的危险,立即以大小为a A =1m/s 2的加速度刹车,同时鸣笛发出信号提醒B 车司机加速,B 车司机经过t 0=1s 的反应时间后,立即以a B =0.5m/s 2的加速度匀加速。(不计A 车司机的反应时间)。则: ①B 车加速后经过多长时间A 、B 两车速度相等; ②A 会不会追尾B 车(请通过计算分析)。

【答案】(1)8

7

m/s 2;(2)2s, 不会追尾 【解析】 【详解】

(1)A 车减速到与B 车同速时,若恰未与B 车相碰,则A 车将不会与B 车相碰, 设经历的时间为t ,则 A 车位移:2

A B

A v v x t +=

① B 车位移:B B x v t = ②

A B x x L -= ③

由①②③式代值解得:t =3.5s

则A 车与B 车不相碰,刹车时的最小加速度大小:

22848

//3.57

A B v v a m s m s t --=

== (2)①设B 车加速后经过t 1秒两车同速,则:

()101A A B B v a t t v a t -+=+

代值解得:12t s =

②A 、B 车同速时,若A 车未追尾B 车,则A 车不会追尾B 车,设两车同速时速度为v ,则:

15/B B v v a t m s =+=

此过程中,A 车位移:()10'19.52

A A v v

x t t m +=+= B 车位移:01'132

B B B v v

x v t t m +=+

=

两车位移差:'' 6.5A B x x x m L ?=-=< 故A 车不会追尾B 车.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