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震概况

中国地震概况
中国地震概况

中国地震

震级最大的地震

据仪器纪录,中国最大的地震为1950年8月5日发生的西藏察隅地震。震级Ms8.6级,震中烈度十一度,极震区面积约2.4万平方公里,八度区破坏范围广达20余万平方公里。

烈度最高的地震

1920年2月6日傍晚发生于宁夏海原的8.5级地震,震中烈度高达十二度。

断层破裂长度最长的地震

海原8.5级地震时形成的巨大地表断层,长约230公里,断层走向N50~70W,自东而西,呈孤形展布,左旋逆断层,最大水平位移据最新研究为14米。

断层位移最大的地震

1931年8月11日新疆富蕴8级地震时形成的断层,走向北西,右旋水平位移达14.6米,垂直位移1~3.6米。震中附近,沿山麓断层形成的重力陷落陡坎高达60米。

死亡人数最多的地震

若以地震及其随后?、冻、瘟疫致死的总数论,则首推1556年1月23日(明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子夜发生在陕西华山的8级地震。死亡人数,“其奏报有名者83万有奇;不知名者复不可数计。”而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7.8级地震,直接死于地震(房屋倒塌砸死、压死)的人数为24.2万人,伤16.4万人。

破坏和损失最大的地震

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地震,是我国损失最大的一次地震,也是首次发生于现代工业城市底下的”直下型”地震。直接经济损失,即地震造成房屋倒塌,各种工程设施,设备被破坏损失的价值,超过百亿元。整个唐山市区,约6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工业与民用建筑震毁1034万平方米,占77%,邻近各县农村房屋倒塌240万间。地震造成的破坏与损失都是空前的。全国最大的煤矿??-开滦煤矿的所有地面建筑物,井下照明、通风、提升、排水系统均被破坏,万名夜班工人被困在井下。矿井大量涌水,全矿70%的生产能力和60%的采煤工作全被水淹,估计井下给水达1.6亿吨。重要铁路干线??京山线受到严重破坏。唐山地区和天津的公路大、中桥梁倒塌或严重破坏的占3%和5%,分别达到20座和10座;所有正在冶炼的高炉、平炉、转炉、化铁炉均发生铸炉事故;化工企业发生毒气泄逸、爆炸和火灾达58起。密云水库白河主坝迎合水面、防浪墙以下的护坡发生大面积滑塌;唐山陡河水库大坝产生裂缝。大面积沙土液化和盆喷水冒砂,烈度六度区面积达2.4万平方公里,最大的喷砂孔子达18米。农用机井破坏达6万眼。天津市的破坏是历史上最严重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30亿元。

伤亡人数最多的矿山震灾

1605年7月13日(明万历三十三年五月二十八日),广东海南岛文昌、琼山一带发生7.5级地震,澄迈番念银矿矿坑岩崩,“压人夫以百计”。

延烧时间最长的地震火灾

1870年4月11日(清同治九年三月十一日)四川巴塘发生级地震。上午十时地震山崩,居民家中都在生火做饭,屋宇倒塌,“四处火光倏起,加以疾风,烟焰飞腾,延烧甚猛。……连日地震人难驻,兼之河水暴竭,直至17日始得将火救熄。被压之衙署、仓库、卷宗及军民房屋多成灰烬。”

焚失规模最大的地震火灾

1925年3月16日晚云南大理7级地震,大理、凤仪、宾川、邓川起火。大理全城官署民房庙宇,同时倾圮。火起多处,风助火威,延至17日午方熄,被毁店铺数百家。附近各村之草房全部烧毁。风仪城内同时火起多处,绣衣街、十字街一带全被烧毁。宾川县城灾情稍轻,唯海东玉龙村和海南耆内南村尊庄等处火灾,共烧毁瓦草房86所。据“中国历史地震资料汇编”(第一卷)记载,1367年(元顺帝至正二十七年),“太原大地震,凡四十日。又震裂坏民舍,火从裂地中出,烧死者数万人。”

死亡人数最多的地震水灾

1786年6月1日(清乾隆五十一年五月初六),四川康定南发生7.5级地震。大渡河沿岸泸定、汉源等地发生巨大山崩,壅塞大渡河,断流10日。6月11日大渡河溃决,高数十丈的水汹涌而下,河沟回水数十里。乐山、宜宾、泸州、沿江一带人民漂没者10万众。

最大的地震海啸

1867年12月8日(清同治六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台湾基隆北海中地震。基隆金包里沿海山倾地裂,海水暴涨,溺数百人。这是迄今我国仅有的数次地震海啸灾害中,灾情最重的一次。

最大的地震湖啸

1951年12月21日云南剑川发生6.3级地震,震时剑湖水浪高达四五尺,涌上湖岸达一公里,冲毁柳营等湖滨村落与田地。

规模最大的地面陷落成海

1605年7月13日(明万历三十三年五月二十八日),广东海南岛琼山,文昌一带发生7.5级地震,今海南岛琼州海峡海许多村庄陷落成海。琼山县城东南调塘等地田沉为海者计若干顷,县城东新溪港(今东寨港与文昌县交界)沉陷数十村,文昌县南五图石村平地突陷成海,

居高近海之地多龟裂,马袅场盐田没于海中。

地震地面陷落形成的最大湖泊

1511年(明正德六年五月初六日),云南永胜地震。城?西北,倒塌房屋1500余间,近屯西安山下田陷百余顷(原系明初军民垦田),成为西山草海,湖周约20里,历年积水为患。

规模最大的地震山崩

1950年西藏察隅8.6级地震,在20万平方公里范围内形成大量的山崩塌方,巨石纷飞,村庄被掩埋和坠毁,破坏田地和道路,堵塞江河,引起雪崩,洪水泛滥和大片森林被毁。沿雅鲁藏布江的多雄拉山,南木冬山,金珠山严重山崩,地震时形成的波密西北-加马其美沟的继发性岩崩,至今每年崩塌的土石方量仍达1000立方米,促成了泥石流的活动。

规模最大的地震黄土滑坡群

1920年海原8.5级地震时,形成大规模黄土滑坡群。据不完全统计,海原,西吉,固原三县9度地震区内的严重滑坡面积即达3800多平方公里,上述三县以外地区,约有657处大滑坡。滑坡堵塞大大小小的河沟,形成星罗棋布的堰塞湖。

最大的地震黄土滑坡

1718年6月19日(清康熙五十七年五月二十一日),甘肃通渭7.5级地震形成的赵家窑滑坡和通渭滑坡,不仅滑坡体大,且伤亡惨重。清康熙年间巩建中写的“地震记异”,详细记述了赵家?滑坡埋藏永安镇的情景:“震时天暗淡,光雾撩,震声轰轰不绝,过迅雷十倍。北山一带山崩土飞,壅渭而奔,直扑于南山腰,将环镇二十里属人压之,其平地冲为高阜,倾陷坳垤,淤泥若漆,令人怵目而惨心重,一如通渭也。”

最大的地震黄土滑坡堰塞湖

1654年7月21日(清顺治十一年六月八日)夜半,甘肃天水发生8级地震。地震使罗家堡七十峪两山拽成一体,木门里一带山崩水塞,桑田沧海,压埋村落近十里,至雍正四年(1726年),水涸复变为良田。

最大的水库诱发地震

修建在某些特殊地质条件下的高坝大库,由于巨大的水体改变了地下水的运动条件,破坏了地壳的平衡,从而诱发了水库地震。迄今有26个国家报道了112起水库诱发地震事例,其中我国占14例。以广东省新丰江水库诱发地震最大。该水库坝高105米,库容115亿立米,于1959年10月蓄水后频繁发生小震,当即对大坝进行了加固。1962年3月19日发生强烈地震,震级6.1级,震中烈度8度。大坝在整体稳定方面经受住了地震考验,仅在右岸坝段顶部出现长达82米的水平裂缝,左岸坝段也有不连续裂缝。

最大的地震溃堰事件

1933年8月25日,在四川北部岷江上游茂县叠溪城,发生7.5极大地震,死亡6800余人。同时,叠溪、大桥、银屏崖发生崩塌、滑坡,堵水形成三大“堰塞湖”。地震后45天(即12月9日)江水骤涨,叠溪堰由盈溢导致溃决,洪水在大定以上高达20丈,势如建瓴,将沿岸的茂县、汶川、灌县大部分村镇席卷而去,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也遭洗劫。据不完全统计,次生水灾又夺去了2500余人的生命,“岷江上游之精华,于此沦失殆尽”。

1.震级最大的地震

中国最大的地震为1950年8月5日发生的西藏察隅地震。震级8.6级,震中烈度十一度,极震区面积约2.4万平方公里,八度区破坏范围达20余万平方公里。

2.烈度最高的地震

1920年2月6日傍晚发生于宁夏海原的8.5级地震,震中烈度高达十二度。其地表断层破裂长度也是最长的,长约230公里。

3.死亡人数最多的地震

若以地震及其随后瘟疫致死的总数论,则首推1556年1月23日(明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子夜发生在陕西华山的8级地震。死亡人数,“其奏报有名者83万有奇,不知名者复不可数计。”而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地震,直接死于地震的人数为24.2万人,伤16.4万人。

4.破坏和损失最大的地震

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地震,是我国损失最大的一次地震,也是首次发生于现代工业城市底下的”直下型”地震。直接经济损失,即地震造成房屋倒塌,各种工程设施、设备被破坏损失的价值,超过百亿元。

5.死亡人数最多的地震水灾

1786年6月1日(清乾隆五十一年五月初六),四川康定南发生7.5级地震。大渡河沿岸泸定、汉源等地发生巨大山崩,堵塞大渡河,断流10日。6月11日大渡河溃决,高数十丈的水汹涌而下,河沟回水数十里。乐山、宜宾、泸州、沿江一带人民漂没者10万众。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自然灾害预测的准确率,孙中山的秘书陈友仁之孙陈一文先生,于2006年8月10日专函中国地震局陈建民局长,严厉斥责“他排斥与压制中国地震局内外地震预测实践研究者自主创新地震

预测成果,同时公开宣扬地震预报需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解脱自己作为中国

地震局局长及地震局的当代责任,对人民生命财产和国家安全极端不负责任!”

10月6日陈一文在深圳透露消息

为确保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自然灾害预测的准确率,孙中山的秘书陈友仁之孙陈一文先生,于2006年8

月10日专函中国地震局陈建民局长,严厉斥责“他排斥与压制中国地震局内外地震预测实践研究者自主创

新地震预测成果,同时公开宣扬地震预报需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解脱自己作

为中国地震局局长及地震局的当代责任,对人民生命财产和国家安全极端不负责任!”——国家地震局长

期压制民间地震预测专家正确建议和公众监督,拒用其卓有成效的最新地震预测科技成果,将使唐山大地

震悲剧可能在国家地震局公开宣布的中国第五次地震活跃期(现在已进入)重演!认真总结唐山大地震悲

剧中国家地震局的失职渎职责任,建立科学民主的地震预测监督和问责机制,是事关今日中国能否建立“

和谐社会”的又一个迫在眉睫的重要问题!——2006年10月6日,陈一文先生在深圳向记者透露了这一消

息,并提供了相关证据文本。

身高一米八六,满头银发,目光坚毅的陈一文,指着一张老照片——祖父陈友仁1927年与毛泽东、宋庆

龄等人在汉口开会的合影——自我介绍说:祖父陈友仁既是孙中山先生亲密的外事秘书、顾问,也是杰出

的爱国外交家,曾于1926-1927年担任广州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外交部长。自己是一个母亲为犹太人

的英籍华人,1942年出生于英国,1950年因父亲陈依范(英籍新闻工作者、1938年与1946年访问过延安,

1947年协助新华社创办伦敦分社)应邀来新中国帮助新华社开展对外宣传工作,随父从英国伦敦定居北京

;1968年毕业于北京机械学院后,在原一机部抚顺挖掘机厂从事生产劳动、技术革新工作、技术情报研究

工作;1979调回北京安排在中国机械设备进出口总公司工作;1980年代初担任全国青联一机部系统特邀委

员;1981年至2000年,担任〔美国〕嘉利华公司驻北京联络处首席代表,后为北京市凯利华信息咨询有限

责任公司总经理;自1990年以来开始跟踪调查研究中国地震预测实践研究者自主创新科技成果的发展及其

遭遇的困难与阻力,2002年被聘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顾问、2004年又被聘为中国灾害

防御协会灾害史研究专业委员会顾问,现为义务扶持中国被压制的科学新技术发明者的社会

活动家和科技

先锋思想探索家。

熟悉陈一文的科技界人士说,陈一文先生发表多篇关于中国科技创新发展、能源与环境、大气污染、强子

力学等问题的重要论文,在海内外产生积极反响,特别是其2004年以来多次被权威报刊文库转载的《中国

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健康发展呼唤向传统科学技术基本理论提出挑战的科技创新成果》、《中国

必须走世界任何国家从未走过的新型能源环境发展道路!》等论文的核心观点,深受科技界关注。科技部

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信息网》〔https://www.360docs.net/doc/5410374675.html,〕主页下边专门开辟《陈一文先生就解

决中国能源与环境问题》专栏,发表有陈一文160多篇文章。定于2006年10月30日至31日在上海国际会议

中心举办的“第三届(上海)环保与新能源国际论坛”接受了陈一文的两篇论文《大气“氧气枯竭”是比“

全球温室效应”对人类持续健康生存造成更为严重危害的恶果》与《对传统能源以及新型替代能源进行综

合分析科学评价的十八项评价指标》。据陈一文介绍,这两篇极具超前创新理论的科技论文在中国环境与

能源领域可能形成轰动。

八年三上书——国家地震局始终拒绝公众建议与监督

1998年以来,陈一文先后三次上书批评国家地震局,呼吁最大限度地调动专业和民间群测群防地震的积极

性,建立一个政府职能部门与民间专家共生的中国地震预测多元化监督机制,迅速启用被压制的地震预测

科学新技术发明者自主创新的“土仪器”及其卓有成效的最新地震预测科技成果,以防范唐山大地震悲剧

在中国重演。但这些重要建议八年来始终未能得到任何答复。值此中国今日进入第五次地震活跃期,2008

年北京奥运会日益迫近的严峻局面,国家地震局却一再压制公众的科学建议和合法监督,以坚持“地震不

可预测论”的谬论来推卸有效防范地震灾难的责任,实属严重不作为与渎职。

第一次是1998年12月15日,在国家地震局地震预测专家汪成民、黄湘宁以及孙威等民间地震预测实践研究

者的支持下,陈一文向北京市长贾庆林呈交了一份《关于加强首都圈地震预测预报工作的紧急建议》的信

函和建议书,强调中国有一批非主流的地震预测专家已突破了地震预测的关键科学技术,希望尽快采用。

论证了最大限度调动群测群防的积极性是搞好首都圈地震工作的关键。历史经验一再证明:地震是有前兆

的,是可以预测的,是能预报的。不能因为专业部门因私心所坚持地震不可预测的错误观点而把非专业部

门地震专家们的地震预测视为“干扰”。国家地震局垄断地震预测信息、拒绝监督的局面必须迅速改变。

此信估计转到地震局后被压制,陈一文没有收到任何回音。

第二次是2003年11月12日,了解到地震领域外新调来的宋瑞祥局长对于地震预测的基本态度与前任领导明

显不同,陈一文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顾问的身份,直接给宋瑞祥局长写信,谈《张铁

铮预测地震“三要素”的“磁暴二倍法”及其“应用地磁对地壳构造运动的研究”对我们的启发》,希望

宋瑞祥局长能改变国家地震局坚持“地震不可预测论”以及手握大权的“主流专家”们对地震局坚持“地

震能够预测”非主流学者以及民间“地震预测”专家的无理压制;建议局长以身作则主动访问、请教、抢

救已八十高龄并体弱多病的中国著名地震预测学专家张铁铮与北京理工大学地震预测专家

郑联达教授的地

震预测研究成果;建议破除国家地震局大部分权威人士的“地震在当代不可预测论”,承认“地震在当代

中国已有人有新方法新技术进行预测”和“中国目前已经具备实现地震准确可靠预测的基本条件”的事实

,并树立全面突破“更上一层楼”的信心。

对于中国当代能否实现准确可靠地震预测及其主要阻力问题,陈一文在信中坦率地写道,“根据我从1990

年逐渐开始的对中国地震预测技术发展的跟踪、调查和研究,我的基本看法可以打一比喻”∶

数名非主力登山运动员已经分别探测清楚通往顶峰的所有途径,包括通的和不通的,个别人也曾经登上顶

峰。因此,这些队员,尽管始终是非主力队员,他们对登山队整体登顶有信心。尽管多数主力队员从来没

有登上顶峰,始终认为爬不上去,只要队长重新组织队伍,以有实践经验有信心的非主力队员为主,登山

队肯定能够实现整体登顶。

现在的关键是看宋局长愿不愿意亲自领头担任中国支登山队的队长?”

陈一文认为,多年来国家地震局的工作重心本末倒置:国家地震局一直以“地震监测”救灾为第一位任务

,而将实现“准确、可靠地震预测”防灾为次要工作,这是必将导致唐山大地震悲剧再次发生的根本原因

信中,陈一文毛遂自荐∶“如果国家地震局领导有兴趣的话,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

”诸多专家群体的支持配合下,我可以在以下领域向中国地震局领导提供咨询意见和评估意见∶

以实现“准确、可靠地震预测”防灾为首要任务、以“地震监测”救灾为第二位任务建立具有中国自

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原始创新的多种地球物理手段基础上的全国地震监测、地震预测系统的总体规划与实施

方面、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地区性国际合作〔中亚地区性合作、远东地区性合作、东南亚地区性合作〕的

规划与实施方面提供咨询性意见。

对于通过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地震预测科学实践已经证明有效的多位地震预测技术专家及其地震监测λ

仪器配套系统和地震预测方法提供咨询性意见。

λ对于中国地震局的政府采购建立以以实现“准确、可靠地震预测”防灾为首要任务、以“地震监测”

救灾为第二位任务的采购规划、评标标准和评标提供咨询性意见。

λ对于通过地震预测科学实践已经证明有效的实现“准确可靠地震预测”的中国创新科学思路提供咨询

性意见。

λ对于中国地震预测科学与日俱进实现更多重大突破与发展发挥促进作用,而不是阻碍作用更加科学有

效的地震预测评价标准的建立提供咨询意见。

“对于通过地震预测科学实践已经证明有效的某些适合引入中国的国外地震预测科学技术成果提供咨λ

询意见。”

此信依然“泥牛入海无消息”。

第三次是2006年8月10日,陈一文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顾问、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

史研究专业委员会顾问名义又专函新一届国家地震局领导陈建民局长,力荐因多次地震预测准确,被实践

证明是中国最杰出的民间地震预测专家孙威高级工程师,希望陈建民局长细读孙威三十年地震预测实践研

究工作的实录《为唐山的悲剧不再重演》书稿;由此迅速改变中国地震部门长期以来对被实践证明已经正

确的民间地震预测专家的无理压制,尽快恢复1974年国务院69号文件确立的“预防为主、专群结合、土洋

结合、群测群防”之路!

预计到再次发生前一封信的遭遇,陈一文的这封信不仅寄给陈建民局长本人,写给国家地震局系统多位院

士,写给中国地震局地震分析预报研究所所长与多位骨干,同时写给国家减灾委专家组的多位专家等三十

多位人士。现在已得到数位专家私下的赞同,但陈建民局长却在两个月过去的至今仍然没有任何答复。有

鉴于此,陈一文只好诉诸媒体求援公众。如读者要求,陈一文对本报公开披露该信全文不予反对。

孙威的铁证——国家地震局无理压制民间地震预测专家30年

陈一文随信向中国地震局陈建民局长、多位院士、研究员推荐的24万字长篇纪实《为唐山的悲剧不再重演

》,实际上是一部控诉国家地震局“地震当代不能预测专家”无理压制“民间地震预测专家”的血泪史,

它以近乎“工作日志”的再现原始资料方式,披露了国家地震局自1976年以来,三十年中,一再漏报唐山

大地震等十多次地震大灾惊心动魄的事实,而这些漏报地震大灾(包括唐山大地震),都曾被多位“民间

地震预测专家”及时预测、及时报告,然而却一次又一次被国家地震局压制了,并且连报告预测的原始纪

录资料也被隐藏或销毁。国家地震局某些人一再向国家领导汇报说,唐山大地震等地震大灾,属于事前毫

无前兆,无人可预报的不可预报之天灾,但事实上,唐山大地震等地震大灾的悲剧升级,多与无理压制“

民间地震预测专家”的人祸相关。——

原包头钢铁设计院计算站计算机硬件技术员孙威,其30年的“民间地震专家”生涯开始于1975年2月9日成

立的包头钢铁设计院地震观测点,自1975年6月被评为包头市“优秀地震测报员”后,他多次纠正国家地

震局的错误预报,多次补正国家地震局的漏报,多次应邀向全国地震预报会议介绍成功经验。因为1975年

6月起,孙威就在包头钢铁设计院的支持下,自行研制了比国家地震局设备先进的地倾仪、地重仪、地应

力、土地电、磁偏角等5种连续可见地震信息自动记录仪器,并探索出挑战传统地震理论的“孙氏地震预

测新方法”,受到国际地震预测研究者的高度评价。

试看孙威1976年前后受到国家地震局的多次无理压制,即可见一斑:

1、反驳国家地震局的不实预报被压制

1975年8月,国家地震局一位副局长带头到内蒙古检查群测群防工作,宣布包头——五原地区可能会发生

六级地震。孙威根据自己的观测资料反驳说:在一个月内不会有波及包头的有感地震。结果,直到1975年

底,在包头——五原一带,连一个四级地震也没有发生,孙威地震观测点因为预报“没有地震”而出了名

,受到包头市地震办和包头钢铁公司地震办的表扬。

2、震前向地震部门预报唐山大地震被压制

1976年6月26日到7月27日,孙威向包头市地震办赵兴黄主任预报:根据包头钢铁设计院地震观测点观测和

自动记录图显示,7月底8月初,在包头市东部偏南地区可能发生很大的地震。7月14日至7月27日,又多次

电话预报给赵兴黄主任。结果在7月28日早晨6点多钟,得到包头市地震办的通知,唐山市7月28日零晨3点

42分发生了7.8级大地震!当天早上,孙威又向包头市地震办和包钢地震办预报,今天还可

能有7级左右地

震发生。果然当天18点45分,唐山真的又来了一次7.1级地震。

从唐山大地震的空前悲剧来看,孙威的这些报告的预测意见都未被国家地震局采纳。不仅如此,连孙威这

些预报的原始纪录也被人刻意销毁——在包头市地震办和包钢地震办,到处都找不到1976年6月26日到7月

27日的值班电话记录本了,青山小宾馆“准备会”的记录也不翼而飞。赵兴黄和郝荣更是一问三不知,再

追问就装腔作势地说,是吗?有这回事吗?怎么也想不起来了。好在纸包不住火,包头市地震办的一位值

班员终于找到了电话记录本,但已经撕掉了7月7日到7月15日的有关页次。好在孙威自己留下了连续完整

的记录和资料。

3、向地震部门预报四川的松潘—平武7.2级地震被压制

1976年8月16日22点06分,在四川的松潘——平武地区发生了7.2级地震。孙威在在8月14日就断定两三天

之内会发生7级左右的地震,用电话向包头市地震办和包钢地震办预报了,结果未被采纳。

4、向地震部门预报宁夏的巴音木仁地区6.2级地震被压制。

1976年的9月22日8时,孙威和观测点同事一起乘火车从包头赶到呼和浩特市向内蒙自治区地震办汪丹主任

预报:1976年的9月23日,包头东部偏南200-500公里范围内,可能发生5.5-6.0级地震,震中列度约为8

度。此预报从1976年的9月3日就向包头有关部门预报了,但一直不被采纳。结果,1976年的9月23日04时

07分3.8秒,在宁夏的巴音木仁地区,真的发生了6.2级地震,震中列度约为8度。

5、在地震局会议上预报天津宁河发生6.9级地震被压制。

1976年10月21日,孙威在赴京向国家地震局预报新震情报受阻后,给国务院写了一封预

报地震的信:党中

央、国务院、华国锋主席,从我们包头钢铁设计院地震观测点得到的观测资料表明,在11月上中旬,华北

地区还有可能发生破坏性强震,望能予以重视。

六天后的10月27日,孙威又在冶金部科技大会上代表和在京直属单位地震观测点负责人的汇报会上,准确

预报:在11月7日到17日的10天内,中国可能发生两次7级左右的地震,一次可能在京津唐地震老区,天津

钢厂要做好防震准备。

1976年10月30日,国家地震局刘英勇、卫一清等局级领导在木犀地河边木板棚召开“京津唐地区震情分析

会商会”,孙威在会上再次预报上述震情。但是会议结束时,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室负责人否定了孙威的

再次预报,宣布上报国务院的“会议记要”是:京津唐地区今冬明春没有大于6级地震,京东南天津、宝

坻一带没有大于5级地震。然而事实恰恰相反:1976年11月7日02点04分,四川盐源泉西北川滇藏交界一带

发生了6.9级地震;11月15日21点53分,天津宁河发生6.9级地震,天津市第二毛纺厂正在交接班的工人全

部遇难!老百姓气愤地喊着,明明知道有地震还对老百姓保密,一气之下砸了天津市地震局的牌子,还把

砸坏的牌子倒挂在原地示众。

更可愤的是,一如唐山大地震后,国家地震局没有在任何文字材料上留下有多人曾预报过这次地震的痕迹

,此次,国家地震局再次向上级和公众隐藏了许多地震预测实践研究者曾准确预报过这次地震的资料。国

家地震局每一次漏报地震致灾后,甚至在地震系统内部坚持“地震当代能够预测”的地震预测专家或民间

地震预测专家提出了正确的预测而且被新发生的地震所证实后,仍多次向公众隐瞒真实的情况,使“地震

当代无法预测”的谬论能够维持下去,以便保护他们能免受受问责。

6、国家地震局曾肯定孙威研制发明的地震前兆监测仪器的先进性,后却因私利而拒绝推广应用。

1977年2月16日,国家地震局下达005号文件称∶“今年一月我局在山东省济宁市召开土地电、土地应力测

报地震经验交流会,在这次会上包钢设计院地震组介绍了地应力测报地震的经验,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会

议建议建议在重点地震监视区扩大试验,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为此组建试验小组,并邀你单位孙威同志参

加此项工作……。”

1977年3月28日,国家地震局下达052号文件进一步称∶“今年一月我局在山东省济宁市召开土地电、土地

应力测报地震经验交流会。会议认为包钢设计院研制的简易地应力仪通过前阶段实践有预报大震临震的苗

头,有必要选择一些重点地区〔京津唐渤张、苏鲁皖、冀蒙晋交界地区〕进行观测试验。……试验费用…

…,由局群测群防经费中开支。”并明确规定,筹建29个试验点,以国家地震局文件的形式,正式立项。

在书稿中,孙威强调指出∶“这是对我发明的…包头应力?的肯定,是对我们1976年多次成功预报地震的

肯定。”

然而,不久,国家地震局在人事变动后,突然将周恩来主持制定的“群测群防”地震防范方针视为“文革

遗产”,内幕却因一些主流权威认为鼓励“群测群防”会给漏报震情的国家地震局带来问责之灾甚至有

致命威胁,于是制造由头将多年辛辛苦苦建立的全国地震群测点全部砍杀和“清理”,致使被实践证明确

实“有预报大震临震的苗头”的孙威地震预测仪器“英雄无用武之地”。而因包头钢铁设计院地震观测点

属于“群测点”被砍掉,海内外尊重的中国最杰出的民间地震预测专家孙威“下岗”待业,失去地震前兆

监测试验点17年。直到1995年,辽宁省地震局两位尊重孙威的地震预测专家升任有关职务,有权请孙威到

辽宁合作继续“孙氏地震预测法”试验,“孙氏地震预测法”才重获为民为国分忧的机遇。后来孙威得以

在北京电业中学再建群测点,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又聘请孙威作为“客座教授”与长期合作共同实验研

究探索孙威仪器神奇性能的物理机制。孙威还将“群测点”建到美国,在加州建了多个地震前兆监测点。

近年来新的科学实践证明,孙威的仪器能够在不同大陆〔亚洲与美洲〕、不同地质条件下的不同地区皆有

较高灵敏度和实用性(即他的仪器1975-1978年期间曾经多次抓住过的地震前兆),可不断重复对多次新

的地震再次抓住“确定性地震前兆”〔即“地震不可预测”专家们承认他们始终未能抓住的可以用来预

测地震的地震前兆〕:如1999年11月29日12时10分辽宁省岫岩5.6级地震;2000年1月12日7时辽宁省岫岩

(偏岭)5.1级地震;2003年5月28日19时09分21.6秒美国5.0级地震;2003年8月16日18时56分43.2秒内蒙

古巴林5.9级地震;2004年3月24日09时53分45.0秒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5.9级地震;2004年12月26日08时

58分55.2秒印尼苏门答腊西北近海6.7级地震等。

三十年来,国家地震局一直对国内坚持“当代能够实现地震预测”的所有地震预测实践研究者进行排斥与

压制。陈一文先生举出20多个采用不同仪器、技术、方法实践检验证明成就卓著的非主流地震预测专家。

他们中的代表人物有:张铁铮、沈宗丕、李均之教授、郑联达教授、吕大炯研究员〔旅美华人〕、寿仲浩

〔旅美中国人〕、韩延本研究员、任振球研究员、孙威客座教授、王文祥研究员、杨武洋博士研究生、徐

秀登教授、陶守正教授、、宋松、刘承昌、李阶法、高发金、郭宝昌,王斌、马未宇等。不仅如此,国家

地震局系统内所有坚持“当代能够实现地震预测”具有创新精神的专家也都一再受到打击与冷遇,代表人

物包括:汪成民教授、耿庆国教授、黄相宁副研究员、徐道一研究员、徐好民研究员、张网厚研究员、强

祖基教授、曾小苹研究员、钱复业研究员、赵玉林研究员等。

为何孙威等许多民间业余地震预测一再胜过了国家地震局专业地震预测?

陈一文认为,国家地震局从1966年邢台地震中总结出的“小震闹,大震到”经验,对震前有前震的许多地

震的预测来讲确是成功的经验。但是,辽宁省地震局以此成功地预报了1975年2月14日辽宁海城至营口7.3

级地震后,国家地震局某些权威人士误认为它是预测一切地震的经典模式。然而地震的发生模式是多元化

的,1976年唐山大地震前以及1978年再次发生的海城地震前就没有前震。1976年唐山地震前,虽然唐山地

区许多群测点利用自己研制开发的“土仪器”监测记录到清楚的地震前兆、其它地方张铁铮、孙威等不少

民间地震预测实践研究者根据自己抓住的地震前兆分析也报告自己的预测意见,皆因为不符合“小震闹,

大震到”模式,特别是不符合国家地震局地震分析预报负责人梅世荣等人当时坚持“华北不再有强震”的

判断,因而受到坚决否定。唐山大地震悲剧发生之后,国家地震局梅世荣等权威一方面上骗中央,谎称“

唐山大地震前毫无前兆,因而无法预测”,由此拒不检查自己背离“预防为主、专群结合、土洋结合、群

测群防”地震工作方针的严重错误所造成的不可原谅的悲剧后果之责任。国家地震局几十年来一再搬出“

地震不可预测是近几代人也无法克服的世界性难题”陈词,蒙哄公众。

其实,1976-1978年期间,孙威等民间业余地震专家的预测一再胜过国家地震局专业权威的地震预测,首

先是因为他们研究开发的“土仪器”优于国家地震局专业队伍的“洋仪器”:“洋仪器”在1975年海城地

震前、在1976年唐山地震前、在1978年再次海城地震前未能够监测到可以作为地震预测可靠依据的地震前

兆信号,因而声称“没有前兆”,而孙威等许多群测点开发的高灵敏度仪器却能够监测记录到专业“洋仪

器”根本监测不到的确定性的地震前兆,并且非常清楚,完全可作为地震预测的可靠依据。

此外,孙威等民间业余地震专家的监测方法先进——国家地震局专业地震预测当时对许多地球物理信号采

取的是“一天定时记录几个数据”的时点观察法,而孙威等某些群测点的监测记录方法则比其先进——采

用每天24小时不间断连续记录。远远胜过专业“洋仪器”的中国特色自主创新“土仪器”,以及不会遗漏

任何地震前兆信息的新方法,缘于孙威等敢于怀疑和挑战传统地震成因理论——现行的、传统的构造地震

理论,是以板块学说为基础,以观测断裂带活动为目标,认为断裂活动是地震的成因;方法是以监测地震

活动性为重点,用前震序列及统计规律“以震报震”(小震闹,大震到);指导思想是长期观测地形变,

认为地下能量需要很长时间的聚积,应力需要很长时间的积累,使地壳发生形变直到被压坏,能量突然释

放。有了这种片面的指导思想,就会认为一天只要定时记录几个数据就足够了,用不着连续

可视的自动记

录。殊不知这种长时间守株待兔的办法,丢掉了对地震预测非常重要的许多前兆信息。

近十多年来,国家地震局尽管把卫星遥感、数字化遥测台网……等最先进的常规技术都用上,还是事倍功

半,因为他们沿用的地震孕育触发基本理论存在着严重的片面性、局限性和错误……。而且,采用更先进

的数字化时,如果方法不得当,就会像国家地震局已经造成的恶果那样,投资了数千万元的数字化设备,

某些重要的地震前兆信息却已经严重失真,成为“垃圾信息”。国家地震局如果继续迷信这些错误理论或

过时观念,即使再多引进现代化技术设备,也只会南辕北辙,事与愿违。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地震监测

先进的国家,半个世纪的研究结果证明了这一点。

孙威等民间业余地震预测专家采用的地震前兆监测仪器,大多是根据自己探索的新地震预测理论——追踪

前兆信息,循序渐进地逼近“龙头”——自行新研制的,而国家地震局专业地震预测权威们则采用的是进

口的或者仿制的传统地震活动监测仪器。理论的保守,方法的因循守旧,形式虽洋但是实际上相对落后的

仪器,国家地震局专业地震学权威们一再败阵于孙威等民间业余地震预测专家。

从1976年到2006年,整整三十年过去了,孙威等民间业余地震预测专家继续遭到国家地震局专业地震预测

权威们的排斥与压制的状态,竟然毫无改善!当年的壮年小伙孙威而今已成为白发苍苍的古稀老人!孙威

的《为唐山的悲剧不再重演》书稿,从2005年开始寻求有胆识的出版社,但至今因国家地震局无形压力而

被重重关口压制难以问世!

陈一文获得国内外众多地震预测实践研究者的支持

鉴于国家地震局今日对公众监督的打压,已从早期的只压制不同意见者扩大到所有支持创新地震预测理论

和实践的网络媒体,鉴于近期新地震不断出现,不断漏报,陈一文对国家地震局的严厉批评和对建立科学

民主的中国地震预测监督和问责机制的深切呼唤,更显得切中时弊,极其可贵,得到了国内外众多地震预

测实践研究者的支持与尊敬。据悉,已经有人认真考虑,要依法状告国家地震局,提出不作为渎职行政诉

讼,追究其长期压制地震局系统内以及民间业余地震专家、逃避公众合法监督的法律责任。

对于陈一文的工作,唐山大地震悲剧的研究者、知名作家张庆洲先生(著有畅销书《唐山警示录——七、

二八大地震漏报始末》)高度评价道:陈一文对中国地震预测实践研究者跟踪调查研究与社会活动工作的

意义不亚于中国地震预测实践研究者群体的地震预测研究工作本身!

我们可以说,科学民主的中国地震预测监督和问责机制建立健全之日,就是中国人民彻底控制地震之灾之

时。

怎样描述一个地震-中国地震信息网

第二讲怎样描述一个地震? 2.1 常见的地震三要素 当某地发生了灾害性地震,大家经常可以从新闻媒体看到这样的报道:“据××地震台网测定,××年×月×日×时×分,在××地方(附以经纬度),发生了×级地震。”不管什么媒体,无论电视台、广播电台,还是报纸,也不管这次地震伤亡与经济损失有多大,只要报道,就一定会包括这次地震的时间、地点与震级。这就是描述一个地震最常见的三要素。 发震时刻地震发生的准确时间就是发震时刻。为了地震应急、救援和向公众通报震情,关于地震时间,只需要告诉大家,地震发生在哪一天几点几分就行了。可是对于某些科学研究来说,这就不够了。现在地震台网测定发震时间可以精确到0.1秒,有的还可给出更精确的结果。地震台网测定的发震时刻是地震断层开始破裂的时间。震源从开始破裂到整个断层破裂是有过程的。破裂的传播速度一般为2~3千米/秒。这样,一个强震的破裂长度一般为几十到几百千米,需要十几秒、几十秒或稍长的时间才能完成破裂过程。对于一般的工作和普通老百姓来说,不必在意这十几秒或几十秒的破裂过程,还是可从宏观上认为,地震断层的破裂是瞬间完成的,给出精确到分钟的发震时间也就够了。 震源和震中地震发生的地方叫做震源。地震发生在地下,震源往往有一定的深度,叫做震源深度。而破坏和灾害总是在地表。震源在地面上正对的地方,或者说,震源向地面的垂直投影被称为震中。这里往往是破坏最重的地方。 某观测点与震中的距离叫震中距,与震源的距离叫震源距。震源、震中与观测点的关系,可从图2-1上一目了然,它们的连线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震中距、震源深度与震源距的关系符合勾股定理。23 22

图2-1 震源、震中与观测点的关系图 当人们对于地球内部速度结构及地震波传播途径有了基本了解,就可以利用各地震台记录地震波到达时间反过来推算,求得发震时刻、震中位置和震源深度。另一方面,一次强震发生后,科学家们通过现场考察,根据破坏程度的比较也能确定震中位置。为了便于区别,通常把地震台网测定的震中叫做微观震中,而把宏观考察确定的震中叫做宏观震中。这两者在多数情况下,大体一致,有时会有明显差异。为什么会有差异呢?首先,它们的定义就略有不同。地震台网测定的微观震中是震源开始破裂的地方在地面的投影。宏观震中是地面上破坏最重的地方。开始破裂不一定是破裂最大的地方,它在地面的投影与破坏最重的地方有一些距离应该是可以理解的。其次,微观震中和宏观震中的确定都可能有误差。 按震源深浅不同,也可把地震分为三类: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 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小于60千米的地震,属浅源地震。 中源地震震源深度在60~300千米之间的地震,属中源地震。 深源地震震源深度超过300千米的地震,属深源地震。到现在为止,记录到的最深地震的震源深度达720千米。 世界上约95%的地震属浅源地震。我国的地震也大多为浅源地震,只有东北的东部,以及台湾以东海域有深震或中源地震。世 界上中源和深源地震的分布,将在第三讲介绍。25 24

中国地震断层分布图(图)

中国地震断层分布图 地震专家称建房时避开可有效防震10年内有望勾画出中国内地主要地震活动带 ●在近年发生的历次大地震中,研究人员发现,断层带上的房屋倒塌、人员伤亡情况严重;但断层带以外的情况就要好得多。 ●研究人员勾画出21多个大城市断层带,建房时避开这些断层带,就可有效防震。 ●银川已探索在地震断层带两边宽两百米的地方建了绿化带,不准建房。 ●到2020年左右,中国内地主要地震活动带都有望勾画出来,能有效减轻地震带来的破坏。

“东京南面曾预测有八级以上地震,等了30年还没有发生,没想到东北部却来了个9级地震。地震预测是世界性难题。”昨日下午,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徐锡伟在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作讲座时透露,研究人员已勾画出我国21个大城市断层带,建房时避开可有效防震。到2020年左右,有望把中国内地主要地震活动带勾画出来。 福岛核电站离地震带太近了 徐锡伟说,尽管国际原子能组织对核电站有严格的选址标准,但福岛仍不安全,因为它离地震活动带太近了。“核电站应该考虑选在地壳稳定区的中心,要远离地震带,离可能发生的大地震越远越好。” 徐锡伟介绍说,全世界存在三大地震带,一是环太平洋地震带,集中70%的大地震;二是喜马拉雅山到地中海的欧亚地震带,比较分散,不像环太平洋板块那么集中在一个狭长的地带,集中了20%的大地震;三是大洋中脊地震带,占大地震的5%左右。 东京等了30年没等到强震 环太平洋地震带活动相当强烈,1990年以来,16次破坏性强的大地震11次都发生在这个板块。从2004年苏门答腊大地震,到2008年汶川地震、2010年玉树地震、新西兰地震,再到这次日本大地震,表明现在的地震活动到了活跃期。 “地震的预测是世界性难题。”徐锡伟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有专家提出“地震空白论”,即地震会发生在以前没有发生过的空白区。日

GB 18306-2001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 图(有图)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 前言 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本标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三章第十七条、第十八条有关规定及工程建设对编制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需求制定的。 本标准吸收了我国近10年来新增加的、大量的地震区划基础资料及其综合研究的最新成果,采用了国际上最先进的编图方法。 制定本标准的目的是为减轻和防御地震灾害提供抗震设防要求,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包括: a)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 b)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 c)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调整表。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D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地震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聿贤、高孟潭、徐宗和、薄景山、张培震、陈国星、谢富仁、李大华、冯义钧、许晏萍。 1 范围 本标准给出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及其技术要素和使用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一般建设工程抗震设防,以及编制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土利用规划。 2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2.1 地震动参数区划 seismic ground motion parameter zonation 以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指标,将国土划分为不同抗震设防要求的区域。 2.2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seismic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 与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最大值相应的水平加速度。 2.3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 characteristic period of the

中国地震带分布图详解

中国地震带分布图详解 全球地震几种在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两大地震带,中国地震带分布在华北地震区、青藏高原地震区、新疆地震区、台湾地震区和华南地震区的东南沿海外带地震带。 中国地震带分布中国地震带分布图 第一、“华北地震区”:包括河北、河南、山东、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江苏、安徽等省的全部或部分地区。在五个地震区中,它的地震强度和频度仅次于“青藏高原地震区”,位居全国第二。由于首都圈位于这个地区内,所以格外引人关注。据统计,该地区有据可查的8级地震曾发生过5次;7-7.9级地震曾发生过18次。加之它位于我国人口稠密、大城市集中、政治和经济、文化、交通都很发达的地区,地震灾害的威胁极为严重。

华北地震区共分四个地震带: 1、郯城--营口地震带:包括从宿迁至铁岭的辽宁、河北、山东、江苏等省的大部或部分地区。是我国东部大陆区一条强烈地震活动带。1668年山东郯城8.5级地震、1969年渤海7.4级地震、1974年海城7.4级地震就发生在这个地震带上,据记载,本带共发生4.7级以上地震60余次。其中7-7.9级地震6次;8级以上地震1次。 2、华北平原地震带:南界大致位于新乡-蚌埠一线,北界位于燕山南侧,西界位于太行山东侧,东界位于下辽河-辽东湾拗陷的西缘,向南延到天津东南,经济南东边达宿州一带。是对京、津、唐地区威胁最大的地震带。1679年河北三河8.0级地震、1976年唐山7.8级地震就发生在这个带上。据统计,本带共发生4.7级以上地震140多次。其中7-7.9级地震5次;8级以上地震1次。 3、汾渭地震带:北起河北宣化-怀安盆地、怀来-延庆盆地,向南经阳原盆地、蔚县盆地、大同盆地、忻定盆地、灵丘盆地、太原盆地、临汾盆地、运城盆地至渭河盆地。是我国东部又一个强烈地震活动带。1303年山西洪洞8.0级地震、1556年陕西华县8.0级地震都发生在这个带上。1998年1月张北6.2级地震也在这个带的附近。有记载以来,本地震带内共发生4.7级以上地震160次左右。其中7-7.9级地震7次;8级以上地震2次。 4、银川--河套地震带:位于河套地区西部和北部的银川、乌达、磴口至呼和浩特以西的部分地区。1739年宁夏银川8.0级地震就

中国地震断层分布图高清版:中国21个大城市地震断层带

中国地震断层分布图高清版:中国21个大城市地震断层带中国地震断层分布图高清版:中国21个大城市地震断层带 中国地震断层分布图公布,台湾地震断层最多最多,山东东北部有零星分布.中国地震断层探清看看你所处的省市有没 有地震危险: # 中国地震断层:国内21个大城市断层带摸清已有准确位置(图)

中国地震断层 什么是地震断层, # 地震断层是指近代大地震造成的具有一定规模和连续分布的地表破裂带。又称地震断裂。研究人员通过多年的研究显 示,在地震断层上的房屋倒塌和人员伤亡都相对严重。如果建房时避开地震断层,就能有效地预防地震伤亡。研究人员已经呼吁立法禁止在地震断层建筑房屋。地震是一种地质现象。它的分布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严格地依照断裂运动发生的。从这个观点说,地震直接与断裂运动有关。人类历史时期的地震活动,对整个地质时期来说,虽是短暂的一瞬间,但无论是历史地震还是现代地震,都属于地壳运动阶段中的最新活动。 # 为何中国地震断层多, 我国处于环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等几个板块相接的地方,至少有495个中国地震断层带。如果将中国地震断层带很详细地勾画出来,可以有效减轻地震的破坏。到2020年左右,中国内地存在的主要地震活动带将全部被勾画出来,精确的地震区划图将作为建造房屋的新标准。地震断层是指近代大地震造成

的具有一定规模和连续分布的中国地震断层带。又称地震断裂。研究人员通过多年的研究显示,在地震断层上的房屋倒塌和人员伤亡都相对严重。如果建房时避开地震断层,就能有效地预防地震伤亡。研究人员已经呼吁立法禁止在中国地震断层建筑房屋。 # 中国以占世界7%的国土承受了全球33%的大陆强震,是大陆强震最多的国家,从2004年开始,中国已经开始在人口集中的21个大城市进行了地层活动断层带的研究,并且将研究成果绘制成图。研究显示,中国至少有495个地震断裂带,现在所研究出的地震断层分布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到了2020年,中国内地所存在的主要地震带将被全部勾画出来,那个时候可根据这个中国地震断层图表有效地建立预防地震的措施。 #

新版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GB18306 2015 的主要变化 刘晓东

中国标准导报 2015 / 09 中国是一个多震灾的国家。地震频度高,强度大,分布广。百年来的资料表明,中国平均5年左右就会发生1次7级以上地震,平均10年左右就会发生1次8级以上地震。依据地震区划图提高房屋建筑和工程设施的抗震能力和土地利用规划水平,是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途径。 2015年5月15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了强制性国家标准GB 18306—2015《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该标准将于2016年6月1日开始实施。GB 18306—2015的发布实施,为新时期全面提高我国的抗震设防能力提供了法律保障和科学依据。 一、标准的修订背景 2000年以来,国家加强了地震监测系统建设,地震台网布局更加合理,并逐步实现了地震观测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数据处理自动化,实现了对中国大陆全覆盖监测。同时,实施了国家GPS观测系统一期、二期工程,中国大陆形变监测和地球物理场监测能力显著提升。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城市活动断层探测和针对主要断裂带的活动断层调查。观测系统的完善和大规模的调查,获取了大量的新资料。与此同时,国家科技计划支持了中国大陆强震机理、强震危险预测关键技术等重点项目研究,对中国大陆强震危险性取得了突破性的新认识,形成了一些先进的模型和关键技术。 GB 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是2001年8月1日开始实施的。10多年来,该标准在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社会经济发展和城乡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我国汶川“5?12”8.0级地震、日本东北太平洋海域“3?11”9.0级地震等国内外特大地震灾害事件发生后的经验教训,对防范特大地震的灾难性后果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型城镇化、“一带一路”等国家发展战略持续推进,广大人民群众对地震安全需求不断提高,对防震减灾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这些都为地震区划图的进一步发展完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客观上也要求地震区划图应适时更新。依据新资料、新成果和新认识,对GB 18306—2001进行修订势在必行。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的规定,中国地震局于2007年启动了GB 18306—2001的修订工作。经过地震系统内外广大地震、工程等多个领域科技工作者几年的努力,完成了新版地震区划图的编制。 二、技术要素的修订 GB 18306—2015的编制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考虑公众在地震中的生命安全问题,将抗倒塌作为编图的基本准则。技术上,充分吸纳了国内外最新的科研成果和研究资料;使用上,采用双参数调整,并提出“四级地震作用”取值;结果上,消除不设防区,全国设防参数整体上有了适当提高。在GB 18306—2015的地震区划图编制过程中,中国地震局与住建、水利、核电等相关部门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与讨论,并广泛征求吸纳国务院防震减灾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各级地方政府等多方意见与建议。与GB 18306—2001的地震区划图相比,GB 18306—2015的地震区划图基础资料更加扎实,技术依据更加充分,科学认识更加全面,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工程适用性。 考虑社会经济发展与国家地震安全政策的变化, 新版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15)的主要变化 刘晓东 (中国质检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中国省会城市地震危险度排名

中国省会城市地震危险度排名 中国部分城市地震危险度排名藏在我们身边的地震带 中国地震带分布图 ·不可不看的知识:中国地震国情· 关于地震,我国的国情是,“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据了解,我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五个地区的23条地震带上。 这五个地区是:①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②西南地区,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③西北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天山南北麓;④华北地区,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燕山一带、山东中部和渤海湾; ⑤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等地。我国的台湾省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西藏、新疆、云南、四川、青海等省区位于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上,其他省区处于相关的地震带上。中国地震带的分布是制定中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重要依据。中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 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育。20世纪以来,中国共发生6级以上地

震近800次,遍布除贵州、浙江两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外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 中国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是一个震灾严重的国家。1900年以来,中国死于地震的人数达55万之多,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1949年以来,100多次破坏性地震袭击了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涉及东部地区14个省份,造成27万余人丧生,占全国各类灾害死亡人数的54%,地震成灾面积达30多万平方公里,房屋倒塌达700万间。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的严重性构成中国的基本国情之一。下页提示:中国部分城市地震危险度排名 中国部分城市地震危险度排名 评价地震危险度的三个指标 导致灾害的强度因素(如城市近源地震等效震级) 承灾体的脆弱性指数(人口、GDP、建筑抗震能力) 响应能力(疏散、救援等应急应变能力) 中国部分城市地震危险度排名 (UERDI值,指数越高风险越大) 1.石家庄0.35 2.合肥0.25 3.西宁0.24 4.海口0.23 5.长沙0.22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 1 范围 本标准给出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及其技术要素和使用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一般建设工程抗震设防,以及编制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土利用规划。 2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2.1地震动参数区划 seismic ground motion parameter zonation 以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指标,将国土划分为不同抗震设防要求的区域。 2.2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seismic peak ground acceloration 与地震动加速度反映谱最大值相应的水平加速度。 2.3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 characteristic period of the seismic response spectrum 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开始下降点的周期。 2.4超越概率 probability of exceedance 某场地可能遭遇大于或等于给定的地震动参数值的概率。 2.5抗震设防要求 requirements for seismic resistance;requirement for fortification against earth quake 建设工程抗御地震破坏的准则和在一定风险水准下抗震设计采用的地震烈度或者地震动参数。 3 技术要素 3.1《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和《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的比例尺为1:400万。 3.2《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和《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的设防水准为50年超越概率10%。 3.3《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和《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的场地条件为平坦稳定的一般(中硬)场地。 3.4《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调整表》采用四类场地划分。 4 使用规定 4.1新建、扩建、改建一般建设工程的抗震设计和已建一般建设工程的抗震鉴定与加固必须按本标准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 4.2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的比例尺为1;400万,不应放大使用。 4.3下列工程或地区的抗震设防要求不应直接采用本标准,需做专门研究; a)抗震设防要求高于本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抗震设防要求的重大工程、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工程、核电站和其他有特殊要求的核设施建设工程; b)位于地震动参数区划分界线附近的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 c)某些地震研究程度和资料详细程度较差的边远地区; d)位于复杂工程地质条件区域的大城市、大型厂矿企业、长距离生命线工程以及新建开发区等。

中国地震断层分布图高清版中国21个大城市地震断层带

中国地震断层分布图高清版:中国21个大城市地震断层带 中国地震断层分布图公布,台湾地震断层最多最多,山东东北部有零星分布.中国地震断层探清看看你所处的省市有没有地震危险:#

中国地震断层:国内21个大城市断层带摸清已有准确位置(图) 中国地震断层 什么是地震断层? # 地震断层是指近代大地震造成的具有一定规模和连续分布的地表破裂带。又称地震断裂。研究人员通过多年的研究显

示,在地震断层上的房屋倒塌和人员伤亡都相对严重。如果建房时避开地震断层,就能有效地预防地震伤亡。研究人员已经呼吁立法禁止在地震断层建筑房屋。地震是一种地质现象。它的分布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严格地依照断裂运动发生的。从这个观点说,地震直接与断裂运动有关。人类历史时期的地震活动,对整个地质时期来说,虽是短暂的一瞬间,但无论是历史地震还是现代地震,都属于地壳运动阶段中的最新活动。# 为何中国地震断层多? 我国处于环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等几个板块相接的地方,至少有495个中国地震断层带。如果将中国地震断层带很详细地勾画出来,可以有效减轻地震的破坏。到2020年左右,中国内地存在的主要地震活动带将全部被勾画出来,精确的地震区划图将作为建造房屋的新标准。地震断层是指近代大地震造成的具有一定规模和连续分布的中国地震断层带。又称地震断裂。研究人员通过多年的研究显示,在地震断层上的房屋倒塌和人员伤亡都相对严重。如果建房时避开地震断层,就能有效地预防地震伤亡。研究人员已经呼吁立法禁止在中国地震断层建筑房屋。# 中国以占世界7%的国土承受了全球33%的大陆强震,是大陆强震最多的国家,从2004年开始,中国已经开始在人口集中的21个大城市进行了地层活动断层带的研究,并且将研究成果绘制成图。研究显示,中国至少有495个地震断裂带,现在所研究出的地震断层分布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到了2020年,中国内地所存在的主要地震带将被全部勾画出来,那个时候可根据这个中国地震断层图表有效地建立预防地震的措施。#

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

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 我国现在使用的是1990年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 我国地处欧亚板块的东南部,受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的影响,是个多地震的国家,据统计,我国大陆7级以上的地震占全球大陆7级以上地震的1/3,因地震死亡人数占全球的1/2;我国有41%的国土、一半以上的城市位于地震基本烈度7度或7度以上地区,6度及6度以上地区占国土面积的79%。我国几个地震活动较为强烈的地区是:青藏高原和云南、四川西部,华北太行山和京津唐地区,新疆及甘肃、宁夏,福建和广东沿海,台湾地区等。 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使用规定

第一条为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保证准确地使用“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地震烈度区划图上所标示的地震烈度值,系指在50年期限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超越概率为10%的烈度值。该烈度值称为地震基本烈度。 第三条本地震烈度区划图,系国家经济建设中地震设防的法规图件。在其适用范围内,建设项目的抗震设计和已建项目的抗震加固,均应遵照执行。 第四条本地震烈度区划图和适用范围如下: (一)国家经济建设和国土利用规划的基础资料; (二)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地震设防依据; (三)制定减轻和防御地震灾害对策的依据。 第五条在本地震烈度区划图的基础上,应进行专门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工程和地区有: (一)地震设防要求高于本地震烈度区划图设防标准的重大工程、特殊工程、可能产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工程; (二)位于地震烈度区分界线附近的新建工程; (三)某些地震研究程度和资料详细程度较差的边远地区; (四)占地范围较大,跨着不同工程地质条件区域的大城市和大型厂矿企业,以及新建设开发区。 第六条对进行过专门的地震危险性分析、地震烈度复核、地震小区划等工作的工程和地区,凡其结果经国家地震烈度评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均有效。 第七条国家地震烈度评定委员会由国家地震局会同建设部等有关工程建设项目的主 管部门组织专家组成。 第八条对不执行本规定并造成严重后果的部门或单位应追究其责任。 第九条本地震烈度区划图自国务院批准颁布之日起生效。原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77)和原省级地震烈度区划图停止使用。 第十条本地震烈度区划图及使用规定由国家地震局负责解释。

地震行业标准《强震动观测台网运维规范》

地震行业标准《强震动观测台网运维规范》 编制说明 1 任务来源 2013年6月18日,中国地震局下发了《关于印发2013年地震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中震函〔2013〕113号)。 2 编制背景、目的和意义 近年来,我国从汶川、芦山、九寨沟等大地震中吸取了强震动观测经验和教训,取得了强震动台网运行维护对观测数据质量的影响的新认知。社会和经济需求推动了我国强震动台网建设规模的进一步扩大,除国家和地方政府外,大型国企在核电站、水库大坝、高速铁路、大跨桥梁等重要工程项目中也建设了大量台站,然而,对于大规模台站的运行维护与管理一直缺少科学和规范化的指导,因此,《强震动观测台网运维规范》的颁布,将助力于我国强震动台网的高效运行,服务于我国工程抗震的新突破和地震预警及烈度速报工程的顺利实施。 为了保障强震动台网的高效运行,结合省级和国家级中心运行维护工作的特点,满足强震动台网的运行维护、数据产出以及相关技术和管理要求,面向各级强震动台网运行维护人员编制了本规范。 3 工作简况 3.1 本规范主要参加单位(暂定):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北京工业大学、云南省地震局、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市地震局、四川省地震局、陕西省地震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甘肃省地震局、广东省地震局、山西省地震局、江苏省地震局。 3.2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暂略):

3.3 主要工作过程 从标准编制启动到目前共召开了5次工作会议,多次个别征求意见,第一次会议上编制组提出了“强震动台网运行维护与管理规程”编制计划和编制大纲,并与其他专家进行了充分讨论。后3次工作会议分别对已完成的规程修改草稿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规程使用对象分两个层级(省级和国家级),远程检查、数据汇集和原始加速度记录信息报送时间节点,实时和事件传输的仪器采样率参数,震级统一使用M震级,台网监控使用专用软件等修改意见,参见附录。最后一次工作会议认为总体信息足够反应强震动运维工作,但是,专家对规范架构上有不同意见,一是建议由总则、内容、操作代替原来技术指责、内容、省级中心和国家级中心。二是保留原有架构。最后编写组还是采用原有架构。这样使得整个规程对于省级和国家级中心的使用者来说有易读性和易操作性。 4 本规范重要技术内容的依据和说明 4.1 编制原则 本规范编制遵循:保证标准的适用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注意标准的统一性和协调性;注意标准的经济性和社会效益;结合我国国情充分吸收国际先进经验和理念等基本原则。 4.2 现状调研 对国内外强震动观测台网建设及其国内强震动观测台网运维相关规定进行了系统调研,整理并分析了各省地震局、工力所国家强震动台网中心的强震动观测系统建设和系统运维等情况。 中国地震局十五地震监测网络项目强震动分项规模如下: (1)在21个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内布设了1154个固定自由场强震动观测台。 (2)在北京、天津、兰州、乌鲁木齐、昆明五个大城市分别建设由80(北京、天津)或50(兰州、乌鲁木齐、昆明)个速报子台和1个速报中心组成的地震动强度(烈度)速报台网。速报子台总数为310个。 (3)在国家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内新建12个强震动观测专用台阵,包括活断层影响台阵1个,地震动衰减台阵2个,场地影响台阵2个,地形影响台阵

中国发生地震最多的地方

中国发生地震最多的地方 中国发生地震最多的地方中国地震主要分布在五个区域:台湾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东南沿海地区和23条地震带上。 我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五个地区的23条地震带上。这五个地区是: ①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 ②西南地区,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 ③西北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天山南北麓; ④华北地区,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燕山一带、山东中部和渤海湾; ⑤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等地。 我国的台湾省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西藏、新疆、云南、四川、青海等省区位于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上,其他省区处于相关的地震带上。中国地震带的分布是制定中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重要依据。 地震的前兆1、生物异常 很多动物的器官感觉特别灵敏,能够提前知道一些灾害的发生。 地震前动物的异常表现:

牛、马、驴、骡:惊慌不安、不进厩[jiù]、不进食、乱闹乱叫、打群架、挣断缰绳逃跑、蹬地、刨地、行走中突然惊跑。 猪:不进圈、不吃食、乱叫乱闹、拱圈、越圈外逃。 羊:不进圈、不吃食、乱叫乱闹、越圈逃跑、闹圈。 狗:狂吠不休、哭泣、嗅地扒地、咬人、乱跑乱闹、叼着狗崽搬家、警犬不听指令。 猫:惊慌不安、叼着猫崽搬家上树。 兔:不吃草、在窝内乱闹乱叫、惊逃出窝。 鸭、鹅:白天不下水、晚上不进架、不吃食、紧跟主人、惊叫、高飞。 鸡:不进架、撞架、在架内闹、上树。 鸽:不进巢、栖于屋外、突然惊起倾巢而飞。 鼠:白天成群出洞、像醉酒似的发呆、不怕人、惊恐乱窜、叼着小鼠搬家。 蛇:冬眠蛇出洞在雪地里冻僵、冻死、数量增加、集聚一团。 鱼:成群漂浮、狂游、跳出水面、缸养的鱼乱跳、头尾碰出血、跳出缸外、发出叫声、呆滞、死亡。 蟾蜍(癞蛤蟆):成群出洞。 2、地下水异常 地下水会出现发浑、冒泡、翻花、突升、突降、升温、变色、变味等现象。 3、气象异常 地震之前,气候异常,主要有闷热,人会有焦灼烦躁感觉,久旱、黄雾、日光晦暗,怪风、六月冰雹(飞雪)等等。

中国地震概况

中国地震 震级最大的地震 据仪器纪录,中国最大的地震为1950年8月5日发生的西藏察隅地震。震级Ms8.6级,震中烈度十一度,极震区面积约2.4万平方公里,八度区破坏范围广达20余万平方公里。 烈度最高的地震 1920年2月6日傍晚发生于宁夏海原的8.5级地震,震中烈度高达十二度。 断层破裂长度最长的地震 海原8.5级地震时形成的巨大地表断层,长约230公里,断层走向N50~70W,自东而西,呈孤形展布,左旋逆断层,最大水平位移据最新研究为14米。 断层位移最大的地震 1931年8月11日新疆富蕴8级地震时形成的断层,走向北西,右旋水平位移达14.6米,垂直位移1~3.6米。震中附近,沿山麓断层形成的重力陷落陡坎高达60米。 死亡人数最多的地震 若以地震及其随后?、冻、瘟疫致死的总数论,则首推1556年1月23日(明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子夜发生在陕西华山的8级地震。死亡人数,“其奏报有名者83万有奇;不知名者复不可数计。”而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7.8级地震,直接死于地震(房屋倒塌砸死、压死)的人数为24.2万人,伤16.4万人。 破坏和损失最大的地震 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地震,是我国损失最大的一次地震,也是首次发生于现代工业城市底下的”直下型”地震。直接经济损失,即地震造成房屋倒塌,各种工程设施,设备被破坏损失的价值,超过百亿元。整个唐山市区,约6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工业与民用建筑震毁1034万平方米,占77%,邻近各县农村房屋倒塌240万间。地震造成的破坏与损失都是空前的。全国最大的煤矿??-开滦煤矿的所有地面建筑物,井下照明、通风、提升、排水系统均被破坏,万名夜班工人被困在井下。矿井大量涌水,全矿70%的生产能力和60%的采煤工作全被水淹,估计井下给水达1.6亿吨。重要铁路干线??京山线受到严重破坏。唐山地区和天津的公路大、中桥梁倒塌或严重破坏的占3%和5%,分别达到20座和10座;所有正在冶炼的高炉、平炉、转炉、化铁炉均发生铸炉事故;化工企业发生毒气泄逸、爆炸和火灾达58起。密云水库白河主坝迎合水面、防浪墙以下的护坡发生大面积滑塌;唐山陡河水库大坝产生裂缝。大面积沙土液化和盆喷水冒砂,烈度六度区面积达2.4万平方公里,最大的喷砂孔子达18米。农用机井破坏达6万眼。天津市的破坏是历史上最严重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30亿元。

中国地震分析(一) 我国地质构造与地震带分布特征

中国地震分析(一) 我国地质构造与地震带分布特征 1. 区域构造分布特征 新构造期以来,我国以东西部中间一级分区线为界,西部总体上升,其上升的速率以喜马拉雅山区为最高.依次向北越来越低.其中包括几个强烈的下沉区(盆地).中国东部有几大盆地,但总体上也是上升区.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构成一个高原区.在这个高原区的三个边缘是产生8级地震的重要地带.中国东部以华北地区活动最为强烈.但整个东部地区的活动要比西部弱.活动构造的速率要比西部低.构造方向,东部以北东向为主,西部以北西向为主.这就是中国的区域构造特征。 2 .深部构造与地幔质量的均衡调整 从总的重力异常变化的趋势背景上,看我国地质的深部构造。见图(1) 全国重力异常示意图

有几条规模巨大的重力异常梯级带,纵横全国,大体上分为两组:在我国东部地区,以北北东向及北东向为主,纵贯全国南北的一条北北东向梯级带最大.它北起黑龙江大兴安岭,经由大行山,雪峰山、直至云南的滇东南地区。其南北两端有向外延伸之势。福建沿海及川西地区的梯带也很明显,它们都与该地区的山脉有关。在我国西部地区,则以北西西向或近东西向的梯级带为主,它与东部梯级带异常走向相互垂直甚至交会。这种异常走向截然不同的特征,反映出我国东西部不同的深部地壳构造走向的变化规律。从异常强度看,西部梯级带的梯度变化较东部大得多,而且与地形高度有密切关糸。如西藏南缘的梯度带与喜马拉雅山相吻合,北边的梯级带的西段与昆仑山相重合。东段则分成南北两支:北支与祁连山相连,南支与巴颜喀拉山一致。这种重力异常梯级带与山脉之间的相关关系表明,在地壳运动过程中,为使地壳达到均衡,由于山脉所导致的那部分质量剩余,正由上地幔物质的迅速转移给予补偿.也就是地壳正处于均衡调整过程中,伴随着褶皱山脉的出现,地壳厚度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 3 .天然地震区域的分布规律 (1).纵贯全国区域的重力梯级带,反映出地壳深部构造的深大断裂带,上地幔物质的埋藏深度在梯级带内及其两则发生急剧向变化。 (2).区域性重力梯级带相互交会的地区是深部地壳构造最复杂,受破坏最厉害,而且也是地壳活动最强烈的地区。如云南省地处北东向、北西向和南北向三组深部构造的交会处。因此,震中分布几乎遍布于全剩 (3).在一级的重力正、负异常之间的梯级带上,上地幔深度变化也比较剧烈.因此,也是地震活动带。如新疆天山山脉的南北两翼,东北长白山山脉向南北两端,北端是比较活跃的深震区,而南端是海城,营口地震区。 4 .我国主要地震活动带见图(2)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主要内容

二、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主要内容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是我国第一次以国家强制性标准形式颁布实施、并以首次地震动参数形式给出的区划图,所采用的抗震设防水准为50年超越概率10%(地震重现周期为475年),是根据地震环境、工程的重要性、国家的经济承受能力及所要达到的安全目标等综合确定的,这是目前国际工程界通常采用的风险水准。新区划图图件比例尺为1:400万,基础图件比例尺1:250万—1:600万。主要内容有: 1、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 新区划图为Ⅱ类场地对应50年超越概率10%的峰值加速度分区图,共分7个区:<0.05g、0.05g、0.1g、0.15g、0.20g、0.30g、≥0.40g。《中国地震动烈度区划图(1990)》共分为5个区:<Ⅵ度、Ⅵ度、Ⅶ度、Ⅷ度、≥Ⅸ度。新区划图与《中国地震动烈度区划图(1990)》相比,相当于在Ⅶ-Ⅷ度、Ⅷ-Ⅸ度间进一步细分,增加Ⅶ度半、Ⅷ度半两档。采用上述分区形式主要是考虑与烈度区划图的衔接,以及现行行业抗震设计规范的顺利过渡,能够满足面大量广的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抗震设计需要。峰值加速度的分区原则 见表1。 表1 加速度分区原则 2、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 新区划图按Ⅱ类场地、阻尼比0.05考虑,将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Tg分为三个区: 1区:0.35sec;2区:0.40sec;3区:0.45sec。 Tg主要取决于地震危险性分析中,对50年10%地震动贡献最大的潜源的震级上限,震级上限越大,Tg越大。与现行抗震设计规范相比,新区划图给出的Tg偏于保守。 从近年来获得的大量强震加速度记录分析来看,加速度反应谱的特征周期一般较长,与现行规范中的有关规定差异较大。以《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为例,修订后的GB50011-2001规范采用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给出的Tg值,Ⅰ类场地设计地震一组、二组、三组的Tg分别为0.25sec、0.30sec、0.35sec,而基岩实际地震记录的Tg有时可达0.5sec甚至更长。美国新编的地震区划图及相应的抗震设计草案资料中,基岩加速度特征周期处于0.25-0.35sec内的占44%,0.35-0.45sec内的占26%,0.45sec以上占24%,因此美国新编区划图中基岩场地的特征周期均达到0.40-0.50sec。日本建筑设计新草案中,基岩特征周期则达0.65sec。对于深厚软土场地,上覆土层的滤波、放大将使地震动长周期分量变得相对丰富,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长周期部分的谱值大大增加,地震动卓越周期往往达1.0sec以上。如1970年3月28日土耳其Gediz7级地震中,位于几百米厚极软亚粘土冲积层上的Fiat—Tofas汽车厂场地地震动卓越周期达1.2sec;1989年9月19日墨西哥8.1级地震中,距震中约400km的墨西哥市古湖床 场地的地震动卓越周期更是高达2.0—4.0sec。 特征周期区划图反映了地震环境对反应谱的控制作用,场地条件的影响通过特征周期调整表(表3)调整。新区划图特征周期的分区原则见表2,区划图中给出的Tg应理解为最低标准。

《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福建省区划一览表

《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福建省区划一览表

关于贯彻执行《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的通知 福建省建设厅、福建省地震局,2002年4月30日,闽建设〔2002〕37号) 各设区的市建设局、地震局(办):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以下简称《区划图》)已于2001年2月2日发布,自2001年8月1日起实施。鉴于《区划图》较原《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有较大变化,为了便于操作,根据《区划图》,省建设厅和省地震局联合组织有关专家,对我省现有建制乡(镇、办事处)抗震设防烈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进行划定,并制定《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福建省区划一览表(详见附件1)和《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福建省区划一览表(详见附件2)。为使《区划图》得到全面贯彻执行,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新建、改建、扩建一般建设工程的抗震设计、施工、验收以及编制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土利用规划均要按本标准执行。 二、根据《区划图》使用规定,下列工程或地区的抗震设防要求不应直接采用本标准,需做专门研究: 1、抗震设防要求高于本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抗震设防要求的重大工程、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工程、核电站和其他特殊要求的核设施建设工程; 2、位于复杂工程地质条件区域的大城市、大型厂矿企业、长距离生命线工程以及新建开发区等。 三、建筑工程使用《区划图》时,按相关设计规范执行。 附件:1.《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福建省区划一览表 2.《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福建省区划一览表

附件1: 《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福建省区划一览表 抗震设防烈度小于6度6度7度8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05g 0.05g 0.1g 0.15g 0.2g 福州市鼓楼全部 台江全部 仓山全部 晋安 日溪、寿山、 宦溪、岭头、 鼓岭 其余 马尾琅岐其余 闽侯 洋里、小箬、 廷坪、大湖、 白沙、甘蔗、 鸿尾、竹岐、 荆溪 上街、南屿、 南通、祥谦、 尚干、青口、 闽江 长乐 潭头、梅花、 猴屿、文岭 其余 福清其余东翰连江全部 永泰其余葛岭、塘前 平潭其余南海罗源全部 闽清全部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文本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 18306 — 2001 ) 前言 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本标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三章第十七条、第十八条有关规定及工程建设对编制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需求制定的。本标准吸收了我国近 10 年来新增加的、大量的地震区划基础资料及其综合研究的最新成果,采用了国际上最先进的编图方法。 制定本标准的目的是为减轻和防御地震灾害提供抗震设防要求,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包括: a )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 b )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 c )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调整表。 本标准的附录 A 、附录 B 、附录 C 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 D 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地震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聿贤、高孟潭、徐宗和、薄景山、张培震、陈国星、谢富仁、李大华、冯义钧、许晏萍。

1 范围 本标准给出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及其技术要素和使用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一般建设工程抗震设防,以及编制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土利用规划。 2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2 .1 地震动参数区划 seismic ground motion parameter zonation 以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指标,将国土划分为不同抗震设防要求的区域。 2.2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seismic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 与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最大值相应的水平加速度。 2.3 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 characteristic period of the seismic response spectrum 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开始下降点的周期。 2.4 超越概率 probability of exceedance 某场地可能遭遇大于或等于给定的地震动参数值的概率。 2.5 抗震设防要求 requirements for seismic resistance; requirement for fortification against earthquake 建设工程抗御地震破坏的准则和在一定风险水准下抗震设计采用的 地震烈度或者地震动参数。 3 技术要素

中国地震断层分布图高清版:中国21个大城市地震断层带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中国地震断层分布图高清版:中国21个大城市地震断层带 中国地震断层分布图公布,台湾地震断层最多最多,山东东北部有零星分布.中国地震断层探清看看你所处的省市有没有地震危险:# 中国地震断层:国内21个大城市断层带摸清已有准确位置(图) 中国地震断层 什么是地震断层? # 地震断层是指近代大地震造成的具有一定规模和连续分布的地表破裂带。又称地震断裂。研究人员通过多年的研究显示,在地震断层上的房屋倒塌和人员伤亡都相对严重。如果建房时避开地震断层,就能有效地预防地震伤亡。研究人员已经呼吁立法禁止在地震断层建筑房屋。地震是一种地质现象。它的分布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严格地依照断裂运动发生的。从这个观点说,地震直接与断裂运动有关。人类历史时期的地震活动,对整个地质时期来说,虽是短暂的一瞬间,但无论是历史地震还是现代地震,都属于地壳运动阶段中的最新活动。# 为何中国地震断层多? 我国处于环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等几个板块相接的地方,至少有495个中国地震断层带。如果将中国地震断层带很详细地勾画出来,可以有效减轻地震的破坏。到2020年左右,中国内地存在的主要地震活动带将全部被勾画出来,精确的地震区划图将作为建造房屋的新标准。地震断层是指近代大地震造成的具有一定规模和连续分布的中国地震断层带。又称地震断裂。研究人员通过多年的研究显示,在地震断层上的房屋倒塌和人员伤亡都相对严重。如果建房时避开地震断层,就能有效地预防地震伤亡。研究人员已经呼吁立法禁止在中国地震断层建筑房屋。# 中国以占世界7%的国土承受了全球33%的大陆强震,是大陆强震最多的国家,从2004年开始,中国已经开始在人口集中的21个大城市进行了地层活动断层带的研究,并且将研究成果绘制成图。研究显示,中国至少有495个地震断裂带,现在所研究出的地震断层分布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到了2020年,中国内地所存在的主要地震带将被全部勾画出来,那个时候可根据这个中国地震断层图表有效地建立预防地震的措施。# 1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