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生态区域农业发展战略(完整版)

鄱阳湖生态区域农业发展战略(完整版)
鄱阳湖生态区域农业发展战略(完整版)

鄱阳湖生态区域农业发展战略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鄱阳湖生态农业发展的战略思考”。从我所给的题目,可以清楚的发现,我演讲的重点在于“生态农业的发展”。顾名思义就是在发展农业的同时要兼顾生态建设,这是我国第一个冠名“生态”的经济区,也是江西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渔民悠荡彩云间,顿顿佳肴作便餐。游万水,赏千山,丝网一拉鱼满舟山。”这是对美丽鄱阳湖的描述。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国第二大湖;是我国十大生态功能保护区之一,也是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全球重要生态区之一。(总括鄱阳湖)

鄱阳湖地处江西省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以松门为界,分为南、北、西部分,北面为入江水道,南面为主湖体。这里的环境和气候条件均适合候鸟越冬,因此被称为“白鹤世界”、“珍禽王国”。受暖湿东南季风的影响,鄱阳湖年降雨量平均1636毫米,从而形成“泽国芳草碧,梅黄烟雨中”的湿润季风气候,并成为著名的鱼米之乡。鄱阳湖积温高,无霜期长;降水充沛,雨热同期;日照充足,热量丰富;土壤肥沃,农作一年两熟;地势平坦;农业灌溉用水充足。这些天然的自然条件养育一代又一代的鄱阳人。(鄱湖自然条件)

“美丽鄱阳玉米乡,一年四季有风光;蟹爬鲤越河虾跳,麦翠禾青油菜黄。”在江西省委、省政府以及鄱阳人民的努力下,鄱阳的农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鄱阳湖流域农业资源丰富,农业人口较多,是我省水稻、棉花、水产、水禽的传统主产区,具有很好的生态农业发展

前景。政府明确提出要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成生态农业示范区,发展生态农业是实现农业大发展的优选路径。他们立足自身优势,务实“政策促动,龙头带动,基地推动,品牌拉动”战略:强化政策扶持,优先发展生态农业;生产基地发展迅速,生态农业市场优势扩大,农业发展布局进一步优化;大力扶持农兴产业,规模化发展显现成效,带动效应明显;加强农民合作组织建设,提高生态农业经济效益;注重建设优势品牌,保证生态农业持续发展。这些因地制宜,积极发展生态农业的战略,取得了明显成果。(鄱湖目前发展现状)

虽然政府的这些举措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效,但我们也不能一味地沿用,应该不断创新,借鉴他乡的成功案例,促进鄱阳湖生态农业不断发展。然而,华西村、英美等发达国家、小岗村、农民外出打工等发展模式并不适合鄱阳湖生态农业的长久发展,我们不能照抄照搬。

华西村在短短几年内,被推崇为中国最富村,推崇为共同富裕的样板,成为了“天下第一村”。华西村模式的成功得益于当时改革的大环境,它的发展不是靠农业,而是靠工业,靠乡镇企业。因此,它是不可复制的。此外,它是利用低工资,低福利,高污染复制起来的,这种乡镇企业发展模式使一部分人富裕起来了,但对自然的破坏非常严重。走英美等发达国家的道路,让绝大多数农民从事二、三产业,但这会导致大量人口涌向城市,造成很多就业和社会问题,特别是农民工的问题。小岗村虽然依靠大包干跨过了“温饱线”,但却没有踏进“致富门”。如今的小岗村没有很多像样的楼房,没有一家正规的企业,没有学校,一条柏油马路还是为迎接国家领导人视察由省里拨

款修的。家庭联产承包制也存在很多弊端,例如土地权不明确,土地关系混乱,难以形成规模经济等。此外,还有人说让农村大部分青壮年和文化层次较高的劳动力到大城市外出打工,老年人和妇女儿童在家务农,这更不可取。如果大部分青壮年都出去了,老年和妇女儿童是没有能力搞好农业的。这会导致效益低下、土地荒芜。另一方面,大量人口涌进城也会引发很多社会问题,如就业问题、住房问题、治安问题、社保问题等。(多种发展模式分析)

通过分析以上几种发展模式可以看出,我们要从实际出发,结合鄱阳湖的具体实际以及鄱阳湖现在存在的各种问题,找出最适合、最有效的发展模式。十八大深刻指出在没有科学管理制度的掌控下,市场会出现短期化、掠夺性、不公平性、无序、浪费、破坏生态等发展问题,依靠科技发展才是长足之计。因此,鄱阳湖的发展模式应该是:农村发展应该总体规划,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借助农业高科技等发展适度规模的农副产品,大力发展农业的同时兼顾生态建设。(鄱湖发展模式的确定)

我们根据当地特色提出了建设鄱阳湖生态农业的战略构想,提出特色是生态农业,核心是发展农业,关键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目标是实现农业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生态农业规划。(鄱湖发展的战略目标)

当然,要达到这一科学发展的目标,我们必须了解鄱阳湖当前存在的(发展问题),并找出相关的解决对策,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首先,鄱阳湖在自然方面面临着严峻的问题:湿地植被退化严重,长期以来,鄱阳湖洲滩植被基本上处于一种掠夺式的无序利用状态。水土流失不断加剧,洪涝灾害日益频繁,土地沙化日趋严重,鄱阳湖水质污染呈上升趋势,来鄱阳湖越冬的候鸟种类及数量也逐年减少。另外,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诸多困难:农业资金投入不足,致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环保形势严峻,生态农业发展的环境基础亟待改善;农业效益与生态环保二者难以兼顾;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亟待完善;农资产品价格猛涨,农业生产成本大幅增加,挫伤农民的积极性。(鄱湖发展问题及困难)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为加快鄱阳湖生态农业发展提出了以下未来发展战略:

首先,要明确环鄱阳湖地区生态农业发展重点,针对环鄱阳湖地区的资源条件和现有的产业基础,当地发展生态农业应重点发展以下四大产业:一是建设高产优质粮食生产基地;二是建设高效畜牧、水产基地;三是建设绿色蔬菜和林果生产基地;四是建设重要的农业旅游休闲观光基地。(发展战略重点的确定)

其次,我们设计出以下具体战略步骤:

第一,完善环鄱阳湖地区生态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和引导;二是要制订科学开发治理的总体规划;三是建立行之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监管体系;四是要强化资金保障。

第二,加强环鄱阳湖地区农业的基础建设:建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民素质培养。

第三,发展过程中我们除了考虑经济效益之外,也应该考虑环境代价。循环农业模式形成生产因素互为条件、互为利用和循环永续的机制和封闭或半封闭生物链循环系统,整个过程做到了废弃物的减量化排放,这值得我们借鉴。一,“猪——沼——菜”模式:猪粪入池,沼肥种菜,沼液作追肥,通过沼液叶面喷施来抑虫防病。二,“猪——沼——鱼”模式:人畜粪便入池发酵后喂鱼,沼渣作为池塘基肥,沼液作追肥。三,“生物链”模式:饲料——养鸡(喂猪)——鸡粪(猪粪)进沼气池,沼气作为生活用能,沼液、沼渣喂鱼,鱼塘泥和部分沼渣肥田。这些都是相当环保和实用的措施,而且鄱阳湖的条件也很适合,我们应把这种模式运用进去。(“三步走”的具体战略方针)“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鄱阳湖的明天也会是这样欢乐的场景。“鄱区建设号声扬,低碳防污不可忘;护好湖乡天与水,宜居乐业万年长”。以科技为基础,发展生态农业,鄱阳湖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展望鄱湖未来)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到此结束。

生态农业规划

生态农业规划 生态农业规划是以生态学、经济学和系统工程理论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社会调控为保障,以政策为引导,科技驱动,应用生态系统的原理和系统科学的方法,通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人工模拟本地区的顶极生态系统,选择多种在生态上和经济上都有优势的生物,采用一套套生态农艺流程,按食物链关系和其他生态关系将这些物种的裁培、饲养和养殖组成一条条生产线,并将这些生产线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多层次地配置到农业生态系统中去,使之既获得持续最大(或最优)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又获得一个良好的、协调的生态系统。 生态农业规划的原则 规划必须把长远利益与近期设想统一起来,把种植业、养殖业、工商业和农田、村镇、能源等项建设密切结合起来,把发展农村经济同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因此,进行生态农业规划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整体性原则。农业生态系统是受人工控制的自然、经济、社会的复合系统,制定规划时要以生态学原理和经济规律为指导,用系统、整体观念,进行全面规划,做好总体布局。合理安排,统筹兼顾,协调农业内外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发挥系统的整体功能,实现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的同步增长。 2、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相结合原则。对资源不仅要合理利用,还要积极的保护,对可更新资源合理利用与增殖,对不可更新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只有这样,方不致于对资源的开发利用消耗超过资源再生速度,使资源得到永续利用。 3、因地制宜的原则。农业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具有多样性和地域差异性,各地区的农业生态工程设计和配套技术,生态农业的建设不可能是相同的,必须根据当地具体生态环境特点、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选择农民群众关心、见效快的项目。扬长避短,发挥地区优势,制定规划,发展适合当地特点的类型和模式。 4、物质循环、多级利用的原则。根据生态学原理合理设计食物链,利用农业有机物质,包括“废弃物”(指死体、残体、排泄物)等实行多次利用、多级得益、循环利用和深加工等。 5、扩大绿色植被原则。绿色植物是转化太阳能,实现第一性生产的重要机器,是保护生态环境最重要的措施,应充分考虑将一切土地和部分水面绿化起来。 6、多业结合、集约经营原则。生态农业必须是多业结合,包括农业内部的横向联系和农业外部的横向联系,实行集约经营,扬长避短,发挥优势。 7、实现“三大效益”原则。生态农业建设措施必须达到生态上适宜,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有明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生态农业规划的编制方法和步骤 (一)前期工作 是规划工作的起步阶段,为规划工作做好物质、思想和组织上的准备。包括以下几方面工作: 1、建立一个由政府领导人挂帅,由试点承担单位会同农业、环保、林业、规划、能源、水利、乡镇企业等部门组成的规划领导小组; 2、建立一支有权威的、知识结构合理的多学科的有开拓精神和热心此项工作的规划工作队伍; 3、搞好规划人员培训,特别是技术方法的培训; 4、筹措资金,建立保障系统;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概述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概述 日期:2010-02-03 | 保护视力色: 名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亦称: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简称:“环鄱地区”、“环鄱区”、“环鄱”或“鄱区” 对应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 一、区域范围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位于江西省北部,包括、南昌、景德镇、鹰潭3市,以及九江、新余、抚州、宜春、上饶、吉安市的部分县(市、区),共38个县(市、区)和鄱阳湖全部湖体在内,国土面积为5.12万平方公里。占江西省国土面积的30%,人口占江西省50%,经济总量占江西省60%。该区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保护区,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的全球重要生态区,承担着调洪蓄水、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等多种生态功能。鄱阳湖又是长江的重要调蓄湖泊,年均入江水量约占长江径流量的15.6%。鄱阳湖水量、水质的持续稳定,直接关系到鄱阳湖周边乃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用水安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还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海峡西岸经济区等重要经济板块的直接腹地,是中部地区正在加速形成的增长极之一,具有发展生态经济、促进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良好条件。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38个县市区

南昌县、新建县、进贤县、安义县;九江县、彭泽县、德安县、星子县、永修县、湖口县、都昌县、武宁县;鄱阳县、余干县、万年县;东乡县;浮梁县;余江县;新干县 瑞昌市;丰城市、樟树市、高安市;乐平市;贵溪市东湖区、西湖区、青云谱区、湾里区、青山湖区;浔阳区、庐山区;珠山区、昌江区;月湖区;临川区;渝水区 共青城 二、区域定位 根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定位 是: 1.建设全国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示范区 2.建设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安全保障区 3.加快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带动区 4.国际生态经济合作重要平台 三、战略目标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规划近期为2009年至2015年,远期展望到2020年。2009年—2015年的任务是创新体制机制,夯实发展基础,壮大生态经济实力,初步形成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新模式;到2015年实现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位居全国前列,率先在欠发达地区构建生态产业体系,生态文明建设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到2020年,构建

生态学名词解释

1、环境: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由许多环境要素构成,这些环境要素称环境因子。 2、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3、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s) :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生态因子是环境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 4、环境因子则是指生物体外部的全部要素。 5、生境:具体生物个体或群落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 6、限制因子:限制生物生长和生存繁殖的任何因子,称为限制因子。 7、Liebig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处于最小量状况的食物的量。 8、Shelford耐性定律生态因子的量的过多或过少都会限制生物的生长、发育。 9、生态幅:每一个物种对环境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 10、长日照植物:日照超过一定数值才开花的植物称长日照植物; 11、短日照植物:短日照短于一定数值才开花的植物称短日照植物,一般需要较长的黑暗才能开花。 12、三基点温度:温度是最重要的生态因子之一,参与生命活动的各种酶都有其最低、最适和最高温度,即三基点温度 13、总积温或有效积温: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从环境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发育阶段的发育过程,而且各个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称总积温或有效积温 14、生物种: 形态相似的个体集合 15、种的性状:基因型和表型 16、基因型:种的遗传本质,即生物性状表现所必须具备的内在因素 17、表型:与环境结合后实际表现出的可见性状 18、种群population:在一定空间中,同种个体的组合 19、种群生态学:研究种群的数量、分布、生活史格局以及种群与其栖息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和其他生物种群的相互作用。研究种群动态、特征及其生态规律的科学。 20、绝对密度:指单位面积中的实有的个体数 21、相对密度:表示数量高低的相对指标 22、构件生物:指由一个合子发育成一套构件,由这些构件组成个体。 23、种群年龄结构:不同年龄组的个体在种群内的比例或配置情况 24、生活史:一个生物从出生到死亡所经历的全部过程。 25、生长:生物物质增加、细胞数量增加。 26、发育:伴随生长,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从简单到复杂、从幼体至成体的转变过程。 27、绝对生长速度:单位时间内个体的增长量。 28、相对生长速度:单位时间内单位重量的增长量。 29、繁殖:生物形成新个体的所有方式的总称 30、扩散:有机体扩展种群空间的一种行为。分为主动扩散与被动扩散。 31、繁殖成效:个体现时繁殖输出与未来繁殖输出的总和。 32、繁殖价值(RV):是指时间内特定年龄个体相对于新生个体的潜在繁殖贡献, 33、亲本投资:有机体在产生子代以及抚育和管护时所消耗的能量、时间和资源量。

2017年全省区域沼气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建设的指导意见

2017年全省区域沼气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建设的指导意见 为贯彻落实中央财政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精神,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现农业投入品减量化、废弃物利用资源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在总结前期工作经验的基础上,2017年起,在全省着力推进区域沼气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建设。根据“十三五规划”和相关项目支持政策,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在中央财政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五大”发展理念,按照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总体部署,以解决一定区域范围内农业生态循环突出问题为导向,以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沼气工程为切入点,推广区域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和集成创新技术,充分利用现有的农业生产条件和产业基础,以“三大循环工程”建设为重点,因地制宜,构建生态循环农业产业体系,促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显着提高,沼气产能和使用率、沼气产业化程度显着提升,绿色农产品和绿色能源生产贡献率明显提升。 (二)基本原则 一是整体化设计。要选准示范项目,以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重点,依据规模化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禀赋和沼气工程基础,因地制宜,宜大则大、宜中则中、宜小则小,合理规划区域沼气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以沼气为纽带,形成完整、通畅、闭合的循环链条。 二是菜单式选项。要依据选择规划的沼气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围绕保障沼气工程的可持续运行和“三沼”的综合利用,根据“填平补齐”原则,菜单式选择所需建设内容,确保产业链条、资源利用循环通畅,确保模式内容、配套技术成熟可行。 三是市场化运作。要发挥企业积极性,通过政策和资金引导,着力建立多方共赢的市场化机制,建立可靠的赢利模式,吸引符合条件的第三方循环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循环产业链主体积极、主动参与建设和运营,保障模式可持续运行。

世界生态农业的发展趋势

世界生态农业的发展趋势 一、世界生态农业的定义 国外生态农业又称自然农业、有机农业和生物农业等;其生产的食品称生态食品、健康食品、自然食品、有机食品等。各国对生态农业提出了各自的定义。例如,美国农业部的定义是∶生态农业是一种完全不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动植物生长调节剂和饲料添加剂的生产体系。生态农业在可行范围内尽量依靠作物轮作、秸秆、牲畜粪肥、豆科作物、绿肥、场外有机废料、含有矿物养分的矿石补偿养分,利用生物和人工技术防治病虫草害。德国对生态农业提出了以下条件:①不使用化学合成的除虫剂、除草剂,使用有益天敌或机械除草方法; ②不使用易溶的化学肥料,而是有机肥或长效肥;③利用腐殖质保持土壤肥力;④采用轮作或间作等方式种植;⑤不使用化学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⑥控制牧场载畜量;⑦动物饲养采用天然饲料;⑧不使用抗生素;⑨不使用转基因技术。另外,德国生态农业协会(AGOEL)还规定其成员企业生产的产品必须95 %以上的附加料是生态的,才能被称作生态产品。尽管各国对生态产品的叫法不同,但宗旨和目的是一致的,这就是:在洁净的土地上,用洁净的生产方式生产洁净的食品,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农业发展概况 国外概况:生态农业最早在欧洲兴起于1924年鲁道夫·斯蒂纳(Rudolf Steiner)主讲的“生物动力农业”课程。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生态农业在瑞士、英国和日本得到发展。20世纪60年代,欧洲的许多农场转向生态耕作。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生态农业得到国家的补贴支持,在世界各国生态农业有了较大发展。据统计,目前,在世界上实行生态管理的农业用地约1055万公顷。其中,澳大利亚生态农地面积最大,拥有529万公顷,占世界总生态用地面积的50%;其次是意大利和美国,分别有95万公顷和90万公顷。若从生态农地占农业用地面积的比例来看,欧洲国家普遍较高。由20世纪90年代开始,欧洲各国生态农业发展较快,1986~1996年欧盟国家生态农地面积年增长率达到30%。大多数亚洲国家的生态农地面积较小。在总计为4万多公顷的生态农地中,土耳其占1.8万公顷,日本占0.5公顷,以色列和中国各约0.4万公顷。据有关方面估计,现在全球每年生态农业产品总值达到250亿美元,其中,欧盟100亿美元,澳大利亚35亿美元,美国和加拿大100亿美元。欧洲是世界上最大的生态食品消费市场之一。据国际贸易中心(ITC)报道, 1997年欧洲生态食品和饮料销售值为52.55亿美元,1999年约为63亿美元,2000年为95.5亿美元。德国是欧洲最大的有机食品消费市场,1997年德国生态食品销售值约为18亿美元,1999年为20亿美元,约占其食品销售总值的1.2%,有关专家预计,2008年德国生态食品占食品市场的比重将达到25%。除德国外,欧洲生态食品消费较多的国家还包括法国、英国、荷兰、瑞士、丹麦和意大利,产品种类包括作物产品、奶制品、肉类、水果等。美国在过去10年中生态食品销售量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1995年生态食品的销售值达28亿美元,1999年达到60亿美元,2000年达到75亿美元。生态食品的种类几乎包括所有传统食品种类,生态谷物、水果、蔬菜、坚果和香料市场已有一定规模,生态奶制品尚属新兴市场。1997年日本生态农产品销售额为1500亿日元,2000年达到3500亿日元,其产品为加工品、冷冻蔬菜、茶、咖啡类、调料、大米等。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生态农业发展最快的是欧盟。1995年欧盟从事生态农业的生产者不到农业生产者总数的1.0%,1997年达到1.3%。1998年欧盟生态农业生产者总数达到10万个,这一数字显示,欧盟生态农业生产者数量增长率连年保持在25%以上。 三、生态农业发展的原因 (一)消费者对安全食品的需求 自20世纪后半叶以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现代食品生产出现了3种区别于以往在自然形态下生产的重要特征,这就是:1.在农业上采用工厂化生产。采用工业化生产意在通过工业的连续生产工艺提高劳动生产率。但是,农业生产过程是种生物学过程。采用工业连续生产工艺要符合不同的生产过程的生物学规律。举例来说,牛羊等草食动物是反刍动物,人类需通过在草地放牧,或在牧草缺乏时,或在某一生长阶段补充干草、精料等饲料来生产动物蛋白食品,而不可以采用违反反刍动物生长规律的方法,即用反刍动物蛋白(肉骨粉等)作为饲料再提供给反刍动物来生产动物蛋白。采用这方法虽然效益提高了,但是,食物生产的安全性受到了破坏。疯牛病是一种病毒,是牛吃了被绵羊痒病病原因子污染的牛羊等反刍动物蛋白做的肉骨粉所致。虽然第一批反刍动物肉骨粉怎样被感染疯牛病病原因子还不得而知,但越来越多的学者趋于这样的看法,即这种蛋白毒是因为同类吃同类产生的变异而产生的,并逐步积累使其扩大。欧洲的农民在实行肉类工厂化生产时,用牛羊肉骨粉来代替植物蛋白作饲料,一代又一代,周而复始,使疯牛病病毒潜伏越来越多,遂酿成了今日的疯牛病灾难。

生态农业项目建设计划书(范文)

生态农业项目建设计划书 一、基本情况 福建宁化县淮土乡寒谷村,著名的革命老区红土地,长征出发地之一,地处该县西部沿307省道延伸。以赣相邻四面环山紫色风化页岩土为主。全村303户、1296人,主要特产:山茶油、地瓜干、辣椒、豆角干、酸菜干等。交通方便距离宁化县25公里、距永宁高速客家祖地石碧出口8公里。江西石城县20公里,江西瑞金市67公里。江西南昌市3小时路程。长宁永铁路建设中,完工后距离火车站10公里左右。村周边主要风景名胜--中国著名的世界石碧客家祖地、道教名山—宁化祖山东华山、---龙华峰、---通天岩名胜风景区。还有距离寒谷村3公里一眼长年源源不断天然温泉和20米高的瀑布龙潭生态风景区等有待开发。 寒谷村气候属中亚热带气候,因山地走向及高低地形变化复杂,造成日夜温差悬殊,干、湿、冷、热明显,光照充足。平均气温为17.5℃,极端最高温度为38.3℃,最低气温-3℃。年日照总数达1900小时,相应湿度81%,平均年降雨量为1633.6mm,雨量时空分布不均,一般中低山地多于高山丘、河谷盘地。多年平均陆面蒸发710~750毫米,水面蒸发890毫米,无霜期214~218天。 二、规划依据: 1、区位优势。寒谷村紧靠闽赣两省两个县城交界,交通便利、经济基础较好,而且两个县城有常住人口63.6万多人,流动人口近2万人,有强大的消费群体做后盾,具有能消售、能带动的优势和消费群体消费层次较高的优势。5 2、地理优势。寒谷村处于武夷山脉南端、宁化县城的西部,平均海拔300~400米,龙华峰海拔500米。最高东华山1140米。区域自然环境良好、生态植被丰富、山上主要经济林种植多年生山油茶3.5万亩。黄连木- 生物柴油树种的发源地。村有耕地870多亩,可开发利用500亩。800多亩山地几乎全部荒芜,水库资源200多亩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利用。非常适合发展养殖业及种植业。可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丰富:土壤为酸性沙质土壤与黄粘土壤。是亚热带特定的生物气候形成的,表现出典型的土壤地带性特征。地带性分布的水稻田地有灰泥田土和黄泥田土。呈非地带性分布的水稻田有紫泥田土和石灰泥田土,旱地及山地土壤以红壤、黄壤、紫色土为多。 3、开发优势:现在村里水、电、有线电视网络,移动通讯网络覆盖100%:电话,宽带、水泥公路,新盖学校、卫生所;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近年里,村里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部份都已外出创业,部分家庭已经进城买房居住。给开发利用这片土地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当前,国家的政策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开发农业产业链。省市县政府出台农业发展优惠政策支持农村项目:可形成规模化、市场化的持续发展。发展前景也非常广阔。生态农业项目给以投资者长期的丰厚回报。 4、产权优势。3.5平方公里的区域,产权由同一法人所有,有利于形成产业集聚、集生产基地+公司+生产+农户合作+深加工+市场销售+服务;场地规模化,产品品牌化发展,对吸纳周边分散农民参与的引力较强,生态农业有利于整体开发。 5、政策优势。海西建设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家支持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较多,统筹城乡发展的力度明显加大,且又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同步,为加快开发迎来了难得的战略机遇期。 6、市场优势。宁化和石城县近年来经济社会取得明显成效,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8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74元,但休闲度假旅游业发展缓慢,休闲娱乐功能滞后,开发的目标人群空间大,主要压力是如何引导消费和引领消费潮流。 三、建设思路

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对江西经济发展的影响

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对江西经济发展的影响 摘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以江西鄱阳湖为核心,以鄱阳湖城市圈为依托,以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为重要战略构想,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示范区和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先行区。国务院已于2009年12月12日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省第一个纳入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是江西发展史上的重大里程碑,对实现江西崛起新跨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加快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有利于探索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路,有利于探索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的新模式,有利于构建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实施的新支点,有利于树立我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新形象。国务院指出,要把鄱阳湖区生态经济区规划的实施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贯彻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保护鄱阳湖“一湖清水”的重大举措,促进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推动这一地区科学发展。国务院要求,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要以促进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为主线,以体制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途径,加快发展步伐,努力把鄱阳湖地区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示范区。 关键词:保护生态崛起新模式可持续发展协调统一 经济发展形势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我国区域发展呈现出增长较快、布局改善、结构优化、协调性增强的良好态势,区域发展的协调性明显增强,区域发展的活力和主动性显著提高,重点地区对区域发展的带动作用更加明显,区域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加强。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任务依然繁重。我们要继续切实采取措施,着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展基础和潜力,逐步形成主体功能定位清晰,东中西良性互动,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趋向缩小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着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要坚持实施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西部地区要通过自身努力和区域合作,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坚持以线串点,以点带面,依托中心城市和交通干线,实行重点开发;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等生态工程,加强植被保护;要支持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加强清洁能源、优势矿产资源开发及加工,支持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及其他有优势的产业;要加强和改善公共服务,优先发展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推进人才开发和科技创新。东北地区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强化粮食基地建设,推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和产业化经营,提高商品率和附加值;要积极建设先进装备、石化、汽车、船舶和农副产品深加工基地,发展高技术产业。中部地区具有承东启西、连南

生态农业公司简介范文3篇(完整版)

生态农业公司简介范文3篇 生态农业公司简介范文3篇 生态农业简称ECO,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高效农业。下面是生态农业公司简介范文,欢迎参阅。 生态农业公司简介范文1 湖南精为天粮油有限公司,成立于201X年3月,是一家集粮油面收购、储备、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国家粮食局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重点扶持企业。公司办事处设在柳叶湖旅游开发区常德大道东方美景花园,下辖鼎城桃源两个生产基地共5个大米油脂面条生产厂、常德长沙两个营销部、一个容量为 9.6万吨的仓储中心和三个粮食收储库;市区拥有10家放心粮油便民店。 生态农业公司简介范文2 飞云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属私营股份制企业,它坐落于风景秀丽、环境优美的郴州市工业大道,毗邻龙女温泉,距市区仅5公里,乘坐 3路、4路车可直达本公司。公司总占地面积约100余亩。在园区建设方面公司始终坚持以绿色、生态为理念,以健康、环保为目标,倾力为福城人民打造原生态休息度假环境。公司四周青山环绕,流水潺潺,远离城市的喧嚣,是你心灵停泊休憩的理想港湾。 生态农业公司简介范文3

粟丰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1X年,是屯留县唯一一家创品牌打造有机食品的新型企业。公司立足于名、优、特农产品的开发与推广,以生产和加工姚家岭小米、上莲核桃、黑家口柴鸡蛋为主,纵深开发了家香系列精品杂粮和手工三和面,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公司在紧握传统销售渠道的同时,不断探索新的销售模式,与省内外几家农产品深加工企业达成多项合作,均为公司努力打造上党四宝 走出长治奠定了坚定的基础。 粟丰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秉承粒粒精品,颗颗诚心的企业宗旨,致力于提供各类健康、放心的有机食品,耕耘于朝阳的有机食品产业,为国人的健康努力! 公司紧紧围绕站在新起点,抢抓新机遇,争创新品牌,实现新跨越的工作思路;全力推进创造大市场,实施公司加农户,建设健康食谱的三大战略;着力打造新型现代农业和环保生态农业两个基地建设,纵深推进有机食品走进千家万户,食出健康的新理念。 通过三年时间的努力,力争将屯留的有机食品打造的更精细、更丰富、更具有代表性。 看过生态农业公司简介范文的人还 1.农业种植公司简介范文3篇 农业公司简介范文3篇 3.农业发展公司简介范文3篇 4.农业开发公司简介范文3篇 5.农产品公司简介范文3篇

中国的生态农业建设

第23卷第1期家 畜 生 态V o l.23N o.1 2002年2月Eco logy of Dom estic A n i m al Feb.2002 中国的生态农业建设Ξ 吴银宝,汪植三 (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系,广东广州 510642) [摘 要] 介绍了生态农业的产生背景,论述了中国生态农业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指出我国 的生态农业既不同于西方的生态农业,也不完全是传统农业的回归,它是在中国具体的历史条 件和生态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集约经营管理的综合农业生产体 系。简介了近20年来在我国生态农业实践中形成的几种成功的生态农业模式,同时对目前生 态农业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模式 [中图分类号] T S81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25228(2002)0120005206 1 生态农业的产生背景 世界农业的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刀耕火种、传统农业、工业化农业、后工业化农业等四个阶段[1,2]。20世纪初,随着机械工业、化工工业的飞速发展及农业新技术的广泛应用,西方发达国家的土地生产力、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的商品率大幅度提高。短短的半个世纪,工业化农业已成为发达国家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然而,从生态学角度看这种以大量投入化肥、农药、机械、能源为主要特点的农业,对土地和资源实行的是掠夺式开发利用,忽视了农业生产的生态效益,潜在着严重不良后果。到了20世纪60年代后,其弊端已越来越明显的暴露出来,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1.1 能源消耗过度 工业化农业的实质是用高的能量输入来换取高的产品输出,而且其能源投入依赖的主要是不可更新的化石能源,这就严重加剧了能源危机,影响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据捷克对农业发展与能源关系所做的研究表明:农产品产量每增加1%,农用能源的消耗就要增加2.5%。美国近40年来,投入农业的能源增长了近80倍[3],按其每生产1kJ能量的水果和蔬菜需投入2kJ的石油能,生产1kJ能量的动物蛋白质需投入20~30kJ石油能的标准来估算,全世界均采用美国的生产方式与营养水平,每年将消耗掉60000亿L以上的石油,按目前探明的全球石油贮量只能供世界人口使用10年[4]。 1.2 资源破坏 工厂化农业生产追求的主要目标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生产者的生产目的不是为了自身消费,而是为了市场销售,为了获利[2]。同时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世界人口对食物的需求,人们不尊重自然规律,不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盲目毁林开荒,毁草种田,高强度的利用农田等重用轻养方式,加剧了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造成了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土地沙化等严重后果。E rik P.Eckho l m(1976)在《土地的丧失》一书中记录了发生在美国、前苏联的两次大规模的沙尘暴[1],其原因主要是为了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合理的开发并高强度的利用农田,结果造成了土地沙化,作物失收,并最终导致沙尘暴的发生。 1.3 环境污染 化肥、农药及畜禽饲料添加剂的广泛应用,不仅影响到农畜产品质量,也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直接威胁到人畜健康。根据以色列专家分析,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到20世纪70年代,随着农业的高速发展,地中海沿岸地下水硝酸盐含量平均值从2m g L(处于无污染的本底值水平)节节上升至53m g L,其污染主要来自污水灌溉,废弃物处理及氮肥施用[3]。在畜禽养殖业中广泛应用的有机砷制剂,尽管在抗病促生长方面有较好的功效,但由于它大部分从粪中排出并可在环境中积累,因此必然会影响植物的生 Ξ[收稿日期] 2001204229  [作者简介] 吴银宝(1973-),男,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家畜生态学。

(完整版)四川农业大学考研真题之农业知识综合一

四川农业大学 2011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 339农业知识综合一(总分:150分)适用专业: 095100农业推广硕士(植物类)考生注意:所有答案必需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无效!本试题随同答题纸交回! 植物生理部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把所选的字母填在括号内。每题 1分,共10分) ()1. 植物细胞中所含有的单糖主要是: A.六碳糖 B.五碳糖 C.四碳糖 D.七碳糖 ()2. 成熟细胞的水势组成可等于: A.渗透势 B.压力势 C.衬质势 D.渗透势+压力势 ()3. 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共有 A.16种 B.9种 C.11种 D.7种 ()4. 准确地说,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 A.根尖 B.伸长区 C.根毛区 D.分生区 ()5. 植物感受光周期最敏感的部位是 A.叶 B.根 C.茎尖 D.花蕾 ()6. 植物细胞呼吸作用的糖酵解过程进行的部位是 A.线粒体 B.叶绿体 C.细胞质 D.类囊体 ()7.光合作用中可以在夜间固定二氧化碳的植物是 A.碳三植物 B.碳四植物 C.景天科酸代谢植物 D.光呼吸植物 ()8.植物受到逆境胁迫时,下列哪种激素的含量会增加 A.生长素 B.赤霉素 C.细胞分裂素 D.脱落酸 ()9.能够诱导长日植物多开雌花的日照是 A.长日照 B.短日照 C.中日照 D.零界日照 ()10.长日植物从北方引种到南方,其开花期 A.延长甚至不能开花 B.提前 C.不变 D.与引种的纬度无关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划“√”,错误的在括号内划“×”。每题1分,共10分) ()1. 当植物处于低温条件下,戊糖磷酸途径在呼吸作用中所占的比例会上升。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简介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简介 一、概论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以江西鄱阳湖为核心,以鄱阳湖城市圈为依托,以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为重要战略构想,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示范区和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先行区。国务院已于2009年12月12日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省第一个纳入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是江西发展史上的重大里程碑,对实现江西崛起新跨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区域范围 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境内,古称彭蠡,《尚书·禹贡》有“彭蠡既潴,阳鸟攸居”之说,又有彭蠡湖、彭蠡泽、彭泽、彭湖、扬澜、宫亭湖等多种称谓。南北长173公里,东西最宽处达74公里,平均宽16.9公里,湖岸线长1200公里,湖体面积3583平方公里(湖口水位21.71米),平均水深8.4米,最深处25.1米左右,容积约276亿立方米,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它承纳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大河。经调蓄后,由湖口注入我国第一大河——长江,每年流入长江的水量超过黄河、淮河、海河三河水量的总和,是一个季节性、吞吐型的湖泊。鄱阳湖水系流域

面积16.22万km2,约占江西省流域面积的97%,占长江流域面积的9%:其水系年均径流量为1525亿立方米,约占长江流域年均径流量的16.3%。鄱阳湖是为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的全球重要生态区,是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的世界六大湿地之一,也是我国唯一的世界生命湖泊网成员,集名山(庐山)、名水(长江)、名湖于一体,其生态环境之美,为世界所罕见。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位于江西省北部,包括、南昌、景德镇、鹰潭3市,以及九江、新余、抚州、宜春、上饶、吉安市的部分县(市、区),共38个县(市、区)和鄱阳湖全部湖体在内,国土面积为5.12万平方公里。占江西省国土面积的30%,人口占江西省50%,经济总量占江西省60%。该区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保护区,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的全球重要生态区,承担着调洪蓄水、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等多种生态功能。鄱阳湖又是长江的重要调蓄湖泊,年均入江水量约占长江径流量的15.6%。鄱阳湖水量、水质的持续稳定,直接关系到鄱阳湖周边乃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用水安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还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海峡西岸经济区等重要经济板块的直接腹地,是中部地区正在加速形成的增长极之一,具有发展生态经济、促进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良好条件。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38个县市区

生态农业建设和发展规划

生态农业建设和发展规划 一、规划背景 X是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x年7月,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原X 市居巢区、x划归x管辖,将X及其主要流域集中于x,X成了x独特的自然资源。市x党代会明确要求,在坚持生态优先的前提下,加快环湖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充分利用大水面优势,重点发展环湖生态农业。为认真贯彻市x党代会精神,结合环X区域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条件,特制定本规划。 环X生态农业建设和发展,是x区域性特大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持续增加的重要基础,是改善生态环境、满足社会消费需求、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制定和实施环X生态农业建设和发展规划,明确环X生态农业建设和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建设重点,切实提高环X 区域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充分展示生态农业的生产、生态、生活等多重内涵,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和农村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本规划范围涵盖环X周边的27个乡镇(街道)、416个村,并辐射拓展到X主要流域重点圩区。本规划分湖体控制区、高效集约发展区和七河流域区三大功能区。 规划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

境保护法》、《x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x年规划纲要》、《x现代农业发展第十二个五x年规划》、《x土地利用总体规划(-x 年)》、《X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中发〔〕1号)、《中共x委x人民政府关于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意见》(X发〔〕1号)、中共x委x党代会报告和中共x委x党代会报告等。 二、基本概况 (一)区域概况。 X位于x中部,江淮之间,长江流域中下游,东经117°16′54"-117°51′46",北纬31°43′28"-31°25′18",通过x通达长江。规划区国土面积473万亩,其中:山地90万亩、丘陵186万亩、平原186万亩。现有耕地面积181万亩,其中:岗区63万亩,圩畈区118万亩。 规划区呈蝶形盆地。自西向东:西部较为平坦,中部岗冲交错,东部山岭叠荡。规划区湖光山色交相辉映,岗冲交错,起伏显著,圩畈众多,塘坎密集,星罗密布。 x年,规划区总人口154.76万人,乡村户数36.54万户,乡村总人口130.68万人,农业总产值76.96亿元,农业增加值38.5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200元。 (二)产业概况。 规划区x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90万亩,其中:水稻、小麦、

农业生态学完整版

农业生态学完整版

《农业生态学》结课论文 黑龙江省密山市农业生态经济

2009年农学双学位 滕雅雯 【摘要】对黑龙江省密山市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表明:密山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农业自然资源相对丰富,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主要以第一产业为主带动经济发展,农村人力资源相对短缺,农村经济欠发达,生态功能和经济功能处于不够协调的状态,仍有很多方面需要改善。 【关键词】密山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结构和功能

一、地理位置 黑龙江省位于中国的东北部,是中国位置最北、纬度最高的省份,土地总面积为45.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4.9%,全省耕地面积11.78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耕面积的9%,居全国第1位,年日照时数为2621.4小时,年太阳总辐射量在25.498~28.006J/㎡,年均降雨量370~670mm之间,农业总产值915.4亿元,农林牧渔从业人员798.7万人。黑龙江是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为响应国家的政策,达到生产千亿斤粮食的目标,同时又要保证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因此黑龙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性则尤为重要。 密山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隶属于鸡西市,西与鸡东县为邻,北与宝清县、七台河市相接,东与虎林市毗连,南与俄罗斯相望,边境线

长265公里,其中水界235公里,全市总面积7843平方公里。 密山地域辽阔,幅员7843平方公里,属三江平原第二区,北部为完达山脉,南部为长白山脉,中部为穆棱河冲积平原,地貌特征为“三山二水五分田”。乌苏里江一级支流--穆棱河贯穿全市。境内有全省最大的人工水库--青年水库和全国最大的国界湖--兴凯湖。秀山碧水的青年水库与博大神奇的兴凯湖一南一北相映成趣,各展神姿,是理想的旅游胜地。兴凯湖的大白鱼和美丽秀虾更是闻名遐迩。 二、生态环境与资源 密山生态环境良好。土地肥沃,水源丰沛,素有“鱼米之乡”之称。耕地面积达20.1万公顷(其中农管局系统9.4万公顷),湖、河、库、泡、泽星罗棋布,有3亿多立方米水资源可利用。盛产大豆、玉米、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和烤烟、甜菜、白瓜等经济作物,是国家产粮大县、商品粮基地县。森林总蓄积量439万立方米。山产品达300多种,其中山野菜年蕴藏量1500吨,食用真菌类300吨,植物药类约2500吨。 密山矿产资源富饶。煤炭、石墨、钾长石、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修复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修复 一.调查背景 地球表面43%的土地分布在干旱地区,110多个国家受土地荒漠化之害,全世界每年为此造成的损失420亿美元之巨。我国是世界上受沙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一是面积大、分布广。据国家林业局第二次沙化土地监测结果显示,截止2005年底,全国沙化土地面积达174.3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8%,涉及全国30个省(区、市)841个县(旗)。八大沙漠、四大沙地是我国主要沙源地,南方沿江、河、海也有零星沙地分布。全国流动沙丘面积42.72万平方公里,固定及半固定沙地46.30万平方公里,戈壁及风蚀劣地71.14万平方公里,其他14.14万平方公里。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形成一条西起塔里木盆地,东至松嫩平原西部,长约4500公里、宽约600公里的风沙带危害北方大部分地区。二是扩展速度快,发展态势严峻。据动态观测,70年代,我国土地沙化扩展速度每年1560平方公里,80年代为2100平方公里,90年代达2460平方公里,21世纪初达到3436平方公里,相当于每年损失一个中等县的土地面积。 二.调查目的 为了让人们意识到土地沙漠化带来的危害和后果,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为了响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也为帮助青年学生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大意义和本质内涵,把青年学生的思想认识统一到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南昌工程学院的志愿者们在隶属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厚田沙漠风景区开展了以“倡导生态旅游,促进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实地调查活动。三.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厚田沙漠的形成的原因 由于厚田沙漠位置处于北纬28°30′,东经115°50′附近,东距海约500公里。主要分布于赣江下游西岸河漫滩及一、二级阶地上,分布范围南北长约12公里,东西宽2~4公里。原为赣江古河床,后来赣江河道东移,河流下切,露出水面,成为赣江西岸的河漫滩和一、二级阶梯。古代曾经森林茂盛,为亚热带常绿林,距今1万~7000年以来,由于滥牧、滥伐、滥垦和战争原因,沙地表面粘结层和植被遭到严重破坏,下面粗沙出露,处于裸露流动状态,在强烈

生态农业产业园规划教学教材

生态农业产业园规划 生态农业产业园规划 概述 生态农业规划是以生态学、经济学和系统工程理论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社会调控为保障,以政策为引导,科技驱动,应用生态系统的原理和系统科学的方法,通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人工模拟本地区的顶极生态系统,选择多种在生态上和经济上都有优势的生物,采用一套套生态农艺流程,按食物链关系和其他生态关系将这些物种的裁培、饲养和养殖组成一条条生产线,并将这些生产线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多层次地配置到农业生态系统中去,使之既获得持续最大(或最优)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又获得一个良好的、协调的生态系统。 生态农业规划的原则 整体性原则 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相结合原则 因地制宜的原则

物质循环、多级利用的原则 扩大绿色植被原则 多业结合、集约经营原则 实现“三大效益”原则 服务内容 园区和产业规划 整合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要素,以前瞻的眼光、科学的理论、客观的实践和详实的数据,对产业项目作宏观的、方向性的计划、筹划和谋划。主要包括产业园区的发展战略规划、项目概念规划、总体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以及项目详细规划。 区域和产业研究 围绕环境、区位、资源、政策等因素对项目进行客观、科学、全方位的论证,从多方位多角度支持项目的开发和发展。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区域竞争力研究、产业项目可行性研究、开发策略研究、产业定位研究及产业市场研究。 园区的经营管理系统 围绕园区运营目标,在园区的规划开发、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引入现代高效管理理念和经营策略,提升园区的运营水平,提高园区运营效益。主要服务内容包括开发建设模式研

究设计、投入产出预警体系研究设计、管理模式与运营组织系统设计、工作绩效与激励机制设计、产业园区规划的大致框架。 园区招商引资系统 一方面确定投资融资模式,加速园区的开发建设;另一方面确定目标客户群,制订合适的诱导方案,运用高效的策略,吸纳企业商家进驻经营。主要内容包括投资融资策划、招商政策策划、招商策略策划、主题招商策划及招商活动筹划。 我们的优势 专业、强大执行力的团队 深厚的行业研究实力 丰富的园区规划经验 雄厚的企业、人脉资源 完善的服务管理和支撑体系 典型案例 某国内知名央企北京农业生态谷园区产业规划 2009年,该央企在北京房山区征地17200.6亩,准备将

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摘要:我国是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超级大国,而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所以农业的发展是整个华夏儿女成长和开拓未来的奠基石。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现代农业在给我们带来高效的劳动生产率和丰富的物质产品的同时,也造成了一系列的生态危机:土壤腐蚀、化肥和农药使用过量、环境污染。所以,发展生态农业刻不容缓。 关键词:生态农业;现状;前景 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利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科学方法,把现代科学技术成就与传统农业技术的精华有机结合,把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农业资源的培育与高效利用融为一体的具有结构合理性、良性循环功能的新型综合农业体系。是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它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期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它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使食物链网络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充分发挥资源潜力和物种多样性的优势,建立良性的物质循环体系,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资源利用与资源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与经济两方面的良性循环以及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1]。 1. 我国生态农业发展优势

目前,我国已累计制定出台了30余项环境保护、资源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初步形成了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也制订了较为完善的生态农业技术标准体系,包括2 000余项国家标准、3 000余项行业标准、近6 000项地方标准,涵盖农、林、牧、渔、副等行业领域[2-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重大战略部署,明确提出了系统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来保护生态环境,着力加快美丽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建设“五位一体”,相辅相成,是全面建成美丽中国、美丽乡村的主要标志和重要内容。农业兴,百业兴;农民富,国家富;农村稳,天下稳,“三农”问题是关系我国现代化和小康社会建设全局的首要问题,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发挥农业生态调节功能发展生态农业,是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特别是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石油农业的发展历程证明,过度依赖化肥、农药等化学品的农业,虽然可以获得高产出,满足农产品数量而非质量上的需求,但是也必然导致土壤板结,地力下降,农业生态系统平衡遭到破坏,逐步退化。面对日趋严峻的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发展生态农业,构筑循环农业,无疑是关系到强国富民的重大战略,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选择[4]。同时,我国发展生态农业有着巨大的优势。 1.1 悠久的农业文明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