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完整版劳动关系协调员三级试卷含答案

word完整版劳动关系协调员三级试卷含答案
word完整版劳动关系协调员三级试卷含答案

1

劳动关系协调员(三级)模拟题

一、判断题

1、劳动争议证据规则的特别规定包括劳动争议举证责任、当事人举证责任分配、证明标准等。(√)

2、以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者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法取得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3、劳动争议诉讼的当事人包括劳动合同的双方当事人,也包括劳动争议仲裁机关。(×)

4、仲裁即是“公断”或居中裁断,是等同于司法制度的争议处理制度。(×)

5、劳动争议调解原则有:当事人自愿原则、及时调解原则、依法调解原则、尊重当事人申请仲裁和提起诉讼的权利原则。(√)

6、因企业开除、除名、辞职职工和职工辞职、自动离职发生的争议属于劳动争议调解范围。(√)

7、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有企业劳动调解委员会、依法设立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

8、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必须要先与用人单位协商,协商不成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9、员工申诉方式有来访、信函、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

10、员工申诉受理应由用人单位根据员工申诉事项的性质、危害程度以及内部机构职能,由专门部门负责受理,其他相关职能部门的进行协查与配合处理。(√)

11、员工申诉是员工在单位内将工作中的抱怨、争议和纠纷通过设定的程序公开表达寻求解决的行为。(√)

12、企业拖欠劳动者工资,劳动者可以选择通过劳动争议处理程序解决,也可以选择向劳动监察部门举报的方式维护权利。(√)

13、以调解方式协调劳动关系是中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核心制度。√

14、计划经济时代的劳动争议主要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处理的信访原则予以处理。(√)

15、民事争议的主体是平等主体,劳动争议主体是非完全平等主体。(√)

16、民事法律关系是主体之间的涉及劳动权利义务关系。(×)

17、劳动争议只是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发生的争议。(×)

18、工会对于用人单位方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只需要履行程序上的备案程序,而没有要求用人单位纠正的权利。(×)

19、对于违反企业规章制度的员工,可以视其之前对企业的贡献,在处罚时实行“功过相抵”的原则,相应减轻他应该受到的处罚,以实现公平。(×)

20、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一般应包括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内部规定或者重大事项。(×)

21、企业规章制度的制定主体,可以是企业的任何一个行政管理机构。(×)

22、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的基本形式是职工代表大会。(√)

23、只有国有企业必须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其他的事业单位、国有控制企业、如国有股占多数的上市公司,以及集体企业和集体控股的企业不一定要建立这套制度。(√)

24、中国工会的基本职责是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25、职工民主管理是指企事业单位职工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参与企事业单位决策、管理和监督的活动。(√)

26、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条件和劳动报酬等标准,不得低于集体合同和专项集体合同的规定。(√)

27、劳动合同期满,双方不再续签而终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说明理由。(×)

28、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全面履行各自的义务。(√)

29、劳动合同中的内容,只要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都是有效的。(×)

(√)、狭义的人力资源是指智力正常,能够推动整个社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劳动能力的人。30.

2

二、单项选择题:

1、以下(D)不属于劳动关系的基本特征。

A、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具有从属性的状态下从事劳动

B、劳动关系当事人双方符合法律规定的主体资格条?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地位上的平等性 D件

C、劳动者从事的属于职业性的有偿劳动

2、以下(D)属于劳动合同法调整的对象。

、国家机关工勤人员 D、现役军人C、家庭保姆A、农业劳动者B

3、非全日制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约定的以(A)作为工作时间单位确立劳动关系的形式。

、小时B、周C、月A D、双方协商的时间单位

4、以下(D)不属于我国的劳动关系调整模式。

、劳动者自行调整D C、劳动者个人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调整A、法律调整B、用人单位内部的调整5、以下哪项不是用人单位规章制度作为争议处理依据的必备条件(D)

A、依法通过用人单位内部的民主程序制定

B、用人单位制定的规章制度应当在企业内向劳动者公布

、用人单位制定的规章制度应当向劳动保障部门D、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内容与劳动法律规定不相抵触C备案

6、在劳动关系活动中,运用法律和经济手段调节劳动力市场的主体是(C)

、政府D C、雇主协会、员工A B、工会等员工团体

7、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的调查,应当自立案之日起(C)个工作日内完成;对情况复杂的,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30个工作日。

、60D、90

B、30 C A、20

8、以下(D)不属于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的劳动争议处理方式。

、信访 D C、诉讼A、调解B、仲裁9、关于劳动争议仲裁与劳动监察的区别的表述中,以下(B)不正确。

A、劳动争议仲裁对争议当事人之间的纠纷进行裁判,属于居中公断性质。劳动监察对违法行为进行监督、、劳动争议仲裁的对象为双方当事人、第三人,以及其他仲裁B检查、纠正、处罚,属于行政执法性质。

参加人,生效的仲裁文书对相关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劳动监察的对象主要为用人单位和劳动

者。

C、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实行三方原则,其中政府起主导性作用;劳动监察机构为行政机关或授权、委托的社会组织

D、劳动争议仲裁通过和解、调解、裁决等方式解决争议,当事人对裁决不服可以起诉,实行一裁两审制。劳动监察通过行政处置、行政处罚等方式制止违法行为,当事人对处理不服的,可以要求行政复议、行政诉讼。

10、以下哪种岗位可以实行不定时工时制(C)

、高级管理人员D C、军人BA、营业员、服装厂工人

11、根据《劳动法》规定,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D)的工资报酬。、300%D、200% 100% B、150% CA、12、单位确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职工休年休假的,对职工应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数,单位应当按照该职工日工资收入的(D)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

、300%

D200% CB、150% 、A、100%

13、按目前的规定,以下哪类企业的劳动者依法应当享有探亲假(A)

、全民所有制企业B、个体工商户C、外资企业A D、私营企业

14、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加班工作时间每月不得超过(B)小时。

、36 C、40 B D、40

30 A、

15、劳动者因本人原因给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用人单位依法要其赔偿,并需从工资中扣除赔偿费的,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收入的(A),且扣除后的剩余工资不得低于本市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

、20%B、25% C、30% A D、40%

)小时。B、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加班工作时间每月不得超过(14、16.

3

、36C、40 B D、46

A、30

17、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生产劳动及其职业活动中,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引起的疾病,我国目前认定的职业病为(A)。

九类B、十二类C、十九类D、二十类A、

18、用人单位发生重伤、伤亡、重大死亡事故,企业负责人应立即向企业主管部门和企业所在地劳动部门,公安部门、人民检察院、工会报告,最迟不得超过(A)

A、24个小时

B、48个小时

C、72个小时

D、一周

19、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矿山井下、有毒有害、国家规定的(C)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

、第四级体力D、第一级体力、第三级体力 B C A、第二级体力

20、组织内部的人员在未来职位的分配,是通过有计划人员内部流动来实现的,这种计划是人力资源规划中的(D)

、调配计划 D、职业生涯规划C、培训开发计划A、晋升计划B21、制定人力资源规划的出发点是(B)

、组织目标C、市场状况D、员工需求A、产品计划B

22、如果一个生产型企业突然获得一个大的订单,造成内部临时性人员短缺,无法在短时期内招聘到合适的员工时,可采取的应对方式是(C)

、将生产任务转包给其他企业 D C、多加班、工作轮换A、工作分享 B

23、对职位的要求和规范作出详细、明确描述的文本是(B)

、工作说明书C、工作描述、招聘广告B D、职位要求A24、以下的招聘渠道不属于内部招聘的是(A)

、网络招聘B、内部晋升C、人员重聘D、员工自荐A25、相对于外部招聘,外部招聘的主要缺陷是(B)

、决策风险大C、准确度低 B D、外部招募的人员待遇太高A、新观念不能引入

26、通过应聘者原来的雇主了解应聘人的工作能力和个人品质的方式是(B)、背景调查C、面试B D、测谎A、体检

27、企业对员工培训的主要内容是(A)

、增加知识、提高技能、建立正确的态度B、知识为主C、技能为主A D、态度为主

28、企业的内训形式除了组织自己培训、聘请培训师内训以外,还可以采用的方式是(B)

、聘请培训公司内训C、网络学习D、员工自学A、拓展训练 B

29、培训效果的测定与反馈对于组织员工培训与开发十分重要,培训效果可以从不同的层次来测定,其中,通过事故率、产品合格率、产量、成本、利润、迟到率等指标进行测定的层次是(D)、结果层次D C、行为层次、反映层次B、学习层次A30、绩效是员工为实现组织目标的工作行为表现和(B)

、工作行为结C、工作态度B D、工作方式A、工作意愿

31、确定绩效指标时,除了要明确指标的定义之外,还要区分每一项指标在不同岗位的重要程度,重要程度体现在指标的(D)

、权重D C、标量A、名称B、标度

32、强制分布法的绩效考评方法依据的原理是(A)

、正态分布原理B、优胜劣汰C、末位淘汰D A、马斯洛原理

33、以下的货币收入属于固定薪资部分的是(A)

、经理职位每个月固定的元的岗位津贴B、每个月都发放的500元/人的效益奖C A2000、高温补贴

D、年底的奖金

)D、在进行薪酬设计时,工作评价常用的方法之一是(34.

4

、要素比较法 D C、量表法B、工作日志法A、访谈法35、国家和地方规定的福利条款,组织必须严格执行,这体现的是福利管理所应遵循的(C)

、必要性原则D、协调性原则B、计划性原则 C A、合理性原则36、订立劳动合同应遵循(D)的原则

、协商一致D、维护劳动者利益B、符合用人单位管理制度CA、相互谅解

37、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B)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双方已订立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一年C、两年D、三年A、一月B38、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B)

、二个月C、三个月D、六个月、一个月A B39、下列(C)是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

、合同期限D、服务期、竞业限制C A、试用期B40、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D),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百分之八十 D C、百分之六十A、百分之三十B、百分之五十41、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D)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D C、劳动调解委员会A、劳动行政部门B、劳动监察机构

42、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D)支付劳动报酬。

、及时足额 D C、及时分期A、提前B、提前足额

43、用人单位发生合并或者分立等情况,原劳动合同(A)

、继续有效B、失去效力C、效力视情况而定D、由用人单位决定是否有效A

44、变更后的劳动合同文本,(A)

、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B、由用人单位留存备查C、由劳动者一方保存D、由劳动行政部门A保存

45、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A)形式。

、书面B、口头C、书面或口头A D、书面和口头

46、劳动者提前(D)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三十日D C、十五日、十日A、三日B47、用人单位裁员后,在(A)内重新招用人员的,应当通知被裁减的人员,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用被裁减的人员。

、六个月B、一年CA、二年D、三年

48、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B)解除劳动合同。

、可以C、应当提前三日通知B D、立即A、应当49、用人单位(C),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以暴力、C B、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A

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D、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50、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C)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三D C、十五A、五B、三十

51、劳动者(B),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C、严重违反用B A、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D、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52、职工患病,在规定的医疗期内劳动合同期满时,劳动合同(D)

、延续至医疗期满时终止、延续一年后终止、延续半年后终止、即时终止A B C D

5

53、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C)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

、工会D C、职工代表大会B、监事会A、董事会54、劳动合同终止后,用人单位应当在(B)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十五日C、一个月 B D、三个月A、七日

55、本企业工作年限满14年的劳动者患病超过规定的医疗期,被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可获得(B)的经济补偿金。

、个月工资C、24个月工资 D A、28个月工资B、146个月工资

56、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C)、应当继续履行D、可以不继续履行C B、可以支付赔偿金A、应当支付赔偿金

57、集体合同签订后应当报送劳动行政部门,劳动行政部门自收到集体合同文本之日起(B)内未提出异议的,集体合同即行生效。

、日C、30日B D15、60日10A、日58、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集体合同草案,应当由(A)以上职工代表或者职工出席。

、二分之一B、三分之一C、三分之二A D、四分之三

59、协商双方首席代表可以书面委托本单位以外的专业人员作为本方协商代表,委托人数不得超过本方协商代表的(B)。

、三分之一C、三分之二DA、二分之一B、四分之三

60、职工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A)

、职代会B、厂务公开C A、民主共商会D、平等协商集体合同

61、小型单位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的,职工代表最低人数不得少于(A)名。

、30 B、50 C、80 D、100

A62、组织全体职工代表对中层以上领导干部进行民主评议的职代会职权是(D)

、评议监督权D、民主选举权B、审查同意或否决权CA、审议建议权

63、公有制企事业单位党组织是推进厂务公开工作的第一(C)人。

、责任D、实施B、监督C A、执行

64、非公企业厂务公开的内容是(B)。

、是我国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要求公开的C、是有关政策文件要求公开的、是某些人想象出来的事项B A D、是可以公开,也可以不公开的65、3000人以上的公有制企事业单位,其职代会的代表人数比例应为其职工总数的(A)

、3-5% B、5-7% C、7-10% D、10%以上A66、组织全体职工代表对中层以上领导干部进行民主评议的职代会职权是(D)

、评议监督权 D、民主选举权B、审查同意或否决权CA、审议建议权

67、企业规章制度是用人单位的(C)

、既是权力又是义务D、不是权力也不是义务、义务C A、权力B

68、企业规章制度的强制性体现在(C)

、企业有权对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进行处罚C B、规章制度无需员工同意A、规章制度依法制定D、规章制度必须公示

69、成功的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秘诀:建立适合本企业的规范的(D)。

、规章制度D、企业文化 C 、操作制度、标准控制流程A B70、制定、修改规章制度,应当与(D)协商。

、工会或者职工代表 D、职工代表大会 C B A、全体职工、工会主席

)要件。D、企业规章制度要发生效力,必须完全具备(71.

6

、内容合法、依法制定、依法公示 D C、程序有效B、内容有效A、主体有效

72、职工与企业因规章制度发生争议,属于劳动争议处理范围的事项是(D)。

、因规章制度损害劳动者权利 D、因规章制度不合理B、因修订规章制度CA、因制定规章制度

73、不可以作为规章制度公示方式的是:(C)

、由公证机关公证制定过程C D、全体职工大会传B、在公司内刊上刊载A、在公司内部网络上公开达

74、企业的劳动规章制度就是企业塑造(C)的主要责任承担者。

、共同价值观与理念D、企业文化B、理念C A、共同价值观

75、员工对已依法实施的规章制度的规定有异议的,(B)

、也应当先执行C、应立即修订D、应申请仲裁A、应暂停执行B76、当出现(A)时,应当对原来的规章制度进行修改。

、规章制度内容所依据的法律做出修改B、企业经营政策改变C、企业发生购并A D、企业法定代表人变更

77、规章制度实施的对象是(D)

、全体员工D C、公司内所有人A、一般员工B、中层以下员工78、法律规定企业规章制度(B)向全体员工公示。

、应当C、可以DA、不必B、不应

79、用人单位使用劳务公司的派遣员工,被派遣的员工与劳务派遣单位之间形成(A)

、劳动关系B、劳务关系C A、雇佣关系D、经济关系

80、劳动争议的主体是(C)

、非完全平等主体D C、非完全不平等主体B、不平等主体、平等主体A

81、下列纠纷中(C)不属于劳动争议。

、劳动者与C B、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纠纷A、劳动者向用人单位追索工资的纠纷

社保经办机构之间的养老金纠纷D、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纠纷

8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员工申诉的内容(C)

、要求离职D C、员工对于经济补偿金B、员工对于开除的异议A、员工对于用人单位民主管理的异议的异议

83、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自行达成(C)协议。

、和解D、调解 C、管理A B、信访84、调解委员会对调解不成的劳动争议,应出具调解不成证明书,注明调解不成的原因和日期,并在(A)以书面形式通知申请人。

、三日内B、十五日内C A、及时D、七日内

85、当事人申请劳动争议仲裁,采取(C)方式申请。

、书面或口头C B、口头A、书面

86、仲裁员应当公道正派并符合(C)条件。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