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杂诗 公开课

己亥杂诗  公开课
己亥杂诗  公开课

《己亥杂诗》考评课教案

主讲人:班级:八(四)班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及主要内容。

2、能力目标:联系作者写作背景,联系上下文,理解诗意,体会情感,当

堂背诵全诗。

3、情感目标:领会作者拳拳爱国之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领会作者拳拳爱国之心。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点拨法、联想想象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言

以前我们学的诗多是唐宋时期的作品,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距今仅一百多年,清代龚自珍的一首诗。仔细看老师写课题,请同学们一起跟着书写。

(二)解题

中国古代用天干地支纪年法,本诗所指的“己亥年”是1839年。这一年龚自珍辞官南下,一路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成315首日记体组诗。因为都写于己亥年,所以将这315首诗都称为——《己亥杂诗》。

(三)作者简介与写作背景

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号定庵,浙江仁和(现在杭州市)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是近代启蒙思想的先驱。道光九年(1829)进士,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1839)愤然辞官南归。

一路上,他有所思,有所感,就用鸡毛写在账簿纸上,投入一个竹筐里。后来共“得纸团三百十五枚,盖作诗三百一十五首也”,这就是著名的《己亥杂诗》。这首诗写诗人离京感受。

(四)朗读诗歌

1.学生自读

2.磁带范读

3.划分节奏

己亥/杂诗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4.学生齐读

(五)自主学习

1.小组讨论诗歌各句中字词主要意思,联系课后注释,给同学们5分钟时间,小组同学试着翻译这首诗歌。

2.汇报交流(找一些同学来解释并翻译)

A.浩荡离愁白日斜:

浩荡:广大无边。离:离开京城、朝廷。白日:太阳

B.吟鞭东指即天涯:

吟鞭:鸣鞭。即:走向。

C.落花不是无情物:落红:落花。

D.化作春泥更护花:花:暗指朝廷、国家。

3.总结全诗:

满怀离愁正对白日西下,扬鞭东去从此辞官赴天涯。

落花不是无情之物,(它)化作春泥培育出新的鲜花。

(六)解析

一二句写龚自珍报国无门,终于辞官回归杭州故里,心情十分苦闷。用“浩荡”来形容愁之深、之久。用夕阳西斜来烘托离愁,更为愁绪抹上了一层重重的色彩。以夕阳西沉、暮色苍茫的气氛强化了诗人离京时的眷恋、怅惘、失落、孤独的情怀。甩响马鞭,奔向遥远的天涯,从此和朝廷天各一方,决然离开京城,湮没于滚滚红尘之中。

三四句运用比喻,把落红比喻为辞官后的自己,花比为国家和朝廷,言外之意,虽然辞官,但在国家需要时,也愿意效力,抒发自己愿为朝廷效力的决心。

(七)巩固

1.背诵全诗。

2.随堂小练习:①本诗中那句表达了作者报效祖国的愿望:

②本诗中那句表达了作者对京城的眷恋和深切的离别情绪:

五、总结

本诗是龚自珍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诗的含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抒发了诗人离京南返时的愁绪,黯淡的前途迫使他甩鞭远离京师。另一方面表达了诗人虽已辞官远赴天涯,但不甘退伏,憧憬未来,有机会还要为国效力的决心,流露了作者效忠朝廷与国家的深沉丰富的思想感情。全诗寓情于物,形象贴切,浑然一体,感人至深。

六、作业

背诵全诗并完成《随堂优化训练》相关练习题

七、板书设计

己亥杂诗

龚自珍

形容愁之深、之久情感:眷念、怅惘、失落、孤独

夕阳西斜(烘托)

运用比喻:落红-----辞官后的自己;花-------国家和朝廷

三四句写不甘退伏,憧憬未来,寄寓爱国情怀。

《己亥杂诗》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本五年级上册)

《己亥杂诗》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本五年 级上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自学掌握生字,理解词意,了解诗意;背诵、默写《己亥杂诗》。 2、积累其他爱国诗。 过程与方法 1、能根据诗歌领悟古诗的意境。 2、能从古诗内容想开去,想到与之相关的人和事,景和物,情和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诗人丰富而深刻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识字,朗读并背诵古诗《己亥杂诗》;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己亥杂诗》的内容,领悟诗歌的意境;感悟龚自珍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法与学法 教法:点拨、指导法。 学法:自读自悟,讨论交流法。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小黑板,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介绍写作背景,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并让学生齐读课题。 2、适时介绍写作背景。 3、课件出示作者,简介作者(课件出示)。龚自珍,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 二、指导学生朗读。 1、课件出示朗读停顿要领,让学生在书上做上记号。 己亥杂诗 12314;清12315;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2、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认真听。 3、现在大家小组间以合作的方式来朗读这首古诗,互相间注意纠错,同时注意停顿,要读出感情来。(学生朗读时教师组

间巡视指导) 三、理解古诗中的重点词语。 师:我们读得差不多了,很好!我们要掌握一首优美的古诗,只读出来还不够,我们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这首诗效果就会很好。下面我们看到书,小组讨论一下,下面几个词语是什么意思?等会再叫一些小组推荐一个同学来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教师用课件出示) 九州:泛指全中国。恃:依靠。 喑:哑。究:到底。 (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大家讨论了一下,就叫一些小组推荐一个同学来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吧!(指名一些小组回答,集体订正,教师并适时用课件展示) 四、学习古诗,领会诗句含义。 1.师:好!诗中的一些词语我们理解得差不多了,现在我们就看看诗句的意思吧!先看到第一句诗大概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先齐读一下诗句,大家再小组讨论交流一下,等会再叫一个小组推荐一个同学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好吧?(教师用课件出示)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大家讨论了一下,就叫一个小组推荐一个同学来说说这句诗的大概意思吧!(指名一个小组回答,师生集体订正,教师并适时用课件展示)

《己亥杂诗》教学设计

《己亥杂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背、诵本诗。 2、联系上下文、联系作者写作背景,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3、初步感知本诗的构诗与表达特点。 【教学重难点】 诗句1-2行表达的内容与表现的情感。(难点) 诗句3-4行表现的情感 【设计理念】 充分地研读教材、把握教材,抓准教学的重难点,并在教学设计时将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踏实训练,与小学高年段的阅读要求贯彻到教学中,始终实在地引导学生学习、学会学习方法、形成学习能力。在此过程中,情感的体验是必然的催化剂和目的。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明题,知背景,营造学习氛围。 以前我们学的诗多是唐宋时期的作品,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距今仅一百多年,清代龚自珍的一首诗。仔细看老师写课题,请书空一起写。 板书:己亥杂诗(师述:己,杂的字形) 指名读课题,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解释诗题。 师述:中国古代用天干地支纪年法,本诗所指的“己亥年”是1839年。这一年龚自珍辞官南下,一路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成315首日记体组诗。因为都写于己亥年,所以将这315首诗都称为——(读课题)《己亥杂诗》。 这一年,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腐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这时候,龚自珍写下了这首诗——师配乐范读。

【设计意图】由于本诗所表现的时代与学生相距太远,而且平时缺少此积累。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方式,并通过示范的朗读,创设情境,带领学生走进文本。 二、读好诗句,自学质疑,整体把握诗的大意与情感。 1、自由读诗,(1)读准字音,停顿正确地读顺诗句。(2)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联系课前收集的资料,试理解诗句的意思。 看看通过自学,能读懂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做上记号,一会提出大家共同研究。 【设计意图】从读顺诗句到借助注释与工具书,以及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给与六年级学生自学自悟,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是后面交流、汇报、质疑的基础。 2、指名读,评读,练读。(纠正字音与停顿) 3、汇报交流。 学生自由交流,相机解决以下内容: A. 九州生气恃风雷: “生气”真的是指的中国“发脾气”吗?在这里用“生机勃勃的局面或者景象”这种说法更符合前文“九州”这样的语言环境。 B. 万马齐喑究可哀:万马哑了毕竟让人觉得悲哀。 C.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重抖擞”再次振作精神。 “不拘一格”什么意思?在那个年代“拘”着什么“格”吗?(清朝的死板、单一、陈旧的八股科举制度来选拔人才,用“四书五经”禁锢人们的思想)这不拘一格降人才就是希望打破死板、陈旧的制度,选拔任用各个方面的人才。 【设计意图】这一过程让学生们清楚地看到在自己的努力下能够初步理解该诗内容,获得成功的喜悦,也是学生自学能力培养,进行学习能力实践的最佳机会。 引导交流的时候,针对学生学习的难点进行指导,不在自学能学懂的地方花费时间,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初步理解诗意能帮我们更好地读书。读全诗说说这首诗大概讲了什么? 【设计意图】整体把握文本内容,是学习的第一步,也是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一步。教学过程中不着痕迹地渗透这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教师梳理归纳:通过自学,大家初步明白了诗句的意思,也都觉得对“万马齐喑”“风雷”这些词的理解有些模糊。我们就从这第一句开始,深入读书,共同学习。

己亥杂诗优秀教学设计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教案.doc

己亥杂诗优秀教学设计_龚自珍的《己亥杂诗》 教案 《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的爱国诗,关于己亥杂诗的教学该如何设计教学过程呢?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己亥杂诗优秀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己亥杂诗》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读、背、诵本诗。 2、联系上下文、联系作者写作背景,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教学重难点】 诗句1-2行表达的内容与表现的情感。(难点) 诗句3-4行表现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明题,知背景,营造学习氛围。 以前我们学的诗多是唐宋时期的作品,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距今仅一百多年,清代龚自珍的一首诗。仔细看老师写课题,请书空一起写。 板书:己亥杂诗(师述:己,杂的字形) 指名读课题,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解释诗题。 师述:中国古代用天干地支纪年法,本诗所指的"己亥年"是1839年。这一年龚自珍辞官南下,一路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成315首日记体组诗。因为都写于己亥年,所以将这315首诗都称为——(读课题)《己亥杂

诗》。 这一年,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腐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这时候,龚自珍写下了这首诗——师配乐范读。 二、读好诗句,自学质疑,整体把握诗的大意与情感。 1、自由读诗,(1)读准字音,停顿正确地读顺诗句。(2)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联系课前收集的资料,试理解诗句的意思。 看看通过自学,能读懂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做上记号,一会提出大家共同研究。 2、指名读,评读,练读。(纠正字音与停顿) 3、汇报交流。 学生自由交流,相机解决以下内容: A.九州生气恃风雷: "生气"真的是指的中国"发脾气"吗?在这里用"生机勃勃的局面或者景象"这种说法更符合前文"九州"这样的语言环境。 B.万马齐喑究可哀:万马哑了毕竟让人觉得悲哀。 C.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重抖擞"再次振作精神。 "不拘一格"什么意思?在那个年代"拘"着什么"格"吗?(清朝的死板、单一、陈旧的八股科举制度来选拔人才,用"四书五经"禁锢人们的思想)这不拘一格降人才就是希望打破死板、陈旧的制度,选拔任用各个方面的人才。 引导交流的时候,针对学生学习的难点进行指导,不在自学能学懂的地

己亥杂诗 教案

己亥杂诗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及主要内容。 能力目标:品味语言,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诵读并背诵诗歌。 情感目标:领会作者的拳拳爱国之心。 重点:品味语言,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诵读并背诵诗歌。 难点:领会作者的拳拳爱国之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一年,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大的清帝国行将没落;这一年,腐朽没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这一年,力主改革时弊的龚自珍愤然辞官南下,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在了315首日记体组诗——《己亥杂诗》中;这一年,是1839年,道光十九年,农历己亥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龚自珍写于己亥年的杂诗当中的一首。 二、呈现目标 三、解题 《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一十五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己亥指清道光19年(1839),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篇。 四、作者简介 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有《龚定庵全集》。 五、朗读全诗 1.教师范读,学生轻吟。 2.全体学生齐读并背诵。 六、理解诗句 ①句:在无边无际的离愁中,眼看夕阳又西下了。 ②句:自己离开京师回南方,马鞭东指,从此便同朝廷远隔了。 ③④两句: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有新

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教案

己亥杂诗优秀教学设计_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教 案 【教学目标】 1、读、背、诵本诗。 2、联系上下文、联系作者写作背景,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教学重难点】 诗句1-2行表达的内容与表现的情感。(难点) 诗句3-4行表现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明题,知背景,营造学习氛围。 以前我们学的诗多是唐宋时期的作品,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距今仅一百多年,清代龚自珍的一首诗。仔细看老师写课题,请书空一起写。 板书:己亥杂诗(师述:己,杂的字形) 指名读课题,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解释诗题。 看看通过自学,能读懂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做上记号,一会提出大家共同研究。 2、指名读,评读,练读。(纠正字音与停顿) 3、汇报交流。 学生自由交流,相机解决以下内容: A.九州生气恃风雷:

“生气”真的是指的中国“发脾气”吗?在这里用“生机勃勃的 局面或者景象”这种说法更符合前文“九州”这样的语言环境。 B.万马齐喑究可哀:万马哑了毕竟让人觉得悲哀。 C.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重抖擞”再次振作精神。 “不拘一格”什么意思?在那个年代“拘”着什么“格”吗?(清 朝的死板、单一、陈旧的八股科举制度来选拔人才,用“四书五经”禁锢人们的思想)这不拘一格降人才就是希望打破死板、陈旧的制度,选拔任用各个方面的人才。 引导交流的时候,针对学生学习的难点进行指导,不在自学能学懂的地方花费时间,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初步理解诗意能帮我们更好地读书。读全诗说说这首诗大概 讲了什么? 教师梳理归纳:通过自学,大家初步明白了诗句的意思,也都觉得对“万马齐喑”“风雷”这些词的理解有些模糊。我们就从这第 一句开始,深入读书,共同学习。 三、情感入手,体会诗句的意思,再深入理解体会情感,读好诗句。 (一)、教学第一句: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读一读,透过字面去想象,你仿佛看到怎样的画面? (第二行诗)“万马齐喑” A、结合注释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 B、一提到“万马”你想到的是什么词?(万马奔腾、万马齐鸣)那是何等热闹、壮观!而这“万马齐喑”呢?看到这个词语你眼前出现 的是怎样的场面? 读这个词

《己亥杂诗》教案

己亥杂诗》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领悟作者情感,体会作者不懈追求理想的精神。?? 2、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3、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解题 《己亥杂诗》共315 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一十五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己亥指清道光19 年(1839),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篇。 三、作者简介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 48 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有《龚定庵全集》。 四、朗读这首诗 五、对诗句的理解:

①句:在无边无际的离愁中,眼看夕阳又西下了。? ②句:自己离幵京师回南方,马鞭东指,从此便同朝廷远隔了。? ③④两句: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有新花生长,作者以落花自比,寄托了要培植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竭尽余力的怀抱。 六、理解赏析?此诗前两句写景。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即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但辞官不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 诗后两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体现。?后两句抒情。落红并不是 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作者以落红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七、名句赏析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的融入议论“化作春泥更护花” 。? 本意虽然是辞官,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八、小结全文这首诗写作者辞官离京,远去天涯的无边愁思,表达了诗人政治理想至死不变的执着态度。作者以“落红”自喻,含意深刻,耐人寻味。 九、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完成课后练习。 十、板书设计 己亥杂诗? 龚自珍

己亥杂诗教案

己亥杂诗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读通诗文,注意纠正容易读错的字音:龚、己、喑、哀等。 2.借助乐学案、注释、资料、工具书,自学古诗,整体把握,初步理解诗意。 3.利用小组合作交流补充,进一步理解诗句的深层含义。 4.紧扣“万马齐喑“”哀“”风雷“”不拘一格“等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联系作者写作背景,补充清政府腐败统治的现实状况,引导同学们深入体会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5.结合图片,创设情境,诵读赏析,进一步领悟作者情感的变化。 结合具体描写,探讨诗句比喻、对比、想象(创设景象表达情感)的手法。 6.拓展延伸。通过《己亥杂诗?离京》进一步感知龚自珍的爱国情怀;通过配乐练笔,抒发自己对祖国的歌颂与热爱,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在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意,感受诗情,读出诗境。 教学难点:清朝没落的现实状况,诗句的深层含义,作者感情的不断变化。 教学准备:ppt、资料、音乐、图片、乐学案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过过程: 一、引入: 这一年,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大的清帝国行将没落;这一年,腐朽没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这一年,力主改革时弊的龚自珍愤然辞官南下,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在了315首日记体组诗——《己亥杂诗》中;这一年,是1839年,道光十九年,农历己亥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龚自珍写于己亥年的杂诗当中的第220首。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师生交流,简介作者 龚自珍, 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由于屡屡揭露时弊,触动时忌,因而不断遭到权贵的排挤和打击,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有《龚定庵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多咏怀和讽喻之作,抨击专制统治的同时,惊醒很多世人的沉梦,促使人们向真、向善、向美、向勇。 三、交流预习 1.自由读文,尝试停顿,字音准确正确地读顺诗句。 2.指名读诗文,正因。 3.课前同学们已经根据乐学案、借助资料工具书自学了古诗,接下来请同学们在小组里分享你对整首诗的理解,不明白的地方互助解决,做好汇报准备。 四、小组汇报,补充前两行,集中释疑。 1.小组汇报: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古诗三首《己亥杂诗》教学设计

《己亥杂诗》教学设计 1.朗读《己亥杂诗》。 2.作者简介。 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 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有《龚定庵全集》。 《己亥杂诗》选自《龚自珍全集》,共350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写于己亥年。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 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五十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此选其一。 3.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景。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 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诗人的马鞭所指,东 即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但辞官不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 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诗后两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

的形象体现。 后两句抒情。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作者以落红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虽 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4.小结: 这首诗写作者辞官离京,远去天涯的无边愁思,表达了诗人政治理想至死不变的执着态度。作者以“落红”自喻,含意深刻,耐人寻味。 5.朗读并背诵诗歌。 四、小结 朗读古诗要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重音合理,读出作品的感情和 气势。背诵古诗应当从整体上来把握作品,应当在明确作品的内容, 理清作品结构及作者思路的基础上,反复地诵读,细心地体会作品的精妙之处。要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背诵,在背诵的过程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0 己亥杂诗 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己亥杂诗》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领悟作者情感,体会作者不懈追求理想的精神。 2、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3、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解题 《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一十五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己亥指清道光19年(1839),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篇。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三、作者简介 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有《龚定庵全集》。21教育网 四、朗读这首诗 五、对诗句的理解: ①句:在无边无际的离愁中,眼看夕阳又西下了。 ②句:自己离开京师回南方,马鞭东指,从此便同朝廷远隔了。 ③④两句: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有新花生长,作者以落花自比,寄托了要培植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竭尽余力的怀抱。 六、理解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景。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即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但辞官不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21·cn·jy·com 诗后两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体现。后两句抒情。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作者以落红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七、名句赏析 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的融入议论“化作春泥更护花”。 本意虽然是辞官,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己亥杂诗教案

己亥杂诗教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己亥杂诗》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领悟作者情感,体会作者不懈追求理想的精神。? 2、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3、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解题 《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一十五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己亥指清道光19年(1839),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篇。 三、作者简介 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有《龚定庵全集》。四、朗读这首诗

五、对诗句的理解:? ①句:在无边无际的离愁中,眼看夕阳又西下了。? ②句:自己离开京师回南方,马鞭东指,从此便同朝廷远隔了。? ③④两句: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有新花生长,作者以落花自比,寄托了要培植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竭尽余力的怀抱。 六、理解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景。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即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但辞官不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诗后两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体现。后两句抒情。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作者以落红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七、名句赏析 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的融入议论“化作春泥更护花”。? 本意虽然是辞官,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八、小结全文 这首诗写作者辞官离京,远去天涯的无边愁思,表达了诗人政治理想至死不变的执着态度。作者以“落红”自喻,含意深刻,耐人寻味。 九、布置作业

最新小学五年级语文《己亥杂诗》优秀教案范本五篇

最新小学五年级语文《己亥杂诗》优秀教案范本五篇《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1792-1841)创作的一组诗集.本诗是一组自叙诗,写了平生出处、著述、交游等,题材极为广泛,其中第125首《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被中国中小学语文课本五年级下册(沪教版)收录.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语文《己亥杂诗》优秀教案范本,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五年级语文《己亥杂诗》优秀教案范本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朗读背诵并默写《己亥杂诗》. 2、联系作者写作背景,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3、初步感知本诗的表达特点. 过程与方法 读好诗句,整体把握,诵读赏析,领悟情感,拓展延伸.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 在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PPT课件 设计理念: 充分地研读教材、把握教材,抓准教学的重难点,并在教学设计时将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踏实训练,与小学高年段的阅读要求贯彻到教学中,在学生自学自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我适当的点化引导学生学习、学会学习方法、形成学习能力,在此过程中,情感的体验是必然的催化剂和目的. 教学过程: 一、以错字板书激趣,营造学习氛围 1、以前我们学的诗多是唐宋时期的作品,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距今仅一百多年,

清代龚自珍的一首诗. 2、板书:已亥杂诗(把己写成已 ) 3、指名读课题,学生发现错误书写并指正(请学生讲解并总结己和已的区别和怎样记住它们的字形.) 4、全班齐读课题,解释诗题 ①读了课题你们知道诗题的意思吗?谁来说一说?(课前学生已经通过查字典和翻阅工具书,明白己和亥两字的意思,学生自己汇报:己是天干的第六位,亥是地支的第十二位,所以诗题就是1839年.然后学生通过课前的预习和查阅资料了解到这首诗是龚自珍在辞官南下,把一路上的所见所思所想记录成 315首日记体组诗.) ②在1840年,你们知道中国发生了什么重要的事情吗?(学生根据课前的搜集汇报:鸦片战争.) ③小结:这一年,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腐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坏人,百姓民不聊生.这时候,龚自珍写下了我们要学的这首诗,这是第220首.(PPT出示) 5、简介龚自珍 学生把自己课前查阅并收集到的龚自珍资料在班上以小组形式进行汇报展示.【设计意图】虽然本诗所表现的时代与学生相距太远,平时缺少此积累.但为了不低估学生的潜力,我还是采用以学生课前搜集和预习汇报为主,教师补充为辅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再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细心的习惯,以错字板书激趣,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走进文本. 二、初读全诗,整体把握 完成自主学习部分 1、自由读诗:①读准字音,停顿正确地读顺诗句. 2、看看通过自学,能读懂什么? 小结:同学们自学能力真强,自主学习部分完成得又好又快. 【设计意图】从读顺诗句到借助注释与工具书,以及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给六年级学生自学自悟,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是后面交流、汇报. 完成: 师生诵读部分

己亥杂诗(其五)-教案

己亥杂诗(其五)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领悟作者情感,体会作者不懈追求理想的精神。 2.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3.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一十五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己亥指清道光19年(1839),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篇。 二、作者简介 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有《龚定庵全集》。 三、朗读这首诗。 四、对诗句的理解: ①句:在无边无际的离愁中,眼看夕阳又西下了。 ②句:自己离开京师回南方,马鞭东指,从此便同朝廷远隔了。 ③④两句: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作者以落花自比,寄托了要培植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竭尽余力的怀抱。 五、理解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景。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即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但辞官不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

诗后两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体现。后两句抒情。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作者以落红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六、名句赏析 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化作春泥更护花”。 本意虽然是辞官,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七、小结全文 这首诗写作者辞官离京,远去天涯的无边愁思,表达了诗人政治理想至死不变的执着态度。作者以“落红”自喻,含意深刻,耐人寻味。

己亥杂诗第二百二十首教学设计

篇一: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 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 (862人评分) 8.5 朝代:清代 作者:龚自珍 原文: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篇二:己亥杂诗 己亥杂诗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释】 1.这是《己亥杂诗》中的第二百二十首。九州:中 国。 2.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3.恃(shì):依靠。 4.喑(yīn):哑。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究:终究、毕竟。 5.天公:造物主。重:重新。抖擞:振作精神。 6.降:降生。 【译文】只有风雪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气, 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语终究是一种悲哀。我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 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赏析】 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观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作者简介】 龚自珍(1792-1841),清末思想家、文学家。字尔玉,又字璱人;更名易简,字伯定;又更名巩祚,号定盦,又号羽琌山民。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出身于世代官宦学者家庭。祖父龚禔身,官至内阁中书军机处行走,著有《吟朦山房诗》。父丽正,官至江南苏松太兵备道,署江苏按察使,著有《国语注补》、《三礼图考》、《两汉书质疑》、《楚辞名物考》等书。母段驯,著名小学家段玉裁之女,著有《绿华吟榭诗草》。 篇三:己亥杂诗 龚自珍(1792-1841),清末思想家、文学家。字尔玉,又字璱人,号定 庵;更名易简,字伯定;又更名巩祚,号定盦,又号羽琌山民。汉族, 浙江仁和(今杭州)人。父丽正,官至江南苏松太兵备道,署江苏按察 使,著有《国语注补》、《三礼图考》、《两汉书质疑》、《楚辞名物考》等 书。母段驯,著名小说家段玉裁之子,著有《绿华吟榭诗草》。二十七岁为举人。道光元年(1821)官内阁中书,任国史馆校对官。九年,始成进士。官至礼部主事。十九年,弃官南

《己亥杂诗》教案

《己亥杂诗(其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2.理解诗歌的内容,领悟作者的情感,体会作者不懈追求理想的精神。 3.把握意象,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从关键意象“落红”入手,分析“落红”的双重悲剧性。 2.带领学生领悟落红在悲剧下的奉献精神。 3.想象并代入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自己想象并将诗歌的意境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来学一首诗,诗的名字是《己亥杂诗》。听说很多同学都已经会背了,我们请我们班一位同学来背一下,你背一句我来写一句,慢一点。(学生背诵,老师在黑板上写,并纠正读音,斜)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呀?说到龚自珍,他的身份比较多元,他是一个伟大的诗人,留下了非常多著名的诗作,只是这组己亥杂诗,就有三百一十五首之多。同时呢,他还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孙中山的秘书柳亚子曾这么评论他“三百年来第一流”。今天我们就走近龚自珍,聊聊他的诗,了解了解他这个人。首先请同学们把这首诗自由的朗读两遍,一会我们找同学来交流一下朗读后的感受。 二、导语:下面我们找同学来交流一下读完这首诗之后的感受。 生:读出了作者的一个情感变化。(前两句落寞,后两句积昂);将自己比作花,所护之花是变革力量。(奉献精神) 师:看的出来同学们预习的时候准备比较充分,感悟也很丰富,看来这首诗大家是读懂了,但是读一首诗读懂还不够,我们还要把这首诗读的更通,读的更透。这节课呢,咱们就抓住这首诗最重要的一个意象,大家觉得是哪一个?落红。

抓住这个意象来好好读一读,品一品,赏一赏。 书上怎么解释这个“落红”?落花。一说到落花,大家会有怎样的感觉?(悲凉,凄婉)古人见落花而伤情,通常是因为移情所致,见落花想到了自己或身边人,折射出了对人世的感伤。自古以来,用落花来表达哀愁的诗词有很多,比如黛玉在葬花的时候含泪吟诵着“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李煜在亡国之际也写到,“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记得陆游在面对无法改变的爱情悲剧时,也写下了这样的诗句,“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落花一直饰演一种悲情的角色,书上解释说落红就是落花,落红和落花一样离开了它们生长的枝丫,无依地飘落在土地上,所以一个落字注定了落红的第一重悲剧性。但其实老师觉得落花并不能完全解释这首诗中落红这个意象,两者还是有所不同的,同学们想想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师:强调红,红经常给我们一种怎样的感受?鲜艳,美丽,富有张力,喷薄欲出的情感和悲伤(别有用心)。红本身是非常艳丽的色彩,和这个落字联系在一起,又给人一种怎样的感受?(壮美、悲伤)记得作者曾绍炉曾这样赞美落红:“红是质朴而骄矜的颜色,是大自然吐露出来的一种无尚的秀美,是生命对于自身赞颂的一种语言。”红这样艳丽的色彩和落字相连,似乎更有一种把美好事物撕碎给别人看的悲剧色彩。同学们,如果是自然的凋落,或许我们只是哀叹一个生命的衰亡,如果这个落红是被迫离开枝头,甚至是遭受了人为的折损,那么它的悲剧会不会更深一重?我们知道这首诗作者以落红自喻,或许了解了作者的遭遇,我们就能理解落红悲剧的第二重深度。 三、展示材料: “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病梅馆记》 译文:有的人把文人画士这隐藏在心中的特别嗜好明白地告诉卖梅的人,(使他们)砍掉端正的(枝干),培养倾斜的侧枝,除去繁密的(枝干),摧折它的嫩枝,锄掉笔直的(枝干),阻碍它的生机,用这样的方法来谋求大价钱,于是江苏、浙江的梅都成病态了。 找同学起来读

《己亥杂诗》(其五)教学设计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年新编)第五单元 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第五首 《己亥杂诗》(其五)教学设计 濉溪县张圩学校牛辛勤 【教材解析】 《己亥杂诗》(其五)是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年新编)第五单元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第五首。 《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一十五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己亥指清道光19年(1839),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篇。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领悟作者情感,体会作者不懈追求理想的精神。 2、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3、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4、背诵全诗。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难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教学方法】读好诗句,整体把握,诵读赏析,领悟情感,拓展延伸。 1、要求学生反复阅读课文,画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语句,提出问题。 2、画出你对课文感悟最深的地方,并写上评语。 3. 诵读诗歌,揣摩诗歌中优美精练的语言,并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 4.对古诗词方面的知识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媒介】PPT课件,班班通。 【课时安排】一课时 【设计理念】充分地研读教材、把握教材,抓准教学的重难点,并在教学设计时将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踏实训练,与初中阶段新课标的阅读要求贯彻到教学中,在学生自学自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我适当的点化引导学生学习、学会学习方法、形成学习能力,。在此过程中,情感的体验是必然的催化剂和目的。【教学过程】 一、以错字板书激趣,营造学习氛围 1、以前我们学的诗多是唐宋时期的作品,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距今仅一百多年,清代龚自珍的一首诗。 2、板书:已亥杂诗(把“己”写成“已”) 3、指名读课题,学生发现错误书写并指正(请学生讲解并总结“己”和“已”的区别和怎样记住它们的字形。) 4、全班齐读课题,解释诗题 ①读了课题你们知道诗题的意思吗?谁来说一说?(课前学生已经通过查字典和翻阅工具书,明白“己和亥”两字的意思,学生自己汇报:己是天干的第六位,亥是地支的第十二位,所以诗题就是

己亥杂诗(其五) (最新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教材分析 《己亥杂诗(其五)》写的是诗人离京的感受---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在教这首古诗时,要引导学生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背诵古诗,在背诵的过程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学情分析 学生从小学开始就学习古诗,喜欢朗读、背诵古诗。这首诗学生背诵起来较容易,但对最后两句的言外之意还把握不准确。 【教学目标】 1、理解有关龚自珍的文学常识;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运用自主学习、整体感知、品读感悟的方式,理解诗的含义。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把握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联想、想象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国是诗的国度,唐诗、宋词、元曲是诗歌史上的三朵奇葩,同时涌现出了不少杰出的诗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再一次感受诗歌的魅力。 二、作者简介 龚自珍(1792--1841):一名巩祚,字璱人,号定庵,清代思想家、文学家。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 三、解释题目 《己亥杂诗》选自《龚自珍全集》。这首诗写于己亥年,这一年作者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一十五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 四、朗读诗歌的要求 A、声音洪亮 B、字音准确 C、停顿正确

D、读出情感 五、初步朗读课文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六、自主学习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联系课前收集的资料,试理解诗句的意思。看看通过自学能读懂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做上记号,大家一同探讨。 1、小组讨论诗歌各句中字词的主要意思。 2、汇报交流 A、浩荡离愁白日斜浩荡:白日: B、吟鞭东指即天涯。吟鞭:即: C、落红不是无情物,落红: D、化作春泥更护花。花: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满怀离愁面对夕阳西下,马鞭东指从此浪迹天涯。凋落的花朵仍然有情有意,化作春泥培养出新的鲜花。 七、整体感知

《己亥杂诗》公开教学设计(部编本五年级上册)

《己亥杂诗》公开教学设计(部编本五年级 上册)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并默写《己亥杂诗》。 ⒉读好诗句,整体把握,诵读赏析,领悟情感,拓展延伸。 ⒊体会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教法设计】诵读法,品味法,探究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课题 1、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一首龚自珍写的诗《己亥杂诗》(板书:己亥杂诗) 二、进背景 ⒈中国古代用天干地支纪年法,己在天干的第六位,亥在地支的最后一位,组合在一起就是1839年。这一年龚自珍辞官南下,一路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成315首日记体组诗。因为都

写于己亥年,所以将这315首诗都称为——《己亥杂诗》。 ⒉小结:这一年,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腐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这时候,龚自珍写下了这首诗。 三、说作者 四、读诗文 1、指名读,齐读,练读。 (纠正字音与停顿) 2、师配乐范读。 3、学生再配乐读整首诗 4、全班齐读。 五、看注释 九州:中国。 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恃(shì):依靠。 喑(yīn):哑。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语出苏轼《三马图赞序》:“振鬣(马鬃)长鸣,万马皆喑。 究:终究、毕竟。 天公:造物主。 重:重新。 抖擞:振作精神。 降:降生。

六、译诗文,解诗意 1、九州内生机勃勃要有风雷激荡。 2、万马齐喑的沉闷局面实在可哀。 3、我劝告天公要重新把精神振作。 4、打破一切清规戒律去选用人才。中国要有生气,要凭借疾风迅雷般的社会变革,现在人们都不敢说话,沉闷得令人可悲。我奉劝天公重新振作起来,不要拘泥于常规,把有用的人才降到人间来吧。 七、悟诗情,品意境 (一)、我们大体了解了诗意,从诗意中我们知道了社会政治毫无生气,这是一种怎样的局面呢? (1)“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在清朝又何尝不是这样呢?难怪龚自珍说要“改革”了。 (2)“暖风熏得游人醉,西湖歌舞几时休。”清朝的官员又何尝不是呢!怪不得作者说要“改革了。 (3)林则徐在上表朝庭的奏书中也这样写道:“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啊!这要的局面还不要“改革” 吗?再不,就来不及了。 (4)、A、“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想要改变这种局面,就要改革。 B、这万千情绪也同样在龚自珍的脑海翻滚,他选择了最能表达他此刻情绪的一个字:“哀”,大家读读这行诗。

《己亥杂诗》教案1

己亥杂诗[jǐhài záshī] 教案 《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1792-1841)创作的一组诗集。己亥为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己亥年)),这一年作者48岁,因厌恶仕途,辞官离京返杭,后因迎接眷属,又往返一次。所作诗文,提倡“更法”“改图”,批评清王朝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 作品名称己亥杂诗创作年代清代作品出处《己亥杂诗》文学体裁五言律诗,七言绝句作者龚自珍全诗数量共315首作品风格自叙诗、著述、交游、爱国注音jǐhài záshī目录1作品原文 2白话译文 3赏析 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 己亥杂诗其五 4作者简介 5创作背景 6作品赏析 1作品原文编辑己亥杂诗 作品一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 作品二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2白话译文编辑满怀离愁正对白日西下,扬鞭东去从此辞官赴天涯。 落花不是无情之物,化作春泥培育出新的鲜花。 译文 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 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言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皇上能重新振作精神, 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选取更多的人才。 注释 1.这是《己亥杂》中的第二百二十首。(已被编入鄂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词背诵第七首、义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词背诵第八首和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第八首) 2.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3.恃(shì):依靠。 4.喑(yīn):哑,沉默不语。 5.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6.究: 终究,毕竟。

7.天公:造物主,这里指皇帝。 8. 重:重新。 9. 抖擞: 振作精神。 10.降:降生。 11.九州:中国的别称之一。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 12.风雷:风、雷一般的样子。[2] 3赏析编辑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 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观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诗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比喻尖锐猛烈的改革。从大处着眼、整体着眼、大气磅礴、雄浑深邃的艺术境界。诗的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的名句。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它独辟奇境,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未来。己亥杂诗其五 这首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鸦片战争爆发后,他多次给驻防上海的江西巡抚梁章钜写信,商讨国事,并希望参加他的幕府,献计献策。可惜诗人不久就死在丹阳书院(年仅50岁),无从实现他的社会理想了,令人叹惋。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笔锋一转,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并反用陆游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 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龚自珍论诗曾说“诗与人为一,人外无诗,诗外无人”(《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