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 (重点大全)

软件工程 (重点大全)
软件工程 (重点大全)

软件定义及特性

软件是程序,以及开发,使用和维护程序所需的所有文档。是有应用程序、系统程序面向用户的文档及面向开发者的文档四部分组成。

● 软件是一种逻辑产品,具有无形性;

● 软件产品的生产主要是研制;主要是脑力劳动;

● 软件不存在磨损和老化问题,但存在退化问题;

● 软件产品的成本非常昂贵,其开发方式目前尚未完全摆脱手工生产方式;

● 软件具有“复杂性”,其开发和运行常受到计算机系统的限制。

软件工程的基本原则

● 必须认识软件需求的可变动性,以便采取适当措施来保证产品能最好地满足用户要求。在软件设计中,通常要考虑模块化、抽象与信息隐蔽、局部化、一致性等原则。

● 稳妥的设计方法将大大地方便软件开发,以达到软件工程的目标。软件工具与环境对软件设计的支持颇为重要。

● 软件工程项目的质量与经济开销直接取决于对它所提供支持的环境、工具、开发过程、技术的质量与效用。

● 只有在强调对软件过程有效管理的情况下,才能实现有效的软件工程。

软件危机?原因?

“软件危机”(Software Crisis)的出现是由于软件的规模越来越大,复杂度不断增加,软件需求量增大。而软件开发过程是一种高密集度的脑力劳动,软件开发的模式及技术不能适应软件发展的需要。致使大量质量低劣的软件涌向市场,有的花费大量人力、财力,而在开发过程中就夭折。软件危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 软件产品质量低劣,甚至开发过程就夭折。(2) 软件生产率低,不能满足需要。

瀑布模型将软件开发活动中的各项活动规定为依线性顺序连接的若干阶段,形如瀑布流水,最终得到软件系统或软件产品。它简单易用,在消除非结构化软件、降低软件的复杂性、促进软件开发工程化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但在软件开发实践中也逐渐暴露出它的缺点。它将一个充满回溯的软件开发过程硬性分割为几个阶段,无法解决软件需求不明确或者变动的问题。

增量模型是一种非整体开发的模型。根据增量的方式和形式的不同,分为基于瀑布模型的渐增模型和基于原型的快速原型模型。该模型具有较大的灵活性,适合于软件需求不明确、设计方案有一定风险的软件项目。

快速原型模型又称原型模型,它是增量模型的另一种形式;它是在开发真实系统之前,构造一个原型,在该原型的基础上,逐渐完成整个系统的开发工作。

螺旋模型将瀑布模型和增量模型结合起来,并加入了风险分析。螺旋模型将开发过程分为几个螺旋周期,每个螺旋周期可分为4个工作步骤:制定计划、风险分析、实施工程、客户评估。

软件生存周期各阶段的主要任务

● 可行性研究与计划(确定系统的目标和规模,分析项目的可行性);

● 需求分析与规格说明(明确系统的规格和要求);

● 设计(包括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将系统分解为模块);

● 编程(用程序语言实现每个模块,简单容易);

● 测试(发现并改正错误,分为模块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联调三级);

● 运行维护(扩充功能、纠错等)。

软件开发方法

● 结构化开发方法

面向数据流的开发方法,它的基本原则是功能的分解与抽象。适用于大型数据处理系统。

特点:快速、自然、方便。工作模型是瀑布模型。指导思想:自顶向下、逐步求精

● 原型化开发方法

核心是花费少量代价建立一个可运行的系统,使用户及早获得学习的机会。强调软件开发人员与用户的不断交互,通过原型的演进不断适应用户任务改变的需求。它是一个循环的模型。速成原型法按以下步骤循环执行:

①快速分析。②构造原型(用户界面原型、功能原型、性能原型)。③运行和评价原型。④修改与改进。

● 面向对象开发方法

对问题领域进行自然分割,以更接近人类正常思维的方式建立问题领域的模型。以便对客观的信息实体进行结构和行为的模型,从而使设计的软件更直接地表现问题的求解过程。以对象作为最基本的元素,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核心。

软件需求的基本任务:

● 确定系统的综合要求:确定系统功能、性能、运行要求;将来可能提出的要求

● 分析系统的数据要求:数据要求;数据处理要求

● 导出系统的逻辑模型:系统的逻辑模型与开发方法有关。

● 修正系统的开发计划:通过需求分析对系统的成本及进度有了更精确的估算,可进一步修改开发计划,最大限度地减小软件开发风险。

需求工程包括哪些基本活动?各项基本活动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⑴获取需求。深入实际,在充分理解用户需求的基础上,获取足够多的问题领域的知识,积极与用户交流,捕捉、分析和修订用户对目标系统的需求,并提炼出符合解决领域问题的用户需求。需求获取的方法一般有问卷法、面谈法、数据采集法、用例法、情景实例法以及基于目标的方法等。

⑵需求分析与建模。对已获取的需求进行分析和提炼,进行抽象描述,建立目标系统的概念模型,需求概念模型的要求包括实现的独立性:不模拟数据的表示和内部组织等;需求模拟技术又分为企业模拟、功能需求模拟和非功能需求模拟等。进一步对所建立的模型(原型)进行分析。需求模型的表现形式有自然语言、半形式化(如图、表、结构化英语等)和形式化表示等三种。

⑶需求规格说明。对需求模型进行精确的、形式化的描述,为计算机系统的实现提供基础。

⑷确认需求。以需求规格说明为基础输入,通过符号执行、模拟或快速原型等方法,分析和验证需求规格说明的正确性和可行性,确保需求说明准确、完整地表达系统的主要特性,就是对需求规格说明与用户达成一致。其主要任务是冲突求解,包括定义冲突和冲突求解两方面。常用的冲突求解方法有:协商、竞争、仲裁、强制、教育等,其中有些只能用人的因素去控制。

⑸需求管理。在整个需求工程过程中,贯穿了需求管理活动。需求管理主要包括跟踪和管理需求变化,支持系统的需求演进。由于客户的需要总是不断(连续)增长的,但一般的软件开发又总是落后于客户需求的增长,如何管理需求的进化(变化)就成为软件管理的首要问题。对于传统的变化管理过程来说,其基本成分包括软件配置、软件基线和变化审查小组。当前的发展是软件家族法,即产品线方法。多视点方法也是管理需求变化的一种新方法,它可以用于管理不一致性,并进行关于变化的推理。进化需求是十分必要的。

如何画分层数据流图?有哪些基本原则?

原则是:至顶而下,逐层分解(画分层数据流图)。逐层分解的画法可以控制每一层的复杂度。顶层:将整个系统作为一个加工,描述系统边界(输入与输出)。中间层:将某个加工分解为一组子加工,其中的子加工还需进一步分解。底层:由不再进行分解的基本加工组成。

基本原则有:数据守恒与数据封闭原则;加工分解的原则;子图与父图“平衡”的原则;合理使用文件的原则。

功能需求:它是对系统应该提供的服务、功能以及系统在特定条件下的行为的描述。它与软件系统的类型、使用系统的用户等相关,有时需要详细描述系统的功能、输入/输出、异常等,有时还需要声明系统不应该做什么。

非功能需求常常指不与系统功能直接相关的一类需求,主要反映用户提出的对系统的约束,与系统的总体特征有关,如可靠性、反应时间、存储空间等。

数据流图(Data Flow Diagram,DFD)是描述系统中数据流程的图形工具,它描述了将系统的逻辑输入转换为逻辑输出所需的加工处理过程。

软件设计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将分析阶段获得的需求说明转换为计算机中可实现的系统。包括:软件体系结构的设计、用户界面的设计、数据结构的设计、算法的设计。

软件设计阶段的任务具体分为三部分:

● 确定软件结构,划分子系统模块

好的软件结构可以使软件的开发过程流畅自如,同时也能为软件的部署带来好处。合理的模块划分可以降低软件开发的复杂度,同时也提高软件的可复用性。

● 确定系统的数据结构

数据结构的建立对于信息系统而言尤为重要。要确定数据的类型、组织、存取方式、相关程度及处理方式等。

● 设计用户界面

作为人机接口的用户界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响到软件的寿命。

①深度:表示软件结构中从顶层模块到最底层模块的层数。

②宽度:表示控制的总分布。

③扇出数:指一个模块直接控制下属的模块个数。

④扇入数:指一个模块的直接上属模块个数。

一个好的软件结构的形态准则是:顶部宽度小,中部宽度最大,底部宽度次之;在结构顶部有较高的扇出数,在底部有较高的扇入数。

模块独立性:指软件系统中每个模块只涉及软件要求的具体的子功能,而和软件系统中其他模块接口是简单的。即具有独立性的模块应该是具有专一功能,模块之间无过多的相互作用的模块。

耦合性是指软件结构中模块相互连接的紧密程度,是模块间相互连接性的度量。

内聚性表示一个模块内部各种数据和各种处理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它是从功能的角度来度量模块内的联系。

信息隐蔽:每个模块的实现细节对于其他模块来说是隐蔽的,也就是说,模块中所包含的信息(数据和过程)不允许其他不需要这些信息的模块使用。有利于提高模块的内聚性。

模块分解的最终目的:将系统“分而治之”,以降低问题的复杂性,使软件结构清晰,易阅读、易理解,易于测试和调试,因而也有助于提高软件的可靠性。

模块分解标准

按照“降低块间联系,提高块内联系”的设计总则对模块进行分解。

(1) 尽可能建立功能模块;(2) 消除重复功能;(3) 模块的作用范围与控制范围,即当作用范围为控制范围的子集时,才能获得较低的块间联系;(4) 模块的大小适当;(5) 模块的扇入/扇出数不宜太多。

也可以用软件独立性的两个定性指标来度量模块分解的标准:

一是耦合性。用于描述模块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从三个方面衡量块间联系大小:①方式(直接或间接)②类型(数据型、控制型、混合型)③数量(数量越大,块间联系越紧密。

二是内聚性。用于描述模块内部联系的紧密程度。它是从功能的角度来度量模块内的联系。显然,块内联系愈紧,即内聚性愈强,模块独立性愈好。功能型模块独立性最好。

面向对象的分析包括哪些主要活动?所建立的分析模型包括哪些类型的模型?

面向对象的分析过程分为论域分析和应用分析。论域分析过程是抽取和整理用户需求并建立问题域精确模型的过程。应用分析是将论域分析建立起来的问题论域模型,用某种基于计算机系统的语言来描述。

面向对象的分析具体包括以下活动:

①获取用户基本需求。通常使用用例(User Case)来收集和描述。

②标识类和对象。包括标识类及对象的属性和操作。

③定义类的结构和层次。通常有一般与特殊( Generalization—Specialization)结构,整体与部分(Whole—Part)结构。

④建立类(对象)之间的关系,用“对象-关系模型”描述系统的静态结构。

⑤建立对象—行为模型,描述系统的动态行为。

所建立的分析模型包括:

①基本模型。是一个类图(class diagram),是以直观的方式表达系统最重要的信息。OOA基本模型的三个层次分别描述了:系统中应设哪几类对象,每类对象的内部构成,对象与外部的关系。

②主题图(subject)。又称为子系统(subsystem),是将一些联系密切的类组织在一起的类的集合。按照粒度控制原则,将系统组成几个主题,便于理解。

③交互图(interaction diagram) 是用例与系统成分之间的对照图。

主题图和交互图又称为补充模型。

扩展、包含扩展(extend)关系是对基本用例在对某些“扩展点”的功能的增加。通过向被扩展的用例添加动作来扩展用例。包含(include)关系表示一个元素为了实现或完成其全部的功能,需要用到已存在的另一个模型元素,本质上是一种使用关系。

状态图、协作图、活动图、顺序图作用

状态图(State Diagram)用来描述一个特定对象在其生存周期或在某段时间内的所有可能的状态及其引起状态转移的事件。一个状态图包括一系列的状态以及状态之间的改变。例如订单的状态变化等,在实时系统中用得较多,还可以用于辅助设计用户界面。

顺序图(Sequence Diagram) 清晰地描述一组对象之间动态的交互关系、时间的约束关系,着重描述对象间消息传递的时间顺序,所以顺序图在实时系统中被大量使用。

当参与交互的对象数目增加,交互关系复杂时用顺序图描述会显得杂乱,协作图(Collaboration Diagram)从另一个角度来更好地描述相互协作的对象间的交互关系和链接(Link)关系。着重体现交互对象间的静态链接关系和协作关系。协作图也可以从顺序图生成。

活动图(Activity Diagram)是由状态图变化而来的,从系统任务的观点来看,系统的执行过程是由一系列有序活动组成的。活动图可以有效地描述整个系统的流程,描述了系统的全局的动态行为,且只有活动图是唯一能够描述并发活动的UML图。

顺序图与协作图都是交互图,它们有何不同?所描述的主要系统特征是什么?

顺序图(Sequence Diagram) 重点描述某些对象间消息传递的时间顺序,对象间的通信和交互通过在对象的生命线之间传送的消息来表示。还常给出消息的说明信息及消息之间的时间限制及一些约束信息等。但当参与交互的对象数增加,交互关系复杂时难于表达清楚对象之间的交互关系。

协作图(Collaboration Diagram) 则着重体现交互对象间的静态链接关系和协作关系,不强调执行事件的顺序,而是强调为了完成某个任务,对象之间通过发送消息实现协同工作关系。可以有效地描述当参与对象数较多时的交互关系。

状态图与活动图异同?在建立系统模型时,应该如何使用这两类模型?

答:活动图(Activity Diagram)是由状态图变化而来的,它们各自用于不同的目的。状态图着重描述了对象的状态变化以及触发状态变化的事件。但是,从系统任务的观点看系统,它是由一系列有序活动组成的,活动图是从活动的角度描述系统任务,并且可以描述系统任务中的并发活动。活动图描述了系统中各种活动的执行顺序,刻画一个方法中所要进行的各项活动的执行流程。活动图显示动作及其结果,着重描述操作实现中完成的工作以及用例或对象内部的活动。

此外,在状态图中状态的变迁通常需要事件的触发,而活动图中一个活动结束后将立即进入下一个活动。

以例5-5中图5.22“资源管理用例图”为例,说明<>和<>的区别。

答:在图5.22中,用例“删除资源”和“更新资源”与用例“查找资源”之间是<>的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使用关系,当一个用例包含另一个用例时,这两个用例之间就构成了使用关系。说明“删除资源”和“更新资源”的操作都需要首先“查找资源”。

扩展<>是向一个用例中加入一些新的动作后构成了另外一个用例,后者是继承前者的一些行为得来的。图 5.22中,对用例“更新资源”中增加动作“清除技能”,得到用例“从资源中清除技能”,增加动作“指定技能”,得到用例“把技能指定给资源”,因此,用例“更新资源”与“从资源中清除技能”和“把技能指定给资源”之间的关系是<>。等价分类法的基本思想

根据程序的输入特性,将程序的定义域划分为有限个等价区段——“等价类”,从等价类中选择出具有“代表性”的用例,即测试某个等价类的代表值就等价于对这一类其他值的测试。如果某个等价类的一个输入数据(代表值)测试中查出了错误,说明该类中其他测试用例也会有错误。

自顶向下渐增与自底而上渐增各有何优、缺点

①自顶向下渐增优点:能够尽早发现系统主控方面的问题,并尽早测试系统结构的问题。缺点:需要编写桩模块,由于下属模块往往不止一个,也不止一层,加之模块接口的复杂性,桩模块很难模拟各下层模块之间的调用关系,也无法验证桩模块是否完全模拟了下属模块的功能。因此很难尽早查出底层容易出错的复杂模块中的错误,所以导致过多的回归测试。

②自底向上渐增优点:需要编写驱动模块。驱动模块是模拟主程序或者调用模块的功能,处于被测试模块的上层,

所以驱动模块只需模拟向被测模块传递数据,接收或打印从被测模块返回的数据等功能,比编写桩模块容易。还能够尽早查出底层涉及较复杂的算法和实际的I/O模块中的错误。缺点:只有当系统所有模块全部组装完成,才能看到系统完整的结构,才能测试系统的主控功能。

渐增式与非渐增式有何区别?为什么通常采用渐增式?

非渐增式是将所有的模块一次连接起来,简单、易行,节省机时,但测试过程中难于查错,发现错误也很难定位,测试效率低。渐增式是将模块一个一个地连入系统,每连入一个模块,都要对新子系统进行测试。这种组装测试方案虽然用机时多,但比较非渐增式容易查出错误及进行错误定位,有利于查出模块接口部分的错误,测试效率高。因此通常采用渐增式。

α测试和β测试

α测试是在开发机构的监督下,在确认测试阶段后期由个别用户对软件进行测试,目的是评价软件的FLURPS(功能、局域化、可使用性、可靠性、性能和支持性),注重界面和特色。β测试是在进行了α测试的基础上,由支持软件预发行的客户对FLURPS进行测试,主要目的是测试系统的可支持性,是在软件产品正式发布前的测试。

黑盒法与白盒法的区别是什么?各自运用在什么情况下?

白盒法测试又称结构测试或逻辑驱动测试。必须考虑程序内部结构和内部特性,针对特定条件或与循环集设计测试用例,对软件的主要逻辑路径进行测试。一般主要用于模块测试。

黑盒法测试又称功能测试或基于规格说明的测试。这种方法是从用户观点出发,测试时把被测程序当作一个黑盒,不考虑程序内部结构和内部特性,测试者只知道该程序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或程序的功能的情况下,依靠能够反映着这一关系和程序功能需求规格的说明书,来确定测试用例和推断测试结果的正确性。一般用于集成测试、确认测试及功能测试、系统测试等。

软件测试基本步骤

⑴单元测试。完成每个模块的测试,尽可能发现模块内部的错误。单元测试主要采用白盒测试法。

⑵集成测试。把已测试过的模块按照一定顺序组装起来,构成软件系统。主要采用黑盒测试法。但对发现错误较多的新子系统,还可能采用白盒法进行回归测试。

⑶确认测试:检验所开发的软件能否满足所有功能和性能需求的最后手段,通常均采用黑盒测试法。

⑷系统测试:完成确认测试以后,检验它能否与系统的其他部分(如硬件,数据库及操作人员)协调工作,需要进行系统测试。

⑸验收测试:检验软件产品质量的最后一道工序是验收测试。与前面讨论的各种测试活动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它突出了客户的作用,同时软件开发人员也应有一定程度的参与。

测试目的:开发工作的前期不可避免地会引入错误,测试的目的是为了发现和改正错误,这对于某些涉及人的生命安全或重要的军事、经济目标的项目显得尤其重要。

白盒测试:①语句覆盖:选择足够的测试用例,使得程序中每个语句至少都能被执行一次。

②判定覆盖:执行足够的测试用例,使得程序中每个判定至少都获得一次“真”值和“假”值。

③条件覆盖:执行足够的测试用例,使得判定中的每个条件获得各种可能的结果。

④判定/条件覆盖:执行足够的测试用例,使得判定中每个条件取到各种可能的值,并使每个判定取到各种可能的结果。

⑤条件组合覆盖:执行足够的例子,使得每个判定中条件的各种可能组合都至少出现一次。

黑盒测试:等价划分类、边值分析法、错误推测法、因果图法、正交实验设计法、判定表驱动法、功能测试。

驱动模块(driver)--模拟主程序功能,用于向被测模块传递数据,接收、打印从被测模块返回的数据。

桩模块(stub)--又称为假模块,用于模拟那些由被测模块所调用的下属模块功能。

软件工程知识点总结

软件工程知识点总结-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一、软件工程概述 1.软件特点 软件:计算机程序、方法、规则、相关的文档资料,以及计算机程序运行时所需要的数据。 软件是计算机系统中的逻辑成分,具有无形性。其主要内容包括:程序、配置文件、系统 文档、用户文档等。 2.软件分类 (1)按功能划分: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应用软件。 (2)按工作方式划分:实时处理软件、分时处理软件、交互式软件、批处理软件。 (3)按规模划分:微型软件、小型软件、中型软件、大型软件。 (4)按服务对象划分:通用软件、定制软件。 3.软件发展阶段 (1)程序设计时代(20世纪50年代)。 (2)程序系统时代(20世纪60年代)。 (3)软件工程时代(20世纪70年代起)。 4.软件危机 (1)危机现象:软件开发成本与进度估计不准确,软件产品与用户要求不一致,软件产品质量可靠性差,软件文档不完整不一致,软件产品可维护性差,软件生产率低。 (2)危机原因:软件的不可见性,系统规模庞大,生产工程化程度低,对用户需求关心不 够,对维护不够重视,开发工具自动化程度低。 5.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来设计并构造计算机程序及为开发、运行和维护这些程序所必须的相关文件资料。 软件工程是一门关于软件开发与维护的工程学科,它涉及软件生产的各个方面,能够为经济、高效地开发高质量的软件产品提供最有效的支持。 (1)工程方法:结构化方法、JSD方法、面向对象方法。 (2)软件工具:具有自动化特征的软件开发集成支撑环境。 (3)工程过程:在软件工具支持下的一系列工程活动,基本活动是软件定义、软件开发、 软件验证、软件维护。 (4)工程管理:项目规划,项目资源调配,软件产品控制。 (5)工程原则:分阶段生命周期计划,阶段评审制度,严格的产品控制,采用先进的技术, 成果能清楚地审查,开发队伍精练,不断改进工程实践。 (6)工程目标:开发成本较低,软件功能能满足用户需求,软件性能较好,软件可靠性高, 软件易于使用、维护与移植,能按时完成开发任务并及时交付使用。 (7)工程文化:包括工程价值、工程思想和工程行为三个方面的内容。

软件工程重点整理

软件工程重点 (吐血整理——林新发) 红色的是重点中的重点 前面数字是课本页码 第一章概论 1 什么是计算机软件 计算机软件指计算机系统中的程序及其文档 3软件的特点 (1)软件是一种逻辑实体,而不是有形的系统元件,其开发成本和进度难以准确地估算 (2)软件是被开发的或被设计的,它没有明显的制造过程,一旦开发成功,只需复制即可,但其维护的工作量大 (3)软件的使用没有硬件那样的机械磨损和老化问题 4软件的分类 (1)系统软件(如操作系统、编译程序等)、 (2)支持软件(如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软件、软件开发环境等)、 (3)应用软件(如实时软件、嵌入式软件、科学和工程计算软件、事务处理软件、人工智能软件等) 6软件工程定义 软件工程是应用计算机科学、数学及管理科学等原理,以工程化的原则和方法制作软件的工程 7生存周期 软件有一个孕育、诞生、成长、成熟、衰亡的生存过程。这个过程即为计算机软件的生存周期 软件生存周期大体可分为如下几个活动:计算机系统工程、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运行和维护 12能力成熟度模型CMM(了解一下) 初始级、可重复级、已定义级、已管理级、优化级 18瀑布模型(重) 系统工程、需求分析与规约、设计与规约、编码与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运行与维护 第二章系统工程 41系统工程的任务 (1)识别用户的要求,确定待开发软件的总体要求和范围,

(2)系统建模和模拟 (3)进行成本估算,做出进度安排 (4)进行可行性分析,即从经济、技术、法律等方面分析待开发的软件是否有可行的解决方案,并在若干个可行的解决方案中作出选择。 (5)生成系统规格说明书 42可行性分析 (1)经济可行性(成本、效益、货币的时间价值、投资回收期、纯收入) (2)技术可行性(风险分析、资源分析、技术分析) (3)法律可行性 第三章需求工程 48软件需求 指用户对目标软件系统在功能、行为、性能、设计约束等方面的期望。 包括:功能需求、性能需求、用户或人的需求、环境需求、界面需求、文档需求、数据需求、资源使用需求、安全保密要求、可靠性需求、软件成本消耗与开发进度需求、其他非功能需求 50需求获取方法与策略(重) 建立顺畅的通信途径、访谈与调查、观察用户操作流程、组成联合小组、用况 51 图3.2 53 创建用况模型的主要步骤 (1)确定谁会直接使用该系统,即参与者(Actor) (2)选取其中一个参与者 (3)定义该参与者希望系统做什么,参与者希望系统作的每件事将成为一个用况 (4)对每件事来说,何时参与者会使用系统,通常会发生什么,这就是用况的基本过程 (5)描述该用况的基本过程 54需求分析原则(重) 1.必须能够表示和理解问题的信息域 2.必须能够定义软件将完成的功能 3.必须能够表示软件的行为(作为外部事件的结果) 4.必须划分描述数据、功能和行为的模型,从而可以分层次地揭示细节

软件工程知识点总结

软件工程(简要知识点) 一、. 软件过程五个模型对比(瀑布模型、快速原型、增量、螺旋、喷泉模型) 二、可行性研究: 1、任务:用最小的代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确定问题是否能够解决。 2、四个方面:技术、经济、操作可行性、法律 3、数据流图四种成分:1、源点/终点2、处理3、数据存储 4、数据流 三、需求分析: 1、任务:确定系统必须完成哪些工作,对目标系统提出完整、清晰、具体的要求。 2、结构化方法就是面向数据流自顶向下逐步求精进行需求分析的方法。 3、实体联系图:1、数据对象2、属性3、联系(1:1、1:N、M:N) 四、总体设计: 1.任务:回答“概括的说,系统应该如何实现”,用比较抽象概括的方式确定系统如何完成预定的任务,也就是说应该确定系统的物理配置方案,并且进而确定组成系统的每个程序结构。 2.系统设计阶段(确定系统具体实施方案)、结构设计阶段(确定软件结构) 3.模块独立:内聚和耦合 4. 耦合表示一个软件结构内各个模块之间的互连程度,应尽量选用松散耦合的系统

5. 内聚(Cohesion): 一个模块内各元素结合的紧密程度 6.面向数据流的设计方法:变换流和事务流 五、详细设计: 1.任务:确定应该怎样具体的实现所要求的系统,也就是说经过这个阶段的设计工作应该得出对目标系统的精确描述,从而在编码阶段可以把这个描述直接翻译成用某种程序设计语言书写的程序。 2.过程设计的工具(程序流程图、盒图、PAD图、判定表、判定树) 七、测试: 1、单元测试:又称模块测试。每个程序模块完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子功能,所以可以对该模块进行单独的测试。由于每个模块都有清晰定义的功能,所以通常比较容易设计相应的测试方案,以检验每个模块的正确性。 2、集成测试: 在单元测试完成后,要考虑将模块集成为系统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例如,模块之间的通信和协调问题,所以在单元测试结束之后还要进行集成测试。这个步骤着重测试模块间的接口,子功能的组合是否达到了预期要求的功能,全程数据结构是否有问题等。 3、白盒测试技术(逻辑覆盖、基本路经测试)

软件工程知识点汇总

软件工程知识点汇总 1 软件工程、软件工程方法学:三要素 1.1 软件工程:○1应用系统化的、规范化的、可度量的方法来开发、运行和维护软件,即将工 程应用到软件;○2对○1的各种方法的研究 1.2 软件工程是一门研究用工程化方法构建和维护有效的实用的和高质量的软件的学科 1.3 软件工程三要素是:方法、工具、过程 软件工程的方法:是指完成软件开发各项任务的技术方法 软件工具:是指为软件工程方法的运用提供自动半自动的软件支撑环境 软件工程过程:是指将软件工程方法和工具综合起来以达到合理、及时地进行计算机软件开发这一目的 2 软件工程的原则包括:模块化原则、信息隐蔽原则、抽象化原则、模块独立原则(内聚、耦合)、 依赖倒转原则、开闭原则等 2.1 模块化原则:指解决一个复杂问题时自顶向下逐层把软件系统划分为若干模块的过程。模 块是程序中相对独立的成分,一个独立的编程单位,应有良好的编程接口,模块的大小要 适中,模块过大会使模块内部的复杂性增加不利于模块的理解和修改,模块过小会导致整 个系统表示过于复杂,不利于控制系统的复杂性。 2.2 信息隐蔽原则:采用封装技术,将程序模块的实现细节隐藏起来,使模块接口尽量简单。 2.3 抽象化原则:抽取事物最基本的特性和行为,忽略非本质细节,采用分层次抽象,自顶向 下,逐层细化的办法控制软件开发过程的复杂性。 2.4 模块独立原则:是指每个模块只完成系统要求的独立子功能,并且与其他模块的联系最少 且接口简单。要求在一个物理模块内集中逻辑上相互关联的计算机资源,保证模块间由松 散的偶合关系,模块内部有较强的内聚性,这有助于控制系统的复杂性。(即:高内聚低 耦合) 2.5 依赖倒转原则:抽象不应该依赖于细节,细节应该依赖于抽象。 2.6 开闭原则:软件实体应该是可扩展的,但是不可以修改。即对于扩展是开放的,对于更改 是封闭的。 3 软件开发模型:瀑布模型;快速原型;喷泉模型;各种模型的工作原理、阶段、每阶段任务、 特点、示意图; 软件开发模型(也称为软件过程模型):是从软件项目需求定义开始直至软件经使用后废弃为止,跨 越整个生命周期的系统开发、运行和维护所实施的全部过程、活动和任务的结构框架 3.1 瀑布模型(又称线性模型): 3.1.1工作原理:规定了它们自上而下、相互衔接的固定次序,如同瀑布流水,逐级下落。 前一阶段的工作成果是后一阶段工作开始的基础.所以,每个阶段都必须交出合格的文档,必须对前阶段的工作进行评审,前一阶段的工作完成后才可以开始后一阶段的工作 3.1.2 阶段: 计划时期: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 开发时期: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 运行时期:运行和维护 3.1.3 各阶段任务: 1.需求分析和定义 在软件项目进行过程中,需求分析是从软件定义到软件开发的关键步骤,是今后软件,开发的基本依据,同时也是用户对软件产品进行验收的基本依据。需求分析和定义是以用

软件工程基础知识点总结

软件工程基础部分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一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 1、软件定义:是计算机系统中与硬件相互依存的另一部分,是包括程序、数据以及相关文档的完整集合。 1)程序是软件开发人员根据用户需求开发的、用程序设计语言描述的、适合计算机执行的指令(语句)序列。 2)数据是使程序能够正常操作信息的数据结构。 3)文档是与程序开发、维护和使用有关的图文资料。 国标(GB)计算机软件的定义:与计算机系统的操作相关的计算机程序、规程、规则以及可能有的文件、文档及数据。 2、软件特点: 1)软件是一种逻辑实体,而不是物理实体,具有抽象性,是计算机的无形部分; 2)软件的生产与硬件不同,它没有明显的制作过程; 3)软件在运行、使用期间不存在磨损、老化问题; 4)软件的开发、运行对计算机系统具有依赖性,受计算机系统的限制,这导致了软件移植的问题; 5)软件复杂性高,成本昂贵; 6)软件开发涉及诸多的社会因素 3、软件的分类: 按照功能可以分为:应用软件、系统软件、支撑软件(或工具软件)

1)应用软件是为解决特定领域的应用而开发的软件。 2)系统软件是计算机管理自身资源,提高计算机使用效率并为计算机用户提供各种服务的软件。 3)支撑软件是介于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之间,协助用户开发软件的工具软件。 4、软件危机:是指在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软件危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软件开发的实际成本和进度估计不准确 ②开发出来的软件常常不能使用户满意 ③软件产品的质量不高,存在漏洞,需要经常打补丁 ④大量已有的软件难以维护 ⑤软件缺少有关的文档资料 ⑥开发和维护成本不断提高,直接威胁计算机应用的扩大 ⑦软件生产技术进步缓慢,跟不上硬件的发展和人们需求增长 5、软件工程:此概念的出现源自软件危机。软件工程是指应用计算机科学、数学及管理科学等原理,以工程化的原则和方法来开发与维护软件的学科。 1)研究软件工程的主要目的就是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开发费用内开发出满足用户需求的高质量的软件系统(高质量是指错误率低、好用、易用、可移植、易维护等)。 2)软件工程的三个要素:方法、工具和过程。 ①方法:完成软件工程项目的技术手段;

软件工程期末复习知识点整理

复习整理 、绪论 1. 软件的定义 软件是能够完成预定功能和性能的可执行的计算机程序,包括使程序正常执行所需要的数据,以及有关描述程序操作和使用的文档。(软件=程序+文档) 2.软件工程的定义 是指导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的一门工程学科;采用工程化的原理与方法对软件进行计划、开发和维护;把证明正 确的管理技术和最好技术综合运用到软件开发中;研究经济地开发岀高质量的软件方法和技术;研究有效维护软件 的方法和技术。 3.软件危机的概念,及出现的原因 软件开发技术的进步未能满足发展的要求。在软件开发中遇到的问题找不到解决的办法,问题积累起来,形态尖锐的矛盾,导致了软件危机。 产生原因: ⑴软件规模越来越大,结构越来越复杂 ⑵软件开发管理困难而复杂。 ⑶软件开发费用不断增加。 ⑷软件开发技术落后。 ⑸生产方式落后,仍采用手工方式。 ⑹开发工具落后,生产率提高缓慢。 4.三种编程范型的特点 (1)过程式编程范型:把程序理解为一组被动的数据和一组能动的过程所构成;程序=数据结构 +算法;着眼于程序的过程和基本控制结构,粒度最小 (2)面向对象编程范型:数据及其操作被封装在对象中;程序=对象+消息;着眼于程序中的对 象,粒度比较大 (3)基于构件技术的编程范型:构件是通用的、可复用的对象类;程序=构件+架构;眼于适合 整个领域的类对象,粒度最大 二、软件生存周期与软件过程 1、软件生存周期的定义,把生存周期划分为若干阶段的目的是什么,有哪几个主要活动 定义:一个软件从开始立项起,到废弃不用止,统称为软件的生存周期 目的:软件生存周期划分为计划、开发和运行3个时期;把整个生存周期划分为较小的阶段, 给每个阶段赋予确定而有限的任务,就能够化简每一步的工作内容,使因为软件规模而增长而大大增加了软件复杂性变得较易控制和管理。 主要活动:需求分析、软件分析、软件设计、编码、软件测试、运行维护( P19) 2、软件生命周期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软件生命周期分为三个时期八个阶段: 软件定义: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 软件开发: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 软件运行:软件维护

软件工程知识点总结

软件工程知识点总结 软件工程专业是一门研究用工程化方法构建和维护有效的、实用的和高质量的软件的学科。接下来是为大家收集的软件工程知识点总结,以供大家学习! 知识点一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 1、软件定义:是计算机系统中与硬件相互依存的另一部分,是包括程序、数据以及相关文档的完整集合。 1)程序是软件开发人员根据用户需求开发的、用程序设计语言描述的、适合计算机执行的指令(语句)序列。 2)数据是使程序能够正常操作信息的数据结构。 3)文档是与程序开发、维护和使用有关的图文资料。 国标(GB)计算机软件的定义:与计算机系统的操作相关的计算机程序、规程、规则以及可能有的文件、文档及数据。 2、软件特点: 1)软件是一种逻辑实体,而不是物理实体,具有抽象性,是计算机的无形部分; 2)软件的生产与硬件不同,它没有明显的制作过程; 3)软件在运行、使用期间不存在磨损、老化问题; 4)软件的开发、运行对计算机系统具有依赖性,受计算机系统的限制,这导致了软件移植的问题; 5)软件复杂性高,成本昂贵; 6)软件开发涉及诸多的社会因素

3、软件的分类: 按照功能可以分为:应用软件、系统软件、支撑软件(或工具软件) 1)应用软件是为解决特定领域的应用而开发的软件。 2)系统软件是计算机管理自身资源,提高计算机使用效率并为计算机用户提供各种服务的软件。 3)支撑软件是介于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之间,协助用户开发软件的工具软件。 4、软件危机:是指在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软件危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软件开发的实际成本和进度估计不准确 ②开发出来的软件常常不能使用户满意 ③软件产品的质量不高,存在漏洞,需要经常打补丁 ④大量已有的软件难以维护 ⑤软件缺少有关的文档资料 ⑥开发和维护成本不断提高,直接威胁计算机应用的扩大 ⑦软件生产技术进步缓慢,跟不上硬件的发展和人们需求增长 5、软件工程:此概念的出现源自软件危机。软件工程是指应用计算机科学、数学及管理科学等原理,以工程化的原则和方法来开发与维护软件的学科。

软件工程复习知识点

1.软件危机的概念,内容,原因及消除的途径;软件危机的概念: 软件危机是指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概括地说,软件危机包含两方面问题: 如何开发软件,以满足对软件日益增长的需求;如何维护数量不断膨胀的已有软件。软件危机产生的原因: 软件本身的复杂性、难衡量的特点; 2. 软件开发与维护的方法不正确。消除软件危机的途径: (1)对计算机软件应当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2)应当有组织、有计划、通过严格的管理手段进行软件的开发; (3)及时总结软件开发的成功技术和方法并加以推广; (4)开发和使用更好的软件工具; 总之,为了解决软件危机,既要有技术措施,又要有必要的组织管理措施。 2.软件工程的定义,基本原理;定义:软件工程是指导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的一门工程学科。基本原理:软件工程的7 条基本原理: (1)用分阶段的生命周期计划严格管理 (2)坚持进行阶段评审 (3)实行严格的产品控制 (4)采用现代程序设计技术 (5)结果应能清楚地审查 6)开发小组的人员应该少而精 7) 承认不断改进软件工程实践的必要性 3.软件工程方法学的基本概念、内容;基本概念:把在软件生命周期全过程中使用的一

整套开发和管理技术方法的集合成为软件工程方法学,也称为范型。软件工程方法学包含3 个要素:方法、工具和过程。 内容:目前使用得最广泛地软件工程方法学,分别是传统方法学和面向对象方法学。传统方法学也称为生命周期方法学或结构化范型。 4.软件生命周期的具体内容,每一个阶段的任务是什么?结合具体的工程例子来理解做 软件项目主要分那几个个阶段。 ①问题定义:确定要求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②可行性研究:决定该问题是否存在一个可行的解决办法 ③需求分析:深入了解用户的要求,在要幵发的目标系统必须做什么问题和用户取得完全一致的看法。 ④概要设计:概括回答怎样实现目标系统。概要设计又叫逻辑设计、总体设计、高层设计。 ⑤详细设计:把解法具体化,设计出程序的详细规格说明。详细设计也叫模块设计、底层设计。 ⑥编码和单元测试:编写程序的工作量只占软件幵发全部工作量的10沧20%。 ⑦综合测试:软件测试的工作量通常占软件幵发全部工作量的40沧50%。 ⑧软件维护:软件维护的费用通常占软件总费用的55 %-70% ①②③为软件定义时期,④⑤⑥⑦为软件幵发阶段。④⑤为系统设计,⑥⑦为系统实现。 5.理解几个典型软件过程的内容及其优点与缺点:瀑布模型、增量模型、快速原型模型、 螺旋模型、喷泉模型等;瀑布模型内容:瀑布模型是带“反馈环”的。优点:(1)可强迫开发人员采用的规范的方法(结构化技术)。 (2)严格地规定了每个阶段必须提交的文档。

软件工程复习题复习重点及答案

软件工程复习重点 一、选择题 1、软件工程三要素是指( B )P8 A、技术、方法和工具 B、方法、工具和过程 C、方法、对象和类 D、过程、模型、方法 2、瀑布模型本质上是一种( A )。P23 A、线性顺序模型 B、顺序迭代模型 C、线性迭代模型 D、及早见产品模型 3、结构化设计是一种应用最广泛的系统设计方法,是以( B )为基础,自顶向下,求精和模块化的过 程。P79 A、数据流 B、数据流图 C、数据库 D、数据结构 4、概要设计的任务是设计系统的( B物理模型)P70 A、逻辑模型 B、物理模型 C、概念模型 D、程序流程图 5、描述软件结构的工具有( A模块结构图) A、模块结构图 B、PAD图 C、数据流程图 D、程序 6、进行需求分析可以使用多种工具,但( C )是不适用的。 A、数据流程图 B、判定表 C、PAD图(详细设计) D、数据字典 7、可行性研究要进行的需求分析和设计应该是( C )。 A、详细的 B、全面的 C、简化的、压缩的 D、彻底的 8、软件生命周期由( C )三个时期组成。 A、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和系统实现 B、可行性分析、系统设计和编码 C、定义、开发和运行维护 D、分析、设计和测试 9、以下( D )不是模块。对象是一个实体 A、过程 B、程序 C、函数 D、对象 10、程序流程图、N-S图和PAD图是( B )使用的算法表达工具。 A、设计阶段的概要设计 B、设计阶段的详细设计 C、编码阶段 D、测试阶段 11、一个模块直接控制(调用)的下层模块的数目称为模块的( B扇出)P78 A、扇入数 B、扇出数 C、宽度 D、作用域 12、下列工具哪一个是需求分析阶段常用工具?( D ) A、PAD B、PFD C、N-S D、DFD数据流程图 需求分析常用的是数据流程图和数据字典 13、为了提高测试的效率,应该( D) A、随机地选取测试数据 B、取一切可能的输入数据作为测试数据库 C、在完成编码后制定软件的测试计划 D、选择发现错误可能性大的数据作为测试数据 14、成功的测试是指( B发现程序的错误) A、运行测试实例后未发现错误项 B、发现程序的错误 C、证明程序正确 D、改正程序的错误 15、软件工程中只根据程序的功能说明而不关心程序内部的逻辑结构的测试方法,称为( C黑盒测试)

软件工程知识点

第一章软件工程概述 一、软件的定义和特性(P2—P3) 定义:软件=程序+数据+文档 程序:按照事先设计的功能和性能要求执行的指令或语句序列 数据:程序能正常操纵信息的数据结构 文档:描述程序操作和使用的文档 特性: (1)软件是一种逻辑实体,具有抽象性,不是一般的物理实体; (2)软件的成产与硬件存在某些相同点,但有根本上的不同,软件开发是人的智力的高度发挥,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制造,它更依赖于开发人员的素质,智力,人员和组合,合作和管理; (3)软件维护与硬件维修有着本质的差别,软件维护没有硬件维护那样有可替换的标准零件; (4)软件在运行和使用期间没有硬件那样的机械磨损,老化问题,但存在退化问题; (5)基于构件的开发方法由于其自身的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些技术可以减少开发时间、提高质量,并提高复用水平。 * 掌握P4图1-2(b)软件失效率曲线 二、计算机软件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各有何特征?(P1—P2) 共经历了四个阶段 特征:第一阶段——程序规模小且主要采用个体工作方式,开发的系统大多采用批处理技术 第二阶段——引入人机交互的概念,实时系统出现,产生了第一代数据库管理系统,程序编制采用了合作的工作方式,出现了早期的软件危机 第三阶段——分布式系统出现,嵌入式系统得到广泛应用,低成本硬件 第四阶段——强大的桌面系统和计算机网络迅速发展时期,面向对象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和专家系统开始应用于软件。 三、什么是软件危机?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定义:软件危机是指由于落后的软件生产方式无法满足迅速增长的计算机软件应用需求,从而导致软件开发与维护过程中出现一系列严重问题的现象。(P4) 原因:(P5) (1)用户对软件需求的描述不准确、不全面,甚至有错误,以及在开发过程中,不断提出或者修改需求; (2)用户和开发人员对软件需求的理解存在差异,导致所开发的软件产品和用户需求不一致; (3)大型软件项目需要组织一定的人力共同完成,各类人员的信息交流不及时、不准确,有时还可能产生误解,软件开发人员对大型软件缺少开发经验,管理人员缺少相应的管理经验; (4)软件开发人员不能有、独立自主的处理大型软件的全部关系和各个分支,因此容易产生疏漏和错误; (5)开发技术落后,缺乏有效的方法学和工具方面的支持,过分依赖程序设计人员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技巧和创造性,加剧软件产品的个性化 (6)软件产品的特殊性和人类智力的局限性,导致人们无法处理“复杂问题”,因为软件是逻辑产品,软件开发进展情况较难衡量、软件开发质量难以评价、管理和控制软件开发过程相当困难。 四、什么是软件工程?它的目标和内容是什么? 定义:将系统化的、规范的、可度量的方法应用于软件的开发、运行和维护的过程,即将工程化应用于软件中,并对方法的研究。(P6) 目标:在给定的成本和进度前提下,开发出具有可修改性、可理解性、可维护性、有效性、可靠性、可适用性、可重用性、可移植性、可跟踪性和互操作性并且满足用户需求的软件产品。(P7) 内容:主要内容包括软件开发技术和软件工程管理两方面。(P6) 要素:方法,工具,过程 五、什么是软件生存周期?它有哪几个活动? 定义:(software life cycle)把软件产品从形成概念开始,经过定义、开发、使用和维护直到最后退役的全过程。 活动:软件定义、软件开发、软件使用维护和退役(P9)

软件工程导论复习重点总结很全(第六版)(精)

第1章软件工程学概述 1.1 软件危机 1.1.1 软件危机的介绍 软件危机(软件萧条、软件困扰:是指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 软件危机包含下述两方面的问题: 如何开发软件,满足对软件日益增长的需求; 如何维护数量不断膨胀的已有软件。 软件危机的典型表现: (1对软件开发成本和进度的估计常常很不准确; (2用户对“已完成的”软件系统不满意的现象经常发生; (3软件产品的质量往往靠不住; (4软件常常是不可维护的; (5软件通常没有适当的文档资料; (6软件成本在计算机系统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逐年上升; (7软件开发生产率提高的速度,远远跟不上计算机应用迅速普及深入的趋势。 1.1.2 产生软件危机的原因 (1与软件本身的特点有关 (2与软件开发与维护的方法不正确有关

1.1.3 消除软件危机的途径 对计算机软件有正确的认识。 认识到软件开发是一种组织良好、管理严密、各类人员协同配合、共同完成的工程项目。应该推广使用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开发软件的成功技术和方法,并继续研究探索。 应该开发和使用更好的软件工具。 总之,为了解决软件危机,既要有技术措施(方法和工具,又要有必要的组织管理措施。 1.2 1.2.1 软件工程的介绍 软件工程:是指导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的一门工程学科。采用工程的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来开发与维护软件,把经过时间考验而证明正确的管理技术和当前能够得到的最好的技术方法结合起来,以经济地开发出高质量的软件并有效地维护它,这就是软件工程。(期中考 软件工程的本质特性: 软件工程关注于大型程序的构造 软件工程的中心课题是控制复杂性 软件经常变化 开发软件的效率非常重要 和谐地合作是开发软件的关键 软件必须有效地支持它的用户

软件工程实践者的研究方法知识要点

软件与硬件的区别:本质逻辑与物理;软件是设计开发的;软件不会磨损;大部分软件是按需定制的。IEEE定义:(1)将系统化、规范化、可量化的方法应用于软件的开发、运行和维护,即将工程化方法应用于软件;(2)在(1)中所述方法的研究。 框架活动:沟通、策划、建模、构建、部署 成熟级别:第0级:不完全级、1已执行级、2已管理级、3已定义级、4已定量管理级、5优化级软件生命周期:软件计划与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编码、软件测试、运行与维护 瀑布模型:特点—文档驱动优点:消除非结构化软件;降低软件的复杂度,促进软件开发工程化缺点:实际项目开发中很少遵守瀑布模型提出的顺序;客户难以清楚的描述真正的需求;客户要等到开发周期的晚期才能看到程序运行的测试版本;在线性过程的开始和结束,容易发生“阻塞状态”RAD缺点:1、对于大型项目,需要大量人力资源来创建相对独立的RAD团队 2、如果开发者和客户没有做好短时间急速完成系统的准备,则可能导致失败 3、因为是构件式开发,如果一个系统不能合理的模块化,会带来很多问题 4、如果系统需求是高性能的,并且需要通过调整构件接口的方式来提高性能,则不能采用RAD模型 5、技术风险高的情况下,不宜采用RAD模型,如项目开发使用大量的新技术 敏捷团队成员特点:基本能力、共同目标、精诚合作、决策能力、模糊问题解决能力、 相互信任和尊重、自我组织 4个框架活动:策划、设计、编码和测试设计原则:KIS 结对编程:两位程序员肩并肩地坐在同一台电脑前合作完成同一个设计 优点:结对的两人完成其工作,所开发代码和其他工作集成。有些情况下,这种集成工作由集成团队按日实施,还有一些情况下,结对者自己负责集成,这种“连续集成”策略有助于避免兼容性和借口问题,建立能及早发现错误的“冒烟测试”环境 Scrum原则:1组织小团队,以达到“沟通最大化,负担最小化,非语言描述、非形式化知识” 2过程对技术和业务变化具有适应性,以“保证制造具有最好可能的产品” 3过程生产频繁发布“可检查、可调整、可测试、可文档化、可构建”的软件增量 4开发工作和开发人员划分为“清晰的、低耦合的部分或包” 5坚持在产品构建中进行测试和文档化 6提供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完成产品的能力 宏要素:基于计算机的系统,它作为更大的基于计算机的系统的一部分 系统工程的层次结构:全局视图、领域视图、要素视图、详细视图 导出需求遇到的问题:范围问题、理解问题、易变问题 协同需求收集会议的基本原则:1软件工程师和客户共同举办和参与 2制定筹备与参与会议的规则3拟定一个会议议程:既涵盖重点,又鼓励自由交流4由一个主持人控制会议

软件工程概论知识点汇总

软件危机是指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遇到一系列严重问题。 软件工程是指导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的一门工程学科。采用工程的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来开发与维护软件,把经过时间考验而证明是正确的管理技术和当前能够得到的最好的技术方法结合起来,以经济地开发出高质量的软件并有效地维护它,这就是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正是从管理和技术两方面研究如何更好地开发和维护计算机软件的一门。 软件工程方法学包含3个要素:方法、工具和过程 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软件工程方法学,分别是传统方法学和面向对象方法学 软件生命周期由软件定义、软件开发和运行维护3个时期组成。 软件生存周期是指一个软件从提出开发要求开始直到软件报废为止的整个时期。 通常把在软件生命周期全过程中使用的一整套技术方法的集合称为方法学,也称为范型。 软件定义分3个阶段,即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和需求分析。 可行性研究的目的就是用最小的代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确定问题是否能够解决。 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操作可行性3个方面。 开发时期由4个阶段组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和单元测试,综合测试。其中前两个阶段称为系统设计,后两个阶段称为系统实现。 系统流程图是概括地描绘物理系统的传统工具;而数据流图是系统逻辑功能的图形表示工具。 模型,就是为了理解事物而对事物作出的一种抽象,是对事物的一种无歧义的书面描述。通常,模型由一组图形符号和组织这些符号的规则组成。 分析建模的用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复杂事物。 软件需求分析的目标是深入描述软件的功能和性能,确定软件设计的约束和软件同其它系统元素的接口细节,定义软件的其它有效性需求。 需求分析过程应该建立3种模型,分别是数据模型、功能模型和行为模型。 数据模型中包含3种相互关联的信息:数据对象、数据对象的属性及数据对象彼此间相互连接的关系。 结构程序设计的定义:如果一个程序的代码块仅仅通过顺序、选择和循环这3种基本控制接口进行连接,并且每个代码块只有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则称这个程序是结构化的。 在结构化分析中,用于描述加工逻辑的主要工具有三种,即:结构化语言、判定表、判定树。 衡量模块独立程序的两个定性标准是内聚和耦合。 确认测试也称为验收测试,它的目标是验收软件的有效性。 等价划分是一种黑盒测试技术,这种技术把程序的输入域划分成若干个数据类,据此导出测试用例。一个理想的测试用例能独立发现一类错误。 软件可靠性是程序在给定的时间间隔内,按照规格说明书的规定成功的运行的概率。 软件的可用性是程序在给定的时间点,按照规格说明书的规定,成功的运行的概率。 软件工程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减少软件维护所需要的工作量,降低软件系统的总成本。 数据字典是关于数据的信息的集合,也就是对数据流图中包含的所有元素的定义的集合。 Jackson方法是一种面向数据结构的设计方法。 完整的软件测试一般要经过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确认测试和系统测试等4个阶段。 模块化是指把程序划分成独立命名切可独立访问的模块,每个模块完成一个子功能,把这些模块集成起来构成一个整体,可以完成指定的功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软件复杂性度量的参数包括: ①规模②难度③结构④智能度 数据字典应该有下列4类元素的定义组成: 1、数据流; 2、数据流分量(即数据元素) 3、数据存储 4、处理 产生软件危机的原因?

(完整)软件工程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软件工程(简要知识点) 一、. 软件过程五个模型对比(瀑布模型、快速原型、增量、螺旋、喷泉模型) 二、可行性研究: 1、任务:用最小的代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确定问题是否能够解决。 2、四个方面:技术、经济、操作可行性、法律 3、数据流图四种成分:1、源点/终点2、处理3、数据存储 4、数据流 三、需求分析: 1、任务:确定系统必须完成哪些工作,对目标系统提出完整、清晰、具体的要求。 2、结构化方法就是面向数据流自顶向下逐步求精进行需求分析的方法。 3、实体联系图:1、数据对象2、属性3、联系(1:1、1:N、M:N) 四、总体设计: 1.任务:回答“概括的说,系统应该如何实现”,用比较抽象概括的方式确定系统如何完成预定的任务,也就是说应该确定系统的物理配置方案,并且进而确定组成系统的每个程序结构。 2. 系统设计阶段(确定系统具体实施方案)、结构设计阶段(确定软件结构) 3.模块独立:内聚和耦合 4. 耦合表示一个软件结构内各个模块之间的互连程度,应尽量选用松散耦合的系统

5. 内聚(Cohesion): 一个模块内各元素结合的紧密程度 6.面向数据流的设计方法:变换流和事务流 五、详细设计: 1.任务:确定应该怎样具体的实现所要求的系统,也就是说经过这个阶段的设计工作应该得出对目标系统的精确描述,从而在编码阶段可以把这个描述直接翻译成用某种程序设计语言书写的程序。 2.过程设计的工具(程序流程图、盒图、PAD图、判定表、判定树) 七、测试: 1、单元测试:又称模块测试。每个程序模块完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子功能,所以可以对该模块进行单独的测试。由于每个模块都有清晰定义的功能,所以通常比较容易设计相应的测试方案,以检验每个模块的正确性。 2、集成测试: 在单元测试完成后,要考虑将模块集成为系统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例如,模块之间的通信和协调问题,所以在单元测试结束之后还要进行集成测试。这个步骤着重测试模块间的接口,子功能的组合是否达到了预期要求的功能,全程数据结构是否有问题等。 3、白盒测试技术(逻辑覆盖、基本路经测试)

软件工程_主要知识点

1.软件的定义?(P1) 计算机(程序)、(规程)以及运行计算机系统可能需要的相关(文档)和(数据)。 2.应用软件的分类?(P2) 通用软件和定制软件 3.软件的本质特性?(P3) 复杂性、一致性、可变性、不可见性 4.软件危机的表现?(P5-7) 1、软件开发的成本和进度难以准确估计,延迟交付甚至取消项目的现象屡见不鲜。 2、软件存在错误多,性能低,不可靠,不安全等质量问题。 3、软件成本在计算机系统的整个成本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 4、软件维护及其困难,而且很难适应不断变化的用户需求和使用环境。 5.软件工程的定义?(P7) ①将系统性的、规范化的、可定量的方法应用于软件的开发、运行和维护,即工程化应用到软件上;②对①中所述方法的研究。 6.软件工程包括哪些基本要素?简述它们的作用?(P7-8) 过程、方法、工具 方法:为软件开发提供了“如何做”的技术、通常包含某种语言或图形的模型表示方法,设计实践和质量保证标准。 工具:为软件工程的方法提供自动或半自动的软件支持环境辅助软件开发任务完成。 过程:是管理和控制产品质量的关键,将人员、技术、组织与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 7.软件的质量可以从哪些方面评价?(P8-9) 可用性、有效性、可依赖性、可维护性 8.软件工程方法有哪些?(P9-10)(传统方法<面向过程的方法、面向数据的方法等>、面向对象方法) 传统方法:面向数据方法、面向过程方法 面向对象方法 9.CASE系统的三个层次?(P10-11) 工具:CASE工具支持单个过程的任务 工作台:CASE工作台支持某一过程阶段的活动 环境:CASE环境支持整个软件过程的所有活动或者大部分活动,通常是若干CASE工作台的集成 10.SWEBOK的10个知识域?英文名称?(P15-19) 1软件需求(Software requirements)→2软件设计(Software Design)→3软件构造(Software Construction)→4软件测试(Software Testing)→5软件维护(Software Maintenance)→6软件配置管理(Software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7软件工程管理(Software Engineering Management)→8软件工程过程(Software Engineering Process)→9软件工程工具与方法(Software Engineering Tools and Methods)→10软件质量(Software Quality) 11.软件工程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P19-20) 软件工程将计算机科学,数学,工程学和管理学等基本原理应用于软件开发的工程实践中,并借鉴传统工程的原则和方法,以系统的,课控的,有效的方式产生高质量的软件。 1.软件工程目标?(P23) 优质,高效 2.软件过程的定义?(P24) 软件工程人员为了获得(软件产品)而在(软件工具)的支持下实施的一系列(软件工程)活动。 3.软件过程的基本活动?(P25-26) 1、问题提出 2、软件需求规格说明 3、软件设计 4、软件实现 5、软件确认 6、软件演化 4.软件过程的制品有哪些?(P26-27) 1、软件需求制品 2、软件设计制品 3、软件实现制品 4、软件测试制品 5、软件实施制品

软件工程期末复习必备知识点

一、概念解释 1.软件:是程序,数据结构和文档的集合,用于实现系统所需要的逻辑方法、过程和控制。 2.软件危机:是软件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严重的问题。 3.软件周期:是从软件从定义,开发,运行维护到废弃时经历的一个漫长的时期。 4.需求分析:是发现,求精,建模,规格说明和复审的过程。 5,概要设计:通过仔细分析需求规格说明,确定完成系统的模块以及各模块之间的关系,设计出完成预定功能的模块(软件结构),并建立借口。 详细设计:设计完成系统的模块内的算法和数据结构。 6.模块化:将软件划分成可以独立命名的且可以独立访问的模块,每个模块完成一个子功能,把这些模块集成起来构成一个整体,可以完成指定的功能来满足用户的需求。 信息隐藏:一个模块内包含的信息对于一个不需要这些的模块来说是不可访问的。 7.耦合:是一个软件结构内的每个模块互连程度的度量。 内聚:一个模块间各个元素之间的紧密的程度。 8.类:是对有相同数据和相同操作的一组相似对象的抽象描述。 对象:是客观世界中事物的抽象表示,其属性(状态、数据)和相关操作(行为、方法或服务)的封装体;对象之间靠消息传递相互作用。 9.消息:是对象之间相互通信的机制,是某个对象执行其操作的规格说明。 消息传递:一个对象向另一个对象发送消息时,接收消息的对象经过解释、给予响应,这种对象之间进行通信的机制成为消息传递。 10.继承:继承是子类(新类)自动的共享父类(已有类)中定义的数据的操作的机制。 子类可以继承父类的属性和操作;同时子类可以定义自己独有的属性和操作。 子类复用父类的定义,而不修改父类。 继承具有传递性。 多态性:在一个类层次中,不同对象对相同消息做出不同的响应。 11.软件重用:是指同一事物不做修改或者稍加修改就可多次重复使用,软件重用是降低软件开发成本,提高软件开发生产率和质量的有效途径。 12.软件测试:根据软件开发的规格说明和程序的内部结构而设计的一个测试用例,利用这些测试用例去运行程序以发现设计和程序错误的过程。 13.黑盒测试:在程序接口进行的测试,它只检查程序功能是否能按照规格说明书的规定正常使用,程序是否能适当地接收输入数据产生正确的输出信息,并且保持外部信息(如,数据库或文件)的完整性。 白盒测试:按照程序内部的逻辑测试程序,检查程序中的每条通路是否都能按预定要求正确工作。 14.单元测试:集中对源代码实现的每一程序模块进行测试。 继承测试:把模块装配在一起形成软件包,在装配的同时进行测试。 确认测试:对软件满足所用功能的,行为的和性能的需求的最终保证的测试,其标准是在需求分析阶段所确定下来的。

软件工程重点归纳

第一章 什么是软件? 软件是一系列按照特定顺序组织的计算机数据和指令的集合,包括程序、数据和文档。 什么是软件危机? 软件危机泛指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例如开发成本预估不足、进度比计划拖延、没有文档、用户不满意等等。 什么是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主要研究软件生产的客观规律性,建立与系统化软件生产有关的概念、原则、方法、技术和工具,指导和支持软件系统的生产活动,以期达到降低软件生产成本、改进软件产品质量、提高软件生产率水平的目标。 软件工程的目标: 软件工程的目标是在给定成本、进度的前提下,开发出具有适用性、有效性、可修改性、可靠性、可理解性、可维护性、可重用性、可移植性、可追踪性、可互操作性和满足用户需求的软件产品。 软件工程方法学包含3个要素:方法、工具和过程。 软件开发方法的定义:是指产生某些结果的形式化过程 好的软件的一些主要衡量指标: 三种方式考虑质量: 产品的质量

过程的质量 商业环境背景下产品的质量 McCall 的质量模型。: 效率、正确性、可靠性、完整性、互联性、灵活性、可使用性、可维护性、可测试性、可移植性、可复用性。

第二章 什么是软件生命周期? 软件有一个孕育、诞生、成长、成熟、衰亡的生存过程。这个过程即为计算机软件的生存期。当过程是在开发软件产品时,把这种软件开发过程称为软件生命周期。 主要分为哪些阶段? (1)问题定义 (2)可行性研究与计划 (3)需求分析 (4)总体设计 (5)详细设计 (6)实现 (7)集成测试 (8)确认测试 (9)使用和维护 (10)退役 需求分析的定义: 需求分析用于确定用户对待开发软件系统的需求,包括:软件的功能、软件的性能和软件的运行环境约束。

软件工程知识点总结

一、软件工程概述 1.软件特点 软件:计算机程序、方法、规则、相关的文档资料,以及计算机程序运行时所需要的数据。软件是计算机系统中的逻辑成分,具有无形性。其主要内容包括:程序、配置文件、系统文档、用户文档等。 2.软件分类 (1)按功能划分: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应用软件。 (2)按工作方式划分:实时处理软件、分时处理软件、交互式软件、批处理软件。 ¥ (3)按规模划分:微型软件、小型软件、中型软件、大型软件。 (4)按服务对象划分:通用软件、定制软件。 3.软件发展阶段 (1)程序设计时代(20世纪50年代)。 (2)程序系统时代(20世纪60年代)。 (3)软件工程时代(20世纪70年代起)。 4.软件危机 · (1)危机现象:软件开发成本与进度估计不准确,软件产品与用户要求不一致,软件产品质量可靠性差,软件文档不完整不一致,软件产品可维护性差,软件生产率低。 (2)危机原因:软件的不可见性,系统规模庞大,生产工程化程度低,对用户需求关心不够,对维护不够重视,开发工具自动化程度低。 5.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来设计并构造计算机程序及为开发、运行和维护这些程序所必须的相关文件资料。 软件工程是一门关于软件开发与维护的工程学科,它涉及软件生产的各个方面,能够为经济、高效地开发高质量的软件产品提供最有效的支持。 (1)工程方法:结构化方法、JSD方法、面向对象方法。 ) (2)软件工具:具有自动化特征的软件开发集成支撑环境。 (3)工程过程:在软件工具支持下的一系列工程活动,基本活动是软件定义、软件开发、 软件验证、软件维护。 (4)工程管理:项目规划,项目资源调配,软件产品控制。 (5)工程原则:分阶段生命周期计划,阶段评审制度,严格的产品控制,采用先进的技术,成果能清楚地审查,开发队伍精练,不断改进工程实践。 (6)工程目标:开发成本较低,软件功能能满足用户需求,软件性能较好,软件可靠性高,: 软件易于使用、维护与移植,能按时完成开发任务并及时交付使用。 (7)工程文化:包括工程价值、工程思想和工程行为三个方面的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