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甲板敷料施工工艺

船舶甲板敷料施工工艺
船舶甲板敷料施工工艺

甲板敷料施工工艺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舱室甲板敷料的配方和施工前准备、人员、工艺要求、工艺过程及检验。

本规范适用于各类船舶舱室甲板敷料的施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CB 3230-85 船体二次除锈评定等级

3 施工前准备

技术资料

施工前,首先把甲板敷料布置图、甲板敷料托盘表仔细阅读,必要时,要进行技术交底。

物资材料

甲板敷料进厂前,必须具备船级社证书和产品型式证书,凡不符合质量检验认可的产品,不准上船敷设。

施工条件

钢甲板必须火工校正,所有影响敷料敷设的安装和焊接工作均应结束。

清除基层钢甲板上的杂物,并按CB3230-85《船体二次除锈评定等级》中P2级除锈标准除锈。

甲板敷设的各种电缆、管系、预埋件等工作均须结束。

对于严重凹凸不平有缺陷部位事先应进行嵌补和打磨。

吸水性强的甲板敷料基层应首先用水湿润。

施工场地光照较暗应做好照明。

施工工具

施工前,应准备好以下工具:搅拌机、手提式搅拌机、料桶、煤铲、供水橡塑管、大力钳、钢丝钳、钢皮尺、泥板、木直尺、踏脚板、喷水壶等。

4 人员

施工人员上岗前,应经过专业知识和安全生产知识的应知、应会培训,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操作。

5 工艺要求

结构型式,见图1。

技术指标,见表1。

表1 不易着火甲板基层敷料技术指标

耐火等级

不易着火性:符合A653和1974SOLAS及其修正案规定。材料配比,见表2。

表2 不易着火甲板基层敷料材料配比

复合耐火甲板敷料

结构型式,见图2。

?

耐火等级

A-60级:符合和1974SOLAS及其修正案规定。

材料配比,见表4。

表4 复合耐火甲板敷料材料配比

?

浮动耐火甲板敷料

?

技术指标,见表5。

表5 浮动耐火甲板敷料技术指标

?

耐火等级

A-60级:符合和1974SOLAS及其修正案规定。

材料配比,见表6。

表6 浮动耐火甲板敷料材料配比

?

轻质甲板基层敷料

结构型式,见图4。

STEEL BULKHEAD 钢围壁TQ-Ⅰ基层甲板敷料

钢甲板DECK COVERING

STEEL DECK

?

技术指标,见表9。

表9 轻质浮动耐火甲板敷料技术指标

?

耐火等级

A-60级:符合和1974SOLAS及其修正案规定。

材料配比,见表10。

表10 轻质浮动耐火甲板敷料材料配比

?

轻质复合耐火甲板敷料

结构型式,见图6。

技术指标,见表11。

表11 轻质复合耐火甲板敷料技术指标

?

耐火等级

A-60级:符合和1974SOLAS及其修正案规定。

材料配比,见表12。

?

表12 轻质复合耐火甲板敷料材料配比

?

A60级轻质耐火甲板敷料工艺要求

结构型式,见图7。

技术指标,见表13。

表13 A60级轻质耐火甲板敷料技术指标

?

耐火等级

A-60级:符合和1974SOLAS及其修正案规定。

材料配比,见表14。

表14 A60级轻质耐火甲板敷料材料配比

表15 流平甲板敷料技术指标

?

耐火等级

不易着火性:符合A653和1974SOLAS及其修正案规定。

材料配比,见表16。

表16 流平甲板敷料材料配比

?

6 工艺过程

不易着火甲板基层敷料工艺过程

搅拌方法

首先将B组份与C组份加入搅拌机内,同时加入适量的清水进行搅拌,待混合均匀

再加入规定比例的A组份进行搅拌,使之成为均匀稠泥状物即可施工。

施工程序

将已搅拌好的敷料敷设在基层钢板上,用泥板将敷料在钢板上来回搓动,使钢板充分接触敷料促凝剂,然后用木质直尺将敷料刮平到规定厚度,经过

30min左右,再用泥板压实,泥平,如表面稍干,可洒少量乳胶液再行泥平。注意事项

a) 敷料中的乳胶液为高分子材料,故搅拌时不宜用高速搅拌机(器)搅拌,搅

拌速度建议为搅拌时间为3-5min。

b) 整个敷设及养护期间,环境温度宜在5℃-30℃,高于或低于环境温度应采取

降温或保暖措施。

c) 施工后敷料必须养护1-2天,待固化后方可进入。

d) 甲板敷料系水硬性凝结材料,材料配比中水的添加量为常温下,随着气温变

化,可视砂浆流动度作适当增减。

6.2? 复合耐火甲板敷料工艺过程

搅拌方法

面层:首先将A、B两组份倒入搅拌机中进行混合搅拌,然后再添加规定的

清水,搅拌成均匀的稠状物。

底层:首先将B组份倒入搅拌机中,然后加入50%总量的清水,待B组份搅拌湿法后,再加入A组份和50%总量的清水进行混合搅拌,使之成为均匀的“捏成团”状态。

施工程序

将已搅拌好的珍珠混凝土倒在基层钢板上,用木质直尺刮开、拍平,敷设厚度达到规定的35mm,然后用泥板压平。该层珍珠岩混凝土完工后,在常温下养护48小时以上,然后铺设钢筋网,钢筋网搭接宽度不少于100mm,而且搭接层数最多不超过3层,搭接处用镀锌铁丝扎紧,钢筋网固定完后,即可敷设水泥砂浆,敷设厚度达到规定的15mm。

注意事项

a) 施工作业中,各类搅拌好的敷料必须在40min内敷设完毕。

b) 整个敷设及养护期间,环境温度在5℃-30℃范围内,高于或低于环境温度应

采取降温或保暖措施。

c) 施工后敷料必须养护1-2天,待固化后方可进入。

d) 甲板敷料系水硬性凝结材料,材料配比中水的添加量为常温条件下,随着气

温的变化,可视砂浆流动度作适当增减。

浮动耐火甲板敷料

搅拌方法

首先将A、B两组份倒入搅拌机中进行混合搅拌后添加规定的清水,搅拌成均匀的稠状物。

施工程序

a) 沿周壁铺设陶瓷棉分隔条。

b) 紧接着铺设陶瓷棉板,拼缝紧密。

注意事项

a) 施工作业中,各类搅拌好的敷料必须在40min内完毕。

b) 整个敷设及养护期间,环境温度在5℃-30℃范围内,高于或低于环境温度应

采取降温或保暖措施。

a) 施工后敷料必须养护1-2天,待固化后方可进入。

b) 甲板敷料系水硬性凝结材料,材料配比中水的添加量为常温条件下,随着气

温的变化,可视砂浆流动度作适当增减。

轻质甲板基层敷料

搅拌方法

首先将B组份与C组份加入搅拌机进行搅拌,待混合均匀后再加入A组份进行搅拌,使之成为均匀稠泥状物即可投入施工。

施工程序

将已搅拌好的敷料敷设在基层钢板上,用泥板将敷料在钢板上来回搓动,使钢板充分接触敷料促凝剂,然后用木质直尺将敷料刮平到规定厚度,经30min 左右,再用泥板压实,泥平,如表面稍干,可洒少量乳胶液再行泥平。

注意事项

a) 敷料中的乳胶液为高分子材料,故搅拌时不宜用搅拌机(器)搅拌,搅拌速

度建议为搅拌时间为3-5min。

b) 整个敷设及养护期间,环境温度在5℃-30℃范围内,高于或低于环境温度应

采取降温或保暖措施。

c) 施工后敷料必须养护1-2天,待固化后方可进入。

轻质浮动耐火甲板敷料工艺过程

搅拌方法

首先将A、B组份倒入搅拌机中进行混合搅拌后再添加规定的清水,搅拌成均匀的稠状物。

施工程序

a) 沿周壁铺设陶瓷棉分隔条。

b) 紧接着铺设陶瓷棉板,拼缝紧密,镶嵌处用碎棉充填,不留空隙。

c) 在陶瓷棉板上铺设防水薄膜,薄膜搭接宽度应不小于100mm。

d) 在防水薄膜上再铺设钢筋网,搭接宽度应不小于100mm,搭接层数最多不

超3 层,搭接处用镀锌铁丝扎紧固定。

e) 将搅拌好的改性混凝土倒在钢筋网上,用木质直尺刮开拍实,在刮开同时将

钢筋网提起5~10mm,然后用泥板压平、泥光,敷设厚度达到30mm。

f) 待改性混凝土充分固化后,将沿周壁的陶瓷棉分隔条多余部分用割刀割除,

并用密封胶密封。

注意事项

a) 施工作业中,搅拌好的敷料必须在40min内敷设完毕。

b) 整个敷设及养护期间,环境温度在5℃-30℃范围内,高于或低于环境温度应

采取降温或保暖措施。

c) 施工后敷料必须养护1-2天,待固化后方可进入。

d) 甲板敷料系水硬性凝结材料,材料配比中水的添加量为常温条件下,随着气

温变化,可视砂浆流动度作适当增减。

轻质复合耐火甲板敷料工艺过程

搅拌方法

面层:按A、B两组份配比搅拌混合后,加入规定比例清水,待搅拌成均匀浆体后即可使用。

底层:首先将B组份倒入搅拌机中,然后加入50%总量的清水,待B组份搅拌湿法后再加入A组份和50%总量的清水进行混合搅拌,使之成为均匀的“手捏成团”状态。

施工程序

将已搅拌好的珍珠岩混凝土倒在基层钢板上,用木质直尺刮开、拍平,敷设厚度达到规定的30mm,然后用泥板泥平。该层珍珠岩混凝土完工后,在常温下养护48小时以上,然后铺设钢筋网,钢筋网搭接宽度不少于100mm,而且搭接层数最多不超过3层,搭接处用镀锌铁丝扎紧,钢筋网固定完后,即可将水泥沙浆敷设在钢筋网上,施工方法同前,敷设厚度达到规定的20mm。

注意事项

a) 施工作业中,各类搅拌好的敷料必须在40min内敷设完毕。

b) 整个敷设及养护期间,环境温度宜在5℃-30℃范围内,高于或低于环境温度

应采取降温或保暖措施。

c) 施工后敷料必须养护1—2天,待固化后方可进入。

d) 甲板敷料系水硬性凝结材料,材料配比中水的添加量为常温条件下,随着气

温变化,可视砂浆流动度作适当增减。

A60级轻质耐火甲板敷料工艺过程

搅拌方法

a) 底层无机粘结剂:开启桶盖后,必须用搅拌器搅拌均匀。

b) 把轻质骨料和预制粉料倒入搅拌机均匀后按比例摄入清水进行搅拌,材料湿

法后,再倒入促进液继续搅拌,此时,根据敷料的稠度添加适量清水,待敷料混合成稠状物,即可投入敷设。

施工工艺

a) 将搅拌好的无机胶粘剂涂刷在清洁的刚甲板上,涂刷厚度控制在左右。

b) 将搅拌好的敷料倒在涂刷有粘结层的钢甲板上,用刮尺均匀地刮开、拍实、

泥平,敷设厚度为40 mm。

c) 紧接着用泥板消除表面波纹及接痕,泥光泥平,一般从里向外退出,直至整

个舱室敷设结束。

注意事项

a) 涂刷无机粘结剂后,必须在指干后方可敷设轻质耐火甲板敷料。

b) 搅拌好地敷料必须30min内敷设完毕。

c) 在敷料骨料中配有针状钢纤维,在施工中注意劳动防范措施,切不可赤手握

捏搅拌好的敷料。

d) 敷设及养护期间,环境温度宜在5-30℃范围内,高于或低于环境温度应采取

降温或保暖措施。

e) 施工后敷料必须养护1-2天,待固化后方可进入施工场地。

流平甲板敷料工艺过程

搅拌方法

将A、B两组份加入料桶中,用搅拌器搅拌成均匀浆体即可。

施工程序

将搅拌好的流平敷料倒在敷料基层上,用泥板抹开,其厚度控制在2~3mm,待自然流动后成平整、光顺的表面。

注意事项

a) 流平敷料系快硬性材料,故搅拌及敷设过程宜控制在15min内完成,建议现

场现拌现敷。

b) 敷料敷设温度为0℃-30℃,夏季气温过高建议夜间施工。

c)c)????? 施工后敷料必须养护1天,待固化后方可进入。

7 检验

甲板敷料敷设前,首先应满足,,的要求。

甲板敷料的陶瓷棉敷设,拼缝处要求应满足(a)和(b)的要求。陶瓷棉上的防水薄膜拼缝处的要求应满足(c)的要求。

钢筋网敷设的重叠处要用镀锌铁丝扎紧,并满足(d)的要求。

底层敷料、面层敷料敷设干燥后,其表应无龟裂。

甲板流平层干燥后,其表面应平整,要求1米范围内±2mm。

?

?

?

?

?

?

?

船舶电气设备安装工艺

目录Contents 第一章概述 Chapter 1 General 1.主要内容Main contents 2.适用范围Application 3.引用标准Refer standards 第二章技术内容 Chapter 2 technology 1. 设备的配套Check item before installation 2. 设备安装的基本工艺要求General requirement for equipment installation 3.各类电气设备安装的具体规定Detail requirement for followed units 3.1电机Electric motor 3.2主配电板和应急配电板MSB & ESB 3.3控制设备及分配电设备Control panel & distribution box 3.4蓄电池Battery 3.5舱室照明灯具Cabinet lighting fixtures 3.6照明附具Lighting appurtenance 3.7日用电器Fan & heater 3.8船内通讯,信号设备Internal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4. 设备安装前的准备工作Preparation before installation 5. 设备安装的基本形式Basic form 6. 设备及电缆的接地Earthing of equipment & cable 7. 设备的进线Cable entrance 8.设备的接线Wire connection 第三章闭杯闪点小于60 ℃的油船电气设备安装工艺 Cheaper 3 Additional technology for equipment installation on oil tanker which the flash point less than 60℃ 1. 一般要求general 2. 危险区域或处所的化分及其电气设备的安装Dangerous area division & equipment installation 3. 扩大危险区域或处所的划分及其电气设备的安装Widen dangerous area division & equipment installation 4. 其它处所电气设备及附加要求Additional requirement for other space 5.防爆电气设备的基本要求Basic requirement for ex-proof equipment 6. 防爆电气设备的安装Installation requirement of ex-proof equipment

船舶分类术语汇总

船舶分类术语

目录 项目页码Ⅰ船舶分类1-8 1.一般 2.战斗舰船 3.辅助舰船 4.运输船 5.工程船 6.渔业船 7.海洋调查船、深潜器 8.港务船 9.农用船 10.其它船舶合小艇 11.按航区分类 12.按航行状态分类 13.按推进动力分类 14.按推进器分类 15.按上层建筑形式分类 16.按机舱位置分类 17.按船体结构合线型分类 18.按船体材料分类 Ⅱ船舶总布置图9-11 1.一般 2.甲板、平台、通道 3.工作和设备舱室 4.生活舱室 5.货舱 6.液舱 7.贮藏室 8.其它 Ⅲ船体几何形状和尺寸12-13 1.一般 2.基准面和基准线 3.船体尺寸 4.型线图与几何形状 Ⅳ船体重量和容积度量14-16 1.排水量与重量 2.吨位与吨位丈量 3.干舷与载重线 4.容积与积载 5.船型系数与尺度比 6.船体各部位 7.船的首、尾及剖面形式 Ⅴ船舶静力性能17-20 1.近似积分计算法 2.浮性 3.稳性 4.抗沉性 5.下水计算 6.船体强度

Ⅵ船体结构21-25 1.一般 2.船底结构 3.舷侧结构 4.船首、船尾结构 5.甲板、支柱 6.舱壁、轴隧、围井 7.上层建筑、舷墙 8.基座 9.其它 Ⅶ舵设备26-28 1.一般 2.舵类型 3.舵要素 4.舵结构 5.舵和船体连接件 6.特种舵 7.主动转向装置 8.人力操舵装置 9.操舵附件 Ⅷ系泊设备29-31 1.一般 2.锚的分类、结构和要素 3.锚链 4.止链器和弃链器 5.收锚设备 6.系缆 7.缆绳及其它 Ⅸ关闭设备32-34 1.一般 2.大舱盖的要素和类型 3.大舱盖部件 4.小舱盖和人孔盖的类型 5.船用门的类型和部件 6.船用窗的类型和部件 7.船用门、窗、盖附件 Ⅹ桅和信号设备35-37 1.桅设备一般 2.桅和杆的分类 3.桅结构及其附件 4.桅索具和帆具 5.信号设备一般 6.号灯 7.通信灯 8.灯的索具 9.号型 10.号旗 11.信号烟火及其用具 12.音响信号器具 Ⅺ起货设备38-40 1.一般

船舶电气设备安装工艺规范

船舶电气设备安装工艺规 目次 前言 (Ⅲ) 1 围 (1) 2 规性引用文件 (1) 3 设备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1) 4 设备安装人员 (1) 5 设备安装的基本要求 (1) 6 设备安装操作要求 (2) 6.1 主配电板及应急配电板 (3) 6.2 控制设备及分配电箱 (3) 6.3 蓄电池 (3) 6.4 舱室照明灯具 (4) 6.5 强光灯、探照灯及航行信号灯 (4) 6.6 照明附具和日用电器 (5) 6.7 舱通讯信号设备 (5) 6.8 设备的安装高度 (6) 6.9 设备安装的基本形式 (10) 6.10 设备安装的紧固要求 (18) 6.11 设备的进线 (18) 6.12 设备的接线 (20) 6.13 特殊电气设备的安装 (24) 7 检验 (27) 图1 居住区电气设备安装高度示例一 (7) 图2 居住区电气设备安装高度示例二 (7) 图3 居住区以下电气设备安装高度示例 (9) 图4 电气设备螺栓直接紧固 (10) 图5 电气设备焊接螺母直接紧固 (10) 图6 电气设备螺钉直接紧固 (11) 图7 电气设备螺栓间接紧固 (11)

图8 电气设备焊接螺柱间接紧固 (12) 图9 落地式旋转工作灯安装 (12) 图10 壁式旋转工作灯安装 (13) 图11 机舱舱顶灯安装 (13) 图12 机舱荧光灯安装 (14) 图13 电气设备在复合岩棉板上直接表面安装 (15) 图14 电气设备在复合岩棉板上直接嵌入安装 (16) 图15 电气设备在复合岩棉板上间接嵌入安装 (16) 图16 电气设备在复合岩棉板上支柱间接表面安装 (17) 图17 电气设备在复合岩棉板上支架间接表面安装 (17) 图18 电缆引入防水设备填料函 (18) 图19 电缆引入高温设备的线芯处理 (19) 图20 接线柱的正确接线 (21) 图21 发电机(电动机)的接线 (22) 图22 防水式分配电箱的接线 (22) 图23 配电板的接线 (23) 图24 防滴式启动(控制)箱的接线 (24) 表1 居住区的电气设备安装高度 (6) 表2 居住区外的电气设备安装高度 (8) 表3 引入电气设备电缆的弯曲半径 (18) 表4 油船危险区域允许安装的电气设备 (25) 表5 油船扩大危险区域允许安装的电气设备 (26) 表6 中压电气设备外壳防护等级 (27)

船舶电气设备安装工艺规范

最新船舶电气设备安装工艺规 范(总15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船舶电气设备安装工艺规范 目次 前言 (Ⅲ)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设备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1) 4 设备安装人员 (1) 5 设备安装的基本要求 (1) 6 设备安装操作要求 (2) 6.1 主配电板及应急配电板 (3) 6.2 控制设备及分配电箱 (3) 6.3 蓄电池 (3) 6.4 舱室照明灯具 (4) 6.5 强光灯、探照灯及航行信号灯 (4) 6.6 照明附具和日用电器 (5) 6.7 舱内通讯信号设备 (5) 6.8 设备的安装高度 (6) 6.9 设备安装的基本形式 (10) 6.10 设备安装的紧固要求 (18) 6.11 设备的进线 (18) 6.12 设备的接线 (20) 6.13 特殊电气设备的安装 (24) 7 检验 (27) 图1 居住区电气设备安装高度示例一 (7) 图2 居住区电气设备安装高度示例二 (7) 图3 居住区以下电气设备安装高度示例 (9) 图4 电气设备螺栓直接紧固 (10) 图5 电气设备焊接螺母直接紧固 (10) 图6 电气设备螺钉直接紧固 (11) 图7 电气设备螺栓间接紧固 (11) 图8 电气设备焊接螺柱间接紧固 (12)

图9 落地式旋转工作灯安装 (12) 图10 壁式旋转工作灯安装 (13) 图11 机舱舱顶灯安装 (13) 图12 机舱荧光灯安装 (14) 图13 电气设备在复合岩棉板上直接表面安装 (15) 图14 电气设备在复合岩棉板上直接嵌入安装 (16) 图15 电气设备在复合岩棉板上间接嵌入安装 (16) 图16 电气设备在复合岩棉板上支柱间接表面安装 (17) 图17 电气设备在复合岩棉板上支架间接表面安装 (17) 图18 电缆引入防水设备填料函 (18) 图19 电缆引入高温设备的线芯处理 (19) 图20 接线柱的正确接线 (21) 图21 发电机(电动机)的接线 (22) 图22 防水式分配电箱的接线 (22) 图23 配电板的接线 (23) 图24 防滴式启动(控制)箱的接线 (24) 表1 居住区的电气设备安装高度 (6) 表2 居住区外的电气设备安装高度 (8) 表3 引入电气设备电缆的弯曲半径 (18) 表4 油船危险区域允许安装的电气设备 (25) 表5 油船扩大危险区域允许安装的电气设备 (26) 表6 中压电气设备外壳防护等级 (27) 前言 本规范是企业标准Q/SWS46-002-2002《船舶电气设备安装工艺》的修订本。 本规范与Q/SWS46-002-200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设备安装人员”及“检验”两个章节的内容; ——增加了“油船电气设备安装”、“防爆电气设备安装”及“中压电气设备安装”的内容; ——对标准结构进行了调整。 本规范代替Q/SWS46-002-2002《船舶电气设备安装工艺》。 本规范发布时,Q/SWS46-002-2002《船舶电气设备安装工艺》同时作废。

船舶电气接线施工工艺

船舶电气接线人员施工工艺 一、电缆的切割剖线 1.电缆护套的切割 A.电缆护套的切割,不得损伤线芯的绝缘层,并保证在电缆进入设备后,线芯具有必须的长度和备用长度。电缆护套的切割部位,应在设备的进口内壁5~10毫米处剥除,胶带包裹要长于金属编织层,以免金属编织层刺伤线芯的绝缘层。对于内部空间较宽敞的设备,如主配电板、应急配电板、集控台等,护套可在接线柱附近剥去,金属网就近接地。 2.金属编织层的处理 A.电缆进入金属压紧式填料函时金属编制层一半剪切外翻在水密橡皮之上利用填料函360°环形接地另一半抽出在设备内部专门接地装置上接地。 B.电缆进入自锁紧填料函或其他进线框时10㎜2以下(含10㎜2)整抽金属网接地,10㎜2以上抽取金属编制层得到?接地。 C.金属编制层进入设备后不得裸露,必须使用合适的接地套管整改至根部。 3.线芯长度的确定 A.线芯的长度包括必须长度和备用长度,必须长度即为线芯沿设备内壁接至所连接的接线柱的距离加上制作接头所需的长度。电力电缆的备用长度应保证使同一电缆的线芯在相应的接线柱之间能互换还必须加上能再制作2~3个同样接头的长度。 个同样接头的备用长度。不允许剪掉备用线芯。 D.主机接线箱等对屏蔽要求较高的设备内线芯只要在保留必须长度的基础上于接线端子处做拱形处理预留2~3个接头长度即可,线芯不得在设备内部打圈。 4.线芯的处理 A.防滴式、防护式设备进线后,如线芯为橡皮绝缘并可能受到油气和腐蚀性气体的污染,则应再套塑料管或包塑料带加以保护。套管的直径一般应大于线芯绝缘外径1毫米左右。套管的长度一般应略长于线芯绝缘的长度,套管应套至线芯根部,套管与护套连接处,应用塑料带扎紧。 B.进入主发电机、应急发电机、侧推、压载泵等容易参生高温、震动的设备时,16㎜2以上电缆需单芯套黄腊管。黄腊管需整套至电缆根部距离接线片1厘米,两端包裹塑料带,末端塑料带颜色要与电缆色标相同。 C.大功率白炽照明灯、电加热器和没有外置接线盒的厨房电灶烤箱等产生高温的设备,如线芯受到发热元件的辐射,则应套玻璃丝套管或玻璃丝黄蜡管保护,玻璃丝套管应套至线芯根部。

船舶电气设备的安装工艺

编写说明 本工艺根据技术设计图纸及CCS船级社国内航行钢质海船建造规范、海事局船舶与海上设施法定检验规则的要求编写; 本工艺执行的行业标准为《船舶电气设备安装工艺》(CB/T3909-1999)。 1、本船电气特点 本船为适航于近海航行的成品油船,交流电站总容量525KW,单发电机最大功率150KW,配套电缆芯线截面积大,外径粗,在电气设备安装时,设备定位、进线、接线,主干电缆至分支电缆、终端设备的安装工艺要综合考虑,既要保证电缆保护的连续性又要方便设备的进线和接线。 2、设备安装的基本工艺要求 2.1 电气设备的安装,应考虑安全及便于使用和维修。安装场所应有足够的照明,并通风良好。 2.2 电气设备的安装,不应破坏船上舱壁或甲板原有的防护性能及强度。在水密的舱壁、甲板、甲板室的外围板上,不得钻孔以螺栓或螺钉紧固电气设备。 2.3 电气设备不应直接安装在船壳板上。 2.4 在易燃、易爆的舱室,如蓄电池室、油漆间等处所,除该处必须的防爆设备外(如防爆灯),不应安装其它电气设备。(蓄电池室防爆级最低为EXdⅡCT1, 油漆间为EXdIIBT3, 油灯间为EXdIIAT3) 2.5 在蒸汽易于积聚的地方,除该处必须的防水设备外,不应安装其它电气设备。 2.6 安装在有油水浸蚀或易受到机械损伤场所的设备,其防护型式(性能)应与安装场所相适应,露天安装的设备一般应有防护罩。 2.7 舱室的封闭板内,一般不应安装电气设备,但线路的分支接线盒(箱)可安装在便于开启的封闭板内,并应有明显的开启标志。 2.8 电气设备不应贴近油舱、油柜或双层底、储油舱等外壁表面安装。若必须安装时,则设备与此类舱壁表面之间,至少应有50mm的距离。但工作时能产生高温的电气设备(如各类电阻器), 禁止安装。 2.9 安装场所如有剧烈震动,对设备足以影响正常、可靠工作时,设备的安装应设有减震装置,如机舱等处所。 2.10 工作时能产生高温的电气设备,如电阻、电热器具等应尽量远离木质隔离板等易燃物体,必要时中间应用绝热材料隔开。温度超过80度时应加防护罩或布置上予以适当安排,以防工作人员偶尔触及而灼伤。 2.11 开启式电气设备,应安装在专用舱室内,否则带电部分应加装防护网罩,以防偶然触及。 2.12 除工作时电压不超过50V(对交流此项为方均根值,且不得使用自耦变压器取得此项电压),且对无线电收讯机不产生干扰的设备及具有双重绝缘的设备外,其它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均应可靠接地。 3、设备安装的附加要求 3.1 配电板(主配电板及应急配电板) 3.1.1配电板应安装在甲板上的底座上,引入电缆的电缆框应不影响舱室的防火或水密性能,接线完毕应以填料封闭。前、后应有足够的通道、前通道宽应不小于0.8m。后通道宽应不小于0.6m。左、右两侧均设有通道。配电板的上方和后面,不应装有水,油及蒸汽管,如不可避免时,则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且接口不应在配电板的上方和后面。另外,主配电板前、后地板上,应铺有防滑和耐油的绝缘地毯(橡皮)或经绝缘处理的木格栅。 3.2电动机 3.2.1发电机在安装时(一般是以机组形式由轮机人员安装),其转轴应与船舶首尾线平行,其它卧式电动

船舶制图

本船主尺度,总长为292.20m ,垂线间长为222m ,型宽为38m ,型深为 20.7m ,设计吃水为12.50m ,结构吃水为14.9m。船舶服务速度为14.1节,主机为型号是MAN B&W 6S60MC的柴油机一台,最大输出功率为12240KW,此时主机转速为105r/min ,一般输出功率为10404kw ,此时主机转速为99.5r/min 。船舶定员25人。本船为单甲板,艉机型,单桨,单舵,柴油机驱动螺旋桨推进的92500W载重吨的散货船,具有球尾和球鼻艏型线。设有艏楼,艉部主甲板以上设有六层甲板室,货舱区域设置7个货舱。5号舱盖可悬停直升机。 总布置图最左侧从上到下分别是机舱从上到下的布置信息,包括机舱区划的舱室布置、机器的布置信息、电器设备的布置信息等等。中间部分从上到下分别是侧视图、主甲板俯视图、舱底俯视图,中间还有居住区的各层布置图。主要表达了船体区划的舱室布置信息,以及主甲板,各甲板储藏间的布置,以及各房间的布置信息。右侧是剖面图以及主尺度等相关信息。 本船在首尾防撞舱壁之间设有双层底,双层底上面设有7各货舱,各个货舱之间设有槽型舱壁。艏部FR.255 号肋位处设有测深和测速仪器。前面设有首尖舱,5对压载舱左右对称分布。还包括其他信息比如,货舱污水井、燃油舱货、舱内梯子信息、上下压载舱的联通管道、双层底内的管隧信息、槽型舱壁底敦。机舱底部的舱室布置的信息等等。 举例:废油舱FR26-FR39 ,4号舱底压载水舱FR.1316-FR161 ,燃油溢流舱FR.33-FR.36 ,尾尖舱 FR.-5~FR.13 等。 总布置图的概念: 总布置图是表示全船总体布置的图样,它比较集中的反映了船舶的技术、经济性能,是重要的全船性基本图样之一。总布置图的作用: 1. 表示船舶上层建筑的形式、舱室的划分、主要机械、设备、门窗通道等的布置。 2. 是进行其它设计、计算及绘图的依据。 3. 作为施工时,对舾装工作的指导性图样。总布置图的表达内容: 总布置图由主要量度栏和一组视图组成。 主要量度栏:给出主要的船舶技术及经济性能数据。其内容包括:船体主尺度、排水量、载货量或载客量、主机功率、主机转速、航速、船员定额、续航力以及各层甲板间的高度。视图包括:主视图(侧视图)、俯视图(甲板、平台及舱底视图)、横剖面图。 1. 主视图表达的基本内容。 (1)船舶侧面外貌及主要舱室的划分。 (2)表达船舶设备布置及门窗扶梯等的布置情况。 2.俯视图表达的基本内容。 (1)甲板平台俯视图是沿上一层甲板平台的下表面剖切船体后,向该甲板平台投影得到的视图。它们表示的是该甲板平台到上一层甲板平台之间的空间布置情况。 (2)舱底视图是沿最下层甲板平台的下表面剖切船体后得到的俯视图。它表示了舱室及设备的空间布置情况。总布置图的表达特点: 总布置图表达的内容繁多涉及面广,具有示意图的性质。下列都是关于船舶布置图图形符号的国家标准。 1. 图形符号表示法 2. 图中不直接标注定形尺寸和定位尺寸。 为了详尽地表达出所表达的内容,又使图面保持清晰。总布置图中通常不标注具体尺寸。机械、设备、用具的精确尺度由设备明细表或其他专用图样提供。机械、设备、用具等在船体上的定位尺寸、船长方向由肋位号确定,船宽方向以中线面为基准,船深方向由其所在的甲板、平台确定,具体的尺寸数字以及船体外形轮廓的尺寸,需要时可按比例在图中直接量取。 3. 常用线型有细实线、粗实线、细虚线、粗虚线、细点划线等。总布置图中常用的图线及其应用范围如下:

试论船舶电气施工工艺

试论船舶电气施工工艺 发表时间:2015-02-09T13:26:56.300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14年第12期下供稿作者:郭程威潘知利 [导读] 在造船这项复杂的工程中,船舶电气安装是其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建立一个适合公司流程的方案,采用符合现代理念的电气安装方法 广州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郭程威潘知利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船舶电气工业的发展也开始逐渐迅猛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评定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是少不了工业发展这一组成因素的,也就包括了船舶工业。船舶电气化的施工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船舶业的发展,不仅是由于其所覆盖的工序较多,更是因为在电缆和船舶电气设备装配、调试检测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技术复杂。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信息技术在船舶工业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新型的船舶技术和装备设备日益增多,形成庞大的系统,其架构和组织结构彰显复杂性。 对于船舶电气施工的技术规范及工艺要求和施工方法将在下文做出详细的描述。 关键词:船舶电气工艺;船舶电气施工方法;船舶电气施工船舶电气行业在近几年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不仅采用了高科技的施工技术,更融入了现代的创新理念和风险意识,同时结合国内外同行业的管理经验,打造出了当代船舶电气工艺的最佳品牌。但是我们只看到了它辉煌的一面,却无法了解到它在施工过程中的种种困难。总体而言,电气施工是其中一项错综复杂的系统性很强的工程,其施工范围和内容所受到的的影响不仅涉及施工人员的技术等内部因素还会受到来自于天气自然等外在因素的干扰,所以在施工过程中首先要经得起风浪及恶劣天气的考验,同时要求施工组要耐心细心。 一、船舶电气施工的内容船舶电气施工贯穿船舶建造的各个环节,为了便于组织生产,通常会将其模块化,并编制相应的计划来指导施工的过程。其建造进度可以划分为八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注重于用料的准备和统计工作的进行,在做这些工作之前要先熟悉建造图纸合理安排车间生产工作;第二个阶段是电缆敷设的准备及确定基本工作的内容和分配;第三个阶段则是完成电缆托架及各项大型设备的底座的焊接工作;第四个阶段的工作就开始根据电缆手册对各种电缆准备材料;第五个阶段要通过对电缆的拉敷和紧固来保证设备的牢靠;第六个阶段是针对电缆芯线的处理;第七个阶段的工作是将电缆与甲板、隔舱等连接起来并保证电缆管的密闭性;第八个阶段是对设备进行调试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每个阶段都要按照要求严格进行才能确保工程的质量,所以在此期间要加强监督和控制。电气施工流程图如下: 电缆切断设备底台、贯穿件及电缆托架焊接电缆敷设及绑扎设备调试设备接线设备安装 二、船舶施工工艺的应用在船舶电气自动化化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船舶所用的信息量和能量也越来越多,施工工艺也就有了广泛的应用。目前船舶电气施工工艺大致分为5 类,分别是平行安装施工工艺、平行分区或分段安装工艺、平行-阶段安装工艺、部件安装工艺、顺序-分区安装工艺。安装工艺的选择应根据实际情况,择优选用。规模较大的造船厂所采用的工艺一般是平行分区或分段安装工艺。 三、电气施工的技术规范船舶电气施工工艺的技术规范需要从多个方面说起,这里我们具体说以下几点:(一)电缆托架布置规范电缆托架的布置首先应具备合理性,通常情况下,应考虑托架与管线及设备的标高,标高应尽量不同,以防止相互碰撞,现场施工中电缆填充率不宜过高或过低,过高过低的填充会造成人力或材料的浪费。 (二)电缆布线规范电缆敷设时应考虑始末路径和电缆的规格,避免电缆布线混乱交叉。这种混乱交叉的现象会严重影响电缆散热。 (三)成束电缆绑扎规范在对成束电缆进行捆绑过程中,需要针对电缆主、副干路径的不同进行分束绑扎,将梯形及矩形作为电缆束横截面的首选方案,尽可能避免将圆形和方形作为电缆束横截面的设置方案当中。同时,在对电缆束横截面进行设置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横截面的长宽比例大于3 比1,将横截面的长度控制15cm。 在对电缆进行成束敷设时,操作人员需要将电缆的程度控制在2 层以内,针对横截面3*6mm2 的电缆进行敷设过程中,需要将敷设的层数控制在3 层以下。针对横截面3*50mm2 的电缆进行敷设过程中,需要将敷设的层数设置为1 层。但是可以在电缆的上方敷设一定数额小面积的电缆,并将电缆束的高度控制在60mm 以下。 (四)分支路径电缆敷设规范当在钢舱壁、甲板下以及一般舱室敷设分支电缆时,通常可以采用的方法是扁钢马脚法,电缆敷设层数应控制在两层以内或厚度控制在50mm 以下,电缆束的宽度需小于等于扁钢的宽度。马脚之间的间距不大于200mm,电缆绑扎间距不超过350mm。 (五)电气设备和电缆接地规范电气设备和电缆接地基本要求:工作电压超过50V 的电气设备。电缆均予以保护接地,电气设备及电缆接地系统如下图:

船舶电气设备常见故障分析及处理方法

摘要...........................................2 前言...........................................3 1船舶电气设备系统的组成........................4 2船舶电气设备常见故障征........................4 3船舶电气设备的故障分析........................5 3.1按故障性质分类...........................5 3.2按故障原因分类...........................5 3.3按故障后果分类...........................6 3.4按故障发生和演变过程的特点分类............6 4 船舶电气设备常见故障原因及处理方法.............7 4.1发电机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7 4.2主配电板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8 4.3船舶电网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10结束语........................................11 参考文献......................................12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我国的船舶行业的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但是,因为电气设备故障而导致的企业和人员损失也越来越大,因此,对船舶电气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要求也愈来愈高。船舶电气设备的故障时多种多样的,但是如果每次都在电气设备出现故障后再进行维修,这样虽然能保证设备的维修,但是由于船舶在运行时受到工作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为了能保证船舶的正常运行,我们应分析船舶电气设备的各种故障现象,总结归纳出出现故障前的征兆,对不同类别电气设备的故障原因和可能出现的结果进行分类,为船舶的维护与检修工作提供理论的指导。 关键词:船舶;电气设备;故障分析;故障处理

如何看懂造船图纸

如何看懂造船图纸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如何看懂造船图纸 例如:HP球扁钢,pl8指8毫米的钢板,W,FL分别是T型材的复板和面板F B筋板B H D舱壁缩写A B平台缩写BL基线缩写在制作各种舰船模型时,一般都要接触到模型工作图纸。模型工作图是制作船模的主要依据,它不仅告诉我们模型的种类、名称、几何形状和尺度,同时还使我们了解模型各个零部件的结构和安装部位等情况。有些模型的图纸还简要地介绍了模型的内部结构、动力装置、部件装配、控制系统和制作方法等,使我们对船模有更多的了解。因此,认真看图纸,搞清各种技术要求,这对制作材料和工具的准备、决定制作的方法和步骤,都是十分重要的。为了把一艘舰船模型或一个零部件正确地表示出来,一般需要实际物体的三视图。即正视图(从物体正前方看)、侧视图(从物体侧面看)、俯视图(从物体上面看)。除三视图外,零件图是船模上层建筑和各个零部件的制作图纸,有的还绘出实际物体的立体图。

为了正确地看懂舰船模型的工作图纸,首先要熟悉图纸中各种线条和符号的意义。图纸上常见的有粗实线、细实线、虚线、点划线、折断线和剖面线等等(图2—1)。 粗实线:一般表示物体外表一切可见的轮廓线。 虚线:一般表示物体被遮挡的轮廓线。 细实线:一般表示物体的尺寸线、尺寸界限、引线和剖面线。 点划线:一般表示物体的中心线、位置线和轴线。 折断线:折断线或波浪线一般表示物体断开的地方。有些不 必要全部画出的地方,就可以采用折断线或波浪线的办法省略

掉。 剖面线:一般表示物体剖视的地方。图纸上常用的符号有M、d、R等。M 表示比例尺。比如Ml:100,表示图纸的尺寸是实物的百分之一。 d表示圆形物体或圆孔的直径。比如何 1.5,表示直径以毫米为单位,即4.5毫米。 R表示圆形物体或圆孔的半径。比如R4.5,表示半径是4.5毫米。舰船模型的工作图纸,一般包括总布置图、船体线型图和零件图。

船舶的概念

船舶是指能航行或停泊于水域进行运输或作业工具,按不同的使用要求而具有不同的技术性能、装备和结构型式。船舶在国防、国民经济和海洋开发等方面都占有十分 重要的地位。 船舶从史前刳木为舟起,经历了独木舟和木板船时代,1879年世界上第一艘钢 船问世后,又开始了以钢船为主的时代。船舶的推进也由19世纪的依靠人力、畜力 和风力(即撑篙、划桨、摇橹、拉纤和风帆)发展到使用机器驱动。 1807年,美国的富尔顿建成第一艘采用明轮推进的蒸汽机船“克莱蒙脱”号,时速 约为8公里/小时;1839年,第一艘装有螺旋桨推进器的蒸汽机船“阿基米德”号问世, 主机功率为58.8千瓦。这种推进器充分显示出它的优越性,因而被迅速推广。 1868年,中国第一艘载重600吨、功率为288千瓦的蒸汽机兵船“惠吉”号建造 成功。1894年,英国的帕森斯用他发明的反动式汽轮机作为主机,安装在快艇“透平 尼亚”号上,在泰晤士河上试航成功,航速超过了60公里。 早期汽轮机船的汽轮机与螺旋桨是同转速的。后约在1910年,出现了齿轮减速、 电力传动减速和液力传动减速装置。在这以后,船舶汽轮机都开始采用了减速传动方式。 1902~1903年在法国建造了一艘柴油机海峡小船;1903年,俄国建造的柴油机 船“万达尔”号下水。20世纪中叶,柴油机动力装置遂成为运输船舶的主要动力装置。 英国在1947年,首先将航空用的燃气轮机改型,然后安装在海岸快艇“加特利克”号上,以代替原来的汽油机,其主机功率为1837千瓦,转速为3600转/分,经齿轮 减速箱和轴系驱动螺旋桨。这种装置的单位重量仅为2.08千克/千瓦,远比其他装置 轻巧。60年代先后,又出现了用燃气轮机和蒸汽轮机联合动力装置的大、中型水面 军舰。 当代海军力量较强的国家,在大、中型船舰中,除功率很大的采用汽轮机动力装置外,几乎都采用燃气轮机动力装置。在民用船舶中,燃气轮机因效率比柴油机低,用得很少。 原子能的发现和利用又为船舶动力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1954年,美国建造的 核潜艇“鹦鹉螺”号下水,功率为11025千瓦,航速33公里;1959年,前苏联建成了 核动力破冰船“列宁”号,功率为32340千瓦;同年,美国核动力商船“萨瓦纳”号下水, 功率为14700千瓦。 现有的核动力装置都是采用压水型核反应堆汽轮机,主要用在潜艇和航空母舰上,而在民用船舶中,由于经济上的原因没有得到发展。70~80年代,为了节约能源, 有些国家吸收机帆船的优点,研制一种以机为主、以帆助航的船舶。用电子计算机进 行联合控制,日本建造的“新爱德丸”号便是这种节能船的代表。 古代中国是当时造船和航海的先驱。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造船工场,能够制造战船;汉代已能制造带舵的楼船;唐、宋时期,河船和海船都有突出的发展,发明了水 密隔壁;明朝的郑和七次下西洋的宝船,在尺度、性能和远航范围方面,都居世界领 先地位。

船舶总布置可定义为

船舶总布置可定义为,给所有需要的功能和设备分配空间,并适当协调它们的位置和进出的通道。 总布置的特征可用四个连续步骤描述,即:分配主要舱室,确定各舱室的边界,选择定位舱内的设备和家具,以及提供相互间的通道 这些步骤虽有一定的重叠,但一般是从总的布局到细部的考虑。通常,在概念设计、初步设计、合同设计以及施工设计每个阶段都要准备相应的详细布置图。 初始阶段的资料取自过去积累的经验,随着设计阶段的深入,其详细程度逐渐增加。 前面已经多次说过,船舶设计必须协调各种各样的矛盾,而大部分协调工作就体现在总布置之中。 船舶设计要求综合多种艺术和科学,而这种综合有很大一部分体现在总布置中。 设计师应考虑船舶所有主要功能和次要功能的要求,衡量这些要求的相互关系和重要性,力图使船体内舱室分配和布置的相互协调关系达到最佳程度 所以说,总布置反映了船舶设计中各个有关部门和专业资料的综合或集成,从整体观点上使船具有最有效和最经济的必须功能 船舶营运效率取决于适当地布置每一个舱室及最有效地调整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重要的是,总布置是否有效和经济应由建造费和营运费,特别是操作这条船所需要的人工费等因素来判断 船舶设计的很多其它部门为总布置提供了资料,例如船体结构、设备(舱口盖、起货设备等)、性能(重量、稳性和型线)、轮机(机械、烟道)以及其他技术条件等等。 这一章所考虑的船型只限于为经济利益而运输的船舶,也就是说商业运输船。 这些船型可按所运输的货物分为统货船、散货船、车辆运输船、客船等。 统货船又可根据它们运输货物的形式再分成件杂货船、集装箱船、标准化货盘船、滚装船等等 散货船又可细分成液态散货船和固态散货船,或混装散货船,当然还可再分成特种液态和固态散货船。 车辆运输船包括渡船和运输汽车、卡车等的远洋运输船。 旅客可以乘坐专为运输旅客而设计的客船,也可以搭乘上面所述的任何一类船 因而即使这些船型都限于商业运输,它们也还有着相当不同的功能。 但是,不论哪种情况,总布置的共同目标是用最经济的方式完成船舶的任务。换句话说,设计的船能以最小的单价运输货物。 功能和价格这两方面实际上是促使发展特殊船型的动力,最近几年来已经研制了很多特殊船型。 其原因可从对一支件杂货船队和一支装载同样货物的集装箱船队的年度费用清单比较中看出,选自参考文献[1] 普通件杂货船船队集装箱船船队 投资费(造价)2370000美元2940000美元 营运费4550000美元3550000美元 货物装卸费2200000美元4920000美元 码头配置费 1 200 000美元 1 200 000美元 管理和配置费 2 200 000美元 2 200 000美元 运费总额33220 000美元14 810 000美元 每长吨货物运输费49.20美元21.90美元 (per long ton:一英吨,2240磅;per short ton:一美吨,2000磅) 表格中那些价格数据就是引起集装箱船型迅速发展的动力

船舶电气接地工艺

HUDONG-ZHONGHUA SHIPBUILDING(GROUP) CO. ,LTD.

船舶电气接地工艺实施细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船舶电气接地分类、要求、设备接地、电缆接地和特种接地。 本标准适用于油轮、散装货轮、集装箱船等各类常规民用船舶上的船舶电气接地。 2 电气接地的分类 电气接地种类可分为设备接地、电缆接地和特种接地三种。 3 电气接地电阻的要求 3.1 安全接地:其接地电阻一般要求<0.02Ω。 3.2 工作接地:其接地电阻一般要求<0.02Ω。 3.3 抗干扰和电磁兼容接地:其接地电阻一般要求<0.02Ω。 4 设备接地 4.1 工作电压在24伏以上的设备,均应可靠接地。 4.2 电气设备接地,应直接接到船体固定结构或与船体相焊接的基座或支架上。 4.3 安装在铝质围板或木质板上的设备接地,应通过接地导线或接地铜皮连接到船体的钢质部位。 4.4 电气设备接地可用专用多股黄绿胶质导线,不可用单股导线作为接地线,接地导线应尽可能短。用于连接的接地柱或接地块,应与设备上的接地柱规格相同,紧固螺栓不小于6mm。接地柱或接地块不应直接焊在船壳板上。 4.5 利用设备金属底脚接地时,必须刮去油漆及锈斑、油污,露出金属的表面,应光泽平整。其平面与锡箔纸或镀锡铜片固定后,接触良好。 4.6 锡箔纸或镀锡铜片厚度应不小于0.5mm,其接地面积要略等于金属设备底脚的接触面。 4.7 三只脚以下的设备,只需其中一只脚接地,多于三只脚的设备,至少要在对角二只脚进行接地。 4.8 凡有电源插头的可移设备,或移动式遥控按钮,应采用敷设在软电缆中的连续接地导体,并通过插头或插座接地。

大工15春《船舶制图》大作业题目及要求参考答案

2015年4月份《船舶制图》课程大作业 课程:《船舶制图》 姓名: 报名编号: 学习中心: 层次:专升本 专业:船舶与海洋工程 题目二: 识读92500吨散货船总布置图,完成散货船总布置图的读图报告。字数要求2000以上,按下面要求写的基础上,按照自己读图所得完成报告。 1.要求写出反映该散货船主要技术、经济性能的数据,描述该船外貌特征。 2.该散货船总布置图由哪些部分组成?包含哪些甲板? 3.具体描述该散货船的主船体有哪些舱室?及舱室的位置。 4.写出船舶图样总布置图的概念、作用、表达内容及表达特点。(可参考教材第三章总布置图) 92500吨散货船总布置图的读图报告 本篇读图报告选取的是:题目二。 本船主尺度,总长为292.20m,垂线间长为222m,型宽为38m,型深为20.7m,设计吃水为12.50m,结构吃水为14.9m。船舶服务速度为14.1节,主机为型号是MAN B&W 6S60MC的柴油机一台,最大输出功率为12240KW,此时主机转速为105r/min ,一般输出功率为10404kw ,此时主机转速为99.5r/min。船舶定员25人。本船为单甲板,艉机型,单桨,单舵,柴油机驱动螺旋桨推进的92500W

载重吨的散货船,具有球尾和球鼻艏型线。设有艏楼,艉部主甲板以上设有六层甲板室,货舱区域设置7个货舱。5号舱盖可悬停直升机。 总布置图最左侧从上到下分别是机舱从上到下的布置信息,包括机舱区划的舱室布置、机器的布置信息、电器设备的布置信息等等。中间部分从上到下分别是侧视图、主甲板俯视图、舱底俯视图,中间还有居住区的各层布置图。主要表达了船体区划的舱室布置信息,以及主甲板,各甲板储藏间的布置,以及各房间的布置信息。右侧是剖面图以及主尺度等相关信息。 本船在首尾防撞舱壁之间设有双层底,双层底上面设有7各货舱,各个货舱之间设有槽型舱壁。艏部FR.255 号肋位处设有测深和测速仪器。前面设有首尖舱,5对压载舱左右对称分布。还包括其他信息比如,货舱污水井、燃油舱货、舱内梯子信息、上下压载舱的联通管道、双层底内的管隧信息、槽型舱壁底敦。机舱底部的舱室布置的信息等等。 举例:废油舱FR26-FR39,4号舱底压载水舱FR.1316-FR161,燃油溢流舱FR.33-FR.36,尾尖舱 FR.-5~FR.13 等。 总布置图的概念: 总布置图是表示全船总体布置的图样,它比较集中的反映了船舶的技术、经济性能,是重要的全船性基本图样之一。 总布置图的作用: 1. 表示船舶上层建筑的形式、舱室的划分、主要机械、设备、门窗通道等的布置。 2. 是进行其它设计、计算及绘图的依据。 3. 作为施工时,对舾装工作的指导性图样。 总布置图的表达内容: 总布置图由主要量度栏和一组视图组成。 主要量度栏:给出主要的船舶技术及经济性能数据。其内容包括:船体主尺度、排水量、载货量或载客量、主机功率、主机转速、航速、船员定额、续航力

船舶电气安装工艺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412867337.html, 船舶电气安装工艺分析 作者:吴入庆张磊楚小乐 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4年第01期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不断地提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的船舶制造水平也随之提高,在我国的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船舶制造业也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尤其是船舶的电气安装工艺,对于船舶的制造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为对船舶的经济指标和技术指标都有着重要影响,电气安装工艺的可靠性及连续性必须得到相应的重视。本文就船舶的电气安装进行了分析,并对安装工艺进行了研究。 关键字:船舶;电气设备;安装工艺 对于船舶来讲电气设备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船舶上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船舶的经济指标、技术指标和生命力受到电气设备连续性以及可靠性直接影响,而电气设备的可靠性又是由施工工艺决定的。因为船舶经常在水上航行,很多时候会遇到风浪的冲击,受到冲击的船舶上的电气设备会有很大的震动,从而影响到电气设备的运行,这就要求电气设备在安装时要具有抗震性、牢固性以防止风浪的冲击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转。所以在电气设备安装时要采用适合船舶的施工工艺,还要注意节省成本提高质量,缩短施工周期,从而提高相关的企业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尤其是船舶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设备安装之前的准备工作 一般情况下,在对船舶安装电气设备之前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以保证在安装工作进行时能够做到有序合理。这就要求进行安装的工作人员能够熟悉安装图纸上的具体流程,然后在参加施工图的交流会上和专业人士进行沟通,从而设计出最优的安装施工方案。施工单位要选择具有高素质专业知识和丰富工作经验并且经过考试合格的技术人员对船舶进行电气设备的安装,从而从基本上保证设备安装的质量。 1.船舶设备安装的基本要求 对于经常使用的船舶电气设备要,为了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操作以及维修,在安装时所选择的场所应该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以及足够的活动空间,以满足设备的使用条件,为设备的使用人员提供方便。船舶上存在很多的易燃易爆的船舱室,例如油漆间以及煤仓等,在这些空间一定要注意不要使用明火,而且防爆设备必须安装上防止意外的发生,而除了这些设备其他的电气设备不应该安装。在蒸汽比较多的舱室要注意安装上防水的电气设备。对于甲板上的电气设备要安装上防护罩,保护电气设备。为了防止由于船舶受到冲击产生的震动影响到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转,在这些场所要适当的安装减震器。

船舶基础知识及术语解释(集成版)

船舶基础知识及术语解释(集成版) 定义 航行或停泊于水域的运输或作业工具,按不同的使用要求而具有不同的技术性能,装备和结构型式。 简史 船舶从史前刳木为舟起,经历了独木舟和木板船时代,1879年世界上第一艘钢船问世后,又开始了以钢船为主的时代.船舶的推进也由19世纪的依靠人力,畜力和风力(即撑篙,划桨,摇橹,拉纤和风帆)发展到使用机器驱动(见船舶动力装置) 1807年,美国的R.富尔顿建成第一艘采用明轮推进的蒸汽机船"克莱蒙脱(Clerment)"号,时速约8公里/小时。 1839年,第一艘装有螺旋桨推进器的蒸汽机船"阿基米德(Archimedes)"号问世,主机功率为58.8千瓦.这种推进器充分显示出它的优越性,因而被迅速推广。 1868年,中国第一艘载重600吨,功率为288千瓦的蒸汽机兵船"惠吉"号建造成功。 1894 年,英国的 C.A.帕森斯用他发明的反动式汽轮机作为主机安装在快艇"透平尼亚(Turbinia)"号上,在泰晤士河上试航成功,航速达60公里/小时以上,早期汽轮机船的汽轮机与螺旋桨是同转速的,约在1910年出现了齿轮减速,电力传动减速和液力传动减速装置,在这以后,船舶汽轮机都采用减速传动方式。 1902~1903年在法国建造了一艘柴油机海峡小船。1903年,在俄国建造的柴油机船"万达尔(Βандал)"号下水.20世纪中叶,柴油机动力装置遂成为运输船舶的主要动力装置. 英国在1947年首先将航空用的燃气轮机改型安装在海岸快艇"加特利克(Cartaric)"号上,以代替原来的汽油机,其主机功率为1837千瓦,转速为3600转/分,经齿轮减速箱和轴系驱动螺旋桨.这种装置的单位重量仅为2.08千克/千瓦,远比其他装置轻巧.60年代先后出现了用燃气轮机蒸汽轮机联合动力装置(见燃气-蒸汽联合循环装置)的大,中型水面军舰.当代海军力量较强的国家,在大,中型船舰中,除功率很大的采用汽轮机动力装置外,几乎都采用燃气轮机动力装置.在民用船舶中,燃气轮机因效率比柴油机低,用得很少。 原子能的发现和利用又为船舶动力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1954 年,美国建造的核潜艇"鹦鹉螺(Nautitlus)"号下水,功率为11025千瓦,航速为33公里/小时.1959年苏联建成了核动力破冰船"列宁(Ленин)"号,功率为32340千瓦.同年,美国核动力商船"萨瓦纳(Savannah)"号下水,功率为14700千瓦.现有的核动力装置都是采用压水型反应堆汽轮机动力装置,主要用在潜水艇和航空母舰上,而在民用船舶中由于经济上的原因没有得到发展. 70~80年代,为了节约能源,有些国家吸收机帆船的优点,研制一种以机为主,以帆助航的船舶,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联合控制,日本建造的"新爱德丸"号便是这种节能船的代表 古代中国是当时造船和航海的先驱.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造船工场,能够制造战船.汉代已能制造带舵的楼船.唐,宋时期,河船和海船都有突出的发展,发明了水密隔壁.明朝的郑和于1405~1433年间七次下西洋的宝船,在尺度,性能和远航范围方面,都居世界领先地位. 到了近代,中国造船业发展迟缓.1865~1866年,清政府相继创办江南制造总局和福州船政局,建造了"保民","建威","平海"等军舰和"江新","江华"等长江客货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船舶工业有了很大发展,50 年代建成一批沿海客货船,货船和油船. 60年代以后,中国的造船能力提高得很快,陆续建成多型海洋运输船舶,长江运输船舶,海洋石油开发船舶(平台),海洋调查船舶和军用舰艇,大型海洋船舶的吨位可达120000载重吨.除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