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暮江吟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暮江吟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暮江吟公开课教案

《古诗三首》教学方案

教材解析

这三首古诗是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三组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这组教材围绕“观察与发现”专题进行编排,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三首诗描述深秋时候,黄昏江边的景色、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和雪梅的特点,重点关注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体会作者在古诗中表达的感情,三首诗分别写出了诗人观景的所见所闻,更重要的是还写了从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

教学目标

1.认识“暮、吟、瑟”等7个生字,会写“暮、吟、题”等13个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3.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题西林壁》和《雪梅》蕴含的哲理: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4.背诵古诗。默写古诗《题西林壁》。

教学重点

借助学习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教学难点

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暮江吟

一、谈话导入,介绍诗人

1.我们在低年级曾学过一首诗《草》,试着背一背。

2.我们今天再来学习白居易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暮江吟》。

3.解诗题。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的途中心情愉快写下这首诗,通过课前的预习,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4.知诗人。出示白居易照片生平简介。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流利。

播放音频:【情境课文】暮江吟课文朗读

2.学习会认字。

3.指导书写:“暮”的中间一横要长一些;“吟”的最后一笔不是点。

三、再读诗文,探究诗意

1.请自由朗读这首诗,通过图文结合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诗中的字、词用“△”标出。

2.学生自由朗读学习古诗。

播放视频:【情境课文】暮江吟(诵读版)。

3.交流学习一、二两句。在这两行诗中,有什么不懂的字词可提出来。

4.师生共同解答“残阳”“铺”“瑟瑟”等字。

5.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两句诗的意思,指名说,指导朗读。

过渡语:江边傍晚的景色是如此吸引人,不知不觉已到夜晚。

6.指导学习三、四两句。这两句描写了江边的哪些景色?

7.诗人用什么方法来描写露水和月亮?把什么比作什么,又把什么比作什么。

8.诗人抓住景物的特点,连用两个比喻描写了江边夜晚迷人的景色,诗中还用哪个词来形容?可怜是什么意思?指导朗读。

9.指导朗读整首诗,不仅要读准字音,还应有节奏,根据停顿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学习韦应物《咏露珠》。

2.指导配乐朗读。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这一路上他的心情愉快,被江边这

红霞满天,弯月东升,露水晶莹的美景所陶醉了,我们随着音乐也来细细地品诗一番。

3.谈感受。如果此时你是诗人,来到这深秋傍晚的江边,领略到这美景,你有什么受?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暮江吟》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暮江吟》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培养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1、理解古诗优美的语言,了解唐诗是我国文学的瑰宝,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理解“铺、瑟瑟、可怜、似”等词语在诗中的意思,理解每句诗的意思,体会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正确回答课后问题。 3、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加强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情感、意境、潜词造句的体验,有感情的背诵古诗,默写《暮江吟》。 4、引导学生由书本走向生活,通过广阔的生活空间、网络空间去获取资料。培养学生多角度的理解诗词。 学习重点: 学习古诗体会诗中的名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指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用语言或者图画描绘诗句概括的景物,体会其中的诗味。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正确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指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展开合理想象,引导学生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转化成画面,读中感悟,体会作者看到奇丽景色的愉快心情。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1、搜集描写夕阳的诗词; 2、温习《夕照》; 3、准备水彩笔 教师准备:1、描写夕阳的一些诗词、文; 2、欣赏的《暮江吟》教学课件; 3、自谱的乐曲一首《暮江吟》(歌曲附后)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古代有一位诗人,他写的诗通俗易懂,每次写完诗后,他总要读给隔壁的老奶奶听,一遍遍地读,一遍遍地改,直到老奶奶听懂为止,哪位同学知道这个诗人是谁。(白居易) 2.大家学过白居易写的诗吗?哪位同学能起来给大家背诵一下。 3.背诵古诗。 二、新授 (一)走进《暮江吟》 1.今天我们在来学习一首白居易写的古诗——《暮江吟》。 2.你从诗题中知道了什么? 时间:傍晚;地点:江边。吟:吟诵。 3.白居易在傍晚的江边看到了什么样的美景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暮江吟》。 4.指导朗读。

优质公开课暮江吟教案

优质公开课暮江吟教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暮江吟》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中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2、通过反复朗读,整体把握诗歌情感,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 3、从关键词语“一道、铺、瑟瑟、可怜”入手,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通过对诗句的理解,展开丰富的想象,复现诗中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温习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不少古诗,下面我来考考大家,我念一句,你们背整首古诗。“离离原上草”…… 这首诗的诗人是谁(白居易)。今天,我们再来学习白居易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暮江吟》。(出示课题,齐读课题)(“吟”是前鼻音) 二、解题,知作者: (接上)我们来看一下这个“暮”字,上面是一个…草字头,草字头下面有一个…“日”,这个“日”表示的就是…太阳。太阳落到草丛下了,这个“暮”表示什么意思。(傍晚) 从诗题中我们知道了时间。你还能知道什么(地点:江边。吟:吟诗) 那么是谁傍晚的时候在江边吟诗呢(白居易) 既然大家都曾认识这位伟大的诗人,你能说说他的“字”和“号”吗(PPT示简介) 三、熟读古诗,整体感知: 1、究竟是什么样的景色吸引了白居易在此吟诗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看——齐读。 大部分同学都读得很好,但还有部分同学读得不通顺,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诵。 2、学生自由大声练读。(可站、可坐、可配合手势,可以摇头晃脑,可以大声读,也可以小声读等,想怎么读就怎么读,但是要读准诗中的生字,读通顺诗句。)(个别汇报读,师生评:字音读准了,证明你已有收获;读得真流畅,学习力强;读出了古诗的韵味,你真是个小诗人……) 3、教师范读。师:你们注意老师是怎么停顿的。 4、学生个别读(比比谁读得好)、齐读。

古诗词鉴赏公开课教案

古诗词鉴赏公开课教案 【《考试说明》要求】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教学设想】 1、在理解诗歌字词句的基础上,进一步鉴赏诗歌中的形象,表达技巧,以及思想内容。 2、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教师适当介绍一些鉴赏诗歌的常识,然后结合具体例子强化训练。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篇鉴赏古代诗歌考点阐释: 一、考点解析: 我们通常所说的古诗鉴赏,据《考试说明》规定,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鉴赏;二是评价。鉴赏又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鉴赏其形象(包括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2、鉴赏其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还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3、鉴赏其表达技巧(赏析表达技巧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修辞技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那么评价的又是什么呢?是诗歌的思想(感情)内容。(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局限性)。从2002年高考起,诗歌鉴赏题由客观题变为主观题,即由原来的判断选择变为语言表达。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为了既能体现命题者在《考试说明》中所提出的“初步鉴赏”的要求,又能在题目的区分度上达到理想状态,高考所选择的诗歌材料应会比较浅显,学生能初步读懂。经过我们平时的训练,大多数同学对诗歌主观题的命题形式基本了解,但在真正读懂诗歌的思想内容,把相关的表达技巧与具体的诗句联系分析,准确、规范地解答主观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试题难度不大,按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备考训练,应该是不难解答的,但事实却不然,在阅卷中我们发现,仍然有为数不少的同学作答失误。失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暮江吟》教案设计

暮江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暮江吟》,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2.能力目标: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通过小练笔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3.背诵并默写古诗。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 2.理解景物描写与表情达意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诗 师:古典诗歌中写景的诗句很多,大家能背几首吗? 生背《望天门山》,背《山行》,背《绝句》…… 师:同学们每背一首诗,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题目叫《暮江吟》 (师板书,一边音乐《春江花月夜》起) 师强调“吟”的读音。 师:同学们来看看这个“暮”字,上面是个草字头,下面是个日,你能看出什么来吗? 生:有太阳落山的意思。 师:从诗题中看出了时间,还看出了什么?

生:他在江边。 师:傍晚在江边吟诗,这是谁呀?(白居易) 师:谁来介绍介绍。(生介绍) 二、知诗人,初赏诗 师:老师这里也有关于白居易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出示作者简介,学生指名读) 师:要了解这首诗,还要回到822年,在去杭州上任的路上,他看到江边红日落下的美景,陶醉其中,不禁吟诗一首,就是这《暮江吟》(课件出示图片,并范读) 师:听了这首诗,你感到什么? 生:我感到自己是一棵小草,被夕阳的余辉照耀着,一半绿,一半红。 师:你怎么那么会表达呀! 生:我感到自己是一只小螃蟹,在江中游,阳光下的江面照得一半红,一半绿。 ……学生自由说感受。 三、初读古诗,知大概 师:多美啊!接下来,同学们用喜欢的方式来读诗,可以坐着读,可以站着读,可以离开座位读。 (同学们纷纷找伙伴读) 师:谁来读? (指名读诗)(齐读) 思考:这是一首什么诗?写什么时候的景?在诗中画出表时间的词语,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优质公开课《暮江吟》教案

《暮江吟》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中所描写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2、通过反复朗读,整体把握诗歌情感,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 3、从关键词语“一道、铺、瑟瑟、可怜”入手,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通过对诗句的理解,展开丰富的想象,复现诗中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温习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不少古诗,下面我来考考大家,我念一句,你们背整首古诗。“离离原上草”…… 这首诗的诗人是谁?(白居易)。今天,我们再来学习白居易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暮江吟》。(出示课题,齐读课题)(“吟”是前鼻音) 二、解题,知作者: (接上)我们来看一下这个“暮”字,上面是一个…草字头,草字头下面有一个…“日”,这个“日”表示的就是…太阳。太阳落到草丛下了,这个“暮”表示什么意思。(傍晚)从诗题中我们知道了时间。你还能知道什么?(地点:江边。吟:吟诗) 那么是谁傍晚的时候在江边吟诗呢?(白居易) 既然大家都曾认识这位伟大的诗人,你能说说他的“字”和“号”吗?(PPT示简介) 三、熟读古诗,整体感知: 1、究竟是什么样的景色吸引了白居易在此吟诗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看——齐读。 大部分同学都读得很好,但还有部分同学读得不通顺,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诵。 2、学生自由大声练读。(可站、可坐、可配合手势,可以摇头晃脑,可以大声读,也可以小声读等,想怎么读就怎么读,但是要读准诗中的生字,读通顺诗句。)(个别汇报读,师生评:字音读准了,证明你已有收获;读得真流畅,学习力强;读出了古诗的韵味,你真是个小诗人……) 3、教师范读。师:你们注意老师是怎么停顿的。 4、学生个别读(比比谁读得好)、齐读。 四、明确背景,体会情感: (同学们读得真好,短短几分钟就能读得通顺、流畅、有节奏了,可我们似乎还缺少了点东西,缺少什么呢?对了,缺少点情感。俗话说:诗言志。诗人写诗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感,那么他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人创作这首诗的缘由)PPT示背景(指名读):当时朝廷政治昏暗,斗争激烈,诗人品尽了朝官滋味,自求外任。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写的。该诗从侧面反映出了作者离开朝廷后轻松畅快心情。让我们带着诗人那种轻松畅快的心情,随同诗人一起赏景抒情——齐读 五、品读探究,深入理解: 1、画景物:听着同学们的朗朗读书声,我们仿佛穿越到了唐代,与诗人一起欣赏江边美景。下面我们再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将这江边的美景图一一描绘出来。 诗人在不同的时间里, 各写了哪些景物? 找出来, 用笔画出来。(画景物——汇报)( 板书:残阳、江、露、月) 2、品诗句:这些常见的景物,为什么能让诗人流连忘返呢?让我们跟随诗人的笔墨,一起走近江边。齐读一二句。PPT 你觉得诗人笔下的太阳是怎样的?(火红的、摇摇欲坠的、疲惫的、金光闪闪的) 同学们口中的夕阳真美啊,你们真是白居易的知己啊! 在这两句中有一个动词,你能找出来吗?“铺”。 平日我们描写阳光用什么动词?(照、射、洒)换上这些词好不好?换词读一读。换好不好? “铺”字多用在何处?(引导“铺”字组词:铺床、铺路) “铺”——(简图)(夜晚妈妈帮你铺床,盖被子时候,你有什么感觉?引导得出:温

(完整版)诗歌鉴赏之炼字公开课教案

高考古诗词鉴赏之炼字专题(只需一字,尽得风流) 教学目标: 1.了解高考诗歌鉴赏题的设题角度中的炼字方面的考查; 2.通过讲解和练习,归纳积累解答此类问题的方法; 3.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教学方法: 精选习题,归纳总结,掌握运用。 课前作业: 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问: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在进入今天的学习内容前,我们先来看几句诗。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卢延让《苦吟》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题诗后》 求得一字稳,耐得半宵寒。——顾文炜《苦吟》 大家看看这些句子向我们传达了一些什么信息?(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古人特别在意诗歌语句的锤炼,对个别词特别在意。)大家说得都没错。古人作诗特别讲究炼字,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锤炼语言的佳话。既然讲到炼字,何为炼字?我们来看下投影。 【PPT】何为炼字 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 炼字可以使“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沈德潜)” 二、寻 了解了炼字的概念之后,现在我们来看一些诗句,请大家找出诗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字。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木兰花》宋祁)动词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形容词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早梅》)数量词

《暮江吟》教学设计

《暮江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吟”、“瑟”两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诵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3、.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4、想象诗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诗人表达的对明月和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2、想象诗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诗人表达的对明月和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知诗人,解诗题,导入新课。 1、古代有一位诗人,他写的诗通俗易懂,每次写完诗后,他总要读给隔壁的老是奶听,一遍遍地读,一遍遍地改,直到老奶奶听懂为止,哪位同学知道这个诗人是谁。(白居易) (白居易(公元772—公元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渭南)人。他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他所写的《秦中吟》、《新乐府》,敢于针对当权者的弊政,反映人民疾苦,深刻地揭露社会矛

盾,他又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人。白居易的叙事诗如《长恨歌》、《琵琶行》,描写细腻,生动感人,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影响极为广泛。今天我们来学习诗人一首风景诗(板书《暮江吟》。)2、看到这个诗题,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吟”又是什么意思呢? 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吟,古代一种诗体。 3、白居易在傍晚的江边看到了什么样的美景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暮江吟》。 二、读诗,了解诗意。 1、自由朗读,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读出自己的体会。在读的过程中注意字的读音,停顿。 2、检测读。字正腔圆、停顿正确。谁愿意把你的体会读出来? 3、(再抽生读)读完整首诗,你看到了什么?结合学生所描绘的景象,边板书:残阳铺水中、江瑟瑟红、露似真珠、月似弓。边讲解诗句,指导朗读。 三、品诗,体会意境。 1、默读诗文,体会诗意。 (1)齐读“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你觉得这两句诗中哪个词用得最好?(通过抓关键词“铺”、“瑟瑟”等,引导学生更深层次的体会古诗的意境。) 引导:漫步江边,面对着醉人的美景,心情十公愉快,诗人留连忘返。不知不觉天暗下了,夕阳也带着它的美丽隐去。这时新月当空,诗人又看到了什么呢?

古诗诵读暮江吟教学设计教案

古诗诵读: 暮江吟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 、能借助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 歌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2. 教学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轻松愉快的心情。 3. 教学用具 课件 4. 标签 鄂教版 教学过程 一、释题激趣,创设语境。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一首诗,老师念第一句“篱篱原上草”,大家一起背好吗? 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他就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白居易,他写这首诗时只有15 岁,他的诗通俗易懂,在广大群众中广为流传下来的诗有1914 首,今天我们学习其中一 首脍炙人口的诗句,题目是《暮江吟》。板书:暮江吟 1. 读题、解题: (1)师强调“吟”的读音。“吟”是怎么意思?吟,古代一种诗体。 (2)同学们来看看这个“暮”字,上面是个草字头,下面是个日,你能看出什么来吗? ( 有太阳落山的意思) 这里交代的是(时间)(3)“江”在题目中交代了什么?(地点) 二、初读古诗, 感受画面。 1.自由读古诗, 读正确, 读流利. 想一想: 这首古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 2.(点读——齐读)读完古诗你有什么感受?(景色美丽、喜爱,, ) 3.读诗初步感觉很重要, 老师读这首诗也有自己的感受, 我想通过我的读表达出来。

三、品析古诗,体会情感。 1. 思考、讨论:诗人描写了傍晚的哪些景物?抓住了这些景物 的哪些特点来写的?(诗人描写了傍晚的残阳和江水,江水的特点是半江瑟瑟半江红) 2. 齐声朗读前两句诗。 3. 重点理解词语。 (1)“残阳”是什么意思?(落山的太阳光) (2)“铺”是什么意思?这个“铺”字你体会到了什么?把“铺”换成“照”、 “射”可不可以? (“铺”既写出了夕阳的柔和,又写出了照得面积广大而均匀。) 4. 质疑:江水为什么一半是绿色,一半是红色,你看见过这种景象吗?(因为 太阳接近地平线,江面有一半已经照不到阳光所以半江是绿色,半江是红色。) 5. 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一道余辉铺在江面上,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金光闪闪。江水一半呈现出深 深的碧绿,一半呈现出殷红。) 6. 学习后两句诗。 ① 指名朗读后两句诗。 思考:作者描写了夜晚的哪些景物?是怎样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来写 的?(诗人描写了夜晚的明月和露珠) ②“可怜”是什么意思?(可爱) 九月初三:是指农历已进入深秋季节这句点出了观赏江景的季节是深秋。③诗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深秋的夜景?为什么这样打比方? 珍珠晶莹闪亮,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用珍珠来比喻露珠就照应了“可怜”,诗人 写的是初三夜的月亮,因为初四是娥眉月,所以把月亮比作弯弓。 ④ 指名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般,一弯新月仿 佛是一张精致的弓。)

暮江吟教学设计

暮江吟教学设计 Revised by Chen Zhen in 2021

《暮江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暮江吟》,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 情地朗读。 2、能力目标: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看到的绮丽景色时的愉悦心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视频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1.师:古典诗中,写景的诗有很多,同学们你们积累了哪些写景的诗,能不能给大家背几首? 生:背积累的写景的诗。 2.师:同学们背的每一首诗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写景诗。 二、知诗人,破诗题,解诗题

1、师板书课题后提问:同学们来看这个“暮”字,上面是个草字头,下面是个日,你能看出什么来吗(太阳落山)从诗题中我们看出了时间,还看出了什么(地点)“吟”是本课的一个生字,大家注意它的读音是前鼻音,书写是左边是“今”可别写成“令”,“吟”是什么意思呀(大声吟诵),谁傍晚在江边吟诗呀 2、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1)谁来介绍一下白居易?三、初读古诗,三、整体感知、1、那么《暮江吟》这首诗写的是怎样一幅景象呢?打开书自己把书读三遍,要求:第一遍,读准字音:第二遍,读流利,读的字正腔圆;第三遍,画出节奏,读得有板有眼。 2、大家刚才画出了节奏,谁来说说这首诗应用什么读法? 3、课件出示画了节奏的诗,采用各种形式读。 4、课件范读。 四、品读句子,理解诗意 1、默读古诗,对照课本上的注释理解这首诗的意思,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小组合作学习。要求:读一句理解一句,理解那个说那句,不懂的现在组内解决。 3、课件讲解诗意。 4、全班汇报交流。 (1)“一道残阳铺水中”谁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先说词语,再说整句话。

《暮江吟》教案

《暮江吟》教案 导读:师:古典诗歌中写景的读句很多,大家能背几首吗?生:背《望天门山》背《山行》背《绝句》师:同学们每背一首诗,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题目叫《暮江吟》(师板书,一边音乐《春江花月夜》起)师强调吟的读音。师:同学们来看看这个暮字,上面是个草字头,下面是个日,你能看出什么来吗?生:有太阳落山的意思。师:从诗题中看出了时间,还看出了什么?生:他在江边。师:傍晚在江边吟诗,这是谁呀?(白居易)师:谁来介绍介绍。生:他的诗容易读懂,因为他写诗的时候,总是要把写好的诗读给老百姓听。师:你真是个爱学习的孩子。生:他有个师傅叫顾况。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我是看书的。师:你也是个爱学习的孩子。师:要了解这首诗,还要回到1083年,在去杭州上任的路上,他看到江边红日落下的美景,陶醉其中,不禁吟诗一首,就是这《暮江吟》(课件出示图片,并范读)师:听了这首诗,你感到什么?生:我感到自己是一棵小草,被夕阳的余辉照耀着,一半绿,一半红。师:你怎么那么会表达呀!生:我感到自己是一只小螃蟹,在江中游,阳光下的江面照得一半红,一半绿。师:多美啊!接下来,同学们用喜欢的方式来读诗,可以坐着读,可以站着读,可以离开座位读。(同学们纷纷找伙伴读)(两位同学跑到评委席读给评委听,说自己的理解)师:谁来读?(指名读诗)(齐读)师:究竟是何种景物,吸引我们的大诗人白居易。找要好的伙伴,借助注释,理解品味,在讨论中来领悟一番诗中最美的地方在哪里?(生自由学习讨论

师:请各小组来交流一下你们讨论的结果。生:一道夕阳照在水中,一半变成红色,一半变成绿色,草地上的露珠晶莹美丽,月亮就像一张弓一样。生:我补充,一道残阳并不是一道,照在河水中有很多的。师:瞧,这两位同学多能干啊!还有什么问题吗?生:太阳都是照射的,这里为什么用铺呢?师引导大家做照、洒、铺的手势。从这个手势中你感受到什么?生:很柔美。师:你能读出来吗?(生读)师:那刚才讨论中认为最美的是什么?生:半江瑟瑟半江红,最美。因为这种景色像湖面吗?我认为不像。师:看一看(出示图片)用上仿佛、好像说一说这是怎样的红?怎样的绿啊?生:像小孩子脸一样的红,像绿宝石一样的绿。生:一半是红玛瑙铺成的,一半是碧玉铺成的。师:还有哪儿很美?生:我觉得露珠是很美的,就像珍珠一样,珍珠是价值连城的,很美的。师:当白居易沉浸在这夕照图中,不觉天色渐渐暗下来,低头一看,他看到了什么?生:露珠。师: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白居易,你的心情会怎么样?生:能看到这样的美景真幸福啊!生:看到这些,我的疲劳都不见了。生:我心情舒畅。生:很想去。师:课文中有一个词就表示这个意思,是什么?对,可怜就是可爱的意思。能把刚才理解到的读出来吗?(生读诗)师:教师从你们的语言和动作中感受到了现在你们就是白居易,谁来吟吟这首诗(指名吟诗)你觉得他吟得怎么样?生:好,我给大家示范一下。(生读)(学生争着,比着读)师:看着同学们吟得这样好,老师也想吟一吟,好吗?师吟诗(同学们鼓掌)师:我们现在一齐来吟一吟。你们现在就站在江边(生吟诗,音乐起)读了这首诗,你们都有所感悟,

诗歌鉴赏人物形象公开课教案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鉴赏古代诗词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目标: 1、明确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内涵和分类。 2、体察鉴赏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切入点。 3、掌握鉴赏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答题思路并规范组织答案。 教学重点: 人物形象的归纳和方法的解读 教学难点: 解题的思路与准确的表述。 教学方法: 讨论法、点拨法、归纳法 教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回顾教材内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明确诗歌的人物形象——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包括两种: 一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诗人形象) 二是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 让同学们初步感知明确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内涵和分类 二、鉴赏分析古诗中的人物形象 通过学生分析诗歌,教师补充说明,让学生明确诗歌中人物形象三种做题方法,即一、知人论世,结合背景,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握形象;二、从人物的神态、行动、语言、心理处境等角度入手分析,关注反映感情的词语(情语);三、注意环境(时间、地点、天气、周围景物)对刻画人物所起的作用。 同时明确答题三步骤: (1)步骤一: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点出人物形象特点(身份、性格),即一句话“盖帽” (2)步骤二:结合诗句分析人物形象的基本特征(如有表现手法,

也可概括) (3)步骤三:概括出形象的社会意义或蕴含的作者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通过明确诗歌中人物形象三种做题方法以及答题三步骤,进而突出人物形象的归纳和方法的解读这一教学重点。 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试分析人物形象 闺意献张水部(唐)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注释:①张水部,张籍。朱庆馀曾得到张籍的赏识,而张籍又乐于推荐提拔后辈。因而朱庆馀在临应考前作这首诗献给他,借以征求意见。 ②舅姑,公婆 诗歌表现了作者什么形象,请简要分析。 高冠谷口招郑鄂(岑参) 谷口来相访,空斋不见君。涧花然暮雨,潭树暖春云。 门径稀人迹,檐峰下鹿群。衣裳与枕席,山霭碧氛氲。【注】然:通“燃”。 结合诗中意象,说说郑鄂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三、高考实战演练 找到近几年的各省高考诗歌鉴赏人物形象体型,加强做题,进而突破训练学生解题思路与准确表述的教学难点。

人教部编版《暮江吟》优秀教案1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暮江吟》教学设计人教(部编版)☆《暮江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暮江吟》,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并能有感情地朗读。通过学习,能归纳出学习古诗的方法。 2、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 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看到奇丽景色时的愉悦心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掌握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积累写景的古诗。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这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中描写的景色。这首古诗的题目是《暮江吟》。(出示课题,齐读。) 2、理解题意。

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名诗。诗歌作于公元822年。这一年,白居易上任杭州刺史,一路上,他为自己离开了腐败的朝廷,离开了京城感到十分的轻松愉快。游山玩水,走到一处,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便写下了这首广为流传的山水风景诗。那这首诗描写的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的景色呢?我们来看看能不能从诗题中找到答案。 看诗题,指名回答。 从诗题中我们知道了诗人在傍晚时分来到江边,看到美丽的景色就陶醉其中、诗兴大发,就脱口吟诵出这首古诗。 3、诗人在江边吟什么呢?(课件出示背景图片和全诗)——师配乐范读。 二.初读感诗意 1、学生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学生读,师生正音、评价。 3、词义理解:翻开书,看看从书上的注释中你理解了哪些词的意思,还有哪些词你不理解?(学生自由发言,师相机指导)残阳——快落山的太阳,夕阳。 瑟瑟——本是绿宝石的名称,诗中指碧绿的颜色。用来形容没有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颜色。 (指导看图)而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是什么颜色?(红色)所以江水一半是——(生)绿色,一半是——(生)红色。 可怜——可爱,令人爱惜。今义:令人怜悯。用“可爱”代替“可怜”,即“可爱九月初三夜”,用现代的话怎么讲?

《暮江吟》公开课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2

四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9.《古诗三首:暮江吟》人教(部编 版) 9.古诗三首 ——《暮江吟》说课稿 一、说教材 《暮江吟》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上任杭州刺史途中写的一首风景诗。这是一首写景佳作,诗句语言流畅,格调清新,绘影绘色,细致真切。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的意境。教材选编这首诗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读中悟诗,体会诗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受到古典文学的熏陶,提高语文素养。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对中高年级在阅读诗歌教学中的要求,要让学生大体把握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同时综合以上教材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一)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吟”“瑟”。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诗文。 (二)过程目标 (1)通过对关键词句的理解,体会作者情感。 (2)通过多种读的方式,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文。 (三)情感目标启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情感,积累背诵。 四、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课程标准及结合教材特点,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品评赏析等方法,适时的运用配乐引导学生主动的进行朗读、品悟诗文,让学生在读中融情,悟中入情。 五、说教学过程 这篇课文我安排一个课时,教学过程我分五个环节进行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我的导入是这样的:同学们,古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从一年级到现在我们已经学过许多写景诗歌,你们能背几首听听吗?当我这样引导之后,学生自然会背几首写景的诗,随后我顺势说:同学们背的每一首诗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写景诗《暮江吟》。(板书《暮江吟》)介绍《暮江吟》写作背景。 (二)破诗体,解诗题。 解题是学习这首诗的一把钥匙,介绍写作背景后,我让学生看我板书的课题,提问:“暮”是什么意思?“暮”和“江”在这各交代了什么?“吟”是什么意思?“吟”是本课的生字大家读时注意是前鼻音,书写时右边是“今”不是“令”。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这个环节

2017高考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教案

公开课教案 2017古诗词鉴赏之比较阅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高考诗词比较鉴赏题的设题角度,掌握和运用比较鉴赏基本原则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答病例与规范答题的比较明确答题思路。 在讨论、练习中归纳、掌握诗歌形象、语言、表现手法、内容感情比较鉴赏的方法。 3、情感与态度:在比较中进一步提高诗词的鉴赏能力,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点: 掌握和运用比较鉴赏基本原则和方法,学会规范答题。 教学难点: 在整体理解诗词的基础上,求同辨异。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及要点: 一、考纲回顾 鉴赏评价D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考情回顾: 命题特点:不同诗人作品的比较;同一诗人作品的比较。 命题考点:1、比较形象2、比较语言3、比较表达技巧4、比较内容情感 三、合作探究 1、真题示例(2014·山东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寻诗两绝句陈与义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2、问题例析

3、从上题中可看出诗词比较阅读的原则和方法是什么 比较鉴赏基本原则:整体把握,求同辨异。比较鉴赏,即“求同辨异”。比较阅读与单篇诗歌的阅读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有两点外在的、形式上的区别:一是阅读的对象在数量上的区别,二是比较鉴赏多了一道“作比较”的步骤。 比较方法:求“同”关键词寻“异”关键词。大部分的比较类诗词都可以借助关键词来更好地分析异同。关键词可能是描述意象的名词、形容词,可能是直接或间接表明情感的动词等,当然也有的找不出具体的词,要结合诗词的整体内容去理解。 4、其他题型示例 【比较语言】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登崖州城作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注:两诗写作之时,作者都是贬谪之身,正值壮年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则在垂暮之年被弃置崖州。从诗中看,两人的处境与心境是有所不同的。 两诗都着一“望”字。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引领全篇,既表达了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又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柳诗之“望” 求“同"关键词:望 辨“异”关键词(学生找出)高楼帝京若为峰头故乡 参考答案:柳诗之“望”在末句,虚写置身峰头,以自己化身千万置身每个峰头这一奇

暮江吟教案设计完整版

暮江吟教案设计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暮江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暮江吟》,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2.能力目标: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通过小练笔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3.背诵并默写古诗。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 2.理解景物描写与表情达意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诗 师:古典诗歌中写景的诗句很多,大家能背几首吗? 生背《望天门山》,背《山行》,背《绝句》…… 师:同学们每背一首诗,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题目叫《暮江吟》 (师板书,一边音乐《春江花月夜》起) 师强调“吟”的读音。 师:同学们来看看这个“暮”字,上面是个草字头,下面是个日,你能看出什么来吗? 生:有太阳落山的意思。 师:从诗题中看出了时间,还看出了什么? 生:他在江边。 师:傍晚在江边吟诗,这是谁呀( 白居易) 师:谁来介绍介绍。(生介绍) 二、知诗人,初赏诗 师:老师这里也有关于白居易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出示作者简介,学生指名读)师:要了解这首诗,还要回到822年,在去杭州上任的路上,他看到江边红日落下的美景,陶醉其中,不禁吟诗一首,就是这《暮江吟》(课件出示图片,并范读) 师:听了这首诗,你感到什么? 生:我感到自己是一棵小草,被夕阳的余辉照耀着,一半绿,一半红。 师:你怎么那么会表达呀! 生:我感到自己是一只小螃蟹,在江中游,阳光下的江面照得一半红,一半绿。 ……学生自由说感受。 三、初读古诗,知大概 师:多美啊!接下来,同学们用喜欢的方式来读诗,可以坐着读,可以站着读,可以离开座位读。 (同学们纷纷找伙伴读) 师:谁来读? (指名读诗)(齐读) 思考:这是一首什么诗写什么时候的景在诗中画出表时间的词语,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四、再读古诗,交流读懂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你读懂了哪里你哪个地方没读懂谁来帮帮他

《暮江吟》说课稿——获奖说课稿

---------------------------------------------------------------最新资料推荐------------------------------------------------------ 《暮江吟》说课稿——获奖说课稿《暮江吟》说课稿一、说教材。 《暮江吟》语文 e 鄂版第 11 册第 4 单元的诗词诵读,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上任杭州刺史途中写的一首风景诗。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佳作。 诗句语言流畅,格调清新,绘影绘色,细致真切。 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 其写景之微妙,历来备受称道。 诗句的字里行间充溢着诗人热爱大自然的美丽景色,热爱大好秋色的喜悦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及单元的目标要求,并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1、学会吟、瑟两个生字。 2. 有感情的朗诵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3. 通过在读中想象意境,描绘意境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4. 想象诗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诗人表达的对明月和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 1. 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1 / 8

2. 想象诗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诗人表达的对明月和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3. 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四、说教法与学法本课设计先引导学生解诗题,知作者,并通过设计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自读古诗,把握节奏,再通过自由交流理解诗意,其间适时引导朗读,体会词语的用法、诗的意境,在理解品读中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五、说教学过程为达到教学目标,实现教学重难点,在教学过程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解诗题、读诗、品诗、悟诗四个小环节,让学生在读中想,在想中绘,在绘中悟,层层递进地理解诗人所描绘的意境,步步深入地去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一)知诗人,解诗题,导入新课。 1. 古代有一位诗人,他写的诗通俗易懂,每次写完诗后,他总要读给隔壁的老奶奶听,一遍遍地读,一遍遍地改,直到老奶奶听懂为止,哪位同学知道这个诗人是谁。 (白居易)当学生说出白居易后,我紧接着追问,请问你们对白居易都有了解吗?当学生畅所欲言后,我再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介绍诗人。 白居易(公元 772公元 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 他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暮江吟公开课教案

《古诗三首》教学方案 教材解析 这三首古诗是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三组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这组教材围绕“观察与发现”专题进行编排,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三首诗描述深秋时候,黄昏江边的景色、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和雪梅的特点,重点关注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体会作者在古诗中表达的感情,三首诗分别写出了诗人观景的所见所闻,更重要的是还写了从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 教学目标 1.认识“暮、吟、瑟”等7个生字,会写“暮、吟、题”等13个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3.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题西林壁》和《雪梅》蕴含的哲理: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4.背诵古诗。默写古诗《题西林壁》。 教学重点 借助学习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教学难点 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暮江吟 一、谈话导入,介绍诗人 1.我们在低年级曾学过一首诗《草》,试着背一背。 2.我们今天再来学习白居易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暮江吟》。

3.解诗题。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的途中心情愉快写下这首诗,通过课前的预习,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4.知诗人。出示白居易照片生平简介。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流利。 播放音频:【情境课文】暮江吟课文朗读 2.学习会认字。 3.指导书写:“暮”的中间一横要长一些;“吟”的最后一笔不是点。 三、再读诗文,探究诗意 1.请自由朗读这首诗,通过图文结合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诗中的字、词用“△”标出。 2.学生自由朗读学习古诗。 播放视频:【情境课文】暮江吟(诵读版)。 3.交流学习一、二两句。在这两行诗中,有什么不懂的字词可提出来。 4.师生共同解答“残阳”“铺”“瑟瑟”等字。 5.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两句诗的意思,指名说,指导朗读。 过渡语:江边傍晚的景色是如此吸引人,不知不觉已到夜晚。 6.指导学习三、四两句。这两句描写了江边的哪些景色? 7.诗人用什么方法来描写露水和月亮?把什么比作什么,又把什么比作什么。 8.诗人抓住景物的特点,连用两个比喻描写了江边夜晚迷人的景色,诗中还用哪个词来形容?可怜是什么意思?指导朗读。 9.指导朗读整首诗,不仅要读准字音,还应有节奏,根据停顿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学习韦应物《咏露珠》。 2.指导配乐朗读。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这一路上他的心情愉快,被江边这

公开课诗歌鉴赏之意象教案

诗歌鉴赏之意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意象”这一概念,学会赏析诗歌中的意象。 2、使学生能区分“物象”和“意象” 教学重点: 意象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难点 通过意象把握诗歌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 ---------寻句抒情 激趣导入方式(一)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辈出,名篇佳作卷帙浩繁,在中华文明中蔚为壮观。今天,让我们一起漫步于古诗苑,含英咀华,再次接受美的洗礼。 说到古诗词,同学们都耳熟能详,特别是课文中的诗词,很多同学甚至还能活学活用,下面,老师给你几个词,请你用诗句来形容一下那一时刻的心情, 幻灯(考试、作业、批评、下课铃) “考试——问君能有几多愁”“下课铃声——忽如一夜春风来”、“作业----------千朵万朵压枝低”“批评——风刀霜剑严相逼” 激趣导入方式(二) 同学们,上课前,老师先给大家布置作业:作文5篇,抄写所有古诗词10遍,试题20套,明天全部上交----- 请你用一句古诗形容一下此刻的情感: 明天月考-----(诗句),考砸了我就暴风雨般的批评你------(诗句)一会下课铃声响起-------(诗句)(师作适当提示,如:“黄老师家作业多”恰似一江春水“哗哗”流等) 二、新课 过渡 同学们真有才,可是谈到考试中的诗歌鉴赏,大家的感受是“众里学它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题还在一片迷茫处”,面对考试,我们该怎么办?这一节课,我们就从诗歌意象入手,去学习一点诗歌鉴赏的方法。 ---------”寻月忆诗” 1、首先让我们看看幻灯片上的图片,(圆月图片等)大家说说:你能联想到那首古诗? 《静夜思》等----- 2 、明月曾勾起许多古代诗人的创作情思,写下许多名篇佳作,同学们还能联想到那些与 月相关的诗句?男女生比赛。幻灯 --------探月究情 3、诗人借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以《静夜思》和《虞美人》为例幻灯 两种月、两种情月圆(团圆思念亲人) 月缺(残缺人缺分离凄凉孤单寂寞) ----------依月定意 师: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常借助于像月一样的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暮江吟_教案

暮江吟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中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2.通过反复朗读,整体把握诗歌情感,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 3.从关键词语“一道、铺、瑟瑟、可怜”入手,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诗句的理解,展开丰富的想象,复现诗中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温习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不少古诗,下面我来考考大家,我念一句,你们背整首古诗。“离离原上草”…… 这首诗的诗人是谁?(白居易)。今天,我们再来学习白居易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暮江吟》。(出示课题,齐读课题)(“吟”是前鼻音) (二)解题,知作者。 (接上)我们来看一下这个“暮”字,上面是一个……草字头,草字头下面有一个……“日”,这个“日”表示的就是太阳。太阳落到草丛下了,这个“暮”表示什么意思。(傍晚)从诗题中我们知道了时间。你还能知道什么?(地点:江边。吟:吟诗) 那么是谁傍晚的时候在江边吟诗呢?(白居易) 既然大家都曾认识这位伟大的诗人,你能说说他的“字”和“号”吗? (三)熟读古诗,整体感知。 1.究竟是什么样的景色吸引了白居易在此吟诗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看——齐读。 大部分同学都读得很好,但还有部分同学读得不通顺,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诵。 2.学生自由大声练读。(可站、可坐、可配合手势,可以摇头晃脑,可以大声读,也可以小声读等,想怎么读就怎么读,但是要读准诗中的生字,读通顺诗句。)(个别汇报读,师生评:字音读准了,证明你已有收获;读得真流畅,学习力强;读出了古诗的韵味,你真是个小诗人……)3.教师范读。师:你们注意老师是怎么停顿的。 4.学生个别读(比比谁读得好)、齐读。 (四)明确背景,体会情感。 (同学们读得真好,短短几分钟就能读得通顺、流畅、有节奏了,可我们似乎还缺少了点东西,缺少什么呢?对了,缺少点情感。俗话说:诗言志。诗人写诗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感,那么他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人创作这首诗的缘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