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制数学课程标准.pdf

5年制数学课程标准.pdf
5年制数学课程标准.pdf

《数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五年制高职的数学课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门重要公共必修课,数学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

已成为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应用日益广泛;对于学生学好其他有关专业知识、专业技术、启发思维、开拓视野,适应今后就职就业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年制高职数学课的任务是: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初等数学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增强学生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处理和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为学习后继高等数学和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掌握初等数学的基础知识,建立初步的数学思维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

单的实际应用问题。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教给学生必须的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等内容,达到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为后继课程和终身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1、知识目标

(1)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并掌握职业岗位和生活中所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数据处理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

(4)培养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对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作出分析并运用适当的数学方法予以解决。

(5)培养数学思维能力,依据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类比、归纳、综合等方法,对数学及其应用问题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判断、推理和求解,针对不同的问题(或需求),会选择合适的模型(或模式)。

2、能力目标

(1)集合: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用符号表示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的方法。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中的列举法,理解性质描述法。理解空集、子集、真子集和全集的概念,理解集合相等与包含关系,掌握集合的交、并、补的简单运算。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

(2)不等式:通过比较实数大小理解并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掌握区间的概念。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了解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会求解简单的一元二次不等式。能用解不等式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应用问题

(3)函数: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符号f(x)的意义和运用,能求出函数的定义域和简单的值域。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法。理解函数单调性的概念,能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单调性,了解函数奇偶性的概念。掌握一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理解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理解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关系。了解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一些简单应用。

(4)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理解有理数指数幂,掌握实数指数幂及其运算法则。了解幂函数举例。理解指数函数的图像及性质。理解对数的概念(含常用对数和自然对数)。了解积、商、幂的对数。了解对数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5)三角函数:了解角的概念推广,理解弧度制的概念。理解任意角的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2

2sin

cos 1αα+=、sin tan cos ααα

=。了解诱导

公式:角α与2()k k Z απ+∈、α?、απ±的三角函数间的关系。理解正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了解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6)数列:了解数列的概念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等差中项及前n 项和的公式并能应用,解决一些基本问题;掌握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等比中项及前n 项和的公式并能应用,解决一些基本问题;了解数列的实际应用举例

(7)平面向量: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掌握向量的几何表示,理解共线或平等向量,相等向量。理解并掌握平面向量的加、减、数乘运算。了解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掌握向量的直角坐标及其运算,掌握用向量的坐标表示向量平行的条件。理解平面向量的内积的定义和运算法则,掌握两个平面向量内积的坐标运算和距离公式。了解平面向量的应用。

(8)直线和圆的方程: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两点间距离公式及中点公式。了解直线与方程,理解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掌握两点斜率公式。掌握直线的点斜式和斜截式方程,理解直线的一般式方程。掌握两条相交直线的交点,理解两条直线平行及垂直的条件。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掌握圆的方程,包括圆的标准方程与圆的一般方程。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了解直线的方程与圆的方程应用举例。

(9)概率与统计初步:了解分类、分步计数原理。理解随机事件和概率、概率的简单性质。 (10)三角计算及应用:掌握正弦、余弦公式。了解函数作图方法。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11)坐标变换与参数方程:掌握坐标轴的平移。掌握参数方程的概念。掌握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的互化。

(12)复数及其应用:掌握复数的概念。掌握复数的加法和乘法。了解复数的几何意义。 (13)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及其几何性质。掌握双曲线圆的标准方程及其几何性质。掌握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及其几何性质。

三、课程内容与任务设计

3

4

α角的关系5

6

7

8

三、教学实施条件

1.教学团队:

2.教材

本课程使用教材为南开大学出版社的《初等应用数学》。该教材充分考虑到职业技术教育的要求,兼顾各种层次教学的要求,体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理念;注重基础知识传授和基本能力训练,为学生提供“够用、实用、适用”的学习平台;在内容组织方面设置基础模块、专业模块;每章设置阅读材料,让学生了解数学史,激发学习兴趣。

四、考核方法

考核与评价要充分考虑职业教育的特点和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能力、态度三个方面。坚持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的原则,注重考核与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和针对性。过程性评价包括上课、完成作业、数学活动、平时考评等内容,终结性评价主要指期末数学考试。学期总成绩由过程性评价成绩、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考核与评价应结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进行。

1、课程平时考核

平时成绩满分100分,占总成绩的40%,其中包括作业、考勤、小测验。

2、期末集中考试

期末集中闭卷考试,卷面成绩100分,占总成绩的60﹪。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一、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概述: 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是儿童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将幼儿探索周围世界的数量关系、空间形式等自发需求纳入有目标、有计划的教育程序,通过幼儿自身的操作和建构活动,以促进他们在认知、情感、态度、习惯等方面整体、和谐的发展。 2、数学知识的本质 儿童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究其实质而言就是一种高度抽象化的逻辑数理知识的获得。其存在三种逻辑关系:对应关系、序列关系、包含关系。一个数不仅仅是一个名称的代表,而且是一种抽象的逻辑关系。 3、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任务 ①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究欲 ②发展幼儿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为幼儿提供和创设促进其数学学习的环境和材料 ④促进幼儿对初浅数学知识和概念的理解 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 1、各年龄段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和要求P25-27 三、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理论流派与研究动向 1、烈乌申娜 理论要点:教学必须走在发展前面。 内容:应当是一个结构完整的知识体系,他应当包括数前的有关集合概念的教学、数概念与计数的教学以及空间与时间概念的教学。 方法和形式:游戏。 原则:1)发展的(教育性)原则、2)科学性和联系生活的原则、3)教学的可接受性原则、4)直观性原则、5)教学的系统性、连贯性和掌握知识的巩固性原则、6)个别对待的原则、7)掌握知识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原则 2、皮亚杰 理论要点:知识的建构事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 认知发展过程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主张:数学究其本质来看就是一种关系,关系是超出事物之外的抽象,数理逻辑概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解读范文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主讲内容 一、修订课程标准的基本过程 二、修订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 三、修订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 四、几点建议 一、修订课程标准的基本过程(1) ?2002年推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01实验版 (蓝皮本) ?2005年开始修改数学课程标准 ?2007年推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07修改稿(已经有很好的修订过程的内容变化批注) ?2011年完善数学课程标准修改 ?2011年九月推出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2011年十月开始课程标准培训 ?2012年实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黄皮本) 一、修订课程标准的基本过程(2) 1.进行广泛深入的实施状况调查研究 (12个省,问卷3768份) 2. 组织全面认真的修改研讨 (12次修改研讨会 3. 采用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

2006年6月,向全国30多位专家、学者和第一线教师征求意见。 2007年7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将征求意见稿发放全国10个省教研室、10个国家级和省级实验区,以及40名专家征求意见。 此外,还通过不同形式,向项武义教授、张奠宙教授,以及部分数学家、数学教育专家和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征求意见。 二、修订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 坚持体现国家利益,坚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方向,以课程改革的实践和调查研究的结果为基础,针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各方面提出的建议进行修改,力求《标准》更加完善:使《标准》表述更加准确、规范、明了、全面;使《标准》结构更加合理、思路更加清晰;进一步增加《标准》的可操作性,更适合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和学习评价。 处理好四个关系: 一是关注过程和结果的关系; 二是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讲授的关系; 三是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关系; 四是关注生活情境和知识系统性的关系。 “空间与图形”改为“图形与几何”: 正如“数与代数”一样,“图形与几何”代表了第一、二学段和第三学段的侧重点:在第一、二学段中主要是通过观察、操作等直观、整体认识图形及其某些特征,并通过操作等加以确认;第三学

信息安全数学基础第一阶段知识总结

信息安全数学基础第一阶段知识总结 第一章 整数的可除性 一 整除的概念和欧几里得除法 1 整除的概念 定义1 设a 、b 是两个整数,其中b ≠0如果存在一个整数 q 使得等式 a=bq 成立,就称b 整除a 或者a 被b 整除,记作b|a ,并把b 叫作a 的因数,把a 叫作b 的倍数.这时,q 也是a 的因数,我们常常将q 写成a /b 或 否则,就称b 不能整除a 或者a 不能被b 整除,记作a b. 2整除的基本性质 (1)当b 遍历整数a 的所有因数时,-b 也遍历整数a 的所有因数. (2)当b 遍历整数a 的所有因数时,a/b 也遍历整数a 的所有因数. (3)设b ,c 都是非零整数, (i)若b|a ,则|b|||a|. (ii)若b|a ,则bc|ac. (iii)若b|a ,则1<|b|?|a|. 3整除的相关定理 (1) 设a ,b ≠0,c ≠0是三个整数.若c|b ,b|a ,则c|a. (2) 设a ,b ,c ≠0是三个整数,若c|a ,c|b ,则c|a ±b (3) 设a ,b ,c 是三个整数.若c|a ,c|b 则对任意整数s ,t ,有c|sa+tb. (4) 若整数a 1 , …,a n 都是整数c ≠0的倍数,则对任意n 个整数s 1,…,s n ,整数 是c 的倍数 a b n n a s a s ++ 11

(5) 设a,b都是非零整数.若a|b,b|a,则a=±b (6) 设a, b , c是三个整数,且b≠0,c ≠0,如果(a , c)=1,则 (ab , c)=(b , c) (7) 设a , b , c是三个整数,且c≠0,如果c|ab , (a , c) = 1, 则c | b. (8) 设p 是素数,若p |ab , 则p |a或p|b (9) 设a1, …,a n是n个整数,p是素数,若p| a1…a n,则p一定整除某一个a k 二整数的表示 主要掌握二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等的相互转化. 三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一)最大公因数 1.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定义:设是个整数,若使得,则称为的一个因数.公因数中最大的一个称为的最大公因数.记作. 若 ,则称互素. 若,则称两两互素. 思考:1.由两两互素,能否导出 2.由能否导出两两互素? 2.最大公因数的存在性 (1)若不全为零,则最大公因数存在并且 (2)若全为零,则任何整数都是它的公因数.这时,它们没有最大公因数.

信息安全数学基础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A卷)

信息安全数学基础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A 卷) 一、 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2分,共24分) 1. 两个整数a ,b ,其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关系为 ________________。 2. 给定一个正整数m ,两个整数a ,b 叫做模m 同余,如果______________,记作(mod )a b m ≡;否则,叫做模m 不同余,记作_____________。 3. 设m ,n 是互素的两个正整数,则()mn ?=________________。 4. 设1m >是整数,a 是与m 互素的正整数。则使得1(mod )e a m ≡成立的最小正 整数e 叫做a 对模m 的指数,记做__________。如果a 对模m 的指数是()m ?,则a 叫做模m 的____________。 5. 设n 是一个奇合数,设整数b 与n 互素,如果整数n 和b 满足条件 ________________,则n 叫做对于基b 的拟素数。 6. 设,G G '是两个群,f 是G 到G '的一个映射。如果对任意的,a b G ∈,都有 _______________,那么f 叫做G 到G '的一个同态。 7. 加群Z 的每个子群H 都是________群,并且有0H =<>或 H =______________。 8. 我们称交换环R 为一个域,如果R 对于加法构成一个______群,* \{0}R R =对 于乘法构成一个_______群。 二、计算题(本大题共 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 令1613,a = 3589b =。用广义欧几里德算法求整数,s t ,使得 (,)sa tb a b +=。

最新第五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

第五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 教学目标: 1、熟悉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2、掌握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各内容的设计要领 3、学习设计符合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需要的教具 教学课时:十八课时 教学方法: 观摩、讲授、练习 教学过程: 第一、二课时第一节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教学目标: 1、掌握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 2、了解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及年龄段要求 3、了解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常用方法 教学内容 一、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 1、数学教育目标 数学教育总的任务要求 2、年龄段目标 以小、中、大班为界,指一年内的阶段发展目标 3、数学教育活动目标 指一次教育活动中所应追求的主要目标 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 1、认知方面的目标 引导幼儿学习一些初步的、粗浅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帮助幼儿获得有关物体形状、数量以及空间、时间等方面的感性经验,使幼儿逐步地形成一些初步的数学概念。 培养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和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 2、情感与态度方面的目标 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参与数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培养幼儿自己独立选择和参与活动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将有助于有热自我意识的建立。在这样的过程中,也会让幼儿学习与同伴合作、协商。 3、操作技能方面的目标 培养幼儿正确使用操作材料的技能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仔细、有条理、不怕困难等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不仅是幼儿动作、技能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幼儿未来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重要基础和必要准备。 三、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及年龄段要求 (一)、幼儿数学教育的内容 1、感知集合 感知集合及其元素,进行物体的分类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程标准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程标准》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1~6年级)》,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本套各册教材已通过全国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的审查,并于2001年9月进入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区开始使用。从近5年来所收集到的各种反馈信息看,这套实验教材受到广大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普遍好评,在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改革理念、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满足各地教育发展需求等方面都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研究与编写,仍然坚持“在体现新理念的同时注意具体措施的可行性”“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两个基本原则,力求使实验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注意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体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同时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与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本册实验教材的教学内容主要有:小数乘、除法,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对于这些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体现了前几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实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 改进小数乘、除法计算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小数四则计算在实际生活中以及进一步学习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小学生阶段需要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本册实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这两部分的计算教学,知识容量大,具体的计算过程比较复杂,所以它们既是本册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内容。教材的编排,在内容方面与以往教材变化不大,但在编排的思想上与以往有较大的

信息安全数学基础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设a, b 都是非零整数。若a |b ,b |a ,则【 】 A.a =b B.a =± b C.a =-b D. a > b 2、设a, b, c 是三个整数,c ≠0且c |a ,c |b ,如果存在整数s, t, 使得sa +tb =1,则【 】 A.(a, b)= c B. c =1 C.c =sa +tb D. c =± 1 3、Fermat 定理:设p 是一个素数,则对任意整数a 有【 】 A. a p =1 (mod p) B. a ? (p)=1 (mod a) C. a ? (p)=a (mod p) D. a p =a (mod p) 4、已知模41的一个原根是6,则下列也是41的原根的是【 】 A. 26 B. 36 C. 46 D. 56 5、已知,),(88+z 是模8的剩余类加群,下述不正确的是【 】 A. [1] 是生成元 B.有3阶子群 C. [0] 是单位元 D.有真子群 6、设是环,则下列不正确的是【 】 A. 是可换群 B. 是半群 C. 对+是可分配的 D. +对 是可分配的 7、模30的简化剩余系是【 】 A. -1, 0, 5, 7, 9, 19, 20, 29 B. -1, -7, 10, 13, 17, 25, 23, 29 C. 1, 7, 11, 13, 17, 19, 23, 29 D. -1, 7, 11, 13, 17, 19, 23, 29 8、设n 是整数,则 (2n, 2(n +1))=【 】 A.1 B.2 C.n D.2n 9、模17的平方剩余是【 】 A.3 B.10 C.12 D.15 10、整数5模17的指数ord 17(5)=【 】 A.3 B.8 C.16 D.32 11、下面的集合和运算是群的是【 】 A. (运算“+”是自然数集N 上的普通加法) B. (R 是实数集,“×”是普通乘法) C. (运算“+”是整数集Z 上的普通加法)

信息安全数学基础参考试卷

《信息安全数学基础》参考试卷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序号填入下列叙述中的括号内,多选不给分):(每题2分,共20分)1.576的欧拉函数值?(576) =()。 (1) 96,(2) 192,(3) 64,(4) 288。 2.整数kn和k(n+2)的最大公因数(kn , k(n+2))=()。 (1) 1或2,(2) | kn|, (3) | n|或| kn|,(4) | k|或2| k|。 3.模10的一个简化剩余系是( )。 (1) 1, 2, 3, 4, 5, 6, 7, 8, 9, 10,(2) 11, 17, 19 , 27 (3) 11, 13, 17, 19,(4) 0, 1, 2, 3, 4, 5, 6, 7, 8, 9。 4.29模23的逆元是( )。 (1) 2,(2) 4, (3) 6,(4) 11。 5.设m1,m2是两个正整数,x1遍历模m1的完全剩余系,x2遍历模m2的完全剩余系,若( )遍历m1m2的完全剩余系。 (1) (m1,m2)=1,则m1x1+m2x2(2) m1和m2是素数,则m1x1+m2x2 (3) (m1,m2)=1,则m2x1+m1x2(4)m1和m2是素数,则m2x1+m1x2 6.下面的集合和运算构成群的是( ) 。 (1) (N是自然数集,“+”是加法运算) (2) (R是实数集,“×”是乘法运算) (3) (Z是整数集,“+”是加法运算) (4) (P(A)={U | U是A的子集}是集合A的幂集,“∩”是集合的交运算) 7.下列各组数对任意整数n均互素的是( ) 。 (1) 3n+2与2n,(2) n-1与n2+n+1,(3) 6n+2与7n,(4) 2n+1与4n+1。 8.一次同余式234x ≡ 30(mod 198)的解数是( )。 (1) 0,(2) 6, (3) 9,(4) 18。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程标准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程标准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程标准》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1~6年级)》,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本套各册教材已通过全国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的审查,并于2001年9月进入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区开始使用。从近5年来所收集到的各种反馈信息看,这套实验教材受到广大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普遍好评,在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改革理念、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满足各地教育发展需求等方面都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研究与编写,仍然坚持“在体现新理念的同时注意具体措施的可行性”“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两个基本原则,力求使实验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注意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

归上所述可以看出,新的编排使计算教学的教育价值得到扩充与提高。通过这样的计算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很好的掌握小数乘除法的算法,理解算理,获得相关的知识,体会计算在解决问题中的实际作用和价值,同时可使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策略的训练,自主探索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从而逐步提高数学素养。 2.改进简易方程的教学安排,加强了探索性和开放性,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本册教材的简易方程单元是小学阶段正式教学代数初步知识的单元。从算术到代数是人们对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认识过程中的一个飞跃,在数学方法上也是一次突破。在小学阶段让学生学习一些代数初步知识,学习用代数的方法解决问题,不仅有助于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的算术知识,提高他们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可以促进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一、单项选择题 1. 数学所描述的是客观事物的()C. 相互关系 2. 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需要运用一定的数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在体操活动中,要能够准确站位和运动,需要运用的知识是()B. 空间方位 3. 儿童的一一对应观念形成于()B. 小班中期 4. 儿童思维的逻辑结构始于()A. 动作 5. 从任何一个角度提出数学教育目标,其归宿都需落实到()C. 儿童发展 6. 在幼儿数学教育内容中起发展思维作用的核心因素是()A. 数量关系 7. “认识和书写阿拉伯数字,认识一些数字符号,如加号、减号、等号等”这一教学活动适于采用的活动组织形式是()C. 集体活动 8. 以下选项中,不属于数学操作活动要素的是()A. 目标B. 材料C. 规则D. 结果 9. 幼儿从不能说出一组实物的总数,到能够说出总数,这说明儿童已初步形成了数概念中的()D. 包含关系 10. 幼儿能够进行多角度(多重)分类的年龄为()D. 5~6岁 11. 按物体的某种特征,多级次的将物体连续分类的方法是()A. 层级分类 12. 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顺序是()B. 口头数数—按物计数—说出总数—按数取物 13. 以下选项中,属于大班认识10以内基数教育要求的是()C. 会10以内数的倒着数,能注意生活中运用顺、倒数的有关事例 14. 在数的组成的教学中,幼儿首先需要的是()A. 教师讲解、示范B. 分合实物的操作经验C. 形成数的组成的表象D. 形成数的组成的概念 15. 幼儿掌握加减运算的工具和基础是()C. 口述应用题 16. 幼儿通过掷骰子列算式,学习加减法的方式属于()A. 自编应用题B. 教师口述应用题C. 日常生活情境D. 游戏形式答案:D 17. 幼儿认识立体图形的难易顺序是()A. 球体—正方体—圆柱体—长方体 18. 在认识“三角形”的活动中,老师使用不同颜色、大小的三角形,并用不同方式摆放,其目的在于() B. 渗透图形守恒教育 19. 研究表明,儿童能够理解测量,并对测量表现出很大兴趣的年龄是()C. 5~6岁 20. 适宜进行量的守恒教育的年龄班是()B. 大班 21. 在学前期,儿童辨别左右时主要以()A. 自身为中心 22. 儿童感知和理解时间概念的基础是()D. 生活经验 23.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评价中工作量最大,技术性最强的步骤是()C. 收集评价资料 24. 通过评价来了解一所幼儿园的教育质量是否“达标”,教师的教学质量如何等,这体现了教育评价的() A. 鉴别作用 二、多项选择题 1. 儿童的活动过程就是和环境之间的主动的相互作用过程。这一过程包括()A. 和学习材料的相互作用 B. 和教师的相互作用 C. 和同伴的相互作用 2. 制定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和内容的主要依据有()C. 儿童D. 社会E. 学科 3.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常用方法有()A. 操作法B. 演示、讲解法C. 游戏法E. 观察、比较法 4. 以下选项中,属于中班分类教育要求的是()B. 学习按物体的数量进行分类C. 学习概括物体(或图形)的两个特征E. 学习并掌握有关的词语,“分成”、“分开”、“合起来” 5. 学前儿童的排序活动可分为()A. 按规则排序B. 按物体量的差异排序C. 按数量和数排序 三、简答题 1. 简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与价值。 答案:(1)数学教育帮助学前儿童正确地认识世界;(2)数学教育促进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3)数学教

数学课程标准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教学大纲 《中职数学》 1 前言 课程基本信息 本课程总课时数为290学时,适用于五年制职业教学班级。 课程性质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科学和技术的基础,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具备必需的相关技能与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 课程目标 1、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并掌握职业岗位和生活中所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数据处理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 3 课程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集合 一、教学要求 1、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用符号表示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的方法。 2、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中的列举法,理解性质描述法。 3、理解空集、子集、真子集和全集的概念,理解集合相等与包含关系,掌握集合的交、并、补的简单 运算。 4、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 二、重点:集合的表示和集合之间的关系 三、难点:集合的性质描述法,充要条件 第二章:不等式 一、教学要求: 1、通过比较实数大小理解并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掌握区间的概念。 3、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了解含绝对值的不等式。 4、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会求解简单的一元二次不等式。 5、能用解不等式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应用问题 二、重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解不等式的原理 三、难点:不等式的证明 第三章:函数 一、教学要求:

信息安全数学基础(A)答案

贵州大学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考试试卷(标准答案) A 信息安全数学基础 注意事项: 1. 请考生按要求在试卷装订线内填写姓名、学号和年级专业。 2. 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规定的位置填写答案。 3. 不要在试卷上乱写乱画,不要在装订线内填写无关的内容。 4.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一、设a,b 是任意两个不全为零的整数,证明:若m 是任一整数,则 [am,bm]=[a,b]m.(共10分) 解: 2 2[,](3(,)(3(,)(2( ,) [,](2abm am bm am bm abm a b m abm a b a b m = == =分) 分) 分) 分) = = 二、设 n=pq,其中p,q 是素数.证明:如果 2 2 =(mod ),,,a b n n a b n a b -+宎宎 则(,)1,(,)1n a b n a b ->+>(共10分) 证明:由2 2 2 2 =(mod ),|-,|()()a b n n a b n a b a b +-得即a a (2分) 又n pq =,则|()(),|()|(),pq a b a b p p a b p a b +-+-因为是素数,于是或a a a (2分) 同理,|()|()q a b q a b +-或a a (2分) 由于,n a b n a b -+宎 ,所以如果|()p a b +a ,则|()q a b -a ,反之亦然. (2分) 由|()p a b +a 得(,)1n a b p +=> (1分) 由|()q a b -a 得(,)1n a b q -=> (1分)

信息安全数学基础第一阶段知识总结

信息安全数学基础第一阶段知识总结 第一章 整数的可除性 一 整除的概念和欧几里得除法 1 整除的概念 定义1 设a 、b 是两个整数,其中b ≠0如果存在一个整数 q 使得等式 a=bq 成立,就称b 整除a 或者a 被b 整除,记作b|a ,并把b 叫作a 的因数,把a 叫作b 的倍数.这时,q 也是a 的因数, 我们常常将q 写成a /b 或 否则,就称b 不能整除a 或者a 不能被b 整除,记作a b. 2整除的基本性质 (1)当b 遍历整数a 的所有因数时,-b 也遍历整数a 的所有因数. (2)当b 遍历整数a 的所有因数时,a/b 也遍历整数a 的所有因数. (3)设b ,c 都是非零整数, (i)若b|a ,则|b|||a|. (ii)若b|a ,则bc|ac. (iii)若b|a ,则1<|b|≤|a|. 3整除的相关定理 (1) 设a ,b ≠0,c ≠0是三个整数.若c|b ,b|a ,则c|a. (2) 设a ,b ,c ≠0是三个整数,若c|a ,c|b ,则c|a ±b (3) 设a ,b ,c 是三个整数.若c|a ,c|b 则对任意整数s ,t , a b

有c|sa+tb. (4) 若整数a 1 , …,a n 都是整数c ≠0的倍数,则对任意n 个整数s 1,…,s n ,整数 是c 的倍数 (5) 设a ,b 都是非零整数.若a|b ,b|a ,则a=±b (6) 设a, b , c 是三个整数,且b ≠0,c ≠0,如果(a , c)=1,则 (ab , c)=(b , c) (7) 设a , b , c 是三个整数,且c ≠0,如果c |ab , (a , c) = 1, 则c | b. (8) 设p 是素数,若p |ab , 则p |a 或p|b (9) 设a 1 , …,a n 是n 个整数,p 是素数,若p| a 1 …a n ,则p 一定整除某一个a k 二 整数的表示 主要掌握二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等的相互转化. 三 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一)最大公因数 1.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定义:设是 个整数,若 使得 , 则称 为 的一个因数.公因数中最大的一个称为 的最大公因数.记作 . 若 ,则称 互素. 若 ,则称 两两互素. n n a s a s ++ 11

人教版初中数学课程标准(2018年)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 人教版 ) 一、数与代数 (一)数与式 1、有理数 (1)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能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2)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掌握求有理数的相反 数与绝对值的方法,知道a 的含义(这里的 a 表示有理数)。 (3)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以内 为主)。 (4)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5)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2、实数 (1)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 方根。 (2)了解乘方与开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百以内整数的平方根,会用立方运算求百 以内整数(对应的负整数)的立方根。 (3)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能求实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4)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 (5)了解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了解二次根式(根号下仅限于数)加、减、乘、 除运算法则,会用它们进行有关的简 单四则运算。 3、代数式 (1)借助现实情境了解代数式,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2)能分析具体问题中的简单数量关系,并用代数式表示。 (3)会求代数式的值;能根据特定的问题查阅资料,找到所需要的公式,并会代入具体的值 进行运算。 4、整式与分式 (1)了解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用科学计数法表示数。 (2)理解整式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型和去括号的法则,能进行 1

简单的整式加法和减法运算;能进行简单的整式乘法运算(其中 多项式相乘仅指一次式之间以及一次式与二次式相乘)。 ( 3)能推导乘法公式: a b a b 2 2 , a b 2 2 2 , 了解a b a 2ab b 公式的几何背景,并能利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5)了解分式和最简分式的概念,能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能进行简单的分 式加、减、乘、除运算。 (二)方程与不等式 1、方程与方程组 (1)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2)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 (3)能解一元一次方程、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4)掌握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能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5)理解配方法,能用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6)会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判别方程是否有实数根和两个实根是否相等。 (7)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方程的解是否合理。 2、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1)结合具体问题,了解不等式的意义,探索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能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会用数轴确定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集。 (3)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三)函数 1、函数 (1)探索简单实例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了解常量、变量的意义。 (2)结合实例,了解函数的概念和三种表示法,能举出函数的实例。 (3)能结合图象对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进行分析。 2

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 数学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 数学课程是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一门主要文化基础课程,对于学生认识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应用价值、思维价值,提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对于学生学习专业课程以及职业生涯的终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课程设计基本理念 1. 正确处理基础与发展的关系,整合教学内容 本课程应体现基础性、应用性和发展性的和谐统一,注意跨初等数学、高等数学内容的特点,正确处理基础与发展的关系。课程分为必修、限选和任选三大模块。 根据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必修模块的内容在理论与方法上应是最基本的,在应用中应是最广泛的。限选、任选模块的内容,应为学生学习专业课程和进一步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为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多种选择。 根据社会发展、学生发展的需要,精选最基本的体现近现代数学思想方法的知识,并增加一些问题探究等内容,构建简明合理的知识结构。 根据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学生的认知水平,提出与学生认知基础相适应的逻辑推理、空间想象、数据处理等能力要求,适度加强贴近生活实际与所学专业相关的数学应用意识,避免繁杂的运算与人为的技巧。 2. 关注数学课程的学习过程 在数学课程的实施中,要展现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为学生提供感受和体验的机会,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注重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促进数学课程内容的必要调整与更新;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善数学教学的过程,改进数学学习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促使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信息收集、数据处理,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①

(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① 1.小班 (1)学习按物体的一个特征进行分类; (2)学习按物体量(大小、长短)的差异进行4个以内物体的排序,学习按物体的某一特征进行排序; (3)认识“1”和“许多”及其关系; (4)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感知多、少和一样多; (5)学习手口一致地从左到右点数4以内的实物,能说出总数,能按实物范例和指定的数目取出相应数量的物体,学习一些常用的量词; (6)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 (7)学习以自身为中心区分上下、前后、里外的空间方位及认识早、晚的时间概念,知道早、晚有代表性情节的日常变化; (8)听懂老师的话,学习按照游戏规则进行活动;大胆地回答问题,初步学习用语言讲出操作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9)愿意参加数学活动,喜欢摆弄、操作数学活动材料;能在老师帮助下学习按要求拿取、摆放操作材料。 2.中班 (1)认识10以内的数字,理解数字的含义,会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 (2)学习10以内的基数:顺着数、倒着数、学习目测数群,学习不受物体空间排列形式和物体大小等外部因素的干扰,正确判断10以内的数量,感知和体验10以内自然数列中相邻两数的等差关系; (3)学习10以内的序数; (4)认识长方形、梯形、椭圆形; 学龄前儿童数学教育 如何教大班孩子学数学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模拟试卷和答案 作者:佚名资料来源:网络点击数:1457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模拟试卷和答案 文章 来源莲山 课件w ww.5 y kj.Co m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模拟试卷和答案 姓名学号成绩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皮亚杰认为,和是儿童适应环境的两种形式 2、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一般要经过口头数数、按物点数、和

5年制数学课程标准-(2452)

《数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五年制高职的数学课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门重要公共必修课,数学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 已成为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应用日益广泛;对于学生学好 其他有关专业知识、专业技术、启发思维、开拓视野,适应今后就职就业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的 需要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年制高职数学课的任务是: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初等数学的基本 知识,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增强学生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处理和解决问题的初步能 力,为学习后继高等数学和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 了解掌握初等数学的基础知识,建立初步的数学思维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 单的实际应用问题。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教给学生必须的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等内容,达到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数学思维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为后继课程和终身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1、知识目标 (1)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并掌握职业岗位和生活中所必要的数学基础 知识。 (2)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数据处理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 间想象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 高学生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 (4)培养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对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作出分析并运用适当的数 学方法予以解决。 (5)培养数学思维能力,依据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类比、归纳、综合等方法,对数学 及其应用问题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判断、推理和求解,针对不同的问题(或需求),会选择合 适的模型(或模式)。 2、能力目标 (1)集合: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用符号表示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的方法。掌握集合的表示 方法中的列举法,理解性质描述法。理解空集、子集、真子集和全集的概念,理解集合相等与包 含关系,掌握集合的交、并、补的简单运算。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 (2)不等式:通过比较实数大小理解并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掌握区间的概念。掌握一 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了解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会求解简单 的一元二次不等式。能用解不等式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应用问题

信息安全数学基础课后答案完整版Word版

第一章参考答案 (1) 5,4,1,5. (2) 100=22*52, 3288=23*3*137. (4) a,b可以表示成多个素因子的乘积a=p 1p 2 ––p r , b=q 1 q 2 ––q s ,又因为(a, b)=1,表明a, b没有公共(相同)素因子. 同样可以将a n, b n表示为多个素因子 相乘a n=(p 1p 2 ––p r )n, b n=(q 1 q 2 ––q s )n明显a n, b n也没有公共(相同)素因子. (5)同样将a, b可以表示成多个素因子的乘积a=p 1p 2 ––p r , b=q 1 q 2 ––q s , a n=(p 1p 2 ––p r )n, b n=(q 1 q 2 ––q s )n,因为a n| b n所以对任意的i有, p i 的n次方| b n, 所以b n中必然含有a的所有素因子, 所以b中必然含有a的所有素因子, 所以a|b. (6)因为非零a, b, c互素,所以(a, b)=(a, c)=1,又因为a=p 1p 2 ––p r , b=q 1q 2 ––q s , ab=p 1 p 2 ––p r q 1 q 2 ––q s , 又因为a, b, c互素, 所以a, b, c中 没有公共(相同)素因子, 明显ab和c也没有公共(相同)素因子.所以(ab, c)= (a, b)(a, c). (7)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 7,101,103,107, 109, 113, 127,131,137,139,149,151,157,163,167,173,179,181,191,193,197,199. (11)对两式进行变形有21=0(mod m), 1001=0(mod m),可以看出要求满足的m即使求21和1001的公约数, 为7和1. (12)(70!)/(61!)= 62*63*––*70=(-9)*(-8)*––*(-1)=-9!=-362880=1(mod 71). 明显61!与71互素, 所以两边同乘以61!, 所以70!=61!(mod 71). (13)当n为奇数时2n=(-1)n=-1=2(mod 3), 两边同时加上1有2n+1=0(mod 3), 所以结论成立. 当n为偶数时2n=(-1)n=1(mod 3), 两边同时加上1有2n+1=2(mod 3), 所以结论成立. (14)第一个问:因为(c,m)=d, m/d为整数.假设ac=k 1m+r, bc=k 2 m+r,有 ac=k 1d(m/d)+r, bc=k 2 d(m/d)+r所以ac=bc(mod m/d),因为(c,m/d)=1,所以两边 可以同除以一个c, 所以结论成立. 第二个问题:因为a=b(mod m), 所以a-b=k i *m i ,a-b是任意m i 的倍数, 所以a-b是m i 公倍数,所以[m i ]|a-b.(利用式子:最小公倍数=每个数的乘积/ 最大公约数, 是错误的, 该式子在两个数时才成立) (15)将整数每位数的值相加, 和能被3整除则整数能被3整除, 和能被9整除则整数能被9整除, (1)能被3整除, 不能被9整除,(2)都不能,(3)都不能,(4)都不能 第二章答案 (5)证明:显然在群中单位元e满足方程x2=x, 假设存在一个元素a满足方程x2=x, 则有a2=a, 两边同乘以a-1有a=e. 所以在群中只有单位元满足方程x2=x. (6)证明:因为群G中每个元素都满足方程x2=e, 所以对群中任意元素a,b 有aa=e, bb=e, (ab)

5年制数学课程标准

《数学》课程标准 课程性质与定位 五年制高职的数学课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门重要公共必修课,数学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成为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应用日益广泛;对于学生学好其他有关专业知识、专业技术、启发思维、开拓视野,适应今后就职就业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年制高职数学课的任务是: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初等数学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增强学生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处理和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为学习后继高等数学和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掌握初等数学的基础知识,建立初步的数学思维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应用问题。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教给学生必须的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等内容,达到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为后继课程和终身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1、知识目标 (1)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并掌握职业岗位和生活中所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2)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数据处理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 (4)培养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对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作出分析并运用适当的数学方法予以解决。 (5)培养数学思维能力,依据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类比、归纳、综合等方法,对数学及其应用问题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判断、推理和求解,针对不同的问题(或需求),会选择合适的模型(或模式)。 2、能力目标 (1)集合: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用符号表示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的方法。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中的列举法,理解性质描述法。理解空集、子集、真子集和全集的概念,理解集合相等与包含关系,掌握集合的交、并、补的简单运算。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 (2)不等式:通过比较实数大小理解并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掌握区间的概念。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了解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会求解简单的一元二次不等式。能用解不等式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应用问题 (3)函数: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符号f(x)的意义和运用,能求出函数的定义域和简单的值域。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法。理解函数单调性的概念,能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单调性,了解函数奇偶性的概念。掌握一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理解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理解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关系。了解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一些简单应用。 (4)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理解有理数指数幂,掌握实数指数幂及其运算法则。了解幂函数举例。理解指数函数的图像及性质。理解对数的概念(含常用对数和自然对数)。了解积、商、幂的对数。了解对数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5)三角函数:了解角的概念推广,理解弧度制的概念。理解任意角的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 数。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22 sin cos1 αα +=、sin tan cos α α α =。了解诱导公式:角α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