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AMIT的夹岩水利枢纽GNSS控制网可靠性处理与分析

基于GAMIT的夹岩水利枢纽GNSS控制网可靠性处理与分析
基于GAMIT的夹岩水利枢纽GNSS控制网可靠性处理与分析

配电网馈线系统保护原理及分析(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配电网馈线系统保护原理及分析(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8696-71 配电网馈线系统保护原理及分析(正 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一引言 配电自动化技术是服务于城乡配电网改造建设的重要技术,配电自动化包括馈线自动化和配电管理系统,通信技术是配电自动化的关键。目前,我国配电自动化进行了较多试点,由配电主站、子站和馈线终端构成的三层结构已得到普遍认可,光纤通信作为主干网的通信方式也得到共识。馈线自动化的实现也完全能够建立在光纤通信的基础上,这使得馈线终端能够快速地彼此通信,共同实现具有更高性能的馈线自动化功能。 二.配电网馈线保护的技术现状 电力系统由发电、输电和配电三部分组成。发电环节的保护集中在元件保护,其主要目的是确保发电

厂发生电气故障时将设备的损失降为最小。输电网的保护集中在输电线路的保护,其首要目的是维护电网的稳定。配电环节的保护集中在馈线保护上,配电网不存在稳定问题,一般认为馈线故障的切除并不严格要求是快速的。不同的配电网对负荷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要求不同。许多配电网仅是考虑线路故障对售电量的影响及配电设备寿命的影响,尚未将配电网故障对电力负荷(用户)的负面影响作为配电网保护的目的。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电力用户用电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供电可靠性和供电电能质量成为配电网的工作重点,而配电网馈线保护的主要作用也成为提高供电可靠性和提高电能质量,具体包括馈线故障切除、故障隔离和恢复供电。具体实现方式有以下几种: 2.1 传统的电流保护 过电流保护是最基本的继电保护之一。考虑到经济原因,配电网馈线保护广泛采用电流保护。配电线路一般很短,由于配电网不存在稳定问题,为了确保

质量和可靠性报告

×密 产品名称(产品代号) 质量和可靠性报告 编制:日期: 校对:日期: 审核:日期: 标审:日期: 会签:日期: 批准:日期: 第 1 页共 15 页

目次 1 概述 (3) 1.1 产品概况 (3) 1.2 工作概述 (3) 2 质量要求 (3) 2.1 质量目标 (3) 2.2 质量保证原则 (3) 2.3 产品质量保证相关文件 (3) 3 质量保证控制 (3) 3.1 质量管理体系控制 (4) 3.2 研制过程质量控制 (4) 4 可靠性、维修性、测试性、保障性、安全性情况 (9) 4.1 可靠性 (9) 4.2 维修性 (10) 4.3 测试性 (10) 4.4 保障性 (11) 4.5 安全性 (11) 5 质量问题分析与处理 (12) 5.1 重大和严重质量问题分析与处理 (12) 5.2 质量数据分析 (12) 5.3 遗留质量问题及解决情况 (13) 5.4 售后服务保证质量风险分析 (13) 6 质量改进措施及建议 (13) 7 结论意见 (13) 第 2 页共 15 页

产品名称(产品代号) 质量和可靠性报告 1 概述 1.1 产品概况 主要包括: a)产品用途; b)产品组成。 1.2 工作概述 主要包括: a) 研制过程(研制节点); b) 研制技术特点; c) 产品质量保证特点; d) 产品质量保证概况; e) 试验验证情况; f) 配套情况; g) 可靠性维修性测试性保障性安全性工作组织机构及运行管理情况; h) 可靠性维修性测试性保障性安全性文件的制定与执行情况。 i) 其它情况。 2 质量要求 2.1 质量目标 说明通过产品质量工作策划对实现顾客产品的要求,承制方需要满足期望的质量并能持续保持该质量的能力。 2.2 质量保证原则 简要通过产品质量工作策划对实现顾客产品的要求的原则。如:用户至上,持续改进,过程控制,激励创新,一次成功等。 2.3 产品质量保证相关文件 简要说明产品质量保证大纲的要求及质量保证相关文件。 3 质量保证控制 第 3 页共 15 页

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

浅谈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 刘旭军 (大唐石门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湖南常德4153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力系统正在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作为电力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配电系统,其可靠性直接关系着整个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配电系统如果不稳定将会给电力系统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首先从配电系统常见的可靠性指标出发,探讨了当前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的常见方法。 关键词:配电系统;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68(2012)24-0001-01 1 常见配电系统可靠性指标 配电系统是用户与电力系统联系最重要的基础,它对整个用户的用电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对配电系统的可靠性进行有效的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对配电系统可靠性的评价指标一般可以分为用户侧和系统侧两个方面。 1.1 用户侧可靠性指标 用户侧可靠性指标是对用户侧可靠性进行评估的基本指标,它是配电系统故障对某一区域产生影响大小的重要反应,同时也是下一级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的重要依据和指标。通常用户侧可靠性指标有:用户侧故障率、用户侧故障导致的平均停电时间、用户侧年平均停电时间等。 1.2 系统侧可靠性指标 系统侧可靠性指标是评价配电系统向用户供应和分配电能以及供电质量的重要依据,系统侧可靠性指标更加注重从全局的角度对配电系统对整个电力系统的影响。系统侧可靠性指标一般包括:电力系统平均停电频率、电力系统平均停电持续时间、用户平均停电频率、用户平均停电时间、平均供电可用率等等。 2 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的常见方法及改进 一般在实际的应用中,配电系统的拓扑结构较为复杂,对整个电网运行的影响因素较多,因此,如果直接利用相关的可靠性指标公式进行计算将会非常复杂。近几年,一些相关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一些相关的学者和研究人员经过研究发现和总结了一些操作方便和方法和改进技术,这些方式方法通过大量的实践验证,证明其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当前较为常见的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有故障式后果分析法、最小路法、网络等值法等等。 2.1 故障式后果分析法 这种评估方法又被称之为FMEA,它是用来评估电力系统可靠性最为传统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科学的故障判别准则来将配电系统的状态分为故障状态和正常状态两种,并对配电系统中所有可能出现故障的设备进行充分的分析,从而得到一个所有故障类型的列表,然后利用计算的方式获得配电系统可靠性的相关指标。一般这种方法只能在由主线和馈线组成的辐射式简单配电系统中进行应用,在一些多故障模式的复杂分支系统中很少使用。这种方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并没有充分考虑线路的传输容量问题,所以,利用这种方法获得的相关评估指标会与真实的数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使评估结果出现一定的偏差。 随着现实中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相关学者通过对故障后的潮流和电压约束的考虑,总结出了一种结合最小割集法的FMEA法。这种方法可以在一些大型的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中进行应用。后来一些研究人员有总结出了应用于带子馈线的复杂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了馈线分区思想,以馈线为基本单位进行馈线分区,然后建立起一个网络模型,这一网络模型主要由区域节点和开关弧组成,然后利用前面所说的FMEA方

配电网可靠性评估算法的分类

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评估算法 配电系统可靠性的评估方法是在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的基础上,结合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的特点而形成的。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的大致思路是根据配电系统中元件运行的历史数据评价元件的可靠性指标,根据网络的拓扑结构、潮流分析、保护之间的配合关系以及元件的可靠性指标评价各个负荷点可靠指标,最后综合各个负荷点的可靠性指标,得出配电系统的可靠性指标。 目前研究电力系统可靠性有两种基本方法:一种是解析法,另一种是模拟法。 一:解析法:用抽样的方法进行状态选择,最后用解析的方法进行指标计算。 (1)故障模式影响分析法:通过对系统中各元件可靠性数据的搜索,建立故障模式后果表,然后根据所规定的可靠性判据对系统的所有状态进行检验分析,找出各个故障模式及后果,查清其对系统的影响,求得负荷点的可靠性指标。适用于简单的辐射型网络。。 (2)基于最小路的分析法:是先分别求取每个负荷点的最小路,将非最小路上的元件故障对负荷点可靠性的影响,根据网络的实际情况,折算到相应的最小路的节点上,从而,对于每个负荷点,仅对其最小路上的元件与节点进行计算即可得到负荷点相应的可靠性指标。算法考虑了分支线保护、隔离开关、分段断路器的影响,考虑了计划检修的影响,并且能够处理有无备用电源和有无备用变压器的情况。 (3)网络等值法:利用一个等效元件来代替一部分配电网络,并将那部分网络的可靠性等效到这个元件上,考虑这个元件可靠性对上下级馈线的影响,从而将复杂结构的配电网逐步简化成简单辐射状主馈线系统。 (4)分层评估算法:利用系统元件的可靠性数据与系统网络拓扑结构建立了系统的可靠性数学模型,在基于故障扩散的分层算法来进行系统的可靠性评估。可快速算出可靠性指标并找出供电的薄弱环节。 (5)基于最小割集的分析法。最小割集是一些元件的集合,当它们完全失效时,会导致系统失效。最小割集法是将计算状态限制在最小割集内,避免计算系统的全部状态,大大节省了时间,并近似认为系统的失效度可以为各个最小割集的不可靠度的总和。当每条支路存在大量元件时,计算量显著降低;且效率高,编程思路清晰,易于实现。本方法的关键是最小割集的确定。 (6)递归算法:先将网络用树型(多叉树)数据结构表示,利用后序遍历和前序遍历将每一馈线都用一包含了此馈线的所有数据节点来表示,由负荷点所在的顶端依次往上递归,并保留原节点,这样不仅可以算出整体可靠性指标,还可以算出所有负荷点的可靠性指标。 (7)单向等值法:将下一层网络单向等值为上一层网络,将断路器/联络开关间的元件和负荷点等值为一节点,再由下而上削去断路器/联络开关,最终可等值一个节点,便可得出整体的可靠性。由于馈线中有熔断器、变压器等存在,因此在等值前后整个网络的可靠性指标

配电网论文题目

配电网故障恢复与网络重构 [1]邹必昌.含分布式发电的配电网重构与故障恢复算法研究[D].武汉大学 2012 [2]潘淑文加权复杂网络抗毁性及其故障恢复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 2011 [3]周永勇.配电网故障诊断、定位及恢复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0 [4]丁同奎.配电网故障定位、隔离及网络重构的研究[D].东南大学2006 [5]周睿.配电网故障定位与网络重构算法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8 [6]姚玉海.基于网络重构和电容器投切的配电网综合优化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 2012 配电网脆弱性分析与可靠性评估 [1]汪隆君.电网可靠性评估方法及可靠性基础理论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 2010 [2]何禹清.配电网快速可靠性评估及重构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1 [3]王浩鸣.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 2012

[4]任婷婷.改进网络等值法在配电网可靠性评估中的应用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 2012 [5]吴颖超.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D].华北电力大学2011 [6]王新智.电网可靠性评估模型及其在高压配电网中的应用[D].重庆大学 2005 [7]郑幸.基于蒙特卡洛法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D].华中科技大学2011 配电网快速仿真与模拟 [1]周博曦.基于IEC 61968标准的配电网潮流计算系统开发[D].山东大学 2012 [2]徐臣.配电快速仿真及其分布式智能系统关键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 2009 [3]马其燕.智能配电网运行方式优化和自愈控制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 [4]康文文.面向智能配电网的快速故障检测与隔离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 2011 [5]许琪.基于配电网的馈线自动化算法及仿真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 2012

可靠性分析报告..

可靠性工程结课论文 题目:混频器组件可靠性分析 学院:机电学院 专业:机械电子工程 学号: 201100384216 学生姓名:郭守鑫 指导教师:尚会超 2014年6月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1. 元器件清单 (3) 2. 可靠性预测 (4) 3. 可靠性分析 (6) 3.1可靠性数据分析 (7) 3.2故障模式影响 (7) 3.3 危害性分析 (8) 4. 结论和建议 (10) 参考文献 (10)

混频器组件可靠性分析 郭守鑫 (中原工学院机电学院河南郑州 451191) 【摘要】变频,是将信号频率由一个量值变换为另一个量值的过程。具有这种功能的电路称为变频器(或混频器)。输出信号频率等于两输入信号频率之和、差或为两者其他组合的电路。混频器通常由非线性元件和选频回路构成。 【关键词】混频器,变频,组件 【Abstract】frequency conversion, is to signal frequency by a value transform into another process of the value. Which has the function of the circuit is called inverter (or mixers). The output signal frequency is equal to the sum of two input signal frequency, or for both other combination of the circuit. Mixer is usually composed of nonlinear components and frequency selective circuit. 【keywords】mixer, frequency conversion, components

供配电系统可靠性分析

供配电系统可靠性分析 发表时间:2018-10-10T09:55:54.720Z 来源:《建筑模拟》2018年第20期作者:薄志勇闫彦理[导读] 电力系统中,“供配电系统”存在于发电厂与受电用户之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供配电系统可靠性直接影响到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薄志勇闫彦理山东东明石化集团摘要:电力系统中,“供配电系统”存在于发电厂与受电用户之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供配电系统可靠性直接影响到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本文首先概述了供配电系统在电能传输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在整个电力系统中所处的地位,进而介绍了供配电系统可靠性分析的主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对供配电系统可靠性的常用分析方法展开研究。 关键词:供配电系统可靠性分析方法 电力系统是由发、供、配、用四大部分构成,而供配电系统涉及电力系统的供和配两大部分。要想电能在电力系统中正常输配,供配电系统可靠性是基本保证。供配电系统故障就必将导致电能不能连续有效地传输。随着社会发展、经济快速增长,以及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供配电系统运行提出了可靠、稳定、安全的高要求。 一、供配电系统概述电力系统是由发电厂、供配电系统和用户组成的统一整体。由于燃料或者水资源等材料的限制,从经济的角度考虑,发电厂一般多建在偏远的地区,职能主要是生产电能供给用户使用,然而用户显著的特点却是离发电厂较远且分布较为分散。在当前科技形式下,电能具有不能大量存储的特点,其发出、传输、配送以及消耗整个过程都是同时进行的。因此,要实现用户能用上发电厂发出的电能,就需要供配电系统来完成输配电的工作。供配电系统就是由变电所和不同电压等级的电力线路所组成。输电线路和配电线路组成供配电系统的线路。其中输电线路的电压等级一般定义在35kV及以,是从升压变到降压变之间的部分,它的作用主要是实现电能的输送;而配电线路存在于降压变和各用户之间,电压等级一般为10kV及以下,它实现各类用电户的电能配送。由此可知,供配电系统在电能传输过程中的作用和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通过供配电系统,不仅能实现电能在发电厂与用户之间的传输、配送,还能实现对该过程进行控制和计量,并通过在线监测方式对在系统中随时可能出现的各种故障进行快速而且有效的检测和保护,供配电系统可靠运行能基本保证电力系统正常运行。 二、供配电系统可靠性分析的主要内容:电力系统可靠性指的是电力系统能够在任何时候都能满足用户的用电需求并能在随时可能发生的事故中起到检测保护作用避免大面积停电。电力系统可靠性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充裕度和安全性。供配电系统可靠性在电力系统可靠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相关数据显示,80%以上用户停电故障是由供配电系统故障引起的,研究供配电系统的可靠性的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供配电系统的可靠性主要由其属性决定。供配电系统的属性是由系统的接地方式,系统的主接线方式,系统的运行方式以及系统的测量、监控及保护方式组成,通过四种方式配合运行决定了供配电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整体性和合理性。供配电系统是由供电系统和配电系统组成的一个有机统一体,供电系统关系到电能传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而电力系统投资建设的整体性和合理性,以及建成后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受到配电系统的影响。由此,供配电系统可靠性分析就是研究这四种方式的配合和优化,其中系统的主接线方式在四种方式起到主要作用,如果主接线方式确定了那么其他三种方式对可靠性的影响就相对削弱。 三、供配电系统可靠性的常用分析方法:模拟法和解析法两类分析方法是供配电系统可靠性分析中常用的。其中模拟法主要是指蒙特卡罗模拟法,该方法的使用不受系统规模限制,有灵活的特点,但同时也存在精度不足、耗时较长的缺点,在发、输电组合系统的可靠性分析中使用广泛。而解析法可进一步分为最小割集法和网络法也就是故障模式影响后果分析法(FMEA),其中FMEA在配电系统可靠性分析中最为常用,也是可靠性分析中传统的方法。随着电力行业的发展,综合模拟法和解析法两者优点的混合法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一)模拟法即蒙特卡罗法蒙特卡罗法的基本思想是:元件的出厂参数具有较高的可靠性,蒙特卡罗法就是以此为基础建立概率模型,在通过抽样实验的方式随机模拟可能出现的状态,然后再利用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求解,得到配电系统的可靠性指标。由于这种方法方法需要计算的只是模拟元件对配电系统中各个负荷点的影响,因此系统的规模通常不会影响蒙特卡罗法的计算量,蒙特卡罗法也就常常被用于一些规模较大的、复杂的供配电系统的可靠性分析当中。在使用时该方法还能给出可靠性指标的概率分布。但该方法有唯一的缺点就是需要消耗较长的时间。(二)解析法现阶段供配电系统可靠性研究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就是解析法。解析法的优点是原理简单、模型准确等,在比较简单的供配电系统可靠性分析中使用较多。而对于较为复杂的供配电网络必须要简化配电网络才能够使用解析法进行分析。该方法分析在使用时首先建立分析模型,该模型符合系统的具体情况,然后借助数学分析的方法对所建立模型求解出可靠性指标。典型的解析法有如下这两种: 1.最小割集法。该方法是在最小路法的基础上形成基本最小路和辅助最小路的概念。其基本思想是一个最小割集在切断所有基本最小路的同时也必将切断所有的辅助最小路。也就是说在只要通过切断基本最小路的故障元件对网络元件进行重新组合,就能充分地导出网络的全部最小割集。最小割集发的步骤大致为:当配电网络具有多个电源点及负荷点时,首先把它生成配电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形成最小路树,然后通过最小路树导出基本最小路,进而得到最小割集。该方法的优点是缩短了导出最小割集花费的时间,同时该方法也具有容易实现编程的优点,且计算效率较高。 2.网络法即FMEA,该方法在供配电系统可靠性分析中是最为流行的原因是配电网的拓扑结构与网络模型较为相似,而且模型较为简单。FMEA是通过枚举的方法先确定出配电系统中负荷点的失效事件,根据其对系统可靠性产生的影响,形成一个系统的事故影响表,进而归类分析得出整个系统的可靠性指标。该方法主要步骤是通过逐步组合串并联设备而得出等效网络。虽然简便快捷,但在分析非简单串并联系统的时候比较困难,同时如果简化次数较多,不可靠部分对系统可靠性的影响将变得难以鉴别。因此该方法不太适合复杂网络。 四、结语

城市中压配电网的可靠性评估方法研究

城市中压配电网的可靠性评估方法研究 发表时间:2019-01-08T10:45:19.233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24期作者:李壁辉 [导读] 摘要:配电网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文章第一步对中压配电网可靠性进行了相关论述,重点放在了可靠性的评估标准以及这些标准的特性上,针对现有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方法展开论述,运用对比分析的手法解析了现有中压配电网可靠性评估的方法,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网络等值法和分块算法,深入解析了配电网自愈控制的必要性,及其对配电网可靠性影响,文末对今后配电网的走向进行了展望。 (广东电网揭阳揭西供电局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省揭阳市 515400) 摘要:配电网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文章第一步对中压配电网可靠性进行了相关论述,重点放在了可靠性的评估标准以及这些标准的特性上,针对现有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方法展开论述,运用对比分析的手法解析了现有中压配电网可靠性评估的方法,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网络等值法和分块算法,深入解析了配电网自愈控制的必要性,及其对配电网可靠性影响,文末对今后配电网的走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配电网;可靠性评估;网络等值法;分块算法 在现有的配电网可靠性分析方法中,最为有效的就是模拟法和解析法两种。在网络等值法和分块算法之上的混合算法有着很大的可行性,其在计算速度上有着很明显的提高,不过其要对复杂配电网展开等值或者分块是比较复杂的,必须要借助先进的拓扑分析理念,这就需要大量的时间成本,故而,在实际条件下不是很合适,一般使用的是解析法。现在运行的配电网可靠性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但是同时也有各自的技术难题和不足之处。 1配电网可靠性评估的指标和各个指标的特点 所谓的配电网可靠性,详细来说就是两点,一是其自身的可靠性,二是其向用户供电能力的可靠性。配电系统可靠性的评估标准一般是:平均故障率、故障状态下的断电时间、年平均持续断电时长。配电网技术在近年来得到了极大的提升,通常配电网都是具有很大规模的,内部结构极为复杂,有兼具开环和闭环的环网,有联络断路器等。在线路的布置上也不一而足,同时还需要借助开关进行分割。不过,对于配电网可靠性指标而言,高阶失效事件一般也不会带来多大的影响,它的辐射式乃至弱环网的特性,使得配电原件出现损坏的概率大大减小,同时断电的时间也变得极低。 2常用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研究方法 2.1网络等值法 2.1.1网络等值法的实现 配电网中一般都有着很多的馈线,其又可以再分为主馈线和分支馈线。后者的分支还可以继续延伸,分支馈线内有各种原件和相关联的负荷支路,借助配电网的这个特点,就很容易对配电网进行层次划分了。馈线及其含有的部件可以构成一个级,然后它的分支就可以划分在下一级了,不过需要强调的是分支馈线需要列在同一层。所谓的区域网络,就是将馈线作为基础的各个区域的集成,在这里面的原件及负荷点具有相似的性能指标,比如同样的断电时间和可靠性指标,如此一来,在进行可靠性评估时,网络节点数和负荷点数就可以大大的降低了,进而也能够保证评估时的计算量。 2.1.2网络等值法的缺点 再繁杂的配电网都能够借助馈线分层来简化,但是这个过程的工作量是极大的,对于各个子系统需要不断地进行等效,节点需要不断地合并分解,在结果上就是将呈现一个连续的系统,同时还有负荷的可靠性,但是并不是单个的负荷可靠性指标,要得到这个结果还需要进一步的计算,这又是一个庞大的计算量。 2.2分块计算 2.2.1分块计算的实现 把系统列为很多块,其间含有多个元素,故障节点能够在块的基础上进行检索,运用的手段为故障扩散法,由此就能够得出负荷点,乃至于馈线和系统的可靠性指标也就有了。块是在邻接矩阵的基础上产生的,在存储方式上使用的是稀疏技术,如此一来就不用对元素逐一列举了,在时间上就有了很大的余量,进而也就减少了对系统的评估时间。分块算法自身的劣势也很大,当面对节点和开关数目较多的网络时,分块需要的时间是很长的,这在实际环境下并不具有可行性。 2.2.2分块计算的缺点 运用稀疏技术的好处就是节省了大量对元素的列举时间,但是在节点和开关数目较多时,时间也会比较长,这样一来优势就会丧失。 2.3失负荷分析 2.3.1失负荷分析的实现 失负荷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全部失负荷,还有一种就是部分失负荷。如果故障点位于供电的最小割集中,负荷供电就会彻底瘫痪,转换为全部失负荷。但是当其出现在有容量约束的电力原件时,其他原件负载就会变大,进而变成部分负荷被割离,就是部分失负荷。实际情况下,配电网中多含有环状网和有容量约束的原件,因此在进行可靠性评估时,必须要注意部分失负荷对其的影响。在辐射型配电网中,如果具有能够进行负荷转移的联络开关,那么容量约束的作用就要重点关注了。笔者建议运用树状网二次潮流估计法来进行失负荷解析,其优势在于能够极大的简化计算。 2.3.2失负荷分析的缺点 使用此种方法来解析失负荷时,尽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简化计算,但是其花费在对故障潮流计算上的时间就已经很多了。 3未来研究方向展望 至于为何要进行配电网评估方法的研究,为的就是找到一种合适的方法去加强配电网的可靠性,就目前来看,发展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极有必要,其不但能够提升配电网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还能够避免大规模停电事件的出现,处理大量DG 接入的难题。配电网可靠性提升的关键就在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在配电网出现问题时,能够缩短非故障段的断电时长,但是也有一些因素限制了配电网自愈控制功能的达成,比如智能剖析和决策能力等,在今后的时间里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实现相关技术的突破。 在当前这个时期,不管是何种针对网络连通性的分析手段,都必须要对单个负荷点或失效事件展开一次全面的网络拓扑搜索,在特性上表现为规模巨大,同时花费时间也极长,这样一来其在实用性上也有一定的阻碍。有鉴于此,在以后的发展历程中,必须要加大研究的力度;从其他配电网可靠性评估方面展开剖析,当前的探究依旧处在前期阶段,各个方面都需要花费时间进行完善。除此之外,当前行业

可靠性报告

基于可靠性和控制性能对电机类型的选择 无刷直流电动机是随着电动机控制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和微电子技术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型电动机,它的最大特点就是以电子换向线路替代了由换向器和电刷组成的机械式换向结构,同时保持了调速方便的特点,有着功率密度高、特性好、无换向火花及无线电干扰等优点。近年来,DSP在其控制电路中的应用使得无刷直流控制系统的综合性能大为提高,其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使得复杂算法数字化得以实现,其单周期乘、加运算能力,可以优化与缩短反馈回路,控制策略得到优化,且它的面向电动机控制的片内外设,使控制系统硬件结构得到简化,有助于实现闭环控制,整个系统的抗负载扰动能力强、频响高、动态性能、稳态精度得到显著提高。 正是考虑到无刷直流电机既具有直流电机效率高、调速性能好等优点,又具有交流电机的结构简单、运行可靠、寿命长、维护方便等优点,其转子惯量小,响应快,同时无刷电动机绕组在定子上,容易散热,也容易做成隔槽嵌放式双余度绕组,并且其以电子换相代替直流电机的机械换相,易做到大容量、高转速,高可靠性的快响应伺服控制系统,因此,舵机系统采用无刷直流电动机作为驱动电机。 采用多余度技术是当前高性能高可靠性要求系统为了提高安全可靠性和任务可靠性的一种重要的工程设计方法。于余度技术是提高系统安全性与可靠性的一种手段,因而在需要高可靠性或超高可靠性的系统,如航空航天飞行控制、通信系统的计算机管理等工程应用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舵机作为飞控系统的执行部件, 它的故障将直接影响飞行器系统的正常工作, 因此多余度舵机是改进飞行控制系统性能, 提高飞行器可靠性、安全性的关键技术。 对于舵机系统,电机绕组、功率逆变器、转子位置传感器在当今技术条件下仍为系统的薄弱环节,在航空航天等高可靠性领域,采用单通道设计往往不能满足要求。因此,在电机定子中隔槽嵌放两套独立绕组,采用两套独立的功率逆变器和两套独立的转子位置传感器构成双余度无刷直流电动机控制系统可以提高整机可靠性。双余度系统通常工作在热备份方式,当一个电气通道发生故障,另一个通道仍能继续工作,系统可靠性大为提高。

汽车发动机可靠性分析研究报告

可靠性工程结课论文 题目:汽车发动机可靠性分析 学院:机电学院 专业:机械电子工程 学号: 201800384216 学生姓名:郭守鑫 指导教师:尚会超 2018年6月1日

目录 摘 要 (3) 关键词 (3) 前 言 (3) 1. 可靠性及可靠性技术的概念 (4) 2. 可靠性分析方式 (5) 2.1 指数分布 (5) 2.2 正态分布 (5)

2.3 威布尔分布 (6) 3. 汽车发动机可靠性评定指标 (6) 4. 当前汽车发动机可靠性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7) 4.1 设计、工艺质量问题 (7) 4.2 常见的共性问题 (8) 5. 可靠性综合评估认定 (8) 6. 如何提高汽车发动机的可靠性 (9) 参考文献 (9)

汽车发动机可靠性分析 郭守鑫 <中原工学院机电学院河南郑州 451191) 摘要:发动机是汽车的的核心部分,其技术性能的好坏是决定汽车行驶性能的关键因素。而其中汽车发动机的可靠性是关系到主要技术性能“何时失效”的问题,这是汽车发动机至关重要的技术指标。本文针对汽车发动机可靠性及其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主要论述了发动机可靠性分析方法、评定指标、实验方法以及国内外发展状况、当前汽车发动机可靠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提高汽车发动机可靠性的一些意见。 【关键词】汽车发动机;可靠性;分析方法;评定指标 Abstract:The core part of the car engine, and its technical performance quality is a key factor in determining performance cars. Automotive engine reliability which is related to the main technical performance "when failure" problem, which is crucial to the car engine specifications. This paper for automotive engine reliability analysis and related issues,discusses the reliability analysis methods engines, evaluation indicators, testing method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the current existing car engine reliability problems and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of the car engine some comments. 【Keywords】automobile engine。 reliability。 analysis。 assessment index 前言 众所周知,当前汽车行业总体火爆,人们对汽车的需求量在日益增长。然而由于发动机质量问题而引发的汽车整体质量问题也是数见不鲜,甚至导致一些事故的发生,它所引发的一连串问题却硬生生的摆在消费者和制造厂商之间。在如何保证汽车整体质量的问题上,保证汽车发动机的质量至关重要,其

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的可靠性影响

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的可靠性影响 摘要:凭借运行方式灵活、环境友好等特点,越来越多的分布式电源被接入到配电网中,这在对配电系统的结构和运行产生一系列影响的同时,也将改变原有的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的理论与方法。由于用户可以同时从传统电源和分布式电源两方面获取电能,配电系统的故障模式影响分析过程将发生根本性改变,需要考虑系统的孤岛运行。此外,风机、光伏等可再生分布式电源出力波动性以及储能装置运行特性的影响更加剧了问题的复杂性。 本文使用一种分布式电源低渗透率情形下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的准序贯蒙特卡洛模拟方法,计算与用户相关的配电类可靠性指标,指标分别为EENS,SAIDI,和SAIFI。应用馈线区的概念,研究了分布式电源接入后配电系统的故障模式影响分析过程,对系统中的孤岛进了分类,并采用启发式的负荷削减方法维持孤岛内的电力平衡。在上级电源容量充足的前提下,该方法对系统中非电源元件的状态进行序贯抽样,而对风机、光伏、蓄电池组等分布式电源的状态进行非序贯抽样,可以在确保一定计算精度的同时提高模拟速度。 关键词: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分布式电源,馈线区,准序贯蒙特卡洛模拟

1、分布式发电发展概况 作为集中式发电的有效补充,分布式发电近年来备受关注,分布式发电技术也日趋成熟,其发展正使得现代电力系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尽管到目前为止,分布式发电尚无统一的定义,但通常认为,分布式发电(Distributed Generation,DG)是指发电功率在几千瓦至几十兆瓦之间的小型化、模块化、分散化、布置在用户附近为用户供电的小型发电系统。它既可以独立于公共电网直接为少量用户提供电能,又可以接入配电系统,与公共电网一同为用户提供电能。按照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Energy Resource, DER或Distributed Generator,DG)是否可再生,分布式发电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等发电形式;另一类是不可再生能源,包括内燃机、热电联产、微型燃气轮机、燃料电池等发电形式。此外,分布式发电系统中往往还包括储能装置。 分布式发电的优势包括: 1)经济性:由于分布式发电位于用户侧,靠近负荷中心,因此大大减少了输配电网络的建设成本和损耗;同时,分布式发电规划和建设周期短,投资见效快,投资的风险较小。 2)环保性:分布式发电可广泛利用清洁可再生能源,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和有害气体的排放。 3)灵活性:分布式发电系统多采用性能先进的中小型模块化设备,开停机快速,维修管理方便,调节灵活,且各电源相对独立,可满足削峰填谷、对重要用户供电等不同的需求。 4)安全性:分布式发电形式多样,能够减少对单一能源的依赖程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能源危机的扩大;同时,分布式发电位置分散,不易受意外灾害或突发事件的影响,具有抵御大规模停电的潜力。 上述分布式发电的独特优势是传统的集中式发电所不具备的,这成为了其蓬勃发展的动力。为此,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各自的分布式发电发展战略。例如,在2001年,美国的DG容量就占到了当年总发电容量的6%,而其于同年制定完成的DG互联标准IEEE P1574,则规划在10-15年后DG容量将占到全国发电量的10-20%;欧盟也于2001年制定了旨在统一协调欧洲各国分布式电源的“Integration”计划,预计在2030年DG容量达到发电总装机容量的30%左右;我国对DG的发展也十分重视,相继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和《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计划》,计划在2020年DG容量达到总装机容量的8%。 但是,在伴随着诸多好处的同时,分布式发电的发展给电力系统,特别是配电系统的规划、分析、运行、控制等各个环节都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分布式电源自身的特性决定了一些电源的出力将随着外部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这些电源不能独立地向负荷供电,且不可调度。而对于配电系统而言,当DG规模化接入配电系统后,配电系统由原来单一的分配电能的角色转化为集电能收集、电能传输、电能存储和电能分配于一体的“电力交换系统”(Power Exchange System)或“主动配电网络”(Active Distribution Networks),配电网的结构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不再是传统的辐射状的、潮流单向流动的被动系统,给电压调节、保护协调和能量优化带来了新的问题。特别是当配电系统中DG的容量达到较高的比例,即高渗透率时,要实现配电网的功率平衡和安全运行,并保证用户的供电可靠性有着很大的困难。

可靠性数据分析的计算方法

可靠性数据分析的计算方法

PROCEEDINGS,Annual RELIABILITY and MAINTAINABILITY Symposium(1996) 可靠性数据分析的计算方法 Gordon Johnston, SAS Institute Inc., Cary 关键词:寿命数据分析加速试验修复数据分析软件工具 摘要&结论 许多从事组件和系统可靠度研究的专业人员并没有意识到,通过廉价的台式电脑的普及使用,很多用于可靠度分析的功能强大的统计工具已经用于实践中。软件的计算功能还可以将复杂的计算统计和图形技术应用于可靠度分析问题。这大大的便利了工业统计学家和可靠性工程师,他们可以将这些灵活精确的方法应用于在可靠度分析时所遇到的许多不同类型的数据。 在本文中,我们在SAS@系统中将一些最有用的统计数据和图形技术应用到例子的当中,这些例子主要包涵了寿命数据,加速试验数据,以及可修复系统中的数据。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创新性软件在可靠性数据分析中解决问题的需要,毫无疑问,计算密集型技术在可靠性数据分析中的应用的趋势将会继续扩大。 1.介绍 本文探讨了人们在可靠性数据分析普遍遇到的三个方面: 寿命数据分析 试验加速数据分析 可修复系统数据的分析 在上述各领域,图形和分析的统计方法已被开发用于探索性数据分析,可靠性预测,并用于比较不同的设计系统,供应商等的可靠性性能。 为了体现将现代统计方法用于结合使用高分辨率图形的使用价值,在下面的章节中图形和统计方法将被应用于含有上述三个方面的可靠性数据的例子中。2.寿命数据分析 概率统计图的寿命数据分析中使用的最常见的图形工具之一。Weibull 图是最常见的使用可靠性的概率图的类型,但是当Weibull概率分布并不符合实际数据的时候,类似于对数正态分布和指数分布这一类的概率图在寿命数据分析中也能够起到帮助。 在许多情况下,可用的数据不仅包含故障时间,但也包含在分析时没有发生故障的单位的运行时间。在某些情况下,只能够知道两次故障发生之间的时间间隔。例如,在测试大量的电子元件时,如果记录每一个发生故障的元件的故障时间,那么这可能不经济。相反,在固定的时间间隔内

产品开发技术可行性分析报告模板.doc

技术可行性分析报告 项目名称: 产品开发经理: 日期:

目录 1 系统概要叙述 (4) 1.1 系统方案 (4) 1.2 主要技术 (4) 2 公司现有技术状况 (4) 2.1 人员 (4) 2.2 设备 (4) 2.3 技术积累 (4) 3 关键技术分析 (5) 3.1 关键技术1 (5) 3.1.1 技术说明 (5) 3.1.2 技术难点 (5) 3.1.3 性能指标分析 (5) 3.1.3.1 可靠性分析 (5) 3.1.3.2 安全性分析 (5) 3.1.3.3 关键算法分析 (5) 3.1.4 解决方案 (5) 3.1.5 风险分析 (6) 3.1.5.1 风险概率分析 (6) 3.1.5.2 风险影响分析 (6) 3.1.5.3 风险严重性分析 (6) 3.2 关键技术2 (6) 3.2.1 技术说明 (6) 3.2.2 技术难点 (7) 3.2.3 性能指标分析 (7) 3.2.3.1 可靠性分析 (7) 3.2.3.2 安全性分析 (7) 3.2.3.3 关键算法分析 (7) 3.2.4 解决方案 (7) 3.2.5 风险分析 (8) 3.2.5.1 风险概率分析 (8) 3.2.5.2 风险影响分析 (8) 3.2.5.3 风险严重性分析 (8) 4 可复用技术分析 (8) 5 技术生命周期分析 (8) 6 知识产权分析 (8) 7 结论 (9)

修订记录

1系统概要叙述 1.1 系统方案 提示: 从技术角度分析本产品“做得了吗?”、“做得好吗?”。 1.2 主要技术 列出本产品所要用到的主要技术,并对各项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2公司现有技术状况 针对本产品所需要的技术,对公司现有的技术实力进行挖掘,主要是可获得的资源,人员以及人员的技能水平。 2.1 人员 2.2 设备 列出研发过程公司现有可用的设备。 2.3 技术积累 描述公司已积累并可在本系统使用的技术。

配电自动化条件下的配网系统供电可靠性研究 杜吉斌

配电自动化条件下的配网系统供电可靠性研究杜吉斌 发表时间:2017-12-04T19:38:17.723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23期作者:杜吉斌 [导读] 摘要:当前我国电网供应形成了“总量大、负荷高、质量要求高”的“一大二高”新格局,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对用电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也相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荣成市供电公司山东威海 264300) 摘要:当前我国电网供应形成了“总量大、负荷高、质量要求高”的“一大二高”新格局,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对用电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也相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电力企业在电力供应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配电自动化技术应运而生,其实电力系统和电力企业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也与电力市场理念相契合,保证了配电系统的可靠性和经济性一致的问题。 关键词:配电自动化;技术发展;供电可靠性;配电系统 1配电自动化条件下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研究的必要性 由于配电系统位于整个电力系统的最末端,并且直接和用户相连,一旦发生故障,就会直接导致对用户供电的中止。但随着现如今配电系统技术的不断发展,配电系统不断朝着超高压、远距离、线路复杂多变、供电半径增大、大机组以及大容量等的方向发展,这就导致配电系统更加容易出现故障,而这些故障往往是多样多样的且层出不穷,例如,配电系统的老化、大幅度增加的电负荷导致的保险丝熔断,避震器故障、线路接地线短路、地网建设不合格、阀片受潮、器材的导流量不足、熔断器故障,绝缘层老化、电流容量不足等许许多多设备方面的故障,这些设备方面的故障一般来说,多数是由于线路的使用年限过久,或者由于经费不足等其他情况导致的未能及时对配电系统进行维护和检修而引起的,同时配电系统由于常年累月的遭受着风吹日晒和雨淋,如果没有适当的保护措施,这就极其容易导致雷雨、闪电、大风等的侵害,使得出现漏电、停电等各种各样的故障的发生,而一些人为导致的电杆出现的撞坏或者损坏等情况,以及电线电缆、铜线等被一些不法分子所盗取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这些造成配电系统故障的因素极其多样化,且不具有可控性,想要针对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这就需要对配电自动化条件下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进行全面和详细的研究,从而实现避免电力供应中断或者停止而带来的经济和人力的损失,通过配电自动化条件下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的研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实现电力资源的节约,及时和有效满足用户的用电需求,可以说,对配电自动化条件下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的研究,对推动我国电力的快速进步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和积极的意义。 2配电自动化条件下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研究的意义 2.1能够减少故障停电时间 对配电自动化条件下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的研究,可有效减少故障停电的时间,保护主设备,例如,根据北极星电力2016年所提供的2009年至2015年湖南省长沙市用户供电的可靠性统计数据显示湖南省长沙市故障平均停电时间为每次3.12小时。然而从2012年开始,湖南省长沙市开始对全市的配电线线路进行自动化建设,足足花费了四年的时间,直到2016年,湖南省长沙市通过318条配电线路的自动化建设,使得全市配电自动化覆盖率达到了100%,其中架空线互联率从72%提升到100%,架空线绝缘化率从98.71%提升到100%,“N-1”比例从88%提升到100%,自动化覆盖率从0提升到100%,最终配电自动化终端在线率100%,遥信正确率100%,遥控成功率100%,使得2016年夏天其他省会城市面对高温酷暑天气,主网变压器重载时,各种断电、停电情况频频发生的情况下,长沙市却因对配电自动化条件下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详细的研究和运用,保证了在长沙市2016年在面临夏季长时间高温和春季多雨季节,仍能实现电网故障率为零,完全没有出现任何停电情况的傲人成绩,充分保证了长沙市配电线路的安全以及稳定的运行,全面降低了跳闸率,使得长沙市的供电可靠率稳步提升,保证了长沙市市民安全、放心的用电。 2.2能够减少巡线查找和检修所需的时间和人力资源 当配电线路一旦出现故障,通过配电自动化条件下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的评估,配电自动化能够对配电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监控,还能控制配电系统的运行,这样一来调控员可以提前从设备信息的收集到的导线、地线、压接管、线夹、接头等是否可能存在断股、腐蚀、损伤等各种故障情况,事先做好预防措施。即使面对突如其来的外力破坏所造成的停电,调控员也可以在办公室内轻轻点击鼠标,就完成将配电系统中的故障进行隔离,并将非故障段的负荷转移到其他线路上,从而保证用户的用户能够毫无间断。之后,调控员可以在极其短暂的时间内,快速有效地锁定配电系统中可能存在的故障或者外力的破坏点,使得抢修人员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及时赶到现场对配电系统的故障进行排除,这种通过配电自动化条件下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的研究,能够有效节约巡线查找故障点和检修配电系统所需的时间和人力资源。 3提高配电自动化条件下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的方法 3.1建立专门保障供电稳定性的组织机构或部门 通过构建专门保障供电稳定性的组织机构或部门,建立配电自动化条件下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的各种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进行管理和保障,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导致配电系统出现故障的因素,如天气或者环境等,提前进行预警,做好全面的预防,尽可能地减少天气和环境因素引起的配电线路故障的安全隐患,专门保障供电稳定性的组织机构或部门可以通过确定配电自动化条件下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中具体的技术以及规范,对配电自动化条件下配电系统供电中可能存在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突击,以及全面且合理的选择和使用配电线路故障的预测方法,并根据当地电网的特点以及用电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专门保障供电稳定性的组织机构或部门能够对配电线路的重负荷线路、重点区域以及重要线路设备等及时监测,从而保障配电线路能够无故障的运行。 3.2加强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故障分析 为保证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首先要对配电系统进行综合、全面的分析,这种分析工作不仅仅是对数据的统计汇总、上报,而且包括对每个阶段供电可靠性完成情况和影响因素的分析,找出影响配电系统可靠性运行的不足之处,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意见。此外,还要定期进行可靠性完成工作回顾总结,调整供电配电方案,并制定科学合理地停电计划。 3.3改进和完善停电管理制度 资料显示,电力企业计划停电占停电类型的比例很高,要不断完善、改进停电管理制度,做到科学合理的进行停电工作,并加强维护检修工作。除此之外,要针对具体情况作出决策,例如,对能带电作业的项目不应停电,多项目同时操作时单项操作不停电。在一个科学、合理地停电计划中,要充分利用并缩短停电时间、减少重复性停电,加大各项检修指标的考核力度,切实提高供电可靠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