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模型

地形模型
地形模型

活动五:制作地形模型

教学对象

初一、初二学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识别山地、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等五种地形。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不同的地形部位。

3、在地形图上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制作五种基本地形,掌握五种基本地形的基本特征;通过指认山地的不同部位、绘制等高线图实现在地形图上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和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不同的地形部位的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制作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学会欣赏。

渗透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制作五种地形模型,认识山地的不同部位。

难点:用地形模型绘制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同时,在等高线图上识别不同的地形部位并估算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

教学方法:捏制、展示交流、绘图、讨论

教学媒体:陶泥、相关工具、签字笔、方形大号便利贴

教学课型:动手操作课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通过展示各种地形图片和同学们的头脑风暴唤起学生对所见各种地形的记

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了解五大地形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活动】第一步,分发陶泥,每位同学根据自己的理解捏制五种地形模型。

【教师】教师于学生活动过程中巡视指导,并找到有代表性的作品供展示分享使用。找到以下对照组:高原与平原,山地与丘陵,山脉与山峰。

【活动】第二步,同学之间相互指认,找到五种地形,并找到山峰、谷地、山脊等。第三步,集中展示典型模型,学生进一步辨认区分高原与平原,山地与丘陵,山脉与山峰。

【教师】教师总结强调三组地形的区别。

事实上,我们野外考察或旅游时,经常用地形图来辨认各种地形。如何把高低起伏的地形画到一张纸上,又如何在纸上辨认各种地形,这时就用到了等高线。

【活动】第四步,假设你所捏制的山地最高点海拔为650米,山地底边海拔为0米,请在山体上每隔200米画一条线。

【教师】引导得出等高线、相对高度、海拔高度的概念。

【活动】第五步,分发便利贴,请把山体上的几条等高线和山顶画在便利贴上,并标注海拔高度。

【教师】教师巡视,观察学生所用方法

【活动】第六步,学生互相指认山地的不同部位。

【教师】选取有代表性的同学分享其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学生评议。教师展示投影法。明确如何在等高线图上辨认山谷、山脊、山峰、鞍部等。

【教师】图片展示,等高线是地形图的基本语言。了解分层设色地形图与等高线地形图的关系。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