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本体质特征

中医基本体质特征
中医基本体质特征

老年人中医基本体质的特征

主讲人:李建

一、概念

中医体质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是人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个性特征。

二、分类

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将中医体质分为9中基本类型,即: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每种体质各有其独自的特征。

三、各类体质具体特征

1.平和质

总体特征:阴阳气血平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特征。

形体特征:体型匀称健壮。

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

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

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2. 气虚质

总体特征: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色淡红,舌边有齿痕,苔薄白,脉弱。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喜冒险。

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等邪气。

3.阳虚质

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

【畏寒】:是患者自觉怕冷,但加衣被近火取暖可以缓解,称为畏寒,多为里寒证。机体内伤久病,阳气虚于内。或寒邪过盛,直中于里损伤阳气,温煦肌表无力而出现怕冷的感觉。

【恶寒】:是患者时时觉冷,虽加衣覆被近火取暖仍不能解其寒。多为外感病初起,卫气不能外达,肌表失其温煦而恶寒。此时虽加及衣火,仍不能使肌体的阳气宣达于表,故得温而寒冷感无明显缓解。可见于多种外感病的初期阶段,病性多属实。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

脉沉迟。

心理特征:性格多沉静、内向。

发病倾向:易患痰饮、肿胀、泄泻等病;感邪易从寒化。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耐夏不耐冬;易感风、寒、湿邪。

4.阴虚质

总体特征:阴液亏少,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等虚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型偏瘦。

常见表现:手足心热,口燥咽干,鼻微干,喜冷饮,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心理特征:性情急躁,外向好动,活泼。

发病倾向:易患虚劳、失精、不寐等病;感邪易从热化。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耐冬不耐夏;不耐受暑、热、燥邪。

5.痰湿质

总体特征:痰湿凝聚,以形体肥胖,腹部肺满,口黏苔腻等痰湿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型肥胖,腹部肥满松软。

常见表现: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黏,胸闷,痰多,口黏腻或甜,喜食肥甘甜腻,苔腻,脉滑。

心理特征:性格偏温和、稳重,多善于忍耐。

发病倾向:易患消渴、中风、胸痹等病。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梅雨季节及湿重环境适应能力差。

6.湿热质

总体特征:湿热内蕴,以面垢油光、口苦、苔黄腻等湿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形体中等或偏瘦。

常见表现:面垢油光,易生痤疮,口苦口干,身体困倦,大便黏滞不畅或燥结,小便短黄,男性易阴囊潮湿,女性易带下增多,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滑数。

心理特征:容易心烦急躁。

发病倾向:易患疮疖、黄疸、热淋等病。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夏末秋初湿热气候,湿重或气温偏高环境较难适应。

7.血瘀质

总体特征:血行不畅,以肤色晦暗、舌质紫暗等血瘀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胖瘦均见。

常见表现:肤色晦暗,色素沉着,容易出现瘀斑,口唇黯淡,舌黯或有瘀点,舌下络脉紫黯或增粗,脉涩。

心理特征:易烦、健忘。

发病倾向:易患癥瘕及痛证、血证等病。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寒邪。

8.气郁质

总体特征:气机郁滞,以神情抑郁、忧虑脆弱等气郁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形体瘦者为多。

常见表现:神情抑郁,情感脆弱,烦闷不乐,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稳定、敏感多虑。

发病倾向:易患脏躁、梅核气、百合病及郁证等。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精神刺激适应能力较差;不适应阴雨天气。

8.特禀质

总体特征:先天失常,以生理缺陷、过敏反应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过敏体质者一般无特殊;先天禀赋异常者或有畸形,或有生理缺陷。

常见表现:过敏体质者常见哮喘、风团、咽痒、鼻塞、喷嚏等;患遗传性疾病者有垂直遗传、先天性、家族性特征;患胎传性疾病者具有母体影响胎儿个体生长发育及相关疾病特征。

心理特征:随禀质不同情况各异。

发病倾向:过敏体质者易患哮喘、荨麻疹、花粉症及药物过敏等;遗传性疾病如血友病、21-三体综合征等;胎传疾病如五迟(立迟、行迟、发迟、齿迟和语迟)、五软(头软、项软、手足软、肌肉软、口软)、解颅、胎惊、胎痫等。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适应能力差,如过敏体质者对易致过敏季节适应能力差,易引发宿疾。

【五迟、五软】是小儿生长发育障碍的常见病症。[1]五迟是指立迟、行迟、语迟、发

迟、齿迟;五软是指头项软、口软、手软、足软、肌肉软,均属于小儿生长发育障碍病症。西医学上的脑发育不全、智力低下、脑性瘫痪、佝偻病等,均可见到五迟、五软证候。五迟以发育迟缓为特征,五软以痿软无力为主症,两者既可单独出现,也常互为并见。多数患儿由先天禀赋不足所致,病情较重者预后不良;少数由后天因素引起者,若症状轻松,治疗及使者也可康复。

先天因素

父精不足,母血气虚,禀赋不足;或母孕时患病、药物受害等不利因素遗患胎儿,以致早产、难产,生子多弱,先天精气未充,髓脑未满,脏气虚弱,筋骨肌肉失养而成。

后天因素

小儿生后,护理不当,或平素乳食不足,哺养失调,或体弱多病,或大病之后失于调养,以致脾胃亏损,气血虚弱,筋骨肌肉失于滋养所致。

五迟五软的【病机】,可概括为正虚和邪实两个方面。正虚是五脏不足,气血虚弱,精髓不充,导致生长发育障碍。邪实是因产伤、外伤等因素,痰瘀阻滞心静脑络,心脑神明失主所致。

肾主骨,肝主筋,脾主肌肉,人能站立行走,需要筋骨肌肉的协调运动。若肝肾脾不足,则筋骨肌肉失养,可出现立迟、行迟;头项软而无力,不能抬举;手软无力下垂,不能握举;足软无力,难于行走。齿为骨之余,若肾精不足,可见牙齿迟出。发为血之余、肾之苗,若肾气不充,血虚失养,可见发迟或发稀而枯。言为心声,脑为髓海,若心气不足,肾精不充,髓海不足,则见言语迟缓,智力不聪。脾开窍于口,又主肌肉,若脾气不足,则可见口软乏力,咬嚼困难,肌肉软弱,松弛无力。

【症候表现】

1肾精不足证

主要表现:筋骨痿弱,发育迟缓,坐立行走及牙齿生长均明显迟于正常同龄小儿,甚则四五岁后尚不能行走,面色不华,神倦无力,喜卧懒动,头项软弱,抬头不稳或不能抬举;口软唇弛,咀嚼无力,常有流延;手软下垂,不能握举;足软迟缓,不能站立;肌肉松弛,活动无力;纳少神疲,面色无华,唇舌淡白,苔白或苔少,指纹色淡,脉沉迟无力。

2肾气阴两虚证

主要表现:出牙、坐立、行走迟缓,发稀易落,肌肉松弛,盗汗少寐,神情淡漠,囟门迟闭头颅方大,甚者鸡胸龟背,肋骨串珠,肢体软弱,神情呆滞,智力迟钝,面色苍白或萎黄,形瘦神疲,倦怠乏力,食少不化,唇甲色淡,舌淡苔白,脉细数无力。

【胎惊】

新生儿非因脐风而出现惊风证候叫“胎惊”。前人认为由于孕妇饮食调养失常或精神因素,影响胎儿所致。主要表现有惊厥,知觉全失,手足抽动,面部肌肉痉挛。呈阵发性发作,不发时无异常徵象。

【胎痫】

病证名。见《活幼心书》。又名胎搐。症见患儿百日内频发抽搐,身热面青,牙关紧闭,腰直身僵,睛斜目闭,多啼不乳。

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轻者呈点头痉挛,转瞬即失,或口眼相引,脸面肌肉抽动。重者频繁抽搐,牙关紧闭,颜面青紫,哭闹不这,不食不乳,憋气吐沫,二便失禁。多伴五迟、五软。脉虚数或指纹淡隐,知质淡红,舌苔薄白。

中医基础理论 体质学说

中医基础理论陕西中医学院 中基教研室 乔文彪

体质学说的主要内容 一、体质学说概述 二、体质的生理学基础 三、体质的分类 四、影响体质的因素 五、体质学说的应用

一、体质学说概述 体质学说,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正常人体体质的概念、形成、特征、类型、差异规律,及其对疾病发生、发展、演变过程的影响,并用以指导诊断和防治疾病的理论知识。 体质学说既是养生防病的理论支撑,又是个性化诊疗的理论基础。中医讲的“因人制宜”,就是强调在诊治疾病时因个人的体质差异而做相应的调整。

(一)体质的基本概念体质是指人类个体在生命过程中,由遗传性和获得性因素所决定的表现在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心理特征方面相对稳定的固有特性。 体质通过人体形态、机能的差异性表现出来,在生理上表现为机能、代谢以及对外界刺激反应的差异;在病理上表现为对某些病因和疾病的易感性和易罹性,以及产生病变的类型与疾病传变转归中的某种倾向性。

(二)体质的构成要素 1、形态结构的差异性 体表形态:包括体格、体型、体重、性征、体姿、面色、毛发、舌象、脉象等。 体格:指反映人体生长发育水平、营养状况和锻炼程度的状态,通过观察和测量身体各部分的大小、形状、匀称程度、体重、胸围、肩宽、骨盆宽度和皮肤和皮下组织的状况来判断。 体型:指身体大小形态比例的形态特征,是 衡量体格的重要指标。主要观察体形之高矮胖瘦,皮肉之厚薄坚松,肤色之黑白苍嫩的差异。

2、生理功能的差异性 主要表现在心率、心律、面色、唇色、脉象、舌象、呼吸状况、声音的高低、食欲、口味、体温、对寒热的喜恶、二便情况、性机能、生殖机能、女子月经情况、形体的动态及活动能力、睡眠状况、视听觉、触嗅觉、耐痛的程度、皮肤肌肉的弹性、须发的多少与光泽等方面的差异。 形态结构及生理功能的差异均为内在脏腑功能状态及气血盛衰的外在表现。

中医基础理论---第五章 体质

第五章体质 人是形与神的统一体。人类既有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精气血津液等相同的形质和机能活动,也有神、魂、魄、意、志,以及喜、怒、悲、思、恐等相同的心理活动,这是人体的生理共性。但正常人体是有差异的,不同的个体在形质、机能、心理上又存在着各自的特殊性,这种个体在生理上的身心特性便称之为体质。体质影响着人对自然、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以及发病过程中对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和病理过程中疾病发展的倾向性等,进而还影响着某些疾病的证候类型和个体对治疗措施的反应性,从而使人体的生、老、病、死等生命过程,带有明显的个体特异性。因此,重视对于体质问题的研究,不但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个体的生命特征,而且有助于分析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演变规律,对诊断、治疗、预防疾病及养生康复均有重要意义。 第一节体质学说概述 体质学说,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正常人体体质的概念、形成、特征、类型、差异规律,及其对疾病发生、发展、演变过程的影响,并以此指导对疾病进行诊断和防治的理论知识。其融生物学、医学、社会学和心理学于一体,既作为研究人体生命、健康和疾病问题的医学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中研究人类体质与疾病、健康关系的新的分支学科。 体质的概念 (一)体质的基本概念 体质是指人类个体在生命过程中,由遗传性和获得性因素所决定的表现在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活动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性。换言之,体质是人群及人群中的个体,禀受于先天,受后天影响,在其生长、发育和衰老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相对稳定的人体个性特征。它通过人体形态、机能和心理活动的差异性表现出来。在生理上表现为机能、代谢以及对外界刺激反应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在病理上表现为对某些病因和疾病的易感性或易罹性,以及产生病变的类型与疾病传变转归中的某种倾向性。每个人都有自己

老年人中医八大体质中医体质辨识及保健指导

老年人中医八大体质中医体质辨识及保健指导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气虚质:症状和体征: 形体消瘦或偏胖,体倦乏力,面色苍白,语声低怯,常自汗出,且动则尤甚,心悸食少,舌淡苔白,脉虚 弱,是其基本特征。若患病则诸症加重,或伴有气短懒言、 咳喘无力;或食少腹胀、大便溏泄;或脱肛、子宫脱垂;或心悸 怔忡、精神疲惫;或腰膝酸软、小便频多,男子滑精早泄、女 子白带清稀。 1.饮食药物保健:常食用粳米、糯米、马铃薯等健脾益气的食物, 或人参、黄芪、茯苓、白术、山药等有补气功效的中药。 2. 运动、导引保健:中医认为“久卧伤气”,气虚体质者应根据 自己的体能,可选用一些传统的健身功法,如太极拳、太极剑、保健功等,常练以固肾气,壮筋骨;避免过度运动,劳作. 3. 起居调摄:?居处要避免虚邪贼风。通风纳凉时门窗要敞开,避 风保暖时就要关闭严密。坐卧休息要避开门缝、窗缝,从门缝、窗缝吹进来的风在人松懈慵懒的时候最伤人。休息睡眠时更要避免穿堂风、直吹风,尤其要保护好人体几个重要的“门窗”不受风寒。 4.经络养生: 气虚体质养生所用主要经络和穴位有任脉的中院、神 阙、气海,督脉的百会、大椎,足太阳膀眺经的风门、肺俞、隔 俞、脾俞以及足阳明胃经的天枢、足三里。每次选2?一4?个穴 位,点按、艾灸、神灯照射均可,最好是灸.或者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穴位搭配:经常腹胀、消化不良、便烂--中脱、天枢、足三

里。?经常感冒,打喷嚏、鼻子发痒--风门、肺俞、脾俞、足三 里。经常疲劳倦怠,舌头齿痕明显--神阙、气海、隔俞、脾俞。阴虚质:症状和体征:临床常表现为形体消瘦、面红潮热、五心烦热、口干咽燥、盗汗遗精、心烦眠少、舌红少苔,脉细数,不耐春 夏,多喜冷饮等。 1.饮食药物保健:常选择的食物如糯米、绿豆、豆腐、甘蔗、桃 子、银耳、蔬菜、水果、乌贼、龟、鳖、海参、鲍鱼、螃蟹、牛 奶、牡蛎、蛤蜊、海蜇、鸭肉、猪皮等性味多甘寒性凉,皆有滋补机体阴精的功效。亦可常用补阴的药物如麦门冬、天门冬、石斛、沙参、玉竹、黄精、枸杞子、山萸肉、女贞子、旱莲草、玄参、桑椹、决明子、银耳、蜂王浆等具有滋阴替阳的功效。 2.起居与锻炼:阴虚体质的人,畏热喜凉,冬寒易过,夏热难受。 尤其要注意“秋冬养阴”的原则调养,居住环境宜安静,选择坐南朝北的房子。其运动锻炼应重点调养肝肾之功,如可经常打太极 拳、八段锦、固精功、保健功、内练生津咽津的功法等。 3. 精神调养:阴虚体质的人性情较急躁,常常心烦易怒,这是阴虚 火旺,火扰神明之故,故应遵循《黄帝内经》中“恬淡虚无”、 “精神内守”之养神大法。平素在工作中,对非原则性问题,少与人争,以减少激怒,要少参加争胜负的文娱活动。适当到乡村静 养,远离城市喧嚣.

中医体质辨识中医指导表

中医体质辨识判定报告 姓名性别年龄测试日期 家庭住址电话号码身份证号 体质类型: 平和质(是倾向是)气虚质(是倾向是)阳虚质(是倾向是) 阴虚质(是倾向是)痰湿质(是倾向是)湿热质(是倾向是) 血瘀质(是倾向是)气郁质(是倾向是)特秉质(是倾向是) 平和质体质养生保健《重在维护》 【情志调摄】宜保持平和的心态。可根据个人爱好,选择弹琴、下棋、书法、绘画、听音乐、阅读、旅游、种植花草等放松心情。 【饮食调养】饮食宜粗细粮食合理搭配,多吃五谷杂粮、蔬菜瓜果,少食过于油腻及辛辣食品;不要过饥过饱,也不要进食过冷过烫或不干净食物;注意戒烟限酒。 【起居调摄】起居宜规律,睡眠要充足,劳逸相结合,穿戴求自然。 【运动保健】形成良好的运动健身习惯。可根据个人爱好和耐受程度,选择运动健身项目。 【穴位保健】(1)选穴:涌泉、足三里。(2)定位:涌泉位于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与后三分之二交点上。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3)操作:用大拇指或中指指腹按压穴位,做轻柔缓和的环旋活动,以穴位感到酸胀为度,按揉2~3分钟。每天操作1~2次。 气虚质体质养生保健宜《益气培元》

【情志调摄】宜保持稳定乐观的心态,不可过度劳神。宜欣赏节奏明快的音乐,如笛子曲《喜相逢》等。【饮食调养】宜选用性平偏温、健脾益气的食物,如大米、小米、南瓜、胡萝卜、山药、大枣、香菇、莲子、白扁豆、黄豆、豆腐、鸡肉、鸡蛋、鹌鹑(蛋)、牛肉等。尽量少吃或不吃槟榔、生萝卜等耗气的食物。不宜多食生冷苦寒、辛辣燥热的食物。 【起居调摄】提倡劳逸结合,不要过于劳作,以免损伤正气。平时应避免汗出受风。居室环境应采用明亮的暖色调。 【运动保健】宜选择比较柔和的传统健身项目,如八段锦。在做完全套八段锦动作后,将"两手攀足固肾腰"和"攒拳怒目增力气"各加做1~3遍。避免剧烈运动。还可采用提肛法防止脏器下垂,提肛法:全身放松,注意力集中在会阴肛门部。首先吸气收腹,收缩并提升肛门,停顿2~3秒之后,再缓慢放松呼气,如此反复10~15次。 【穴位保健】(1)选穴:气海、关元。(2)定位:气海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关元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3寸。(3)操作:用掌根着力于穴位,做轻柔缓和的环旋活动,每个穴位按揉2~3分钟,每天操作1~2次。还可以采用艾条温和灸,增加温阳益气的作用。点燃艾条或借助温灸盒,对穴位进行温灸,每次10分钟。艾条温和灸点燃端要与皮肤保持2~3厘米的距离,不要烫伤皮肤。温和灸可每周操作1次。 阳虚质体质养生保健《益气温阳》 【情志调摄】宜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正确对待生活中的不利事件,及时调节自己的消极情绪。宜欣赏激昂、高亢、豪迈的音乐,如《黄河大合唱》等。 【饮食调养】宜选用甘温补脾阳、温肾阳为主的食物,如羊肉、鸡肉、带鱼、黄鳝、虾、刀豆、韭菜、茴香、核桃、栗子、腰果、松子、红茶、生姜等。少食生冷、苦寒、黏腻食物,如田螺、螃蟹、海带、紫菜、芹菜、苦瓜、冬瓜、西瓜、香蕉、柿子、甘蔗、梨、绿豆、蚕豆、绿茶、冷冻饮料等。即使在盛夏也不要过食寒凉之品。 【起居调摄】居住环境以温和的暖色调为宜,不宜在阴暗、潮湿、寒冷的环境下长期工作和生活。平时要注意腰部、背部和下肢保暖。白天保持一定活动量,避免打盹瞌睡。睡觉前尽量不要饮水,睡前将小便排净。

中医基础理论名词解释

中医基础理论名词解释 1、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衍化为归纳宇宙万物并阐释其 相互关系的五种基本属性。 2、肺主治节:是指肺气具有治理调节肺之呼吸及全身之气、血、水的作用。 3、元气:是人体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气,由肾精(或先天之精)化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 原动力。 4、别络:为脉络中较大者,又称“大络”。,加之任脉、督脉的别络和脾之大络,合称“十 五别络”.若加之胃之别络,又可称为“十六别络”。 5、伤寒:寒客肌表,郁遏卫阳者,称为“伤寒”。 6、痰饮:痰饮是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一般以稠浊的称为痰,清稀的称为 饮。 7、内燥:是指机体津液不足,各组织器官和孔窍失其濡润,而出现干燥苦涩的病理变化。 8、邪正盛衰:是指在疾病过程中,机体的抗病能力与致病邪气之间在相互斗争中所发生的 盛衰变化。 9、正治:是指采用与疾病的症候性质相反的药物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治疗原则。由于采用的 方药与疾病症候性质相逆,故又称“逆治”。 10、赛因赛用:是指用补益药物来治疗具有闭塞不通症状的虚证,适用于因体质虚弱,脏腑精气功能减退而出现闭塞症状的真虚假热证。 11、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12、上焦如雾:雾,即雾露。喻指上焦心、肺输布气血的作用如天降雾露。 13、精:是由禀受于父母的生命物质与后天水谷精微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精华物质,是人体生命的本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物质。 14、经络: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系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信息的通路系统,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15、中寒:寒邪之中于里,伤及脏腑阳气者,称为“中寒”。 16、风为百风之长:一是指风邪常兼他邪而伤人,为外邪致病的先导;二是指风邪袭人,致病最多。

老年人中医体质辨识

老年人中医体质辨识 平和质(A型) 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 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 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 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气虚质(B型) 总体特征: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喜冒险。 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邪。 阳虚质(C型) 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脉沉迟。 心理特征:性格多沉静、内向。 发病倾向:易患痰饮、肿胀、泄泻等病;感邪易从寒化。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耐夏不耐冬;易感风、寒、湿邪。 阴虚质(D型) 总体特征:阴液亏少,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等虚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偏瘦。

常见表现:手足心热,口燥咽干,鼻微干,喜冷饮,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心理特征:性情急躁,外向好动,活泼。 发病倾向:易患虚劳、失精、不寐等病;感邪易从热化。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耐冬不耐夏;不耐受暑、热、燥邪。 痰湿质(E型) 总体特征:痰湿凝聚,以形体肥胖、腹部肥满、口黏苔腻等痰湿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 常见表现: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黏,胸闷,痰多,口黏腻或甜,喜食肥甘甜黏,苔腻,脉滑。 心理特征:性格偏温和、稳重,多善于忍耐。 发病倾向:易患消渴、中风、胸痹等病。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梅雨季节及湿重环境适应能力差。 湿热质(F型) 总体特征:湿热内蕴,以面垢油光、口苦、苔黄腻等湿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形体中等或偏瘦。 常见表现:面垢油光,易生痤疮,口苦口干,身重困倦,大便黏滞不畅或燥结,小便短黄,男性易阴囊潮湿,女性易带下增多,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滑数。 心理特征:容易心烦急躁。 发病倾向:易患疮疖、黄疸、热淋等病。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夏末秋初湿热气候,湿重或气温偏高环境较难适应。 血瘀质(G型) 总体特征:血行不畅,以肤色晦黯、舌质紫黯等血瘀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胖瘦均见。 常见表现:肤色晦黯,色素沉着,容易出现瘀斑,口唇黯淡,舌黯或有瘀点,舌下络脉紫黯或增粗,脉涩。 心理特征:易烦,健忘。 发病倾向:易患Y瘕及痛证、血证等。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寒邪。

中医基础理论(体质学说概述)

体质学说概述 体质学说,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正常人体体质的概念、形成、类型特征,及其对疾病发生、发展、演变过程的影响,并以此指导对疾病进行诊断和防治的理论知识。 一、体质的概念 (一)体质的基本概念 体质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换言之,体质是人群中的个体,禀受于先天,受后天影响,在其生长、发育和衰老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相对稳定的人体个性特征。 (二)体质的构成 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是形与神的协调统一,这是生命存在和健康的基本特征。健康,就是人体在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精神心理方面的完好状态,正如张介宾《类经·藏象类》说:“形神俱备,乃为全体。”神由形而生,依附于形而存在,形是神活动的物质基础和所舍之处;反过来,神是形的功能表现和主宰,神作用于形,对人体生命具有主导作用,能协调人体脏腑的生理机能。因此,形壮则神旺,形衰则神衰。体质概念包括了形、神两方面的内容,一定的形态结构必然产生出相应的生理机能和心理特征,而良好的生理机能和心理特征是正常形态结构的反映,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在体质的固有特征中综合地体现出来。可见,体质由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状态三个方面的差异性构成。 1.形态结构的差异性 人体形态结构上的差异性是个体体质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外部形态结构和内部形态结构(有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根据中医学“司外揣内”的认识

方法,内部形态结构与外观形象之间是有机的整体,外部形态结构是体质的外在表现,内部形态结构是体质的内在基础。而体表形态最为直观,故备受古今中外体质研究者重视。因此,形态结构在内部结构完好、协调的基础上,主要通过身体外形体现出来,它以躯体形态为基础,并与内部脏器结构有密切的关系,故人的体质特征首先表现为体表形态、体格、体型等方面的差异。 体表形态是个体外观形态的特征,包括体格、体型、体重、性征、体姿、面色、毛发、舌象、脉象等。体格是指反映人体生长发育水平、营养状况和锻炼程度的状态。一般通过观察和测量身体各部分的大小、形状、匀称程度,以及体重、胸围、肩宽、骨盆宽度和皮肤与皮下软组织情况来判断,是反映体质的标志之一。体型是指身体各部位大小比例的形态特征,又称身体类型,是衡量体格的重要指标。中医观察体型,主要观察形体之肥瘦长短,皮肉之厚薄坚松,肤色之黑白苍嫩的差异等。其中尤以肥瘦最有代表性,如《灵枢·逆顺肥瘦》及《灵枢·卫气失常》即以体型将人分为肥人与瘦人,肥胖体质又以其形态特征等划分为膏型、脂型和肉型。元·朱丹溪《格致余论》则进一步将体型与发病相联系,提出了“肥人湿多,瘦人火多”的著名观点。 2.生理机能的差异性 形态结构是产生生理机能的基础,个体不同的形态结构特点决定着机体生理机能及对反应的差异,而机体生理机能的个性特征,又会影响其形态结构,引起一系列相应的改变。因此,生理机能上的差异也是个体体质特征的组成部分。 人体的生理机能是其内部形态结构完整性的反映,也是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机能协调的体现。因此,人体生理机能的差异,反映了脏腑机能的盛衰偏颇。诸如心率、心律、面色、唇色、脉象、舌象、呼吸状况、语声的高低、食欲、口味、体温、对寒热的喜恶、二便情况、生殖机能、女子月经情况、形体的动态及活动能力、

老年人中医体质辨识

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 一、服务对象 辖区内6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 二、服务内容 每年为老年人提供1次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内容包括中医体质辨识和中医药保健指导。 (一)中医体质辨识。按照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前33项问题采集信息,根据体质判定标准进行体质辨识,并将辨识结果告知服务对象。 (二)中医药保健指导。根据不同体质从情志调摄、饮食调养、起居调摄、运动保健、穴位保健等方面进行相应的中医药保健指导。 三、服务流程

四、服务要求 (一)开展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可结合老年人健康体检和慢病管理及日常诊疗时间。 (二)开展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当具备相应的设备和条件。有条件的地区应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 (三)开展老年人中医体质辨识工作的人员应当为接受过老年人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培训的卫生技术人员。开展老年人中医药保健指导工作的人员应当为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或接受过中医药知识和技能专门培训能够提供上述服务的其他类别医师(含乡村医生)。 (四)服务机构要加强和村(居)委会、派出所等相关部门的联系,掌握辖区内老年人口信息变化。 (五)服务机构要加强宣传,告知服务内容,使更多的老年人愿意接受服务。 (六)每次服务后要及时、完整记录相关信息,纳入老年人健康档案。 五、考核指标 (一)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率=接受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65岁及以上居民数/年内辖区内6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数×100%。 (二)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完整率=抽查填写完整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抽查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100%。

中医基础理论体质

第六章中医的体质理论及应用 不论何种社会,也不论何种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人的体质都是社会最为基础的物质因素。一个民族体质的强弱与国家经济科学文化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一个民族的体质水平与其所处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发展水平息息相关,而群体体质水平的发展又会有力地推动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因为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主要取决于人对社会作出的贡献,故体质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主要是人材的竞争。人的素质不仅仅是以知识为标志,而应是知识、道德、体质的结合体。体质强健,精力充沛,才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只有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良好和道德健康四者全都具备.才是完全的健康,体质是健康的基础。 体质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是人类认识自身和研究自身的——门学科。是综合了生物学,人类学、医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的主要成就形成的,研究体质的起源、发展和变异的学科:医学体质学是研究体质与健康、疾病关系的学科,即研究人类的体质特征、类型和变化规律,及其与疾病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关系的学科:对体质的研究有助于分析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演变,为疾病的预防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重视人的体质及其差异性是中医学的一大特色。中医学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医学体质学的知识:早在《内经》中,对体质的形成、分类以

及体质与病机、诊断、治疗、预防的关系就有极为详细的论述。其后,历代医家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内经》关于发生体质学、年龄体质学、性别体质学、病理体质学及治疗体质学的理论,形成了中医学的体质学说,并对养生防病和辨证论治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但由于缺乏系统的整理研究,尚未形成系统的完整的学科。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对中医学理论整理研究的逐步深入,中医体质学说的研究也随之展开和深人,中医体质学就应运而生了。 第一节体质的基本概念 一、体质的概念 (一)体质的含义 体质,又称禀赋、禀质、气禀、形质、气质等,即人体的质量。体质是人体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功能和形态上相对稳定的固有特性。换句话说,体质是禀受于先天,受后天影响,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征。 这一定义,首先强调了人体体质的形成是基于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两个基本方面的。其次,也反映了中医学关于机体内外环境相统一的整体观念,说明了人体体质在后天生长、发育过程中是与外界环境相适应而形成的。第三,它充分体现出中医学形神合一的体质观。

中医基础理论第五章-体质习题集

第六章体质 一、选择题 (一)A1型题 1.观察和测量身体各部分的大小、形状、匀称程度,以及体重、胸围、肩宽、骨 盆宽度和皮肤与皮下软组织情况可判断() A.体表形态B.体格C.体型D.体姿E.性征 2.体型中最有代表性的差异是() A.皮肤之厚薄B.肤色C.腠理之坚松D.形体之肥瘦E.身高 3.衡量体格的重要指标是() A.体型B.体重C.体姿D.身高E.性征 4.体质是指人体的() A.身体素质B.心理素质C.身心特性D.遗传特质 E.形态结构 5.奠定中医体质理论基础的古代医籍为() A.《伤寒杂病论》B.《妇人良方》C.《景岳全书》D.《内经》 E.《千金要方》 6.先天禀赋决定着体质的相对() A.可变性B.连续性C.复杂性D.普遍性E.稳定性 7.后天各种因素使体质具有() A.可变性B.稳定性C.全面性D.普遍性E.复杂性 8.健康之人应为() A.偏阳质B.偏阴质C.阴阳平和质D.肥胖质E.瘦小质 9.嗜食肥甘厚味,易形成() A.火旺体质B.痰湿体质C.心气虚体质D.脾气虚体质E.肝郁体质 10.具有亢奋、偏热、多动等特点的体质为() A.阴阳平和质B.偏阴质C.偏阳质D.肝郁质E.阳虚质 11.具有抑制、偏寒、多静等特点的体质为() A.阴阳平和质B.偏阴质C.偏阳质D.阴虚质E.气虚质 12.以下除哪项外,都是小儿的体质特点() A.脏腑娇嫩B.形气未充C.易虚易实 D.易寒易热E.代谢缓慢 13.以下除哪项外,都是老人的体质特点() A.精气神渐衰B.脏腑功能减退C.代谢旺盛 D.气血郁滞E.阴阳失调 14.气虚湿盛体质,受邪后多从() A.寒化B.热化C.燥化D.湿化E.火化 15.素体津亏血耗者,易致邪从() A.寒化B.实化C.虚化D.湿化E.燥化 16.某人身体强壮、胖瘦适中,饮食无偏嗜,二便通调,面色红润,性格开朗随和,精力充沛,举动灵活,睡眠良好。属于() A.偏阳质B.偏阴质C.阴阳平和质D.阳亢质E.痰湿质 17.某人形体偏瘦,面色红润,食欲旺盛,喜饮冷水,易出汗,性格外向,喜动好强,自制力较差。属于() A.偏阳质B.偏阴质C.阴阳平和质D.气郁质E.阳虚质 18.某人形体偏胖,面色萎黄,食量较小,喜饮热水,性格内向,动作迟缓,容易疲劳。属于() A.偏阳质B.偏阴质C.阴阳平和质D.阴虚质E.气郁质 (二)B1型题 A.体格B.体型C.体重D.体姿E.性征

中医基础理论表解-第五章体质

第五章 体 质 【目的要求】 1.掌握体质的概念、正常体质的分类和特征。 2.了解体质的生理基础及体质学说的应用。 【知识点表解】 第一节 体质学说概述 一、体质的基本概念 (一)体质的概念 含 义:体质是指人类个体在生命过程中,由遗传性和获得性因素所决定的表现在形态结构、 生理机能和心理活动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性。 体质的概念 生理意义:表现为机能、代谢及对外界刺激反应等方面的个体差异。 病理意义:表现为对某些病因和疾病的易感性或易罹性,以及产生病变的类型与疾病传变转归 中的某种倾向性。 (二)体质的构成 外部形态结构:体格、体型、体重、性征、体姿、 体面色、毛发、舌象、脉象。 形 质内部形态结构:脏腑、经络、气血津液。 与 的脏腑经络功能的盛衰偏颇。 神 构精气血津液的功能状况。 俱 成 (三)体质的标志 1.体质的评价指标 2.理想健康体质的标志(略) (四)体质的特点 体质是人体身心特性的概括。 体质的 体质具有普遍性、全面性、复杂性。 特 点 体质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 体质具有连续性和可预测性。

二、体质学说的形成和发展 (一)用词的变迁 《内经》——“形”、“质”。 唐·孙思邈·《千金要方》——“禀质”。 宋·陈自明·《妇人良方》——“气质”。 用词的南宋·无名氏·《小儿卫生总微论方》——“赋禀”。 变迁明·张介宾·《景岳全书》——“禀赋”、“气质”、“体质”。 清·徐大椿——“气体”、“体质”。 清·叶桂、华岫云——“体质”。 (二)形成与发展 形成:中医体质理论渊源于《内经》——奠定了中医体质学的基础。 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阐明体质与发病、辨证、治疗及预后的关系。 宋·陈自明的《妇人良方》——阐明体质形成于胎儿期。 形成与宋·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阐明小儿体质“成而未全”、“全而未壮”、 发展发展“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宋·陈直的《养老奉亲书》——阐明老年人体质特征,强调体质的食养与食疗。 金·刘完素的《素问玄机原病式》——阐明体质与内生六气的关系。 明·张介宾的《景岳全书》——倡藏象体质理论,阐明脾肾对体质形成的重要性。 第二节体质的生理学基础 一、体质与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的关系 体质与脏腑经脏腑功能盛衰偏颇决定体质的差异体质特征取决于 络及精气血津经络是联系沟通协调脏腑功能和体质形成的结构基础脏腑经络气血的 液的关系精气血津液是决定体质特征的重要物质基础强弱盛衰。 二、影响体质的因素 (一)先天禀赋:是体质形先天之精充盈——体质强壮。 成的基础先天之精不足——小儿生长发育障碍,影响体质的健康发展。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二)年龄因素青壮年——精气血津液充盛,脏腑功能强健,体质类型较稳定。 老年人——脏腑功能生理性衰退,以阴阳失调、代谢减缓、气血郁滞、脏腑功能减退为特点。 男性多禀阳刚之气,脏腑功能较强,体魄健壮、性格外向、粗犷、心胸开阔。 女性多禀阴柔之气,脏腑功能较弱,体形小巧、性格内向、细腻、多愁善感。 男子以肾为先天,以精、气为本;女子以肝为先天,以血为本。 (三)性别差异男子多用气,故气常不足;女子多用血,故血常不足。 男子之病,多由伤精耗气;女子之病,多由伤血。 男性较女性对病邪更为敏感,易患病,病较重,死亡率较高。 女性在经、带、胎、产等生理周期易感受病邪。 饮食不足——体质虚弱。 饮食偏嗜——体质偏倾或发病。 过食肥甘厚味——易成痰湿体质。 过食辛辣——易成阴虚火旺体质。 (四)饮食因素过食咸味——易成心气虚弱体质。 过食生冷寒凉——易成脾气虚弱体质。 过食醇酒佳酿——湿热在中,易伤肝脾,而成湿热体质。 饮食无度——久则伤脾胃,易成形盛气虚体质。

老年人中医体质辨识9种体质中医保健方法

-----平和质 平和体质就像人们手中的天平,健康的指针基本在正中的“0”刻度左右摇摆。 月有阴晴圆缺,四时有寒热温凉,没有常青树,也没有永动机。如果你自恃身体棒棒,或 饮食不节,或过劳玩乐,或安逸懒散等,长此以往,康将不康。平和质的人,重在维护。 一、情志调摄 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平和的心态。可根据个人爱好,选择弹琴、下棋、书法、绘画、听音乐、阅读、旅游、种植花草等放松心情。 二、饮食调养 不要过饥过饱,也不要进食过冷过烫或不干净食物;粗细粮食宜合理搭配,多吃五谷杂粮、蔬菜瓜果,少食过于油腻及辛辣食品;注意戒烟限酒。 ①春宜多食蔬菜,如菠菜、芹菜、春笋、荠菜 ②夏宜多食新鲜水果,如西瓜、番茄、菠萝等,其他清凉生津食品,如金银花、菊花、鲜芦根、绿豆、冬瓜、苦瓜、黄瓜、生菜、豆芽等均可酌情食用,以清热祛暑。 ③长夏宜选用茯苓、藿香、山药、莲子、薏苡仁、扁豆、丝瓜等利湿健脾之品,不宜进食 滋腻碍胃的食物。 ④秋宜选用寒温偏性不明显的平性药食。同时,宜食用濡润滋阴之品以保护阴津,如沙参、麦冬、阿胶、甘草等。 ⑤冬宜选用温补之品,如生姜、肉桂、羊肉等温补之品。三、起居调摄 起居宜规律,睡眠要充足,劳逸相结合,穿戴求自然。四、运动保健 形成良好的运动健身习惯,可根据个人爱好和耐受程度,选择适合的运动健身项目。 五、穴位保健:涌泉穴、足三里穴 用大拇指或中指指腹按压穴位,做轻柔缓和的环旋活动,以穴位感到酸胀为度,按揉2~3 分钟。每天操作1~2次。 涌泉穴:位于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与后三分之二交点上。 足三里穴: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

老年人中医体质辨识中医药保健指导模板

老年人中医体质辨识中医药保健指导一、概述 人体处于不同的年龄阶段,在结构、功能、代谢以及对外界刺激反应等方面表现出体质差异性。老年人机体生理功能衰退,随着阴阳气血、津液代谢和情志活动的变化,老年性疾病逐渐增多,平和体质相对较少,偏颇体质较多。因此,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可根据老年人的体质特点从情志调摄、饮食调养、起居调摄、运动保健和穴位保健等方面进行相应的中医药保健指导。 对65岁及以上居民,在其知情同意下开展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主要内容包括:①中医体质信息采集;②中医体质辨识;③中医药保健指导。 二、服务流程图及说明 服务流程见图。 1.中医体质信息采集 按照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前33项问题,逐项询问居民近一年的体验、感觉,查看舌苔和舌下静脉及皮肤情况等,将信息在相应分值内划“√”。 2.中医体质辨识

按照体质判定标准表计算出该居民的具体得分,将计算得分填写在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体质辨识栏内。根据得分,判断该居民的体质类型是平和体质抑或偏颇体质,并将体质辨识结果及时告知居民。 3. 中医药保健指导 针对老年人不同体质特点,从情志调摄、饮食调养、起居调摄、运动保健、穴位保健等方面进行中医药保健指导。 三、老年人中医体质的特征与判定 中医体质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是人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个性特征。 (一)老年人中医体质特征 1. 平和质 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润泽、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匀称,无明显驼背。 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较密,目光有神,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

老年人中医体质辨识

中医体质辨识话养生 一、平和体质——最健康重在维护 体形匀称、健壮;面色红润且精力充沛;睡眠、饮食良好;大小便正常;性格随和开朗,对周围环境适应能力较强,那么,恭喜你,你是健康的,不过还需要努力保持下去。 二、气虚体质——气短出汗易感冒老感觉累就是气虚了。 气虚体质用几个简单的词语概括就是疲乏、气短、出汗。属这种体质的如果是孩子,容易成为反复感冒的受害者,每个月都要到医院打几次吊针,打完之后,当时好了,过一阵子又复发了。气虚的人还易胃下垂,脱肛,女性子宫下垂等。 【应该这么做】益气健脾:饮食上要注意多吃有益气健脾的食物,如山药、黄豆、白扁豆、鸡肉、香菇、大枣、蜂蜜等,少吃具有耗气作用的食物,如空心菜、生萝卜等。起居宜有规律,夏季午间应适当休息,保持充足睡眠。避免劳动或激烈运动时出汗受风。不要过于劳作,以免损伤正气。避免剧烈运动,可做一些柔缓的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做操等,并持之以恒。 三、阳虚体质——手脚冰凉爱怕冷 我们身边总有人说自己一年四季手脚冰凉,冬天睡一晚上脚都暖和不过来。夏天在空调房穿着长衣长裤,手还是冰凉,这就是阳虚体质。这类人肌肉不健壮,时感手脚发凉,胃脘部、背部或腰膝部怕冷,衣服比别人穿得多,夏天不喜欢吹空调,喜欢安静,吃或喝凉的东西总会感到不舒服,容易大便稀溏,小便色清而量多。 【应该这么做】温阳益气:阳虚质的人在饮食上宜食温阳,可多吃牛肉、羊肉、韭菜、生姜、辣椒、葱、蒜、芥末、花椒等温补阳气的食物,少吃梨、西瓜、荸荠、黄瓜、柿子等生冷寒凉的食物。秋冬季节注意保暖,尤其注意足下、背部及下腹丹田部位的防寒保暖,防止出汗过多。 四、阴虚体质——口干舌燥易冒火 阴虚体质的人,看上去最大的特点是体型瘦,胖子不多。阴虚体质的人还有就是性子比较急,什么都快节奏,一股火气。他们经常耐受不了夏天的暑热,常感到眼睛干涩,口干咽燥,总想喝水,皮肤干燥,经常大便干结,容易失眠,性情急躁,外向好动,舌质偏红,苔少。 【应该这么做】滋阴降火:在饮食上可多食瘦猪肉、鸭肉、龟、鳖、绿豆、冬瓜、赤小豆、海蜇、荸荠、芝麻、百合等甘凉滋润之品。少食羊肉、狗肉、韭菜、辣椒、葱、蒜、葵花子等性温燥烈之品。 居住环境宜安静,睡前不要饮茶、锻炼和玩游戏,避免熬夜、剧烈运动和在高温酷暑下工作。适合做有氧运动,可选择太极拳、太极剑等动静结合的传统健身项目。 五、血淤体质——血脉不畅爱长斑 血淤体质就是血脉不流畅,血淤质的女性多是痛经的受害者,容易出现闭经,或经色紫黑有块、崩漏。另外,心脑血管疾病和某些肿瘤也与血淤有关,应该引起注意。 血淤体质的人,女孩子有的脸色很灰暗,皮肤常干燥、粗糙,常常出现疼痛,面色晦黯或有色素沉着、黄褐色斑块,眼眶经常黯黑,眼睛经常有红丝(充血),刷牙时牙龈容易出血。 【应该这么做】活血化淤:这类人饮食上应多吃黑豆、海藻、海带、紫菜、山楂、醋、玫瑰花、绿茶等具有活血、散结、行气、疏肝解郁作用的食物,少吃肥肉等滋腻之品。作息时间宜有规律,保持充足睡眠,应加强体育锻炼,以免气血行不畅。 可参加一些有助于气血运行的运动项目,如各种舞蹈、步行健身法、徒手健身操等。但血淤质的人在运动时如出现胸闷、呼吸困难、脉搏显著加快等不适症状,应停止运动,去医院进一步检查。 六、痰湿体质——大腹便便代谢差 痰湿体质的人舌苔很厚,就像吃了饼干一样腻在舌头上,他们大多体形肥胖,更重要的是腹部肥满松软。出汗多而黏腻,手足心潮湿多汗,常感到肢体酸困沉重、不轻松,面部经常有油腻感,嘴里常有黏黏的或甜腻的感觉,平时痰多。通常来说,这类体质的人很容易患上冠心病、

中医基础理论重点

《中医基础理论》复习提纲 绪论 中医学和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 中医学是发祥于中国古代的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 中医基础理论是关于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的学科,也是阐述和介绍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的课程 一、中医基础理论的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历代名医和代表著作) (一)先秦、秦、秦汉时期——形成时期 《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二)隋唐时期——充实、系统化时期 《针灸甲乙经》、《脉经》、《诸病源候论》 (三)宋、金、元时期——争鸣、突破时期 《三因记忆病证方论》宋陈无择“三因学说”、《小儿药证直诀》 刘完素(刘河间)——寒凉派 李杲(东垣老人)——补土派 朱震亨(朱丹溪)——滋阴派 (四)明清时期——集大成时期 温病四大家:叶桂(叶天士)、薛雪(薛生白)、吴瑭(吴鞠通)、王士雄 另有吴有性著《瘟疫论》创“戾气说” 二、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整体观念、辨证论治 (一)整体观念——人体自身的整体性和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两个方面 (二)辨证论治——辨析疾病资料以确立症候,论证其治则治法方药并付诸实施的思维和实践过程 1、病、症、证的概念 病:即疾病,是致病邪气作用于人体,人体正气与之抗争而引起的机体阴阳失调、脏腑功能损伤、生理机能失常或心理活动障碍的一个完整生命过程(重点在全过程) 症:即症状和体征的总称,是疾病过程中表现出的个别、孤立的现象可以是病人异常的主观感觉或行为表现,也可以是医生检查病人时发现的异常征象(是病和证的基本要素) 证:即证候,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一般由一组相对固定的有内在联系的、能揭示疾病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病变本质的症状和体征构成(重点在现阶段) 2、辩证与辨病 辩证与辨病都是认识疾病的思维过程。辩证是对证候的辨析,以确定证候为目的;辨病是对疾病的辨析,以确定疾病的诊断为目的。辨明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病势,即辨明疾病从发展到转归的总体病机辨病论治:辨析疾病资料以确立疾病的诊断,论证其治则治法方药并付诸实施的思维和实践过程 同病异治: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时间、地域不同或所处的疾病阶段或类型不同,或病人的体质不同,故反映的证候也不同,因而治疗也就有差异 异病同治:几种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大致相同的病机,大致相同的证,故可用大致相同 的治法和方药来治疗

老年人中医体质辨识中医药保健指导

老年人中医体质辨识中医药保健指导

老年人中医体质辨识中医药保健指导 一、概述 人体处于不同的年龄阶段,在结构、功能、代谢以及对外界刺激反应等方面表现出体质差异性。老年人机体生理功能衰退,随着阴阳气血、津液代谢和情志活动的变化,老年性疾病逐渐增多,平和体质相对较少,偏颇体质较多。因此,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可根据老年人的体质特点从情志调摄、饮食调养、起居调摄、运动保健和穴位保健等方面进行相应的中医药保健指导。 对65岁及以上居民,在其知情同意下开展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主要内容包括: ①中医体质信息采集;②中医体质辨识;③中医药保健指导。 二、服务流程图及说明 服务流程见图。 1.中医体质信息采集 按照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前33项问题,逐项询问居民近一年的体验、感觉,查看舌苔和舌下静脉及皮肤情况等,将信息在相应分值内划“√”。 2.中医体质辨识 按照体质判定标准表计算出该居民的具体得分,将计算得分填写在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体质辨识栏内。根据得分,判断该居民的体质类型是平和体质抑或偏颇体质,并将体质辨识结果及时告知居民。 3. 中医药保健指导 针对老年人不同体质特点,从情志调摄、饮食调养、起居调摄、运动保健、穴位保健等方面进行中医药保健指导。 三、老年人中医体质的特征与判定 中医体质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是人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个性特征。 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了《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将中医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9种基本类型,每种体质有其独自的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老年人的生理病理特点,制订了《老年版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 (一)老年人中医体质特征 1. 平和质 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润泽、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匀称,无明显驼背。 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较密,目光有神,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 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 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

老年人中医体质辨识9种体质中医保健方法

老年人体质的中医保健方法 -----平和质 平和体质就像人们手中的天平,健康的指针基本在正中的“0”刻度左右摇摆。 月有阴晴圆缺,四时有寒热温凉,没有常青树,也没有永动机。如果你自恃身体棒棒,或饮食不节,或过劳玩乐,或安逸懒散等,长此以往,康将不康。平和质的人,重在维护。 一、情志调摄 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平和的心态。可根据个人爱好,选择弹琴、下棋、书法、绘画、听音乐、阅读、旅游、种植花草等放松心情。 二、饮食调养 不要过饥过饱,也不要进食过冷过烫或不干净食物;粗细粮食宜合理搭配,多吃五谷杂粮、蔬菜瓜果,少食过于油腻及辛辣食品;注意戒烟限酒。 ①春宜多食蔬菜,如菠菜、芹菜、春笋、荠菜 ②夏宜多食新鲜水果,如西瓜、番茄、菠萝等,其他清凉生津食品,如金银花、菊花、鲜芦根、绿豆、冬瓜、苦瓜、黄瓜、生菜、豆芽等均可酌情食用,以清热祛暑。 ③长夏宜选用茯苓、藿香、山药、莲子、薏苡仁、扁豆、丝瓜等利湿健脾之品,不宜进食滋腻碍胃的食物。 ④秋宜选用寒温偏性不明显的平性药食。同时,宜食用濡润滋阴之品以保护阴津,如沙参、麦冬、阿胶、甘草等。 ⑤冬宜选用温补之品,如生姜、肉桂、羊肉等温补之品。三、起居调摄 起居宜规律,睡眠要充足,劳逸相结合,穿戴求自然。四、运动保健 形成良好的运动健身习惯,可根据个人爱好和耐受程度,选择适合的运动健身项目。五、穴位保健:涌泉穴、足三里穴 用大拇指或中指指腹按压穴位,做轻柔缓和的环旋活动,以穴位感到酸胀为度,按揉2~3分钟。每天操作1~2次。 涌泉穴:位于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与后三分之二交点上。 足三里穴: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 老年人体质的中医保健方法 ——气虚质

最新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DOC)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20题,每题1分,计20分)(答题说明:请从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最佳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 A.隋唐时期 B.金元时期 C.明清时期 D.战国至秦汉时期 E.春秋战国时期 2.金元四大家中,“养阴派”的代表人物是() A.刘完素 B.李杲 C.张从正 D.朱震亨 E.张元素 3.以下属于阴中之阳的是() A.心 B.脾 C.肝 D.肾 E.肺 4.“佐金平木”法确立的理论依据是() A.五行相生 B.五行相克 C.五行相乘 D.五行相侮 E.五行制化 5.脏腑之中,被称为“孤府”的是() A.胆 B.胃 C.三焦 D.脾 E.脑 6.五脏与五窍的关系密切,其中肾开窍于() A.鼻 B.耳 C.口 D.舌 E.目 7.“罢极之本”是指() A.肝 B.肾 C.脾 D.胆 E.心 8.五脏中,与全身气机调节关系密切的是() A.肝与肺 B.心与肺 C.脾与肺 D.肾与肺 E.心与肾 9.具有“贯心脉行血气”功能的是() A.元气 B.心气 C.宗气 D.营气 E.卫气10.“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理论基础是() A.气能生津 B.气能行津 C.气能摄津 D.津能载气 E.津能化气 11.内脏下垂的主要病机是() A.宗气虚 B.胃气虚 C.脾气虚 D.肾气虚 E.肺气虚 12.经络系统中,具有加强十二经脉在体表联系的是() A.正经 B.经别 C.经筋 D.别络 E.奇经 13.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的交接部位是() A.拇指端 B.食指端 C.中指端 D.小指端 E.无 名指端 14.平素畏热喜凉、好动易躁,易感暑热邪气的体质类型属于() A.偏阴质 B.偏阳质 C.痰湿质 D.阴阳平和质 E.气虚质 15.六淫邪气中,具有伤津而不耗气致病特征的是() A.风邪 B.火邪 C.暑邪 D.燥邪 E.以上都不是 16.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 A.怒则气上 B.思则气缓 C.悲则气消 D.惊则气乱 E.劳则气耗 17.疾病发生的内在依据是() A.正气不足 B.邪气侵袭 C.正邪相争 D.体质虚弱 E.气候异常 18.真寒假热证的病机是() A.阴损及阳 B.阳损及阴 C.阴盛格阳 D.阳盛格阴 E.阴盛转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