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标准

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标准
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标准

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标准

目录 一、计量法制要求 1 总则 2 计量单位 3 计量人员 4 计量标准 5 强制检定 6 特定要求 二、技术能力要求 1 总则 2 检测能力 3 检测水平 三、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 引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总要求 5 管理职责 5.1 计量职能 5.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5.3 质量目标 5.4 管理评审 6 资源管理 6.1 人力资源 6.2 信息资源 6.3 物资资源 6.4 外部供方 7 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的实现 7.1 计量确认 7.2 测量过程

7.3 测量不确定度和溯源性 8 测量管理体系分析和改进 8.1 总则 8.2 审核和监视 8.3 不合格控制 8.4 改进
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技术标准 一、计量法制要求 1 总则 组织的测量管理体系(以下简称“体系”)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以及 相关的法规和规章规定的要求。下列要求是按现行的计量法律法规提出的,其随 后如有修订,则按修订后的要求实施。 2 计量单位 组织在从事下列活动,应当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 a) 制发公文、统计报表; b) 生产、销售产品,标注产品标识,编制产品使用说明书; c) 制定标准、规范、规程、技术文件; d) 出具检定、校准、检验、测量数据; e) 国家规定应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的其他活动。 3 计量人员 从事计量检定的人员应持有相应的有效证件。 4 计量标准 组织用于计量检定和(或)校准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应经相关的政府计量行政部门 按 JJF1033-2001《计量标准考核规范》要求考核合格后投入使用。 5 强制检定 组织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具和用于贸易结算、医疗卫生、安全防护和环境监测 列入强制检定目录的工作计量器具应按规定要求实施强制检定。 6 特定要求 6.1 从事计量器具制造和(或)修理的组织应按照《制造、修理计量器具许可证 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履行相应的法律手续,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6.2 从事定量包装商品生产的组织应遵守 《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规定》 的要求。 6.3 从事零售商品销售的组织应遵守《零售商品称重计量监督规定》。 二、技术能力要求 1 总则 体系的计量检测能力和检测水平应满足顾客、组织和法律法规对计量的要求。

2 检测能力 计量检测能力应满足以下要求: a) 质量管理体系对过程和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的要求; b) 环境管理体系对环境的监视和测量的要求; c)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对职业健康的监视和测量的要求; d) 经营管理、能源管理和安全生产管理等对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的要求。 3 检测水平 需要时,计量检测水平应该满足以下要求: a) 采用先进的计量检测技术和测量设备以满足组织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对计量 检测的要求; b) 采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管理计量检测体系和计量检测数据。 三、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 引 言 一个有效的测量管理体系确保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适应预期用途, 它对实现产 品质量目标和管理不正确测量结果的风险是重要的。 测量管理体系的目标是管理 由于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可能产生的不正确结果而影响该组织的产品质量的风 险。 用于测量管理体系的方法包括从基本的测量设备的验证到测量过程控制中统 计技术的应用。 在本标准中, 术语“测量过程”适用于实际的测量活动(例如在设计、测试、生产 和检验中的测量活动)。 以下情况可以引用本标准: § 顾客在规定所要求的产品时; § 供方在规定所提供的产品时; 立法和执法机构; § § 测量管理体系的评定和审核。 应当认为测量过程是支 GB/T 19000 标准阐明的管理原则之一是强调过程方法。 持该组织产品质量的特定过程,图 1 显示了适于本标准的测量管理体系模式。 本标准包括测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和实施指南两部分, 可用于改进测量活动和提高 产品质量。“要求”以正体字出现。“指南”在相应的“要求”段落后面的框内,以斜体 字出现。“指南”仅作为信息而不是对“要求”的增加、限制或修改。 组织有责任规定测量管理体系要求和决定所需的控制程度作为其整个管理体系 的一部分。除非经过认同,本标准不拟增加、节略或代替其它标准的任何要求。

遵从本标准的要求有利于满足其它标准中规定的测量和测量过程控制的要求, 例 如,GB/T 19001-2000 的第 7.6 条款和 GB/T 24001-1996 的第 4.5.1 条款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计量确认管理的通用要求,并提供了指南, 用于支持和证明符合计量要求。它规定了测量管理体系的质量管理要求,可由执 行测量的组织作为整个管理体系的一部分,以确保满足计量要求。 本标准不拟作为用于证明符合 GB/T 19001、GB/T 24001 和任何其它标准的必 要条件。 相关方可以允许在认证活动中使用本标准作为满足测量管理体系要求的 输入。 本标准不拟替代或增加 GB/T 15481/ISO/IEC 17025 标准的要求。 注:影响测量结果的具体要素由其它标准和指南规定,如测量方法的细节、人员

能力和实验室间比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 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 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9000-2000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VIM:1993 国际通用计量学基本术语,(BIPM、IEC、IFCC、ISO、IUPA C、IUPAP、OIML)。 3 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应用上述 GB/T 19000-2000 和 VIM:1993 中给出的和下述的术语和定 义。 3.1 测量管理体系 measurement management system 为完成计量确认并持续控制测量过程所必需的一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要 素。 3.2 测量过程 measurement process 确定量值的一组操作。 3.3 测量设备 measuring equipment 实现测量过程所必需的测量仪器、软件、测量标准、标准样品(标准物质) 或辅助设备或它们的组合。 3.4 计量特性 metrological characteristic 能影响测量结果的可区分的特性。 注 1. 测量设备通常有若干个计量特性。 注 2. 计量特性可作为校准的对象。 3.5 计量确认 metrological confirmation 为确保测量设备符合预期使用要求所需的一组操作。 注 1. 计量确认通常包括:校准和验证、各种必要的调整或维修及随后的再校 准、与设备预期使用的计量要求相比较以及所要求的封印和标签。 注 2. 只有测量设备已被证实适合于预期使用并形成文件,计量确认才算完 成。 注 3. 预期使用要求包括:测量范围、分辨力、最大允许误差等。 注 4. 计量要求通常与产品要求不同,并不在产品要求中规定。 注 5. 图 2 给出了计量确认过程框图。 3.6 计量职能 metrological function 组织中负责确定并实施测量管理体系的行政和技术职能。 4 总要求
组织应规定属本标准所确定的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 在确定测量管理体系的范围

和内容时,应考虑由于不符合计量要求而带来的风险和后果。 测量管理体系由设计的测量过程控制、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图 2)和必要的支 持过程构成。测量管理体系内的测量过程应受控(见 7.2)。测量管理体系内所有 的测量设备应经确认(见 7.1)。 测量管理体系应按照组织制定的程序更改。 5 管理职责 5.1 计量职能
计量职能的管理者应建立测量管理体系,形成文件,并加以保持和持续改进其有 效性。 5.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计量职能的管理者应确保: a) 确定顾客的测量要求并转化为计量要求; b) 测量管理体系满足顾客的计量要求; c) 能证明符合顾客规定的要求。 5.3 质量目标 计量职能的管理者应为测量管理体系规定可测量的质量目标。 应规定测量过程的 性能判
5.4 管理评审 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按照计划的时间间隔系统地评审测量管理体系,以确保 其持续的充分性、有效性和适宜性。最高管理者应确保评审测量管理体系所需的 必要资源。 计量职能的管理者应利用管理评审的结果对体系进行必要的修正,包括改进

测量过程(见第 8 条款)和评审质量目标。应记录所有的评审结果和采取的所有 措施。 6 资源管理 6.1 人力资源 6.1.1 人员的职责
6.1.2 能力和培训 计量职能的管理者应确保测量管理体系有关人员具有可证明的能力, 以执行分配 的任务。应规定所要求的专门技能。计量职能的管理者应确保提供培训以满足已 识别的需要,保存培训活动的记录,评价培训的有效性并予以记录。员工应认识 到他们所承担的职责,清楚他们的活
当使用正在培训中的员工时, 应进行充分和适宜的监督。 6.2 信息资源 6.2.1 程序 测量管理体系的程序应形成必要详细程度的文件,并经确认,以确保正确执行以 及实施的一致性和测量结果的有效性。 制定新的程序或更改现有的程序应经授权批准并受控。程序应现行有效,需要时 可获得
6.2.2 软件 测量过程和结果计算中所用的软件应形成文件,并经识别和受控,以确保持续使 用的适宜性。软件及其任何修改在启用前应进行测试和(或)确认,并经批准和 存档。测试应在必要


6.2.3 记录 应保存测量管理体系运行所需信息的记录。 应有形成文件的程序以确保记录的标 识、贮存、
6.2.4 标识 应清楚地标识测量管理体系中所用的测量设备和技术程序, 可以单独地或集中 地标识。应有设备计量确认状态的标识。已确认用于某个特定的测量过程或某些 过程的设备应清楚地标识或受控,以防止未授权使用。测量管理体系中所用的设 备应与其它设备清楚地区分。 6.3 物资资源 6.3.1 测量设备 在测量管理体系中应提供并标识满足规定的计量要求所需的所有测量设备。 测量 设备在确认前应处于有效的校准状态。 测量设备应在受控的或已知满足需要的环 境中使用,以确保有效的测量结果。用于监视和记录影响量的测量设备应包括在 测量管理体系内。

计量职能的管理者应建立、保持和使用形成文件的程序来接收、处置、搬运、 贮存和发放测量设备,以防误用、错用、损坏和改变其计量特性。纳入或撤出测 量管理体系中的测量设备应有处理程序。 6.3.2 环境 测量管理体系覆盖的测量过程有效运行所要求的环境条件应形成文件。 应监视和记录影响测量的环境条件。 根据环境条件所进行的修正应予以记录并用 于测量结
6.4 外部供方 计量职能的管理者应对外部供方为测量管理体系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提出要求并 形成文件。应根据外部供方满足文件规定要求的能力对其进行评价和选择。应规 定选择、监视和评价的准则并形成文件,并记录评价结果。应保存外部供方提供 产品或服务的记录。
7 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的实现 7.1 计量确认 7.1.1 总则

应设计并实施计量确认(见图 2 和附录 A),以确保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满足测 量过程的计量要求。计量确认包括测量设备校准和测量设备验证。
测量设备的操作者应得到与测量设备计量确认状态有关的信息, 包括所有限制 和特殊要求。
7.1.2 计量确认间隔 用于确定或改变计量确认间隔的方法应用程序文件表述。计量确认间隔应经评 审,必要时

每次对不合格的测量设备进行维修、调整或修改时,应评审其计量确认间隔。 7.1.3 设备调整控制 在经确认的测量设备上,对影响其性能的调整装置进行封印或采取其它保护 措施,以防止未经授权的改变。封印或保护装置的设计和实施应保证一旦改变将 会被发现。 计量确认过程程序应包括当封印或保护装置被发现损坏、破损、转移或丢失时应 采取的措
7.1.4 计量确认过程记录 计量确认过程记录 适用时,计量确认过程的记录应注明日期并由授权人审查批准以证明结果的 正确性。 应保持并可获得这些记录。 指南

记录最短的保存时间决定于许多因素,包括顾客的要求,法律法规要求和制造者 的责任。有关测量标准的记录可能需要永久保存。 计量确认过程记录应证明每台测量设备是否满足规定的计量要求。 需要时,记录应包括: a). 设备制造者的表述和唯一性标识、型号、系列号等; b). 完成计量确认的日期; c). 计量确认结果; d). 规定的计量确认间隔; e). 计量确认程序的标识(见 6.2.1); f). 规定的最大允许误差; g). 相关的环境条件和必要的修正说明; h). 设备校准引入的测量不确定度; i). 维护的详细情况,如调整、维修和修改等; j). 使用限制; k). 执行计量确认的人员标识; l). 对信息记录正确性负责的人员标识; m). 校准证书和报告以及其它相关文件的唯一性标识(如编号); n). 校准结果的溯源性的证据; o). 预期使用的计量要求; p). 调整、修改或维修后的校准结果以及要求时的调整、修改或维修前的校准结 果。
计量职能应确保只有经授权的人员才允许形成、修改、出具和删除记录。 7.2 测量过程 7.2.1 总则 应对作为测量管理体系组成部分的测量过程进行策划、确认、实施、形成文件和 加以控制。应识别和考虑影响测量过程的影响量。 每一个测量过程的完整规范应包括所有有关设备的标识、测量程序、测量软件、 使用条件、操作者能力和影响测量结果可靠性的其他因素。测量过程控制应根据 形成文件的程序进行。

7.2.2 测量过程设计 应根据顾客、组织和法律法规的要求确定计量要求。为了满足这些规定要求而设 计的测量过程应形成文件,并确认有效,必要时,征得顾客同意。 对每一测量过程,应识别有关的过程要素和控制。要素和控制限的选择要与不符 合规定的要求时引起的风险相称。这些过程要素和控制应包括操作者、设备、环 境条件、影响量和应用方法的影响。
测量过程应设计成能防止出现错误的测量结果,并确保能迅速检测出存在的 问题和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应确定和量化测量过程预期用途所要求的性能特性。

7.2.3 测量过程的实现 测量过程应在设计的受控条件下实现,以满足计量要求。 受控条件应包括: a) 使用经确认的设备, 应用经确认有效的测量程序, b) c) 可获得所要求的信息资源, 保持所要求的环境条件, d) e) 使用具备能力的人员, f) 合适的结果报告方式, 按规定实施监视。 g) 7.2.4 测量过程的记录 计量职能应保存记录以证明测量过程符合要求,记录内容包括: a) 实施的测量过程的完整表述,包括所用的全部要素(例如操作者、测量设备 或核查标准)和相关的操作条件; b) 从测量过程控制系统获得的有关数据,包括有关测量不确定度信息; c) 根据测量过程控制数据的结果而采取的措施; d) 进行每个测量过程控制活动的日期; e) 有关验证文件的标识; f) 负责提供记录信息的人员标识;
计量职能应确保只有授权的人员才允许形成、修改、出具和删除这些记录。 7.3 测量不确定度和溯源性 7.3.1 测量不确定度 测量管理体系覆盖的每个测量过程都应评价测量不确定度(见 5.1)。

应记录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价。 测量不确定度分析应在测量设备确认和在测量过程 的确认有效前完成。对所有已知的测量变化的来源应形成文件。
7.3.2 溯源性 计量职能的管理者应确保所有测量结果都能溯源到 SI 单位。 对 SI 单位的溯源应通过相应基准或自然常数实现, 自然常数的值与 SI 单位的关 系是已知的,并被国际计量大会和国际计量委员会推荐。 在合同情况下,使用公认的标准只有在双方同意且不存在 SI 单位或不存在已被 承认的自然常数时才使用。
测量结果的溯源记录应根据测量管理体系、顾客或法律法规要求的期限予以保 存。 8 测量管理体系分析和改进 8.1 总则 计量职能应策划和实施所需的对测量管理体系的监视、分析和改进,以: a)确保测量管理体系符合本标准。 b)持续改进测量管理体系。 8.2 审核和监视

8.2.1 总则 . . 计量职能应利用审核、 监视和其它适用技术以确定测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 性。 8.2.2 顾客满意 计量职能应就顾客的计量要求是否已满足来监视有关顾客满意的信息。 应规定获 得和使用信息的方法。 8.2.3 测量管理体系审核 计量职能应策划并进行测量管理体系审核,以确保其持续有效地实施和符合 规定要求。审核的结果应报告给组织的管理层中受影响的部分。 应记录测量管理体系的审核结果和体系的所有更改。 组织应确保立即采取行动以 消除检
8.2.4 测量管理体系的监视 在构成测量管理体系的各个过程中,应监视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监视应按照形 成文件的程序和确定的时间间隔进行。 监视应包括确定所用的方法,方法中包括统计技术和它们的使用范围。 通过确保迅速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测量管理体系监视应能提供 防止偏离要求的机制。这种监视应与不符合规定要求所产生的风险相匹配。 测量和确认过程的监视结果和采取的纠正措施应形成文件以证明测量和确认过 程持续地满足文件的要求。 8.3 不合格控制 8.3.1 不合格测量管理体系
8.3.2 不合格测量过程 已知任何测量过程已产生或怀疑产生不正确的测量结果, 应进行适当的标识, 并停止使用直到已采取了适合的措施。 如果已识别一个不合格的测量过程,其使用者应确定潜在的后果,进行必要 的纠正,并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

8.3.3 不合格测量设备 对已确认的测量设备怀疑或已知: a)损坏, b)过载, c)可能使其预期用途无效的故障, d)产生不正确的测量结果, e)超过规定的计量确认间隔, f)误操作, g)封印或保护装置损坏或破裂, h)暴露在已有可能影响其预期用途的影响量中(如电磁场、灰尘)。 应将该设备从服务区中隔离或加以永久性标签或标志。应验证其不合格,并准备 不合格报告。这类设备在消除其不合格的原因并重新确认合格之前,不能返回使 用。 不能恢复其预期的计量特性的不合格测量设备, 应有清楚的标志或用其它方式标 识。这类设备用于其他用途完成计量确认后,应确保其改变后的状态能清楚地显 示出来,并包含有使用限制的标识。
如果在调整或维修前计量验证的结果已表明测量设备不满足计量要求, 危及测量

结果的正确性,设备的使用者应确定潜在的后果,并采取必要的措施。这可能包 括对用该不合格测量设备测量过的产品进行重新检查。 8.4 改进 8.4.1 总则 . . 计量职能应根据审核、管理评审和其它有关因素(如顾客反馈)策划和管理测量 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计量职能应评审并识别改进测量管理体系的潜在机会,必 要时进行修改。 8.4.2 纠正措施 当有关的测量管理体系要素不满足规定要求, 或相应的数据资料显示不可接受的 模式时,应识别原因,采取纠正措施消除这种差异。 采取的纠正和纠正措施在测量过程使用前应经过验证。 采取纠正措施的准则应形成文件。 8.4.3 预防措施 计量职能应确定措施以消除潜在的测量或确认不合格的原因以防止出现这种不 合格。预防措施应与潜在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应建立一个形成文件的程序以 规定对下述各项的要求: a) 确定潜在不合格及其原因, b) 评价防止不合格发生的措施的需求, c) 确定和实施所需的措施, d) 记录所采取措施的结果, e) 评审所采取的预防措施。


工程地质课程标准工程测量专业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程标准 (2016年修订稿) 课程名称:《工程地质》 教学对象:适用工程测量专业,学制三年 学时:总学时85,(实践学时50、理论学时35) 课程性质(必修/选修/限选):必修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地质地貌学》是研究地壳的物质组成,地表形态发生、发展的一门自然科学。《地质地貌学》是测量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是学生一门引入专业学习的课程。该课程重点地介绍了地球基本特性、地壳的物质组成、矿物岩石的形成及特征,地壳运动形成的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各种外力地质作用过程及相应的沉积物和地貌、地质与地貌学和农业生产、环境的关系。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1.系统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地质地貌学领域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结合专业特点在实践中加以应用,从而为学生对环境地质、环境保护等专业课和实际工作中利用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从事土木工程技术工作打下基础 (二)分类目标 1.知识目标 ⑴了解三大岩石的形成、演化过程和主要大地构造学说 (2)系统地掌握地貌学的基本理论 2.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等)目标 ⑴在野外能够识别主要的矿物、岩石 ⑵在野外能够识别主要的地貌类型,掌握利用地貌形态判断环境演变的基本原理 ⑶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结合资源环境科学专业特点,在实践中加以应用,加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3.素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学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序号 课程模块 (学习情境) 课程内容及要求考核要点 参考课时 理论 课时 实践 课时 总课时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咨询所需东东

咨询文件 1质量管理手册 2管理制度汇编 3组织机构,人员花名册(特殊作业人员名单) 4公司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 5企业人力资源 6公司质量目标考核及评审报告 7文件控制: a法律法规清单 b收文登记表 C .发文登记表 d.文件更改通知单 e.文件更改记录表 f文件复印登记表 g文件/档案借阅登记表 h文件作废登记表 i有效文件清单(如管理手册、管理制度汇编、任职条件岗位职 责、施工要求规范等) g质量管理体系记录清单(各种记录表格) 8内审(内部审核检查表内审首(末)次会议签到表年度内部审核计划内部审核计划不符合项报告不符合项报告发放记录)

9管评(管理评审计划管理评审会议记录管理评审报告)10培训记录(年度培训计划外部培训记录内部培训记录培训效果评价记录表) 11(中层/一般)管理人员绩效评价表 12试用期员工绩效评价表 13客户满意度调查表 14客户回访记录调查表 公司材料 1.合同台 2.设备(机具)台账 3.特殊作业人员台账 4.监视和检测设备台账 5.施工机具管理台账 6.(工程)投标台账 7.合格供应商名册 8.合格劳务分包方名册 9.特殊作业人员资格证(已年检有效) 10.特殊作业设备检验资格证(已年检有效) 11.合格供应商有效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资格证、 资质证明、安全生产许可证等 12.合格劳务分包方有效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资格 证、资质证明、安全生产许可证等

13.检测设备检修记录 14.检测设备日常自检记录 15.劳务分包方评价记录 16.合格供方评价记录 17.投标文件评审报告 18.劳务分包方综合能力情况报告 19.(大型/小型)施工机具设备采购计划 20.项目施工质量检查计划 21.(工程)技术资料交接书 22.(工程)施工项目概况一览 23.(工程)服务实施记录表——(相当于售后服务) 24.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采购计划 25.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验收记录 26.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发放记录 27.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供应商名单 28.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供应商评价记录 29.发包方提供施工图纸/文件接收和发放记录 30.工程施工合同交底记录 31.工程质量检查通知单 32.

测量管理方案体系内审员试卷试题包括答案.docx

精品文档测量管理体系知识培训考试题(答案) 单位名称姓名分数 一、判断题(在题后的括号内打“√”或“×”)每题 1.5 分,共 30 分) 1、编写测量管理体系手册的主要目的是对外描述其测量管理体系。(×) 2、测量设备是指工作计量器具和计量标准(包括标准物质)。(×) 3、测量设备的确认可以是定期的,也可以是不定期的。(×) 4、测量管理体系的审核只能由第三方审核。(×) 5、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都需要计量要求。(√) 6、任何测量都存在测量误差,因此也都存在测量不确定度。(√) 7、计量确认一般包括:首先是校准、必要的调整或维修,随后的再校准, 以及所要求的封缄和标签。(×) 8、测量过程的设计应确保一旦出现错误的测量结果能迅速检测出存在的问题 和及时采出纠正措施(√) 9、 ISO10012 中的“验证”是指“测量设备的计量检定”。(×) 10、企业必须建立测量设备的校准装置。(×) 11、计量职能是指组织中负责确定并实施测量管理体系的行政职能。(×) 12、计量特性是经过校准后得出的。(√) 13、标识不但能用于测量设备上,也能用于测量过程。(√) 14、经过确认合格用于某称重过程的天平,不一定能用于其他称重过程。(√) 15、封签被破坏的测量设备属于不合格的测量设备。(√) 16、测量设备中所说的软件就是指计算机程序。(×) 17、一个测量过程只适用于一台测量设备。(×) 18、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是影响测量不确定度的因素。(√) 19、对测量过程的要求应该包括:应考虑影响测量过程的影响量;测量过程的控制应当按程序 文件进行;一个测量过程可能会使用多台设备。(√) 20、对不合格的测量过程应当采取的措施是:进行标识;进行必要的纠正;停止使用不正确的 测量结果。(√)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标准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专业基础技能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在建筑工程施工项目从前期准备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中,必须提供的测量控制点、场地地形图和进行定位放线、施工测量、变形测量和竣工测量等技术服务,特别是施工阶段,每道工序首先要做到的工作就是测量放线。因此,具备建筑施工测量技能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从事职业工作必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同时为学习后续专业技能课程打下基础;并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其形成严谨、敬业的工作作风,为今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掌握测量仪器的基本操作技能,能够进行测量基本工作、小地区控制测量及计算点位坐标的能力,具有初步测图、识图和用图的能力。具备进行民用建筑物的定位、放线和高程传递的技能;具备进行高程建筑物的定位、轴线投测和高程传递的技能;具备进行工业厂房柱列轴线和构件安装的测量工作的技能。 理解工程测量的基本任务,初步掌握工程测量的工作流程;会操作和使用各种测量仪器;具备查阅各种规范和处理相关信息的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养成耐心细致的工作习惯,树立安全生产、节能环保和产品质量等职业意识。 三、教学内容结构 教学内容由理论模块和技能模块两部分组成,并分两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测量基本知识与技能阶段 总学时数为118学时,以完成三个学习模块的10个项目内容为主线,以完成各任务中不同工作项目的知识与技能为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按工作任务和项目的先后顺序来组织,每个任务都安排一定课时的实训,以便边教边学和边做。 第二阶段:综合测量模拟实训阶段 本阶段的教学内容侧重于培养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融会贯通,模拟完成典型实际测量的有关工作项目,综合测量模拟实训的教学内容按一个大的项目组织,其中包含五个分项目,每个分项目又包含若干个具体的工作子项目,此外,还有操作考核和实训总结。

工程测量技术课程标准

《工程测量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工程测量技术 适用专业:道路桥梁工程技术 开设学期:第一学年第二学期 学时:72 学分:4.5学分 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本课程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课程教学目标是在具备工程测量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使用工程测量相关仪器完成路桥工程设计、施工中工程测量的能力,以及运用国家现行规范、规程、标准解决道路桥梁工程测量技术相关问题的能力,加强对工程测量技术实践应用的探讨,促进学生处理实际工程施工测量问题能力的提高。本课程教学使学生达到施工员资格证书中相关技术考证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前续课程有:CAD绘图与识图、应用高等数学 本课程的平行课程有:土建力学、道路建筑材料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有:路基工程技术、路面工程技术、桥梁上部结构工程技术、桥梁下部结构工程技术和隧道施工技术等。 二、课程设计思路 1.总体思路 由学校专任教师、行业和企业专家合作选择课程内容。变学科型课程体系为任务引领型课程体系,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位,从“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课程能力培养目标。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动手能力的培养,创设工作情境,以“工作项目”为主线,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本课程以道路工程技术类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道路工程技术类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同时遵循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紧密结合职业资格证书中相关考核要求,确定本课程的学习情境与项目单元及任务。 2.课程设计思路

(1)目标设计 《工程测量技术》课程教学目标设计体现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最新教学理念,采用凸显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最终达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学生的目标要求,即用职业能力表述课程目标。 (2)内容设计 设计七个学习情境即:1.测量工作认知2.高程测量;3.平面控制测量4.公路地形图测绘;5.公路中线测量;6.公路纵横断面测量;7.公路施工测量。 每个学习情境又分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围绕每个教学项目又选取若干个教学任务。打破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以“学习情境”为主线,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3)考核评价设计 采用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的考核模式,突出专业技能的考核,实训考核比例40%,知识能力考核过程中采用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对于基础知识的考核采用闭卷,对于能力提升考核采用开卷,在平时考核中注重笔试、口试、抽查、作业、设计等模式进行考核。三、课程目标 通过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活动,使学生具备道路桥梁施工测量的技能和相关理论知识,在掌握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丈量及直线定向、导线测量、地形测量、道路中线测量、路线纵断面测量、路线横断面测量的基础上,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能够承担施工一线的中线测量、纵断面测量、横断面测量以及公路、桥梁、隧道施工阶段的施工放样测量等工作任务。同时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吃苦耐劳和客观科学的职业精神,为发展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1.专业能力目标 ?能描述地面点位的确定要素、测量工作的程序与基本原则; ?会操作使用水准仪、光学经纬仪、钢尺、光电测距仪、GPS、全站仪、罗盘仪、平板仪等常用测绘仪器; ?能进行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丈量及直线定向等各项基本测量工作和测量数据的误差分析和处理; ?能操作使用传统测量仪器或全站仪完成导线测量并进行成果处理; ?能操作使用传统测量仪器或全站仪进行地形测量;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咨询合同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6162 (合同范本系列) 甲方:XXXXXX 乙方:XXXXXX 签订日期:XXXXXX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咨询合同标准版 本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咨询合 同标准版本 操作指导:该合同文件为经过平等协商和在真实、充分表达各自意愿的基础上,本着诚实守信、互惠互利的原则,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达成如下条款,并由双方共同恪守。,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项目名称: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咨询 委托方(甲方):_________ 咨询方(乙方):_________ 签订地点:_________ 签订日期: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 一、咨询的目的和范围 1.甲方为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获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特邀请乙方为其进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咨询(以下简称为咨询)服务。

2.甲方质量管理体系覆盖的产品/服务范围:_________。 3.甲方质量管理体系覆盖的人数:_________人。 二、建立质量管理体系选用的质量保证模式标准为:GB/T19001-2000-ISO9001:2000标准。 三、甲方责任 1.最高领导者亲自安排、指挥、监督此项工作的开展; 2.积极为乙方提供企业的与质量有关的管理和技术资料; 3.提供咨询所需的工作环境和必备的生活及物质条件; 4.指定一名管理者代表专门负责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管理工作,并抽调适当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成立质量管理体系办公室建立文件编写小组; 5.积极协助和支持乙方的各项咨询工作,按咨询计划和要求开展工作。 四、乙方责任 1.依据GB/T19000-ISO9000系列标准要求,结合甲方的实际情况,指导甲方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其中包括: a)指导甲方制订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工作的计划。 b)对甲方有关人员进行GB/T19000- ISO9000系列标准的宣贯培训、内审员的培训、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编写培训。 c)指导甲方编写质量手册和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确保文件符合GB/T19001-ISO9001:2000标准要求,并进行审改、定稿。

工程测量教学大纲

工程测量教学大纲 1.课程的性质和内容 本课程是一门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监理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为后续《公路施工》、《桥涵施工技术》、《道路勘测》等课程学习打下基础,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建筑工程测量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能了解现场施工一线正在使用和近期可能使用的技术,为以后学生在现场施工打下良好的基础。主要内容包括:是培养学生具有测量学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使学生掌握道路和桥梁建设领域中的地形测量、施工放样与线路测量的基本方法,同时熟悉地形图的应用,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学会普通测量仪器的使用,能够从事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测量,具有使用地形图的能力,更好地从事城道桥建设工作,了解测绘新仪器、新技术的原理及其在相关专业中的应用,以便更加适应社会需求。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了解测量工作所使用的仪器构造原理,掌握使用方法及使用技巧。要求学生能独立完成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及施工放样等项测绘工作和内业计算工作。 对测量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方面达到如下要求: 2.1掌握经纬仪、水准仪等仪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2.2了解和熟悉全站仪、GPS测绘新仪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2.3对小区域大比例尺的地形图的测绘过程有系统的了解,并初步掌握其基本方法; 2.4具有施工放样及路线测量的基本知识; 2.5具有道桥等土木工程的勘测、规划、施工与管理中运用测量资料的基本知识。 2.6培养认真细致负责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团队意识。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3.1认真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3.2在组织教学时应根据所学工种,结合实际生产,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 3.3加强实验和参观,培养感性认识和动手能力。 3.4有条件的可已电化教学,使教学直观而生动。 3.5遵循高等教育的办学规律,并要在教学体系上突破学科性,突出实用性,通用性和灵活性。 3.6结合现行标准、规范、规程进行教学 4.考核方法 理论与操作技能分别进行考核,成绩按4:6的比例合计,记为单科结业成绩。按平时考查成绩与结业考试成绩之比3:7的比例,为学生课程结业成绩,以满分100分计。

CMS《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技术标准》

《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技术标准》 目 次 版本A 《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技术标准》 CMS —2006 2006—xx-xx 布 2006—xx-xx执行 发

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技术标准 目次 一、计量法制要求 1 总则 2 计量单位 3 计量人员 4 计量标准 5 强制检定 6 特定要求 二、技术能力要求 1 总则 2 检测能力 3 检测水平 三、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 引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总要求 5.管理职责 5.1 计量职能 5.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5.3 质量目标 5.4 管理评审 6.资源管理 6.1 人力资源

6.2 信息资源 6.3 物资资源 6.4 外部供方 7.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的实现 7.1 计量确认 7.2 测量过程 7.3 测量不确定度和溯源性 8 测量管理体系分析和改进 8.1 总则 8.2 审核和监视 8.3.不合格控制 8.4. 改进 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技术标准

一、计量法制要求 1 总则 组织的测量管理体系(以下简称“体系”)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以及相关的法规和规章规定的要求。下列要求是按现行的计量法律法规提出的,其随后如有修订,则按修订后的要求实施。 2 计量单位 组织在从事下列活动,应当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 a) 制发公文、统计报表; b) 生产、销售产品,标注产品标识,编制产品使用说明书; c) 制定标准、规范、规程、技术文件; d) 出具检定、校准、检验、测量数据; e) 国家规定应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的其他活动。 3 计量人员 从事计量检定的人员应持有相应的有效证件。 4 计量标准 组织用于计量检定和(或)校准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应经相关的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按JJF1033-2001《计量标准考核规范》要求考核合格后投入使用。 5 强制检定 组织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具和用于贸易结算、医疗卫生、安全防护和环境监测列入强制检定目录的工作计量器具应按规定要求实施强制检定。 4.6 特定要求 6.1 从事计量器具制造和(或)修理的组织应按照《制造、修理计量器具许可证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履行相应的法律手续,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6.2 从事定量包装商品生产的组织应遵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规定》的要求。 6.3 从事零售商品销售的组织应遵守《零售商品称重计量监督规定》。

(完整版)《工程测量》课程标准

《工程测量》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工程测量》 总学时数:90课时(理论课学时数:38课时实践课学时数:30课时理实一体化教学时数:22课时) 适用专业:建筑工程 一、课程的性质 《工程测量》是高职类土木工程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具有较强实践性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是研究如何为建筑等工程的勘测、设计、施工、竣工及运营管理等阶段提供数据资料,并以此配合指导施工的一门学科。 二、课程定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建筑等工程建设和管理中,所需的工程测量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小地区控制测量的理论和方法;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方法及应用;掌握建筑等工程测量的主要内容及方法,具备建筑等工程施工测设的能力,为土木工程类专业的后继课程打下坚实基础。学生毕业后基本上能完成建筑等土木工程中的测量工作。 三、课程设计思路 (1)按工作过程设计教学内容 将建筑等工程施工项目中的测量工作分为9个单元,每个单元又包含若干个工作任务。不同的工作任务对应着不同的知识与技能,通过掌握这些知识与技能,进而构成建筑等工程项目施工所需要的测量能力。 (2)按工作过程系统化原理设计学习阶段 测量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技能,需要反复训练才能熟练掌握,并在工作实践中灵活运用。进行一次上述9个单元的学习,学生一般不能完全达到要求。为此从纵向上按三个阶段组织教学,由低到高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学习能力和社会能力。 第一阶段:工程测量基本方法与技能。通过9个学习单元,以课堂教学和课间实训为主,集教、学、做于一体,使学生掌握所需的测量知识与技能,具备基本的工程测量能力。 第二阶段:综合测量实训。作为综合性实践教学,用一周的时间,模拟完成一个较完整的典型建筑工程测量项目,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系列主要测

管理体系认证咨询合同模板

认证咨询合同 项目名称: 委托方(甲方):_____ ____ 咨询方(乙方):___ ______ 签订地点:_______________ 签订日期:____年__月___日 一、咨询的目的和范围 1.甲方为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建立管理体系,获得相应的管理体系认证证书,特邀请乙方为其进行管理体系认证咨询(以下简称为咨询)服务。 2.甲方管理体系覆盖的产品/服务范围:_________. 3.甲方管理体系覆盖的人数:_________人。 二、建立质量管理体系选用的管理体系质量保证模式标准为: 标准。 三、甲方责任 1.最高领导者亲自安排、指挥、监督此项工作的开展; 2.积极为乙方提供企业的有关的管理和技术资料; 3.提供咨询所需的工作环境条件; 4.指定一名管理者代表专门负责管理体系建立的管理工作,并抽调适当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负责文件编写工作;积极协助和支持乙方的各项咨询工作,按咨询计划和要求开展工作。

四、乙方责任 1.依据标准要求,结合甲方的实际情况,指导甲方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其中包括: a)指导甲方制订建立管理体系工作的计划。 b)对甲方有关人员进行体系标准的宣贯培训、内审员的培训、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培训。 c)指导甲方编写质量手册和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确保文件符合标准要求。 d)指导甲方完善有关支持性文件。 e)指导甲方制订管理体系试运行计划并指导实施。 f)指导并参加甲方进行的内部管理体系审核和管理评审。 3.在甲方申请认证审核前进行符合性审核,以使甲方的管理体系达到标准要求,具备获得认证的条件; 4.协助甲方向质量认证机构做好认证申请准备工作。 五、合同履行期限、地点 1.履行期限: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至甲方通过管理体系现场审核,取得证书时结束。 2.履行地点:甲方所在地。 六、保密约定 1.甲方不得将此项合同的价格(咨询费)以任何方式泄露给第三方。

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标准

测量管理体系认证 标准

目录 一、计量法制要求 1 总则 2 计量单位 3 计量人员 4 计量标准 5 强制检定 6 特定要求 二、技术能力要求 1 总则 2 检测能力 3 检测水平 三、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引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总要求 5管理职责 5.1 计量职能

5.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5.3 质量目标 5.4 管理评审 6资源管理 6.1 人力资源 6.2 信息资源 6.3 物资资源 6.4 外部供方 7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的实现7.1 计量确认 7.2 测量过程 7.3 测量不确定度和溯源性 8 测量管理体系分析和改进8.1 总则 8.2 审核和监视 8.3不合格控制 8.4改进

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技术标准 一、计量法制要求 1 总则 组织的测量管理体系(以下简称“体系”)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以及相关的法规和规章规定的要求。下列要求是按现行的计量法律法规提出的,其随后如有修订,则按修订后的要求实施。 2 计量单位 组织在从事下列活动,应当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 a) 制发公文、统计报表; b) 生产、销售产品,标注产品标识,编制产品使用说明书; c) 制定标准、规范、规程、技术文件; d) 出具检定、校准、检验、测量数据; e) 国家规定应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的其它活动。 3 计量人员 从事计量检定的人员应持有相应的有效证件。 4 计量标准

组织用于计量检定和(或)校准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应经相关的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按JJF1033- 《计量标准考核规范》要求考核合格后投入使用。 5 强制检定 组织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具和用于贸易结算、医疗卫生、安全防护和环境监测列入强制检定目录的工作计量器具应按规定要求实施强制检定。 6 特定要求 6.1 从事计量器具制造和(或)修理的组织应按照《制造、修理计量器具许可证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履行相应的法律手续,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6.2 从事定量包装商品生产的组织应遵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规定》的要求。 6.3 从事零售商品销售的组织应遵守《零售商品称重计量监督规定》。 二、技术能力要求 1 总则 体系的计量检测能力和检测水平应满足顾客、组织和法律法规对计量的要求。

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技术标准cms04-2010

一、计量法制要求 1 总则 2 计量单位 3 计量人员 4 计量标准 5 强制检定 6 特定要求 二、技术能力要求 1 总则 2 检测能力 3 检测水平 三、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 引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总要求 5管理职责 5.1 计量职能 5.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5.3 质量目标 5.4 管理评审 6资源管理 6.1 人力资源 6.2 信息资源 6.3 物资资源 6.4 外部供方 7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的实现 7.1 计量确认 7.2 测量过程 7.3 测量不确定度和溯源性 8 测量管理体系分析和改进 8.1 总则 8.2 审核和监视 8.3不合格控制 8.4改进 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技术标准 一、计量法制要求 1 总则 组织的测量管理体系(以下简称“体系”)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以及相关的法规和规章规定的要求。下列要求是按现行的计量法律法规提出的,其随后如有修订,则按修订后的要求实施。 2 计量单位 组织在从事下列活动,应当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 a) 制发公文、统计报表; b) 生产、销售产品,标注产品标识,编制产品使用说明书; c) 制定标准、规范、规程、技术文件; d) 出具检定、校准、检验、测量数据; e) 国家规定应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的其他活动。 3 计量人员 从事计量检定的人员应持有相应的有效证件。 4 计量标准

组织用于计量检定和(或)校准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应经相关的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按JJF1033-2001《计量标准考核规范》要求考核合格后投入使用。 5 强制检定 组织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具和用于贸易结算、医疗卫生、安全防护和环境监测列入强制检定目录的工作计量器具应按规定要求实施强制检定。 6 特定要求 6.1 从事计量器具制造和(或)修理的组织应按照《制造、修理计量器具许可证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履行相应的法律手续,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6.2 从事定量包装商品生产的组织应遵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规定》的要求。 6.3 从事零售商品销售的组织应遵守《零售商品称重计量监督规定》。 二、技术能力要求 1 总则 体系的计量检测能力和检测水平应满足顾客、组织和法律法规对计量的要求。 2 检测能力 计量检测能力应满足以下要求: a) 质量管理体系对过程和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的要求; b) 环境管理体系对环境的监视和测量的要求; c)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对职业健康的监视和测量的要求; d) 经营管理、能源管理和安全生产管理等对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的要求。 3 检测水平 需要时,计量检测水平应该满足以下要求: a) 采用先进的计量检测技术和测量设备以满足组织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对计量检测的要求; b) 采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管理计量检测体系和计量检测数据。 三、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 引言 一个有效的测量管理体系确保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适应预期用途, 它对实现产品质量目标和管理不正确 测量结果的风险是重要的。测量管理体系的目标是管理由于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可能产生的不正确结果而影响该组织的产品质量的风险。用于测量管理体系的方法包括从基本的测量设备的验证到测量过程控制中统计技术的应用。 在本标准中, 术语“测量过程”适用于实际的测量活动(例如在设计、测试、生产和检验中的测量活动)。以下情况可以引用本标准: § 顾客在规定所要求的产品时; § 供方在规定所提供的产品时; § 立法和执法机构; § 测量管理体系的评定和审核。 GB/T 19000标准阐明的管理原则之一是强调过程方法。应当认为测量过程是支持该组织产品质量的特定过程,图1显示了适于本标准的测量管理体系模式。 本标准包括测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和实施指南两部分,可用于改进测量活动和提高产品质量。“要求”以正体字出现。“指南”在相应的“要求”段落后面的框内,以斜体字出现。“指南”仅作为信息而不是对“要求”的增加、限制或修改。 组织有责任规定测量管理体系要求和决定所需的控制程度作为其整个管理体系的一部分。除非经过认同,本标准不拟增加、节略或代替其它标准的任何要求。 遵从本标准的要求有利于满足其它标准中规定的测量和测量过程控制的要求,例如,GB/T 19001-2000的第7.6条款和GB/T 24001-1996的第4.5.1条款

质量与环境综合管理体系认证咨询合同正式版

质量与环境综合管理体系认证咨询合同正式版 Signing a contract can protect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both parti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 and avoid many unnecessary disputes ( 合同范本 )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编号:MZ-HT-007126

质量与环境综合管理体系认证咨询合同正 式版 项目名称:质量与环境综合管理体系认证咨询 委托方(甲方):_________ 咨询方(乙方):_________ 签订地点:_________ 签订日期: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 一、咨询的目的和范围 1.甲方为提高质量与环境综合管理水平,建立健全综合管理体系,获得ISO9001:2000与ISO14001:1996认证证书,特邀请乙方为其进行综合管理体系认证咨询(以下简称为咨询)服务。 2.甲方综合管理体系覆盖的产品/服务范围:_________。 3.甲方综合管理体系覆盖的人数:_________人。

二、建立综合管理体系选用的保证模式标准为ISO9001:2000/ISO14001:1996标准。 三、甲方责任 1.最高领导者亲自安排、指挥、监督此项工作的开展; 2.积极为乙方提供企业的与质量和环境有关的管理和技术资料;3.提供咨询所需的工作环境和必备的生活及物质条件; 4.指定一名管理者代表专门负责综合管理体系建立的管理工作,并抽调适当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成立综合管理体系办公室建立文件编写小组; 5.积极协助和支持乙方的各项咨询工作,按咨询计划和要求开展工作。 四、乙方责任 1.依据ISO9001:2000/ISO14001:1996系列标准要求,结合甲方的实际情况,指导甲方建立健全综合管理体系,其中包括: a)指导甲方制订建立综合管理体系工作的计划。 b)对甲方有关人员进行ISO9001:2000/ISO14001:1996系列标准

《土木工程测量》课程标准

《土木工程测量》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施工测量放线在工程建设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服务于建筑工程建设的每一个阶段,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始终。建筑用地的选择,道路管线位置的确定等,都要利用测量所提供的资料和图纸进行规划设计;施工阶段则需要通过测量工作来衔接,以配合各项工序的施工;竣工后的竣工测量,可为工程的验收、日后的扩建和维修管理提供资料;而在工程管理阶段,须对建筑物进行变形观测,以确保工程的安全使用。建筑工程测量的精度和速度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其地位举足轻重。 在应用技术型本科教育中,不仅要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和实践技能的训练,而且还要注意将建筑工程领域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等纳入课程教学。同时,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进取精神的培养。因此,《土木工程测量》课程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历经从理论到实践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土木工程测量》是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的专业课程,凡是有工程建设的地方就需要工程施工测量,它在整个工程建设中起着先导性的作用。《土木工程测量》主要讲述了测量仪器中水准仪、经纬仪及钢尺的构造和基本操作,主要讲述了测量仪器中水准仪、经纬仪等仪器的构造和基本操作技能,讲述了建筑物的定位及楼层放线的基本方法、操作程序以及建筑物的变形观测、竣工测量的基本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仪器的构造及操作方法,会计算测定和测设建筑物时所需的测设数据,能正确处理测量建筑物时遇到的一般问题,为毕业后从事建筑工程的施工放线工作打好基础。 《土木工程测量》在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本课程改革立足于素质教育,从高等职业教育的性质、特点、任务出发,以建筑施工放线的工作过程为导向来确立本课程的主要目标,即培养学生的测量仪器的应用能力和建筑施工放线的职业素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现代建筑工程测量仪器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和基本仪器操作和施工放线的技能。注重培养学生在施工放线中的职业能力,同时为学生就业和学习其他专业知识、职业技能打下基础。并注重渗透素质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和敬业精神。 2、本课程内容以学习项目为基本教学单元,将仪器原理与构造及内业计算作为组织学生课程学习的主要线索,通过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设计与施工、测定与测设等方面的相互关系,让学生掌握现代建筑行业进行施工放线所需的仪器构造、测量原

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咨询合同范文

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咨询合同 项目名称: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咨询 委托方(甲方):___________ 咨询方(乙方):___________ 签订地点:__________ 签订日期:__________ 年_________ 月_________ 日 一、咨询的目的和范围 1 ?甲方为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获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特邀请乙方为其进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咨询(以下简称为咨询)服务。 2?甲方质量管理体系覆盖的产品 /服务范围: _____________ 。 3 ?甲方质量管理体系覆盖的人数:____________ 人。 二、建立质量管理体系选用的质量保证模式标准为:GB/T19001-2000-ISO9001 : 2000 标准。 三、甲方责任 1 ?最高领导者亲自安排、指挥、监督此项工作的开展; 2?积极为乙方提供企业的与质量有关的管理和技术资料; 3. 提供咨询所需的工作环境和必备的生活及物质条件; 4 ?指定一名管理者代表专门负责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管理工作,并抽调适当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成立质量管理体系办公室建立文件编写小组; 5?积极协助和支持乙方的各项咨询工作,按咨询计划和要求开展工作。 四、乙方责任 1. 依据GB/T19000-IS09000系列标准要求,结合甲方的实际情况,指导甲方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其中包括: (a)指导甲方制订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工作的计划。 (b)对甲方有关人员进行 GB/T19000-IS09000系列标准的宣贯培训、内审员的培训、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编写培训。 (c )指导甲方编写质量手册和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确保文件符合GB/ T19001-IS09001 : 2000标准要求,并进行审改、定稿。 (d)指导甲方完善有关支持性文件。 (e)指导甲方制订质量管理体系试运行计划并指导实施。 (f)指导并参加甲方进行的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和管理评审,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2 ?派专家到甲方现场指导建立并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11工程测量专业教学标准

11工程测量专业教学标准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 工程测量专业 教学标准 河南省教育厅 河南省教育厅 教职成号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 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农艺技术等个 专业教学标准的通知 各省辖市省直管试点县市重点扩权县市教育局各省 属中等职业学校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年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和河南省人民 政府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攻坚工作的若干意见豫政 号的要求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我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专业教学和专业评估工作全面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切实推进国家职教改革实验区建设依据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职成号和教育部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 年 修订结合我省实际我厅制定了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农艺技术等个专业教学标准以下简称标准

现印发给 你们请你们结合各地各学校教学实际组织实施 标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为为核心以职业岗位需求和职业标准为依据充分体现专业 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 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满足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适应职业教 育的发展趋势这是政府规范我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推动专业教学改革开展专业评估的指导性文件是各级职业教 育教研机构指导学校深化专业教育教学改革评价专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依据是学校进行专业建设规范化办学的基本 依据也是确定我省中等职业学校对口升学考试科目和考纲的重要依据适用于我省实施学历教育的各类中等职业学校 本次印发的标准从年秋季开始执行原省教育厅印 发的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种植类等个重点建设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同时废止各学校要依据省教育厅下发的标准结合 制订实施性教学指导方案报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备 当地实际 案省属中等职业学校报省教育厅备案同时省教育厅将启动第二批专业教学标准的制订工作逐步完善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学生终身发展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对于未涉及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咨询合同(标准版)

Both parties jointly acknowledge and abide by their responsibilities and obligations and reach an agreed result.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咨询 合同

编号:FS-DY-20153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咨询合同 项目名称: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咨询 委托方(甲方):_____ 咨询方(乙方):_____ 签订地点:_____ 签订日期: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一、咨询的目的和范围 1.甲方为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获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特邀请乙方为其进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咨询(以下简称为咨询)服务。 2.甲方质量管理体系覆盖的产品/服务范围:_____。 3.甲方质量管理体系覆盖的人数:_____人。 二、建立质量管理体系选用的质量保证模式标准为:gb/t19001-XX-iso9001:XX标准。 三、甲方责任

1.最高领导者亲自安排、指挥、监督此项工作的开展; 2.积极为乙方提供企业的与质量有关的管理和技术资料; 3.提供咨询所需的工作环境和必备的生活及物质条件; 4.指定一名管理者代表专门负责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管理工作,并抽调适当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成立质量管理体系办公室建立文件编写小组; 5.积极协助和支持乙方的各项咨询工作,按咨询计划和要求开展工作。 四、乙方责任 1.依据gb/t19000-iso9000系列标准要求,结合甲方的实际情况,指导甲方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其中包括:(a)指导甲方制订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工作的计划。 (b)对甲方有关人员进行gb/t19000-iso9000系列标准的宣贯培训、内审员的培训、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编写培训。 (c)指导甲方编写质量手册和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确保文件符合gb/t19001-iso9001:XX标准要求,并进行审改、定稿。

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培训试卷答案

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培训试卷 姓名部门得分 一、判断题(每题2分,对打√,错打×) 1、测量管理体系中的测量设备和技术程序都应标识。 (√) 2、计量确认是为确保测量设备处于满足预期使用要求的状态所需要的一组操作。 (√) 3、在企业中所有的测量设备都需要进行计量确认。 (×) 4、维修后的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间隔必须重新评定。 (√) 5、不合格测量设备即是指经确认不符合预期使用要求的测量设备。 (√) 6、封缄不适用于那些不需要外部校准而由用户自行调整的装置。 (×) 7、满足顾客的计量要求是指只要满足外部顾客的计量要求就可以了。 (×) 8、应对测量管理体系中的所有测量过程实施控制。 (√) 9、对计量检测体系中的每个测量过程都应评价测量不确定度。 (√) 10、对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价应计算所有的不确定度分量。 (√) 11、测量管理体系,主要是通过计量确认,防止测量设备失准而对企业带来的风 险。(×) 12、不合格测量设备在不合格原因被排除后即可重新投入使用。 (×) 13、计量职能是组织中负责确定并实施测量管理体系的行政职能。 (×)

14、外来服务,是指外部检定和校准工作。 (×) 15、测量管理体系的范围和内容应由企业根据由于不符合计量要求而带来的风险 和 后 果 自 主 确 定 。 ( √ ) 16、测量管理体系中的人员不包括测量人员和质量检验人员。 (×) 17、计量要求是通过校准后得出的。 (×) 18、经计量确认合格后用于某称重过程的天平,也一定能用于其他称重过程。 (× ) 19、测量管理体系的管理程序文件不一定必须足够详细。 (×) 20、监视和记录用的室内湿度计没有必要计量确认。 (×)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4分) 1、确认证据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获得。(A B C ) A、查阅记录; B、测量或试验; C、面谈; D、 推断。

《工程测量》课程标准和课程描述.

《工程测量》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代码:工程测量技术、 总学时数:48 学分数:3 适用专业:地勘地测 一、课程性质 必修课,专业基础课 二、课程定位 《工程测量》是“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一门主要专业课,是一门实践性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紧密的课程。本课程解决学生在土木工程建设中必须掌握的测量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为学生学习后继专业课程和毕业后工作奠定基础。 三、课程设计思路 《工程测量》的课程结构是以比较完善的测量学科基本理论和技术原理,提供适应性强、内容比较先进的工程测量理论和技术方法。通过学习工程测量,明确测量科学技术在现代土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地位,通过学习以期熟练掌握测量基本理论和技术原理,熟练掌握和应用工程测量基本理论和方法。 四、课程基本目标 使学生熟练掌握经纬仪、水准仪等主要测量仪器的构造、检验校正和使用方法,一般测量工具的构造与使用方法;熟练掌握角度测量、

高程测量、距离测量、导线测绘等测量工作;掌握比较完善系统的普通测量基本知识和本专业测量的基本知识;理解小地区控制测量、测设的基本工作、线路曲线测设、桥梁与隧道施工测量的基本知识;了解光电测绘仪、全站仪等现代仪器的构造,掌握其使用方法和土模工程中的应用。 1.知识目标 (1)学习普通测量的基本知识,掌握常用仪器(水准仪、J6经纬仪、大平板仪) 的使用方法,能进行图根控制测量和手工白纸测 图等。 (2)建立控制测量的概念,掌握三、四等平面控制测量及高程控制测量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作业方法及平差计算的操作技 能。熟悉全站仪、J2经纬仪和GPS接机的使用及成果的处 理方法。 (3)掌握各类工程的勘测设计、施工及运营管理过程中的测量原理和方法,具备从事具体工程的测量和管理工作的能力。(4)掌握土地管理的基本流程和方法、地籍测量的方法;熟悉土地管理法的基本内容,土地管理工作的基本作业步骤和技术要 求;数字化地籍图的成图方法;地籍宗地图的绘制方法。(5)掌握误差理论、条件平差、间接平差、误差椭圆的理论和方法,能运用计算工具从事各种平差计算。 (6)掌握计算机绘图的基本指令、操作方法和绘图技巧,为数字化成图打下基础。 (7)掌握画法几何及投影制图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各种建筑图的表示方法,能够读懂建筑施工图。 (8)了解遥感技术的应用。能看懂遥感像片并能从遥感图像上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9)了解GPS测量的原理、掌握GPS网布网的方法、GPS网观测方案的实施、数据传输的方法和内业数据处理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