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Excel解决梯形断面明渠均匀流的水力计算

巧用Excel解决梯形断面明渠均匀流的水力计算
巧用Excel解决梯形断面明渠均匀流的水力计算

巧用Excel 解决梯形断面明渠均匀流的水力计算

【摘要】目前,计算明渠均匀流水力计算一般通过反复试算或图解解决,不便实际应用,本文巧用Excel 软件的“规划求解”功能,提出新颖又方便的统一解决方案。

【关键词】梯形断面 明渠均匀流 规划求解 水力计算 1 问题的提出

在对灌、涝区工程进行规划设计中,常常要对人工渠道以及天然河道的某些流段进行水力计算,在实际应用中,一般大致近似地将它们视为均匀流,采用公式为:

Q=CA

Ri

(1)

式中 Q ??设计流量,m 3/s

C ??谢才系数,m 1/2/s A ??过水断面面积,m 2 R ??水力半径,m i ??底坡

式(1)中包含流量Q,底坡i ,糙率n ,断面要素A和R。对于梯形渠道,A、R是水深h ,渠底宽度b ,边坡系数m 的变量。

A=(b+mh)h (2) χ=b+2h

2

1m

+

(3) R=A/χ=(b+mh)h /(b+2h 2

1m

+)

(4)

将式(2)、(4)代入式(1),整理得梯形断面渠道均匀流水力计算公式: Q= f (m , b , h , i , n)

Q=

3

2

2

35

2

1]

12[]

)[(m h b n h mh b i

+++

(5)

这里共有6个变量,水力计算也就是给定这6个变量中的其中5个,解算另一个。利用式(5)计算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计算过程繁复。例如求解h或b,式(5)为h、b的高次隐函数,无法直接求解,只能反复试算逐次逼近求解,费时费力。

2)如果采用图解法,需借助在关资料上已制好的图求解,计算过程受资料束缚,极不方便。

3)公式(5)不能同时求解2个以上变量。

鉴于以上问题,本文借助计算机中普遍存在的Excel软件的“规划求解”功能,介绍一种统一的解决方法。

2 “规划求解”功能介绍及建立模型

Excel中的“规划求解”,是对数学模型g = f (x1,x2,…x n) (其中f为目标函数,x1,x2,…x n为变量),通过一定的算法,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寻求(或调整)一个或几个变量的数值,使目标函数得到期望的结果。其中目标函数所在的单元格称为目标单元格,待求变量所在的单元格称为可变单元格。在此,我们将以流量Q为目标值,如附图所示建立“规划求解”模型。在目标单元格F2预先输入目标函数公式(即求目标值Q的公式:“=D2^(1/2)*((B2+A2*C2)*C2)^(5/3)/(E2*(B2+2*C2*(1+A2^2)^(1/2))^(2/3) )”,另外,为求过流面积A,也可在G2单元格中输入过流面积A的公式:“=(B2+A2*C2)*C2”。

附图在Excel工作表中建立“规划求解”模型

3 简单算例

例1 一引水渠为梯形断面,浆砌块石护砌,边坡系数m=1.0,根据地形选用底坡i=1/800,底宽b=6.0m,设计流量Q=70m3/s。在超高0.5m的情况下,试确定堤顶高度。

根据例中已知参数,先求出正常水深h,加上0.5m超高即得堤顶高度。

(1)启动Excel软件,建立如附图所示的“规划求解”模型,相应单元格中输入已知参数m,i,b,n的值(浆砌块石护砌n=0.025)。

(2)单击[工具]菜单下的[规划求解],在出现的对话框中,设置目标单元格为F2,目标函数值为70(即流量Q的值);设置可变单元格为C2,单击[求解]即可得结果h=3.33m(即C2单元格的值)。

(3)h加上超高0.5m即得堤顶高度3.83m。

例2 一梯形断面浆砌石渠道,底坡i=1/1000,边坡m为1:0.25,假若给定过水面积A=6.7m2,应如何设计断面,使过水能力达到最大?若堤顶超高0.4m,渠底至堤顶高度H又为多少?

此题即为当过水面积A一定时,如何求解底宽b、水深h、流量Q,使Q达到最大的问题。

(1)在如附图所示的“规划求解”模型相应单元格中输入已知参数m,i,n的值(浆砌块石护砌n=0.025)。

(2)在b2单元格中输入底宽b的初值1(初值可任意)。

(3)单击[工具]菜单下的[规划求解],设置目标单元格为F2,选中“最大值”选项;设置可变单元格为C2、D2。设置约束条件为“G2=6.7”(即待求的b、h要满足过水面积A= 6.7m2)。

(4)单击[求解]即可得结果:b=3m,h=1.92m,Q max=8.26m3/s。

(5)渠底至堤顶高度H即为2.32m。

4 几点说明

(1)安装Word软件时若不是完全安装,则无“规划求解”功能。

(2)在[规划求解]对话框中,可控制收敛度、精度、允许误差、算法等,限于篇幅,本文未予叙述,具体运用中可自行控制。

(3)由于“规划求解”采用迭代等逼近算法求解待求变量,为使求解顺利进行,有时需要为待求变量赋初值,如例2中为b赋初值。

(4)采用本文方法也可计算土方调配、水资源优化分配、重力坝断面优化设计等基于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理论的相关问题。

参考文献

李家星、陈立德,水力学,河海大学出版社,1996年2月。

张乃良、孙宗池,最优化方法,山东大学出版社,1995年4月。

明渠恒定流(均匀流与非均匀流)

水力学教案 第六章明槽恒定流动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明槽水流的分类和特征,了解棱柱体渠道的概念,掌握明槽底坡的概念和梯形断面明渠的几何特征和水力要素。 2、了解明槽均匀流的特点和形成条件,熟练掌握明槽均匀流公式,并能应用它来进行明渠均匀流水力计算。 3、理解水力最佳断面和允许流速的概念,掌握水力最佳断面的条件和允许流速的确定方法,学会正确选择明渠的糙率n值。 4、掌握明槽均匀流水力设计的类型和计算方法,能进行过流能力和正常水深的计算,能设计渠道的断面尺寸。 5、掌握明渠水流三种流态(急流、缓流、临界流)的运动特征和判别明渠水流流态的方法,理解佛汝德数Fr的物理意义。 6、理解断面比能、临界水深、临界底坡的概念和特性,掌握矩形断面明渠临界水深h k 的计算公式和其它形状断面临界水深的计算方法。 7、了解水跃和水跌现象,掌握共轭水深的计算,特别是矩形断明渠面共轭水深计算。 8、能进行水跃能量损失和水跃长度的计算。 9、掌握棱柱体渠道水面曲线的分类、分区和变化规律,能正确进行水面线定性分析,了解水面线衔接的控制条件。 10、能进行水面线定量计算。 11、了解缓流弯道水流的运动特征。 【内容提要和教学重点】 这一章是工程水力学部分内容最丰富也是实际应用最广泛的一章。 本章有4个重点:明渠均匀流水力计算;明渠水流三种流态的判别;明渠恒定非均匀渐变流水面曲线分析和计算,这部分也是本章的难点;水跃的特性和共轭水深计算。学习中应围绕这4个重点,掌握相关的基本概念和计算公式。 明渠水流的复杂性在于有一个不受边界约束的自由表面,自由表面能随上下游的水流条件和渠道断面周界形状的变化而上下变动,相应的水流运动要素也发生变化,形成了不同的水面形态。

平流沉淀池方案

一、工程概况 1.1 平流沉淀池分1#、2#池,东西走向,池长106米,宽3 2.5米,两池间距5米,横向设有三条后浇带及两道伸缩缝;热水池长21米,宽11米;平流沉淀池、热水池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基础为筏板基础,壁板为剪力墙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30、S8。 平流沉淀池基坑底标高为-7.0米,底板结构顶标高为-6.0米, 池壁顶标高为+0.3米,池壁断面为直角梯形,垫层混凝土强度为C10(实际用C15泵送混凝土,输送泵只能输送C15以上混凝土)、厚度100㎜;热水池基坑底标高为-6.0米,底板顶标高为-5.4米,池壁顶标高±0.000米;平流沉淀池、热水池两者通过溢流堰联接。 1.2工程的特征及特点 本工程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池垫层混凝土强度为C15,池体混凝土强度为C30,抗渗标号为S8,混凝土量大;1#、2#池横向均设有三条后浇带、两条伸缩缝,施工难度大。 主要实物工程量(以预算量为准) 二、编制依据 2.1施工图纸、设计变更

2.2施工合同以及相应的文件资料 2.3现场使用的施工技术规范: 三、施工程序 3.1施工段的划分:总体分两个施工段 1)平流池施工段:1#平流沉淀池与2#平流沉淀池 2)热水池施工段 3.2工程施工顺序: 定位放线→土方开挖→地基验槽→混凝土垫层→垫层防腐→底板混凝土结构→壁板混凝土结构→基础柱混凝土结构→壁板防腐→基础回填 3.3平流沉淀池施工流程:

定位放线→土方开挖→地基验槽→混凝土垫层(-7.00M)→垫层防腐→底板钢筋→池东端底板模板→池东端(-4.9M处)底板混凝土→(+0.300以下)壁板钢筋→壁板模板→壁板混凝土(注:东端面壁板施工缝设置-4.9M、-2.15M处,且自-2.15M处起按水槽长度砌筑120厚标准红砖胎模)→池西端底板模板→池西端(-4.1M处)底板混凝土→基础柱钢筋→基础柱模板→基础柱混凝土→梁钢筋→梁模板→梁混凝土→壁板防腐→基础回填 3.4热水池施工流程: 定位放线→土方开挖→地基验槽→混凝土垫层→垫层防腐→底板钢筋→(-4.5M处)底板模板→底板混凝土→基础回填→水槽垫层→(0.3M以下)壁板钢筋→壁板模板→壁板混凝土→池壁防腐→基础回填 3.5垫层施工:按土方开挖顺序分段施工,底板垫层混凝土分三段施工,再施工底板. 3.6平流沉淀池设水平及垂直施工缝:水平施工缝留设在水池底板腋角下方- 4.1M处及池的西端墙-2.15M处,施工缝设置钢板止水带,热水池水平施工缝留设在池-4.5米处;平流沉淀池伸缩缝做法严格按图纸施工。(以上金属止水带见附图) 四、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4.1测量定位:依据甲方提供的定位控制点以及施工图纸,按平面位置定位放线,基础轴线偏差控制在5mm以内,木桩做定位控制桩,加护栏,用混凝土保护,并设醒目标志,施工过程中经常复核,避免挤压、位移。控制点设置的数量不少于2个,且应设在不易受影响的地方。 4. 2土方开挖

明渠恒定均匀流

第五章 明渠恒定均匀流 第一节 概 述 一.明渠水流 1、明渠定义:人工渠道、天然河道、未充满水流的管道统称为明渠。 2、明渠水流是指在明渠中流动,具有显露在大气中的自由表面,水面上各点的压强都等于大气压强。故明渠水流又称为无压流。 明渠水流的运动是在重力作用下形成的。在流动过程中,自由水面不受固体边界的约束(这一点与管流不同),因此,在明渠中如有干扰出现,例如底坡的改变、断面尺寸的改变、粗糙系数的变化等,都会引起自由水面的位置随之升降,即水面随时空变化,这就导致了运动要素发生变化,使得明渠水流呈现出比较多的变化。在一定流量下,由于上下游控制条件的不同,同一明渠中的水流可以形成各种不同形式的水面线。正因为明渠水流的上边界不固定,故解决明渠水流的流动问题远比解决有压流复杂得多。 明渠水流可以是恒定流或非恒定流,也可以是均匀流或非均匀流,非均匀流也有急变流和渐变流之分。本章首先学习恒定均匀流。明渠恒定均匀流是一种典型的水流,其有关的理论知识是分析和研究明渠水流各种现象的基础,也是渠道断面设计的重要依据。 对明渠水流而言,当然也有层流和紊流之分,但绝大多数水流(渗流除外)为紊流,并且接近或属于紊流阻力平方区。因此,本章及以后各章的讨论将只限于此种情况。 二、渠槽的断面形式 (一)按横断面的形状分类 渠道的横断面形状有很多种。 人工修建的明渠,为便于施工和管理,一般为规则断面,常见的有梯形断面、矩形断面、U 型断面等,具体的断面形式还与当地地形及筑渠材料有关。天然河道 一般为无规则,不对称,分为主槽与滩地。 在今后的分析计算中,常用的是渠道的过水断面的几何要素,主要包括:过水断面面积A 、湿周χ、水力半径R 、水面宽度B 。对梯形断面而言,其过水断面几何要素计算公式如下: 2)()h m h mh b A +=+=β( h m m h b )12(1222++=++=βχ χA R = h m mh b B )2(2+=+=β 式中,b 为底宽;m 为边坡系数;h 为水深;β为宽深比,定义为 h b =β (二)按横断面形状尺寸沿流程是否变化分类 棱柱体明渠是指断面形状尺寸沿流程不变的长直明渠。在棱柱体明渠中,过水断面面积只随水深变化,即)(h A A =。轴线顺直断面规则的人工渠道、涵洞、渡槽等均属此类。 非棱柱体明渠是指断面形状尺寸沿流程不断变化的明渠。在非棱柱体明渠中,过水断面面积除随水深变化外,还随流程变化,即),(s h A A =。常见的非棱柱体明渠是渐变段(如扭面),另外,断面不规则,主流弯曲多变的天然河道也是非棱柱体明渠的例子。 三 、明渠的纵断面和底坡 沿渠道中心线所做的铅垂平面与渠底的交线称为底坡线(渠底线、河底线),即明渠的纵断面。该铅垂面与水面的交线称为水面线。 对水工渠道,渠底多为平面,故渠道纵断面图上的底坡线是一段或几段相互衔接的直线。

沉淀池设计与计算

第六节、普通沉淀池 沉淀池可分为普通沉淀池和浅层沉淀池两大类。按照水在池内的总体流向,普通沉淀池又有平流式、竖流式和辐流式三种型式。 普通沉淀池可分为入流区、沉降区、出流区、污泥区和缓冲区5个功能区。入流区和出流区的作用是进行配水和集水,使水流均匀地分布在各个过流断面上,为提高容积利用、系数和固体颗粒的沉降提供尽可能稳定的水力条件。沉降区是可沉颗粒与水分离的区域。污泥区是泥渣贮存、浓缩和排放的区域。缓冲层是分隔沉降区和污泥区的水层,防止泥渣受水流冲刷而重新浮起。以上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以达到设计要求的处理能力和沉降效率。 一、平流沉淀池 在平流沉淀池内,水是按水平方向流过沉降区并完成沉降过程的。图3-16是没有链带式刮泥机的平流沉淀池。废水由进水槽经淹没孔口进入池内。在孔口后面设有挡板或穿孔整流墙,用来消能稳流,使进水沿过流断面均匀分布。在沉淀池末端没有溢流堰(或淹没孔口)和集水槽,澄清水溢过堰口,经集水槽排出。在溢流堰前也设有挡板,用以阻隔浮渣,浮渣通过可转动的排演管收集和排除。池体下部靠进水端有泥斗,斗壁倾角为50°~60°,池底以0.01~0.02的坡度坡向泥斗。当刮泥机的链带由电机驱动缓慢转动时,嵌在链带上的刮泥板就将池底的沉泥向前推入泥斗,而位于水面的刮板则将浮渣推向池尾的排渣管。泥斗内设有排泥管,开启排泥阀时,泥渣便在静水压力作用下由排泥管排出池外。[显示图片] 链带式刮泥机的缺点是链带的支承和驱动件都浸没于水中,易锈蚀,难保养。为此,可改用桥式行车刮泥机,这种刮泥机不但运行灵活,而且保养维修都比较方便。对于较小的平流沉淀池,也可以不设刮泥设备,而在沿池的长度方向设置多个泥斗,每个泥斗各自单独排泥,既不相互干扰,也有利于保证污泥浓度。 沉淀池的设计包括功能构造设计和结构尺寸设计。前者是指确定各功能分区构件的结构形式,以满足各自功能的实现;后者是指确定沉淀池的整体尺寸和各构件的相对位置。设计良好的沉淀池应满足以下三个基本要求;有足够的沉降分离面积:有结构合理的人流相出流放置能均匀布水和集水;有尺寸适宝、性能良好的污泥和浮渣的收集和排放设备。 进行沉淀池设计的基本依据是废水流量、水中悬浮固体浓度和性质以及处理后的水质要求。因此,必须确定有关设计参数,其中包括沉降效率、沉降速度(或表面负荷)、沉降时间、水在池内的平均流速以及泥渣容重和含水率等。这些参数一般需要通过试验取得;若无条件,也可根据相似的运行资料,因地制宜地选用经验数据。以-萨按功能分区介绍设计和计算方法。 1.入流区和出流区的设计 入流和出流区设计的基本要求,是使废水尽可能均匀地分布在沉降区的各个过流断面,既有利于沉降,也使出水中不挟带过多的悬浮物。

灌溉渠道设计

农渠横断面设计 设计流量是进行水力计算,确定渠道过水断面尺寸的主要依据,合理的渠道、横断面除了满足渠道的输水、配水要求外,还应满足渠床稳定条件,包括纵向稳定和平面稳定两个方面。纵向稳定要求渠道在设计条件下工作,不发生冲刷和淤积,或在一定时期内冲淤平衡。平面稳定要求渠道在设计条件下工作时,渠道水流不发生左右摇摆。 渠道横断面尺寸要依据渠道设计流量通过水力计算加以确定。一般情况下采用明渠均匀流公式计算:即 Q=AC Ri 式中:Q—渠道设计水深(m3/s) A—渠道过水断面面积(m2) R—水力半径 i—渠底比降 1R1/6进行计算,其中n为糙C—谢才系数,一般采用满宁公式C= n 率 农渠的渠底比降,应尽可能选用和地面相近的渠底比降,此处取i=0.0029。渠床糙率系数:采用砼护面,预制板砌筑,n=0.017. 农渠采用梯形断面,渠道内、外边坡系数m=1.25。 采用试算法: 初选定b=0.36m, n=0.017, Q=0.123 m3/s, i=0.0029 经试算得h=0.23m A=(b+mh)h=0.149 (m2) V=Q/A=0.8255 (m/s)

渠道的不冲流速和土壤性质,水流含砂量,断面水力要素有关,一般土渠的不冲流速为V= 5.0(m/s) 所以,V不冲=KQ0.1 = 5×0.1230.1=4.054 (m/s) 渠道的不淤流速,由不淤流速经验公式: V不淤=C0Q0.5 式中:C0为不淤流速系数,随渠道流量和宽深比而变,此处取C0=0.4 V不淤=0.4×0.1230.5=0.140(m/s) V不淤=0.140(m/s)

平流式沉淀池计算例题

平流沉淀池的设计: 已知设计水量Q=300000m 3/d 。设计平流式沉淀池。 2.设计计算 (1)池容积W (2)单池容积W (3)单池池面积F (4)池深H (5)池长L (6)池宽B 1.Q=300000m 3/d=12500m 3/h=3.472 m 3/s ,沉淀时间t=2h ,面积负荷u 0‘=40m 3/ (m 2.d ),沉淀池个数 n=6个。 2.设计计算 (1)池容积W W=Qt=12500?2=25000m 3 (2)单池容积W W 1=7.41666 25000==n W m 3 (3)单池池面积F F=12504050000'0 ==u Q m 2 (4)池深H 33.31250 7.41661===F W H m (5)池长L 水平流速取v=10mm/s ,则池长 L=3.6vt=3.6?10?2=72m (6)池宽B (7)校核长宽比 (8)校核长深比 (9)进水穿孔花墙设计 (10)出水渠 (11)排泥设施

B 1=4.1772 1250==L F m 采用17.8m 。沉淀池的池壁厚采用300mm ,则沉淀池宽度为18.4m,与絮凝池吻合。 (7)校核长宽比 4045.48 .1772>==B L (8)校核长深比 106.2133 .372>==H L (9)进水穿孔花墙设计 ①沉淀池进口处用砖砌穿孔墙布水,墙长17.8m ,超高取0.3m ,积泥高度取0.1m ,则墙高3.73m. ②穿孔花墙孔洞总面积A 孔洞处流速采用v 0=0.24m/s ,则 A=41.224 .036003.208336000=?=v Q m 2 ③孔洞个数N 孔洞采用矩形,尺寸为15cm ?18cm ,则 N=903.8918 .015.041.218.015.0≈=?=?A 个。 则孔洞实际流速为: 238.018.015.09036003.208318.015.0'0=???=??= N Q v m/s ④孔洞布置 1.孔孔布置成6排,每排孔洞数为90÷6=15个 2.水平方向孔洞间净距取1m,即4块砖的长度,则所占的宽度为: 0.18?15+1?15=17.7m ,剩余宽度17.8-17.6=0.2m ,均分在各灰缝中。 3.垂直方向孔洞净距取0.378m ,即6块砖厚。最上一排孔洞的淹没水深为162mm ,则孔洞的分布高度为: H=6?0.15+6?0.378+162=3.33mm (10)出水渠 ①采用矩形薄壁堰出水

沉淀池设计计算(平流式,辐流式,竖流式,斜板)(工程技术)

沉淀池 沉淀池是利用重力沉降作用将密度比水大的悬浮颗粒从水中去除的处理构筑物,是废水处理中应用最广泛的处理单元之一,可用于废水的处理、生物处理的后处理以及深度处理。在沉砂池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水中的无机杂质,在初沉池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其他固体物,在二沉池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生物处理出水中的活性污泥,在浓缩池应用沉淀原理分离污泥中的水分、使污泥得到浓缩,在深度处理领域对二沉池出水加絮凝剂混凝反应后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 沉淀池包括进水区、沉淀区、缓冲区、污泥区和出水区五个部分。进水区和出水区的作用是使水流均匀地流过沉淀池,避免短流和减少紊流对沉淀产生的不利影响,同时减少死水区、提高沉淀池的容积利用率;沉淀区也称澄清区,即沉淀池的工作区,是沉淀颗粒与废水分离的区域;污泥区是污泥贮存、浓缩和排出的区域;缓冲区则是分隔沉淀区和污泥区的水层区域,保证已经沉淀的颗粒不因水流搅动而再行浮起。 沉淀池的原理 沉淀池是利用水流中悬浮杂质颗粒向下沉淀速度大于水流向卜流动速度、或向下沉淀时间小于水流流出沉淀池的时间时能与水流分离的原理实现水的净化。 理想沉淀池的处理效率只与表面负荷有关,即与沉淀池的表面积有关,而与沉淀池的深度无关,池深只与污泥贮存的时间和数量及防止污泥受到冲刷等因素有关。而在实际连续运行的沉淀池中,由于水流从出水堰顶溢流会带来水流的上升流速,因此沉淀速度小于上升流速的颗粒会随水流走,沉淀速度等于卜-升流速的颗粒会悬浮在池中,只有沉淀速度大于上升流速的颗粒才会在池中沉淀下去。而沉淀颗粒在沉淀池中沉淀到池底的时间与水流在沉淀池的水力停留时间有关,即与池体的深度有关。 理论上讲,池体越浅,颗粒越容易到达池底,这正是斜管或斜板沉淀池等浅层沉淀池的理论依据所在。为了使沉淀池中略大于上升流速的颗粒沉淀下去和防止已沉淀下去的污泥受到进水水流的扰动而重新浮起,因而在沉淀区和污泥贮存区之间留有缓冲区,使这些沉淀池中略大于上升流速的颗粒或重新浮起的颗粒之间相互接触后,再次沉淀下去。 用沉淀池的类型 按水流方向划分,沉淀池可分为平流式、辐流式和竖流式三种,还有根据“浅层理论”发展出来的斜板(管)沉淀池。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见表3—3。

明渠水流水力计算(二)

第五章明渠水流水力计算(二) 一、是非题 1、陡坡上出现均匀流必为急流,缓坡上出现均匀流必为缓流。 2、陡坡上可以出现均匀的缓流。 3、当明渠均匀流水深大于临界水深,该水流一定是急流。 4、缓坡上只能出现非均匀流缓流。 5、平坡渠道中不可能发生均匀流。 6、当明渠均匀流水深大于临界水深,该水流一定是急流。 7、水跃只能发生于平底明渠中。 二、选择题 1、共轭水深是指 (1)水跃的跃前水深与跃后水深 (2)溢流坝下游水流收缩断面水深 (3)均匀流水深 (4)临界水深 2、平底棱柱形明渠发生水跃,其水跃函数J(1h)与J(2h)的关系是 (1)J(1h)= J(2h) (2)J(1h)>J(2h) (3)J(1h)

水力学常用计算公式

1、明渠均匀流计算公式: Q=Aν=AC Ri C=n 1Ry (一般计算公式)C=n 1 R 61 (称曼宁公式) 2、渡槽进口尺寸(明渠均匀流) gZ 2bh Q = z :渡槽进口的水位降(进出口水位差) ε:渡槽进口侧向收缩系数,一般ε=0。8~0。9 b:渡槽的宽度(米) h :渡槽的过水深度(米) φ:流速系数φ=0。8~0.95 3、倒虹吸计算公式: Q =mA z g 2(m 3/秒) 4、跌水计算公式: 跌水水力计算公式:Q =εmB 2 /30g 2H , 式中:ε—侧收缩系数,矩形进口ε=0.85~0.95;, B —进口宽度(米);m —流量系数 5、流量计算公式: Q=Aν 式中Q —-通过某一断面的流量,m 3/s; ν——通过该断面的流速,m/h A —-过水断面的面积,m2。 6、溢洪道计算 1)进口不设闸门的正流式开敞溢洪道 (1)淹没出流:Q=εσMBH 2 3 =侧向收缩系数×淹没系数×流量系数×溢洪道堰顶泄流长度×溢洪水深2 3 (2)实用堰出流:Q=εMBH 2 3

=侧向收缩系数×流量系数×溢洪道堰顶泄流长度×溢洪水深2 3 2)进口装有闸门控制的溢洪道 (1)开敞式溢洪道。 Q =εσMBH 2 3 =侧向收缩系数×淹没系数×流量系数×溢洪道堰顶泄流长度×溢洪水深2 3 (2)孔口自由出流计算公式为 Q=MωH =堰顶闸门自由式孔流的流量系数×闸孔过水断面面积×H 其中:ω=be 7、放水涵管(洞)出流计算 1)、无压管流 Q =μA02gH =流量系数×放水孔口断面面积×02gH 2)、有压管流 Q =μA 02gH =流量系数×放水孔口断面面积×02gH 8、测流堰的流量计算—-薄壁堰测流的计算 1)三角形薄壁测流堰,其中θ=90°,即 自由出流:Q =1。4H 2 5或Q=1.343H 2.47(2—15) 淹没出流:Q=(1。4H 25)σ(2-16) 淹没系数:σ=2)13.0( 756.0--H h n +0.145(2-17) 2)梯形薄壁测流堰,其中θ应满足t anθ= 4 1 ,以及b >3H,即 自由出流:Q =0.42b g 2H 2 3=1.86bH 2 3(2—18)

平流沉淀池设计计算

平流式沉淀池设计说明 1构筑物设计说明 1.1工程概况 废水排放量为0.2m3/s,人数为80000人,悬浮物为350mg/l 1.2设计依据及原则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1.3平流式沉淀池简述 平流式沉淀池的池型呈长方形,由进水装置、出水装置、沉淀区、缓冲层、污泥区及排泥装置等组成。污水在池内按水平方向流动,从池一端流入,从另一端流出。污水中悬浮物在重力作用下沉淀,在进水处的底部设贮泥斗。平流式沉淀池的主要优点是:有效沉淀区大,沉淀效果好,造价较低,对污水流量的适应性强。缺点是:占地面积大,排泥较困难[1]。 2平流式初沉池的设计计算[2] 2.1设计参数 (1)沉淀池的个数或分格数应至少设置2个,按同时运行计算。 (2)初沉池沉淀时间取1-2h,表面负荷取 1.5-2.5m3/(m2·h),沉淀效率为40%-60% 。 (3)设计有效水深不大于3.0m,多介于2.5-3.0之间。 (4)池(或分格)的长宽比不小于4,长深比采用8-12。 (5)池的超高不宜小于0.3m。 (6)池底坡度一般为0.01-0.02。 (7)泥斗坡度约为45°-60°。 (8)进口需设挡板,一般高出水面0.1-0.15m,浸没深度≥0.25m,一般取0.5-1.0m,距离进水口0.5-1.0m;出口也需设挡板,距离出水口0.25-0.5m,浸没深度0.3-0.4m,高出水面0.1-0.15m。

2.2设计计算 设计采用2座沉淀池,计算尺寸如下: (1)悬浮物的去除率 η=94%%100350 20350=?- (2)沉淀区总面积 设计处理污水量 Q max =0.2 (m 3/s)=0.2?3600=720 (m 3/h) 设表面负荷q=1.5m 3/(m 2·h ),沉淀时间t=2h A=5.1720 q 3600Qmax ==480(m 2) (3)沉淀池有效水深 h 2=qt=2?1.5=3(m) (4)沉淀区有效容积 v 。=3600Qmax t=720×2=1440 m 3 (5)沉淀池长度 设初沉池流速v=4.8mm/s L=3.6vt=4.8?3.6?2=34.56(m) 池总宽 B=56.34480 =L A =13.89(m) 池宽 b=289 . 13n =B =6.95(m) 校核 长宽比95.656 . 34b =L =4.97>4 满足 长深比3 56.34h 2=L =11.52<12 满足 ∴设计合理 沉淀池总长度 设流入口至挡板距离为0.5m ,流出口至挡板距离为0.5m L 1=0.5+0.5+34.56=35.56(m) (6)污泥所需容积 设每人每天污泥量S=0.55L/(人·d ),初沉池排泥时间T= 2d V=10002 8000055.01000?? =SNT =88(m 3)

巧用Excel解决梯形断面明渠均匀流的水力计算

巧用Excel 解决梯形断面明渠均匀流的水力计算 【摘要】目前,计算明渠均匀流水力计算一般通过反复试算或图解解决,不便实际应用,本文巧用Excel 软件的“规划求解”功能,提出新颖又方便的统一解决方案。 【关键词】梯形断面 明渠均匀流 规划求解 水力计算 1 问题的提出 在对灌、涝区工程进行规划设计中,常常要对人工渠道以及天然河道的某些流段进行水力计算,在实际应用中,一般大致近似地将它们视为均匀流,采用公式为: Q=CA Ri (1) 式中 Q ??设计流量,m 3/s C ??谢才系数,m 1/2/s A ??过水断面面积,m 2 R ??水力半径,m i ??底坡 式(1)中包含流量Q,底坡i ,糙率n ,断面要素A和R。对于梯形渠道,A、R是水深h ,渠底宽度b ,边坡系数m 的变量。 A=(b+mh)h (2) χ=b+2h 2 1m + (3) R=A/χ=(b+mh)h /(b+2h 2 1m +) (4) 将式(2)、(4)代入式(1),整理得梯形断面渠道均匀流水力计算公式: Q= f (m , b , h , i , n) Q= 3 2 2 35 2 1] 12[] )[(m h b n h mh b i +++ (5)

这里共有6个变量,水力计算也就是给定这6个变量中的其中5个,解算另一个。利用式(5)计算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计算过程繁复。例如求解h或b,式(5)为h、b的高次隐函数,无法直接求解,只能反复试算逐次逼近求解,费时费力。 2)如果采用图解法,需借助在关资料上已制好的图求解,计算过程受资料束缚,极不方便。 3)公式(5)不能同时求解2个以上变量。 鉴于以上问题,本文借助计算机中普遍存在的Excel软件的“规划求解”功能,介绍一种统一的解决方法。 2 “规划求解”功能介绍及建立模型 Excel中的“规划求解”,是对数学模型g = f (x1,x2,…x n) (其中f为目标函数,x1,x2,…x n为变量),通过一定的算法,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寻求(或调整)一个或几个变量的数值,使目标函数得到期望的结果。其中目标函数所在的单元格称为目标单元格,待求变量所在的单元格称为可变单元格。在此,我们将以流量Q为目标值,如附图所示建立“规划求解”模型。在目标单元格F2预先输入目标函数公式(即求目标值Q的公式:“=D2^(1/2)*((B2+A2*C2)*C2)^(5/3)/(E2*(B2+2*C2*(1+A2^2)^(1/2))^(2/3) )”,另外,为求过流面积A,也可在G2单元格中输入过流面积A的公式:“=(B2+A2*C2)*C2”。 附图在Excel工作表中建立“规划求解”模型 3 简单算例

平流式沉淀池的计算

某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最大设计流量Q max=0.2m3/s,设计人口N=100000人,沉淀时间t=1.2h,无机械刮泥设备。 要求:(1)画出平流式初沉池的草图; (2)求平流式初沉池的各部分尺寸。 (主要参数:表面水力负荷q=2m3/m2·h,水平流速v=4.6mm/s,每格池宽b=4.5m,贮泥时间T=2d,污泥量为0.5L/人·d;污泥斗为方斗,上口径边长为4500mm,下口径边长为500mm。) (1)草图 (2)[解] (1)沉淀池的表面积: A=Q max·3600/q=0.2·3600/2=360m2 (2)沉淀区有效水深:

h 2=q ·t=2·1.2=2.4m (3)沉淀区有效容积v 1: v 1=Q max ·t ·3600=0.2·1.2·3600=864m 3 (4)沉淀池长度L : L=v ·t ·3.6=4.6·1.2·3.6=19.872≈20m (5)沉淀池的总宽度B : B=A/L=360/20=18m (6)沉淀池的个数n : n=B/b=18/4.5=4个 校核长宽比、长深比: 长宽比:L/b=20/4.5=4.4(4—5,符合要求) 长深比:L/h 2=20/2.4=8.3(8—12,符合要求) (7)污泥区的总容积v : v=S ·N ·T/1000=0.5·100000·2/1000=100m 3 每格污泥区的的容积v ′: v ′=v/n=100/4=25m 3 (8)污泥斗的容积v 1: )('31212141s s s s h V ++= m tg h 46.3602)5.05.4('4=?-=32222126)5.05.45.05.4(46.331m V =?++??=

平流式沉淀池计算例题

平流沉淀池的设计: 已知设计水量Q=300000m 3/d 。设计平流式沉淀池。 2、设计计算 (1)池容积W (2)单池容积W (3)单池池面积F (4)池深H (5)池长L (6)池宽B 1、Q=300000m 3/d=12500m 3/h=3、472 m 3/s,沉淀时间t=2h,面积负荷u 0‘=40m 3/(m 2、 d),沉淀池个数 n=6个。 2、设计计算 (1)池容积W W=Qt=12500?2=25000m 3 (2)单池容积W W 1=7.41666 25000==n W m 3 (3)单池池面积F F=12504050000'0 ==u Q m 2 (4)池深H 33.31250 7.41661===F W H m (5)池长L 水平流速取v=10mm/s ,则池长 L=3、6vt=3、6?10?2=72m (6)池宽B B 1=4.1772 1250==L F m 采用17、8m 。沉淀池的池壁厚采用300mm,则沉淀池宽度为18、4m 。 (7)校核长宽比 (7)校核长宽比 (8)校核长深比 (9)进水穿孔花墙设计 (10)出水渠 (11)排泥设施 (12)水力条件复核

4045.48 .1772>==B L (8)校核长深比 106.2133 .372>==H L (9)进水穿孔花墙设计 ①沉淀池进口处用砖砌穿孔墙布水,墙长17、8m,超高取0、3m,积泥高度取0、1m,则墙高3、73m 、 ②穿孔花墙孔洞总面积A 孔洞处流速采用v 0=0、24m/s,则 A=41.224 .036003.208336000=?=v Q m 2 ③孔洞个数N 孔洞采用矩形,尺寸为15cm ?18cm,则 N=903.8918 .015.041.218.015.0≈=?=?A 个。 则孔洞实际流速为: 238.018.015.09036003.208318.015.0'0=???=??= N Q v m/s ④孔洞布置 1、孔孔布置成6排,每排孔洞数为90÷6=15个 2、水平方向孔洞间净距取1m,即4块砖的长度,则所占的宽度为: 0、18?15+1?15=17、7m,剩余宽度17、8-17、6=0、2m,均分在各灰缝中。 3、垂直方向孔洞净距取0、378m,即6块砖厚。最上一排孔洞的淹没水深为162mm,则孔洞的分布高度为: H=6?0、15+6?0、378+162=3、33mm (10)出水渠 ①采用矩形薄壁堰出水 ②堰上溢流负荷q 0=4003m /d 、m 则溢流长度 l=02.1q Q =400 500002.1?=150m

2015水力学第四次作业论述题

1、简述尼古拉兹实验中沿程水力摩擦系数λ的变化规律。 答:通过尼古拉兹实验可以发现:在层流中λ仅是雷诺数Re的函数并与Re成反比;在层流到紊流过渡区,λ仅是Re的函数;在紊流光滑区λ=f1(Re);过渡区λ=f2(Re,△/R);粗糙区λ=f3(△/R),紊流粗糙区又称为阻力平方区。 2、"均匀流一定是恒定流”,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均匀流不一定是恒定流。因均匀流是相对于空间而言,即运动要素沿流程不变,而恒定流是相对于时间而言,即运动要素不随时间而变。两者判别标准不同。 3、简述明渠均匀流的形成条件和特征。 答:明渠均匀流的形成条件:根本(力学)条件:重力沿流向的分量=边壁摩阻力 具体条件:①.水流应为恒定流;②.流量沿程不变;③.渠道必须是长而直的棱柱形顺坡渠道;④.糙率n沿程不变;⑤.渠道中无建筑物的局部干扰。 明渠均匀流的水力特征为:①.等深流动:h1=h2=h;②.等速流动:V1=V2=V;③.总水头线 // 水面线 // 渠底线,J=Jp=i。 4、直径为d1=700mm的管道在支承水平面上分支为d2=500mm的两支管,A-A截面压力为70kN/m2,管道中水的体积流量为Q=0.6m3/s,两支管流量相等。(1)不计压头损失,求支墩受水平推力;(2)压头损失为支管流速压头的5倍,求支墩受水平推力。不考虑螺栓连接的作用

5、高压水管末端的喷嘴如图,出口直径d=10cm,管端直径D=40cm,流量Q=0.4m3/s,喷嘴和管道以法兰连接,共用12个螺栓,不计水和管嘴的重量,求每个螺栓受力多少

6、求水流对1m宽的挑流坎AB作用的水平分力和铅直分力。假定A、B两截面间水重为2.69kN,而且截面B流出的流动可以认为是自由射流。

5.明渠恒定均匀流

明渠恒定均匀流 一、判断题 1.矩形断面水力最佳断面的宽深比β=2。() 2.水力最佳断面是指渠道壁面光滑,水流顺畅的断面。() 3.明渠中均匀流一定是恒定流。() 4.棱柱体渠道内都可以形成均匀流。() 5.由于明渠底坡i可以大于、等于、小于零,而明渠均匀流的水力坡度J=i, 所以明渠均匀流的水力坡度J也可以大于、等于、小于零。() 6.明渠均匀流一定在恒定流中才能产生。() 7.逆坡渠道也可以产生均匀流。() 8.弯曲的正坡明渠中也可以产生均匀流。() 9.明渠均匀流是重力沿流向的分力和阻力相平衡的流动。() 10.水力最佳断面是指过水断面面积一定时通过流量最大的断面。() 11.当矩形的水力半径等于水深时,该矩形断面即为水力最佳断面。() 12.横断面形状及尺寸沿流向不变的明渠称为棱柱体明渠。() 二、选择题 1.一梯形断面渠道,底宽b=2m,边坡系数m=1.0,明渠中的水深h=0.5m, 则湿 周 、水力半径R分别为() A、3.414, 0.366 B、 3.5, 0.30 C、 3.414, 0.30 D、 3.5, 0.366 2.明渠均匀流是指() A、速度方向不变,大小可以沿流向改变的流动 B、运动要素不随时间变化的流动 C、断面流速均匀分布的流动 D、流速大小方向沿流向不变的流动 3.在明渠中不可以发生的流动是() A、恒定均匀流; B、恒定非均匀流; C、非恒定均匀流; D、非恒定非均匀流。 4.明渠水力最佳断面(在Q、i、n一定的条件下)是() A、缓流过渡到急流是的断面 B、过水断面面积最小的断面 C、Fr=1的断面 D、湿周最大的断面 5.矩形断面明渠水力最佳断面的宽深比β等于() A、1 B、2 C、3 D、4 6.水力最佳断面是()

第一章 明渠水力计算

第一章明渠水力计算 明渠水力计算分为明渠均匀流计算及明渠非均匀流计算,这不仅是渠道工程设计的主要计算项目,也是灌区水工建筑物设计中最基本的水力计算项目。在渡槽、涵洞、陡坡等建筑物的设计中,常需推算水面线,水面线的推算属于明渠非均匀流计算。消能计算中的下游尾水深计算及渡槽槽身的水力计算都是明渠均匀流计算;水面线计算中的正常水深也是按明渠均匀流计算。因此本书将首先在此简要介绍明渠水力计算。 第一节单式断面明渠均匀流水力计算 一、计算公式 明渠均匀流的基本计算公式如式(1—1)一式(1—3); 二、计算类型 根据设计条件及要求,单式断面明渠均匀流一般可分为以下(种计算情况: (1)已知设计流量、渠底比降及渠底宽,计算水深。 (2)已知设计流量,渠底比降及水深,计算渠底宽。 (3)已知设计流量及过水断面面积、计算渠底比降。 (4)已知过水断面面积及渠底比降,计算过水流量。 上述第(3)、(4)两种情况可由式(1—1)直接求得计算结果,但不是设计中的主要计算情况.第(1)、(2)两种情况,因式(1—1)中的w、R、C 等值均包含有渠底宽及 第1页 水深两个未知数,因此不可能由式(1—1)简单求解,而需要经过反复试算才能得到计算结果,这两种是设计中常见的情况,为了减少计算工作量,过去多是借助有关的计算图表进行计算,现在则可采用电算。 三、算例 现以算例介绍单式断面明渠均匀流不同计算情况的计算方法和步骤。 [例1—1,已知某梯形断面渠槽的渠底宽为b=1.5m,水深为h--3.2m,边坡系数

[例1—2] 已知某梯形断面渠槽的设计流量为Q=20.07m^3/s,渠底宽为b--1.Sm,边坡系数为m--2.5,渠底比降i=1/7000,糙率为n=0.025。试计算渠道水深。 解:本倒不可能由式(1—1)一次算出水深,需通过假定不同的水深反复试算才能求得所需值。计算步骤是首先假定一个水深值,计算相应的w、R、C等值,然后按式(1—1)计算过水流量,如流量计算值小于设计流量,表明假定的水深偏小,再加大水深值重新计算;反之,则表明假定的水深偏大,再减小水深值重新计算,如此反复多次,直至按假定的水深计算的过水流量渐进等于设计流量时,该水深即为所求水深。 现假设水深为h=3.2m. 按例1—1步骤算得:w=30.4(m^2);R=1.623(m);C=43.36(m^0.5/s) 按式(1—1)计算过水流量为:Q=20.o?(mVs) 因上述流量计算值等于设计流量,表明假定的水深3.2m即为所求水深。本例省略了试算过程。 本例如是已知设计流量、渠道水深及渠底比降,要求计算确定渠底宽,也同样按上述步骤进行试算。 [“明渠均匀流水力计算程序”计算示例] 按例1—1及例1—2的基本资料,“明渠均匀流水力计算程序”的计算显示输出如下。 明渠均匀流水力计算 程序编制说明 (1)本程序用于明均匀的渠道过水断面计算及临界水深计算: (2)程序可根据需要分别对以下5种情况进行计算 1)已知流量.渠废宣及比降,计算水深: 第2页 <<上一章下一章>> 工成网 第二章水闸过水能力(孔径)计算 第一节开敞式水闸过水能力(孔径)计算 平底开敞式水闸过闸水流的流态为宽顶堰流,根据SL265—2001《水闸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其闸孔总净宽B。按式(2—1)一式(2—6)计算:

平流式沉淀池工作原理精编版

平流式斜管沉淀池的工作原理 平流式沉淀池应用很广,特别是在采用地面水源的电厂中常被采用。 一、平流池的结构 平流式蜂窝斜管填料沉淀池为矩形水池,基本组成如图3-5所示。上部为沉淀区,下部为污泥区,池前部有进水区,池后部有出水区。添加混凝剂后的原水流入沉淀池,沿进水区整个截面均匀分配进入沉淀区,然后缓慢地流向出口区。水中的颗粒沉于池底,沉积的污泥连续或定期排出池外。 1.进水区 通过混凝处理后的水先进入沉淀池的进水区,进水区内设有配水渠和穿孔墙,如图3-6所示。配水渠墙上配水孔的作用是使进水均匀分布在整个池子的宽度上,穿孔墙的作用是让水均匀分布在整个池子的断面上。为了保证穿孔墙的均匀布水作用,穿孔墙的开孔率应为断面面积的6%-8%,孔径为125mm左右。配水孔沿水流方向做成喇叭状,孔口流速在0.2-0.3m/s以内,最上一排孔淹没在水面下12-15cm处,最下一排孔距污泥区以上0.3-0.5m处,以免将已沉降的污泥再冲起来。 2.沉淀区 沉淀区是沉淀池的核心,作用是完成固体颗粒与水的分离。在沉淀区固体颗粒以水平流速-v和沉降速度u的合成速度,一边向前行进一边向下沉降。 3.出水区 出水区的作用是均匀收集经斜管填料沉淀区沉降后的出水,使其进入出水渠后流出池外。为保证在整个沉淀池宽度上均匀集水和不让水流将已沉到池底的悬浮固体带出池外,必须合理设计出水渠的进水结构。图3-7给出三种结构。图3-7(a)为溢流堰式,这种形式结构简单,但堰顶必须水平才能保证出水均匀。图3-7(b)为锯齿三角堰式,为保证整个堰口的流量相等,锯齿堰应该用薄壁材料制作,堰顶要在同一个水平线上,图3-7(c)为淹没孔口式,在出水渠内墙上均匀布孔,保证每个小孔流量

水力学常用计算公式

1、明渠均匀流计算公式: Q=Aν=AC Ri C=n 1R y (一般计算公式)C=n 1 R 61 (称曼宁公式) 2、渡槽进口尺寸(明渠均匀流) z :渡槽进口的水位降(进出口水位差) ε:渡槽进口侧向收缩系数,一般ε=0.8~0.9 b :渡槽的宽度(米) h :渡槽的过水深度(米) φ:流速系数φ=0.8~0.95 3、倒虹吸计算公式: Q=mA z g 2(m 3/秒) 4、跌水计算公式: 5、流量计算公式: Q=Aν 式中Q ——通过某一断面的流量,m 3/s ; ν——通过该断面的流速,m /h A ——过水断面的面积,m 2。 6、溢洪道计算 1)进口不设闸门的正流式开敞溢洪道 (1)淹没出流:Q =εσMBH 2 3 =侧向收缩系数×淹没系数×流量系数×溢洪道堰顶泄流长度×溢洪水深2 3 (2)实用堰出流:Q=εMBH 2 3 gZ 2bh Q =跌水水力计算公式:Q =εmB 2 /30g 2H , 式中:ε—侧收缩系数,矩形进口ε=0.85~0.95;, B —进口宽度(米);m —流量系数

=侧向收缩系数×流量系数×溢洪道堰顶泄流长度×溢洪水深2 3 2)进口装有闸门控制的溢洪道 (1)开敞式溢洪道。 Q =εσMBH 2 3 =侧向收缩系数×淹没系数×流量系数×溢洪道堰顶泄流长度×溢洪水深2 3 (2)孔口自由出流计算公式为 Q=MωH =堰顶闸门自由式孔流的流量系数×闸孔过水断面面积×H 其中:ω=be 7、放水涵管(洞)出流计算 1)、无压管流 Q=μA 02gH =流量系数×放水孔口断面面积×02gH 2)、有压管流 Q =μA 02gH =流量系数×放水孔口断面面积×02gH 8、测流堰的流量计算——薄壁堰测流的计算 1)三角形薄壁测流堰,其中θ=90°,即 自由出流:Q =1.4H 2 5或Q =1.343H 2.47(2-15) 淹没出流:Q =(1.4H 25 )σ(2-16) 淹没系数:σ=2)13.0( 756.0--H h n +0.145(2-17) 2)梯形薄壁测流堰,其中θ应满足tanθ=4 1 ,以及b >3H ,即 自由出流:Q =0.42b g 2H 23=1.86bH 2 3(2-18)

平流式沉淀池计算

平流式沉淀池计算 1、设计进水水质 参数 设计流量(Q)5000 m3/d 设计水温(T)25 ℃ COD(C0)500 mg/L SS(S0)400 mg/L BOD(B0)NH3-N(N0)25 mg/L TN(TN0)40 mg/L TP(TP0)2、设计去除率% COD 20 % SS(S0)40 % BOD(B0)NH3-N 0 % TN(TN0) 5 % TP(TP0)3、设计出水水质 参数 COD(Ce)400 mg/L SS(Se)240 mg/L BOD(Be)NH3-N(Ne)25 mg/L TN(TNe)38 mg/L TP(TPe)4、沉淀池相关参 数及一些基本要 求 对于城市污水,初沉 池表面负荷一般取 值1.2-2.0之间,堰 口负荷≤ 2.9l/ (s.m) 表面负荷(q) 1.2 m3/(m2.h)二次沉淀池,活性污 泥法后,表面负荷一 般取值0.6-1.0之 间,堰口负荷≤ 1.7l/(s.m) 沉淀时间(t) 1.5 h 生物膜法 后,表面 负荷一般 取值 1.0-1.5 之间,堰 口负荷≤ 1.7l/ (s.m) 水平流速(v) 5 mm/s

4.1、静压排泥管 的直径不应小于 200mm 4.2、初次沉淀池 的静压排泥水头 不应小于1.5m; 二次沉淀池的静 压水头:生物膜 法不应小于 1.2m,活性污泥 法不应小于 0.9m。 4.3、平流沉淀池 的长宽比不小于 4,一般取值4-5 4.4、平流沉淀池 的长深比不小于 8,一般取值8-12 4.5、池底纵坡: 采用机械刮泥 时,不小于 0.005,一般取值 0.01-0.02 4.6、最大水平流 速:初次沉淀池 7mm/s,二次沉淀 池5mm/s 4.7、进出口处应 设置挡板,高出 池内水面 0.1-0.15m。 挡板淹没 深度:进口 处不应小 于0.25m, 一般为 0.5-1.0m; 出口处一 般为 0.3-0.4m。 挡板位置: 距进水口 0.5-1.0m, 距出水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