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英国命运的约翰卫斯理

期末研究报告

约翰卫斯理对18世纪的英国社会的影响

引言

十八世纪初,英国大部分人口生活在极度贫困之中,在这样的境况下,约翰卫斯理推动教会复兴运动,他不单使约100万人归向基督,得到永恒的生命,也使他们摆脱贫困,培训他们成为门徒,在国内产生一股强大的影响力。

威伯福斯(Wilberforce)和卫斯理的追随者皆赞誉卫斯理为「当代最伟大的人物」。循道会信徒对他们的国家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难怪著名的法国哲学家和历史学家哈爱理(Elie Halevy)在1962年立论说:卫斯理的复兴缔造了英格兰的中产阶级,挽救了英格兰免于流血革命,不致重蹈法国大革命的覆辙。这个论点即为著名的「哈爱理命题」,被认为是解释18世纪和19世纪英国历史最接近真相的学说。

壹、时代背景

一、社会背景

十八世纪的英国是个动荡不安、被黑暗笼罩的时代。工业革命带来大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同时也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贫富差距悬殊,大量农村失地人口进入城市,交通落后、劳工失业、社会道德败坏、政治腐败。

上层社会普遍接受自然神论,受牛顿<<宇宙论>>的影响,认为上帝是宇宙的第一因。接受自然神论的科学家、知识分子、贵族绝不相信<<圣经>>中所论及的神迹奇事,他们认为:“若这个自然界还需要神迹的话,那么就证明上帝的创造还不够严谨,需要神迹来补救。”

至于英国下层社会的人,多半是文盲,整天劳动、生活贫穷、精神空虚。偶尔有点空闲就醉酒滋事,打架斗殴更是家常便饭。而当时的立法、行政权都掌握在贵族的手中,平民无权过问,法律不过是资产阶级压迫无产阶级的统治工具。

二、教会背景

当时英国教会虽有宗教自由、完整的礼仪制度、数以万计的神职人员。不从国教的团体也通过艰苦的斗争也取得一定的自由与讲台发言权。但他们都处于沉睡阶段,对当时国家的道德滑坡没有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特别是重视宗教礼仪的国教在贵族把持之下,已成为国家机构,徒具形式,实际没有属灵的活力,在崇拜上只重视仪式,而缺乏热情,神职人员养尊处优,灵性低落,又常发生酗酒问题,穷人与教会无关,甚少被关心。尽管讲台上还有道德说教,道德却被街上的人们完全践踏在脚下。1历史记载当时的有钱人上礼拜堂往往有三个仆从跟随左右,一个拿着脚垫,一个提着酒壶,另一个捧着一本圣经。2这一时期正如赛克大主教在他的一篇指控中所描绘的:

在这一点上我们绝对不会有错,那就是,因着各种可悲的原因,公开宣称不信或蔑视信仰已成为当代的突出特征。上层社会放荡无度、蔑视原则,下层社会荒淫醉酒、不惧怕犯罪。这无视上天的污浊洪流若不止

住,绝对会是灭顶之灾。基督教被尽情讥讽挑剔,它的教师也都逃得无影无踪。(第1章《英国复兴领袖传》)3

三、家庭与教育背景

约翰卫斯理的曾祖父和祖父在1662年同时被逐出牧职。他的祖父更因“五英里法案”(Five Miles)(指因不遵守圣公会规定不使用公祷书而被捕入狱,被逐出牧职)所受的逼迫而离开人世,且不能葬在基督徒墓园里,尽管他堪称敬虔、持守真理。父亲撒母耳卫斯理是英国圣公会的牧师,在牛津大学受过高深教育,信仰纯正、性情柔和、思想保守但薪水微薄。母亲苏珊娜卫斯理出身于清教徒的家庭,她生活严谨,品德高尚。她并不因家境贫困,而松懈了对子女的教导。经常教养儿女们谨慎自己的言语,粗话不准出口,她除了监督儿女读书,还要他们每日读一章圣经。概括一句,约翰卫斯理从幼年开始,就在基督教的家庭中长大,受到了父母亲良好的属灵的训练。

1714年,约翰卫斯理11 岁时,前往伦敦卡尔特修道院上学,当时11岁离开家庭,去陌生的环境生活是一次很大的冒险与挑战,不过约翰卫斯理很快适应校园生活,他在学校的勤奋和进步使他脱颖而出。当时在威斯敏斯特担任助教的哥哥,就称他是“一个勇敢的男孩,以最快的速度学习希伯来语”。4

在1720年,约翰卫斯理17岁时,进入牛津大学最著名的学院-基督教会学院修读。5 1726年,约翰卫斯理被选为牛津大学林肯学院的院士。1727年他取得文学硕士的学位。同时也是牛津大学的希腊文讲师,兼教哲学和逻辑学。1728年在牛津正式被按立为牧师。

--------------------------

1 J.C.莱尔(J.C.Ryle)著梁曙东译<<英国复兴领袖传>>(华夏出版社2010) 3

2 约翰卫斯理著许碧瑞译《约翰卫斯理日记》(宗教文化出版社2012)10

3 <<英国复兴领袖传>> 5

4 同上 52

5 同上 52

1928年,约翰卫斯理被选为“圣洁会”的领袖。此会是由他的弟弟查理卫斯理所创立。圣洁会会员因循规蹈矩地祷告、敬拜、济贫,和探访监狱犯人而闻名,所以他们后来被人称为“循道会”或“卫理公会”。

贰、约翰卫斯理传道生涯

一、前往美洲乔治亚宣教

1735年10月,约翰卫斯理和查理卫斯理正式前往美洲宣教。在船上,约翰卫斯理接触到从德国被迫害外出的摩拉维亚派信徒圣洁的属灵生活,深深被他们吸引。在旅途中,他们遇上暴风雨的袭击,在风浪最猛烈的时候,船上的巨帆被撕开,船身剧烈摇晃。大家都在惊慌失措时,德国的徒所表现出那种镇定和安宁,令约翰卫斯理留下深刻印象。日记8页约翰卫斯理在美洲的传道工作很努力,能同时用德法义数国语言主持礼拜,但少有成效。其中包括了人的误解与逼迫、感情问题、经验不足等很多现实问题,两年后兄弟俩先后回国。在这次失败的教训中约翰卫斯理学会依靠神才能施展大能。

二、回到英国开始户外布道

1738年回到英国后,在一次聚会中,约翰听到有人诵读路德《罗马书注释》的序言。他很受感动,神的灵在他心里工作,使他真实体会到得救的确据。他满怀兴奋地与弟弟查理分享,而查理也在病中经历同样得救的确据。这次经历之后不久,约翰便前往德国,拜访亲岑多夫,与莫拉维亚弟兄同住一段时候,操练敬虔的生活。从此他生命的完全不一样,满怀信心和能力传讲福音。

当时圣公会牧师们都不能够接受约翰卫斯理激情的讲道方式和因信称义的主张,违反了圣公会的习俗和规条,不准他在教堂中讲道。约翰卫斯理认为惟有福音才能拯救英国,惟有信靠基督,才能叫百姓脱离罪恶的捆绑。毅然领受神的呼召,承担神所托付的使命,传扬福音给属灵上贫穷的人,并效法主耶稣在露天传扬天国的福音。

三、约翰卫斯理牧养模式-班和小组

约翰卫斯理户外布道到世界各地,因为很看重信主以后的跟进与栽培工作,因此立刻就在当地建立循道会。先把每区的信徒分班,每班十二人有信徒和慕道友组成,选一人作班长,每周聚会一次,聚会内容主要是成员报告属灵的进展、需要和问题,其他人提供建议、鼓励,并为其祷告。小组则是为比较成熟的信徒而准备,它的规模更小,大约五至十人,按照年龄、性别和婚姻状况分组。内容比较深入、隐私,注重彼此生命的联接与品格的塑造。班长当然有责任要督促成员过敬虔的生活,只要不是认真学习追求生命改变的人,约翰卫斯理就会把他们逐出小组。同时设立了教师、探访员、管家等职务,允许平信徒起来讲道。随着循道会的发展,在伦敦召开了第一次盛大的年度会议,他将全会员划分成几个教区,设立教区长,也设立游行传道人可以四处巡行讲道探视。

四、约翰卫斯理的神学立场

卫斯理的神学立场受几方面的影响:原有的英国国教的神学观及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莫拉维亚弟兄敬虔派,加上个人的追求属灵生命的经历与对圣经的认识。发展出神人合作的成圣神学观,即动态的恩典观。成圣的过程就是救恩的进阶:1) 默认恩典,2) 悔改,3) 称义,4) 重生,5) 成圣之路,6) 完全成圣。1 一般人通常把他当作亚米念派,因他极力反对加尔文的双重预定论的神学立场。用他自己的话说:“绝对预定论相对于全世界的天主教派,是一个多么无理的理念啊,这位慈爱的上帝,人类明智,公义,慈悲的天父,从永远定下了一个绝对的,不可改变的,无可抗拒的命令,就是有些人不管他们作什么都可得救,而其余的不管他们能做什么当将灭亡。我并不相信绝对的预定论!”

叁、约翰卫斯理产生的影响

一、对英国教会的影响

1、虽然卫斯理本人无意从圣公会脱离出来,但是1791年(卫斯理离世那一年),他的追随者从圣公会出来,成立了卫斯理传统的教会,即循道会。2当时英国国教圣公会偏向向上层社会的人传福音,而长老会偏向中产阶级、商人,约翰卫斯理的传统教会就专门向穷苦的下层劳工阶级的人传福音,可见约翰卫斯理发动的复兴运动是从基层开始发展的。

他所建立的循道会跨及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爱尔兰四个地区,燃起英国福音派的大复兴,甚至传播到其他英语世界。约翰卫斯理在五十年内旅行布道超过二十五万英里,足迹遍及英德荷等欧洲邻近国家,讲道多达四万多篇。3循道会的建立是英国教会复兴很关键的力量。在他去世时,已有八万会众在英国,六万左右在美国,今日循道会也已有超过四千万的信徒遍布在世界各地。

-----------------------

1 维基百科《约翰·卫斯理》圣灵的救赎论

2 林鸿信著《基督宗教思想史》(国立台湾大学出版社2013)515

3 同上 507

2、此外,卫斯理发起的复兴运动透过他的朋友乔治.怀腓特,带给十八世纪殖民地时代的美国大觉醒运动极大的属灵影响。1 十九世纪初芬尼接受约翰卫斯理神学,发起美国第二次属灵大复兴。以后发生的圣洁运动、五旬节运动、圣灵更新运动以及现今世界上许多的复兴,都可说是由卫斯理的循道会复兴所带出无法估计的属灵深远影响。

二、对英国社会的影响

1、William Hogarth (十八世纪英国著名画家)的版画《杜松子酒巷》,正反映出18世纪时社会的腐败。当时杜松子酒刚面世,每年的谷物收成有一半用作酿制这「毒液」,而不是用来烤制健康的面包。伦敦四分之一的房子在出售杜松子酒,警方根本无力阻止这些醉汉铤而走险的罪行。在社会各阶层,淫乱屡见不鲜,非婚生子女更使国家不堪重负。但是当人们听到福音悔改,不再沉溺于罪恶的生活,弃绝酗酒、打架和不道德的行为,重新认识自己的家庭和养儿育女的责任。循道会信徒生命的复兴提高了当时的道德水准与生活质量。

2、从社会福利方面来看,约翰卫斯理的贡献也很大。他打开了贵族与统治者的眼睛,叫他们清楚看到穷人悲惨的处境与问题的严重性,后来英国国会通过许多保护劳工的法案,穷人的福利也得到很大的提升,此乃受约翰卫斯理及循道会精神所影响。

三、对英国经济的影响

卫斯理常常传讲圣经中金钱观,他最广为人知的讲章提出了这三个观点:「拼命地赚钱、拼命地省钱、拼命地捐钱」。首先,循道会信徒要尽可能赚最多的钱。卫斯理说:“在神的儿女手中,它就是饥饿者的食物、饥渴者的食水、赤身者的衣服。它给客旅和陌生人有枕首之处。有了它,我们可以使寡妇有像『夫家』、孤儿有像『父家』般的容身之所。我们也可以使受压迫的得到庇荫、生病的得到健康、受痛苦的得到缓解。它可以成为盲者的眼睛、跛者的双脚:对,是离开死亡之门的升降机!”。1 卫斯理告诫循道会信徒:工作必须避免危险的岗位,也不要在恶劣的环境下工作,同时他们的工作不可涉及欺诈或说谎。因此,循道会信徒被禁止酿酒、经营小酒馆或兜售专利药品。卫斯理提出的第二点「尽你所能储钱」也有许多实际的影响,如:拒绝满足肉体的欲望才能尽量储钱,也要拒绝今生的骄傲,不要为博取别人的赞美而购物。卫斯理指出,满足这些欲望只会变本加厉,因此,人们把钱扔进大海,比用来购买不必要的奢侈品,对己对人的祸害更小。

---------------

1 林鸿信著《基督宗教思想史》(国立台湾大学出版社2013)515

2 《大使命》双月刊第九十七期 2012年4月

最后,卫斯理劝告循道会信徒要「尽所能捐钱」。他指出所有钱财都来自神,人并不是金钱的奴隶,也不是金钱的主人,乃是的金钱的管家。他说,神要信徒确保他们和自己的家庭有足够的食物、住房、衣服、工具和储蓄,去做神委托他们要做的工作。他接着说,在必需品以外的所有金钱都应该周济穷人。这些教导激励了循道会信徒的管家意识,很早便能从工业革命所提供新的机会中获益。

四、对英国政治的影响

1、约翰卫斯理看见许多穷人因很小的债务而入狱,按当时的法律,囚犯须偿还债务才能出狱,但人在牢中,又如何还债呢?约翰同情穷人成立特别基金,帮助这类囚犯出狱。同时,他多次向议会呼吁修改法律,以解决穷人的困苦。

2、十八世纪下半叶,奴隶贸易非常猖狂,每年约有六万名黑奴经大西洋转往世界各地。当时信仰基督教的英国和信仰天主教的法国、葡萄牙不以为耻。只有卫斯理对贩卖奴隶深恶痛绝,主张解放奴隶,并写了很犀利的文章加以谴责。但仍无法撼动这些结构性的犯罪,那时「克拉判」派的韦伯福斯正如火如荼地反奴隶制度,约翰在1791年,去逝前三天,写信给韦伯福斯,鼓励他说:「上帝兴起他,是为要成就荣耀的大事」,并鼓励他行为不可松懈。

3、当时福音派贵族,经常聚在一起讨论最近发生的国家大事,一起讨论现行制度的缺陷及如何改进,他们关心的层面甚广:奴隶问题,参与刑法及国会改革、普及教育的主日学、单张分发、基督徒观察报;传播福音和工厂的登记等。他们也倡导反对决斗、赌博、醉酒、淫乱、斗兽,这是因为他们有坚强的福音信仰作激励和引导。

肆、对中国大陆处境的反省

约翰卫斯理的时代,是社会动荡不安,政治剧烈变动的时代,与中国改革开放近三十五年以来的变化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贫富差距拉大,照成老百姓仇富心理。官员贪污腐败导致整个社会对政府的不信任感。工厂追求利润最大化而不折手段,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为了发展经济忽略了环境的保护,导致沙尘暴、水污染、干旱、雾霾等。还有半个世纪以来宣传无神论教育,照成信仰上真空,若非上帝,人心灵上永远没有办法满足。基督教到底如何为这个社会注入新的力量,是每个基督徒必须要面对的。

中国的教会传统上,仍保留福音派注重道路(窄路)、真理(圣经)、生命(灵性)的优点,所缺乏的是由灵性上的复兴转化成对社会的影响,把基督教提倡的博爱、公正、民主、包容、责任、自由、诚信应用到当前中国社会公共领域,化成社会改革的动力,是当务之急。教会似乎仍停留在抽象的个人道德灵性化,只重个人伦理。卫斯理的福音运动,最令人惊叹的是他的实践能力,成为当时社会的典范,活出初代教会彼此相爱的生活。

这个时代,我们需要约翰卫斯理这种奋进的信仰,采取上层和基层改革的双轨运动。与中国人民站在一起,真正的道成肉身,与他们成为生命的共同体,在苦难中一起成长。基督宗教到底要在中国的处境中成为主流文化,还是默默无闻继续边缘化,这一点是值得中国教会反思的。

五、结论

严格来说,约翰卫斯理的贡献不在于创立新宗派,更不在于他创新实用的神学理念,而是他激发了一个时代对上帝产生敬畏的心,以及活泼、更新的生命,从而改变那个时代的人民。1

----------------------

1 《约翰卫斯理日记》 14

参考书目

J.C.莱尔(J.C.Ryle)著梁曙东译《英国复兴领袖传》

约翰卫斯理著许碧瑞译《约翰卫斯理日记》

林鸿信著《基督宗教思想史》

参考网络

《从约翰卫斯理所领导的复兴运动-看社会改革的动力》-陈启峰

维基百科《约翰·卫斯理》

百度百科《约翰·卫斯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