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湘教版地理学考复习课件:(共37张PPT)

现代自然地理学期末考试答案

? 《现代自然地理学》期末考试 新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地球上淡水的总量占所有水资源的()。
1.0 分
? A、
9.931%
? B、
4.458%
? C、
2.762%
? D、
1.336%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2
地壳最后的地区是哪儿?
1.0 分

? A、
平原
? B、
盆地
? C、
高原
? D、
海洋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3
地球表层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来自于地球的什么系统?
1.0 分
? A、
地热系统
? B、

地表系统
? C、
生物系统
? D、
生态系统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4
以下不是冰缘地貌的是:
1.0 分
? A、
石河
? B、
冰丘
? C、
冰山
? D、

石海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5
大气上升运动的主要方式不包括()
1.0 分
? A、
热力对流
? B、
动力抬升
? C、
大气波动
? D、
蒸发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6
海陆分布的变化会通过以下哪种变化影响全球与区域气候?
1.0 分

王建版《现代自然地理学》试卷及答案(共5套)

《现代自然地理学》考试试卷一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计20分) 1、回归线 2、分水岭 3、石环 4、山谷风 5、副热带 6、食物网 7、气旋、反气旋 8、土壤腐殖质层 9、冻融作用10、气压梯度力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计40分) 1、试述自然地理学与地质学、生物学、水文学、大气科学等学科之间的关系。 2、简述世界地震带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3、试述行星风带的成因机制。 4、试述地球表面干湿度的空间变化规律,并说明其成因。 5、画图并简述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循环路径。 6、简要说明碳在地球表层环境中的循环。 7、简述土壤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8、简述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及其对土壤发育的影响 三、分析题(每题8分,共计24分) 1、试分析地球的大小、形状、运动及日地距离对地球表层环境的影响 2、假如太平洋消失,亚洲的环境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3、假如没有青藏高原,中国的环境格局将会是个什么样子? 四、计算题(每题8分,共计16分) 1、全球的海洋年蒸发量为420立方千米,年降水量为380立方千米;全球大陆年蒸发量为70立方千米,年降水量为110立方千米。如果不考虑土壤湿度的变化,试计算全球年入海径流量,并写出陆地水量平衡、海洋水量平衡和全球水量平衡方程式。 2、在某一灌丛草原生态系统中,只有兔子和狼两种动物,构成了灌丛草地——兔子——狼这样一个生物链。假设这一灌丛草原的净初级生产量为每年210000千克,每只狼每年至少要吃350千克肉,并且狼只以兔子为食。按照林德曼百分之十定律,这一灌丛草原系统最多能养活多少只狼? 卷1套答案要点 名词解释 1回归线:一年中地球表面太阳直射的南北界线。 2分水岭:两个流域之间由地面最高点连接组成的山岭高地。 3、石环:由于融冻作用形成的由石块或者砾石组成的环状地貌。 4、山谷风:由于山坡与谷地受热与冷却的速度不同,而产生的白天吹向山坡,夜晚吹向谷地的风。 5、副热带:位于热带两测由下沉气流控制的气候干燥的地带。 6、食物网:由生物组成的生物之间食与被食的关系网 7、气旋、反气旋:围绕着低压或者高压中心所形成的旋转着的气流系统叫做气旋或反气旋。 8、土壤腐殖质层:位于土壤剖面的枯枝落叶层之下,由枯枝落叶腐烂转化而成的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层次。 9、冻融作用:在冰缘或者冻土地区,由于温度波动于零度上下,地表物质中的水不断发生液态与固态的转换,由此引发其体积的膨胀与收缩,从而引起地表物质的变形与变位的过程。

现代自然地理学复习资料.

现代自然地理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土地利用:土地利用时指土地的使用情况。是人类根据土地的自然特点,按照一定的经济、社会目 的,采取一系列生物、技术手段对土地进行长期或周期性的经营管理和治理改造活动。 土地覆被(LUCC:土地覆被是指地表的覆盖情况。不仅包括地表的植被,也包括地表的人工覆盖物和人工改造物,是地球表层的植被覆盖物和人工覆盖物的总和。两者的关系:土地利用时土地覆盖变化的外在驱动力。土地覆盖反过来影响土地的利用方式,两者在地表构成一个综合体。 2、土地:是地球表面某一地段包括地址、地貌、气候、水文、土壤、动植物等全部自然要素在内的 自然综合体,也包括过去和现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在内。 土地资源:是指在目前和可预见未来的技术水平下,能直接为人类用于生产和生活所应用的土地。 3、地域分异规律:自然环境的各个因素及整个自然地理环境的综合特征按特确定方向作有规律发生 水平或垂直分异现象,称为地域分异规律。包括维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 自然区划:由于地域分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使自然环境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根据这种规律性趣划分各自自然区域之间的差异和界限,确定各自然区划等级之间的从属关系,可以构成一个区域等级组合体系。自然区域的这种系统研究法,称为自然区划。

4、诊断层:用于鉴别土壤类型,在性质上有一系列定量说明的土层。诊断表层(A或A+AB和诊断表 下层(B或E。 诊断特性:如果用来鉴别土壤类型的依据不是土层,而是具有定量说明的土壤性质,则称为诊断特性。 5、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环境的结构分布,及其发生变化的规律性以及人地关系的科学。 自然地理学:作为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他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及其空间分异规律、主要采用定性描述的方法,分别研究地球表层的各种自然要素,如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物等和自然综合体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它们在空间上的相互依存与联系,旨在揭示不同地域之间在自然性质方面的差异性或相似性。用以描述空间范围与性质的地理语言包括有地点、地方、区域、地带、圈层、距离、界线、类型、分布格局等。 6、土地类:主要根据引起土地类型分异的大(中地貌因素将各土地纲分成若干类型,主要的类型 有:高山、中山、低山丘陵、高平地(岗、台地、平地(川地、沟谷地、低湿(沼泽、滩涂等。 土地型:主要依据次一级土地类型分异的植被亚型或群系组、土壤亚类划分。 7、土地自然生产潜力:是指认为因素(如种子、栽培管理技术、物质投入等完全满足的条件下, 在当地光温水土条件作用下作物可能获得的单位面积最高产量。 土地经济生产潜力:指在一定的光温水条件下,由于科学技术的作用(如改良、适时的栽培管理、科学的耕作制度、合理的物质投入所能达到的单位面积最高产量。

现代自然地理学

超星学习通现代自然地理学章节测验答案,尔雅课后答案 1 【单选题】二十世纪地理学的发展包括(D)。 A、 从经验地理学走向实验和实证地理学 B、 从定性描述地理学走向定量分析地理学 C、 从站在地表看地表的地理学走向从地表以外看地表的地理学 D、 以上皆是 2 【单选题】关于白光润教授对现代地理学的看法,下面说法错误的是(C)。A、 现代地理学是全球地理学 B、 现代地理学是建设、统一地理学 C、 现代地理学是圈层相互作用的地理学 D、 现代地理学是综合、高技术地理学 3 【多选题】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体现为(ABC)。 A、

大众化 B、 中心化 C、 国际化 D、 精英化 4 【判断题】20世纪的地理学是以资源开发为目的的。(×) 5 【判断题】科学技术的发展实际上为地理学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行性。(√) 1 【单选题】自然地理环境是指地球表面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D)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区间内特殊圈层。 A、 植物圈 B、 沙土圈 C、 气候圈 D、 生物圈

2 【单选题】以下(C)不是现代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A、 环境演变 B、 灾害防治 C、 地方志 D、 区域可持续发展 3 【多选题】被应用于地理学研究和调查的科学技术包括(ABCD)。 A、 遥感 B、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C、 信息管理技术 D、 信息分析技术 4 【判断题】现代地理学新体系相比过去地理学体系,研究任务主要是协调人地关系。(√) 5

【判断题】地理学是从地域、空间和尺度的视角着重对人类社会和环境进行研究。(√) 1 【单选题】地球表层系统科学是(B)提出的。 A、 杨振宁 B、 钱学森 C、 任美娥 D、 李吉均 2 【单选题】生活中(C)与现代地理学的关系不大。 A、 旅游 B、 健康 C、 风水 D、

现代自然地理学超星尔雅课后答案

学科发展趋势的多角度分析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关于李吉均院士对现代地理学的看法,说法错误的是()。 A、现代地理学是全球地理学 B、现代地理学是建设地理学 C、现代地理学是统一地理学 D、现代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 我的答案:D 得分:25.0分 2 【单选题】分析地理学发展的趋势一般不需要分析()。 A、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及其对学科的要求 B、国家政策变化的趋势对学科的导向 C、学科自身的发展趋势 D、教育发展的趋势 我的答案:B 得分:25.0分 3 【判断题】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地理学的影响之一是,分析实验技术的发展使得对地表环境的定量观测越来越广泛。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判断题】人类经历了一个从依赖适应自然,到修饰改造自然,最后达到相互协调的过程。这个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地理学学科的变化。()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科学的、技术的、哲学的地理学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科学的地理学的主要变化是()。 A、从实验、实测到经验 B、从分析到描述 C、从定性到定量、半定量 D、从机制探索到过程研究 我的答案:C 得分:25.0分 2 【单选题】自然地理环境所指的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特殊圈层不包括()。 A、大气圈 B、生物圈 C、气候圈 D、岩石圈 我的答案:C 得分:25.0分 3 【单选题】地理学发展的背景与趋势不包括()。 A、宏观、微观分析的深化到宏观、微观的有机结合 B、分析、综合的分离到分析、综合的统一

C、人文、自然、技术的相对分离到文、理、工的紧密结合 D、独立、整体的割裂到独立、政体的融合 我的答案:D 得分:25.0分 4 【判断题】地理学的视角包括地方的综合、地方间的相互依存、尺度间的相互依存人地相互依存等四个视角。()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系统的、统一的、全球的、发展的、生活的地理学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已经成为地理学的性质和特征。 A、独立性 B、拓展性 C、系统性 D、关联性 我的答案:C 得分:25.0分 2 【单选题】自然地理学是()的核心学科。 A、地球系统 B、地球内部系统 C、地球表层系统 D、地球表层自然系统 我的答案:D 得分:25.0分 3现代自然地理学绪论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地理学的研究趋势不包括()。 A、研究对象的复杂化 B、研究维度的立体化 C、研究尺度的多样化 D、研究对象的扩大化 我的答案:D 得分:25.0分 2 【单选题】对地理学家提出的新要求中的“三种技术”是()。 A、信息获取的技术、信息分析的技术、地理综合和集成的技术 B、信息筛选的技术、信息分析的技术、地理综合和集成的技术 C、信息获取的技术、信息筛选的技术、地理综合和集成的技术 D、信息获取的技术、信息分析的技术、信息筛选的技术 我的答案:A 得分:25.0分 3 【单选题】一般来说,地理学家需要的专业基础是()。 A、圈层系统科学专业基础 B、地表系统科学专业基础 C、地球系统科学专业基础 D、人地关系系统专业基础

现代自然地理学

现代自然地理学]词汇表 A 1 岸礁(fringing reef):又称“裾礁”。一种与海岸相连、宽度不等的珊瑚礁平台。珊瑚向上生长以低潮位为准,故其表面大致与低潮潮位高度相当,外缘向海洋方向倾斜。我国台湾恒春半岛、海南岛东岸都有分布,最阔处可达千米。[10] B 2半岛(peninsula):伸入海洋或湖泊中的陆地,三面环水,一面同陆地相连。如我国的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雷州半岛等[10] 3 饱和带(saturation zone):地下自由水面以下被水充满的地带。由于自由水面以下的岩石处于大于大气压条件下,岩石的空隙几乎被水充满。储存在饱和带第一无压含水层中的潜水,以及充满两相对隔水层之间的承压水,是地下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14] 4堡礁(barrier reef):又称“离岸礁”。有泻湖同陆地隔开的珊瑚礁。成堤状,而多数成不连续的岛状,围绕着海岸延伸,距海岸十数千米至二百千米不等。最长的如澳大利亚东海岸的大堡礁,延伸达2000千米以上。[10] 5暴雨径流(storm flow):由暴雨产生的水流。包括坡面流和河槽流。因历时短而强度大,故陆地水文学研究中比较核心的问题。古算其大小的标准一般用重现期或频率概念,如百年一遇,千年一遇。[12] 6 雹灾(hail damage):雹是发展得特别旺盛的积雨云的产物。直径往往大于5毫米。由于从几千米的高空降落,冲击力极大,往往会损坏房屋庄稼人畜造成灾害。[12] 7 北半球(northern hemisphere):赤道以北,夏至日(6月22日)白昼最长,冬至日(12月22日)白昼最短的半个地球。[15] 8北回归线(Tropic of Cancer):太阳光线在地球上的直射点在一年内可能达到的最北点所在的纬线。。[11],[12] 9北极(North Pole):轴北端与北半球表面的交点。[11],[12] 10 辫状河(braided stream):河流纵横交错,形似鱼网的水系。常出现在土质疏松的河漫11滩和河流三角洲上。河道易淤易冲,变化频繁。如广东省珠江三角洲上发育的这种水系。[10] 12 滨(shore):是陆地面与海水面的交界处。由于潮位的升降、风成增水、减水和海面上气压的急剧变化等作用,滨线随时移动。通常把多年平均高潮位的滨线作为海岸线。[10]13冰擦痕(glacial stria):刻在暴露出石上的窄槽或划痕,它们是由嵌在滑移冰川底部硬石块的磨蚀作用而形成的。擦痕可为我们提供以前冰川作用地区冰快运动方向的有用线索。[23] 14冰川(glacier):覆盖在地面或接近地面的有明显运动迹象的大规模冰体。[23] 15 冰川学(glaciology):研究所有天然冰及各式天然冰体的形成、分布及演化规律的科学。它以冰为研究对象、自成体系;内容涉及冰体的理化特性、成因与分布、冰川流动及与其有关的力学和热学,冰体变化与气候地貌间的关系等方面。[15] 16冰斗(cirque):冰斗是分布普遍而明显的一种冰川地貌。三面为陡壁所围,朝向下坡的一面是个缺口,外行呈围椅状。它是由冰斗壁、盆底和冰斗出口处的冰坝所组成。[7] 17 冰斗冰川(cirque glacier):较小的冰粒雪和雪集合体,所占据基岩上的一种手扶椅形的凹地。相对它的长度来讲比较宽。它由吹雪迅速补给,因此表现出活跃的特性,包括旋转滑动。[23] 18冰盖(ice sheet):指一大冰块,其面积一般大于5000km2,由冰穹和溢出冰川构成的。[15] 19冰后期(post-glacial):晚更新世冰期结束之后的温暖时期,一般指全新世。[15]

尔雅2015年现代自然地理学(王建)网络课程习题及答案..

现代自然地理学 学科发展趋势的多角度分析 1关于李吉均院士对现代地理学的看法,说法错误的是()。 ?A、现代地理学是全球地理学 ?B、现代地理学是建设地理学 ?C、现代地理学是统一地理学 ?D、现代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 正确答案:D 220世纪地理学的发展不包括()。 ?A、从经验的地理学走向实验和实证的地理学 ?B、从定性描述的地理学逐步走向定量分析的地理学 ?C、从区域性的地理学走向普遍性的地理学 ?D、从站在地表看地表的地理学走向从地表以外来看地表的地理学 正确答案:C 3分析地理学发展的趋势一般不需要分析()。 ?A、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及其对学科的要求 ?B、国家政策变化的趋势对学科的导向 ?C、学科自身的发展趋势 ?D、教育发展的趋势 正确答案:B 4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地理学的影响之一是,分析实验技术的发展使得对地表环境的丁莲观测越来越广泛。 正确答案:× 5人类经历了一个从依赖适应自然,到修饰改造自然,最后达到相互协调的过程。这个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地理学学科的变化。() 正确答案:√ 科学的、技术的、哲学的地理学 1地理学发展的背景与趋势不包括()。

?A、宏观、微观分析的深化到宏观、微观的有机结合 ?B、分析、综合的分离到分析、综合的统一 ?C、人文、自然、技术的相对分离到文、理、工的紧密结合 ?D、独立、整体的割裂到独立、政体的融合 正确答案:D 2自然地理环境所指的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特殊圈层不包括()。 ?A、大气圈 ?B、生物圈 ?C、气候圈 ?D、岩石圈 正确答案:C 3科学的地理学的主要变化是()。 ?A、从实验、实测到经验 ?B、从分析到描述 ?C、从定性到定量、半定量 ?D、从机制探索到过程研究 正确答案:C 4自然地理学研究对象是指受到人类间接或轻微影响,而原有自然面貌为发生明显变化的天然环境。()正确答案:× 5地理学的视角包括地方的综合、地方间的相互依存、尺度间的相互依存人地相互依存等四个视角。()正确答案:√ 系统的、统一的、全球的、发展的、生活的地理学 1()已经成为地理学的性质和特征。 ?A、独立性 ?B、拓展性 ?C、系统性 ?D、关联性

2015现代自然地理学(王建)

2015现代自然地理学(王建) 1 以下对降水和气温不具有调节作用的是哪一项? ?A、 湖泊 ?B、 水库 ?C、 沼泽 ?D、 岩石 我的答案:D 2 地球上淡水的总量占所有水资源的()。 ?A、 9.931% ?B、 4.458% ?C、 2.762% ?D、 1.336% 我的答案:C 3 属于地下喀斯特的是() ?A、 石芽 ?B、 溶洞 ?C、 溶沟 ?D、 峰林 我的答案:B 4 以下哪个地方地震比较少? ?A、 日本 ?B、 智利 ?C、 南京 ?D、 汶川

5 下列哪位发现了大陆漂移: ?A、 麦哲伦 ?B、 魏格纳 ?C、 郑和 ?D、 爱因斯坦 我的答案:B 6 以下不是地质与地貌环境评估的途径的是:?A、 海拔高度 ?B、 地貌的起伏 ?C、 地貌的部位位 ?D、 地下组成 我的答案:D 7 中国洪涝灾害最多的地区是哪里? ?A、 东北地区 ?B、 华北地区 ?C、 东南沿海 ?D、 西南地区 我的答案:C 8 以下是土壤荒漠化的后果的是: ?A、 下渗增强 ?B、 径流减弱 ?C、 土壤湿润 ?D、 土壤干燥

9 有助于保证都江堰枯水期也有足够的灌溉水量的是()。 ?A、 深淘滩 ?B、 低作堰 ?C、 宝瓶口 ?D、 弯道环流 我的答案:A 10 水的分布的改变会影响地球自转的速度,如果水更多的分布在中高纬度地区,地球的自转速度会: ?A、 变快 ?B、 变慢 ?C、 没变化 ?D、 都不对 我的答案:A 11 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内容是: ?A、 人地相互作用 ?B、 利用环境 ?C、 空间组成与结构 ?D、 成因与变化过程 我的答案:B 12 生态系统中各级净产量只有总产量的() ?A、 83%-60% ?B、 17%-44% ?C、 0.5 ?D、

现代自然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 1、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环境的结构分布,及其发生变化的规律性以及人地关系的科 学。 2、自然地理学: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及其空间分异规律。研 究地球表层的各种自然要素及其自然综合体的空间分布特征和空间上的相互依存与联系,旨在揭示不同地域之间在自然性质方面的差异性或相似性。 3、人文地理学:研究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系统及其要素的组成、结构、功能、空间特 征、时间动态和人地关系的原理。 4、地域分异规律:是指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及其组成要素在某个确定方向上保持特征的 相对一致性,而在另一确定方向上表现出差异性,因而发生更替的规律。 5、地带性:因太阳光线在地球表面具有不同的入射角而引起太阳辐射沿纬度方向呈不均 匀的分布。呈现出自赤道向两极的规律变化。 6、非地带性:地球的内能是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的能量基础。主要包括(1)海陆分异(2) 陆地干湿度分带性(3)具有构造—地貌成因的区域性分异(4)具有地方气候背景的地域分异(5)垂直带性分异 7、垂直地带性:随着山地高度的增加,气温随之降低,从而使自然环境及其成分发生 垂直变化的现象,称为垂直带性或高度带性。 8、自然区划:由于地域分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使自然环境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的 规律性。根据空间分布上的规律性确定自然区域之间的界限,明确各自然区划等级之间的从属关系,构成一个区域等级组合体系,即自然区划。 9、土地利用:土地利用时指土地的使用情况。是人类根据土地的自然特点,按照一定的 经济、社会目的,采取一系列生物、技术手段对土地进行长期或周期性的经营管理和治理改造活动。 土地覆被(LUCC):土地覆被是指地表的覆盖情况。不仅包括地表的植被,也包括地 表的人工覆盖物和人工改造物,是地球表层的植被覆盖物和人工覆盖物的总和。两者的关系:土地利用是土地覆盖变化主要的外在驱动力。土地覆被反过来影响土地的利用方式,两者在地表构成一个综合体。 10、土壤诊断层与诊断特性: 诊断层:用于鉴别土壤类型,在性质上有一系列定量说明的土层。诊断表层(A或A+AB)和诊断表下层(B 或E)。 诊断特性:具有定量说明的,用来鉴别土壤类型的土壤性质,则称为诊断特性。 11、土壤发生分类与系统分类:

现代自然地理学王建主编复习资料

第一篇自然地理学与地球表层系统 第一章自然地理学与人类环境 自然地理学是以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区域特征、区域分异及其发生的发展过程与变化规律为研究对象的,或者说,自然地理学是以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系统的区域特征与空间分布、变化规律为研究对象的。 自然地理学研究的目的在于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评估、预测、规划、管理、优化、调控。通过这些达到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与环境、与环境协调共处的目的,从而保障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内容: (1)、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组成、结构及其区域分布规律。(2)、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成因及其变化规律。 (3)、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系统的运行机制(物质循环、能量转换、信息传输) (4)、人类与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5)、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评估、预测、规划、管理、优化、调控 自然地理学的性质: 综合性 多学科交叉、多要素融合 区域性 地理学的本质特征,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最根本的性质 环境性 研究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环境,以及人与环境互相作用的学科 系统性 研究物与物之间联系的科学。 系统性 整体性 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着的部分组成的整体,整体的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层次性 系统可以划分为许多个不同的层次 动态性 系统大都处在不停地发展变化过程中 结构功能性 系统的结构决定了系统的功能,系统的功能是与系统的结构相匹配的 自然地理学就是用系统的、综合、区域联系的观点和方法,去审视与研究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组成、结构、区域分异特征、形成与变化规律,从而对其进行评估、预测、规划、管理、优化、调控的学科。

现代自然地理学 (王建 主编) 复习资料.doc

现代自然地理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水循环: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重力等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以及径流等环节,不断的发生相态转换和周而复始运动的过程。 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 火成岩:火成岩以岩浆岩为主。岩浆岩是由岩浆凝结形成的岩石,约占地壳总体积的65%。分类:酸性岩、中性岩、基性岩和超基性岩。 沉积岩:暴露在地壳表部的岩石,经过风化、剥蚀在原地或经搬运堆积下来,经过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类型:碎屑岩类,粘土岩类,生物化学岩类。 变质岩:由地球内力作用引起的岩石性质的变化过程总称为变质作用。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就是变质岩。变质作用的因素:温度、压力和化学因素。 构造运动:由地球内动力引起岩石圈地质体变形、变位的机械运动。大气环流:在太阳辐射、地球自转、地表面性质以及地面摩擦的共同作用,使得大气圈内的空气产生了不同规模的三维运动。 季风:大范围地区,盛行风随季节变化而发生有规律改变的现象。水系:河流沿途接纳支流,形成复杂的干支流网络系统。 流域:每一条河流或每一个水系都从一定的陆地面积上获得补给水这

一集水区就是河流或水系的流域。 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河漫滩:分布在河床两侧洪水时被淹没的平整地面。 河流阶地:由于地壳上升、气候变化或者基准面的变化,河流下切,原来的河漫滩高出一般洪水期水面,呈阶梯状分布于河谷两侧。极向热传输:区域间的能量不平衡,导致由低纬区域向极低高纬区域方向的能量传输过程。 地域分异规律:指地球自然表层环境及其组成要素在空间分布上的变化规律。 土壤剖面:指从地表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剖面,也就是完整的垂直土层序列,是土壤成土过程物质发生淋溶、沉积、迁移和转化形成的。土壤矿物质是土壤的主要组成物质,来自成土母质,母质起源于岩石。土壤有机质是土壤中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物质。填空题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先成岩石的破坏、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岩石的组成:火成岩、沉积岩、地质岩 地球总质量是6.588*10的27次方g。地球是不规则的旋转椭球体。地外系统对地表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能量的来源(太阳辐射)、引力的影响(潮汐现象)、陨石撞击的环境效应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

现代自然地理学复习资料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以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的区域特征、区域分异及其发生发展过程与变化规律为研究对象,或者说,自然地理学是以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系统的区域特征与空间分布、变化规律为研究对象的。 自然地理学的性质:①综合性、②区域性、③环境性、④系统性。 日地距离及其环境意义:日地距离不近也不远,因而地球表面接受接受的太阳辐射比较适中,是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高于水的冰点、低于水的沸点,大部分水以液态存在,为生命的存在创造了条件。 地球的质量及其环境效应:地球质量不大也不小,从而引力适中,形成了适宜的大气圈与水圈,为生命的诞生准备了必要条件。 地球的形状及其地理意义:由于太阳光线直射在地球赤道附近,太阳高度角总体上由赤道附近向两极地区逐渐减小,因此,太阳辐射使地球表面增暖的程度也按同样的方向降低,从而造成地球上热量的带状分布和所有与地球表面热状况相关的自然现象的地带性分布。 地球的运动及其环境效应:㈠地球自转的环境效应:①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②地球自转产生了地方时;③地球自转产生了地转偏向力。㈡地球公转的环境效应:①地球的公转导致季节变化;②地球的公转导致昼夜长短的变化。地球的运动对地球表面温度的调节、生命孕育有重要的意义。 三大界:无机界、有机界、人文界。 圈层结构: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地表过程:地球表面进行着的作用和变化过程。 地表过程的分类:①物理过程:物理性质或状态发生变化的地表过程;②化学过程:化学组成和性质发生变化的地表过程;③生物过程:指由生物引发的物理性质或者状态以及化学组成和性质发生变化的地表过程;④人类过程:指由人类活动引发的使地球表层环境的组成、结构、特征和性质发生变化的过程。 岩石圈:固体地球的最外层的由固态岩石组成的圈层即为岩石圈。包括全部的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的橄榄岩层,它是一个力学性质一致的刚性整体。 克拉克值:化学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 矿物: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 长石:构成地壳的最主要的一类矿物,常见于火成岩、成积岩和变质岩中。具瓷状光泽,硬度6,二向完全解理。解理呈正交者为正长石,多为肉红色;解理呈斜交者称斜长石,多为浅灰白色。 石英:在大陆地壳中数量仅次于长石,一常见于各类岩石中。成分简单(SiO2),无解理,贝壳状切口,具有典型的玻璃光泽,硬度7,性硬,相对密度2.5~2.8。在自然生长时结晶呈六面锥体但在结晶岩中晶体发育受空间限制,皆呈不规则形状。性质稳定,难以风化。 云母:假六方柱状或板状晶体,通常呈片状或鳞片状,单项极完全解理,易剥成具有弹性的光滑透明薄片,玻璃及珍珠光泽,成分复杂多样,常见的有黑云母、白云母和金云母。 角闪石:成分复杂多变,常见的一种为普通角闪石,程长柱状或条状,暗绿至黑色,二向完全解理呈彼此斜交,性脆。在中性和酸性岩浆岩和某些变质岩中常见。 辉石:成分与角闪石近似,但含铁、镁较多而不含羟离子。其中常见的为普通辉石,程短柱状,二向中等解理呈彼此正交,绿黑色,常与角闪石、橄榄石、某些斜长石等共生,在基性和超基性岩浆岩中常见。 橄榄石:粒状,橄榄绿色,玻璃光泽,性脆;为超基性岩和基性岩的主要组成矿物。 岩石:在各种地质作用下,按一定方式结合而成的矿物结合体,是构成地壳及地幔的主要物质。 岩石分类:火成岩、成积岩和变质岩。

《现代自然地理学》考试试卷四

《现代自然地理学》考试试卷四 分析题(每题10分,共计100分) 1、中国在综合自然区划上划分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和东部季风区,试述这三大自然区的成因及其联 系。 2、试述季风与海陆风的成因机理。 3、世界的火山分布有什么样的规律,为什么? 4、试述植被的地域分异规律,并说明其成因。 5、试述地表热量的输移方向与方式。 6、从圈层相互作用的角度论述,河流地貌、海岸地貌、风沙地貌、冰川地貌、黄土地貌和喀斯特地貌的成 因。 7、假如一个地区的构造主压应力为南北向,那么请画出该区的应力椭球体,并说明这个地区的断裂构造体 系(几组断裂的性质与方向)。 8、试述水圈与大气圈相互作用的途径。 9、试述太阳辐射能、地热能和地球自转动能对地表环境的作用与影响 10、假如黄赤夹角由目前的23o27' 变为0o,那么地表的环境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卷4套答案要点 1、中国在综合自然区划上划分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和东部季风区,试述这三大自然区的成因及 其联系。 由于青藏高原的隆升,引致和加强了东亚季风,形成了水热同季的中国东部季风区;由于青藏高原的隆升,青藏地区变成海拔高度大、气候严寒的环境;由于青藏高原的隆升,中国西北地区盛行下沉气流,气候干燥,并且由于高原的阻挡作用,来自印度洋的水汽难以到达西北内陆地区,从而形成了西北干旱区。 总之由于青藏高原的隆升,改变了区域大气环流的格局,中国的地带性规律受到干扰与破坏,而非地带性明显增强,由原来的以热带湿润带、副热带干燥带和温带湿润带为标志的纬向地带性分明的环境格局,变为东部季风区、青藏高寒区和西北干旱区为标志的三区分异的环境格局。(热力作用、动力作用) 2、世界的火山分布有什么样的规律,为什么? 世界火山有三个集中分布的地带:环太平洋火山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带和大洋中脊火山带,他们都分布在板块边缘(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美洲板块的接触地带,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接触地带,以及洋底新生地带(也是扩张性板块接触边缘地带))。这是因为在板块边缘地区,构造活动强烈的缘故。 3、试述季风与海陆风的成因机制。 由于海陆热容量差异所导致的海陆热力差异,夏季大陆地面升温快于海洋,大陆温度高于海洋,从而导致了大陆上气流上升,海洋上气流下沉,近地面气流由海洋流向陆地;而冬季正好相反,由于陆地降温快于海洋,海洋温度高于陆地,形成了海洋上气流上升,而陆地上气流下沉,近地面盛行由陆地吹向海洋的风。从而形成了季风。 由于海陆热容量差异所导致的海陆热力差异,白天大陆地面升温快于海洋,大陆温度高于海洋,从而导致了大陆上气流上升,海洋上气流下沉,近地面气流由海洋流向陆地——海风;而夜晚正好相反,由于陆地降温快于海洋,海洋温度高于陆地,形成了海洋上气流上升,而陆地上气流下沉,近地面盛行由陆地吹向海洋的风——陆风。从而形成了海陆风。 4、试述植被的地域分异规律,并说明其成因。 由于受气候地带性、干湿度分带性和垂直带性的影响和控制,植被的分布呈现出从赤道向南北两测由常绿阔叶林向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灌木林、草甸草原、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