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上期中复习提纲

九年级历史上期中复习提纲
九年级历史上期中复习提纲

九年级历史上册期中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

第1课人类的形成

一、人类的出现

1、现代人类从非洲南方古猿进化而来(非洲南方古猿属“正在形成中的人”)。

2、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3、直立行走是人类进化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4、“完全形成的人”分为①早期猿人②晚期猿人③早期智人④晚期智人

5、三大人种(即黄种、白种、黑种人)

出现的原因:人种的差异,是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二、氏族社会

1、氏族社会的不同阶段:母系氏族 父系氏族

2、国家的产生:在父系社会后期,统治阶级设置了一系列机构和设施,如政府、军队、监狱和城墙等,它们的出现,标志着原始社会的解体和国家的产生。

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一、金字塔的国度——古代埃及

1、国家的出现、统一及灭亡

①公元前3500年,出现几十个奴隶制小国;

②公元前3000年,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

③公元前6世纪,埃及被西亚的波斯灭亡。

2、金字塔(古代埃及法老的陵墓):金字塔是埃及国王权力的象征。

二、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古巴比伦

1、公元前3500年以后,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起很多奴隶制小国。

2、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3、汉谟拉比法典:目的: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地位: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三、古代印度

1、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一些小国。后来,雅利安人入侵古代印度,征服当地居民,先后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

2、印度的等级制度——“种姓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③影响:种姓制度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

一、公元前2000年左右,希腊早期文明——爱琴文明发祥于克里特岛;后来出现迈锡尼文明。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合称爱琴文明。

二、雅典城邦的繁荣

1、经济:雅典近海,海上交通便利,工商业发达;

2、政治:扩大公民的权力,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

3、文化教育:伯利克里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

4、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利克里当政期间,雅典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三、斯巴达城邦的繁荣

斯巴达地处内陆,以农业为主;少数奴隶主贵族专制;崇尚武力,注重军事训练。

四、罗马共和国的兴亡(建立时间:公元前509年)

1、布匿战争:

时间:公元前3世纪至前2世纪;对战国:罗马?迦太基结果:罗马取得胜利2、西罗马的灭亡和罗马帝国的建立

公元前27年,屋大维成为实际上的皇帝,罗马共和国被罗马帝国所取代。

五、罗马帝国的分裂及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①395年,内外交困的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②476年,西罗马帝国皇帝被日耳曼人废掉,西罗马帝国灭亡了,标志着西欧的奴隶社会历史随之终结。

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一、日本

1世纪前后,日本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5世纪大和统一了日本。

二、大化改新(时间:7世纪中期)

1、背景: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

2、内容:(1)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2)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3)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3、意义: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三、阿拉伯国家的建立和伊斯兰教的诞生(穆罕默德)

1、背景:国家不统一,部落间相互仇杀;商业衰落、生产停滞和外部势力入侵

2、过程:610年,穆罕默德建立伊斯兰教并在麦加传教→622年,穆罕默德出走麦地那,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国家(622年被定为伊斯兰教历元年)→630年,穆罕默德兵临麦加城下,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632年,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

一、等级森严的欧洲封建社会

1、法兰克王国的兴起: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建立起法兰克王国。

2、查理·马特改革——封君封臣的封建等级制度

内容:8世纪前期,查理·马特任宫相时,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

3、罗马教会的地位及影响: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教皇和教会不仅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还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在精神和文化领域,神权凌驾一切。

二、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

1、著名代表城市:意大利的威尼斯、英国的牛津、英国的曼彻斯特。

2、城市市民与封建主的斗争:法国琅城市民争取自主权的斗争

3、意义: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三、拜占廷帝国(东罗马帝国)的灭亡

1、首都:君士坦丁堡(拜占廷)

2、繁荣:著名的圣索非亚大教堂是拜占廷建筑和艺术成就的结晶。

3、衰落:①帝国穷兵黩武,四处征讨,造成国库空虚,财尽民穷;②外族入侵;

4、灭亡:15世纪中期(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军队攻陷。

第三单元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

第6课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

一、希波战争

1、波斯帝国的形成与扩张:公元前6世纪,以波斯人为中心形成了波斯帝国。

2、希波战争:公元前5世纪早期——公元前5世纪中期

波斯帝国三次出征希腊,史称希波战争。希腊军民赢得战争的胜利。

二、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1、马其顿王国:公元前4世纪,希腊北部的马其顿国强大起来,后控制了希腊。

2、路线:亚历山大大帝扫荡了小亚细亚,攻入埃及。然后占领两河流域,灭掉波斯帝国,到印度,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定都巴比伦。

3、影响:①积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②消极:战争带来灾难,充满暴力。

三、罗马帝国的扩张与文化传播

1、扩张:到2世纪,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

2、文化传播及其影响:一方面,罗马帝国的征服和统治充满着暴力;另一方面。罗马文化渗入到它统治的广大地区。

第7课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一、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古代印度人创立了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阿拉伯人加以改造并传播。

二、丝绸之路——连接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道路

三、元朝宫廷中的意大利人

1271年,马可·波罗来到中国(元世祖忽必烈在位),在中国生活17年以后回到意大利,口述了《马可·波罗行纪》,该书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

第8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一)

一、古老而神秘的文字

1、象形文字—古埃及;

2、楔形文字—苏美尔人(两河流域);

3、腓尼基字母→希腊字母→拉丁字母(罗马)

二、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一、文学与戏剧

1、《荷马史诗》:古希腊的荷马;这是一部不朽的世界文学名作,它再现了古代希腊社会的图景,是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史料。

2、《俄底浦斯王》:①国家及作者:古希腊的索福克勒斯;

②“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

3、《天方夜谭》—阿拉伯民间故事集

二、杰出的科学家

1、阿基米德(希腊):杠杆定律、浮力定律、螺旋式水车

2、亚里士多德(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三、著名建筑

1、阿拉伯式建筑代表:麦加大清真寺(伊斯兰教第一大圣寺)

2、哥特式建筑代表:巴黎圣母院——巴黎最古老、最高大的天主教堂。

第四单元步入近代

第10课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一、文艺复兴(14——16世纪)

1、时间及地点:14世纪前后,意大利→15至16世纪,欧洲其他国家和地区。

2、根本原因:意大利资本主义经济萌芽(经济基础)

3、实质: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4、特点:借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宣传资产阶级文化

5、指导思想(社会思潮):人文主义思想

6、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①先驱:但丁(意大利)(他是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代表作:长诗《神曲》;

②多才多艺的艺术家:达·芬奇(意大利),代表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③文学巨匠:莎士比亚(英国),代表作:《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

7、意义: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二、新航路的开辟

1、根本原因: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要求扩大国外市场。

2、社会根源:欧洲人对东方财富(黄金等)的向往;《马可·波罗行纪》的影响。

3、技术条件:造船技术进步、地圆学说流行、指南针得到广泛应用。

4、主要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

5、过程:

① 1487--1488年:迪亚士—葡萄牙—开辟从欧洲到印度洋的航路,发现好望角;

② 1492年:哥伦布—西班牙—横渡大西洋—古巴、海地—开辟通往美洲的航路;

③ 1497--1498年:达·伽马—葡萄牙—开辟欧洲从海上直通印度的新航路;

④ 1519--1522年:麦哲伦及船队—西班牙—完成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再返回欧洲的环球旅行。

6、影响:

①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②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③为欧洲的殖民掠夺开辟了道路,欧洲殖民国家掠夺殖民地的财富,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给亚、非、拉各洲带去了灾难。(消极影响)

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年—1688年)

一、根本原因:英国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二、经过:

1、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

2、开始的标志:1640年议会重新召开

3、领导阶级:资产阶级、新贵族;

4、领导人物:克伦威尔

5、内战爆发:1642年查理一世挑起内战;后克伦威尔指挥议会军击败国王军队。

6、共和国和护国政治:1649年,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英国成立共和国,克伦威尔担任“救国主”。

7、查理二世复辟(斯图亚特王朝复辟):进行了疯狂的反攻倒算。

8、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宫廷政变,推翻了专制统治,另立新的国王。

三、《权利法案》的颁布

1、时间:1689年;

2、颁布机构:英国议会

3、目的: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利;

4、主要内容:

(1)规定不经议会的批准,国王不能征税,(2)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3)规定国王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

5、意义:

(1)以法律形式对国王的权利进行了明确的制约;(2)确定了议会的大权;(3)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起来。

四、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

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

第12课美国的诞生(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年)

一、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发展

1、北美13个殖民地的居民:美洲土著印第安人、英国及欧洲的移民、非洲黑人。

2、独立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二、美国独立战争(时间:1775年—1783年)

1、导火线:波士顿倾茶事件;

2、开始:1775年4月,莱克星顿枪声;

3、建军:1775年5月,组建大陆军,华盛顿被任命为大陆军总司令;

4、建国: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美国的诞生;

5、转折: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

6、胜利:1781年,约克镇英军投降;

7、和约:1783年,(英、美《巴黎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三、《独立宣言》的发表及美国1787年宪法

1、独立宣言的发表:(1)时间:1776年7月4日;(2)机构:大陆会议

(3)主要内容:

①宣言痛斥了英国国王对殖民地的暴政,②宣布一切人生而平等,人们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等不可转让的权利。③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4)意义:

①表达了资产阶级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的要求;

②宣言同时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美国的诞生。

2、1787年宪法的制定——联邦政府成立

1787年,美国制定了宪法。宪法确立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规定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国会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大权。(1789年,华盛顿当选美国第一任总统)

四、美国独立战争的意义:

(1)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

(2)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3)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

第13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一、法国大革命(时间:1789年—1794年)

1、根本原因:法国的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导火线:1789年,三级会议的召开。

3、开始标志:1789年7月14日,巴黎市民攻占巴士底狱。

4、《人权宣言》的颁布

①内容: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②意义:体现了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等级制度和君主专制的进步思想。

5、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成立(1792年)和国王路易十六被推上断头台

6、雅各宾派专政:把革命推向高潮;罗伯斯庇尔于1794年7月被推上断头台。

7、法国大革命的意义: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震撼了整个欧洲的封建秩序,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二、拿破仑和他的帝国(1804—1814年)

1、拿破仑的主要活动:

(1)1799年底,拿破仑发动政变,夺取了政权。

(2)1804年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帝国)。

(3)颁布《法典》(包括《民法典》、《商法典》、《刑法典),巩固资产阶级统治。(4)多次打败欧洲反法同盟军队,扩大了法国疆域,控制了欧洲很多地方。(5)1812年,远征俄罗斯失利。(6)1814年,被欧洲反法联军赶下台。

(7)1815年,在滑铁卢战役中惨败。

2、拿破仑的内外政策:

在位期间,拿破仑对内巩固资产阶级统治,颁布了《法典》;对外多次打败欧洲反法同盟的军队,扩大了法国的疆域,控制了欧洲很多地方。

3、对拿破仑对外战争的评价: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也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激起了当地人民的反抗。

第14课“蒸汽时代”的到来(第一次工业革命)

一、英国工业革命

1、政治前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使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为工业革命提供保障。

2、直接原因:国内外市场扩大,工场手工业生产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3、最早开始的行业:棉纺织业

4、进程:

①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手摇纺纱机),随后一系列纺织机器出现;②采矿、冶金等生产部门也陆续采用机器生产;③瓦特改进蒸汽机;④交通运输工具的改进。

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1、1807年,美国的富尔顿用蒸汽机作动力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艘轮船(汽船)。

2、1825年,英国的史蒂芬孙利用蒸汽机发明了火车机车“旅行者号”。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1)工业革命创造的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社会日益分裂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

(3)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开始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第五单元殖民扩张和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第15课血腥的资本积累

一、罪恶的“三角贸易”

1、背景:新航路开辟以后,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接着是英国和法国等国都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最先进行奴隶贸易的是葡萄牙人,后来居上的英国人成为“三角贸易”的主要经营者。

2、路线:出程:欧洲非洲(武器、廉价工业品)

归程:美洲欧洲(烟草、蔗糖、矿产品)

3、影响:(1)“三角贸易”使非洲丧失了近亿的精壮劳力,(2)奴隶贩子却大发横财,利润高达百分之几百。很多人发财后,回到欧洲,把从黑奴身上赚来的血腥钱投资于工商业,促进了当地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日不落帝国”(英国)在印度

1、形成过程:16世纪打败西班牙→17世纪打败荷兰→18世纪打败法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号称“日不落帝国”。

2、对印度的扩张和侵略(时间:开始于17世纪):

①机构:英国东印度公司

②扩张的步骤:建立沿海殖民据点→在内地扩张→掠夺财富

③重要人物:克莱武率领英国殖民军占领印度孟加拉省,把当地洗劫一空。

3、影响:

(1)英国人在印度等地掠夺了无数财富,他们利用这些财富发展国内工业生产;(2)这些殖民地也为英国工业生产提供了巨大的海外市场,进一步刺激了工业的发展,促使英国迅速成长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

第16课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一、“南美的解放者”——玻利瓦尔

1、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背景:

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独占巴西;西班牙占领了除巴西以外的整个拉丁美洲。

2、概况:

①时间:18世纪末19世纪初;

②玻利瓦尔的主要事迹:在1816年以后的10年时间,由北向南,转战委内瑞拉和哥伦比亚等地,横扫南美大陆上的西班牙军队,解放了西班牙在南美洲的殖民地。他后来被誉为“南美解放者”。

③圣马丁:在南美洲率领起义军由南向北打击西班牙军队,解放了阿根廷和智利。

3、结果:解放了西班牙在南美洲的殖民地;葡萄牙殖民地巴西的统治者为大势所迫,宣布独立。

二、印度民族英雄——章西女王

1、印度民族大起义的背景:19世纪中期,印度三分之二的土地被英国侵占。

2、时间:1857年—1859年

3、1858年,章西女王领导起义军队,英勇抗击进犯章西的英国军队。章西失陷后,她率军转战外地,誓死不屈,最后壮烈牺牲。

4、影响:章西女王和印度人民的英勇斗争,表现了殖民地人民不畏强暴,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沉重地打击了英国殖民者。

第六单元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

第17课国际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一、英国的宪章运动(时间:1836-1848年)

1、背景: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产阶级越来越富有,工人待遇却很差。

2、纲领:《人民宪章》

3、目的、政治要求:要求取得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与国家的管理。

4、性质: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5、结果:当时没有取得成功。

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产生条件:

①工人运动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的诞生提供了政治基础;

②马克思、恩格斯亲自参加工人运动,开展革命实践活动,不断总结经验;

③吸收前人的精华。

2、诞生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1848年)

①作者:马克思、恩格斯

②内容:分析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客观规律,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获得自己的解放而斗争。

③意义、影响:《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三、巴黎公社

1、背景:1870年,法国同普鲁士发生战争。法国战败,普军兵临巴黎城下。资产阶级政府对外屈膝投降,对内准备镇压人民。

2、经过:

①1871年3月,政府军队同巴黎市民武装发生冲突,导致巴黎工人起义爆发;

②人民选举产生了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

③5月21日至28日,著名的“五月流血周”(公社战士同敌人展开激烈的巷战)

3、公社性质:历史上第一个工人阶级政府

4、意义: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公社战士在强大敌人面前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

5、《国际歌》的诞生:作词:欧仁·鲍狄埃;作曲:狄盖特

第18课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年)

一、战争爆发的背景

1、根本原因: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南:种植园经济;北: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

2、矛盾焦点:奴隶制的废存问题

3、导火线:1861年3月,林肯就任总统。

二、战争经过:

①1861年3月,南方十一个州脱离联邦,组成“南部联盟”;

②1861年4月,南方军队挑起内战——南北战争爆发;

③1862年9月,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扭转了战局;

④1865年,北方军队攻占“南部联盟”的“首都”里士满,取得战争的胜利。

三、南北战争结束后不久,林肯在剧院被拥护奴隶制的狂热分子刺杀身亡。

四、美国内战的意义:

(1)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2)经过这场战争,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一、俄国废除农奴制(1861年改革)

1、根本原因: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2、改革的目的:为了摆脱农奴制危机,巩固沙皇和贵族、地主的统治。

3、改革实施者:亚历山大二世

4、内容:

(1)法律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

(2)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3)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5、改革的实质:是一次沙皇政府和地主勾结起来对农民进行的双重敲诈与掠夺。

6、意义:

(1)1861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2)这次改革留下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7、性质: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二、日本明治维新(时间:1868年)

1、背景:①内忧:日本是闭关锁国、落后的封建国家,实权掌握在幕府将军手里;②外患:美国等国家强迫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日本面临民族危机。

2、倒幕运动——为明治维新铺平道路

3、改革实施者:明治天皇

4、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5、内容:

(1)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2)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3)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6、影响:

(1)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2)但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就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3)改革具有不彻底性,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完整)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

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第一节亚洲的自然环境 位置:亚欧大陆东部 面积:4400平方千米。 地形:地形复杂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四分之三) 地势:地势起伏很大,中间高、四周低 岛屿:日本群岛、马来群岛、菲律宾群岛 半岛:阿拉伯半岛(世界上最大半岛)、印度半岛、中南半岛 朝鲜半岛等 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天山山脉、大高加索山脉、 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图兰平原、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 河流流向:呈放射状流入各大洋 流入太平洋:长江、黄河、湄公河 流入印度洋:恒河、印度河 流入北冰洋: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 亚洲被称为“巨河之洲” 湖泊:贝加尔湖(世界上最深蓄水最大的淡水湖) 里海:世界上最大的湖泊(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 死海:世界上盐度最大的湖世界陆地最低点 气候特征: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季风气候显著、 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第二节亚洲人文环境 众多的人口: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超过1亿的国家: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 人口分布:南亚、东南亚、中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半岛 人种:主要是黄种人: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北亚白种人:分布在南亚、西亚。

古老的文明:A:三大文明古国发祥地黄河——长江中下游平原(中国)印度河谷子(古印度)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古巴比伦)B:三大宗教发祥地:基督教发祥地(西亚)、伊斯兰教(阿拉伯半岛、麦加)、佛教(古印度) 经济发展不平衡:A:最为发达的国家:日本B:新兴国家:韩国、新加坡C:石油国家:海湾诸国(沙特阿拉伯、伊拉克、科威特)D:贫穷国家;尼泊尔、阿富汗 第一节东南亚 位置:亚洲东南部“十字路口” 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及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交通要道 马六甲海峡为世界海上运输的咽喉 范围:中南半岛、马来群岛(马来群岛是世界上是庞大的群岛) 地形: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马来群岛:山地多,平原少 河流:中南半岛:湄公河(东南亚最长河流)(亚洲流经国家最多) (流入太平洋)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流入印度洋) 湖泊:洞里萨湖(中南半岛柬埔寨境内) 气候:中南半岛大部分属热带季风气候 马来群岛大部分属热带雨林气候 人口:稠密主要分布在湄公河三角洲、红河三角洲、人种:以黄 色人种为主(华人、华侨在世界上最集中)(福建、广东) 发展不平衡的经济: 农业:稻谷(湄公河三角洲、伊洛瓦底江下游) 热带经济作物:椰子(印尼)、橡胶(泰国)、 油棕(马来西亚)、马尼拉麻(菲律宾) 工业:锡(马来西亚)、石油(印尼、马来西亚) 发展快的国家:新加坡、马来西亚、文莱 发展慢的国家:缅甸、柬埔寨、老挝

部编版九年级下学期历史教学计划(二篇)

部编版九年级下学期历史教学计划 新学期开始了,只有三个多月的时间,初三的学生就要参加中考了,这 对他们来说也是人生中第一次重要的考试.这学期,学校安排我继续担任九年 级历史教学工作,这学期的历史教学仍然是十分的繁重,因为历史是一门在 中考中所占分数相对低的科目,所以学生们不是很重视学习历史,但是我会 认真钻研历史课标,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谦虚谨慎、努力工作,为了把本学 期毕业班的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特制定如下工作计划: 一、总体目标 以我校教学计划为指导,形成先进的课程教学理念,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注重弘扬中国和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以应对中考为主。包括世界近代史部分的第四、第六、第七、 第八单元,世界现代史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七、第八单元。使用的是《世界历史》(人教版),以英、法、美、德、俄、日等世界主要的资本主义国 家的发展为线索。教材最显着的特点是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更加侧重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史。 三、学生情况分析 九年级学生的心理、生理处于变化时期,其思想波动幅度大,对于学习历史学科的兴趣不高,缺少一定的积极性和向学性,需要老师采取方法培养学生

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从上学期的学生学习状况来看,二班的学生,优生多,中等少、差生多,学生遇到疑难问题解决不了。一班的学生,优生、中等生、差生比例差不多。综 合来看,大多数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比较好,就是个别学生手懒,不愿写,针对上面情况,本学期采取提优补差措施,提高优秀率是当前最主要的,使学生的成 绩快速提高。 另外,教材所述知识为世界历史,内容宽泛并有时间的跨度,有中考的任务,在动员学生思想方面,促使其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教师有责任帮 助他们正确认识历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应经常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切实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真分析其学习状况,发现其长短处,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 从大多数同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也要兼顾两头。使所有学生在中考中都能 取得一个良好的成绩。 四、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首先是备好课,在备课中真正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 2、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只有切实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 效益,才能大面积的提高教学质量。 3、课堂教学坚持整体性原则,教学过程中始终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的全面整合,使学生全面发展,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和实践。寻求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模式。 4、教学语言规范,精神振奋,按时上下课,关心学生,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乐于学习。使学生逐步掌握历史和认识历史的一些基

最新精选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 3 课 红色政权的创建中图版知识点练习第三篇

最新精选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3 课红色政权的创建中图版知识点练习第三 篇 第1题【单选题】 纪录片《苦难辉煌》这样评价国民革命失败后稍显瘦削的毛泽东:“他却立于高山之巅,放眼未来,在‘红旗能打多久’的疑问动摇中,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下列哪一口号对这条崭新道路的开辟起到鼓舞作用( ) A B

C D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的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谁领导建立了中国第一次农村革命根据地( ) A、毛泽东 B、朱德 C、陈毅 D、贺龙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陕甘宁革命根据地 C、闽西革命根据地 D、中央革命根据地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要去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他们选择展示新民主主义革命内容的一组是( ) A、虎门销烟遗迹——圆明园遗址——威海卫战役纪念馆 B、大沽炮台遗址——天津义和团遗迹——武昌起义纪念馆 C、詹天佑故居——张謇故居——徐悲鸿故居 D、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遵义会议会址——革命圣地延安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如果你要去寻访人民解放军的诞生地,去“军旗升起的地方”,你应选择( ) A、武昌 B、井冈山 C、黄埔 D、南昌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开始于( )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广州起义 D、辛亥革命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历史影片能艺术地再现历史。下列四部影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南京!南京!》②《南昌起义》③《西安事变》④《挺进中原》

九年级上册人教版历史复习提纲

第1课:人类的形成 1、人类形成的过程:攀树的古猿正在形成中的人完全形成的人(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 2、世界上的人类分为三大主要人种,即黄种、白种和黑种人。人种的差异,是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3、人类在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形成。自从有了人类,也就有了人类社会的历史。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社会是原始社会。 4、原始社会经历了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母系——“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妇女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父系——“既知其母,又知其父”,男子在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闻名的摇篮 1、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古国,有非洲的古埃及和亚洲的古巴比伦、古印度和古中国。这四个古国被称为世界文明的摇篮,因为这四个国家最先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 2、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在非洲的尼罗河两岸陆续出现了几十个奴隶制小国。公元前3000年左右,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古代埃及权利的象征是金字塔。它们是古代埃及的文明标志之一,是人类文明的杰出成就。 3、在亚洲西部,有一条狭长地带,它形似一弯新月,土地肥沃,因此有“新月沃地”之称。 4、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今伊拉克一带),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制定了一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现存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5、约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奴隶制小国。古印度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历史上称“种姓制度”。 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 1、西方文明之源——希腊、罗马

2、公元前8世纪,希腊半岛和小亚细亚西海岸出现希腊人建立的城邦,雅典是其中最重要的城邦之一。公元前6世纪,雅典成为著名的奴隶制共和国。在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全体成年男性公民才有权参政) 3、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公元前27年,屋大维开始独揽大权,罗马帝国建立。后来罗马帝国分裂为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的灭亡(476年)标志着西欧奴隶社会的结束。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1、5世纪,奴隶制国家大和统一日本本土,最高统治者称天皇。 2、7世纪日本仿照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改新的主要内容有: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土地收归国有,国家定期分给农民耕种,收取赋税。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此后,大和国正式改名为日本。 3、7世纪穆罕默德在麦加创立伊斯兰教,号召大家都信仰真主,放弃本部落的神,这种一神教的宣传,有利于促进民族统一。 4、622年,穆罕默德出走麦地那,并在那里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伊斯兰教把622年定为伊斯兰教历元年。 5、630年,麦加贵族妥协,承认穆罕默德为政治宗教领袖。麦加成为伊斯兰教圣地。632年,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 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 1、西欧封建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反映的是当时西欧社会等级森严。 2、西欧封建社会时期,罗马教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教皇和教会不仅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还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3、10世纪,西欧城市重新兴起。意大利、法国、英国、德意志等都有许多著名城市。 4、随着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由富裕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为早期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2019-2020年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 4 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图版课后辅导练习第八十篇

2019-2020年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4 课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图版课后辅导练习 第八十篇 第1题【单选题】 下列内容反映的会议,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主要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 ②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③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④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④①③② D、②①③④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抗日战争胜利之日,也是宝岛台湾重新回归祖国怀抱之时。日本强行割占台湾( ) A、60年 B、50年 C、40年 D、30年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的会议是( ) A、遵义会议 B、八七会议 C、瓦窑堡会议 D、中共七大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抗日战争时期,湖南境内发生多起战役,其中,标志着国民党正面战场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反攻的著名战役是( ) A、第三次长沙会战 B、长衡会战 C、常德会战 D、湘西会战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擂响禁烟战鼓,率军收复新疆,黄海激战千层浪,看我中华儿郎。兵谏逼蒋抗日,浴血战台儿庄,百团大战士气长,国魂永驻沙场。”这首《国魂颂》中称赞的人物有( ) ①郑成功②林则徐③左宗棠④邓世昌⑤谭嗣同⑥张学良⑦李宗仁⑧彭德怀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③④⑥⑦⑧ C、①③⑤⑥⑦⑧ D、③④⑤⑥⑦⑧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1940年,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的主要目的是( ) A、进行战略反攻,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 B、粉碎日军对根据地的扫荡 C、鼓励抗战军民,推动形势好转 D、破坏交通线,为反攻创造条件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有一首歌唱到:“你手持汉阳造血染台儿庄/我手握大刀片喋血平型关/在战壕中你我分享着一口干粮……”歌词所反映的史实发生于( ) A、北伐战争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人教版九年级上历史复习提纲

人教版九年级上历史复习提纲.txt9母爱是一滴甘露,亲吻干涸的泥土,它用细雨的温情,用钻石的坚毅,期待着闪着碎光的泥土的肥沃;母爱不是人生中的一个凝固点,而是一条流动的河,这条河造就了我们生命中美丽的情感之景。世界古代史 一、史前时期的人类 1.南方古猿是人类的始祖。距今约三四万年前的晚期智人,已经是现代意义上的人类。目前世界上主要有黄种人、黑种人和白种人三大人种。一些学者认为种族的形成主要是自然环境的影响。 二、上古人类文明 2.大河流域的文明:①约公元前3100年,埃及形成了统一的国家。古代埃及文明最著名的历史遗产是金字塔,金字塔是埃及法老的陵墓。②公元前1894年古巴比伦王国成立,古巴比伦王国的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期间制定的一部著名的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法典。法典的实质是保护奴隶主利益的法典。③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构成了古印度的种姓制度。 3.古代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而罗马基本保持了希腊文明的特点,希腊和罗马文明共同构成了地中海文明。 4.在希腊城邦中,最著名的是雅典,被称为“全希腊的学校”。经过梭伦改革,在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达到极盛。雅典的民主政治的体现:p.95 5.布匿战争(公元前264年-公元前146年):罗马与迦太基之间爆发的战争。公元前31年,罗马的屋大维建立了罗马帝国。 三、古亚欧文明 6.大化改新公元646年,日本统治者进行的改革“大化改新”的性质:它是日本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为主要内容的封建性质的改革。 内容:实行“班田收授法“,由国家将天下公田班给公民;实行租庸调制,统一租税;废除世袭贵族统治制度,建立中央集权体制,中央设二官八省,地方设国、郡、里,由中央派人管理。 意义:大化改新为日本确立了一套在当时颇为先进的管理体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7.公元610年,穆罕默德开始传教,在麦加建成了历史上第一个阿拉伯国家。 8.法兰克的查理·马特进行改革,把土地有条件地分封给贵族。在这种分封的基础上,产生了西欧的封建制度。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次序: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骑士。 拜占廷帝国衰亡的原因 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的素丹穆罕默德二世攻陷君士坦丁堡,古老的拜占廷帝国灭亡。拜占廷帝国衰亡的原因:一方面拜占廷帝国经济的衰落(查士丁尼的西征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使其丧失了经济基础;另一方面,拜占廷自身的固步自封也使其不得发展,逐渐落后。他们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无视西欧城市出现后悄然兴起的文明新因素,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民的有点和长处。 拜占廷帝国衰亡带来的启示:开放宽容导致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 三、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9.最早的文字是公元前4000年代末,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稍晚一点的埃及人发明的象形文字为以后的字母文字奠定了基础。 10.史诗在古代文明中是一种主要的文学形式。《荷马史诗》是古代希腊不朽的文学作品,同时也是一部西方最早的史书。包括两部分:《伊利亚特》、《奥德赛》 最能代表古希腊文学成就的是悲剧。著名悲剧家有埃斯库罗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索福克利斯(《俄狄浦斯王》、《安提戈涅》)、欧里庇得斯(《美狄亚》、《特洛伊妇女》),埃斯库罗

中图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汇总

【中国地图版】 八年级(下)地理知识点及问答题 1.【亚洲的世界之最】:面积最大的洲(4400万平方千米,占全球陆地总面积1/3);最高 的高原:青藏高原;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萨加玛塔峰); 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面积最大的湖泊:里海;盐度最大的咸水湖:死海(-415米); 极端年降水最多:印度的乞拉朋齐;人口最多的洲(近38亿,占世界总人口的3/5); 海岸线最长的洲;大河最多的洲;跨纬度最大的洲(92o); 2.亚洲的地理位置:位于亚欧大陆东部,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西与欧 洲相接。 3.根据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政治、经济特点,亚洲通常分为哪六个地区? 答: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北亚、中亚。 4.亚洲地势、地形各有什么特点? 答:亚洲地势特点:中部高,四周低。地形特点:以山地和高原为主(占全洲总面积3/4)。平均海拔:950米。根据亚洲地形“屋脊”: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 5.亚洲河流:大河最多,长度在1000千米以上的有50多条,亚洲被叫做“巨河之洲”。 亚洲的河流多发源于中部高原、山地,呈放射状向四周分别流入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亚洲第一长河:长江;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湄公河;亚洲有名的流河:锡尔河、阿姆河(均注入咸海)、塔里木河;亚洲流区占亚洲总面积的40%。 6.亚洲气候的显著特点是什么? 答: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亚洲气候类型有11种,分布最广的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7.亚洲人口稠密地区:南亚、东南亚、中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群岛。亚洲人烟稀少地区:自然环境较恶劣的原始林区、陆高原高山地区、沙漠地区。 亚洲是黄色人种的故乡(南亚、西亚主要为白种人)。世界三大(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印度教、犹太教、道教均发源于亚洲)。 亚洲的三大文明古国: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即米索不达米亚平原孕育了古巴比伦文明;印度河谷地孕育了古印度文明;黄河—长江中下游孕育了古中国文明(华夏文明)。 8.亚洲发达国家:日本。亚洲“四小龙”:国、新加坡、、。亚洲“三小虎”:泰国、马来 西亚、印度尼西亚。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国、新加坡;亚洲高收入国家:在波斯湾沿岸拥有被誉为“黑色金子”石油的海湾国家(如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伊拉客、科威特、卡塔尔等);亚洲最在发达国家:尼泊尔、阿富汗等。 9.东南亚由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又称“南洋群岛”,有2万多个岛屿)两大部分组成。 东南亚北接中亚,南邻大洋洲,位于太平洋和印度之间的交通要道。 10.马六甲海峡地理位置有什么重要性? 答:马六甲海峡位于门答腊岛和马来半岛之间,是欧洲、非洲、西亚和南亚通达东亚和东南

九年级下学期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九年级下学期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何云霞 本学期我担任了九年级5个班级的历史教学任务。我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夯实基础,培养学生能力,争取中考成绩稳中有升,打好中考这场攻坚战。为了更好地迎接中考,我特制定本学期的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历史学科教学质量为中心,坚持教育创新。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 以我校整体工作计划为指导,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创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着力打造高效课堂,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弘扬中国和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注重培养学生中考的应试能力。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三、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的心理、生理处于变化时期,其思想波动幅度大,对于学习历史学科的兴趣不高,缺少一定的积极性和向学性,需要老师采取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针对以上情况,本学期我将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培训和教育,认识到中考的重要性和迫在眉睫的紧张感,使学生尽快进入状态,并尽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上重点注重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多注重对基础知识的强调,反复记忆及训练,再次基础上,对部分学生进行拔高训练。 另外,教材所述知识为世界历史,内容宽泛并有时间的跨度,有中考的任务,在动员学生思想方面,促使其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历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应经常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切实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真分析其学习状况,发现其长短处,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从大多数同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也要兼顾两头。使所有学生在中考中都能取得一个良好的成绩。 四、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一)制定好复习计划,抓复习工作 1、认真研读《历史新课程标准》与《考试说明》,切实把握中考历史的方向。 《历史新课程标准》与《考试说明》是历史教学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和准绳,是供复习时使用的主要参考资料。明确考试的范围要求、内容、要求,逐个单元、逐个知识点,逐条逐项地落实知识点。 2、仔细研究教材,落实基础知识和主体知识。 中考试卷相当数量的题目来源于教材,即便是综合题也是基础知识的加工、组合和拓展,只有讲好、学好、用好教材,发挥教材的优势,挖掘教材潜能,才能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中图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文字史料商榷

中图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文字史料商榷 如所周知,新课改理念下提倡创设历史情境展开课堂教学,以使学生产生了解和探寻历史的愿望[1]。为达到这一目的,史料教学不失为一种有效手段。湛江地区所用中图版初中历史教材即采用相当一部分文字史料与图片史料。其中对于文字史料,教材编者将其以直排隶书形式展现出来,并用传统卷轴装饰,古香古色,可谓煞费苦心。但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八年级上册所用文字史料容待商榷之处甚多,现讨论于下。 一、引文讹误 第一单元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为说明义和团运动反帝性质,引用最恨和约,祸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之语。经查,此语引自署名日本佐原笃介与浙西沤隐同辑的《拳乱纪闻》[2]。其中祸国殃民一语,此书作误国殃民。又据其介绍,此为义和团民托名刘青田(即刘基,字伯温)而伪造的碑文。该碑文在义和团民中流传时演变出多个版本,就教材所引前两句而言,义和团传单《刘伯温伏碑记》作最恨和约一误,致皆党鬼殃民 [3],储仁逊《见闻录》作最恨合约,一误至今,党鬼殃民 [4],《庚子荓蜂录》作最恨和约,一误至今。割地赔款,害国殃民 [5],《国闻报》相关报道作最恨和约,一误殃民[6]。几种版本之间当有传承关系,且无论何种版本,均带一误字。由此,当以误国殃民为是,教材盖因形近而讹。 又,第二单元第3课《辛亥革命》介绍三民主义时,节引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教材引文作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与1956年版《孙中山选集》完全相同[7]。但此书于1981年再版时有所改动:为中国改为为众生,三处专制均改为专利[8]。又核《民报》第10号所刊署名民意(胡汉民)《纪十二月二日本报纪元节庆祝大会事及演说辞》,亦作为众生、专利[9]。众,《说文解字·?部》:多也。众生,即指大多数人,与后文少数满洲人、君主一人、少数富人对举。就此而言亦应用众生。专制,《辞源》:独断独行。专利,《辞源》:专权擅利。 [10]孙中山此处所论,当为指斥少数人对各种利益的垄断,而不仅仅是在政治上独裁,当用专利为宜。此处亦因形近而讹。 又,第二单元第4课《新文化运动》中,为说明当时改革旧思想之必要,教材引用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相关论述。其中一句作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府。贤人政府,《新青年》第1卷第6号原文作贤人政治。贤人政治为一专有名词,是柏拉图提出的一种理想政治模式,而在民国初年为东方文化派大力鼓吹。1917年张东荪在《东方杂志》发有一文,篇名即为《贤人政治》。至于贤人政府,笔者未曾听闻,教材盖因其与善良政府并列而讹。 又,第四单元第2课《全民族抗战的开始》介绍卢沟桥事变时,引用了中共为该事变所发通电之末的三句口号。其中第一句,教材作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建筑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建筑一词,《中共中央文件选集》所收作筑成[11]。又核此通电最早公开发表的《解放》周刊第1卷第10期,亦作筑成。当以筑成为是。成,《说文解字·戊部》:就也。《玉篇·戊部》:毕也。即强调事物的完成状态。全国人民只有将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的建筑工作全部完成之后,才有可能抵抗住日本侵略者的进攻。 二、标点不当 第一单元第1课《鸦片战争》中,为说明鸦片的危害性,教材引用时人实生民以来未有之大患,其祸烈于洪水猛兽之论断。由于引文部分无主语,教材据文意在句首补出鸦片二字,并将引语用引号标示。这一情况下,引语仅为全句一部分,故句末句号当置于引号之外。但编者却将其置于引号之内,实乃不妥。 又,第二单元第1课《近代工业的兴起》介绍张之洞洋务活动时,节引其《拟设织布局摺》。引文中有惟有购备机器纺花织布一句,教材使用顿号将纺花与织布隔开。对于顿号,古

2019-2020年中图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 1 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习题精选十五

2019-2020年中图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 课第三次科技革命习题精选十五 第1题【单选题】 A、科学技术的社会化趋势大为增强。 B、科技成果商品化的周期越来越短,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越来越快。 C、科技革命的内容极为丰富,而且联系密切,形成了一个群体形式 D、科技革命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生活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大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假期,平均每个用户每天花在手机上的时间接近4小时,“指尖社交”让假期变成了手机上的忙碌,真正陪伴家人的时间明显偏少,降低了团聚幸福感。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 ) ①电子计算机与国际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人类在数据和信息的交流中进入信息化社会 ②“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新的技术在给人类巨大利益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很多问题 ③手机使用危害非常大,我们应该严厉禁止使用手机 ④应该适当节制对手机的依赖,合理分配使用手机的时间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20世纪90年代美国发展最为迅速的产业是( ) A、钢铁制造业 B、汽车制造业 C、飞机制造业 D、信息产业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如果某机构准备进行一次主题为“翱翔九天”的航空发展历程图片展,假如你是主要负责人,你会选择下列哪幅图片( ) A、嫦娥一号模拟图 B、克隆羊

C、核爆炸 D、计算机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进入21世纪,江汉平原上的农民通过网络销售自己的特色农产品。他们应用的分别是哪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 A、第一次第二次 B、第一次第三次 C、第二次第三次 D、第三次第三次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部编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中考专题复习提纲

专题一:中国近代化探索 1、开端问题:①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②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③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戊戌变法。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五四运动。 2、历史舞台问题:①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标志:戊戌变法。②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标志:五四运动。

专题四: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次会议

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专题五:国共关系演变

1、土地革命时期共产党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红军、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粉碎国民党四次“围剿”、进行长征取得胜利。 2、(1)长征胜利结束标志: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 (2)长征胜利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3)长征精神: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永不言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 3、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1)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彭德怀率西北野战军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华东野战军在孟良崮战役打退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2)战略进攻: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南京、武汉。 (3)战略决战:辽沈、淮海、平津战役。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4)胜利:渡江战役。解放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2、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专题七:人物篇

中图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地理复习知识点 1、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洲。 2、亚洲位于亚欧大陆东部,东临太平洋(太平洋西岸)、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西面与欧洲相接,西南以伊士运河与非洲相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3、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北亚和中亚六个地区。(识记每个分区里主要国家,书上6页) 4、亚洲地形以山地和高原为主。亚洲是)。亚洲地势特征:中间高、四周低。(世界第二高,南极洲地势最高)。“屋脊”(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位于亚洲中南部。 5、河流特点:河流众多(亚洲世界大河最多,“巨河之洲”);大都发源于中部高原和山地,呈放射状向四周分流入海,汇入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亚洲第一长河(长江);亚洲流经国家最多(湄公河) 6、气候特点:(1)气候类型复杂多样(2)季风气候显著(亚洲地处世界最大的大陆东部,濒临世界最大的大洋,使得亚洲东部和南部是世界上典型的季风气候区。)(亚洲东部和南部地区夏季降水受夏季风强弱的影响)(3)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该气候特点:冬季严寒,夏季暖热,春秋季短,气候年较差大,降水集中在夏季。) 7、亚洲世界之最(书上4页探索):世界陆地最低点,盐度最大的咸水湖(死海);世界最深,蓄水最大淡水湖(贝加尔湖);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湖泊(里海);世界雨极(乞拉朋齐)降水来自印度洋。 8、亚洲的人口最多。世界人口过亿国家有(亚洲6个)中国、印度、日本、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欧洲)俄罗斯;(北美洲)美国、墨西哥;(南美洲)巴西;(非洲)尼日利亚。 9、亚洲人口稠密地区有南亚、东南亚、东亚(中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群岛)。这些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开发历史悠久、水陆交通方便、工农业发达。人烟稀少有自然环境恶劣的原始林区、陆高原高山沙漠等。 10亚洲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地区南亚、西亚(都是白色人种);其余主要是黄色人种。(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欧洲最低)。亚洲是三大(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发源地,也是印度教、犹太教、道教等发源地。 11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两河流域):古巴比伦;印度河谷地:古印度;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古中国 12、经济发展不平衡:(日本)是亚洲最发达国家;(国(造船业发达)、新加坡(港口)是新兴工业化国家,推行“以出口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战略。西亚波斯湾地区一些国家(如沙特阿拉伯)出口“黑色金子”石油成为高收入国家,尼泊尔、阿富汗等贫困。 1、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由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组成。(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连接处,火山频繁) 2、东南亚北连东亚、南临大洋州,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是世界航海运输的枢纽,有“十字路口”的称号。 3、马六甲海峡位于门答腊岛和马来半岛之间,是欧洲、非洲、西亚和南亚通达

2019-2020学年度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中图版课后辅导练习八十五

2019-2020学年度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中图版课后辅导练习八十五第1题【单选题】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前后坚持了十四年,经历了“局部抗战”和“全面抗战”两个阶段。其“局部抗战”是在哪一事件后开始的(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台儿庄战役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最重要的原因是( ) A、中华民族全民族共同抗战 B、日本帝国主义的投降 C、苏联红军进攻东北日军 D、美国向日本国土投掷两枚原子弹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历史名言、观点能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是( ) A、“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D、“物竟天择,适者生存”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电视剧《中国兄弟连》,介绍了一支八路军和一支国民党军队团结合作、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雄事迹。这种情况应出现在下列哪一历史事件以后( ) A、柳条湖事件 B、九一八事变 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每周一的学校升旗仪式上,同学们都会高唱国歌,国歌的曲作者是( ) A、冼星海 B、聂耳 C、田汉 D、光未然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每年的9月18日,辽宁省沈阳市总要响起长长的警报声。这是为了让人民不要忘记哪一国耻( ) A、火烧圆明园 B、九一八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南京大屠杀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下图年代尺的“?”处应该填入( )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北伐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下图是由广东华强火柴厂出品的“7.7”火花。主版为一幅当时完整的中国地图,并标注了各省行政区划,代表着“七七事变”的两个“7”字,醒目地出现在中国地图上,以纪念这个民族觉醒的日子。该火花主要号召( ) A、全面抵制日货 B、民众实业救国 C、全民投入抗战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历史复习提纲

九年级下历史复习提纲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一、拉美独立运动 1、拉丁美洲的地理概念: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 2、杰出代表:“南美解放者”——玻利瓦尔 二、印度民族起义(1857—1859) 1、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加紧对印度的经济剥削和政治统治,激起了印度人的反抗。 2、领导力量:封建王公。 4、主力:印度土兵 5、杰出代表:章西女王——印度民族女英雄 6、意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是19世纪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 1、15世纪晚期,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自称“沙皇”。 2、彼得一世改革:18世纪初,向西方学习,实现富国强兵。内容: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他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要求贵族必须到车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派遺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推行文化教育;提西方的礼节服饰与生活方式。 作用: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増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3、农奴制改革:原因:封建农奴制度阻碍于资本主义发展。主要人物:亚历山大二世 主要内容: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农奴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 意义:是俄国近代历史的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进社会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农奴制的参与仍然存在,影响俄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第3课美国内战---南北战争(1861—1865) 1、根本原因: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焦点是奴隶制度的废存问题)

精选2019-2020年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世界现代科技与文化中图版巩固辅导

精选2019-2020年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世界现代科技与文化中图版巩固辅 导 第1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主要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B、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历史进入了“电气时代” C、它开始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 D、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是其核心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某班举办“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图片展”,下面是小明同学搜集到的几张历史图片。其中属于第二次工革命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为了奖励对世界电影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士,世界电影行业设置了许多奖项,其中属于美国好莱坞的是( ) A、奥斯卡金像奖 B、恺撒电影奖 C、金鸡奖 D、华表奖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克隆羊多利是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的哺乳动物,它反映的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中( ) A、电子计算机领域的成就 B、原子能领域的成就 C、现代生物技术领域的成就 D、空间技术领域的成就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科技创新推动人类历史进程。下列成就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珍妮机的发明②瓦特蒸汽机的普遍使用③飞机的问世④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

A、②①③④ B、③④①② C、①②③④ D、①③②④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爱德华·斯诺登做了一件让让全球震惊的事情:把“山姆大叔”的监控项目和手段曝光。从媒体角度看,突出反映了( ) A、西方国家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完善 B、网络、报刊、电视等新闻媒体监督作用的大大增强 C、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带来的负面影响 D、政府对个人和集团势力独行的制约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以下各种职业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A、汽车司机一铁路工人一计算机教师 B、火车司机一网络工程师一石油工人 C、火车司机一汽车司机一网络工程师 D、石油工人一宇航员一轮船修理工 【答案】: 【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详细知识点汇总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亚非文明与大河有关) ﹡从五六千年前开始,在亚非的大河流域,相继诞生了灿烂的古代文明。 被称为文明古国的原因:出现了国家,最先进入了奴隶社会。 一、金字塔的国度——古代埃及(尼罗河) ﹡国家的出现、统一及灭亡 ①公元前3500年,尼罗河沿岸出现几十个奴隶制小国;②公元前3000年,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 ③公元前15世纪,成为地跨亚非的大帝国。公元前6世纪,埃及被西亚的波斯灭亡。﹡金字塔(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是古埃及国王权力的象征。胡夫→金子塔。 狮身人面像是古埃及国王尊严的象征。哈佛拉→狮身人面像。 二、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古巴比伦(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公元前3500年以后,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起很多奴隶制小国。 ﹡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汉谟拉比法典》地位: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步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目的: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宣扬“君权神授”)。名言:“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三、古代印度(印度河流域、恒河流域) ﹡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一些小国。后来,雅利安人入侵古代印度,征服当地居民并把他们变为奴隶,先后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 ﹡印度的等级制度(种姓制度)嘴(婆罗门),手(刹帝利),腿(吠舍),脚(首陀罗)。 ①统治阶级: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事和行政大权)。 ②被统治阶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 养第一、二等级)、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和奴役,干最低贱的职业)。 ③特点:各个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下一等级的人没资格从事高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④影响:种姓制度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四、古代中国的分封制:公元前2070年。地点: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五、古代文明多发生在大河流域的原因 答:①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 ②河水定期泛滥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进而促进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C卷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C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 . 下列各项与十月革命的爆发无关的是 A.临时政府掌握政权 B.俄国退出世界大战 C.全国食品极度短缺 D.工农代表苏维埃掌握武装 2 . 2017年11月3日至1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开启了他上任以来的第一次亚洲之行,先后对日本、韩国、中国、越南、菲律宾进行了为期12天的国事访问,从而使“以中国为支点的新版亚洲政策”呼之欲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重新调整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秩序,美国倡议召开了() A.巴黎和会B.华盛顿会议C.慕尼黑会议D.雅尔塔会议 3 . 下图是一战后德国军用飞机被肢解的情景,这是为了 A.迫使德国支付赔款 B.瓜分德国的殖民地 C.重新划分德国疆界 D.严格限制德国军备

4 . 国内战争时期,苏俄实行余粮收集制;1921年,苏俄实行固定的粮食税,规定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所有;1927年,苏联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建立集体农庄。这表明苏俄(联) 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始终不高 B.充分认识到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C.制定经济政策存在随意性倾向 D.依据国家战略调整农业政策 5 . 根据俄国1877年土地普查资料,全国私有土地7300万俄亩,其中超过四分之三在贵族手中,约3000万俄亩的土地,属于1000个大地主。这表明 A.农民仍然在经济上依附于地主 B.沙皇专制没有根本改变 C.地主仍然控制农民的人身自由 D.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6 . 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这副对联描写的是 A.辛亥革命B.五四运动C.北伐战争D.抗战胜利 7 . 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B.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没有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 C.第一次世界大战急剧激化了俄国社会的各种矛盾,推进革命的发生 D.我国如果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具备自卫能力 8 . 下列历史事件中,没有美国参与主导的历史事件是 A.苏联执行工业化方针B.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C.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D.决定发动对苏联的冷战 9 . 19世纪初推行教育改革,建立由初等学校,中等学校,大学组成的系统教育体系的国家是 A.法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