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中国戏曲雅俗审美思潮之变迁

略论中国戏曲雅俗审美思潮之变迁
略论中国戏曲雅俗审美思潮之变迁

略论中国戏曲雅俗审美思潮之变迁[摘要]从戏曲形成后的发展历程来看,中国戏曲雅俗审美思潮经历了五个阶段,出现五次大的变迁,即:俗之滥觞、雅俗共赏、雅化之风、俗中蕴雅和精致化。戏曲是一种大众艺术,本质上看中国戏曲是民间、俗的艺术。但中国戏曲的发展有上千年的历史,其发展过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中国戏曲近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实际上始终交织着雅和俗。中国戏曲是在这种雅和俗的螺旋交织中发展演进的。这五个阶段既是中国戏曲雅俗审美思潮发展在不同时期的特点,同时也对应着当时戏曲艺术的流行形态。

[关键词]戏曲;审美思潮;雅;俗

[中图分类号]j8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11x (2012)06-0075-06

雅俗之与戏曲较之与其他文艺形式关系更为突出、更显典型,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各种文艺之渊薮都可追溯民间,而流行发达于士夫文人,进而跻身文坛正统,而疏离民间。戏曲不然,戏曲渊源于民间,在其无论艰难抑或不受压迫的年代,都没有脱离百姓,在它被士夫文人接受后,也始终保持这样一种平行发展。戏曲上千年的历史演化,充斥了这样的关系,所以雅俗问题之于戏曲会比较复杂和不同。这一点,研究戏曲的学者也较早开始关注,但比较侧重具体作家作品的雅俗,而较少从戏曲发展审美思潮这样一个维度加以考察。

戏曲究竟是雅还是俗的,或者是雅俗共赏艺术?不仅是戏曲史

尔雅戏曲鉴赏吴乾浩

2019尔雅戏曲鉴赏吴乾浩答案 戏曲是什么 1 第一个被评选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是中国哪种戏曲? A、黄梅戏 B、昆曲 C、京剧 D、豫剧 正确答案:C 2 在哪一年,我国戏曲的代表被评为首批世界非物质遗产?() A、1999年 B、1998年 C、2001年 D、2000年 正确答案:C 3【多选题】依然在演出,并完整保留原貌的不包括()。 A、中国戏曲 B、印度梵剧 C、希腊悲剧 D、希腊喜剧 正确答案:BCD 4

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是艺术的一般分类。() 正确答案:√ 5 中国戏曲是一种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艺术。() 正确答案:√ 戏曲——以歌舞演故事 1 中国戏曲的构成部分不包括()。 A、做 B、唱 C、喝 D、念 正确答案:C 2 哪一部书籍中记录了“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A、《论语》 B、《尚书》 C、《杂谈》 D、《天工开物》 正确答案:B 3 多少年前形成了戏曲?()

A、800年前 B、1000年前 C、600年前 D、700年前 正确答案:B 4 中国戏曲的起源过程悠久而骄人。() 正确答案:√ 5 元朝中期开始形成我们现在认同的戏曲形式。()正确答案:× 优戏——从“优孟衣冠”到“参军戏” 1 我国哪个朝代出现了参军戏?() A、元代 B、春秋 C、五胡十六国 D、宋代 正确答案:C 2 戏曲中哪种表现手段不能用来表现孙叔敖?()

A、唱歌 B、说话 C、模拟人物 D、跳舞 正确答案:D 3 后来用什么来指称参军戏?() A、唐戏 B、歌戏 C、杂剧 D、军戏 正确答案:C 4 哪一种人物的职责类似现代的导演职责?() A、影戏 B、戏头 C、负末 D、负影 正确答案:A 5 参军戏中的领头人物是负静。() 正确答案:×

文学雅俗简论

第19卷 第3期2006年6月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Wuhan Universit y of T echnolog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Vol.19 No.3June 2006 文学雅俗简论 刘立翔 (武汉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收稿日期:2006203225 作者简介:刘立翔(1973-),女,湖北省石首市人,武汉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文学硕士,主要从事英美文学研究。 摘要:关于文学雅与俗的内蕴已有不少阐释,但都是离开本体论去谈雅与俗,给人一种隔靴搔痒的遗憾。其实,从严肃性与通俗性的角度谈文学,更有意义。关键词:雅;俗;严肃性;通俗性 中图分类号:I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477(2006)03-0425-03 一、雅俗划分溯源 对文学/通俗0和/高雅0这样的一种分类,是在19世纪末以后才逐渐形成的。因为再往前追溯,小说,无论是在中国还是西方,可以说都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俗物0。只是到了19世纪的下半叶,西方小说渐渐发生了分化:/现代主义的文学思潮,推出了一批我们今天称之为-高雅文学.的经典作品0[1]。依照以上意见,可以看出/俗雅0这种批评语言似乎是仅为现代主义文学与其它文学的区别而制造的;这种提法在某一方面当然不无道理,但既然向前追溯的结果是从小说所诞生的时刻起它就是/俗物0,那么作为俗物的反面物又是什么呢?从历史的角度看,这种二元对立的局面是从事物的一开始就必然存在的。 让我们先来看看国外对文学俗雅的传统认识:/小说被广泛地认为是一种降低格调的写作方式的典型例证,书商借此迎合读者大众的口味0[2]53。这里所说的除了对小说这门艺术的俗的定位外,还反映了小说的兴起是以大众生活质量的改变为导向的,/,,归根结底,书商对恩主的取代,,都仅仅反映的是他们时代生活的一个更大的、甚至更重要的特征,,总的来说,就是中产阶级的强大与自信0[2]57 。据此我们可以提出 一种假设,所谓俗与雅的区别只是以作品所面向 的观众来规定的。 对于这个假设,我们有必要到中国的古文学 中去寻找证明(这是用时间来划分的,以/五四0文 化运动为其分水岭),/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之所造也0[3]。稗官是朝廷设置的一种小吏,也是小说的另一种称谓,此处不仅规定了小说的作者,更确定了小说的内容,/小说为杂戏中之一种,二由于市人品述,三在庆祝及斋会时用之。而郎瑛(5七修类藁6二十二)所谓/小说起宋仁宗,盖时太平盛久,国家闲暇,日欲进)))奇怪之事以娱之,故小说-得胜头回.之后,即云-话说赵某宋某年.者,亦即由此分明证实,不过是一种无稽之谈罢了0[4] 。小说的取材来自民间至此似乎已有定论,郎瑛的提法盖不过一种籍黄帝之名以抬高小说地位的手法而已,这无不说明小说在/礼不下庶人0的中国旧社会和等级社会的欧洲是并无区别的。 中国社会历来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0(这在新儒学中另有阐释,如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但综观历史这种提法不过是无稽之谈。)的思想比之西方等级社会的统治,应该说是多了些文饰少了些直率的。/阅读、写作和算术,是,,对穷人非常有害的,,只能在一个辛劳、疲惫、痛苦的生活位置上度过和结束他们的岁月的人,开始时越早成为牺牲品,后来对他们将终生屈从的那种牺牲就越有忍耐力0[2]37。以上所言不外是说一件艺术品或者一项活动的高雅或者低俗是并不以其本身为转移的,而恰恰是由其观赏者的社会地位来加以决定的。当人民作为人的地

大学戏曲鉴赏选修课作业

戏曲鉴赏学习综述 一、课程内容学习简述 本学期我选择了戏曲鉴赏这门公选课,带着好奇的心理,我参与到了课程学习中来。通过这几周的课程学习,我对戏曲艺术有了肤浅的了解。这门课程主要对戏曲的历史、概念、发展、表现形式、内容及其涵盖的文化知识做了详细阐述,老师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这门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加以影音教学的辅助,更让我们被戏曲它独特的魅力所感染。 初听戏曲,可能会觉得这是一种特殊的声乐甚至会认为“不好听”,其实,当你真正了解戏曲并懂得欣赏后,你会对戏曲有一种全新的认识。戏曲鉴赏这门课程就是教会我们如何去“听”,去“听”什么和从戏曲中能学到什么并有所感悟。 而后课堂上有介绍了文武场、声乐、乐器、脸谱等基本内容。为了配合教学,课堂上常常会放一些戏曲的视频选段,而这个时候也是气氛最活跃的时候,看视频使我们对老师传授的内容有了更深的体会,也让更多的学生慢慢的喜欢上了这门课,也喜欢上了戏曲。 下面我就本门课程的学习内容作下简述。 1、中国戏曲史 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舞台艺术样式。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这些形式主要包括:诗、乐、舞。诗指其文学,乐指其音乐伴奏,舞指其表演。此外还包括舞台美术、服装、化妆等方面。而这些艺术因素在戏曲中都为了一个目的,即演故事;都遵循一个原则,即美。2、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中国戏曲之特点,一言以蔽之,谓以歌舞演故事也(清末学者王国维语)。戏曲与话剧,均为戏剧之属,都要通过演员扮演人物,运用对话和动作去表现一定长度的故事情节。所不同者,戏曲是运用音乐化的对话和舞蹈化的动作去表现现实生活的,即歌舞的手段。也即人们所熟知的唱、念、做、打。3、离形而取意,得意而忘形。中国戏曲的表现生活,运用了一种取其意而弃其形的方式,如中国画之写意山水,用纵横的笔势去体现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所以,戏曲舞台上才有了红脸的关羽,白脸的曹操;有了长歌当哭,长袖善舞;有了无花木之春色,无波涛之江河。4、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 2、戏曲表演 戏曲表演指的是中国传统的戏剧的表演。戏曲的内涵包括唱念做打,综合了对白、音乐、歌唱、舞蹈、武术和杂技等多种表演方式。戏曲表演有严格的分行,生、旦、净、丑各个行当在表演上都各具特色,某一剧目的某一人物应由哪个行当的演员扮演,皆有相应的规定。 生 生是戏曲表演行当的主要类型之一,除净、丑以外的男性角色称为生行。按其扮演的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特征和表演特点,大致分为老生、小生、外、末、武生和娃娃生几类旦 旦是戏曲表演中女角色的统称。按扮演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及其表演特点,大致可

中国五大剧种

中国五大剧种 黄梅戏、京剧、评剧、越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剧种。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与京剧、评剧、越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剧种。它发源于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处的宿松佐坝地区,与鄂东和赣东北的采茶戏同出一源,其最初形式是湖北黄梅一带的采茶歌。清道光前后,产生和流传于皖、鄂、赣三省间的黄梅采茶调、江西调、桐城调、凤阳歌,受戏曲青阳腔、徽调的影响,与莲湘、高跷、旱船等民间艺术相结合,逐渐形成。 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将近二百年的历史。它是在徽调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京剧音乐属于板腔体,主要唱腔有二黄、西皮两个系统,所以京剧也称“皮黄”。京剧常用唱腔还有南梆子、四平调、高拔子和吹腔。 评剧是流传于我国北方的一个戏曲剧种。产生于河北省东部,系由流行于滦县、迁安、玉田、三河及宝坻(今属天津)一带农村的曲艺莲花落发展而成。1910左右形成于唐山。习称"蹦蹦戏"或"落子戏",又有"平腔梆子戏"、"唐山落子"、"奉天落子"、"平戏"、"评戏"等称谓。 越剧是中国传统戏曲形式。主要流行于浙江、上海、江苏、福建等地,在海外亦有很高的声誉和广泛的群众基础。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极具江南地方色彩。越剧演员初由男班演出,后改女班或男女混合班,现多由女班来演。 豫剧, 也称河南梆子、河南高调。因早期演员用本嗓演唱,起腔与收腔时用假声翻高尾音带“讴”,又叫“河南讴”。在豫西山区演出多依山平土为台,当地称为“靠山吼”。因为河南省简称“豫”,所以解放后定名为豫剧。是河南省的主要剧种之一。 【正旦】俗称“青衣”,因所扮演的角色常穿青色褶子而得名。主要扮演庄重的青年、中年妇女,表演特点是以唱功为主,动作幅度较小.行动比较稳重。念韵白,唱功繁重。 【花旦】花旦,是中国戏曲旦行中的一支,区别于正旦(北方剧种多称“青衣”)、武旦和老旦。扮演的多为天真烂漫、性格开朗的妙龄女子。也有的是属于泼辣,放荡的中、青年女性。 【武旦】是表演一些精通武艺的女性角色,武旦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短打武旦,穿短衣裳,这类的武旦,一般是不骑马的,也有骑马的,但比较少。另外还有长靠武旦,就是妇女也穿上大靠,顶盔贯甲。这样的角色,一般都是骑马的,拿着一把尺寸比较小的刀。 【彩旦】戏曲中扮演女性的丑角,年龄比较老的也叫丑婆子。彩旦俗称丑婆子,戏曲脚色行当。旦行的一支。扮演滑稽风趣或奸刁的女子,也有性格爽朗无拘无束的逗笑角色。实为扮演女性的丑脚。化装一般面涂白粉,再搽厚重胭脂。唱念都用本嗓,实际是用丑角来应工的。简单说彩旦是重说白的,而且基本上都说京白,以做工为主,表演、化妆都很夸张,是以滑稽和诙谐的表演为主的喜剧性的角色。

中国古代小说文体流变研究论略

摘要:本文以回归还原中国古代小说文体及文体观念为出发点,对“小说”、“文体”进行了重新界定,提出了古代小说文体理论研究、小说文体流变的本体梳理与描述、小说文体流变综合融通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力图从文体的角度重新审视评价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演变。关键词:古代小说文体本体研究综合融通研究 一、引言 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小说史学科创立之初,小说发展中的文体现象就已经进入了研究者的视野,如鲁迅先生《中国小说史略》就多处论述到了小说发展中的文体演进现象,并提出一些文体类型概念。二十年代末,一些学者开始以体裁为标准对中国古代小说进行类型划分,提出笔记体、传奇体、话本体、章回体等文体类型概念。①之后,这些文体类型概念逐渐被学界广泛认同和接受,成为中国小说史研究中约定俗成的概念术语。然而,小说史文体类型划分并未将文体研究引向深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古代小说研究主要沿着作家作品考订,作品思想艺术分析 ,题材类型,创作流派研究等方向展开,而将文体问题基本等同于体裁问题,文体研究主要停留在篇章体制特征的介绍层面。可以说,真正意义上的小说文体研究是相当晚近的事。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学界反思以往研究格局并试图有所突破的学术背景下,古代小说文体研究才重新成为大家比较关注的重要课题,涌现出一批专门研究古代小说文体的论文和专著。②这些论文、专著“将小说史的研究从题材引向文体”,开阔了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的视野,开创之功,自不可没。但总的说来,对各文体类型的一般性特征介绍较多,流变情况论述较少,更缺乏对中国古代小说文体整体发展的综合融通研究。而且,这些研究有相当一部分是在西方近现代小说理论和叙事学的视野下展开的,其理论概念体系与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中的小说文体和文体观念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间隔和错位。因此,中国古代小说文体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或许需要确立以下思路:以回归还原中国古代小说文体和文体观念之本体存在为出发点,对古代小说文体的整体形态及各文体类型的起源、发展演变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勾勒出古代小说文体之体制规范和艺术构造方式、形态的渊源流变,同时,从小说文体理论、创作与传播、雅俗文化与文学、社会历史文化等多角度对小说文体流变进行全面的综合融通研究,揭示文体发生、发展流变的原因和规律。 二、“小说”与“文体” 对于“小说”内涵和外延的界定,是中国古代小说文体研究不可回避的首要问题之一。目前 ,学界对此问题的看法基本可归为三种思路:以今义为准,以今律古;以古义为准,以古律古;古今义折中。多数学者采用“古今义折中”的界定办法。我们认为,对于古代小说内涵和外延的界定应基本尊重古代小说固有的文体规范、传统和文体观念,大体遵循古人对该文体的认识和理解。实际上,今天人们所持之现代小说观念是近现代以来由西方传入的,古今之辨本质上是中西之别。如果以“人物”“情节”“环境”“虚构”等现代小说理当具备的文体要素来判别、清理古代小说史,将不可避免地遮蔽古代小说文体中不符合现代小说文体观念的规范、特征、传统。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古代小说文体及文体观念与现代小说文体及文体观念分别属于跨文化的两种不同文学现象。从比较文化和文学的理论来看,既不能以一种文化文学观念来认知另一种文化文学事实或现象,更不能以一种文化文学价值标准对另一种文化文学事实或现象进行价值判断。因此,我们应该在借鉴西方近现代小说文体观念和理论的同时,努力回归中国小说文体之本体存在。当然,对于长期接受西方近现代小说文体观念和理论浸染熏陶的研究者而言,这无疑是一种“超越自我”的严峻挑战,也不可能完全摆脱现代小说文体观的制约而获得古人之原生态视角。大体而言,古代“小说”有以下几种最为基本的内涵及相关的指称对象: 1.“由先秦两汉所奠定的有关‘小说’的认识,……‘小说’是一种范围非常宽泛的概念,它是相对于正经的著作而言,如经、史著作等,大凡不能归入这些正经著作的历史传说、方术秘籍、礼教民俗,又以‘短书’面目出现的皆称之为‘小说’。”③“小说”的这一内涵和指称对象奠定于先秦两汉,后来,逐渐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言小说观的一部分,主要指与“杂家”

戏曲鉴赏考试

1 靴子在古代是哪种人物能够穿戴的()A、 农民 B、 渔民 C、 有一定经济地位的人 D、 年纪比较大的人 我的答案:C 2 包公的性格被刻画成什么样的性格 A、 三面性 B、 多样性 C、 单一性 D、 两面性 我的答案:B 3 新编古代戏的古代戏剧是指什么样的戏剧A、

经典剧目 B、 所有穿古代衣服的戏剧 C、 喜剧戏剧 D、 悲剧戏剧 我的答案:B 4 豫剧在流传过程中产生的声腔不包括下列哪个A、 豫西调 B、 豫东调 C、 高调 D、 预中调 我的答案:D 5 世界戏剧三大表演体系不包括下列哪个体系A、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 B、 布莱希特体系 C、

中国戏曲表演体系 D、 英国哈姆雷特体系 我的答案:C 6 三小戏不包括哪个选项 A、 小净 B、 小生 C、 小旦 D、 小丑 我的答案:A 7 《朝阳沟》是描写我国哪个时期的生活A、 大跃进 B、 土地改革 C、 新民主主义革命 D、 改革开放 我的答案:A

8 传奇的第一出叫什么 A、 家门 B、 前门 C、 后门 D、 楔子 我的答案:A 9 文学作品中可以不包含下列哪个反面A、 理 B、 事 C、 情 D、 实 我的答案:D 10 《朝阳沟》属于哪种地方戏() A、

B、 京剧 C、 昆曲 D、 豫剧 我的答案:D 11 鲁迅先生提出文学语言的高标准是什么A、 洁语 B、 文言 C、 炼话 D、 白话 我的答案:C 12 《桃花扇》表现了哪个时代的生活 A、 清代 B、 明代 C、

D、 宋代 我的答案:C 13 《马克波罗游记》描绘的是我国哪个朝代的盛况A、 唐代 B、 元代 C、 宋代 D、 明代 我的答案:B 14 传奇的衰落是在什么时候 A、 明初 B、 明中期 C、 清初 D、 清中期 我的答案:C

中国戏曲介绍与欣赏礼仪

一、中国戏曲介绍: 戏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是传统文化中一朵经久不衰的奇芭。中国戏曲由音乐、舞蹈、文学、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戏曲在中国源远流长,在漫长发展的过程中,经过八百多年不断地丰富、革新与发展。讲究唱、做、念、打,富于舞蹈性,技术性很高,构成有别于其他戏剧而成为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出现许多改编的传统剧目,新编历史剧和表现现代生活题材的现代戏,都受广大观众热烈欢迎。比较流行著名的剧种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湘剧、粤剧、秦腔、川剧、评剧、晋剧、汉剧、潮剧、闽剧、河北梆子、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等五十多个剧种,尤以京剧流行最广,遍及全国,不受地区所限。但是近几年来,戏剧艺术在中国的发展日趋衰弱,受到了新生艺术的冲击。尤其港台歌曲大量涌入内地,学生追星捧星,趋之若骛,对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却是知之甚少。 中国古代戏剧因以“戏”和“曲”为主要因素,所以称做“戏曲”。中国戏曲主要包括宋元南戏、元明杂剧、传奇和明清传奇,也包括近代的京戏和其他地方戏的传统剧目在内,它是中国民族戏剧文化的通称。 中国戏曲 现代戏剧主要指的是20世纪以来从西方传入的话剧、歌剧、舞剧等,话剧是主体,外国戏剧一般专指话剧。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它最早是从模仿劳动的歌舞中产生的。 先秦——戏曲的萌芽期。《诗经》里的“颂”,《楚辞》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时歌舞的唱词。从春秋战国到汉代,在娱神的歌舞中逐渐演变出娱人的歌舞。从汉魏到中唐,又先后出现了以竞技为主的“角抵”(即百戏)、以问答方式表演的“参军戏”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摇娘”等,这些都是萌芽状态的戏剧。 唐代(中后期)——戏曲的形成期。中唐以后,我国戏剧飞跃发展,戏剧艺术逐渐形成。 宋金——戏曲的发展期。宋代的“杂剧”,金代的“院本”和讲唱形式的“诸宫调”,从乐曲、结构到内容,都为元代杂剧打下了基础。 元代——戏曲的成熟期。到了元代,“杂剧”就在原有基础上大大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戏剧。它具备了戏剧的基本特点,标志着我国戏剧进入成熟的阶段。 元杂剧是在民间戏曲肥沃土壤上,继承和发展前代各种文学艺术的成就,经过教坊、行院、伶人、乐师及“书会”人才的共同努力,而改进和创造出来的综合性舞台艺术。在形上,元杂剧用北曲四大套数安排故事情节,不连贯处,则用楔子结合,形成了一本四折一楔的通常格式(王实甫的《西厢记》是元杂剧中独有的长篇,共写了五本二十一折),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必要时另加“楔子”。结尾用两句、四句或八句诗句概括全剧的内容,叫“题目正名”。每折包括曲词、说白(宾白)和科(科泛)三部分。曲词是按导师情需要的曲牌填写的文字,也叫曲文、唱词或歌词。其作用是叙述故事情节、刻画人物性格。全部曲词都押同一韵脚。说白是用说话形式表达剧情或交代人物关系的一种艺术手段,分对白(角色之间的对话)、独白(角色独自抒发个人感情和愿望的话)和旁白(角色背着台上其他剧中人对观众说的话)、带白(插在曲词中的说白)等。科是动作、表情等。一本剧通常由正末或正旦一人来唱,其它脚色有白无唱。正末主唱的称“末本”,正旦主唱的称“旦本”。 戏曲角色: 末:男角。元杂剧中的正末是剧中的男性主角。

戏曲鉴赏答案-精

戏曲鉴赏答案-精 2020-12-12 【关键字】情况、方法、前提、空间、行动、认识、问题、密切、自主、主动、自觉、整体、现代、平衡、文明、举行、保持、提升、统一、发展、建立、发现、掌握、研究、规律、特点、内涵、意识、信心、理想、思想、力量、地位、精神、要素、基础、需要、环境、倾向、能力、需求、方式、渠道、作用、结构、水平、主体、任务、诉求、反映、关系、增强、塑造、吸引、激发、凝聚、形成、拓展、丰富、满足、整合、服务、指导、强化、帮助、教育、促进、加强、扩大、创新、实现、协调、多方面、内心、核心、专业化、创造性、主动性 1 ()是戏剧繁荣的必要基础之一。 A、经济活动的频繁 B、政治活动的频繁 C、社会活动的频繁 D、内心活动的频繁 正确答案:D 2 以下活动中,不属于戏剧现象的是() A、生日派对 B、开学典礼 C、阅兵式 D、上学放学 正确答案:D 3 任何()都是广义的戏剧学研究范畴。 A、影视作品 B、社会文体活动 C、人类戏剧现象 D、人类表演活动 正确答案:C 4 当内心世界和行为表现不统一时,就进入了一种“角色”,即产生了“戏剧现象”。正确答案:√ 5 戏剧概念产生于人类精神和情感的需要,没有这种需要也就不会有戏剧的产生。正确答案:√

1.2、戏剧学概论(二) 1 戏剧的目的不在于促进欣赏者自我提升,而在于对欣赏者进行教育。 正确答案:× 2 戏剧是人类精神、情感、生活相互凝聚而成的社会活动。 正确答案:√ 3 以戏剧艺术、舞台艺术、创作演出等为研究对象的科学,被认为是()。 A、广义的戏剧艺术学 B、狭义的戏剧艺术学 C、泛化的戏剧艺术学 D、强化的戏剧艺术学 正确答案:B 4 以下关于“仪式”表述错误的是()。 A、仪式是一种精神活动 B、仪式是一种社会现象 C、仪式最早是人与人的交流活动 D、仪式最早是人与非自然因素交流的行为 正确答案:C 5 各民族的戏剧在起源、发展、变化上的一致性,反映了一种共通的本能,即()。 A、情感的本能 B、表演的本能 C、欣赏的本能 D、戏剧的本能 正确答案:D 2.1、戏剧的发生(一) 1 戏剧产生于()。 A、古希腊时期 B、罗马时期

中国戏曲鉴赏

从起初对中国戏曲文化的陌生,到现在对中国戏曲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这个过程与选修中国戏曲鉴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老师对中国戏曲的绘声绘色的讲解是转变我对戏曲态度的最根本的原因,每次上课老师总会带给我们丰富新颖的内容,从昆曲中描写南宁太守之女杜丽娘与贫寒书生柳梦梅之间爱情故事的《牡丹亭》到代表美好爱情理想的憧憬和追求的《西厢记》;从京剧中一代大师梅兰芳的《贵妃醉酒》到超脱时空形态的《杨门女将》再到传唱至今,经久不衰的《赵氏孤儿》。每一次的戏剧欣赏都是一次神奇的旅程,带我们领略中国戏曲文化的博大精深及其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中国传统戏剧是我国的国宝,国粹,它代表着我国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风情。百年沧桑在上面形成了烙印,百年变幻使它更添一色。人们在其中找到明亮的镜子,在其中找到古社会的制度,享受文化和智慧的熏陶,沉浸在另一个世界。我国传统戏剧反映了中国众多英才猛将,巾帼英雄,它们凝聚了我国人民多少辛勤的汗水,它们是人民智慧的结晶。中国戏曲文化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大学生,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继承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并向世界传播中国戏曲文化。我们应向全世界人民证明:中国是一个文明之国,中国人民的辛勤劳动向世界证明:中国文化不容忽视,让全世界知道世界上有个国家叫中国,那儿曾有许许多多勤劳的中国人,他们用他们最真挚的心和英雄们伟大或凄凉的故事凝成了伟大美妙的中国传统戏剧。 除了老师绘声绘色的介绍戏曲名段之外,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老师向我们展示的朱镕基老先生退休后与京剧艺术相关的生活照片,照片中的朱镕基面相温和慈祥,过去的严厉与严肃淡去了不少,当了七年副总理和五年总理的朱镕基,退休后,一下子从公众视野中销声匿迹。人们无数次设想这位昔日威风八面的铁腕人物,离开轰轰烈烈的政治舞台后,其退休生活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从照片里能很容易的看出他对京剧的热爱,他拉着胡琴唱着京戏,过着一个退休老人该有的惬意幸福的生活。 还有一段不可不提的就是老师对样板戏的介绍,所谓样板戏,指一批创作于於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主要反映传统政治立场的作品,其政治意义远超过文化价值。样板戏的影响力在文革达到顶峰,不仅是国家当时唯一允许出现的文艺作品。因为这样的历史背景,其具有相当的争议性,同时由于其时代的象征,在老一辈人中仍具有生命力。被确定为样板戏的文艺作品只有8个,它们是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等,还记得在《红灯记》和《沙家浜》的片段欣赏中演员们标准扎实的唱功和精准到位的表演功力,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样板戏被称为“红色经典”,样板戏开了一个戏曲表现程式改革的先河。对传统程式在现代生活中的表现,对现代人物利用程式进行的艺术创造,以及对音乐、舞台美术等方面的改革,应该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戏曲改革、戏曲现代化的最高成就。 这一学期的中国戏曲鉴赏之旅就此即将告一段落,但我相信,我对中国戏曲文化的了解却仅仅开始,在未来还有更多宝贵丰富的戏曲文化等待我去了解去探索,古老的中国历史如此悠久,先辈为我们留下了无数文明,古迹,风俗,民情,如今,外国来宾来到我们这个大中国,首先要欣赏的就是令人啧啧称赞的京剧,他们游览了一部分的“大中国”,总要了解各式各样的民间戏剧,因为京剧在我们悠久的历史长河上留下蛛丝马迹,让人们更多地了解中国历史,中国风情,中国文化,不仅仅是我,我们还要呼吁更多的人留住我们的国粹,最后感谢老师在课上为我们做出的中国戏曲文化的精彩介绍。

中国戏曲剧种鉴赏章节答案

不想用劵的,联系我。3¥ 绪论单元测试 名称中国戏曲剧种鉴赏对应章节绪论成绩类型分数制截止时间2018-11-30 23:59 题目数1 总分数100 说明:评语: 提示:选择题选项顺序为随机排列,若要核对答案,请以选项内容为准100 第1部分总题数:1 1 【判断题】(100分) 戏曲界通常称,中国戏曲有三百多个剧种。 A. 对 B. 错 正确A 第一章单元测试 名称中国戏曲剧种鉴赏对应章节第一章成绩类型分数制截止时间2018-11-30 23:59 题目数5 总分数100 说明:评语: 提示:选择题选项顺序为随机排列,若要核对答案,请以选项内容为准100 第1部分总题数:5 1 【单选题】(20分) 昆曲发源地是哪里? A. 北京 B. 昆山 C. 昆明 正确B 查看答案解析 本题总得分:20分 2 【单选题】(20分) 明末沈宠绥所作的戏曲声乐著作其书名是什么? A. 《度曲须知》 B. 《度曲刍言》 C. 《习曲要解》 正确A 查看答案解析 本题总得分:20分 3 【单选题】(20分) 昆曲的伴奏乐器以什么为主?

A. 琵琶 B. 唢呐 C. 笛 正确C 查看答案解析 本题总得分:20分 4 【单选题】(20分) 曾被称为“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的这一出是什么戏? A. 《牡丹亭》 B. 《十五贯》 C. 《浣纱记》 正确B 查看答案解析 本题总得分:20分 5 【单选题】(20分) 中国昆曲被选为“人类口述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是在哪一年? A. 2001年 B. 2000年 C. 2002年 正确A 第二章单元测试 名称中国戏曲剧种鉴赏对应章节第二章成绩类型分数制截止时间2018-11-30 23:59 题目数5 总分数100 说明:评语: 提示:选择题选项顺序为随机排列,若要核对答案,请以选项内容为准100 第1部分总题数:5 1 【单选题】(20分) 秦腔的发源地是哪里? A. 山西 B. 甘肃 C. 陕西 D. 河南 正确C 查看答案解析 本题总得分:20分 2 【单选题】(20分) 清乾隆中叶严长明所著戏曲研究论著其书名叫什么? A. 《秦云撷英小谱》

雅俗文化

雅俗文化 摘要:近年来,雅俗之辩热闹非凡,文人学者或抑俗扬雅,或扬俗抑雅,互不相让。纷乱中,人们发现了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雅俗交融。这种现象不仅发生在现当代文学创作中,还存在于学术研究中。这种现象的出现,涉及到对雅俗交融的创作方法的看法。一说雅俗交融的创作方法不伦不类;一说这种作品就低不就高。实际的情形是怎样的呢? 本人认为:文学有雅俗之分,这是客观事实,但雅俗文学不是文本的概念而是时代的概念;雅俗之辨不在于作家而在于读者;雅俗文学不是固定的而是流动的,雅俗合流是文学的发展趋向。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雅俗文学中国文学以20世纪为标志大致上分为两个阶段,20 世纪以前的文学称做古代文学,20世纪以后的文学称做现代文学。这两个阶段的雅俗文学是不一样的,评判雅俗文学的标准也是不一样的。 胡适在《词选序》中将唐宋词分为三个时期:“歌者的词”“诗人的词”和“词匠的词”,并作了这样的分期:“东坡以前,是教坊乐工与娼家妓女歌唱的词;东坡到稼杆、后村,是诗人的词;白石以后,直到宋末元初,是词匠的词。”胡适是想通过这个例子说明中国文学都是从民间文学发展起来的。胡适的这个观点基本上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同,成为研究中国文学发展史的主流观点,因为它符合中国文学的发展实际。中国的诗歌、散文小品、小说、戏剧都有一个从民间艺术走向文人艺术的过程。胡适对中国文学发展演变的描述实际上也是对中国古代的雅俗文学作了辨析。俗文学是民间的、粗糙的,雅文学是文人的、精致的。因此,郑振铎在他的《中国俗文学史》中给俗文学就下了如下的定义:“何谓俗文学?俗文学就是通俗文学,就是民间文学,也就是大众的文学。换一句话,所谓俗文学就是不登大雅之堂,不为学士大夫所重视,而流行于民间,成为大众所嗜好,所喜悦的东西。”从定义中就可以看出,郑振铎所说的通俗文学就是指民间文学。文人文学是雅文学,民间文学是通俗文学,以这样的分类来划分中国古代文学似乎并没有什么问题,但以此来辨析20世纪中国文学,却有很多文学现象无法说清。 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中,文化活动也和物质生产生活一样,有生产和消费两大基本环节:一个是社会文化文明成果的创造生产过程,一个是社会已有文化文明成果的消费过程。这两个方面有统一的本质:它们归根到底是人自身的再生产、再创造活动。一切社会文化现象的价值可以定位于这两个方面:它们或者满足人和社会进行文化生产的需要,或者满足人和社会文化生活消费的需要。前者意味着不断为社会的文化生产、创造和更新注入活力,后者意味着直接成为人们社会文化生活的对象资源,使人们享受文化和文明的成果。与此相应,我们可以将各种文化现象,包括各种文化活动和文化产品在内,区分为“消费型”和“生产型”两种。因此,我们可以将所谓雅文化与俗文化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的关系,理解成文化上的“生产”与“消费”的基本关系。它的意义在于:对于我们这个社会和我们这个时代来说,“精英”与“大众”的主体分层并不意味着,也决不应该理解为是人与人之间在文化占有上的分裂和对立,而应该合理地理解为,是同一文化体系自身结构和运转中的分工与合作;同样,“雅”和“俗”的文化定位,也可以看成是文化结构的不同层次、文化发展的不同阶段、文化成果的不同水平,而不是彼此根本排斥的对立形态。生产与消费互动防止“文化沙漠化”纠正俗文化和雅文化、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简单对立的观念,确立文化生产与消费良性互动、和谐发展的新理念,是在日益走向市场化的条件下防止“文化沙漠化”的关键所在。所谓文化生产与消费的“良性互动与和谐发展”是指:一方面,让文化消费的需要,特别是它的发展需要,尽可能成为文化生产的需要和动力,以促进文化生产的发展更新,并保持与大众消费更密切的联系;另一方面,让文化创新生产的成果,尽可能快地转化为消费的需要和动力,以帮助大众文化不断地上升到新的境界。文化的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双向趋近,达到互相支持、互相促进、互相转化,是一个社会文化体系有良好机制的

《中国戏曲鉴赏》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戏曲鉴赏》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700122014 课程英文名称:Chinese opera appreciation 课程总学时:24 讲课:24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7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中国戏曲鉴赏课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留学生)的一门选修课。中国戏剧源远流长,它的某些因素早在我国上古时期就产生了,一直到唐代产生了成熟的戏剧形式——参军戏,然后宋杂剧,元杂剧,宋元南戏,一直到明清的传奇,戏剧不断的成熟,丰富,繁荣,在古代文学长河里,它独自形成一道风景。是我国古代不可忽视的一种艺术样式。我国现在极富魅力的京剧,还有各地的地方戏,都证明戏剧这种艺术样式的生命力。该选修课就是对古代戏剧的产生,发展作一个梳理,对戏剧文学中的重要作品作详细的介绍,对戏剧表演中的一些特征及角色知识作准确的讲解。戏剧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本课程力在让同学们对戏剧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更好地推动同学们对古代文学的学习。该选修课力求详细的对古代戏剧作一下梳理,辅助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学习,使学生对戏剧有一个更好的认识与掌握。并为有兴趣的学生提供一个未来研究的铺垫。该选修课力求借助多媒体,原典的阅读等手段引入最新的研究观点,对戏剧的剖析力求准确,生动,新颖,挖掘出更多的意蕴。使学生对古代戏剧的产生,发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对一些重要的戏剧作品有一个详细的把握,对戏剧表演中的一些知识能够熟练掌握。通过教学力求培养学生独立分析作品的能力,培养他们鉴赏戏剧作品的能力。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通过学习戏曲常识及欣赏戏剧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戏曲文化艺术。懂得如何去欣赏戏曲,从而更加熟悉和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2.使学生理解中国古代文化。 3.使学生理解戏曲的含义。 (三)实施说明 1.大纲适用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留学生)三年级使用。本门课程总计24学时。 2.本课程主要介绍了戏曲史,戏曲表演、戏曲音乐、戏曲舞台艺术、戏曲剧种。 3.本课程的讲授是有八章构成,根据朝代的划分阐述了中国戏曲的发展过程。 (四)对选修课的要求 学生已经具备汉语中高级水平,在之前现代汉语课学习中掌握了现代汉语词汇的一些基础和应用知识。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 对各章节内容适时进行课堂练习,一般在学完各节基本内容之后,用一些时间结合课程重点、难点开展练习。根据中国戏曲鉴赏课的特殊课型,多采取表演和观摩影片的形式进行。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查 2.考核目标:在欣赏戏曲的基础上,考核学生对中国戏曲知识的理解。 3.成绩构成:本课程的总成绩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七)参考书目

中国五大戏曲加潮剧

潮剧 潮剧(英文:Teochew opera、Chiu-chow opera),又名潮州戏、潮音戏、潮调、潮州白字(顶头白字)、潮曲,主要流行于广东省潮汕地区,是用潮汕话演唱的一个古老的汉族地方戏曲剧种。 2006年入选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名录[1],系中国十大剧种之一,有“南国奇葩”的美誉,[2]以优美动听的唱腔音乐及独特的表演形式,融合成极富地方特色的戏曲而享誉海内外。潮剧是潮州文化的重要传承载体,同时也是联络世界各地潮州人之间情谊的重要纽带,因此,它是具有明显代表性的地方剧种。 中文名 潮剧 外文名 Teochew opera、Chiu-chow opera、Chao ju 荣誉 中国十大剧种之一、南国奇葩 分布 粤东、闽南及海内外潮人聚居地 别名 潮州戏、潮调、白字戏、潮曲 代表人物 姚璇秋、方展荣、张长城、陈玩惜 代表剧目 辞郎洲、柴房会、狸猫换太子 行当 4生角、7旦角、3净行、10丑角 豫剧 豫剧是发源于中国河南省的一个戏曲剧种,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有观点认为是中国最大的地方剧种。[1]豫剧以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吐字清晰、韵味醇美、生动活泼、有血有肉、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著称,凭借其高度的艺术性而广受各界人士欢迎。因其音乐伴奏用枣木梆子打拍,故早期得名河南梆子。豫剧是在继承河南梆子的基础上,通过不断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除河

南省外,鄂、皖、苏、鲁、冀、晋、陕、甘、蜀以及新疆、台湾等省区都有专业豫剧团分布,豫剧在台湾舞台上与歌仔戏、京剧呈三足鼎立局面。豫剧在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文名 豫剧 外文名 Yu Opera 流行区域 中国大陆、台湾 腔调 中州韵 发源地 河南开封及周边地区 文化价值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归类 中原文化 黄梅戏(中国五大剧种之一)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剧种,汉族戏曲之一。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黄梅戏的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一曲《天仙配》让黄梅戏流行于大江南北,在海外亦有较高声誉。其发源地为湖北省黄梅县一带的采茶调,清末传入毗邻的安徽省怀宁县等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结合,并用安庆方言歌唱和念白,逐渐发展为一个新生的戏曲剧种。一度被称为“怀腔”、“皖剧”。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文名 黄梅戏 外文名 Huangmei opera 发源地 湖北省黄梅县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问题:下列各项中,时代,作者,农书名相一致的是正确答案 D A:唐贾思勰《齐民要术》 B:宋陆龟蒙《耒耜经》 C:元王桢《农政全书》D:明宋应星《天工开物》 问题:中国的生产经济文化的基础是————自然经济正确答案 C A:林业 B:木业C:农耕 D:渔业 问题:被人们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的宋代科技著作是正确答案 B A:《天工开物》 B:《梦溪笔谈》C:《齐民要术》 D:《本草纲目》 问题:东汉灵帝时,太学生联合在朝的“清流”力量,与宦官集团展开咯激烈的斗争,宦官一张皇帝的势力对他们残酷的打击,制造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正确答案C A:七国之乱 B:八王之乱C:党锢之祸 D:五侯秉政 问题:旧石器时代的特征是正确答案 B A:磨制石器的使用 B:打制时期的使用C:农业的出现 D:陶器的制造 问题:司马迁曾在《史记》中把当时的“天下”划分为———打基本经济区,并对各地的地域文化习俗进行咯全面介绍正确答案 C A:六 B:五C:四 D:三 问题:中国大部分地区属于正确答案 A A:温带气候 B:亚热带气候C:高原气候 D:海洋气候 问题:在中国境内,地形是阶梯状分布,总体来看,地势走向是正确答案 A A:西高东低 B:东高西低 C:北高南低 D:南高北低 问题:在某一历史时期,某以国家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反复出现时,这种含规律性的现象称正确答案 C A:文化产品 B:文化政策 C:文化事项 D:文化思潮

问题:《论语》中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斌,然后君子”其中的“文”指的是正确答案 A A:品德 B:文化 C:文艺 D:文采 问题:中国戏曲发端于正确答案 A A:远古时期祭祀神鬼的意识 B:汉魏时期的百戏 C:唐代的参军戏与歌舞戏D:宋元时期的杂剧和南戏 问题:中国传统精神文化的核心是正确答案 D A:知行合一 B:尽心知性 C:天理人欲 D:伦理道德 问题:道教全真派的创立者是正确答案 C A:丘处机 B:寇谦之 C:王重阳 D:刘修静 问题:明确指出“天人合一”这一专有名称的人是正确答案 C A:荀子 B:董仲舒 C:张载 D:刘禹锡 问题:最早对五行理论做出笔记哦啊系统简述的温县是正确答案 B A:《论语》 B:《上述》 C:《春秋》 D:《国语》 问题:我国最后一步封建发电是正确答案 C A:《唐律》 B:《九章律》 C:《大清律例》 D:《法经》 问题:表明中国传统社会中央集权管理体制成熟的标志是正确答案 D A:宗法制的确立 B:分封制的确立 C:三公六卿制的确立 D:三省六部的确立 问题:下列有关制度文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正确答案 B A:它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中介 B:它在文化体系中稳定性不强C:它是物质文化的反应刑事 D:它是精神文化的物化形态 问题:在中医“四诊”中最主要是——方法的应用正确答案 D A:望貌 B:闻息 C:问询 D:切脉

中国传统戏曲鉴赏

戏曲源远流长,是我国的经典,不同地方的戏曲有不同的风格和特色,它让人赏心悦目,其情节有的催人泪下,有的振奋人心,多姿多彩,出神入化。小的时候,看见自己的父母看戏曲时,我总认为他们实在太老土,赶不上潮流,短、打死我我都不会去看那老掉牙的玩意。我现在才感受到什么是“不看戏曲的人,枉做中国人”。不是吗?这些戏曲,就像我国的一部部历史,只有懂得欣赏它的人,只有懂得关注它的人,只有懂得挖掘它的人,才称得上是真正的中国人。因为他们深深地明白一个道理,戏曲是我们的国宝,戏曲是我们的国粹,戏曲是我们的国剧下面是我对评剧的一些认识评剧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一种地方戏,在华北、东北及其他一些地区流行很广,评剧是中国戏曲剧种,俗称蹦蹦戏、落子戏,又称平腔梆子。1935年改称今名。1910年前后形成于唐山。评剧在民间说唱莲花落和民间歌舞蹦蹦的基础上发展而成,原来形式单调,经成兆才等艺人改革,将第三人称改为第一人称,由演员扮演剧中人;以蹦蹦音乐为基础,吸收冀东民间音乐素材,创造出行当使用的唱腔;采用全套的河北梆子乐器伴奏,故取名平腔梆子戏。评剧在现代戏的创作演出方面,影响很大。其中如解放初期小白玉霜演出的《九尾狐》《小女婿》,新凤霞演出的《刘巧儿》《祥林嫂》《小二黑结婚》《艺海深仇》,东北韩少云演出的《小女婿》,都受到普遍的欢迎。新凤霞评剧演员新凤霞,是青衣、花旦。原名杨淑敏。小名杨小凤,天津市人。中共党员。6岁学京剧,12岁学评剧,14岁任主演。1949年后历任北京实验评剧团团长,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工团评剧团副团长,中国评剧院演员。作家。全国第七届政协委员。60年代中期开始发表作品。新中国成立初期,她亲自执笔创作演出了以她个人经历为题材的大型评剧现代戏《艺海深仇》,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刘巧儿》是新凤霞青年时代主演的一出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的剧目。在这出戏中, 《刘巧儿》新凤霞成功地塑造了刘巧儿的艺术形象,并创造了有其自己特点的评剧疙瘩腔唱法。 公演及拍成电影在全国放映后,在全国掀起了学唱刘巧儿的热潮,人们通过《刘巧儿》了解了评剧,通过《刘巧儿》知道了新凤霞,的名字从此走进了千家万户,新凤霞演唱艺术从此确立并得到广大评剧观众的喜爱。在《刘巧儿》的创作过程中,新凤霞得到了许多文艺工作者的热情帮助,新凤霞和这些同志愉快合作,首开了戏曲工作者与新文艺工作者联手创作的先河,为戏曲艺术的革新与发展做出了示范。继《刘巧儿》之后,新凤霞在根据鲁迅同名小说改编创作的评剧《祥林嫂》中成功地塑造了在封建社会受尽摧残迫害的劳动妇女祥林嫂的艺术形象,她的唱腔也展现了深层次的艺术魅力,进一步发展了新派演唱艺术。新凤霞在演出《小二黑结婚》《艺海深仇》《祥林嫂》《刘巧儿》等新戏过程中,创造了不少新的唱腔,人称“新派”。她的唱腔清新甜润,玲珑婉转,富于华彩,塑造了一批新型妇女形象。她还与新文艺工作者合作,创造了蜻蜒调、凡字调、送子调等新板式,为丰富和发展评剧女声唱腔作出了贡献。她和音乐工作者一道在这些剧目中创造了众多的新板式和新曲调。在《乾坤带》中创作演唱了凡字调大慢板;在《无双传》中创作演唱了反调大慢板;在《春香传》中创作演唱了三拍子调;在《金沙江畔》中创作演唱了格登调;在《三看御妹》中创作演唱了降香调;在《调风月》中创作演唱了蜻蜓调;在《六十年的变迁》中创作演唱了送子调。这些新板式和新曲调极大地丰富了评剧的唱腔艺术,为评剧向大剧种的发展做出了前所未有的贡献,推动了整个评剧艺术的发展与进步。评剧的艺术特点:以唱工见长,吐字清楚,唱词浅显易懂,演唱明白如诉,表演生活气息浓厚,有亲切的民间味道。它的形式活泼、自由,最善于表现当代人民生活,因此城市和乡村都有大量观众。评剧唱腔是板腔体,有慢板,二六板,垛板和散板等多种板式。解放后,评剧音乐,唱腔,表演的革新取得显着成就,特别是改变了男角唱腔过于贫乏的弊病,男声唱腔有了新的创造。早期评剧只有男、女角色之分,后发展为生、旦、丑的“三小戏”。以后又受梆子和京剧的影响,逐渐发展为青衣、花旦、彩旦、小生、小丑、老生、花脸等行当。早期评剧只有男、女脚色之分,后逐渐发展成为生、旦、丑三小戏,受梆子和京剧影响,增添行当,有了青衣、花旦、老旦、小生、老生、小丑之分,但仍保留了民间小戏活泼自由、生活气息浓厚的特点。唱腔为板式变化体,板胡为主奏乐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