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系统的测试流程

软件系统的测试流程
软件系统的测试流程

软件测试的阶段划分

可以从三个角度来将软件测试划分为多个阶段:

1. 面向软件测试操作类型的划分,如调试、集成、确认、验证、组装、验收、操作;

2. 面向软件测试对象粒度的划分,如语句、结构、单元、部件、配置项、子系统、系统、大系统;

3. 面向软件测试实施者的划分,如开发者、测试者、验收者、使用者。

软件测试阶段的步骤

每个软件测试阶段都要经历以下步骤:测试需求分析、测试过程设计、测试实现、测试实施、测试评价、测试维护。

测试需求分析

测试需求是整个测试过程的基础;确定测试对象以及测试工作的范围和作用。用来确定整个测试工作(如安排时间表、测试设计等)并作为测试覆盖的基础。而且被确定的测试需求项必须是可核实的。即,它们必须有一个可观察、可评测的结果。无法核实的需求不是测试需求。所以我现在的理解是测试需求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它是在整个测试计划文档中体现出来的,不是类似的一个用例或者其他.

◆测试需求是制订测试计划的基本依据,确定了测试需求能够为测试计划提供客观依据;

◆测试需求是设计测试用例的指导,确定了要测什么、测哪些方面后才能有针对性的设计测试用例;

◆测试需求是计算测试覆盖的分母,没有测试需求就无法有效地进行测试覆盖;

b 测试过程设计:包括测试计划, 测试策略制定,测试时间安排用,测试用例编写等

c 测试实现:环境配置好了,新的版本也收到了,人员也都培训好了等等

d 测试实施:已经按照测试计划进行展开了,比如手工测试,自动化测试等

e 测试评价:对版本测试覆盖率,测试质量,人员测试工作以及前期的一些工作制定情况进行评价,评估

f 测试维护:对测试用例库,测试脚本,bu

g 库等进行维护,保证延续性等

软件测试步骤

显示了大型复杂软件系统的软件测试流程。

可以看到,结合测试操作类型和测试对象粒度的划分角度,软件测试阶段可分为:单元测试、部件集成、部件确认、配置项组装、配置项确认、系统综合和系统验收等。每个阶段

都要经历测试需求分析、测试过程设计、测试实现、测试实施、测试评价、测试维护的六个步骤。

说明各测试阶段的定义

1.Major Defects Per Test Case Review

每个经评审的测试用例发现的主要缺陷

2.Minor Defects Per Test Case Review

每个经评审的测试用例发现的次要缺陷

3.Total Defects Per Test Case Review

每个经评审的测试用例发现的缺陷总数

4.Ratio of Major to Minor Defects Per Test Case Review

每个经评审的测试用例发现的主要缺陷与次要缺陷的比例

5.Total Defects Per Test Case Review Hour

每一个小时评审的测试用例发现的缺陷总数

6.Major Defects Per Test Case Review Hour

每一个小时评审的测试用例发现的主要缺陷

7.Ratio of Major to Minor Defects Per Test Case Review Hour

每一个小时评审的测试用例发现的次要缺陷

8.Number of Open Defects Per Test Review

每个经评审的测试用例发现的处于Open状态的缺陷个数

9.Number of Closed Defects Per Test Case Review

每个经评审的测试用例发现的处于Closed状态的缺陷个数

10.Ratio of Closed to Open Defects Per Test Case Review

每个经评审的测试用例发现的处于Closed状态的缺陷个数与处于Open状态的缺陷个数的比例

11.Number of Major Open Defects Per Test Case Review

每个经评审的测试用例发现的处于Open状态的主要缺陷个数

12.Number of Major Closed Defects Per Test Case Review

每个经评审的测试用例发现的处于Closed状态的主要缺陷个数

13.Ratio of Major Closed to Open Defects Per Test Case Review

每个经评审的测试用例发现的处于Closed状态的主要缺陷与处于Open状态的主要缺陷的比例

14.Number of Minor Open Defects Per Test Case Review

每个经评审的测试用例发现的处于Open状态的次要缺陷个数

15.Number of Minor Closed Defects Per Test Case Review

每个经评审的测试用例发现的处于Closed状态的次要缺陷个数

16.Ratio of Minor Closed to Open Defects Per Test Case Review

每个经评审的测试用例发现的处于Closed状态的次要缺陷与处于Open状态的次要缺陷的比例

17.Percent of Total Defects Captured Per Test Case Review

每个经评审的测试用例发现的总缺陷个数占缺陷总数的百分比

18.Percent of Major Defects Captured Per Test Case Review

每个经评审的测试用例发现的主要缺陷个数占缺陷总数的百分比

19.Percent of Minor Defects Captured Per Test Case Review

每个经评审的测试用例发现的次要缺陷个数占缺陷总数的百分比

20.Ratio of Percent Major to Minor Defects Captured Per Test Case Review

每个经评审的测试用例发现主要缺陷的百分比与次要缺陷的百分比之间的比例。

21.Percent of Total Defects Captured Per Test Case Review Hour

每一个小时评审的测试用例发现的缺陷数占总缺陷数的百分比

22.Percent of Major Defects Captured Per Test Case Review Hour

每一个小时评审的测试用例发现的主要缺陷数占总缺陷数的百分比

23.Percent of Minor Defects Captured Per Test Case Review Hour

每一个小时评审的测试用例发现的次要缺陷数占总缺陷数的百分比

24.Ratio of Percent Major to Minor Defects Captured Per Test Case Review Hour

每一个小时评审的测试用例发现的主要缺陷的百分比与次要缺陷的百分比之间的比例

25.Percent of Total Defect Residual Per Test Case Review

每个经评审的测试用例未能发现的缺陷的百分比

26.Percent of Major Defect Residual Per Test Case Review

每个经评审的测试用例未能发现的主要缺陷的百分比

27.Percent of Minor Defect Residual Per Test Case Review

每个经评审的测试用例未能发现的次要缺陷的百分比

28.Ratio of Percent Major to Minor Defect Residual Per Test Case Review

每个经评审的测试用例未能发现的主要缺陷的百分比与次要缺陷的百分比之间的比例

29.Percent of Total Defect Residual Per Test Case Review Hour

每一个小时评审的测试用例未能发现的缺陷的百分比

30.Percent of Major Defect Residual Per Test Case Review Hour

每一个小时评审的测试用例未能发现的主要缺陷的百分比

31.Percent of Minor Defect Residual Per Test Case Review Hour

每一个小时评审的测试用例未能发现的次要缺陷的百分比

32.Ratio of Percent Major to Minor Defect Residual Per Test Case Review Hour

每一个小时评审的测试用例未能发现的主要缺陷的百分比与次要缺陷的百分比之间的比例

33.Number of Planned Test Case Reviews

计划要评审的测试用例的个数

34.Number of Held Test Case Reviews

计划要评审但未评审的测试用例的个数

35.Ratio of Planned to Held Test Case Reviews

计划要评审的测试用例个数与计划要评审但未评审的测试用例的个数之间的比例

36.Number of Reviewed Test Cases

评审过的测试用例的个数

37.Number of Unreviewed Test Cases

未评审的测试用例的个数

38.Ratio of Reviewed to Unreviewed Test Cases

评审过的测试用例的个数与未评审的测试用例的个数之间的比例

39.Number of Compliant Test Case Reviews

评审通过的测试用例的个数

40.Number of Non-Compliant Test Case Reviews

评审不通过的测试用例的个数

41.Ratio of Compliant to Non-Compliant Test Case Reviews

评审通过的测试用例的个数与评审未通过的测试用例的个数之间的比例

https://www.360docs.net/doc/542924306.html,pliance of Test Case Reviews

通过的评审次数

43.Non-Compliance of Test Case Reviews

不通过的评审次数

44.Ratio of Compliance to Non-Compliance of Test Case Reviews

通过的评审次数与不通过的评审次数之间的比例

一般来说,测试主要分为两个层次,一方面是开发过程中的软件测试,另一方面是第三方的确认测试和验收测试。

开发过程中的软件测试

开发过程中的测试是软件产品开发商进行的测试,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三个主要的环节,其目的主要在于发现软件的缺陷,并及时修改。我们可以把它看作产品出厂前进行的质量保证的手段。

单元测试:单元测试的主要目的是针对编码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错误,例如用户输入验证过程中的边界值的错误。

在人力资源软件的开发中也就是对各个功能模块进行的白盒测试。

集成测试:集成测试主要目的是针对详细设计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尤其是检查各单元与其它程序部分之间的接口上可能存在的错误。

系统测试:系统测试主要针对概要设计,检查了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是否有效地得到运行,例如在产品设置中是否达到了预期的高性能。系统测试是开发商对于人力资源软件产品的最后的质量保证阶段。

确认测试和验收测试

人力资源开发商的质量保证由于受诸多因素制约(如:思维定式、自我保护等),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性,因此需要第三方软件测试机构对于人力资源软件的质量进行测试和评估,其主要的测试类型就包括了确认测试和验收测试。

确认测试:确认测试是第三方测试机构根据软件开发商提供的用户手册,对人力资源软件进行的质量保证测试,主要目的在于测试软件的功能是否满足了软件开发商对于用户的承诺,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法规,系统运行是否安全可靠等。目前,中国软件评测中心进行的确认测试主要从功能、兼容性、安全可靠性、易用性、资源利用率、效率、用户文档等方面对软件的质量进行测试和认证。与验收测试不同的是为了评估软件的实施能力,需要对软件的易实施性、易扩展性进行重点测试,主要目的在于评估软件的二次开发能力和对于不同企业的适应能力,以便满足人力资源软件在不同企业中实施的需要。

验收测试:验收测试是第三方软件测试机构根据最终用户的需求,对人力资源软件的质量进行测试,主要目的是对软件实施后的质量替用户进行验收,由于验收测试是在特定的环境、特定需求下的测试,因此测试的重点在于软件的功能是否满足用户需求,功能是否符合国家标准法规,软件系统是否安全可靠等。

第三方测试的意义

第三方测试以合同的形式制约了测试方,使得它与开发方或开发人员存在某种"对立"的关系,所以它不会刻意维护开发方或开发人员的利益,保证了测试工作在一开始就具有客观性。

第三方测试不同于开发方的自测试。由开发人员承担的测试存在很多弊病,除去自身利益驱使带来的问题外,还有许多不客观的毛病,主要表现在思维的定势上。因为第三方测试的目的就是为尽量多地发现程序中的错误而运行程序的过程,可以更多的发现问题。此外,随着系统越做越大,客观上讲开发人员也无精力参与测试,同时也不符合大生产专业分工的原则。

第三方测试不同于用户的自测试。用户是应用软件需求的提出者,应该来说对于软件的需求最为理解,因此比较适合对软件的正确功能和流程进行测试。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大部分的用户很难对系统的内部实现过程进行深入的分析。对系统的全面测试,功能测试仅仅是一个方面,还要包括并发能力、性能等多种技术测试。这些测试对技术有很高的要求,必须由计算机的专业人员才能完成。

BUG的原因是开发的事情,软件测试只要能发现BUG就够了;还有人认为软件测试可以尽自己所能尽可能的去寻找BUG的原因。到底哪个观点正确?我个人认为这个问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站在一个产品不同的层面看,会有不同的看法。这里所谈到的观点,也仅代表个人看法。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先要明确几个定义,首先要明确什么是QA?简单从字面上理解是Quality Assure(质量保证),CMM对QA的要求主要有下面几点:保障制度体系;促使过程改进;指导项目实施;增加透明度;评审项目活动;审核工作产品;协助问题解决;提供决策参考;进行缺陷预防;实现质量目标。其次什么是软件测试,软件测试是根据软件开发各个阶段的规格说明和程序的内部结构而精心设计一批测试用例(即输入数据及其预期结果),并利用这些测试用例去执行程序,以发现程序错误的过程。

而软件测试人员就是这一过程的执行者。

从上面的定义可以看到,QA重点关注的不仅仅是质量,而是整个软件过程,保证的首先是过程和体系,也就是说只有规范了过程和体系,才有可能做出好的产品。而软件测试就是通过自己的活动,来给QA人员提供尽可能的有效的信息和数据,使他们能够发现过程上的异常或者制度上的不妥之处。可见软件测试的任务不仅仅是测试,还要把项目的异常情况向QA报告,所以只能报出BUG是不够的。

其实QA和软件测试的目的都是一样的,就是尽可能的使发布出去的产品更加符合用户的需要,尽可能的没有bug。不同之处只是一个关注的是整个软件过程,一个只是关注最终的质量。所以为了搞清楚软件测试要不要追究BUG发生的原因,先要明确的是弄清楚BUG 发生的原因对整个软件过程有什么好处,或者说对最终的质量有什么好处?

对于开发来说,一般是能够重现这个BUG就够了,这样对于那些发生几率在100%的bug来说,软件测试人员只要详细清晰的描述出bug发生的步骤,写明bug的发生条件,执行这些操作的用户的角色以及权限,使用的操作系统和浏览器,然后写清楚实际结果和期望结果,基本上就差不多了,开发根据这些描述能够知道是如何出现的问题,并且知道应该改成什么样。到时候软件测试人员(可能不是原来报BUG的那个人了)进行回归测试时根据BUG的描述,也可以很清楚的知道这个BUG是否真的改好了。但是如果一个BUG的发生几率不是100%,或者说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的发生几率是100%,但是一般情况下都不存在。测试人员可能只是偶然发现这个问题,却会认为是100%出现,报BUG时也就没有指明这个问题出现的条件,开发看到这种BUG,根本无法重现,再打给测试人员,如此反复几次,虽然最终问题得以解决,但是对于整个项目来说,却是浪费了很多的时间。如果在发现问题时。能够多试几下,或者换个环境试试,可能就会找到发生几率不是100%的原因,比如非法数据,特殊字符,特殊用户权限,特殊日期,或者在系统中还有其他自己不知道的参数的影响,或者是操作系统的问题,又或者是浏览器的设置问题,还有可能是浏览器的版本问题等等,寻找这些原因的过程,是一个自我提高的过程,也是积累自己测试经验的过程,同时也是证明测试角色重要的过程,是证明测试人员价值的过程。

当然目前国内的软件公司中测试人员的水平还不是很高,想看懂开发的代码并且进行测试难度还比较大,所以我也不主张去看着开发的代码进行测试,只需要在测试的时候,多考虑一下,尤其是出现问题的时候,多想想这个问题为什么会发生,会影响到系统中其他什么地方,还会有其他哪些地方有可能存在这样的问题,这样等到开发修改好之后,提交测试进行回归检测时也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尤其是在回归测试时间很短的情况下,如何进行有效的回归测试,并且保证不漏掉重大隐患,我想和开发水平固然有关,但是关系最大的还是测试人员对系统的熟悉程度,以及是否具有软件开发的思想。

追究bug的原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长期的摸索和总结,开始会很烦,可能还会很郁闷,但是慢慢的你会发现其中的乐趣,想一想当你报给开发一个Bug的时候,随着bug 的报告还有一个详尽的发生这个bug的条件数据,以及测试平台等数据,开发根据这些很容易重现这个问题,会对测试人员的专业度有很大的认可,那时我想自己心里的成就感不是几句话可以说完的了!

在黑盒测试中要保证测试的覆盖率,主要要做好测试需求分析

测试需求分析分两步:

1,测试需求的获取

需求的来源:显式需求(1)原始需求说明书(2)产品规格书(3)软件需求文档(4)有无继承性文档(5)经验库(6)通用的协议规范

隐式需求:用户的主观感受,市场的主流观点,专业人士的评价分析

2,需求的分析,产生测试需求文档

将不同的需求来源划分成一个个需求点,针对每一点进行测试分析,(1)界定测试范围(2)利用各种测试设计的方法产生测试点

黑盒测试如何保证需求的覆盖度?假设需求是不变的。我们只需要使用黑合测试的策略用等价类、边界值、错误推测、因果图、判定表驱动、正交试验、功能图、场景法等测试就

能保证需求的覆盖度。当然这是理想的情况。但是,在真实的项目中需求是在变化的。这就要求做好需求管理。如用TD记录需求的变更,及对需求的管理。就以得到比较高的需求覆盖。个人认为管理好需求,是保证需求的覆盖度的关键点。

在测试方法方面,可做如下注意:

其一,分析出口入口。从入口分析,将可能出现的环境,条件,操作等内容分类组合,然后根据各位测试达人的方法进行整合,逐一验证。从出口分析,将可能出现的结果进行统计,根据结果的不同追根溯源,再找到不同的操作以及条件等内容,统计成文档,逐一验证。

其二,多种测试手法的学习和使用。大家可能更多的关心测试方法,但是具体操作的手法也是需要注意的。毕竟测试方法比较容易找到,各位达人都很熟悉。如果将每个人不同的测试手法总结出来并在自己的测试实施中加以使用,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成果。

在测试流程方面,可作如下注意:

其一,初期要做好需求分析。将需求逐渐细化到小功能点,针对每个功能点进行测试设计。对于完成的测试设计文档,经过项目相关人员的检查评审,做成所需要的初稿。

其二,在测试过程中,根据需求变更和具体测试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完善测试设计文档。

其三,测试执行结束后,对于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其中包含自己本身发现的问题,也可能会有客户提出的问题。将总结出来的结果融合到测试设计当中去,进一步完善测试设计文档。

对于一次测试,是不可能有覆盖度全面的测试的。需要多次去总结积累,才会使测试越来越全面。

在测试流思维方面,可作如下注意:

其一,测试全面不等于全面测试。不同阶段对于软件测试有不同的要求,比如在0.8版本以前,对于不重要的画面问题或是细小的功能问题就不需要关心。但是在验收阶段,这些内容可能更需要注意。

其二,学无止境,只有不断的去学习不断的去思考,才能使自己测试的能力更强,测试对象的全面性也更完整。

虽然B/S结构愈来愈成为流行模式,但基于C/S结构的应用程序还广泛地应用于各种行业。对于某些应用软件,其承受大用户量并发访问的能力常常是应用者重点考虑的一个方面。最好的方法是用测试工具来模拟多个客户端同时访问服务器,并使用性能监测工具获得关于服务器、数据库等用户关心的性能指标。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在多年的测试历程中,使用过多种性能测试工具,而对于C/S结构的应用程序,也总结了不少性能测试经验和方法。下面以中国软件评测中心经常用到的一种压力测试工具QALoad为例,说明这类性能测试需要注意的地方。

1、首先分析压力测试中最容易出现瓶颈的地方,从而有目的地调整测试策略或测试环境,使压力测试结果真实地反映出软件的性能。例如,服务器的硬件限制、数据库的访问性能设置等常常会成为制约软件性能的重要因素,但这些因素显然不是用户最关心的,我们在测试之前就要通过一些设置把这些因素的影响调至最低。

2、测试脚本至关重要。对于某些应用,如ADO、ODBC等等,QALoad可以录制/回放脚本,这给测试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但用这样采集来的脚本直接作为压力测试的脚本往往会导致错误的结果。我们需要对原始的脚本进行修改,根据应用程序的实际情况和用户可能的操作情况调整脚本的结构,从而使脚本更符合实际情况。比如,我们录制一个用户登录、操作和注销的过程,实际情况是多数用户只登录一次,然后进行多次操作,这时我们只需在

脚本中把登录和注销部分转至循环(即脚本中的Transaction部分)外即可。

3、选用不同的加载策略可以反映不同状况下的性能。QALoad可采用的策略有:

(1)并发用户数和每个模拟用户运行的事务数都为固定值;

(2)并发用户按固定的时间间隔递增,每个模拟用户数运行的事务数不限;

(3)以类似于批处理的方式顺序运行不同并发数的模拟用户,每个模拟用户运行的事务数固定;

(4)并发用户数固定,运行事务数不限,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持续运行脚本,然后手动停止;

(5)不同模拟用户运行不同的脚本,模拟真实的访问情况。另外,QALoad还提供设置数据变量和数据池,设置操作之间的间歇时间等功能,我们在运行脚本时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策略和功能。

4、寻求多种性能指标的获取方法。由QALoad本身提供的性能指标是每个“检查点”的响应时间,这些响应时间可以通过统计分析以获得更直观的结果,如平均响应时间、响应时间方差等等,但这些远远不能满足我们压力测试的需要。对于基于Windows系列平台的应用,QALoad可以添加Windows服务捕获的性能指标,前提是在服务器上安装QALoad的Agent组件并启动服务器上的SNMP等服务。对于如UNIX的其他平台,我们可以借助专用性能监测工具,如MAX、ECOTool,以获取更有价值的性能数据。

大多数性能测试,特别是基于C/S结构的应用软件的性能测试只有借助于测试工具才能完成,另一方面,也需要测试工程师灵活的运用才能让测试工具充分发挥作用。

属性

https://www.360docs.net/doc/542924306.html,支持多种单元测试框架,像NUnit,MbUnit,MS Team System,这里我选择了最为经典的NUnit单元测试框架来介绍https://www.360docs.net/doc/542924306.html,所支持的一些重要的属性。https://www.360docs.net/doc/542924306.html, 其实已经支持大部分NUnit的属性,但是有些属性现在还不支持。

在我们使用https://www.360docs.net/doc/542924306.html,测试前,项目必须引用框架的程序集,即nunit.framework.dll,并且在每个包含测试的源文件中必须使用using语句引用该程序集,像这样:using NUnit.Framework; 在NUnit中,所有的属性都包含在Nunit.Framework命名空间里。

首先我们依次熟悉一下这些属性。

1.TestFixtureAttribute

这个属性用来修饰测试类,表示这个类包含了测试方法。注意一下使用这个属性修饰类有一些限制:这个类必须是public,必须有一个缺省的构造函数。

using System;

using NUnit.Framework;

namespace TestDrivenNET

{

[TestFixture]

public class YJingLeeFixture

{

//......

}

}

2.TestAttribute

这个属性标记类的某一方法为一个测试方法,此类已经标记为一个TestFixture。一个测

试方法的签名定义如下:

[Test]

public void TestMethod()

{

}注意这个方法必须没有参数。如果程序员将测试方法标记为不正确的签名,它不会运行。

3.SetUpAttribute

这个属性用来修饰方法,修饰后这个方法在每个测试方法被调用之前运行的,我们可以用它来重新设置一些变量,在每个方法运行之前赋值。

[SetUp]

public void Init()

{

}

4.TearDownAttribute

这个属性用来修饰方法,说明这个方法是在每个测试方法被调用完之后运行的,我们可以用来释放一些暂存的变量。

[TearDown]

public void Dispose()

{

}

5.SetUpFixtureAttribute

这个属性这个属性用来修饰类,这个类包含了SetUpAttribute或者TearDownAttribute 属性,必须是public和一个缺省的构造函数。只要使用这个属性,在其命名空间下,运行测试则首先运行其中SetUpAttribute修饰的方法,在运行测试结束则运行其中TearDownAttribute修饰的方法。注意一个命名空间下只有一个SetUpFixtureAttribute,如果这个属性在整个程序集下定义,则在整个程序集下有效。我们常常用它来设置全局的条件。

[SetUpFixture]

public class MySetUpClass

{

[SetUp]

public void RunBeforeAnyTests()

{

}

[TearDown]

public void RunAfterAnyTests()

{

}

}

6.TestFixtureSetUpAttribute

这个属性用来修饰方法,修饰后这个方法在fixture任何测试执行之前运行,我们常常用来初始化一些对象等,类似于类中的构造函数。

[TestFixtureSetUp]

public void FixtureInit()

{

}

7.TestFixtureTearDownAttribute

这个属性用来修饰方法,修饰后这个方法在fixture任何测试执行之后运行,我们常常用来释放一些资源。

[TestFixtureTearDown]

public void FixtureDispose()

{

}

测试用例的设计是整个软件测试工作的核心,测试用例反映对被测对象的质量要求和评估范围,决定测试的效率和测试自身的质量。

所以对测试用例的评审,就显得非常重要。测试用例设计完之后,要经过非正式和正式的复审和评审。在测试用例审查、评审过程中,主要检查下列内容:

* 测试用例设计的整体思路是否清晰,是否清楚系统的结构和逻辑从而使测试用例的结构或层次清晰,测试的优先级或先后次序是否合理;

* 测试用例设计的有效性,测试的重点是否突出,即是否抓住修改较大的地方、程序或系统的薄弱环节等;

* 测试用例的覆盖面,有没有考虑到产品使用中一些特别场景(scenario)、考虑到一些边界和接口的地方;

* 测试用例的描述,前提条件是否存在、步骤是否简明清楚、期望结果(Criteria)是否符合产品规格说明书或客户需要;

* 测试环境是否准确,测试用例有没有正确定义测试所需要的条件或环境;

* 测试用例的复用性和可维护性,良好的测试用例将会具有重复使用的功能, 保证测试的稳定性;

* 测试用例是否符合其他要求,如可管理性、易于自动化测试的转化等。

测试用例在评审后,根据评审意见做出修改,继续评审,直至通过评审。在以后的测试中,如果有些被发现的缺陷,没有测试用例,应及时添加新的测试用例或修改相应的测试用例。和软件缺陷相关的测试用例是更有效的测试用例,其执行的优先级也高。通过测试用例所发现的缺陷占所有软件缺陷的比值,是衡量测试用例质量和有效性的方法之一。

为使软件文档能起到多种桥梁的作用,使它有助于程序员编制程序,有助于管理人员监督和管理软件的开发,有助于用户了解软件的工作和应做的操作,有助于维护人员进行有效的修改和扩充,文档的编制必须保证一定的质量。

如果不重视文档编写工作,或是对文档编写工作的安排不当,就不可能得到高质量的文档。质量差的文档不仅使读者难于理解,给使用者造成许多不便,而且会削弱对软件的管理(难以确认和评价开发工作的进展情况),提高软件成本(一些工作可能被迫返工),甚至造成更加有害的后果(如误操作等)。

(1)针对性:文档编制以前应分清读者对象。按不同的类型、不同层次的读者,决定怎样适应他们的需要。例如,管理文档主要是面向管理人员的,用户文档主要是面向用户的,这两类文档不应像开发文档(面向开发人员)那样过多使用软件的专用术语。

(2)精确性:文档的行文应当十分确切,不能出现多义性的描述。同一课题几个文档的内容应当是协调一致,没有矛盾的。

(3)清晰性:文档编写应力求简明,如有可能,配以适当的图表,以增强其清晰性。

(4)完整性:任何一个文档都应当是完整的、独立的,它应自成体系。例如,前言部分应做一般性介绍,正文给出中心内容,必要时还有附录,列出参考资料等。

同一课题的几个文档之间可能有些部分内容相同,这种重复是必要的。不要在文档中出现转引其他文档内容的情况。例如,一些段落没有具体描述,而用“见××文档x×节,,的方式,这将给读者带来许多的不便。

(5)灵活性:各个不同软件项目,其规模和复杂程度有着许多实际差别,能一律看待。

1)应根据具体的软件开发项目,决定编制的文档种类。

软件开发的管理部门应该根据本单位承担的应用软件的专业领域和本单位的管理能力,制定一个对文档编制要求的实施规定。主要是:在不同条件下,应该形成哪些文档?这些文档的详细程度?该开发单位每一个项目负责人都应当认真执行这个实施规定。

对于一个具体的应用软件项目,项目负责人应根据上述实施规定,确定一个文档编制计划。其中包括:

应该编制哪几种文档,详细程度如何。

各个文档的编制负责人和进度要求。

审查、批准的负责人和时间进度安排。

在开发时期内各文档的维护、修改和管理的负责人,以及批准手续。

有关的开发人员必须严格执行这个文档编制计划。

2)当所开发的软件系统非常大时,一种文档可以分成几卷编写。例如,

项目开发计划可分写为:质量保证计划、配置管理计划、用户培训计划、安装实施计划等。

系统设计说明书可分写为:系统设计说明书、子系统设计说明书。

程序设计说明书可分写为:程序设计说明书、接口设计说明书、版本说明。

-操作手册可分写为:操作手册、安装实施过程。

测试计划可分写为:测试计划、测试设计说明、测试规程、测试用例。

测试分析报告可分写为:综合测试报告、验收测试报告。

项目开发总结报告也可分写成:项目开发总结报告、资源环境统计。

3)应根据任务的规模、复杂性、项目负责人对该软件的开发过程及运行环境所需详细程度的判断,确定文档的详细程度。

4)对国标GB8567—88《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所建议的所有条款都可以扩展,进一步细分,以适应需要;反之,如果条款中有些细节并非必需,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压缩合并。

5)程序的设计表现形式,可以使用程序流程图、判定表、程序描述语言(PDI,)、或问题分析图(PAD)等。

6)对于文档的表现形式,没有规定或限制。可以使用自然语言、也可以使用形式化的语言。

7)当国标《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中所规定的文档种类不能满足某些应用部门的特殊需要时,可以建立一些特殊的文档种类要求。这些要求可以包含在本单位的文档编制实施规定中。

《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中给出了一个例子,利用求和法综合衡量12种考虑因素,来确定应编制文档的种类。使用这个方法的具体过程如下:

a.针对表所列的12种衡量因素,考察所开发的软件。对每一种因素给出一个分值,其范围从1到5。

b.把衡量所得的各个因素的值相加,得总和之值。

c.根据总和之值,对表表进行查找,确定应编制的文档的种类。

其中,数据要求说明书栏用**表示应当根据所开发软件的实际需要来确定是否需要编制这个文档。测试分析报告栏用*表示这个文档应该编写,但不必很正规。

(6)可追溯性:由于各开发阶段编制的文档与各个阶段完成的工作有密切的关系,前后两个阶段生成的文档,随着开发工作的逐步延伸,具有一定的继承关系,在一个项目各开发阶段之间提供的文档必定存在着可追溯的关系。例如,某一项软件需求,必定在设计说明书、

1. 你如何在pocket pc 上TEST 你的程序. 你考虑了哪些方面.

2. 如果将你的程序的语言扩展到非英语,例如中文, 你如何测试.

3. 给你一个COCAN, 你如何测试(解释说就是罐装的可口可乐).

4. 当你的程序遇到BUG的时候,你选择怎样处理.

5. 你如何isolation 你程序里的BUG.

6. 给你一个产品有10个functionality,如果时间紧迫, 只能测其中的5个, 你如何选择.

其它相关:

如果别人问我这些题目,我想我会大致这样回答,各位从事软件测试的同志们帮我看看回答的怎么样。

01. 为什么要在一个团队中开展软件测试工作?

答:软件测试在整个一个团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具体来说就是测试是一个发现软件错误的过程,执行软件测试会以最少的人力和时间,系统的找到软件存在的缺陷和错误,建立起开发人员和使用者对软件的信心。

02. 您是否了解以往所工作的企业的软件测试过程?如果了解,请试述在这个过程中都有哪些工作要做?分别由哪些不同的角色来完成这些工作?

答:软件测试部门配合系统分析人员软件需求分析讨论,并根据需求说明书制定《项目测试计划》,编写测试用例,建立测试环境。

软件测试人员负责软件开发部门的新产品测试及原有产品的升级测试,负责软件问题解决过程跟踪,负责软件开发文档开发工作的规范化及管理开发部门的产品文档,制作用户手册及操作手册,负责产品的上线测试,监督软件开发过程的执行,提高产品质量。

03. 您是否了解以往所工作的企业的软件开发过程?如果了解,请试述一个完整的开发过程需要完成哪些工作?分别由哪些不同的角色来完成这些工作?(对于软件测试部分,可以简述)

答:需求人员连同系统分析人员&测试人员开会讨论需求。系统分析人员写出需求分析说明,并连同系统分析人员&测试人员&需求人员开会讨论可行性。系统分析人员写出详细设计说明书,程式人员编码,给出系统流程图。交与测试人员,测试人员给出Bug统计表。

04. 您在以往的测试工作中都曾经具体从事过哪些工作?其中最擅长哪部分工作?

答:从事过write test plan,creation of test case,进行功能测试,性能测试,编写测试工具,文档的管理等,比较擅长与写测试用例和进行功能测试。

05. 您所熟悉的软件测试类型都有哪些?请试着分别比较这些不同的测试类型的区别与联系(如功能测试、性能测试……)

答:有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可靠性测试,安全性测试,负载测试,压力测试,安装/卸载测试,启动/停止测试,兼容性测试,互连测试,文档测试,恢复测试,回归测试,可使用性测试,容量测试。

功能测试只对软件的功能是否满足用户需求来做测试。性能测试需要和压力和负载测试

联合起来。

06. 请试着比较一下黑盒测试、白盒测试、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的区别与联系。

黑盒测试:把测试对象当成一个黑盒子,测试人员完全不考虑逻辑结构和内部特性,只依据程式的需求说明书来检查程式的功能是否满足它的功能说明。

白盒测试:把测试对象当成一个透明的盒子,允许测试人员利用程序内部逻辑结构及相关信息,设计或选择测试用例,对程式所有逻辑路径进行测试。

单元测试:白盒测试的一种,对软件设计中的单元模块进行测试。

集成测试:在单元测试的基础上,对单元模块之间的连接和组装进行测试。

系统测试:在所有都考虑的情况下,对系统进行测试。

验收测试:第三方进行的确认软件满足需求的测试。

个人认为网站安全测试应分为两部分:安全体制测试和应用与传输安全测试。以下为简单说明:

一.安全体制测试

1.部署与基础结构

网络是否提供了安全的通信。

部署拓扑结构是否包括内部防火墙。

部署拓扑结构中是否包括远程应用程序服务器。

基础结构安全性要求的限制是什么。

目标环境支持怎样的信任级别。

2.输入验证

是否清楚入口点

是否清楚信任边界

是否验证web页输入

是否对传递到组件或web服务的参数进行验证

是否验证从数据库中检索的数据

是否依赖客户端的验证

应用程序是否易受规范化问题的影响

应用程序是否易受SQL注入攻击

应用程序是否易受XSS攻击

3.身份验证

是否区分公共访问和受限访问

是否明确服务帐户要求

是否在网络中传递明文凭据

是否实现自己的用户存储

是否使用表单身份验证

是否使用SQL身份验证

是否使用进程帐户

是否使用服务帐户

是否考虑使用匿名Internet用户身份

是否使用原始用户身份

如何保存数据库连接字符串

是否强制使用强帐户管理措施

4.授权

是否使用深层防御策略

使用了哪些网关守卫

是否使用基于角色的方法

角色是否提供足够的特权隔离

设计是否使用代码访问安全性

应用程序使用哪些身份

5.配置管理

是否支持远程管理

是否保存配置存储的安全

是否隔离管理员特权

6.敏感数据

是否存储机密信息

是否在网络中传递敏感数据

是否记录敏感数据

7.会话管理

如何交换会话标识符

是否限制会话生存期

如何确保会话状态存储的安全

8.加密

是否开发自己的加密技术

是否使用合适的密钥大小来应用正确的算法

如何确保加密密钥的安全性

9.异常处理

是否使用结构化的异常处理

是否向客户端公开太多的信息

10.审核和日志记录

是否明确了要审核的关键活动

是否考虑过如何流动原始调用者身份

二.应用及传输安全

1.注册与登录

2.在线超时

3.操作留痕

4.备份与恢复

5.HTTPS和SSL测试

6.服务器端的脚本漏洞检验

7.防火墙测试

因为工作关系,两年前本人曾调研过STAF软件,当时想为VcTester工具构造一个具有对等通信关系的IPC组件,尽管最终还是弃用STAF,改用自行开发的SRPC组件,不过仍觉得STAF是不错的自动化控制框架,尤其是跨机控制,用起来比较方便,而且它是开源的。

关于STAF

STAF(TheSoftwareTestingAutomationFramework)是发端于IBM的自动化测试框架,如果我没记错的话,2000年的时候STAF就有版本了,不过那时的STAF比较简单,做不了多少事情。过去这么多年,STAF现已发展成一个庞大体系了。

STAF主页(https://www.360docs.net/doc/542924306.html,/)对该软件介绍如下:

STAF是开源、跨平台、支持多语言的自动化测试框架,它围绕于组件重用的理念,通过服务调用(比如处理调用、资源管理、登陆、监视等)帮助大家省去繁琐的自动化架构建设工作,大家只需集中精力在自身自动化实施上。STAF为自动化测试建立了基础,在高层解决方案提供一种可插拨的机制,支持多种平台与多种语言。

使用STAF可快速构造自动化测试环境,STAF的服务调用系统也让大家创建自动用例与管理自动用例更加方便。STAF在功能级别实施服务调用,各个服务端点(称作STAF客户端)是对等的,从一个端点可直接调用另一端点(在另一台机器运行的程序)提供的服务。

换另一个角度看,STAF是一种分布式远程调用体系,它具有如下特色:

?将环境需求最小化(包括硬件与软件)

?在各种语言中都很容易使用,包括Java,C/C++,Rexx,Perl,TCL,及命令行shell环境

?易于扩展,让用户能方便的创建一个服务插入到STAF体系中

STAF比较适应需要构造复杂测试环境的场合,复杂测试环境通常是分布式的,通过STAF将测试任务分发到不同的测试环境去执行,可以方便的测试机的测试脚本,可以方便的收集测试结果,另外,执行引擎STAX(SoftwareTestAutomationeXecutionEngine)让STAF 的使用变得更简单,测试人员只需要配置XML文件便实现STAF任务管理。

几个概念

服务(Services):

STAF是基于服务(Services)来构建自动化框架的,服务就是STAF的可重用组件,服务还是一系列功能的集合。

如何理解STAF与服务的关系?STAF是一个小巧的后台程序,在STAF中使用的所有组件都是服务,STAF提供轻量级分发机制,负责将请求转发给这些服务。

STAF中服务分两种:Internal(内部服务)和External(外部服务)。内部服务被集成进STAFProc,提供一些关键性的功能,比如数据管理与同步,外部服务则由STAFProc动态装入,通过共享库(sharedlibraries)来访问。

STAF中常见服务有:

?ProcessService:这是内部服务,用来调用外部程序

?FileSystemService:这是内部服务,可以对文件进行复制、删除、查看等操作

?LogService:这是外部服务,用于日志的记录和查看

?ResPoolService:这是外部服务,提供查看、创建、删除等针对资源池的管理或操作

?MonitorService:这是外部服务,提供运行监控功能

?SemService:这是内部服务,提供mutex和event信号量操作

?ZipService:这是外部服务,提供压缩与解压

?PingService:这是内部服务,用来检测远程STAF是否在运行

请求/响应:

STAF的服务以字符串形式表达,每个请求都有三个参数(系统、服务、参数),第一个参数指示目标STAF系统,该参数由STAFProc解析以便确定是在本地处理还是发送到远端STAF系统,第二个参数指示调用哪个服务,第三个参数运行服务的参数。当服务处理结

束将返回两类数据,一是表示服务处理结果的返回码,二是服务返回特定数据。

执行引擎:

STAX是基于STAF的执行引擎,它采用XML格式描述。在XML文件中可定义测试工作流,可以实现并行执行、嵌套测试用例、控制运行时间等,STAX支持Java和Python 模块。

STAF与VcTester

前两年我们调研STAF是想拿它构造本机跨进程的通信机制,后来发现STAF无法满足我们的要求,在本机的IPC我们要求更精细,进程之间要支持更实时的响应能力,通信包可能很小,也可能很大,我们需要一种能平滑自适应系统,对大消息通信,还应自动改由文件方式传递,此外,跨进程服务的启动与关闭、重起等操作,我们有更精细要求。所以,我们就自行开发一种基于共享内存通信的SRPC组件,在它之上再叠加跨进程MVC机制,这就是大家使用VcSmith或VcTester看到的RemoteUI功能。

当然,这里我讲的是STAF的本地服务,STAF的跨机测试控制无疑非常强大,适应平台与编程接口都很丰富。所以,后续VcTester版本在向自动化测试延伸后,我们将考虑提供基于STAF插件结构的服务调用机制。

怎么帮助这位同行,今天想想,就从一些硬件方面着手说说吧,我这里说的硬件指的是大概把握点;软件方面是指如何有效灵活应用,由于各种情况太多,个人能力有限,这里就只谈谈要把握的几个基本点。

测试计划的制定,要考虑的因素确实很多,但要抓住最主要的就可以避免大的测试执行风险。

为了有效的制定测试计划,首先要清楚,制定这个测试计划的目的是什么,作用是什么。

考试大认为测试计划的主要作用是:明确工作内容、工作完成时间、工作资源、工作风险等、最终目的是提高测试的工作效率,作为保障测试工作顺利、保质保量完成。

那么,如何有效制定测试计划?

第一: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的项目、团队管理情况,要有个合适的测试计划文档模块用于编写测试工作的测试计划、便于向项目中的其它成员告知测试工作是如何安排和进行的。测试计划文档现在在网上有一堆,看了好几个,自己综合后整理了一个,最终认为测试计划文档大纲要包含如下内容:

------目录

------1. 简介

----------1.1 编写目的

----------1.2 编写背景

----------1.3 使用范围

----------1.4 参考资料

------2. 测试说明

----------2.1 测试项说明

--------------2.1.1 系统名称

--------------2.1.2 应测试项

--------------2.1.3 非测试项

----------2.2 测试资源

--------------2.2.1 硬件设备

--------------2.2.2 软件设备

--------------2.2.3 人员安排

--------------2.2.4 测试工具

----------2.3 测试安排

--------------2.3.1 测试培训

--------------2.3.2 测试进度

----------2.4 测试文档

------3. 系统风险

------4. 测试优先级

------5. 测试策略

----------5.1 接口测试

----------5.2 集成测试

----------5.3 数据和数据库完整性测试

----------5.4 功能测试

----------5.5 用户界面测试

----------5.6 性能测试

----------5.7 负载测试

----------5.8 强度测试

----------5.9 容量测试

----------5.10 安全性和访问控制测试

----------5.11 故障转移和恢复测试

----------5.12 配置测试

----------5.13 安装和反安装测试

------6. 评价准则

----------6.1 范围

----------6.2 尺度

--------------6.2.1 测试覆盖率

--------------6.2.2 质量评测

--------------6.2.3 缺陷报告

--------------6.2.4 性能评测

上面这些内容大家看起来会觉的很多很全,这个模板适合大的测试项目,个人用着感觉不错;可能,有的人会问,我可能只是做功能的测试,我只是做一个数据迁移的测试,可能涉及的测试项根本没有那么多,那么我该怎么写我的测试计划呢?

第二:根据具体测试工作任务情况编写测试计划,剪裁适合自己的测试计划模板

上面给的都是在写测试计划中要考虑的点,就像在执行测试时都要执行的测试用例点有哪些。具体在写测试计划中,那些信息是需要考虑的,那些东西是不需要考虑的,可以根据自己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裁剪和设计即可。

模板只是起到提醒作用,提醒在测试前需要注意考虑的信息都有哪些?在具体编写中,如果没有经验,要适当请教公司内部有经验人士给予评价和指导,便于制定出来的计划是可行的并没有遗漏重要点。

下面是通常非常小的测试任务中,我用过的感觉非常好的测试计划模板表格,供大家参考:

第三:测试计划不是一层不变的,随着项目的进行,会由于各方面的因素(如:提交测试的程序版本质量低、bug量大修改慢、需求变更等等)导致测试计划无法按原计划执行,这时要适当的调整测试计划。

关于如何有效制定测试计划,我只是范范的写这么几点,不知道是否会给大家一些启发;最后还想补充点:在制定测试计划时,关于人员分工这部分,要根据每个人对系统的熟悉程度以及能力情况进行分配,让大家的能量都能得到最大化的发挥。

时常会有人通过用例执行的百分比来宏观的去看一个项目的测试进度情况。

但是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测试工程师会说,用例的执行的百分比不足以展示一个项目的测试进度。

为什么会有这种矛盾呢?

其实这个等式成立有一定的前提条件,那就是测试工程师写的测试用例的测试粒度是否合理

怎样的粒度才是合理?

1、测试粒度不宜过细,测试用例分解的测试粒度过细会给测试工程师带来成倍的额外工作量,对于项目管理来讲,这样是不合算的。

2、测试粒度不宜过粗,这是因为如果一个测试用例,里面包含了太多验证点。比如在写取钱的用例时,要检查余额查询,用户最大额度查询类似的本可以单独一个用例的东西都硬拼到了一起,那么用例的执行进度和项目的进度肯定不能划等号。简单说就是有的用例简单有的用例复杂,所以有的也许要验证半天,有的只需要10分钟。这样的话,文章开头的

等式就当然不相等了。

粒度过粗还有个麻烦就是,发现很多bug都对应着一个用例。这样给缺陷管理和统计起来也带来麻烦。在项目后期的报告中不能清晰的统计缺陷。

如何划分测试粒度?

1、使用功能点划分,细化每个功能点,到这个功能点不能再拆分。

2、所要测试模快对该系统的整体影响.看其重要性。

假设有一个OA系统,该系统有2000个使用用户——这就是说,可能使用该OA系统的用户总数是2000名,这个概念就是“系统用户数”,该系统有一个“ 在线统计”功能(系统用一个全局变量记数所有已登录的用户),从在线统计功能中可以得到,最高峰时有500人在线(这个500就是一般所说的“同时在线人数”),那么,系统的并发用户数是多少呢?

根据我们对业务并发用户数的定义,这500就是整个系统使用时最大的业务并发用户数。当然,500这个数值只是表明在最高峰时刻有500个用户登录了系统,并不表示实际服务器承受的压力。因为服务器承受的压力还与具体的用户访问模式相关。例如,在这500个“同时使用系统”的用户中,考察某一个时间点,在这个时间上,假设其中40%的用户在较有兴致地看系统公告(注意:“看”这个动作是不会对服务端产生任何负担的),20%的用户在填写复杂的表格(对用户填写的表格来说,只有在“提交”的时刻才会向服务端发送请求,填写过程是不对服务端构成压力的),20%部分用户在发呆(也就是什么也没有做),剩下的20%用户在不停地从一个页面跳转到另一个页面——在这种场景下,可以说,只有20%的用户真正对服务器构成了压力。因此,从上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出,服务器实际承受的压力不只取决于业务并发用户数,还取决于用户的业务场景。

在实际的性能测试工作中,测试人员一般比较关心的是业务并发用户数,也就是从业务角度关注究竟应该设置多少个并发数比较合理,因此,在后面的讨论中,也是主要针对业务并发用户数进行讨论,而且,为了方便,直接将业务并发用户数称为并发用户数。

(1)计算平均的并发用户数:C = nL/T

(2)并发用户数峰值:C? ≈ C+3根号C

公式(1)中,C是平均的并发用户数;n是login session的数量;L是login session的平均长度;T指考察的时间段长度。

公式(2)则给出了并发用户数峰值的计算方式中,其中,C?指并发用户数的峰值,C 就是公式(1)中得到的平均的并发用户数。该公式的得出是假设用户的login session产生符合泊松分布而估算得到的。

实例:

假设有一个OA系统,该系统有3000个用户,平均每天大约有400个用户要访问该系统,对一个典型用户来说,一天之内用户从登录到退出该系统的平均时间为4小时,在一天的时间内,用户只在8小时内使用该系统。

则根据公式(1)和公式(2),可以得到:

C = 400*4/8 = 200

C?≈200+3*根号200 = 242

测试的流程中,测试计划是对整个测试活动的安排,而测试用例则是测试执行的指导,但是,现在仍然有很多的测试人员没有认识到测试计划和测试用例的重要性,在项目时间比

软件产品验收测试标准

软件产品验收测试标准和流程 1. 验收测试简介 验收测试即由产品开发方按照需求文档中所有内容(或按合同及其它有效约定,对方承诺实现的需求)进行开发、内测完毕,提交版本符合验收测试标准,通过验收小组进行的测试。通过验收测试判断产品质量是否符合产品需求,功能实现是否正确并可以最终上线。 2. 验收测试目的 通过验收测试判断产品质量是否符合产品需求、功能实现是否正确,性能和安全性方面是否符合发布标准,并且产品可以最终上线。 3. 验收测试范围 3.1界面测试 所有页面浏览,连接的正确、所有功能按钮及界面显示正确 3.2功能测试 所有需求文档描述的功能实现正确 3.3性能测试 重点业务功能、性能能满足上线运营需求 3.4安全性测试 接口和数据调用等方面符合安全性规范;没有安全性漏洞 4. 验收测试流程 验收测试基本工作流程如下: 4.1. 准入条件检测 4.1.1文档 进入验收测试的文档准备齐全: a) 验收版本的需求文档(提交方提供):要求需求文档与最终提交验收测试的程序完全匹配; b) 验收版本的测试用例(提交方提供):要求测试案例覆盖最终版本的需求文档;

c) 验收版本的测试告(提交方提供):在测试报告书中说明测试总体情况,缺陷列表及修复情况; 4.1.2缺陷 要求开发方在合同双方约定的环境中对需要文档上提及的所有功能进行全面测试,且提交验收测试时,开发方发现的所有缺陷都已解决。 4.1.3测试环境 验收测试环境准备完成,与线上真实环境一致 4.1.4沟通和联系 1. 提交验收测试的开发方负责人联系方式及测试工程师联系方式齐全; 2. 提交验收测试缺陷的沟通渠道建立完毕,要求快捷、准确、反馈及时; 4.2 验收测试 4.2.1文档验收 进入标准:文档准备必须齐全且符合标准,可以进入文档验收流程 中断标准: 1. 需求文档并非最终版,需求文档上描述的功能程序并未实现 2. 测试用例与需求文档不匹配,测试用例中测试的模块在需求文档中不存在或者需求文档中的功能模块未在测试用例中体现 3. 测试报告书不完整,遗留缺陷不符合遗留缺陷允许限制的数量 退出标准: 文档符合标准并通过验收,进入程序验收流程 4.2.2程序功能验收 进入标准:文档验收流程结束 中断标准: 1. 出现A,B级缺陷 2. C级缺陷达到8个 3. 验收测试过程中,提交新的版本 退出标准: 验收测试合格,缺陷按照标准修复完成 通过标准: 要求验收测试结束后,未解决的缺陷达到以下要求时,才能验收通过: a) A级缺陷:0个; b) B级缺陷:0个; c) C级缺陷:小于等于总缺陷数的3%; d) D级缺陷:小于等于总缺陷数的5%个; e) E级缺陷:小于等于总缺陷数的15%个。 注:对于放弃处理的提案,必须提前经过我方同意。

软件测试怎么测试 谈软件测试常用方法和测试流程

摘要软件测试就是在软件投入运行前,对软件需求分析、设计规格说明和编码的最终复审,是软件开发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软件质量保证的关键步骤。软件测试的方法可分为人工测试和机器测试,人工测试包括个人复查、走查和会审,机器测试可分为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软件测试虽然是一个独立的阶段,但在实际工作中,测试的流程主要包含单元测试、组装测试、确认测试、系统测试四个阶段。 关键词软件测试;白盒;黑盒;单元测试;组装测试;确认测试;系统测试 一、软件测试的常用方法 软件测试就是在软件投入运行前,对软件需求分析、设计规格说明和编码的最终复审,是软件开发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软件质量保证的关键步骤。采用面向对象技术进行软件开发产生了两个结果一是开发出功能更强大更便于用户使用的软件产品,二是生成规模庞大的程序代码和文档,这也必然导致更大规模的软件测试和维护工作。因此,规范化的软件测试势在必行。规范化不只是测试的需求(有效代码量、结构/逻辑的复杂性、高性能/高精确性/高可靠性需求)和消耗资源(人力/时间/测试频度)规模化,更要求在面对规模庞大的软件测试需求,在合理的资源消耗基础上,实施有效的测试。 下图描述的是常用的一些测试方法

1、人工测试的方法 (1)个人复查 个人复查是指程序员自行设计测试用例,对源代码、详细设计进行仔细检查,并记录错误、不足之处等。个人复查主要包括检查变量的正确性、检查标号的正确性、检查子程序、宏、函数、常量检查、标准检查、风格检查、比较控制流、选择、激活路径、对照详细说明书,阅读源代码和补充文档等方面的测试内容。 (2)走查 走查是指测试人员先阅读相应的文档和源代码,然后人工将测试数据输入被测试程序,并在纸上跟踪监视程序的执行情况,人工沿着程序的逻辑走查运行一遍,跟踪走查运行的进程来发现程序的错误。走查的具体测试内容包括模块特性、模块接口、模块的对外输入或输出、局部数据结构、数据计算错误、控制流错误、处理出错和边界测试等方面。 (3)会审 会审是指测试人员在会审前仔细阅读软件的有关资料,根据错误类型清单(根据以往的经验、对源程序的估计等,并在以后测试中给以丰富补充)填写检测表,提出根据错误类型要提出的问题。会审时,由程序设计人员讲解程序的设计方法,

软件产品检测报告

软件产品检测报告

————————————————————————————————作者:————————————————————————————————日期:

报告编号:RT20130605 ? 软件产品检测报告 Software Product Registration Testing Report 产品名称: 产品版本: 送检单位: 报告日期: 项目编号: ************

产品名称版本 送检单位 单位名称 通讯地址 联系人 单 位 属 性 内资企业□ 生产地点 外(合)资企业□ 电子邮箱 港澳台(合)资企业□ 电话∕传真 科研院校□ 邮政编码 政府事业团体 网址 其他性质□ 成果有无密级 有□无□密级秘密□机密□绝密 □ 软件类型 检测单位 检测地点 测试类型 测试标准 参考依据 --样品名称版本 样品内容与数量 样品接收日期 客户端 服务器

测试环境端软件 网络-- 测试工具-- 其它-- 检测日期测试人员审核人员批准人员

“ *********系统 V4.0” 登记检测报告 *******有限公司受******委托,于二〇一三年五月五日至二O一 三年六月五日,根据GB/T 25000.50-2010《软件工程软件产品质量要求与 评价(SQuaRE)商业现货(COTS)软件产品的质量要求和测试细则》标准, 和《软件产品登记测试规范》规定的检测方法,对该单位开发的“*****发 布系统 V4.0”软件产品进行了登记检测。该软件属于应用软件-行业管理 软件,包括二次开发、节目管理制作、发布管理、终端操作、系统操作等主要 功能,上述主要功能测试未发现异常。登记检测表明:该软件基本满足软件产 品登记检测项的要求。 测试结果: 通过□不通过 (注:本报告仅作为软件产品登记使用,不能作为软件产品质量认证的依据) ********公司 二O一三年 六月五日 软件产品登记检测结果表 测项目试 测试状态测试结果 安装与卸载系统安装 由提供商成功安装通过 系统卸载 可以卸载通过 功能功能模块挂 接软件的功能模块全部挂接通过软件功能实测试软件中节目管理、发布管理、终通过

软件测试基本流程及要求

软件测试基本流程与要求(提纲) 1目标 制定完整且具体的测试路线和流程,为快速、高效和高质量的软件测试提供基础流程框架。 最终目标是实现软件测试规范化,标准化。 2测试流程说明

3测试需求分析 测试需求是整个测试过程的基础;确定测试对象以及测试工作的范围和作用。用来确定整个测试工作(如安排时间表、测试设计等)并作为测试覆盖的基础。而且被确定的测试需求项必须是可核实的。即,它们必须有一个可观察、可评测的结果。无法核实的需求不是测试需求。所以我现在的理解是测试需求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它是在整个测试计划文档中体现出来的,不是类似的一个用例或者其他. ·测试需求是制订测试计划的基本依据,确定了测试需求能够为测试计划提供客观依据; ·测试需求是设计测试用例的指导,确定了要测什么、测哪些方面后才能有针对性的设计测试用例; ·测试需求是计算测试覆盖的分母,没有测试需求就无法有效地进行测试覆盖; 3.1测试方法与规范 3.1.1测试方法 随着软件技术发展,项目类型越来越多样化。根据项目类型应选用针对性强的测试方法,合适的测试方法可以让我们事半功倍。以下是针对目前项目工程可以参考的测试方法: ?β测试(beta测试)--非程序员、测试人员 β测试,英文是Beta testing。又称Beta测试,用户验收测试(UAT)。

β测试是软件的多个用户在一个或多个用户的实际使用环境下进行的测试。开发者通常不在测试现场,Beta测试不能由程序员或测试员完成。 当开发和测试根本完成时所做的测试,而最终的错误和问题需要在最终发行前找到。这种测试一般由最终用户或其他人员完成,不能由程序员或测试员完成。?α测试(Alpha测试)--非程序员、测试人员 α测试,英文是Alpha testing。又称Alpha测试. Alpha测试是由一个用户在开发环境下进行的测试,也可以是公司内部的用户在模拟实际操作环境下进行的受控测试,Alpha测试不能由该系统的程序员或测试员完成。 在系统开发接近完成时对应用系统的测试;测试后,仍然会有少量的设计变更。这种测试一般由最终用户或其他人员来完成,不能由程序员或测试员完成。?兼容性测试--测试人员 兼容性测试是指测试软件是否可以成功移植到指定的硬件或者软件环境中,例如在B/S项目中各个不同浏览器之间的测试。 ?用户界面测试-UI测试--测试人员 用户界面测试,英文是User interface testing。又称UI测试。 用户界面,英文是User interface。是指软件中的可见外观及其底层与用户交互的部分(菜单、对话框、窗口和其它控件)。 用户界面测试是指测试用户界面的风格是否满足客户要求,文字是否正确,页面是否美观,文字,图片组合是否完美,操作是否友好等等。UI 测试的目标是确保用户界面会通过测试对象的功能来为用户提供相应的访问或浏览功能。确保用户界面符合公司或行业的标准。包括用户友好性、人性化、易操作性测试。

流程管理软件测试的流程

(流程管理)软件测试的流 程

软件测试的流程,包含各阶段会产生什么文档 无论是采用瀑布式仍是其他的产品生命周期模型,软件测试分为如下几个阶段:1、测试需求分析阶段。 测试需求分析阶段主要工作是获得测试项目的测试需求(测试规格)。 输出产物:《可测试性需求说明书》和《测试规格》 2、测试计划阶段。 以测试需求为基础,分析产品的总体测试策略。 输出产物:《产品总体测试策略》 3、测试方案设计阶段。 本阶段主要是以测试规格为基础获得特性测试方案,对于有自动化测试的项目,进行自动化测试的分析,获得测试策略。 输出产物:《产品或者版本总体测试方案》 4、测试用例实现阶段。 本阶段主要是完成各个特性的测试用例的编写和自动化脚本的编写。 输出产物:《产品自动化测试用例》和《手工执行测试用例》 5、测试执行阶段。 本阶段是根据测试策略开展测试执行和回归测试。 输出产品:《产品或版本测试方案》和《缺陷分析方案》 6、评估和关闭阶段。 只对前面的各个阶段的执行情况,完成对测试项目的关闭,同时提供完整的度量数据和项目总结方案。 输出产物:《遗留问题风险分析方案》、《度量分析方案》和《测试关闭方案》软件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如何应用哪些软件测试方法。

画壹个V模型你就明白了:左边为开发过程,对应右边的测试过程,开发自上而下,测试是自下而上 开发过程测试过程 可行性研究验收测试 需求分析系统测试 概要设计集成测试 详细设计单元测试 软件编码阶段 1、需求分析阶段对应生成需求规格说明书,对应测试生成系统测试方案,即为系统测试准备的,该阶段已经完成了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主要是对软件产品的功能和非功能进行测试,几乎不测试代码,所以测试方法以黑盒为主; 2、概要设计阶段对应生成概要设计说明书,对应测试生成集成测试方案,该阶段已完成单元测试,是将各个功能模块组装起来进行的测试,所以也叫组装测试。主要见模块调用是否正常,接口是否可用,数据传输是否正确等,所以用到的测试方法几乎是白盒的方法,如路径覆盖,条件组合覆盖等; 3、详细设计阶段对应生成详细设计说明书,对应测试生成单元测试方案,该阶段是开发人员编码后的第壹个测试阶段,是对开发出来的单独模块进行测试,以确保每壹个功能模块的功能正常,能够构建桩模块和驱动模块来回调用,方法也是以白盒为主。 4、白盒测试的准则是尽可能覆盖程序内部的逻辑结构,黑盒则是尽可能覆盖所有的输入输出接口,包括文档等壹些静态的测试。除常用的测试方法外,仍需补充大范围的随机测试,尽可能达到覆盖率100%。

软件测试流程规划

软件测试流程规划 一、引言 本文档规范了软件测试过程中的整体流程,明确了软件测试从开始到结束的各个阶段,以及在各阶段中的负责人、具体工作内容和必需的输入输出文档。另外,本文还介绍了各测试阶段需要的测试工具、测试点和测试步骤,并提供了各类测试文档的参考模板。 二、测试流程概述 1、流程介绍 一般来讲,软件测试是伴随着项目的立项而开始的。也就是说,软件项目一旦确立,测试工作也就开始了。在测试的过程中,前后要经过以下主要环节: 需求分析—>制定测试计划—>搭建测试环境—>测试用例设计—>测试执行—>BUG回归测试—>测试总结—>软件发布 对于以上流程环节,一般而言,需求分析属于需求分析人员的工作范畴,环境搭建、用例设计、测试执行以及回归测试等属于测试人员的工作范畴,测试负责人负责制定测试计划以及对各个环节的跟踪、实施、管理等。 2、流程图 功能测试 项目开始 需求阶段 测试计划 测试阶段 性能测试 用户界面测试 兼容性测试 安全性测试 接口测试 测试总结 软件发布

在这个阶段,主要是对于需求的收集、分析以及评估。 1.由需求分析人员统一收集需求,并整理成文档格式转发给项目经理、开发经理和测试经理; 2.项目经理召集开发经理、测试经理和需求分析人员进行会议讨论,了解具体每个需求的实际含义,并且明确各需求的有效性和可用性; 3.小组会议讨论,确定最终实现的需求和功能点,并整理出重点需求; 4.项目经理根据会议讨论结果编写需求说明,并且再次召集小组开会讨论,对需求说明进行修复、完善,并最终确定《需求规格说明书》。 负责人:项目经理 输入文档:需求说明文档 输出文档:《需求规格说明书》 四、测试计划阶段 作为测试的起始步骤和重要环节,测试计划是对测试全过程的组织、资源、原则等进行规定和约束,并制定测试全过程各个阶段的任务以及时间进度安排,并提出对各项任务的评估、风险分析和管理需求。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测试计划是从管理角度对整个测试活动进行规划和控制。 测试计划的主要内容可分以下几个方面: 1.测试概述(介绍项目测试的范围、目的以及组织形式) 2.测试进度(测试时间周期的安排) 3.测试策略(包括测试环境、测试工具及测试方法) 4.需求跟踪(确定系统测试项与需求之间的对应关系) 5.测试通过失败标准(指明测试何时通过何时结束) 6.测试挂起恢复标准(指明当测试过程无法进行下去时测试活动挂起以及恢复的标准) 7.资源分配(工作量的统计以及工作任务的安排) 8.应交付测试工作产品(明确测试需要提交的各类工作文档) 9.风险评估(预估测试存在的风险) 测试经理根据项目的总体进度、发布时间以及需求规格说明、开发计划制定相应的测试计划,完成后提交给项目经理。项目经理组织讨论会,连同开发经理、测试经理以及各模块负责人,对测试计划进行评审并确定。 负责人:测试经理 输入文档:《需求规格说明书》、《软件开发计划》 输出文档:《软件测试计划》

软件测试工程师岗位职责说明书

软件公司岗位职责说明书范例 岗位名称:测试工程师所在部门:软件开发部 直接上级:测试组组长直接下属部门/岗位: 工资级别范围:等级至等级岗位定员: 本职概述: 负责软件产品、软件项目的测试,以及售后支持保障工作,保障产品质量达到规定要求。职责与工作任务: 职责一职责描述:负责软件产品/项目测试工作工作时间百分比:60% 工作 任务 1.根据详细设计文档编写测试方案,测试用例 2.根据测试用例执行测试活动 3.进行bug提交和跟踪 4.向项目经理,测试组组长,开发组组长,开发人员提交各阶段测试报告 职责二职责描述:承担软件产品售后项目的支持保障工作工作时间百分比:25% 工作 任务 1.承担软件产品售后项目的常规支持,解答实施部门的问题等 2.协助支持组进行问题重现 3.测试开发组发布的补丁,编写测试报告 职责三职责描述:承担面向实施部及用户的产品培训工作工作时间百分比:5% 工作 任务 1.在测试组组长的安排下进行各种产品培训文档的编写 2.组织和进行培训工作 职责四职责描述:了解测试新技术、工具的发展动态,检验并引 入测试工作 工作时间百分比:5% 工作 任务 1.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和掌握测试新技术、工具 2.进行测试工具实践和检验

3.适当的时机引入测试新技术/工具 职责五职责描述: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工作时间百分比:5% 相关权限: ?对软件项目计划(含测试计划)的建议权 ?关于软件产品、项目质量情况向上级的汇报权 ?软件产品、项目相关事项的知情权 ?从提交bug到关闭bug过程中的决定权 ?对所测试产品、功能质量的声明权 ?本领域(专业)获取信息、知识的工具的使用权; ?学习、研究权和接受再教育、培训的权利; ?办公工具和劳动工具的使用权; ?相关事情的知情权 汇报关系: ?以上职责,向测试组组长汇报 工作协作关系: ?内部协作部门:产品规划部,软件开发部开发小组,专业服务部,品质保证部 ?外部协作单位:无 工作环境: ?一般办公环境 使用工具设备: ?一般办公自动化设备、数据库、应用程序、报表服务器 所需记录文档: ?测试要点书面说明,测试方案,测试用例,测试报告,培训文档,工作日报 任职资格: 最低学历要求: ?大学本科

软件产品检测报告

软件产品检测报告 1. 引言 该报告主要介绍了对北京瑞易吉成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实施的中国文史出版社“中央文化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项目本次功能测试的测试过程和测试结果,通过对测试过程的检查和对测试结果的分析,达到对系统质量的认识和对整个系统的整体评估以及在以后的开发和测试工作中如何改进使软件更加符合用户的实际需求,更加易用等。 1.1.编写目的 本文档作为该系统测试的测试标准,内容关系到本次系统测试可能涉及到的测试内容和测试技术解决方案。 1.2.系统概述 该系统是数字出版的内容生产的管理系统。各种内容资源通过导入工具、结构化地存储到内容资源库中,能够方便地实现内容重用和多媒体多渠道发布。 实现了出版流程再造,其中的协同编纂模块采用了灵活的工作流、严格的权限管理和明晰的版本管理,支持安全高效的内容生产。 采用了国际先进的技术标准,能够按照文件类型定制DTD模板以及拆分标准和规则,搭建了系统的内容资源库框架,支持XML内容和非XML内容的存储,实现了企业内容资产管理的目标。

2. 测试描述 2.1.测试范围与内容 对北京瑞易吉成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实施的中国文史出版社“中央文化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项目进行测试,保证使用方的功能正确,保证系统核心模块的稳定和安全,为项目的验收提供参考。以此,本计划列出了在此次功能测试过程中所要进行的内容和实施的方案及测试资源的安排,作为测试活动的依据和参考。 本次测试的对象为北京瑞易吉成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实施的中国文史出版社“中央文化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项目,测试范围为:中央新闻出版总署招标文件的数字化加工、内容资源管理、编辑加工和产品发布四个包的功能清单。 本次测试的主要内容有功能测试(含容错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性测试、易用性测试等。 2.2.测试依据 本次测试所依据的文档包含开发方提供的《需求规格说明书》、《操作手册》、《用户手册》,《维护手册》,《设计文档》等相关开发文档。 并依据IT行业项目的通用标准,包括功能测试标准、缺陷标准、易用性标准。 对于项目的易用性标准,原则上由测试方提出易用性问题修改的建议,由开发方对测试方提交的问题进行确认。 2.3.测试环境 硬件平台

软件测试计划模板参考文档

XXX项目 软件测试计划 编号: xxxx公司 20xx年xx月 目录

1文档说明 (2) 1.1文档信息 (2) 1.2文档控制 (2) 1.2.1变更记录 (2) 1.2.2审阅记录 (3) 2引言 (4) 2.1编写目的 (4) 2.2项目背景 (4) 2.3参考资料 (4) 2.4术语和缩略语 (5) 3测试策略 (5) 3.1整体策略 (5) 3.2测试范围 (7) 3.3测试交接标准 (8) 3.3.1单元测试交接标准 (8) 3.3.2集成测试交接标准 (8) 3.4测试通过标准 (8) 3.5测试类型 (8) 3.5.1功能测试 (8) 3.5.2性能测试 (9) 3.5.3容量测试 (9) 3.5.4安全测试 (9) 3.6风险分析 (9) 4测试方法 (10) 4.1里程碑技术 (10) 4.2测试用例设计 (10) 4.3测试实施过程 (11) 4.4测试方法综述 (11) 4.5测试团队结构 (11) 5资源需求 (12) 5.1培训需求 (12) 5.2运行环境 (12) 5.2.1软件运行环境 (12) 5.2.2硬件运行环境 (13) 6各阶段时间分配 (13) 7测试过程管理 (13) 7.1测试文档 (13) 7.1.1测试文档管理 (13) 7.2缺陷处理过程 (14) 7.3测试报告 (14)

1文档说明 1.1文档信息 文档基本信息参看表1-1文档信息表。 表1-1文档信息表 1.2文档控制 1.2.1变更记录 文档变更记录在表1-2中详细记录。

1.2.2审阅记录 表1-3中详细记录了审阅记录。

软件测试岗位职责

软件测试岗位职责 1、软件测试岗位职责 1、接受测试任务,进行需求分析; 2、按照测试计划搭建测试环境,并保证测试环境的可靠性; 3、按照测试计划编写测试用例,保证测试用例合理有效; 4、按照测试用例执行测试,及时发现缺陷,并使用工具进行管理缺陷; 5、编写和提交测试报告,保证测试进度按计划完成; 6、参与审核其他测试工程师的测试用例和报告; 7、学习和推广使用新的测试技术和工具; 8、负责组织搭建,管理和维护部门的测试环境(测试环境管理和维护方向适用); 9、参与自动化测试框架设计,各产品自动化测试的设计、实现与维护(自动化测试方向适用); 10、负责组织对产品进行压力测试(压力测试方向适用); 11、搭建与维护部门的配置管理环境,制定配置管理工具并指导部门成员使用;进行配置管理流程规范和配置管理工具的宣贯、引导和培训(配置管理方向适用)。

12、具备软件工程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各种测试理论和测试技术; 13、熟悉Windows操作系统,熟练掌握HTTP协议; 14、具有良好的中英文沟通能力,有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5、精通测试过程设计和用例设计方法,能主动进行技术钻研。 16、良好的文档写作能力。 17、至少在性能测试、自动化测试、白盒测试方面中有一项专长。 18、熟悉linux系统操作。 2、软件测试岗位职责 软件测试就是利用测试工具按照测试方案和流程对产品进行功能和性能测试,甚至根据需要编写不同的测试工具,设计和维护测试系统,对测试方案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估。 1、根据软件设计需求制定测试计划,设计测试数据和测试用例。 2、有效地执行测试用例,提交测试报告。 3、准确地定位并跟踪问题,推动问题及时合理地解决。 4、完成对产品的集成测试与系统测试,对产品的软件功能、性能及其它方面的测试。

软件产品测试方法与策略

软件产品测试方法与策略 【摘要】软件测试已经逐步被许多企业所重视,软件测试在产品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关系到产品的使用操作及稳定性,一个软件产品的BUG率直接关系到软件产品的质量,通过对软件的测试来完善软件功能,提高软件产品的质量。软件测试除了对软件需求功能进行测试后,还需要对可能遇到的误操作、大数据量存储、连续操作等方面进行测试,力求使软件更全面,更可靠,保证软件的正常使用。本文从实际测试入手,介绍自己工作中进行软件产品测试的方法及思路,对测试方法及策略进行总结分析。 【关键词】软件测试;完整性测试;健壮性测试;容错性测试;边缘化测试 随着IT技术的快速发展,软件产品经历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各类软件层出不穷,逐步进入寻常百姓家,大到一套完整的控制系统,小到儿童的玩具,都离不开软件的支持。软件的如此快速发展,离不开大量的软件测试人员对产品进行测试,来保证软件的质量,软件测试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系统的学科,渗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1 软件测试概述 软件测试是对系统功能的验证测试,需要在产品需求阶段分析需求,细化需求功能,整理编制测试用例。 在需求阶段需要挖掘软件产品的隐性需求,分析可能存在的各种情况以及预期的结果,完善测试用例。 软件测试工作主要是对测试用例的整理,软件测试质量依赖于测试用例的完整性。若测试用例相当完善,覆盖了需求的所有功能和隐性需求功能,软件产品的质量只要是完整的执行测试用例就可以得到保证,反之亦然。 软件产品测试需要站立在操作使用用户的身份上进行测试,因为使用者是最终的用户,一个软件产品只有得到使用者的认可和赞同才能称得上好软件、好产品,否则软件再怎么被称为功能强大、功能完善,只要对操作使用者来说操作困难,都是无稽之谈,至少不能算的上好软件。 软件产品测试需要与其他部门及用户进行有效的沟通,保证需求正确,操作使用方法切合实际,明确使用人员的操作习惯和期望,只有便于操作、符合使用人员期望的软件产品,才能被接受,才能获得使用人的支持,从而产品才能获得良好的发展机遇。 2 软件产品测试方法 一个产品经历了启动、计划、实施控制阶段后,产品进入了产品软件测试环

测试流程规范文档

软件测试流程规范 测试人员要站在用户的角度来思考,这个产品是不是用户需要的。 一、软件发布流程流程: (1)、产品需求分析:根据客户或者用户提出的功能需求,对产品功能逻辑进行需求的分析,了解客户需要一个什么产品。 (2)、设计测试用例: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功能流程设计,主要包括正确的逻辑和错误的逻辑,同时需要设计一些特殊内容输入,如特殊字符、空格以及不同的环境。 (3)、测试用例评审:将设计好的测试用例与领导开发同事一起进行评审,检查是否有遗漏的地方。 (4)、执行测试用例:开发人员在功能开发完毕后完成在开发环境的测试后,提交到测试环境,测试人员开始执行测试用例。 (5)、跟进测试问题:开发修复问题后,对BUG进行修复后的测试跟进工作,在产品上线前需要将版本的BUG进行一次修复确认测试。(6)、提交测试报告:完成一个迭代版本的测试之后,需要提交次版本的质量情况。 二、软件测试类型: (1)、单元测试:对软件中最小的可测试单元进行检查和验证,这个一般开发人员自己就做了。

(2)、集成测试:是确保各单元组合在一起后能够按既定意图协作运行,并确保增量的行为正确。这里测试人员可以根据设计的测试用例来执行功能测试。 (3)、系统测试:简单的说就是对整个软件进行测试,执行整个系统的全部测试用例。(但是系统测试还包括恢复测试、安全测试、压力测试) (4)、验证测试:通俗的可以理解为是对软件系统的检查,软件是否满足功能需求,这个可以根据需求文档来进行,验证测试也可以理解为客户的验收测试。 三、测试用例的编写规范 (1)、测试用例包括以下内容:用例编号、测试项目、功能模块测试小标题、操作步骤、问题详细描述、PASS&FAIL、优先级、研发确认、测试者&时间、验收结果、备注。 (2)、测试用例表格文件命名规则:项目名称+版本号+更新日期(年月日),如果有自己习惯的方式可以不按照这样命名。 (3)、BUG跟进表包括以下内容:编号、BUG小标题、开发者、优先级、创建时间、是否完成、完成时间、类型、状态。 (4)、测试结果数据:主要记录用例的执行情况和BUG的修复情况。详细信息见下图:

软件产品测试历年试题

2008年4月软件产品测试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5分) 1.分支覆盖准则要求每个分支至少执行________________次。 2.软件危机产生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软件开发的方法与技术两个方面。 3.白盒测试与黑盒测试都是_______________测试。 4.边界值分析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5.软件测试能做好的三件事是证明,监测和_________________。 6.软件测试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软件测试的过程模型有V,W和____________等三种。 8.确认测试又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9.等价类的边界即是___________________的值。 10.文档测试是不可缺少的,它有助于提高软件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回归测试的基本思想是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的每一个用例得到执行。 12.测试组的主要职责是_________________软件程序中的错误。 13.WinRunner是__________________测试的工具。 14.软件测试的工作量占总工作量的__________________。 15.负载测试是一种_____________测试。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性能测试的基本目标是() A、发现错误 B、提高软件性能 C、纠正错误 D、改正程序结构 2.软件测试与改正错误可以在软件生命周期的() A、规划阶段 B、任何阶段 C、设计阶段 D、维护阶段 3.在发现缺陷并改正之后开展的软件测试是() A、回归测试 B、性能测试 C、增长测试 D、功能测试 4.完整性测试的主要目的是() A、界面是否完整 B、检查文档 C、发现错误 D、与竞争产品比较 5、白盒测试是()阶段的组成部分 A、规划 B、设计 C、维护 D、编码 6、在为数字输入设计测试用例时,总会用0作为一个用例,该用例是()用例 A、负载测试 B、等价类 C、错误猜测 D竞争条件 7.用户界面测试一般用()策略 A、白盒测试 B、黑盒测试 C、灰盒测试 D ABC都可 8.维护阶段的测试大部分是()的工作 A、功能测试与性能测试 B、功能测试与系统测试 C、集成测试与系统测试 D、性能测试与集成测试 9.文档是软件产品的一部分,有效文档的益处有() A、改善可用性 B、减少客户支持支出 C、提高可维护性 D、ABC都可 10.测试计划的制定应在()之后。 A、规划评审 B、需求确定 C、设计完成 D、编码完成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黑盒测试

软件测试流程规范最全

软件测试流程规范整体的流程图 1.详细的流程执行 1.1 计划与设计阶段 整体流程图

1.1.1 立项会议 由高层主管立项会议,会议主要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且确定项目经理及项目测试组长。 1.1.2 需求评审 注:1.需求定义基本完成,此时应在评审会议召开之前发给测试团队,预留时间给测试相关人员熟悉、理解。 2.测试部参与人员由测试部经理指定,主要由测试组长、测试设计等人员组成(还应包括配置管理人员、质量保证人员)。

1.1.3 测试工作启动 注:在正式测试任务下达前,开发团队应在项目(产品)开发计划完成后及时向测试团队下达预通知,告之较为确切的测试日期,提供当前最新的相关资料。部门经理和测试组长组建测试小组,并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调整人力、时间安排、测试环境等其它资源。测试小组成员可预先熟悉必要的项目(产品)资料。 1.1.4 测试设计阶段 1.1.4.1 设计测试计划 注:针对需求分析文档和项目开发计划文档测试完成后,测试组需要编写测试计划文档、制定测试测略及预估测试过程中的风险,并设计出合理的规避风险的策略,为后续的测试工作提供直接的指导。

1.1.4.2 设计测试用例 注:在需求分析文档确立基线以后,测试组需要针对项目的测试需求编写测试用例,在实际的测试中,测试用例将是唯一实施标准。

1.1.4. 2.1设计测试用例的常用方法 a.等价划分法 有效等价类:是指对于程序的规格说明来说是合理的有意义的输入数据构成的集合利用有效等价类可检验程序是否实现了规格说明中所规定的功能和性能 无效等价类:与有效等价类的定义恰巧相反 b.边界值法: 边界值分析法就是对输入或输出的边界值进行测试的一种黑盒测试方法。通常边界值分析法是作为对等价类划分法的补充,这种 情况下,其测试用例来自等价类的边界。 通常情况下,软件测试所包含的边界检验有几种类型:数字、字符、位置、重量、大小、速度、方位、尺寸、空间等。 相应地,以上类型的边界值应该在:最大/最小、首位/末位、上/下、最快/最慢、最高/最低、最短/最长、空/满等情况下。 边界值分析的基本思想是使用在最小值、略高于最小值、正常值、略低于最大值和最大值处取输入变量值,记为:min、min+、nom、 max-、max考虑到健壮性测试,还可以加一个略大于最大值max+, 以及一个略小于最小值min-的值。 举例说明:例如要求0 < X<5,在编写用例时需考虑到以下几种 情况: ?x=0的情况 ?x=5的情况 ?x=-1的情况 ?输入一个X大于5的值,例如输入X=6 c.错误推断法 基于经验和直觉推测程序中所有可能存在的各种错误,从而有针对性 的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 思路:分析程序中最易出错的场景和情况,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设 计测试用例,需要完成的前提条件如下: ●深度熟悉被测系统的业务、需求。 ●对被测系统或类似系统之前的缺陷分布情况进行过系统的分析。 包括功能缺陷,数据缺陷,接口缺陷和界面缺陷等等。 举例说明: 聊天窗口功能 ?输入特殊字符(全角,半角)后,窗口是否能够正常显示 ?输入空格,是否能够过滤,是否会算入长度计算 ?输入html字符 ?输入脚本语言函数 ?在需要密码验证,或者需要二次输入确认的地方,通过复制粘贴第一次的输入内容是否能够通过

软件测试岗位工作职责范本

岗位说明书系列 软件测试岗位工作职责(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49849软件测试岗位工作职责 Software Testing Job Duties 说明:为规划化、统一化进行岗位管理,使岗位管理人员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与明确责任制,特此编写。 1、接受测试任务,进行需求分析; 2、按照测试计划搭建测试环境,并保证测试环境的可靠性; 3、按照测试计划编写测试用例,保证测试用例合理有效; 4、按照测试用例执行测试,及时发现缺陷,并使用工具进行管理缺陷; 5、编写和提交测试报告,保证测试进度按计划完成; 6、参与审核其他测试工程师的测试用例和报告; 7、学习和推广使用新的测试技术和工具; 8、负责组织搭建,管理和维护部门的测试环境(测试环境管理和维护方向适用); 9、参与自动化测试框架设计,各产品自动化测试的设计、实现与维护(自动化测试方向适用);

10、负责组织对产品进行压力测试(压力测试方向适用); 11、搭建与维护部门的配置管理环境,制定配置管理工具并指导部门成员使用;进行配置管理流程规范和配置管理工具的宣贯、引导和培训(配置管理方向适用)。 12、具备软件工程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各种测试理论和测试技术; 13、熟悉Windows操作系统,熟练掌握HTTP协议; 14、具有良好的中英文沟通能力,有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5、精通测试过程设计和用例设计方法,能主动进行技术钻研。 16、良好的文档写作能力。 17、至少在性能测试、自动化测试、白盒测试方面中有一项专长。 18、熟悉linux系统操作。 请输入您公司的名字 Foonshion Design Co., Ltd

软件测试方案

软件测试方案 软件测试是指使用人工或者自动的手段来运行或测定某个软件产品系统的过程,其目的是在于检验是否满足规定的需求或者弄清预期的结果与实际结果的区别。本文主要描述软件测试的一些类型。 白盒测试 白盒测试是基于代码的测试,测试人员通过阅读程序代码或者通过使用开发工具中的单步调试来判断软件的质量,一般白盒测试由项目经理在程序员开发中来实现。白盒测试分为动态白盒测试和静态白盒测试 静态白盒测试 利用眼睛,浏览代码,凭借经验,找出代码中的错误或者代码中不符合书写规范的地方。比如,代码规范中规定,函数必须为动宾结构。而黑盒测试发现一个函数定义如下: Function NameGet(){ …. } 这是属于不符合开发规范的。 有这样一段代码: if ((i<0) & (i>=0)) … 这段代码交集为整个数轴,IF语句没有必要 I=0; while(I>100){ J=J+100; T=J*PI; } 在循环体内没有I的增加, 错误产生。

动态白盒测试 利用开发工具中的调式工具进行测试。比如一段代码有4个分支,输入4组不同的测试数据使4组分支都可以走通而且结果必须正确。 if(I<0){ P1 }else{ P2 } 在调试中输入I=-1,测试P1程序段通过; 再输入I=1, 测试P2程序段,这样的测试属于动态白盒测试的缺陷。白盒测试通常在单元测试的时候进行。 功能测试 功能测试指测试软件各个功能模块是否正确,逻辑是否正确。对测试对象的功能测试应侧重于所有可直接追踪到用例或业务功能和业务规则的测试需求。这种测试的目标是核实数据的接受、处理和检索是否正确,以及业务规则的实施是否恰当。此类测试基于黑盒技术,该技术通过图形用户界面(GUI)或者测试脚本与应用程序进行交互,并对交互的输出或结果进行分析,以此来核实应用程序及其内部进程。功能测试的主要参考为类似于功能说明书之类的文档。 UI测试 UI测试指测试用户界面的风格是否满足客户要求,文字是否正确,页面美工是否好看,文字,图片组合是否完美,背景是否美观,操作是否友好等等 用户界面(UI) 测试用于核实用户与软件之间的交互。UI 测试的目标是确保用户界面会通过测试对象的功能来为用户提供相应的访问或浏览功能。另外,UI 测试还可确保UI 中的对象按照预期的方式运行,并符合公司或行业的标准。包括用户友好性,人性化,易操作性测试。UI测试比较主观,与测试人员的喜好有关 比如:页面基调颜色刺眼;文字中出现错别字;页面显示范围超过屏幕范围等都属于UI测试中的缺陷。 性能测试 性能测试主要测试软件测试的性能,包括负载测试,强度测试,容量测试,基准测试以及基准测试 负载测试 负载测试是一种性能测试指数据在超负荷环境中运行,程序是否能够承担。

软件测试工作流程()

软件开发与测试配合 工作流程 XXX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质量部 目录 1.简介 本流程文件旨在规定一个简单的可使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在软件开发的编码阶段相互配合工作的工作流程,其中包括测试与开发的配合、送测单和BUG单的填写、测试循环的结束等部分。开发阶段与测试循环的关系、测试模块的组合与测试原则、BUG的分类评级原则等也在本流程文件中有相关的描述。 鉴于公司的技术要求,目前质量部的测试人员不仅要完成黑盒测试工作,而且还要进行白盒测试中的“代码走查”工作。其它的白盒测试工作,目前还不在测试人员的工作职责之内。 由于公司已经为质量管理部开发完成“辅助测试系统1.0”,因此本测试流程的制定就建立在辅助测试系统之上,如果辅助测试系统有了新的版本,质量部将根据其变化适当调整测试流程。 2.适用范围 本流程文件适用于公司开发软件并需要测试服务的任何软件开发项目组、软件开发人员,以及任何测试人员。

当项目组在辅助测试系统中注册以后,公司领导可以使用本系统查询了解所有在本系统中注册的项目的测试信息,项目的质量管理员可以使用本系统查询了解项目的当前测试进展情况。程序员和测试员都可以使用本系统查询到自己产生的送测单和BUG单。 3.术语、名词定义 3.1 送测软件 送测软件包括一切软件执行必须的文件、数据、数据库配置等。开发人员必须提供所有的详细的资料以保证测试人员可以像客户一样的运行被测软件。 3.2 开发文档 开发人员提供给测试人员的开发文档至少包括以下几种:用户需求,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用户手册等。开发人员应当在开发每阶段完成后三天内就向测试人员传送本阶段完成的开发文档,以利于测试人员的工作。 3.3 测试文档 测试文档包括测试计划、测试用例说明、BUG报告及分析、测试总结,以及测试工作全部完成后的测试报告等。测试文档由测试人员编写并维护,也属于开发文档的一部分。

测试工程师岗位说明书

测试工程师岗位说明书 测试工程师,软件质量的把关者,工作起点高,发展空间大。我国的软件测试职业还 处于一个发展的阶段,所以测试工程师具有较大发展前景。 岗位描述: 1、进行系统分析,制定相应调试解决方案; 2、完成系统部署、预调试和调试工作; 3、监督项目实施过程,提出实施建议; 然而面对着一张张的荣誉证书,在我心底涌动的不是该有的满足,而是一串串的追问。是啊,为什么那么多次的一等奖与我失之交臂?为什么我没能换种角度去思考?可能那样会 更好。为什么别人能想到的好方法,我却忽略了?是啊,为什么? 4、新的调试技术的应用推广; 5、收集客户需求,协助编写实施文档和说明书。 作好安全保密工作,认真完成领导安排的任务。与上级的沟通方式:接受常务副总经 理书面或口头方向性指导。同级沟通:与公司其他相关部门及本部门员工协调沟通。岗 位资格要求: 任职资格: 1、计算机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 2、2年以上调试工作经验; 教师的岗位说明书该怎么写呢,下面为大家搜集的一篇“教师岗位说明书范文”,供 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3、熟练制图软件,测试工具和测试流程; 受过战略市场营销、管理技能开发、、合同法、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培训有人际沟通,劳动及地方法规、政策的专业知识 4、工作积极主动,较强的动手调试能力;

管理工程质量、安全,保证进度,控制项目成本,全面履约业主合同和分包合同,实现合同管理任务和目标; IQC不仅影响到公司最终产品的品质,还影响到各种直接或间接成本。本文是整理的iqc工程师岗位说明书,欢迎阅读。 组织设备维修:负责公司年/月度修理计划的拟订工作;负责厂房机械、电气等各类设备的维护保养管理工作;负责设备故障处理、事故安全处理等;根据生产要求,组织人员对设备进行定期、不定期检修,减少设备故障率,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5、具有良好的计划和执行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 6、良好的英语读写能力和良好的表达能力; 7、适应经常出差。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软件测试流程实施方案

软件测试流程实施方案 软件测试流程实施方案 1.流程的意义 从一个软件企业的长远发展来看,如果要提高产品的质量首先应当从流程抓起,规范软件产品的开发过程。这是一个软件企业从小作坊的生产方式向集成化规范化的大公司迈进的必经之路,也是从根本上解决质量问题,提高工作效率的一个关键手段。 软件产品的开发同其它产品(如汽车)的生产有着共同特性,即需要按一定的过程来进行生产。在工业界,流水线生产方式被证明是一种高效的,且能够比较稳定的保证产品质量的一种方式。通过这种方式,不同的人员被安排在流程的不同位置,最终为着一个目标共同努力,这样可以防止人员工作间的内耗,极大的提供工作效率。并且由于其过程来源于成功的实例,因此其最终的产品质量能够满足过程所设定的范围。软件工程在软件的发展过程中吸取了这个经验并把它应用到了软件开发中,这就形成了软件工程过程,简单的说就是开发流程。 不管我们做哪件事情,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计划到策略到实现。软件流程就是按照这种思维来定义我们的开发过程,它根据不同的产品特点和以往

的成功经验,定义了从需求到最终产品交付的一整套流程。流程告诉我们该怎么一步一步去实现产品,可能会有那些风险,如何去避免风险等等。由于流程来源于成功的经验,因此,按照流程进行开发可以使得我们少走弯路,并有效的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用户的满意度。 目前流行的流程方法有很多种,如瀑布模型、螺旋模型、RUP模型、IPD流程等,不同的过程模型适合于不同类型的项目。 2.测试工作流程图 2.1测试工作总体流程图 说明: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的反馈意见可能导致设计文档(需求或数据库)的修改。 2.2需求阶段流程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