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典型题一题多解系列三

高考数学典型题一题多解系列三
高考数学典型题一题多解系列三

第11题 一道根式函数题的6种解法

设t t =求的取值范围(江苏高考解答题中的一个小题)

解法一:(平方化为二次函数)对t =两边平方得22t =+

011≤-≤ 224,0t t ∴≤≤≥又 2t ≤≤ ,

故t 的取值范围是??

解法二:(三角换元法)注意到

))()211x +

=-≤≤,

可用三角换元法,如下:

2sin ,0,2πααα??==∈????

得 2sin 4t πααα?

?==+ ???

32sin 24

4

424π

π

ππαα?

?≤+

≤+≤ ??

?

t ∴的取值范围是??

解法三:(三角换元法)[]11,cos ,0,x x θθπ-≤≤∴=∈令, 则有

cos sin cos sin 2222t θθ

θθ??==+=+????

以下解法同解法二,这两种换元法本质上是一样的,只不过是从不同角度看问

题的,

解法二,注意到了平方和为一个常数,解法三则由定义域[]1,1x ∈-入手.

解法四:(双换元法),u v x ==消去得:

2

2

2u v +=,问题转化为方程组2

2

02

u v t

u v u v +=?≤≤≤≤?+=?在条件下有解时,

求t 的取值范围,即动直线u v t +=与圆弧222(0u v u v +=≤≤≤≤有公共点时,

求t 的取值范围,以下用数形结合法解(略)。

解法五:(构造等差数列)由t =22

t

=?,

2t

成等差数列。

22

t t

d d =-=+,

消去x 得2

22222,442t d t d =+=-,由20d ≥知

22444t d =-≤,得2t ≤。

0。

222

d d ≤≤-

≤≤

221

444422

t d ∴=-≥-?=2t ≤≤

解法六:(构造向量法)设向量(1,1),(1p q x ==+,两向量的夹角为α,

则112cos 2t p q t αα=?=+=∴≤

由图像知:当点位于坐标轴上时,cos α取最小值。

01,01,x t x t =====-=即得即也得 2t ≤≤ 解题反思:上述六种解法一个共同特点,都是从函数式的结构特点出发,或变更形式,或巧妙换元,或数形结合,或构造向量,都是数学转化思想的有效应用,但对六种方法作一对比,不难看出,方法一最为简单,究其原因,仍是平方后的结构简洁的特点所致,因此,函数结构特征决定求解方法。

通过解一道高考题,探索其多种解法,体现了换元法、向量法、解析几何

法以及数形结合、转化与化归等数学思想在求无理函数最值(值域)中的应用。 数学知识有机联系纵横交错,解题思路灵活多变,解题方法途径众多,但最终却能殊途同归,即使一次性解题合理正确,也未必保证一次解题就是最佳思路与最优最简捷的解法,不能解完题就此罢手,应该进一步反思,探求一题多解,开拓思路,勾通知识,掌握规律,权衡解法优劣,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探求一题多变,做到举一反三,在更高层次更富有创造性地去学习,摸索总结,使自己的解题能力能更上一层楼。

第12题 特值压缩法求解参数取值范围

已知函数()f x =2x ax b ++,()g x =()x e cx d +,若曲线()y f x =和()y g x =曲线都过点P(0,2),且在点P 处有相同的切线42y x =+。

(Ⅰ)求a ,b ,c ,d 的值

(Ⅱ)若x ≥-2时,()f x ≤()kg x ,求k 的取值范围. 解:(Ⅰ)由已知得(0)2,(0)2,(0)4,(0)4f g f g ''====,

而()f x '=2x b +,()g x '=()x e cx d c ++,∴a =4,b =2,c =2,d =2;……4分 (Ⅱ)解法一:(按部就班分类讨论法) 由(Ⅰ)知,2()42f x x x =++,()2(1)x g x e x =+,

设函数()F x =()()kg x f x -=22(1)42x ke x x x +---(2x ≥-),

()F x '=2(2)24x ke x x +--=2(2)(1)x x ke +-,

有题设可得(0)F ≥0,即1k ≥, 令()F x '=0得,1x =ln k -,2x =-2,

(1)若21k e ≤<,则-2<1x ≤0,∴当1(2,)x x ∈-时,()F x <0,当1(,)x x ∈+∞时,()F x >0,即()F x 在1(2,)x -单调递减,在1(,)x +∞单调递增,故()F x 在x =

1x 取最小值1()F x ,

而1()F x =21112242x x x +---=11(2)x x -+≥0, ∴当x ≥-2时,()F x ≥0,即()f x ≤()kg x 恒成立, (2)若2k e =,则()F x '=222(2)()x e x e e +-,

∴当x ≥-2时,()F x '≥0,∴()F x 在(-2,+∞)单调递增,而(2)F -=0, ∴当x ≥-2时,()F x ≥0,即()f x ≤()kg x 恒成立, (3)若2k e >,则(2)F -=222ke --+=222()e k e ---<0, ∴当x ≥-2时,()f x ≤()kg x 不可能恒成立, 综上所述,k 的取值范围为[1,2e ].

解法二:特值法先压缩参数范围,可以大大减少讨论步骤,但是这是一个特殊方法,不被重视。当然不具备一般性。但对于一些题目可以减少讨论步骤。

设函数()F x =()()kg x f x -=22(1)42x ke x x x +---(2x ≥-),

由2202

(2)2(21)(2)4(2)20(0)2(01)04020F ke F ke -?-=-+---?--≥?=+--?-≥?得 2220

220

ke k -?-+≥?

-≥?得21k e ≤≤, ()2[(1)]242(2)(1)x x x F x k e x e x x ke '=++--=+-,

当21k e ≤≤时,由()2(2)(1)0x

F x x ke '=+-=得211

[,1]ln [2,0]x e e x k k

-=

∈?=∈-,

当2k e =时,显然当2x ≥-时,()0F x '≥,()f x 为增函数,从而()(2)0F x f ≥-=, 当21k e ≤<时,则1

ln

(2,0]k

∈-,所以 当1

(2,ln )x k ∈-时,()0F x '<,()F x 为减函数,

当1

(ln ,)x k

∈+∞时,()0F x '<,()F x 为增函数,

所以()F x 的最小值为1ln 21111

(ln )2(ln 1)(ln )4(ln )2k F ke k k k k

=+---

2211111

2(ln

1)(ln )4(ln )2(ln )2ln k k k k k =+---=-- 2211

(ln )2ln (ln )2ln (2ln )(ln )0k k k k k k

=--=-+=-≥,

所以求k 的取值范围是21k e ≤≤.

第13题 分离ln x 解题

已知函数ln ()1a x b

f x x x

=

++,曲线()y f x =在点(1,(1))f 处的切线方程为230x y +-=.

(Ⅰ)求a 、b 的值;

(Ⅱ)如果当0x >,且1x ≠时,ln ()1x k

f x x x

>

+-,求k 的取值范围. 解:(Ⅰ)22

1

(

ln )

'()(1)x x b x f x x x

α+-=

-+

由于直线230x y +-=的斜率为12-,且过点(1,1),故(1)1,

1'(1),2

f f =??

?=-??即

1,1,22

b a b =???-=-?? 解得1a =,1b =.

(Ⅱ)解法一: 由(Ⅰ)知ln 1

()1x f x x x

=

++,所以

22

ln 1(1)(1)

()()(2ln )11x k k x f x x x x x x

---+=+--. 考虑函数()2ln h x x =+2(1)(1)

k x x --(0)x >,则22

(1)(1)2'()k x x h x x -++=. (i)设0k ≤,由22

2

(1)(1)'()k x x h x x +--=知,当1x ≠时,'()0h x <.

而(1)0h =,故当(0,1)x ∈时,()0h x >,可得

2

1

()01h x x

>-; 当x ∈(1,+∞)时,h (x )<0,可得211

x - h (x )>0

从而当x>0,且x ≠1时,f (x )-(1ln -x x +x k )>0,即f (x )>1ln -x x +x k

.

(ii )设0

-11

)时,(k-1)(x 2 +1)+2x>0,故()0h x '>,

而h (1)=0,故当x ∈(1,k -11)时,h (x )>0,可得2

11

x

-h (x )<0,与题设矛盾.

(iii )设k ≥1.此时h ’ (x )>0,而h (1)=0,故当x ∈(1,+∞)时,

h (x )>0,

可得

2

11

x

- h (x )<0,与题设矛盾. 综合得,k 的取值范围为(-∞,0]. 解法二:

ln ()(

)1x k

f x x x -+=- 2ln ln 111121

()()ln ln 11111x x k k k x x x x x x x x x x x ------=--=-

+-+--

222

1111[2ln (1)][2ln (1)()]11k x x x k x x x x x

-=

--?-=------

(这一步的目的是提取因式211x -,分离出ln x ,由于21

1

x -的符号不确定,所以分类讨论如下)

令设1

()2ln (1)()g x x k x x

=----,于是原题等价于

()0,(1,)

()0,(0,1)g x x g x x >?∈+∞??

221

()(1)(1)g x k x x

'=---+,若是通分,分子是一个关于x 的二次函数,讨论比

较复杂,

不如再次提取21

(1)x

+,分离参数k ,这样会转化为对号函数,可谓一举两得: 于是

222

21121

()(1)(1)(1)[(1)]1

1g x k k x x x x x '=---+=+-?--+

221212(1)[(1)](1)(1)11k k x x x x x x ??

??=+---=+---

????++?? 令2

()1h x x x

=+,由对号函数的单调性,()h x 在(1,)+∞单调递减,

当1x >时,1

2x x

+>,从而()(0,1)h x ∈,所以当(1)1k --≥,

即0k ≤时,()0g x '≥恒成立,从而()g x 为增函数,所以()(1)0g x g >=恒成立; 当0k >时,(1)1k --<,所以存在01x >,使得当0(1,)x x ∈时,()0g x '<,从而()g x 为减函数,所以()(1)0g x g <=,不合题意. 同理可讨论当01x <<时,

仍然是0k ≤时,()0g x '≥恒成立,从而()g x 为增函数,所以()(1)0g x g <=恒成立;

当0k >时,(1)1k --<,所以存在0(0,1)x ∈,使得当

0(,1)x x ∈时,()0g x '<,从而()g x 为减函数,

所以()(1)0g x g >=,不合题意. 综上,0k ≤.

第14题 一道含有lnx 的高考题的3种解法

已知函数()(1)ln (1)f x x x a x =+--.

(1)当4a =时,求曲线()y f x =在()1,(1)f 处的切线方程; (2)若当()1,x ∈+∞时,()0f x >,求a 的取值范围. 解:(1)()f x 的定义域为(0,)+∞. 当4=a 时,

1

()(1)ln 4(1),()ln 3,

f x x x x f x x x

'=+--=+- 又(1)2,(1)0.'=-=f f

所以曲线()=y f x 在(1,(1))f 处的切线方程为220.x y +-= (2)解法一:分离ln x 法

当(1,)∈+∞x 时,()0>f x 等价于(1)

ln 0.1

-->+a x x x (1)

()ln 1

a x g x x x -=-+设,则

222

122(1)1

(),(1)0(1)(1)+-+'=-==++a x a x g x g x x x x ,

设)1(,1)1(2)(2

>+-+=x x a x x h ,

因为方程01)1(22

=+-+x a x 的判别式[])2(44)1(22

-=--=?a a a

(i )当2≤a 且(1,)∈+∞x 时,22

2(1)1210+-+≥-+>x a x x x ,所以0)(>x h ,

即0)('

>x g ,所以()g x 在(1,)+∞上单调递增,因此0)1()(=>g x g ,

即()0>f x 恒成立.

(ii )当2>a 时,令0)(=x h 得01)1(22

=+-+x a x 的两根为:

1211x a x a =-=-.

显然21>x ,又因为121=x x 得11

综上所述,a 的取值范围是(],2.-∞

解法二:二次求导法

因为'1ln (1)1

()ln x x x a x f x x a x x

++-+=+

-=

设)1(,1)1(ln )(>+-+=x x a x x x g 则a x x g -+=2ln )('

(1)当022≥-≤a a 即时,,0ln ,1>∴>x x 所以0)('

>x g ,)(x g 在),1(+∞是增函数,

∴0)(,02)1()('>∴≥-=>x f a g x g

所以)(x f 在),1(+∞上是增函数,0)1()(=>f x f .故0)(>x f 成立. (2)当022<->a a 即时,令0)('

=x g 得12>=-a e x 所以当21-<

所以02)1()(<-=

0)1()(=x f 不恒成立.

综上所述:a 的取值范围是(]2-,∞. 解法三:分离参数法

0)(>x f 等价于1ln )1(-+

ln )1()(-+=x x

x x g 很容易证明)(x g 在

),1(+∞单调递增,

但)(x g 不存在最小值,故应用现有知识无法求解. 考虑洛必达法则:1

11(1)ln ln 1lim ()lim

lim 211

x x x x x x x

g x x →→→+++===-,

所以2a ≤,即a 的取值范围是(]2-,

∞. 说明:本题函数比较简单,可以避开洛必达法则,方法是利用极限定义,但是对于变形

1

111(1)ln (1)ln (11)ln1()(1)

lim ()lim

lim lim (1).111

x x x x x x x x u x u g x u x x x →→→→++-+-'====---

其中,()(1)ln u x x x =+,()ln 1u x x x '=++,所以(1)2u '=。

第15题 一道任意存在问题的2种解法

已知函数1()ln 1a

f x x ax x

-=-+-()a R ∈. (Ⅰ)当1

2

a ≤

时,讨论()f x 的单调性; (Ⅱ)设2()2 4.g x x bx =-+当1

4

a =时,若对任意1(0,2)x ∈ ,存在2[1,2],x ∈使12()().f x g x ≥求

实数b 的取值范围.(高考题)

解:(Ⅰ)22

11(1)[(1)]()a x ax a f x a x x x -----'=--=(0)x >,其中1

2

a ≤. (1)当0a =时,21

()x f x x

-'=,由()0f x '>得单调增区间为(1,)+∞,由()0f x '<得单调减区

间为(0,1).

(2)当0a ≠,2

1(1)[]

()a

a x x a f x x ----

'=

,令()0f x '=得11x =,2

1a x a

-=,2121a x x a --=,

①当1a a -=1即1

2

a =时, 2

2

1

(1)2()0x f x x --'=≤,()f x 的单调减区间为(0,)+∞. ②当1

02

a <<

时, 21x x < ,由()0f x '>得单调增区间为1(1,)a a -,由()0f x '<得单调减区间

为(0,1),1(,)a

a

-+∞.

③当0a <时,210x x >>, 由()0f x '>得单调增区间为(1,)+∞,由()0f x '<得单调减区间为

(0,1).

综上,当0a ≤时,()f x 单调增区间为(1,)+∞,单调减区间为(0,1);

当1

2

a =时, ()f x 的单调减区间为(0,)+∞, 当1

02

a <<时, ()f x 单调增区间为1(1,)a a -,单调减区间为(0,1),1(,)a a -+∞.

(Ⅱ)解法一:

由(1)知,当1

4

a =

时, 13()ln 144f x x x x =-+-在(0,1)单调递减,在(1,2)上单调递增,

所以1()f x 的最小值为131

(1)ln11442

f =-+-=-.

“任意1(0,2)x ∈ ,存在2[1,2],x ∈使12()()f x g x ≥ 等价于“任意1()f x ≥某个2()g x ,即“1()f x 的最小值≥2()g x 的最小值 .

因此,原题等价于2()24g x x bx =-+在[1,2]x ∈的最小值小于或等于1

2

-.

22()()4g x x b b =-+-,对称轴为x b =,又[1,2]x ∈,

①当1b <时, min 1()(1)522g x g b ==-≤-,解得11

4

b ≥,与1b <矛盾,舍去. ②当12b ≤≤时, 2min 1()()42g x g b b ==-≤-,解得29

2b ≥,与1b <矛盾,舍去.

③当2b >时, min 1()(2)842g x g b ==-≤-,解得17

8

b ≥.

综上, b 的取值范围是17

[,).8

+∞

解法二:

由(1)知,当1

4

a =

时, 13()ln 144f x x x x =-+-在(0,1)单调递减,在(1,2)上单调递增,所以

1()f x 的最小值为131

(1)ln11442

f =-+-=-.

“任意1(0,2)x ∈ ,存在2[1,2],x ∈使12()()f x g x ≥ 等价于“任意1()f x ≥某个2()g x ,即“1()f x 的最小值≥2()g x 的最小值 .

因此,原题等价于2()24g x x bx =-+在[1,2]x ∈的最小值小于或等于1

2

-. 即不等式21()242g x x bx =-+≤-在[1,2]x ∈有解,即9

24x b x

+在[1,2]x ∈有解,令9()24x h x x

=

+, 则min ()b h x ≥ .又222

1929

()0244x h x x x -'=-=< ,9()24x h x x

=+在[1,2]x ∈是减函数, min 17

()(2)8

h x h ==,

所以178b ≥,即b 的取值范围是17

[,).8

+∞

例谈高中数学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的意义

例谈高中数学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的意义 杨水长 摘 要:高中数学教学中,用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的形式,可以使所学的知识得到活化,融会贯通,而且可以开阔思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好数学的效果。 关键词:一题多变 一题多解 创新思维 数学效果 很大部分的高中生对数学的印象就是枯燥、乏味、不好学、没兴趣.但由于高考“指挥棒”的作用,又只能硬着头皮学.如何才能学好数学?俗话说“熟能生巧”,很 多人认为要学好数学就是要多做.固然,多做题目可以 使学生提高成绩,但长期如此,恐怕也会使学生觉得数学越来越枯燥。 我觉得要使学生学好数学,首先要提高学生的学 习兴趣和数学思维能力。根据高考数学“源于课本, 高于课本”的命题原则,教师在教学或复习过程中可 以利用书本上的例题和习题,进行对比、联想,采取 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的形式进行教学.这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下面举例说明: 例题: 已知tanα=4 3 ,求sinα,cosα的值 分析:因为题中有sinα、cosα、tanα,考虑他们之间的关系,最容易想到的是用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和方程解此题: 法一 根据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tanα= 4 3= α αcos sin , 且sina2α + cos2α =1。 两式联立,得出:cos2α=2516,cosα= 5 4 或者 cosα= -54 ;而sinα=53或者sinα=-53 。 分析:上面解方程组较难且繁琐,充分利用用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1”的代换,不解方程组,直接求解就简洁些: 法二 tanα=4 3 :α在第一、三象限 在第一象限时: cos2α = ααcos sin cos 2 2 2 5+=αtan 2 11+=2516 cosα=5 4 sinα=αcos 21-=5 3 而在第三象限时: cosa=- 5 4 sina=- 53 分析:利用比例的性质和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解此题更妙: 法三 tanα= 43= αα cos sin ?4cos α= 3sin α ?4cos α= 3sin α= ± 3 4cos sin 2 2 2 2 ++α α ∴sinα=53,cosα= 54 或sinα=-53,cosα=-54 分析: 上面从代数法角度解此题,如果单独考虑sinα、cosα、tanα,可用定义来解此题。初中时,三角函数定义是从直角三角形引入的,因此我们可以尝试几何法来解之: 法四 当α为锐角时,由于tana=4 3,在直角△ABC 中,设α=A,a=3x,b=4x ,则勾股定理,得,c=5x sinA=AB BC = 53 ,cosA=AB AC =5 4

高考数学典型例题---数学归纳法解题

数学归纳法 每临大事,必有静气;静则神明,疑难冰释; 积极准备,坦然面对;最佳发挥,舍我其谁? 结合起来看效果更好 体会绝妙解题思路 建立强大数学模型 感受数学思想魅力 品味学习数学快乐 数学归纳法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类比与猜想是应用数学归纳法所体现的比较突出的思想,抽象与概括,从特殊到一般是应用的一种主要思想方法. ●难点磁场 (★★★★)是否存在a、b、c使得等式1·22+2·32+… +n(n+1)2= 12)1 ( n n (an2+bn+c). ●案例探究 [例1]试证明:不论正数a、b、c是等差数列还是等比数列,当n>1,n∈N*且a、b、c互不相等时,均有:a n+c n>2b n.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属★★★★级题目. 错解分析:应分别证明不等式对等比数列或等差数列均成立,不应只证明一种情况. 技巧与方法:本题中使用到结论:(a k -c k )(a -c )>0恒成立(a 、b 、c 为正数),从而a k +1+c k +1>a k ·c +c k ·a . 证明:(1)设a 、b 、c 为等比数列,a =q b ,c =bq (q >0且q ≠1) ∴a n +c n =n n q b +b n q n =b n (n q 1+q n )>2b n (2)设a 、b 、c 为等差数列,则2b =a +c 猜想2n n c a +>(2 c a +)n (n ≥2且n ∈N *)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①当n =2时,由2(a 2 +c 2 )>(a +c )2 ,∴222)2 (2c a c a +>+ ②设n =k 时成立,即,)2 (2k k k c a c a +>+ 则当n =k +1时, 4 1 211=+++k k c a (a k +1+c k +1+a k +1+c k +1) >41(a k +1+c k +1+a k ·c +c k ·a )=41 (a k +c k )(a +c ) >(2c a +)k ·(2c a +)=(2 c a +)k +1 [例2]在数列{a n }中,a 1=1,当n ≥2时,a n ,S n ,S n -2 1 成等比数列. (1)求a 2,a 3,a 4,并推出a n 的表达式; (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所得的结论; (3)求数列{a n }所有项的和.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了数列、数学归纳法、数列极限等基础知识. 知识依托:等比数列的性质及数学归纳法的一般步骤.采用的方法是归纳、猜想、证明. 错解分析:(2)中,S k =- 3 21 -k 应舍去,这一点往往容易被忽视. 技巧与方法:求通项可证明{ n S 1}是以{11S }为首项,2 1 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高考数学题型全归纳

2010-2016高考理科数学题型全归纳题型1、集合的基本概念 题型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题型3、集合的运算 题型4、四种命题及关系 题型5、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判断与证明 题型6、求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中的参数范围 题型7、判断命题的真假 题型8、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 题型9、结合命题真假求参数的范围 题型10、映射与函数的概念 题型11、同一函数的判断 题型12、函数解析式的求法 题型13、函数定义域的求解 题型14、函数定义域的应用 题型15、函数值域的求解 题型16、函数的奇偶性 题型17、函数的单调性(区间) 题型18、函数的周期性 题型19、函数性质的综合 题型20、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二次不等式的关系

题型21、二次方程ax2+bx+c=0(a≠0)的实根分布及条件题型22、二次函数"动轴定区间"、"定轴动区间"问题 题型23、指数运算及指数方程、指数不等式 题型24、指数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题型25、指数函数中的恒成立的问题 题型26、对数运算及对数方程、对数不等式 题型27、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题型28、对数函数中的恒成立问题 题型29、幂函数的定义及基本性质 题型30、幂函数性质的综合应用 题型31、判断函数的图像 题型32、函数图像的应用 题型33、求函数的零点或零点所在区间 题型34、利用函数的零点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 题型35、方程根的个数与函数零点的存在性问题 题型36、函数与数列的综合 题型37、函数与不等式的综合 题型38、函数中的创新题 题型39、导数的定义 题型40、求函数的导数 题型41、导数的几何意义 题型42、利用原函数与导函数的关系判断图像

高三数学《一题多解 一题多变》试题及详解答案

高三《一题多解 一题多变》题目 一题多解 一题多变(一) 原题:482++=x mx x f )( 的定义域为R ,求m 的取值范围 解:由题意0482≥++x mx 在R 上恒成立 0>∴m 且Δ0≤,得4≥m 变1:4823++=x mx x f log )(的定义域为R ,求m 的取值范围 解:由题意0482>++x mx 在R 上恒成立 0>∴m 且Δ0<,得4>m 变2:)(log )(4823++=x mx x f 的值域为R ,求m 的取值范围 解:令=t 482++x mx ,则要求t 能取到所有大于0的实数, ∴ 当0=m 时,t 能取到所有大于0的实数 当0≠m 时,0>m 且Δ0≥4≤0?m < 40≤≤∴m 变3:182 23++=x n x mx x f log )(的定义域为R,值域为[]20,,求m,n 的值 解:由题意,令[]911 82 2,∈+++=x n x mx y ,得0-8--2=+n y x x m y )( m y ≠时,Δ0≥016-)(-2≤++?mn y n m y - ∴ 1和9时0162=++-)(-mn y n m y 的两个根 ∴ 5==n m ∴ 当m y =时,08 ==m n x - R x ∈ ,也符合题意 ∴5==n m 一 题 多 解- 解不等式523<<3-x 解法一:根据绝对值的定义,进行分类讨论求解

(1)当03-≥x 2时,不等式可化为53-<x x x x ?-3-或且 综上:解集为}{0x 1-<<<<或43x x 解法三:利用等价命题法 原不等式等价于 -33-2x 5-53-<<<<或x 23,即0x 1-<<<<或43x 解集为}{0x 1-<<<<或43x x 解法四:利用绝对值的集合意义 原不等式可化为 2 5 23<<23-x ,不等式的几何意义时数轴上的点23到x 的距离大于 23,且小于2 5 ,由图得, 解集为} {0x 1-<<<<或43x x 一题多解 一题多变(二) 已知n s 是等比数列的前n 想项和,963s s s ,,成等差数列,求证: 852a a a ,,成等差数列 法一:用公式q q a s n n 一一111)(=,

高考数学题型全归纳:数学家高斯的故事(含答案)

数学家高斯的故事 高斯(Gauss,1777—1855)、著名的德国数学家。1777年4月30日出生在德国的布伦兹维克。父亲是一个砌砖工人,没有什么文化。 还在少年时代、高斯就显示出了他的数学才能。据说、一天晚上,父亲在计算工薪账目、高斯在旁边指出了其中的错误、令父亲大吃一惊。10岁那年、有一次老师让学生将1、2、3、…连续相加、一直加到100、即1+2+3+…+100。高斯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急着相加、而是仔细观察、思考、结果发现: 1+100=101、2+99=101、3+98=101、…、50+51=101一共有50个101、于是立刻得到: 1+2+3+…+98+99+100=50×101=5050 老师看着小高斯的答卷、惊讶得说不出话。其他学生过了很长时间才交卷、而且没有一个是算对的。从此、小高斯“神童”的美名不胫而走。村里一位伯爵知道后、慷慨出钱资助高斯、将他送入附近的最好的学校进行培养。 中学毕业后、高斯进入了德国的哥廷根大学学习。刚进入大学时、还没立志专攻数学。后来听了数学教授卡斯特纳的讲课之后、决定研究数学。卡斯特纳本人并没有多少数学业绩、但他培养高斯的成功、足以说明一名好教师的重要作用。 从哥廷根大学毕业后、高斯一直坚持研究数学。1807年成为该校的数学教授和天文台台长、并保留这个职位一直到他逝世。 高斯18岁时就发明了最小二乘法、19岁时发现了正17边形的尺规作图法、并给出可用尺规作出正多边形的条件、解决了这个欧几里得以来一直悬而未决的问题。为了这个发现、在他逝世后、哥廷根大学为他建立了一个底座为17边形棱柱的纪念像。

对代数学、高斯是严格证明代数基本定理的第一人。他的《算术研究》奠定了近代数论的基础、该书不仅在数论上是划时代之作、就是在数学史上也是不可多得的经典著作之一。高斯还研究了复数、提出所有复数都可以用平面上的点来表示、所以后人将“复平面”称为高斯平面、高斯还利用平面向量与复数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阐述了复数的几何加法与乘法、为向量代数学奠定了基础。1828年高斯出版《关于曲面的一般研究》、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空间曲面的微分几何学。并提出了内蕴曲面理论。高斯的数学研究几乎遍及当时的所有数学领域、而且在不少方面的研究走在了时代的前列。他在数学历史上的影响可以和阿基米德、牛顿、欧拉并列。 高斯一生共有155篇论文。他治学严谨、把直观的概念作为入门的向导、然后试图在完整的逻辑体系上建立其数学的理论。他为人谨慎、他的许多数学思想与结果从不轻易发表、而且、他的论文很少详细写明思路。所以有的人说:“这个人、像狐狸似的、把沙土上留下的足迹、用尾巴全部扫掉。”

2019-2020年高考数学一题多解含17年高考试题(III)

2019-2020年高考数学一题多解含17年高考试题(III) 1、【2017年高考数学全国I 理第5题】函数()f x 在(,)-∞+∞单调递减,且为奇函数.若(11)f =-,则满足21()1x f --≤≤的x 的取值范围是 A .[2,2]- B .[1,1]- C .[0,4] D .[1,3] 【答案】D 【知识点】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抽象函数;解不等式。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了抽象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以及简单的解不等式,属于简单题。 【解析】 解析二:(特殊函数法)由题意,不妨设()f x x =-,因为21()1x f --≤≤,所以121x -≤-≤,化简得13x ≤≤,故选D 。 解析三:(特殊值法)假设可取=0x ,则有21()1f --≤≤,又因为1(12)()f f ->=-,所以与21()1f --≤≤矛盾,故=0x 不是不等式的解,于是排除A 、B 、C ,故选D 。 2、【2017年高考数学全国I 理第11题】设xyz 为正数,且235x y z ==,则 A .235x y z << B .523z x y << C .352y z x << D .325y x z << 【答案】D 【知识点】比较大小;对数的运算;对数函数的单调性;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了对数的比较大小,其中运用到了对数的运算公式,对数的单调性等。属于中档题。 【解析】 解析一:令()2350x y z t t ===>,则2log x t =,3log y t =,5log z t =, 2lg 22log 1lg 22t x t ==,3lg 33log 1lg33t y t ==,5lg 5log 1lg55 t z t ==, 要比较2x 与3y ,只需比较1lg 22,1lg 33,即比较3lg 2与2lg3,即比较lg 8,lg 9,易知lg8lg9<,故23x y >.

2017年高考数学一题多解——江苏卷

江苏卷 2017年江苏卷第5题:若tan 1-=46πα?? ???,则tan α= 【答案】75 【知识点】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属于基础题。 解法一:直接法 由61)4tan(=-π α,得6 1tan 4tan 14tan tan =+-αππ α,故可知57tan =α 解析二:整体代换 11tan()tan 7644tan tan[()]1445 1tan()tan 1446 ππαππααππα+-+=-+===---. 解法三:换元法 令t =-4π α,则61tan =t ,t +=4πα.所以57tan 11tan )4tan(tan =-+=+=t t t πα 2017年江苏卷第9题(5分)等比数列{a n }的各项均为实数,其前n 项为S n ,已知S 3=,S 6= ,则a 8= . 法二:65436144 7463a a a s s ++==-=- 84 71433 21654===++++q a a a a a a

S 3=,∴ ,得a 1=,则a 8==32. 法三:9133 2165432136=+=+++++++=q a a a a a a a a a s s ∴q=2 ∴,得a 1=,则a 8==32. 2017年江苏卷第15题.(14分)如图,在三棱锥A ﹣BCD 中,AB ⊥AD ,BC ⊥BD ,平面ABD ⊥平面BCD ,点E 、F (E 与A 、D 不重合)分别在棱AD ,BD 上,且EF ⊥AD . 求证:(1)EF ∥平面ABC ; (2)AD ⊥AC . 法二: 在线段CD 上取点G ,连结FG 、EG 使得FG ∥BC ,则EG ∥AC , 因为BC ⊥BD ,所以FG ⊥BD , 又因为平面ABD ⊥平面BCD ,

高考数学 题型全归纳 如何由递推公式求通项公式典型例题

如何由递推公式求通项公式 高中数学递推数列通项公式的求解是高考的热点之一,是一类考查思维能力的题型,要求考生进行严格的逻辑推理。找到数列的通项公式,重点是递推的思想:从一般到特殊,从特殊到一般;化归转换思想,通过适当的变形,转化成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达到化陌生为熟悉的目的。 下面就递推数列求通项的基本类型作一个归纳,以供参考。 类型一:1()n n a a f n +-= 或 1 () n n a g n a += 分析:利用迭加或迭乘方法。即:112211()()+()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 或1 21 121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 例1.(1) 已知数列{}n a 满足11211 ,2n n a a a n n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2)已知数列{}n a 满足1(1)1,2n n n a a s +=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解:(1)由题知:121 1 1 1 (1)1n n a a n n n n n n +-===-+++ 112211()())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 1111111 ()()()121122 n n n n =-+-++-+---…… 312n = - (2)2(1)n n s n a =+Q 112(2)n n s na n --∴=≥ 两式相减得:12(1)(2)n n n a n a na n -=+-≥ 即:1(2) 1n n a n n a n -=≥- 12 1 121 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 121 121n n n n -=??--……

2017年高考数学题型归纳完整版

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第一节集合 题型1-1 集合的基本概念 题型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题型1-3 集合的运算 第二节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题型1-4 四种命题及关系 题型1-5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判断与证明 题型1-6 求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中的参数取值范围 第三节简单的逻辑联结词、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题型1-7 判断命题的真假 题型1-8 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 题型1-9 结合命题真假求参数的取值范围 第二章函数 第一节映射与函数 题型2-1 映射与函数的概念 题型2-2 同一函数的判断 题型2-3 函数解析式的求法 第二节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最值) 题型2-4 函数定义域的求解 题型2-5 函数定义域的应用 题型2-6 函数值域的求解 第三节函数的性质——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 题型2-7 函数奇偶性的判断 题型2-8 函数单调性(区间)的判断 题型2-9 函数周期性的判断 题型2-10 函数性质的综合应用 第四节二次函数 题型2-11 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二次不等式的关系 题型2-12 二次方程的实根分布及条件 题型2-13 二次函数“动轴定区间” “定轴动区间”问题 第五节指数与指数函数 题型2-14 指数运算及指数方程、指数不等式题型2-15 指数函数的图象及性质 题型2-16 指数函数中恒成立问题 第六节对数与对数函数 题型2-17 对数运算及对数方程、对数不等式 题型2-18 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题型2-19 对数函数中恒成立问题 第七节幂函数 题型2-20 求幂函数的定义域 题型2-21 幂函数性质的综合应用 第八节函数的图象 题型2-22 判断函数的图象 题型2-23 函数图象的应用 第九节函数与方程 题型2-24 求函数的零点或零点所在区间 题型2-25 利用函数的零点确定参数的取值范 围 题型2-26 方程根的个数与函数零点的存在性 问题 第十节函数综合 题型2-27 函数与数列的综合 题型2-28 函数与不等式的综合 题型2-29 函数中的信息题 第三章导数与定积分 第一节导数的概念与运算 题型3-1 导数的定义 题型3-2 求函数的导数 第二节导数的应用 题型3-3 利用原函数与导函数的关系判断图像 题型3-4 利用导数求函数的单调性和单调区间 题型3-5 函数的极值与最值的求解 题型3-6 已知函数在区间上单调或不单调,求 参数的取值范围 题型3-7 讨论含参函数的单调区间 题型3-8 利用导数研究函数图象的交点和函数 零点个数问题 题型3-9 不等式恒成立与存在性问题 题型3-10 利用导数证明不等式 题型3-11 导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第三节定积分和微积分基本定理 题型3-12 定积分的计算 题型3-13 求曲边梯形的面积 第四章三角函数 第一节三角函数概念、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和 诱导公式 题型4-1 终边相同角的集合的表示与识别 题型4-2 α 2 是第几象限角 题型4-3 弧长与扇形面积公式的计算 题型4-4 三角函数定义 题型4-5 三角函数线及其应用 题型4-6 象限符号与坐标轴角的三角函数值 题型4-7 同角求值——条件中出现的角和结论 中出现的角是相同的 题型4-8 诱导求值与变形 第二节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题型4-9 已知解析式确定函数性质 题型4-10 根据条件确定解析式 题型4-11 三角函数图象变换 第三节三角恒等变换 题型4-12 两角和与差公式的证明 题型4-13 化简求值 第四节解三角形 题型4-14 正弦定理的应用 题型4-15 余弦定理的应用 题型4-16 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题型4-17 正余弦定理与向量的综合 题型4-18 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 第五章平面向量 第一节向量的线性运算 题型5-1 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 题型5-2 共线向量基本定理及应用 题型5-3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 题型5-4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应用 题型5-5 向量与三角形的四心 题型5-6 利用向量法解平面几何问题 第二节向量的坐标运算与数量积 题型5-7 向量的坐标运算 题型5-8 向量平行(共线)、垂直充要条件的坐 标表示 题型5-9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题型5-10 平面向量的应用 第六章数列 第一节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题型6-1 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及基本量的求 解 题型6-2 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 题型6-3 等差、等比数列的性质应用 题型6-4 判断和证明数列是等差、等比数列 题型6-5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综合 第二节数列的通项公式与求和 题型6-6 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求解 题型6-7 数列的求和 第三节数列的综合 题型6-8 数列与函数的综合 题型6-9 数列与不等式综合 第七章不等式 第一节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 题型7-1 不等式的性质 题型7-2 比较数(式)的大小与比较法证明不 等式 第二节均值不等式和不等式的应用 题型7-3 均值不等式及其应用 题型7-4 利用均值不等式求函数最值 题型7-5 利用均值不等式证明不等式 题型7-6 不等式的证明 第三节不等式的解法 题型7-7 有理不等式的解法 题型7-8 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第四节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 划问题 题型7-9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 题型7-10 平面区域的面积 题型7-11 求解目标函数中参数的取值范围 题型7-12 简单线性规划问题的实际运用 第五节不等式综合 题型7-13 不等式恒成立问题中求参数的取值 范围

2018年高考数学一题多解——全国I卷

全国I 卷 1、【2017年高考数学全国I 理第5题】函数()f x 在(,)-∞+∞单调递减,且为奇函数.若(11)f =-,则满足21()1x f --≤≤的x 的取值范围是 A .[2,2]- B .[1,1]- C .[0,4] D .[1,3] 【答案】D 【知识点】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抽象函数;解不等式。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了抽象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以及简单的解不等式,属于简单题。 【解析】 解析二:(特殊函数法)由题意,不妨设()f x x =-,因为21()1x f --≤≤,所以121x -≤-≤,化简得 13x ≤≤,故选D 。 解析三:(特殊值法)假设可取=0x ,则有21()1f --≤≤,又因为1(12)()f f ->=-,所以与21()1f --≤≤矛盾,故=0x 不是不等式的解,于是排除A 、B 、C ,故选D 。 2、【2017年高考数学全国I 理第11题】设xyz 为正数,且235x y z ==,则 A .235x y z << B .523z x y << C .352y z x << D .325y x z << 【答案】D 【知识点】比较大小;对数的运算;对数函数的单调性;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了对数的比较大小,其中运用到了对数的运算公式,对数的单调性等。属于中档题。 【解析】 解析一:令()2350x y z t t ===>,则2log x t =,3log y t =,5log z t =, 2lg 22log 1lg 22t x t == ,3lg 33log 1lg33t y t ==,5lg 5log 1lg55 t z t ==, 要比较2x 与3y ,只需比较1lg 22,1 lg 33,即比较3lg 2与2lg3,即比较lg 8,lg 9,易知lg8lg9<, 故23x y >.

高考数学典型题归纳

高考数学典型题归纳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2页,第Ⅱ卷3至6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 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若全集U ={1,2,3,4,5,6},M ={1,4},N ={2,3},则集合等于 A .{2,3} B .{2,3,5,6} C .{1,4} D .{1,4,5,6} 2.设复数满足,则z 的共轭复数z = A . B . C . D . 3. “x <0”是“ln(x +1)<0”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4.抛物线()2 40y ax a = ≠的焦点坐标是 A. ()0,a B. (),0a C. 10,16a ? ? ??? D. 1,016 a ?? ??? 5. 设n S 为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若11a =,公差2d =,236n n S S +-=,则n = A. 5 B. 6 C. 7 D. 8 6. 已知某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标出的尺寸(单位:cm )可得这个几何体的体积是 A. 4 3 3cm B. 833cm C.33cm D.4 3cm 7. 已知实数满足约束条件11y x x y y ≤?? +≤??≥-? ,则的 最大为 A . B. C. D. 8. 若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则输出的值是 ,x y 2z x y =+3323 2 -3-k ()N M

高考数学题型全归纳

题型1、集合的基本概念 题型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题型3、集合的运算 题型4、四种命题及关系 题型5、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判断与证明 题型6、求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中的参数范围题型7、判断命题的真假 题型8、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 题型9、结合命题真假求参数的范围 题型10、映射与函数的概念 题型11、同一函数的判断 题型12、函数解析式的求法 题型13、函数定义域的求解 题型14、函数定义域的应用 题型15、函数值域的求解 题型16、函数的奇偶性 题型17、函数的单调性(区间) 题型18、函数的周期性 题型19、函数性质的综合 题型20、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二次不等式的关系 题型21、二次方程ax2+bx+c=0(a≠0)的实根分布及条件 题型22、二次函数"动轴定区间"、"定轴动区间"问题 题型23、指数运算及指数方程、指数不等式 题型24、指数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题型25、指数函数中的恒成立的问题 题型26、对数运算及对数方程、对数不等式 题型27、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题型28、对数函数中的恒成立问题 题型29、幂函数的定义及基本性质 题型30、幂函数性质的综合应用 题型31、判断函数的图像 题型32、函数图像的应用 题型33、求函数的零点或零点所在区间 题型34、利用函数的零点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 题型35、方程根的个数与函数零点的存在性问题 题型36、函数与数列的综合 题型37、函数与不等式的综合 题型38、函数中的创新题 题型39、导数的定义 题型40、求函数的导数 题型41、导数的几何意义 题型42、利用原函数与导函数的关系判断图像 题型43、利用导数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题型44、含参函数的单调性(区间) 题型45、已知含参函数在区间上单调或不单调或存在单调区间,求参数范围题型46、函数的极值与最值的求解 题型47、方程解(函数零点)的个数问题 题型48、不等式恒成立与存在性问题

高考数学典型题一题多解系列三

第11题 一道根式函数题的6种解法 设t t =求的取值范围(江苏高考解答题中的一个小题) 解法一:(平方化为二次函数)对t =两边平方得22t =+ 011≤-≤ 224,0t t ∴≤≤≥又 2t ≤≤ , 故t 的取值范围是?? 解法二:(三角换元法)注意到 ))()211x + =-≤≤, 可用三角换元法,如下: 2sin ,0,2πααα??==∈???? 得 2sin 4t πααα? ?==+ ??? 由 32sin 24 4 424π π ππαα? ?≤+ ≤ ≤+≤ ?? ? t ∴的取值范围是?? 解法三:(三角换元法)[]11,cos ,0,x x θθπ-≤≤∴=∈令, 则有 cos sin cos sin 2222t θθ θθ??==+=+???? 以下解法同解法二,这两种换元法本质上是一样的,只不过是从不同角度看问 题的, 解法二,注意到了平方和为一个常数,解法三则由定义域[]1,1x ∈-入手. 解法四:(双换元法),u v x ==消去得: 2 2 2u v +=,问题转化为方程组2 2 02 u v t u v u v +=?≤≤≤≤?+=?在条件下有解时, 求t 的取值范围,即动直线u v t +=与圆弧222(0u v u v +=≤≤≤≤有公共点时, 求t 的取值范围,以下用数形结合法解(略)。

解法五:(构造等差数列)由t =22 t =?, 2t 成等差数列。 22 t t d d =-=+, 消去x 得2 22222,442t d t d =+=-,由20d ≥知 22444t d =-≤,得2t ≤。 0。 222 d d ≤≤- ≤≤ 221 444422 t d ∴=-≥-?=2t ≤≤ 解法六:(构造向量法)设向量(1,1),(1p q x ==+,两向量的夹角为α, 则112cos 2t p q t αα=?=+=∴≤ 由图像知:当点位于坐标轴上时,cos α取最小值。 01,01,x t x t =====-=即得即也得 2t ≤≤ 解题反思:上述六种解法一个共同特点,都是从函数式的结构特点出发,或变更形式,或巧妙换元,或数形结合,或构造向量,都是数学转化思想的有效应用,但对六种方法作一对比,不难看出,方法一最为简单,究其原因,仍是平方后的结构简洁的特点所致,因此,函数结构特征决定求解方法。 通过解一道高考题,探索其多种解法,体现了换元法、向量法、解析几何 法以及数形结合、转化与化归等数学思想在求无理函数最值(值域)中的应用。 数学知识有机联系纵横交错,解题思路灵活多变,解题方法途径众多,但最终却能殊途同归,即使一次性解题合理正确,也未必保证一次解题就是最佳思路与最优最简捷的解法,不能解完题就此罢手,应该进一步反思,探求一题多解,开拓思路,勾通知识,掌握规律,权衡解法优劣,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探求一题多变,做到举一反三,在更高层次更富有创造性地去学习,摸索总结,使自己的解题能力能更上一层楼。 第12题 特值压缩法求解参数取值范围 已知函数()f x =2x ax b ++,()g x =()x e cx d +,若曲线()y f x =和()y g x =曲线都过点P(0,2),且在点P 处有相同的切线42y x =+。

高考数学题型全归纳

高考数学题型全归纳 1高考数学必考七个题型 第一,函数与导数 主要考查集合运算、函数的有关概念定义域、值域、解析式、函数的极限、连续、导数。 第二,平面向量与三角函数、三角变换及其应用 这一部分是高考的重点但不是难点,主要出一些基础题或中档题。 第三,数列及其应用 这部分是高考的重点而且是难点,主要出一些综合题。 第四,不等式 主要考查不等式的求解和证明,而且很少单独考查,主要是在解答题中比较大小。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 第五,概率和统计 这部分和我们的生活联系比较大,属应用题。 第六,空间位置关系的定性与定量分析 主要是证明平行或垂直,求角和距离。主要考察对定理的熟悉程度、运用程度。 第七,解析几何 高考的难点,运算量大,一般含参数。 高考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既全面又突出重点,扎实的数学基础是成功解题的关键。 针对数学高考强调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我们一定要全面、系统地复习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正确理解基本概念,正确掌握定理、原理、法则、公式、并形成记忆,形成技能。以不变应万变。 2高考数学题型全归纳 题型1、集合的基本概念 题型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题型3、集合的运算 题型4、四种命题及关系

题型5、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判断与证明 题型6、求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中的参数范围题型7、判断命题的真假 题型8、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 题型9、结合命题真假求参数的范围 题型10、映射与函数的概念 题型11、同一函数的判断 题型12、函数解析式的求法 题型13、函数定义域的求解 题型14、函数定义域的应用 题型15、函数值域的求解 题型16、函数的奇偶性 题型17、函数的单调性(区间) 题型18、函数的周期性 题型19、函数性质的综合 题型20、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二次不等式的关系 题型21、二次方程ax2+bx+c=0(a≠0)的实根分布及条件 题型22、二次函数"动轴定区间"、"定轴动区间"问题 题型23、指数运算及指数方程、指数不等式 题型24、指数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题型25、指数函数中的恒成立的问题 题型26、对数运算及对数方程、对数不等式 题型27、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题型28、对数函数中的恒成立问题 题型29、幂函数的定义及基本性质 题型30、幂函数性质的综合应用 题型31、判断函数的图像 题型32、函数图像的应用 题型33、求函数的零点或零点所在区间

高中数学真题与经典题一题多解解法与解析

函数篇 【试题1】(2016全国新课标II 卷理16)若直线y kx b =+是曲线ln 2y x =+的切线,也是曲线ln (1)y x =+的切线,b = . 【标准答案】1ln 2- 解法一:设直线y kx b =+与曲线ln 2y x =+和ln (1)y x =+切点分别是 11(,ln 2)x x +和22(,ln (1))x x +. 则切线分别为:111ln 1y x x x =?++,()2 2221ln 111x y x x x x = ++-++ ∴()12 2 12 21 11ln 1ln 11x x x x x x ?=?+?? ?+=+-?+? 解得112x = 21 2x =- ∴解得1ln 11ln 2b x =+=- 解法二:设直线y kx b =+与曲线ln 2y x =+和ln (1)y x =+切点分别是11(,)x y 和 22(,)x y . ∵曲线ln 2y x =+通过向量()1,2平移得到曲线()ln 1y x =+ ∴2121(,)(1,2)x x y y --= ∴两曲线公切线的斜率2k =,即112x =,所以1 ln 11ln 22 b =+=- 【试题2】【2015新课标12题】设函数()(21)x f x e x ax a =--+,其中1a <,若存在唯一的整数0x ,使得0()0f x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32[,1)e - B 33,24e - ()C.33[,)24e D.3 [,1) 2e

解法一:由题意可知存在唯一的整数0x 使得000(21)x e x ax a -<-,设 ()(21),()x g x e x h x ax a =-=-由'()(21)x g x e x =+,可知()g x 在1(,)2 -∞-上单调递减, 在1 (,)2-+∞上单调递增,故 (0)(0) (1)(1)h g h g >-≤-?? ?得312a e ≤< 解法二:由题意()0f x <可得(21)(1)x e x a x -<- ①当1x =时,不成立; ②当1x >时,(21)1x e x a x ->-,令(21) ()1 x e x g x x -=-,则22 (23)'()(1)x e x x g x x -=-, 当3(1,)2x ∈时,()g x 单调递减,当3(,)2 x ∈+∞时,()g x 单调递增 所以32 min 3()()42 g x g e ==,即3 24a e >,与题目中的1a <矛盾,舍去。 ③当1x <时,(21)1x e x a x -<-,令(21) ()1 x e x g x x -=- 同理可得:当(,0)x ∈-∞时,()g x 单调递增,当(0,1)x ∈时,()g x 单调递减 所以max ()(0)1g x g ==,即1a <,满足题意。 又因为存在唯一的整数0x ,则3(1)2a g e ≥-= 此时3 [ ,1)2a e ∈ 综上所述,a 的取值范围是3[ ,1)2e 解法三:根据选项,可以采取特殊值代入验证,从而甄别出正确答案。 当0a =时,()(21)x f x e x =-,'()(21)x f x e x =+,可知()f x 在1(,)2 -∞-递减,在1(,)2 -+∞递增,又(0)10f =-<,1(1)30f e --=-<,不符合题意,故0a =不成立,排除答案A 、B. 当34 a =时,33()(21)4 4 x f x e x x =--+,3'()(21)4 x f x e x =+-,因为3'()(21)4 x f x e x =+-为增函数,且31'(0)104 4 f =-=>,13'(1)04 f e --=--<,所以存在(1,0)t ∈-,使得'()0f t =,则()f x 在(,)t -∞递减,在(,)t +∞递增,又3 (0)104 f =-+<,13(1)302 f e --=-+>,

(全国II卷)高考数学一题多解(含17年高考试题)

(全国II 卷)2018年高考数学一题多解(含17年高考试题) 【理数10题】已知直三棱柱111C C AB -A B 中,C 120∠AB =o ,2AB =,1C CC 1B ==,则异面直线1AB 与1C B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A . 32 B .155 C .10 5 D .33 【答案】C 【考点】 线面角 解法二:向量法:取空间向量的一组基底为{} 1,,BA BC BB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则11AB BB BA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 111BC BC CC BC BB =+=+u u u u r u u u r u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易知15AB =u u u r ,12BC =u u u u r , 21111111()()==2AB BC BB BA BC BB BB BC BB BA BC BA BB ?=-?+?+-?-?u u u r u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 所以异面直线1AB 与1C B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111111 10 cos ,525AB BC AB BC AB BC ?<>== =??u u u r u u u u r u u u r u u u u r u u u r u u u u r ,故本题答案为C. 解法三:建系法:如图所示,以垂直于BC 的方向为x 轴,BC 为y 轴,1BB 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111(0,0,1),(3,1,0),(0,1,1),(3,1,1)B A BC AB -==-u u u u r u u u r ,所以异面直线1AB 与1C B 所成角的余弦值 1111 10 cos 25AB BC AB BC θ?== =??u u u r u u u u r u u u r u u u u r ,故本题答案为C.

高考数学第二轮复习指南:多做典型题 善归纳总结

2019高考数学第二轮复习指南:多做典型题 善归纳总结 2019年高考数学第二轮复习计划,在本阶段复习中,以高考数学大纲和高考考试要求为依据,切实做好复习、补漏、重点强化工作,优化组合各方面信息,力求为高考作好全面系统地、充分的准备,争取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一、制定复习目标 (一)研究考纲,把准方向 为更好地把握高考复习的方向,考生应该明确考试要求和命题要求,熟知考试重点和范围,以及高考数学试题的结构和特点。以课本为依托,以考纲为依据,对于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重点内容,复习时要花大力气,突出以能力立意,注重考查数学思想,促进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发展的命题指导思想。 (二)重视课本,强调基础 近几年高考数学试题坚持新题不难,难题不怪的命题方向。强调对通性通法的考查,并且一些高考试题能在课本中找到“原型”。尽管剩下的复习时间不多,但仍要注意回归课本,只有透彻理解课本例题,习题所涵盖的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例如,高二数学(下)中有这样一道例题:求椭圆中斜率为平行弦的中点的轨迹方程。此题所涉及的知识点、方法在2019年春季高考、2019年秋季高考、

2019年秋季高考的压轴题中多次出现。加强基础知识的考查,特别是对重点知识的重点考查;重视数学知识的多元联系,基础和能力并重,知识与能力并举,在知识的“交汇点”上命题;重视对知识的迁移,低起点、高定位、严要求,循序渐进。 有些题目规定了两个实数之间的一种关系,叫做“接近”,以递进式设问,逐步增加难度,又以考生熟悉的二元均值不等式及三角函数为素材,给考生亲近之感。将绝对值不等式、均值不等式、三角函数的主要性质等恰如其分地涵盖。注重对资料的积累和对各种题型、方法的归纳,以及可能引起失分原因的总结。同时结合复习内容,引导学生自己对复习过程进行计划、调控、反思和评价,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突破难点,关注热点 在全面系统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第二轮复习应该做到重点突出。需要强调的是猜题、押题是不可行的,但分析、琢磨、强化、变通重点却是完全必要的。考生除了要留心历年考卷变化的内容外,更要关注不变的内容,因为不变的内容才是精髓,在考试中处于核心、主干地位,应该将其列为复习的重点,强调对主干的考察是保证考试公平的基本措施和手段。同时,还应关注科研、生产、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热点问题,并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简单的分析、归纳,这对提高活学活用知识的能力就大有裨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