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连锁图谱和纤维品质性状QTL定位论文

遗传连锁图谱和纤维品质性状QTL定位论文
遗传连锁图谱和纤维品质性状QTL定位论文

资料范本

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遗传连锁图谱和纤维品质性状QTL 定位论文

地点: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编号NO:河北农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BC1F2遗传连锁图谱和纤维品质性状QTL定位

学生姓名唐冰川学号2009014010213 成绩学院农学院专业班级农学0902

指导教师姓名张艳指导教师职称讲师

材料目录:

1、任务书(1)份

2、开题报告(含文献综述)(1)份

3、指导教师评阅书(1)份

4、答辩记录表(1)份

5、论文正文(1)份

6、其它材料

河北农业大学

本科毕业论文任务书

学院:农学院

教师姓名:张艳

职称:讲师

2012 年 5 月 4 日

农学院农学专业唐冰川学生:

现把 2012-2013 学年,第二学期的毕业论文安排下达给你,你本学期承担的毕业论文任务如下:

1、依据本任务书中论文题目、目的意义、可行性分析的内容完成开题报告。

2、按照开题报告的要求按期完成毕业论文各项工作的实施。

3、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

4、完成毕业论文的答辩。

请按相关要求完成毕业论文任务。

教师签字:

2012 年 5 月 3日

河北农业大学

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BC1F2遗传连锁图谱和纤维品质性状QTL定位

学院:农学院

学生姓名:唐冰川

专业:农学

班级学号: 2009014010213

指导教师姓名:张艳

指导教师职称:讲师

2012年 6 月5 日

遗传图谱

学情分析 基础,对于知识不能灵活运用课题遗传图谱分析 学习目标与考点分析学习目标:1、对基因的分离定率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能熟练的牢记把握考点分析:1、遗传图谱的分析与把握 学习重点重点:1、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学习方法讲练结合练习巩固 学习内容与过程 知识点梳理 第三章遗传和染色体 第一节基因的分离定律 一、相对性状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二、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实验过程(看书) 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看书) 3、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看书) 例:现有一株紫色豌豆,如何判断它是显性纯合子(AA)还是杂合子(Aa)? 相关概念 1、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附: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 2、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附: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P67) 等位基因:决定1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 3、纯合子与杂合子 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的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显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隐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的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4、表现型与基因型 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关系:基因型+环境→表现型) 5、杂交与自交

人类若干遗传性状的调查

人类若干遗传性状的调查 一研究人员秦国梁 二研究课题人类遗传研究性学习 三课题由来选择一些易于辨认的人类性状,通过对一些家庭的调查,分析这些性状的遗传方式和变异现象,使学生对遗传和变异有更加直接的认识。 四课题内容 1白化病 (1)分类:白化病可分为两大群,一为较常见的眼睛皮肤白化病,身体不能制造黑色素。另一类为伴有异常免疫系统的白化病,包括谢迪亚克-东综合征、海-普综合征、格里塞利综合征、克罗斯综合征,这类是和黑色素及其它细胞蛋白的缺陷有关。 (2)临床表现:白化病全身皮肤缺乏黑色素而呈乳白或粉红色,柔嫩发干。毛发变为淡白或淡黄。由于缺乏黑色素的保护,患者皮肤对光线高度敏感,日晒后易发生晒斑和各种光感性皮炎而皮肤晒后不变黑。也常发生光照性唇炎、毛细血管扩张,有的发生日光性角化,并可发生基底细胞癌或鳞状细胞癌。眼部由于色素缺乏,虹膜为粉红或淡蓝色,常有畏光、流泪、眼球震颤及散光等症状。大多数白化病患者体力及智力发育较差。 (3)病理特点:病理特点组织病理显示,基底层有透明细胞,银染色阴性不能证明有黑色素。多巴染色可阳性(酪氨酸酶阳性型)或阴性(酪氨酸酶阴性型)。 (4)遗传方式:白化病一般表现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方式,多由于近亲结婚所引起。就是说患者的双亲都携带了白化病基因,本身不发病。如果夫妇双方同时将所携带的致病基因传给子女,就会患病,而且子女中男女患病机会均等,这种情况的发生几率是 1/4 。有一种以眼睛损害为主的白化病类型,被称为眼白化病,表现为 X 连锁隐性遗传,是由母亲所携带的白化病基因传给儿子时才患病,传给女儿一般不患病,这种传递的概率是1/2 。这种类型在所有白化病类型中所占比例相对较少。 2软骨发育不全症(侏儒) (1)病因:属单基因显性。控制我们软骨生长的遗传因子有两粒,软骨发育不全症(Achondrop1asia)的病人就有一粒因子正常,一粒因子不正常。这种病的促成原因是患者的骨骼,特别是大腿及手臂两端的软骨发育得不好,使患者的四肢骨骼较正常人短,但身体则正常。患者头颇较大,鼻扁及前囱较大。由于这种病属单基因显性遗传,故只要父或母一人属此病患者,下一代得到遗传的机会就有一半。幸好85%的病例只是由突变引起,而父母是正常的。 (2)一般表现:四肢短小(且上臂比前臂短,大腿比小腿短)、脸中部发育不良、额头凸出、三叉戟样的手指、手肘伸展度受限、腰椎过度前曲(使病人看起来臀

经典高中生物-基因位置的确认及遗传实验设计

基因位置的确认及遗传实验设计 巧用逆推法,判断基因位置 1.真核细胞基因的三种“位置” (1)主要位置:细胞核内(即染色体上),包括 (2)次要位置:细胞质内(位于线粒体、叶绿体中)→遗传时只能随卵细胞传递,表现出“母系遗传”特点。 2.实验法确认基因的位置 (1)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X染色体上 ①已知性状的显隐性 ②未知性状的显隐性 (2)在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还是只位于X染色体上

(3)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 、Y 染色体同源区段 ①设计思路 隐性的纯合雌性个体与显性的纯合雄性个体杂交,获得的F 1全表现为显性性状,再选子代中的雌雄个体杂交获得F 2,观察F 2表现型情况。即: ②结果推断?????a.若F 2雌雄个体中都有显性性状和隐性 性状出现,则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b.若F 2中雄性个体全表现为显性性状,雌 性个体中既有显性性状又有隐性性状,则 该基因位于X 、Y 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 3.数据信息分析法确认基因位置 除以上列举的方法外,还可依据子代性别、性状的数量分析确认基因位置:若后代中两种表现型在雌雄个体中比例一致,说明遗传与性别无关,则可确定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若后代中两种表现型在雌雄个体中比例不一致,说明遗传与性别有关,则可确定基因在性染色体上。分析如下: (1)根据表格信息中子代性别、性状的数量比分析推断 灰身、直毛 灰身、分叉毛 黑身、直毛 黑身、分叉毛 雌蝇 34 0 14 0 雄蝇 3 8 3 8 1 8 1 8 据表格信息:灰身与黑身的比例,雌蝇中3∶1,雄蝇中也为3∶1,二者相同,故为常染色体遗传。直毛与分叉毛的比例,雌蝇中4∶0,雄蝇中1∶1,二者不同,故为伴X 遗传。 (2)依据遗传调查所得数据进行推断

遗传题练习(系图谱和概率题)汇总

遗传系谱图的解题方法及练习 高中生物学会考要求学生对遗传系谱图应达到综合分析水平。遗传系谱题多涉及一系列问题的解答,如①判别遗传类型、②写出指定个体的基因型、③计算患病机率。而教材中有关内容又较少,因而准确分析遗传系谱即成为一个难点。对学生来说经常出现听得懂,看得明白,就是不会做题。学生普遍认为解题过程中思路不清晰,书写紊乱。因此我认为突破这一难点的有效方法首先是:帮学生理顺解题思路,排除干扰解题的非智力因素;其次,加强变式训练。 遗传病特点病例 常染色体显性①代代相传②发病率高 ③男女发病率相等 多指(趾)、并指、软骨发育不良 常染色体隐性①可隔代遗传②发病率在近亲结婚时较 高③男女发病率相等白化、苯丙酮尿症 双眼皮 X染色体显性①连续遗传②发病率高③女性患者多 于男性患者④男性患者的母女都是患者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 X染色体隐性①隔代遗传或交叉遗传②男性患者多于 女性患者③女性患者的父亲、儿子都是 患者色盲、血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Y染色体遗传①患者都为男性②父传子、子传孙(患 者的儿子都是患者) 外耳廓多毛症 细胞质遗传母系遗传紫茉莉质体的遗传 二、解题思路 (一)遗传系谱图的判定 第一步:根据题干。如果题干中已告之是“色盲”,则马上可判定此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如告之是“白化病”,则可判定此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果题干没告之具体的病例,则往下看第二步。 第二步: 1、先确定是否为细胞质遗传 (1)若系谱图中,女患者的子女全部患病,正常女性的子女全正常(即母系遗传)则为细胞质遗传 (2)若系谱图中,出现母亲患病,孩子有正常情况,或者,孩子患病母亲正常,则不是细胞质遗传 2、确定是否为伴Y遗传 (1)若系谱图中患者全为男性,而且男性全为患者,女性都正常,正常的全为女性,则为伴Y遗传。 (2)若系谱图中,患者有男有女,则不是伴Y遗传 3、确定是显性遗传病还是隐性遗传病 (1)无病的双亲,所生的孩子中有患者,即“无中生有”,或患者隔代才有,即“隔代遗传,则为隐性遗传。 (2)有病的双亲,所生的孩子中出现无病的,即“有中生无”,或连续几代有患者,即“连续遗传”,则为显性遗传。 4、确定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X遗传 (1)若已确定是显性遗传 ①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均为患者,即“子病母不病,父病女不病”,正常女性的父子均正常,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 ②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中有正常者,或正常女性的父子有患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2)若已确定是隐性遗传 ①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均为患者,即“母病子不病,女病父不病”,正常男子的母女均正常,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甚无女患者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 ②女患者的父亲或儿子中有正常者,或正常男性的母女有患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例题1: [解析] 据图母亲有病,子女均有病,子女有病,母亲必有

质量性状的遗传

第四章质量性状的遗传 动物的质量性状(毛色、肤色、体形、角形、致死、畸形、血型和血液蛋白多态性等)是品种、品系的重要特征,它与经济用途及生产性能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了解这些性状的特征、遗传机制及规律,对畜禽遗传改良、新品种和新品系的培育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节质量性状及遗传特点 本节对质量性状的概念、特征、类型及遗传特点等进行全面介绍,为动物育种实践和利用提供基础理论。 一、质量性状的概念 (一)质量性状 是指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型之间不存在连续性的数量变化,而呈现质的中断性变化的那些性状。它由少数起决定作用的遗传基因所支配,如角的有无、毛色、血型、遗传缺陷等都属于质量性状。 (二)质量性状的基本特征 1.多由一对或少数几对基因所决定,每对基因都在表型上有明显的可见效应; 2.其变异在群体内的分布是间断的,即使出现有不完全显性杂合体的中间类型也可以区别归类; 3.性状一般可以描述,而不是度量; 4.遗传关系较简单,一般服从三大遗传定律; 5.遗传效应稳定,受环境因素影响小。 质量性状中有些是重要的经济性状,特别是毛皮用畜禽,另外遗传缺陷的剔除,品种特征如毛色、角型的均一,遗传标记如血型、酶型、蛋白类型的利用,都涉及到质量性状的选择改良。数量性状的主基因具有质量性状基因的特征,在鉴别和分析方法上也采用质量性状基因分析的方法,因此质量性状对育种工作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二、质量性状的类型 动物的许多重要性状属于质量性状,在畜禽生产中有应用价值的性状受到育种者的高度重视。 (一)表征性状 动物许多外貌特征,诸如毛色、有无角、鸡的冠型、皮肤颜色和蛋壳颜色等,均是典型的质量性状。这类性状在育种中的作用主要是反映品种(系)的特征,并为选育新品系提供依据。 (二)血型和血液蛋白多态性

棉花纤维品质发育的分子研究综述

棉花纤维品质发育的分子研究综述 摘要:棉花纤维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纺织原料之一,是第一大产天然纤维的作物,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棉纺工业技术的发展,对棉纤维强度等品质性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用遗传学、功能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生物信息学等理论和方法,开展棉花纤维发育的生物学机制的研究,发掘棉花纤维品质相关功能基因,进一步揭示棉花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基础和纤维发育的分子机制,筛选和创制一批有利用价值的特异纤维材料,提出棉花品质性状分子改良的新理论和方法,为优质高产棉花新品种培育提供材料基础和科学依据。本文综述了棉花纤维发育过程中在分子水平上的一些研究进展。 关键词:棉花, 纤维发育, 分子机制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Cotton Fiber Development at Molecular Level Abstract:Cotton fiber is one of the world's most important textile materials, is the first major production of natural fiber crops, and has significant economic valu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tton industry and technology, it’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traits of cotton fiber. Application of the theory and methods of genetics, functional genomics, proteomics, bioinformatics to carried out the cotton fiber development of biological mechanisms research. Explore cotton fiber quality-related functional genes, further reveal the genetic basis and molecular mechanism of fiber development. Screening and created a number of value-specific fiber materials, raised new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molecular mechanism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traits in cotton. Lay the Material foundation and scientific basis for Cultivating new varieties of High yield and quality. Key words:Cotton , Fiber development , Molecular mechanism 棉花是世界上重要的天然纤维作物,纤维是棉花的主要经济产品(张建,2012),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它不仅能为纺织业提供大量的优质天然纤维,也是重要的食用油和词料工业原料,而且涉及到我国棉农的经济收入和我国棉纺织工业的稳定发展,在农业经济发展乃至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纤维细胞是极度伸长的单细胞,一根棉纤维就代表一个细胞, 陆地棉纤维长径比达1000-3000(Ma et al., 2006)。一根棉纤维细胞从开花后第零天(day post anthesis , DPA) 到16 DPA 可由10~15μm 伸长到215~310 cm , 无细胞分裂且形成高纤维素含量, 因此棉纤维成为研究植物细胞发育的理想材料。从形态上看,棉花纤维的发育过程分为四个时期:纤维起始期、纤维伸长期、次生壁增厚期和脱水成熟期。其中主要是快速伸长期和次生壁增厚期影响纤维的产量和品质(Shi et al.,2006)。 长期以来,我国棉花育种的主要目标是提高产量,虽使我国棉花产量得到了提高,但由于对纤维品质重视不足,也导致品质性状较差,绒长单一,纤维强度偏低,纺高支纱的优质棉需大量进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

人类若干性状的遗传特性及其调查分析

人类若干性状的遗传特性及其调查分析 一实验目的 1.了解人类一些常见遗传特性及其遗传方式; 2.学会系谱调查及分析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原理 人是最重要的遗传学研究对象之一,由于许多实验方法受到限制,更不能控制人的生活条件和环境,况且人类世代时间较长,后代个体数很少,以及许多性状遗传的机制也很复杂,人类遗传学的发展相对比较缓慢,对人类许多遗传性状的遗传特征尚不甚了解。利用系谱方法进展较慢,由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加速了人类性状的研究进展。 不过,利用系谱分析仍是在一定程度上研究决定人类性状或疾病的基因的传递规律的重要方法。所谓系谱,或称家系图,即是指某一家族各世代成员数目、亲属关系与某基因表达的性状或疾病在该家系成员中分布情况的示意图。系谱的调查一般都从最先发现的具有某—性状或症状的先证者入手,进而追溯其直系和旁系的亲属。系谱分析法常用于单基因遗传性状和单基因疾病遗传方式的研究,包括常染色体显性和隐性以及性连锁显性和隐性遗传方式的分析。 本实验将调查一些已知的人类遗传性状,初步了解这些性状的遗传特性,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学生可对自己家庭的某些性状作相应的系谱分析,从而学习基本的系谱分析方法。 同时,根据所测得数据可进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判断供试群体是否处于群体平衡状态。三实验过程 1.人类血型的遗传 血型是人体的一种遗传性状,是产生抗原抗体的遗传特征。根据血型之间的相互关系,可划分为各种系或组别。血型从狭义上讲是指红细胞抗原的差异,广以上来说包括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等血液各成分的抗原的差异。随着临床输血、组织和器官移植,以及血液免疫学的发展,人们发现了许多新的血型系统,并逐渐了解和掌握了血型抗原和抗体的化学结构及其相互作用,血型在人类学、遗传学、法医学、考古学和临床医学等各方面的应用日趋广泛。 人类血型的发现早在1900年就由Karl Landsteiner博士报道。这个重要的发现建立了人类ABO血型系统。Landsteiner并因此获得诺贝尔奖。ABO血型的划分基础即红血球细胞膜上抗原存在的性质。这种抗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抗体与红血球表面抗原结合发生凝聚,随之由巨噬细胞清除。ABO血型系统的抗原有两种,分别记为A和B。红血球表面抗原为A的即为A血型,抗原为B的即为B血型,同时具有A、B两种抗原的为AB型,而既没有A,也没有B抗原的为0血型。此外,在相应的血清中,A型者血清含抗B抗体称为β抗体,B型者血清中含抗A抗体或称α抗体,O型者血清中则同时含上述两种抗体,而AB型者血清中没有这两种抗体。由于相应抗原抗体之间的凝聚反应,在输血时对供血、受血者的血型有一定血型限制要求,最好以同血型个体之间供血和受血为好。 从遗传上来看,ABO血型是由红血球抗原类型决定的,而抗原的差别即在其糖基上。这是由相应的基因决定的,即位于人类第九染色体上的3个等位基因IAIB和IO决定的。IA、IB基因为并显性,而IO或记为i对IA、IB为隐性。统计全班的血型,并作纪录,填入表中:2.几种身体特征的遗传 针对以下性状进行调查,统计数据,记录各性状在本班的百分比。不过,这个百分比不能说明这一性状是否遗传,更不能确定是隐性还是显性。要了解这些性状是否是遗传性状,可以通过系谱分析法确定,每个同学调查自己的家庭成员,或别的家庭的成员,画出家庭系

人类遗传性状调查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人类遗传性状调查 篇一:人类遗传性状的调查及分析 学生设计性实验论文 题目:人类遗传性状的调查及分析 姓名高雪学号20xx132104专业生物技术班级123相关实验课程名称__指导教师赵文婧 实验学期20xx~20xx学年二学期 太原师范学院教务处编印 人类遗传性状的调查及分析 姓名:高雪同组者:薛花兰、康俊、王瑞良、薛凡(生物系生物技术学号20xx132104指导老师:赵文婧)摘要通过抽样调查的方法对某一个特定人群的某一性状进行调查,将调查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可以初步了解某一性状的遗传方式、控制性状基因的性质。通过对太原师范学院南区流动人群及其学生和他们的家属的一些遗传性状的调查统计,并具体分析几位同学的遗传系谱图,初步了解这三种性状的遗传方式和控制其基因的性质。 关键词双眼皮单眼皮酒窝耳垂遗传分析

前言人类的一些遗传性状是人类遗传学的重要指标,人类正常性状的遗传包括体表性状、生理和生化的特征,身体素质、行为和智力等方面的性状遗传。关于人类遗传性状有美人尖、十指自然相嵌、大拇指自然弯曲度、酒窝、上眼睑、耳垂、卷舌等,而对其的研究报道有很多,如张新伟和张慧英 [1] 对汉族和回族单双眼皮性状的调查及遗传性分析,张建龙和潘伟槐[2]对绍兴地区的美人尖等四对性状 的调查分析,余跃生等[3]对贵州多个名族的遗传规律的研究,此外还有季克强[4]、邵文全[5]对眼睑性状的研究。但对酒窝的研究比较少见,有张建龙[2]等对山西汉族性状遗传的调查研究可进一步了解本地区人群的体质特征,对研究数据库进行补充丰富,尤其是关于酒窝研究的数据资料补充,具有一定的意义,本实验初步了解某一性状的遗传方式、控制性状基因的性质,有利于其他研究的参考。1对象和方法1.1对象 太原师范学院南校区流动人群及学生1.2方法 本次调查以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人类的眼睑和酒窝等性状进行调查,制作如下表格,在某一地点随机发放调查问卷,并总结调查结果,绘制具有代表性的三个家庭的遗传图谱。 2调查结果

大型真菌分子遗传连锁图谱研究进展

大型真菌分子遗传连锁图谱研究进展 刘伟肖扬边银丙* 华中农业大学应用真菌研究所武汉430070 A review of research advance of molecular genetic linkage map in macrofungi LIU Wei XIAO Yang BIAN Yin-Bing* The Institute of Applied Mycology,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0, China 大型真菌(macrofungi)中包括一些重要的食用真菌和药用真菌,在人类的经济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Chang & Miles 1989)。真菌学研究是生物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但对大型真菌遗传学的系统研究目前仍集中在少数分类单元中,例如子囊菌中的链孢属Alternaria、Neurospora及担子菌中的鬼伞属Coprinopsis和裂褶菌属Schizophyllum (Peever et al. 1999;Nargang & Rapaport 2007;Kües 2000;Clark & Anderson 2004)。近年来,随着现代生物学研究技术和方法的飞速发展,真菌分子生物学研究也不断深入,在系统发育、遗传作图、基因定位、基因克隆及遗传转化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Hamer & Givan 1990;Zhong et al. 2002;Fincham 1989)。 分子遗传连锁图谱(genetic linkage map)是基因组内反映基因以及专一性多态性DNA标记相对位置的图谱,能显示标记和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基因组结构和进化,是进行基因组系统研究的基础,也是遗传学研究的重要方向(Botstein et al. 1980;Marra et al. 2004;de Vos et al. 2007;Manzo-Sánchez et al. 2008;Xu et al. 2009)。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

人类遗传性状调查报告

人类遗传性状调查报告 学院:农学院 系别:植保系 班级:11-2 姓名:豆敏详 李金宝 杨涛

人类遗传性状的调查和分析 一、实验目的 1.初步学会调查和统计人类遗传性状或遗传病的基本方法 2.通过对遗传性状或遗传病的调查,了解其遗传方式 3.通过实际调查,培养接触社会,并从社会中直接获取资料或数据的能力 4.学习设计性试验的设计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人类的遗传性状有许多事单基因性状,易于观察且具有典型的显隐性关系,在一定群体中调查可了解其遗传方式;人类的遗传病有几千种,也有一些是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红绿色盲、白化病、高度近视等,通过家系调查或群体调查可了解其发病率以及遗传方式。 三、实验安排 小组成员: 豆敏详2011512119 李金宝2010512160 杨涛2011512130 试验地:石河子大学北区东区南区 被调查人员:石河子大学在校生 四、实验内容 1.群体中单因子遗传性状的调查 (1)眼睑性状的调查人群中的眼睑(eyelid)可分为单重睑(俗称单眼皮,又叫上睑赘皮)和双重睑(俗称双眼皮)两种性状。一些人认为双眼皮受显性基因控制,为显性性状;单眼皮为隐性性状。关于这类性状的性质和遗传方式,目前尚有争论,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2)拇指端关节外展的调节在人群中有的人拇指的最后一节能弯向挠侧与拇指垂直轴线呈60°角。性状呈隐性遗传,即该性状的纯合性个体的拇指端可向后卷曲60°。调查此性状,统计该性状的频率。 (3)我们在做表情时“微笑”,若是颜面部的肌肉(颧大肌、颧小肌、笑肌)相互牵动,而产生一个凹陷,那个就是“酒窝”。但也有人称之为“笑窝”,或因位置、大小不同,而有另一个名称“梨窝”。酒窝并非每个人都有,而有酒窝的人也会有不同形状、高度、深浅之

遗传系谱图与遗传图解图文稿

遗传系谱图与遗传图解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一、区分遗传系谱图和遗传图解的方法 遗传系谱图和遗传图解是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遗传系谱图明显的特征是用“□”表示男性,“○”表示女性。男女患者分别用“■”“●”。而遗传图解在第一列分别用“亲代”“子代”(多数题目还必须标出“配子”)。也可以从世代关系的符号判断---遗传系谱图是“Ⅰ、Ⅱ、Ⅲ”,遗传图解是“↓”。 对遗传系谱图和遗传图解的区分,我们才能快速并准确把握出题者的目的,这是解题的关键。在解题过程中,想要完整画出遗传系谱图或遗传图解,就必须熟悉它们各自的格式和组成要素。笔者通过分析大量相关题型后,总结出一些基本的要点。 二、遗传系谱图和遗传图解的书写规范和要求 1.遗传系谱图的书写规范和要求: (1)遗传系谱图的书写规范 “□”表示男性,“○”表示女性。男女患者分别用“■”“●”。表示世代关系的符号是“ ”, (2)遗传系谱图的书写要求 系谱图书写完后,还必须在图的右上侧写出相关的图例说明,如:“□”表示正常男性,“○”表示正常女性,“■”表示男患者,“●”表示女患者。如果遗传系谱图表示子代数量较多,还必须在图的左侧用“Ⅰ、Ⅱ、Ⅲ”等表明。 2.遗传图解的书写规范和要求:

(1)遗传图解的书写规范: 第一行:亲本(亲代)——基因型和表现型,交配(或婚配)符号;第二行:两亲本产生的配子。 第三行:F1(子代)——基因型和表现型。 第四行:F1(子代)——基因型、表现型的比。 (2)遗传图解的书写要求 要把各代的基因型都写对。只知道表现型的,也可以用A_B_这种样式表示。其次是相关的符号,如自交符号、杂交符号、箭头;亲本P、配子、子一代F1等。如果与性别有关的,还应标注性别符号。 最后是相关的文字说明,另外箭头不能缺少。 三、遗传系谱图和遗传图解的得分点 熟悉此类题型的得分点,可以尽量避免失分。一个完整的遗传系谱图一般要求标出每个个体的基因型,表明各个体的世代关系。而遗传图解通常要表明个体的相应性状。要特别提醒的是遗传系谱图只能用“ ”,不能用箭头表示世代关系;要求画遗传图解的题目,如果没有特别强调,必须写出配子的类型,并且一个配子对应一个箭头。遗传图解的最后一行记住要用文字说明基因型、表现型的比例,这是常见的失分点。

高中生物实验14 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doc

实验14 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石门中学人教版新教材中高中生物实验创新性使用研究课题组 一、实验目的: 1.初步学会调查和统计人类遗传病的方法 2.通过对几种人类遗传病的调查,了解这几种遗传病的发病情况 3.通过实际调查,培养接触社会,并从社会中直接获取资料或数据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 显性遗传病具有世代相传的特点,隐性遗传病隔代出现。伴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是交叉遗传,隔代出现,患者男性多于女性。伴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是世代相传,患者女性多于男性。 遗传病类型: 1、单基因遗传病: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2、多基因遗传病:指受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的人类遗传病,如原发性高血压。 3、染色体体异常遗传病:由染色体异常引起的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症。 三、方法步骤: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调查工作。其程序是: 1、确定调查的目的要求:确定课题; 2、制定调查的计划: (1)以组为单位,确定组内人员; (2)确定调查病例; (3)制定调查记录表; (4)明确调查方式; (5)讨论调查时应注意的问题; 3、实施调查活动:每个小组调查周围熟悉的几个家系中的遗传病的情况。调查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红绿色盲、白化病、高度近视(600度以上)等 4、整理分析调查资料:为保证调查的群体足够大,小组调查的数据,应在班级和年级中进行汇总。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某种遗传病的患病人数/某种遗传病的被调查人数)×100%。 5、得出调查结论,撰写调查报告,汇报交流调查结果。 四、课堂练习: 1.下列是生物兴趣小组开展人类遗传病调查的基本步骤。其正确的顺序是 ①确定要调查的遗传病,掌握其症状及表现; ②汇总结果,统计分析 ③设计记录表格及调查要点; ④分多个小组调查,获得足够大的群体调查数据 A .①③②④ B .③①④② C .①③④② D .①④③② 2.黑蒙性痴呆是在北美犹太人中较常见的一种遗传病,为研究其发病率,应该: 伴X 遗传病 伴X 显性遗传(例:佝偻病) 细胞核遗传病 细胞质遗传病: 常染色体遗传病 伴性遗 传病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例:白化病)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例:多指病) 伴Y 遗传(例:耳廓多毛症) 伴X 隐性遗传(例:红绿色盲) 母亲患病,子女全患病。

遗传病调查报告样本

人类遗传病 初三二班边晓晖遗传病简介 遗传病, 是指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或者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 一般具有垂直传递和终身性的特征。因此, 遗传病具有由亲代向后代传递的特点。这种传递不但是指疾病的传递, 最根本的是指致病基因的传递。因此, 遗传病的发病表现出一定的家族性。父母的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里携带的致病基因, 经过生殖传给子女并引起发病, 而且这些子女结婚后还可能把致病基因传给下一代。 六种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1.高血压 遗传危险度: ★★★★★ 科学家已培育成功一种”遗传性自发高血压”老鼠。这种老鼠会把高血压的基因一代代传下去, 它们的子孙100%会发生高血压, 这是高血压与遗传密切相关的最典型例子。当前多数学者认为, 高血压属于多基因遗传性疾病。经过高血压患者家系调查发现, 父母均患有高血压者, 其子女今后患高血压概率高达45%; 父母一方患高压病者, 子女患高血压的几率是28%; 而双亲血压正常者其子女患高血压的概率仅为3%。防治原则 1.坚持监测血压, 正常状态下至少每年1次。

2.限盐补钾。逐步把每日摄入食盐的量控制到5克, 同时多吃 富含钾的水果、蔬菜( 如香蕉、核桃仁、莲子、芫荽、 苋菜、菠菜等) 。 3.防止超重和肥胖。 4.戒烟限酒。 5.糖尿病 遗传危险度: ★★★★★ 糖尿病具有明显遗传易感性( 特别是临床上最常见的2型糖尿病) 。家系研究发现, 有糖尿病阳性家族史的人群, 其糖尿病患病率显著高于家族史阴性人群。而父母都有糖尿病者, 其子女患糖尿病的机会是普通人的15~20倍。 防治原则 诱发糖尿病的”外因”有热量摄取太多, 活动量下降, 肥胖, 吸烟以及心理压力过大等。反过来, 避免以上因素就可预防糖尿病。在饮食方面, 应该做到粮食、肉蛋奶、蔬菜、水果的合理搭配, 注意摄入量与消耗量平衡。常测体重, 如果体重增加了, 热量肯定摄入过量, 这时就应检讨你的食谱并增加运动。 6.血脂异常 遗传危险度: ★★★ 血脂代谢异常有许多原因, 其中之一就是遗传因素。随着医学科学发展, 当前已经发现有相当部分血脂异常患者存在一个或多个遗

实验08 人类遗传性状的调查和分析

实验08 人类遗传性状的调查和分析实验八人类遗传性状的调查和分析 一、实验目的 1.通过人类各种性状的调查分析,了解其遗传方式,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2.了解基因突变、复等位基因、基因并显性等概念。 二、实验原理 人类的各种性状都是由特定的基因控制的。由于每个人的遗传基础不同,某一特殊的性状在不同的人体会出现不同的表现。通过一个特定人群的某一性状的调查,将调查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可以初步了解某性状的遗传方式、控制性质基因的性质,并能计算出该基因的频率。 在自然界,无论动植物一种性别的任何一个个体有同样的机会与其相反性别的任何一个个体交配。假设某一位点有一对等位基因A和a,A基因在群体出现的频率为p,a基因在群体出现的频率为q;基因型AA在群体出现的频率为D,基因型Aa在群体出现的频率为H,基因型aa在群体出现的频率为R。群体(D,H,R)交配是完全随机的,那么这一群体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关系是: D=p2 H=2pq R=q2 这说明任何一物种的所有个体,只要能随机交配,基因频率很难发生变化,物种能保持相对稳定性。根椐遗传平衡定律,可以对人类群体进行基因频率的分析。 三、实验内容 1.人类ABO血型检测 人类ABO血型是人体的一种遗传性状,它受一组复等位基因(IA、IB、I)控制,是红细胞血型系统的一种。人类的红细胞表面有A和B两种抗原,血清中有抗

A(a)和抗B(b)两种天然抗体,依抗原和抗体存在的情况,可将人类的血型分为A、B、AB、O四种血型,如下图: 表型基因型红细胞膜上的抗原血清中的天然抗体 AAAA II,Ii A (β)抗B BBBB II,Ii B (α)抗A BBAB II A、B — O ii —(α)抗A、(β)抗B (1)取一清洁的双凹玻片(或用普通载玻片玻璃蜡笔划出方格代表),两端上角分别用记号笔或胶布注明A和B有受试者姓名,然后分别用吸管吸取A和B型标准血清各一滴,滴入相应凹面(或方格)内。 (2)采血:用70%乙醇溶液棉球消毒受试者的耳垂或指端,待乙醇溶液干后,用无菌的采血针刺破皮肤,用吸管吸1,2滴血放入盛有0.3,0.5ml生理盐水的离心管中,用吸管轻轻吹打成约5%的红细胞生理盐水悬液。 (3)在玻片的每一凹格(或方格)内分别滴1滴制好的红细胞悬液(注意滴管不要触及标准血清),然后立即用牙签或小玻棒分别搅拌液体,使血球和标准血清充分混匀。 (4)观察:在室温下每隔数分钟轻轻晃动玻片几次,以加速凝集,等5-10min后观察有 无凝集现象。若混匀的血清由混浊变为透明,出现大小不等的红色颗粒,则表明无凝集现象,若观察不清可用显微的低倍镜下观察;若室温过高,可将玻片放于加有湿棉花的培养皿中以防干涸;室温过低将玻片置于37?恒温箱中,以促其凝集。 (5)根据ABO血型检查结果,判断血型。 (6)计算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人类遗传性状的调查及分析

学生设计性实验论文 题目:人类遗传性状的调查及分析 姓名高雪学号04 专业生物技术班级123 相关实验课程名称__遗传学实验___ 指导教师赵文婧

实验学期2013~2014 学年二学期 太原师范学院教务处编印 人类遗传性状的调查及分析 姓名:高雪同组者:薛花兰、康俊、王瑞良、薛凡 (生物系生物技术学号04 指导老师:赵文婧)摘要通过抽样调查的方法对某一个特定人群的某一性状进行调查,将调查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可以初步了解某一性状的遗传方式、控制性状基因的性质。通过对太原师范学院南区流动人群及其学生和他们的家属的一些遗传性状的调查统计,并具体分析几位同学的遗传系谱图,初步了解这三种性状的遗传方式和控制其基因的性质。 关键词双眼皮单眼皮酒窝耳垂遗传分析 前言人类的一些遗传性状是人类遗传学的重要指标,人类正常性状的遗传包括体表性状、生理和生化的特征,身体素质、行为和智力等方面的性状遗传。关于人类遗传性状有美人尖、十指自然相嵌、大拇指自然弯曲度、酒窝、上眼睑、耳垂、卷舌等,而对其的研究报道有很多,如张新伟和张慧英[1]对汉族和回族单双眼皮性状的调查及遗传性分析,张建龙和潘伟槐[2]对绍兴地区的美人尖等四对性状的调查分析,余跃生等[3]对贵州多个名族的遗传规律的研究,此外还有季克强[4]、邵文全[5]对眼睑性状的研究。但对酒窝的研究比较少见,有张建龙[2]等对山西汉族性状遗传的调查研究可进一步了解本地区人群的体质特征,对研究数据库进行补充丰富,尤其是关于酒窝研究的数据资料补充,具有一定的意义,本实验初步了解某一性状的遗传方式、控制性状基因的性质,有利于其他研究的参考。

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必修二P91) 一、实验目的: 1.初步学会调查和统计人类遗传病的方法 2.通过对几种人类遗传病的调查,了解这几种遗传病的发病情况 3.通过实际调查,培养接触社会,并从社会中直接获取资料或数据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 显性遗传病具有世代相传的特点,隐性遗传病隔代出现。伴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是交叉遗传,隔代出现,患者男性多于女性。伴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是世代相传,患者女性多于男性。 遗传病类型: 1、单基因遗传病: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2、多基因遗传病:指受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的人类遗传病,如原发性高血压。 3、染色体体异常遗传病:由染色体异常引起的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症。 三、方法步骤: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调查工作。其程序是: 1、确定调查的目的要求:确定课题; 2、制定调查的计划: (1)以组为单位,确定组内人员; (2)确定调查病例; (3)制定调查记录表; (4)明确调查方式; (5)讨论调查时应注意的问题; 3、实施调查活动:每个小组调查周围熟悉的几个家系中的遗传病的情况。调查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红绿色盲、白化病、高度近视(600度以上)等。如调查的是发病率:则对人群随机调查,如调查遗传规律:则对患病家系进行调查。 4、整理分析调查资料:为保证调查的群体足够大,小组调查的数据,应在班级和年级中进行汇总。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某种遗传病的患病人数/某种遗传病的被调查人数)×100%。 5、得出调查结论,撰写调查报告,汇报交流调查结果。 四、课堂练习: 1.下列是生物兴趣小组开展人类遗传病调查的基本步骤。其正确的顺序是 ①确定要调查的遗传病,掌握其症状及表现; ②汇总结果,统计分析 ③设计记录表格及调查要点; ④分多个小组调查,获得足够大的群体调查数据 A .①③②④ B .③①④② C .①③④② D .①④③② 2.黑蒙性痴呆是在北美犹太人中较常见的一种遗传病,为研究其发病率,应该: 伴X 遗传病 伴X 显性遗传(例:佝偻病) 细胞核遗传病 细胞质遗传病: 常染色体遗传病 伴性遗 传病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例:白化病)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例:多指病) 伴Y 遗传(例:耳廓多毛症) 伴X 隐性遗传(例:红绿色盲) 母亲患病,子女全患病。

经典高中生物-基因位置的确认及遗传实验设计练习

基因位置的确认及遗传实验设计练习 阶段排查回扣落实(四) [基础·需自查] 1.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组成不同,性状表现也不同(×) 2.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 3.孟德尔依据减数分裂的相关原理进行“演绎推理”的过程(×) 4.某个体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则说明此性状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5.纯合子自交后代一定是纯合子,杂合子自交后代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 6.F1黄色圆粒豌豆(YyRr)产生基因型YR的卵细胞和基因型YR的精子数量之比为1∶1(×) 7.如图为色盲患者的遗传系谱图,其中Ⅱ-4与正常女性婚配,生育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8(×) 8.生物个体的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也不一定相同(√) 9.X、Y染色体上也存在等位基因(√) 10.X1Y中X1来自母亲,Y来自父亲,向下一代传递时,X1只能传给女儿,Y则只能传给儿子(√) 11.一对染色体组成为X1Y、X2X3的夫妇生两个女儿,则女儿中来自父亲的都为X1,且是相同的;但来自母亲的可能为X2,也可能为X3,不一定相同(√)12.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同时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别由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所引起(√) 13.伴X隐性遗传病表现出隔代交叉遗传、男患者多于女患者、女患者的父亲、儿子都是患者的特点(√) 14.一对黑毛豚鼠,生了5只小豚鼠,其中3只是白色的,2只是黑色的,据此可判断,豚鼠毛色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分离定律(×)

15.一对夫妇生的“龙凤”双胞胎中一个正常,一个色盲,则这对夫妇的基因型不可能是X b Y、X b X b(√) 16.一对等位基因(Aa)如果位于XY的同源区段,则这对基因控制的性状在后代中的表现与性别无关(×) 17.若含X染色体的隐性基因的雄配子具有致死效应,则自然界中找不到该隐性性状的雌性个体,但可以有雄性隐性性状的个体存在(√) [重点·再强化] 1.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关系及相关比例 2.遗传系谱图的解题方法——“四定法” 定性——判断显、隐性 ↓ 定位——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一般指X染色体) ↓ 定型——确定基因型(或基因型及其概率) ↓ 定率——根据基因型计算所求概率 3.伴性遗传核心要点再回眸 (1)基因在Ⅰ、Ⅱ-1、Ⅱ-2任何区段上都与性别相联系,有别于常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

人类遗传性状调查报告

人类单基因遗传性状 调查报告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系别:生物科学 班级:201201班 姓名:

人类单基因遗传性状调查和分析 [摘要]:人类的遗传性状有许多事单基因性状,易于观察且具有典型的显隐性关系,在一定群体中调查可了解其遗传方式;人类的遗传病有几千种,也有一些是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红绿色盲、白化病、高度近视等,通过家系调查或群体调查可了解其发病率以及遗传方式。 [关键词]单基因遗传性状孟德尔遗传规律 本文中的三队性状识别标准为:眼皮皱褶称双眼皮,无皱褶称单眼皮[1];笑时在面部两侧有一近圆锥形的凹陷,称酒窝[2];拇指的最后一节能弯向挠侧称大拇指可以向外弯曲[1]。 1.实验方法与对象 调查方法:网络问卷式 调查对象:网络人员 2.结果 2.1数据统计 个体中单因子遗传性状的调查结果 2.2调查性状的显隐性 查阅资料得知,眼睑双相对于单为显性;有酒窝相对于无酒窝为显性;大拇指可以弯曲相对于不

能弯曲为显性。 3.讨论 3.1 显隐性和人群中表型比例的相关性 通过数据得出,眼皮单双、大拇指弯曲组性状中显性性状占人群中的大多数;而有无酒窝却是隐形性状占人群中的大多数。因此可认为显隐性状和人群表型比例无关,而与人群中的基因频率有直接关系。 上述性状与否理论上各项调查性状的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比例应符合3:1的孟德尔理论,但是通过结果统计分析,发现在所调查的人群中均不符合孟德尔的3:1理论。 造成偏差的可能原因: 1.选取的调查对象分布不均匀 2.调查数量不够大 3.被调查者对某些性状区分不清楚 3.2关于性状的猜想 从个体中单因子遗传性状的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单因子遗传性状分布很散乱,说明人的形状分布具有随机性。性状的表达是受外界环境和自身基因表达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在亲代的遗传过程中,基因连锁遗传,或者是自由组合和分离,使得性状随机分布而无规律性。从而不符合3:1的孟德尔理论。 参考文献 [1]张建龙,潘玮槐. 人类美人尖等4对性状的调查及遗传分析[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1997(17):59-61 [2]吴继斌. 关于笑窝遗传方式的探讨[J].激光生物学报,1997(6):1019-1020

遗传学图谱

基因组学基因组学 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向太和 向太和遗传图绘制 §2.1 2.1 遗传学图与物理图遗传学图与物理图§2.2 2.2 遗传学作图的标记遗传学作图的标记§2.3 2.3 遗传学作图的方法遗传学作图的方法§2.4 2.4 人类遗传图 人类遗传图

中国测序论坛基因组学基因组学 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向太和 向太和为何要绘制遗传图与物理图? 1)基因组太大,必需分散测序,然后将分散的顺序按原来位置组装,需要图谱进行指导 。2)基因组存在大量重复顺序,会干扰排序,因此要高密度基因组图。 3)遗传图和物理图各有优缺点,必须相互整合校正。

中国测序论坛基因组学基因组学 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向太和 向太和?结构基因组的研究策略 结构基因组的研究策略

中国测序论坛 基因组学基因组学 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向太和 向太和 基因组测序的策略---由上至下(左)和由下至上的测序(右) 克隆重叠群指导的测序 重叠群(重叠群(contig): contig): contig): 指相互间存在重叠顺序的一组克隆。指相互间存在重叠顺序的一组克隆。

中国测序论坛基因组学基因组学 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向太和 向太和Clone-by-clone 测序

中国测序论坛基因组学基因组学 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向太和 向太和鸟枪法测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