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iflAAA胸腔闭式引流评分标准

gpiflAAA胸腔闭式引流评分标准
gpiflAAA胸腔闭式引流评分标准

胸腔闭式引流评分标准

科室姓名分数

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37458

第一节胸腔穿刺术 【适应证】 1.有胸腔积液者,为明确其积液的性质或抽出胸腔积液以便检查肺部情况。 2.通过抽气、抽液、胸腔减压治疗单侧或双侧气胸、血胸或血气胸。 3.缓解由于大量胸腔积液所致的呼吸困难。 4.向胸腔内注射抗肿瘤或促进胸膜粘连的药物。 【禁忌证】 1.体质衰弱、病情垂危难以耐受穿刺者。 2.对局麻药过敏者。 3.有凝血功能障碍,严重出血倾血,大咯血。 4.严重肺结核及肺气肿者。 5.疑为胸腔包虫病患者,穿刺科引起感染扩散,不宜穿刺。 6.穿刺部位或附近感染者。 【操作方法及程序】 1.术前准备 (1)穿刺点的选择与定位:若是胸腔抽气则多选在锁骨中线第 2 前肋间,若是抽液则多选在肩胛线、腋后线或腋中线第7、8肋间。若为包裹积液或少量积液穿刺,则要依据胸透或正侧位胸片、超声定位。多发性肺大泡反复气胸导致胸壁粘连的必需根据影响学资料确定穿刺点,防止误穿肺大泡导致张力性气胸。 (2)胸腔穿刺包、局麻药物等物品。 (3)向家属及患者详细说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取得患者配合和家属理解。 2.麻醉与体位 (1)体位:抽取胸腔积液时一般为坐位,嘱患者跨坐在椅子上,面朝椅背,可如病情较重可取半卧位。抽气时一般选取半卧位。 (2)麻醉:皮肤消毒,铺单后,用1%利多卡因或普鲁卡因,先在穿刺点处做一皮丘,然后将麻药向胸壁深层浸润至壁胸膜,待注射器回抽出气体或液体证实已进入胸腔后拔出麻醉针头。 3.手术步骤 (1)局部麻醉后,应用胸腔穿刺针从皮肤穿刺进入,针头应沿着肋间隙的下部,下一肋骨的上缘进入胸腔。这样既可避免损伤肋间血管,又可作为进入胸膜腔的标志,避免进针过深而伤及肺组织。有经验的医师在针头刺入胸膜腔时能感到落空感,表明针头已进入胸腔。也可采用带有一定负压的注射器,以便更好地显示针头是否进入胸膜腔。 (2)当术者调整好针头位置,可以顺利地抽出气体或液体后,即由助手用血管钳在靠近皮肤表面将穿刺针固定,避免针头移位。穿刺针通过10cm长的乳胶管与一个30ml或50ml的注射针管连接。待注射针管抽满时,由助手用另一把血管钳夹闭乳胶管,取下注射针管排出气体或液体,如此可以避免空气进入胸腔。然后注射针管再连接上乳胶管继续抽吸。 【注意事项】 1.穿刺过程中应严密观察病人的呼吸及脉搏状况,对于有紧张心理的个别病人应事先消除畏惧,可予穿刺前半小时给予地西泮10mg或可待因0.03g以镇静镇痛。穿刺过程中如发生晕针或晕厥,应立即停止操作,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2.穿刺针进入胸腔不宜过深,以免损伤肺组织。一般以针头进入胸腔 0.5~1.0cm为宜。在抽吸过程中,肺的复张牵拉刺激会导致病人咳嗽,应将针头迅速退到胸壁内,待病人咳嗽停止后再进针抽吸。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常规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得变化,注意有无合并脑部、腹部等损伤,判断有无休克、感染、肺不张等并发症。 2、评估有无胸闷、气促、呼吸困难、发绀;有无胸廓活动、气管移位等,判断缺氧程度。 了解患者对胸腔闭式引流得了解程度,有无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 【护理措施】 1、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胸腔闭式引流得目得与注意事项,给予心理支持,缓解恐惧、紧张心理,取得患者得理解与配合。 2、根据病情需要做好有关胸腔闭式引流得准备与协助医师实施胸腔闭式引流术。 3、术后24小时内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注意有无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发绀、四肢湿冷、血压下降等,警惕休克发生。 4、患者血压稳定后取半坐卧位,以利于呼吸与引流。 5、保持引流装置得密闭与无菌,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接头松动及脱管。一旦发生引流管从胸腔脱出,立即用手捏闭伤口皮肤,消毒处理后用凡士林纱布封闭伤口,在协助医师进一步处理。 6、保持引流管位置适当,引流瓶应低于引流管出胸腔处60cm以上,避免引流管扭曲、折叠、受压;长管应置引流瓶液平面下3-4cm。 7、保持引流通畅,每1-2小时解压引流管一次,观察胸腔引流管水柱波动(一般4-10cmH2O),防止堵塞。如水柱波动幅度过大,提示残腔过大或肺膨胀不全;咳嗽时勿波动为引流管堵塞;水柱负压不能维持或有气体排出,考虑有肺、胸壁、管道等处漏气;水柱不断上升,可能在胸腔引流管近胸端有“活瓣”形成。若一般状态下呼吸时有大量气体排出,提示有漏气;呼吸时无气泡溢出而咳嗽时出现,提示余气未排尽。以上情况均应及时处理。 8、评估胸腔引流液得颜色、性质与量并记录。一般情况下,24小时引流量应小于50ml。如引流了;量大于100ml每小时呈浓鲜血,持续4小时不减,应立即报告医师。 9、每日更换胸腔引流瓶,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污染。引流量多时应随时更换。 10、评估患者就是否具备拔管得指征:48小时到72小时后,引流量明显减少,且颜色变淡;X线示肺膨胀良好,无漏气;患者无呼吸困难,即可考虑拔除引流管。 11拔管后需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皮下气肿、渗液、出血等症状,应及时报告与处理。 【健康指导】 1、交代患者活动、翻身时需保持引流装置得密闭与无菌。 、鼓励患者拔管后早起活动,以利于肺复张,促进肠蠕动,增进食欲,加速康复。2. 气胸护理 【概念】

胸腔闭式引流术记录

病历续页 姓名性别男年龄65岁住院号3070083 2006/6/20 10:30am 胸腔闭式引流术 仔细查看患者胸片,结合患者病史、体征,确定患者为左侧气胸,肺组织压缩50%,有胸腔闭式引流指针;经刘主任审定确定无误后,遂后向患者及家属讲明穿刺的必要性和危险性,家属表示理解,并签定了胸腔闭式引流术手术同意书;9:30am,患者取半卧位,拟定左腋前线第五肋间为穿刺进针点,常规消毒、带手套、铺巾,取2%利多卡因10ml为麻醉药,麻醉满意后,取手术刀片沿肋骨走行切开皮肤致皮下约0.8cm,长约1cm,取血管钳顿性分离进入胸腔,即刻大量气体溢出,患者顿时感胸闷、气促症状明显减轻,随即用止血钳钳住气囊尿管送入胸腔致壁胸膜下5cm,拔出血管钳,向气囊导管注气端注入气体20ml,将气囊导管连接端连接于事先准备好的气胸箱,可见大量气泡从液面下溢出。术毕,缝合皮肤及皮下组织,避免死腔形成,既固定气囊尿管,同时也防止了气囊尿管滑出胸腔,碘伏消毒创口,无菌敷料覆盖,胶布固定。手术顺利,术中、术后患者稍感切口疼痛,嘱患者不要剧烈咳嗽,必要时服用可待因等药止咳、曲马多等药止痛,有不适及时报告医生,以便作出处理。操作医师:xx主治医师、xx 医师。 2006/6/20 2pm 患者自感心累、气促症状明显减轻,查:心率约90次/分,呼吸约20次/分,气管恢复居中位,左肺呼吸音也有所恢复,左侧胸壁扪及少量皮下气肿,胸腔闭式引流管通畅,气胸箱内仍可见大量气体溢出,患者胸痛症状轻微,暂未口服止痛药,继续观察病情变化。 2006/6/21 8am 患者昨晚感左侧手术处疼痛,经口服曲马多止痛后症状减轻,夜间咳嗽,咯白色泡沫痰,不易咳出,查心率约90次/分,呼吸约20次/分,气管恢复居中位,左肺呼吸音低,双肺无确切干湿罗音,胸壁皮下气肿未有扩大,胸腔闭式引流管通畅,气胸箱内仍可见气体溢出,但较入院时有所减少,现病情好转,继续观察。 2006/6/22 8am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泗张中心卫生院病历续页第 3 页精品文档交流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操作规程

如对您有帮助,请购买打赏,谢谢您!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操作规程 【评估】 1、病人的病情,意识状态,合作程度。 2、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管道是否密闭。 3、胸腔引流管的位置,引流的量、色、性,水柱波动及漏气情况。 【准备】 1、护士:着装整齐,仪表端庄,洗手戴口罩。 2、用物:一次性无菌胸腔闭式引流装置一套、生理盐水500ml、治疗车、开瓶器、治疗盘内盛治疗巾、棉签、安尔碘、无菌剪刀一把、大血管钳两把、标签、无菌弯盘一套、75%酒精棉球缸、固定夹两个、小毛巾一块、手消液一瓶、护理记录单。 3、环境:清洁、安静、光线适宜、必要时屏风遮挡。 4、体位:采取适宜卧位,半卧位,利于充分暴露引流管。 【方法】 治疗室:检查无菌胸腔引流装置是否正确→拆开胸腔引流瓶(以下简称胸瓶)外包装,再用无菌剪刀拆开内包装→开启无菌盐水消毒瓶口→倒入胸瓶,长玻璃管浸入水中3-4cm,沿胸瓶水平线上贴标签,注明更换日期、时间、责任人→打开无菌弯盘,取无菌酒精棉球放入,备齐用物。 携用物到病人床旁做好解释→核对:病人床号、姓名→打开被褥充分暴露引流管→消毒双手→铺治疗巾于引流管下方→用两把血管钳双重夹闭引流管近心端→将备好的胸瓶放于安全处→无菌弯盘打开放于治疗巾上→戴手套,消毒接头→接头分离放入弯盘内→再次由内向外消毒接头处,与胸瓶引流管连接→检查管道是否密封→松开血管钳→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将胸瓶放于安全处,保持胸瓶低于胸腔60-100cm→整理床单元,协助病人采取舒适卧位→消毒双手→记录水柱波动及引流液的量、色、性→处理用物。 【评价】 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操作方法正确熟练。 2、引流管固定妥当,无滑脱、扭曲。 3、注意保暖。

新版胸外科技术操作目录及规范-新版-精选.pdf

《胸外科技术操作目录》 1.胸腔闭式引流术 2.胸腔穿刺术 《技术操作规范》 见下一页

胸膜闭式引流术考核表 考生姓名:考号: 项 目 内容要求分值扣分评分要点 操作前准备核对患者,了解病史,测生命体征,阅读影像片或超声检查, 确定有置管指征,排除禁忌 10 不全面酌情扣分 向患者家属说明目的及可能引起的感觉取得同意及合作,签署 同意书 5 体位:一般取半卧位 5 置管部位标记: 气胸引流取患侧锁骨中线第2肋间 液胸引流取患侧腋中线第7、8肋间 10 注意要作标记 物品准备:胸外切缝包、无菌手套、注射器、麻醉用药、消毒 用品、胶带、胸引流管、胸引流瓶(注入生理盐水) 10 物品准备是否齐全;胸 引流瓶注生理盐水是 否符合标准 操作程序与步骤洗手,戴口罩、帽子 5 开包检查:打开胸外切缝包,戴无菌手套,观察灭菌指标卡达 标准色,检查包内物品是否齐备 5 开包过程注意无菌操 作 消毒、铺巾:用0.5%的碘伏棉球在切口周围皮肤由内向外消毒, 范围15cm,2-3遍,铺洞巾 5 局部麻醉:核对和抽取麻药,用2%利多卡因在下一肋骨的上 缘的置管点自皮至胸膜壁层进行局部浸润麻醉 5 注意核对麻药与会抽置管:做一长约2cm的皮肤切口,插入血管钳分开各肌层,再 沿肋骨上缘进入,最后分开肋间肌进入胸膜腔,置入较大的有 侧孔的橡胶管。引流管插入胸腔的长度一般不超过4-5cm,外 端连接到胸腔引流瓶的接管。 15 观察与调整:若胸引管内水柱高出水面4-10cm并随着呼吸上 下波动,表示引流管通畅;若水柱不动,提示不通,需要改变 引流管方向和深度。 10 未观察者扣10分缝线固定引流管:缝合、固定引流管于胸壁,盖以无菌纱布, 胶布固定。 5 置管后问诊交流,观察引流情况,嘱患者卧床休息,测生命体 征。书写记录。 5 器械及医疗垃圾的处理。 5 注:口述处均可考官提醒 总分:考官:

手术知情同意书

根据患方所述病史、存在的症状及有关检查,术前诊断为:**由于病情需要,建议于*年*月*日拟行***手术,以达到***的治疗目的。手术是一种高风险、高难度的治疗方法,签于当今医学科技水平的限制和患者个体特异性、病情的差异及年龄等因素,绝对安全又没有任何风险的手术是不存在的。又由于已知和无法预见的原因,本手术有可能会发生失败、并发症、损伤邻近器官或某些难以防范和处理的意外情况。即使在医务人员已认真尽到工作职责和合理的注意义务的情况下,手术仍有可能发生如下医疗风险: 1、麻醉意外,麻醉过程中呼吸、心跳骤停,脑卒中、截瘫、肢体瘫痪。麻醉拨管后声音嘶哑,喉部水肿、肺部感染等。 2、病员年老、体弱或伴有心、肺、肝、肾等疾病以及潜在的上述疾病,术中、术后可能突发意外,或以上脏器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3、术中因病变浸润、炎症、解剖异常等因素,可能发生术中、术后难以控制的大出血、广泛渗血,而危及生命。也可能发生难以预料的器官损伤而需部分或全部切除。 4、手术中发现病变不能切除,或切除后易发生生命危险,则行姑息性手术或仅作探查。 5、诊断不明确,需要剖腹探查,手术有可能达不到目的。 6、术中发现其它病变,需改变原手术方案,亦可能无法进行预期手术。 7、术后因腹腔内出血可能需再次手术。 8、术后发生肺不张,肺部感染、胸腔积液和呼吸功能衰竭等并发症。 9、术后发生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脑卒中、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动脉栓塞等心血管并发症,甚至死亡。

10、急性肾功能衰竭,如尿少、尿闭或多尿等。肝功能衰竭,如黄疸、腹水进行性加重和肝性脑病、肝昏迷。 11、应激性溃疡并发大出血、出血性休克等。 12、术后感染,包括全身性感染(如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等)和腹腔内感染或脓肿、尿路感染等。 13、切口血肿、感染、积液、脂肪液化、裂开等。术后切口疤痕增生、疼痛等。 14、甲状腺手术可能致喉上神经、喉返神经、血管、甲状旁腺、气管等损伤,空气栓塞、呼吸道梗塞等;术后可发生出血、喉头水肿、气管软化、气管痉挛、呼吸困难、窒息、声音嘶、哑、失音、呛咳、手足搐搦、甲状腺危象等,有时需作气管切开。甲状腺功能减退。 15、乳腺癌根治术为毁坏性手术,影响美容。术中易损伤胸长神经、胸背神经、臂丛神经干、腋静脉等,术后可发生皮肤坏死、皮下积液积血、淋巴漏及回流障碍、腋静脉血栓、患侧上肢水肿、活动功能障碍等。 16、胃、肠术后吻合口出血、漏、狭窄、梗阻等。 17、胃术后二十指肠残端瘘、嗳气、返酸、呕吐、营养不良、贫血、返流性食管炎、倾倒综合症、腹腔残余感染等。 18、直肠手术可能损伤输尿管、膀胱、精囊腺、阴道等,术后可致排尿困难、性功能障碍或丧失、大便失控、尿潴留等。 19、Miles手术需作永久性人工造口,对正常生活有一定影响。造口并发症:造口回缩、内漏、小肠脱出、周围刺激性皮炎、出血、坏死等。会阴部创口延迟愈合。

icu各种知情同意书

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同意书 姓名性别年龄病历号 诊断: 目的:建立人工气道,改善呼吸功能,维持生命。 可能出现的意外或并发症: 1.气管插管并发症:声门损伤、气道出血、牙齿损伤或脱落,插管失败。2.呼吸机诱发的肺损伤:①肺泡破裂,气体外渗至肺间质、纵隔、心包、胸膜腔和皮下组织等,引起皮下、纵隔气肿和气胸等;②肺不张;③氧中毒。3.患者与呼吸机不同步,致呼吸困难,呼吸功能衰竭等。 4.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血压下降,心率失常,心功能衰竭等。 5.肺部感染。 6.患者不能脱离呼吸机,长期机械通气可能。 7.其他难以预料的意外。 患者本人或家属了解机械通气的目的及存在的风险并同意使用。 患者签字或 家属签字,与病人的关系 医生签字日期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吸痰术同意书 姓名性别年龄病历号 诊断: 检查目的:确定有无气道内病变,改善呼吸功能 检查或吸痰过程中可能出现以下意外或并发症: 1.麻醉药物过敏(皮疹或过敏性休克)。 2.喉头水肿,痉挛,窒息,咯血。 3.肺部感染扩散。 4.支气管痉挛,呼吸骤停。 5.气胸。 6.缺氧加重。 7.严重心率失常,心跳骤停。 8.血压升高,脑血管意外。 9.其他难以预料的意外。 患者本人或家属了解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吸痰术的目的和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及治疗,同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吸痰术。 患者签字或 家属签字,与病人的关系 医生签字.. .

543 日期

气管切开手术同意书 姓名性别年龄病历号 诊断: 手术目的:保证气道通畅,改善呼吸功能 麻醉方法:局部麻醉+镇痛镇静。 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以下意外或并发症: 1.麻醉意外:主要为麻醉药物过敏、过敏性休克。 2.心脑血管意外:心律失常、心跳骤停等 3.术中损伤气管周围组织,可导致:①血管损伤,出血;②食管损伤,食管破裂;③神经损伤:包括喉返神经、喉上神经等,致拔管后饮水呛咳、呼吸困难、窒息,长期置管可能;④甲状腺损伤,出血,影响甲状腺功能。 4.术后出血或置管位置不佳,必要时二次手术。 5.术后伤口感染,不愈合或愈合延迟。 6.术后呼吸功能不佳,长期带管可能。 7.其他难以预料的意外。 患者本人或家属了解气管切开手术的目的及存在的风险并同意使用。 患者签字或 家属签字,与病人的关系 医生签字日期

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常规

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常规 【定义】 胸腔闭式引流是胸外科应用较广的技术,以重力引流为原理,使液体、血液和空气从胸膜腔排出,并预防其反流,重建胸膜腔正常的负压,预防纵隔移位,是治疗脓胸,血气胸的有效方法。 【护理措施】 1、术后病人通常为半卧位,若病人躺向插管侧,注意不要压迫胸腔引流管。 2、维持引流系统的密闭,为避免空气进入胸膜腔,所有的接头应连接紧密。水封瓶应置于病人胸部水平下60~80cm,搬运病人时,先用两把止血钳双重夹住胸腔引流管,再把引流瓶置于床上,可放在病人的双下肢之间。搬运病人时,先用两把止血钳双重夹住胸腔引流管,再把引流瓶置于床上,可放在病人的双下肢之间。搬运后先把引流瓶放置低于胸腔的位置,再松开止血钳。 3、严格无菌操作,保持胸腔引流口处的敷料清洁干燥,敷料渗出液较多时,及时能知医生更换。引流瓶内无菌生理盐水每天更换,引流瓶每周更换,避免造成胸腔感染。 4、定时挤压引流管,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扭曲、受压、堵塞。 5、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滑脱和移位。 6、密切观察引流量,颜色和性质:出血量多于100ml/h,呈鲜红色,有血凝块,同时伴脉搏增快,提示有活动性出血的可能,及时通知医生。

7、留置胸腔引流管期间,应鼓励病人咳嗽和深呼吸,以促进肺扩张和胸膜腔内气体和液体的排出。 8、当病人生命体征平稳时,可允许病人在床上或床下活动。病人早期下床活动时,要妥善携带水封瓶,保持系统密闭,可不必夹管。9、胸腔引流管的拔除及注意事项:拔管前:胸腔引流管安置48小时后,如查体及胸片证实肺已完全复张,24小时内引流少于50ml,无气体排出,病人无呼吸困难,可拔出胸腔引流管。拔管时病人应取半卧或坐在床沿,鼓励病人咳嗽,挤压引流管后夹闭,嘱病人深吸一口气后屏住,病人屏气时拔管,拔管后用无菌纱布覆盖伤口。拔管后,要观察病人有无呼吸困难、气胸和皮下气肿,检查引流口覆盖情况,是否继续渗液,拔管后第二天应更换敷料。 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常规 【定义】 胸腔闭式引流是胸外科应用较广的技术,以重力引流为原理,使液体、血液和空气从胸膜腔排出,并预防其反流,重建胸膜腔正常的负压,预防纵隔移位,是治疗脓胸,血气胸的有效方法。 【护理措施】 10、术后病人通常为半卧位,若病人躺向插管侧,注意不要压迫胸腔引流管。 11、维持引流系统的密闭,为避免空气进入胸膜腔,所有的接头应连接紧密。水封瓶应置于病人胸部水平下60~80cm,搬运病人时,先用两把止血钳双重夹住胸腔引流管,再把引流瓶置于床上,可放在病人

胸腔闭式引流评分标准

更换胸腔闭式引流评分 项目技术操作要求分值扣分原因扣分应得分仪表 5分 仪表端庄、衣帽整洁、指甲短 5 一项不符扣1分 操作前准备10分1、核对床尾卡,呼唤姓名,评估患者的意识和合作程度。 2 一项不符扣1分 2、引流液性质、量、颜色 2 一项不符扣1分 3、观察长管内水柱波动,正常为4—6CM,咳嗽时有无气泡溢出,伤口敷料有无渗出液, 有无皮下气肿 2 一项不符扣1分 4、向患者讲解更换胸腔闭式引流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2 一项不符扣1分 5、评估室内环境清洁、安静、光线充足、屏风遮挡 2 一项不符扣1分 物品准备15分1、洗手,手消毒,戴口罩 5 不符合要求每项扣 2分,用物少一项 扣2分 2、用物准备:无菌胸腔闭式引流瓶、橡皮膏、止血钳2把、胶布、无菌生理盐水、别 针 10 操作过程50分1、打开无菌胸腔引流瓶,倒入无菌生理盐水,使长管埋于水下3—4CM,妥善固定。在 引流瓶的水平线上注明日期和水量。 4 少一项扣2分 2、两把止血钳双重夹闭引流管,将其与胸腔闭式引流管分离,连接新胸腔闭式引流管 长管连接。 4 少一项扣2分 3、松开止血钳 4 方法不正确扣3分 4、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妥善固定,密切观察病人反应。 5 方法不正确扣3分 5、将引流瓶置放于安全处,保持引流瓶低于胸腔60—70CM 5 方法不正确扣3分 6、协助病人取半坐卧位 5 方法不正确扣3分 7、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量及病人反应。 5 未做不得分 8、整理床单位,手消毒液涂手、摘口罩妥善放置呼叫器 5 少一项扣2分 9、引流瓶内无菌生理盐水每日更换,引流瓶每周更换,床旁备血管钳,更换时必须 夹闭引流管,防止空气进入胸腔引起气胸。 5 少一项扣2分 10、完成健康宣教且内容完整,包括引流管护理及防滑脱、饮食指导、生命体征的 观察、脱出后应急处理措施并及时与医生联系。 8 少一项扣2分 操作后2分1、回治疗室用物处理正确,洗手 1 少一项扣2分 2、在护理记录单上做好记录 1 未记扣3分 评价 4分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操作中动作轻巧,准确 4 酌情扣分 指导要点4分操作中体现指导要点 4 少一项扣1分 1、向患者讲解更换胸腔闭式引流的目的及配合方法 2、鼓励患者咳嗽,深呼吸,协助患者变换体位,帮助患者拍背并告知正确咳嗽、深 呼吸、变换体位的方法 注意事项10分熟练掌握注意事项10 少一项扣1分1、引流的出血量多于100M/每小时,呈鲜红色,有血凝块,同时伴有脉搏增快,提示 有活动性出血的可能,及时通知医生。 2、水封瓶打破或接头滑脱时,要立即夹闭或反折近胸端胸引管。 3、引流管自胸壁伤口脱出,立即用手顺皮肤纹理方向捏紧引流口周围皮肤(注意不要 直接接触伤口),并立即通知医生处理。 4、患者下床活动时,协助将引流瓶的位置应低于膝盖且保持平稳,保证长管没入液面 下,外出检查前须将引流管夹闭,漏气明显的患者不可夹闭胸引管。 5、拔管后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胸闷、憋气,皮下气肿,伤口渗血及出血等症状,有异常 及时通知医生。

普外科手术同意书

普外科手术同意书 Tags: 执业医师 一、颈部(甲状腺)手术并发症 手术类别: 甲状腺腺瘤切除术甲状腺单叶次全切除术 甲状腺单叶全切术甲状腺双叶次全切除术(甲亢) 甲状腺癌根治术甲状旁腺切除术(甲旁亢) 1、手术死亡(发生率约2/万)-以窒息、切口下出血和甲亢危象为主 2、麻醉意外、心脑血管意外 3、术中颈部血管损伤,造成手术中大出血、休克甚至死亡 4、术中喉返神经损伤(钳夹、缝扎或切断),导致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呼吸困难,严重者永久性丧失功能,甚至需终生依赖气管造口 双侧神经损伤时可导致急性窒息须紧急气管插管或切开(发生率约2~3%,甲状腺全切术、甲亢、甲状腺癌手术发生率较高)(一过性发生者可在3个月至半年内恢复) 5、喉上神经损伤,导致呛咳、误吸发生和发音改变(发生率约0.5%) 6、术后气管软化发生,导致窒息甚至死亡(甲状腺肿物体积较大者容易发生,发生者须行气管切开或插管) 7、术后头痛(颈过伸脑循环紊乱综合征),手术体位所致(发生率约40~50%,对症止痛等处理即可) 8、术后甲状腺功能减退,暂时性或永久性(发生率<1%,多见于甲亢、甲状腺癌术后) 9、术后胸导管瘘或淋巴瘘(胸骨后甲状腺、甲状腺癌根治术偶可发生) 10、术后气胸及皮下纵膈气肿,严重者须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罕见) 11、甲亢术后甲状腺危象,出现高热、大汗、心悸,严重休克死亡(发生率约3~5%,死亡率约1%,积极治疗,控制症状) 12、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出现低钙抽搐和神经精神症状 13、切口并发症,包括血肿需二次手术,切口积液、感染、愈合延迟等 14、远期复发等(甲状腺癌、结节性甲状腺肿、甲亢等) 15、舌下神经及副神经损伤,颈交感神经节损伤 16、膈神经损伤致膈肌麻痹 17、远隔器官功能意外及脑供血失常 二、阑尾切除术并发症 1、麻醉意外、心脑血管意外 2、术中出血,导致失血性休克(髂血管损伤等,罕见) 3、术中肠管损伤(回肠、结肠等,需手术修补) 4、术后腹腔内出血(阑尾系膜血管、阑尾残端出血,需二次手术治疗) 5、术后腹腔感染,以盆腔脓肿最多见,出现发热、腹痛、腹泻(发生率约2~5%) 6、术后阑尾残端破裂致脓肿形成(发生率约0.5%) 7、术后门静脉炎、肝脓肿及脓毒症(较少见) 8、术后粪瘘、腹壁窦道形成(少见)

胸腔闭式引流原理

胸腔闭式引流原理: 胸腔闭式引流是把胸腔内的气体、液体利用负压吸引的原理吸出体外而减轻胸腔压力,减轻液体和气体对心肺组织的压迫而康复。我们首先来分析安置胸引流瓶前胸腔内的压力和变化:在安置胸胸闭式引流之前,胸腔内的压力有可能为1正压、2等大气压、3负压。分别讨论之。1的情况,一般见于张力性气胸或者是机械正压通气时,安置胸腔闭式引流后,压力在安置引流管后,理论上会变为引流瓶中深入液体深度水平的正压(病人未作呼吸或者咳嗽时,下同)。2, 3的情况,安置胸 闭式引流管后,胸腔内的压力基本上无变化。当病人在安置胸引流管之后,做咳嗽或者是深呼吸时,患侧肺扩张,胸腔内压力增加,超过水柱深入液面下的深度,胸内积存的气体或者液体排出,而当咳嗽或者其他导致胸内压增加的动作结束后,肺回缩,由于胸内积存的气体或者液体排出,负压便形成了。因此,胸闭式引流本身产生的胸内负压,是来自肺的弹性回缩;如果持续漏气或者肺僵硬(无法在吸气或者咳嗽时扩张),负压也不能产生。引流装置临床常见的有单瓶、双瓶、三瓶装置,目前已经有成品出现,就是把这些结构集中到一个瓶子中,貌似是单瓶,但内部结构有单腔、双腔、三腔等,需仔细鉴别,分述其基本原理如下: 1、单瓶 适合引流小量气胸,当呼气或咳嗽等胸腔压力大于3cm水柱(水封瓶里水位在3cm

左右)时,气体便排出;一般不用于引流积液,不能用于引流积液的原因是随着水封瓶液面的增高,胸腔需要很大的压力才能排出液体。(水封瓶:以水隔绝外界空气与胸腔的瓶子;如果水封瓶没水的话,当胸腔恢复负压的时候,外界气体就会进入,所以要放水,但又不便过多,通常3-4cm,太多的话气体和液体不容易排出)。 2、双瓶 双瓶就既可以引流积液又可以引流气体,水封瓶引流积液的压力来自于胸水的重力, 排气的动力还是来自于胸腔的正压或接负压吸引器;双瓶的缺点是直接接负压引流器的话,当负压过大的话会拉伤肺,因此,三瓶就出现了 3、三瓶

精选-引流管护理常规

引流管护理常规 1、妥善固定:位置不可过高或过低,避免引流管移位、脱出,防止逆行感染,引流管应按照管道安全标识规范做好标记,以利辨认。 2、预防引流管脱出: (1)标记引流管外露长度,以便及时发现有无脱出。 (2)引流管长度适宜,防止病人活动、翻身时牵拉脱出。 (3)及时倾倒引流液,对意识障碍患者必要时采取约束措施,防止意外拔管。 3、位维持引流通畅,每30-60 分钟挤压一次引流管,防止其受压、曲折、阻塞。 4、保持管道的密闭和无菌,定期更换引流袋,进行治疗操作时遵守无菌原则,伤口渗液时及时更换敷料,病人移动时,应先安放好引流管或先夹闭引流管,预防感染。 5、测量、记录引流液的量、性状、色泽变化、水柱波动的范围,并准确记录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处理。 6、保持适宜压力与体位,根据引流管类型观察并调整压力,保证引流、治疗效果,有利于呼吸与引流液排除。 7、加强基础护理,指导病人翻身活动,指导深呼吸与有效咳嗽运动。 8、进行相关健康指导,告知引流目的,注意事项,避免接触不良心理。 9、带管出院病人进行相关指导。 补充内容: 1、术区引流管: A、引流袋低于伤口处妥善固定,有标识;并保持引流管通畅,需每隔30分钟-1 小时定时挤压(沿伤口近端向远端挤压),防止血液形成凝块堵塞管道,阻碍引流。 B、及时观察伤口敷料情况,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状、量,及时倾倒引流液,做好床头交接班。 C、引流袋每天更换1次,注意无菌操作。 2.胸腔闭式引流: A、妥善固定,有标识。 B、弓I流瓶低于胸壁引流口平面60?100ml,水封瓶长管没入无菌生理盐水中3?4cm,并保持直立。 C、定时挤压引流管,引流液多或有血块则按需正确挤压,捏紧引流管的远端向胸腔的方向挤压,再缓慢松开捏紧的引流管,防止引流瓶中液体倒吸:如接有负压装置,吸引压力适宜,过大的负压引起胸腔内出血及患者疼痛。 D、尽可能采取半卧位,教导病人吹气球练习肺功能。 E、水封瓶打破或接头滑脱时,要立即夹闭或返折近端胸引管。 F、弓I流管自胸壁伤口脱出,立即用手顺皮肤纹理方向捏紧引流口周围皮肤(不要用手直接接触伤口),并立即通知医生处理。 3、导尿管: A、妥善固定,有标识,位置不可过高或过低,一般以悬挂床沿即可,尿袋子不可拖

(完整版)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胸腔闭式引流术

胸腔闭式引流术 【适应证】 1.中、大量气胸,开放性气胸,张力性气胸。 2.气胸经胸膜腔穿刺术抽气肺不能复张者。 3.血胸(中等量以上)、乳糜胸。 4.急性脓胸或慢性脓胸胸腔内仍有脓液、支气管胸膜瘘 5.乳糜胸。 6.开胸术后。 【禁忌证】 1.凝血功能障碍或有出血倾向者。 2.恶性胸腔积液,持续引流可导致大量蛋白质和电解质丢失者。 【操作方法及程序】 1.术前准备 (1)认真了解病史,根据X线胸片、CT等影像学资料以及超声检查协助定位,尤其是局限性或包裹性积液的引流。 (2)准备好直径合适的引流管,单纯气胸可选用口径较细的引流管;引流液体一般选用外径约0.8cm透明塑料管或硅胶管。也可选用商用的穿刺套管。外接闭式引流袋或水封瓶。 (3)张力性气胸应先穿刺抽气减压。 (4)向家属及患者详细说明,取得患者配合和家属理解 2.麻醉与体位 (1)麻醉:1%~2%利多卡因或普鲁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包括皮肤、皮下、肌层以及肋骨骨膜,麻醉至壁层胸膜后,再稍进针并行试验性穿刺,待抽出液体或气体后即可确诊。 (2)体位:半卧位。气胸引流穿刺点选在第2肋间锁骨中线;胸腔积液引流穿刺点选在第7~8肋间腋中线附近;局限性积液须依据B超和影像学资料定位。 3.手术步骤 (1)沿肋间做2~3cm的切口,用2把弯血管钳交替钝性分离胸壁肌层,于肋骨上缘穿破壁胸膜进入胸腔。此时有明显的突破感,同时切口中有液体溢出或气体喷出。 (2)用止血钳撑开、扩大创口,用另一把血管钳沿长轴夹住引流管前端,顺着撑开的血管钳将引流管送入胸腔,其侧孔应进入胸内3-5cm左右。引流管远端接水封瓶或闭式引流袋,观察水柱波动是否良好,必要时调整引流管的位置。 (3)缝合皮肤,固定引流管,同时检查各接口是否牢固,避免漏气。 (4)也可选择套管针穿刺置管。套管针有两种,一种为针芯直接插在特制的引流管内,用针芯将引流管插入胸腔后,拔出针芯,引流管就留在了胸腔内;另一种为三通金属套管,穿入胸腔后边拔针芯边从套管内送入引流管。 (5)如须经肋床置管引流,切口应定在脓腔底部。沿肋骨做切口长5~7cm,切开胸壁肌肉显露肋骨,切开骨膜,剪除一段2~3cm长的肋骨。经肋床切开脓腔,吸出脓液,分开粘连,安放一根较粗的闭式引流管。2~3周如脓腔仍未闭合,可将引流管剪断改为开放引流。 【注意事项】 常见的并发症如下。 1.引流不畅或皮下气肿多由于插管的深度不够或固定不牢致使引流管或其侧孔位于胸壁软组织中。引流管连接不牢大量漏气也可造成皮下气肿。 2.出血多由于引流的位置靠近肋骨下缘损伤肋间血管所致。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操作规程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操作规程 【评估】 1、病人的病情,意识状态,合作程度。 2、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管道是否密闭。 3、胸腔引流管的位置,引流的量、色、性,水柱波动及漏气情况。 【准备】 1、护士:着装整齐,仪表端庄,洗手戴口罩。 2、用物:一次性无菌胸腔闭式引流装置一套、生理盐水500ml、治疗车、开瓶器、治疗盘内盛治疗巾、棉签、安尔碘、无菌剪刀一把、大血管钳两把、标签、无菌弯盘一套、75%酒精棉球缸、固定夹两个、小毛巾一块、手消液一瓶、护理记录单。 3、环境:清洁、安静、光线适宜、必要时屏风遮挡。 4、体位:采取适宜卧位,半卧位,利于充分暴露引流管。 【方法】 治疗室:检查无菌胸腔引流装置是否正确→拆开胸腔引流瓶(以下简称胸瓶)外包装,再用无菌剪刀拆开内包装→开启无菌盐水消毒瓶口→倒入胸瓶,长玻璃管浸入水中3-4cm,沿胸瓶水平线上贴标签,注明更换日期、时间、责任人→打开无菌弯盘,取无菌酒精棉球放入,备齐用物。 携用物到病人床旁做好解释→核对:病人床号、姓名→打开被褥充分暴露引流管→消毒双手→铺治疗巾于引流管下方→用两把血管钳双重夹闭引流管近心端→将备好的胸瓶放于安全处→无菌弯盘打开放于治疗巾上→戴手套,消毒接头→接头分离放入弯盘内→再次由内向外消毒接头处,与胸瓶引流管连接→检查管道

是否密封

→松开血管钳→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将胸瓶放于安全处,保持胸瓶低于胸腔60-100cm→整理床单元,协助病人采取舒适卧位→消毒双手→记录水柱波动及引流液的量、色、性→处理用物。 【评价】 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操作方法正确熟练。 2、引流管固定妥当,无滑脱、扭曲。 3、注意保暖。 4、与患者沟通通俗易懂。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常规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常规 (一)观察要点 ⒈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⒉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及水柱波动范围。 ⒊观察引流管处伤口的情况。 ⒋拔管后观察:有无胸憋、呼吸困难、切口漏气、渗液、出血、皮下气肿等症状。 (二)护理要点 ⒈保持管道的密闭和无菌:使用前注意引流装置是否密封,胸壁伤口引流管周围,用油纱布包盖严密,更换引流瓶时,必须先双重夹闭引流管,以防空气进入胸膜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感染。 ⒉体位: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常置患者于半卧位,以利呼吸和引流。鼓励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和深呼吸运动,利于积液排出,恢复胸膜腔负压,使肺扩张。 ⒊维持引流通畅:闭式引流主要靠重力引流,水封瓶液面应低于引流管胸腔出口平面60cm,任何情况下引流瓶不应高于患者胸腔,以免引流液逆流入胸膜腔造成感染;定时挤压引流管,每30~60分钟1次,以免管口被血凝块堵塞;水柱波动的大小反应残腔的大小与胸腔内负压的大小,正常水柱上下波动4~6cm,如水柱无波动,患者出现胸闷气促,气管向健侧偏移等肺受压的症状,应疑为引流管被血块堵

塞,需设法挤捏或使用负压间断抽吸引流瓶短玻璃管,促使其通畅,并通知医生。 (1)挤压方法为:用止血钳夹住排液管下端,两手同时挤压引流管然后打开止血钳,使引流液流出。 (2)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最简单的方法:观察引流管是否继续排出气体和液体,以及长玻璃管中的水柱是否随呼吸上下波动,必要时请患者深呼吸或咳嗽时观察。 ⒋妥善固定:运送患者时双钳夹管;下床活动时,引流瓶位置应低于膝关节,保持密封。 ⒌准确记录:每日更换水封瓶,作好标记,记录引流量,如是一次性引流瓶无需每日更换。 手术后一般情况下引流量应小于80ml/u,开始时为血性,以后颜色为浅红色,不易凝血。若第一天的引流量>500ml或每小时引流量在100ml以上颜色为鲜红色或红色,性质较粘稠,易凝血,则疑为胸腔内有活动性出血。 ⒍呼吸功能的锻炼: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呼吸功能的锻炼,是防止肺部感染,促进肺复张的重要措施之一。 方法如下:指导患者进行缓慢吸气直到扩张,然后缓慢呼气,重复10次/分钟左右,3~5次/日,每次以患者能耐受为宜。 ⒎脱管处理: 若引流管从胸腔滑脱,立即用手捏闭伤口处皮肤,消毒后用凡士林纱布封闭伤口,协助医生做进一步处理。如引流管连接处脱落或引流瓶损坏,立即双钳夹闭胸壁导管,按无菌操作更换整

胸腔闭式引流术知情同意书

胸腔闭式引流术知情同意书 姓名:性别:年龄:科室:病案号: 诊断、替代方案和治疗建议: 医师告知我目前初步诊断为,并向我说明治疗方案和可能存在的其他替代医疗方案,以及各种方案的优缺点,根据我的病情和术前检查的情况,医师建议我于年月日在麻醉下进行 医师告诉我本次手术潜在风险有: 医师告知我如下胸腔闭式引流术可能发生的一些风险,有些不常见的风险可能没有在此列出,具体的手术式根据不同病人的情况有所不同,医师告诉我可与我的医师讨论有关我手术的具体内容,如果我有特殊的问题可与我的医师讨论。 1.我理解任何手术麻醉都存在风险。 2.我理解任何所用药物都可能产生副作用,包括轻度的恶心、皮疹等症状到严重的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3.我理解此手术可能发生的风险和医师的对策: 1)麻醉药物过敏,药物毒性反应或其他麻醉意外; 2)心血管并发症,如手术过程中或术后可发生高血压、脑血管意外、心律失常、心包填塞、心跳呼吸骤停等; 3)胸膜反应:如胸闷、心悸、头晕、出汗、低血压休克等; 4)胸壁切口部位局部出血、渗液、渗血、感染或血肿形成; 5)术中损伤肺脏,导致气胸、血胸、血气胸、皮下气肿,或已存在的上述病情加重,危机生命;必要时行手术(胸腔镜或开胸手术)探查止血; 6)置管过程中损伤其他组织、器官; 7)置管失败,或置管位置不佳,引流不畅,必要时二次置管; 8)留置胸引管折叠、折断、遗留、堵塞、滑脱等; 9)置管后复张性肺水肿,严重时危及生命; 10)术中损伤或置管刺激肋间神经,导致术后疼痛、麻木等; 11)胸腔引流液持续增多,或肺持续漏气而不能撤管; 12)置管处皮肤坏死、窦道形成、胸膜粘连,撤管后伤口愈合延迟甚至不愈合,影响美观; 13)除上述情况外,该患者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可能发生的其他并发症或者需要提请患者及家属特别注意的其他事项,如 4.我理解如果我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静脉血栓等疾病或者有吸烟史,以上这些风险可能会加大,或者在术中或术后出现相关的病情加重或心脑血管意外,甚至死亡。 5.我理解术后如果我的体位不当或不遵医嘱,可能影响手术效果。 医师告诉我除了上述风险外,根据我个人的情况,可能出现的特殊风险或主要高危因素有: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常规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常规 一、观察要点 (一)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二)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及水柱波动范围。 (三)观察引流管处伤口的情况。 (四)拔管后观察:有无胸憋、呼吸困难、切口漏气、渗液、出血、皮下气肿等症状。 二、护理要点 (一)保持管道的密闭和无菌:使用前注意引流装置是否密封,胸壁伤口引流管周围,用油纱布包盖严密,更换引流瓶时,必须先双重夹闭引流管,以防空气进入胸膜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感染。 (二)体位: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常置患者于半卧位,以利呼吸和引流。鼓励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和深呼吸运动,利于积液排出,恢复胸膜腔负压,使肺扩张。 (三)维持引流通畅:闭式引流主要靠重力引流,水封瓶液面应低于引流管胸腔出口平面60cm,任何情况下引流瓶不应高于患者胸腔,以免引流液逆流入胸膜腔造成感染;定时

挤压引流管,每30~60分钟1次,以免管口被血凝块堵塞;水柱波动的大小反应残腔的大小与胸腔内负压的大小,正常水柱上下波动4~6cm,如水柱无波动,患者出现胸闷气促,气管向健侧偏移等肺受压的症状,应疑为引流管被血块堵塞,需设法挤捏或使用负压间断抽吸引流瓶短玻璃管,促使其通畅,并通知医生。 1.挤压方法为:用止血钳夹住排液管下端,两手同时挤压引流管然后打开止血钳,使引流液流出。 2.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最简单的方法:观察引流管是否继续排出气体和液体,以及长玻璃管中的水柱是否随呼吸上下波动,必要时请患者深呼吸或咳嗽时观察。 (四)妥善固定:运送患者时双钳夹管;下床活动时,引流瓶位置应低于膝关节,保持密封。 (五)准确记录:每日更换水封瓶,作好标记,记录引流量,如是一次性引流瓶无需每日更换。 手术后一般情况下引流量应小于80ml/U,开始时为血性,以后颜色为浅红色,不易凝血。若第一天的引流量>500ml 或每小时引流量在100ml以上颜色为鲜红色或红色,性质较粘稠,易凝血,则疑为胸腔内有活动性出血。 (六)呼吸功能的锻炼: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呼吸功能的锻炼,是防止肺部感染,促进肺复张的重要措施之一。 方法如下:指导患者进行缓慢吸气直到扩张,然后缓慢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_课后题

1、如何做好胸腔引流管的护理? 答:胸腔闭式引流是用于排出胸腔积液及气体,促使肺复和胸膜腔闭合、预防胸腔感染的胸外科常用的治疗方法。 封闭式引流的原理:当胸腔引流管与外界相通,由于大气压作用,胸膜腔变为正压,肺部被压迫,患者会出现胸闷、气促、紫绀,严重者因胸膜负压消失及纵隔扑动的有害影响,使静脉回流受到阻碍,心排出量降低并刺激肺门部神经引起不良反射,导致循环衰竭以至死亡。所以胸腔引流必须是封闭式引流。 (1) 保持引流管通畅:牢固固定引流管,防止脱落,经常挤压胸管。操作时先用一手捏住远离胸腔端的引流管,另一手往胸腔方向挤压,以防止胸腔积液堵塞引流管。引流瓶的位置须低于胸腔,引流管的长度60~100cm为宜,引流瓶尽可能靠近地面,并妥善安置。防止瓶液体逆流入胸腔造成感染。患者离床时,先夹住引流管再活动,接头处用胶布固定防止脱开,患者在床上活动时要避免引流管弯曲、受压。密切观察引流管的排气排液情况, 正常水柱波动4~6cm,并伴有气体或液体排出,随着肺不断膨胀,波动逐渐减少至停止。水柱波动大,提示肺不或胸腔残腔大;水柱平液面,提示引流有漏气处;水柱在液面以上无波动,提示肺膨胀良好。 (2) 引流液量、性质的观察:术后24小时引流量一般为150~700ml,24小时后引流量将逐渐减少。如果每小时出血200ml且连续出血3小时以上,说明胸腔有活动性出血。术后引流液最初为血性,以后引流液颜色变浅。如果引流液颜色由浅变深,应考虑有活动性出血;引流液出现绿色或咖啡色应怀疑有吻合口瘘;引流液出现乳糜样改变(米汤样)患者为乳糜胸。 (3)协助患者取半卧位,有利于气体交换,对咳嗽、排痰、排气、引流等均有好处。按时给患者翻身拍背,鼓励患者咳嗽和深呼吸,亦可指导患者进行吹气球锻炼,促进肺复,同时给予雾化吸入治疗以助排痰。指导剧烈咳嗽的患者用双手按压患侧胸部以减轻疼痛,必要时按医嘱给予镇痛、镇咳药物。 (4)对年老体弱、体质消瘦的患者应加强皮肤护理,以防止褥疮的发生。(5) 穿刺点及周围皮肤每日用碘伏消毒2次,每日更换1次引流瓶。在更换引流瓶时,用两把止血钳夹住引流管,并严格按照无菌原则进行操作,除认真检查一次性引流瓶外,还应注意包装是否破损及有效日期。随时观察穿刺部位皮肤有否红、肿,必要时使用抗生素。 (6) 如引流管不慎脱出,应立即用无菌凡士林纱布条堵塞手术切口,防止气体进入胸腔。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7)拔管指征: 水封瓶水柱停止波动,且无气体或液体排出,经胸部X线检查确定肺已完全复,即可拔除导管。拔管过早影响疗效,过晚易造成感染,因此,选择合适时机拔除引流管十分重要。拔管时伤口处敷料必须加压,且用密封带保护。在拔管后24小时,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及呼吸音变化,注意伤口有无漏气、渗液,引流口周围有无皮下气肿等。

胸腔闭式引流操作流程

实验六胸腔闭式引流 【目的】排出胸膜腔内气体、液体、重建负压,使肺复张。 【用物准备】治疗车、治疗盘、水封瓶、弯盘两只(内装无齿镊二把,PVP碘棉球四只、消毒纱布一块),血管钳二把、外用生理盐水、开瓶器、胶布、别针、污物筒。 【操作步骤】 1.戴帽子、口罩,洗手。 2.在治疗室内检查封瓶包消毒日期,打开水封瓶包,检查水封瓶有无破损.。 3.连接水封瓶引流管。 4.向瓶内倒入外用生理盐水,长管置在液面下1~2cm,检查水封瓶的密闭性。 保持直立位,并用胶布在瓶外做好水平面标记。 5.将所备用物放置治疗车上。推至病人床旁,向病人解释取得合作。 6.正确放置引流瓶。瓶的位置与胸腔间距60~100cm。 7.检查伤口,松开别针,注意保暖,挤压引流管,暴露胸腔引流管接口处,并接弯盘用二把血管钳夹住胸腔引流管近端。 8.消毒接口处,并正确连接引流管。 9.检查引流装置是否正确,放开血管钳,再次挤压胸腔引流管,观察水封瓶内水注波动情况。 10.妥善固定,安置病人,整理用物。记录引流液量、色、性状。 【注意事项】 1.严格无菌操作,水封瓶每日更换。 2.任何情况下引流瓶不能高于病人胸部。 3.要避免引流管受压、折曲、滑脱及阻塞,保持引流通畅。 4.要保持引流系统密封,胸壁伤口在引流管周围要用凡士林纱布包盖严密。如水封瓶破损,要立即夹住引流管,另换水封瓶。 5.如病人呼吸改善引流管无气体排出,24小时引流液小于50ml,脓液小于10ml,肺完全复张,可考虑拔管。 6.拔管后要观察病人有无气急情况,皮下气肿或气胸。 7.一次性胸腔引流装置,方法同前。参考说明书。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