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息对抗重点知识点

网络信息对抗重点知识点
网络信息对抗重点知识点

1、简述ping命令是如何利用ICMP实现程序功能的?答案:ping命令用于从一台主机向另一台主机发送ICMP数据报,它使用ICMP_ECHO_REQUEST命令传送数据报,并对每个发送的数据报都期望得到一个ICMP_ECHO_REPLY响应。Ping命令被用于网络测试和管理,它有多种选择项。通过使用这些不同的选择项来帮助确定连接中的各种问题。按照缺省设置,Windows上运行的ping 命令发送4个ICMP回送请求,每个32字节数据,若一切正常,则得到4个回送应答。ping能够以毫秒为单位显示发送回送请求到返回回送应答之间的时间量。若应答时间短,表示数据报不必通过太多的路由器或网络连接速度比较快。ping还能显示ttl值,可通过ttl值推算数据包已通过了多少个路由器:源地点ttl起始值-返回时ttl值。若返回ttl值为119,则可推算数据报离开源地址的ttl起始值为128,而源地点到目标地点要通过9个路由器网段(128-119);若返回ttl值为246,ttl起始值就是256,源地点到目标地点要通过9个路由器网段。正常情况下,当使用ping命令来查找问题所在或检验网络运行情况时,需要使用许多ping命令,若所有都运行正确,就可相信基本的连通性和配置参数没问题;若某些ping命令出现运行故障,它也可指明到何处去查找问题。eg: ping 127.0.0.1——这个ping命令被送到本地计算机的IP软件,该命令永不退出该计算机。若没做到这一点表示TCP/IP的安装或运行存在某些最基本的问题。

2 、系统安全漏洞:也称为漏洞或脆弱性,是指在系统硬件、软件、协议的具体实现或系统安全策略上存在某种形式的安全方面

脆弱性,即安全缺陷。该缺陷存在的直接后果是允许非法用户未经授权获得访问权或提升其访问权限。入侵者利用这些安全缺陷可达到控制目标主机或造成一些更具破坏性的目的。漏洞与系统环境是相互联系的,漏洞问题与时间也紧密相关。

3 、风险分析与评估:一个系统安全的周期包括审计、校正、监控3个动态循环过程。

审计:对网络系统的访问记录进行审计分析可用来寻找网络的漏洞。在网络安全审计基础上进行风险分析,并由此构造网络安全策略,就形成了原始的安全基准;

校正:对网络系统中被审计出的安全漏洞部分需加以校正,故应常对系统进行审计以保证新漏洞不再出现,老漏洞不再重现;

监控:利用监控工具来监视新出现的网络攻击手段或滥用老漏洞的企图,这可使网络管理员始终掌握网络最新动态。

4 、简述风险评估的方法与步骤,BPL公式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答案:风险评估的方法有:树形分析法、历史分析法、风

险概率评估法、失误模型及后果分析法;具体为:确定各种威胁可能发生的频率及其可能产生的损失的大小,然后依据BPL公式规定的原则来确定是否需要增加或改进安全防护措施;当损失发生的概率与损失本身造成的影响的乘积大于防止该损失的代价时(即B

BPL公式的要素:B是防止某一个特定损失的代价,P是该特定损失发生的概率,L是该特定损失造成的影响。风险分析的基本公式:B>PL,它表明在风险分析中各要素的关系。

5、 eg:假设一个部门的网络遭受攻击的损失概率大约为5%,部门存储在系统上的信息价值大约为¥5000万美元。从被攻击后被

耽误的代价大约¥2000/h,这样,如果系统遭到成功的攻击,管理员估计,系统恢复需要花费5h,支付的恢复费用为¥6200,如果进行系统的改进工作,编写修改程序的时间、重新启动机器的时间加上损失的系统计算时间将花费¥1400,因为修改系统软件、帮助和培训用户而损失的网络服务代价是大约¥3500,试根据BPL公式原理进行计算,并给出相应的结论。

解:P=5% L1=¥50000000 L2=¥2000*5h=10000 L3=¥6200 B1=14000 B2=3500

使用BPL公式,计算PL=5%*(50000000+10000+6200)=5%*50016200=2500810

B=17500 PL>B 所以,该系统确实应该进行修改。

注:若遇见B略大于PL时,为了减少产生风险后所带来的损失与麻烦,所以采用软件安全措施是一种值得考虑的解决方案。

6 、网络信息对抗的定义:以网络基础设施为支撑,在网络空间内围绕信息而进行的争斗,对抗的双方通过攻击与防护手段进行

对抗。在对抗过程中,攻击方利用各种攻击手段获取对方网络空间的控制权,进而获取信息或破坏对方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防守方则采用各种防护手段与措施加固自己网络空间的安全性,确保自己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网络信息的安全性。

7、网络攻击的基本步骤是什么?答案:调查、收集和判断出目标系统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以及其他信息;对目标系统安全的

脆弱性进行探测与分析;对目标系统实施攻击。

8、常见的漏洞攻击:缓冲区溢出攻击、UNICODE漏洞攻击、输入法漏洞。漏洞攻击中最常用、使用最频繁的就是利用缓冲区溢出

漏洞进行的缓冲区溢出攻击。

9、电子欺骗:是指通过伪造源于可信任地址的数据包以使一台机器认证另一台机器的复杂技术。电子欺骗攻击是网络入侵者常使

用的一种攻击手段,电子欺骗可发生在IP系统的所有层次上,电子欺骗攻击得以进行的必要条件是须存在某类信任关系;

10、电子欺骗有哪些类型?其工作原理如何?常用的电子欺骗有:IP欺骗、ARP欺骗、DNS欺骗、路由欺骗。

IP欺骗就是伪造合法用户主机的IP地址与目标主机建立连接关系,以便能蒙混过关而访问目标主机,而目标主机或者服务

器原本禁止入侵者的主机访问。ARP欺骗的原理:ARP即地址转换协议,它用来将IP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 DNS欺骗原理:以一个假的IP地址来响应域名请求,但它的危害性却大于其他的电子欺骗方式。路由欺骗:有多种形式,但所有形式都涉及迫使Internet主机往不应该的地方发送IP数据报。分为基于ICMP的路由欺骗和基于RIP的路由欺骗。

11 、拒绝服务攻击:企图通过强制占有信道资源、网络连接资源、存储空间资源、使服务器崩溃或资源耗尽无法对外继续提供服

务。常见的有:TCP SYN洪泛攻击、Land攻击、Smurf攻击、电子邮件炸弹。

12、 DoS是一类个人或多人利用Internet协议组的某些工具,拒绝合法用户对目标系统(如服务器)和信息的合法访问的攻击。

以这种方式攻击的后果常表现为:使目标系统死机;使端口处于停顿状态;在计算机屏幕上发出杂乱信息、改变文件名称、删除关键的程序文件;扭曲系统的资源状态,使系统的处理速度降低;

13、在大多数情况下,DoS没有表现出侵入系统的危险。即攻击者通过这种攻击手段并不会破坏数据的完整性或获得未经授权的访

问权限,他们的目的只是捣乱而非破坏。DoS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方法和程式,它以多种形式体现出来。最基本的DoS攻击就是利用合理的服务请求来占用过多的服务资源,从而使合法用户无法得到服务的响应。

14、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DDoS是目前黑客经常采用且难以防范的攻击手段。DDoS攻击手段是在传统的DoS攻击基础之上产生的

一类攻击方式。DDoS就是利用更多的傀儡机来发起进攻。以比以前更大的规模来进攻受害者。

15、被DDoS攻击时会产生:被攻击主机上有大量等待的TCP连接;网络中充斥着大量的无用的数据包,源地址为假;制造高流量

无用数据,造成网络拥塞,使受害主机无法正常和外界通信;利用受害主机提供的服务或传输协议上的缺陷,反复高速地发出特定的服务请求,使受害主机无法及时处理所有正常请求;严重时会造成系统死机。

16、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分为哪几步?其实现的基本原理是什么?答案:DDoS攻击步骤:收集了解目前的情况、占领主控端和

代理端主机、实际攻击;DDoS的攻击原理:DDoS分为两级:主控端和代理端。主控端主机和代理端主机都是因特网上具有某些安全缺陷的主机攻击者首先寻找具有某些安全缺陷的主机作为攻击的主控端主机并上传主控端程序;攻击者或主控端寻找代理端主机并上传攻击程序,攻击程序最简单的是发包程序;某个特定时刻,攻击者发送命令给主控端主机,主控端主机控制代理端主机向受害者发起分布式攻击。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原理

17、主动防护定义:网络主动防御技术属于网络防护范畴。网络防护可以分为被动防护和主动防护。被动防护包括路由器过滤、防

火墙等内容,主动防护在充分利用被动防护技术的基础上,还包括攻击预警、入侵检测、网络攻击诱骗和反向攻击等内容。网络主动防御技术就是在增强和保证本地网络安全性的同时,及时发现正在遭受的攻击并及时采用各种措施使攻击者不能达到目的,使己方的损失降到最低的各种方法与技术。

18、防火墙的基本原理与应用规则是什么?答案:1)基本原理:防火墙并不是对每一台主机系统进行自我保护,而是让所有对

系统的访问通过网络中的某一点。通过保护这一点,尽可能地对外界屏蔽,保护内部网络的信息和结构。防火墙是设置在可信网络和外部不可信的网络之间的一道屏障,可以实施比较广泛的安全策略来控制信息流进入可信网络,防止不可预料的潜在的入侵破坏;另一方面能够限制可信网络中的用户对外部网络的非授权访问。2)防火墙的使用必须遵循的规则:进出网络的双向通信信息必须通过防火墙;只能允许经过本地安全策略授权的信息流通过;防火墙本身不能影响网络合法信息的流通。

19、防火墙概论:Internet防火墙的主要目标是控制可信网络和因特网之间的连接。防火墙允许访问服务并保护这些服务的用户。

防火墙可以看成保护内部网边界的哨卡,阻塞进出防火墙的恶意信息流。在对付各种网络攻击的技术中,防火墙技术是有效的且先进的防御技术。防火墙实质上就是在网络的不同层次上所设置的电子屏障。设计和建造一个防火墙是在网络上正确应用防火墙技术的一门艺术,而不是简单地把防火墙产品添加到网络上去。

20、防火墙有哪几类型?它们的原理是什么?答案:1)类型:按防火墙工作在网络中的层次为依据,可将防火墙分为网络层防火

墙、应用层防火墙。网络层防火墙主要类型有:简单过滤路由器、堡垒主机防火墙、过滤主机防火墙、过滤子网防火墙;应用层防火墙主要类型有代理服务器主机防火墙、双宿网关防火墙、电路网关防火墙。2)原理:网络层防火墙工作在IP包一级,对IP包进行处理而达到流量控制的目的。网络层防火墙至少有一个到非信任网络的IP接口和一个到可信任网络的IP接口。它利用自身设置的访问控制策略对进网和出网的IP数据包进行分析,从而达到流量过滤的目的。网络层防火墙的访问控制策略可以基于在每一个IP数据包内的源地址、目的地址、TCP端口;应用层防火墙就是在外部网络和可信任网络之间运行代理服务器的主机。从用户一方来看,代理服务器是一个应用服务进程,该服务进程通过模拟目标资源,为网络资源的请求进行服务。应用层防火墙不允许网络之间的流量直接通过,而且对网络流量要进行精确登录和审核。应用层防火墙也被用作网络地址转换器。数据包从防火墙的一端进入,通过一个代理应用进程后,从防火墙的另一端输出。应用层防火墙要比网络层防火墙的安全措施更严,它能提供更详细的审计报告、跟踪用户、应用进程、IP包参数。

21、虚拟专用网(VPN):VPN是架构于公共网络上的私有网络,是专用网的扩展。其通信两端之间是公用传输介质,如因特网。VPN

允许用户在两台计算机之间通过公共传输介质进行安全的通信,就好像是自己的端到端的专用网一样。据服务类型或服务区域,VPN被分为:Intranet VPN、Rrmote Access VPN、Extranet VPN和Intracompany VPN;VPN主要采用隧道技术、加解密技术、密钥管理技术、使用者与设备身份认证技术和访问控制技术来保证信息安全。

22、隧道技术:隧道是构建VPN的基础,它代替了传统的WAN互联的“专线”。隧道的示意图为:(教材P195页自己添上去吧)

图中以因特网为公共传输媒介。通过隧道,就可构建一个VPN。图中隧道的两边可是Intranet;也可一边是单个的主机,另一边是Intranet;甚至两边都是单个的主机。从图可看出,隧道需对进入其中的数据加以处理。即两个基本的过程:加密和封装。加密很必要,若流经隧道的数据不加密,则整个隧道就暴露在了因特网上。这样VPN所体现的“私有性”就没了,VPN 也就不会有何发展前景。通信双方数据的加密涉及加密方法的选择、密钥的交换、密钥的管理等。封装是构建隧道的基本手段,用来创建、维持和撤销一个隧道。封装使得隧道能够实现信息的隐蔽和信息的抽象。

23、蜜罐的作用与种类有哪些?它们的实现方法是什么?答:1)作用:蜜罐是一种信息系统伪资源,它的作用是通过吸引攻击

者对这些资源访问与使用,达到保护信息系统资源的目的;2)种类:据蜜罐同攻击者之间交互的程度,蜜罐可分为:低交互蜜罐(通常又被称为产品型蜜罐)、高交互蜜罐(通常又被称为研究型蜜罐)。常见的低交互蜜罐包括Specter、Honeyd、KfSensor,常见的高交互蜜罐包括Symantec、Decoy、Honeynet;3)实现方法:蜜罐被设计成一种易被非法用户进入,而不是用来提供正常服务的系统。根据设计原理,任何进入和离开蜜罐的行为都是被怀疑的。任何源于外部网络对蜜罐的行为都被认为更可能是探测、入侵或其他攻击性的行为。而任何源于蜜罐内部对外的行为都表明系统可能已经处于危险之中。蜜罐是一种希望被探测、攻击和入侵的信息系统资源,但这种资源不是真实有用的。蜜罐通过精心的设计和构造,模拟某些服务、操作系统或是采用某些特征以吸引攻击者攻击,并尽可能同其进行长时间交互。但是对于攻击者的探测和入侵,蜜罐通常不会做出任何抵抗,而是监视和记录所有同其交互的行为,收集有价值的信息。蜜罐希望通过诱骗攻击者同其长时间交互,以消耗攻击者的时间和资源,达到保护其他正常系统的目的,另外,通过对收集到的有价值的信息的分析,找到有效的抵御这种攻击的方法,可以增强正常系统的防护能力。低交互蜜罐最大的特点就是模拟。通常低交互蜜罐通过模拟某些特定的服务或是操作系统,使攻击者行为被限制在被模拟的范围内。高交互蜜罐最大的特点就是真实。除了系统中信息是假的外,其余系统功能或软件都是真的。安装在蜜罐上的系统和应用程序都是能在网络上发现的真正的系统和应用程序,没有模拟也没有故意的不安全设置。若想在Linux系统蜜罐上运行一个FTP服务器,就要建立一个在Linux系统上运行的真正的FTP服务器。

24、低交互蜜罐的优点:简单、容易配置和维护,具有更小的危险性。Honeyd,是主要运行在UNIX系统上的一种功能强大的开放

源代码的低交互蜜罐,Honeyd的工作原理是监控未使用的IP地址,当发现有对未使用IP地址的连接企图,通过ARP欺骗模拟服务并同攻击者进行交互。通常情况下,Honeyd检测和记录对所以UDP和TCP端口的连接。蜜罐只有被设计成易遭受非法或是非授权的使用,才能发挥出其价值。 25、高低交互蜜罐的特点比较:

蜜罐的价值分别体现在对攻击的防护、检测和响应。蜜罐可阻碍或阻止自动的或人为的攻击。蜜罐在检测新的未知的和更为隐蔽的攻击的方面有较强的功能。蜜罐不仅可用来保护系统,且可用来收集其他安全策略无法得到的更广泛的网络安全信息。

26、什么叫入侵检测系统?答:监测计算机网络和系统以发现违反安全策略事件的过程。IDS是实现入侵监测的系统,一般位于内

部网的入口处,安装在防火墙的后面,用于检测外部入侵者的入侵和内部用户的非法活动。一般的入侵检测系统按检测方法可分为:基于异常的入侵检测系统、基于误用的入侵检测系统;前者是通过检测异常行为和计算机异常使用情况来检测入侵行为,后者是利用已知系统和应用软件的脆弱性攻击模式来检测入侵行为。

27、过滤路由器:基于协议类型、某一特殊协议类型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字段以及将协议部分的控制字段作为数据包取舍规则的

路由器。过滤路由器可控制网络流量类型和网络服务方式,对不符合网络安全规则的那些数据包和服务则丢掉或被严格限制。

28、基于协议特定的标准,过滤路由器在其端口能够区分包和限制包的能力称为包过滤。故过滤路由器也称为包过滤路由器。Eg:

基于TCP/IP的过滤路由器可以基于:源端口、目的端口和TCP标志(如SYN和ACK标志)进行包过滤。过滤路由器主要工作在OSI模型的网络层和传输层,它也能够工作在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29、包过滤的功能:通过在出口路由器上进行过滤设置,可以在较大程度上改善网络安全,而且这种保护是全局性的,即“一点

设防,保护全网”,包过滤对用户来说又是透明的,用户不需修改任何工作站的配置。但包过滤不是万能的,到目前为止,多数路由器的过滤功能都不是完美无缺的,有些服务甚至不能通过过滤加以控制,如UNIX得r服务,对于高级的网络攻击,过滤保护的能力也是有限的。

30、包过滤路由器的操作方式:一般情况下,包过滤路由器是按如下方式完成包过滤过程的:1)在包过滤设备端口设置包过滤标

准,即包过滤规则;2)当数据包到达包过滤路由器的端口时,包过滤路由器对其报头进行语法分析;3)包过滤规则以特定方式存储。应用于数据包的规则与包过滤规则存储的顺序相同;4)若一条规则阻止数据包传输或接收,此数据包便被禁止;

5)若一条规则允许数据包传输或接收,该数据包可被继续处理;6)若一个数据包不满足任何一条规则,该数据包被丢掉。注意:将过滤规则以正确顺序放置很重要!若包过滤规则以错误顺序放置,则有效的服务可能被拒绝,而该拒绝的服务却被允许。

31、包过滤规则:下表是包过滤规则的示例,其中的“*”代表任意,在该例子中,路由器据规则1拒绝所有来自bad.host主机的数据包;而据规则2允许our.host主机向外(任何目的主机)发送电子邮件,对于规则中没有描述的那些流量路由器应该丢弃,同时丢弃所有那些在规则中没有明确规定的数据包。过滤规则应包括接收(Accept)、拒绝(Discard)和允许(Allow). 包过滤规

则举例

计算机网络重点知识总结_谢希仁版

一、现在最主要的三种网络 电信网络(电话网) 有线电视网络 计算机网络 (发展最快,信息时代的核心技术) 二、internet 和 Internet internet 是普通名词 泛指一般的互连网(互联网) Internet 是专有名词,标准翻译是“因特网” 世界范围的互连网(互联网) 使用 TCP/IP 协议族 前身是美国的阿帕网 ARPANET 三、计算机网络的带宽 计算机网络的带宽是指网络可通过的最高数据率,即每秒多少比特。 描述带宽也常常把“比特/秒”省略。 例如,带宽是 10 M,实际上是 10 Mb/s。注意:这里的 M 是 106。 四、对宽带传输的错误概念 在网络中有两种不同的速率: 信号(即电磁波)在传输媒体上的传播速率(米/秒,或公里/秒) 计算机向网络发送比特的速率(比特/秒),也叫传输速率。 这两种速率的意义和单位完全不同。 宽带传输:计算机向网络发送比特的速率较高。 宽带线路:每秒有更多比特从计算机注入到线路。 宽带线路和窄带线路上比特的传播速率是一样的。 早期的计算机网络采用电路交换,新型的计算机网络采用分组交换的、基于存储转发的方式。

分组交换: 在发送端把要发送的报文分隔为较短的数据块 每个块增加带有控制信息的首部构成分组(包) 依次把各分组发送到接收端 接收端剥去首部,抽出数据部分,还原成报文 IP 网络的重要特点 每一个分组独立选择路由。 发往同一个目的地的分组,后发送的有可能先收到(即可能不按顺序接收)。 当网络中的通信量过大时,路由器就来不及处理分组,于是要丢弃一些分组。 因此,IP 网络不保证分组的可靠地交付。 IP 网络提供的服务被称为: 尽最大努力服务(best effort service) 五、最重要的两个协议:IP 和 TCP TCP 协议保证了应用程序之间的可靠通信,IP 协议控制分组在因特网的传输,但因特网不保证可靠交付. 在 TCP/IP 的应用层协议使用的是客户服务器方式。 客户(client)和服务器(server)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 客户服务器方式所描述的是进程之间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 当 A 进程需要B进程的服务时就主动呼叫B进程,在这种情况下,A 是客户而 B 是服务器。 可能在下一次通信中,B 需要 A 的服务,此时,B 是客户而 A 是服务器。 注意: 使用计算机的人是“用户”(user)而不是“客户”(client)。 客户和服务器都指的是进程,即计算机软件。 由于运行服务器进程的机器往往有许多特殊的要求,因此人们经常将主要运行服务器进程的 机器(硬件)不严格地称为服务器。 例如,“这台机器是服务器。”意思是:“这台机器(硬件)主要是用来运行服务器进程(软件)。”

网络基础知识总结教学文案

网络IP 、子网掩码、路由器、DNS基础知识总结! 网络的基本概念 ?客户端:应用C/S(客户端/服务器)B/S(浏览器/服务器) ?服务器:为客户端提供服务、数据、资源的机器 ?请求:客户端向服务器索取数据 ?响应:服务器对客户端请求作出反应,一般是返回给客户端数据URL ?Uniform Resource Locator(统一资源定位符) ?网络中每一个资源都对应唯一的地址——URL IP 、子网掩码、路由器、DNS IP地址 IP地址是IP协议提供的一种统一的地址格式,它为互联网上的每一个网络和每一台主机分配一个逻辑地址,以此来屏蔽物理地址(每个机器都有一个编码,如MAC 上就有一个叫MAC地址的东西)的差异。是32位二进制数据,通常以十进制表示,并以“.”分隔。IP地址是一种逻辑地地址,用来标识网络中一个个主机,在本地局域网上是惟一的。 IP IP(网络之间互连的协议)它是能使连接到网上的所有计算机网络实现相互通信的一套规则,规定了计算机在因特网上进行通信时应当遵守的规则。任何厂家生产的计算机系统,只要遵守IP协议就可以与因特网互连互通。IP地址有唯一性,即每台机器的IP地址在全世界是唯一的。这里指的是网络上的真实IP它是通过本机IP地

址和子网掩码的"与"运算然后再通过各种处理算出来的(要遵守TCP协议还要加报文及端口什么的,我没有细追究,现在还用不上,反正暂时知道被处理过的就行了),顺便教大家查自己真实IP的方法: 子网掩码 要想理解什么是子网掩码,就不能不了解IP地址的构成。互联网是由许多小型网络构成的,每个网络上都有许多主机,这样便构成了一个有层次的结构。IP地址在设计时就考虑到地址分配的层次特点,将每个IP地址都分割成网络号和主机号两部分,以便于IP地址的寻址操作。 IP地址的网络号和主机号各是多少位呢?如果不指定,就不知道哪些位是网络号、哪些是主机号,这就需要通过子网掩码来实现。什么是子网掩码子网掩码不能单独存在,它必须结合IP地址一起使用。子网掩码只有一个作用,就是将某个IP地址划分成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两部分子网掩码的设定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与IP地址相同,子网掩码的长度也是32位,左边是网络位,用二进制数字“1”表示;右边是主机位,用二进制数字“0”表示。假设IP地址为“192.168.1.1”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其中,“1”有24个,代表与此相对应的IP地址左边24位是网络号;“0”有8个,代表与此相对应的IP地址右边8位是主机号。这样,子网掩码就确定了一个IP地址的32位二进制数字中哪些是网络号、哪些是主机号。 这对于采用TCP/IP协议的网络来说非常重要,只有通过子网掩码,才能表明一台主机所在的子网与其他子网的关系,使网络正常工作。 常用的子网掩码有数百种,这里只介绍最常用的两种子网掩码。 ?子网掩码是“255.255.255.0”的网络: 最后面一个数字可以在0~255范围内任意变化,因此可以提供256个IP地址。但

计算机网络重点知识总结谢希仁版

计算机网络知识要点总结 一、现在最主要的三种网络 ?电信网络(电话网) ?有线电视网络 ?计算机网络(发展最快,信息时代的核心技术) 二、internet 和Internet ?internet 是普通名词 泛指一般的互连网(互联网) ?Internet 是专有名词,标准翻译是“因特网” 世界范围的互连网(互联网) 使用TCP/IP 协议族 前身是美国的阿帕网ARPANET 三、计算机网络的带宽 计算机网络的带宽是指网络可通过的最高数据率,即每秒多少比特。 描述带宽也常常把“比特/秒”省略。 例如,带宽是10 M,实际上是10 Mb/s。注意:这里的M 是106。 四、对宽带传输的错误概念 在网络中有两种不同的速率: ?信号(即电磁波)在传输媒体上的传播速率(米/秒,或公里/秒) ?计算机向网络发送比特的速率(比特/秒),也叫传输速率。 这两种速率的意义和单位完全不同。 宽带传输:计算机向网络发送比特的速率较高。 宽带线路:每秒有更多比特从计算机注入到线路。 宽带线路和窄带线路上比特的传播速率是一样的。 早期的计算机网络采用电路交换,新型的计算机网络采用分组交换的、基于存储转发的方式。 分组交换: ?在发送端把要发送的报文分隔为较短的数据块 ?每个块增加带有控制信息的首部构成分组(包) ?依次把各分组发送到接收端 ?接收端剥去首部,抽出数据部分,还原成报文 IP 网络的重要特点 ◆每一个分组独立选择路由。 ◆发往同一个目的地的分组,后发送的有可能先收到(即可能不按顺序接收)。 ◆当网络中的通信量过大时,路由器就来不及处理分组,于是要丢弃一些分组。 ◆因此,IP 网络不保证分组的可靠地交付。 ◆IP 网络提供的服务被称为: 尽最大努力服务(best effort service) 五、最重要的两个协议:IP 和TCP TCP 协议保证了应用程序之间的可靠通信,IP 协议控制分组在因特网的传输,但因特网不保证可靠交付. 在TCP/IP 的应用层协议使用的是客户服务器方式。 ◆客户(client)和服务器(server)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 ◆客户服务器方式所描述的是进程之间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 ◆当A 进程需要B进程的服务时就主动呼叫B进程,在这种情况下,A 是客户而B 是服务器。 ◆可能在下一次通信中,B 需要A 的服务,此时,B 是客户而A 是服务器。 注意: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总结资料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总结 1. 网络层次划分 2. OSI七层网络模型 3. IP地址 4. 子网掩码及网络划分 5. ARP/RARP协议 6. 路由选择协议 7. TCP/IP协议 8. UDP协议 9. DNS协议 10. NAT协议 11. DHCP协议 12. HTTP协议 13. 一个举例 计算机网络学习的核心内容就是网络协议的学习。网络协议是为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者说是约定的集合。因为不同用户的数据终端可能采取的字符集是不同的,两者需要进行通信,必须要在一定的标准上进行。一个很形象地比喻就是我们的语言,我们大天朝地广人多,地方性语言也非常丰富,而且方言之间差距巨大。A地区的方言可能B地区的人根本无法接受,所以我们要为全国人名进行沟通建立一个语言标准,这就是我们的普通话的作用。同样,放眼全球,我们与外国友人沟通的标准语言是英语,所以我们才要苦逼的学习英语。 计算机网络协议同我们的语言一样,多种多样。而ARPA公司与1977年到1979年推出了一种名为ARPANET的网络协议受到了广泛的热捧,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推出了人尽皆知的TCP/IP标准网络协议。目前TCP/IP协议已经成为Internet中的“通用语言”,下图为不同计算机群之间利用TCP/IP进行通信的示意图。 1. 网络层次划分

为了使不同计算机厂家生产的计算机能够相互通信,以便在更大的范围内建立计算机网络,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1978年提出了“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即著名的OSI/RM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Reference Model)。它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通信协议划分为七层,自下而上依次为:物理层(Physics Layer)、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网络层(Network Layer)、传输层(Transport Layer)、会话层(Session Layer)、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其中第四层完成数据传送服务,上面三层面向用户。 除了标准的OSI七层模型以外,常见的网络层次划分还有TCP/IP四层协议以及TCP/IP五层协议,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图所示: 2. OSI七层网络模型 TCP/IP协议毫无疑问是互联网的基础协议,没有它就根本不可能上网,任何和互联网有关的操作都离不开TCP/IP协议。不管是OSI七层模型还是TCP/IP 的四层、五层模型,每一层中都要自己的专属协议,完成自己相应的工作以及与上下层级之间进行沟通。由于OSI七层模型为网络的标准层次划分,所以我们以OSI七层模型为例从下向上进行一一介绍。

计算机通信网络必考知识点

计算机网络考试重点总结(完整必看) 1.计算机网络:利用通信手段,把地理上分散的、能够以相互共享资源(硬件、软件和数据等)的方式有机地连接起来的、而各自又具备独立功能的自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外部特征:自主计算机系统、互连和共享资源。内部:协议 2.网络分类:1)根据网络中的交换技术分类:电路交换网;报文交换网;分组交换网;帧中继网;网等。2)网络拓朴结构进行:星型网;树形网;总线型网;环形网;网状网;混合网等。4)网络的作用地理范围:广域网。局域网。城域网(范围在广域网和局域网之间)个域网 网络协议三要素:语义、语法、时序或同步。语义:协议元素的定义。语法:协议元素的结构与格式。规则(时序):协议事件执行顺序。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模型和各层协议的集合。 3的四层功能:1)应用层:应用层协议提供远程访问和资源共享及各种应用服务。2)传输层:提供端到端的数据传送服务;为应用层隐藏底层网络的细节。 3)网络

层:处理来自传输层的报文发送请求;处理入境数据报;处理报文。4)网络接口层:包括用于物理连接、传输的所有功能。 为何分层:目的是把各种特定的功能分离开来,使其实现对其他层次来说是可见的。分层结构使各个层次的设计和测试相对独立。各层分别实现不同的功能,下层为上层提供服务,各层不必理会其他的服务是如何实现的,因此,层1实现方式的改变将不会影响层2。 协议分层的原则:保证通信双方收到的内容和发出的内容完全一致。每层都建立在它的下层之上,下层向上层提供透明服务,上层调用下层服务,并屏蔽下层工作过程。 七层,五层,四层: 七层结构的: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四层: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五层: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网络信息对抗试题

基础考核题目,共50题50分;已完成0题,剩余50题 1-1、网络信息探测中第一步要做的是什么工作?(1分) 请从答案中至少选择一项. A. 扫描 B. Ping C. 溢出 D. 隐藏自己 -------------------------------------------------------------------------------- 1-2、下面哪种不是壳对程序代码的保护方法?(1分) 请从答案中至少选择一项. A. 加密 B. 指令加花 C. 反跟踪代码 D. 限制启动次数 -------------------------------------------------------------------------------- 1-3、增加主机抵抗DoS攻击能力的方法之一是?(1分) 请从答案中至少选择一项. A. IP-MAC绑定 B. 调整TCP窗口大小 C. 缩短 SYN Timeout时间 D. 增加 SYN Timeout时间 -------------------------------------------------------------------------------- 1-4、unix系统日志文件通常是存放在?(1分) 请从答案中至少选择一项. A. /usr/adm B. /var/log C. /etc/ D. /var/run -------------------------------------------------------------------------------- 1-5、用一个特别打造的SYN数据包,它的原地址和目标地址都被设置成某一个服务器地址。这样将导致接收服务器向他自己的地址发送SYN-ACK信息,结果这个地址又发回ACK信息并创建一个空连接,被攻击的服务器每接收到一个这样的连接就将其保存,直到超时,这种拒绝服务攻击是下列中的?(1分) 请从答案中至少选择一项. A. Land攻击 B. Teardrop 攻击 C. UDP Storm 攻击 D. SYN Flooding 攻击 -------------------------------------------------------------------------------- 1-6、下列方法中不能用来进行DNS欺骗的是?(1分) 请从答案中至少选择一项. A. 缓存感染 B. DNS重定向 C. 路由重定向 D. DNS信息劫持 -------------------------------------------------------------------------------- 1-7、某网站管理后台验证文件内容如下,则在不知道管理员用户名和密码的情况下,如何进入管理后台 adminname=Request.form("username") password=Request.Form("password") set rs=server.createobject("adodb.recordset") sql="select * from tbl_administrators where strID='"&adminname&"' and strPwd='"&password&"'" rs.open sql,conn,1,1 if not rs.eof then session("hadmin")="uestcjccadmin" response.redirect "admin_index.asp" else response.redirect "admin_login.asp?err=1" end if (1分) 请从答案中至少选择一项. A. 用户名:admin密码admin: B. 用户名:admin密码’ or ‘1’=’1 C. 用户名:adminname密码:password

计算机网络与应用基础知识(复习用)

js1. 计算机网络是利用通信线路将地理位置分散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许多计算机系统或设备连接起来,按某种谢雨进行数据通信,以实现信息的传递和共享的系统。 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按使用目的可分为公用网、专用网和利用公用网组建的专用网;按交换方式可分为电路交换网、报文交换网、分组交换网和混合交换网;按网络拓扑结构可分为总线型、星型、环形、树形和混合型;按网络的地理范围可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和互联网。 3.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增加可靠性和实用性;负载均衡与分布式处理;集中式管理;综合信息服务。 4.网络体系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5.网络协议的定义:保证网络中的各方能够正确、协调地进行通信,在数据交换和传输中必须遵守事先规定的准则,这些准则必须规定数据传输的格式、顺序及控制信息的内容,这个准则为网络协议。 6.网络协议由3要素组成:语法、语义、时序。 7.常见的协议由TCP/IP协议,IPX/SPX协议、NetBEUI协议等。 第二章 1.被传输的二进制代码成为数据。 2.信号是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电信号表示形式。 (以下非重点- -) 3.数据通信系统的基本通信模型:产生和发送信息的一段叫信源,接受信息的一端叫信宿。信源与信宿通过通信线路进行通信,在数据通信系统中,也将通信线路称为信道。 4.在数据通信系统中,传输模拟信号的系统称为模拟通信系统,而传输数字信号的系统称为数字通信系统。 5.模拟通信系统通常由信源、调制器、信道、解调器、信宿预计噪声源组成信源所产生的原始模拟信号一般经过调制再通过信道传输。到达信宿后,通过解调器将信号解调出来。 6.数字通信系统由信源、信源编码器、信道编码器、调制器、信道、解调器、信道译码器、信源译码器、信宿、噪声源以及发送端和接收端始终同步组成。、

计算机网络总结-计算机网络重点知识总结

计算机网络总结:计算机网络重点知识总结 《计算机网络》课程总结 目录 一、对老师的印象 二、对计算机网络的认识 三、计算机网络实践课程的学习历程与收获 四、计算机网络笔记整理 五、总结 对老师的印象 一、整体印象 对于老师的印象应该追溯到上个学期,上个学期选了短学期的课《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当时选择这门课的时候并没有考虑自己是否对它了解 只是为了单纯的凑学分。但是通过第一节课的了解,感觉天都塌了下来。这个课的基础是C 语言和《数据结构》,这两门课我其实都没有学过,我感觉老师说的真的很对,没有学过这些就可以退掉这门课,我们果断退掉了这门课。当时对老师的印象就是很严格,要求很高,后来我们想想其实是对课程本身的一种恐惧感。 二、二次印象 老师真是太敬业啦,其实从老师进教室的那一刻就看出老师挺着肚子,有了宝宝。当时就想,老师都这样了为什么还要来上课,很是佩服老师的敬业精神。而且以前严格的影响全都被老师的讲课的内容所掩盖,我没有上过老师的课,但第一次上老师的就感觉老师教的很好,其实大学里好多老师的学历很高,但有些老师真的不会讲课,至少让大部分同学感觉他讲的不好。但是我感觉老师在讲课方面很有自己的想法。 三、对同学的态度 在《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的实验课上,老师给我们操作演示,为每一个学生悉心指导,我觉得老师真的很亲民,对于网络的搭建,老师给我们演示了web 服

务的构建,DNS 服务器和FTP 的设置,以及最终的客户端设置,很少有老师这样耐心指导。最后老师收作业的方式也是很好,避免了有的同学投机,我觉得很不错。 对计算机网络的认识 一、定义 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二、发展历程 1. 第一代计算机网络 其实计算机的发展速度远超过人们的想象,在20世纪50年代,人们利用通信线路,将多台终端设备连接到一台计算机上,构成“主机-终端”系统,这里的终端不能够单独进行数据处理,仅能完成简单的输入输出,所有数据处理和通信处理任务均由计算机主机完成。现在的终端指的就是一台独立的计算机,不仅可以输入输出,还可以处理数据。其实这个时期并不算是真正的计算机网络,应该称为伪计算机网络。 2.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 到了上个世纪60年代,独立的终端有了处理数据的能力,例如美国的 ARPAnet 网络。第二代计算机网络主要用于传输和交换信息,因为没有成熟的操作系统,资源共享不高。 3. 第三代计算机网络 70年代,出现了许多协议,比如TCP/IP协议。其主要特征就是所有的计算机遵守同一种网络协议,突出资源共享(硬件、软件和数据)。 4. 第四代计算机网络 90年代开始,微电子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光通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信息综合化和传输高速化是第四代计算机网络的特点。 三、网络传输媒体 网络传输媒体也称,传输介质或传输媒介。就好像一条条水管,所有的自来水从

第七章 网络信息对抗及其相关技术

第七章网络信息对抗及其相关技术 第一节国内外信息对抗理论与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 趋势 信息对抗理论与技术主要包括:黑客防范体系,信息伪装理论与技术,信息分析与监控,入侵检测原理与技术,反击方法,应急响应系统,计算机病毒,人工免疫系统在反病毒和抗入侵系统中的应用等。 由于在广泛应用的国际互联网上,黑客入侵事件不断发生,不良信息大量传播,网络安全监控管理理论和机制的研究受到重视。黑客入侵手段的研究分析,系统脆弱性检测技术,入侵报警技术,信息内容分级标识机制,智能化信息内容分析等研究成果已经成为众多安全工具软件的组成部分。大量的安全事件和研究成果揭示出系统中存在许多设计缺陷,存在情报机构有意埋伏的安全陷阱的可能。例如在CPU芯片中,在发达国家现有技术条件下,可以植入无线发射接收功能;在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或应用程序中能够预先安置从事情报收集、受控激发破坏程序。通过这些功能,可以接收特殊病毒、接收来自网络或空间的指令来触发CPU的自杀功能、搜集和发送敏感信息;通过特殊指令在加密操作中将部分明文隐藏在网络协议层中传输等。而且,通过唯一识别CPU个体的序列号,可以主动、准确地识别、跟踪或攻击一个使用该芯片的计算机系统,根据预先设定收集敏感信息或进行定向破坏。 1988年著名的“Internet蠕虫事件”和计算机系统Y2k问题足以让人们高度重视信息系统的安全。最近攻击者利用分布式拒绝服务方法攻击大型网站,导致网络服务瘫痪,更是令人震惊。由于信息系统安全的独特性,人们已将其用于军事对抗领域。计算机病毒和网络黑客攻击技术必将成为新一代的军事武器。信息对抗技术的发展将会改变以往的竞争形式,包括战争。 Shane D.Deichmen在他的论文“信息战”中写道:“信息战环境中的关键部分是参与者不需要拥有超级能力。任何势力(甚至不必考虑国家状态)拥有适当技术就可以破坏脆弱的C2级网络并拒绝关键信息服务。相对Mahanian的‘信息控制’战略而言(该战略试图控制信息领域的每个部分),美国军方更现实的战略方法是采用‘信息拒绝’中的一种(特别是对真实信息访问的拒绝)。”RAND 的专家认为“信息战没有前线,潜在的战场是一切联网系统可以访问的地方,比如,油气管线、电力网、电话交换网。总体来说,美国本土不再是能提供逃避外部攻击的避难所。”

网络基础知识总结归纳

精心整理 网络的基本概念

IP地址的子网掩码设置不是任意的。如果将子网掩码设置过大,也就是说子网范围扩大,那么,根据子网寻径规则,很可能发往和本地主机不在同一子网内的目标主机的数据,会因为错误的判断而认为目标主机是在同一子网内,那么,数据包将在本子网内循环,直到超时并抛弃,使数据不能正确到达目标主机,导致网络传输错误;如果将子网掩码设置得过小,那么就会将本来属于同一子网内的机器之间的通信当做是跨子网传输,数据包都交给缺省网关处理,这样势必增加缺省网关(文章下方有解释) ?手动设置:手动设置适用于电脑数量比较少、TCP/IP参数基本不变的情况,比如只有几台到十几台电脑。因为这种方法需要在联入网络的每台电脑上设置“默认网关”,非常费劲,一旦因为迁移等原因导致必须修改默认网关的IP地址,就会给网管带来很大的麻烦,所以不推荐使用。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默认网关必须是电脑自己所在的网段中的IP地址,而不能填写其他网段中的IP地址。

?自动设置:自动设置就是利用DHCP服务器来自动给网络中的电脑分配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旦网络的默认网关发生了变化时,只要更改了DHCP服务器中默认网关的设置,那么网络中所有的电脑均获得了新的默认网关的IP地址。这种方法适用于网络规模较大、TCP/IP 参数有可能变动的网络。另外一种自动获得网关的办法是通过安装代理服务器软件(如MSProxy)的客户端程序来自动获得,其原理和方法和DHCP有相似之处。由于篇幅所限,就不再详述了。

MAC(MediaAccessControl,介质访问控制)地址 ?前24位叫做组织唯一标志符(OrganizationallyUniqueIdentifier,即OUI),是由IEEE的 1.服务器的分类 2.按照软件开发阶段来分,服务器可以大致分为2种 3.(1)远程服务器 4.别名:外网服务器、正式服务器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总结上课讲义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总 结

2物理层 2.1基本概念 物理层的主要任务——确定与传输媒体接口的一些特性 四个特性:机械特性——指明接口所用接线器的形状和尺寸、引线的数目和排列、固定的所 锁定装置等 电气特性——指明接口电缆各条线上出现的电压范围 功能特性——指明某条线上出现的某条电平的电压表示何种意义 过程特性——指明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件的出现顺序 2.2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数据通信系统的三大部分——源系统、传输系统、目的系统 数据——运送消息的实体 信号——数据的电气或电磁表现 模拟的——表示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连续的 数字的——表示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离散的 码元——在使用时间域的波形表示数字信号时,代表不同离散数值表示的基本波形 单工通信(单向通信)——只能有一个方向的通信不允许反方向的交互 半双工通信(双向交替通信)——通信的双方都可以发送消息,不允许同时发送或接收 全双工通信(双向同时通信)——通信双方可以同时发送接收消息 基带信号——来自源的信号

调制——基带信号含有信道不能传输的低频分量或直流分量,必须对基带信号进行调制 基带调制(编码)——仅仅变换波形,变换后仍是基带信号 带通调制——使用载波调制,把信号的频率范围搬到较高频段,并转换为模拟信号 带通信号——经过载波调制后的信号(仅在一段频率范围内能通过信道) 基本带通调制方法——调幅(AM)、调频(FM)、调相(PM) 码间串扰——在接收端收到的信号波形失去了码元之间的清晰界限的现象 奈式准则——在任何信道中,码元的传输速率是有上限的,传输速率超过此上限就会出现严 重的码间串扰,使接收端对码元的判决成为不可能 数据的传输速率(比特率)——每秒传输的比特数即二进制数字(0或1),单位 bit/s、b/s、bps 码元传输率(波特率)——每秒信道传输的码元个数,单位B 传信率(比特率)与传码率(波特率)的关系——(N为码元的进制数) 比特率=n*波特率(n为每个码元的比特,二进制时带1比特,三进制时带2比特,八进制带3bit) 信噪比——信号的平均功率和噪声的平均功率之比,记为S/N,单位分贝(dB) 信噪比(dB)=10log10(S/N)(dB) 如当S/N为10时信噪比10,S/N为1000为30 香农公式——信道极限信息传输率C = W log2(1+S/N) b/s

计算机应用基础各章重点知识点

《计算机应用基础》各章知识点 【第一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 1.计算机产生:1946年美国 ENIAC 2.计算机发展:四代,电子元件,分别是: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大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3.计算机应用: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过程控制;计算机辅助;人工智能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计算机辅助测试(CAT)计算机的特点:计算机运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具有自动控制能力、有记忆功能、通用性强 4.计算机信息处理:计算机中的一切信息均采用二进制。(十六进制H,八进制O,十进制D,二进制B) 二进制的特点:逻辑性强、工作可靠、简化了运算 字符普遍采用的编码是ASCII码,一个字节,8位;汉字使用的编码是GB2312-80,两个字节,16位5.计算机系统组成: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五大硬件: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裸机) CPU的组成:运算器和控制器 (1)运算器:完成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2)存储器①分类内存被CPU直接访问,存储容量小、速度快、价格贵 外存用时才调入内存,存储容量大、速度慢、价格便宜 ②内存 ROM(只读存储器)能读不能写,断电后信息保留 RAM(随机存储器)能读能写,断电后信息丢失 ③Cache高速缓冲存储器 ④存储容量:字节(B)、KB、MB、GB (1字节=8位) 换算:1KB=1024B 1MB=1024KB 1GB=1024MB (210=1024) 一个英文字母占用1个字节存储单元,一个汉字占用2个字节存储单元。 (3)输入设备:键盘、鼠标、扫描仪等 (4)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等 软件系统分类: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计算机语言分为:机器语言(可直接执行)、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三种。 6.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存储程序冯·诺依曼 7.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字长、主频、存储容量 8.计算机病毒(1)定义:人为编制的一种程序,破坏(破坏的计算机软件和数据) (2)特征:破坏性、隐蔽性、传染性、潜伏性、灵活性和触发性。 (3)预防的方法:见教材 9.计算机基本操作:(1)开机:外部设备(输入/输出)、主机(2)关机:主机、外设 (3)热启动:Ctrl+ Alt + Del 【第二章计算机网络】 1.计算机网络定义:将地理位置不同、并且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利用通信线路相互连接起来,实现 资源共享的系统。 2.计算机网络组成: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 3.计算机网络分类: (1)按拓扑结构分:星型、树型、总线型、环型、网状 (2)按地理位置范围分: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 4.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数据通信、资源共享 5.计算机网络的发展:1969年美国 ARPANET 6.计算机网络的传输介质:有线(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等)

网络信息对抗试题

网络信息对抗试题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基础考核题目,共50题50分;已完成0题,剩余50题 1-1、网络信息探测中第一步要做的是什么工作(1分) 请从答案中至少选择一项. A. 扫描 B. Ping C. 溢出 D. 隐藏自己 -------------------------------------------------------------------------------- 1-2、下面哪种不是壳对程序代码的保护方法(1分) 请从答案中至少选择一项. A. 加密 B. 指令加花 C. 反跟踪代码 D. 限制启动次数 -------------------------------------------------------------------------------- 1-3、增加主机抵抗DoS攻击能力的方法之一是(1分) 请从答案中至少选择一项. A. IP-MAC绑定 B. 调整TCP窗口大小 C. 缩短 SYN Timeout时间 D. 增加 SYN Timeout时间 -------------------------------------------------------------------------------- 1-4、unix系统日志文件通常是存放在(1分) 请从答案中至少选择一项. A. /usr/adm B. /var/log C. /etc/ D. /var/run -------------------------------------------------------------------------------- 1-5、用一个特别打造的SYN数据包,它的原地址和目标地址都被设置成某一个服务器地址。这样将导致接收服务器向他自己的地址发送SYN-ACK信息,结果这个地址又发回ACK信息并创建一个空连接,被攻击的服务器每接收到一个这样的连接就将其保存,直到超时,这种拒绝服务攻击是下列中的(1分) 请从答案中至少选择一项. A. Land攻击 B. Teardrop 攻击 C. UDP Storm 攻击 D. SYN Flooding 攻击 -------------------------------------------------------------------------------- 1-6、下列方法中不能用来进行DNS欺骗的是(1分) 请从答案中至少选择一项. A. 缓存感染 B. DNS重定向 C. 路由重定向 D. DNS信息劫持 -------------------------------------------------------------------------------- 1-7、某网站管理后台验证文件内容如下,则在不知道管理员用户名与密码的情况下,如何进入管理后台 adminname=("username") password=("password") set rs=("") sql="select * from tbl_administrators where strID='"&adminname&"' and strPwd='"&password&"'" sql,conn,1,1 if not then session("hadmin")="uestcjccadmin" "" else "err=1" end if (1分) 请从答案中至少选择一项. A. 用户名:admin密码admin: B. 用户名:admin密码’ or ‘1’=’1 C. 用户名:adminname密码:password D. 用户名:’ or ‘1’=’1密码:’ or ‘1’=’1 --------------------------------------------------------------------------------

[试题]现代化战争中的信息对抗

[试题]现代化战争中的信息对抗 试论战争活动中的信息对抗 1.什么是战争活动中的信息对抗 战争中的信息对抗就是指敌对双方为了取得战斗、战役以至整个战争的胜利,以信息为资源、目标和主要手段(武器),在信息空间内通过对信息获取权、使用权和控制权的全面争夺,所进行的确立自己信息优势的过程。这种对抗既可以表明为针对信息的生产、传递和使用等环节进行有形对抗(如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装备和系统实施的直接对抗),也可以表现为通过对抗个体(或集团)的智力较量体现出来的无形对抗(?战略谋利、作战指挥上的谋略对抗)。 2.战争活动中信息对抗的主要形式 (1)谋略信息对抗 谋略信息对抗是指通过人们事先的筹划,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智慧和能力进行思考,并将思考的结果以某种信息的方式明确地传递给对方,使对方对已方的军事企图和军事实力产生迷惑,作出错误判断的对抗过程。从总体上看,谋略信息对抗主要表现在威慑、欺骗、心量战和用间(情报战)等几个方面。 (2)电子信息对抗 电子信息对抗是指为破坏敌方电子设备的使用效能和保障已方电子设备正常发挥效能而采取的综合措施。电子信息对抗主要有射频对抗、光电对抗和声电对抗等形式。 (3)计算机对抗 正如美国陆军原参谋长沙利文上将所说:“21世纪地面作战的核心武器将是计算机。”计算机因其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在信息对抗中往往成为无打击的目标,一旦计算机遭到破坏,以之为核心的信息系统与武器装备就将成为没有战斗力的一

堆废铁。因此现在各国军队都十分重视以计算机为作战对象而进行的干扰和反干扰、破坏与反破坏、窃取与反窃取、摧毁与反摧毁的对抗,也就是所谓的计算机战,一般来说计算机对抗主要有两种:计算机病毒战和计算机网络战。 3.战争中信息对抗的类型 (1)针对人的思维、心理等进行的,形式和手段皆属隐蔽性质的信息对抗活动。如谋略信息对抗中的谣言等。 (2)针对人的思维、心理等进行的,形式和手段属于公开性质的信息对抗活动。与第一种类型相比,这种活动类型的范围要广泛的多,除心理战外,还包括了威慑、欺骗等方面的内容。如我们所熟知的“退兵减灶”、“空城计”等,都可以算作是比种类型的信息对抗活 动。 (3)针对信息技术装备等进行的,并对信息技术本身造成损伤的信息对抗活动。如电子信息对抗中的电子摧毁、计算机对抗中的计算机病毒战等。它可以使信息技术装备失去作用,无法有效地进行工作。 (4)针对信息技术装备等进行的,但不对信息技术装备本身造成损伤的信息对抗活动。如电子信息对抗中的电子欺骗与干扰、计算机对抗中的计算机网络战等。采用干扰、削弱和压制等方式进行的信息对抗活动,有时比摧毁信息技术装备本身具有列大的意义。 4.战争中信息对抗活动的基本组成要素 从一般意义上讲,“数”是指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而“形”是指客观事物的空间形式。任何物质不能离开这两个方面的内容而存在,信息也不例外。 数反映了事物内部及事物之间所存在着的内在联系。表现在军事上,数是标志力量及各军事要素大小、性质、变化、变换节奏关系的计量和计数,表现在信息处

100个网络基础知识

100个网络基础知识 1)什么是链接? 链接是指两个设备之间的连接。它包括用于一个设备能够与另一个设备通信的电缆类型和协议。 2)OSI 参考模型的层次是什么? 有7 个OSI 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3)什么是骨干网? 骨干网络是集中的基础设施,旨在将不同的路由和数据分发到各种网络。它还处理带宽管理和各种通道。 4)什么是LAN? LAN 是局域网的缩写。它是指计算机与位于小物理位置的其他网络设备之间的连接。 5)什么是节点? 节点是指连接发生的点。它可以是作为网络一部分的计算机或设备。为了形成网络连接,需要两个或更多个节点。 6)什么是路由器? 路由器可以连接两个或更多网段。这些是在其路由表中存储信息的智能网络设备,例如路径,跳数等。有了这个信息,他们就可以确定数据传输的最佳路径。路由器在OSI 网络层运行。 7)什么是点对点链接?

它是指网络上两台计算机之间的直接连接。除了将电缆连接到两台计算机的NIC卡之外,点对点连接不需要任何其他网络设备。 8)什么是匿名FTP? 匿名FTP 是授予用户访问公共服务器中的文件的一种方式。允许访问这些服务器中的数据的用户不需要识别自己,而是以匿名访客身份登录。 9)什么是子网掩码? 子网掩码与IP 地址组合,以识别两个部分:扩展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像IP 地址一样,子网掩码由32 位组成。 10)UTP 电缆允许的最大长度是多少? UTP 电缆的单段具有90 到100 米的允许长度。这种限制可以通过使用中继器和开关来克服 11)什么是数据封装? 数据封装是在通过网络传输信息之前将信息分解成更小的可管理块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源和目标地址与奇偶校验一起附加到标题中。 12)描述网络拓扑 网络拓扑是指计算机网络的布局。它显示了设备和电缆的物理布局,以及它们如何连接到彼此。 13)什么是VPN? VPN 意味着虚拟专用网络,这种技术允许通过网络(如Internet)创建安全通道。 例如,VPN 允许您建立到远程服务器的安全拨号连接。 14)什么是NAT?

信息对抗与网络安全作业

信息对抗与网络安全作业 组长:许文刚 组员:钟亮、叶佳骋 1、Word的加密与解密 加密方法1:利用Word自身带有的安全性加密 当你处理好一篇Word文字稿件时,接下来就是要保存了。当保存后你又不想让别人随便打开阅读、修改等没经你同意的各种操作,应该怎么办呢?我们可以利用Word自身带有的安全性加密。操作如下:工具—选项—安全性—打开文件时的密码(输入密码),修改文件时的密码(输入相同密码)要输入四次,—确定—保存。下次打开该文档时就要输入正确的密码方可打开与修改。(千万要记住自己输入的密码哟) 加密方法2:用Word版本加密 执行:文件—版本—现在保存——版本备注下输入文字说明——确定——保存。然后再返回文件的编辑状态,将文件的重要内容或全部内容删除。再次点击“保存”,再关闭当前文件。这时当你再打开该文件时就没有内容了。若要显示原来的文件可以单击:文件——版本——选中原来保存的版本,单击打开按钮即可。 加密方法3:修改扩展名法 如果不想让别人打开自己的Word文档,操作如下:打开文档所在的驱动器窗口,若Word 存在D:\,只要打开D:\,单击工具——文件夹选项——查看——去掉“隐藏已知文件类型的扩展名”前面的勾——确定。然后单击Word文件图标,按下F2将doc改为rm再将刚才的勾勾上即可,别人就不容易打开。自己打开时逆向操作便可。附:常见文件扩展名如下:Word———doc Excel——xls Powerpoint—ppt 音乐文件—mp3 声音文件—wav 系统文件——sys 程序文件—exe 图片文件—jpg 数据文件——dat 帮助文件—hlp 压缩文件—rar 图形文件——bmp 备份文件—bak 图标文件—ico 文本文件——txt 接下来是P232的事件查看器例题 由于教科书是XP系统的,所以我只能去网上自己学WIN7系统的查看器了。首先在电脑桌面上的计算机(我的电脑)上邮件,然后选择--“管理”-之后里边即可看到-“事件查看器”了,如下图所示:

网络营销基础与实践复习资料及知识点

网络营销基础与实践PPT重点摘要 网络营销诞生的标志:1994年10月27日出现最早的网络广告1994年4月20日,中国国际互联网开通 1997年,中国网络营销诞生。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截至2013 年6 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5.91 亿,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4.64 亿,中国1数量为294 万。 中国网络营销发展阶段 传奇阶段(1997年之前) 萌芽阶段(1997—2000年) 发展应用阶段(2001—2003年) 市场形成和发展阶段(2004-2008年) 网络营销社会化转变阶段(2009-2013年) 网络营销的基本原则和规律是相对稳定的,即:以适当的方式向潜在用户传递有价值的信息。顾客价值是网络营销的最高指导原则。 网络营销定义:是企业整体营销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为实现企业总体经营目标所进行的,以互联网为基本手段营造网上经营环境的各种活动。 网络营销不是孤立存在的。网络营销不等于网上销售。网络营销不等于电子商务。网络营销不是虚拟营销。网络营销是对网上经营环境的营造。 网络营销的研究层次网络营销的职能体系——战术层 网络营销的信息传递——策略层 网络营销的顾客价值——战略层

营销组合:产品,价格,销售渠道和促销。(简称4P) 网络营销的八项基本职能:(网上调研推广信息发布顾客关系 顾客服务五项基本职能)(销售促进网上销售网络品牌三项营销效果) 网络营销信息传递模型的基本要素:信息源信息载体和传递渠道信息接收渠道信息接收者噪声和屏障 网络营销信息传递的基本特征:信息传递效率高信息传递方式多样化信息传递渠道双向性信息传递中有噪声。 信息传递方向(双向交互) 信息传递噪声(传递屏障) 网络营销信息传递的五项原则 1提供尽可能详尽而有效的网络营销信息源 2建立尽可能多的网络营销信息传递渠道 3尽可能缩短信息传递渠道 4保持信息传递的交互性 5充分提高网络营销信息传递的有效性 交互营销的特征:用户可以主动、实时参与到营销活动之中。 网络营销交互性的实质: 企业更容易向用户传递网络营销信息; 用户也可以更方便地获取有效的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