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研究报告论文

历史研究报告论文
历史研究报告论文

历史研究性学习资料

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

辅导老师:王新红

小组成员:刘婉、孟盼盼、李芳、

张晨颖、田丽、武思菀

高一(1)班

摘要:

第一,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第二,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如果说,辛亥革命的根本弱点之一,是没有广泛地动员和组织群众,那么,五四运动本身就是一场群众性的革命运动。

第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第四,五四运动是由学生先发起,由工人扩大的坚决的反帝反封建的人民运动。

第五,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始。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前言:

在初中阶段,我们就学过关于五四运动和共产党的一些课题。这里五四运动对中国的影响很大,它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尽管结局不是很乐观,但已经激发了多数爱国人士救国,中国共产党也在这件事的熏陶下成立的,他完成了八十多年来千万中华名族想完成而没有完成的事业——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自由。这个便使我们对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们希望可以更进一步的了解一些关于他们的史实。

研究经过:组长给各个组员分配任务,解决研究课题,完成任务。

在这次的活动中刘婉组织;张晨颖在网上查有关中国共产党和五四运动的资料;武思菀、孟盼盼去书店查阅有关资料,寻找五四运动的图片;田丽查找两件历史大事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李芳发表意见并整理资料。他们的任务完成得非常好,遇到问题大家一起解决。

活动步骤(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查找有关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和起因,经过,结果,可以找到具体的五四运动爆发的史实和影响

第二阶段:查找并整理有关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具体时间,地点,人物还有内容

第三阶段:把五四运动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影响结合在一起,了解对中国的影响,分析并讨论。

研究内容:

通过这次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许多。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和发展。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次年改称《新青年》,举起“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猛烈抨击封建主义旧文化,提倡新文化。随后,还提倡白

话文代替文言文,并在“文学革命”的口号下,提倡新文学。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1918年11月李大钊发表的《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代表了中国先进分子的新觉醒。新文化运动不仅为五四爱国运动作了思想准备,同时随着这次运动而更加深入发展,使社会主义思潮逐渐代替资产阶级思潮而成为运动的主流,并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准备。这场运动孕育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国青年在党的领导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宝贵精神财富。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五四运动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是我国几千年来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源泉。振兴中华:“振兴中华”的口号,是孙中山1894年在《兴中会宣言》中最早提出来的。从那之后,大多数爱国志士无不以此为终生奋斗的最终目的。可以说,中国从此

之后的一切革命斗争,无一不是为了振兴中华民族;所取得的一切进步和成就,无一不是由于它的催动和鼓舞。五四运动的发生,就是这种精神的直接继续。爱国学生的奔走呼号,浴血奋斗,广大知识分子、市民、工人的积极响应和支援,最根本的动因就在于此。响遍全国的“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唤醒同胞,一致救国”等口号,最根本的含义也在于此。有的人当时在思想上虽然还没有明确认识到这一点,纯粹为爱国热情所驱使,但他们爱国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保持中国的落后,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挽救中国的危亡,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振兴中华民族。五四运的民主精神是新文化运动最先提出科学与人权并重(青年杂志创刊词中的提法),随后讲“赛先生”(科学)和“德先生”(民主,当时把人权和民主当作基本上同一的概念)。后来“赛先生”和“德先生”成为“赛同志”和“德同志”,就是说,民主和科学一道,是中国共产党历来为之奋斗的目标。在五四运动中,民主即“德先生”是一面反封建、反专制的大旗,大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五四爱国运动之所以能够发生,与民主精神的推

动是分不开的。如果没有民主的启蒙和民主意识的觉醒,就不可能发生那么大规模的爱国运动。现在,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已经有了显著的进步,在许多方面取得很大的成就。但是,距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目标还相差甚远。要想尽快振兴中华民族,就应该继续高举“德先生”的大旗,发扬民主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他的政治影响是揭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第一次世界大战,世界革命爆发以后,世界历史进入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工人阶级在运动中显示了强大的政治威力,它以不再是资产阶级的追随者,而作为运动的主力军在斗争中起了决定性作用。运动的矛头直接指向帝国主义,因为从世界革命战线看属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对中共的影响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的结合,从、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对学术界的影响是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延续和发展,它把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的思想由知识分子推广到全国群众。使提倡新思想新文化成为一种风气,同时也促进了

文学革命的深入和广泛发展,开创了中国文学时代,使中国科学和教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

思想方面是五四运动促进了全国民众的思想解放,西方的各种新思想陆续传入中国,其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对中国的思想和政局带来巨大影响。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对中国也有巨大的影响。中国共产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她的诞生使中国革命有了最先进的领导力量,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中国的革命救中华民族于水深火热之中,使濒临绝境的中华民族获得了新生,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的进程中,一直担任着先锋队的角色,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并且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在建设新中国、复兴中华民族的更艰巨的征途中,中国共产党人更是审时度势,提出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思维,开创了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现在我们党成为执政党,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局势发生新的深刻变化,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继续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没有改变,我们仍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我国改革发展处在关键时期,社会利益关系更为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国内外条件下,我们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必须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这是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只有不断解决好这一课题,才能保证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人民有了可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保证了中国革命的胜

利发展。使中国革命有了马列主义科学的指导思想,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国际援助和避免资本主义前途提供了客观可能性。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近代社会经济、政治发展和思想演变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事变,从此,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结论:

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第一,反帝反封建斗争推向更高阶段。

第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为中共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第一,革命的指导思想变化:以马克思主义位指导。

第二,社会的发展方向和前途变化:实现共产主义

为目标,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光明和希望。

第三,代表的阶级利益变化: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以上都是我们研究的成果,对中国的历史有进一步加深了解,可以让我们在这片骄傲的土地上挥洒汗水,挥洒我们的花样年华!

参考网站:

https://www.360docs.net/doc/546033464.html,/view/14478.htm

https://www.360docs.net/doc/546033464.html,/question/79175035.html

参考文献:

《中国近代史》,

《中国通史》,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