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第1章-流态化基础知识

第八章 热力学答案

第八章 热力学基础(2014) 一.选择题 1. 【基础训练4】[ A ]一定量理想气体从体积V 1,膨胀到体积V 2分别经历的过程是:A →B 等压过程,A →C 等温过程;A →D 绝热过程,其中吸热量最多的过程 (A)是A →B. (B)是A →C. (C)是A →D. (D)既是A →B 也是A →C , 两过程吸热一样多。 【参考答案】根据热力学过程的功即过程曲线下的面积,知AD AC AB A A A >>; 再由热力学第一定律气体吸热E A Q ?+= AD 过程0=Q ; AC 过程AC A Q =; AB 过程AB AB E A Q ?+=,且0>?AB E 2 【基础训练6】 [ B ]如图所示,一绝热密闭的容器,用隔板分成相等的两部分, 左边盛有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压强为p 0,右边为真空.今将隔板抽去, 气体自由膨胀,当气体达到平衡时,气体的压强是 (A) p 0. (B) p 0 / 2. (C) 2γp 0. (D) p 0 / 2γ. 【参考答案】该过程是绝热的自由膨胀过程,所以0=Q 0=A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 0=?E ∴0=?T 2 20 / 0/ p P V V =?=由 3【基础训练10】 [D ]一定量的气体作绝热自由膨胀,设其热力学能增量为E ?,熵增量为S ?,则应有 (A) 0......0=??

(C) 0......0=?=?S E . (D) 0......0>?=?S E 【参考答案】由上题分析知:0=?E ;而绝热自由膨胀过程是不可逆的,故熵增加。 4. 【自测提高3】 [ A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分别经历如图(1) 所示的abc 过程,(图中虚线ac 为等温线),和图(2)所示的def 过程(图中虚线df 为绝热线).判断这两种过程是吸热还是放热. (A) abc 过程吸热,def 过程放热. (B) abc 过程放热,def 过程吸热. (C) abc 过程和def 过程都吸热. (D) abc 过程和def 过程都放热. 【参考答案】内能是状态量,与过程无关。所以图(1)中:abc 过程和ac 过程的内能增量相同,并由ac 为等温线可知 0=?E 。而功是过程曲线下的面积,显然abc 过程的功0>A 。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abc 过程:0.>=?+=A E A Q 所以abc 过程是吸热过程。 同理,在图(2)中:def 过程和df 过程的内能增量相同,并由绝热df 过程知 A E -=? 根据过程曲线下的面积:def 过程的功/.A 小于df 过程的功.A 所以def 过程0)(/ / / <-+=?+=A A E A Q 所以def 过程是放热过程 5. 【自测提高4】 [ B ]用下列两种方法 (1) 使高温热源的温度T 1升高ΔT ; (2) 使低温热源的温度T 2降低同样的值ΔT , 分别可使卡诺循环的效率升高Δη1和Δη2,两者相比, (A) Δη1Δη2. (B) Δη1Δη2. (C) Δη1=Δη2. (D) 无法确定哪个大. 【参考答案】 由卡诺循环效率公式 1 2 1T T - =η 有 T T T T T ?+-= -=?1212/ 11ηηη 1 212/ 22T T T T T ?--=-=?ηηη p O V a b c p O d e f 图(1) 图(2)

第十四章热力学基础学习知识习题集解

第十四章 热力学基础 14-1 一定量的气体,吸收了1.71×10 3 J 的热量,并保持在1.0×10 5 Pa 的压强下膨胀,体积从1.0×10-2 m 3增加到1.5×10-2 m 3,问气体对外界作了多少功?它的内能改变了多少? 解: 气体等压膨胀过程中对外作功为: W = P(V 2-V 1) = 5.0?102 J 其内能的改变为: ?E = Q -W = 1.21?103 J 14-2 2.0 mol 的某种气体从热源吸收热量2.66×105 J ,其内能增加了4.18×105 J ,在这过程中气体作了多少功?是它对外界作功还是外界对它作功? 解: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得气体所作的功为 W = Q -?E = -1.52?105J 负号表示外界对气体作功。 14-3 1mol 范德瓦耳斯气体等温地由体积v 1膨胀到v 2的过程中对外作功多少? 解: 由范德瓦耳斯方程可知 P= 2m m V a b V RT -- 等温过程中气体对外做的功为 A= ???? ??----=??? ? ? ?--=?? 2112v v 2 112 12 1 V V a b V b V RTIn dV V a b V RT pdV V V 若式中a=b=0,则A=RTIn 1 2 V V ,即理想气体等温过程对外做功的表示式。 14-4 压强为1.0×105 Pa ,体积为1.0×10-3 m 3的氧气自0℃加热到100℃,问:(1)若为等压过程,则系统需要吸收多少热量?对外作功多少?(2)若为等体过程又如何? 解: 查表知,氧气的定压摩尔热容C p ,m =29.44 Jmol -1 K -1 ,定体摩尔热容C v ,m =21.12J mol -1 K -1 。根据所给初态条件,求得氧气的物质的量为 ν= mol 104.412111-?==/RT V P M m (1)等压过程 等压过程系统吸热 Q P = νC p,m (T 2-T 1) = 129.8 J

(完整版)第02章金融基础知识

第二章金融基础知识 1.货币是随着商品经济发展而产生的,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的产物。货币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后,伴随着商品交换和信用制度的发展而不断演进。货币币材和形制,经历了不断发展过程,主要包括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包括可兑换的信用货币和不兑现信用货币),电子货币。 2.货币的本质表现在:货币是一般等价物,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3.货币的职能:(1)价值尺度;(2)流通手段;(3)贮藏手段;(4)支付手段。 4.货币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各阶层(个人、企业单位、政府)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财产的需要,或社会各阶层对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贮藏手段的货币需求。 5.影响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包括:(1)收入水平;(2)利率水平;(3)社会商品可供量、物价水平、货币流通速度;(4)信用制度发达程度;(5)汇率;(6)公众的预期和偏好。 6.货币供给是指一国在某一时点上为社会经济运转服务的货币量。一般由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供应的现金货币和存款货币构成。货币供给是一个存量概念,货币供给量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被中央银行政策所调控。

7.现阶段,我国按流动性不同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1)M0=流通中现金。(2)M1=M0+企业单位活期存款+农村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银行卡项下的个人人民币活期储蓄存款。(3)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单位定期存款+证券公司保证金存款+其他存款,M1被称为狭义货币,是现实购买力,M2被称为广义货币;M2与M1之差被称为准货币,是潜在购买力。 8.存款货币创造过程及影响因素:(1)原始存款是客户以现金存入银行形式的存款。(2)客户取得借款后,不提取现金,全部转入另一银行存款账户。(3)接受新存款的银行,在存款增加的同时也增加了存款准备金。 9.货币乘数也称货币扩张系数或货币扩张乘数,是指在基础货币(高能货币)基础上,货币供给量通过商业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作用 而产生的信用扩张倍数,是货币供给扩张的倍数。 10.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主要有:(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2)现金漏损率;(3)超额准备金率;(4)定期存款的存款准备金率。 11.通货膨胀是在纸币流通的情况下,货币供应量超过需要量,引 起纸币贬值、物价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 12.通货膨胀的原因:(1)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2)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3)供求混合推动型的通货膨胀;(4)结构型通货膨胀。

高等工程热力学14题全

1、简述温度的定义、物理意义及温度测量的工程应用意义。 温度是表征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是物质微粒热运动的宏观体现。根据热力学第零定律说明,物质具备某种宏观性质,当各物体的这一性质不同时,它们若相互接触,其间将有净能流传递;当这一性质相同时,它们之间达到热平衡。人们把这一宏观物理性质称为温度。 物理意义:从微观上看,温度标志物质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温度和热平衡概念直接联系,两个物系只要温度相同,它们间就处于热平衡,而与其它状态参数如压力、体积等的数值是否相同无关,只有温度才是热平衡的判据。 温度测量的工程应用意义:温度是用以判别它与其它物系是否处于热平衡状态的参数。被测物体与温度计处于热平衡,可以从温度计的读书确定被测物体的温度。 2简述热与功的联系与区别 区别: 功是系统与外界交换的一种有序能,有序能即有序运动的能量,如宏观物体(固体和流体)整体运动的动能,潜在宏观运动的位能,电子有序流动的电能,磁力能等。在热力学中,我们这样定义功:“功是物系间相互作用而传递的能量。当系统完成功时,其对外界的作用可用在外间举起重物的单一效果来代替。”一般来说,各种形式的功通常都可以看成是由两个参数,即强度参数和广延参数组成,功带有方向性。功的方向由系统与外界的强度量之差来决定,当系统对外界的作用力大于外界的抵抗力时,系统克服外界力而对外界做功。功的大小则由系统与外界两方的较小强度量的标值与广延量的变化量的乘积决定,而功的正号或负号就随广延量的变化量增大或减小而自然决定。 热量是一种过程量,在温差作用下,系统以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热力学能的形式与外界交换的能量,是一种无序热能,因此和功一样热量也可以看成是由两个参数,即强度参数和广延参数组成的量。传递热量的强度参数是温度,因此有温差的存在热量传递才可以进行。热量的大小也可以由系统的与外界两方的较小强度量的标量与广延量变化量的乘积决定。热量也有方向性。热量的方向由系统与外界的温度之差来决定,当外界的温度高于系统的温度时,外界对系统传热。热力学习惯把这种外界对系统的传热,即系统吸收外界的热量取为正值;反之,把系统对外界放热取为负值。热力学把与热量相关的广延参数取名为“熵”。 联系: 1系统对外做功为正,外界对系统做功为负。系统吸收外界的热量取为正值,系统对外界放热取为负值。 2 热和功不是体系性质,也不是状态函数,而是系统与环境间能量传递过程中的物理量,热和功与过程有关,只有在过程进行中才有意义。 3 热和功都只对封闭系统发生的过程才有明确的意义。而对既有能量交换又有物质交换的敞开体系而言,热和功的含义就不明确了。 4功和热都可以看做两个参数决定,分别是强度参数和广延参数。 3刚性容器绝热或定温充放气的计算(包括充放气过程可用能损失的计算) 以刚性容器中气体为研究对象,其能量方程的一般表达式为:

基础物理学上册习题解答和分析 第八章热力学基础题解和分析

习题八 8-1 如果理想气体在某过程中依照V= p a 的规律变化,试求:(1)气体从V 1膨胀到V 2对外 所作的功;(2)在此过程中气体温度是升高还是降低? 分析 利用气体做功公式即可得到结果,根据做正功还是负功可推得温度的变化。 解:(a) ???? ??-== = ? ? 21222 112 1 2 1 V V a dV V a pdV W v v v v (b) 降低 8-2 在等压过程中,0.28千克氮气从温度为293K 膨胀到373K ,问对外作功和吸热多少?内能改变多少? 分析 热力学第一定律应用。等压过程功和热量都可根据公式直接得到,其中热量公式中的热容量可根据氮气为刚性双原子分子知其自由度为7从而求得,而内能则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得到。 解:等压过程: 2121()()m W P V V R T T M =-= - ()3 2808.31373293 6.651028 J = ??-=? ()()J T T C M m Q p 4 121033.229337331.82 728 280?=-???= -= 据J E W E Q 41066.1,?=?+?= 8-3 1摩尔的单原子理想气体,温度从300K 加热到350K 。其过程分别为(1)容积保持不变;(2)压强保持不变。在这两种过程中求:(1)各吸取了多少热量;(2)气体内能增加了多少;(3)对外界作了多少功 分析 热力学第一定律应用。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无论什么变化过程只要初末态温度确定,其内能的变化是相同的。吸收的热量则要根据不同的过程求解。 解: 已知气体为1 摩尔单原子理想气体31, 2V m C R M == (1) 容积不变。()()J T T C M m Q V 25.62330035031.82312=-??= -= 根据E Q W W E Q ?==+?=,0,。气体内能增量J E 25.623=?。对外界做功0=W . (2) 压强不变。215()8.31(350300)1038.75,2 p m Q C T T J M = -= ??-= J E 25.623=?,J J J W 5.41525.62375.1038=-= 8-4 一气体系统如题图8-4所示,由状态a 沿acb 过程到达b 状态,有336焦耳热量传入系统,而系统作功126焦耳,试求: (1) 若系统经由adb 过程到b 作功42焦耳,则有多少热量传入系统?(2) 若已知J E E a d 168=-,则过程ad 及db 中,系统各吸收多少热量?(3)若系统

第8章--热力学基础--习题答案

习 题 8-6 1mol 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的循环过程如(图8-27)T -V 所示,其中c 点的温度为T c =600K 。试求:(1)ab 、bc 、ca 各个过程系统吸收的热量;(2)经一循环系统所作的净功;(3)循环的效率。(注:循环效率η=A /Q ,A 为循环过程系统对外作的净功,Q 为循环过程系统从外界吸收的热量,ln2=0.693) 解: 解:(1)放热J R T T C Q a b p ab 5.6232)300(2 5)(-=-?=-=; 吸热J R T T C Q b c v bc 5.373930023)(=?=-=; 放热J V V RT Q c a c ca 34562ln 60031.8ln =?==; (2)J Q Q Q W ab ca bc 963=-+=净; (3)%4.135 .37393456963 1 =+= =Q W 净η 8-15 一卡诺循环的热机,高温热源温度是 400 K 。每一循环从此热源吸进 100 J 热量并向一低温热源放出80 J 热量。求:(1) 低温热源温度;(2) 这循环的热机效率。 解:(1) 对卡诺循环有: T 1 / T 2 = Q 1 /Q 2 ∴ T 2 = T 1Q 2 /Q 1 = 320 K 即:低温热源的温度为 320 K 。 (2) 热机效率:%2011 2 =- =Q Q η 8-19 一定量的某种理想气体进行如图所示的循环过程。已知气体在状态A 的温度为T A =300 K ,求(1)气体在状态B 、C 的温度;(2) 各过程中气体对外所作的功;(3) 经过整个循环过程,气体从外界吸收的总热量(各过程吸热的代数和)。

2020版高考物理(山东版)总复习:第十四章 第3讲 热力学定律与能量守恒

第3讲热力学定律与能量守恒 1.(多选)健身球是一个充满气体的大皮球,现把健身球放在水平地面上。若在人体压向健身球的过程中球内气体温度保持不变,则() A.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 B.气体的密度增大 C.气体的内能增大 D.外界对气体做功 答案BD在人压向健身球的过程中,外界对球做功,气体所占的体积减小,故气体的密度增大;气体温度不变,故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变;由于外界对气体做功,但气体温度不变,故内能不变;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气体对外放热。故A、C错误,B、D正确。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放出热量,其内能一定减小 B.物体对外做功,其内能一定减小 C.物体吸收热量,同时对外做功,其内能可能增加 D.物体放出热量,同时对外做功,其内能可能不变 答案C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判断,只有C项正确。 3.如图是密闭的汽缸,外力推动活塞P压缩气体,对缸内气体做功800 J,同时气体向外界放热200 J,缸内气体的() A.温度升高,内能增加600 J B.温度升高,内能减少200 J C.温度降低,内能增加600 J

D.温度降低,内能减少200 J 答案A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气体内能增量ΔU=W+Q=800 J-200 J=600 J,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内能增加温度必然升高,故A选项正确。 4.(多选)[2018课标Ⅲ,33(1),5分]如图,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变化到状态b,其过程如p-V 图中从a到b的直线所示。在此过程中() A.气体温度一直降低 B.气体内能一直增加 C.气体一直对外做功 D.气体一直从外界吸热 E.气体吸收的热量一直全部用于对外做功 =答案BCD本题考查热力学第一定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对于一定量的理想气体有pV T 恒量。从a到b,p逐渐增大,V逐渐增大,所以p与V的乘积pV增大,可知T增大,则气体的内能一直增加,故A错误、B正确。由于V逐渐增大,可知气体一直对外做功,故C正确。由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因ΔU>0,W<0,可知Q>0,即气体一直从外界吸热,且吸收的热量大于对外做的功,故D正确、E错误。 5.如图,用隔板将一绝热汽缸分成两部分,隔板左侧充有理想气体,隔板右侧与绝热活塞之间是真空。现将隔板抽开,气体会自发扩散至整个汽缸。待气体达到稳定后,缓慢推压活塞,将气体压回到原来的体积。假设整个系统不漏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体自发扩散前后内能相同

第八章热力学标准答案

第八章 热力学基础(2014) 一?选择题 1.【基础训练4】[A ]一定量理想气体从体积 V i ,膨胀到体积 V 2分别经历的过程是: A T B 等压过程,A T C 等温过程;A T D 绝热过程,其中吸热量最多 的过程 (A) 是 A T B. (B) 是 A T C. (C) 是 A T D. (D) 既是A T B 也是A T C,两过程吸热一样多。 【参考答案】根据热力学过程的功即过程曲线下的面积,知 A A B A A C A A D ; 再由热力学第- 定律气体吸热 Q A AD 过程Q 0 ; AC 过程Q A AC ; AB 过程Q A AB E AB ,且 E AB 2【基础训练6】 :B ]如图所示,一绝热密闭的容器,用隔板分成相等的两部分, 左边盛有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压强为 p o ,右边为真空.今将隔板抽去, 气体自由膨胀,当气体达到平衡时,气体的压强是 Y Y (A) p o . (B) p o / 2. (C) 2 p o . (D) p o / 2 ? 【参考答案】该过程是绝热的自由膨胀过程,所以 Q o A o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 E 0 ??? T 0 由 \V 2V o P / 旦 2 3【基础训练io 】:D ] —定量的气体作绝热自由膨胀,设其热力学能增量为 E ,熵增 量为 S ,则应有 (A) E 0……S 0 (B) E 0……S 0. (C) E 0……S 0 . (D) E 0……S 0 【参考答案】 由上题分析知: E 0 ;而绝热自由膨胀过程是不可逆的,故熵增加。 中虚线ac 为等温线),和图(2)所示的def 过程(图中虚线 吸热还是放热. (A) abc 过程吸热,def 过程放热. (B) abc 过程放热,def 过程吸热. (C) abc 过程和def 过程都吸热. (D) abc 过程和def 过程都放热. 【参考答案】内能是状态量,与过程无关。所以图( 1)中:abc 过程和ac 过程的内能增量 相同,并由ac 为等温线可知 E 0。而功是过程曲线下的面积, 显然abc 过程的功A 0。 4.【自测提高3】 :A ]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分别经历如图 (1)所示的abc 过程,(图 df 为绝热线).判断这两种过程是

药物学基础第一章习题

第一章药物学基础概论 第一节绪言 【知识点】 1、概念: (1)药物:药物就是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以及计划生育的化学物质。 (2)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作用及其规律的科学被称为药效学。 (3)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影响,即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排泄过程、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科学 等科学称为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动学。 (4)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与使用的药物 (5)非处方药:不需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与使用的药物 2、熟悉临床用药护理中护士的工作任务: (1)用药前:多了解病人的基本情况 (2)用药时:多与病人沟通当时情况 (3)用药后:密切观察病人后续情况 3、“三查”“八对”“一注意”: 三查:就是指在用药时,要做到操作前检查、操作中检查、操作后检查。 八对:就是指在用药时,要做到对床号、对姓名、对药名、对药物剂量、对药物浓度、对用药方法、对用药时间、对药品批号 一注意:就是指在用药时,要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与不良反应。 【自我检测】 一、名词解释 1、药物 二、单项选择题 1、研究药物对机体作用及其规律的科学被称为( ) A、药效学 B、药动学 C、临床药理学 D、药物学 第二节药学效应动力学 【知识点】

1、概念: (1)不良反应:药物应用时出现的不符合用药目的并给病人带来痛苦与危害的药物反应。 (2)副作用:就是指药物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3)受体激动药:指与受体既有亲与力又有内在活性的药物 (4)受体阻断药:指与受体有较强的亲与力而无内在活性的药物 2、药物的基本作用兴奋作用与抑制作用:凡能使机体生理、生化功能增强的作用称为兴奋作用;凡能使机体生理、生化功能减弱的作用称为抑制作用。 3、药物作用的类型:局部作用与吸收作用、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选择作用 4、药物的两重性:防治作用与不良反应 5、不良反应: (1)副作用;产生原因就是药物的选择性比较低;副作用随用药目的的改变而改变,故防治作用与副作用可以互相转变。 (2)毒性反应:药物在用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或机体对药物敏感性过高时产生的对机体有明显损害的反应。毒性反应可分为急性毒性反应与慢性毒性反应。 (3)变态反应:又称过敏反应就是指药物作为抗原或半抗原引发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变态反应的发生与剂量无关,与药物原有作用无关,不易预知,但过敏体质者易发生,而且变态反应的程度与给药剂量呈正相关。 (4)后遗效应: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最低有效浓度以下时仍残存的药理效应为后遗效应。 (5)继发反应:由药物的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后果为继发反应,又称治疗矛盾,如二重感染。 (6)停药反应:长期使用某些药物,突然停药使原有疾病复发或加剧的现象。 (7)特异质反应:少数病人因遗传异常对某些药物的反应替别感,很少的剂量即可产生超出常人的强烈的药理效应,特异质反应的性质与常人不同,只在极少数人中发生,对机体就是有害的,甚至就是致命的。特异质反应与剂量无关,但剂量加大,反应程度加重 (8)药物依赖性:长期应用某些药物后,病人对药物产生主观与客观上连续用药的现象,称为药物依赖性。如果连续用药突然停药,病人仅表现为主观上的不适而没有其她生理功能的紊乱,但有强烈的继续用药的欲望,此为精神依赖性,又称心理依赖性或习惯性。如果用药时病人产生欣快感,停药后不仅出现主观上的不适,还会产生严重生理紊乱的戒断症状,再次用药后症状消失,此为生理依赖性,又称成瘾性。产生药物依赖性的主要原因就是药物滥用。6、药物能否与受体结合,可否发生生物效应,取决于药物与受体的亲与力与内在活性。亲与力就是指药物与受体结合的能力;内在活性就是指药物与受体结合时能激动受体的能力。

第二章-植物学基础知识

第二章-植物学基础知识 第二章植物学基础知识 植物的营养器官: 根、茎、叶执行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运输、合成及转化等营养代谢功能植物的繁殖器官: 花、果实、种子完成开花结果的生殖过程。 第一节植物的根 一、根的功能 二、根的类型和根系 三、根系的生长特点 四、根的变态 五、根瘤与菌根 六、根的欣赏 一、根的功能 1?吸收作用

吸收水分和养分,吸收作用最活跃的区域仅限于根尖部分。 2?固定和支持作用 固定植物;固定土壤; 3?输导作用 根到枝叶;叶到茎和根; 4?贮藏和繁殖作用 如大丽花、小丽花、胡萝卜、红薯、山药等。 二、根的类型和根系 1?根的类型 种子植物的根有主根、侧根和不定根。 按来源分类,根可分为主根和侧根。 按发生部位分类,可分为定根和不定根。 2?根系 一株植物地下部分所有根的总体叫根系。植物的根系有直根系和须根系两 种类型。 直根系: 指主根粗壮发达,有明显的主根和侧根之分,如大多数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快速生长的直根系,它能够使植物很快地在土壤中向下穿入,以吸取深层的水源。有些植物的直根系明显超过植物地上部分的高度,具有这种根系的植物叫

深根性植物,如马尾松成年后主根可深达 5 m以上,还有其他松树、柏树、广玉兰,也属于这类根系。 须根系: 主根和侧根无明显区别的根系,或者根系全由不定根组成。单子叶植物多为须根系。例如禾本科植物,主根长出后不久就停止生长或死亡. 由胚轴和茎基部的节上生出许多不定根组成须根系。 一般直根系分支层次明显,根系分布在土壤的深处;组成须根系的根粗细差不多,根系分布在土层的浅处。 3?根系深浅与环境的关系 根系的深浅不但取决于植物的遗传性,也取决于外界条件,特别是土壤条件, 如土壤水分、土壤类型等。长期生长在河流两岸或低湿地区的树种.如柳树、枫杨等,在土壤表层就能获得充足的水分,所以根系发育为浅根性。生长在干旱或沙漠地区的植物,只能在土壤深层吸收水分,一般成深根性,如沙漠中的植物,根可达5 m深。即使是同一种植物,生长在地下水位较低,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区,根系分布于较深土层;反之,则多分布在较浅的土层。另外,用种子繁殖的苗木,主根明显,根系深;扦插和压条繁殖的苗木,无明显主根,根系是分布浅。 植物的根系特征是种植设计选择的重要依据之一。用作防风林带的树种,一般要选深根性树种,才具有较强的抗风力。营造水土保持林,一般宜用侧根发达、固土能力强的树种。 营造混交林时,除考虑地上部分的相互关系外,还要注重选择深根性与浅根性树种的合理配植,以利于不同土层深度水分和养分的充分吸收与利用。在建筑物周边种植时,需考虑到根系与建筑基础的关系,选用浅根系或根系离建筑基础要有一定距离。一般乔木要求远离 5m左右。 三、根系的生长特点 1 .根系的年生长动态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十四章 热学 第2讲 热力学定律与能量守恒检测

第2讲热力学定律与能量守恒 基础巩固 1.(2017北京东城一模,13)能直接反映分子平均动能大小的宏观物理量是( ) A.物体的温度 B.物体的体积 C.物体的压强 D.物体所含分子数 2.(2015北京理综,13,6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放出热量,其内能一定减小 B.物体对外做功,其内能一定减小 C.物体吸收热量,同时对外做功,其内能可能增加 D.物体放出热量,同时对外做功,其内能可能不变 3.(2017北京西城一模,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称为布朗运动 B.两分子间距离减小,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减小 C.热力学温度T与摄氏温度t的关系是T=t+273.15 K D.物体对外做功,其内能一定减小 4.(2013北京理综,13,6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中悬浮微粒的无规则运动称为布朗运动 B.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称为布朗运动 C.物体从外界吸收热量,其内能一定增加 D.物体对外界做功,其内能一定减少 5.(2017北京丰台二模,1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布朗运动不是分子的热运动 B.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 C.当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增大 D.气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大量气体分子对器壁持续频繁地撞击 6.(2017北京石景山一模,14)快递公司用密封性好、充满气体的塑料袋包裹易碎品,如图所示。假设袋内气体与外界没有热交换,当充气袋四周被挤压时,袋内气体( )

A.对外界做负功,内能增大 B.对外界做负功,内能减小 C.对外界做正功,内能增大 D.对外界做正功,内能减小 7.如图是密闭的汽缸,外力推动活塞P压缩气体,对缸内气体做功800 J,同时气体向外界放热200 J,缸内气体的( ) A.温度升高,内能增加600 J B.温度升高,内能减少200 J C.温度降低,内能增加600 J D.温度降低,内能减少200 J 综合提能 1.如图,用隔板将一绝热汽缸分成两部分,隔板左侧充有理想气体,隔板右侧与绝热活塞之间是真空。现将隔板抽开,气体会自发扩散至整个汽缸。待气体达到稳定后,缓慢推压活塞,将气体压回到原来的体积。假设整个系统不漏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体自发扩散前后内能相同 B.气体在被压缩的过程中内能增大 C.在自发扩散过程中,气体对外界做功 D.气体在被压缩的过程中,外界对气体做功 E.气体在被压缩的过程中,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变

第八章热力学答案 (2014、04)

一.选择题 1. 【基础训练4】[ A ]一定量理想气体从体积 V 1,膨胀到体积V 2分别经历的过程是:A →B 等压过程,A →C 等温过程;A →D 绝热过程,其中吸热量最多的过程: (A)是A →B. (B)是A →C. (C)是A →D. (D)既是A →B 也是A →C , 两过程吸热一样多。 【参考答案】根据热力学过程的功即过程曲线下的面积,知AD AC AB A A A >>; 再由热力学第一定律气体吸热E A Q ?+= AD 过程0=Q ;AC 过程AC A Q =;AB 过程AB AB E A Q ?+=,且0>?A B E 2 【基础训练6】 [ B ]如图所示,一绝热密闭的容器,用隔板分成相等的两部分, 左边盛有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压强为p 0,右边为真空.今将隔板抽去, 气体自由膨胀,当气体达到平衡时,气体的压强是 (A) p 0. (B) p 0 / 2. (C) 2γp 0. (D) p 0 / 2γ 【参考答案】该过程是绝热的自由膨胀过程,所以0=Q 0=A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 0=?E ∴0=?T 2 20 / 0/p P V V = ?=由 3【基础训练10】 [D ]一定量的气体作绝热自由膨胀,设其热力学能增量为E ?,熵增 量为S ?,则应有: (A) 0...... 0=???=?S E 【参考答案】由上题分析知:0=?E ;而绝热自由膨胀过程是不可逆的,故熵增加。 4. 【自测提高3】 [ A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分别经历如图(1) 所示的abc 过程,(图中虚线ac 为等温线),和图(2)所示的def 过程(图中虚线df 为绝热线).判断这两种过程是吸热还是放热. (A) abc 过程吸热,def 过程放热. (B) abc 过程放热,def 过程吸热. (C) abc 过程和def 过程都吸热. (D) abc 过程和def 过程都放热. 【参考答案】内能是状态量,与过程无关。所以图(1)中:abc 过程和ac 过程的内能增量相同,并由ac 为等温线可知 0=?E 。而功是过程曲线下的面积,显然abc 过程的功0>A 。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abc 过程:0.>=?+=A E A Q 所以abc 过程是吸热过程。 同理,在图(2)中:def 过程和df 过程的内能增量相同,并由绝热df 过程知 A E -=? 根据过程曲线下的面积:def 过程的功/ .A 小于df 过程的功.A 所以def 过程0)(/ / / <-+=?+=A A E A Q 所以def 过程是放热过程 5. 【自测提高4】 [ B ]用下列两种方法:(1) 使高温热源的温度T 1升高ΔT ;(2) 使低温热源的温度T 2降低同样的值ΔT ,分别可使卡诺循环的效率升高Δη1和Δη2,两者相比, (A) Δη1>Δη2. (B) Δη1<Δη2. (C) Δη1=Δη2. (D) 无法确定哪个大. V

第二章-灯光基础知识

第二章灯光基础知识 舞台灯光简介 舞台灯光是演出空间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情节的发展对人物以及所需的特定场景进行全方位的视觉环境的灯光设计,并有目的将设计意图以视觉形象的方式再现给观众的艺术创作。 舞台灯光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点:①使舞台画面更清晰:使观众能够看清什么或舞台的某些角落不观众看见(现性)。②加强舞台表演的效果:符合剧情需要,使背景显得自然,对剧情发展起到衬托、暗示和诱导作用、调节气氛(演员、观众)。舞台灯光的使用原则:①强度(指灯光的亮度):必须有足够的灯光,使观众能够看到颜色、外表和细节。②分配:包括灯光的使用分配和射向舞台的方向分配,主体必须与配角和背景与明显不同(颜色)可亮度区别。③颜色:依靠色纸、电脑调色等方式来满足剧情的需要。④变化:依剧情需要,使灯光的颜色、亮度、运动进行变化。 舞台灯光在现代舞台演出中的作用主要有::①照明演出,使观众看清演员表演和景物形象;②导引观众视线;③塑造人物形象,烘托情感和展现舞台幻觉;④创造剧中需要的空间环境;⑤渲染剧中气氛;⑥显示时、空转换,突出戏剧矛盾冲突和加强舞台节奏,丰富艺术感染力。

舞台灯具 舞台灯具按光学结构可分为泛光灯、聚光灯和幻灯三类;按舞台上安装的部位则又有面光、耳光、脚光、柱光、顶排光、天排光、地排光以及流动光之分。 现代剧场演出中,常用的灯具有以下几种 1、筒子灯 筒子灯亦称PAR灯(Parabolic Aluminum Reflector light),其构造是在圆筒内安装镜面灯泡也有用反光碗装溴钨泡的,主要特性是射出较固定的光束,光束角度宽窄多种,光斑大小不能调整。筒子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它有较强的聚光能力,投射光束的光度较高,能产生较强的光束效果,在舞台空间可塑造光柱、光墙、光幕等光影造型。 舞台灯具中有AC灯和PAR64这两种筒子灯,其中AC灯分两种:①28V-250W,需8个串联起来用;②58V-500W,需4个串联起来用。PAR64按灯泡不同,又分为CP60/CP62。 PAR 灯常用的PAR灯灯泡 2、平凸(透镜)聚光灯 平凸透镜聚光灯它的光学系统由球面反光镜和平凸透镜组成,是

《基础知识》第2章

证券从业金融市场基础知识三色笔记汇总 红色表示是必须记忆内容, 蓝色表示次重点记忆内容或较难理解内容, 黑色表示暂时不需要记忆的内容或简单理解内容。 第二章证券市场主体 第一节证券发行人 证券市场融资活动的概念和方式 证券融资是资金盈余单位和赤字单位之间以有价证券为媒介实现资金融通 的金融活动。 这种金融活动的基本形式是;资金赤字单位在市场上向资金盈余单位发售有价证券,募资金,资金盈余单位购入有价证券,获得有价证券所代表的财产所有权、收益权或债权。 证券持有者若要收回投资,可以通过市场将证券转让给其他投资者。证券可以不断的转流通,使投资者的资金得以灵活周转。 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概念与特点 直接融资是指拥有暂时闲置资金的单位(包括企业、机构和个人)与资金短缺,需要补充资金的单位,相互之间直接进行协议,或者在金融市场上前者购买后者发行的有效证券,将货币资金提供给所需要补充资金的单位使用,从而完成资金融通的过程; 直接融资的基本特点是: (1)直接性。 (2)分散性。 (3)差异性较大。 (4)部分不可逆转。 (5)相对较强的自主性。 间接融资亦称间接金融,是指拥有暂时闲置货币资金的单位通过存款的形式,或者购买银行、信托、保险等金融机构发行的有价证券,将其暂时闲置的资金现先行给这些金融中介机构,然后再由这些金融机构以贷款、贴现等形式,或通过购买需要资金的单位发行的有价证券,把资金提供给这些单位使用,从而实现资金融通的过程。

间接融资的特点如下; (1)间接性。 (2)相对的集中性。 (3)信誉的差异性较小。 (4)全部具有可逆性。 (5)融资的主动权掌握在金融中介手中。 证券发行的发行主体 企业的组织形式可分为独资制、合伙制和公司制。现代公司主要采取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两种形式,其中,只有股份有限公司才能发行股票。公司发行股票所筹集的资本属于自有资本,而通过发行债券所筹集的资本属于借人资本,发行股票和长期公司(企业)债券是公司(企业)筹措长期资本的主要途径,发行短期债券则是补充流动的资金的重要手段。 政府发行债券所筹集的资金既可以用于协调财政资金短缺周转、弥补财政赤字、兴建政府投资的大型基础性的建设项目,也可以用于实施某种特殊的政策,在战争期间还可以用于弥补战争费用的开支。中央银行是代表一国政府发行的法偿货币、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实施金融监管的重要机构。中央银行作为证券发行主体,主要涉及两类证券。第一类是中央银行股票。第二类是中央银行出于调控货币供给量目的而发行的特殊债券。 政府机构直接融资方式 政府机构直接融资的方式包括; (1)由财政资本金投入而获得的股权收益。 (2)由财政投入一些城市基础设施项目而带动外资和民营资本的投入。 (3)获得中央转贷的由中央政府发行的国内外政府债券 (4)向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和地区金融机构贷款。 (5)获得中央转贷的,由中央政府向外国政府的贷款。 (6)外国政府增援赠款。 第二节证券投资者 证券市场投资者的概念 证券投资者是指通过买入证券而进行投资的各类机构法人和自然人。证券投资人具有分散性和流动性的特点,可分为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两大类。 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

第八章热力学答案

第八章2014) 一. 选择题 1. 【基础训练4】[ A ]一定量理想气体从体积V 1,膨胀到体积V 2分别经历的过程是:A →B 等压过程,A →C 等温过程;A →D 绝热过程,其中吸热量最多的过程 (A)是A →B. (B)是A →C. (C)是A →D. (D)既是A →B 也是A →C , 两过程吸热一样多。 【参考答案】根据热力学过程的功即过程曲线下的面积,知AD AC AB A A A >>; 再由热力学第一定律气体吸热E A Q ?+= AD 过程0=Q ; AC 过程AC A Q =; AB 过程AB AB E A Q ?+=,且0>?AB E 2 【基础训练6】 [ B ]如图所示,一绝热密闭的容器,用隔板分成相等的两部分, 左边盛有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压强为p 0,右边为真空.今将隔板抽去, 气体自由膨胀,当气体达到平衡时,气体的压强是 (A) p 0. (B) p 0 / 2. (C) 2γp 0. (D) p 0 / 2γ . 【参考答案】该过程是绝热的自由膨胀过程,所以0=Q 0=A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 0=?E ∴0=?T 2 20 /0/p P V V = ?=由 3【基础训练10】 [D ]一定量的气体作绝热自由膨胀,设其热力学能增量为E ?,熵增量为S ?,则 应有 (A) 0......0=???=?S E 【参考答案】由上题分析知:0=?E ;而绝热自由膨胀过程是不可逆的,故熵增加。 4. 【自测提高3】 [ A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分别经历如图(1) 所示的abc 过程,(图中虚线ac 为等温线),和图(2)所示的def 过程(图中虚线df 为 绝热 线).判断这两种过程是吸热还是放热. (A) abc 过程吸热,def 过程放热. (B) abc 过程放热,def 过程吸热. (C) abc 过程和def 过程都吸热. (D) abc 过程和def 过程都放热. 【参考答案】内能是状态量,与过程无关。所以图(1)中:abc 过程和ac 过程的内能增量相同,并由ac 为等温线可知 0=?E 。而功是过程曲线下的面积,显然abc 过程的功0>A 。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abc 过程:0.>=?+=A E A Q 所以abc 过程是吸热过程。 同理,在图(2)中:def 过程和df 过程的内能增量相同,并由绝热df 过程知 A E -=? 根据过程曲线下的面积:def 过程的功/ .A 小于df 过程的功.A 所以def 过程0)(/ //<-+=?+=A A E A Q 所以def 过程是放热过程 5. 【自测提高4】 [ B ]用下列两种方法 (1) 使高温热源的温度T 1升高ΔT ; (2) 使低温热源的温度T 2降低同样的值ΔT , V

2020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第十四章 第3讲 热力学定律与能量守恒(含答案)

第3讲热力学定律与能量守恒 板块一主干梳理·夯实基础 【知识点1】热力学第一定律Ⅰ 1.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1)做功; (2)热传递。 2.热力学第一定律 (1)内容 一个热力学系统的内能增量等于外界向它传递的热量与外界对它所做的功的和。 (2)表达式:ΔU=Q+W。 (3)ΔU=Q+W中正、负号法则 (4)ΔU=Q+W的三种特殊情况 ①若过程是绝热的,则Q=0,W=ΔU,外界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内能的增加。 ②若过程是等容的,即W=0,Q=ΔU,物体吸收的热量等于物体内能的增加。 ③对于理想气体,若过程是等温的,即ΔU=0,则W+Q=0或W=-Q,外界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放出的热量。 【知识点2】热力学第二定律Ⅰ 1.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三种表述 (1)克劳修斯表述 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2)开尔文表述 不可能从单一热库吸收热量,使之完全变成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或表述为“第二类永动机是不可能制成的。” (3)用熵的概念表示热力学第二定律。 在任何自然过程中,一个孤立系统的总熵不会减小。 2.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意义 一切自发过程总是沿着分子热运动的无序性增大的方向进行。

【知识点3】能量守恒定律Ⅰ 1.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别的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2.条件性: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某一种形式的能是否守恒是有条件的。例如,机械能守恒定律具有适用条件,而能量守恒定律是无条件的,是一切自然现象都遵守的基本规律。 3.两类永动机 (1)第一类永动机:不需要任何动力或燃料,却能不断地对外做功的机器。 违背能量守恒定律,因此不可能实现。 (2)第二类永动机:从单一热库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对外做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的机器。 违背热力学第二定律,不可能实现。 4.能源的利用 (1)存在能量耗散和品质降低。 (2)重视利用能源时对环境的影响。 (3)要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水能等)。 板块二考点细研·悟法培优 考点1 热力学第一定律[对比分析] 1.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的比较

第8章 热力学基础习题

热力学基础 8-1 mol 1氦气由初态a(P 1、V 1)经直线段变化到b(P 2 V 2),ba的延长线过原点,求: ① 气体内能的变化; ② 对外做的功; ③ 吸收的热量。 解:He i =3 ① )(2 32321122V P V P T R T R i E -=??=??=?υ ② )(21212111222111222222212 1V P V P V V P V V P VdV V P PdV A V V V V -=-===? ? ③)(2))(2123 (122122V P V P V P V P A E Q -=-+=+?= 8-2 3.2kg 的氧气由初态a经定容变化到温度为147°C 的b态,其压强增加了3/5倍,后由b态等压变化到C 态,其体积减少到原来的1/2.求氧气由a态变化到c 态的过程中对外所做的功,内能的增量及系统吸收的热量并在PV 图上画出过程曲线。 解:c b P V ?→??→?等等a b P P 85a = b c P P = b a V V = b c V V 2 1 = (1)b b bc b bc ac V P V P A A 21?=??== J RT A RT V P b ac b b b 51075.12 1?==∴=υυ (2)J V P i V P V P i T T R i T R i E b b a a c c c a ac ac 51009.1)81(2)(2)(22?-==-=-=??=?υυ (3)J A E Q 51084.2?-=+?== 图略 8-3 一摩尔氮气系统处于a 态时,温度为300K ,体积为2.0×10-3m 3。求氮气在下列过程 中所做的功并在PV 图上定性画出过程曲线: ①从a 态绝热膨胀到b 态(V b =20.0×10-3m 3); ②从a 态等温膨胀到c 态,再由c 态定容放热到b 态。 解:K T 3001= 31002.0m V = mol 1= υ 4.157==V P C C =γ 由a a a RT V P υ= a a P P 61025.102.030031.8?=?= ①对绝热过程γγ2211V P V P = a P V V P P 44.1621121098.4101025.1?=??==-γγ J V P V P A 322111076.31 ?=--=γ ②根据等温过程的做功公式J V V T R A a b a 31074.5002 .002.0ln 30031.8ln ?=??=?=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