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公开课《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课堂实录与评析

北师大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公开课《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课堂实录与评析
北师大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公开课《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课堂实录与评析

北师大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公开课《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课堂实录与评析

北师大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课堂实录与评析

;;;执教:宁德师范附小;;林娜

;;;;;;;;;;;;;;; 整理、评析:宁德师范附小林品昌

〖活动目标〗

1、了解纸的相关知识、纸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体会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养成节约用纸的好习惯。

2、发展调查能力及表达能力。

3、增强与同伴合作、交流、沟通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利用多种方法调查了解纸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2、调查用的统计表、收集的资料和信息等。

3、收集部分纸制品。

4、制作课件、编写儿歌等。

活动一:欣赏纸制品,了解纸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师:今天林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师端出红色的百宝箱)

生:百宝箱。

师:想知道里面有什么吗?

生:想。

师:老师先摸摸(摸出百宝箱里的纸伞,并打开),这是…

生:纸伞。

师:谁能给它打个招呼,说一两句赞美它的话。

生:唉。纸伞,你身上的花纹很漂亮,我很喜欢。

师:我们知道古代油纸伞是用来挡风遮雨的。现在则成为生活中不可少的装饰品。这么漂亮的油纸伞,林老师把它送给你,希望它能装扮你的生活。谁愿意上来摸摸,里面还有什么?

生1:(摸出一个纸杯),你身上的花纹有各种各样的,我很喜欢。

师:这是什么杯?

生:纸杯。

师:看来,你的收获也不小,送给你。

生2:(摸出一本《唐诗三百首》)我很喜欢这本书。因为里面有许多许多的唐诗,它能教给我许多的知识。

生3:(摸出一把扇子)扇子,你身上的花纹真是美丽如画呀!

师:这把扇子呀,在没有空调和风扇的日子里能给我们带来凉爽的风。希望这个夏天能帮助你扇扇风。也送你。

……

师:大家刚才有没有注意到林老师送给大家的这些常用品都包含着一个小秘密…

生:这些物品都是纸做成的。

师:是啊,这些我们日常见到的纸制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换句话来说,就是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师板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

(简评:以“从百宝箱中摸物品的方式”导入,新颖有趣,符合学生猎奇的心理,能很快引发学生对活动的兴趣和关注。小结时教师巧妙地联系生活,引出活动主体,体现了品德课程生活性的特点。)

活动二:听故事,回答问题,了解纸的有关知识。

师:说到纸,有这么四位小朋友,他们对纸存在着不少疑惑(师出示课件)。咱们来看看他们都想问些什么?

生1:(生看课件回答)他们想知道,纸的发明者是谁?

生2:他们想问,过去没有纸的时候是用什么来记载文字?

生3;他们想计算一下每个人一天要用多少张纸?

生4;他们还想知道,如果没有纸了,我们的生活将变成什么样的?

师:其实想解决这些问题并不难,有些问题看看书就能弄清楚。请大家轻轻地打开课本,翻到第21页,看看21页上方的这些内容,想一想,你都了解到什么?

(学生看书,教师巡视)

师:刚才大家都看得很认真,相信有不少的收获。今天林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录相,叫做《纸的发明》,相信看了以后收获一定更多。要仔细看哟,待会儿还有抢答题(师播放录相)。

(录相旁白:同学们纸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纸的发明对世界文化发展的贡献可大了。你们知道甲古文吗?在发明纸以前人们把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这就是商代的文字甲骨文。可是甲骨得来是费事的,刻字也不方便,所以使用甲骨的时间不太长。在商代人们还把文字刻在石头和青铜器上。什么是简册呢?竹子做的片叫简,按文字内容的顺序用牛皮、丝绳或绳子串起来叫做简册。简册在战国时期使用很普遍。但简容纳的字数很有限,携带起来也不方便。西汉时期东方朔给汉武帝上奏章,竟然要用三千册的简,要两个人才能抬进宫呢!正因为这个原因,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用帛来写字。帛比简竹片的价格昂贵多了,一般人用不起。于是人们发明了更小的丝帛纸,但丝帛纸还是不能大量生产,永远不能满足大家的需要。东汉时期的蔡伦经过反复观察、研究和实验,终于成功的发明了植物纤维纸,从此纸就诞生了。他造出的纸,原料简单,来得容易,比先前的纸好多了。这种纸被称为蔡侯纸,得到汉和帝的高度赞赏。六世纪时,造纸技术开始传到国外,最先传到朝鲜、越南和日本,接着传到了法国、英国和荷兰。我国纸的发明比欧洲整整早了一千多年。)

师:刚才大家听得很认真,相信抢答题一定难不倒大家!有信心吗?

生:有。

师:一定要认真抢答,林老师还有精美的纸制品送给大家当礼物。准备,请听第一题———最早的文字都刻在什么地方上,叫什么文?

生1:最早的文字都刻在兽骨上,叫甲骨文。

师:如果他回答正确请给他掌声(学生鼓掌,老师把一份精美的纸制品送给他,并提醒他要说什么。生说:谢谢你。师答不用谢。)

师:请听第二题——没有纸的时候,人们分别用什么物体记载文字?

生2:用简册。

师:是屏幕上的第几幅图?

生2:第三幅图。

师:回答正确(师把纸制品送给他)。还有谁来补充?

生3:第一幅图。

师:正确吗?那我怎么听不到掌声?(学生鼓掌)还有补充吗?

生4:第四幅图。

师:这是金属。还有补充吗?

生5:还有刻在龟甲上。以前人们把文字刻在龟甲上,所以叫甲骨文。

师:最后一幅图是不是?

生(合):不是,这是真正的纸。

师:这就是蔡伦发明的蔡候纸。现在我们知道了在没有纸之前人们分别用——

生:石头、骨头、木头、竹子、金属、绢来记载文字。

师:请看第三题——纸是谁发明的?

生(合):东汉时期的蔡伦。

师:请听第四题——纸的发明者是哪个国家的人?

生(合):中国的蔡伦。

师:请大家再自豪的说一说。

生(合):中国的蔡伦。

(简评:都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但呈现给学生的教材都是比较好的例子,应当充分地引导学生利用这个例子开展活动。但仅仅拘泥于这例子而不敢越雷池半步,又给人以“教教材”的嫌疑,因此适时、适度地补充内容,丰厚课程资源,正是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的体现)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