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疲劳寿命预测

金属疲劳寿命预测
金属疲劳寿命预测

金属疲劳寿命的预测

摘要

当一个金属样品受到循环载荷时,大量的起始裂纹将在它的体内出现。样品形成了有初始裂纹的样本:样品越大,样本也越大。在作者先前的研究中表明,在极值统计的帮助下,通过估计最大预期裂纹深度能够预测疲劳极限。本来表明,在一个类似的方式下,疲劳极限以上的疲劳裂纹萌生时间是可以预测的。用最小的分布可得到最短预期初始时间的预测,代替了用最大分布估计最大裂纹尺寸,并以广泛的实验数据获得了好的赞同。

本文为构件的总的疲劳寿命估计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当得知了预计的裂纹萌生寿命和临界裂纹尺寸时,稳定的裂纹扩展就能通过Paris law计算出来。总的疲劳寿命的估算值是裂纹萌生和裂纹扩展的总和。本文介绍的是:为发现任何一种材料裂纹萌生寿命而相应的构建设计曲线的方法。

1、介绍

估计金属构件疲劳寿命的最古老和最常用的方法是S-N曲线,尽管它的缺点众所周知。其中之一是,因观察试样缺口的光滑程度不同而使得疲劳寿命有很大的不同。有些手册尝试通过为不同的应力值浓度的因素单独设计曲线解决这个问题,如Buch。其被当时看作是避免这一问题的局部应变方法。在这种方法中,提出了无论试样的形状如何,相同的应变振幅总是相同的疲劳寿命。

一个构件的总疲劳寿命可以分为3个阶段:裂纹产生、裂纹稳定扩展和裂纹失稳生长。最后一个阶段很迅速,在估计总的疲劳寿命时可以在实际工作中忽略。利用LEFM可获得裂纹稳定生长的可靠样本。不同几何的应力强度因子和所收录例子的大量的公式都可在文献中找到,并且权函数的使用为扩展这种方法的使用提供了可能性。

用类似LEFM的方式对裂纹初始相位的建模,或裂纹的扩展做了很多的尝试,例如:Miller,Austen,Cameron and Smith。另一种方法是用局部应变方法仅对初始寿命进行估计,然后用LEFM和一个合适的计算机程序完成对总疲劳寿命的计算。

经Makkonen研究表明,统计方法能够用来预测金属构件的疲劳极限。当一个构件受到交变载荷时,大量的微裂纹将在它的内部产生,裂纹的数量取决于试样的大小。运用极值统计法来计算裂纹样品类型中的最大裂纹的估计值成为可

能。同时,结合LEFM 的使用,可从中获得疲劳极限值。显然,当施加应力范围超过了疲劳极限时,这种现象依然存在。这意味着不同大小的初始裂纹样本无法通过纯粹的确定的方法预测。

本文介绍的是一种新的统计方法来来预测钢样本的疲劳裂纹的萌生寿命。这将表明,极值统计也可以成功的运用以上疲劳极限。代替估计最大初始裂纹,定义了裂纹初始临界尺寸的最小时间。由于采用的应力范围在疲劳极限之上,将有裂纹会因裂纹稳定扩展模式而变化,导致试样最后断裂。总疲劳寿命的估计是通过LEFM 计算出的裂纹稳定扩展寿命,其是萌生寿命和裂纹扩展寿命的总和。

本文研究两种不同的统计方法。第一种方法叫做高阶统计。这种方法需要知道样本点的分布以及在每一样本中萌生裂纹的样本尺寸。不性的是,还没有方法精确的知道其值。提供的数据可以用来确定合理的估计它们。第二种方法是基于广义极端值分布。它是基于这一事实:当一个样本尺寸趋于无穷大时,最大值和最小值趋于一个确定的极限分布。因现实中样本尺寸总是有限的,这种方法是近似的。

2、统计方法

2.1 样本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分布

如在Makkonen 所示,通过计算样本表面最大裂纹的预期值,能够对不同尺寸的样本的疲劳极限进行估计。通过高阶统计计算试样尺寸为n 的最大值的分布:

——累积分布函数(cdf )

())(:x F x F n X n n = ( 1 )

——概率密度函数(pdf )

)()()(1:x f x F n x f n X n n ??=- ( 2 )

F (x )和 f (x )是初始裂纹的累积分布函数和概率分布函数。Xn.n 是样本的最大值。

以上的疲劳极限,裂纹萌生的最小应力周期需要估计。参照以上,样本的最小值的分布可以定义为:

——累积分布函数(cdf )

n X x F x F n )](1[1)(:1--=

( 3 )

——概率密度函数(pdf )

)()](1[)(1:1x f x F n x f n X n ?-=- ( 4 )

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必须知道分布函数F (x )和样本大小n 。在这种情况下,它们中的任何一个都不能准确知道。一般形状的分布函数可以不确定,反之:创建概率函数有Weibull 分布和正态分布。基于现有的经验数据可对数量级的初始裂纹进行估计。

幸运的是,计算的估计值对Makkonen 中所述的任一假设的错误并不是狠敏感。最有可能的原因是由于分析的方法:通过拟合参数成一组实验测试,估计出假设分布函数F (x )的参数。

2.2 广义分布函数

它可以表明,当一个样本大小趋于无穷大时,样本极大值(极小值)收敛于一个极限分布,如Coles 。这种类型的分布有三种:Gumbel ,Frechet 和Weibull 。通过结合这三种类型的分布可把方法进一步简化成一个:广义极限分布。样本极大值的分布函数如下形式:

ξσμξ1)](1[)(--+-=x e

x G ( 5 )

可用类似的分布函数定义样本的极小值。由于大多数统计分析软件包只提供上述功能,甚至当样本极小值被估计时也是共同使用上述功能。这可以通过应用功能(5)来否定Coles 中所示的实验数据。

这种方法是有吸引力的,因为不需要知道随机变量的分布和样本大小。缺点是当样本量太小时,有效的分布函数是有问题的,因为在实际中应用了渐进逼近。 3、裂纹萌生和裂纹稳定扩展

一个典型的裂纹萌生过程见附录A 。在开始阶段,所谓的短裂纹扩展非常的不规则。裂纹增长停止晶界和其它障碍很长一段时间。大多数裂纹完全停止,不能达到临界尺寸。它们中的一些可能长的足够大而变成了另一种模式——裂纹稳定扩展。这一阶段可以用LEFM 精确的建模。

我们知道裂纹萌生阶段比裂纹扩展时间长,尤其是在探究小测试样本时。例如,在文本的试验结果中,裂纹萌生阶段大约占总疲劳寿命的40%~90%。由于萌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采用如下的工作假设:当初始疲劳裂纹达到临界裂纹尺寸时,它会转变成裂纹稳定扩展,这就意味着萌生裂纹被定义为最小的裂纹深度,在这种裂纹深度下LEFM 才能被应用。萌生裂纹尺寸和应力强度因子之间的关系有方程:

i Ith a K ????=?πσβ

( 6 )

萌生裂纹的深度可以求解: 2)(1

σβπ????=Ith i K a ( 7 )

第一个提出萌生裂纹尺寸的是Cameron 和 Smith 。

几何因素,β,取决于试样的形状、上裂纹形态和应力分布,它被认为是裂纹倾向于生成的形状,其应力强度因子在整个裂纹前端是常数。对于一个小的表面裂纹正确的长宽比a/c=0.8和β=0.735。稳定裂纹扩展阶段的裂纹扩展可以依照Paris law : m K C dN da ??=0 ( 8 )

本文探讨的试验样本为几条直径为5mm 的导线。为了计算裂纹扩展从很小的裂纹尺寸到最后裂纹尺寸相对应的材料断裂韧性的问题,我们需要知道几何因子β在疲劳裂纹中的所有尺寸的值。Raju 和Newman 定义的值为一个无纲变量,称为标准化应力强度因子。他们为棒值作了三方面的比率:a/c=0.6,0.8,和 1.0,a/D 的比值为0.05~0.35。从他们文件中表3的值看,我们可以知道,为最深点和表面点施加同等的应力强度值,长宽比为0.8,最小的裂纹(a/D=0.05)略低于a/D=0.35。在Makkonen 里,为规范这一系列的应力强度因子,定义了一种近似的方程: 32)(332.5)(133.0253.0043.1D a D a D a Q K n ?+?-?+=?=β ( 9 ) 椭圆的形状因子是从Raju 和Newman 得到的: 65.1)(464.11c a Q ?+= ( 10 )

式(9)给出了合理的准确值为Kn 的情形,其应力强度因子在整个裂纹前缘不变。这个方程准确度高于a/D=0.35是不知道的。但是,这并不是很重要。由于裂纹在那种尺寸下的裂纹扩展速率非常高,其剩余疲劳寿命时非常短的。

4、实验结果

文本运用的实验结果是来自于K?hler 博士的博士论文。这些试件由5mm 的奥氏体不锈钢铬镍19-9钢丝组成,这种材料的极限强度是Rm=794Mpa ,0.2%时的试验应力为Rp=647Mpa ,原始数据结果在附录B 和C 中。这些测试有一个很大的优势:由于所有的样品都是相同的线,毫无疑问统计特性是相似的。所有的试验结果属于同一个母本是毫无争议的。

K?hler 通过用冷气滚动制造不同的样本尺寸。这一程序中,残余压应力产生一部分样本长度,这阻止了在受力区域裂纹的产生,试验在轴向加载应力比R=0.1时进行。

4.1 实验疲劳裂纹萌生寿命的测定

在恒定应力幅Δσ∕2=249.8Mpa ,三个样本大小L=5mm ,20mm 和70mm 的实验结果列于附录B ,平均寿命约为180000周(L=70mm )~270000周(L=5mm )。因此,可以看到尺寸效应非常明显。由于试样应力幅值和分布相同,且试样横截面相同,如果有不同的话也是很小的变化,在裂纹稳定扩展阶段可以预期。因此,不同大小的样本的寿命的巨大不同一定会在裂纹萌生阶段发生。此外,由于目前没有工艺尺寸效应(如不同的组织),仅能用统计尺寸效应来解释不同的疲劳寿命。

裂纹稳定扩展的萌生裂纹尺寸可以通过式(7)计算,应力强度因子的阀值应当被告知。不幸的是,其确切值不可用。不同钢的阀值可以在Rolfe and Barsom[13]中找到,不锈钢18/8的值为5.5=Ith K ksi√in ,其在R≤0.1时有效。这大约是6.0Mpa√m ,这个值用于如下:

mm a i 085.0)6

.499735.00.6(12=?=π 最后,断裂韧性的值应该知道,这并没有发现材料问题。应使用断裂韧性的估计值Ic K =100Mpa√mm 。

依据断裂韧性值,通过计算式(8)中萌生裂纹尺寸i a 到终止裂纹尺寸算出疲劳裂纹扩展寿命。公式(10)所需的材料参数是从Rolfe and Barsom[13]中获得。他们提出了以下值的奥氏体钢:

m=3.25

100100.3-?=C ksi√in ~91061.5-?Mpa√mm

由于参数Kn 和Q 是裂纹尺寸的函数,计算一体化数值是简单的。一体化是对应于断裂韧性Ic K 生成的萌生裂纹尺寸i a 至终止裂纹尺寸f a 。将I t h K ?和Ic K 带入计算式(7)计算这种裂纹尺寸,所获得的值为g N =57000。

实验结果中的假定的疲劳裂纹萌生寿命现在可以通过实验中总的疲劳寿命减去g N 的值计算出来。样本L=70mm 的结果示于图1,依据概率图假设的Weibull 分布。在下一节中,分布的拟合在分析中是必需的。可以看出,出了左端尾部的

两点,拟合是良好的。其它可能的分布是对数正态分布。由于Weibull分布比实验数据拟合性更好,在分析中使用Weibull分布。

图1 样本L=70mm的Weibull分布萌生寿命-概率图

图2 样本L=5mm的Weibull分布萌生寿命-概率图

图3 样本L=20mm 的Weibull 分布萌生寿命-概率图

样本L=20mm 和L=5mm 的概率图如图2和图3.后两者的曲线的拟合性比样本L=70mm 的拟合性差。当样本尺寸,或者,换句话说,样本尺寸减小时,由于散射增加,可以对其预测。

一个最好的fit-Weibull 分布适用于用最大似然法计算的每一组结果。Weibull 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和累计分布函数为:

γαχγα

χχγ)()()(-??=e x f ( 11 ) γαχ

)(1)(--=e x F

( 12 ) 表1中给出了分布参数γ和α。

表1

4.2 使用n 阶统计对疲劳寿命进行估计 一个测试样本尺寸必须是作为参考集。当样本的尺寸增加,并且可以预期更可靠的拟合实验数据时,选择散射减小的最大样本L=70mm 。从现在开始,这个过程是对不同样本尺寸的疲劳寿命的估算程序的类比,正如Makkonen[6]里描述的一样。不同之处是,而不是寻找一个用最大分布来对样本中的最深裂纹的计算

方法,现在用最小分布寻找裂纹的最短萌生时间。

第一步是定义母本中萌生时间的分布参数,又有两种具有吸引力的分布:对数正态分布和Weibull分布。正如Makkonen[5]中讨论的,至少在裂纹分布的例子中,用这两种分布所获得的结果几乎没有差异。Weibull分布用于此项研究,因为它对实验数据有略好的拟合性。

发现母本的分布参数如下:

?参考样本的萌生裂纹的尺寸可以通过假设每1mm有100裂纹来计算。因此,我们能够得到109955

n

=A

100=

?

?形状参数γ和尺寸参数α相适应,这样它们适合参考试样的萌生时间得以实现。

?最适合的标准是两种分布的平均值和散射值是相同的。

注意,先前提过的拟合分布是必需的。因为直接对实验数据进行n阶统计分布拟合是不可能的:没有任何工具可以做这个。在这里运用一个迭代方法。

如图4所示,参数值γ=3.99和α=2585000时,得到了对实验结果合理良好的拟合,如下面的曲线图所示:

图4 样本L=70mm的实验和拟合概率分布图

图5 样本L=20mm的实验和拟合概率分布图

图6 样本L=5mm的实验和拟合概率分布图

?实验结果

?Weibull分布函数及对应,见正文

?拟合实验分布为最小分布

注意,尺寸方程分布函数(左)和尺寸概率分布函数(右)是不同的。

现在可能得到其它样本尺寸L=20mm和L=5mm的裂纹萌生寿命的分布的估计。通过设置样本尺寸为31416

?

=A

5=

n分别得到其估计值,

20=

?

=A

n和7854

产生的分布列图如图5和图6。我们获得了一个好的预测,因为它比较直观。平均裂纹萌生寿命和标准偏差见表2。

表2

4.3 用广义极限分布预测疲劳萌生寿命

这种方法是常用在许多自然现象中的极端情况,如在给定多年中的最大风速。目标是为了预测重现期R ,在这期间一定值超过一次的意思。当运用疲劳设计时,“重现期”必须用不同的方式来解释。考虑到材料中的尺寸效应,不同的重现期代表不同的样本尺寸,重新期的值可从公式中算出: eff eff eff A A A R ,0,0)

(+= ( 13 )

eff A ,0是参考样本的有效应力区。一个测试系列将再次被用来作为参考测试:样本L=70mm 自然也是用于这一分析中。因为所有的样本由直径为5mm 的线制成,并且整个样本表面面积有效,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用样本长度代替有效应力面积。下面是样本L=5mm 和L=20mm 的值:

074.170

7055=+=R 2857.170

702020=+=R 在一些统计软件包中发现了GEV 拟合工具。它们显然都使用不同的拟合技术,有些不同的值也因此而得到。以下的结果是通过基础统计计算中工具软件包“R”的极端计算出的,因为它对实验结果的吻合性比其它两种测试程序更好:参见5.3部分作进一步讨论。图7所示的是用GEV 图对样本L=70mm 拟合数据的诊断。请注意,该标志的数据已经改变了,如2.2中所述。

预测不同的样本尺寸可用式(13)从返回水平图中绘出,表3中样本L=5mm 和L=20mm 的估计值是从软件包“R”中得到的(参见图7和表3)。

表 3

图7 样本L=70mm拟合数据诊断的GEV图

概率图接近对角线,除了两端处的2端点外,几乎是线性的。这应该显示了良好的可预测性,对样本L=20mm的预测几乎是正确的。但对于样本L=5mm,预测的偏差是无法接受的。因此,基于n阶统计量的方法还在进一步分析中。

4.4 疲劳裂纹萌生曲线的确定

K?hler进行了常疲劳试验,用试样尺寸为L=70mm和L=5mm在五种不同应力作用下,幅度范围为221Mpa~288Mpa。这些结果如附录C,结果绘制在图8中,在图中也显示了耐力极限,Makkonen[5]把其定义为同一样本。

图8 实验疲劳寿命

图 9 实验预测疲劳初始寿命

在最高测试负荷周期中最大应力值为640Mpa ,它明显超过材料的循环屈服极限,最低压力范围442Mpa 。可以看出,它比样本L=5mm 的耐力极限447,=?a R σMpa 低。由于这些原因,这部分分析时先把最高和最低的测试范围搁在一旁。

在前一部分,应力范围为499.6Mpa 时裂纹扩展寿命已经算出,其它应力水平可以运用同样的材料参数在类似的方式下计算。结果列于表4。

表 4

现在,萌生可以用实验总疲劳寿命减去计算出的g N 值得到,这些结果绘制在图9。可以看出,在中-低周面积中,在对数坐标下的萌生寿命表现为一条直线,在标准样本L=70mm 的图中绘出了最佳拟合线。应力为Δσ=499.6Mpa 时的预期萌生寿命已经在前面算出。这一点也已在图上标出(实心圆圈符号)。接下来,经过这一点,绘一条平行于样本L=70mm 的线,这条线给出了样本尺寸为L=5mm 的萌生寿命的估计值。可以得出结论,这条线可以得到非常准确的预测。

应当指出,应力幅Δσ/2=249.8Mpa 有2个试验系列,已从中获得了略有不同的实验结果。样本L=70mm 的差异小(i N =122000与i N =127500),但对样本L=5mm 差异相当大(i N =221000与i N =247000)。在每一组中系列2只有6个实

验,系列1有50个测试。系列1的结果已经在图表下方用实心菱形符号标明。

5、讨论

5.1 结果的准确性

由K?hler的实验数据对呈现的统计分布提供了极值的可能性,所有的样本来自于一个同质的来源。目前还没有任何技术尺寸的影响,因为它往往是与样本实例不同的材质厚度。系列1中的大量实验的尺寸时非常大的,为50和49。因为提出的方法对实验数据有良好的拟合性,证明了运用极值统计对样本萌生裂纹集得想法是正确的。

应该指出的是,常用的设计方法,如,S-N曲线和局部应变法,无法在本文中对试验样本的疲劳寿命进行估计,它们只能对三个样本尺寸的疲劳强度进行准确的估计。

在第4部分的分析中有几个不确定的来源:

?Paris law常数来自于文学,而试验材料的实验值是不可用的。因此,它们当然会偏离实际参数。这个事实并不能危及本文得出的结论:图6中的萌生曲线向左或向右移动一点点。

?当然,可以质疑从式(7)计算出的裂纹稳定扩展临界裂纹尺寸这一假设。总之,良好的结果表明,其与应力强度因子阀值至少有一个非常好的相关性。

?没有发现材料问题的准确的断裂韧性值。这个并不重要,因为在总疲劳寿命中误差忽略不计。

?样本的确切尺寸不知道。在Makkonen[7]中,我们知道每平方毫米100裂纹是正确的数量级。另一方面,计算对数据中的误差并不敏感。如在Makkonen[5]所示,改变数量级为每平方毫米10裂纹对计算估计值的影响更小。

?裂纹萌生时间的总容量被假设为Weibull分布。图4表明,假设不是完全正确:获得的参考样本的最小萌生寿命的分布偏离实验分布。幸运的是,从分析可以看出,这种差异对分析的精确性不是很重要。

5.2 疲劳设计曲线的构建

进步的方法为构造任何材料的恒定应力范围设计曲线提供了可能。这要求有足够统计数量的设计结果,其至少有一个测试试件的形状和尺寸。这意味着:?已定义常幅疲劳极限和统计参数可用。

?在中、低循环区疲劳极限至少有两点可用。

?LEFM参数可用。

?S-N曲线数据点可以被转换成裂纹萌生曲线,如第4部分所示。

? 算出的裂纹扩展寿命从实验总寿命中去掉,最佳拟合曲线是通过这些点绘制的。

? 耐力极限添加到关系图中。

? 其它需要的样本尺寸的估计值是:在Makkonen[6]和[7]中描述了耐力极限。本文描述了低循环线。

在本文中,“样本尺寸”应理解为有效应力区eff A 。eff A 是样本表面面积,如果应力范围在整个区域上是常数:这项研究中的测试样本就是这种情况。如果应力范围变化,eff A 应用Refs[5-7]所示方法计算。有效应力区是一个与恒定压力下有相同的失效概率的区域,于在变化应力作用在原区域一样。注意,对于缺口构件,仅需要考虑缺口部分附近的应力集中。

例如,本文图10所绘制的实验样本尺寸构件设计曲线。

图10

这种材料的额外设计曲线可以被定义为理想有效面积,较大的面积会出现在左下方,较小的在右上方。利用这些曲线,构件的萌生寿命的问题被确定。利用LEFM ,可以单独计算出裂纹稳定扩展寿命g N ,后者取决于构件的形状和横截面处得应力分布。总疲劳寿命时i N 和g N 的总和。

应当重视几何尺寸效应的影响,即陡峭的压力梯度。这些主要发生在缺口构件(孔,肩等)中,这一现象在Refs[5]和[7]中对疲劳极限的定义时作了详细的讨论。如上文所提过的参考文件所做的一样,可以用相似的方式定义一个相对恒定的应力范围。等效应力范围比获得的最大应力会有所降低。等效应力范围运用

来定义疲劳萌生寿命

N。

i

还需解决另一个问题:工艺尺寸效应的影响。尽管研究的构件由相同的材料制成,统计参数可以从这些测试样本中变化很多。主要原因,显而易见,是不同材料厚度的缺口样本中的不同组织。疲劳强度往往会随着材料厚度的增加而降低,散射往往会更广泛。在Makkonen[6]中讨论了:对测试结果用于类似材料的情形,处理这种情形的问题是不可用的。在实践中,对于目标样本的不同统计参数,应当绘制单独的设计曲线。通过用于目标构件相似特性的缺口样本做疲劳测试,可以获得最好的结果。

5.3 统计分析方法的选择

本文检验了两种极值统计方法:基于n阶统计量的方法和基于广义极值分布的方法。在本研究中采用前者,因为它对最小样本尺寸有更准确的估计值。应当铭记:预测的物体比测试的样本大许多是存在的,需要对最小等级和几米大小的结构进行估计。

n阶统计量方法存在缺陷,因为其对假设样本总量的误差很敏感,在公式1-4中阶次n可以看出。总之,在Makkonen[5]中有两种不同的分布:Weibull分布和常对数正态分布,这两种分布的结果之间的差异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产生这种差异的可能原因是分析方法:分布参数应该适合于一组实验数据。

基于广义极值分布的方法是有吸引力的,因为它容易使用。当一个重现期的数据集可用时,从曲线中可以非常快速的获得对其它样本尺寸的预测。需要进一步的测试来对使用这种方法的可靠性作出结论,特别是当大量的实验数据通常没有文中所用数据大时。此外,GEV似乎对应用拟合方法很敏感。在4.3部分呈现出的结果是通过极端工具软件包“R”计算出来的。在Matlab 7.1中,GEV拟合函数给出了显然不同的值:由Makkonen和Tikanm?ki在R.A项目中测试到得到的值164500和178400,相比150000和169000。拟合方法与运用在提到程序的那些方法不同:参考Makkonen[16]。该算法给出了对如下两点的估计值:147270和172810。

在本文中测试样本大小和样本大小之间非常接近。可以看出,当需要对小碎片或非常大的构件进行估计时,如果用GEV方法,在预测中会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可参考Makkonen[16]作深入的讨论。

6、结论

?统计方法应该用于金属构件和结构的疲劳裂纹萌生寿命的预测。

?每个动态加载样本可以认为形成了一个初始裂纹样本。利用极值统计和最小萌生寿命的分布,可以对未知样本尺寸的裂纹萌生时间的预期值进行估计。

?基于n阶统计的方法似乎比GEV更能准确的估计出萌生寿命,至少对样本尺寸大大超过参考试样时是这样。

?可以假设:当裂纹尺寸超过临界裂纹尺寸时,萌生裂纹变成稳定裂纹扩展模式。通过材料的应力强度因子阀值,可对裂纹尺寸进行估计。

?疲劳寿命的估算值是可以预测的。通过线弹性断裂力学,计算出稳定裂纹扩展时间,其与萌生寿命的总和即为疲劳寿命。

?任何材料的设计曲线可以从现有的S-N曲线数据中定义,只要有足够多的实验来确定相对精度的分布参数。

?为小试样定义的纯粹的确定性方法,如S-N曲线和局部应变法,不能用来预测实体大尺寸构件和结构的疲劳寿命。

金属疲劳试验方法

铝合金疲劳实验 李慕姚 1351626 一﹑实验目的 1. 观察疲劳失效现象和断口特征。 2. 了解测定材料疲劳极限的方法。 二、实验设备 1. 疲劳试验机。 2. 游标卡尺。 三﹑实验原理及方法 在交变应力的应力循环中,最小应力和最大应力的比值 r=m ax m in σσ (2-16) 称为循环特征或应力比。在既定的r 下,若试样的最大应力为σ 1m ax ,经历N 1次循环后,发生疲劳失效,则N 1称为最大应力为σ1 m ax 时的疲劳寿命(简称寿 命)。实验表明,在同一循环特征下,最大应力越大,则寿命越短;随着最大应力的降低,寿命迅速增加。表示最大应力σmax 与寿命N 的关系曲线称为应力-寿命曲线或S-N 曲线。碳钢的S-N 曲线如图2-31所示。从图线看出,当应力降到某一极限值σr 时,S-N 曲线趋近于水平线。即应力不超过σr 时,寿命N 可无限增大。称为疲劳极限或持久极限。下标r 表示循环特征。 实验表明,黑色金属试样如经历107次循环仍未失效,则再增加循环次数一般也不会失效。故可把107次循环下仍未失效的最大应力作为持久极限σr 。而把N 0=107称为循环基数。有色金属的S-N 曲线在N>5×108时往往仍未趋于水平,通常规定一个循环基数N 0,例如取N 0=108,把它对应的最大应力作为“条件”持久极限。

图2-31 疲劳试验曲线图 工程问题中,有时根据零件寿命的要求,在规定的某一循环次数下,测出σmax ,并称之为疲劳强度。它有别于上面定义的疲劳极限。 用旋转弯曲疲劳实验来测定对称循环的疲劳极限σ-1.设备简单最常使用。各类旋转弯曲疲劳试验机大同小异,图2-32为这类试验机的原理示意图。试样1的两端装入左右两个心轴2后,旋紧左右两根螺杆3。使试样与两个心轴组成一个承受弯曲的“整体梁”上,它支承于两端的滚珠轴承4上。载荷P 通过加力架作用于“梁”上,其受力简图及弯矩图如图2-33所示。梁的中段(试样) 为纯弯曲,且弯矩为M=21 P ɑ。“梁”由高速电机6带动,在套筒7中高速旋转,于是试样横截面上任一点的弯曲正应力,皆为对称循环交变应力,若试样的最小直径为d min ,最小截面边缘上一点的最大和最小应力为 max σ=I Md 2min , min σ=-I Md 2min (2-17) 式中I=64π d 4 m in 。试样每旋转一周,应力就完成一个循环。试样断裂后,套筒压迫停止开关使试验机自动停机。这时的循环次数可由计数器8中读出。 四﹑实验步骤 (1)测量试样最小直径d min ; (2)计算或查出K 值;

德国MAG高频疲劳试验机技术说明.

10..德国SINCOTEC -100KN高频疲劳试验机技术说明 德国SINCOTEC高频疲劳试验机及参观人员 10.1 德国Sincotec高频疲劳试验机机器用途描述及工作环境 高频疲劳试验机被广泛用来测试各种金属材料及金属材料制品的抵抗疲劳断裂性能、S – N、da/dN-K等曲线,测试Kth和预制断裂韧性试样(如KIC、JIC 等)的疲劳裂纹等;选配不同的夹具或环境实验装置,被广泛用来测试各种材料和零部件(如板材、齿轮、曲轴、螺栓、链条、连杆、紧凑拉伸等等)的疲劳寿命,可完成对称疲劳试验、不对称疲劳试验、单向脉动疲劳试验、块谱疲劳试验、调制控制疲劳试验、高低温疲劳试验、三点弯、四点弯、扭转等种类繁多的疲劳试验。 高频疲劳试验机在各种类型的疲劳试验机中,具有结构简单、没有维护的液压源及阀门、泵或冷却系统、使用操作方便、效率高、耗能低等特点,所以它被广泛的应用在科研、航空航天、高等院校和工业生产等部门。 10.2 德国Sincotec高频疲劳试验机执行以下标准: GB/T 3075 金属轴向疲劳试验方法 ASTM E 467 轴向疲劳试验系统中等幅动态力的标定方法 ASTM E 739 疲劳数据应力-寿命和应变-寿命的线性或线性化统计分析 ASTM E 1942 用于循环疲劳和断裂力学试验的计算数据采集系统导则

GB/T 13816 焊接接头脉动拉伸疲劳试验方法 GB/T 15111 点焊接头剪切拉伸疲劳试验方法 GB/T 6395-2000 金属材料疲劳裂纹扩展速率试验方法 ASTM E606标准,ASTM E647标准,ASTM E399标准, ISO 12737-2005金属材料平面应变断裂韧度试验方法, ISO 12135-2002金属材料-准静态断裂韧性测试的方法 , ISO 4965轴向载荷疲劳试验机动态力校准应变计技术, BS 7448-1:1991断裂结构韧性试验金属材料Kic临界CTOD值和J值得测试方法, BS 7448-2:1997断裂机械韧性试验金属材料Kic临界CTOD值和J值得测试方法, BS 7448-4:1997断裂机械韧性试验金属材料稳定裂纹延伸的抗断裂曲线和初始值得测定方法。 10.3 德国Sincotec 公司技术描述 德国SINCOTEC公司:公司位于德国中部工业区的Clausthal市。公司成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专注于共振疲劳试验系统的研发和试验工程技术咨询。SINCOTEC公司目前是全球最大的共振疲劳试验机制造厂商,拥有POWER SWING 品牌。德国SINCOTEC在共振试验系统领域是世界的领导者,不但在现有常规的电磁共振技术上优化改进控制和驱动技术,并且独创了领先的电动大位移(12毫米动态行程)共振技术- Power Swing MOT。在控制技术上Sincotec更

金属疲劳试验方法

铝合金疲劳实验 李慕姚 1351626 一﹑实验目的 1. 观察疲劳失效现象和断口特征。 2. 了解测定材料疲劳极限的方法。 二、实验设备 1. 疲劳试验机。 2. 游标卡尺。 三﹑实验原理及方法 在交变应力的应力循环中,最小应力和最大应力的比值 r=m ax m in σσ (2-16) 称为循环特征或应力比。在既定的r 下,若试样的最大应力为σ1m ax ,经历N 1次 循环后,发生疲劳失效,则N 1称为最大应力为σ 1m ax 时的疲劳寿命(简称寿命)。 实验表明,在同一循环特征下,最大应力越大,则寿命越短;随着最大应力的降低,寿命迅速增加。表示最大应力σmax 与寿命N 的关系曲线称为应力-寿命曲线或S-N 曲线。碳钢的S-N 曲线如图2-31所示。从图线看出,当应力降到某一极限值σr 时,S-N 曲线趋近于水平线。即应力不超过σr 时,寿命N 可无限增大。称为疲劳极限或持久极限。下标r 表示循环特征。 实验表明,黑色金属试样如经历107次循环仍未失效,则再增加循环次数一般也不会失效。故可把107次循环下仍未失效的最大应力作为持久极限σr 。

而把N 0=107称为循环基数。有色金属的S-N 曲线在N>5×108时往往仍未趋于水平,通常规定一个循环基数N 0,例如取N 0=108,把它对应的最大应力作为“条件”持久极限。 图2-31 疲劳试验曲线图 工程问题中,有时根据零件寿命的要求,在规定的某一循环次数下,测出σmax ,并称之为疲劳强度。它有别于上面定义的疲劳极限。 用旋转弯曲疲劳实验来测定对称循环的疲劳极限σ-1.设备简单最常使用。各类旋转弯曲疲劳试验机大同小异,图2-32为这类试验机的原理示意图。试样1的两端装入左右两个心轴2后,旋紧左右两根螺杆3。使试样与两个心轴组成一个承受弯曲的“整体梁”上,它支承于两端的滚珠轴承4上。载荷P 通过加力架作用于“梁”上,其受力简图及弯矩图如图2-33所示。梁的中段(试样) 为纯弯曲,且弯矩为M=21 P ɑ。“梁”由高速电机6带动,在套筒7中高速旋 转,于是试样横截面上任一点的弯曲正应力,皆为对称循环交变应力,若试样的最小直径为d min ,最小截面边缘上一点的最大和最小应力为

(完整word版)疲劳断裂总结

第三部分疲劳断裂 疲劳断裂是金属结构失效的一种主要型式,典型焊接结构疲劳破坏事例表明疲劳断裂几率高,具有广泛研究意义。疲劳破坏发生在承受交变或波动应变的构件中,一般说来,其最大应力低于材料抗拉强度,甚至低于材料的屈服点,因此断裂往往是无明显塑性变形的低应力断裂。 疲劳断裂过程的研究表明,疲劳寿命不是决定于裂纹产生,而是决定于裂纹增大和扩展。因此,本章将在介绍疲劳断裂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概念基础上,利用断裂力学原理着重分析疲劳裂纹的扩展机理、规律、影响因素及疲劳寿命估算。 §3-1疲劳的基本概念 在交变载荷作用下,金属结构产生的破坏现象称为疲劳破坏。为防止结构在工作时发生疲劳破坏传统疲劳设计采用σ―N曲线法确定疲劳强度。 一、应力疲劳和应变疲劳 1、应力疲劳 在低应力、高循环、低扩展速率的疲劳称为应力疲劳,也叫弹性疲劳。七特点是在应力循环条件下,裂纹在弹性区内扩展,且裂纹扩展速率低。 2、应变疲劳 在高应力、低循环、高扩展速率下的疲劳称为应变疲劳,也叫塑性疲劳。其特点是应变幅值很高,最大应变接近屈服应变,故疲劳裂纹扩展速率高(达每次循环10-2mm),寿命短(小于104周)。 二、疲劳强度和疲劳极限 1、乌勒(W?hler)疲劳曲线 (1)结构在多次循环载荷作用下,在工作应力σ(σmax)小于强度极限σb 时即破坏,在不同载荷下使结构破坏所需的加载次数N也不同,表达结构破坏载荷σ和所需加载次数N之间的关系(σ―N)即为乌勒(W?hler)疲劳曲线。 (2)疲劳曲线在加载次数N很大时趋于水平,若以σ―lgN表示则为两段直线关系 (3)图示(略) 2、疲劳强度(条件疲劳极限) (1)疲劳曲线上对应于某一循环次数N的强度极限σ即为该循环下的疲劳 强度(σ r ) (2)σ r =f(N)σ r 对应σmax,一般N<107 3、疲劳极限 (1)结构对应于无限次应力循环而不破坏的强度极限即疲劳极限(2)为σ―lgN疲劳图中的水平渐近线

金属疲劳应力腐蚀试验及宏观断口分析

金属疲劳、应力腐蚀试验及宏观断口分析 在足够大的交变应力作用下,由于金属构件外形突变或表面刻痕或内部缺陷等部位,都可能因较大的应力集中引发微观裂纹。分散的微观裂纹经过集结沟通将形成宏观裂纹。已形成的宏观裂纹逐渐缓慢地扩展,构件横截面逐步削弱,当达到一定限度时,构件会突然断裂。金属因交变应力引起的上述失效现象,称为金属的疲劳。静载下塑性性能很好的材料,当承受交变应力时,往往在应力低于屈服极限没有明显塑性变形的情况下,突然断裂。疲劳断口(见图1-1)明显地分为三个区域:裂纹源区、较为光滑的裂纹扩展区和较为粗糙的断裂区。裂纹形成后,交变应力使裂纹的两侧时而张开时而闭合,相互挤压反复研磨,光滑区就是这样形成的。载荷的间断和大小的变化,在光滑区留下多条裂纹前沿线。至于粗糙的断裂区,则是最后突然断裂形成的。统计数据表明,机械零件的失效,约有70%左右是疲劳引起的,而且造成的事故大多数是灾难性的。因此,通过实验研究金属材料抗疲劳的性能是有实际意义的。 图1-1 疲劳宏观断口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测定材料疲劳极限的方法。 2.掌握金属材料拉拉疲劳测试的方法。 3.观察疲劳失效现象和断口特征。 4.掌握慢应变速率拉伸试验的方法。 二、实验设备 1.PLD-50KN-250NM 拉扭疲劳试验机。 2.游标卡尺。 3.试验材料S135钻杆钢。 4.PLT-10慢应变速率拉伸试验。 三﹑实验原理及方法 在交变应力的应力循环中,最小应力和最大应力的比值为应力比: max min σσ= r (1-1) 称为循环特征或应力比。在既定的r 下,若试样的最大应力为max 1σ,经历N 1次循环后,发生疲劳失效, 则N 1称为最大应力r 为时的max 1σ疲劳寿命(简称寿命) 。实验表明,在同一循环特征下,最大应力越大,则寿命越短;随着最大应力的降低,寿命迅速增加。表示最大应力max σ与寿命N 的关系曲线称为应力-寿命曲线或S-N 曲线。碳钢的S-N 曲线如图1-2所示。由图可见,当应力降到某一极限值r σ时,S-N 曲线趋 近于水平线。即应力不超过r σ时,寿命N 可无限增大。称为疲劳极限或持久极限。下标r 表示循环特征。 实验表明,黑色金属试样如经历107次循环仍未失效,则再增加循环次数一般也不会失效。故可把107 次循环下仍未失效的最大应力作为持久极限r σ。而把N 0=107称为循环基数。有色金属的S-N 曲线在N>5×108时往往仍未趋于水平,通常规定一个循环基数N 0,例如取N 0=108,把它对应的最大应力作为“条件”持久极限。

金属疲劳断口的宏现形状特征

收藏【技术类】 金属疲劳断口的宏现形状特征 (2011-1-21 13:38:36) 疲劳断口保留了整个断裂过程的所有痕迹,记录了很多断裂信息。具有明显区别于其他任何性质断裂的断口形貌特征,而这些特征又受材料性质、应力状态、应力大小及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对疲劳断口分析是研究疲劳过程、分析疲劳失效原因的重要方法。 一个典型的疲劳断口往往由疲劳裂纹源区、疲劳裂纹扩展区和瞬时断裂区三个部分组成,具有典型的“贝壳”状或“海滩”状条纹的特征,这种特征给疲劳失效的鉴别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帮助。 1、疲劳裂纹源区 疲劳裂纹源区是疲劳裂纹萌生的策源地,是疲劳破坏的起点,多处于机件的表面,源区的断口形貌多数情况下比较平坦、光亮,且呈半圆形或半椭圆形。因为裂纹在源区内的扩展速率缓慢,裂纹表面受反复挤压、摩擦次数多,所以其断口较其他两个区更为平坦,比较光亮。在整个断口上与其他两个区相比,疲劳裂纹源区所占的面积最小。 当表面承受足够高的残余压应力或材料内部存在严重的冶金缺陷时,裂纹源则向次表面或机件内部移动。有时在疲劳断口上也会出现多个裂纹源,每个源区所占面积往往比单个源区小,源区断口特征不一定都具有像单个源区那样典型的形貌。裂纹源的数目取决于材料的性质、机件的应力状态以及交变载荷状况等。通常,应力集中系数越大,名义应力越高,出现疲劳源的数目就越多,如低周疲劳断口上常有几个位于不同位置的疲劳裂纹源区。 当零件表面存在某类裂纹时,则零件无疲劳裂纹萌生期,疲劳裂纹在交变载荷作用下直接由该类裂纹根部向纵深扩展,这时断口上不再出现疲劳源区,只有裂纹扩展区和瞬时断裂区。 2、疲劳裂纹扩展区 疲劳裂纹扩展区是疲劳裂纹形成后裂纹慢速扩展形成的区域,该区是判断疲劳断裂的最重要特征区域,其基本特征是呈现贝壳花样或海滩花样,它是以疲劳源区为中心,与裂纹扩展方向相垂直的呈半圆形或扇形的弧形线,又称疲劳弧线。疲劳弧线是裂纹扩展过程中,其顶端的应力大小或状态发生变化时,在断裂面上留下的塑性变形的痕迹。 贝纹花样是由载荷变动引起的,因为机器运转时不可避免地常有启动、停歇、偶然过载等,均可留下塑性变形的痕迹一贝纹线(疲劳弧线)。贝纹线的清晰度不仅与材料的性质有关,而且与介质情况、温度条件等有关,材料的塑性好、温度高、有腐蚀介质存在时,则弧线清晰。所以,这种弧线特征总是出现在实际机件的疲劳断口中,而在实验室的试件疲劳断口中很难看到明显的贝纹线,此时疲劳断口表面由于多次反复压缩而摩擦,使该区变得光滑,呈细晶状,有时甚至光洁得像瓷质状结构。一般贝纹线常见于低应力高周疲劳断口中,而低周疲劳以及许多高强度钢、灰铸铁中观察不到此种贝纹状的推进线。 贝纹线与裂纹扩展方向垂直,它可以是绕着裂纹源向外凸起的弧线,表示裂纹沿表面扩展较慢,即材料对缺口不敏感,例如低碳钢;相反,若围绕裂纹

疲劳试验简介

疲劳试验(fatigue test)利用金属试样或模拟机件在各种环境下,经受交变载荷循环作用而测定其疲劳性能判据,并研究其断裂过程的试验,即为金属疲劳试验。 1829年德国人阿尔贝特(J.Albert)为解决矿山卷扬机服役过程中钢索经常发生突然断裂,首先以10次/分的频率进行疲劳试验。1852~1869年德国人沃勒(A.W hler)为研究机车车辆,开始以15次/分的频率对车辆部件进行拉伸疲劳试验,以后又用试样以72次/分的频率在旋转弯曲疲劳试验机进行旋转弯曲疲劳试验,他的功绩是指出一些金属存在疲劳极限,并将疲劳试验结果绘成应力与循环周次关系的S-N曲线(图1),又称为W hler曲线。1849年英国人古德曼(J.Goodman)首先考虑了平均应力不为零时非对称载荷下的疲劳问题,并提出耐久图,为金属制件的寿命估算和安全可靠服役奠定理论基础。1946年德国人魏布尔(W.Weibull)对大量疲劳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提出对数疲劳寿命一般符合正态分布(高斯分布),阐明疲劳测试技术中应采用数理统计。 60年代初,从断裂力学观点分析金属疲劳问题,进一步扩大了疲劳研究内容。近年来,由于电液伺服闭环控制疲劳试验机的出现以及近代无损检验技术、现代化仪器仪表等新技术的采用,促进了金属疲劳测试技术的发展。今后应着重各种不同条件(特别是接近服役条件)下金属及其制件的疲劳测试技术的研究。 试验种类和判据 金属疲劳试验种类很多,通常可分为高周疲劳、低周疲劳、热疲劳、冲击疲劳、腐蚀疲劳、接触疲劳、声致疲劳、真空疲劳、高温疲劳、常温疲劳、低温疲劳、旋转弯曲疲劳、平面弯曲疲劳、轴向加载疲劳、扭转疲劳、复合应力疲劳等。应根据金属制件的服役(工作)条件来选择适宜的疲劳试验方法,测试条件要尽量接近服役条件。进行金属疲劳试验的目的在于测定金属的疲劳强度(抗力),由于试验条件不同,表征金属疲劳强度的判据(指标)也不一样。 高周疲劳:高周疲劳时,金属疲劳强度判据是疲劳极限(或条件疲劳极限)即金属经受“无限”多次(或规定周次)应力循环而不断裂的最大应力,以σr表示,其中γ为应力比,即循环中

ASTM 金属疲劳与断裂标准一览

ASTM 金属疲劳与断裂标准一览 ASTM 金属疲劳与断裂标准一览 E468-90(2004)显示金属材料定幅疲劳试验结果的方法 Standard Practice for Presentation of Constant Amplitude Fatigue Test Results for Metallic Materials E561-05 R-曲线测定 Standard Practice for R-Curve Determination E602-03 圆柱形试样的锐切口张力的试验方法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Sharp-Notch Tension Testing with Cylindrical Specimens E606-92(2004)e1 应变控制环疲劳试验 Standard Practice for Strain-Controlled Fatigue Testing E647-05 疲劳裂缝增大率测量用测试方法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Measurement of Fatigue Crack Growth Rates E1457-00 测量金属蠕变开裂增长速度的试验方法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Measurement of Creep Crack Growth Rates in Metals E1290-02 测量裂缝尖端开口位移(CTOD)裂缝韧性的试验方法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Crack-Tip Opening Displacement (CTOD) Fracture Toughness Measurement E1823-96(2002) 疲劳和裂纹试验相关的标准术语 Standard Terminology Relating to Fatigue and Fracture Testing E1921-05 测定铁素体钢在转变范围内基准温度的标准试验方法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Reference Temperature, To', for Ferritic Steels in the Transition Range E740-03 用表面破裂张力试样做断裂试验 Standard Practice for Fracture Testing with Surface-Crack Tension Specimens Steels Using Equivalent Energy Methodology E1049-85(1997) 疲劳分析的周期计数 Standard Practices for Cycle Counting in Fatigue Analysis E1152 Test Method for Determining J-R Curves3 E1169-02 耐久性试验的实施 Standard Guide for Conducting Ruggedness Tests E1221-96(2002) 测定Kla铁素体钢的平面应变,断裂抑制,破裂韧性的试验方法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Determining Plane-Strain Crack-Arrest Fracture Toughness, KIa, of Ferritic Steels

常用的金属材料疲劳极限试验方法

常用的金属材料疲劳极限试验方法 疲劳试验可以预测材料或构件在交变载荷作用下的疲劳强度,一般该类试验周期较长,所需设备比较复杂,但是由于一般的力学试验如静力拉伸、硬度和冲击试验,都不能够提供材料在反复交变载荷作用下的性能,因此对于重要的零构件进行疲劳试验是必须的。 MTS 810 金属材料疲劳试验的一些常用试验方法通常包括单点疲劳试验法、升降法、高频振动试验法、超声疲劳试验法、红外热像技术疲劳试验方法等。 单点疲劳试验法

适用于金属材料构件在室温、高温或腐蚀空气中旋转弯曲载荷条件下服役的情况。该种方法在试样数量受限制的情况下,可近似测定疲劳曲线并粗略估计疲劳极限。试验所需的疲劳试验机一般为弯曲疲劳试验机和拉压试验机。 升降法疲劳试验 升降法疲劳试验是获得金属材料或结构疲劳极限的一种比较常用而又精确的方法,在常规疲劳试验方法测定疲劳强度的基础上或在指定寿命的材料或结构的疲劳强度无法通过试验直接测定的情况下,一般采用升降法疲劳试验间接测定疲劳强度。 主要用于测定中、长寿命区材料或结构疲劳强度的随机特性。所需试验机一般为拉压疲劳试验机。 高频振动疲劳试验法 常规疲劳试验中交变载荷的频率一般低于200Hz,无法精确测得一些零件在高频环境状态下的疲劳损伤。高频振动试验利用试验器材产生含有循环载荷频率为1000Hz左右特性的交变惯性力作用于疲劳试样上,可以满足在高频、低幅、高循环环境条件下服役金属材料的疲劳性能研究。

高频振动试验主要用于军民机械工程的需要。试验装置通常包括:控制仪、电荷适配器、功率放大器、加速度计、振动台等。 超声法疲劳试验 超声法疲劳试验是一种加速共振式的疲劳试验方法,其测试频率(20kHz)远远超过常规疲劳测试频率(小于200Hz)。超声疲劳试验可以在不同载荷特征、不同环境和温度等条件下进行,为疲劳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手段。嘉峪检测网提醒超声疲劳试验一般用于超高周疲劳试验,主要针对10^9以上周次疲劳试验。高周疲劳时,材料宏观上主要表现为弹性的,所以在损伤本构关系中采用应力、应变等参量的弹性关系处理,而不涉及微塑性。 红外热像技术疲劳试验方法 为缩短试验时间、减少试验成本,能量方法成为疲劳试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金属材料的疲劳是一个耗散能量的过程,而温度变化则是研究疲劳过程能量耗散极为重要的参量。 红外热像技术是一种波长转换技术,即将目标的热辐射转换为可见光的技术,利用目标自身各部分热辐射的差异获取二维可视图像,用计

浅论金属材料疲劳断裂的原因及危害

青岛黄海学院机电工程学院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科目: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 姓名:杜希元 学号: 1101111084 班级: 2011级本科三班 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浅论金属材料发生疲劳断裂的原因及危害 摘要:从人类开始制造结构以来,断裂就是社会面对的一个问题。早在100多年以前,人们就发现了金属疲劳给各个方面带来的损害。但由于技术的落后,还不能查明疲劳破坏的原因,直到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等高科技器具的相继出现之后,使人类在揭开金属疲劳秘密的道路上不断取得新的成果。本文浅论金属材料发生疲劳断裂的原因及危害,使人们初步了解金属疲劳断裂的相关知识。 关键词:疲劳断裂原因危害 一、金属材料的疲劳现象 工程中有许多金属零件,如齿轮、弹簧、滚动轴承、叶片、发动机曲轴等都是在变动载荷下工作的。根据变动载荷的作用方式不同,金属零件承受的应力可分为交变应力和循环应力。在交变应力下,虽然零件所承受的应力低于材料的抗拉强度甚至低于材料的屈服强度,但经过较长时间的工作后产生裂纹或突然发生完全断裂的现象称为金属的疲劳。 人的疲劳感觉来自于长期的劳累或一次过重的负荷,金属材料也是一样。金属的机械性能会随着时间而慢慢变弱,这就是金属的疲劳。在正常使用机械时,重复的推、拉、扭或其他的外力情况都会造成机械部件中金属的疲劳。这是因为机械受压时,金属中原子的排列会大大改变,从而使金属原子间的化学键断裂,导致金属裂开。 二、金属材料疲劳的种类 金属材料的疲劳现象,按条件不同可分为下列几种: (1)高周疲劳:指在低应力(工作应力低于材料的屈服极限,甚至低于弹性极限)条件下,应力循环周数在100000以上的疲劳。它是最常见的一种疲劳破坏。高周疲劳一般简称为疲劳。 (2)低周疲劳:指在高应力(工作应力接近材料的屈服极限)或高应变条件下,应力循环周数在10000~100000以下的疲劳。由于交变的塑性应变在这种疲劳破坏中起主要作用,因而,也称为塑性疲劳或应变疲劳。

金属疲劳试验

金属疲劳试验主讲教师: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疲劳试验的基本原理。 2. 掌握疲劳极限、S-N曲线的测试方 法。

二、实验原理 1.疲劳抗力指标的意义 目前评定金属材料疲劳性能的基本方法就是通过试验测定其S-N曲线(疲劳曲线),即建立 最大应力σ max 或应力振幅σ α 与其相应的断裂 循环周次N之间的关系曲线。不同金属材料的S-N曲线形状是不同的,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如图1所示。其中一类曲线从某应力水平以下开始出现明显的水平部分,如图1(a)所示。这表明当所加交变应力降低到这个水平数值时,试样可承受无限次应力循环而不断裂。

这表明当所加交变应力降低到这个水平数值时,试样可承受无限次应力循环而不断裂。因此将水平部分所对应的应力称之为金属的疲劳极限,用符号σ R 表示(R为最小应力与最大应力之比,称为应力比)。若试验在对称循环应力(即R=-1)下进行,则其疲劳 极限以σ -1表示。中低强度结构钢、铸铁等材料的S- N曲线属于这一类。对这一类材料在测试其疲劳极限时,不可能做到无限次应力循环,而试验表明,这类材料在交变应力作用下,如果应力循环达到107周次不断裂,则表明它可承受无限次应力循环也不会断裂,所以对这类材料常用107周次作为测定疲劳极限的基数。另一类疲劳曲线没有水平部分,其特点是随应力降低,循环周次N不断增大,但不存在无限寿命。如图1(b)所示。在这种情况下,常根据实际需要定出一定循环周次(108或5×107…)下所对应的应力作为金属材料的“条件疲劳极限”,用符号σ R(N) 表示。

2.S-N 曲线的测定 (1) 条件疲劳极限的测定 测试条件疲劳极限采用升降法,试件取13根以上。每级应力增量取预计疲劳极限的5%以内。第一根试件的试验应力水平略高于预计疲劳极限。根据上根试件的试验结果,是失效还是通过(即达到循环基数不破坏)来决定下根试件应力增量是减还是增,失效则减,通过则增。直到全部试件做完。第一次出现相反结果(失效和通过,或通过和失效)以前的试验数据,如在以后试验数据波动范围之外,则予以舍弃;否则,作为有效数据,连同其他数据加以利用,按下列公式计算疲劳极限: ()11n R N i i i v m σσ==∑ 1

金属疲劳试验方法

金属疲劳试验 金属疲劳试验大纲 1.通过金属材料疲劳实验,测定金属材料的σ-1(107),绘制材料的S-N曲线,并观察疲劳破坏现象和断口特征,进而学会对称循环下测定金属材料疲劳极限的方法. 2.主要设备:纯弯曲疲劳试验机,游标卡尺;主要耗材:金属材料试样.(单点法需8-10根试样,成组法至少需20根试样.) 金属疲劳试验指导书 在足够大的交变应力作用下,于金属构件外形突变或表面刻痕或内部缺陷等部位,都可能因较大的应力集中引发微观裂纹。分散的微观裂纹经过集结沟通将形成宏观裂纹。已形成的宏观裂纹逐渐缓慢地扩展,构件横截面逐步削弱,当达到一定限度时,构件会突然断裂。金属因交变应力引起的上述失效现象,称为金属的疲劳。静载下塑性性能很好的材料,当承受交变应力时,往往在应力低于屈服极限没有明显塑性变形的情况下,突然断裂。疲劳断口(见图2-30)明显地分为两个区域:较为光滑的裂纹扩展区和较为粗糙的断裂区。裂纹形成后,交变应力使裂纹的两侧时而张开时而闭合,相互挤压反复研磨,光滑区就是这样形成的。载荷的间断和大小的变化,在光滑区留下多条裂纹前沿线。至于粗糙的断裂区,则是最后突然断裂形成的。统计数据表明,机械零件的失效,约有70%左右是疲劳引起的,而且造成的事故大多数是灾难性的。因此,通过实验研究金属材料抗疲劳的性能是有实际意义的。 图2-30 疲劳试样断口示意图

一﹑实验目的 1. 观察疲劳失效现象和断口特征。 2. 了解测定材料疲劳极限的方法。 二、实验设备 1. 疲劳试验机。 2. 游标卡尺。 三﹑实验原理及方法 在交变应力的应力循环中,最小应力和最大应力的比值 r=m ax m in σσ (2-16) 称为循环特征或应力比。在既定的r 下,若试样的最大应力为σ 1m ax ,经历N 1次循环后,发生疲劳失效,则N 1称为最大应力为σ1 m ax 时的疲劳寿命(简称寿 命)。实验表明,在同一循环特征下,最大应力越大,则寿命越短;随着最大应力的降低,寿命迅速增加。表示最大应力σmax 与寿命N 的关系曲线称为应力-寿命曲线或S-N 曲线。碳钢的S-N 曲线如图2-31所示。从图线看出,当应力降到某一极限值σr 时,S-N 曲线趋近于水平线。即应力不超过σr 时,寿命N 可无限增大。称为疲劳极限或持久极限。下标r 表示循环特征。 实验表明,黑色金属试样如经历107次循环仍未失效,则再增加循环次数一般也不会失效。故可把107次循环下仍未失效的最大应力作为持久极限σr 。而把N 0=107称为循环基数。有色金属的S-N 曲线在N>5×108时往往仍未趋于水平,通常规定一个循环基数N 0,例如取N 0=108,把它对应的最大应力作为“条件”持久极限。

第05章金属的疲劳

第05章金属的疲劳 1.解释下列名词 (1) 应力范围△σ;(2) 应变范围△ε;(3) 应力幅σa;(4) 应变幅(△εt/2,△εe/2,△εp/2);(5) 平均应力σm;(6) 应力比r;(7) 疲劳源;(8) 疲劳贝纹线;(9) 疲劳条带;(10) 驻留滑移带;(11) 挤出脊和侵入沟;(12)ΔK;(13) da/dN;(14) 疲劳寿命;(15) 过渡寿命;(16) 热疲劳;(17) 过载损伤。 2.解释下列疲劳性能指标的意义 (1)疲劳强度σ-1、σ-1p、τ-1、σ-1N;(2) 疲劳缺口敏感度qf;(3) 过载损伤界;(4) 疲劳门槛值△Kth。 3.试述金属疲劳断裂的特点。 4.试述疲劳宏观断口的特征及其形成过程。 5.试述疲劳曲线(S—N)及疲劳极限的测试方法。 6.试述疲劳图的意义、建立及用途。 7.试述疲劳裂纹的形成机理及阻止疲劳裂纹萌生的一般方法。 8.试述影响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的主要因素,并和疲劳裂纹萌生的影响因素进行对比分析。 9.试述疲劳微观断口的主要特征及其形成模型。 10.试述疲劳裂纹扩展寿命和剩余寿命的估算方法及步骤。 11.试述σ-1与ΔKth的异同及各种强化方法影响的异同。 12.试述金属表面强化对疲劳强度的影响。 13.试述金属循环硬化和循环软化现象及产生条件。 14.试述低周疲劳的规律及曼森一柯芬关系。 15.试述多冲疲劳规律及提高多冲疲劳强度的方法。 16.)试述热疲劳和热机械疲劳的特征及规律;欲提高热锻模具的使用寿命,应该如何处理热疲劳与其它性能的相互关系? 17.正火45钢的σb=610MPa,σ-l=300MPa,试用Goodman公式绘制靠σmax(σmin)一σm疲劳图,并确定σ-0.5、σ0和σ0.5等疲劳极限。 18.有一板件在脉动载荷下工作,σmax=200MPa,σmin =0,其材料的σb=70MPa、σ0.2=600MPa、KIC=104MPa·m1/2,Paris公式中c=6.9×10-12,n=3.0,使用中发现有0.1mm 和 1mm的单边横向穿透裂纹,试估算它们的疲劳剩余寿命。 19.疲劳断口和静拉伸断口有何不同?在什么情况下可以预期疲劳断口在肉眼观察下和静拉伸断口相似?如何从断口上判断载荷大小和应力集中情况。 20.试从疲劳破坏特点解释以下疲劳宏观规律 (a)一般金属材料,无论何种处理状态,其疲劳极限σ-1≈0.3~0.5σb,总低于静载下的屈服强度。 (b)为什么无缺口轴向疲劳极限一定比无缺口旋转弯曲疲劳极限低10%一25%?试举几个有影响的因素 (c)完全对称循环与不对称应力循环相比,为什么σ-1是最低的疲劳强度,而应力比R越大可承受的最大应力σmax越高,或者在相同的σmax晴况下,疲劳寿命越长? 21.什么叫低周疲劳和高周疲劳?为什么高周疲劳多用应力控制,低周疲劳多用应变控制?用应变控制进行低周疲劳试验有哪些优点,取得了哪些有价值的结果?

金属疲劳断裂的特点

4.1金属疲劳破坏的特点 零件在交变应力作用下损坏叫做疲劳破坏。据统计,在机械零件失效中有80%以上属于疲劳破坏。例 如大多数轴类零件,通常受到的交变应力为对称循环应力,这种应力可以是弯曲应力、扭转应力、或者是两者的复合。如火车的车轴,是弯曲疲劳的典型,汽车的传动轴、后桥半轴主要是承受扭转疲劳,柴油机曲轴和汽轮机主轴则是弯曲和扭转疲劳的复合。再如齿轮在啮合过程中,所受的负荷在零到某一极大值之间变化,而缸盖螺栓则处在大拉小拉的状态中,这类情况叫做拉-拉疲劳;连杆不同于螺栓,始终处在小拉大压的负荷中, 这类情况叫做拉-压疲劳。我们还可以列举很多常用的机械零件所受的负荷情况,综合这些情况就会得到上面 已经提过的结论:大多数零件的失效是属于疲劳破坏的。 4.1.1疲劳破坏的特点 尽管疲劳载荷有各种类型,但它们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第一,断裂时并无明显的宏观塑性变形,断裂前没有明显的预兆, 而是突然地破坏。 第二,引起疲劳断裂的应力很低,常常低于静载时的屈服强度。 图4-0换劳断口的甕■嵋片第三,疲劳破坏能清楚地显示出裂纹的发生、扩展和最后断裂三个组 成部份。 4.1.2疲劳断口分析 我们已经知道,疲劳损坏有裂纹的发生、扩展直至最终断裂三部分,对疲劳宏观断口的分析就可以证 实这点(见图4-0 )。 一个典型的疲劳断口总是由疲劳源,疲劳裂纹扩展区和最终断裂区三部份构成。 疲劳断口有各种型式,它取决于载荷的类型,即所受应力为弯曲应力、扭转应力还是拉-压应力,同时与应力的大小和应力集中程度有关。 图4-1是弯曲疲劳的断口。在承受低名义应力时,对于应力集中较小的,疲劳裂纹扩展区占的面积相对说比较大,而且最终断裂区并不正好位于疲劳源的对侧,而是以逆旋转方向偏离一个位置。对于应力集中较大的,不仅扩展区减小,而且最终断裂区已不在轴的表面,渐渐移向中心。在承受高名义应力时,即使对应力集中小的轴,表面的疲劳源已有多处,裂纹扩展形成棘轮形,最终断裂区位于轴的中心。对于高应力集中的轴,表面的疲劳源更多。

第五章金属的疲劳

第五章金属的疲劳 本章从材料学的角度研究金属疲劳的一般规律、疲劳破坏过程及机理、疲劳力学性能及其影响因素,以便为疲劳强度设计和选用材料,改进工艺提供基础知识。 第一节金属疲劳现象及特点 一、变动载荷 1. 变动载荷 定义:变动载荷是引起疲劳破坏的外力,指载荷大小,甚至方向均随时间变化的载荷,在单位面积上的平均值为变动应力。 2. 循环应力 二、疲劳现象及特点 1. 分类 疲劳定义:机件在变动应力和应变长期作用下,由于累积损伤而引起的断裂现象。 (1) 按应力状态不同,可分为:弯曲疲劳、扭转疲劳、挤压疲劳、复合疲劳 (2) 按环境及接触情况不同,可分为:大气疲劳、腐蚀疲劳、高温疲劳、热 疲劳、接触疲劳 (3) 按断裂寿命和应力高低不同,可分为:高周疲劳、低周疲劳,这是最基 本的分类方法 2. 特点 (1)疲劳是低应力循环延时断裂,即具有寿命的断裂 ?断裂应力水平往往低于材料抗拉强度,甚至低于屈服强度。 ?断裂寿命随应力不同而变化,应力高寿命短,应力低寿命长。 ?当应力低于某一临界值时,寿命可达无限长。 (2)疲劳是脆性断裂 由于一般疲劳的应力水平比屈服强度低,所以不论是韧性材料还是脆性材料,在疲劳断裂前不会发生塑性变形及有形变预兆,它是在长期累积损伤过程中,经裂纹萌生和缓慢亚稳扩展到临界尺寸a c时才突然发生的。 因此,疲劳是一种潜在的突发性断裂。 (3)疲劳对缺陷(缺口、裂纹及组织缺陷)十分敏感 ?由于疲劳破坏是从局部开始的,所以它对缺陷具有高度的选择性。 ?缺口和裂纹因应力集中增大对材料的损伤作用,组织缺陷(夹杂、疏松、白 点、脱碳等)降低材料的局部强度,三者都加快了疲劳破坏的开始和发展。 三、疲劳宏观断口特征 (1)疲劳源:在断口上,疲劳源一般在机件表面,常与缺口、裂纹、刀痕、 蚀坑等缺陷相连,由于应力不集中会引发疲劳裂纹。 材料内部存在严重冶金缺陷时,因局部强度降低也会在机件内部产生疲劳源。 ?从断口形貌看,疲劳源区的光亮度最大,因为这里是整个裂纹亚稳扩展过程

1焊缝金属和焊接接头的疲劳试验法

为尽快解决国家标准时效性差和总体水平偏低等问题,建立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标准体系,更好地为社会提供服务,自2003年起,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对截止目前的21575项国家标准进行了清理,近日,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发布2005年第146号公告,宣布通过清理后,继续有效的国家标准有44.2%,急需修订的有44.2%,废止的有11.6%。通过此次清理,国家标准总体数量将减少23%。请各有关方面停止使用已经废止的国家标准。有关废止的国家标准目录详见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546964866.html,)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546964866.html,)。 经查阅,与钢结构检测有关的废止的国家标准有: GB/T 38-1976 螺栓技术条件 GB/T 61-1976 螺母技术条件 GB/T 89-1976 螺钉技术条件 GB/T 223.1-1981 钢铁及合金中碳量的测定 GB/T 223.2-1981 钢铁及合金中硫量的测定 GB/T 223.15-1982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重量法测定钛 GB/T 223.35-1985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脉冲加热惰气熔融库仑滴定法测定氧量 GB/T 223.45-1994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铜试剂分离-二甲苯胺蓝Ⅱ光度法测定镁量 GB 2595-1981 冶金分析化学实验室安全技术标准 GB/T 2655-1989 焊接接头应变时效敏感性试验方法 GB/T 2656-1981 焊缝金属和焊接接头的疲劳试验法 GB/T 2971-1982 碳素钢和低合金钢断口检验方法 GB/T 4158-1984 金属艾氏冲击试验方法 GB/T 4675.1-1984 焊接性试验斜Y型坡口焊接裂纹试验方法 GB/T 4675.2-1984 焊接性试验搭接接头(CTS) 焊接裂纹试验方法 GB/T 4675.3-1984 焊接性试验T型接头焊接裂纹试验方法 GB/T 4675.4-1984 焊接性试验压板对接(FISCO) 焊接裂纹试验方法 GB/T 4675.5-1984 焊接性试验焊接热影响区最高硬度试验方法 GB/T 9447-1988 焊接接头疲劳裂纹扩展速率试验方法 GB/T 12444.1-1990 金属磨损试验方法MM型磨损试验 GB/T 12469-1990 焊接质量保证钢熔化焊接头的要求和缺陷分级 GB/T 13321-1991 钢铁硬度锉刀检验方法 GB/T 13816-1992 焊接接头脉动拉伸疲劳试验方法 GB/T 13817-1992 对接接头刚性拘束焊接裂纹试验方法 GB/T 15111-1994 点焊接头剪切拉伸疲劳试验方法 GB/T 15747-1995 正面角焊缝接头拉伸试验方法

金属疲劳破坏的特点

金属疲劳破坏的特点 零件在交变应力作用下损坏叫做疲劳破坏。据统计,在机械零件失效中有80%以上属于疲劳破坏。例如大多数轴类零件,通常受到的交变应力为对称循环应力,这种应力可以是弯曲应力、扭转应力、或者是两者的复合。如火车的车轴,是弯曲疲劳的典型,汽车的传动轴、后桥半轴主要是承受扭转疲劳,柴油机曲轴和汽轮机主轴则是弯曲和扭转疲劳的复合。再如齿轮在啮合过程中,所受的负荷在零到某一极大值之间变化,而缸盖螺栓则处在大拉小拉的状态中,这类情况叫做拉-拉疲劳;连杆不同于螺栓,始终处在小拉大压的负荷中,这类情况叫做拉-压疲劳。我们还可以列举很多常用的机械零件所受的负荷情况,综合这些情况就会得到上面已经提过的结论:大多数零件的失效是属于疲劳破坏的。 4.1.1 疲劳破坏的特点 尽管疲劳载荷有各种类型,但它们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第一 断裂时并无明显的宏观塑性变形,断裂前没有明显的预兆,而是突然地破坏。 第二 引起疲劳断裂的应力很低,常常低于静载时的屈服强度。 第三 疲劳破坏能清楚地显示出裂纹的发生、扩展和最后断裂三个组成部份。 4.1.2 疲劳断口分析

我们已经知道,疲劳损坏有裂纹的发生、扩展直至最终断裂三部分,对疲劳宏观断口的分析就可以证实这点(见图4-0)。 一个典型的疲劳断口总是由疲劳源,疲劳裂纹扩展区和最终断裂区三部份构成。 疲劳断口有各种型式,它取决于载荷的类型,即所受应力为弯曲应力、扭转应力还是拉-压应力,同时与应力的大小和应力集中程度有关。 图4-1是弯曲疲劳的断口。在承受低名义应力时,对于应力集中较小的,疲劳裂纹扩展区占的面积相对说比较大,而且最终断裂区并不正好位于疲劳源的对侧,而是以逆旋转方向偏离一个位置。对于应力集中较大的,不仅扩展区减小,而且最终断裂区已不在轴的表面,渐渐移向中心。在承受高名义应力时,即使对应力集中小的轴,表面的疲劳源已有多处,裂纹扩展形成棘轮形,最终断裂区位于轴的中心。对于高应力集中的轴,表面的疲劳源更多。 对扭转疲劳断口,可有三种型式,见图4-2。

第八章 金属疲劳试验

第八章金属疲劳试验 1、实际工作中的许多机件均是在变动载荷下工作的。 2、失效形式:主要为疲劳断裂,占80%以上。 3、表现为突然断裂,危害极大。无论材料为韧材还是脆材均表现为突然断裂。 第一节金属疲劳现象及特点 一、变动载荷和循环应力 变动载荷是引起疲劳破坏的外力,所以有必要在研究疲劳时首先研究变动载荷的特点和表示方法。

1、定义:是指载荷大小,甚至方向均随时间变化的载荷。 2、分类:分循环应力:大小或大小和方向随时间变化按一定规律呈周期性变化。 交变应力:载荷大小、方向均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

重复载荷:载荷大小呈周期性变化,但方向不变。 随机变动应力:载荷大小、方向呈无规则随机变化。 3、循环应力表示的表示方法:常用以下几个参量来表示:最大应力;最小应力;平均应力;应力半幅;应力循环对称系数(应力比)r(R)。见上图。 4、常见的几种循环应力有:对称循环应力(r=-1);脉动应力(r=0;r=-∞);波动应力(0

按断裂寿命和应力高低不同可分为(经常采用此方法): )>105,属低应力疲劳。 高周疲劳:循环周次(N f 低周疲劳:循环周次102~105,高应力疲劳或应变疲劳 2、疲劳断裂的特点 疲劳断裂与静载荷断裂或一次冲击加载断裂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①疲劳断裂是低应力循环延时断裂,即具有寿命的断裂。 ②疲劳断裂是突然断裂,即脆性断裂。断裂前没有明显的征兆。 ③对缺陷(缺口、裂纹及组织缺陷)十分敏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