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专项测评(一) 数与代数

专项测评(一) 数与代数

1.数的认识

考点一数的组成与位值

1.填一填。

(1)一个数由3个亿、5个百万、7个千组成,这个数写作( )。

(2)609000050是( )位数,是由6个( )、9个( )和5个( )组成的。

(3)一个数m是由9个百万、4个万和5个十组成的,换个方式还可以写成m =9×1000000+( )×( )+( )×( )。

2.用算盘表示124605,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二数的读写与改写及求近似数

3.填一填。

(1)把14000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 )万;把23900000000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是( )亿。

(2)2017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为一亿一千二百二十二万公顷,横线上的数写作( ),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约是( )亿;比2016年减少815000公顷,横线上的数读作( ),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约是( )万。

4.选一选。

(1)下面( )的近似数是67万。

A.666000 B.663000 C.675000

(2)79□754≈80万,□里最小可以填( )。

A.0 B.1 C.5

(3)一个数的近似数是825万,如果原来这个数万位上的数字是5,那么原数千位上的数字最大是( )。

A.4 B.5 C.9

5.□里能填几?

3□9429≈40万5□5000≈58万

6□35620000≈61亿12□60002340≈125亿

考点三数的大小比较

6.在○里填上“>”“<”或“=”。

34亿○3400000 2549231○2561231

1300000○130万30047600○30047500

7.把下面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123500 78906 2081907 2081097

( )<( )<( )<( )

考点四根据近似数确定准确数的最值

8.子俊在计数器上拨数,他用19颗珠子拨了一个九位数。子俊拨的数最小是多少?

9.用0,1,2,3,7,9这六个数字组成最大的六位数是( ),组成最小的六位数是( ),组成一个能读出零的六位数是( ),组成一个不能

读出零的六位数是( )。

10.请你根据以下线索,找到百宝箱的密码。

(1)密码是一个六位数,由0~5这六个数字组成,而且数字不重复;

(2)这个六位数是500000与600000之间的一个双数,十位上的数字是1;

(3)密码的十万位、万位、千位上的数字组成的三位数除以十位、个位上的数字组成的两位数,商是38。

这个密码是□□□□□□。

11.1个珠子放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数不同,如下图表示的是五位数51023。

用这11个珠子表示一个新的五位数(每个数位上都要有珠子),这个五位数最大是( )。

1.(1)305007000

(2)九亿百万十

(3)4 10000 5 10

2.C

3.(1)140 239

(2)112220000 1 八十一万五千82

4.(1)A (2)C (3)A

5.9 7 1 4

6.> < =>

7.78906 123500 2081097 2081907

8.950000005

9.973210 102379 973201 907321(后两个空答案不唯一)

10.5 3 2 0 1 4

11.71111

2.数的运算

考点一乘除法的算理、算法

1.填一填。

(1)要使4□6÷46的商是两位数,□里最小填( );要使商是一位数,□里最大填( )。

(2)在除法算式141÷23中,被除数最少减少( ),结果就没有余数了。

(3)已知464÷□=27……5,求□里的数是多少。列式为( )。

(4)已知A×B=900,如果A除以30,B不变,那么积是( );已知A÷B =60,如果A、B同时乘5,那么商是( )。

(5)学校买了23台扩音器,每台的价钱是208元。根据下面的竖式填空。

2.选一选。

(1)在计算719×24时,1×2表示( )。

A.1×2 B.10×2 C.10×20

(2)125×80的积的末尾有( )个0。

A.2 B.3 C.4

(3)算式3700÷400=9……□中,□里的数应该是( )。

A.1 B.10 C.100

(4)丽丽家距奶奶家210千米,丽丽的爸爸从家开车去奶奶家,每小时行80千米,丽丽写出了下面的竖式:

A.从丽丽家到奶奶家要行的路程

B.2小时行的路程

C.2小时后还要行的路程

(5)下面四个算式中,( )的计算结果是250×17的积的2倍。A.250×34 B.25×17

C.25×170 D.170×250

(6)如果a÷(b÷10)=8,那么下列算式的结果等于8的是( )。A.(a×10)÷b B.(a÷10)÷(b÷10)

C.(a-10)÷b D.(a×10)÷(b÷100)

(7)如果(☆÷3)÷(△÷3)=20,那么☆÷△=( )。

A.60 B.20 C.180

考点二乘除法的计算

3.直接写得数。

60×8=5×18=

400÷50=360÷60=

24×5=380+60=

850÷50=60÷30=

4.用竖式计算。

(1)675×87=(2)540÷36=

(3)930÷40=(4)272÷34=

(5)849-28=(6)4916÷16=

5.脱式计算。

125×8×13 25×(40+4)

309+102÷(52-35) (147-128)×4

考点三找规律

6.找规律,填一填。

(1)999×2=1998

999×3=2997

999×5=( )

( )×999=7992

(2)1001×11=11011

1001×24=24024

1001×59=( )

1001×63=( )

7.萱萱同学在计算120×6时,把“120”抄成了“240”,并算出了积,她发现错了,但不想重算,她怎么做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呢?

1.(1)6 5 (2)3 (3)(464-5)÷27 (4)30

60 (5)3 624 20 4160

2.(1)C (2)C (3)C (4)B (5)A (6)A (7)B

3.480 90 8 6 120 440 17 2

4.(1)58725 (2)15 (3)23......10 (4)8 (5)821 (6)307 (4)

5. 125×8×13

=1000×13

=13000

25×(40+4)

=25×40+25×4

=1000+100

=1100

309+102÷(52-35)

=309+102÷17

=309+6

=315

(147-128)×4

=19×4

=76

6.(1)4995 8

(2)59059 63063

7.思路分析:把“120”抄成了“240”就是把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2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也会扩大到原来的2倍。要想得到正确的结果,只需要将算出的积除以2即可。

解答:将算出的积除以2。

3.解决问题

考点一用估算解决问题

1.朝阳小学四年级师生一共有305人,准备租车去秋游,价格是41元/人。准备12000元够租车吗?

2.希望小学四年级师生一共有196人,准备租车去采摘园。旅行社租车的价格是39元/人,老师准备8000元够租车吗?

考点二用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3.东风小学四、五、六年级男、女生人数相同,他们参加团体操表演,男生每排30人,排了14排。女生每排35人,可以排多少排?

4.王叔叔以75千米/时的速度从家开车前往周叔叔家,2小时到达。原路返回时下雨,平均每小时行驶50千米,返回时用了多长时间?

5.育英小学的864名少先队员在“爱心日”帮助军烈家属做家务。这些少先队员平均分成18队,每队分成4组活动。平均每组有多少名少先队员?

考点三用四则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6.松涛从家步行到超市,他每分钟行65米,行了18分钟后,距离超市还有100米,他家离超市有多远?

7.某小学开展“大课间”活动,购买足球和篮球各50个,一共要花多少钱?

每个75元每个63元

8.一辆汽车要行560千米,已经行了200千米,剩下的路程每小时行90千米,还要行多少小时?

考点四购物策略问题

9.有7个成人和15个儿童一起去参观博物馆,下面是两种购票方案,怎样购票合算?一共需要多少钱?

考点五优化问题

10.一种电脑小游戏,玩一局需要8分钟,可以单人玩,也可以双人玩。3位小朋友都要玩,只有一台电脑,每人玩两局,至少需要多少分钟?

11.一辆汽车5小时行驶了375千米。甲、乙两地相距60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这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需要行驶几小时?

12.李老师去买足球,带的钱可以买每个25元的足球40个。现在商店搞促销活动,每个足球20元。现在用这些钱可以多买多少个足球?

13.某幼儿园买来4箱梨共用去180元,一箱苹果的价钱比一箱梨的价钱贵5元。买4箱苹果要用多少钱?

14.郑好从家骑车去森林公园,速度是250米/分,需要18分钟。

(1)她已经骑了6分钟,请用“△”标出郑好的大致位置。

(2)郑好的爸爸以90米/分的速度从家步行去森林公园,他想在上午11时准时到达,最晚应该什么时间出发?

1.305×41≈300×40=12000(元)

因为305>300,41>40,所以实际费用应超过12000元,即准备12000元不够租车。

2.196×39≈200×40=8000(元)

因为196<200,39<40,所以实际费用应少于8000元,即老师准备8000元够租车。

3. 30×14÷35

=420÷35

=12(排)

4. 75×2÷50

=150÷50

=3(时)

5. 864÷18÷4

=48÷4

=12(名)

6. 65×18+100

=1170+100

=1270(米)

7. (75+63)×50

=138×50

=6900(元)

8. (560-200)÷90

=360÷90

=4(时)

9.7个成人和3个儿童一起按方案二购买团体票,剩下的15-3=12(个)儿童按方案一购买儿童票,这样购票合算。

10×45+(15-3)×30

=450+360

=810(元)

10.24分钟

11. 600÷(375÷5)

=600÷75

=8(时)

12. 25×40÷20-40

=1000÷20-40

=50-40

=10(个)

13. (180÷4+5)×4

=(45+5)×4

=50×4

=200(元)

14.(1)

(2)250×18÷90=50(分)

11时-50分=10时10分

最晚应该上午10时10分出发。

小学数学数与代数等四大领域整理

领域年级标题具体内容 数与代数一年 级 上册 1.准备课(p2)数一数,比大小,摆一摆 3.1-5的认识和加 减法(p14) 1-5的认识;书写;比大小:>、<、=的认识; 第几(第一,第二。。。);数字的拆分与合 并;加法:加法意义及“+”号认识理解; 减法及“-”号认识理解;0的书写及运算; 整理与复习 5.6-10的认识和 加减法(p39) 6和7;书写;比大小;数字的拆分与合并; 加法;减法;8和9;书写;比大小;数字 的拆分与合并;加法;减法;10:书写, 数字的拆分与合并,加法,减法;连加连 减;加减混合;整理与复习 6.11-20的认识和 加减法(p73) 11-20的认识及理解;顺序;比大小;加法 (加数,和);减法(被减数,减数,差); 排几; 7.认识钟表(p84) 时针,分针;钟表上的具体时间及钟表上 时针分针的位置,理解时钟所代表的含义 及正确运用。 8.20以内的进位 加法(p88) 9加几(数的拆分,凑十法);8、7、6加 几(数的拆分,凑十法);凑十法;5、4、 3、2加几;计算人数,物数:加法,减法; 整理与复习 一年 级 下册 2.20以内的退位 减法(p8) 十几减9运算及方法(摆一摆,运用十做 相关计算);十几减8、7、6(摆一摆,运 用十做相关计算);十几减5、4、3、2(摆 一摆,减法计算);整理与分析; 4.100以内数的认 识(p33) 数数;数的组成:数一数理解百的含义(数 的分拆),百以内数的含义;数的读写;数 的顺序,比较大小;估计多与少;整十数 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5.认识人民币 (p52) 认识人名币;认识元、角、分;它们的换 算;简单的计算;运用知识判断已有钱买 多少东西; 6.100以内的加法 和减法(一)(p61)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 整十数(拆分再加减);两位数减一位数、 整十数(拆分再加减);认识小括号及其运 算;连加连减及其(简便)运算;整理与 复习; 7.找规律(p85) 按照排列顺序找出简单的规律;平均增加 东西的规律;几个事物不同位置的排列规 律, 二年 2.100以内的加法 和减法(二)(p11) 加法:不进位加,竖式计算(数位对其), 口算笔算;进位加,竖式计算(满十进一); 减法:不退位减,竖式计算(数位对其);

2018新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2018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 1、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模仿和()转变为()、()与实践创新; 2、从“标准”的角度分析内容标准,可发现以下特点:()()()()。 3、内容标准是数学课程目标的进一步()。 4、内容标准应指关于()的指标 5、与现行教材中主要采取的“()——定理——()——习题”的形式不同,《标准》提倡以“()——()——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6、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 7、改变课程内容难、()、()的现状,建设浅、()、()的内容体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 8、“数据统计活动初步对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9、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包括()、()、()()

10、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领域()、()信息技术 教育和劳动与技术教育。 11、“实践与综合应用”在第一学段以()为主题,在第二学段以()为主题。 12、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和客观世界中的()。 13、在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部分,学生将认识简单的()和(),感受()、()、(),建立初步的()。 14、与大纲所规定的内容相比,课程标准在内容的知识体系方面有(),在内容的学习要求方面有(),在内容的结构组合方面有(),在内容的表现形式方面有()。 15、“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 ( )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16、数学是人们对()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17、为了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 )和发展性,新的数学课程首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 ( )、( )和一般能力的发展。 18、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第一单元过关检测卷 一、填空。(每空1分,共16分) 1.已知两个数的和是793,其中的一个加数是297,另一个加数是()。2.0乘任何数都得();0加任何数都得();0不能作()。3.()-56=130 89×()=356 4.根据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写出另外两个算式。 4×45=180 ()() 360÷20=18 ()() 5.367比()多89,247比()少156。 6.在里填上“>”“<”或“=”。 56÷7÷256÷(7×2) 40×(5+4) 40×5+4 24+102+0 (24+102)×0 150-(120+15) 150-(120-15) 二、选择。(每题3分,共15分) 1.甲数是100,比乙数的3倍多16,乙数是()。 A.28B.312C.38 2.从459里减去15的4倍,差是多少?正确的算式是()。 A.(459-15)×4

B.459-15×4 C.459×4-15 3.根据算式选择问题。 甲、乙两人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甲骑车每小时行15 km,乙步行每小时行 6 km,经过4 小时两人相遇。 (1)15×4() (2)15+6() (3)(15+6)×4() A.甲、乙两人每小时共行多少千米? B.两地之间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C.相遇时,甲行了多少千米? 4.在除法里,0不能作()。 A.被除数B.除数C.商 5.下面的算式中,不一定等于0的算式是()。 A.0+△B.0÷○(○≠0) C.0×△ 三、判断。(每题2分,共8分) 1.280÷4-15×3可以同时先算280÷4和15×3。() 2.25×4÷25×4=100÷100=1 () 3.57+15-5与57+(15-5)的运算顺序不同,计算结果相同。() 4.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四、计算。(1题5分,2题10分,3题4分,4题8分,共27分) 1.口算。

小学数学数与代数等四大领域整理

领域年级标题具体内容数 与代数一年级 上册 1.准备课(p2)数一数,比大小,摆一摆 3.1-5的认识和加 减法(p14) 1-5的认识;书写;比大小:>、<、=的认识; 第几(第一,第二。。。);数字的拆分与合 并;加法:加法意义及“+”号认识理解; 减法及“-”号认识理解;0的书写及运算; 整理与复习 5.6-10的认识和 加减法(p39) 6和7;书写;比大小;数字的拆分与合并; 加法;减法;8和9;书写;比大小;数字 的拆分与合并;加法;减法;10:书写, 数字的拆分与合并,加法,减法;连加连 减;加减混合;整理与复习 6.11-20的认识和 加减法(p73) 11-20的认识及理解;顺序;比大小;加法 (加数,和);减法(被减数,减数,差); 排几; 7.认识钟表(p84) 时针,分针;钟表上的具体时间及钟表上 时针分针的位置,理解时钟所代表的含义 及正确运用。 8.20以内的进位 加法(p88) 9加几(数的拆分,凑十法);8、7、6加 几(数的拆分,凑十法);凑十法;5、4、 3、2加几;计算人数,物数:加法,减法;

整理与复习 一年级下册 2.20以内的退位 减法(p8) 十几减9运算及方法(摆一摆,运用十做 相关计算);十几减8、7、6(摆一摆,运 用十做相关计算);十几减5、4、3、2(摆 一摆,减法计算);整理与分析; 4.100以内数的认 识(p33) 数数;数的组成:数一数理解百的含义(数 的分拆),百以内数的含义;数的读写;数 的顺序,比较大小;估计多与少;整十数 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5.认识人民币 (p52) 认识人名币;认识元、角、分;它们的换 算;简单的计算;运用知识判断已有钱买 多少东西; 6.100以内的加法 和减法(一)(p61)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 整十数(拆分再加减);两位数减一位数、 整十数(拆分再加减);认识小括号及其运 算;连加连减及其(简便)运算;整理与 复习; 7.找规律(p85) 按照排列顺序找出简单的规律;平均增加 东西的规律;几个事物不同位置的排列规 律, 二年级 2.100以内的加法加法:不进位加,竖式计算(数位对其),

小学六年级数学数与代数基本概念

数与代数一:基本概念 (一)整数 1、自然数 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叫做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2、整数的意义 自然数和0都是挣正整数。 3、计数单位 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4 、数位 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如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5、数的整除 (1)整数a除以整数b(b ≠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 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 。 (2)如果数a能被数b(b ≠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或a的因数)。倍数和约数是相互依存的。例如:因为35能被7整除,所以35是7的倍数,7是35的因数。 (3)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例如:10的因数有1、2、5、10,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10。 (4)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3的倍数

有:3、6、9、12……其中最小的倍数是3 ,没有最大的倍数。 6、偶数: 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 7、奇数: 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 注意:0也是偶数。自然数按能否被2 整除的特征可分为奇数和偶数。 8、能被某个数整除的数的特点 (1)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例如:202、480、304,都能被2整除。 (2)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能被5整除,例如:5、30、405都能被5整除。 (3)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例如:12、108、204都能被3整除。 (4)一个数各位数上的和能被9整除,这个数就能被9整除。 注意:能被3整除的数不一定能被9整除,但是能被9整除的数一定能被3整除。 (5)一个数的末两位数能被4(或25)整除,这个数就能被4(或25)整除。例如:16、404、1256都能被4整除,50、325、500、1675都能被25整除。 (6)一个数的末三位数能被8(或125)整除,这个数就能被8(或125)整除。例如:1168、4600、5000、12344都能被8整除,1125、13375、5000都能被125整除。 (7)一个数的奇数位上数字的和与偶数位上数字的和的差是11的倍数,这个数就能被11整除。 9、质数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一、我会填。(每题4分,共24分) 1.( )扩大到原来的100倍是8.04;( )缩小到原来的是0.7。2.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度数是一个底角的3倍,这个三角形的顶角和一个底角分别是( )度和( )度。 3.用1,2,7,8四个数字和小数点组成的最大的两位小数是( ),精确到十分位是( )。 4.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4.33×()=433 ( )×12=300 8×()×7=7000 ( )-12.2=32.22 5.聪聪家的康乐生态农场养着猪和鸭两种动物,共17只,48只脚。 猪和鸭相差( )只。 6.快快和乐乐共有270元钱,在“献爱心”活动中,快快捐出54元,乐乐捐出自己钱的一半,俩人剩下的钱正好相等,快快原来有( )元钱。 二、我会辨。(对的画“√”,错的画“×”)(每题2分,共8分) 1.在一个等腰三角形中,其中一个角可能是直角。( ) 2.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是3厘米和5厘米,另一条边至少是8厘米。( ) 3.102×56=100×56+56×2( )

4.60°、75°、90°是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 ) 三、我会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3分,共9分) 1.一个两位小数,保留一位小数的近似数是10.0,原来这个数最小是( )。 A.10.04 B.9.99 C.9.95 2.每个足球90元,是排球价格的3倍,学校要买18个排球,一共需要多少钱?列式不正确的是( )。 A.90÷3×18 B.90×18÷3 C.90÷18×3 3.两位小数加两位小数的结果不可能是( )。 A.一位小数 B.两位小数 C.三位小数 四、计算挑战。(共20分) 1.口算。(每题1分,共8分) 0+504= 1.6-0.4= 9.2-6=48.3×100= 1.8+ 2.2=18÷6×5= 0.39×1000=0.7-0.37=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39717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学校姓名总分 一、填空(每空1分,共26分) 1、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 2、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 )的、( )的、( )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3.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 )与( )。 4、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5、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地发展。 6、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与()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7、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从()、()、()和()等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 8、《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 ()等四个学习领域。 二、选择(1-10题为单选题,每小题1.5分,11-15题为多选题,每小题2分,共25分) 1、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A. 联系生活学数学 B. 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C.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2、新课程强调在教学中要达到和谐发展的三维目标是( ) A. 知识与技能 B. 过程与方法 C. 教师成长 D. 情感、态度、价值观 3、下列对“教学”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教学即传道、授业、解惑 B. 教学就是引导学生“试误” C.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独立的过程 1 D. 教学的本质是交往互动 4、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过程。 A. 交往互动 B. 共同发展 C. 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5、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 A. 教教材 B. 用教材教

小学数学数与代数练习题

小学数学数与代数练习题 (1)数的认识 填空: 1、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4年我国总人口为129988万人,读作( )万人,四舍五入到亿位约是( )亿。 2、京福高速公路三明段已顺利通车,累计投资二十九亿四千二百万元,这个数写作( ),改写成以“亿元”作单位的数是( )亿元。 3、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总面积是十一亿零三百万平方米,写作( )平方米,改写成用“万平方米”作单位是( )。 4、你知道全国小学生的人数吗?这个数是由1个亿、2个千万、8个百万和9个十万5个千组成的,这个数写作( ),这个数四舍五入到万位约是( )万。 5、最小的自然数是( ),最小的三位数是( ),最大的两位数是( )。 6、 0,1,54,208,4500都是( )数,也都是( )数。 7、一天,沈阳市的最低气温是零下7摄氏度,记作( ) °C ;上海市的最低气温是零下5摄氏度,记作( ) °C 8、38 米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取其中的( )份,也可以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取其中的( )份。 9、在37 、38 和47 三个数中,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 10、分数的单位是18 的最大真分数是( ),它至少再添上(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成了假分数。 11、把0.65万改写成以“一”为单位的数,写作( )。 12、0.045里面有45个( )。 13、一个三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取近似值后是5.60,这个三位小数最小是( ),最大是( )。 14、明明在读一个小数时,把小数点丢了,结果读成二万零四百零八。原来的小数只读一个零,原来这个小数是( )。 15、3.85=( )%=( )÷( )=( )( ) =( )( )( ) 16、在下面的□里中填上适当的数字,使第一个数最接近368万,第二个数最接近10亿。 368□700≈368万 9□2600000≈10亿 17、一个多位数,省略万位后面的的尾数约是6万,估计这个多位数在省略前最大可能是( ),最小可能是( )。 18、一个合数的质因数是10以内所有的质数,这个合数是( )。 19、比较大小,在( )里填上“ >”“< “或“= ” 9200( )9189 420005( )420000 -2( )-6 0.32( )38 78%( )0.78 34 ( )1216 20、一个数既是21的倍数,又是21的因数,这个数是( )。 21、在自然数中,最小的奇数是( ),最小的质数是( )。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测试题

---------------------------------------------------------------最新资料推荐------------------------------------------------------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测试题 一、填空 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2、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 3、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4、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使得: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 5、《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四方面具体阐述。 力求通过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 1 / 14

过程。 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7、《数学课程标准》中所说的数学的基本思想主要指: 数学(抽象)的思想、数学(推理)的思想、数学建模的思想。 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逐步感悟数学思想。 8、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 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 9、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 10、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的使用(数学课程资源),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水平和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质量。 11、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在实施评价时,可以对部分学生采取(延迟评价)的方式,提供再次评价的机会,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第二学段可以采用(描述性)评价和(等级评价)评价相结合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数与代数知识梳理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数与代数知识梳理一 知识点一:整数 1、整数的范围 整数包括自然数和负整数,或者说整数由正整数、零、负整数组成。 (1)自然数 自然数的意义: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的个数0,1,2,3,4,5,…..叫做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自然数的基本单位:任何非“0”的自然数都是若干个“1”组成,所以“1”是自然数的基本单位。1也是最小的一位数。 “0”的含义:“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在计数中起占位作用,表示该数位上没有计数单位。“0”还可以表示起点、分界点等。“0”是最小的自然数。 自然数的两种意义:如果一个自然数用来表示物体的个数就叫基数;如果一个自然数用来表示物体排列的次序就叫序数。 (2)正数 正数的定义以前学过的8、16、200……..这样的数叫做正数。 正数的写法和读法正数前面也可以加“+”号,例如:+8读作:正八。“+”号一般可以省略不写。 (2)负数 负数的定义像-1、-5、-132……这样的数叫做负数。“一”叫负号。 负数的写法和读法负数前面加“一”号,例如:-15读作:负十五。数字越大的负数反而越小。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整数与自然数的联系及区别 自然数全是整数,整数不全是自然数,还包括负整数。 2、整数的读法和写法 数的分级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整数从个位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是个级,表示多少个一;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是万级,表示多少个万位;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是亿级,表示多少个亿。 计数单位整数、小数都是按照十进制写出的数,其中一(个)、十、百…….是整数的计数单位。计数单位是按一定顺序排列的。 数位各个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叫数位。如9357中的“5”在右起第二位,即“5”所在的数位是十位。 位数指一个数是由几个数字组成,是含有数位个数,如1234占有四个数位,就是四位数。 十进制计数法十进制是指满十进一,十个一进为十,十个十进位百,十个百进为千……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十”,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2)整数的读法和写法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题 (1)

小学数学新课标考试试题 一、填空 1、数学是研究( 数量关系)和( 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将更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2、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 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3、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4、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和(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5、《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将数学教学内容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四大领域;将数学教学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数学与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大方面。 6、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7、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四基”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 基本活动经验);“两能”包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教学中应当注意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关系。 9、新课程改革的心理学依据是(多元智力)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 10、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小学数学数与代数教材分析

小学数学数与代数教材分析 小学数学学科主要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部分的内容,其中数与代数部分占据了近50%的比重。因此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心所在,教师教学成功与否,知识的巩固与落实直接关系着学生数学基本素养的生成。所以对本部分教材进行分析,对于我们更好的提高个人素质,把握教学要求有着重要的意义,现即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部分知识进行分析。 一、数与代数的教学内容 一年级1、生活中的数即学习认识10以内、100以内的数; 2、比较10以内、100以内数的大小; 3、10以内、20以内、100以内数的加减法; 4、认识钟表; 5、购物; 二年级1、数一数与乘法,体会乘法的意义; 2、乘法口诀的学习; 3、分一分与除法,体会除法的意义,除法与乘法的互逆关系; 4、时、分、秒; 5、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加减混合以及两步有括号式题; 6、万以内数的认识学习以及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三年级1、百以内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 2、千克、克、吨的认识学习; 3、两位数乘一位数及连乘、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 4、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和连除、乘除混合运算及估算意识的培养; 5、年、月、日的学习; 6、分数的初步认识; 四年级1、认识亿以内的数; 2、三位数乘两位数;

3、三位数除以整十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这是小学阶段整数运算的最后一个学习内容; 4、负数的初步认识; 5、小数的认识及小数加减法、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的学习; 6、认识方程; 五年级1、倍数与因数; 2、分数的再认识; 3、分数加减法、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的学习; 4、分数混合运算; 5、百分数的学习; 六年级1、百分数的应用; 2、比的认识; 3、正、反比例的学习; 二、数与代数教学的具体目标 在这部分的叙述中将整个教材分为两部分,第一学段(1---3年级)和第二学段(4---6年级)。 (一)第一学段的具体目标 1:数的认识 (1)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数字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玩以内数的大小。案例:对于50,98,38,10,51这些数,请用大一些、小一些、大得多、小得多等语言描述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并用“<”或“>”表示它们的大小关系。 (3)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4)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案例1:1200张纸大约有多厚?1200名学生大约能组成多少个班级?1200步大约有多长?案例2:估计一张报纸一个版面的字数。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

小学数学新课标测试题 一、选择题(1-5题单选,6-10题多选,每题3分,共30分) 1.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C ) A.联系生活学数学 B.培养学习数学的爱好 C.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2.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不再单独出现(C)的教学。 A.概念 B.计算 C.应用题】 3.下列现象中(D)是确定的。 A.后天下雪 B.明天有人走路 C.天天都有人出生 D.地球天天都在转动 4.《标准》安排了(B)个学习领域。 A.三个 B.四个 C.五个 D.不确定 5.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D) 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 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C.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D.以研究者的眼光审阅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6.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ACD)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A.基础性 B.科学性 C.普及性 D.发展性 7.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ABC)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A.动手实践 B.自主探索 C.合作交流 D.适度练习 8.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ABC)。 A.组织者 B.引导者 C.合作者 D.评价者 9.符号感主要表现在(ABCD)。 A.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 B.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C.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 D.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 10.在各个学段中课程标准都安排了(ABCD)学习领域。 A.数与代数 B.空间与图形 C.统计与概率 D.实践与综合应用 二、是非题(每题2分,共20分) 1.内容标准是内容学习的指标。指标是内容标准的全部内涵。(X)

小学数学数与代数部分知识点

小学数学数与代数部分知识点 数和数的运算 一概念 (一)整数 1 整数的意义 自然数和0都是整数。 2 自然数 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叫做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3计数单位 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4 数位 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5数的整除 整数a除以整数b(b ≠ 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 。 如果数a能被数b(b ≠ 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或a的因数)。倍数和约数是相互依存的。 因为35能被7整除,所以35是7的倍数,7是35的约数。 一个数的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约数是它本身。例如:10的约数有1、2、5、10,其中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约数是10。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3的倍数有:3、6、9、12……其中最小的倍数是3 ,没有最大的倍数。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例如:202、480、304,都能被2整除。。 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能被5整除,例如:5、30、405都能被5整除。。 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例如:12、108、204都能被3整除。 一个数各位数上的和能被9整除,这个数就能被9整除。 能被3整除的数不一定能被9整除,但是能被9整除的数一定能被3整除。 一个数的末两位数能被4(或25)整除,这个数就能被4(或25)整除。例如:16、404、1256都能被4 整除,50、325、500、1675都能被25整除。 一个数的末三位数能被8(或125)整除,这个数就能被8(或125)整除。例如:1168、4600、5000、12344都能被8整除,1125、13375、5000都能被125整除。 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 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 0也是偶数。自然数按能否被2 整除的特征可分为奇数和偶数。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100以内的质数有: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例如 4、6、8、9、12都是合数。 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自然数除了1外,不是质数就是合数。如果把自然数按其约数的个数的不同分类,可分为质数、合数和1。 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其中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因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例如15=3×5,3和5 叫做15的质因数。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版)测试题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测试题 一、选择题(1-10单项选择,11-15多项选择)(30分) 1、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的过程。 A、交往互动 B、共同发展 C、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 A、教教材 B、用教材教 3、“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数学思考 B、过程与方法 C、解决问题 4、《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体验、探索”等表述()不同程度。 A、学习过程目标 B、学习活动结果目标。 5、评价要关注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 A、成绩 B、目的 C、过程 6、“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次。 A、一 B、二 C、三 D、四 7、在新课程背景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8、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A 组织者合作者B组织者引导者 C 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9、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的过程。 A、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 B、主动和被动的生动活泼的 C、生动活泼的被动的富于个性 10、推理一般包括()。 A、逻辑推理和类比推理 B、逻辑推理和演绎推理 C、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1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 A、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B、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C、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2、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之上。 A、认知发展水平 B、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 C、兴趣 13、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 A、基础性 B、普及性 C、发展性 D、创新性 14、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 A、建立数感 B、符号意识 C、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 D、初步形成模型思想 15、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关系。 A、过程与结果 B、直观与抽象 C、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二、填空题。(45%) 1、数学是研究和的科学。 2、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与的统一,应体现“”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从以下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 4、在各学段中,《标准》安排了四个方面的课程内容:、 、、。 5、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与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等活动过程。 6、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注重培养学生的与。 7、在“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起来观念,了解。 8、“综合实践”是一类以为载体、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培养学生与的重要途径。

“数与代数”领域相关概念,目标与核心概念

《“数与代数”领域相关概念,目标与核心概念》的感悟《标准》中10 个核心概念分别是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总体来说,这十个核心概念与小学数学都有一定的关系。 学习完《“数与代数”领域相关概念,目标与核心概念》的讲座,我对于课程的“数感”印象比较深刻。在小学数学课程中,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数学素养,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即能用数学的视角去观察现实,能以数学的思维研究现实,能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对数感的表述是“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我们也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数感,首先是数的理解与表示。数是数量的抽象,而抽象出的数如何表示不同的数量,这就涉及到了数制即数表示的方式;其次要恰当地运用数解决问题。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感,应该注意以下两个方面:⒈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⒉注重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数感是一种心灵的感受,具有强烈的选择性,它与学生个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数感与个性是双向交流的。一方面,学生总是对心灵世界直接相关的对象特别敏感,总是根据自己的兴趣、习惯对数学对象作出选择和反应;另一方面,数学教学完全可以运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美化和感化学生的数感心灵,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作用的。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观点:1、体验生活,建立数感。在教学比的意义时。这节内容看似简单,其实要讲透十分困难,这节课的一个重点就是让学生体会比是一种数量关系。比如,甲数和乙数的比是3:2,为了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我是这样设计的:课件出示:3杯牛奶和2杯果汁,先让学生用已有的分数知识表示出牛奶与果汁的关系,再引入比来表示牛奶和果汁的关系,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比能简洁地表示出分数所能表示的两个数量关系,认识到学习比的必要性。并能理解比所表示的这两个数量关系,并很好地感悟比的意义,建立数感。2、实践操作,增强数感.比

人教版小学数学数与代数知识梳理

人教版小学数学总复习--数与代数 数与代数复习建议 具体内容 (一)数的认识(二)数的运算(三)比和比例(四)代数与方程(五)解决问题一、整体认识“数” 新课标的整体要求: (1)在具体的情境中能认、读、写亿以内的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感受大数的含义,并进行估计。 (2)进一步认识小数和分数,认识百分数;探索小数、分数、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并会进行转化(不包括将循环小数化为分数) (3)会比较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大小。 (4)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知道各数位上数字所表示的意义。 (5)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含义,能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6)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用数来表示事物并能进行交流。 教材中对“数”的要求: (1)理解整数、小数的概念,会读、写整数、小数,结合“数位”这个核心概念,充分理解它的一些概念:数位名称、数位顺序、进率和位置值。会改写或求一个多位数的近似值。以及小数的性质。 (2)理解分数和百分数的意义,读法和写法以及它们的计数单位。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整数、小数、百分数、分数之间的互化。

2.数的改写和省略及比较大小 新课标中对数的整除的整体要求: (1)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并知道2、3、5的倍数特征,能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2)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3)知道整数、奇数、偶数、质数、 教材对“整除”的具体要求是: 1)所学习的数的整除知识,是直接为学习分数做准备的。在复习中少介绍用整除知识直接解决实际问题的例子。 (2)数的整除归根到底讲的是整数的性质。其中概念多,联系密切,联系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并列关系的、包含关系的、引申关系的) 正整数 0 负整数 自然数 小数 有限小数 无限小数 纯小数 带小数 循环小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纯循环小数 混循环小数 假分数 整数 带分数 真分数 小数 分数 百分数(成数、折扣) 整数 数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最新测试题

2012年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最新测试题 三、简答 四、论述题 1、小学考试就应这样,重点不在于“考”而在于“试”,不应成为甄别与选拔的“考具”,而应成为激励与进步的“试纸”。“考”,有上对下的压力,学生无选择,更多地是被动与紧张;“试”,有下对上的努力,学生有选择,更多是主动和快乐。对这种观点,你认同吗?谈谈你的想法。 答案:关于“评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有两段很重要的论述。“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从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由此可见,考试评价的基本功能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为此,小学数学发展性考试评价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考查学生数学基本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思考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数学思维方法和数学交流等方面的能力,满足学生的需求,发掘学生的潜能,建立自信培养情感,推动师生共同发展。 2、说说你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总体目标的基本认识。 答案:通过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新课程标准具体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作了进一步的阐述,这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3、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简要谈谈如何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答案: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

小学数学中数与代数领域有哪些内容

小学数学中数与代数领域有哪些内容? “数与代数”部分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这部分的内容包括数的概念、数的运算、数量的估计;字母表示数,代数式及其运算;方程、方程组、不等式,函数等。 小学数与代数的内容通常分为四部分。分别是: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常见的量和探索规律。第二学段在第一学段的基础上增加了式与方程的内容。 纵观整个教学体系,从知识点这条明线来说,以数的认识为起点,以数的运算为主线,以研究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为主要任务,解决问题贯穿始终。 一、小学数与代数课程内容的整体分析 (一)数与代数课程内容的整体变化 (二)小学数与代数课程内容的编排特点和结构分析 (一)数与代数课程内容的整体变化 1.数的认识 a.2000年《大纲》:认识自然数和整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多位数。 《课程标准》: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读、写亿以内的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估计。 b.《课程标准》增加了负数的认识“在熟悉的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3.珠算与计算器 ●2000年《大纲》:认识算盘,掌握拨珠方法,会珠算加减法。 ●《课程标准》: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4.数量关系与变化规律 ★《课程标准》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都突出强调对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探索和字母或代数式对一般性的表示功能。 ◆新增加数与代数的重要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数与代数的概念,数学模型方法、表示的思想、方程的思想、函数的思想及其代数的推理方法等。 变化的主要特点:保留了有价值的内容,删除了繁琐的价值不大的内容,增加了一些新的具有时代感和现实意义的内容。改变了过去小学数学以知识的积累为取向的课程体系,建立以构建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目标的课程体系,强调了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和影响作用。 (二)小学数与代数课程内容的编排特点和结构分析 1.以数学活动为主线,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和经历数学活动过程,注重亲身感受、体验 2.突出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维方式的渗透和适时提示 3.精心设计应用问题,并将其渗透在代数学习的每个环节之中 4.注重体现算法多样化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 28*15=28*(10+50)=28*10+28*5=420 28*15=28*5*3=140*3=420 28*15=15*4*7=60*7=420 28*15=(30-2)*15=30*15-2*15=420 在计算的过程中还有一种基本的方法,就是竖式计算的方法。算法可以多样化,但是必须选择一种作为基础。这个基础的算法在各个年级段是不同的。在《数学课程标准》的具体目标要求,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计算方法就是大家首选的,虽然这个算法显得笨重也不够简便,但是它是最基本的,我们必须把基本的先掌握好。上面的一些简便方法,是一种针对特殊问题的特殊算法,属于“巧算”,实际上有两种实际就是利用乘法分配律,另两种就是凑整的思想,都特别有利于心算。所以,我们的算方多样化应该是掌握好竖式基础,同时还要充分运用一些能使我们计算更加简便、灵活的算法) 5.关注学生的差异,注意为有各种需要的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机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