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中学高中地理选修五:《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教学设计

重庆中学高中地理选修五:《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教学设计
重庆中学高中地理选修五:《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教学设计

重庆中学高中地理选修五:《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

布》教学设计

重庆中学高中地理选修五:《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教学设计

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防治

——以“泥石流为例”教学设计

一、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

在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防治这一部分,不同版本教材对于自然灾害的介绍形式及侧重内容均有一定差异,对于案例的选取和剖析也见仁见智,因而无法以教材定教法,只能根据《新课标》实施教学。地理课程标准要求能简述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我们根据学生的学情,选择以泥石流为例,探究其“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学习灾害是为了更好、更有效的预防灾害和逃生自救。所以本节课将在泥石流成因探究的基础上,掌握其预防、逃生和自救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和设计理念

自然灾害发生于自然界,在地区上存在差异性,在时间上“可遇不可求”。若要更直观、深刻的认识自然灾害,需要更多的接触自然,亲近自然。然而,中学生由于

学习紧张,走进自然的机会往往较少,所以缺少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体验,这让地理教学多少失去了些“现场感”。“回归生活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归属”。结合重庆的地形和气候,选择本地常见的泥石流为学习对象,能让学生对身边的自然灾害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对自己的家乡有更多的了解。同时,对于学生来说自然灾害不仅仅是成因的了解,更重要的是懂得防治措施的探究。实验探究得出灾害的形成原因和防治措施,能回归于现实生活,获得相应的知识和技能。此外,新课改中提出了“探究学习”方式,但想要探究自然地理现象难度极大,因为无法将其移植于空间有限的课堂之内。然而,借用其它学科(如物理)“模型+实验”的方式,可以形象的模拟自然现象的发生过程,并逐步探究其成因。所以,地理实验教学将设计成为本节课的重点环节。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认识自然灾害的概念、特征及分类;了解家乡的、身边常见的自然灾害;,掌握泥石流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创设、图片资料展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对比分析的学习方式;通过实验法让学生自主探究泥石流灾害产生的条件以及应对措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运用演示和说明的方法和手段,表达思考成果并和教师同学交流;分析显示的案例,加强理论和实际的练习;正确理解人地关系,懂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原则。

四、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自然灾害概念的理解及类型划分;泥石流灾害发生的条件、危害及应对措施;

(二)难点:泥石流灾害发生的成因探究;泥石流灾害的防治措施探究。

五、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一)制作教学用具:自制泥石流实验模型及相关实验道具、三瓶水(两多一少)、真实草皮、逃生自救手卡;

(二)调试多媒体设备:连接电脑摄像头,调试切换画面。

[教学过程]

警笛引起学生高度关注,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灾害对家乡带来的破坏和损失,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爱护之情,提升学习兴趣。

想要在灾害发生时自我保护和及时逃生,想要更好的保卫家乡和建设家乡,我们必须先认识——自然灾害。

展示溪流瀑布、河水污染和暴雨洪涝等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哪些属于自然灾害,总结学生发言给出概念。

通过案例对比,学生能分析自然灾害的属性,理解概念并能判断常见自然现象是否属于自然灾害。

展示自然圈层的结构图,提问:自然灾害发生于自然环境的哪些圈层?可以归为哪几类?依据学生回答,总结分类。

借由学生依据生活现象的回答,引导得出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并提出疑问:暴雨、洪水会不会一定产生泥石流?

关注家乡的自然灾害,将知识运用到生活,实现“地理知识生活化”,“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实验是把知识再现的过程,通过师生对话,学生思考,在不断的追问中探究泥石流形成条件。

提供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中国地形图,并通过横断山区、四川盆地内部和西北地区的对比,引导分析中国多发泥石流灾害的地区和地形气候条件。

总结泥石流的成因:陡峻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山区沟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松散泥石);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源(暴雨急流)。

展示舟曲泥石流灾害后图片和音乐,铭记自然灾害对人类生命的伤害和家园的破坏。

语言、图片和音乐的配合,对学生进行情感、生命教育,让学生对自然灾害的认识更加深刻、刻骨铭心。

再次以泥石流为例,展示自然灾害发生前、发生时和发生后的真实图片,引导学

生探究讨论在泥石流发生的不同阶段该如何预防和救治。

根据泥石流的成因来思考防治措施,并通过实验效果得以验证。从而前后呼应,对比鲜明。

引导思考人对自然灾害的“减轻或加重”的辩证关系,指出和谐的人地关系是降低自然灾害损失的重要途径。升华——人地更和谐,生活更美好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