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文化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文化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文化园项目可行性

研究报告

武进太湖旅游度假区

中华蓼莪文化园

上海交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武进旅游局

二○○四年二月

一.项目环境现状

1.1地理位置

武进太湖旅游度假区位于常州市东南部、太湖之滨的雪堰和潘家两镇境内,面积16.86平方公里,是常开地区唯一的面临太湖的旅游资源。度假区距离常州市区仅35公里,距离无锡市区约20公里,距离无锡马山太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灵山大佛仅5公里路程。

由武进太湖蓼莪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中华蓼莪文化园景区处于开进太湖旅游度假区的中央南假侧;东至蓼莪山脊线;西至梅园岭西段山脊线;规划用地范围约55.4公顷。其范围如图示,中华蓼莪文化园地处环太湖旅游带,周边有知名的灵山大佛、三国城、水许城、常州中华恐龙园、天宇禅寺、溧阳天目湖和茅山景区。

1.2自然条件

气候:中华蓼莪文化园所处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属亚热带季风季候;年平均气温15℃左右,一月份最冷,七月份最热,无霜期225天;每年4月到8月为雨季,年平均降水量1000-1200mm;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年平均风速3.1m/s。

地质:规划有地大部分为低山丘岭,山峰最高程125.7米,山体坡度以10%以下为主,主要岩体是乌桐砂岩,土壤为黄泥土、白土、灰心黄泥土,覆土厚度1米左右,地耐力为15-24t/㎡,抗震防裂度为6-7度。

水文:太湖沿岸湖深平均2米,常年平均水位3.16米,最高洪水位5.1米(1991年)。最后枯水位2.5米,湖底土质主要为粘土和淤积泥质构成的

软底,在潭底附近有部分沙砾岩底,由岸边向湖中延伸。水质含磷、等有机物成份较高。水体当前基本达二级地面水标准。

植被:由于区域内优良的水土条件而形成的小气候,植物生长茂盛,植被良好,共有乔水、灌木、竹林、草木植物树种近百种,栽培作物有水稻、麦子、玉米、茶叶等,还有桃、桔,梨等多种瓜果。

1.3其它

道路交通:区内现有环湖路宽18公尺,东至无锡马山区5公里,西至宜兴分水镇与往浙江公路相连,有盘山公路9公尺至锡宜路约4.5公里,区内离无锡和常州市区分别30分到1小时车程;

供水:区内有一古井,日取水约300吨,附近村民日常生活用水主要靠打井取水,武进政府拟在二年内建水厂;

供电:现有雪堰、潘家二镇的变电所引线路提供;

通讯:邮电服务当前主要依托雪堰和潘家二镇,电信服务质量尚可,市政府似在区内建邮电所。

二、项目建设条件分析评价

2.1优美的自然条件

该园区依山傍水,地形地貌景观丰富,三面环山,南临太湖,山顶山坡植被良好,山林叠翠,空气清新,鸟语花香,景色秀丽;园区两侧各有一座山峰廷至太湖边,宛如伸出双臂呵护着中华蓼莪文化园的宁静和安详。这些为园区项目的发展奠定了风景资源的基础。

2.2丰富的人文资源

该区历史上曾留下了不少的名胜古迹,其中蓼莪寺最为著名,始建于东晋,得名于<诗经·小雅·蓼莪篇>,是全国唯一的孝子祠遗址。虽屡经兴废,经一期工程修复后,已具风貌。悠久的历史文化,能够精心挖掘和创造出独特的人文景观和个性鲜明的主题旅游文化,确定在相邻旅游区的地位,以与众不同的旅游价值和魅力召唤游客。

2.3雄厚的区域旅游整体规模

江苏太湖地区一直是国内外旅游文化的热点,附近有无锡马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灵山大佛、水浒三国影视城、欧洲城等景区,和正在规划建设中的其它旅游度假观光区,旅游资源分布各有特色,各区能够扬长避短,相互协调,建成各具特点而又密切联系的旅游基地,将形成强大的规模优势,有力地推动整个区域的旅游业的发展。今后毫无疑问,苏锡常地区的滨湖

旅游事业将如本地区的经济一样熠熠生辉。本园区的开发能够充分发挥这种地域边缘优势。

2.4便利的交通条件

随着沪宁高速公路、宁杭高速公路、新长铁路的开通,以及潘分公路、环湖公路、潘百公路、潭底公路等道路的进一步建设、加上在潭底附近建设开通直达苏州、无锡、湖州、杭州的航班,将使本地区成为交通便利,对国内外游客具有吸引力的旅游观光基地。

三、项目内容概况

中华蓼莪文化园的规划布局以武进太湖旅游度假区的整体构想为基础,秉承地域传统,利用自然景观,注入文化内涵,力图凸显”文化园林”之特色。全园区主要可分六龙广场、蓼莪山村、净澄湖、二十四孝子石刻长廊、蓼莪禅寺和太湖观音等六大景点。整个文化园区以真山真水,人文胜迹作为创作源泉,着力对蓼莪山的文化与自然进行艺术提炼和环境塑造。灵活运用古园林建筑设计理论和现代科技手法,真正做到步移景异、移步换景。古蕴浓郁的建筑,自然高下的山势,萦绕开合的水系,构成了景区的结构框架。主要景观呈轴线状展开,高潮迭起,交相辉映。由建筑、水体、水面、绿化等造景要素组成大小空间环境,形成既有太湖地域风情,又令人耳目一新的现代文化园林风光,并体现出多元协调,蕴古出新,亲和人性,寓教于乐,湖山毓秀的文化园林布局特点。(详见规划用地面积和效果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