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给材料作文的审题指导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给材料作文的审题指导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给材料作文的审题指导人教版

给材料作文的审题指导

(一)材料作文审题

1、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在美国阿拉斯加温利钦自然保护区,为保护区内的鹿群,人们射杀了狼。十几年后,鹿群从4000只发展到40000只,但它们体态笨拙,没有了昔日的灵秀,并且因为体质衰弱,开始大批死亡。人们只好把狼再请回来,鹿又开始四散奔逃,但却恢复了昔日的勃勃生机。

分析:材料内容前后是因果关系。应该立足材料所述事物的“果”去追溯事物的“因”,然后就其“因”立意,联系现实生活中的某一方面展开议论。消灭了狼,鹿无忧无虑,饱食终日,数量大增。人们似乎达到了保护鹿的目的,但鹿没有了天敌,也就消除了生存的压力,于是导致体质衰弱而大批死亡。

联系实际,我们不难想到人类的生活。如果像材料中的鹿群那样,没有生存的压力,人的意志就会消沉,精神就会空虚。可见,竞争是促进发展的重要条件。正如古人所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题目:《压力与动力》《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竞争与发展》

2、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爱因斯坦曾说:“用一个大圆圈代表我所学的知识,但是圆圈之外是那么多空白,对我来说就意味着无知,而且圆圈越大,它的圆圈就越长,它与外界空白接触面也就越大。由此可见,我感到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呢。”

分析:这是一篇寓意性材料,爱因斯坦以圆圈为喻,形象说明已知与未知的关系。圈内为已知,圈外为未知,知之愈多圆圈愈大,圆圈愈大则与外界接触面愈大,意味着无知处愈多,由这一基本意思可以从不同角度去领悟寓意,从求知的角度启迪我们“学,然后知不足”、“学习是永无止境的”,从做人的角度则是告诉我们“谦虚,是博学的基础”、“人生在于不断的追求”等。由这些寓意可以联想到自己的思想与学习实际,则可以确定“圆圈说”的比喻意义,并展开议论说理。

题目:《学,然后知不足》《学海无涯知识无限》

3800字。

俄国作家果戈理在自己的作品发表之前,有先请别人提意见的习惯。有一次,他写好一个剧本,把当时最有名的诗人茹科夫斯基请来。一吃完午饭,他就开始朗读自己的新作。年迈的茹科夫斯基有睡午觉的习惯,听着听着,不觉打起盹来。过一会儿,诗人睁开眼睛时,果戈理对他说:“你看,华西里·安德烈维奇,我希望听到你的意见,而你的瞌睡就是最好的批评。”说着,就把剧本投入火中。

分析:这则材料有两个人物的行为,可以从这两个方面立意。从果戈理的角度,我们应当肯定他这种谦虚的态度,也可以赞扬他对自己的作品精益求精的认真做法;从茹科夫斯基的角度,则要提倡一种负责精神。因为这则材料中的主体人物是果戈理,而由此可以联想到果戈理之成为世界著名作家的原因。所以,最恰当的角度应当在前者。推而广之,我们的工作、学习都需要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

题目:《要有“精品”意识》

4600字。

①鲁迅说:“无论什么事,如果不断收集材料,积之1年,总可成一学者。”

②歌德在谈到积累材料时曾经说过:“一个人在年轻时积累了许多银币和铜币,年岁愈大,这些钱币的价值也愈高。到了最后,他年轻时的财产在面前块块都变成了纯金。”

③一位历史学教授对他的学生说:“如果你收集两万张卡片,就可以在历史界成为权威。”

分析:写提供多则材料的议论文,不仅要注意材料的共性,有时还要注意材料的个性。这三则材料的共性是一目了然的,那就是都说明了“治学要注意积累”。如果仅着眼于这一共性,写起来就思路闭塞,感到无话可说,没办法只得堆砌一些事例。这就需要进一步挖掘材料的个性。

试将三则材料作一番分析比较:鲁迅强调积累要长期坚持;歌德强调积累大有价值,而决不是徒耗时光和精力;历史学教授强调多积广积。这样,就能围绕“治学要注意积累”这一中心论点,提出三个分论点,从三个不同的方面,

5、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字数800字。

①日本的幼儿园要求孩子,即使在寒冬也要穿一条短裤跑步。美国托儿所里,几个月的孩子就自己托着奶瓶喝奶;幼儿园里,两岁的孩子全部自己使用刀叉吃饭,教师可以耐心地打扫,但绝不会喂饭。

②在我国,冬天里孩子们的衣服远远厚于大人;三四岁的孩子,许多还得大人喂饭。

分析:这种题型,给出多则材料,要求从不同内容的材料中提炼观点,通过求同思维发现其共同点,或者通过求异发现其独特性。上述两则材料具有对比性,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两种观念支配下的幼儿教育问题,中国父母的观念是尽好作父母的责任,为子女考虑得周到细致,在他们看来,外国父母的作法近乎残忍,不足为训,但日本、美国的父母则是另外一种观念:从小培养自立精神,是对他的一生负责。比较两种观念,联系21世纪人才的实际,用科学的精神分析材料,可以得出下列观点:《爱的真谛》《良好的素质要从小培养》。

(二)总结——从材料提炼观点

1、推究原因

2、明辨关系(1)单则材料中内容间的关系(2)多则材料中材料与材料间的关系

3、抓关键词句

4、看是非正误感情倾向

5、推究比喻中本体的意义或材料的寓意

(三)练习——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方法

材料一:鞋匠的好奇

燕子是一种候鸟,起初人们并不是这么认为的。冬季燕子在池塘的冰下越冬——这是古希腊伟人亚里士多德得出的结论。天经地义,人们尊奉了2400多年。18世纪,瑞士巴赛尔城的一位修鞋匠,看到棚下筑巢的燕子,好奇心使他写了一张纸条——“燕子,你在何处越冬?”并将它绑在燕子腿上。第二年春天,当这只燕子翩然而归时,鞋匠意外地发现了一张新的纸条:“雅典,在安托万家越冬。”鞋匠的好奇使一个被信奉了2400多年的谬误终于得以澄清。

审题立意:

材料二:

一群幼小的沙鸥,无忧无虑地嬉戏在绿色的湖水中。一只勇敢的小沙鸥尝试着,挣扎着,试图展开翅膀,飞向蓝天。它一次次不停地扑摔着,挣扎着,失败着,其余的沙鸥只是看着。突然间,那只沙鸥成功了,自由地翱翔于天际。在那只会飞的沙鸥的引领下,第二只、第三只开始了同样的尝试。

终于有一天,所有的沙鸥都学会了飞翔。

审题立意:

材料三:

1994年1月18日,杭州东河岸边200人围观惊呼有人落水。河中一少女时沉时浮,危在旦夕。这时,一位老人跳入河中奋力救起落水少女。当人们寻找他时,他已悄然离去。后查实,老人名叫李征儒,退休工人,84岁。

审题立意:

材料四:

三只青蛙掉进了鲜奶桶中。

第一只青蛙说:“这是命。”于是它盘起后腿,一动不动地等待着死亡的降临。

第二只青蛙说:“这桶看来太深了,凭我的跳跃能力是不可能跳出去的。我今天死定了。”于是,它沉入桶底淹死了。

第三只青蛙打量四周说:“真是不幸!但我的后腿还有劲。我要找到垫脚的东西,跳出这可怕的桶!于是,它一边划一边跳,慢慢地,奶在它的搅拌下变成了奶油块,在奶油块的支撑下,终于跳出了奶桶。

审题立意:

附:例文评析

例一:“扫一屋”与“扫天下”

细细品味着陈蕃少年因未扫屋却只抱“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的想法,立遭薛勤反驳的故事,行幅虽短,意却尤深。“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句颇有意味的反问直触我心弦。思索良久,终于懂得这看似毫无关联的两者内在的相通之处:不以小事为轻,而后可以成大事。

得很高,望得很远,却不见前方的绊脚石和泥潭。我们必须清楚,我们要做的第一步,是要移开绊脚石,绕过泥潭,是要将小事做好,将克服困难与挫折当作步入成功的阶梯。就像美国的卡耐基所说的:“一个不注意小事情的人,永远不会成就大事业。”

我们是否常羡慕一些卓越的科学家,学富五车的文学家,满腹经纶的学者;想象着自己手捧奖杯,作出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的一天?但是,我们却没想过成功的背后的心血与汗水。要知道,没有对科学文化知识和科研成果的日积月累,没有长期深入生活,对生活有丰富的经验,也只能是个知识的贫乏者。白居易陶罐积累资料,李贺驴背吟诗,蒲松龄历经二十余寒暑听人见闻,还有徒步跋涉实地考察的徐霞客,这些真切而又催人热泪的史实,都实实在在地印

证了成就之前的辛酸。我们在羡慕名作之余,更应学习他们的不懈的精神。

而我们一些青年学生,面对着浩渺无际的知识海洋,想到要日瓢一勺地汲取,顿时没了自信,更没了耐心。他们希望一天就使自己满腹经纶,出口成章。哪有那么容易!殊不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千里始足下,高山起微尘”。那种不联系实际,只想一蹴而就的想法只能是异想天开。

又有一些同学,只是盲目运用陈旧的学习方法,每天学得疲惫不堪,这样又与科技飞速发展,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背道而驰。我们应学学朱熹的“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根据自身条件有效地进行学习、研究。

“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要取得圆满成功,就必须从自身出发,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只有自己的辛勤与努力才有可能取得事业的成功。因此,当你树立起要“一扫天下”的宏伟目标时,别忘了先将“屋子”打扫干净。

例二:“扫一屋”与“扫天下”

人,要有梦想,要有“扫天下”的壮志,但更要有脚踏实地“扫一屋”的恒心,梦想在每个人每天的辛勤耕耘中一定会实现。

东汉时有个名人叫陈蕃,年少时的他独居一室,但是他的庭院却总是龌龊不堪,他父亲的好友薛勤见状批评道:“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陈蕃却回答说:“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反问: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薛勤的声音犹在耳旁:小事都干不了,何以成大事!是的,人从有了记忆开始,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美好的梦想,但最终的结局却因人而异。有的人每天只是对天空想着自己的梦想,却总也看不见他为这个梦想而付诸行动,基础的知识不学习,基本的经验不积累,小事不想干,大事干不了,眼高手低,还要怨天尤人,仰天长叹“生不逢时”也!

相反,有的一些人将自己的梦想埋在心中,执着地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认真地去做每一件事,从不因事小而不为,最后使自己获得成功。科学家瓦特因沸水顶起壶盖而研究发明了蒸汽机,推动了工业革命;牛顿从一个苹果落下中得到启发,而发现万有引力;奥斯特在一个简单地实验中观察到了电与磁的相互作用,为后来的电磁学研究奠定了基础,这些事例不就说明了我们身边的一些小事中也蕴含着成就大事的规律吗?

梦想,在我们这花季的年龄里,就像是冬日温暖的的阳光,就像是燕子乘来的春风,时刻撩绕在我们的心尖,让我们心旷神怡,得意洋洋,可以说,我们没有一天不是活在梦想之中。梦想远吗?很远。远得让我们摸也摸不着,是看也看不见!梦想近吗?很近。近得就在我们每天的“日顶星星晚披月”中,就在我们课本的一句一字中,就在我们的每一个标点符号中,我们只有做好了我们每天该做的每一件小事,相信我们的梦想一定会如约而至。相反,那些只有梦想而不屑所谓的“小事”,终究必将一事无成。

但是,如果我们只因“小事”而忘记自己的梦想,只为生活琐事而费其心智,呜呼!那也是何等的悲哀。

如果东汉的陈蕃只会每天将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以待来客,而把“扫除天下”这种大事抛至脑后,那就在东汉的史册中不会为他而名留青史。农民起义家陈胜如果只是与同伴一样躬耕于田野之间,而没有“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那么,又有谁来替穷苦百姓伸张正义,又有谁来推翻秦王朝的残暴统治,推动历史之轮滚滚向前。如果我们今天也只是上课学习,下课回家,心中无成就一番大事的志向,那么明天由谁来撑起这天地苍穹!

人,要有梦想,要有“扫天下”的壮志,但更要有脚踏实地“扫一屋”的恒心,梦想在每个人每天的辛勤耕耘中一定会实现。

材料作文:“引——析——提(议)——联——结”的论证结构。

“引”——定向剪裁,概述材料。所谓“概述”,就是不能将题目所给材料原文照搬,而是对准自己立论的指向剪裁材料,使材料为我所用的“定向剪裁”。应抓住材料的核心内容简要叙述,

“析“——分析材料,突出感点。“析”,就是围绕议论的中心对引录材料内容的寓意进行扼要分析。要求分析得准确,切合事理,语言精要。“析”的目的是为中心论点的提出创造理论的条件。

“提”——提出论点,纲举目张。“提”,就是通过材料的分析之后,顺势提出中心论点。根据内容的需要,有时也可以将“析”与“提”两部分的观点“合二为一”。中心论点是全文内容的“神”,材料组合的“纲”,起统帅作用。因此,论点的提炼,必须做到:扣材、准确、稳妥、鲜明、简洁。

“联”——联想联系,论证论点。“引”“析“后,作文就完成了对材料的处理。“联”是运用材料提供的道理来类比社会生活,议论社会生活的过程。可以联想类似的道理(从道理上论证),也可以联想相关的社会生活现象(从事实上论证)。这部分是作文的重点,既要放开思路,又要概括力强;既要重点突出,又要正反结合。

“结”——重申材料,深化论点。结尾呼应开头,或进一步强调论点,或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提出希望要求。

结构类型:1、层进式结构(是什么?即提出观点;为什么?即分析原因;怎么办?即提出对策、分析对策、论证对策。) 2、并列式结构(分论点并列、论据并列) 3、对照式结构(正反对比、转折补充) 4、中规中矩总分式

高考语文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专项训练带解析[技巧]

高考语文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专项训练(带解析)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们总佩服“千里马”一日千里,勇往直前的气概;人们也崇尚“老黄牛”生命不息,犁耕不止的精神。然而有的人总感到不如意,总想让“千里马”与“老黄牛”搞优势互补,从而派生出“千里马”式的“老黄牛”或“老黄牛”式的“千里马”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立 意: 二.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据报道,有人不惜花费近十倍于乘公交车的钱坐出租车去与“拒载”自己的公交车司机“理论”,追问“拒载“缘由。这样做,时间、精力与金钱的付出与得到的回报并不成正比,可当事人却认为值得!这种“较真“行动也引起许多市民的共鸣。他们认为,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两个字。做人就要这样,该认真的就绝不儿戏,也不容许被别人儿戏! 但也有市民表示,有更多的精力,干嘛不去做更有意义的事?除非真是合法权益受侵犯,否则无理较真等同野蛮!再说,一个成熟的公民社会,应当是一个法治化、人性化与宽容度并重的社会,宽容,才谈得上最真切最纯净的人道,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人际融洽。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 意: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爱因斯坦曾说:“用一个大圆圈代表我所学的知识,但是圆圈之外是那么多空白,对我来说就意味着无知,而且圆圈越大,它的圆圈就越长,它与外界空白接触面也就越大。由此可见,我感到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呢。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 意: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高考语文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

2012年高考语文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 【材料一】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材料二】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有个极大的痛苦。它是沉重的、圆圆的,我遭难了。”另一只蚌怀着骄傲自满的情绪答道:“我赞美上天,也赞美大海,我身体里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只蚌的谈话。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说:“是的,你是健康的。然而,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材料三】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的角落,真有好多人要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越出越高。晚上,院长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 最后,院长叫男孩到宝石市场去卖这块石头,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甚至被传扬成“稀世之宝”。 院长对男孩说:“生命的价值也就像这块石头一样,一块很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价值。” 【材料四】一个六岁的孩子,放学回家后,拿起刀子就要切苹果。只见他让苹果横躺下,一边是花蒂,一边是果把,刀子放在中间。刚要切,爸爸赶忙喊到:“切错了!切错!”话音刚落,苹果早已被切开,儿子拿起一半给爸爸看,喊到:“爸爸快看,好漂亮的一颗五角星!”只见苹果的横断面上,由果核的轮廓组成了规则的五角星。

初中语文_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学习目标: 理解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与一般写作步骤。 材料展示: ◎暴风雨后的一个早晨,一个男人来到海边散步。他一边沿海边走着,一边注意到,在沙滩的浅水洼里,有许多被昨夜的暴风雨卷上岸来的小鱼。它们被困在浅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虽然近在咫尺。被困的小鱼,也许有几百条,甚至几千条。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干死的。男人继续朝前走。他忽然看见前面有一个小男孩,走得很慢,而且不停地在每一个水洼旁弯下腰去———他在捡起水洼里的小鱼,并且用力把它们扔回大海。这个男人停下来,注视着这个小男孩,看他拯救着小鱼们的生命。终于,这个男人忍不住走过去:“孩子,这水洼里有几百几千条小鱼,你救不过来的。”“我知道。”小男孩头也不抬地回答。“哦?那你为什么还在扔?谁在乎呢?”“这条小鱼在乎!”男孩儿一边回答,一边拾起一条鱼扔进大海。“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也可从一个侧面或角度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赛前热身: 西方一位艺术家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所以我说:只要我们细心,世上有很多东西都能触发我们无尽的联想。今天我们重新审视一下那熟悉的英语26个字母,看看我们能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示例】 有人看到A想到“只有脚踏实地,才能顶天立地”。 有人看到C想到“把圆满美好事物粉碎给人看就是悲剧”。 有人看到D想到“小园香径独徘徊”。 那么大家仔细观察每个字母,你能想到什么?它可以是一句名言,可以是一句诗,可以是用你自己的话阐明的一个道理。 提两点要求: 1.这句话要美,简洁而富有创新;要真,字母之形和所讲之理相得益彰; 2.想好之后,抄在黑板上“发表”,让我们奇文共赏。 如:A: H: W: 写作步骤:

(推荐)高三语文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伊宁县二中高三语文之新材料作文的审题与立意教师版 学习目标:1、通过对高考作文试题的感知,总结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应注意的问题。 2、通过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训练,探究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进而逐步提高审题立意的能力。 一、概念阐释 1.何谓“新材料作文”? 新材料作文(也叫后话题作文、题意作文、命意作文),指的是只给出材料,不规定话题,不限文体,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义”的作文,它不同于以往根据材料写议论文的材料作文,也有别于有明确话题的话题作文,是介于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之间的一种新的作文形式。 2.新材料作文的类型 故事型:包括梗概故事和片断故事、寓言故事、漫画 论说型:包括名言警句、哲理语段、议论片段 事例型:名人事例,凡人小事 诗歌型:哲理小诗、抒情短诗等 材料还可分为单则材料和多则材料 二、典型探讨 (一)、因果探究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周日,两同学相约去游览一座名山。登山之初,甲同学不慎跌了一跤,于是他觉得这一天真是晦气。一路上,美丽的风景扑面而来,乙同学陶醉其中,赞不绝口,甲同学却全然不觉,反而认为没什么看头。他指着一棵枯黄的树说,树都枯黄了,这山有什么美?山路越走越险。爬到半山腰,乙同学仰望山顶的奇景,感叹道:“无限风光在险峰!”且催甲同学加快点脚步。甲同学面对险路,望山兴叹,不愿继续攀登,只想等着乙同学从山顶返回,最终他没能看到山顶的美景。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我的立意: (1)方法指导: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多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第一步:概括事件始末或人物态度(谁-怎么做-怎么样) 第二步:对不同人物的结果或态度逐一探究“为什么”(原因:一般有关键词句提示) 第三步:由浅入深,确定最佳立意(原因往往有多个,抓最主要的原因来立意会更符合题意。不少材料的原因往往表现出的只是表面上的浅层次的原因,应仔细揣摩关键词句) (2)教师指导:先说作文类型,目前的新材料主要分为社会现实型、文学故事型、理论观点型。这则材料属于文学故事型,通过甲乙两同学游览名山的不同经历和感受来阐述一个道理。我们不妨先对这个故事作一下层次划分,以把握其主要内容。

2020年襄阳市中考语文材料作文复习题及分析与范文

2020年襄阳市中考语文材料作文复习题 1.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老师父分给本、静、安每人一颗古老的莲花种子。 我要第一个把它种出来!本想。于是他跑去寻找锄头,把种子埋在雪地里。等了很久,本的种子也没有发芽。本愤怒地摔断了锄头,不再干了。 静在最温暖的房间里,用最名贵的药水和花土,小心的种下了种子。 静的种子发芽了,静把它当成宝贝,用金罩子罩住它。静的小幼芽因为得不到阳光和氧气,没过几天就枯死了。 春天来了,在池塘的一角,安种下了种子。 不久,种子发芽了。安欣喜的看着眼前的绿叶。 盛夏的清晨,在温暖的阳光下,古老的千年莲花轻轻地盛开了。 【分析】【审题立意】该材料可以从“学会等待”“遵循规律”“顺其自然”“成长需要爱和自由”“盲目追求第一”“心定则慧”“平常心”“抓住时机”等角度入手写作。审题时,我们可抓住诗歌的意象去联想、体会,捕捉它所包含的象征意义和寓意。如果诗歌内容庞杂繁复,我们应该找出并理解它的关键语句,把握关键信息,以便准确把握主旨。 【文体选择】记叙文或议论文。 【思路点拨】确定主旨以后,有两个写作思路可以选择。一是写人记事,从生活中选取能表现主旨的一件或几件真实事件,以真实事件寄托真挚感情或真实感悟,以真情打动读者。二是议论说理。以主旨为中心论点。摆事实,讲道理,向读者传达并证明自己的看法与观点,一定要做到言之有物,说理严密,以理服人。 【写作手法】提倡文笔优美,表现匠心结构。首先,要经营好开头和结尾,这是展示个人写作能力的重要窗口。这两处,要通过修辞手法的运用,凸显语言美,要寄予深情,留有余味。其次,要详略处理得当。有利于表现文章主旨的,就得详写;关系不大的,就得略写或者舍去不写。再次,安排好过渡。在内容或者场景转换时,在议论过程中的总分转换时,都需要我们运用一些关联词语、过渡句或者过渡段来衔接上下,紧密结构。 最后,应把握好照应。前有所呼、后有所应是一种重要的结构特征,它能贯通文脉、严谨结构、强化内容。 【论证方法】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不同的论 第1 页共2 页

初中语文九年级作文指导课教案

《生活中不能没有》 ——九年级作文指导 一、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准确的审题能力; 2.围绕中心选材; 3.通过具体情节(细节)表现主题思想。 二、教学重点 通过具体情节(细节)表现主题思想。 三、教学难点 围绕中心选材。 四、教学过程 (一)展示作文要求: 请以“生活中不能没有”为题,写一篇真情实感,500字以上的记叙文。 1. 要弄清题意:分析已有文字部分所表达的意思。 2. 补好文题:要易写作;充分考虑所要写的人、事、物;要内容健康。 3.回顾与主题有关的名言警句,尝试引用到写作上。 (二)审题 1. 审人称 2. 审题眼 3. 审范围 (三)围绕中心选材 1..从这些关键的字眼我们会思考着哪些问题? 在弄清题目要求、题眼、范围以后,思考:①要选择与题目有关并且是自己最熟悉的、最有代表性的材料?②用什么表现手法和生动的语言来表达文章的主题? 2. 重现生活篇章,激起学生思绪,引导学生初步构思写作素材。(事件真实、感 情真挚) (四)具体事情(细节)表现主题 1. 借鉴《珍珠鸟》严谨的结构及记叙顺序,通过具体事件(细节)表现主题; 2. 讨论与交流:根据下面信息,通过具体事件(细节)表现主题思想。 主要对象:珍珠鸟和我 主要内容:主要是生动细腻地描写珍珠鸟在我的呵护下成长,我取得了它的信赖。作者把鸟与人由疏远到亲近的和谐相处的经过写得栩栩如生,和谐相处使两者之间建立起友谊,成为朋友。 主题思想: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五)列提纲 1. 学生参考范例《生活中不能没有母爱》给自己的作文列提纲。 2. 交流点评。

(六)布置作业:阅读范文后,用50分钟根据提纲写作文。 课例: 《珍珠鸟》 冯骥才 提纲 主要对象: 珍珠鸟相关对象:“我” 主要内容:主要是生动细腻地描写珍珠鸟在我的呵护下成长,我取得了它的信赖。作者把鸟与人由疏远到亲近的和谐相处的经过写得栩栩如生,和谐相 处使两者之间建立起友谊,成为朋友。 主题思想: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记叙顺序:时间顺序 ⑴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放在一个简易的竹条编成的笼子里,笼内还有一卷干草,那是小鸟舒适又温暖的巢。 ⑵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 ⑶我把它挂在窗前。那儿还有一大盆异常茂盛的法国吊兰。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它们就像躲进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从中传出的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 ⑷阳光从窗外射入,透过这里,吊兰那些无数指甲状的小叶,一半成了黑影,一半被照透,如同碧玉,斑斑驳驳,生意葱茏。小鸟的影子就在这中间隐约闪动,看不完整,有时连笼子也看不出,却见它们可爱的鲜红小嘴从绿叶中伸出来。 ⑸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我们就这样一点点熟悉了。 ⑹三个月后,那一团愈发繁茂的绿蔓里边,发出一种尖细又娇嫩的鸣叫。我猜到,是它们有了雏儿。我呢,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好奇的眼睛去惊动它们。过不多久,忽然有一个更小的脑袋从叶间探出来。哟,雏儿!正是这小家伙! ⑺它小,就能轻易地由疏格的笼子里钻出来。瞧,多么像它的父母: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⑻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

最新高考语文作文审题立意训练题精选(附思路指导)

最新高考语文作文审题立意训练题精选(附思路指导) 作文审题类型 1、命题作文[完全式、填充式(半命题)、倾向式(材料+题目)] 2、材料作文(文字材料、图画材料) 3、话题作文(联想想象型、比喻象征型、定向暗示型、关系型) 三、审题应怎样切合题意呢 “切合题意”是作文命题都每一忠告.忠告考生务必准确审题.审题的本质就是正确把握行文的方向.面对话题作文,考生就像站在十字路口,何去何从是首要问题.如果出发的方向错了.那无论行进中如何经营都无济于事。 为此我们提出三个切题具体要求: A、实扣:作文内容与作文题所供话题或材料有实际的本质的联系和契合,而不貌合神离. B、明扣:作文内容与作文题所供话题或材料有明显的相似语句. C、全扣:作文的标题、开头、主体段落、过渡、结尾等处处都应体现作文题的命题寓意. 四、审题三忌: 一忌无视材料或话题,另起炉灶;二忌游离话题,喧宾夺主;三忌主旨不明,云山雾罩。 一、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的审题决定着立意,也就是说文章的立意取决于审题。审题不清,那么立意就不准;立意不准,就会出现偏题、跑题现象。“棋失一着,全盘皆输”就是这个道理。审题时要注意点。①整体性原则;②多角度原则;③明限制原则。审题方法:找关键词句法,领会寓意。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森林边住着一个猎人,他平日里总习惯带上自己那条忠实的猎狗到山上和林中打猎。 猎狗品种优良,追捕猎物时速度飞快,反应敏捷。对于锁定的目标,几乎从未失手过。猎人对此很满意,经常嘉奖它,更是对它特别信任。 有一次,主人用枪射击一只狐狸,但是不够准,让狐狸逃跑了。于是猎狗朝着狐狸逃跑的方向猛追过去。 狐狸蹿进了森林,森林里树木丛生,道路弯曲,狐狸对路径非常熟悉。但猎狗也不含糊,追捕的过程紧张迭起。狐狸跑不过猎狗,眼看就要被追上了。突然,狐狸一个大转身,蹿到了另一条小路,猎狗一不留神,身子撞到了路边的大树上,擦伤了皮,顿时感到有点疼痛。 “唉!我为什么要追得这么累?即使追不到狐狸,我也不会饿肚子呀!”刚刚有念头闪过,它的速度就已经慢下来了。 狐狸就在这个空隙又跑远了。 “算了,反正现在早已经脱离了主人的视线,主人又看不到。”猎狗跑着跑着又起了放弃的念头,速度更加迟缓起来。 狐狸终于摆脱了猎狗的追捕,猎狗也又回到了主人的身边。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 仔细审察、分析、研究材料,选择角度,确定你的观点。 根据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小马要过河,先问牛大伯,问是否可以趟过去。牛大伯说水很浅,能趟过。小马正准备过,忽然松鼠告诉他,水很深,不能过,前天还淹死了它的一个同伴。小马没主意了,回去问妈妈。妈妈叫它自己多想想,试一试。结果小马过去了,水不深也不浅,刚好过膝盖。 3.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作文: 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的角落,真有好多人要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越出越高。晚上,院长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 最后,院长叫男孩到宝石市场去卖这块石头,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甚至被传扬成“稀世之宝”。 院长对男孩说:“生命的价值也就像这块石头一样,一块很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价值。” 4.根据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时间。蜗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 一、材料作文【审题点拨】 1.本次作文命题极力模仿2006年全国卷,命题形式按照2006年全国卷试题分析的话来讲,应称为“材料范围作文”。从材料来看,我们可选择多角度、多侧面来审题立意。 从狐狸的角度来看,这是一场生命竞赛,为了生存,不敢有一丁点儿的懈怠,于是用尽所有的力气进行抗争,发挥出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写作指导及优秀范文(全套)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写作指导全套 第一单元学习扩写 写作目标 1.了解扩写的相关概念。 2.通过学习范例,领会扩写的意义,掌握扩写的方法。 3.能根据提供的材料,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展开合理的想象,进行扩写。 回扣课文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节选)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 ..; ..;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祖国啊! 精| 彩| 点| 评 诗人通过一系列意象,呈现出自己心目中的祖国的形象,抒发了对祖国的情感。扩写此部分时,一定要突出“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等意象的内涵,把握住诗人的情感。此外,还要在合理想象的基础上,进行细致的描绘。 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精| 彩| 点| 评 诗中的“风景”,既指“你”看到的风景,又指“你”是“看风景的人”眼中最亮丽的风景。根据“你”的那扇被“明月装饰了”的窗子,展开联想与想象,此刻展现在你眼前的是一幅美丽迷人的月夜风光图,那桥、那水、那楼……那窗外的一切都溶在这迷蒙、缥缈的月色之中,显得那么神秘,那么奇妙,那么甜蜜,那么惬意。 写作探究 阅读下面的语段,深入思考,将其扩写成一篇议论性文章,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这是明代学者胡居仁撰写的对联,意在勉励自己:做事情贵在持之以恒。持之以恒,就要注重平日积累,而非临时抱佛脚。持之以恒,就要注意坚持,而非一曝十寒。古今中外很多事例都告诉我们,做事情有恒心方能成功。我们在求学、成长的路途上,也应持之以恒。 【提示】 1.阅读所给的材料,分析材料论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议论文扩写的要点在于补充论据。仔细思考有哪些事例、名人名言等可以作为论据。 3.选择恰当的论证方法。在文章结构上,可以采用层层深入的结构,也可以设置几个分论点,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进行论证。 五步构思法 第一步:审题拟题。针对具体文题或本单元诗歌进行的扩写,只需要在要扩写的文题后添加“扩写”二字即可;如果针对材料进行扩写,需要结合材料,提炼出观点,如本材料可以提炼出“持之以恒”或“成功贵有恒”的观点。 第二步:高远立意。扩写时,要注意理解材料中所表达的观点或本单元诗歌的主旨,不要改变原文的立意。 第三步:巧妙选材。扩写就是丰富扩写点的过程。因此在扩写时,一定要对原文进行仔细的研读和分析,梳理出扩写点。上述材料,扩写的要点在于补充论据,仔细思考有哪些事例、名人名言等可以作为论据。 第四步:谋篇布局。扩写时,不要影响或改变原作的思路。如题干要求写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要齐全,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行文,可采用层层深入的结构,也可以设置几个分论点,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进行论证,力求文章严谨。在运用论据时要注意文章的详略得当,根据需要选用相应的论证方法。 第五步:开头结尾。扩写时,文章的开头、结尾至关重要。开篇可以直接提出论点,或运用论据材料引出论点等;结尾可以点明论点或主旨,也可以照应开头,卒章显志。 佳作展台 坚持不懈贵于金 张绍剑 “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这是明代学者胡居仁撰写的对联,我对此颇有感触,我认为:坚持是茫茫黑夜中的一盏光芒四射的启明灯,赐给我们战胜黑暗的力量;坚

2020高三语文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指导

高三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指导 把握材料全局,理解材料的整体立意。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抓住片言只语不放,这样,很容易跑题。 1.有一则小故事是这样的:有个太太多年来不断嘲笑对面太太很懒惰:“那个女人的衣服,永远洗不干净。看,她晾在院子里的衣服,总是有斑点,我真的不知道,她怎么连洗衣服都洗成那个样子……”直到有一天,有个朋友到她家才发现不是对面的太太的衣服洗不干净。细心的朋友拿了一块抹布,把她窗户上的灰渍抹掉,说:“看,这不就干净了吗?”原来,是自己家里的窗户脏了。 一个人发现别人的错误总比发现自己的错误容易,而错怪别人也比检讨自己更简单。因为,生活当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那些愤世嫉俗的人。我们不妨提醒他们:“擦亮你的窗子。”而我们每个人也应常常自问一句:“自己的窗子擦亮了吗?”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话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角度提示】:阅读材料,我们会找到一个关键的句子:“一个人发现别人的错误总比发现自己的错误容易,而错怪别人也比检讨自己更简单。”擦亮你心灵的窗子,你会发现更真实更精彩的东西在闪闪发光,生活中很多东西都不是可以直视的,要用心去发现。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擦亮窗户就是擦亮眼睛、擦亮心灵。擦亮心灵的窗户,你会发现原来很多东西都是你没看过的。擦亮你的窗子。 这是一个比喻型作文,我们应善于从喻体中发现本体,然后通过联想类比,这样才能打开思路。这里的窗子并非只是实指的窗子,而有更深层面的意义,是非物质化的心灵、认识、修养类的窗子。隔着物质的窗子看世界有时会很不分明,很不清楚;隔着心灵上的窗子更会让心迷失方向。这个话题可以写在人与人交往过程中,我们很容易发现别人的错误或缺点,可对于自己的问题或错误往往看不到,因此别让灰尘挡住了自己的视线,擦亮窗子可以使我们看清这个世界;因此多找到自身的不足,检讨一下自己,而不要一味地怪罪别人。文章需要从这个层面展开,写出自己的认识与思考。 2.有这样一个传说,说的是有这么一只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上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美妙动听。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才歇息下来。然后,它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荆棘上,便在那荒蛮的枝条之间放开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声竟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这是一曲无比美妙的歌,曲终而命绝。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因为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疼痛的巨创来换取。它的歌声是以生命为代价的歌唱,是世间最凄美的绝唱。这不仅仅是一种生的态度,更是一种感天动地的爱的方式。 【角度提示】主旨:赞美荆棘鸟以顽强的精神唱出最美的生命之歌。 材料中的主要事件:荆棘鸟从离巢便不懈寻找着荆棘树,经历磨难,超脱自身的痛苦,唱出最美的生命绝唱。①超脱出自身的痛苦,生命之花才美丽;②有顽强的意志,才敢挑战生活中的荆棘;③生命需要勇敢和顽强。 如何让把握寓意。1、提取关键语句。 2、明确材料主旨 3.紫藤萝和牵牛花,没有挺拔的躯干,却凭借枯树和篱笆,以昂然之姿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美丽;篱笆和枯树,本无美景可言,却凭借牵牛花和紫藤萝,成就了一道到风景。

九年级语文复习 作文专题 材料作文指导

备战中考作文指导——材料作文指导 【原题展示】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记下你心中的美 美无处不有,美无时不在。在你的生活中,一定会有美好的人、美好的事给你留下美好的印象:亲情的温暖,他人的关怀,同学的友谊,班集体的荣誉,等等,点点滴滴,聚集心头。生活中的美给你乐趣,给你自信,给你希望,给你力量。记下你心中的美,让它成为永久的美好回忆。 要求: 1.选取给你留下深刻、美好印象的人或事来写,要写出这些人或事“美”的特点。 2.要写出自己对美好事物的感受,要有真情实感。 3.尽可能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和议论等表达方式。 4.题目自拟,内容要紧紧扣住“美”的印象和对“美”的感受,传达出“美”的感染力;字数不限。 【思路点拨】 (一)阅读材料,把握内涵 材料作文兼考我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因此,仔细阅读材料,把握材料内涵,是写好此次作文的第一关。材料中“美无处不有,美无时不在”一句告诉我们,凡是涉及美的经历或感受,都在这则材料范围之内。但我们如何界定美,却是需要仔细考量、琢磨的问题。首先,对于写作来说,美就是一种“见人所未见,言人所未言”的创造,即发现别人未曾发现的,表达别人未曾表达过的。其次,不要局限于提示(亲情的温暖,他人的关怀,同学的友谊,班集体的荣誉等)的范围选材。我们作文的视角还可以延伸到“读书之美”、“自然之美”等范围。 (二)选好角度,拟好题目

所谓选好角度,就是选择从你最独特、最新颖的发现、感悟写起。角度的确定,还得注意对材料“大”“小”的取舍。美,涉及的内容宽泛,主题不可谓不大。但我们作文时不宜就“大”写“大”、泛泛而谈,不宜停留在那些大众化的“温暖”、“关怀”、“友谊”、“荣誉”等范畴取材行文,而应尽量挖掘那些“小”事或平凡人物中蕴藏的美,以使作文内容独特而具体,达到感人的效果。关于拟好题。本材料已经用“记下你心中的美”明示了作文内容的要求,如果你将此题作为自己作文的题目,则可能犯审题欠严谨的毛病。因为你不能对你的读者说“记下你心中的美”。怎样拟题?取决于你审美感受的深浅。如果你从人际交往或读书对话中获得一种温暖、一种感动,那么可拟“温暖的时刻”,记下你那一时刻美的发现;如果你感受过包容(宽容)的幸福,那么可拟“有一种幸福叫包容”,表达包容之美;在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特大地震灾难发生后,举国上下,一片救援!尤其是那些生活并不富裕甚至贫穷的人们,自觉地走排队捐款献血……可以相信,大家对那些悲壮的场面至今都还记忆犹新!就此,可拟“留在心底的风景”,抒发对人性之善、之美的崇敬之情……用心发现身边之美,作文的精灵尽在其中。 (三)围绕主题,综合表达 从材料的提示语和作文要求来看,此文宜采用抒情散文或叙事散文的形式,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或议论的表达方式来达到对美的讴歌。下面列举几个相关佳作片段供同学们欣赏。 【佳作片段一】 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秋夜,散步在“庭松不改青葱色,盆菊仍霏清静香”的庭院里,“栏外青山排挞绕,楼前积水当湖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再加上远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境界定会让你心旷神怡、惬意满怀。(2008年中考满分作文《诗意地散步是心灵的享受》) 【简析】 是什么建构了这充满诗情画意的片段?是作者那跨越时空的审美想像和联想所致。简单地说,

语文作文审题训练及作文材料

同中有异巧分辨 ——作文审题训练要求:1、认真阅读下列作文题,在每个题目下面写出你审题后确定的两种观点。 2、下面每个作文题虽形式不同,却都与“镜子”有关,请纵向比较,思考它们立意的范围有何不同。 3、读一读“补充材料”,想一想它们能引发你怎样的人生感悟。这些感悟分别适合前面的哪些作文题呢? 练习: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世界就像一面镜子,每个人都可以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像。你对它笑,它便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便对你哭。其实,镜子的功能还远不止此…… 请就上述材料,展开联想,自定角度,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少于800字。 立意(一) 立意(二) 二、请从哈哈镜、望远镜、显微镜、三棱镜、反光镜中任选两种,以此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体裁不限,诗歌除外。 立意(一) 立意(二) 三、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按要求作文。 林清玄对窗子和镜子有过精彩的比喻:“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时,需要的是窗子:一个人面对自我时,需要的是镜子。”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立意(一)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富人去请教一位哲学家,为什么自己有钱以后很多人不喜欢他了。哲学家将他带到窗前,说:“向外看,你看到了什么?”富人说:“我看到外面有很多人。”哲学家又将他带到镜子前,问:“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富人回答:“我自己。”哲学家一笑,说:“窗子和镜子都是玻璃做的,区别只在于镜子多了一层薄薄的白银。但就是因为这一点银子,便叫你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别人了。” 请根据上述材料,联系个人经历或生活实际,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立意(一) 立意(二)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唐朝的刘禹锡写过一首《昏镜词》诗。诗的小引说:一位制镜的工匠在店铺里摆了十面铜镜求售,其中只有一面磨制得清晰光亮,其余九面都昏暗模糊。有人不解地问:为什么镜的昏明如此悬殊?工匠解释说:并不是不能把所有的镜子都磨制得一样光亮,问题是买镜子的人十中有九喜欢昏镜而不喜欢明镜,因为清晰光亮的镜子能照见无论多么细小的瑕疵,绝大多数人用这样的镜子会感到不自在。 的确,制镜、售镜自有目的:买镜、用镜大有讲究。请就“买镜”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2.立意自定。3.文体自选。4.题目自拟。5.不少于800字。6.不得抄袭。 立意(一) 立意(二) 六、请以《心中的那面镜》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体裁不限,诗歌除外 立意(一) 立意(二)

高一语文材料作文审题指导

高一语文材料作文审题训练 一、材料作文审题原则 ①整体性原则 1. 一伟大雕塑家完成了一座非常完美的雕塑,有人问她:“你是怎样雕出如此完美的雕塑的?”雕塑家回答说:“其实,这座雕像原来就在那里,我只是将它多余的边边角角去掉而已。”其实,在人生中,你就是那座雕像,只要去掉“多余的边边角角”,就能获得完善的自我,而那位出色的雕塑家,就是你自己! 有的同学抓住了关键词“雕塑自我”,以此为话题,立意为“我勤奋努力塑造自我”、“我通过多读书塑造自我”、“我选择好的朋友塑造了自我”、“我培养自己高尚的情操来塑造自我”等等。有的同学更是出新:“我不用祛除自身的毛病,因为每一个成功的人都有缺点错误。”这样行不行呢?不行!只抓住材料本身的“只言片语”来立意,没有能够准确把握出题者的真正意图,未免偏颇。既然是审题,就应该审得全面,把材料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而不是分割蚕食,片面立意。如我们把上面这则材料当做一个整体来分析就不难发现:除了“塑造自我”这个短语以外,“去掉多余的边边角角”也是很重要的一个信息。“去掉…多余的边边角角?才能塑造完美的自我”才是材料的中心内涵,围绕这一点立意选材文章就已经成功一半了。 ②多角度原则 很多材料包含两个或更多含义,因此分析材料时,要运用发散性思维,很快列出由材料中引出来的观点2~5个,然后找出一个对自己写作有利的分析角度去写。 2. 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于是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将会贫穷不堪了。”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国人是赤脚走路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国人是披发的,你们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么能不穷呢?” 1.横向立意: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 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脱离实际。这种立意的好处是能紧扣材料的基本倾向、主要观点,因而不会出现偏题、走题的现象。 2.反向立意:就是把原材料的问题倒过来想想,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 因为越人赤脚、披发,鞋帽就大有市场,就会得出鲁人未必会穷的结论。这就要求鲁人敢于尝试、敢于冒险、敢于改革。 ③明限制原则 料作文审题立意的限制性非常强,必须要明确材料题旨来确定立意。 3. 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的角落,真有好多人要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越出越高。晚上,院长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 最后,院长叫男孩到宝石市场去卖这块石头,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甚至被传扬成“稀世之宝”。院长对男孩说:“生命的价值也就像这块石头一样,一块很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价值。” 有很多同学以“珍惜”为话题,写“珍惜友谊”、写“珍惜时间”、“珍惜幸福生活”、“珍惜学习机会”等,都未免偏颇。只要我们再全面深入地进行分析,就会明白这则材料的主旨才是话题——“只要自己看重自己,珍惜自己,你的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材料对“珍惜”有了

九年级语文给材料作文的审题指导人教版

给材料作文的审题指导 (一)材料作文审题 1、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在美国阿拉斯加温利钦自然保护区,为保护区内的鹿群,人们射杀了狼。十几年后,鹿群从4000只发展到40000只,但它们体态笨拙,没有了昔日的灵秀,并且因为体质衰弱,开始大批死亡。人们只好把狼再请回来,鹿又开始四散奔逃,但却恢复了昔日的勃勃生机。 分析:材料内容前后是因果关系。应该立足材料所述事物的“果”去追溯事物的“因”,然后就其“因”立意,联系现实生活中的某一方面展开议论。消灭了狼,鹿无忧无虑,饱食终日,数量大增。人们似乎达到了保护鹿的目的,但鹿没有了天敌,也就消除了生存的压力,于是导致体质衰弱而大批死亡。 联系实际,我们不难想到人类的生活。如果像材料中的鹿群那样,没有生存的压力,人的意志就会消沉,精神就会空虚。可见,竞争是促进发展的重要条件。正如古人所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题目:《压力与动力》《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竞争与发展》 2、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爱因斯坦曾说:“用一个大圆圈代表我所学的知识,但是圆圈之外是那么多空白,对我来说就意味着无知,而且圆圈越大,它的圆圈就越长,它与外界空白接触面也就越大。由此可见,我感到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呢。” 分析:这是一篇寓意性材料,爱因斯坦以圆圈为喻,形象说明已知与未知的关系。圈内为已知,圈外为未知,知之愈多圆圈愈大,圆圈愈大则与外界接触面愈大,意味着无知处愈多,由这一基本意思可以从不同角度去领悟寓意,从求知的角度启迪我们“学,然后知不足”、“学习是永无止境的”,从做人的角度则是告诉我们“谦虚,是博学的基础”、“人生在于不断的追求”等。由这些寓意可以联想到自己的思想与学习实际,则可以确定“圆圈说”的比喻意义,并展开议论说理。 题目:《学,然后知不足》《学海无涯知识无限》 3800字。 俄国作家果戈理在自己的作品发表之前,有先请别人提意见的习惯。有一次,他写好一个剧本,把当时最有名的诗人茹科夫斯基请来。一吃完午饭,他就开始朗读自己的新作。年迈的茹科夫斯基有睡午觉的习惯,听着听着,不觉打起盹来。过一会儿,诗人睁开眼睛时,果戈理对他说:“你看,华西里·安德烈维奇,我希望听到你的意见,而你的瞌睡就是最好的批评。”说着,就把剧本投入火中。 分析:这则材料有两个人物的行为,可以从这两个方面立意。从果戈理的角度,我们应当肯定他这种谦虚的态度,也可以赞扬他对自己的作品精益求精的认真做法;从茹科夫斯基的角度,则要提倡一种负责精神。因为这则材料中的主体人物是果戈理,而由此可以联想到果戈理之成为世界著名作家的原因。所以,最恰当的角度应当在前者。推而广之,我们的工作、学习都需要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 题目:《要有“精品”意识》 4600字。 ①鲁迅说:“无论什么事,如果不断收集材料,积之1年,总可成一学者。” ②歌德在谈到积累材料时曾经说过:“一个人在年轻时积累了许多银币和铜币,年岁愈大,这些钱币的价值也愈高。到了最后,他年轻时的财产在面前块块都变成了纯金。” ③一位历史学教授对他的学生说:“如果你收集两万张卡片,就可以在历史界成为权威。” 分析:写提供多则材料的议论文,不仅要注意材料的共性,有时还要注意材料的个性。这三则材料的共性是一目了然的,那就是都说明了“治学要注意积累”。如果仅着眼于这一共性,写起来就思路闭塞,感到无话可说,没办法只得堆砌一些事例。这就需要进一步挖掘材料的个性。 试将三则材料作一番分析比较:鲁迅强调积累要长期坚持;歌德强调积累大有价值,而决不是徒耗时光和精力;历史学教授强调多积广积。这样,就能围绕“治学要注意积累”这一中心论点,提出三个分论点,从三个不同的方面, 5、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字数800字。 ①日本的幼儿园要求孩子,即使在寒冬也要穿一条短裤跑步。美国托儿所里,几个月的孩子就自己托着奶瓶喝奶;幼儿园里,两岁的孩子全部自己使用刀叉吃饭,教师可以耐心地打扫,但绝不会喂饭。 ②在我国,冬天里孩子们的衣服远远厚于大人;三四岁的孩子,许多还得大人喂饭。 分析:这种题型,给出多则材料,要求从不同内容的材料中提炼观点,通过求同思维发现其共同点,或者通过求异发现其独特性。上述两则材料具有对比性,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两种观念支配下的幼儿教育问题,中国父母的观念是尽好作父母的责任,为子女考虑得周到细致,在他们看来,外国父母的作法近乎残忍,不足为训,但日本、美国的父母则是另外一种观念:从小培养自立精神,是对他的一生负责。比较两种观念,联系21世纪人才的实际,用科学的精神分析材料,可以得出下列观点:《爱的真谛》《良好的素质要从小培养》。 (二)总结——从材料提炼观点 1、推究原因 2、明辨关系(1)单则材料中内容间的关系(2)多则材料中材料与材料间的关系 3、抓关键词句 4、看是非正误感情倾向 5、推究比喻中本体的意义或材料的寓意 (三)练习——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方法 材料一:鞋匠的好奇 燕子是一种候鸟,起初人们并不是这么认为的。冬季燕子在池塘的冰下越冬——这是古希腊伟人亚里士多德得出的结论。天经地义,人们尊奉了2400多年。18世纪,瑞士巴赛尔城的一位修鞋匠,看到棚下筑巢的燕子,好奇心使他写了一张纸条——“燕子,你在何处越冬?”并将它绑在燕子腿上。第二年春天,当这只燕子翩然而归时,鞋匠意外地发现了一张新的纸条:“雅典,在安托万家越冬。”鞋匠的好奇使一个被信奉了2400多年的谬误终于得以澄清。 审题立意: 材料二: 一群幼小的沙鸥,无忧无虑地嬉戏在绿色的湖水中。一只勇敢的小沙鸥尝试着,挣扎着,试图展开翅膀,飞向蓝天。它一次次不停地扑摔着,挣扎着,失败着,其余的沙鸥只是看着。突然间,那只沙鸥成功了,自由地翱翔于天际。在那只会飞的沙鸥的引领下,第二只、第三只开始了同样的尝试。 终于有一天,所有的沙鸥都学会了飞翔。 审题立意: 材料三: 1994年1月18日,杭州东河岸边200人围观惊呼有人落水。河中一少女时沉时浮,危在旦夕。这时,一位老人跳入河中奋力救起落水少女。当人们寻找他时,他已悄然离去。后查实,老人名叫李征儒,退休工人,84岁。 审题立意: 材料四: 三只青蛙掉进了鲜奶桶中。 第一只青蛙说:“这是命。”于是它盘起后腿,一动不动地等待着死亡的降临。 第二只青蛙说:“这桶看来太深了,凭我的跳跃能力是不可能跳出去的。我今天死定了。”于是,它沉入桶底淹死了。 第三只青蛙打量四周说:“真是不幸!但我的后腿还有劲。我要找到垫脚的东西,跳出这可怕的桶!于是,它一边划一边跳,慢慢地,奶在它的搅拌下变成了奶油块,在奶油块的支撑下,终于跳出了奶桶。 审题立意: 附:例文评析 例一:“扫一屋”与“扫天下” 细细品味着陈蕃少年因未扫屋却只抱“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的想法,立遭薛勤反驳的故事,行幅虽短,意却尤深。“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句颇有意味的反问直触我心弦。思索良久,终于懂得这看似毫无关联的两者内在的相通之处:不以小事为轻,而后可以成大事。 得很高,望得很远,却不见前方的绊脚石和泥潭。我们必须清楚,我们要做的第一步,是要移开绊脚石,绕过泥潭,是要将小事做好,将克服困难与挫折当作步入成功的阶梯。就像美国的卡耐基所说的:“一个不注意小事情的人,永远不会成就大事业。” 我们是否常羡慕一些卓越的科学家,学富五车的文学家,满腹经纶的学者;想象着自己手捧奖杯,作出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的一天?但是,我们却没想过成功的背后的心血与汗水。要知道,没有对科学文化知识和科研成果的日积月累,没有长期深入生活,对生活有丰富的经验,也只能是个知识的贫乏者。白居易陶罐积累资料,李贺驴背吟诗,蒲松龄历经二十余寒暑听人见闻,还有徒步跋涉实地考察的徐霞客,这些真切而又催人热泪的史实,都实实在在地印

中考语文作文指导系列 作文单则材料的审题方法

中考语文作文指导系列作文单则材料的审题方法 《考试说明》中对审题的要求是四个字:准确、全面。如何做到准确而全面呢?下面我们就按照给材料的形式单则材料,谈一淡单则材料的审题方法。 单则材料从提炼观点的角度说有单角度和多角度之别。 (1)单角度材料。单角度材料是只能从材料当中提炼出一个观点的材料。审题较多角度容易,但是也不可掉以轻心。关键要点是要抓住材料叙述的侧重点,也就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材料的本质意义。我们看下面一则材料: 宋元之际,世道纷乱。一学者许街,行路时,口渴难忍。路遇梨树,众人皆围而摘梨,惟许衡不为所动。人问之,曰:“此非吾梨,岂能乱摘?”人以其迂腐,讥之:“乱世梨无主。”衡正色曰:“梨虽无主,而吾心有主。” 如何提出正确的立论呢?这就要分析这段材料的主旨.要从整体阅读的基础上领会其含义。这则材料重点突出了两种行为,即众人摘梨,独许衡不摘。许衡为何独不摘梨?内在原因是其内心有“主”。通过以上行为的比较和内外因果的寻求,因此作品的土旨是赞扬许衍在纷乱之世不为利欲所动的精神。可立意为:无论何时何地,人要坚

持自己的人生准则。 把握材料的主旨是最常见而稳妥的办法,如能准确概括出材料的中心,并以此作为自己文章的中心,无疑是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确定文章的中心和立意角度。 (2)多角度材料。有些材料,它的内涵是很丰富的,有多方面的内容可以触发人们的感触。因此这样一则材料可以有多个感点,我们叫它多角度材料。对这样的材料我们可以从多角度去思维立意。这样的材料都有一个特点:初读一遍会觉得材料的侧重点不很突出,材料出多个人或做法组成。对于这样的材料我们可以从不同的人或物身上提出不同的观点,一般从主人公、主要做法身上提出的观点是主要观点。我们看下面一则材料: 一位青年去拜访画家门采尔:“为什么我画一幅画只消一天功夫,可卖掉它却整整一年?”“请你倒过来试试,要是你花一年功夫画一幅画,兴许一天就能卖掉。”门采尔说。后来事实果然如此。 这个青年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花了一年的功夫画一幅画,这功夫多么重要;这功夫体现着他的勤奋;而他这样做又是得到了门采尔的点拨;门采尔点拨之后他不这样做也难以成功?因此由这则材料,我们从青年的身上可以提出“功夫不负有心人”的观点;从门采尔的身上可以提出关键时刻的点拨一语值千金和老马识途等;从青年人的成功和门采尔的点拨这二者之间的关系上,可以感悟到做一件事在自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