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王宵迪《醉翁亭记》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王宵迪《醉翁亭记》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王宵迪《醉翁亭记》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展示执教者——王宵迪

王宵迪: 2007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五年来,在校内外语文教育领域专家前辈的帮助和指导下,踏实学习积累经验逐步成长。撰写的《由“字“入“文”——浅谈形训在文言文教学中的缝合作用》一文在2011年宁波市优秀教学论文评比中获奖,执教的《醉翁亭记》一课获2012年宁波市优质课评比二等奖,同年参加江东区青年教师基本功比武获一等奖。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宁波七中王宵迪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

2.把握全文语言从容有致充满韵味的特点(重点)

3.理解欧阳修“乐”的内涵(难点)

4.体会“醉”后的复杂情感(难点)

5.感受欧阳修的人格魅力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预习单设计

课堂教学

一、识人物,导入课文

二、练朗读,熟悉课文

(一)自由朗读

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和停顿,遇到生字词结合注释参考注释,可以相互讨论,可以举手提问。

(二)请生朗读

请四位同学来朗读全文。

三、品字词,解读课文

说说文章中哪个字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

(一)一字品读“也”

1.“也”在古文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虚词,谁能说说古文中的它有什么作用呢?

(1)“也”有表示判断的作用,这时要把它翻译成判断动词“是”。

(2)“也”在古文中还有舒缓语气的作用,朗读的时候声音应该延长一些,语速应该慢一些。

(3)选了一小段,尝试着读出“也”的韵味儿。

2.齐声朗读,读出“也”字所带来的不疾不徐从容有致的韵味儿。

(二)一字传情“乐”

1.在朗读的时候,有没有感受到欧阳修身处醉翁亭时的心情?

2.“乐”这个字在全文当中多次出现,太守快乐的来源是什么?

(1)山水之乐——闲适。

主要感受虚词的作用。

D.欣赏山水之乐时,语言节奏为什么不能快一点?

(2)宴游之乐——轻松

主要体会实词妙用对刻画人物情态的作用。

(3)与民同乐——自得

主要体会句子结构的运用对传递人物心情的作用。

(三)一字引思“醉”

1.读完了太守之乐,你能不能说说欧阳修为什么醉啊?

2.太守的醉纯粹是快乐的表现吗?文中有一处具体描绘了太守的醉态,你发现了么?

3.大家估计一下欧阳修写这篇文章时几岁呢?

4.又是什么让如此快乐的欧阳修早生华发容颜苍老呢?你能从课文题目下的导读中找寻到吗?(欧阳修因为范仲淹等人上书直谏而获罪,被贬放滁州)

5.此时他的内心除了乐以外还有什么?(无奈悲凉)这时酒就成了他的精神慰籍。醉中包含多少乐又隐藏了多少无奈啊。

6.现在我们再来读一读第四段,体会一下也的韵味,乐的情怀,醉的无奈。

四、结合全文,感受欧阳修的人格魅力

1.尽管此时的欧阳修正经历着政治的打击人生的坎坷,但他不放大磨难不消极沉沦,依然对美丽的景色保有纤细的感受力,依然能把管辖的一方土地治理得政通人和。从中你读到欧阳修一个怎样性情之人?

2.他自己曾经写过这样两句诗“行见江山且吟咏,不因迁谪岂能来?”意思就是我一路游历山水一路吟诗咏怀,如果不是因为你把我贬到这儿来,我怎么会有这样的机会呢?这就是欧阳修!

3.最后,一起朗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品味也的韵味,感受乐的情怀,体会醉中的人生感慨。

附文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醉翁亭记教学反思

醉翁亭记教学反思一今天上了《醉翁亭记》的第一课时,课堂上给学生很多的朗读时间,与以前不同的是,即使是常态课,也特别注重朗读指导,但今天只给学生讲了,朗读的节奏不要过快,还应该提醒学生要注意要注意品味语言,读准语气语调,这一点很重要,朗读的的时间没有安排好,教师似乎喜欢书声朗朗的课堂,但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拿来读的,尤其是段落的翻译,是不应该让学生读,即使为了提醒学生注意,也应该引导学生朗读重点句子即可。所以在朗读上,要注意分配好学生的时间与内容。另外,有时候学生的朗读不是在自己的安排计划之内,就如今天本来是打算带着学生读的,但学生急于读课文,都自行读下去了,教师也就顺其自然,这一点非常好,要根据课堂的变化,及时调整。另外,导入部分,我的设计是昨晚老师做了一个梦,梦见了欧阳修,一起去琅琊山,他豪情壮志,当场挥笔写了一篇文章,我问他写什么时,刚刚想说闹钟响了。那么他究竟说了什么,就在醉翁亭记里。学生开始信以为真,结果开始怀疑,他们觉得这是骗他们的,但作为最后一节课,疲劳的他们,一下子就被调动了情绪,并且效果非常好。短短的两分钟时间,收到了不一样的效果。课堂的确需要创意,特别是要根据学生的状态来及时讲话,而不能每时每刻,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路走,未免有些生硬。但作为年轻老师,也应该把握好一个尺度,不能过近,否则,课堂秩序不好掌控。在解决字词部分,大部分学生都能自行解决,这一点很好,但由于备课不够充分,很多没有意义的实虚词,也让学生解决,无形之中浪费了很多

的时间,导致课堂效率不高,在者,教师讲解的很多,没有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背诵时间,导致课堂上得很快,但简单的小检测一下,就发现其实学生掌握的很不牢固。应该注意如果不在后面留十分钟训练,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及时巩固,背诵,反复抽查,重点一句话的翻译,应该注意让学生挨个重复,以各种方法重复,记忆就是一个不断强化的过程。再说课堂秩序,有些学生的状态非常不好,读书拖音,懒洋洋的,转笔,很容易被外面其他的东西吸引,这些都是不应该出现的,所以目前还应该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状态,必须保证学生能够意识到课堂的紧张高效,这样效率才能提高。今天的作文课,就是看精彩语段和范文,但缺少对作文的详细点评的过程,以至于学生都不能够注意力集中。如果纯理论的东西,学生不愿意听,要注意引导学生具体分析优秀作文的好在哪里。最好能够给予讨论,不在乎有多少,关键是要点评到位。下一次作文评讲时,用一篇好的和一篇差的对比讲,让学生当堂修改,会更好可以试一下。毕竟作文很大一部分程度上是靠自己修改出来的。醉翁亭记教学反思二把教学过程还给学生,教师作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是教授本节课的主导思想。《醉翁亭记》虽然是一篇文言文,从内容到思想都与学生的理解存有差距,但学生在本节课的表现仍然可圈可点。课堂效果较好。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三点1、理清课文结构,把握作者思路。重点、难点2、体会作者旷达的胸襟,正确对待挫折。3、赏读、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对于难点的突破,借助重温以前

醉翁亭记知识点梳理

九年级语文复习学案 《醉翁亭记》 一、文学常识 1.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选自《欧阳文忠公集》。 2.题解: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心情郁闷,他经常去滁州西南的琅耶山饮酒抒怀,并与山寺内的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智仙为方便好友游访,便在半山腰修建了一座亭子,供欧阳修休息、饮酒。欧阳修用自己的别号“醉翁”为这座亭子命名。后来,便写了《醉翁亭记》。 二、重点字词 【一词多义】 ①归云归而岩穴暝聚拢②霏若夫日出而林霏开雾气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归去若夫淫雨霏霏雨和雪繁密的样子 微斯人,吾谁与归归依 ③临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坐落在高处④谓太守自谓称 临溪而渔靠近,在……旁边太守谓谁是 ⑤乐山水之乐乐趣 乐其乐以……为乐乐趣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快乐 ⑥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连词,表顺承关系。 朝而往,暮而归连词,表修饰关系 泉香而酒冽连词,表示并列关系。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连词,表顺承关系。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连词,表转折关系。 ⑦也环滁皆山也表肯定陈述。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表判断。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表解释。 ⑧乎颓然乎其间在⑨于泻出于两峰之间者从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吗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在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到⑩之望之蔚然而深秀者助词,无实意⑾其其西南诸峰代滁州城名之者谁代指醉翁亭颓然乎其间代众宾 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太守之乐其乐他的,指太守的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代乐趣醉能同其乐大家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助词,无实意 【词类活用】 山行六七里山:名词作状语,在山上。名之者谁名:名词作动词,命名。

《醉翁亭记》公开课教案

《醉翁亭记》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熟读课文,疏通文意,了解课文内容,掌握写作思路。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的政治理想。 3、培养学生再造想象,创新思维的能力,激发学习积极性。 过程与方法: 1、采用旅游赏景、依图配文、看图纠错等形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疏通文意,进而掌握作者的写作思路。 2、采用研讨的方式了解作者寄寓在文中的思想感情和政治理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探寻古人足迹,感受祖国美丽山水风光和灿烂的文化,理解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课前准备: 1、要求学生课前预习,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2、指定两名学生担任导游,搜集相关资料:韦应物的《滁州西涧》;欧阳修的生平经历,思想;滁州地理环境、琅琊山、醉翁亭的图文介绍;与《醉翁亭记》相关的小故事。 3、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春暖花开的季节,正是外出旅游踏青的好时机。前面两节课我们游赏了清幽寂静的小石潭,观赏了行为壮丽的岳阳楼,今天老师再带大家去安徽滁州的醉翁亭去游览一番。 2、出示作者简介,学生填空。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旧列“唐宋八大家”之一,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所作散文说 畅达,抒情委婉。本文选自《欧阳文忠公集》。庆历5年( 1045),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政治改革,上疏为其辩解而被贬为滁州太守。第二年,写了本文。欧阳修写此文时不过3 岁,文中所说“年又最高”“苍颜白发”,都是夸张的写法。 3、虽然现在我们身处教室,无法亲临安徽滁州,但有一件法宝可以帮助我们。是什么法宝呢?对,想象。我们就以《醉翁亭记》为基础展开想象,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北宋庆历年间的安徽滁州,去饱览醉翁亭风光,感受那里的风土人情。 二、神游醉翁亭,疏通文意。 (一)、检查预习 同学们,今天我们终于和“梦幻旅游公司”联系好了,在公司导游的带领下,一同去欣赏醉翁亭的美丽风光。在出发之前,我要先来验收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成果。 1、屏幕出示生字词,学生自读后指名读,齐读。 2、请同学们齐诵课文。(配乐) 3、既然同学们都准备好了,那我们就事不宜迟,有请导游—— 导游1:各位旅客大家好,欢迎大家乘座我们“梦幻旅游公司”的大巴,再过几分钟,我们就要到醉翁亭风景区了,我们已经为大家做好了游览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为了不耽误大家的时间,我们直接在导游的带领下去领略醉翁亭的风光。

醉翁亭记中考集锦(答案)

《醉翁亭记》阅读题中考汇编(答案) (一)阅读全文第一段 1、欧阳修自号“醉翁”的原因是。 答案:饮少辄醉,年又最高。 2、此段在总写滁州山景后,由远及近依次写了“西南诸峰”、“”、“”、“醉翁亭”等景物。答案:琅琊山酿泉 3、“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答案:写出醉翁亭得名的缘由,为下文写醉情山水,与民同乐做铺垫。 4、用自己的话说出醉翁亭在滁州的详细地理位置。 答案:①在滁州西南方向的琅琊山;②沿山行六七里处的酿泉之上。 5、作者被贬滁州,自号“醉翁”。细读文章,说说作者写作本文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答案:表达作者寄情山水(热爱自然),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6、“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之意仅在于山水之间吗?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解。答案:醉翁之意不仅在于山水之间,还在于宴酣之乐、乐人之乐。或:醉翁之意不仅在于山水之间,还在于与民同乐。 (二)阅读全文第二、三段 1、分别概括文章第二、第三段的内容要点: 答案:第二段:描写了山间朝暮变化、四季不同景色以及出游的乐趣。 第三段:写太守与滁人游乐、宴饮及醉归的场景。 2、文章第二自然段不仅写出了朝暮之景,还描绘了四时的景物变化。作者抓住了四时的哪些景物来表现山水之美?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答案:春天野花盛开,夏天树木茂盛,秋天风高霜洁,冬天水落石出。或者:野花、树木、风霜、水石。 3、作者为我们展示了风光绮丽的自然美景之后,又在第三自然段描绘了“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四幅图画,请体会作者为什么首先描绘“滁人游”这幅画面。 答案:滁州人如此兴高采烈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这与太守的励精图治、治理有方有关,写这些是为了引出下文的“太守醉”,为下文的“众宾欢”“太守醉”做铺垫。 4、结合第三段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醉能同其乐”中的“乐”包含的具体 ..内容。答案:①滁人游山之乐②众宾宴饮之乐③众宾游戏之乐 (三)阅读全文第四段 1、请用自己的语言分别概括太守、游人和禽鸟的快乐之因。 答案:⑴太守快乐之因:琅琊风景优美;愿意与民同乐(或:看到游人快乐)。⑵游人快乐之因:跟随太守游玩(或:自由自在的游玩)。⑶禽鸟之乐因:游人离开,树林空旷。 2、用自己的话概括“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中的“人之乐”的内容。 答案:①滁人游山之乐;②宾客欢饮之乐;③太守与民同乐之乐。(共3分,每个要点1分)3、太守为什么会“醉”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案:太守陶醉于四季山水景色之美;陶醉于太平盛世,政治清明。(为山水之景陶醉,为滁人欢乐而醉,为宴会的丰盛而醉,为宴会中宾客的欢乐而醉。)(美丽的山景景色,百姓安定富足的生活)

醉翁亭记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理清思路。 2.感受作者对醉翁亭周围美好的自然风光和人物欢乐场景的描绘,体会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3.理解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文章内容,理解本文从“乐”和“醉”中所抒发的“与民同乐”的思想。 2.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自主预习字词。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画荻教子 北宋时期,有个杰出的文学家和史学家,叫欧阳修。文章写得很出色,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他四岁那年,父亲去世了,家里生活非常困难。他的母亲一心想让儿子读书,可是,哪里有钱供他上学呢? 她左思右想,决定自己教儿子。她买不起纸笔,就拿荻草秆在地上写字,代替纸笔,教儿子认字。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画荻教子”的故事。 二、教学新课 (一)认识作者,了解作品背景 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因此他又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关于“醉翁”与“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岂不为六一乎?”

九上第五单元复习

扬中树人学校第二学期初三语文作业纸Array九(上)第五单元复习教学案 (完成时间:25分钟) 复习范围: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复习目标:1、掌握这两课生字词的形、音、义,背诵《岳阳楼记》 2、掌握这两课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重点语句的翻译。 3、识记这两课的文学常识、作家作品知识及主题思想。 一、基础知识。 1、给加点的字注音 环滁.()辄.醉()琅琊 ..()岩穴暝.()林壑.() 伛偻 ..()酒冽.()山肴.()野蔌.()射者中.() 弈.者胜()觥筹 ..()颓.然()阴翳.()酒酣.()林霏.()楫.摧()属.予作文()谪.守()浩浩汤.汤()偕.忘()薄.暮()冥.冥()谗.言()霪.雨() 霏.霏()朝.晖()皓.月()岸芷汀 ..兰()嗟.夫()樯.倾楫摧()浮光跃.金() 2、重点实词解释 环.滁皆山也蔚不过 ...深秀者翼然临 ...于泉上饮少辄.醉醉翁之意.不在酒山.行六七里 名.之者谁杂不过前陈 ..者非丝.非竹. 射者中.临.溪而渔颓然 ..乎其间者树林阴翳.太守之乐.其乐也增其旧制. 岳阳楼之大观.前人之述.备矣浊浪排.空 日星隐耀.山岳潜形 ..满目萧然 .. 沙鸥翔集.岸芷汀 ..兰古仁人之心. 或异二者之为.不以物.喜越明年 .. 春和景.明微.斯人 3、通假字 百废具.兴属.予作文以记之 4、一词多义 观:予观.夫巴陵胜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观.人风者得焉 极:此乐何极.南极.潇湘

或:而或.长烟一空或.异二者之为 以:属予作文以.记之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 则:此则.岳阳楼之大观然则.北通巫峡 胜:战必胜.矣予观夫巴陵胜.状 归:吾谁与归.一屠晚归. 之:岳阳楼之.大观也作文以记之. 归:云归.而岩穴暝吾与谁归. 秀:蔚不过深秀.者佳木秀.而繁阴 谓:太守自谓.也太守谓.谁 霏:日出而林霏.开若夫霪雨霏霏 .. 5、词类活用。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百废.具兴 二、文学常识及课文归纳。 《岳阳楼记》 1、作家作品范仲淹,字希文,苏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著有《范文正公文集》。 2、主题分析本文通过对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描写,以及对“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的分析 议论,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政治抱负,也表达了了滕子京的劝勉与规箴之意。 3、写作特色本文写作上最大特点是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紧密结合。 先简略记述记录重修岳阳楼之事,然后写在岳阳楼上所见的自然风光,接着写迁客骚人的览 物之情。景不同,情亦不同,一喜一悲,形成鲜明对比。 本篇虽名为“记”但不以记叙重修岳阳楼之事为主,而是以洞庭湖的景象为主,写景象是为 了抒览物之情;议论是文章的主旨所在,作者是通过着力景物描写来引发议论,突出主题的。 《醉翁亭记》 1、作家作品欧阳修,自号醉翁,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列“唐宋八大家”之一。 2、主题分析本文通过醉翁亭周围风光的描写和对游人之乐的叙述,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山川的 热爱和与民同乐的情怀。 3、写作特色一个“乐”字贯穿全文。寄情山水,是作者的真意。 作者对景物的变化观察精细,根据不同景象,写出了相异的境界,妙趣横生,各俱情态。 写山水,是抒发“得于心”的乐;写游人不绝于途,是表现滁人和平生活之乐;写酿泉为酒, 野肴铺席,觥筹交错,是表达“宴酣之乐”;写鸟鸣婉转,飞荡林间,是显示禽鸟之乐。 而所有这些“乐”,又都是为了突出作者的自我陶醉的“乐其乐”。 结构前后呼应,全篇采用判断句,共用了二十一个“也”收束句尾。形成一唱三叹的吟咏句 调,极有特色。

醉翁亭记教案设计导语

【篇一】醉翁亭记教案设计导语《醉翁亭记》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掌握一些常用实词的含义及个一些虚词的用法。 2、指导学生朗读,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熟读成诵。 能力目标 1、学习将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2、体会醉与乐的关系,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作者的旷达情怀和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及其积极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2、理解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政治理想和流露出的复杂情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渲染气氛 杜甫说“文章憎命达”,这话充分地说明了文章与生活处境之间的尴尬关系,这似乎是一个永恒的悖论。一般情况下,文章写得好的人,他的生活景况都不太顺畅。因而又有人说愤怒出诗人,孤独出诗人等等,不一而足。我们今天要学的《醉翁亭记》就是欧阳修被贬官滁州时写下的传世名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水庐陵(今

江西吉安)人。北宋文学家。天圣八年(1030)中进士甲科,历任翰林学士、枢密使、参知政事、兵部尚书等,卒赠太子太傅,谥文忠。有政治抱负,早年追随范仲淹,要求改革时弊,富国强兵;晚年反对王安石新法,趋向保守。为文主张切合实用,重视内容,反对浮靡,并积极培养后进,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等皆出自他的门下,成为宋代文学革新运动的领导人物,被后世尊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散文、诗词、史传等都有相当成就。散文明畅简洁,丰满生动,说理透彻,抒情委婉。《朋党论》《醉翁亭记》《秋色赋》等尤为著名。其诗平易舒畅,风格与散文相近;其词表现了风流蕴藉的情调。他的《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这一新的体裁,为后世诗歌理论的发展,提供了简便灵活的形式。有《欧阳文忠公文集》《六一词》存世。 2、关于写作背景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欧阳修曾参加了以范仲淹为首的改革派,推行“庆历新政”,不久在政敌的打击下,改革失败,范仲淹等降调外任。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作为执政者的反对派,有很多政见要说,有满腹的抑郁不平要发泄。但现在只能从侧面含而不露地表示。本文与作者同一时期写的另一 (1)陈述(用于描述景物)。如环滁皆山也。琅琊也。 (2)肯定(用于介绍人名)。如山之僧智仙也。太守自谓也。

《醉翁亭记》《醒心亭记》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山东省枣庄市中考题)

(二)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9~12题。(13分) (甲) 至于负者歌于涂,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测;山看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①,欧阳公②作州之二年,构③亭日“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之义。既又直④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⑤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虽然,公之乐,吾能言之。吾君⑥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皆公乐哉?乃公寄意于此也。 节选自曾巩⑦《醒心亭记》注释:①涯:岸边。②欧阳公:即欧阳修。③构:搭建。④直:当,临。⑤洒然:洒脱的样子,形容毫无拘束。⑥吾君:指皇帝;优游:悠闲自得;无为:清静自然。⑦曾巩(1019-1083):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此文是作者应其师欧阳修之托而写的。 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4分) (1)伛偻提携伛偻: (2)泉香而酒洌洌: (3)杂然而前陈者杂然: (4)则必即丰乐以饮即: 10.下列各组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临溪而渔则必即醒心而望 B.行者休于树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 C.以见夫群山之相环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D.醒能述以文者君子深造之以道(《孔孟论学习》 11.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2)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12.(甲)文的“太守之乐”与(乙)文中的“公之乐”分别指什么?(2分) (二)(13分) 9.(1)驼背,指老年人。(2)清。(3)错杂的样子。(4)就,靠近,到。 (4分。每小题1分) 10.B(3分)

文言文教学案例分析与反思

文言文教学案例分析与反思 平昌县信义小学蔡大才 教学案例:《醉翁亭记》 教学目标】 1.背诵全文 2.基本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时间拟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1.熟读课文,疏通全文大意。 2.抓住“乐”字,基本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看“阅读提示” 了解作者欧阳修和本文写作背景,了解本文主要内容。 二读课文 1.教师范读,或播放课文朗读录音。 要求:学生听清字音,必要时在书上注汉语拼音。 2.教师提出字词,请学生读准字音。 方法:出示卡片或小黑板。 3.学生试读课文。要求:放声朗读。 4.学生互读课文。 方法:二人小组互读,要注意纠正对方的读音错误,各读一遍。 5.请一位学生朗读,集体纠正其读音。 (或请四位学生,每人读一段) 明确:从正音入手,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是为了熟悉课文内容。以上字生已经听读了两遍,自己读了两遍,对课文内容大致有了了解。本文语言浅易,熟读利于学生疏通全文大意。 三疏通全文大意

1.二人小组,参考注解,疏通全文大意。没有注解的语句,可凭借学过的文言常识解决或查阅工具书解决;解决不了的,画下来,待全班集体讨论解决。 明确:引导学生善于利用书上注解和工具书独立学习,这也是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设立二人小组,讨论全文大意,是为了互相启发,并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集体解决疑难。 方法:二人小组提出在疏通文意中遇到的问题,由其他小组同学帮助解答。学生们都解决不了的,教师适时点拨或给予解答。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如下。 (1)林壑尤美。 (2)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3)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4)山间之朝暮也。 (5)山间之四时也。 (6)歌于途。 (7)行者。 (9)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10)杂然而前陈者。 (11)起坐而喧哗者。 (12)已而夕阳在山。 (13)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明确:学生阅读中遇到问题,由谁来解决呢?同学之间互相启发,自己解决最好,必要时教师可适当点拨或讲解。学习是学生的事,教师要尽可能调动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若能如此,久而久之,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就会增强。 3.学生各自疏通全文大意。 方法:把课文翻译成现代文,再将之口述一遍。 四再读课文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导学案 (2)

语文复习导学案(八年级下册) 复习目标: 1、积累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2、积累文言文中的名句佳段。 3、熟悉本册现代文的重点课文。 4、通过辨析词语、修改病句、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训练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5、掌握文言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及课文的翻译,理解课文内容及思想感情。 复习方法: 1、学生自主复习。 2、小组讨论、展示。 3、师生交流。 时间:8课时 过程: 一、复习现代文(教材中的精读课文),积累字词,掌握各种文体的特点及解题思路、方法。 二、复习教材中的文言文,背诵课文,积累名句。 三、练习与检测。 (一)、给加点字注音。 绯.红()诘.责()深恶.痛疾()文绉绉 ..()摹.画() 滞.留()禁锢.()锃.亮()炽.热()小憩.()睥睨 ..() 驰骋 ..()迸.射()稽.首()真谛.()咫.尺() 干涸.()迷惘.()笃.信()缄.默()棘.手()哂.笑() 囿.于()窥.探()枸杞 ..()啮.齿()发蔫.() (二)、改错别字。 油光可见()私熟()锭开()凛列()拖词() 查无消息()挑畔()迁徒()狼籍()繁演() 相形见拙()千山万河()婉蜒()急燥()门媚() 翻来复去()正禁为坐()含首低眉()暗然失色() (三)、选词填空。1、学校与家庭应该经常()情况,这样可避免学生走上歧途,与不法分子()。(沟通、勾通) 2、要想减少白色污染,()是商家不准免费提供塑料袋,更重要的是严禁厂家生产塑料袋。(不止、不只) 3、写文章要做到观点(),做数学题要做到计算()。(正确、准确) 4、暑假期间他曾到炎陵县的桃源洞(),采集标本。(考察、考查) 5、端午节民间有在门窗上挂菖蒲艾叶的习俗,据说这样可以()疾病。(驱除、祛除) (四)、修改病句 1、学习任务再重,越要坚持体育锻炼。 2、在亲友的耐心帮助下,终于使他认识到吸烟的危害,下决心戒烟了。 3、下东中学的秋天是个美丽的地方。 4、科学发展到了今天,谁也不否认地球不是绕着太阳转这个简单的事实。 5、焦裕禄这个名字对青年人可能还有些陌生,可四十岁以上的人都是很熟悉的。 (五)、口语交际 1、小明在接水的时候不小心碰掉了小华的饭盆,没等小明说对不起,小华就骂了一句“你瞎眼了”。如果你是小明你会怎么说? 2、你的同桌在上课时喜欢看课外书,你该怎样劝导他? (六)、仿句 1、太阳无语,却放射出光辉;高山无语,却体现出巍峨;大地无语,却展示出广博。 2、学会宽容,宽容是容纳大树小草的田野,是接受阳光暴雨的天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宽容是吹开闭锁保守的清风,是洗涤狭隘自私的雨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醉翁亭记教案导语

【篇一】醉翁亭记教案导语《醉翁亭记》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掌握一些常用实词的含义及个一些虚词的用法。 2、指导学生朗读,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熟读成诵。 能力目标 1、学习将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2、体会醉与乐的关系,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作者的旷达情怀和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及其积极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2、理解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政治理想和流露出的复杂情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渲染气氛 杜甫说“文章憎命达”,这话充分地说明了文章与生活处境之间的尴尬关系,这似乎是一个永恒的悖论。一般情况下,文章写得好的人,他的生活景况都不太顺畅。因而又有人说愤怒出诗人,孤独出诗人等等,不一而足。我们今天要学的《醉翁亭记》就是欧阳修被贬官滁州时写下的传世名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水庐陵(今

江西吉安)人。北宋文学家。天圣八年(1030)中进士甲科,历任翰林学士、枢密使、参知政事、兵部尚书等,卒赠太子太傅,谥文忠。有政治抱负,早年追随范仲淹,要求改革时弊,富国强兵;晚年反对王安石新法,趋向保守。为文主张切合实用,重视内容,反对浮靡,并积极培养后进,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等皆出自他的门下,成为宋代文学革新运动的领导人物,被后世尊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散文、诗词、史传等都有相当成就。散文明畅简洁,丰满生动,说理透彻,抒情委婉。《朋党论》《醉翁亭记》《秋色赋》等尤为著名。其诗平易舒畅,风格与散文相近;其词表现了风流蕴藉的情调。他的《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这一新的体裁,为后世诗歌理论的发展,提供了简便灵活的形式。有《欧阳文忠公文集》《六一词》存世。 2、关于写作背景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欧阳修曾参加了以范仲淹为首的改革派,推行“庆历新政”,不久在政敌的打击下,改革失败,范仲淹等降调外任。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作为执政者的反对派,有很多政见要说,有满腹的抑郁不平要发泄。但现在只能从侧面含而不露地表示。本文与作者同一时期写的另一 (1)陈述(用于描述景物)。如环滁皆山也。琅琊也。 (2)肯定(用于介绍人名)。如山之僧智仙也。太守自谓也。

《醉翁亭记》中考试题及答案

《醉翁亭记》中考试题及答案 益阳市(09湖南省) 1、选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D (2分) A.环滁/皆山也 B.而乐/亦无穷也 C.负者/歌于途 D.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名:命名 (2)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晦:暗 (3)行者休于树于:在 (4)临溪而渔渔:捕鱼 3、用现代汉浯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而在于山水之间啊。(2分,准确译出“意”的含义记1分,语句通顺记1分。)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2分,准确译出“乐其乐”的含义记1分,语句通顺记1分。) 4、作者被贬滁州知州,自号“醉翁”。细读文章,说说作者写作本文的真实意图是什么?(2分) 表达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寄情山水”“与民同乐”各1 分。) 燕山区(09北京市) 5、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 )(1分) A.临溪而渔身临其境 B.山间之朝暮暮色苍茫 C.杂然而前陈推陈出新 D.觥筹交错一筹莫展

6、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分) (1)云归而岩穴暝暝:昏暗 (2)佳木秀而繁阴秀:滋长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翻译:早晨到这里游玩,傍晚回去,欣赏四季不同的景色,乐趣是无穷尽的啊。 8、用简洁的语言归纳第②段的段意。(2分) 答: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温州市(09浙江省)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名之者谁取名(命名、题名、起名(2)野芳发而幽香香花(花) (3)朝而往,暮而归傍晚(黄昏、晚上)(4)弈者胜下棋 10、下列加点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C ) A、作亭者谁(的人) B、山间之四时也(的) C、行者休于树(从) D、颓然乎其间者(他们,他们的) 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1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之意仅在于山水之间吗?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解。(3分) 醉翁之意不仅在于山水之间,还在于宴酣之乐、乐人之乐。 或:醉翁之意不仅在于山水之间,还在于与民同乐。 綦江县(09重庆市)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离开(2)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就

《醉翁亭记》的教学反思

《醉翁亭记》的教学反思 《醉翁亭记》的教学反思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是不可多得的。给大家分享了《醉翁亭记》的教学反思,欢迎参考! 《醉翁亭记》的教学反思篇一: 把教学过程还给学生,教师作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是教授本节课的主导思想。《醉翁亭记》虽然是一篇文言文,从内容到思想都与学生的理解存有差距,但学生在本节课的表现仍然可圈可点。课堂效果较好。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三点: 1、理清课文结构,把握作者思路。(重点、难点) 2、体会作者旷达的胸襟,正确对待挫折。 3、赏读、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 对于难点的突破,借助重温以前训练的方法,即如何从每一层的意思中,找联系点和共同点,从而把握作者的思路。这样做既是与以前的旧知识链接,又为新知识的学习铺平道路。整个分析过程,大部分同学能较好的运用学过的方法分析,个别同学还有更深层次的见解。如:分段,学生们在对段意的共同修改完善中,强化了对知识的把握,提高了归纳能力。在寻找各段之间的关系时,学生既找了其中的关联,即第一段的“在乎山水之间”引领下文的四时朝暮游、滁人游、太守宴、游归各段;又找到了各段的共同点:各段都有“乐”字,“乐”

字一线牵贯穿全文。 这个环节的设置,使学生在研读中把握了作者的思路,也提高了分析此类问题的能力,比教师泛泛讲解效果要好得多,且学生在共同的研读修改中,把技巧固化为了能力。为以后的分析研读打下了基础。 对目标2的完成,是紧接着目标1而来的。学生从文章的线索“乐”字入手,结合作者当时被贬的的处境,理解作者的旷达胸襟,可谓是水到渠成。从而也受到了有关如何对待挫折、如何对待得失的人生教育。 对目标3的研读,与教师备课时的准备有出入。对本文语言特色的赏析,备课时是着重从21个“也”字和25个“而”字入手的,目的是想让学生了解本文骈散结合的语言特色。 但学生一开始就根据以前的学习经验,直接从修辞、炼字、感情的表达等方面评析的。学生对这些方面的分析比较到位,表现了较好的赏析能力。这一点说明以前进行的方法练习,取得了较好的效益。这种基本技能的训练,确实是语文学习的一条捷径。这决非是投机取巧,也并不是僵死的教条,而是把语文中常规的赏析思路、赏析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用“内行”的眼光去读、去想,让学生从对语文漫无边际的无奈中挣脱出来,一开始就把握准思考的方向,然后再具体问题具体回答。并在后来的学习中,逐步的提高完善这种的能力。 至于学生没有意识到文中的“也”字和“而”字的作用,正说明此处需要教师的点拨启发。因而,此时我临时设置了一个启发式的题目:

江苏省盐城市2017届中考语文文言文部分《醉翁亭记》复习学案

中考复习文言文部分之《醉翁亭记》 复习过程 一、课前自主复习: 解释加点字词,翻译加下划线的句子。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 ..()者,琅琊也。山. 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①峰回路转,有亭翼然 ..()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②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③野芳.() 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④前者呼,后者应,伛偻 ..()提携 ..(),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 蔌,杂然 ..()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⑤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 ..()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⑥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二、填空题。 1、本文选自《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他是____时著名的 ______家______家。作者也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这八大家是___________________ 。 2、文中有句话奠定了全文抒情的基调,后成为千古名句,这句话是______________ 3、把“醉”和“乐”统一起来点明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欧阳修的主要经历及其多方面的成就。 2、了解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端的自然风光,体会作者娱情山水以排解抑郁的复杂思想感情和“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3、学习写景与抒情自然结合,语言骈散相融,节奏富于变化的写法。教学设想: 1、对文章字词的学习,用自主参与教学法,充分利用课内时间,学生进行阅读思考,教师解疑释难,减少讲解和分析。 2、通过示范朗诵、自读和齐读等环节掌握“也”和“而”字的语气,了解本文语言骈散相融,节奏富于变化的写法。 3、通过“线条串联法”理清文章脉络、理解文章的主旨,从而背诵全文。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我说一个古代的年号,看看你们能联想起哪一宗历史事件。 教师说出:“庆历四年”。 学生: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教师:滕子京是因为什么事而“谪守巴陵郡”的呢? 学生:参与了范仲淹的政治改革。 教师:非常正确。实际上,这次改革,受贬谪的不止滕子京一个人,范仲淹本人在庆历五年也被贬知邓州。范仲淹改革的另一位支持者,北宋的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也在同一年被贬谪到滁州,也就是今天的安徽省滁州市。范仲淹在被贬谪邓州的第二年,也就是庆历六年,写下了《岳阳楼记》,寄托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政治理想;同一年,欧阳修也在滁州写下了千古名篇《醉翁亭记》。 二、解题 “记”是古文中一种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体裁,多用来描写作者的旅行见闻。它的取材范围极广,可以描绘名山大川的秀丽瑰奇,可以记录风土人情的诡异阜盛,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面貌,也可以记下一国的重大事件,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类似的文章有:《岳阳楼记》、《小石潭记》、《始得西山宴游记》、《满井游记》、《桃花源记》等;类似的古文文体还有:“铭”(《陋室铭》)和“说”(《马说》、《爱莲说》)。 三、简介作者 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 他四岁丧父,家境贫困,母亲用荻秆画地教他识字读书。后来他考取进土,在朝廷作官,位居参知政事(副宰相),官位和范仲淹一样。他支持范仲淹的政

醉翁亭记中考试题集锦(基础题)

《醉翁亭记》中考试题集锦 一.比较《醉翁亭记》和《楼记》 8.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往来而不绝.者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B.居.庙堂之高则忧居.十日,扁鹊复见 C、不以.物喜以.天下之所顺 D.宴酣之.乐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9.[甲]文中的“进”是指“”,“退”是指。 10.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文: 11.《楼记》与《醉翁亭记》两文都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岳》文着眼于“”字,并以此作为进退的原则;而《醉》文则寄情山水,将统一起来,抒发自己的情怀。 12.从《楼记》全文来看,作者认为一个人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答: 二.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时_________ _________ 2.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答: 3.“乐亦无穷”在选文第1段中指何而言? 答: 4.从选文看,太守醉并非因酒而起,而是由于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三.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太守自谓也”句中的“太守”指的是谁?请写出人名:。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王君醉翁亭记教学实录

王君醉翁亭记教学实录 王君醉翁亭记教学实录 《醉翁亭记》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散文。以下是“王君醉翁亭记教学实录”,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学习《醉翁亭记》,有三处讨论很出彩。 一.醉翁眼中之人。对文本第三自然段的讨论很深入灵动。很难忘记陈西蕾一语中的:这些快乐出游的人都是老百姓哟! 二.对于三十九岁的欧阳修为什么自命为“翁”的讨论。极有意思。见下文。参与讨论的同学有:周峰立、吴语寒、冉雪立、黎建志、杨佩璇、王垚…… 三.总结阶段关于欧阳修、范仲淹、陶渊明、刘禹锡、李白、杜甫、龚自珍的比较阅读。在谈到欧阳修“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时,顺便就把30课《诗五首》中的四首诗都拿出来做了一个总体的比较。确实,陶渊明、李白、杜甫、龚自珍和欧阳修,可比之处太多了啊!课堂最后十分钟,容量很大,效益可观。 总之,《醉翁亭记》的教学,总体构架还需要进一步思考,但细节上,留下了许多美好的片段。 【课堂实录片段】 师:欧阳修被贬滁州时,其实只有39岁,他为什么居然自称“翁”,还把自己描写成“苍颜白发”呢?先在课文中找找理由。 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

也。 师:哦,在他们喝酒的客人朋友中,他的年龄最大。这是表层原因。请继续思考。 生:“翁”给人感觉是很受人尊重的。 师:一般的老头子文言文中叫啥? 生:叟。 师:哈哈,就是,《愚公移山》中,那个被批判被讽刺的老头子就叫“智叟”。 生:欧阳修自称为翁,表达出一种自得的心境,滁州的老百姓都很敬重他。 生:欧阳修是滁州的长官,他在心理上有一种优势。 师:有道理。你看王老师,还不算老。但在学校校龄算长的,资历算深的,所以,很多年轻老师就叫我“老王”,我一点儿都不生气,还高兴得很呢。(众笑) 师:中国是有老人崇拜的心理的。你看中国神话中很多重要的神仙都是老人,比如玉皇大帝,龙王等等。《愚公移山》中开篇就是: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你看,把愚公写得这么老,一方面是主题的需要,一方面呢,中国人就是非常尊重老人的。人的年龄越大,好像智慧就越多。比如孔子在《论语》中怎么描写人的一生的变化的——生: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师:人到了七十岁以后就可以从心所欲不逾矩了,年龄不仅是身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复习导学案

第课时《小石潭记》《岳阳楼记》复习导学案 复习目标: 1、识记文学常识,掌握文中常用实词,了解常用虚词的用法。 2、会翻译重点句子。 3、领会作品的思想内容及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复习重点:字的解释,句子的翻译,文章主要思想内容。 复习难点:虚词的辨析,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复习准备:多媒体或小黑板 复习过程 一、文学常识填空。 1、《小石潭记》作者,之一。唐宋八大家有、 、、、、、。 2、《岳阳楼记》选自《》,作者是。 3、《醉翁亭记》作者,字,号,晚年又号。代文学家。本文选自《》 二、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水尤.清冽 2、全石以.为底 3、卷.()石底以.出 4、潭中鱼可.百许头 5、佁.()然. 6、俶.()尔.远逝 7、翕.()忽. 8、斗.折蛇形 9、悄怆 ..() 10、以.其境过清. 三、翻译句子。 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3、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4、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5、潭西南而望,斗折蛇形,明灭可见。 6、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四、问答: 1、课文按顺序写的。 ()-()-()-() 2、本文抓住了小石潭的特点。 3、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这与作者被贬的身世有关。

《岳阳楼记》 一、整理通假字。 通通 二、解字。 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2、越.明年 3、百废具.兴 4、增.其旧制. 5、属.予作文以记之 6、胜状 .. ../大观 7、横.无际涯 8、朝晖.夕阴 9、前人之述备.矣“前人之述”指 10、然则 11、南极.潇湘 12、迁客 13、骚人 14、若夫:至若: 15、淫雨 16、霏霏 17、连月不开. 18、日星隐曜. 19、山岳潜形 20、墙.倾辑.摧 21、薄.暮冥冥 22、去国 ..怀乡 23、忧谗.畏讥. 24、春和景.明 25、波澜不惊. 26、沙鸥翔集. 27、锦鳞游泳 28、而或.长烟一.空 29、浮.光跃.金 30、“静影沉璧”是写,“浮光跃金”是写 31、此乐何极. 32、宠.辱偕.忘 33、把.酒临风 3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35、或异二者之为. 36、不以.物喜 37、居庙堂之高 38、处江湖之远 39、进.亦忧,退.亦忧 40、先.天下,后.天下 41、微.斯人 42、吾谁与归. 43、乃.重修岳阳楼 三、译句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3、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6、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四、填空 1、描写微波时水面月光的句子是:;描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的句子 是。 2、表现作者关心国家大事的句子是: 3、表现洞庭湖“胜状”或岳阳楼“大观”的句子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