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古今异义词

文言文古今异义词
文言文古今异义词

文言文古今异义词

文言文古今异义词

【题文】

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词。这种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出现的,辨明这些词语的古今意思和用法,有助于增强我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一、古今异义词的概念

我们把古义和今义不相同的词叫古今异义词。概括起来,古今异义词主要有这样几种:

1、词义扩大,即今义大于古义;

2、词义缩小,即今义小于古义;

3、词义移,即一个词由表示某事物变为表示另外的事物;

4、感情色彩发生变化;

5、词义强化或弱化。

现代汉语中有些双音节词,在古代汉语中是由两个单音节词组成的短语,这类词不是太多,但一定要引起特别重视。古今在意义上没有多大变化的词常常不是检测的内容;

在现代汉语里不再使用的词,如陛下黔首等,也常常不在检测范围之内;

还有一部分词,古今均用,但意义往往不同,这部分词是检测的主要对象,由于古今异义,因而最容易望文生义,以今义代古义,产生对文意的曲解。

词汇的发展,体现在实词上,最显著的就是词义的古今变体。

二、古今异义词的分类

1. 词义扩大

指除了古代那个意义保留下来外,或古代是专指或特指,今义的范围却扩大了。例如:

(1)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孟子》)

江和河在古代是专有名词,指长江和黄河。现在扩大为用于泛指的通名了。

(2)是女子不好……得更求好女(《西门豹治邺》)

古代专指女子相貌好看,不涉及品德。而现在的好可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对人、事、物都可以修饰限制。

2.词义缩小

顾名思义,就是词的涵义或表达的范围缩小了。如由泛指演变为专指等等。例:

(1)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鸿门宴》)

古义:河北指黄河以北,河南指黄河以南。

今义:专指河北省、河南省。

(2)何乃太区区/感君区区怀。(《孔雀东南飞》)

古义:愚拙、凡庸;真情、挚意。

今义:仅指数量少,人或物不重要。

(3)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病梅馆记》)

穷饿无聊,追购又急。(《(指南录)后序》)

古义:购买;悬赏

今义:购买。

(4)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

古义:原泛指一切金属。

今义:现专指黄金。

3.词义移

有的词古今词义差别很大,词义发生了移,即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了。(1)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古义:指有操守有抱负的男子。

今义:专指为革命事业献身的人。

(2)哭泣无涕,中心不戚。(《庄子》)

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古义:指祭祀时用的牛、羊、猪等。

今义:为正义而献身。

4.感情色彩变化

这是指褒贬义的变化。例:

(1)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古义:卑是指地位低下;鄙是指知识浅陋,并没有贬义。

今义:卑鄙则指品质恶劣,已变为贬义词。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荀子劝学》)古义:爪子和牙齿。

今义:坏人的帮凶,贬义词。

5. 词义强化或弱化

即词所表示意思的程度等加强或减弱了。例:

恨,古义表示遗憾、不满的意思;今义表示仇恨、怀恨。

诛,最初只是责备之意(口诛笔伐);后来强化为杀戮的意思。

狠,古义是凶狠,表示的程度很深;今义表示的程度则更弱化了

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今义表示埋怨、责备。

【学以致用】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线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最接近的是()

A.今齐地方千里

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D.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答案:D

2.下列加线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B.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C.闻道百,以为莫己若

D.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答案: C

3.下列各句中,加线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B.养生丧死无憾

C.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D.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答案:A

4.加点词的意义古今基本没有变化的一项是()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

C.弃甲曳兵而走

D.蟹六跪而二螯

答案:B

二、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才也。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真宗幸亳,乌留守判官,遂知亳州。亡卒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骁锐士,擒贼,斩以徇。

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则赋敛宽,民不劳矣。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迪曰: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帝悦。

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深衔之。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太后亦喜。

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曰: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选自《宋史李迪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开奇之,曰:公辅才也。奇妙

B.以章献起于寒微出身

C.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惩罚

D.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延缓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B.

C.

D.

3.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李迪胆量非凡的—组是(

迪深厚有器局

部勒骁锐士,擒贼,斩以徇

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

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

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

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

A.B.

C.D.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李迪本来是赵郡人,为了躲避五代的战乱,他与家人搬家来到濮地,并以文为媒,结识了柳开。

B.李迪不同意章献做皇后,因为这件事,他立即遭到了章献的打击报复,所以贬官衡州。

C.周怀政事件使皇帝非常生气,他想惩罚太子。李迪不畏众怒,挺身而出,说服皇帝改变了初衷。

D.仁宗登基,章献成了太后。她曾经与李迪有嫌隙,但两人为了朝廷的利益,最终还是和好了。

5.断句和翻译。

(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译文: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2.D(A项,代词,他的/助词,表祈使语气。B项,代词,盗贼/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介词,用/连词,表目的。D项,均为副词,表示两事情理相悖,却,反而竟然。)

3.C(题干中有两个关键词,一是对象李迪,二是特征胆量非凡。体现其才能,说明其受到报复,体现其对皇上的忠诚。所以A、B、D三项错,C项正确。)4.D(A项他应为其曾祖父。B项立即错,是仁宗即位后。C项李迪不畏众怒错,原文只是臣莫敢言,只提及章献深衔之。)

5.(1)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2)本题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能力,能力层级为B。

(太后)对李迪说:您从前不想(让)我参与国家大事,大概错了。

皇帝下令不允许,但是非常赞赏他的志向。

皇帝下令不同意,但是认为他的胸襟很豪迈。

曾经在他休假时。忽传诏书命他到东门应对皇上。皇上将三司使马元方上奏的年出入财用数额出示给李迪看。当时连年蝗旱灾害,问他有什么办法,李迪请求打开内藏库以资助国家费用,就可以放松赋敛,民众不会劳苦了。皇帝说:我想任用李士衡代替马元方,等他来

了,一定拿出百万金帛借给三司。李迪说:天子在财物上不分内外,希望下诏赐给三司,以示恩德,何必说借。皇上很高兴。

当初,皇上要立章献为皇后,李迪多次上疏进谏,认为章献出身寒微,不可成为天下人母的仪范。章献很怨恨他。天禧年间,李迪官拜给事中。周怀政被杀之时,皇帝很生气,想要追究太子的罪责,臣都不敢进言。李迪从容上奏说:陛下有几个儿子,却想这样行事。皇上恍然大悟,因此只是诛杀了周怀政。

仁宗即位,太后参与政事,将寇准贬到雷州,以李迪朋党勾结之名义,将李迪贬为衡州团练副使。丁谓派人逼迫他,丁谓事败,李迪做河南府知府。来京师朝见,当时太后垂帘听政,对李迪说:您从前不想(让)我参与国家大事,大概错了。现在我辅佐养育天子如此,你认为怎么样?李迪回答说:我受先帝厚恩,现在见到天子圣明,我不知道皇太后盛德,竞到了如此程度。太后也很高兴。

李迪是贤能的丞相。正当仁宗刚登基的时候,章献从上监视着朝政,很依附自己的才能,这对国家将有专制的祸患。李迪严肃正直进言,能够使宦官和皇上亲近的人,不敢暗中观察,等待时机,实现非分之想。而且仁宗君主的品德日渐达到,章献也保全了美好的名声。古人所说的社稷之臣,从这里就能看到了。

【资料链接】

课文中的古今异义词汇总

1、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鄙:(古义:边境。今义:品质低下。)

2、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

顾:(古义:反而,难道。今义:有看的意思;还有照管、注意的意思。)

3、卷卷有爷名(《木兰诗》)

爷:(古义:指父亲。今义:指爷爷。)

4、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

但:(古义:只、只不过。今义:折连词)

5、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

安:(古义:疑问代词怎么。今义:常用于安静、安全等)

6、如是再三(《宋定伯促鬼》)

再:(古义:专指第二次。今义:常用于重复,表又一次的意思。)

7、阡陌交通(《桃花源记》)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泛指交通运输或邮电事业。)

8、率

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妻子:(古义:是妻子和儿女。今义:是专指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义:是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是没有办法,没有出路的境地。)

9、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无论:(古义:更不必说。今义: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10、诣太守,说如此(《桃花源记》)

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就是这样的意思。)

11、默而识之(《论语》十则)

识:(古义:记今义:知道,认识)

12、居十日,扁鹊复见(《扁鹊见蔡桓公》)

居:(古义:停留、过了。

今义:居住、住所。)

13、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

益:(古义:更、更加。今义:多用于名词,利益、益处。)

14、臣是以无请也(《扁鹊见蔡桓公》)

请:(古义:问的意思。今义:邀、聘、求之意。)

15、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走:(古义:跑的意思。今义:行走。)

16、故使人问这(《扁鹊见蔡桓公》)

故:(古义:副词,

特意。今义:事故、所以。)

17、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

汤:(古义:热水。今义:菜或面做的稀状食物。)

18、我以日始出去人近(《两小儿辩日》)

去:(古义:离。今义:到......(用于从所在地到另一个地方。))

19、春社近(《游山西村》)

社:(古义:土地神。今义:社会的一个团体,指共同工作或一种集体组织。)

20、青山郭外斜(《过故人庄》)

郭:(古义:外城。今义:仅用于姓氏。)

21、芳草鲜美(《桃花源记》)

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食物味道好

。)

22、虽人有百手(《口技》)

虽:(古义:即使,表示假设关系的连词。今义:虽然,表示折关系。)

23、两股战战(《口技》)

股:(古义:大腿。今义:屁股。)

24、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伤仲永》)

文理:(古义:文采和道理。今义:文章内容方面和词句方面的条理。)

25、无为在歧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无为:(古义:无须,不要。今义:顺其自然,不必有所作为。)

26、儿女共沾巾(《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儿女:(古义:小孩和女子。今义:指子女。)

27、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

何苦:(古义:愁什么。今义:表示反问语气,不值得,犯不着。)

28、谈笑有鸿儒(《陋室铭》)

鸿:(古义:大。今义:鸿雁,书信。)

29、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丝竹:(古

义:指琴瑟箫笛等管弦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今义:丝绸和竹子。)

30、听妇前致词(《石壕吏》)

致:(古义:对......说话。今义:指在举行某种仪式时说勉励、感谢、祝贺、悼崐念等的话。)

31、出入无完裙(《石壕吏》)

裙:(古义:泛指衣裳。今义:指裙子。)

32、烈士暮年(《龟虽寿》)

烈士:(古义:指有雄心壮志的人。今义:指为正义事业献出生命的人。)

高考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词

高考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词 1.爱人: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古义;爱百姓。今义:丈夫或妻子。) 2.把握:其为物身轻宜藏,在于把握(古义:手掌内。今义:抓住成功的可靠性)3.卑鄙: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地位低,见识浅。今义:言行不道德。) 4.暴露:将士暴露数十年,所欲者土地人民耳 (古义:在野外征战。今义:显露出来。) 5.便宜:数上书言便宜事 (古义:对国家有利的。今义:略。) 6.不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今义:用不着,不需要。)7.不避: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今义:不亚于、不次于。今义:不躲开)8.不起:诸府五辟,诏十至,坚卧不起 (古义:不出来做官。今义:略。) 9.不可:时有请立刘氏七庙者,太后问辅臣……鲁宗道不可 (古义:不同意,不认可。今义:不可以。) 10.不过:不过数仞而下(古义:不超过。今义:转折连词)11.北面:何不按兵柬甲,北面下事之 (古义:面向北,投降。今义:方位名词之一。) 12.城市: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古义:城市里做买卖。今义:略。) 13 成立:至于成立(古义:成家立业。今义:略) 14.处分:处分适兄意,进止敢自专 (古义:安排处理。今义:处罚。) 15.初一:初一交战,操军不利 (古义:刚一。今义:衣历每月的第一天。) 16.从容: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古义:言语、行动得体。今义:不慌不忙。) 17.从事:遣一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古义:下属官职之一。今义:略。) 18.从而:吾从而师之(古义:跟随(他)并且……。今义:表因果的连词。)19.聪明:耳目聪明,四肢坚固 (古义:听力好、视力好。今义:略。) 20.操持:卧起操持节旄尽落(古义:拿着。今义:料理筹划)21.动摇:而齿牙动摇(古义:松动。今义:态度不坚定)22.独立: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古义:与众不同。今义:不依赖他人。) 23.地方:今齐地方千里 (古义:土地方圆。今义:略。) 24.怠慢:怠慢忘身,灾祸乃作(古义:松懈、轻忽。今义:冷淡不热情)25.反复: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 (古义:恢复。今义:略。) 26.放心: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 (古义:放纵散漫的心。今义:略。) 27.逢迎: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古义:迎接。今义:言行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 28.分布:(陆)逊乃益施牙幢,分布角鼓(古义:到处布置。今义:散布在一定区域内。)29.夫人: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那个人。今义:男子的配偶。) 30.非常: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意外的情况。今义:很,极。) 31.放心: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 (古义:放纵散漫的心。今义:略。) 32.扶老:策扶老以流憩(古义:拐杖。今义:扶着老人)33.风流:千古风流人物(古义:杰出的人才。今义:生活放荡)34.感激:三顾至于草庐之中……由是感激(古义:感动奋发。今义:略。) 35.港口: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 (古义:河的支流相交汇的地方。今义:供大船停泊的地方)36.告诉:则告诉不许(古义:申诉。今义:让别人知道。)

【吐血整理】初中文言文古今异义词大全

【吐血整理】初中文言文古今异义词大全! 随着语文考试的改革,传统文化在语文学科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多。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也被提升到了一个重要的位置。文言文学习一直是困扰很多学生学习语文的难题,别慌,料姐有招!料姐为大家整理了初中阶段学习文言文必备的【古今异义词大全】,赶快给孩子收藏吧~A1. 安古义:怎么。今义:安静;安全。①尔安敢轻吾射。②安得广厦千万间。③安求其能千里也。B1.把古义:握住,拿着,端着。今义:握住;把吃;介词将;量词①手把文书口称敕②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2.病古义:困苦不堪;侮辱;大病今义:生病;疾病。①向吾不为斯役,则早已病矣②寡人反取病焉。 3. 鄙古义:边境;目光短浅今义:品质恶劣;轻蔑①先帝不以臣卑鄙②肉食者鄙,未能远谋。③蜀之鄙有二僧。 4. 比古义:等到;挨着。今义:比较,比方,对比。①比至陈,车六七百乘。②其两膝相比者。 5. 被古义:影响。今义:介词,表被动①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6. 卑鄙古义:身份低微,出身鄙野今义:品质恶劣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7. 布衣古义:平民百姓。今义:布做的衣服。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②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8. 不用古义:不愿做今义:没有必要。①木兰不用尚书郎。 9. 不足古义:不值得。今

义:不充足,不满。①不足为外人道也。10.博士古义:专管经学传授的学官,老师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②有司业、博士为之师。11.八百里古义:牛今义:指路程①八百里分麾下炙。C12. 从古义:跟随;随着。今义:介词;跟从。①战则请从。②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③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④从流飘荡,任意东西。13. 曾古义:并;尚且;竟;连……都…… 今义:曾经。①曾不能损魁父之丘。②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③曾不事农桑。14. 诚古义:果真;确实;实在;的确。今义:真心;诚恳;诚信。①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③诚如是,则霸业可成。 ④此诚不可与争锋。15. 池古义:护城河。今义:水塘。 ①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16. 次古义:编次;行军途中停留。今义:量词;次数。①陈胜、吴广皆次当行。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17. 策古义:马鞭子;成编的竹简。今义:政策;策略。①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②策之不以其道。18. 出古义:在国外。今义:出来;出产。 ①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19. 蹉跎古义:过时。今义:光阴白白地过去。①并云自修改而年已蹉跎。20. 才能古义:刚刚能。今义:连词,表示在一定条件下所产生的结果。名词:才干;能力。①浅草才能没马蹄。D21. 但古义:只;仅;不过;知识。今义:转折连词,但是。①但

2014级语文文言文专题古今异义词答案

高中文言文古今异义词汇总 古今异义单音节词 河内凶(古义:谷物收成不好、荒年;今义:凶恶、凶残) 领国之民不加少(古义:更;今义:增加) 假舟楫者(古义:借助;今义:不真实的) 臣战河南(古义:黄河;今义:泛指江河) 流血漂橹(古义:盾牌;今义:划船的工具) 赢粮而景从(古义:背负;今义:胜或获得) 还柱走(古义:跑;今义:不行) 列坐其次(古义:水边;今义:量词) 向之所欣(古义:从前;今义:对、朝或偏袒) 穷且益坚(古义:困厄、不得志;今义:贫困、穷) 率赂秦耶(古义:一概、全部;今义:率领、轻率) 后秦击赵者再(古义:第二次;今义:又一次) 原庄宗之所以得失天下(古义:推究;今义:原来、原则) 抑(古义:或者;今义:抑制) 归吾妻来归(古义:女子出嫁;今义:回来) 比及三年(古义:等到;今义:比较) 其两膝相比(古义:紧挨、并排;今义:比较) 渠会永无缘(古义:他、它;今义:水道) 去国还乡(古义:离开、距离;今义:往) 华山之阳(古义:水的北面,山的南面或南坡;今义:太阳、) 怒而飞(古义:振奋、大鹏展翅起飞的气势;今义:发怒) 危乎高哉(古义:高;今义:危险) 但为君故(古义:只;今义:但是) 将进酒(古义:请;今义:将要) 或师焉(古义:有人、或许;今义:或者) 或取诸怀抱(古义:之于、之乎;今义:众、各) 不爱珍器重宝(古义:吝啬;今义:喜爱) 固不如蜀鄙之僧哉(古义:本来;今义:坚固) 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古义:哀怜、不忍;今义:隐藏或隐瞒) 则牛羊何择焉(古义:区别;今义:选择) 诚知其如此(古义:果真、如果;今义:真诚) 遍赞宾客(古义:引见、介绍;今义:称赞) 拜为上卿(古义:授官;今义:一种礼节) 除臣马(古义:授官;今义:除去) 安(古义:养生;今义:安定、安然) 蜀之鄙有二僧(古义:边境;今义:轻视或粗俗) 因河为池(古义:护城河;今义:水塘) 臣请就汤镬(古义:热水、开水;今义:较浓汁液) 摧藏马悲哀(古义:伤心;今义:破坏或折断) 都(古义:大;今义:都市或全) 按诛五人(古义:查究;今义:压住或按照)

文言文之古今异义词(教案 ).doc

文言文之古今异义词(教案) “古今异义”,就是指文言词语或短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中书写相同的词语之间的意思不同的现象。这种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出现的,辨明这些词语的 “古”“今”意思和用法,有助于增强我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古今异义的种类: 一、词义的扩大 所谓"词义扩大"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的意义小,而现代汉语中的意思变大了.如:“江”、“河”二字,古代指长江和黄河,现在泛指一切较大的河流.“好”,古代指女子相貌好看,而现在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例如: 1、“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贾谊《过秦论》“河”古代专指黄河,现在泛指河流。 2、“秦以虎狼之势,与中国抗衡”贾谊《过秦论》古义:中原地区;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 2、“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白居易《琵琶行》“阿姨”:古义:母亲.今义:晚辈对任何女性长辈的亲切称呼. 3、“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亲戚”:古义:父母兄弟等亲属.今义:有婚姻关系的成员。 二、词义的缩小 所谓“词义缩小”,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词义大,而现代

汉语中的意义变小了.如:“臭”,古代表示好坏气味均可,现在只表示坏的气味;“让”,古代既可表示辞让谦让之意,又可表示责备之意,现在则只有第一种意义了。例如: 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贾谊《过秦论》;荀子《劝学》“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金”古代泛指所有的金属,现代专指黄金。 2、“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史记《鸿门宴》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陶渊明《桃花源记》妻子,古义:妻子儿女.今义:妻,与"丈夫"相对。 4、“因为长句,歌以赠之。”白居易《琵琶行》因为,古义:因此写作.今义:因果连词,表原因. 5、“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三、词义转移 所谓"词义转移",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是一个方面的意思,到了今天却变成别的一个方面的意思了.如:“涕”,古代指眼泪,现在指鼻涕;“偷”,古代指苟且,马虎,刻薄,不厚道,今义转移为偷窃。例如: 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涕”古代指眼泪,现在指鼻涕。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行李,古义:

高中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精选.)

高中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总结 1.爱人: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古义;爱百姓。今义:丈夫或妻子。) 2.把握:其为物身轻宜藏,在于把握(古义:手掌内。今义:抓住成功的可靠性)3.卑鄙: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地位低,见识浅。今义:言行不道德。) 4.暴露:将士暴露数十年,所欲者土地人民耳(古义:在野外征战。今义:显露出来。) 5.便宜:数上书言便宜事(古义:对国家有利的。今义:略。) 6.不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今义:用不着,不需要。)7.不避: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今义:不亚于、不次于。今义:不躲开)8.不起:诸府五辟,诏十至,坚卧不起(古义:不出来做官。今义:略。) 9.不可:时有请立刘氏七庙者,太后问辅臣……鲁宗道不可(古义:不同意,不认可。 今义:不可以。) 10.不过:不过数仞而下(古义:不超过。今义:转折连词) 11.北面:何不按兵柬甲,北面下事之(古义:面向北,投降。今义:方位名词之一。) 12.城市: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古义:城市里做买卖。今义:略。) 13 成立:至于成立(古义:成家立业。今义:略) 14.处分:处分适兄意,进止敢自专(古义:安排处理。今义:处罚。) / 15.初一: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古义:刚一。今义:衣历每月的第一天。) 16.从容: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古义:言语、行动得体。今义:不慌不忙。) 17.从事:遣一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古义:下属官职之一。今义:略。) 18.从而:吾从而师之(古义:跟随(他)并且……。今义:表因果的连词。)19.聪明:耳目聪明,四肢坚固(古义:听力好、视力好。今义:略。) 20.操持:卧起操持节旄尽落(古义:拿着。今义:料理筹划) 21.动摇:而齿牙动摇(古义:松动。今义:态度不坚定) 22.独立: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古义:与众不同。今义:不依赖他人。) 23.地方:今齐地方千里(古义:土地方圆。今义:略。) 24.怠慢:怠慢忘身,灾祸乃作(古义:松懈、轻忽。今义:冷淡不热情)25.反复: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古义:恢复。今义:略。) 26.放心: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古义:放纵散漫的心。今义:略。) 27.逢迎: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古义:迎接。今义:言行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 28.分布:(陆)逊乃益施牙幢,分布角鼓(古义:到处布置。今义:散布在一定区域内。)29.夫人: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那个人。今义:男子的配偶。) 30.非常: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意外的情况。今义:很,极。) 31.放心: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古义:放纵散漫的心。今义:略。) 32.扶老:策父老以流憩(古义:拐杖。今义:扶着老人)33.风流:千古风流人物(古义:杰出的人才。今义:生活放荡)34.感激:三顾至于草庐之中……由是感激(古义:感动奋发。今义:略。) 35.港口: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古义:河的支流相交汇的地方。今义:供大船停泊的地方)36.告诉:则告诉不许(古义:申诉。今义:让别人知道。) 37.故事: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古义:先例,旧例。今义:真实或虚构的事情。) 38.更衣: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古义:上厕所。今义:换衣服。) 39.诡辩: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古义:谎言。今义:略。) 40.豪杰: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古义:有声望有地位的人。今义:才能出众的人。)

高考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词

高考文言文常见古今异 义词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一高考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词 1.行李:,如“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2、左右:,如“唯君左右之”; 3.致死:,如“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 4.丈夫:,如“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 5.其次:,如“余何面目以视于天下乎?越君其次也”; 6.行政:,如“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 7.地方:,如“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8.东面:,如“东面而视”;9.面目:,如“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10.至于:,如“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如“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如“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11.大方:,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2.以致:,,如“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13.非常:,如“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如“非常之谋难于猝发”;14.细说:,如“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15.幼稚:,如“幼稚盈室,并无储粟”; 16.人事:,如“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17.扶老:,如“策扶老以流憩”;今,搀扶老人。 18.怀抱:,如“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19.纵情:,如“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20.见机:,如“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21.猖狂:,如“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22.学者:,如“古之学者必有师”;23.从而:,如“吾从而师之”; 24.众人:,如“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25.不必:,如“弟子不必不如师”; 26.气候:,如“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27.经营:,如“韩魏之经营”; 28.可怜:,如“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可爱,“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29.从事:,名词,如“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30.其实:,如“自以为得其实”; 31.方丈:,如“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32.往往:,如“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33.颜色:,如“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34.不行:,如“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35.成立:,如“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36.洗马:,如“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教师版)

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词(教师版) 1、B 卑鄙今义:(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古义:地位低,见识浅。例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不好今义:坏。古义:①不美。例如:是女子不好,烦大巫妪为入报河伯,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西门豹治邺》)②不喜欢。例如:不好交接俗人。《张衡传》 不行今义:不可以。古义:不能走路。例如: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陈情表》) 2、C 春秋今义:①春季和秋季,常用来表示整个一年,泛指岁月。②时代名称。古义:①年龄。例如:天子春秋鼎盛。(《汉书》)②一年。例如:蟪蛄不知春秋。(《逍遥游》)③书名。例如:仲尼厄而作《春秋》。(《报任安书》) 操持今义:料理;筹划。古义:握着,拿着。例如: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苏武传》) 从容今义:不慌不忙;镇静;沉着。古义:①言语举动适度,得体。例如: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张衡传》)②举动。例如:从容中道。(《中庸》) 从而今义:连词。古义:从:跟随;而:并且、而且。例如: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 初一今义:农历每月的第一天。古义:刚开始。例如:初一交战,操军不利。(《赤壁之战》) 3、D 地方今义:①泛指空间的一部分,②民间,③地区。古义:①当地的事。例如:在外监司牧守,亦皆贪鄙成风,不以地方为意。(《方腊起义》)②土地方圆。例如:江东虽小,地方千里。(《项羽本纪》) 东面今义:东边。古义:脸朝东。例如:东面而视。(《秋水》) 大方今义:对财物不计较,言谈举止自然。古义:修养很高,明白道理的人。例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 大风今义:风力很大的风。古义:麻风病。例如:可以已大风。(《捕蛇者说》) 怠慢今义:冷淡;客套话,表示招待不周。古义:松懈,轻忽。例如: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劝学》) 4、F 风流今义:指跟男女间情爱有关的;轻浮放荡。古义:①杰出,英俊。例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②英雄的功绩,流风余韵。例如: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③学问才华,雍容的风度。例如:遥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非常今义:副词,十分,极。古义:名词,意外的变故。例如: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扶老今义:扶着老人。古义:手杖。例如: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归去来兮辞》) 反复今义:一遍又一遍;多次重复。古义:书信往返。例如: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答司马谏议书》) 逢迎今义:奉承,拍马屁。古义:迎接。例如: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孔雀东南飞(并序)》) 5、G 感激今义: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对他产生好感。古义:感动,奋激。例如: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更衣今义:换衣服。古义:上厕所。例如: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赤壁之战》) 故事今义: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古义:先例,旧事。例如: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

2016中考语文文言文古今异义词整理

2016中考语文文言文古今异义词整理本文是关于2016中考语文文言文古今异义词整理,感谢您的阅读! 美人:今义:美貌女子;古义:歌伎、宫妃。例如: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廉颇蔺相如列传》) 左右:今义:①大致范围(方位词)。②控制(动词)。古义:侍卫人员。例如:王顾左右而言他。(《孟子》) 结束:今义:事情做完一个过程的完结。古义:整装。例如:婉贞于是率诸少年结束而出。(《冯婉贞》) 大风:今义:大的风;古义:麻疯病。例如:可以已大风。(《捕蛇者说》) 前进:今义:向前行进,思想进步;古义:前,走上前去;走,奉献。例如: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弟兄:今义:①同辈之间。②旧时军队称士兵。古义:有时单指兄。例如: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孔雀东南飞》) 感激:今义:深深的感谢;古义:感,感动;激,奋激。例如: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初一:今义:农历每月的第一天;古义:刚刚开始。例如:初一交战,操军不利。(《赤壁之战》) 即使:今义:表假设性让步连词;古义:即,就,让,叫。例如: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妪投之河中。《西门豹治邺》 至于:今义:表示另提一事的连词;古义:终于达到某种程度。

例如: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六国论》) 行为:今义:举动;古义:行,品行;为,做。例如: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五人墓碑记》) 地方:今义:①泛指空间的一部分。②民间。③地区。古义:①当地的事。例如:在外监司牧宇,亦皆含鄙成风,不以地方为意。(《方腊起义》)②土地方圆。例如:江东虽小,地方千里。(《项羽本纪》)③大地的形状是方的。例如:天圆地方。(《淮南子·天文训》) 致意:今义:表示问候;古义:抒发心情。如: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意焉。(《屈原列传》) 有意:今义:故意,居心;古义:①愿意。例如: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文收责于薛乎?(《冯谖客孟尝君》)②有某种打算。例如:将军岂有意乎?(《隆中对》) 故事:今义: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古义:先例、旧事。例如: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六国论》)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高中文言文古今异义词

高中文言文古今异义词 导读:高中文言文古今异义词篇一: 1.爱人: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古义;爱百姓。今义:丈夫或妻子。) 2.把握:其为物身轻宜藏,在于把握(古义:手掌内。今义:抓住成功的可靠性) 3.卑鄙: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地位低,见识浅。今义:言行不道德。) 4.暴露:将士暴露数十年,所欲者土地人民耳(古义:在野外征战。今义:显露出来。) 5.便宜:数上书言便宜事(古义:对国家有利的。今义:略。) 6.不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今义:用不着,不需要。) 7.不避: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今义:不亚于、不次于。今义:不躲开) 8.不起:诸府五辟,诏十至,坚卧不起(古义:不出来做官。今义:略。) 9.不可:时有请立刘氏七庙者,太后问辅臣……鲁宗道不可(古义:不同意,不认可。 今义:不可以。) 10.不过:不过数仞而下(古义:不超过。今义:转折连词)

11.北面:何不按兵柬甲,北面下事之(古义:面向北,投降。今义:方位名词之一。) 12.城市: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古义:城市里做买卖。今义:略。) 13成立:至于成立(古义:成家立业。今义:略) 14.处分:处分适兄意,进止敢自专(古义:安排处理。今义:处罚。)/ 15.初一: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古义:刚一。今义:衣历每月的第一天。) 16.从容: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古义:言语、行动得体。今义:不慌不忙。) 17.从事:遣一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古义:下属官职之一。今义:略。) 18.从而:吾从而师之(古义:跟随(他)并且……。今义:表因果的连词。) 19.聪明:耳目聪明,四肢坚固(古义:听力好、视力好。今义:略。) 20.操持:卧起操持节旄尽落(古义:拿着。今义:料理筹划)21.动摇:而齿牙动摇(古义:松动。今义:态度不坚定) 22.独立: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古义:与众不同。今义:不依赖他人。)

最新文言文古今异义词整理

初中阶段常见的古今异义词汇总 A 1. 安古义:怎么。今义:安静;安全。①尔安敢轻吾射。②安得广厦千万间。③安求其能千里也。 B 1.把古义:握住,拿着,端着。今义:握住;把吃;介词将;量词①手把文书口称敕②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2.病古义:困苦不堪;侮辱;大病今义:生病;疾病。①向吾不为斯役,则早已病矣②寡人反取病焉。 3. 鄙古义:边境;目光短浅今义:品质恶劣;轻蔑①先帝不以臣卑鄙②肉食者鄙,未能远谋。③蜀之鄙有二僧。 4. 比古义:等到;挨着。今义:比较,比方,对比。①比至陈,车六七百乘。②其两膝相比者。 5. 被古义:影响。今义:介词,表被动①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6. 卑鄙古义:身份低微,出身鄙野今义:品质恶劣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7. 布衣古义:平民百姓。今义:布做的衣服。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②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8. 不用古义:不愿做今义:没有必要。①木兰不用尚书郎。 9. 不足古义:不值得。今义:不充足,不满。①不足为外人道也。10.博士古义:专管经学传授的学官,老师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②有司业、博士为之师。11.八百里古义:牛今义:指路程①八百里分麾下炙。 C 12. 从古义:跟随;随着。今义:介词;跟从。①战则请从。②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③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④从流飘荡,任意东西。13. 曾古义:并;尚且;竟;连……都……今义:曾经。①曾不能损魁父之丘。②而计其长曾不盈寸。③曾不事农桑。14. 诚古义:果真;确实;实在;的确。今义:真心;诚恳;诚信。①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③诚如是,则霸业可成。④此诚不可与争锋。15. 池古义:护城河。今义:水塘。①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16. 次古义:编次;行军途中停留。今义:量词;次数。①陈胜、吴广皆次当行。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17. 策古义:马鞭子;成编的竹简。今义:政策;策略。①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②策之不以其道。18. 出古义:在国外。今义:出来;出产。①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19. 蹉跎古义:过时。今义:光阴白白地过去。①并云自修改而年已蹉跎。20. 才能古义:刚刚能。今义:连词,表示在一定条件下所产生的结果。名词:才干;能力。①浅草才能没马蹄。 D 21. 但古义:只;仅;不过;知识。今义:转折连词,但是。①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③我亦无他,但手熟耳。22. 豆古义:装食物的器皿。今义:一农作物“豆子”。①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23.逮古义:及;达到;赶得上;趁;趁着。今义:抓住;捉住;捕。①吾资之昏,不逮人也。24.第古义:仅;仅仅。今义:表序数。①藉第令毋斩。25. 等古义:同样;们。今义:相等;等待。①等死,死国可乎?②公等遇雨,皆已失期。26.堕古义:坏;耽误;摔落。今义:落;掉;往坏里变。①夫不能以游堕事。 ②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27.殆古义:大概。今义:危险;几乎;差不多。①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E

高中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词

高中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词 1.行李:古,出使的人,如“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今,行装。 2.夫人:古,那个人,如“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今,人的妻子。 3.师徒:古,军队士兵,如“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今,师傅与徒弟。 4.左右:古,动词,调遣,如“惟君左右之”;今,名词,表示大约,不确定。 5.致死:古,效死命,如“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今,导致死亡。 6.丈夫:古,男子,如“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今,妻子的配偶。 7.其次:古,进驻,如“余何面目以视于天下乎?越君其次也”;今,次一等的。 8.行政:古,施行政令,如“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今,国家机关的管理工作。 9.象人:古,模仿人的形象,如“为其象人而用之也”;今,很象人的样子。 10.地方:古,土地方圆,如“地方百里而可以王”;今,某一区域。 11.东面:古,脸朝东,如“东面而视”,今,东边。 12.面目:古,面部,如“于是河伯始旋其面目”;今,面貌。 13.至于:古,到了,达到,如“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到……结局,如“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到……时候,如“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今,表示另提一事。 14.大方:古,专家、学者,内行的人,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今,对财物不计较,言谈举止自然。 15以致:古,两个词,而招致,有动词性,如“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今,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16山东:古,崤山以东,如“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今,山东省。 17非常:古,意外的变故,如“以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不寻常,作形容词,如“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今,程度副词。 18细说:古,小人的谗言,如“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今,详细说明。 19足下:古,对人的尊称,如“再拜奉大将军足下”;今,脚下面。 20幼稚:古,小孩子,如“幼稚盈室,并无储粟”;今,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 21人事:古,做官,如“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今,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 22扶老:古,竹制手杖,如“策扶老以流憩”;今,搀扶老人。 23怀抱:古思想抱负,如“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今,怀里抱着。 24纵情:古,骄傲,如“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今,尽情。 25见机:古,看到细微的预兆,如“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今,看机会,看形势,如“见机行事”。 26猖狂:古,狂放,不拘礼法,不含贬义,如“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今,肆无忌惮。 27学者:古,求学的人,如“古之学者必有师”;今,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8从而:古,两个词,“从”是“跟从”的意思,“而”是连词,如“吾从而师之”;今,连词,表示目的或结果。 29众人:古,一般人,如“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今,大家,很多人。 30不必:古,不一定,如“弟子不必不如师”;今,不需要。 31气候:古,天气,如“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今,一定地区内经过多年观察所得到的概括性的气候情况,或比喻动向、情势等。

“重点古今异义词”归纳(答案版)

“重点古今异义词”归纳(答案版) 一、古今异义的概念: 所谓“古今异义”,就是指文言词语或短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中书写相同的词语之间的意思不同的现象。这种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出现的,辨明这些词语的“古”“今”意思和用法,有助于增强我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二、古今异义的种类: 1、词义的扩大 所谓“词义扩大”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的意义小,而现代汉语中的意思变大了。如:“江”“河”二字,古代指长江和黄河,现在泛指一切较大的河流。“好”,古代指女子相貌好看,而现在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 2、词义的缩小 所谓“词义缩小”,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词义大,而现代汉语中的意义变小了。如:“臭”,古代表示好坏气味均可,现在只表示坏的气味;“让”,古代既可表示辞让谦让之意,又可表示责备之意,现在则只有第一种意义了。 3、词义转移 所谓“词义转移”,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是一个方面的意思,到了今天却变成别的一个方面的意思了。如:“涕”,古代指眼泪,现在指鼻涕;“偷”,古代指苟且、马虎、刻薄、不厚道,今义转移为偷窃。 4、词义弱化 所谓“词义弱化”,就是指同样的词语,在古代时所表示的语义较强,而今天所表示的语义则较弱。如:“很”,古义是凶狠,表示的程度很高,很深,现在表示的程度不怎么高深。“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现在表示埋怨、责备。 所谓“词义强化”,就是指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表示的意义较弱,而今天所表示的语义增强了。如:“恨”,古代表示遗憾、不满的意思,今天表示仇恨、怀恨。“诛”,最初只是责备之意,后来强化为“杀戮”的意思。 5、感情色彩变化 有些词语在应用的过程中,感情色彩逐步发生了变化,这往往与它们意思的改变分不开。如:“卑鄙”原指地位低,见识浅,中性词,现在表示品德低,含贬义。“爪牙”古代表示得力的帮手,褒义词,现在表示坏人的帮凶,贬义词。“锻炼,古代除有冶炼之意外,还有玩弄法律对人进行诬陷之意,属贬义词,现在是褒义词。 6、名称说法的演变 有些时候古文中用一个词表示某一意思,而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该词语表示,而是换用别的词语表示了。如:“目”现已换成“眼睛”,“寡”现已换用“少”了,“足”现已换用“脚”了。 三、请指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汉语意思。 ai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今义】丈夫或妻子。【古义】爱护百姓。 bei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今义】品质恶劣。【古义】出身低微,见识短浅。 bei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今义】方位名词,北边。【古义】面向北,投降。 bian①数上书言便宜事 【今义】方便合适、便利。【古义】对国家有利的。 ②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汲黯列传》)

文言文古今异义词

微专题之文言文虚词: (一)专项积累:文言文古今异义词 1.卑鄙:“先帝不以臣卑鄙”:出身低微,学识浅陋(《出师表》) 2.不行:“九岁不行”:不能走路(《陈情表》) 3.猖狂:“阮籍猖狂”:狂放,不拘礼法(《滕王阁序》) 4.操持:“卧起操持”:拿着(《苏武传》) 5.成立:“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成人自立(《陈情表》) 6.从容:“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言语举止适度得体(《屈原列传》) 7.初一:“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刚刚开始(《赤壁之战》) 8.东面:“东面而视”:脸朝东(《秋水》) 9.反复:①“其存君兴国欲反复之”:扭转形势(《屈原列传》) ②“于反复不宜鲁莽”:书信往来(《答司马谏议书》) 10.非常:①“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非同寻常,不同一般(《报任安书》) ②“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意外的或突如其来的(《鸿门宴》) 11.风流:①“千古风流人物”:杰出、英俊(《念奴娇赤壁怀古》) ②“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繁华的景象,流风余韵(《京口北固亭怀古》) 12.逢迎:“蹑履相逢迎”:迎接(《孔雀东南飞》) 13.感激:“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感动奋发(《出师表》) 14.故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先例、旧事(《六国论》) 15.果然:“腹犹果然”:饱的样子(《逍遥游》) 16.交通:①“交通王侯”:勾结(《论贵粟疏》) ②“阡陌交通”:空间上彼此通达(《桃花源记》) 17.结束:“婉贞于是率诸少年结束而出”:整装(《冯婉贞》) 18.方丈:“室仅方丈”:一丈见方(《项脊轩志》) 19.从事:“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官名(《伶官传序》) 20.具体:“亦雁荡具体而微者”:具备形体(《雁荡山》) 21.开张:“诚宜开张圣听”:扩大(《出师表》) 22.慷慨:“抗辞慷慨”:意气激昂(《<指南录>后序》 23.可怜:①“可怜九月初三夜”:可爱②“可怜焦土”:可惜(《六国论》) 24.口舌:“意北亦可以口舌动也”:言语言辞(《<指南录>后序》 25.上报:“非臣陨首所能上报。”:报答皇恩(《陈情表》) 26.山东:“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殽山、函谷关以东(《过秦论》) 27.肉食:“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居高位、享厚禄(《曹刿论战》 28.人情:“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人之常情(《报任安书》) 29.穷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困厄,处境艰难(《荆轲刺秦王》) 30.亲戚:“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内外亲属(《廉颇蔺相如列传》) 31.其实:“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它的果实(《晏子使楚》) 32.美人:“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歌妓,宫妃(《廉颇蔺相如》) 33.烈士:“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有志于功业的人(《龟虽寿》) 34.老大:“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年龄大(《琵琶行》) 35.会计:“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聚会商议(《陈涉世家》) 36.口语:“仆以口语遇遭此祸。”:言论(《报任安书》) 【专项强化】 一、理解文言虚词 (一)方法指导 (1)词性界定法 有些文言词兼有实词和虚词的双重性质,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只要能推断出其词性不一样,那么,其用法肯定也不同。如2012年高考全国卷第12题的A项: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以”既可作实词,又可作虚词,考生要能分清虚实。第一句是李广根据敌我双方形势,认为此时如果带领百骑仓皇而逃的话,必致匈奴大军追杀而全体覆没,故第一句中的“以”为实词,作“率领、带领”讲,而第二句中的“以”为介词“把”。显然,两者词性有别,一虚一实,题目要求选择用法不同的一项,那么该项即为正确答案无疑。 1

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古今异义词汇总

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古今异 义词汇总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2010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古今异义词汇总 1.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古:跑。今:行下次。 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古:只有,只要。今:转折连词。 3.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古:经常。今:平常,一般。 4.少时,—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蒲松龄《狼》)古:离开。今:到某—地方称“去”(古称“往”)。 5.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出处同上)古:大腿。今:屁股。 6.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出处同上)古:多少。今:数学中的一门学科。 7.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陶渊明《桃花源记》)古:鲜艳美丽。今:食物新鲜,味道好。 8.复前行,欲穷其林。(出处同上)古:极,尽。今:资财缺乏(古时用“贫”) 9.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出处同上)古:交错相通。今:交通运输。 10.问所从来。(出处同上)古:从哪里来。今:从过去到现在。 1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出处同上)(1)妻子,古:妻子儿女。今:男子的配偶。(2)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今:没有出路的境地。 12.无论魏晋。(出处同上)古:不要说,更不必说。今:连词,表无条件关系。 13.便扶向路。(出处同上)古:沿着,顺着。今:扶持。 14.诣太守,说如此。(出处同上)古:像这样。今:这样。 15.欣然规往。(出处同上)古:计划。今:规则,成例。 16.愿为市鞍马。(《木兰诗》)古:买。今:集市。 17.木兰不用尚书郎。(出处同上)古:不愿作。今:没有必要。 18.当户理红妆。(出处同上)古:窗户。今:门 19.坐我西阁床。(出处同上)古:坐具。今:卧具。 20.出入无完裙。(杜甫《石壕吏》)古:衣服。今:裙子。 21.天明登前途。(出处同上)古:前面的路。今:将来的光景。 22.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古:这样。今:量词。

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词学习资料

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 词

高考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词高考复习指导(高三) 1.爱人: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古义;爱百姓。今义:丈夫或妻子。) 2.把握:其为物身轻宜藏,在于把握(古义:手掌内。今义:抓住成功的可靠性) 3.卑鄙: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地位低,见识浅。今义:言行不道德。) 4.暴露:将士暴露数十年,所欲者土地人民耳 (古义:在野外征战。今义:显露出来。) 5.便宜:数上书言便宜事 (古义:对国家有利的。今义:略。) 6.不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今义:用不着,不需要。) 7.不避: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今义:不亚于、不次于。今义:不躲开) 8.不起:诸府五辟,诏十至,坚卧不起 (古义:不出来做官。今义:略。) 9.不可:时有请立刘氏七庙者,太后问辅臣……鲁宗道不可

(古义:不同意,不认可。今义:不可以。) 10.不过:不过数仞而下(古义:不超过。今义:转折连词) 11.北面:何不按兵柬甲,北面下事之 (古义:面向北,投降。今义:方位名词之一。) 12.城市: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古义:城市里做买卖。今义:略。) 13 成立:至于成立(古义:成家立业。今义:略) 14.处分:处分适兄意,进止敢自专 (古义:安排处理。今义:处罚。) 15.初一:初一交战,操军不利 (古义:刚一。今义:衣历每月的第一天。) 16.从容: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古义:言语、行动得体。今义:不慌不忙。) 17.从事:遣一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古义:下属官职之一。今义:略。) 18.从而:吾从而师之(古义:跟随(他)并且……。今义:表因果的连词。) 19.聪明:耳目聪明,四肢坚固 (古义:听力好、视力好。今义:略。)

文言文古今异义(各学期汇总)

文言文古今义(各学期汇总) 我们把古义和今义不相同的词叫古今异义词。概括起来,古今异义词主要有这样几种: 1、词义扩大,即今义大于古义; 2、词义缩小,即今义小于古义; 3、词义转移,即一个词由表示某事物变为表示另外的事物; 4、感情色彩发生变化。 现代汉语中有些双音节词,在古代汉语中是由两个单音节词组成的短语, 这类词不是太多, 但一定要引起特别重视。 F面择要列出课文中出现的一些古今异义词。 1、蜀之鄙有二僧(《为学》)鄙:(古义:边境。今义:品质低下。) 2、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顾:(古义:反而,难道。今义:有看的意思;还有照管、注意的意思。) 3、卷卷有爷名(《木二诗》)爷:(古义:指\"父亲\"。今义:指\"爷爷\"。) 4、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但:(古义:只、只不过。今义:转折连词) 5、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安:(古义:疑问代词\"怎么\"。今义:常用于\"安静\"、\"安全\"等) 6、如是再二(《宋定伯促鬼》) 再:(古义:专指第二次。今义:常用于重复,表\"又一次\"的意思。)7、阡陌交通(《桃花源记》)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泛指交通运输或邮电事业。)8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妻子:(古义:是妻子和儿女。今义:是专指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义:是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是没有办法,没有出路的境地。)9、无论魏晋(《桃花源记》)无论:(古义:更不必说。今义: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10、诣太守,说如此(《桃花源记》) 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就是\"这样\"的意思。)11、默而识之(《论语》十则)识:(古义:记今义:知道,认识)12、居十日,扁鹊复见(《扁鹊见蔡桓公》) 居:(古义:停留、过了。今义:居住、住所。)

文言文古今异义词

文言文古今异义词(汇总) 我们把古义和今义不相同的词叫古今异义词。概括起来,古今异义主要有这样几种:1、词义扩大,即今义大于古义。如“江”“河”二字,古代一般专指长江、黄河,现在除了指长江、黄河外,更多用于泛指,指一切江、河。2、词义缩小,即今义小于古义。如“寡助之至,亲戚畔之”中的“亲戚”,古代除了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外,通指自己家庭中的成员,现代汉语中则不能用于自己家庭中的成员。3、词义转移,即一个词由表示某事物变为表示另外的事物。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的“牺牲”,古代指祭祀用的牲畜,现在则表示为了正义的目的而舍弃自己的生命或利益。4、感彩发生变化。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的“卑鄙”,古代是中性词,“卑”指地位低下,陆游诗“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卑”即此义,“鄙”指见识短浅;而现在则是个地道的贬义词,用来形容人的行为品质恶劣。 现代汉语中有些双音节词,在古代汉语中是由两个单音节词组成的短语,这类词不是太多,但一定要引起特别重视。如“无论”,现代汉语中是一个起关联作用的连词,而文言文里却是两个词,如《桃花源记》中“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无论”就是两个词:无,不要;论,说。 下面择要列出课文中出现的一些古今异义词。 1、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无出路的境地。 例句: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 2、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主要用于称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 例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

3、穷古义:穷尽。今义:经济贫困。 例句: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4、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指(食物)味道好。例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源记》) 5、布衣古义:平民。今义:棉布衣服。 例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出师表》) 6、感激古义:感动振奋。今义:感谢。 例句: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出师表》)7、痛恨古义:痛心、遗憾。今义:无比憎恨。 例句: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8、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对某事表赞同。 例句: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曹刿论战》) 9、开张古义:扩大。今义:开业(多指商业部门)。 例句: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10、涕古义:泪。今义:鼻涕。 例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11、兵古义:兵器。今义:士兵。 例句:兵甲已足(《出师表》) 12、狱古义:案件。今义:监犯人的地方(监狱) 例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13、池古义:护城河。今义:小水塘、池塘。 例句: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孟子>二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