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何平九论

河南日报何平九论
河南日报何平九论

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编者:2010年6月3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刊发了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的署名文章,内容如下:

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根本途径在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加快转变讲起来很简单,做起来不容易。讲转变,首先要从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转变开始,思考自己怎么转、怎么做。

发展目的必须明确。发展为了什么?以人为本、为民惠民。为民不是一句空话,需要我们在具体的发展实践中体现对人民负责。比如,领导干部比较关注GDP,但老百姓不太关心;领导干部比较关心产值,甚至少数人认为环境、资源问题可以放一下,但老百姓却不赞成。个别干部比较喜欢拍脑袋、大呼隆、一风吹、一刀切,一会儿一个思路、一会儿一个战略,但基层干部怎么想?老百姓怎么想?有多少东西老百姓能够记得住?所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有关的问题,正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需要认真研究和加以解决的问题。

头脑清醒至关重要。一方面,要清醒认识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群众可以多看成绩、多看好的一面,领导干部则要更多地看问题、看不足,更多地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现在个别地方好像颠倒过来了,一些领导干部经常看到成绩,自己说自己做得很好;而群众经常看到存在问题,对所谓的政绩不一定认可。另一方面,要清醒认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按照中央部署结合河南实际有序、持续地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始终持续加快转变的力度和韧劲,做到不动摇、不懈怠、不刮风、不呼隆、不折腾。

正确思路应当持续。河南这些年来一直在走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为代价,“三化”协调推进科学发展、中原崛起的新路子。实践证明这条路子是正确的,正确的思路就要坚定地往前推进。思路太多是不成熟的表现,思路多变是急功近利的表现,思路不持续会使基层无所适从,难以统一思想、形成合力。要坚持重基础、重集思广益、重科学决策,始终围绕中原崛起、河南振兴、“三化”协调发展、推进“两大跨越”等战略方针来研究,以思路的持续确保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持续推进。

方式方法亟待改进。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现在的关键是宏观调控、中微观管理以及具体运行机制要跟上,切实体现尊重市场主体,体现尊重规律,体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从领导层面来讲,要讲究有所为有所不为。现在有些事情,“为”就是“不为”,做了很多事情,没有起作用甚至起了副作用,做了等于没做;“不为”就是“为”,很多事情尊重规律、不去干预不去做,反而会收到很好的效果。要多在运作上下功夫,坚持“三具两基一抓手”,使中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决策部署得到落实、见到实效。“三具”,就是做任何事情一具体就突破、一具体就深入、一具体就落实;“两基”,就是切实抓好基层、打好基础,这项工作很重要,是最难的,也是最需要持续、最需要韧劲的;“一抓手”,就是把实施项目带动作为抓手,围绕项目建设形成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合力。

总之,领导干部要跟上中央决策的步伐、适应加快转变的要求,认真研究转变政府职能、转变领导方式、转变工作方法的问题,做到谋划多一点、服务多一点、创造条件多一点、依法依规多一点、求实求效多一点,真正肩负起加快转变的领导责任,在创新中提高领导水平。

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机遇在哪里

——一论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一)一场新的征程即将开启,一幅新的画卷渐次展开。大时代呼唤大变革,大转变酝酿新机遇。

在“十二五”即将到来之际,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做出了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科学判断,省委八届十一次全会做出了全面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的重要战略抉择。这是对以往发展实践的科学总结,是对中原崛起战略的持续、延伸、拓展和深化,是顺应时代潮流、符合河南实际的又一次重大提升。

“承天时、秉地利、聚人和”,中原经济区建设蓄势待发。在推进这项伟大事业的过程中,必须抢抓机遇,加快转变,乘势而上。

(二)“得时无怠,时不再来,天予不取,反为之灾”。纵观古今中外,“机遇”可谓解读历史进程的一把钥匙。围绕机遇,世界各国演绎出一幕幕兴衰活剧。从某种意义上说,国家与民族的发展,也是抢抓机遇的竞争。“鸦片战争”的硝烟、“洋务运动”的挫败、“戊戌变法”的鲜血……近现代的中国,一次次与发展机遇擦肩而过,一次次蒙受灾难屈辱,教训不可谓不惨痛!

无论是国家、民族、还是个体,谁能慧眼发现机遇、大力创造机遇、有效把握机遇、成功驾驭机遇,谁就能实现跨越发展、升级蝶变。机遇并不常有,机遇来之不易,机遇稍纵即逝。面对机遇,如果我们不思进取、麻痹懈怠,就会错失良机,坐困愁城。

(三)时代在前进,机遇在叩门。改革开放30多年,河南抓住历史机遇,在一次次困惑中求索,在一番番砥砺中前行,在一回回变革中提升。

(四)回头看,这30多年河南的发展总是与机遇的把握息息相关。

当“姓资”、“姓社”的思想坚冰开始被打破,河南敏锐地把握住了时代方向,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唱响“团结奋进,振兴河南”,确定“一高一低”战略目标,使河南的发展方向更明确,路子更顺畅。

当我们迎着新世纪的曙光,踏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征程之际,河南果敢地选择了“三化”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明确提出“奋力实现中原崛起”,使河南的发展思路更清晰,目标更远大。

当我们肩负党中央的殷殷重托,努力走在中部崛起前列之时,河南豪迈地提出“两大跨越”的战略任务,树立起河南开放包容、奋发进取的良好形象,使河南的

发展呈现出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

今天,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中华大地浓墨重彩展开统筹协调、全面繁荣的时代画卷——东部沿海发展势头强劲,西部大开发如火如荼,中部地区崛起风生水起……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确立了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的总体战略,把河南的发展提升到了一个新层次、新境界、新阶段。

(五)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则退。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兄弟省份特别是周边地区都在抢抓机遇,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市场、资源、资金、技术、人纔竞争更加激烈,我省面临的发展和竞争压力日益加大。

在两个五年规划交替之际,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最后一个十年的关键时期,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阶段,我们是否已经做好了准备?

(六)机遇人人想抓,但真正抓住机遇却并非易事。建设中原经济区,实现亿万中原人民的全面小康,机遇到底在哪里?

(七)机遇来自于世界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互利共赢、共同繁荣的各种有利因素依然具备;

机遇来自于后金融危机时期,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步伐日益加快,中西部地区承转移、促发展的潜力进一步凸显,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更加重要,中央对河南的发展寄予厚望;

机遇来自于国家促进东中西协调发展,区域经济活力竞相迸发,政策、资金、市场等各类要素汇聚,中部崛起的优势持续放大;

机遇来自于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科学决策,中原经济区应运而生,为加快发展、实现崛起搭建了一个更加广阔的载体和平台;

机遇来自于河南自身具备的区位优势、人口优势、文化优势、农业优势、基础优势、后发优势等;

但说到底,机遇更离不开人的自身作为,它同样来自于我们的头脑里。

(八)机遇是事物发展到一定时期所累积迭加的、推动实践飞跃的各种因素的总和。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只有当外部的客观条件与人的主观努力相结合,“机遇”纔能真正成为机遇。建设中原经济区,如果没有抓住、用好的能力,一切“机遇”无从谈起。

(九)“毛遂自荐”的故事,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机遇面前人人平等,只有具

备了抢抓机遇的高素质、主动性,真心实意、果敢果断,纔能牢牢把握机遇,成就一番不平凡的功业。

(十)正确的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加快转变领导方式,就是为了让领导干部炼出一双洞悉大势的“火眼金睛”,练就一身能将各种外部条件为我所用、“点石成金”的高超本领。

与这种要求相比,毋庸讳言,现在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在抓机遇、促发展上,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繁重的任务面前,还存在着种种的不自觉、不主动、不到位、不适应,经常在机遇面前犯“幼稚病”、“糊涂病”、“懒惰病”,暴露出“麻痹症”、“迟钝症”、“虚躁症”,贻误发展良机,贻误崛起大业。

抢抓机遇意识不敏感。一些领导干部抢抓机遇的意识淡薄,不是主动研究当地发展的机遇在哪里,面对市场竞争、面对未来发展,缺主意、少办法,反应迟钝,做事常常“慢半拍”甚至“慢几拍”,更找不到、找不准发展的突破口在哪里。

抢抓机遇判断不准确。有的领导干部缺乏大局意识、国际视野,目光短浅,思路狭隘,找不准自身在全局中的定位,看不到未来发展的趋势,辨不清前进路上的机遇和陷阱。喜欢照抄照搬、跟风赶潮,人家上什么项目我也上什么项目,甚至把别人淘汰掉的落后产能当作“宝贝”引进来,为决策失误付出昂贵的“学费”。

抢抓机遇思维不辩证。有的领导干部不善于逆向思维,一说到发展,先摆出一大堆客观的困难、不足、局限,过分看重自然条件、历史基础、资金实力等因素,总是把机遇与现成的优越条件、上级的优惠政策挂上钩、画等号,看不到“后发优势”,想不透“危中有机”,殊不知破解难题是机遇,应对挑战是机遇,勇于创新也是机遇。

抢抓机遇准备不充分。有的领导干部平时不注重学习,不注重调查研究,对自身在中原经济区建设当中的定位、职能、作用缺少通盘考虑、超前谋划。一事当前,手忙脚乱,分不清主次,抓不住重点,自身环境不优,效率效能低下,服务意识很差。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头脑,不栽下梧桐树,怎能引来金凤凰?

抢抓机遇运用不得力。有的地方下了很大气力、花了很多工夫,争取到了资金、项目,但却因为“吃、拿、卡、要”等种种原因,好的企业引进来却留不下;有的地方,对新生事物缺乏大力扶持、精心培育,机遇的种子难以长成参天大树,甚至于出现“墙里开花墙外香”的尴尬局面。

抢抓机遇态度不端正。还有些领导干部拈轻怕重,明明看到了好机会,却不愿主动伸手去抓;“前怕狼后怕虎”,畏首畏尾,明哲保身;不思进取,“当一天和

尚撞一天锺”,混日子,随大流,得过且过;更有甚者,在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政绩观的支配下,热衷于做表面文章,关心的是个人升迁和自己的名利,不愿意在发展上付出长期艰辛的努力,缺乏事业心、责任心,缺少抢抓机遇的使命感。

抢抓机遇氛围不浓厚。对机遇最敏感的是市场,把机遇变成发展动力要靠每个人。有的领导干部思想僵化,因循守旧,没有建立起科学发展的评价机制,对那些不作为、乱作为的人,不能真正起到督促、警醒、问责的作用;没有按客观规律办事,真正做到放开、放手、放活,让市场主体的活力得到充分释放。

(十一)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当前领导干部在抢抓机遇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根源都在于思想不够解放,观念严重滞后,方式方法不适应发展需要。如果不尽快转变领导方式,来一次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转变,能力的大提升,河南就会在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新一轮发展大潮中落在后面,拖全国发展的后腿。只有摆出问题,正视差距,认清自己,我们纔能在发展中抢占先机,把战略机遇期转化为黄金发展期,走在中部崛起的前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十二)时代在发展,机遇在拷问。省委书记卢展工一语中的:“我们一定要增强机遇意识,倍加珍惜机遇,牢牢抓住机遇,不断创造机遇,切实用好机遇,做到积极作为、主动作为、有所作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已经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迫在眉睫。

(十三)当此之时,我们需要有一股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狠劲。今年以来,河南招商引资高潮迭起,大项目、大投资让人倍感振奋,富士康等产业巨头纷至沓来,靠的就是“大招商、招大商”活动的空前力度。转变领导方式,就是要下定决心,坚定信心,拿出抢抓机遇的勇气和魄力,挥洒大发展、大跨越的大手笔、大文章。

当此之时,我们需要有一股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闯劲。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我省工商、司法、国税、海关等部门主动融入,强化服务,积极争取国家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为河南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转变领导方式,就是要敢想敢干,敢为人先,发扬“不用扬鞭自奋蹄”的进取精神,把“边缘”当“前沿”,变“后卫”为“前锋”,从“跟跑”到“领跑”,不甘人后,力争上游,勇闯新路。

当此之时,我们需要有一股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拼劲。狭路相逢勇者胜,破解“四难”靠打拼。转变领导方式,就是要发挥迎难而上、自强不息、奋勇拼搏、克难攻坚的顽强作风,不畏压力困难,直面风险挑战,踏平坎坷艰险。

当此之时,我们需要有一股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钻劲。干大事者,须心无旁

骛、明察秋毫;成伟业者,必凝神聚气,全力以赴。转变领导方式,就是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见微知着、反应灵敏,上下求索、左右逢源,沈下心打基础,跳起来摘桃子。

当此之时,我们需要有一股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巧劲。在我省发展的实践中,很多地方上演了“无中生有”、“借鸡下蛋”、“借梯登高”、“借脑生财”的好戏;在金融危机的洗礼中,不少企业创造了化危为机、逆势而上的奇迹。转变领导方式,就要“擅弹钢琴”、“反弹琵琶”,有条件要加快发展,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加快发展,营造出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当此之时,我们需要有一股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韧劲。思路太多是不成熟的表现,思路多变是急功近利的表现。河南发展到今天,就是持续好的思路、做法,一级做给一级看,一任接着一任干的结果。转变领导方式,就是不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不轻言放弃、半途而废,只要是看准了的事情,就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滴水石穿,直至实现预期目标。

狠劲、闯劲、拼劲、钻劲、巧劲、韧劲,归根结底,我们需要有一股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干劲。发展为大,实干为先。转变领导方式,转的是一种精神状态,转的是一种工作作风,转的是一种方式方法、能力水平,关键要转到实干上。实现河南未来发展的美好愿景,需要充分调动广大群众抓机遇谋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团结带领全省人民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真正做出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检验的业绩。

(十四)时代在变革,机遇在召唤。

近在眼前的2011年,是“十二五”发展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起步之年。全面建设中原经济区,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就是准确认识机遇、有效把握机遇,并把机遇成功转化为实实在在发展成果的过程。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抢抓先机,突出特色,我们就能牢牢占据发展的制高点,紧紧抓住发展的主动权,使中原经济区建设动力澎湃,破浪前行。

(十五)在大有作为的时代更加奋发有为,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机遇就在这里。

忧患是发展的“清醒剂”

——二论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一)居安必须思危,有备方能无患。历史经验一再证明:形势越好,越要增强

忧患意识,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二)忧患是发展的“清醒剂”。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艰苦奋斗,河南的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看到成绩背后的差距和问题。

去省会郑州的各大医院看一看,门诊大厅排起的长队、病房走廊挤满的病床让人揪心;到各地的人才市场转一转,求职大军挤挤扛扛,为找一份工作劳碌奔波;到新开楼盘的销售部问一问,动辄数千上万的房价让人望房兴叹;再到大中城市的主干道走一走,水泄不通的拥堵真让人着急上火……

记者在豫西山区拍下这样的镜头:简陋的教室四下漏风,孩子们的小脸冻得通红;靠墙一排烟熏火燎的灶台,蹲着一群自己做饭的小学生。他们坚强的身影、渴望的眼神,让人心酸动容。

在一些厂矿集中的地方,天空灰蒙蒙一片,空气弥漫着粉尘和异味。当地群众不无“黑色幽默”地说:“我们一年得‘吃’掉半块‘预制板’。”

(三)民生连着发展,形势不容乐观。

今年12月13日,山西被批准设立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放眼中部六省,仅有以河南为主体的中原经济区尚待跻身“国家队”行列。

刚刚召开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条分缕析,把脉问诊,指出当前河南发展“正在持续、难在持续、重在持续、为在持续”。

持续之难,难在经济形势复杂多变,难在结构性矛盾凸显,难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难在要素约束加剧,难在粮食增产农民增收,难在就业和安全保障。总的看,我省人口多、底子薄、基础弱、发展不平衡的基本省情没有根本改变,我们将长期面对“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粮食怎么保、民生怎么办”四道难题,实现“两高一低”的发展目标,完成“富民强省”的中心任务任重道远。

(四)“成长的烦恼”,难题的困扰,根子在发展的不足,源于发展方式的不科学。坚持科学发展,加快方式转变,首要的问题是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强烈的忧患意识,加快领导方式的转变。

(五)忧劳兴国,逸豫亡身。我们必须时刻牢记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

新中国成立前夕就要“进京赶考”之际,毛泽东同志在西柏坡意味深长地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高屋建瓴地指出:“发展是硬道理”,“如果得不到应有的发展,中国就有被开除‘球籍’的危险。”

世纪之交,江泽民同志深刻敏锐地指出:“面对很不安宁的世界,面对艰巨繁重的任务,全党同志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总书记语重心长地强调:“成绩越大,喝彩声越多,我们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越是经济社会向前发展,越是现代化程度不断

提高,就越不能忽视可能发生的风险。只要我们始终忧患在心、准备在先,居安思危、防患未然,就一定能够经受住各种考验、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

(六)发展未有穷期,“大考”正在进行。

谋划和建设中原经济区,体现着强烈的忧患意识,是对现实优势与困难的清醒判断,是对未来机遇与风险的洞察预见,是对亿万人民福祉和河南前途命运的深谋远虑,也是对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锤炼、领导方式的“大考”。

(七)在这个关键时刻,我们的领导干部不妨扪心自问——

为官一方,有多少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思虑?

执政用权,有多少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警醒?

应对挑战,有多少披荆斩棘、攻坚克难的勇毅?

推动发展,有多少逆水行舟、夙兴夜寐的压力?

改善民生,有多少知冷知热、感同身受的情怀?

(八)没有危机感是最大的危机,没有忧患意识是最大的忧患。

(九)缺乏忧患意识,突出表现为骄傲自满、盲目乐观。群众可以多看成绩、多看好的一面,领导干部则要多看问题、多看不足。现在个别地方好像颠倒过来了,一些领导干部经常看到成绩,自己说自己做得很好;而群众经常看到存在问题,对所谓的政绩不一定认可。

缺乏忧患意识,突出表现为好大喜功、文过饰非。“报喜不报忧,听喜不听忧”,政绩工程、表面文章、形式主义,在一些领导干部中还很有市场。今年以来,煤矿、交通事故频发,安全生产形势严峻,个别干部甚至在作检讨时还不忘自我表扬。省委书记卢展工一针见血、毫不客气地指出:“如果煤矿安全再出这样的问题,领导干部就不能总是怒斥别人,要怒斥就应该怒斥我们自己!要不然还有什么颜面去面对河南一亿人民。”

缺乏忧患意识,突出表现为奢侈浪费、贪图享乐。我省不少地方发展还比较落后,有的地方还戴着“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但一些领导干部讲排场、比阔气劲头十足,觥筹交错、迎来送往,甚至发生“吃垮”饭店的咄咄怪事;有的地方办公大楼越建越气派,公务用车越来越高档,还有的地方甚至顶风违纪建楼堂馆所……这样的领导干部何谈忧患意识、何谈艰苦奋斗?群众对此怎能没看法、没怨气?

缺乏忧患意识,突出表现为脱离群众、麻木不仁。当年,我们的干部骑着一辆自行车,靠着一双铁脚板,走遍了山山水水、千家万户。正是有了这些,才有了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才有了广大群众对基层干部的深切爱戴。今天,我们有了电话、手机,有些领导干部却与群众联系少了;高速公路多了,深入基层反而少了;办公场所改善了,机关大门却越来越难进了;电脑、网络、传真、视频等配齐了,为民办事的效率没见提高多少,老百姓到有的地方、有些部门办事却更慢、更麻烦了。眼中没有老百姓,感情上疏远老百姓,更有甚者,面对群众的合理诉求,认为是找

麻烦、添乱子、捅娄子,激发了社会矛盾,损害了党群关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患意识淡薄,必将贻误发展大计,损害党和政府形象。长此以往,失去的是党心民心,削弱的是执政基础,对此,我们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

(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的长吟,穿越了千年时空,至今振聋发聩。胸怀天下,自然忧国忧民;心系百姓,自然关注民生。

“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热泪,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我们忘不了党的好干部焦裕禄为治理兰考“三害”,强忍病痛在风沙中前行、在洪水中跋涉、在群众中穿梭、在工地上挥锹的消瘦身影;我们忘不了人民卫士任长霞拍案而起为百姓除恶申冤、眼含热泪为孤儿穿鞋的侠骨柔情……

保持忧患意识,加快方式转变,领导干部就要像他们那样,心中永远装着百姓疾苦,永远怀着对人民群众的真挚感情,时刻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保持忧国忧民的大爱情怀。

(十一)“为政不在言多,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当官务持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镌刻于内乡县衙的这副长联发人深省。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领导干部必须经常自省自问,自勤自励,自持自慎,真正做到“以忧患之心,思忧患之故”。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但什么是真正的调查研究?是拿出足够的时间、“一竿子插到底”,到基层、到群众中听真话、摸实情?还是“坐着车转转,隔着玻璃看看,找些代表谈谈”?两种态度,两种方式,其效果大不一样。有句话值得领导干部记取,“别把自己当领导,要把问题当问题;不把问题当问题,早晚要出大问题”。

保持忧患意识,加快方式转变,领导干部就要常怀忧患之思,常怀自警之心,常怀发展之责,主动发现为民和发展上存在的问题,始终保持自警自省的精神状态。

(十二)“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卢氏县委“土坯房精神”为什么会在党员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就是靠着“有钢使到刀刃上,有钱先尽老百姓”的朴素理念和艰苦奋斗精神。

建设中原经济区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我们挥霍不起、浪费不起,一定要有过紧日子的打算,狠刹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车消费的歪风,把有限的财力用在为民和发展上。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事实证明:哪里的领导干部贪图享乐、奢侈腐化,哪里的干部作风就会出问题,哪里的干群关系就会很紧张;哪里的领导干部带头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哪里的环境就会风清气正,人和业兴。

保持忧患意识,加快方式转变,领导干部就要牢记“两个务必”,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十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人,不患尊卑而患不立。建设中原经济区,需要全省各级领导干部上下一心,形成合力。“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不论岗位差别、官职高低,都要胸怀中原经济区建设大局,牢记人民群众的期盼和重托,主动融入,尽心履责,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人,不患进退而患不振。建设中原经济区,需要全省各级领导干部振奋精神,百折不挠。古仁人志士“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现在,领导干部同样要多考虑事业发展、人民需要,少考虑个人的名利得失、进退留转,朝乾夕惕、宵衣旰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人,不患顺逆而患不行。建设中原经济区,需要全省各级领导干部开拓创新,奋发有为。“关山初度尘未洗,策马扬鞭再奋蹄”,在新的征程中,切实把深沉的忧患意识,转化为坚定不移的发展信念,转化为克难攻坚的无畏勇气,转化为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转化为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具体行动……

保持忧患意识,加快方式转变,领导干部就要重落实,抓具体,见行动,始终保持励精图治的进取精神。

(十四)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原大地历尽沧桑,忧患意识深深植根于中原文化之中,成为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原儿女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的精神动力。

全面建设中原经济区,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我们要牢牢把握“四个重在”的实践要领,时刻保持忧患意识,不沉溺已有的成绩,不回避现存的问题和差距,不畏惧未来的风险与挑战,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让中原经济区建设乘势而上,始终保持正确的前进方向。

(十五)在警醒中迸发,从忧患中崛起——雄关漫道真如铁,从头越。

一切按客观规律办

——三论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一)历史总是以其固有的律动,激荡着未来。

2011年新年的中原大地,新潮涌动,号角声声,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大幕正在徐徐拉开。

前不久,在省委八届十一次全会上,省委书记卢展工的一番话,再次引发了人

们对如何认识规律、尊重规律的深层思考:“以领导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善于按规律办事,做任何工作、办任何事情,都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顺时而动,乘势而上,一切按客观规律办,才能无往而不胜。

(二)“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世界上有这么一个“东西”,你看不见,摸不着,却处处受制于它。它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充满在全部工作里,渗透在日常生活中;遵循它,就顺利、成功;违背它,就挫折、失败,蒙受巨大损失。

它,就是规律。

曾几何时,“人定胜天”、“超英赶美”、“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口号喊得震天响,但因偏离了客观规律,危害深重,教训惨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搞改革,促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变化日新月异,成就世人瞩目,就是因为走上了一条符合发展规律的康庄大道。

(三)观海知心远,登山觉眼明。国际共运的革命实践也一再印证:顺规律则昌,逆规律则亡。

这个规律不是别的,正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的: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概而言之,认识规律、尊重规律,就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四)大趋势决定大方向。

时针指向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列车疾驰而来,产业转移的大潮惊涛拍岸,国家促进中部崛起的战略势不可挡,区域经济一体化风起云涌。大风起兮云飞扬,这片生生不息的热土,面临着新的抉择。当此之时,河南谋篇布局,顺应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大局,顺应中部崛起的需要,顺应自身发展的追求,举起了建设中原经济区这面猎猎大旗。

(五)大思路决定大战略。

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构想,之所以能得到上上下下的高度认同,就在于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历届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干部群众积极探索的重要成果,是中原崛起战略的持续、延伸、拓展和深化。正可谓科学决策,崛起之要;思路合“规”,地广天阔。

这无疑是一部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的精彩大剧!

(六)符合规律的思路,只有按规律运作才能落到实处。

实事求是地分析,当下,有的领导干部在思维方式、领导方法上,还没有完全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诸如,不是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循规蹈矩”,而在盲目蛮干上“自主创新”;不把区域经济放在全国经济一盘棋中进行规划,不根据产业规划和资源禀赋的需要推进结构调整,不能正确处理发展与转变、政府与市场、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对此,省委书记卢展工一针见血地指出:“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不是一句空

话,我们有些领导干部天天讲实事求是、科学发展,但做起事来往往就忘记了实事求是、不尊重经济规律。”

在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今天,给这些问题排排队、画画像,找准病因,对症下药,已显得十分迫切。

画像一:脱离实际,简单行事。凡事只唯上,等因奉此,习惯于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只起录音机、传声筒的作用,片面化、简单化贯彻上级要求。不结合客观实际地执行上级的指示,决不是真正地执行。类似于个别地方为突击完成节能减排任务不顾一切地拉闸限电的行为,严重脱离了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如此单纯就任务而任务、简单搞一刀切的做法,显然违背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画像二:囿于教条,表面文章。凡事只唯书,只知道翻本本,找条条,只会从文件、政策、决议中找依据,寻章摘句,引经据典。毛泽东同志讽刺这些人是“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画像三:照搬照抄,盲目跟风。凡事只“拿来”,照猫画虎,跟风盲从。比如,别人搞观光旅游他也搞观光旅游,别人办节会他也办节会,不结合当地实际,搞得不伦不类。

画像四:飘忽不定,思路多变。凡事高高在上,长官意志,习惯拍脑袋、大呼隆、一风吹,一会儿一个思路、一会儿一个战略,习惯采取不符合实际的行政考核方式,习惯用“决战”的方式简单处理经济问题。有的地方,领导一换思路就换,甲领导向东发展,乙领导向西开拓;丙领导打造新区,丁领导繁荣老城……让基层群众摸不着头脑,无所适从。

画像五:好大喜功,急功近利。凡事只讲干劲不讲条件,只讲热情不讲科学,杀鸡取卵,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热衷于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工作不是为了做事,而是为了“作秀”,不是为了造福一方,而是为了“造势一时”,给自己留名,替自己立碑,给自己贴金,为自己邀官,结果是“一个人的政绩”、“几代人的包袱”。

画像六:不辨主次,混乱无序。凡事不明轻重,不分大小,眉毛胡子一把抓,核桃栗子一起数,在面对复杂的现实局面时,抓不住主要矛盾,把握不准基本规律,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

(七)这几幅画像,“主人公”长相各异,但“个性”相仿,在思想和实践上都存在忽视规律、轻视规律、无视规律的问题,都存在不知规律、不懂规律、不会运用规律的问题。这警示我们,在转变领导方式上,如果不能跟上趟、合上拍,不会认识规律、把握规律、运用规律,长此以往,势必成为危害发展方式转变的“拦路虎”,成为阻碍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绊脚石”。

(八)如果说探索客观世界是一部宏大的乐章,那么,认识规律、把握规律、运用规律则是其中的三大主题曲。

(九)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谁能游离于规律之外?谁又能凌驾于规律之上?一

个人的成长史,就是一部对规律不断认识的历史。生活有生活的规律,学习有学习的规律,工作有工作的规律……可以说,人们对事物本质的把握,正是始于对规律的认识。

规律不会说话,不会自己走到前台,又如何去认识?

通过学习来认识规律犹如“华山一条路”,是必不可少的程序。这种学习有两大途径:一是掌握书本知识,二是调查研究。学习书本知识,有助于避免工作中因为缺乏常识和知识而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有助于认识规律。认识规律的成事之道,是调查研究。显然,搞调查研究,领导干部不能只沿着既定路线走走,坐在车里转转,隔着玻璃看看,选个代表谈谈。而要眼睛向下看,脚步向下走,心思向下沉,要善于从纷繁复杂、点点滴滴的现象中,挖掘事实真相。

学习、调研、论证、思考、反复比较,平时功夫做到了,领导干部方能练就一双发现规律的慧眼。

(十)只有把握规律,才能取得成功。

现实世界,规律多多;把握规律,既要了解一般规律,又要懂得特殊规律。要学会区分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不要用一般规律代替特殊规律,也不要以特殊规律否定一般规律。

拿中原经济区来说,这是一个总体战略,对各地而言,既要站位全局,也要遵循个性,只有把自己的“小战略”与中原经济区这个“大战略”有机结合起来,定目标、干工作才能有的放矢、切合实际。

(十一)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认识规律、把握规律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善于运用规律,按规律办事,才能与胜利会师。

一切按客观规律办,就要坚持“四个重在”。“四个重在”体现了客观规律,是指导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实践要领。坚持“四个重在”,就要持续那些行之有效的做法,不动摇、不折腾、不乱提战略、不乱提口号,不断提升工作水平和创新能力,正所谓持之以恒,水滴石穿。坚持“四个重在”,就要统筹各项工作,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合力和氛围。

一切按客观规律办,就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破解“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粮食怎么保,民生怎么办”这四道难题。它们就像通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扇大门,而遵循规律则是唯一的钥匙。比如,要解决钱的问题,能不研究金融规律吗?再比如,在市场经济下,人往哪里流动,仅靠政府之手是掌控不了的,不研究劳动力市场规律能行吗?

一切按客观规律办,就要吃透情况,弄清世情、国情、省情、市情、县情,找准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的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对于左邻右舍的新办法新经验,不能赶时髦,随大流,而要结合自身实际决定取舍。

一切按客观规律办,就要既考虑当前又谋划长远。办当前的事情,不能为将来

安钉子、设路障;谋长远的事情,则要结合当前需要,紧扣现实条件。

(十二)成功的运作都是符合规律的运作,“三具两基一抓手”堪称通往成功运作的桥梁。

一具体就突破,一具体就深入,一具体就落实,这就是认识规律的科学方法,这就是运用规律的有效手段。一切按客观规律办,要坚持“三具两基一抓手”,注重运作、突出运作、科学运作。搞好运作要立足于“实”,立足于“做”,立足于“效”。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讲到底都在于运作。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一切按客观规律办,要讲究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时候,“不为”就是“为”,很多事情尊重规律、不去盲目干预,反而会收到好的效果。领导干部要把更多的精力用在营造发展环境上,用在激发内在活力合力上,用在转变职能创新体制机制上。

(十三)太阳每天都是新的,规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运用规律,要破除经验主义,勇于改革创新。进入后金融危机时期,世界经济格局快速调整,技术创新一日千里,新兴产业方兴未艾。时际芳春万象新,世界在变,规律在变,人们的认识也必须变。领导中原经济区建设,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及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十四)“道有时,事有势,何贵于道?贵合于时。何贵于时?贵顺于势。”因其时,顺其势,行其道,事半而功倍。建设中原经济区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业,只要我们进一步转变领导方式,养成一切按规律办的习惯,一纸蓝图定会化为现实美景。

(十五)中原经济区遵循规律而来,也必将遵循规律而兴!

站位全局才能大有作为

——四论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一)新世纪昂首迈入第二个十年,波澜壮阔的“十二五”新篇章大幕开启。机遇空前,挑战也空前,发展面临新课题,发展需要大智慧。

(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建设中原经济区,是一项艰苦卓绝的开创性事业,是为亿万河南人民谋福祉的重要战略,更是凸显河南地位、服务全国大局的重大举措。要把这一富民强省的宏伟蓝图更好更快地化为现实,关键是要着眼全局、站位全局。

(三)“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古今中外,凡是繁荣发达的伟大时代,无一不是海纳百川、开放交融;凡是成就大业的风云人物,无一不是顺应大势、把握大局。

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特大自然灾害面前,全国人民心相连、情相牵,携手重筑爱的家园,是大局;维护团结、稳定、和谐的社会局面,是大局;河南始终把粮食生产放在重中之重,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特殊贡献,也是大局。

所谓全局,即是大局,就是整个工作的局面,就是整体形势的走向,就是发展变化的趋势。所谓全局意识,就是能够从客观整体的利益出发,站在全局的角度看问题、想办法、做决策,就是能够时刻关注全局、认真研究全局、准确把握全局。

历史和现实的无数事实证明,站位全局,利国、利民、利己;反之,则误国、误民、误己。

(四)登高才能望远,谋深才能计长。

建设中原经济区,本身就是我们从全国发展大局出发,自觉着眼全局、站位全局、融入全局提出来的发展战略。“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华夏历史文明传承核心区这“四个定位”,都把河南放在国家区域经济布局、国家统筹协调梯次推进、乃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图大业上来考量。

中原经济区战略构想提出之后,在中原大地激起强烈共鸣。各级领导干部结合自身实际,在中原经济区建设大局中找准定位、明确优势、谋划发展,使中原经济区建设理念进一步丰满,层次进一步完善。有的地方提出要打造中原经济区新的增长极,有的地方规划打造新的区域中心城市,有的地方表示要做区域对接交流的先锋与桥梁……

从更广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从更大的背景来思考问题,从更加科学的理念来解决问题,开窗眺望,水阔行舟,又是一番新天地。

(五)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当此国际、国内加速发展转型之时,中原经济区建设鸿篇开卷之际,各级领导干部是头脑清醒,还是懵懵懂懂?是主动融入,还是被动接受?事关决策的科学水平,事关本地、本部门能否在新时期大有作为,也事关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成败。

(六)必须清醒地看到,现在还有些领导干部在思想认知上、工作方法上、工作作风上,不能自觉地做到全局为重、大局为先,不能自觉地做到积极主动、全面融入。

急功近利者有之。压根就不知道、或者不考虑什么是大局,只看眼前三尺远,剜到篮里就是菜;吃完“祖宗饭”,又抢“子孙碗”;干的多是图一时之便的事情,而不做打基础、管长远的事情;算的多是经济一本账,而不算环境账、资源账。

“一地鸡毛”者有之。看似整天忙作一团,很累、很辛苦,工作推进却毫无头绪;只知道被动完成任务,不知道主动梳理思路;只纠缠于细节,不知道提升理念;

缺乏战略眼光和开放思维,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就是“敲”不到点子上。

我行我素者有之。要么对上级的政策搞“棚架”,符合本部门利益的就执行,不符合的就不执行,甚至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要么思想狭隘封闭,搞“封建割据”,各自为战,只管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甚至以邻为壑,互相拆台而不补台,陷入恶性竞争的怪圈。

浑浑噩噩者有之。总认为大局离自己很远,是别人的问题,是上级考虑的问题,不用自己操心,分不清主次、远近,分不清轻重、缓急,马马虎虎,混混沌沌,推推动动,拨拨转转,混天数,熬日子。

口是心非者亦有之。满嘴讲的是识大体、重大局的大话,干的却是破坏大局的事情。一切以自己的官帽戴好、官椅坐稳为要,把发展、为民当做为己谋利的“挡箭牌”,用口号欺骗上级,用大话吓唬百姓,投机钻营,欺上瞒下……

(七)凡此种种,根本上在于没有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个人与集体、局部和整体、眼前与长远的关系,没有真正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看作是最高利益,没有真正树立起正确的大局观。

一个领导干部,如果有私利而无公心,有短见而无卓识,有“小九九”而无大策略,有蝇营狗苟之术而无理政安民之道,对一地方一部门的发展则有百害而无一利。

(八)如何树立正确的大局观,省委书记卢展工开出了一剂良方:“准确定位、主动融入,发挥优势、合理布局,互动联动、一体运作,统筹协调、全面推进。”结合构建中原经济区的现实要求,他进一步阐述:“各地各部门都要按照这一要求,自觉增强全局意识,主动把本地本部门的工作放到中原经济区建设这个全局中审视自己的工作,深入研究在这个全局中处于什么样的发展地位、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作出什么样的贡献,从而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

进而言之,中原经济区并不仅仅是单一的“经济”区,更是经济、社会、文化等科学发展、协调推进的先行区。处理好当前与长远、总量与结构、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等方方面面的关系,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才能使中原经济区成为更富裕、更和谐、更有活力的热土。

(九)“办一县的事,要有一省的眼光;办一省的事,要有一国的眼光;办一国的事,要有世界的眼光。”要想站位全局,认清大局是先决条件。

经济全球化对区域的影响越来越深入,新技术革命对人们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的影响越来越深刻,是大局;国际国内产业梯度转移大潮风起云涌,东中西部千帆竞发百舸争流,是大局;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有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是大局;人口多、底子薄、人均公共服务水平低的基本省情还未得到根本改变,也是大局。

说到底,当前河南的大局就是发展,就是为民,就是如何通过建设好中原经济区,促进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这就是河南最大的大局、最大的中心。各地各部门

都要围绕这一中心准确定位,发挥作用,综合抓,抓综合,奏出当代河南发展前进的最强音。

(十)识大体方堪大任。领导干部作为一个地区、一个部门发展的主要决策者、组织者、推进者,肩负重要使命,承担很大责任,务必使自己的思路、能力、方法与这一要求相适应、相匹配。

要学一点哲学,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来看待世界。“眼界高时无物碍,心源开处有波清。”站位全局,需要辩证地认清事物发展的方方面面,找准制约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明晰推动发展的抓手所在。

要学一点归纳法,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认真想一想,条件相似、环境相似、人员构成相似,为什么有的地区和部门生龙活虎、有声有色,有的则暮气沉沉、乏善可陈?作为一个合格的领导干部,就要懂得总结和梳理自身的优势都有哪些、不足都在哪里,并拿出对症下药的良方灵药。

要学一点兵法,透过纷繁复杂的表象,把握其本质和内核。《孙子兵法》讲,“必以全争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棋经》讲,“宁输数子,不失一先”。要懂得谋大计者,必先观大势,而后可以制变。军事如此、商战如此,为政更是如此。

要学一点历史,考古酌今,审时度势,通中法外,舍短取长。同样一件事情,就事论事也许山重水复无法求解,但荡开思路,放眼风物,从广阔的普遍联系中找答案,就能柳暗花明,茅塞顿开。“心存古往今来事,人在长河大海中”,思之则明,明之则通。

(十一)站位全局,不单单是一种思维方式,更是一种工作方法。要善于从纵向横向多角度、时间空间多纬度、动态静态多形态、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层面去判断局势,用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融会贯通地判断事物之间的关联、事物内部各因素之间的关联,真正做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一方面,对于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中心工作,要认认真真地贯彻、不折不扣地落实,实现自身工作与中心、大局的“无缝对接”。一方面,要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在融入大局的同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既要坚持系统思维、通盘考虑,又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那些有关全局的重要节点上;既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又要与其他地区的优势有效整合,形成合力;既要“十个指头都动作”、学会“弹钢琴”,又要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学会牵“牛鼻子”。

(十二)站位全局,还是一种团结协作、共克时艰的精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好,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也好,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也好,每一项工作都不可能依靠哪个部门“单打独斗”就能完成。发展和为民的大局,更需要打总体仗。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各地、各部门要树立起一盘棋的思想,团结协作,合力攻坚,才能办成大事、解决难事。

(十三)站位全局,还要充分认识局部的重要性。“木桶理论”告诉我们,木桶

盛水的多少,是由最短的木板决定的。短板决定水平,同时也决定命运。人均收入低、人力资源结构失衡、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等等,是我们的“短板”所在,是我们的心病所在,也是制约中原经济区建设顺利进行的主要羁绊。必须痛下决心,补齐“短板”,推动整体水平的提升。

(十四)站位全局,更要从小处做起。再大的事情,也要脚踏实地从点滴的小事做起,切忌好高骛远,纸上谈兵。“思大事不辞为小事,做小事胸中有大局。”一手拿望远镜,一手拿显微镜,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按照“三具两基一抓手”的要求,把具体的事情做深、做透,才能在全局的驾驭上轻松自如、在细节的把握上得心应手。

(十五)九州四海同一望,何妨直上青峰巅。

站位全局,体现的是一种万千气象尽收眼底的开阔眼光;

站位全局,体现的是一种世事如棋了然于心的博大胸怀;

站位全局,体现的是一种敢作敢为、敢闯敢创、敢为天下先的非常魄力;

站位全局,体现的是一种想做大事、能做大事、能做成大事的坚定态度;

站位全局,体现的是一种舍我其谁、一往无前的非凡勇气;

站位全局,体现的是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精神;

站位全局,体现的是一种不为困所累、不为难压倒、不为险退缩的高度自信;

站位全局,更体现的是一种实现自身价值、演绎完美人生的高远境界。

每一个棋子都站位全局,就一定能走好中原经济区建设这盘大棋。

(十六)中原经济区本身就是站位全局的结晶,也必将在服务全局中大有作为!

创新激发无限活力

——五论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一)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我们事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创新是在人迹罕至的荒山原野中辟出新的道路;是在布满暗礁险滩的浩瀚江海里探索新的航道;是在人们前所未闻或视而不见的时空中摘取新的花朵。

(二)思想解放一步,创新就会发展一步;思想超越一步,创新就会超前一步。创新是解放思想的结果,也是对思想解放成果大小的检验。

中原经济区持续、延伸、拓展、深化了中原崛起战略,正是创新的成果。

中原经济区建设呼唤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更新,呼唤敢于创新的精神风尚,呼唤勇于创新的社会氛围。

(三)与时俱进,应物变化。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是思路举措的制定者和实施者,是科学发展的引领者和监督者。领导干部思想解放到什么程度,领导方式创新到什么程度,发展方式转变就会推进到什么程度。

把握每个时期的新特点,把握创新的基点和进步的关键,是创新的基础,也是转变领导方式,促进科学发展的必需。

(四)惟有创新,才能突破自己,惟有创新,才能超越别人。

(五)建设中原经济区需要新思考。建设中原经济区是河南发展的必然,各级干部必须从转变领导方式入手,积极思考如何从最需要之处出发,准确定位、主动融入?如何按照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律,发挥优势、合理布局?如何在建设中原经济区的系统工程中,统筹协调、全面推进?

(六)解决当下面临的问题需要新视野。从全球看,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效扩大内需,增强内生动力,是当前很多国家不约而同的选择;从国内看,区域经济“均衡发展”问题迫在眉睫,各大经济板块已被激活,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从河南看,结构性矛盾、增长方式粗放、统筹城乡任务重等难题迫切需要破解。

(七)河南未来发展的路径需要新探索。我们既有区位优势、文化优势、人口优势、农业和粮食优势等,又有人口多、底子薄、基础弱、发展不平衡的羁绊;既有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又面临着“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粮食怎么保、民生怎么办”这四道难题的严峻考验。越是向前推进,触及的矛盾就越深,碰到的阻力往往就越大。

(八)满足人民群众的期盼需要新作为。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群众的需求越来越丰富,既有经济发展的需求,又有政治民主的需求;既有社会和谐的需求,又有丰富文化生活的需求。“干活不由东,累死也无功。”如果我们对这些不掌握或掌握不够,领导方式的创新就失去了基础和方向。

(九)省委书记卢展工指出,领导干部要跟上中央决策的步伐、适应加快转变的要求,认真研究转变政府职能、转变领导方式、转变工作方法的问题,做到谋划多一点、服务多一点、创造条件多一点、依法依规多一点、求实求效多一点,真正肩负起加快转变的领导责任,在创新中提高领导水平。

(十)有梦想才有追求,敢冒险才有突破。创新必破旧,破旧方立新。

要打破的“框框”有哪些?

一个是“老”,因循守旧、刻舟求剑。抱着老黄历,对付新问题;安排事情,行政命令;做好做孬,事完算了。跳不出旧思维、想不出新办法、拿不出新举措、走不出新路子,总想用老办法、老经验、老套路推进工作。结果是,工作落后,问

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一文九论十八谈 新乡篇

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一文九论十八谈新乡篇 加快领导方式转变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十八谈 “一文九论十八谈”省委书记卢展工《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一文”是点题,“何平九论”就是进一步破题,“十八谈”则是结合实践的深入解题。 十八谈·新乡篇尊新必兴 何平 “新”是一轮初升的朝阳,带来光明,充满希望;“新”是浩荡奔涌的江河,东流到海,势不可挡;“新”是消解冰雪的春天,万物竞发,蓬勃向上。 革旧维新、推陈出新、开拓创新、万象更新……新生事物刚开始往往是弱小的,但它总是代表时代进步的潮流,昭示未来发展的方向,蕴含催人奋进的力量。 纵观古今中外,历览兴衰成败,创新、更新、求新始终贯穿于大国崛起的恢宏历程,成为民族振兴的不竭动力。 创新、更新、求新,就要解放思想、冲破藩篱。回首改革开放的进程,就是一个思想不断解放、观念不断更新的过程。建设中原经济区,必须首先解放思想,才能够有所收获、有所创造、有所作为。 创新、更新、求新,就要不畏艰辛、披荆斩棘。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没有一股“冒”的劲头,没有一点“创”的精神,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 创新、更新、求新,就要不拘一格、宽容失败。创新有风险,但因循守旧、停滞不前风险更大。只要我们真正支持创新、鼓励创新,处处皆是出新之地,天天均是求新之时,人人都是创新之才。 小窗口透出大视野,试验田培育丰收果。“常新”谈创新,话转变,破难题,体现了他们执着的不懈探索,表达了深刻的思考感悟;新乡建设新型城镇化之路正在探索,持续探索,由此也给我们三条重要启示:创新,要敢于突破;更新,要善于运作;求新,要勇于担当。 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 村官| 选调生| 教师招聘| 银行招聘| 信用社| 乡镇公务员| 各省公务员|

学先进找差距抓落实求突破心得

学先进找差距抓落实求 突破心得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学先进、找差距、抓落实、求突破” 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心得体会 5月4日,随着张占军局长对《温县河务局“学先进、找差距、抓落实、求突破”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方案》的讲解及杜进军副局长的动员讲话,温县河务局拉开了新一轮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帷幕。此次活动,紧紧围绕市局“学先进、找差距、抓落实、求突破”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以供水工作为切入点,重点学习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及《关于全面推进水利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焦作一号文件)文件精神、温县县委十届十四次全会关于“十二五规划纲要”相关内容(李英杰县长讲话)、“何平九论”、中原经济建设十八谈、供水工作先进单位考察报告及相关供水知识读本,再一次把解放思想与发展、创新放在了一起,以解放思想来谋求深度发展。通过这次学习,我对解放思想的重要意义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将在工作中去贯彻和实施。 当今时代,国家和地区之间激烈日益竞争,时刻考验着执政党的领导力。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今天,领导干部应充分认识到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繁重性。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客观世界变化万千。作为实践活动的引领者和推动者,领导干部的认识能否因时而变,施政能否顺势而为,直接关系党的领导是否科学有效,直接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兴衰成败。只有思想的解放才能

引导社会发展向着更高层次去进行,继而用变化的实践去促使人类新的探索,形成新的思想新的指导。 黄河水利治理是个民生工程,面临的形势也是在不断的变化着,再加上局供水发展短板问题,这就要求我们不能以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问题,盲目的迷信过去的经验。“不进则退,慢进则退”告诉我们必须解放思想谋发展,抢抓机遇促发展,开拓创新践发展。四位一体的治黄新理念,只会让我们更加努力的去探索更好、更新的方法应付现有的形势,解决现有的问题。要真正作到解放思想,我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开展: 一,加强学习巩固和增长自己的知识。知识就是经验的积累,虽然不能盲目的相信经验,但是学习了别人的经验,就可以避免自己在遇到相同的问题时走了弯路还浑然不知。无知不可怕,可怕的是继续无知。所以要在平时通过书本和观察或是交流,广泛的学习,然后进行总结加以吸收。“学而不思则罔”,不仅要学习也要思考,思考是自我学习,发现的东西才是自己的东西。 二,要擅于用逆向思维去思考问题。某些实际问题,从一个角度看过去不会发现问题,但是换个角度,或者是从它可能出现的结果往回倒推,有时候会发现中间可能出现的问题。在人与人之间需换位思考,对于治理黄河工程也需要换位,不是说你觉得好就应该做,你还应该想一想利用黄河水的老百姓要不要那样,可能就可以发现更好的解决方法,从而间接的实现思想的解放。

何平九论心得体会

何平九论心得体会 从“机遇”、“忧患”、“规律”、“大局”、“创新”、“责任”、“求实”、“为民”八个方面,深入论述了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意义、遵循的原则以及方式方法等。 “何平九论”分别为: 一论: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机遇在哪里 二论:忧患是发展的“清醒剂” 三论:一切按客观规律办 四论:站位全局才能大有作为 五论:创新激发无限活力 六论:责任重于泰山 七论:不说空话多干实事 八论: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九论:在转变中赢得大发展 “何平九论”全面、准确、系统地反映了省委、省政府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决策、决心和部署,是对省委书记卢展工同志发表的理论文章《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进一步解读、丰富和阐释,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要坚持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的实践要领,彻底解决干部作风、行政审批、项目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各级党员干部进一步创新思想观念、优化干部作风、优化发展环境,确保“十二五”规划

开好局、起好步,早日把济源建成中原经济区充满活力的新兴中心城市,为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开展“创新思想观念、优化干部作风、优化发展环境”集中教育活动,而今年的“一创双优”活动将紧紧围绕学习以“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为主题的《河南日报》“何平九论”,结合济源发展实际,突出“发展是核心、创新是动力、效能是关键、为民是根本”四个重点,着力在转变领导方式上下工夫,切实肩负起加快转变的领导责任,在加快转变中不断提升领导水平和工作能力。 搞好“何平九论”系统学习,各级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带头学习。领导带头学习,是这次集中学习的主题——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所要求的。做好任何工作,领导是关键,学习更是如此。 增强发展意识,落实好“十二五”规划、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战略要求,更好地推动科学发展,是各级领导干部的职责所在。“何平九论”正是紧扣河南发展脉搏,从“机遇、忧患、规律、大局、创新、责任、求实、为民”八个方面,深入阐述了以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必须把握的关键、遵循的原则、注意的问题,并深刻阐释了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时代背景和重大意义。“何平九论”站位全局,以高取胜,从中央精神出发,以省委的重大决策为主题,因时势而论政,合实情而论政,营造舆论环境,酝酿思想,提出方

作风转变心得体会

作风转变心得体会 导读:本文是关于作风转变心得体会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转变作风心得体会】 xxxx年x月x日到x月x日,我校组织教师进行了为期五天的“转变作风落实责任提升质量”的大讨论,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深感肩上之责任重大,同时也告诫自己,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作风、工作态度、工作方法,下面我将本次讨论后我的心得体会谈及如下: 我认为,作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语文教师,不仅要非常有才华,而且要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我们要像爱我们的父母一样爱我们的学生,教他们如何去学。 首先,老师应以知识为载体,让一块黑板、一支粉笔成为我们驰骋空间的缰索,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的确,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游刃有余,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 其次,作为一名好的语文教师,要学会如何教学生会学,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会学”。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按

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同时,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互动交流,变‘传话’为‘对话’,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也要“蹲下身子与学生对话!”“同学生一起成长。”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发现,尽量呵护学生的创新性,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见解,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大胆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课堂才会充满活力。 作为一名好的教师,应当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我们应当爱我们的学生就像爱我们的父母一样。 师生关系求平等,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要亲近学生,细致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需求、个性特点,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和尊重,会产生一种强力的磁场,吸引全体学生信任你、尊重你、愿意聆听你的教诲、完成你交给的任务,其次,要与学生亲密合作,教师要蹲下来看学生,这句话告诉我们,教师只有蹲下来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真实的内

卫生监督心得体会

“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河南日报关于该专题的九篇评论文章,顿觉耳目一新,精神为之一振。学习研讨活动,学的踏实,学的实在,学的值得。明白了领导方式转变的目标任务和途径举措;感受到做为一名领导干部肩上那副沉甸甸的责任。署名“何平”的九篇评论文章浩然大气,精采异常。讲思想、讲理论高大深远,内容丰富。但又通俗易懂;讲矛盾、讲问题实事求是,切中要害,毫不掩饰,针贬时弊;讲出路、讲措施、讲前景又那么让人为之提振精神,信心倍增。 说句实在话,九论文章中写的那些问题,就发生在我们所处的社会中,或者说或多或少或轻或重地出现在我们自己的工作中。我们感同身受,自觉很多不足:一是对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大好机遇,把握、利用不到位,工作推动上不尽如人意;二是在对自己所负责的工作评价上,看成绩的多,看不足的少,看表面问题的多,挖深层次矛盾的少,缺乏强烈的忧患意识。三是在工作的推动上,凭着印象跟着感觉走,主动研究探索工作发展的规律,自觉地有意识地按规律统筹规划,推进工作的主动性差;四是站位全局、谋划园林规划管理工作“大格局”或使园林规划管理工作主动融入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中的意识差;五是缺乏把握机遇,开拓园林规划管理工作的新局面的创新意识,以至于形成我县园林

规划管理工作年年是先进,岁岁少亮点的局面;六是虽然在本职岗位上确实做到了履职尽责,但又深感缺乏把我们自己的工作放在全县工作大局中,围绕担当重要责任开拓性地拓展工作的领域和空间的勇气和胆略;七是满足于各项工作全面普开,样样都做,缺乏脚踏实地,抓住重点工作,实实在在地干出个样子,抓出个实效的求真务实精神;八是虽在自己的工作言行体现了平民情结,但如何把这种平民情结上升为以人为本的为民爱民的具体制度、措施不力,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尽可能地为群众,为我们的被管理对象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服务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些问题,就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自身的工作中,说到底都是领导方式的问题,只不过是没有深挖细查,想来这也是应该为之忧患的事情。 卢展工书记到河南工作后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曾先后发表了一些非常切合实际、非常中肯相实、非常解决问题的提法。如他在同河南进京务工人员座谈时,曾盛赞河南人是“普普通通的河南人、踏踏实实的河南人、不畏艰难的河南人、侠肝义胆的河南人”,指出在河南人身上体现了“三平”精神,即平凡之中的伟大,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心”,他还先后提出“四个重在”、“三具两基一抓手”等重要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结合实际,学习好、运用好、落实好这些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对于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九论

(十一)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动力在哪里?克难攻坚的勇气在哪里?简要地说,就是发展的要求、时代的必然、人民的期盼。省委书记卢展工经常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不说空话,多干实事”。我们必须在求真务实重干中转变思想观念、方式方法,在求真务实重干中把握历史机遇,在求真务实重干中破解发展难题。 建设中原经济区,发展和为民是最大实际。“为官之要,先存百姓;执政之要,顺乎民心。”为民不是挂在嘴上的一句空话,需要在具体的发展实践中体现对人民负责,多干打基础、管长远的事,不搞短期行为、不做表面文章。要淡化官念,把群众看成自己的衣食父母,为群众办一件实事,为群众解决一个问题,为群众带来一丝温暖…… (十二)求真、务实、重干,就是求扎实,戒浮躁,除虚名,敢担当,践然诺。 “天下之事,行之贵力。”作风扎实,就要身体力行,察实情,求真知,办实事。建设中原经济区,各地区、各部门要找准站位,优势在哪里,特点在哪里,了然于心;干什么、怎么干,都要从实际出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盲从、不攀比、不听风就是雨。 作风扎实,既讲原则性,执行政策不走样;又讲灵活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跳出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窠臼,又要防止违背客观规律、不顾实际的蛮干。 作风扎实,要有一股韧劲儿,咬定青山不放松,说了算,定了干,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只有坚持不懈,百折不挠,中原经济区的伟大事业才能根深叶茂、基业长青。 (十三)求真、务实、重干,就要讲求科学运作、有效运作,“先做后说,没做不说;想好了再说,说了就做;说到做到、说好做好。”这样才能把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落实好、贯彻好。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也好,民生改善也罢,“衣食住行教业保、柴米油盐酱醋茶”,都要按照“三具两基一抓手”的要求,在具体中突破、深入和落实。 运作体现了领导干部的责任心、基本功。“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建设中原经济区,领导干部要从自己做起,干在前头,落到实处。多一些辩证思维,胸中有大局,善于抓突出矛盾、关键问题,善于找准症结、破解难题;多一些服务意识,对攸关发展和民生的大事、要事抓具体、抓到底;多一些创新意识,不拘泥于条条框框,不止步于老经验、老办法;多研究领导工作规律,更多地运用经济的、法律的手段解决问题。 (十四)求真、务实、重干,落脚点最终在“效”,要用结果来检验。 推动一切工作的目的是“效”,检验一切工作的标准是“效”。看深圳,“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三天一层楼,一月一栋楼;看浦东,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地图出版速度赶不上建设速度。建设中原经济区,最终也要落实到“效”。 “效”,即效益、效率、效能、效果。发展看速度、看数量、看质量,更要看效果,还要看人均、看资源环保、看群众的评价。检验工作循名责实、看实际效果。发展成效怎样,自己说了不算,最终看人民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 “人人论功名,功有实功,名有实名,存一点掩耳盗铃之私心,终为无益。”这则官箴发人深省。求名当求“实名”,建功当建“实功”,要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在持续发展上见效、在惠及民生上见效、在和谐稳定上见效,让人民群众在建设中原经济区中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十五)“官德如风,民德如草,风之所向,草之所从。”人心恶虚贵重实,群众认干不认说。虚呈假,人人深恶痛绝;实呈真,人人推崇喝彩。建设中原经济区,需要干部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干给一级看,在全社会形成实干为荣、空谈为耻的良好氛围。 (十六)求真务实重干者,总是目标专一而不东张西望。 求真务实重干者,总是脚踏实地而不好高骛远。 求真务实重干者,总是默默耕耘而不夸夸其谈。 求真务实重干者,总是持之以恒而不浅尝辄止。 (十七)明天对于我们是一种希望所在,我们对于明天是一种永恒追求。 为了中原经济区的美好明天,惟有求真、务实、重干! 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八论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学习何平九论心得体会

学习何平九论心得体会 学习了省委书记卢展工同志发表的理论文章《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又学习了河南日报关于该专题的九篇评论文章,顿觉耳目一新,精神为之一振。内心觉得学的踏实,学的实在,学的值得。之所以有此感受,主要缘于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文章写得好。卢展工书记的文章站位高远,立意新颖,引经据典,切合省情,让我们对“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意义有了深刻的理解;也让我们全面了解了河南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定位;还让我们明白了领导方式转变的目标任务和途径举措;更让我们感受到做为一名领导干部肩上那副沉甸甸的责任。署名“何平”的九篇评论文章浩然大气,精采异常。讲思想、讲理论高大深远,内容丰富。但又通俗易懂;讲矛盾、讲问题实事求是,切中要害,毫不掩饰,针贬时弊;讲出路、讲措施、讲前景又那么让人为之提振精神,信心倍增。 报告中讲的以及九论文章中写的那些问题,就真真实实的发生在我们所处的社会中,或者说或多或少或轻或重地出现在我们自己的工作中。我们感同身受,自觉很多不足:一是对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大好机遇,把握、利用不到位,工作推动上不尽如人意;二是在对自己所负责的工作评价上,看成绩的多,看不足的少,看表面问题的多,挖深层次矛盾的少,缺乏强烈的忧患意识。三是在工作的推动上,凭着印象跟着感觉走,主动研究探索工作发展的规律,自觉地有意识地按规律统筹规划,推进工作的主动性差;四是站位全局、谋划依法行政“大格局”或使依法行政主动融入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中的

意识差;五是缺乏把握机遇,开拓依法行政工作的新局面的创新意识,以至于形成我市依法行政工作年年是先进,岁岁少亮点的局面;六是虽然在本职岗位上确实做到了履职尽责,但又深感缺乏把我们自己的工作放在全市工作大局中,围绕担当重要责任开拓性地拓展工作的领域和空间的勇气和胆略;七是满足于各项工作全面普开,样样都做,缺乏脚踏实地,抓住重点工作,实实在在地干出个样子,抓出个实效的求真务实精神;八是虽在自己的工作言行体现了平民情结,但如何把这种平民情结上升为以人为本的为民爱民的具体制度、措施不力,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尽可能地为老百姓,为我们的被管理对象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服务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些问题,就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自身的工作中,说到底都是领导方式的问题,只不过是没有深挖细查,想来这也是应该为之忧患的事情。 卢展工书记到河南工作的时间里,曾先后发表了一些非常切合实际、非常中肯相实、非常解决问题的提法。比如他在同河南进京务工人员座谈时,盛赞河南人是“普普通通的河南人、踏踏实实的河南人、不畏艰难的河南人、侠肝义胆的河南人”,指出在河南人身上体现了“三平”精神,即平凡之中的伟大,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心”,他还先后提出“四个重在”、“三具两基一抓手”等重要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结合实际,学习好、运用好、落实好这些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对于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河南人的“三平”精神面貌用在政府法制工作者身上就非常符合

转变作风心得体会

转变作风心得体会 篇一:转变作风心得体会范文 为了提升学习效果,打造学习型机关,农业局将把一批在开展相关学习活动中撰写出来比较得体、深刻,具有价值的心得体会、建议等,陆续编排到《内乡农业信息》上.本期所采编的曹明温、杨书勤、吴 永涛三篇文章均是局党委正在组织开展的《何平九论》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活动中的阶段性体会,其言简意赅、层次清晰、观点明确,很值得参考借鉴. 结合本职工作突破“三个”转变.何平九论道出了河南崛起必须 解决的核心问题.结合自己的工作、思想和作风,联系全书记在全县 干部集中谈话活动中所列举的“十种”不良表现,在自身或多或少也 都存在.通过学习和对照,也在认真思考,今后工作中应该怎么转变、 怎么做,我想应该是三点:一、要思想转变.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 转变了思想,才能热情工作、积极工作,才能创新思维,创新思路,创 新工作,才能够把工作做得更好.二、要作风转变.转变作风,就是要 做到求真务实.求真务实重点要做到“三实”.一是思想上务实,对待 工作,在思想上要有主人翁意识,态度要端正,这是做好工作的前提. 二是工作上扎实.做工作要扎扎实实,不能浮漂,不能应付,工作要做 具体,做深入,做到精细落实.我认为实干也是水平,落实也是能力.三 是效果上求实.要通过扎扎实实的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也就是 对待每项工作要努力把思路转变为措施,把措施转变为行动,把行动 转变为效果.三、要抓好落实.卢展工书记讲的“三个具体”很精辟, 很有哲理,即:“一具体就突破,一具体就深入,一具体就落实”.因此 在工作中就要按照“三具体”要求认真去做.去年农民专业合作社的 发展工作,今年四月份搞的全县蔬菜生产调研工作,由于我们能够做 到具体深入,也就了解掌握了更多东西,如先进的典型,存在的问题, 如何发展,脑子里就有了更多地思考,工作过程中也就更具体,更深入,落实的效果也就更好.通过学习和思考,我想今后应该做到这几句话:

河南日报何平九论(免费)

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机遇在哪里 ———一论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2010年12月22日来源:河南日报 (一)一场新的征程即将开启,一幅新的画卷渐次展开。大时代呼唤大变革,大转变酝酿新机遇。 在『十二五』即将到来之际,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做出了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科学判断,省委八届十一次全会做出了全面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的重要战略抉择。这是对以往发展实践的科学总结,是对中原崛起战略的持续、延伸、拓展和深化,是顺应时代潮流、符合河南实际的又一次重大提升。 『承天时、秉地利、聚人和』,中原经济区建设蓄势待发。在推进这项伟大事业的过程中,必须抢抓机遇,加快转变,乘势而上。 (二)『得时无怠,时不再来,天予不取,反为之灾』。纵观古今中外,『机遇』可谓解读历史进程的一把钥匙。围绕机遇,世界各国演绎出一幕幕兴衰活剧。从某种意义上说,国家与民族的发展,也是抢抓机遇的竞争。『鸦片战争』的硝烟、『洋务运动』的挫败、『戊戌变法』的鲜血……近现代的中国,一次次与发展机遇擦肩而过,一次次蒙受灾难屈辱,教训不可谓不惨痛! 无论是国家、民族、还是个体,谁能慧眼发现机遇、大力创造机遇、有效把握机遇、成功驾驭机遇,谁就能实现跨越发展、升级蝶变。机遇并不常有,机遇来之不易,机遇稍纵即逝。面对机遇,如果我们不思进取、麻痹懈怠,就会错失良机,坐困愁城。 (三)时代在前进,机遇在叩门。改革开放30多年,河南抓住历史机遇,在一次次困惑中求索,在一番番砥砺中前行,在一回回变革中提升。 (四)回头看,这30多年河南的发展总是与机遇的把握息息相关。 当『姓资』、『姓社』的思想坚冰开始被打破,河南敏锐地把握住了时代方向,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唱响『团结奋进,振兴河南』,确定『一高一低』战略目标,使河南的发展方向更明确,路子更顺畅。 当我们迎着新世纪的曙光,踏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征程之际,河南果敢地选择了『三化』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明确提出『奋力实现中原崛起』,使河南的发展思路更清晰,目标更远大。 当我们肩负党中央的殷殷重托,努力走在中部崛起前列之时,河南豪迈地提出『两大跨越』的战略任务,树立起河南开放包容、奋发进取的良好形象,使河南的发展呈现出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 今天,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中华大地浓墨重彩展开统筹协调、全面繁荣的时代画卷——东部沿海发展势头强劲,西部大开发如火如荼,中部地区崛起风生水起……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确立了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的总体战略,把河南的发展提升到了一个新层次、新境界、新阶段。 (五)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则退。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兄弟省份特别是周边地区都在抢抓机遇,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市场、资源、资金、技术、人纔竞争更加激烈,我省面临的发展和竞争压力日益加大。

【转变作风年心得体会】 干部作风心得体会个人

【转变作风年心得体会】干部作风心得体会个人 敬爱的党组织: 通过在院领导的组织领导下学习我院工作作风工作制度后,我深刻地认识到要想做一个合格的医护人员,必须强化进取意识,大力发扬奋发有为的工作作风,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自己饱满的工作激情,把心思凝聚到事业上,把功夫下到抓贯彻落实上,迎难而上,在自己的岗位上大展才智,释放出自己的最大能量,为人民群众解除病痛,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服务素质。提高服务素质,必须保持业务上的清醒和立场上的坚定。作为医护人员一定要自觉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提高自身素质,必须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做好本职工作,履行岗位职责的本领。 二、要有过硬的工作作风。认真遵守医院规章制度,切实把过硬的工作作风体现到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做到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是否能够挺身而出。 三、要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建设有 ___的社会主义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要倾听群

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我们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本,这是我们党的性质和指导思想所决定的。 ___同志在《为人民服务》中指出:“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 ___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四、要做到坚持学习,树立正确人生观。一个优秀的工作人员不是天生具备的,而是在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地总结和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才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认真、系统地学习。只有通过努力学习文化,学习科学技术,才能具备建设社会主义的业务能力;只有通过学习政治理论,用马列主义、 ___思想以及 ___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才能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必须坚持 ___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遵守政治纪律,提高政治鉴别力、政治敏感性,防止和排除各种错误思想和倾向的干扰。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在思想上保持高尚的境界。讲正气,必须养正气,这就要不断的学习和读书,知识多了,本领就会增大,精神境界就会提高。改革开放以来,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新形势,一些人之所以犯错误,甚至犯罪,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不读书、不学习,不注意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

三具两基一抓手个人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刘恒范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发表署名文章《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配之“何平九论”系列文章,从机遇、忧患、规律、大局、创新、责任、求实、为民八个方面,深入论述了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意义、必须把握的关键、遵循的原则、注意的问题、方式方法等。 “四个重在”与“三具两基一抓手”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代表了用正确理论指导实践的广大干部群众的智慧,是成功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生动体现。 一是坚持了认识和实践过程中矛盾分析的方法。矛盾分析方法是唯物辩证法的精髓,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从对事物的认知层面看,强调非均衡地认识事物,认为凡事物都有着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用哲学的概念讲就是事物均以矛盾的形态存在;从解决问题的实践层面看,抓主要矛盾可以带动次要矛盾的解决,在群体矛盾中通过对主要矛盾的解决带动非主要矛盾的解决。“四个重在”与“三具两基一抓手”,突出了矛盾分析方法的运用,强调对工作重点和具体矛盾的分析、概括、归纳和整理,对千头万绪的工作用“四个重在”纲举目张,推动各项工作协调发展。“四个重在”从顺序上看亦有内在逻辑,“持续”可主要理解为发展的持续,在发展的基础上强调突破,注重“提升”,在突破、提升的不平衡发展中讲究“统筹”,注重了对非主要矛

盾的关注和解决;“为民”则体现了对主要矛盾的把握,把关注和解决广大劳动人民利益问题作为工作的落脚点予以强调。 二是坚持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方法。解读“四个重在”的逻辑,可以看出,“四个重在”各有侧重,但如果注重一个舍弃其他,每一“重在”的意蕴就会有所丧失。如果没有重在“持续”和“提升”,“重在为民”的分量和满足度就会下降;“重在为民”没有“持续”和“提升”作保障就失去了长久支撑;没有“提升”的存在,“持续”就会丧失存在的意义,没有“统筹”的重视,单向度的“持续”和“提升”很可能是偏颇的发展,从根本上说无法满足“重在为民”的要求。“三具两基一抓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内在联系,反映出对实践操作要求的方法论认识。要“突破”必须“深入”,深入才能落实;“深入”、“突破”、“落实”必须有载体即“项目”的带动和实在的抓手,表现出对各实践环节关联性的重视。可以看出,卢展工书记的“四个重在”、“三具两基一抓手”对矛盾分析方法有着深邃的理解和把握,是唯物辩证法的具体运用,同时也兼具工作层面上的具体方法的运用。 通过深入开展“强两基、重民生、转方式、促发展”主题教育活动,把基层基础打得更牢,把改善民生看得更重,把群众立场站得更稳,把领导方式转得更快。基于这些要求,结合职业介绍工作实际情况,今年要围绕全市工作大局,创新工作载体,继续开展以职业介绍便民服务活动,促进就业再就业,为开封市劳动力和企业牵线搭桥。

“学先进 找差距 抓落实 求突破”心得

“学先进、找差距、抓落实、求突破” 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心得体会 5月4日,随着张占军局长对《温县河务局“学先进、找差距、抓落实、求突破”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方案》的讲解及杜进军副局长的动员讲话,温县河务局拉开了新一轮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帷幕。此次活动,紧紧围绕市局“学先进、找差距、抓落实、求突破”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以供水工作为切入点,重点学习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及《关于全面推进水利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焦作一号文件)文件精神、温县县委十届十四次全会关于“十二五规划纲要”相关内容(李英杰县长讲话)、“何平九论”、中原经济建设十八谈、供水工作先进单位考察报告及相关供水知识读本,再一次把解放思想与发展、创新放在了一起,以解放思想来谋求深度发展。通过这次学习,我对解放思想的重要意义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将在工作中去贯彻和实施。 当今时代,国家和地区之间激烈日益竞争,时刻考验着执政党的领导力。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今天,领导干部应充分认识到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繁重性。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客观世界变化万千。作为实践活动的引领者和推动者,领导干部的认识能否因时而变,施政能否顺势而为,直接关系党的领导是否科学有效,直接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兴衰成败。只有思想的解放才能引导社会发展向着更高层次去进行,继而用变化的实践去促使人类新的探索,形成

新的思想新的指导。 黄河水利治理是个民生工程,面临的形势也是在不断的变化着,再加上局供水发展短板问题,这就要求我们不能以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问题,盲目的迷信过去的经验。“不进则退,慢进则退”告诉我们必须解放思想谋发展,抢抓机遇促发展,开拓创新践发展。四位一体的治黄新理念,只会让我们更加努力的去探索更好、更新的方法应付现有的形势,解决现有的问题。要真正作到解放思想,我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开展: 一,加强学习巩固和增长自己的知识。知识就是经验的积累,虽然不能盲目的相信经验,但是学习了别人的经验,就可以避免自己在遇到相同的问题时走了弯路还浑然不知。无知不可怕,可怕的是继续无知。所以要在平时通过书本和观察或是交流,广泛的学习,然后进行总结加以吸收。“学而不思则罔”,不仅要学习也要思考,思考是自我学习,发现的东西才是自己的东西。 二,要擅于用逆向思维去思考问题。某些实际问题,从一个角度看过去不会发现问题,但是换个角度,或者是从它可能出现的结果往回倒推,有时候会发现中间可能出现的问题。在人与人之间需换位思考,对于治理黄河工程也需要换位,不是说你觉得好就应该做,你还应该想一想利用黄河水的老百姓要不要那样,可能就可以发现更好的解决方法,从而间接的实现思想的解放。 三,要有敢做敢闯的作风。庸人是不会有思想的解放的,同样的,没有敢做的决心,无论思想上多么敢想,也不会有新的东西。

学习何平新九论专题研讨班发言材料之五

学习“何平新九论”专题研讨班发言材料之五 加快转型升级勇担主导重任努力建设全国重要的新型工业化强市 郑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20XX年9月1日) 何平新九论刊发以后,在全市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议。近段时间,我们组织对“何平新九论”系列文章和市委十届三次全会文件进行了认真学习和探讨,大家一致认为,系列文章和学习资料系统阐述了中原经济区和郑州都市区如何走“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道路,特别是关于新型工业化问题的阐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生动地阐述了“为什么主导、如何主导”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我们正确认识城镇化和工业化关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了重要指导。下面,结合部门实际,我汇报三点体会和认识。 一、强化责任意识,深刻认识新型工业化的主导作用 “何平新九论”指出:新型工业化是“三化”的核心,是带动城镇化的强大动力,是加速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与传统工业化相比,新型工业化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在哪里?主要“新”在与信息化的融合发展、“新”在坚持“两不牺牲”的可持续发展、“新”在与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农业现代化的互动发展。“三化”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化是引领,新型工业化是主导。新型城镇化能有效实现农村土地集约利用,化农民为市民,促进消费升级,拉动内需增长,为新型工业化拓展发展空间,扩大消费市场。新型工业化能加速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要素集聚,为新型城镇化提供产业支撑,实现以产兴城、产城共荣。 “何平新九论”指出:在新一轮“三化”协调发展过程中,工业的主导地位决不会改变。从全市三次产业构成情况看,20XX年,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2590.3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了52.7%,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1.6%,工业税收占全市税收总额的70.8%,从业人数占全市的29%。从近年来工业发展态势看,我市工业发展一直处于上升势头,在全国中心城市的位次不断前移。20XX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在全国35个大中城市中位居第13位,比20XX 年排名前移7位,在全国27个省会城市中居第5位,比20XX年排名前移6位,在中部省会城市中仅次于武汉(2458.8亿元),居第2位。今年1—7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403亿元,同比增长18.4%,高于全国(10.3%)、全省(15.2%)平均增速,增速在中部省会城市中持续保持第一,成为全市“保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中坚力量。 结合学习“何平新九论”和市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我们体会,工业发展在郑州都市区建设中承担着重大责任,郑州市要实现“全国找坐标、中部求超越、河南挑大梁”的目标,工业就必须牢牢把握转型升级的主动权,率先实现“挑大梁、走前头”。前段时间,我们赴杭州、苏州、成都等工业强市进行学习考察,找差距,定坐标,进一步明确了努力方向。坚持科学谋划、政策推动,研究制定了《郑州市实施工业经济“三年倍增五年超越”工作方案》,配套出台了7个主导产业9个发展行动方案,为建设全国重要的新型工业化强市提供了有力政策支持。 二、强化忧患意识,清醒看到新型工业化存在差距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和市委、市政府在“全国找坐标、中部求超越、河南挑大梁”的要求相比,与全国先进城市、中部省会城市工业发展水平相比,郑州的工业仍然存在明显差距和不足。 (一)规模总量仍然偏低。我市工业经济总量与全国一线城市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20XX 年,上海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7400亿元,是我市的3.2倍;苏州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超过6000亿元,是我市的2.6倍。在中部六省省会城市中,郑州工业综合实力与武汉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2021年读何平九论心得体会

我觉得,何平九论里面谈到的领导方式存在的那些问题在我们各级党政机关中相当普遍,可谓切中时弊。这些问题的存在,已经影响到国家政令的畅通,影响到党群、干群关系的和谐,甚至影响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具体联系到我们单位和我们自己,作为普通的公务人员,虽然谈不上领导方式问题,但工作作风的转变也是当务之急。何平九论文章中谈到的那些问题,也或轻或重、或多或少地出现在我们的自己的工作中。让我们好好想一想,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是积极主动地去开展工作,还是在被动的应付?在推进和拓展民政事业发展方面,是仅凭自己的经验和印象去处理事务,还是能够深入了解实际情况,仔细考虑和分析各方面优势和问题,认真探讨更深层次的矛盾,自觉地有意识地按客观规律去统筹谋划?我们的工作思路和工作计划是否从实践工作中来、是否从群众的需要中来、是否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看好不看坏、算得不算失、报喜不报忧”的情况是否还存在?在处理所有公务的过程中,能否做到彻底抛开个人利益的得失,一心为公?这是问题的存在,不仅仅是个人素质的问题,更多的是我们机关事业单位长期以来形成的官僚习气和工作方式所致,当然也有更深层次的行政体制和工作机制的原因。 农民们干了一天的农活,会很清楚自己今天锄了多少地,收割了多少庄稼。每年付出多少代价,可能会生产多少粮食,心里也会有一个基本的概算。具体到我们这些机关工作的人,每日里都做了些什么,产生了多少价值,却不一定能说得清楚。虽然无法估计我们的行政管理成本到底有多高,但至少我们心里明白,我们所做的许多工作都是务虚的,是无法用经济价值的方式来考量的。许多人看起来很忙碌,但细细分解一下,除去那些应付性的文山会海、迎来送往,以及一些纯个人行为的无谓的消耗,真正用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推进工作的时间还有多少?难道是因为单位里的人太多,或者业务工作太少,不得不以这样的工作方式来打发那些多余的时间吗?显然并非如此,归根到底还在于我们对待工作的态度,是积极主动,还是被动应付。 去年以来,我市的民政工作进入了快车道,各项活动依次展开,工作节拍迅速加快,每一名干部职工都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责任和压力。一方面积极跑部进厅、争取项目和资金,为我市民政事业的基础建设打开了令人振奋的新局面。另一方面,我们牢牢把握为民解困这个主题,深入全市的村村寨寨,广泛开展访贫问苦解民忧活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在跑部进厅、加快民政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各项业务工作有序跟进,上下局面迅速打开,我们明显感受到了努力工作所带来的效果和快乐。在深入乡村调研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民生问题的真实存在,也认识到了自己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从而有效地推动了机关干部作风的改变。展望未来轰轰烈烈的民政事业,分析日新月异的形势发展趋势,结合人民群众的迫切需要,我们还能坐得住吗?不说别的,仅看看年初规划的建设项目,就足以让我们心潮澎湃,民政综合服务中心、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儿童福利中心、生态养老城,要建成这些民生项目,仅凭几句口号是无法办成的,需要我们全局干部职工群策群力,以一往无前的精神和气势去完成它。 从今年召开的全市民政工作会议上,我们就已经感受到一种昂扬的气息。会上明确了XX年民政工作的基本思路以民生调研活动为引领,以民生项目建设为龙头,以加强民政队伍建设为保障,全力打造“项目民政、服务民政、创新民政”

何平九论

何平九论 “何平九论”今日结集出版卢展工文章为本书代序 本报讯根据最近在《河南日报》一版刊发的系列政论编辑而成的图书《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提前至今日由河南大河大图文传播有限公司和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是当前中国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如何加快转变?卢展工书记在2010年6月3日《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不仅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指出一个重要的切入点,而且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最近一个月来,河南日报集中力量,以“何平”名义,连续推出九篇大型政论,从“机遇”、“忧患”、“规律”、“大局”、“创新”、“责任”、“求实”、“为民”八个方面,深入阐述了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必须把握的关键、遵循的原则、注意的问题等。“何平九论”全面、准确、系统地传达了省委的重要精神,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并得到省委领导的高度评价。 《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一书将卢展工书记的署名文章放在卷首作为“代序”。本书除了收集“何平九论”外,还编选了2010年“何平”刊发在《河南日报》的另外三篇大型政论文章。(本报记者) 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机遇在哪里---论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一)一场新的征程即将开启,一幅新的画卷渐次展开。大时代呼唤大变革,大转变酝酿新机遇。 在“十二五”即将到来之际,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做出了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科学判断,省委八届十一次全会做出了全面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的重要战略抉择。这是对以往发展实践的科学总结,是对中原崛起战略的持续、延伸、拓展和深化,是顺应时代潮流、符合河南实际的又一次重大提升。 “承天时、秉地利、聚人和”,中原经济区建设蓄势待发。在推进这项伟大事业的过程中,必须抢抓机遇,加快转变,乘势而上。

工作作风心得体会2020

工作作风心得体会2020 范文一 结合本职工作突破“三个”转变。何平九论道出了河南崛起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结合自己的工作、思想和作风,联系全书记在全 县干部集中谈话活动中所列举的“十种”不良表现,在自身或多或 少也都存在。通过学习和对照,也在认真思考,今后工作中应该怎 么转变、怎么做,我想应该是三点:一、要思想转变。思想是行动 的先导,只有转变了思想,才能热情工作、积极工作,才能创新思维,创新思路,创新工作,才能够把工作做得更好。二、要作风转变。转变作风,就是要做到求真务实。求真务实重点要做到“三实”。一是思想上务实,对待工作,在思想上要有主人翁意识,态 度要端正,这是做好工作的前提。二是工作上扎实。做工作要扎扎 实实,不能浮漂,不能应付,工作要做具体,做深入,做到精细落实。我认为实干也是水平,落实也是能力。三是效果上求实。要通 过扎扎实实的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也就是对待每项工作要 努力把思路转变为措施,把措施转变为行动,把行动转变为效果。三、要抓好落实。卢展工书记讲的“三个具体”很精辟,很有哲理,即:“一具体就突破,一具体就深入,一具体就落实”。因此在工 作中就要按照“三具体”要求认真去做。去年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 展工作,今年四月份搞的全县蔬菜生产调研工作,由于我们能够做 到具体深入,也就了解掌握了更多东西,如先进的典型,存在的问题,如何发展,脑子里就有了更多地思考,工作过程中也就更具体,更深入,落实的效果也就更好。通过学习和思考,我想今后应该做 到这几句话:解放思想,转变作风,重实干,戒空谈,克服不良表现,扎扎实实做好每项工作。 “身入”与“深入”。河南日报就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精辟论述,反映出了省委、省政府对国家将河南纳入中原经济 区为领导干部转变方式加快发展方式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很 值得考量。结合我们的实际所承担的每一项工作与振兴内乡乃至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