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一模试卷附答案(3)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一模试卷附答案(3)

一、选择题

1.《全球通史》中提及:“中东、印度、中国和欧洲这四块地区的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平原,孕育了历史上最伟大的文明。”强调产生伟大文明的共同因素是

A.海洋条件B.政治条件C.地理条件D.经济条件

2.“当今有个趋势,人们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英国历史学家约翰?利这段话中的“她”位于()

A.亚平宁半岛

B.印度半岛

C.阿拉伯半岛

D.希腊半岛

3.古罗马文明是西方文明的另一个重要源头,起源于意大利中部台伯河入海处。下列古罗马历史发展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罗马共和国

②东罗马帝国

③罗马城邦

④罗马帝国

A.①②③④

B.③①④②

C.②①③④

D.③①②④

4.下列有关罗马的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恺撒独裁②罗马取得了地中海的霸权③屋大维掌握国家最高权力④斯巴达克起义A.①②③④B.②④①③C.①③④②D.③②①④

5.“罗马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是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最为和平、最为持久的征服。”这段材料意在说明

A.罗马人完全依靠法律征服世界

B.罗马法最终带来了罗马帝国疆域的扩大

C.完善的法律是国家稳定繁荣的基础

D.罗马法对后世各国法律体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6.公元前5世纪的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提到,雅典政府有时会让行使警察职能的公共奴隶,用染成红色的绳子驱使公民去参加公民大会。如果有人因此在衣服上留下红色痕迹,他将被处以罚款。这反映出当时的雅典

A.参政是公民的义务

B.实施残暴的统治

C.统治遭到公民的反抗

D.公民大会形同虚设

7.阿富汗境内的巴米扬大佛包含希腊化的造像元素,这应该与下列哪位人物的历史活动有间接关联

A.伯里克利B.亚历山大C.胡夫D.查理大帝8.2014年3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重要演讲时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下列有关古代文明碰撞与融合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阿拉伯人充当了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

B.古代战争客观上促进了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明交流

C.古代文明交流的方向单一,即西方向东方学习

D.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之一

9.下面是古代罗马发展演变的线索示意图,图中③处应填写的是

A.罗马共和国

B.罗马帝国

C.西罗马帝国

D.拜占庭帝国

10.建筑是凝固的历史。下图罗马万神庙可以印证的历史信息是

A.吸收了希腊廊柱式建筑的特点B.罗马建筑多用作庆祝凯旋场所

C.罗马建筑多用于开展竞技体育D.建筑多用石材以彰显节俭风尚

11.下图是古代罗马发展演变的线索示意图,其中②处应填写的是

A.罗马共和国

B.罗马帝国

C.西罗马帝国

D.拜占廷帝国

12.“亚历山大的东征,使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一种混合着希腊和东方因素的文明诞生了。”这说明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

A.促使东方文明走向衰落

B.促使希腊文明走向衰落

C.促使东西方文化被湮灭

D.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13.2019遂宁国际马拉松于2019年10月20日星期日上午8:00在遂宁市体育中心开赛。作为奥运会项目的马拉松赛起源于希波战争中的

A.古埃及

B.古中国

C.古希腊

D.古印度

14.德国的一位法学家说:“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这第三次征服也评是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一次。”下列史实中能论语其观点的史实是:

A.《荷马史诗》是古代世界留下的宝贵的文学遗产。

B.帕特农神庙四周以廊柱环统,柱身有粗有细,是古代神庙建筑的杰出代表。

C.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对许多学科都有贡献。

D.《十二铜表法》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15.伯利克时期,根据雅典民主制度,下列四位人物中有资格参加公民大会的是()A.B.

C.D.

16.地中海是世界上最大的陆间海,是联系欧洲南部各国和亚、欧、非三洲的重要水域。在历史上,这里曾是下列哪一国家的内湖

A.波斯帝国B.罗马帝国

C.亚历山大帝国D.拜占庭帝国

17.“伯利克里的黄金时代”。下列选项中与这一赞誉相关的是。

A.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高峰

B.妇女享有民主政治权

C.布匿战争的胜利

D.斯巴达的尚武

18.有学者认为:“亚历山大在所征服地区兴建了许多城堡,有些逐渐发展成经济文化中

心,使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一种混合着希腊和东方因素的文明诞生。”由此推断,该学者认为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客观上()

A.毁灭了东西方文化B.促使东方文明走向衰落

C.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D.促使希腊文明走向衰落

19.“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是他的名言。他对许多学科都有贡献,还创立了逻辑学等新的学科,被誉为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就是古希腊著名学者()

A.凯撒B.屋大维C.亚历山大D.亚里士多德20.“希腊建筑是一切艺术的研究起点”。下列选项中属于古希腊建筑的是

A.

B.

C.

D.

21.古代文明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以下四个古代文明中,自然环境明显不同于其他三个的是()

A.古巴比伦文明B.古印度文明

C.古希腊文明D.中华文明

22.阿拉伯帝国时期,哈里发重视知识,认为“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在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基础上,阿拉伯人创造了辉煌的阿拉伯文化,其中“构思奇妙,情节曲折,语言优美”的作品是

A.《荷马史诗》B.《神曲》

C.《天方夜谭》D.《罗密欧与朱丽叶》

23.伯利克里时期,雅典公职人员轮流主持城邦日常事务,召集公民大会。这反映了当时雅典城邦

A.法制严明B.政治民主C.经济发达D.文化繁荣24.《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它颁布于

A.罗马共和国时期

B.罗马帝国时期

C.东罗马帝国时期

D.西罗马帝国时期

25.正确计算历史年代是学习历史的要求之一,罗马帝国建立于公元前27年,到2019年相距的年限是

A.2047年

B.2046年

C.2045年

D.2044年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平原,孕育了历史上最伟大的文明。”可知强调产生伟大文明的共同因素是地理条件,故C正确;ABD在题干中没有得到体现,排除。故选C。

2.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题文材料,可知讲述的是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的雅典是西方民主政的源头。希腊半岛符合题意,ABC和题文材料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D。3.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8世纪,在意大利半岛的台伯河畔,罗马城逐步建立起来。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贵族组成的元老院掌握国家政权。公元前27年,屋大维独揽国家大权,罗马共和国被罗马帝国取代。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成东西两个帝国。东罗马定都君士坦丁堡(旧名拜占廷),故称“拜占廷帝国”。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素丹穆罕默德二世通过53天的围攻,攻下了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战死沙场,古老的千年帝国灭亡,故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③①④②,B项符合题意;ACD排列顺序错误,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4.B

解析: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罗马的相关知识,①恺撒独裁是在公元前49年;②罗马取得了地中海的霸权是在公元前3世纪至前2世纪;③屋大维掌握国家最高权力是在公元前27年;④斯巴达克起义是在公元前73年,所以答案是B。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人类文明的开端·西方文明之源

5.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第一次以武力征服世界”指的是罗马通过武力扩张建立起地跨三洲的大帝国;“第二次是以宗教”是指罗马境内产生的基督教传遍世界;“第三次则以法律”是从罗马法对世界的影响角度分析的,指罗马法对近代欧美国家的法律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罗马民法大全》被誉为欧洲民法的基础。故正确答案为D。ABC均与题意不符,故选D。

6.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公民大会是雅典的最高权力机构。分析题文材料“雅典政府有时会让行使公察职能的公共奴隶,用染成红色的绳子驱使公民去参加公民大会。如果有人因此在衣服上留下红色痕迹,他将被处以罚款。”可以看出当时的雅典,参政是公民的义务。BCD在题文中不能体现,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7.B

解析:B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巴米扬大佛包含希腊化的造像元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334年,马其顿王亚历山大率军进攻波斯,开始了亚历山大东征。亚历山大东征是一次掠夺性远征,对亚洲文明造成一些毁坏性的破坏,但是客观上也促进了东西方之间文化贸易的联系,经这一途径,希腊和与东方文化获得了直接交流和融合的机会。ACD项与题意不符,B项符合题意,故选B。

8.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古代文明交流的方向多样,并不仅限于西方向东方学习,故C表述错误,符合题意;阿拉伯人充当了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古代战争客观上促进了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明交流、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之一,故ABD表述正确,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9.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7年,罗马元老院授予屋大维“奥古斯都”和“大元帅”的尊号,从此他独揽国家大权,标志着罗马从共和国转变为罗马帝国;3世纪,罗马帝国陷入长期的政治、经济大危机。统治者争斗混战不断,人民起义此起彼伏,民生凋敝。375年,日耳曼人大举入侵罗马帝国。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故③处应填写的是罗马帝国,故B符合题意;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10.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罗马建筑吸收了希腊建筑的特点,并有所创新,如石拱门、穹顶等,既坚固结实,又华丽宏伟。题干图片罗马万神庙可以印证的历史信息是吸收了希腊廊柱式建筑的特点,A正确;万神庙是宗教场所,罗马庆祝胜利的建筑是凯旋门,排除B;罗马有可容纳8万名观众的大竞技场,排除C;罗马万神庙体现不出“建筑多用石材以彰显节俭风尚”,排除D。故选A。

【点睛】

本题以罗马万神庙为切入点,主要考查罗马建筑的特点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11.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8世纪,在意大利半岛的台伯河畔,罗马城逐步建立起来,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被罗马帝国所取代;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476年,西罗马被日耳曼所灭;1453年,东罗马被奥斯曼土耳其所灭;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12.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依据材料“亚历山大的东征,使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一种混合着希腊和东方因素的文明

诞生了。”这说明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继承王位后,历经十年(公元前334年--公元前323年)征战,灭亡了波斯帝国,一直打到印度河流域,建立了空前庞大的亚历山大帝国。这次东征,使希腊文明与古老的东方文明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冲撞与交融,开启了历史上的希腊化时代。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结合。D 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13.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5世纪,希波战争爆发,公元前490年,波斯军队在雅典东北的马拉松海湾登陆,雅典军队奋勇应战,在马拉松平原打败波斯军队,史称马拉松之战。为了把胜利的喜讯告诉雅典人,善于长跑的斐迪庇第斯从马拉松跑到雅典中央广场牺牲。为了纪念这场战役的胜利和表彰尽职尽责的英雄斐迪庇第斯,1896年,雅典人在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设立了一个长跑竞赛项目,长度就是从马拉松到雅典的距离,名字叫马拉松,故C符合题意;古埃及、古中国、古印度与题干无关,故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14.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材料中“第三次征服也许是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一次”可知,第三次征服是指法律的征服。如罗马法中《十二铜表法》成为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故D符合题意。ABC都与希腊有关,不符合题意,故选D。

15.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主要包括两个奴隶制国家:斯巴达和雅典。雅典在国王伯利克里当政期间,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最高峰。公民大会是雅典的最高权力机构,只有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公民大会。因此,BCD不符合题意,答案选A。

16.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中东地处亚、非、欧三大洲的交界地带,位于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和里海(内陆湖)之间,联系亚洲、欧洲和非洲,所以被称为“五海三洲之地”,其中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湖泊。这里曾是下列罗马帝国的内湖。所以答案选B。

17.A

解析: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伯利克里当政期间,扩大了公民的权利,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决定内政、外交、和平、战争等重大问题,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巅峰。故正确答案为A。古代雅典只有公民才有民主政治权利,而公民仅限本邦成年男子,妇女没有民主政治权,故B项错误;布匿战争是罗马共和国为了争夺地中海霸权,和迦太基进行的战争与雅典的伯利克里无关,故C项错误;伯利克里是雅典执政官,不是斯巴达执政官,与崇尚武力无关,故D项错误。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

18.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亚历山大在所征服地区兴建了许多城堡,有些逐渐发展成经济文化中心,使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一种混合着希腊和东方因素的文明诞生”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亚历山大东征建立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几乎包括了当时人类的主要文明——波斯文明、埃及文明、犹太文明,甚至印度文明,这样整个亚欧大陆的交通就被打通了,因此,伴随着亚历山大的东征,希腊的文化逐渐传播到了东方,而东方文化也逐渐渗入到了到希腊文化之中,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C。

19.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著名学者。对许多学科都有贡献,还创立了逻辑学等新的学科,被誉为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是他的名言。D项符合题意;凯撒是罗马共和国的最后一位统治者,A项不合题意;屋大维是罗马帝国的开创者,B项不合题意;亚历山大是希腊马其顿帝国的国王。C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20.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的建筑富丽堂皇,其艺术特色最主要体现在古希腊神庙。帕特农神庙位于希腊共和国首都雅典卫城,在古城堡中心、石灰岩的山岗上,耸峙着一座巍峨的矩形建筑物,这就是世界艺术宝库中著名的帕特农神庙,又名巴特农神庙。古希腊神庙融入了雕塑、壁画等艺术元素,并对欧洲建筑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D是帕特农神庙

故,D符合题意,ABC项均不是古希腊的建筑,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21.C

解析: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四大文明古国。古巴比伦、古印度和古代中国文明都发源于大河流域,古希腊属于海洋文明,故选C。

22.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C符合题意;《荷马史诗》是古希腊文明,A排除;《神曲》是意大利的但丁的作品,B排除;《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英国莎士比亚的作品,D排除。故选择C。

23.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雅典公职人员轮流主持城邦日常事务,召集公民大会”可知,材料反映当时雅典城邦政治民主,B符合题意;AC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故选择B。

24.A

解析: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也是第一部可以按律量刑的法,是古罗马固有习惯法的汇编,它总结了前一阶段的习惯法,并为罗马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是“一切公法和私法的渊源“。许多世纪以来,《十二表法》被认为是罗马法的主要渊源。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25.C

解析:C

【解析】

【详解】

根据题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与公元年份相距时间公式为两数相加再减1,罗马帝国是公元前27年建立的,27+2019﹣1=2045.因公元前1年和公元1年只相隔一年,但1和﹣1之间的相隔数有0,而纪年法没有0年,故需要减去这个1。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

公元前与公元年份相距时间的换算是公元前与公元年份相距时间公式为两数相加再减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