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施及思考

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施及思考
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施及思考

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施及思考

教育部出台《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引发教育界热议与思考。笔者所在的区教育局顺应这一改革潮流,提出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小学教育要还孩子一个快乐童年。”为此,启动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以期中、期末考试改革为切入点,做了一次全新大胆的尝试。这次教学评价改革,受到了学校的高度重视,也引发了学校的深度思考,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从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的角度,呈现出还学生快乐的童年的框架。

一、评价改革,实施回顾

本次教学评价改革自上而下,从“提出理念―分解设计―实践操作”,统一认识,层级互动,效果显现。

(一)统一认识,推广理念

统一认识的过程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首先,教研员对“理念”进行解读:认识到评价改革是深层次的教学改革,决不单单是考试形式上的变革。发挥评价改革的导向功能,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

其次,教研员培训教学领导:采取了集体培训与分组

座谈相结合的方式,转变观念,统一认识。

(二)分层落实,确保实施

层级互动,把理念转化为具体行动,每一层做不同的行动设计,保证改革顺利开展。

1.第一层

教研室把传统的期中、期末考试命名为“期中、期末学生学业能力展示季”,分学业能力测试和学业能力展示两条主线。为保证实施到位、顺畅,做了这样四件事。

(1)下发标准。制定并下发《四至六年级学生学业能力水平发展标准》。分评价项目、评价标准和实施建议三个维度,保证学校教学管理有序、日常教学有底、实验操作有序。

(2)提出要求。评价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成功体验,评价标准不以分数而是以等级的形式出现,要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生生之间的相互评价。

(3)学区共进。根据学校规模,按照小、中、大建制把全区16所小学组建成三个学区,大学校的校长分别担任各学区的组长。这样做以利于校际间的均衡互助与资源共享。

(4)追踪进展。“展示季”期间,分组到不同规模、不同联盟的学校去调研了解实际情况。

2.第二层

全区16所小学以联盟结组的形式进行此项工作,目的就是使各校优质的教学资源得到最大化的整合,做到资源共享,共同谋划,统一行动。

(1)一同协商,一同设计。每个联盟至少开碰头会两次,各校教学领导全部参与,将《标准》细化、具化,设计学生学业能力测试题,学生学业能力展示项目。区兼职教研员、学科团队骨干成员和区级骨干教师都能独当一面,在这次改革中发挥着巨大和重要的作用,他们迅速行动,建立题库,每个人都能负责某一学科某一个年级的命题和把关工作。

(2)不同联盟设计不同的专项测试小卷(如语文阅读专项,数学计算专项,英语单词专项),也设计不同的学生能力展示活动,如语文朗读、数学解决问题、英语口语等。

(3)同一联盟设计不同的评价方式,分类分项地呈现给学生及学生家长。

3.第三层

同中有异,突显学校特色。

这次评价改革,得到学校一把手校长的高度重视,所以无论是学生的笔试检测还是学生能力展示,操作过程紧凑规范,井然有序。

有些学校把此次评价活动与校本课程或校本特色结合在了一起,如一所学校将英语口语测试纳入学校开展的动

物狂欢节活动中;另一所学校把习作考查融入“学生作文漂流活动”中;还有一所学校把数学解决问题与学校研究的数学日记结合在了一起。

二、四个维度,行动跟进

在后期的教学与评价中,教研室将依据小学各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细化教学评价指标、考查要点和评价标准的内容要求,完善综合评价指标框架。在实践操作层面,具体从四个维度加以落实:

(一)基础知识,人人过关,常态化

教研室将尽快修改并完善各学科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以及一至六年级学生学业发展水平评价标准,下发给各校,各校以教研室出台的指标框架为依据,从中提炼每一个学科学生需掌握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

各校可以以月测、周测、随堂测,笔测小卷、动手操作等形式进行检测,并通过讲后复测,达到层层过关,人人过关。

(二)集中展示,学生为主,特色化

关注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搭建展示平台,突显学生的综合素质。突出学生展示的主体地位,从项目设计上力求全面,学生可以展示在文学、科学、体育、艺术等领域的喜好、付出的努力和表现的结果。不局限于语、数、英三科,而是真正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