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电池模拟软件_PC1D

太阳电池模拟软件_PC1D
太阳电池模拟软件_PC1D

太阳能电池材料的发展及应用

太阳能电池材料的发展及应用 材料研1203 Z石南起新材料(或称先进材料)是指那些新近发展或正在发展之中的具有比传统材料的性能更为优异的一类材料。新材料是指新近发展的或正在研发的、性能超群的一些材料,具有比传统材料更为优异的性能。新材料技术则是按照人的意志,通过物理研究、材料设计、材料加工、试验评价等一系列研究过程,创造出能满足各种需要的新型材料的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人们在传统材料的基础上,根据现代科技的研究成果,开发出新材料。新材料按组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如陶瓷、砷化镓半导体等)、有机高分子材料、先进复合材料四大类。按材料性能分为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21世纪科技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是新材料的研制和应用。新材料的研究,是人类对物质性质认识和应用向更深层次的进军。 功能材料是指那些具有优良的电学、磁学、光学、热学、声学、力学、化学、生物医学功能,特殊的物理、化学、生物学效应,能完成功能相互转化,主要用来制造各种功能元器件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类高科技领域的高新技术材料。 功能材料是新材料领域的核心,是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及国防建设的基础和先导。它涉及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能源技术、纳米技术、环保技术、空间技术、计算机技术、海洋工程技术等现代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功能材料不仅对高新技术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和支撑作用,还对我国相关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功能材料种类繁多,用途广泛,正在形成一个规模宏大的高技术产业群,有着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世界各国均十分重视功能材料的研发与应用,它已成为世界各国新材料研究发展的热点和重点,也是世界各国高技术发展中战略竞争的热点。在全球新材料研究领域中,功能材料约占85%。我国高技术 (863)计划、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均安排了许多功能材料技术项目(约占新材料领域70%比例),并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

太阳能电池

太阳能电池及材料研究 引言 太阳能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也是清洁能源,不产生任何的环境污染。在太阳能的有效利用当中;大阳能光电利用是近些年来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研究领域,是其中最受瞩目的项目之一。为此,人们研制和开发了太阳能电池。制作太阳能电池主要是以半导体材料为基础,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光电材料吸收光能后发生光电于转换反应,根据所用材料的不同,太阳能电池可分为:1、硅太阳能电池;2、以无机盐如砷化镓III-V化合物、硫化镉、铜铟硒等多元化合物为材料的电池;3、功能高分子材料制备的大阳能电池;4、纳米晶太阳能电池等。不论以何种材料来制作电池,对太阳能电池材料一般的要求有:1、半导体材料的禁带不能太宽;②要有较高的光电转换效率:3、材料本身对环境不造成污染; 4、材料便于工业化生产且材料性能稳定。基于以上几个方面考虑,硅是最理想的太阳能电池材料,这也是太阳能电池以硅材料为主的主要原因。但随着新材料的不断开发和相关技术的发展,以其它村料为基础的太阳能电池也愈来愈显示出诱人的前景。本文简要地综述了太阳能电池的种类及其研究现状,并讨论了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及趋势。 1 硅系太阳能电池 1.1 单晶硅太阳能电池 硅系列太阳能电池中,单晶硅大阳能电池转换效率最高,技术也最为成熟。高性能单晶硅电池是建立在高质量单晶硅材料和相关的成热的加工处理工艺基础上的。现在单晶硅的电地工艺己近成熟,在电池制作中,一般都采用表面织构化、发射区钝化、分区掺杂等技术,开发的电池主要有平面单晶硅电池和刻槽埋栅电极单晶硅电池。提高转化效率主要是*单晶硅表面微结构处理和分区掺杂工艺。在此方面,德国夫朗霍费费莱堡太阳能系统研究所保持着世界领先水平。该研究所采用光刻照相技术将电池表面织构化,制成倒金字塔结构。并在表面把一13nm。厚的氧化物钝化层与两层减反射涂层相结合.通过改进了的电镀过程增加栅极的宽度和高度的比率:通过以上制得的电池转化效率超过23%,是大值可达23.3%。Kyocera公司制备的大面积(225cm2)单电晶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为19.44%,国内北京太阳能研究所也积极进行高效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和开发,研制的平面高效单晶硅电池(2cm X 2cm)转换效率达到19.79%,刻槽埋栅电极晶体硅电池(5cm X 5cm)转换效率达8.6%。 单晶硅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无疑是最高的,在大规模应用和工业生产中仍占据主导地位,但由于受单晶硅材料价格及相应的繁琐的电池工艺影响,致使单晶硅成本价格居高不下,要想大幅度降低其成本是非常困难的。为了节省高质量材料,寻找单晶硅电池的替代产品,现在发展了薄膜太阳能电 池,其中多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和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就是典型代表。 1.2 多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 通常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是在厚度350~450μm的高质量硅片上制成的,这种硅片从提拉或浇铸的硅锭上锯割而成。因此实际消耗的硅材料更多。为了节省材料,人们从70年代中期就开始在廉价衬底上沉积多晶硅薄膜,但由于生长的硅膜晶粒大小,未能制成有价值的太阳能电池。为了获得大尺寸晶粒的薄膜,人们一直没有停止过研究,并提出了很多方法。目前制备多晶硅薄膜电池多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包括低压化学气相沉积(LPCVD)和等

太阳能晶硅电池发展历程与其关键材料技术

太阳能晶硅电池发展历程及其关键材料技术 前言部分 21世纪以来,全球范围内的传统能源迅速短缺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这两个问题成为了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无污染的新能源,早已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太阳能发电及光伏产业近来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太阳能电池是利用光生伏特效应直接把太阳能转换成电能的一种器件。太阳能电池主要有块状太阳能电池和薄膜型太阳能电池两大类,其中硅太阳能电池又可分为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等。硅太阳能电池由于其转换效率比较高、性能稳定、原材料丰富等优点成为当今光伏产业中的重要支柱。太阳能电池以硅材料为主的主要原因: 对太阳能电池材料一般的要求: 1、半导体材料的禁带不能太宽; 2、要有较高的光电转换效率: 3、材料本身对环境不造成污染; 4、材料便于工业化生产且材料性能稳定。 基于以上几个方面考虑,硅是最理想的太阳能电池材料,这也是太阳能电池以硅材料为主的主要原因。但随着新材料的不断开发和相关技术的发展,以其它材料为基础的太阳能电池也愈来愈显示出诱人的前景。本文简要地综述了太阳能电池的种类及其研究现状,并讨论了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及趋势。 本文就晶硅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历程及其关键材料技术展开介绍。

主题部分 太阳能电池发展历程 从发现光伏现象,太阳能电池已经有近170多年的发展历史。1839年法国人发现了光伏现象,38年后才研制出第一片硒太阳电池,仅有1%的转换效率,作为发电没能推广。1954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3位科学家才做出具有实用价值的单晶硅电池(%),几年后迅速提升到10%,这时主要用于卫星、航天器(价格太高,每瓦要近2000美圆)。 上世纪70年代后,由于化石能源危机(石油、煤炭),再生能源被各国重视,尤其是太阳能电池,此时的工艺、材料研究得到迅速发展,从1995年以后,太阳能电池以每年35%的年增长幅度高速发展。价格也大幅度降低(2—4美圆每瓦) 最近5年是世界光伏电池快速增长几年,平均年增长速度超过40%。 2004年全球太阳能电池产量1200MW,2005年产量达到1650MW,比2004年增加38%。转换效率常规生产单晶%、多晶%,实验室达%。 由于世界各国加大了对硅和生产工艺的研究,加上地球硅材料及其丰富,有人预计,太阳能发电21世纪中叶将占整个能源市场的20%-50%。 太阳能晶硅电池关键材料技术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基本原理 晶体硅的发电过程:P型晶体硅经过掺杂磷可得N型硅,形成P-N结,当光线照射到硅晶体的表面时,一部分光子被硅材料吸收,

太阳能电池物理学习题答案

1.电子空穴对的产生以及复合:太阳能电池通过吸收光子提供一电子-空穴对的最小的激发能量Eg,把电子从价带碰撞进入导带,这样就产生了电子-空穴对。电子-空穴对能够在半导体中产生,也可以复合在半导体中消失。辐射复合是电子-空穴对产生的反过程(即一个电子从导带到价带中未被占领的状态跃迁,同时释放能量。 2.P_N结伏安特性曲线: 3.异质结:在电子和空穴的分离过程中,电子流向左方N型半导体,空穴流向右方P型半导体。此时,电子的电化学势能以及电子的费米能级朝右方衰减,此时,也存在着向错误方向的传输,即电子流向右方p型层,和空穴流向左方n 行层,于总电流相关的电科电流减少。而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一种结构。吸收半 导体位于中间,两侧分别拥有大的能隙,并且具有不同的电子亲和能。这种结构 叫做异质结。 4.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一.优点:制作工艺简单,在制备非晶硅薄膜的同时就 能制作pin结构。可连续大面积自动化批量生产。非晶硅太阳能电池衬底材料可 以是玻璃,不锈钢等,因而成本低。可以设计成各种形式,利用集成型结构,可 获得更高的输出电压和光电转换效率。薄膜材料是用硅烷SiH4等的辉光放电分 解得到的,原材料价格低。缺点:初始光电转换效率较低,稳定性较差。二.a-Si 太阳能电池效率低的原因:1)a-Si材料的带隙较宽,实际可利用主要光谱域是 0.35-0.7Um波长,相对的较窄。2)电池开路电压与预期相差较大。迁移边存 在高密度的尾态。材料多缺陷,载流子扩散长度很短。3)a-Si材料隙态密度较高,载流子复合几率较大,二级管理向因子通常大于二,与n=1的理想情况相差较大。4)电池P区和N区的电阻率较高。TCO/p-a-si或者n-a-si接触电阻较高,甚至存在界面壁垒,带来附加的能量损失。 结构:非晶硅太阳能电池是以玻璃,不锈钢及特种塑料为衬底的电池,结构如图所示。为了焦山串联电阻,通常用激光器将TCO膜,非晶硅(a-Si)和铝电极膜分别切割成条状。非晶硅薄膜的制备:把硅烷(SiH4)等原料气体导入真空度保持在10~1000P 的反应室中,由于射频(RF) 电场的作用,产生辉光放电,原料气体被分解,在玻璃或者不锈钢等衬底上形成非晶硅薄膜材料。 5.影响太阳能转化效率的因素:能隙——半导体能隙在1eV到1.5eV之间对太阳能电池是适合的 6.光生伏打效应:当太阳光或其他光照射到太阳电池上的时候,电池吸收光能,产生电子-空穴对,在电池内建电场的作用下光生电子和空穴被分离,电池两端出现异号电荷的累积,即产生光生电压,这就是光生伏打效应。

太阳能电池窗口层的制备及其转换效率的研究

Sustainable Energy可持续能源, 2014, 4, 5-9 Published Online April 2014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551364358.html,/journal/se https://www.360docs.net/doc/551364358.html,/10.12677/se.2014.42002 Research on the Preparation and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Solar Cell Window Layer Xiaocong Yang1, Xiuxia Zhang1,2, Xiuli Lou1, Junxia Wen1, Daojie Jiang1 1School of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Beifang University of Nationalities, Yinchuan 2School of Instrument Science and Optoelectronics Engineering,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efei Email: 403061006@https://www.360docs.net/doc/551364358.html, Received: Apr. 4th, 2014; revised: Apr. 16th, 2014; accepted: Apr. 23rd, 2014 Copyright ? 201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360docs.net/doc/551364358.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Nano-diamond slurry was got by mixing with nano-diamond powder, ethyl cellulose and solvent in a certain quality. Then the mixed solvent was dropped on ultra-white glass which fixed on sol-gel glue rejection machine. The machine was set 3000 r/min to get film. At last, nano-diamond film was got by sintering. Sintered glass was treated as the window layer of solar battery, and then the conversion efficiency and the impact factor were tested through the I-V characteristics system. The different solar cells were contrasted and analyzed. So nano-diamond film’s self-cleaning func-tion can be got. What’s more, it can improve the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the solar cell. Keywords Nano-Diamond, Transparent Film, Solar Cell, Conversion Efficiency 太阳能电池窗口层的制备及其转换效率的研究 杨小聪1,张秀霞1,2,娄秀丽1,温俊霞1,江道节1 1北方民族大学电信学院,银川 2合肥工业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合肥 Email: 403061006@https://www.360docs.net/doc/551364358.html,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关键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实验一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关键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在众多新能源中,太阳能因具有清洁、环保、无污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等诸多优点,被认为是未来最有希望的新能源之一。太阳能电池是通过光电效应或光化学效应直接把光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太阳能电池产业,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之一。 在众多太阳能电池中,硅基太阳能电池技术最为成熟,但制作工艺复杂、价格昂贵、设备要求较高而不适合开展大学生实验。纳米二氧化钛(TiO 2)晶体太阳能电池是最近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太阳能电池,其优点在于其低廉的成本、简单的工艺以及相对稳定的性能。其光电效率稳定在10%以上,而制作成本仅为硅太阳能电池的1/5~1/10,寿命却能达到20年以上。但是TiO 2的禁带宽度为3.2eV ,只能吸收波长小于375nm 的紫外光。为了使其吸收红移至可见光区,增大对全光谱范围的响应,1991年,瑞士洛桑高等工业学院(EPFL )的Gratzel 研究小组开发了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ye Sensitized Solar Cell ,简称DSSC ),它由 吸附了染料光敏化剂(过渡金属钌的有 机化合物)的纳米TiO 2多孔薄膜制成, 其光电转换效率可达7.1%。1993年,他 将光电转换效率提高到了10%,1998年, 该研究组进一步研制出全固态DSSC , 使用固体有机空穴传输代替液体电解质, 单色光光电转化效率达到33%,引起了全世界的科学家对DSSC 的关注。近年来,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阳极材料的改性、染料的改进、电解质的研究、以及阴极对DSSC 的影响等方面。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制备、组装及测试”实验涵盖材料制备实验(水热反应制备TiO 2纳米颗粒、热解法制备Pt 催化剂、丝网印刷技术制备光阳极薄膜、玻璃工操作、材料热处理等)、仪器分析实验(台阶仪测量薄膜厚度、X 射线衍射仪表征材料的结构与成分、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形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测试光谱吸收效果)等多种实验方法。由于实验步骤繁多、周期较长,因此根据其 图1 Gratzel 研究小组开发的 DSSC

太阳能试题库

第六部分:太阳能发电等单元 一、填空题: 1.太阳能发电分为光伏发电和光热发电。通常讲的太阳能光发电指太阳能光伏发电,简称光电。 2.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是利用光生伏特效应(或光伏效应),使得太阳辐射能通过半导体物质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 3.太阳能热发电只能利用太阳能中的直射辐射资源,不能利用太阳能散射辐射资源。 4.BIPV 的含义是建筑光伏发电一体化(或建筑集成光伏发电)。 5.目前实行大规模产业化的晶体硅光伏电池包括单晶硅光伏电池、多晶硅光伏电池。 6.太阳能发电是利用方式有直接光发电和间接光发电两种。 7.光伏发电的关键元件是太阳能电池。 8.光伏发电系统可分为带蓄电池和不带蓄电池的并网发电系统。 9.目前,国产晶体硅的电池的效率在10-13% 左右,国外同类产品在12-14% 左右。 10.光伏发电的缺点主要有:照射能量分布密度小、随机性强、地域性强。 11.太阳电池在入射光中每一种波长的光能作用下所收集到的光电流,与相应于入射到电池表面的该波长的光子数之比,称作太阳电池的光谱响应,也称为光谱灵敏度。 12.太阳能电池的基本特性有:光谱特性、光照特性、温度特性。 13.太阳能电池分为晶硅片太阳能电池和薄膜太阳能电池两大类。

14.交流光伏供电系统和并网发电系统,方阵的电压等级往往是110V 或220V 。 15.太阳能方阵需要支架将许多太阳电池组件集合在一起。 16.太阳能电池的热斑往往在单个电池上发生。 17.避免热斑效应的主要措施是加设旁路二极管。 18.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可大体分为独立光伏发电系统和并网光伏发电系统。 19.带有蓄电池的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常常安装在居民建筑,不带蓄电池的并网发电系统一般安装在较大型的系统上。 20.光伏发电系统是由太阳能电池方阵,蓄电池组,充放电控制器,逆变器等设备组成。 21.在光生伏打效应的作用下,太阳能电池的两端产生电动势,将光能转换成电能,是能量转换的器件。 22.蓄电池组的其作用是贮存太阳能电池方阵受光照时发出的电能并可随时向负载供电。 23. 充放电控制器是能自动防止蓄电池过充电和过放电的设备。 24.住宅用并网光伏系统通常还可以考虑和建筑结合起来建设。 25.太阳电池组件方阵在标准测试条件下的额定最大输出功率称为峰瓦。 26.光伏电站根据是否允许通过公共连接点向公用电网送电,可分为可逆和不可逆的接入方式。 27.带有蓄电池的并网发电系统具有可调度性,可以根据需要并入或退出电网,还具有备用电源的功能。

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工作效率、制造太阳能的材料及大致构造

引言太阳能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也是清洁能源,不产生任何的环境污染。在太阳能的有效利用当中;大阳能光电利用是近些年来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研究领域,是其中最受瞩目的项目之一。为此,人们研制和开发了太阳能电池。制作太阳能电池主要是以半导体材料为基础,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光电材料吸收光能后发生光电于转换反应,根据所用材料的不同,太阳能电池可分为:1、硅太阳能电池;2、以无机盐如砷化镓III-V化合物、硫化镉、铜铟硒等多元化合物为材料的电池;3、功能高分子材料制备的大阳能电池;4、纳米晶太阳能电池等。不论以何种材料来制作电池,对太阳能电池材料一般的要求有:1、半导体材料的禁带不能太宽;②要有较高的光电转换效率:3、材料本身对环境不造成污染;4、材料便于工业化生产且材料性能稳定。基于以上几个方面考虑,硅是最理想的太阳能电池材料,这也是太阳能电池以硅材料为主的主要原因。但随着新材料的不断开发和相关技术的发展,以其它村料为基础的太阳能电池也愈来愈显示出诱人的前景。本文简要地综述了太阳能电池的种类及其研究现状,并讨论了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及趋势。 1 硅系太阳能电池 1.1 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硅系列太阳能电池中,单晶硅大阳能电池转换效率最高,技术也最为成熟。高性能单晶硅电池是建立在高质量单晶硅材料和相关的成热的加工处理工艺基础上的。现在单晶硅的电地工艺己近成熟,在电池制作中,一般都采用表面织构化、发射区钝化、分区掺杂等技术,开发的电池主要有平面单晶硅电池和刻槽埋栅电极单晶硅电池。提高转化效率主要是*单晶硅表面微结构处理和分区掺杂工艺。在此方面,德国夫朗霍费费莱堡太阳能系统研究所保持着世界领先水平。该研究所采用光刻照相技术将电池表面织构化,制成倒金字塔结构。并在表面把一13nm。厚的氧化物钝化层与两层减反射涂层相结合.通过改进了的电镀过程增加栅极的宽度和高度的比率:通过以上制得的电池转化效率超过23%,是大值可达23.3%。Kyocera公司制备的大面积(225cm2)单电晶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为19.44%,国内北京太阳能研究所也积极进行高效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和开发,研制的平面高效单晶硅电池(2cm X 2cm)转换效率达到19.79%,刻槽埋栅电极晶体硅电池(5cm X 5cm)转换效率达8.6%。单晶硅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无疑是最高的,在大规模应用和工业生产中仍占据主导地位,但由于受单晶硅材料价格及相应的繁琐的电池工艺影响,致使单晶硅成本价格居高不下,要想大幅度降低其成本是非常困难的。为了节省高质量材料,寻找单晶硅电池的替代产品,现在发展了薄膜太阳能电池,其中多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和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就是典型代表。 1.2 多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通常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是在厚度350~450μm的高质量硅片上制成的,这种硅片从提拉或浇铸的硅锭上锯割而成。因此实际消耗的硅材料更多。为了节省材料,人们从70年代中期就开始在廉价衬底上沉积多晶硅薄膜,但由于生长的硅膜晶粒大小,未能制成有价值的太阳能电池。为了获得大尺寸晶粒的薄膜,人们一直没有停止过研究,并提出了很多方法。目前制备多晶硅薄膜电池多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包括低压化学气相沉积(LPCV D)和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工艺。此外,液相外延法(LPPE)和

(整理)薄膜太阳能电池种类

薄膜太阳能电池种类 为了寻找单晶硅电池的替代品,人们除开发了多晶硅,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外,又不断研制其它材料的太阳能电池。其中主要包括砷化镓III-V族化合物,硫化镉,碲化镉及铜锢硒薄膜电池等。 上述电池中,尽管硫化镉薄膜电池的效率较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效率高,成本较单晶硅电池低,并且也易于大规模生产,但由于镉有剧毒,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因此,并不是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最理想的替代。砷化镓III-V化合物及铜铟硒薄膜电池由于具有较高的转换效率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 砷化镓太阳能电池 GaAs属于III-V族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其能隙为1.4eV,正好为高吸收率太阳光的值,与太阳光谱的匹配较适合,且能耐高温,在250℃的条件下,光电转换性能仍很良好,其最高光电转换效率约30%,特别适合做高温聚光太阳电池。 砷化镓生产方式和传统的硅晶圆生产方式大不相同,砷化镓需要采用磊晶技术制造,这种磊晶圆的直径通常为4—6英寸,比硅晶圆的12英寸要小得多。 磊晶圆需要特殊的机台,同时砷化镓原材料成本高出硅很多,最终导致砷化镓成品IC成本比较高。磊晶目前有两种,一种是化学的MOCVD,一种是物理的MBE。 GaAs等III-V化合物薄膜电池的制备主要采用MOVPE和LPE技术,其中 MOVPE方法制备GaAs薄膜电池受衬底位错,反应压力,III-V比率,总流量等诸多参数的影响。GaAs(砷化镓)光电池大多采用液相外延法或MOCVD技术制备。用GaAs作衬底的光电池效率高达29.5%(一般在19.5%左右) ,产品耐高温和辐射,但生产成本高,产量受限,目前主要作空间电源用。以硅片作衬底,MOCVD技术异质外延方法制造GaAs电池是降用低成本很有希望的方法。已研究的砷化镓系列太阳电池有单晶砷化镓,多晶砷化镓,镓铝砷--砷化镓异质结,金属-半导体砷化镓,金属--绝缘体--半导体砷化镓太阳电池等。 砷化镓材料的制备类似硅半导体材料的制备,有晶体生长法,直接拉制法,气相生长法,液相外延法等。由于镓比较稀缺,砷有毒,制造成本高,此种太阳电池的发展受到影响。除GaAs外,其它III-V化合物如Gasb,GaInP等电池材料也得到了开发。 1998年德国费莱堡太阳能系统研究所制得的GaAs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为 24.2%,为欧洲记录。首次制备的GaInP电池转换效率为14.7%。另外,该研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关键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实验一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关键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在众多新能源中,太阳能因具有清洁、环保、无污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等诸多优点,被认为是未来最有希望的新能源之一。太阳能电池是通过光电效应或光化学效应直接把光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太阳能电池产业,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之一。 在众多太阳能电池中,硅基太阳能电池技术最为成熟,但制作工艺复杂、价格昂贵、设备要求较高而不适合开展大学生实验。纳米二氧化钛(TiO2)晶体太阳能电池是最近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太阳能电池,其优点在于其低廉的成本、简单的工艺以及相对稳定的性能。其光电效率稳定在10%以上,而制作成本仅为硅太阳能电池的1/5~1/10,寿命却能达到20年以上。但是TiO2的禁带宽度为3.2eV,只能吸收波长小于375nm的紫外 光。为了使其吸收红移至可见光区,增 大对全光谱围的响应,1991年,瑞士洛 桑高等工业学院(EPFL)的Gratzel研 究小组开发了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ye 图1 Gratzel研究小组开发的DSSC Sensitized Solar Cell,简称DSSC), 它由吸附了染料光敏化剂(过渡金属钌的有机化合物)的纳米TiO2多孔薄膜制成,其光电转换效率可达7.1%。1993年,他将光电转换效率提高到了10%,1998年,该研究组进一步研制出全固态DSSC,使用固体有机空穴传输代替液体电解质,单色光光电转化效率达到33%,引起了全世界的科学家对DSSC的关注。近年来,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阳极材料的改性、染料的改进、电

解质的研究、以及阴极对DSSC 的影响等方面。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制备、组装及测试”实验涵盖材料制备实验(水热反应制备TiO 2纳米颗粒、热解法制备Pt 催化剂、丝网印刷技术制备光阳极薄膜、 玻璃工操作、材料热处理等)、仪器分析实验(台阶仪测量薄膜厚度、X 射线衍 射仪表征材料的结构与成分、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形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测试光谱吸收效果)等多种实验方法。由于实验步骤繁多、周期较长,因此根据其特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关键材料的制备与表征;第二部分为器件的组装与测试。本实验为第一部分。下图为实验室制备的DSSC 。 N N N N N N Ru COOH COOH COOH HOOC HOOC COOH N N N N Ru COOH HOOC HOOC COOH N C S N C S N N N Ru COOH HOOC HOOC N C S N C S N C S 图2 实验室制备的使用不同染料敏化剂的DSSC 【实验目的】 (1)了解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及性能特点。 (2)掌握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光阳极、对电极等关键材料的制备方法。 (3)掌握相关材料的表征方法。 【实验原理】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结构是一种“治”结构,如图1所示,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导电玻璃、染料光敏化剂、TiO 2半导体纳米晶薄膜、电解质和铂电

新能源专业太阳能试卷与答案100分

新能源专业-太阳能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10道题】 1.光伏发电站并网运行时,向电网馈送的直流电流分量不应超过其交流额定值的()。 A.0.5% B.1% C.1.5% D.2% 用户答案:[A] 得分:1.00 2.光伏发电聚光光伏系统中,点聚焦聚光应采用()跟踪系统。 A.单轴 B.双轴 C.主动控制方式 D.被动控制方式 用户答案:[A] 得分:0.00 3.使用金属边框的光伏组件,边框和支架应结合良好,两者之间接触电阻应不大于()。 A.4Ω B.6Ω C.8Ω D.10Ω

用户答案:[D] 得分:0.00 4.水平单轴跟踪系统宜安装在以下哪类地区。() A.低纬度地区 B.中纬度地区 C.高纬度地区 D.中.高纬度地区 用户答案:[A] 得分:1.00 5.光伏组件串的最大功率工作电压变化范围应在()的最大功率跟踪电压范围内。 A.光伏组件 B.电池板 C.逆变器 D.二极管 用户答案:[C] 得分:1.00 6.我国太阳能资源年太阳辐射总量5850-6680MJ/m2,相当于日辐射量4.5~5.1KWh/㎡的地区,属于()类地区。 A.I B.II C.III D.IV 用户答案:[B] 得分:1.00 7.光伏方阵内光伏组件串的最低点距地面的距离不宜低于()。

A.100mm B.200mm C.300mm D.500mm 用户答案:[C] 得分:1.00 8.光伏电站站址所在地区,参考气象站应具有连续()以上的太阳辐射长期观测记录。 A.2年 B.5年 C.10年 D.15年 用户答案:[C] 得分:1.00 9.光伏发电站发电母线电压应根据接入电网的要求和光伏发电站的安装容量,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光伏发电站安装总容量大于1MWp,且不大于30MWp时,宜采用()电压等级。 A.0.4kV-10kV B.10kV-35kV C.35kV D.110kV 用户答案:[B] 得分:1.00 10.在我国太阳能资源年太阳辐射总量6680~8400MJ/㎡,相当于日辐射量5.1~6.4KWh/㎡的地区,属于()类地区。

三种主要的薄膜太阳能电池详解

三种主要的薄膜太阳能电池详解 摘要:上述电池中,尽管硫化镉薄膜电池的效率较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效率高,成本较单晶硅电池低,并且也易于大规模生产,但由于镉有剧毒,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因此,并不是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最理想的替代。砷化镓III-V化合物及铜铟硒薄膜电池由于具有较高的转换效率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 关键字:薄膜太阳能电池, 砷化镓, 单晶硅电池 单晶硅是制造太阳能电池的理想材料,但是由于其制取工艺相对复杂,耗能大,仍然需要其他更加廉价的材料来取代。为了寻找单晶硅电池的替代品,人们除开发了多晶硅,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外,又不断研制其它材料的太阳能电池。其中主要包括砷化镓III-V族化合物,硫化镉,碲化镉及铜锢硒薄膜电池等。来源:大比特半导体器件网 上述电池中,尽管硫化镉薄膜电池的效率较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效率高,成本较单晶硅电池低,并且也易于大规模生产,但由于镉有剧毒,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因此,并不是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最理想的替代。砷化镓III-V化合物及铜铟硒薄膜电池由于具有较高的转换效率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来源:大比特半导体器件网 砷化镓太阳能电池 GaAs属于III-V族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其能隙为 1.4eV,正好为高吸收率太阳光的值,与太阳光谱的匹配较适合,且能耐高温,在250℃的条件下,光电转换性能仍很良好,其最高光电转换效率约30%,特别适合做高温聚光太阳电池。砷化镓生产方式和传统的硅晶圆生产方式大不相同,砷化镓需要采用磊晶技术制造,这种磊晶圆的直径通常为4—6英寸,比硅晶圆的12英寸要小得多。磊晶圆需要特殊的机台,同时砷化镓原材料成本高出硅很多,最终导致砷化镓成品IC成本比较高。磊晶目前有两种,一种是化学的MOCVD,一种是物理的MBE。GaAs等III-V化合物薄膜电池的制备主要采用MOVPE和LP E技术,其中MOVPE方法制备GaAs薄膜电池受衬底位错,反应压力,III-V比率,总流量等诸多参数的影响。GaAs(砷化镓)光电池大多采用液相外延法或MOCVD技术制备。用GaAs作衬底的光电池效率高达29.5%(一般在19.5%左右) ,产品耐高温和辐射,但生产成本高,产量受限,目前主要作空间电源用。以硅片作衬底,MOCVD技术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 专业班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13秋姓名:张正红 学号: 1334001250324 报告时间: 2015年12月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 摘要:人类面临着有限常规能源和环境破坏严重的双重压力,能源己经成为越来越值得关注的社会与环境问题。人们开始急切地寻找其他的能源物质,而光能、风能、海洋能以及生物质能这些可再生能源无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光伏技术也便随之形成并快速地发展了起来,因此近年来,光伏市场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取得可喜的成就。本文主要就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发电原理及关键材料进行介绍,并对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及其关键材料的市场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太阳能电池;工作原理;晶体硅;特点;发展趋势 前言 “开发太阳能,造福全人类”人类这一美好的愿景随着硅材料技术、半导体工业装备制造技术以及光伏电池关键制造工艺技术的不断获得突破而离我们的现实生活越来越近!近20年来,光伏科学家与光伏电池制造工艺技术人员的研究成果已经使太阳能光伏发电成本从最初的几美元/KWh减少到低于20美分/KWh。而这一趋势通过研发更新的工艺技术、开发更先进的配套装备、更廉价的光伏电子材料以及新型高效太阳能电池结构,太阳能光伏(PV)发电成本将会进一步降低,到本世纪中叶将降至4美分/KWh,优于传统的发电费用。 大面积、薄片化、高效率以及高自动化集约生产将是光伏硅电池工业的发展趋势。通过降低峰瓦电池的硅材料成本,通过提升光电转换效率与延长其使用寿命来降低单位电池的发电成本,通过集约化生产节约人力资源降低单位电池制造成本,通过合理的机制建立优秀的技术团队、避免人才的不合理流动、充分保证技术上的持续创新是未来光伏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一、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工作原理 太阳能电池是一种把光能转换成电能的能量转换器,太阳能电池工作原理的基础是半导体PN结的光生伏特效应。

太阳能电池材料期末复习题

太阳能电池材料期末复习题 1. 半导体太阳能光伏电池工作原理的四个基本过程。答:第一,必须有光照射,可以是单色光,太阳光和模拟光源。第二,光子源注入到半导体内后,产生电子- 空穴对,且电子- 空穴对具有足够的寿命。 第三,利用PN结,将电子-空穴对分离,分别集中于两端。第四,被分离的电子和空穴,经由电极收集,运输到电池体外,形成电流。 2. 空间电荷区,内建电场及方向;漂移电流和扩散电流及其方向。答:空间电荷区:扩散结果:n 区出现正电荷区,p 区出现负电荷区,则交界面的两侧的正,负电荷区,总称为空间电荷区。 内建电场:由于空间电荷区正负电荷相互吸引,形成一个称为势垒电场的内建电场,带正电荷的n区指向带负电荷的p区。 扩散电流:当两种不同型号半导体连接起来,在交界处产生载流子扩散。由n 型半导体与p 型半导体交界处两侧不同型号载流子(多数载流子)浓度差引起的载流子扩散产生的电流。扩散电流二电子扩散电流+空穴扩散电流。方向p指向n0 漂移电流:内建电场的形成对多数载流子扩散运动起阻挡运动的作用。载流子在内建电场中的运动叫做漂移电流0漂移运动产生的电流叫做漂移电流0漂移电流=空穴漂移电流+电子漂移电流0方向与扩散电流方向相反0 结两端接触电势及其表达方式;接触电势与电池的开路电压有关,说明影响太阳电池开路电压的因素0 答:接触电势是PN结空间电荷区两端的电势差Va 表达式:影响因素:1.与n区和p区中净掺杂浓度有关(Nd,Na)有关,掺杂浓度越大,V0 越大即太阳电池的开路电压Voc 越大。 2. 与半导体材料种类有关,不同半导体有不同的本征载流子浓度(ni ),在同样掺杂浓度下,其V不同即Voc不同。

太阳能电池材料期末复习题

太阳能电池材料期末复 习题 https://www.360docs.net/doc/551364358.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太阳能电池材料期末复习题 1.半导体太阳能光伏电池工作原理的四个基本过程。 答:第一,必须有光照射,可以是单色光,太阳光和模拟光源。 第二,光子源注入到半导体内后,产生电子-空穴对,且电子-空穴对具有足够的寿命。 第三,利用PN结,将电子-空穴对分离,分别集中于两端。 第四,被分离的电子和空穴,经由电极收集,运输到电池体外,形成电流。 2.空间电荷区,内建电场及方向;漂移电流和扩散电流及其方向。 答:空间电荷区:扩散结果:n区出现正电荷区,p区出现负电荷区,则交界面的两侧的正,负电荷区,总称为空间电荷区。 内建电场:由于空间电荷区正负电荷相互吸引,形成一个称为势垒电场的内建电场,带正电荷的n区指向带负电荷的p区。 扩散电流:当两种不同型号半导体连接起来,在交界处产生载流子扩散。由n 型半导体与p型半导体交界处两侧不同型号载流子(多数载流子)浓度差引起的载流子扩散产生的电流。扩散电流=电子扩散电流+空穴扩散电流。方向p指向n。 漂移电流:内建电场的形成对多数载流子扩散运动起阻挡运动的作用。载流子在内建电场中的运动叫做漂移电流。漂移运动产生的电流叫做漂移电流。漂移电流=空穴漂移电流+电子漂移电流。方向与扩散电流方向相反。 3.PN结两端接触电势及其表达方式;接触电势与电池的开路电压有关,说明影响太阳电池开路电压的因素。 答:接触电势是PN结空间电荷区两端的电势差Vo。 表达式: 影响因素:1.与n区和p区中净摻杂浓度有关(Nd,Na)有关,摻杂浓度越大,V0越大即太阳电池的开路电压Voc越大。 2.与半导体材料种类有关,不同半导体有不同的本征载流子浓度(ni),在同样摻杂浓度下,其Vo不同即Voc不同。 3.温度T有关温度愈高ni愈大,Vo愈小,所以随环境温度增高,太阳电池Voc 成指数下降。 4.了解PN结正向电压—电流特性;多子与少子;非平衡少数载流子注入;正向电流(电池的暗电流)及方向。 答:特性:势垒区中的电场减小,由Vo变为(Vo-V);势垒高度减小,由eV0变为e(Vo-V); 势垒区宽度w减小。 出现非平衡载流子注入:载流子扩散电流大于漂移电流。n区中电子不断扩散到p区,p区中空穴不断扩散到n区,这种注入载流子的,为非平衡少子。 正向电流:对PN结施加正向偏压V后,扩散电流大于漂移电流,导致非平衡少子注入而产生的电流。方向由p指向n。

太阳能电池材料

太阳能电池材料 1.说明三氯氢硅还原法制备高纯硅的具体步骤 答:工业级硅经过酸洗、粉碎(60~100目),符合粒度的送入干燥炉,经热氮气流干燥后,送入沸腾炉,同时从炉底部通入适量的干燥HCL,进行三氯氢硅的合成。 2.论述拉制无错位单晶硅的工艺 无错位晶核是生长无错位单晶的基础 3.论述直拉法工艺的定义、工艺流程、需控制的参数、特点 答:生长方法:在直拉单晶炉内,向盛有熔硅坩埚中,引入籽晶作为非均匀晶核。然后控制热场,将籽晶旋转并缓慢向上提拉,单晶便在籽晶下按籽晶的方向长大。直拉法工艺流程:炉体、籽晶、多晶硅、掺杂剂、石英坩埚;清洁处理;装炉;抽真空(或通保护气体);加热熔化;单晶生长;降温出炉;性能测试。 单晶工艺流程:1.熔化;2.稳定;3.引晶;4.缩颈;5.放肩;6.等径;7.收尾。需控制的参数、特点:坩埚的位置、转速、上升速度,以及籽晶的转速和上升速度,热场的设计和调整。 4.论述在直拉法中杂质的掺入方法以及单晶中杂质均匀分布的控制方法 答:共熔法:纯材料与杂质(不易挥发的材料)一起放入坩埚熔化; 投杂法:向已熔化的材料中加入杂质(易挥发的材料) 单晶中杂质均匀分布的控制方法:1.直拉法单晶纵向电阻率均匀性的控制:变速 拉晶法:原理C S =KC L 。双坩埚法:连通坩埚法和浮置坩埚法。2.径向电阻率均匀 性的控制:在晶体生长过程中,如果熔体搅拌均匀,则固液交界面是等电阻面。 5.论述直拉工艺中降低氧含量的措施 6.什么是分凝现象?平衡分凝系数?有效分凝系数?小平面效应? 答:分凝现象:将含有杂质的晶态物质熔化后再结晶时,杂质在晶体的固体浓度Cs和未结晶的液体中浓度C l不同的现象。 平衡分凝系数:在一定温度的平衡状态下,杂质的固液两相中浓度的比值:K0=C S/C L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材料

背景 在能源紧缺的现代社会,为了维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新能源的研究,其中至少在几十亿年内都取之不尽的太阳能便成了热门的研究对象。 太阳能电池大家都不陌生,它通过光电效应或者光化学效应直接把光能转化成电能。钙钛矿材料我们也很熟悉,就是一类有着与钛酸钙(CaTiO3)相同晶体结构的材料,其结构式一般为ABX3,其中A和B是两种阳离子,X是阴离子。 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却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 2009年日本桐荫横滨大学的宫坂力教授将碘化铅甲胺和溴化铅甲胺应用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获得了最高%的光电转化效率,此为钙钛矿光伏技术的起点 但它直到2014年左右才被人们重视起来。是因为在短短几年间其效率一直在显著提升,这是NREL上实验室最高电池效率的图,我们可以看出钙钛矿材料的效率上升速率远远超过了其他同类型材料。钙钛矿材料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取代硅晶材料作为太阳能电池的材料 概述 钙钛矿太阳电池一般采用有机无机混合结晶材料——如有机金属三卤化物CH3NH3PbX3(X=Cl, Br, I)作为光吸收材料。该材料具有合适的能带结构,其禁带宽度为,因与太阳光谱匹配而具有良好的光吸收性能,很薄的厚度就能够吸收几乎全部的可见光并用于光电转换。 如图所示,这是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一般结构结构,由上到下分别为玻璃、FTO、电子传输层(ETM)、钙钛矿光敏层、空穴传输层(HTM)和金属电极。其中电子传输层常常用TiO2 钙钛矿电池一个显著的特点是IV曲线(伏安曲线)的滞后(I-V hysteresis)(通常叫滞后现象或迟滞现象),一般从反向扫描(开路电压-短路电流)得到的曲线比正向扫描(短路电流-开路电压)看起来好很多。现在对钙钛矿的这种现象还没有一个很好的解释,目前比较合理的解释是:钙钛矿材料具有很强的铁电性能(ferroelectricity)以及巨大的介电常数,导致电池的低频电容很大,比其他任何一种光伏电池都显著。 文献

太阳能晶硅电池发展历程及其关键材料技术

太阳能晶硅电池发展历程及其关键材料技术 2.1前言部分 21世纪以来,全球范围内的传统能源迅速短缺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这两个问题成为了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无污染的新能源,早已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太阳能发电及光伏产业近来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太阳能电池是利用光生伏特效应直接把太阳能转换成电能的一种器件。太阳能电池主要有块状太阳能电池和薄膜型太阳能电池两大类,其中硅太阳能电池又可分为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等。硅太阳能电池由于其转换效率比较高、性能稳定、原材料丰富等优点成为当今光伏产业中的重要支柱。太阳能电池以硅材料为主的主要原因: 对太阳能电池材料一般的要求: 1、半导体材料的禁带不能太宽; 2、要有较高的光电转换效率: 3、材料本身对环境不造成污染; 4、材料便于工业化生产且材料性能稳定。 基于以上几个方面考虑,硅是最理想的太阳能电池材料,这也是太阳能电池以硅材料为主的主要原因。但随着新材料的不断开发和相关技术的发展,以其它材料为基础的太阳能电池也愈来愈显示出诱人的前景。本文简要地综述了太阳能电池的种类及其研究现状,并讨论了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及趋势。 本文就晶硅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历程及其关键材料技术展开介绍。

2.2主题部分 2.2.1太阳能电池发展历程 从发现光伏现象,太阳能电池已经有近170多年的发展历史。1839年法国人发现了光伏现象,38年后才研制出第一片硒太阳电池,仅有1%的转换效率,作为发电没能推广。1954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3位科学家才做出具有实用价值的单晶硅电池(4.5%),几年后迅速提升到10%,这时主要用于卫星、航天器(价格太高,每瓦要近2000美圆)。 上世纪70年代后,由于化石能源危机(石油、煤炭),再生能源被各国重视,尤其是太阳能电池,此时的工艺、材料研究得到迅速发展,从1995年以后,太阳能电池以每年35%的年增长幅度高速发展。价格也大幅度降低(2—4美圆每瓦) 最近5年是世界光伏电池快速增长几年,平均年增长速度超过40%。 2004年全球太阳能电池产量1200MW,2005年产量达到1650MW,比2004年增加38%。转换效率常规生产单晶15.5%、多晶14.5%,实验室达24.8%。 由于世界各国加大了对硅和生产工艺的研究,加上地球硅材料及其丰富,有人预计,太阳能发电21世纪中叶将占整个能源市场的20%-50%。 2.2.2太阳能晶硅电池关键材料技术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基本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