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万ta煤制甲醇项目co变换工段初步设计毕业设计

60万ta煤制甲醇项目co变换工段初步设计毕业设计
60万ta煤制甲醇项目co变换工段初步设计毕业设计

摘要

本设计是年产60万吨煤制甲醇项目一氧化碳变换工段的初步设计。它的主要任务是调整C/H比,以满足后续的合成需求。本设计以非饱和塔型全低温耐硫不完全变换为基础,采用钴钼系催化剂对来自煤直接气化的粗煤气进行CO变换。

设计的原则是技术先进、工艺成熟、经济合理、安全环保,在充分论证国内外各种先进生产方法、工艺流程和设备配置基础上,选用煤气化来的粗煤气进行CO变换,设计的内容包括生产工艺设计论证、工艺计算、设备设计选型及流程图、平面布置图、设备图的绘制;此外,在设计中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劳动安全等非工艺部分。最后通过经济评估,本设计能够达到要求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煤制甲醇CO 变换碳氢比

Abstract

This design is the annual output of 60 million tons of coal methanol carbon monoxide shift conversion section of the preliminary design. Its main task is to adjust the C / H ratio, the synthesis of the follow-up to meet demand. The design process for the work of all non-saturated low-temperature sulfur-tolerant tower is not completely transformed into discussion, the use of cobalt-molybdenum catalysts Gasification of coal directly from coal gas for CO conversion.

Design principles are technologically advanced, mature technology, economical, safe environment, fully demonstrated at home and abroad in a variety of advanced production methods, process and device configuration based on the use of coal gasification to transform the crude gas to CO, the design includes production process design argument, process calculation, equipment selection and design of flow charts, floor plans, equipment, mapping; In addition, full consideration in the design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labor safety and other non-process part. Finally, economic evaluation, designed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economic benefits.

Keywords: coal to methanol carbon monoxide transform ratio of carbon and hydrogen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 I I 第1章总论.. (1)

1.1 概述 (1)

1.1.1 煤制甲醇的可行性 (1)

1.1.2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1)

1.1.3变换气的要求 (2)

1.2 工艺比较 (3)

1.2.1全低变工艺 (3)

1.2.2 无饱和塔型变换工艺 (7)

1.2.3 Shell粉煤气化制甲醇一氧化碳变换工艺 (9)

1.2.4 变换兼COS水解工艺 (10)

1.2.5 变换兼硫化物加氢工艺 (11)

1.2.6小结 (12)

1.3 设计范围、装置组成及建设规模 (12)

1.3.1设计的范围 (12)

1.3.2 生产装置组成 (13)

1.3.3 建设规模 (13)

第2章工艺详述 (14)

2.1 一氧化碳变换系统流程 (14)

2.2 一氧化碳变换系统影响因素 (15)

2.2.1 压力 (15)

2.2.2 温度 (16)

2.2.3 水汽比 (16)

2.2.4 空速 (17)

2.2.5CO2的影响 (17)

2.2.6副反应的影响 (17)

2.2.7 入口温度 (18)

2.2.8 催化剂活性 (18)

2.2.9 煤气中CO的含量 (18)

2.3 操作制度 (19)

2.3.1 入口温度的控制 (19)

2.3.2 床层温度的控制 (19)

2.3.3 出口CO指标的控制 (19)

2.3.4变换炉压差 (20)

2.4一氧化碳变换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20)

第3章工艺计算 (21)

3.1 原始数据 (21)

3.2 变换炉工艺参数计算 (21)

3.2.1 1#变换炉工艺参数计算 (21)

3.2.2 2#变换炉工艺参数计算 (24)

3.2.3 3#变换炉工艺参数计算 (26)

3.3 物料衡算及热量衡算 (27)

3.3.1 变换炉物料衡算及热量衡算 (27)

3.3.2气体增湿器物料衡算及热量衡算 (30)

3.3.3 废热锅炉物料衡算及热量衡算 (31)

第4章主要设备的工艺计算和设备选型 (34)

4.1 变换炉的工艺计算 (34)

4.1.1 已知条件 (34)

4.1.2 1#变换炉 (35)

4.1.3 2#变换炉 (37)

4.1.4 3#变换炉 (39)

4.2废热锅炉的工艺计算 (42)

4.2.1 筒体内径的计算 (42)

4.2.2 传热系数的计算 (43)

4.3 气体增湿器的确定 (47)

4.4 开工加热器的确定 (47)

4.5 原料气预热器的确定 (47)

4.6 预变换炉的确定 (47)

4.7 蒸汽预热器的确定 (47)

4.8 甲烷化入口加热器 (48)

4.9 CO变换工段设备一览表 (48)

第5章车间布置说明 (50)

5.1车间布置原则 (50)

5.2 哈尔滨地区的自然条件 (50)

5.2.1 气象条件 (51)

5.2.2地震烈度 (51)

5.3车间布置的方案 (52)

5.3.1 厂房的平立面布置 (52)

5.3.2车间辅助室和生活室的布置 (52)

5.3.3 设备的布置方案 (52)

第6章非工艺部分要求 (54)

6.1公用工程 (54)

6.1.1 土建 (54)

6.1.2给排水及热力 (54)

6.1.3 电力、电信系统 (55)

6.1.4 自控仪表 (55)

6.2 环境保护及安全卫生 (55)

6.2.1三废处理 (55)

6.2.2 安全生产 (56)

6.3 节能 (57)

结束语 (58)

致谢 (59)

参考文献 (60)

第1章 总 论

1.1 概述

1.1.1 煤制甲醇的可行性

甲醇的原料来源早期是木材。木材的主要成分是纤维、半纤维和木质素。 把木材置入密闭的设备中,隔绝空气加热可生成木炭、一氧化碳、甲醇、醋酸等产品。随着木材资源的愈来愈宝贵,各国科学家都在寻求制造甲醇的新方法和新原料。1923年德国开发出在高温、高压以及锌络催化剂的作用下,用CO 和H 2合成甲醇的方法,并实现了工业化生产。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中温、中压催化合成和低温低压催化合成甲醇等新技术和新工艺,节约了能耗,扩大了单系列装置的生产能力,为煤制甲醇的产业化、规模化提供了技术基础。

50年代初,石油的大量发现和开发,天然气成为制取甲醇的主要原料,煤制甲醇技术一度停滞。但随着时间的推移,70年代的石油危机和现今的原油价格的直线飚升,给依赖石油和天然气生产甲醇带来了困难,因而甲醇原料的来源又转向了蕴藏丰富、价格低廉的煤炭资源,而且任何品种的煤,都可生产甲醇。在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下,更新改造的新型气化炉(水煤浆加压气化的德士古炉、粉煤加压气化的谢尔炉等)为各种煤的气化提供了先进的设备;液相超临界萃取、纳米高活性高选择性催化剂,为提高甲醇转化率和甲醇下游产品的合成提供了技术条件;甲醇汽车的研制成功和逐步推广,为煤制甲醇提供了巨大的潜在市场。因此,煤炭成为生产甲醇的主要的、可靠的、经济的原料,煤制甲醇在经济和技术上都是可行的[1]。

1.1.2 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1. 设计目的

变换工段的主要目的:(1)调节氢碳比使(H 2-CO 2)/(CO+CO 2)=2左右。是指甲醇合成时新鲜合成气的氢碳比,也就是净化之后、合成之前的氢碳比,该比例的达到

还要借助于净化工段二氧化碳的吸收、排除(以水煤浆等煤气化的)或补充(以焦炉煤气或天然气为原料的),单是在变换工段达不到此比例。(2)将合成气中的有机硫变S)更有利于其吸收。

成无机硫(H

2

2. 设计意义

变换工段的主要意义:变换在煤化工行业中无论是甲醇还是合成氨都是必须的,因为造气不可能没有CO,对于合成氨和甲醇来说这种气体的成分是有限制的。所以大多会结合自己工艺的特点选择深度和浅度变换。对于甲醇厂或联醇单位由于适当的CO 可以增加企业效益以及节约蒸汽,降低产品的能耗,以及耐硫低变催化剂的工业化生产,所以现在全低变工艺比较流行。不过在实际的生产中,如果是联醇,如果甲醇工号的触媒活性好,同时甲醇市场特别好,比如前段时期,甲醇价格到4000左右时,可以适当降低变换负荷,提高出口的CO,增加甲醇产量,来达到最大的企业利益。

1.1.3 变换气的要求

由水煤浆、天然气、渣油、制取的粗原料气中,总是含有一定量的CO,例如,水煤浆、重油气化制得的半水煤气含一氧化碳40%~45%,天然气蒸汽转化法制得的半水煤气含一氧化碳12%~14%,固体燃料气化制得的半水煤气含一氧化碳25%~40%,但因原料气的用途不同,对CO的含量要求也不同。这就需要通过一氧化碳变换工艺来调整原料气中CO的比例。一氧化碳变换是指一氧化碳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气的过程。即

CO+H2O→CO2+H2+41.17KJ/mol

反应后的气体称为变换气。这样,既能把一氧化碳变为易于清除的二氧化碳,同时又能制得与反应了的一氧化碳等摩尔的氢,而所消耗的只是廉价的水蒸气。

工业上CO变换反应都是在催化剂存在条件下进行,六十年代以前,在合成氨工业中,都是将原料气中的H2S和SO2等硫化物在被脱除的情况下,用以Fe2O3为主体的催化剂,在350℃~550℃的条件下进行变换反应,但约有2%~4%的CO存在于变换气中。六十年代以后,研究出了活性更高的一氧化碳变换催化剂,但这些催化剂的抗毒性差。随着渣油、水煤浆气化工艺的发展,针对直接回收热能的激冷流程,如果仍然用传统的先脱硫、后脱碳的方法,势必将以蒸汽状态回收的大量热能损失掉。为了充分发挥利用水煤浆气化反应热,有必要使一氧化碳变换直接串于水煤浆加压气化制取原料气之后,而将硫在一氧化碳变换之后脱除。因而开发了活性更高的以Co-Mo

系为主体的中温变换催化剂,操作温度在220℃~450℃的条件下进行变换反应[2]。

1.2 工艺比较

随着甲醇应用市场的开拓,化工企业对甲醇生产的投入逐步加大,旧装置的改造、新装置的建成,甲醇产量日益增加。从1912年将铁系催化剂应用于变换反应,从而实现工业化生产,它在工业上的应用显得更为重要。开始人们只不过把变换得氢气用于点灯、焊接、冶炼等方面。随着合成氨、合成甲醇、合成汽油等工业的发展,变换反

的比例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应就成为制备廉价氢气和调节CO和H

2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国内设计的变换工艺均为中温(高温)变换,随着1986-1987年湖北省化学研究院和上海化工研究院相继开发出CO-MO系低温催化剂,变换工艺发展为中串低,现在又发展中低低工艺,使得变换工段进行变革有了物质基础。传统的变换工艺全部使用Fe-Cr系中变催化剂,由于起活温度高(一般为280-300℃),因此该工艺存在能耗高及净化度低等问题。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经过近20年的不断开发与工业实践,以下两类较为先进的中变串低变和全低变工艺已基本取代了传统的高温变换工艺[3]。实际上中低低是全低变工艺上得一种改良,因全低变需要有脱氧、脱水的保护层,而中低低工艺可避免全低变的这样的要求。因此,现在大多数企业使用的是节能的中低低工艺或是全低变工艺,而且多数中小氮肥厂使用的是热水塔流程,大,中化肥厂使用的是换热器流程。我国是煤丰富的国家, 甲醇原料采用天然气和煤的较多。目前产量几乎各占一半。生产工艺有单产甲醇和联产甲醇两种。联产甲醇除在合成氨装置联产甲醇外, 还可利用化工厂尾气或结合城市煤气联产甲醇。

1.2.1 全低变工艺

1.高串低或高低低工艺

流程设置原理

由于一氧化碳变换反应是放热反应,显然低温有利于反应的进行和节能降耗,催化剂的终态温度又是反应的键因素和设计的重要技术指标。当变换气中CO含量为3%时,终态温度与蒸汽用量的关系见表1-1。

表1-1 变换气中CO为3%时不同温度下蒸汽用量

出口温度(℃) 220 250 300 350 400

入炉汽气比(R) 0.307 0.338 0.424 0.569 0.794 入炉蒸汽用量(kg﹒t)838.8 925.5 1158.4 1554.6 2169.4 显然,变换反应出口温度愈低,对平衡愈有利,蒸汽用量也愈低。传统的变换流程为高温变换工艺,在流程设置上一般是一个变换炉,炉内装填Fe—Cr系催化剂,分两段或三段,半水煤气从上到下依次通过各段催化剂后即完成变换过程,变换炉入口温度一般控制在300~420℃。由于催化剂的终态温度较高,蒸汽消耗也就很大。为此利用Co-Mo系催化剂的低温活性好的性能开发了部分低温变换工艺,在原高变降温后串上Co-Mo催化剂的高串低工艺,根据催化剂的低温性能,低变炉(段)入口气体温度一般可控制在180~230℃左右,出口在210~260℃。这样由于催化剂的终态温度降低,可以减少蒸汽添加量,达到节能效果。低变后气体中一氧化碳含量比传统的中变工艺可降低一个百分点,从而减轻了后工段(如铜洗)净化负荷。另外,由于变换率的提高,合成氨的产量可相对增加。显然Co-Mo催化剂的低温性能愈好,进口温度愈低,其节能效果也愈好。

2.高串低

在高变后串一个低变炉(段)也称高串低。中变炉有冷激则低变炉可直接串在主热交换器后;中变炉有中间换热则在主热交换器后配置一个调温水加热器,再串上低变炉。该法处理简单,可随时进行,将低变炉、调温水加热器配置好,并入系统即可。该流程也称为炉外串低变。另一种高串低是将高变炉的第三段作低变段用,将主热交位置从三段移至二段出口,一、二段为水冷激则热交出口直接进三段(低变段),否则增设一个调温水加。该法省去一个低变炉.投资省,但改造费时,需要在大修时进行。由于高变催化剂的空速较大,要注意对高变催化剂的维护,该流程也称为炉内串低变。中串低工艺串一个低变炉(段)也称中串低,在原中变炉的后面串上一个低变炉,中变炉有冷激可直接串在主热交换器后,中变炉为中间换热则在主热交后配置一个调温水加热器,再串上低变炉,该法处理简单,可随时进行,将低变炉、调温水加配置好,并人系统即可。该流程也称为炉外串低变。

3.中串低工艺

串一个低变炉(段)也称中串低,在原中变炉的后面串上一个低变炉,中变炉有冷激可直接串在主热交换器后,中变炉为中间换热则在主热交后配置一个调温水加热器,再串上低变炉,该法处理简单,可随时进行,将低变炉、调温水加配置好,并人系统即可。该流程也称为炉外串低变。

另一种中串低是将中变炉的第三段作低变段用,将主热交位置从三段移至二段出口,一、二段为水冷激则热交出口直接进三段(低变段),否则要增设一个调温水加。该法省去一个低变炉,投资省,但改造费时,需要在大修时进行,由于中变催化剂的空速较大,要注意对中变催化剂的维护,该流程也称为炉内串低变。

4.中低低工艺

中低低工艺一般为一段或两段中变,两段低变。变换炉可做成一个或两个,具体地说就是一段中变,两段低变并用一个反应器,这是以一段中变为特征的中低低工艺设计。如霍州化肥厂的7 万t/a合成氨变换设计及兰花科创化工公司8 万t/a氨醇公司变换设计。此类设计突出的优点是设备投资小,设备占地面积少。缺点是一段中变,床层一旦偏流易造成中变床层漏氧,致使一低变催化剂易于失活。另外就是两个炉子,两段中变及两段低变,由于中变分段,可有效地防止偏流,从而避免半水煤气中的氧等有害杂质漏入第一低变,造成一低变催化剂的快速失活。中变段间最好喷水,但对水质有严格要求,如若水质不好,可采用煤气冷激,但不如喷水增湿节能。

5.全低变工艺

全低变工艺目前大致可分为喷水增湿型和调温水加热器。全低变工艺一般为三段,为一个或两个变换炉。如采用一低变出口喷水增湿降温,一般在变换炉前设置一个预变炉,上部装填保护剂和抗毒催化剂,下部装填不锈钢填料,喷水在此段进行,后设置一个主反应器(变换炉)。这种工艺比较节能,几乎不需要外加蒸汽,若采用调温水加热器来调入口温度,一般不设置预变炉,主反应器为一个或两个,这种工艺由于是间接换热,不如喷水型节能,耗蒸汽量为150kg~200kg。

“全低变”工艺与中低低工艺相比的优点[4]:

(1)原中变催化剂量减少一半以上,降低了床层阻力,提高了变换炉的设备能力;

(2)床层温度下降了100~200℃,气体体积缩小25%,降低系统阻力,减少压缩机功率消耗;

(3)与中串低或中低低相比全低变的有效能损失较少,从而提高了热回收效率,进一步降低蒸汽消耗;

(4)杜绝了生成乙炔的反应,减少铜液的消耗,从而也防止了“带液”现象;

(5)减少换热面积一半左右;

(6)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变催化剂的粉化问题,改善了催化剂的装卸劳动卫生条件;

(7)提高有机硫的转化能力,在相同操作条件和工况下,全低变工艺比中串低或中低低工艺有机硫转化率提高5个百分点;

(8)操作容易,起动快,增加了有效时间;

(9)降低了对变换炉的材质要求,改善了设备维修条件; (10)催化剂寿命长,一般可用5年左右,最长的用了7年; (11)放宽了一次脱硫指标,从而降低脱硫费用; (12)可取消饱和塔,并可降低蒸汽消耗。

“全低变”工艺在使用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主要是一段Co-Mo 催化剂比较“娇气”,在管理不太好的情况下,催化剂容易老化,使用寿命缩短,系统阻力升高较快。其原因为[5]:

(1)Co-Mo 系催化剂对煤气带入的毒物比较敏感,特别是氧,容易使CoS 、MoS 2硫酸化,即氧化为钴、钼的硫酸盐而失去活性。硫酸钴、硫酸钼只有在高温下才能被还原,在正常生产的条件是难以恢复活性的,成为永久性失活。许多厂为了保护一段催化剂,在一段催化剂上部加上一层吸附剂,起到保护作用,但对管理不善的厂家也难以彻底解决问题。

(2)由于一段上层催化剂的温度较低,煤气中未被除尽的焦油、压缩机润滑油不能被分解,而被催化剂表面吸附,结成大“油饼”,阻力急剧增加。对于单颗催化剂则成“油球”,表面被覆盖而市区活性。为了避免油被催化剂吸附,“全低变”工艺强调压缩机二段出口要冷却,加强除油,并提高一段入口温度,以便使油分解,但往往也难以奏效。

(3)由于一段气体中的汽气比相对较高、温升较大,出口温度可达360~390℃,而且随煤气进入变换炉的有机硫尚未来得及大量转化为H 2S ,故H 2S 的浓度相对低,故若控制不好,其催化剂极易出现反硫化现象而失去活性。近年为了缓解这一现象,将添加蒸汽的位置改在一段出口处,但由于蒸汽添加量较少,一段汽气比只能降低0.1左右,为避免反硫化,一段入口仍需维持较高的H 2S 含量。

(4)由于对半水煤气的硫含量要求较高,为后工段增加麻烦。有的还要增加变换气脱硫,增加了投资和消耗。在“中变串低变”条件下使用的Co-Mo 催化剂,只要管理得当,H 2S 浓度不太低,催化剂就可以维持较长的寿命,一般能使用3~5年。由于煤气中带水、油及O 2等有毒的成分均可先由中变催化剂“吃掉”, Co-Mo 催化剂受到保护;另一方面,经过三段中变后,煤气中的蒸汽已消耗掉很大一部分,汽气比已相应降低,而且大部分有机硫转化为H 2S ,使气体中H 2S 浓度有所提高,再说低变炉的反应温度也比较低,一般稍高于200℃。这三者均有利于抑制反硫化反应的进行,维护低变催化剂的活性。然而“全低变”系统中,特别是一段催化剂则首当其冲地面对氧化、中毒、油污染、反硫化等恶劣条件,必定影响其催化剂使用寿命。而当一段催化剂老化、失活、穿透后还必将殃及二段、三段催化剂,因此,若要使“全低变”系统

稳定生产、降低汽耗、延长催化剂寿命,必须加强管理,加强对净化的要求,对操作要求也更严。

1.2.2无饱和塔型变换工艺

由于低变催化剂的应用,特别是全低变工艺的应用,变换气中过量水蒸气已很少,也就是说,利用饱和热水塔回收潜热的意义也就不大了。计算表明,当变换出口CO 含量为12%时,饱和塔可回收的潜热为200kg蒸汽/t;而当联醇工艺变换出口CO含量为4%时,饱和塔可回收的潜热仅为65kg蒸汽/t。假如在流程上用喷水增湿来代替水加热器回收变换气的显热,而用外加蒸汽代替回收的潜热,即联醇工艺吨氨蒸汽消耗增加65kg,这样联醇工艺完全可取消饱和热水塔,而出口CO含量为12%的变换工艺的吨氨蒸汽消耗增加约200kg,其潜热可设法用其他方式回收。取消饱和热水塔的工艺已在国内国家工厂得到应用,如湖北金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公安化肥厂)已应用两年,且效果良好(简称“非饱和塔型”)。

非饱和塔型全低工艺

如图1-1所示, 30℃的半水煤气经油水分离器、焦炭过滤器后进入煤气换热器管内, 经与管间230℃的变换气换热至180℃进入中间换热器管内,再经与管间378℃的变换气换热至310℃去增湿器, 用90℃脱盐水增湿至200℃,与添加的过热蒸汽一起进入一变炉反应至200℃,去中间换热器管间与180℃的煤气换热至267℃,去增湿器用90℃脱盐水增湿至180℃,入二变换炉一段反应至267℃(CO约11.5%),用90℃水增湿至180℃经二变(换)炉二段反应至230℃(CO约6%), 经煤气换热器管间与30℃的煤气换热至132℃ , 经水加热器与30℃的脱盐水换热至90℃后出“全低变”工段去脱碳工段[6]。

图1-1 非饱和塔型全低工艺

由上述流程中不难看出, 在非饱和塔型全低变工艺中设有油水分离器、焦炭过滤器、两级增湿器等装置。这些装置亦是近年来在国内不少氮肥企业的变换工艺中经常采用的, 尤其是油水分离器、活性炭过滤器对于除去煤气中的油与细微粉尘及硫化物具有明显的作用, 因为焦炭不仅价廉易得而且还有很好的机械强度、耐压、耐磨、耐水浸、大空速、低压降、比表面积大。北京化工实验厂等的实践表明, 变换触媒使用寿命可延长一倍以上, 且仍在使用,活性尚好。与热水饱和塔相比, 非饱和塔型全低变工艺对于煤气的净化作用更胜一筹。

从煤气净化效果来看, 非饱和塔型全低变工艺流程完全可以满足国内尚有的部分氮肥企业将没有热水饱和塔型装置的中温变换工艺改造为全低变工艺的要求。该流程因无饱和塔似应增加昂贵的蒸汽费用, 其实不然, 因为该流程与带有热水饱和塔的流程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两种工艺流程都对变换反应热实施了回收、对煤气进行了增湿, 前者采用两级增湿器直接增湿后者是通过水加热器间接换热方式, 效率不如前者高, 且增加了庞大的热水与饱和装置、泵与电机等运转设备, 对管路、阀门、塔器的材质要求也比较高。饱和热水塔型全低变工艺与非饱和塔型全低变工艺相比多增加的设备有饱和热水塔1台;循环水泵2台;补水泵2台。

小结:综上所述,饱和热水塔型全低变工艺虽然具有节省蒸汽的优点, 但是其基

建投资大、回收期长, 投资费用与操作费用的综合经济性差。非饱和塔型全低变工艺投资少、易操作, 操作费用虽有些增加, 但与带有饱和热水塔型全低变工艺相比微不足道。

1.2.3Shell粉煤气化制甲醇一氧化碳变换工艺

河南龙宇煤化工有限公司(简称龙宇煤化工)50万t/ a甲醇项目是国内首套采用壳牌粉煤气化制甲醇的装置,其煤气净化装置分为变换和低温甲醇洗2部分:第1部分为部分耐硫变换装置,把气化装置送出粗煤气中一部分一氧化碳与水蒸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氢气,以降低粗煤气中一氧化碳气体含量,同时得到原料氢气;第2部分是低温甲醇洗装置对变换气体进行脱硫、脱碳后,送到甲醇合成装置。

1.变换装置设计思路

龙宇煤化工是目前国内外首套采用Shell粉煤气化制甲醇的大型生产装置,粗煤气中的CO含量高达65%以上。根据粗煤气中CO含量高的特点,变换装置采用宽温部分耐硫变换(2台炉)串联低温部分耐硫变换(1台炉)工艺、段间激冷流程。该工艺流程的设计思路是:第1变换炉按照反应动力学进行设计,而第2、第3变换炉按照反应热力学进行设计,最终通过调整进入3台变换炉入口的煤气量来实现CO的部分变换。其中一变炉和二变炉采用国外进口催化剂K8 - 11,Dypor 607作为保护剂;第3变换炉采用国产催化剂QDB - 04,QXB - 01作为保护剂。为有效防止甲烷化副反应的发生,整个工艺流程的水汽比较高,第1、第2、第3变换炉的设计水汽比分别为1. 02、0. 52、0. 37。

2.工艺流程

来自煤气化装置的粗煤气,首先进入原料气分离器,分离出夹带的水分,然后进入原料气过滤器,除去固体机械杂质。从原料气过滤器出来的粗煤气被分成3股: 1股(约35% )进入煤气预热器,与来自第3变换炉出口的变换气换热到210℃,之后进入蒸汽混合器,与加入的263℃蒸汽混合,再进入煤气换热器,与来自第1变换炉出口的气体换热到260℃后,进入第1变换炉进行变换反应。出第1变换炉的变换气进入煤气换热器换热后,与来自原料气过滤器的另1股粗煤气(约30%)相混合,进入1#淬冷过滤器,气体经喷水降温后,进入第2变换炉进行变换反应。第2变换炉出口的气体与粗煤气中剩余35%的气体(来自原料过滤器的第3股粗煤气)混合后,进入2#淬冷过滤器,喷水降温后进入第3变换炉发生变换反应。第3变换炉出口的变换气进入煤气预热器进行换热后,依次经过各台换热器、分离器进行降温、分离冷凝水后,出界区去低温甲醇洗装置[7]。

变换装置工艺流程见图1-2。

图1-2 Shell粉煤气化变换装置工艺流程图

小结:该工艺,目前各台变换炉的出口一氧化碳含量均满足生产要求,催化剂床层热点温度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满足了高负荷生产的要求。最关键的是变换装置的蒸汽用量低,节约了蒸汽用量,达到节能降耗的要求;同时还大大延长催化剂的使用寿命,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

1.2.4变换兼COS水解工艺[8]

1.COS水解的平衡浓度

COS水解反应为:COS+H2O=CO2+H2S △H= -35.5KJ/mol

通常变换炉出口的水解气体浓度:进口COS-5ppm;H2S-150mg/Nm3;

CO2-29%;汽气比:0.18

根据COS水解的平衡常数,计算各温度下的COS水解的平衡浓度:即未脱硫、脱碳的变换气其水解反应在≤200℃下,其平衡的COS都能~0.1ppm。

2.流程优点

(1)充分利用COS水解催化剂的高温活性极高的特点,大幅度节省了催化剂的投资;尽管反应温度高,平衡COS浓度也较高,但其汽气比为低温反应的10倍左右,有利于降低平衡COS浓度。

(2)由于水解炉设置在变换炉后,变换气中氧含量为约零,催化剂不易引起硫沉积及表面硫酸盐化失活,延长使用寿命。

3.国外类似工艺[9~10]

如图1-3所示

图1-3 TV A煤基合成气的催化装置

国外托普索公司1982年在美国田纳西流域管理局(TV A)建设了煤基德士古炉合成氨装置,将耐硫变换催化剂与水解催化剂置于一套系统

1.2.5变换兼硫化物加氢工艺

1.COS、CS2、噻吩加氢反应

COS加氢反应为:COS+H2═CO+H2S △H=10.7 kJ/mol

通常变换炉中变(或全低变一变)出口的气体组分:

进口COS-5ppm;H2S-100mg/Nm3;CO-5%;汽气比:0.18

有机硫氢解平衡常数随温度升高而下降,但其数值较大,即使在500℃下平衡常数仍较大。对较难脱除的噻吩,虽采用较高的操作温度,但不会因化学平衡限制而影

响脱硫效果。

2.流程具体应用

在变换炉的高温处(≥350℃)添加湖北省化学研究所的有机硫加氢催化剂。该有机硫加氢催化剂,为φ4~6球形,活性组分为钴钼,使用时采用自然硫化即可。

中低低流程放置在中变底部,全低变流程放置在一变或二变底部。根据工艺及要求选择空速,一般取~12000h-1,即4万t合成氨需1.5m3。出口的COS~1ppm,检测不到噻吩及CS2,特别适合于有机硫偏高的变换工艺,显著降低了精脱硫的负担,延长了精脱硫催化剂的寿命。

3.工业应用

该工艺流程目前在湖北荆门中天集团单醇系统2.0 MPa变换系统中得到应用,该厂改造前流程采用一段中变催化剂,由于需要出口CO≥20%,反应汽气比较低,使中变催化剂发生过度还原及硫中毒。造成催化剂粉化,床层阻力上升,严重影响正常生产,同时COS的转化率也不高,出口COS~20ppm,极大影响后续的精脱硫效果,为此,采用全低变流程,以达到根除中变催化剂过度还原及硫中毒问题,并在后面添加有机硫加氢催化剂及高温水解催化剂,出口COS~0.5ppm。未检测到CS2及噻吩,达到预期效果。山西原平化肥厂10万t,2002年1月应用,取得预期效果[11]。

1.2.6小结

通过以上几种变换工艺的比较,目前国内外比较节能、成熟的是非饱和塔型变换工艺,根据新型催化剂的研发,由以前的中、高温变换逐步过渡到低温变换工艺。与此同时还将COS、CS2、噻吩加氢工艺兼顾,使得整个工艺节能、高效。

1.3设计范围、装置组成及建设规模

1.3.1设计的范围

(1)年产60万t煤制甲醇CO变换生产工艺流程的设计

(2)物料衡算、热量衡算

(3)主要生产设备设计计算与选型

(4)环保措施

(5)编写设计说明书

(6)绘制设计图纸

1.3.2生产装置组成

设生产车间1个,是一氧化碳变换车间,生产装置有预变换炉、变换炉、增湿器、废热锅炉、换热器、加热器、预热器、泵。

动力:包括供排水、锅炉供热、软水脱盐水、供电,由总厂提供。

辅助室、生活室。

1.3.3建设规模

生产能力:

年产60万吨煤制甲醇,年开工日为330天,日产为1818.18吨,75.76吨/小时。工作制度:

变换车间日工作小时为24小时,每日3班轮流替换,每班8小时连续生产,共4个班。

第2章工艺详述

对以上工艺的分析比较,非饱和塔型工艺是比较节能经济的,低温变换能够很大程度的提高变换率,因此本次设计采用“非饱和塔型全低变”工艺,以当今耐硫变换催化剂的主体钴钼系变换催化剂为催化剂QCS-03,其组分为1%~5%CoO,8%~15%MoO3/γ/A12O3[12~13]。采用气体增湿器、预变换炉、变换炉、加热器、废热锅炉等设备。

2.1一氧化碳变换系统流程

煤气化装置制得的粗煤气中,除含有氢外,一氧化碳含量(干基,下同)高达60%左右,同时H2S含量高、气体流量大,为了适应煤气化送来的高硫粗煤气工艺条件和满足后序甲烷化精制工艺的要求,采用分段(三段)变换工艺。先在预变换炉较高温度下,将其中大部分一氧化碳变换,再在低温变换炉中于较低温度下将一氧化碳变换。因为在较低温度下反应,剩余的一氧化碳含量可以达到足够低的程度,一般可降到低于4% 。在传统合成氨工艺中,一氧化碳变换通常是在铁-铬和铜-锌变换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的,但硫是这两种催化剂的毒物,因此在高硫气氛下,现有的甲醇装置、合成氨装置选用耐高温的钴-钼耐硫变换催化剂。

由煤气化工段送来的160℃、3.7MPa的粗煤气进入气体增湿器,气体增湿器顶部的工艺气与来自界区外过热中压蒸汽、本工序中压废热锅炉副产的中压蒸汽及本工序汽提后的少量工艺冷凝液混合至约200℃后,进入原料气预热器升温至250℃进入预变换炉,炉内装填有活性组分较低的耐硫变换保护剂,主要用于阻挡煤粉尘、炭黑等固体杂质,吸附As、Cl等对催化剂有毒害作用的组分,以保护耐硫变换催化剂;同时进行适度变换反应,反应温升应控制在30℃以内。离开预变换炉(约280℃)的变换气进入1#变换炉进行深度一氧化碳变换反应,出口气中CO含量约15.13%。离开1#变换炉(约450℃)的高温中变气分3路:一路进入1.1 MPa低压蒸汽过热器的管侧;一路进入调整换热器,与进入甲烷化炉的氢氮气换热;另一路进入中压废热锅炉的管侧,把热量传给来自工艺冷凝液汽提塔汽提后的冷凝液,副产4.0MPa的中压蒸汽,经压力控制调节阀调节压力后送预变换炉前作为工艺蒸汽使用。

气体出低压蒸汽过热器、调整换热器和中压废热锅炉后,经工艺冷凝液淬冷增湿,温度降至230℃,进入2#变换炉,反应后出口温度为350℃,气体中CO含量降至5.83%。2#变换炉出口变换气进入低压蒸汽废热锅炉的管侧,传热给锅炉水,副产1.1 MPa的蒸

汽,经压力控制调节阀调节压力后进入低压蒸汽过热器过热。气体温度降至220℃后进入3#变换炉,反应后出口气体中CO含量降为2.63%,此变换气进入低压废锅管侧,传热给锅炉水,副产0.45MPa低压蒸汽。变换系统流程如图2-1。

图2-1 变换系统流程

1-气体增湿器2-原料气预热器3-开工加热器4-预变换炉A

5-预变换炉B 6-1#变换炉7-蒸汽预热器8-甲烷化入口加热器

9-1#废热锅炉10-2#变换炉11-2#废热锅炉12-3#变换炉13-3#废热锅炉

2.2一氧化碳变换系统影响因素

2.2.1压力

一氧化碳变换反应前后气体的分子数相同,若为理想气体,压力对于反应的平衡没有影响。目前的工业操作条件下:压力4.0 MPa气压下,温度为200~500 ℃时,压力对于变换反应没有显著的影响。但是在较高压力下,反应物浓度增加,分子间的有效碰撞次数增加,可以加快变换反应速度,提高催化剂的生产能力。且各种气体与理想气体有一定的偏差,必须根据各气体组分的逸度计算KP,因此压力对CO的变换

年产20万吨煤制甲醇生产工艺初步设计_毕业设计书

年产20万吨煤制甲醇生产工艺初步设计 摘要 甲醇是一种极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也是一种燃料,是碳一化学的基础产品,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随着甲醇下属产品的开发,特别是甲醇燃料的推广应用,甲醇的需求大幅度上升。为了满足经济发展对甲醇的需求,开展了此20万t/a的甲醇项目。设计的主要内容是进行工艺论证,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等。本设计本着符合国情、技术先进和易得、经济、环保的原则,采用煤炭为原料;利用GSP气化工艺造气;NHD净化工艺净化合成气体;低压下利用列管均温合成塔合成甲醇;三塔精馏工艺精制甲醇;此外严格控制三废的排放,充分利用废热,降低能耗,保证人员安全与卫生。 关键词:甲醇、合成、精馏。

abstract Methanol is a kind of extremely important organic industrial chemicals, and a kind of fuel too, it is the basic products of the chemistry of carbon one. It is very important in national economy.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oducts that are made from methanol, especially the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fuel of methanol, the demand for the methanol rises by a large margin. In order to satisfy economic development's demands for methanol , have launched the methanol project of this 200,000t/a. Main content that design to carry on craft prove, supplies weighing apparatus regard as with heat weighing apparatus charging etc The principle of the design in line with according with the national conditions, technologically advanced and apt, economy, protecting environment,. Coals is adopted as raw materials; the craft of GSP gasification is utilized to make water gas; the craft of NHD purification is utilized to purify the syngas; tubular average -temperature reaction is utilized to synthesize methanol keeping in low pressure; the rectification craft of three towers is utilized to rectify methanol; In addition control the discharge of the three wastes strictly, fully utilize used heat, reduce energy consumption, guarantee the personal security and hygiene. Keyword: Methanol, synthesis, rectification. 目录

年30万吨甲醇合成工段换热器的设计

年30万吨甲醇合成工段换热器的设计 摘要 本次设计主要内容是对以煤为原料合成甲醇的工艺设计。根据神华宁夏煤业集团煤 制油净化合成厂甲醇合成车间其甲醇合成工段换热器的设计为基础,选定毕业设计题目为年产30 万吨甲醇合成工段换热器进行初步设计。 本设计主要研究目的是是通过对换热器的设计,掌握换热器的内部结构以及换热器在实际中的应用,熟悉实习企业该工段的工艺流程。 本设计采用的方法是有内插法,物料衡算,试差法,查图法等。 通过本次设计得到的结论:甲醇的进出口温度分别为;T1=60℃,T2=40℃;冷却水的进出口温度分别为:t1=20℃,t2=28℃;流体的流向为逆流;换热管根数为:n=94根;换热管长为:L=18m;换热管径为:D=400mm;计算出的换热管面积为:A=43.5m2;折流板的间距为:B=250mm,折流板数为:N B=23 块。 关键词: 粗甲醇;冷却器;折流板

目录 1绪论 (1) 1.1甲醇简介 (1) 1.2甲醇工艺简介 (2) 1.2.1工业上合成甲醇的主要工艺 (2) 1.2.1甲醇合成工艺简介 (3) 1.3换热器简介 (3) 1.3.1套管式换热器 (3) 1.3.2管壳式换热器 (4) 1.3.3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4) 1.3.4浮头式换热器 (4) 1.3.5板式换热器 (5) 1.4本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5) 1.5本设计的任务和内容 (5) 2 换热器的设计条件 (7) 2.1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 (7) 3 换热器的工艺设计 (8) 3.1确定设计方案 (8) 3.1.1热负荷及冷却水用量的计算 (8) 3.1.2确定流体的定性温度 (8) 3.2估算换热面积 (8) 3.2.1计算平均温差 (8) 3.2.2估算换热面积 (9) 3.3换热器的选型及结构尺寸的确定 (9) 3.3.1换热器的选型 (9) 3.3.2管内流速 (10) 3.3.3折流板 (10) 3.4核算换热器的流动阻力 (10) 3.4.1管程流体阻力 (11) 3.4.2壳程流体阻力 (12) 3.5核算总传热系数 (14) 3.5.1壳程对流传热系数 (14) 3.5.2管程对流传热系数 (14) 3.5.3总传热系数 (15) 3.6面积裕度 (15) 3.7核算壁温 (15) 4 附属设备选型及计算 (17) 4.1筒体壁厚的计算 (17) 4.2封头厚度计算 (18) 4.3管板设计 (20) 4.4法兰设计 (20)

年产15万吨甲醇制乙烯精馏工段工艺设计毕业设计

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本科毕业设计 (2010 届) 题目年产15万吨甲醇制乙烯精馏工段 工艺设计

1.设计年产15万吨甲醇精馏段,年开车时间7920小时,工艺采用以煤制气为原料合成粗甲醇,经预精馏塔、加压精馏塔和常压精馏塔分离后得到精甲醇的新节能型三塔工艺流程开发的 2.计算条件: ①原料气组成 CH3OH H2O CH3CH2OH 轻馏分杂醇 Wt% 95 3.72 0.1 1.11 0.07 ②精甲醇收集:99.6% ③废水中甲醇含量:50ppm 3.设计要求: ①编写计算说明书,其中包括综述,工艺路线选择,物料衡算与工艺计算,主要塔设备计算,热量衡算等。 ②图纸(3张):甲醇精馏段带控制点工艺流程图,平面布置图,工段主要物料管道图,精馏塔图,主要设备图等 ③说明书可以电脑打字,图纸均为CAD绘图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煤制甲醇冷态开车实训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通过模拟化工生产过程中开车、运行、停车以及事故处理等操作过程,建立化工流程级概念,进一步认识化工生产各个设备操作的相互联系和影响,理解化工生产的整体性。 2、深入了解煤气化制甲醇过程的工艺和控制系统的动态特性,提高对复杂化工工程动态运行的分析和协调控制能力,熟悉一些常见事故的处理方法等。 3、通过实训进一步掌握基本的单元操作方法,了解控制系统的操作,理论联系实际,对化工生产的实际过程有更深层次的知识。 4扩大知识面,提高综合能力,包括锻炼动手能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工程素养和创新能力等。 5、在一定程度上逐步实现学生由学校向社会的转变,培养初步担任技术工作的能力。 二、实验过程工艺流程图 1、主要设备中物料来源与去向简述 1)T401(透平机):高温蒸汽进入透平机把热量转化为机械能提供给压缩机。蒸汽变为凝液排出系统。 2)C401(压缩机):来自粗甲醇分离罐中的循环气经压缩机压缩后与H2、CO混合气混合参与反应。 3)E401、E402、E403(换热器):本实验的换热器为管壳式换热器,分为管程和壳程。甲醇合成反应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混合气(H2、CO及循环气)进入E401管程,与换热器管外气体换热升温后进入甲醇合成塔。壳程内走的气体为甲醇合成塔出来的温度较高的气体(主要包括生成的甲醇蒸汽、未反应的H2和CO、杂质气体等)。 4)R401(甲醇合成塔):甲醇合成塔为管壳式反应器,管内填装催化剂(即铜基催化剂),反应管外为沸腾热水。当混合气气进入合成塔内管后,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CO、CO2与H2反应生成甲醇和水,同时还有微量的其它有机杂质生成。合成甲醇的反应都是强放热反应,反应放出的热大部分由合成塔壳侧的沸腾水带走。合成塔内催化剂层温度及合成塔出口的温度可以通过调节汽包的压力来控制。 5)F401(汽包):外部锅炉水经汽包进入合成塔壳侧,蒸汽再进入汽包中排出。可以通过汽包的蒸汽出口阀来控制汽包压力。 6)X401(开工喷射器):开工时向合成塔中喷射高温蒸汽使合成塔达到反应所需温度,反应稳定后关闭蒸汽入口阀,合成塔壳侧水经喷射器再进入合成塔使合成塔壳中气液不断循环。 7)F402(甲醇分离罐):从合成塔出来的热反应气体进入E401的壳程与入塔合成气逆流换热被冷却到90℃左右,此时有一部分甲醇被冷凝成液体。该气液混合物再经E402、E403进一步冷凝,冷却到≤40℃,进入甲醇分离器分离出粗甲醇去精馏。分离出粗甲醇后的气体返回循环段,经压缩机加压后循环使用。为了防止合成系统中惰性气体的积累,要排放少量的循环气(称为弛放气)进入火炬燃烧。整个合成系统的压力可由弛放气

煤制甲醇工艺设计

煤制甲醇工艺流程化设计 主反应为:C + O 2 → C O + C O 2 + H 2 → C H 3O 副反应为: 1 造气工段 (1)原料:由于甲醇生产工艺成熟,市场竞争激烈,选用合适的原料就成为项目的关键,以天然气和重油为原料合成工艺简单,投资相对较少,得到大多数国家的青睐,但从我国资源背景看,煤炭储量远大于石油、天然气储量,随着石油资源紧缺、油价上涨,在大力发展煤炭洁净利用技术的形势下,应该优先考虑以煤为原料,所以本设计选用煤作原料。 图1-1 甲醇生产工艺示意图 (2)工艺概述:反应器选择流化床,采用水煤浆气化激冷流程。原料煤通过粉碎制成65%的水煤浆与99.6%的高压氧通过烧嘴进入气化炉进行气化反应,产生的粗煤气主要成分为CO ,CO 2,H 2等。 2423CO H CH H O +?+2492483CO H C H OH H O +?+222CO H CO H O +?+

2 净化工段 由于水煤浆气化工序制得粗煤气的水汽比高达1.4可以直接进行CO变换不需加入其他水蒸气,故先进行部分耐硫变换,将CO转化为CO2,变换气与未变换气汇合进入低温甲醇洗工序,脱除H2S和过量的CO2,最终达到合适的碳氢比,得到合成甲醇的新鲜气。 CO反应式: CO+H O=CO+H 222 3 合成工段 合成工段工艺流程图如图1。 合成反应要点在于合成塔反应温度的控制,另外,一般甲醇合成反应10~15Mpa的高压需要高标准的设备,这一项增加了很大的设备投资,在设计时,选择目前先进的林达均温合成塔,操作压力仅5.2MPa,由于这种管壳式塔的催化剂床层温度平稳均匀,反应的转化率很高。在合成工段充分利用自动化控制方法,实行连锁机制,通过控制壳程的中压蒸汽的压力,能及时有效的掌控反应条件,从而确保合成产品的质量。 合成主反应: CO+2H=CH OH 23 主要副反应: CO+3H=CH OH+H O 2232 4 精馏工段 精馏工段工艺流程图见图2。 合成反应的副产主要为醚、酮和多元醇类,本设计要求产品达质量到国家一级标准,因此对精馏工艺的合理设计关系重大,是该设计的重点工作。设计中选用双塔流程,对各物料的进出量和回流比进行了优化,另外,为了进一步提高精甲醇质量,从主塔回流量中采出低沸点物继续进预塔精馏,这一循环流程能有效的提高甲醇的质量。

年产40万吨甲醇精馏工艺设计概述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设计(论文)题目:年产40万吨甲醇精馏工艺设 计 学院:专业:班 级:晋艺 学生:指导教师: 1.设计(论文)的主要任务及目标 (1) 结合专业知识和工厂实习、分析选定合适的工艺参数。 (2) 进行工艺计算和设备选型能力的训练。 (3) 进行工程图纸设计、绘制能力的训练。 2.设计(论文)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1) 本车间产品特点及工艺流程。 (2) 主要设备物料、热量衡算、结构尺寸计算及辅助设备的选型计算。 (3) 参考资料 3.主要参考文献 [1] 谢克昌、李忠.甲醇及其衍生物.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5~7 [2] 冯元琦.联醇生产.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9.257~268. [3] 柴诚敬、张国亮。化工流体流动与传热。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525-530 4.进度安排 设计(论文)各阶段名称起止日期 1 收集有关资料2010-01-28~2010-02-11 2 熟悉资料,确定方案2010-02-12~2010-02-26 3 论文写作2010-02-27~2010-03-19 4 绘制设计图纸2010-03-20~2010-04-03 5 准备答辩2010-4-10 目录 摘要 (1) 第1章甲醇精馏的工艺原理 2 第1.1节基本概念 2 第1.2节甲醇精馏工艺 3 1.2.1 甲醇精馏工艺原理 3 1.2.2 主要设备和泵参数 3 1.2.3膨胀节材料的选用 6 第2章甲醇生产的工艺计算7 第2.1节甲醇生产的物料平衡计算7 第2.2 节生产甲醇所需原料气量9

2.2.1生产甲醇所需原料气量9 第2.3节联醇生产的热量平衡计算15 2.3.1甲醇合成塔的热平衡计算15 2.3.2甲醇水冷器的热量平衡计算18 第2.4节粗甲醇精馏物料及热量计算21 2.4.1 预塔和主塔的物料平衡计算21 2.4.2 预塔和主塔的热平衡计算25 第3章精馏塔的设计计算33 第3.1节精馏塔设计的依据及任务33 3.1.1设计的依据及来源33 3.1.2设计任务及要求33 第3.2节计算过程34 3.2.1塔型选择34 3.2.2操作条件的确定34 3.2.2.1 操作压力34 3.2.2.2进料状态35 3.2.2.3 加热方式35 3.2.2.4 热能利用35 第3.3节有关的工艺计算36 3.3.1 最小回流比及操作回流比的确定36 3.3.2 塔顶产品产量、釜残液量及加热蒸汽量的计算37 3.3.3 全凝器冷凝介质的消耗量37 3.3.4热能利用38 3.3.5 理论塔板层数的确定38 3.3.6全塔效率的估算39 3.3.7 实际塔板数40 第3.4节精馏塔主题尺寸的计算40 3.4.1 精馏段与提馏段的体积流量40 3.4.1.1 精馏段40 3.4.1.2 提馏段42 第3.5节塔径的计算43 第3.6节塔高的计算45 第3.7节塔板结构尺寸的确定46 3.7.1 塔板尺寸46 3.7.2弓形降液管47 3.7.2.1 堰高47 3.7.2.2 降液管底隙高度h0 47 3.7.3进口堰高和受液盘47 3.7.4 浮阀数目及排列47 3.7. 4.1浮阀数目48 3.7. 4.2排列48 3.7. 4.3校核49 第3.8节流体力学验算49 3.8.1 气体通过浮阀塔板的压力降(单板压降) 49

煤制甲醇实训报告

2014年国家高职院校骨干教师化工类顶岗实训报告 (煤制甲醇装置) 班级:杨子班 姓名:连锦花 班主任: 钟飞 实训日期:2014、8、11—2014、8、23 实训内容 1、甲醇介绍 2、煤制甲醇生产工艺、装置介绍及现场参观 3、气化工段仿真模拟训练 4、变换工段仿真模拟训练 5、合成工段仿真模拟训练 6、精馏工段仿真模拟训练 实训方案 一、性质与任务 (一)实训的性质 煤制甲醇工艺仿真实训操作就是为了加强培训教师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教师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实践技能。在学习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理论课的基础上,进行为期一周的实训。 通过实训,使教师直接参与生产第一线的实践活动,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巩固与丰富专业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通过参与生产第一线的

实践活动,进一步了解生产组织管理的有关知识,为毕业后从事教育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通过实训,为教师提供了一次社会实践的机会,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积累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 二、实训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甲醇生产原料、产品的性能以及用途; 2、掌握煤制甲醇的工艺生产原理、工艺条件、工艺流程; 3、熟悉有关装置的化工操作规范与装置的安全运行规则; 4、了解主要设备的结构、管道、阀门的类型、作用、性能等情况; 5、了解各种操作参数的测量、控制方法以及相应仪表、仪器的类型、性能与使用方法; 三、实训内容 A、甲醇介绍 甲醇,分子式CH3OH,又名木醇或木精,英文名: Methanol; Methyl alcohol;Carbinol;Wood alcohol; Wood spirit; Methyl hydroxide; 理化性质:无色、透明、高度挥发、易燃液体。略有酒精气味。分子量32、04。相对密度0、792(20/4℃)。熔点-97、8℃。沸点64、5℃。闪点12、22℃。自燃点463、89℃。蒸气密度1、11。蒸气压13、33KPa(100mmHg 21、2℃)。蒸气与空气混合物爆炸下限6~36、5 % 。能与水、乙醇、乙醚、苯、酮、卤代烃与许多其她有机溶剂相混溶。遇热、明火或氧化剂易着火。用途:基本有机原料之一。主要广泛应用于精细化工,塑料,医药,林产品加工等领域的基本有机化工原料,可开发出100多种高附加值化工产品,尤其深加工后作为一种新型清洁燃料与加入汽油掺烧,其发展前景越来越广阔。 主要就是合成法,尚有少量从木材干馏作为副产回收。合成甲醇可以固体(如煤、焦炭)液体(如原油、重油、轻油)或气体(如天然气及其她可燃性气体)为原料, 经造气净化(脱硫)变换,除去二氧化碳,配制成一定的合成气(一氧化碳与氢)。在不同的催化剂存在下,选用不同的工艺条件。单产甲醇(分高压法低压与中压法),或与合成氨联产甲醇(联醇法)。将合成后的粗甲醇,经预精馏脱除甲醚,精馏而得成品甲醇。高压法为BASF最先实现工业合成的方法,但因其能耗大, 加工复杂,材

煤制甲醇危险源

煤制甲醇主要危害源分析 甲醇是一种透明、无色、易燃、有毒的液体,略带酒精味,熔点-97.8℃,沸点64.8℃,闪点12.22℃,自燃点47℃,相对密度0.7915(20℃/4℃),爆炸极限下限6%、上限36.5%,也是一种最简单的饱和醇,化学分子式为CH3OH。由于甲醇分子结构中的C原子以sp3杂化轨道成键,O原子同样以sp3杂化轨道成键,所以甲醇分子为极性分子,能与水、乙醇、乙醚、苯、丙酮和大多数有机溶剂相混溶。甲醇与乙烯、苯等都是典型的基础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生产甲醛、甲基叔丁基醚(MTBE)、醋酸、甲酸甲酯、二甲醚、氯甲烷、甲胺等有机化工产品,在世界基础有机化工原料中消费量仅次于乙烯、苯等。特别是以甲醇为原料的无铅汽油添加剂MTBE 得到了开发和大量应用,以及汽油、柴油掺烧甲醇的技术在公交系统中开始应用等等,致使甲醇将在未来的能源领域中起到重要作用,市场前景也被相关人士更为看好。我国作为煤炭能源大国,以煤为原料制备甲醇成为了最重要的途径。1同煤集团 60万t/a煤制甲醇工艺流程大同煤矿集团公司60万t/a煤制甲醇工艺流程见图1。 通过磨煤机处理并用(80℃、相对压力4.2MPa)氮气/CO2送至煤烧嘴的原料煤(粒度≤30mm)和空分装置送出的高压

O2(相对压力4.2MPa)与蒸汽(420℃、相对压力4.2MPa)混合后在1600℃高温、4.0MPa(相对压力)高压下,瞬间完成煤的气化反应,生成(CO+H2)含量很高的粗煤气并冷却至340℃,经变换将169℃、3.8MPa(绝对压力)的粗煤气的H2/CO比调整并冷却到40℃后送往酸脱工序;进入低温甲醇洗装置的原料气压力为3.5MPa(绝对压力),温度为40℃(包括NH3洗涤、原料气冷却、H2S/CO2脱除、甲醇闪蒸及闪蒸气回收、CO2产品及洗涤、H2S浓缩及N2气提、甲醇热再生、甲醇脱水等);从酸性气体脱除工序来的 3.1MPa、30℃的净化气和来自氢回收工序的二段富氢气混合后进入新鲜气分离器,分离液滴后进入合成气压缩机。压缩机分为两段压缩,其一段出口气体与来自氢回收工序的一段富氢气混合后进入段间冷却器冷却,冷却后的气体进入段间分离器分离冷凝液,然后进入压缩机二段进一步压缩,压缩机出口气体压力为8.0MPa(相对压力)。从合成气压缩机来的合成气与一股高压锅炉给水混合后进入第一入塔/出塔换 热器,预热后的气体进入硫保护器,硫保护器中装有TOPSOEHTZ-4型氧化锌脱硫剂以脱除合成气中的H2S和COS,经催化剂床层反应,分离冷凝后得到粗甲醇;来自甲醇合成工序的粗甲醇经粗甲醇预热器与蒸汽冷凝液换热到72℃左右后进预精馏塔上部,塔顶汽在预塔一级冷凝器中部分冷凝。冷凝汽温度控制在68℃左右,未冷凝的气体进入预

甲醇精馏塔设计说明书

设计条件如下: 操作压力:105.325 Kpa(绝对压力) 进料热状况:泡点进料 回流比:自定 单板压降:≤0.7 Kpa 塔底加热蒸气压力:0.5M Kpa(表压) 全塔效率:E T=47% 建厂地址:武汉 [ 设计计算] (一)设计方案的确定 本设计任务为分离甲醇- 水混合物。对于二元混合物的分离,应采用连续精馏流程。设计中采用泡点进料,将原料液通过预热器加热至泡点后送入精馏塔内。塔顶上升蒸气采用全凝器冷凝,冷凝液在泡点下一部分回流至塔内,其余部分经产品冷却后送至储罐。 该物系属易分离物系,最小回流比较小,故操作回流比取最小回流比的2 倍。塔釜采用间接蒸气加热,塔底产品经冷却后送至储罐。 (二)精馏塔的物料衡算 1、原料液及塔顶、塔底产品的摩尔分率 甲醇的摩尔质量:M A=32 Kg/Kmol 水的摩尔质量:M B=18 Kg/Kmol x F=32.4% x D=99.47% x W=0.28% 2、原料液及塔顶、塔底产品的平均摩尔质量 M F= 32.4%*32+67.6%*18=22.54 Kg/Kmol M D= 99.47*32+0.53%*18=41.37 Kg/Kmol M W= 0.28%*32+99.72%*18=26.91 Kg/Kmol 3、物料衡算 3 原料处理量:F=(3.61*10 3)/22.54=160.21 Kmol/h 总物料衡算:160.21=D+W 甲醇物料衡算:160.21*32.4%=D*99.47%+W*0.28% 得D=51.88 Kmol/h W=108.33 Kmol/h (三)塔板数的确定 1、理论板层数M T 的求取 甲醇-水属理想物系,可采用图解法求理论板层数 ①由手册查得甲醇-水物搦的气液平衡数据,绘出x-y 图(附表) ②求最小回流比及操作回流比 采用作图法求最小回流比,在图中对角线上,自点e(0.324 ,0.324)作垂线ef 即为进料线(q 线),该线与平衡线的交战坐标为(x q=0.324,y q=0.675) 故最小回流比为R min= (x D- y q)/( y q - x q)=0.91 取最小回流比为:R=2R min=2*0.91=1.82 ③求精馏塔的气、液相负荷 L=RD=1.82*51.88=94.42 Kmol/h V=(R+1)D=2.82*51.88=146.30 Kmol/h

生产实习之水煤气制甲醇

水煤气法制取甲醇 一、概述 甲醇的性质和用途 甲醇的性质:甲醇(Methanol,Methyl alcohol)又名木醇,木酒精,甲基氢氧化物,是一种最简单的饱和醇。化学分子式为CH3OH,结构式如下: H | H—C—O—H | H 分子结构:C原子以sp3杂化轨道成键,0原子以sp3杂化轨道成键。分子为极性分子。 CAS 登录号:67-56-1 EINECS 登录号:200-659-6 物理化学属性 甲醇是一种无色、透明、易燃、易挥发的有毒液体,略有酒精气味。分子量,相对密度(20/4℃),熔点℃,沸点℃,闪点℃,自燃点℃,蒸气密度,蒸气压(100mmHg ℃),蒸气与空气混合物爆炸下限6~% ,能与水、乙醇、乙醚、苯、酮、卤代烃和许多其他有机溶剂相混溶,遇热、明火或氧化剂易燃烧。燃烧反应式为: CH3OH + O2 → CO2 + H2O 甲醇的用途:甲醇用途广泛,是基础的有机化工原料和优质燃料。主要应用于精细化工,塑料等领域,用来制造甲醛、醋酸、氯甲烷、甲氨、硫酸二甲脂等多种有机产品,也是农药、医药的重要原料之一。甲醇在深加工后可作为一种新型清洁燃料,也加入汽油掺烧。 甲醇生产方法的简介 生产甲醇的方法有多种,早期用木材或木质素干馏法制甲醇的方法,今天在 工业上已经被淘汰了。氯甲烷水解法也可以生产甲醇,但因水解法价格昂贵,没有

得到工业上的应用。甲烷部分氧化法可以生产甲醇,这种制甲醇的方法工艺流程简单,建设投资节省,但是,这种氧化过程不易控制,常因深度氧化生成碳的氧化物和水。而使原料和产品受到很大损失.因此甲烷部分氧化法制甲醇的方法仍未实现工业化。但它具有上述优点,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直没有中断.应该是一个很有工业前途的制取甲醇的方法。 目前工业上几乎都是采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加压催化氢化法合成甲醇。典型的流程包括原料气制造、原料气净化、甲醇合成、粗甲醇精馏等工序。 甲醇生产中所使用的多种催化剂,如天然气与石脑油蒸气转化催化剂、甲醇合成催化剂都易受硫化物毒害而失去活性,必须将硫化物除净。气体脱硫方法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干法脱硫,一类是湿法脱硫。干法脱硫设备简单,但由于反应速率较慢,设备比较庞大。湿法脱硫可分为物理吸收法、化学吸收法与直接氧化法三类。 甲醇的合成是在高温、高压、催化剂存在下进行的,是典型的复合气-固相催化反应过程。随着甲醇合成催化剂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总的趋势是由高压向低、中压发展。 甲醇生产的总流程长,工艺复杂,根据不同原料与不同的净化方法可以演变 为多种生产流程。 甲醇的市场与展望 近几年,我国出现了甲醇投资热。从2000年到2007年,全国甲醇产能年均增长率达%,而同期表观消费量年均增长率为18. 9%。2007年,我国共有甲醇生产企业177家,产能合计 1 639. 4万t/a,实际产量 1 076. 4万t,而同期我国甲醇表观消费量为 1 104. 6万t。据最新统计,目前我国新建、拟建甲醇项目共34个(不包括二甲醚、甲醇制烯烃企业自身配套的甲醇装置),预计到“十一五”末期,我国甲醇产能将达到 2 600万t/a~3 060万t/a。 随着甲醇产能快速增长,市场对甲醇产能过剩的担心愈发强烈。目前,基本形成共识的是,甲醛、醋酸等传统下游产品领域并不足以消化增长过快的甲醇产能,人们寄厚望于甲醇、二甲醚在车用、民用替代燃料方面获得较大突破。目前,我国甲醇燃料的有关标准正在制定完善中,这是利好的一面;另外也应认识到,甲醇燃料的推广应用是一项系统工程,许多问题均有待于时间和实践的检验,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此外,有一点需指出的是,目前我国甲醇制烯烃项目中配套

年产10万吨甲醇精馏工段设计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设计题目:年产10万吨甲醇精馏工段工艺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吨甲醇生产净化工段的低温甲醇洗工艺设计

1绪论 引言 在国内天然气供应紧张和国际油价、天然气价格连续上涨情况下,国内许多公司将目光转向用煤生产天然气的项目,煤气化生产合成气,合成气通过一氧化碳变换和净化后,通过甲烷化反应生产天然气的工艺在技术上是成熟的,煤气化、一氧化碳变换和净化是常规的煤化工技术,甲烷化是一个有相当长应用历史的反应技术,工艺流程短,技术相对简单,对于合成气通过甲烷化反应生产甲烷这一技术和催化剂在国际上有数家公司可供选择。对于解决国内能源供应紧张局面的各种非常规石油和非常规天然气技术路线进行综合比较后判断,煤气化生产合成气、合成气进一步生产甲烷(代用天然气)项目是一种技术上完全可行的项目,在目前国际和国内天然气价格下,这个项目在财务上具有很好的生存能力和盈利能力。另外,作为天然气产品,依赖国内日趋完善的国家、地区天然气管网系统进行分配销售,使得天然气产品的市场空间巨大。充分利用国内的低热值褐煤、禁采的高硫煤或地处偏远运输成本高的煤炭资源,就地建设煤制天然气项目,进行煤炭转化天然气是一个很好的煤炭利用途径。 天然气的特性和用途 天然气系古生物遗骸长期沉积地下,经慢慢转化及变质裂解而产生之气态碳氢化合物,具可燃性,多在油田开采原油时伴随而出。天然气蕴藏在地下约3000—4000米之多孔隙岩层中,主要成分为甲烷,通常占85-95%;其次为乙烷、丙烷、丁烷等,比重,比空气轻,具有无色、无味、无毒之特性,天然气公司皆遵照政府规定添加臭剂,以资用户嗅辨。在石油地质学中,通常指油田气和气田气。其组成以烃类为主,并含有非烃气体。广义的天然气是指地壳中一切天然生成的气体,包括油田气、气田气、泥火山气、煤撑器和生物生成气等。按天然气在地下存在的相态可分为游离态、溶解态、吸附态和固态水合物。只有游离态的天然气经聚集形成天然气藏,才可开发利用。 天然气是生产氨和氢气的理想原料,由其制成的合成气能被更有效、更清洁、更经济地(通过蒸汽转化)生产和净化,而用其他普通原料制成的合成气就逊色得多。对采用合成气制成的碳产品而言,如甲醇、羰基醇和费—托法制成的烃,这类产品有个小缺点:蒸汽转化法制成的合成气中氢气比例通常太低。 天然气的世界储量依然十分丰富,但在工业发达、经济发展更成熟的地区天然气资源正趋于殆尽,只是最近这种趋势更明显。前几年的冬天,美国天然气价格在需求高峰期已达到高位,而今年冬天,因北海天然气产量下降,造成欧洲天

煤制甲醇项目(最终版)

雄伟煤化有限公司 60万t/a煤制甲醇项目建议书 项目人员:曾雄伟毛龙龙方建李永朋 时间:2015年10月

第一部分项目背景 甲醇是结构最为简单的饱和一元醇,又称“木醇”或“木精”,是仅次于烯烃和芳烃的重要基础有机化工原料,用途极为广泛。主要用于制造甲醛、二甲醚、醋酸、甲基叔丁基醚( MTBE) 、甲醇汽油、甲醇烯烃等方面。近年来,国内外在甲醇芳烃方面进行了应用。 我国甲醇工业始于20 世纪50 年代,随着国内经济发展的不断增长,甲醇下游产品需求的拉动,甲醇行业发展迅猛。从2004 年到2012 年甲醇产能和产量大幅增长,2012 年产能首次超过5 000 万t,产量也达到2 640 万t。2013 年我国甲醇产能已达5650 万t,产量约2 878 万t,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甲醇生产国,见图1。 从甲醇产能的区域分布来看,甲醇的产能主要集中在西北、山东、华北等地区。从2013 年各省市产量分布情况来看,排名前五的有内蒙、山东、陕西、河南及山西,内蒙古精甲醇的产量达563 万t[2],约占全国总产量20%,其次是山东、陕西、河南和山西,这五省合计约占总产量的63%。内蒙古、山西、陕西等地凭借其资源优势,成为甲醇生

产企业最为青睐的地区,向资源地集中成为我国甲醇产能布局的主导趋势。受资源因素限制,我国的甲醇生产多以煤为原料,并有焦炉煤气和天然气工艺。2013 年我国甲醇产能中,煤制甲醇产能3 610 万t,占比64%,天然气制甲醇产能1 080 万t,占比19%,焦炉煤气制甲醇产能960 万t,占比17%[3]。受国家治理大气污染、加快淘汰钢铁等“两高”行业落后产能以及经济增速放缓等因素的影响,对焦炭的需求将会减少,从而使焦炉煤气制甲醇装置面临原料短缺的局面,因此焦炉煤制甲醇产能会降低。天然气制甲醇装置,则受到天然气供应不足和气价攀升双重制约,也将大幅限产。据金银岛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 年12月中旬,国内气头装置开工负荷在三成左右,低于国内平均开工水平,甘肃及新疆气头企业普遍停车。2013 年全国甲醇生产企业有300 余家,其中产能在100 万t 以上的企业占总产能的58.9%,形成了神华、中海油、兖矿、远兴能源、华谊、久泰、河南能化、大唐、晋煤、新奥、新疆广汇等18 家百万吨级超大型甲醇生产企业,见表1。这些百万吨甲醇企业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以神华集团、久泰化工为代表的大型化、规模化、基地化的煤制甲醇企业,靠近煤炭资源富集区域,其综合竞争力在当前竞争环境下最强,也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方向; 第二类是以晋煤集团、河南能源化工集团为代表的,在国内多地分布,有多个较小规模的煤制甲醇装置构成的甲醇企业,在煤价下降的情况下,其竞争力有所提升; 第三类是以“三桶油”为代表的天然气路线企业,在天然气价格高企的情况下,这类企业的产量将受到抑制。

煤制甲醇工艺设计

煤制甲醇工艺流程化设计 主反应为:C + O 2 → C O + C O 2 + H 2 → C H 3O 副反应为: 1 造气工段 (1)原料:由于甲醇生产工艺成熟,市场竞争激烈,选用合适的原料就成为项目的关键,以天然气和重油为原料合成工艺简单,投资相对较少,得到大多数国家的青睐,但从我国资源背景看,煤炭储量远大于石油、天然气储量,随着石油资源紧缺、油价上涨,在大力发展煤炭洁净利用技术的形势下,应该优先考虑以煤为原料,所以本设计选用煤作原料。 图1-1 甲醇生产工艺示意图 (2)工艺概述:反应器选择流化床,采用水煤浆气化激冷流程。原料煤通过粉碎制成65%的水煤浆与99.6%的高压氧通过烧嘴进入气化炉进行气化反应,产生的粗煤气主要成分为CO ,CO 2,H 2等。 2 净化工段 由于水煤浆气化工序制得粗煤气的水汽比高达1.4可以直接进行CO 变换不需加入其他水蒸气,故先进行部分耐硫变换,将CO 转化为CO 2,变换气与未变换气汇合进入低温甲醇洗工序,脱除H 2S 和过量的CO 2,最终达到合适的碳氢比,得到合成甲醇的新鲜气。 CO 反应式: 222CO+H O=CO +H 2423CO H CH H O +?+2492483CO H C H OH H O +?+222CO H CO H O +?+

3 合成工段 合成工段工艺流程图如图1。 合成反应要点在于合成塔反应温度的控制,另外,一般甲醇合成反应10~15Mpa 的高压需要高标准的设备,这一项增加了很大的设备投资,在设计时,选择目前先进的林达均温合成塔,操作压力仅 5.2MPa ,由于这种管壳式塔的催化剂床层温度平稳均匀,反应的转化率很高。在合成工段充分利用自动化控制方法,实行连锁机制,通过控制壳程的中压蒸汽的压力,能及时有效的掌控反应条件,从而确保合成产品的质量。 合成主反应: 23CO+2H =CH OH 主要副反应: 2232CO +3H =CH OH+H O 4 精馏工段 精馏工段工艺流程图见图2。 合成反应的副产主要为醚、酮和多元醇类,本设计要求产品达质量到国家一级标准,因此对精馏工艺的合理设计关系重大,是该设计的重点工作。设计中选用双塔流程,对各物料的进出量和回流比进行了优化,另外,为了进一步提高精甲醇质量,从主塔回流量中采出低沸点物继续进预塔精馏,这一循环流程能有效的提高甲醇的质量。 合 成 塔 驰放气 中压蒸汽 锅炉给水 新鲜气 过热蒸汽去锅炉 甲醇合成工段工艺流 程图 粗甲醇去精馏 氢循环 分 离器 合成操作条件1. 反应压力:5.0MPa 2. 反应温度:250~270℃ 3. 流量: 出口 699.8 kmol/h 入口 783.6 kmol/h 2.24 MPa 5.0 MPa 215 ℃ 5.0 MPa 285℃ 图1 甲醇合成工艺流程图

甲醇精馏塔的设计

《化工设备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题目:甲醇精馏塔的设计 年级:2011级 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学号:0116 姓名:高鑫政 指导老师:徐琼 湖南师范大学树达学院 2014 年6 月4 日《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设计成绩评定栏 设计任务:甲醇精馏塔的设计 完成人:高鑫政学号:0116 评定基元评审要素评审内涵满分评分 设计说明书, 40% 格式规范 设计说明书是否符合 规定的格式要求 10 内容完整 设计说明书是否包含 所有规定的内容 10 设计方案 选材是否合理标准件 选型是否符合要求 10 工艺计算 过程 工艺计算过程是否正 确、完整和规范 10 设计图纸, 30% 图纸规范 图纸是否符合规范、标 注清晰 10 与设计吻合 图纸是否与设计计算 的结果完全一致 15

图纸质量设计图纸的整体质量 的全面评价 5 答辩成绩, 30% PPT质量 PPT画面清晰,重点突 出 10 内容表述答辩表述是否清楚10 回答问题回答问题是否正确10 100 评阅人签名:总分: 评分说明:储罐设计作品的总分=(设计说明书成绩+设计图纸成绩)*0.9+答辩成绩 塔设备设计作品的总分=设计说明书成绩+设计图纸成绩+答辩成绩 设计任务书(十六) 题目:甲醇精馏塔的设计 设计内容: 根据给定的工艺参数设计一筛板塔,具体包括塔体、裙座材料的选择;塔体及封头的壁厚计算及其强度、稳定性校核、筒体和裙座的水压试验应力校核、裙座结构设计及强度校核;塔设备的结构设计;基础环、地脚螺栓计算等 已知工艺参数: 塔体内径/mm 2000 塔高/mm 31000 计算压力/MPa 1.2 设计温度/o C 200 设置地区长沙地震设防烈度8 场地土类Ⅱ类设计地震 分组第二组设计基本地震 加速度 0.2g 地面粗糙度B类塔盘数52 塔盘存留介质100

年产50万吨甲醇合成工艺初步设计

年产50万吨甲醇合成工艺初步设计 摘要 本设计重点讨论了合成方案的选择,首先介绍了国内外甲醇工业的现状、甲醇原料的来源和甲醇本身的性质及用途。其次介绍了合成甲醇的基本原理以、影响合成甲醇的因素、甲醇合成反应速率的影响。在合成方案里面主要介绍了原料路线、不同原料制甲醇的方法、合成甲醇的三种方法、生产规模的选择、改善生产技术来进行节能降耗、引进国外先进的控制技术,进一步提高控制水平,来发展我国甲醇工业及简易的流程图。在工艺条件中,主要介绍了温度、压力、氢与一氧化碳的比例和空间速度。主要设备冷激式绝热反应器和列管式等温反应器介绍。最后进行了简单的物料衡算。 关键词:甲醇,合成塔

一、综述 (一)国内外甲醇工业现状 甲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应用广泛,主要用于生产甲醛,其消耗量约占甲醇总量的30%~40%;其次作为甲基化剂,生产甲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叔丁基醚、对苯二甲酸二甲酯;甲醇羰基化可生产醋酸、酸酐、甲酸甲酯、碳酸二甲酯等。其次,甲醇低压羰基化生产醋酸,近年来发展很快。随着碳化工的发展,由甲醇出发合成乙二醇、乙醛、乙醇等工艺正在日益受到重视。国内甲醇装置规模普遍较小,且多采用煤头路线,以煤为原料的约占到78%;单位产能投资高,约为国外大型甲醇装置投资的2倍,导致财务费用和折旧费用高,这些都会影响成本。据了解,我国有近200家甲醇生产企业,但其中10万吨/年以上的装置却只占20%,最大的甲醇生产装置产能也就是60万吨/年,其余80%都是10万吨/年以下的装置。根据这样的装置格局,业内普遍估计,目前我国甲醇生产成本大约在1400,1800元/吨(约200美元/吨),一旦出现市场供过于求的局面,国内甲醇价格有可能要下跌到约2000元/吨,甚至更低。这对产能规模小,单位产能投资较高的国内大部分甲醇生产企业来讲会加剧增。 而以中东和中南美洲为代表的国外甲醇装置普遍规模较大。目前国际上最大规模的甲醇装置产能以达到170万吨/年。2008年4月底,沙特甲醇公司170万吨/年的巨型甲醇装置在阿尔朱拜勒投产,使得

年产30万吨粗甲醇精馏工段的设计毕业论文

年产30万吨粗甲醇精馏工段的设计毕业论文目录 第1章总论 (1) 1.1 概述 (1) 1.1.1意义及作用 (1) 1.1.2 国外现状 (1) 1.1.3 产品性质与特点 (4) 1.1.4 产品的生产方法概述 (5) 1.2 设计依据 (5) 1.3 设计规模 (6) 1.4 原料及产品规格 (6) 1.4.1 主要原料规格及技术指标 (6) 1.4.2 产品规格 (6) 第2章设计方案 (8) 2.1 工艺原理 (8) 2.2甲醇精馏工艺论证 (8) 2.2.1精馏工艺和精馏塔的选择 (8) 2.2.2单塔精馏工艺 (8) 2.2.3双塔精馏工艺 (9) 2.2.4三塔精馏工艺 (10) 2.2.5双塔与三塔精馏技术比较 (11)

2.2.6精馏塔的选择 (12) 2.3工艺流程简述 (13) 第3章工艺设计计算 (16) 3.1工艺参数 (16) 3.2 物料衡算的意义和作用 (17) 3.2.1 物料衡算 (17) 3.2.2 总物料衡算表 (20) 3.3热量衡算 (21) 3.3.1预塔热量衡算 (23) 3.3.2主塔热量衡算 (25) 3.3.3常压精馏塔能量衡算 (27) 3.4热量衡算表 (31) 第4章主要设备的工艺计算及选型 (32) 4.1理论板数的计算 (32) 4.1.1常压塔理论塔板计算 (32) 4.2常压精馏塔主要尺寸的计算 (34) 4.2.1常压精馏塔设计的主要依据和条件 (34) 4.2.2初估塔径 (36) 4.2.3塔件设计 (38) 4.2.4塔板流体力学验算 (41) 4.2.5 负荷性能 (43) 4.2.6常压塔主要尺寸确定 (4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