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快滤池设计计算书_secret

普通快滤池设计计算书_secret
普通快滤池设计计算书_secret

普通快滤池设计计算书

1. 设计数据

1.1设计规模 近期360000/m d

1.2 滤速 8/v m h =

1.3冲洗强度 215/s m q L =?

1.4冲洗时间 6min

1.5水厂自用水量 5%

2.设计计算

2.1滤池面积及尺寸

设计水量 31.056000063000m /Q d =?=

滤池工作时间 24h ,冲洗周期 12h

滤池实际工作时间 24240.123.812T h =-?

=(式中只考虑反冲洗停用时间,不考虑排放初滤水)

滤池面积 263000330.88823.8

Q F m vT ===? 采用滤池数 8N =,布置成对称双行排列 每个滤池面积 2330.8841.368F f m N =

== 采用滤池尺寸 1:2=B

L 左右 采用尺寸 9L m =, 4.6B m = 校核强制滤速 889.14/181Nv v m h N ?=

==--强 2.2 滤池高度

支承层高度 10.45H m =

滤料层高度 20.7H m =

砂面上水深 32H m =

超高(干弦)40.3H m =

滤池总高 12340.450.720.3 3.45H H H H H m =+++=+++=

2.3配水系统(每只滤池)

2.3.1干管

干管流量 ·41.3615620.4/g q f g L s ==?=

采用管径 800g d mm =(干管埋入池底,顶部设滤头或开孔布置)

干管始端流速 1.23/g v m s =

2.3.2支管

支管中心间距 0.25z a m =

每池支管数 922720.25z z L n a =?

=?=根(每侧36根) 每根支管长 4.60.80.3 1.752

z l m --== 每根支管进口流量 620.48.62/72

g z z q q L s n =

== 采用管径 80z d mm = 支管始端流速 1.72/z v m s =

2.3.3孔口布置

支管孔口总面积与滤池面积比(开孔比)0.25%α=

孔口总面积 20.25%41.360.1034k F f m α=?=?=

孔口流速 0.62046/0.1034

k v m s == 孔口直径 9k d mm =

每个孔口面积 225263.6 6.36104k k f d mm m π-=

?==? 孔口总数 250.103416266.3610

k k k F N m f -==≈?个 每根支管孔口数 16262372

k k z N n n =

=≈个

支管孔口布置设两排,与垂线成045夹角向下交错排列

每根支管长 4.60.80.3 1.752

z l m --== 每排孔口中心距 1.750.150.50.523

z k k l a m n ===?? 水支管孔眼布置图

2.3.4孔眼水头损失

支管壁厚采用 5mm δ=

孔眼直径与壁厚之比 9 1.85k d δ

== 查表得流量系数 0.68μ=

水头损失 2

1115421029.8100.680.25k q h m g μα????==?= ? ??????

?? 2.3.5复算配水系统

支管长度与直径之比不大于60 1.7521.875600.08

z z l d ==≤ 孔眼总面积与支管总横截面积之比小于0.5

2

0.10340.290.51720.084

k z z F n f π==≤??? 干管横截面积与支管总横截面积之比为1.75~2.0

22

10.84 1.7691720.084

g z z f n f ππ??==???

2.4洗砂排水槽

洗砂排水槽中心距 02a m =

排水槽根数 0 4.6 2.322

n ==≈根 排水槽长度 09l L m ==

每槽排水量 30111541.36310.2/0.3102/22

Q qf L s m s ==??== 采用三角形标准断面

槽中流速 00.6/v m s =

槽断面尺寸 0.40.400.450.450.31020.28x Q m ==?=

排水槽底厚度 m 05.0=δ

砂层最大膨胀率 45%e =

砂层高度 20.7H m =

洗砂排水槽顶距砂面高度

2 2.50.070.450.7 2.50.280.050.07 1.14H eH x m δ=+++=?+?++=

洗砂排水槽总平面面积 2000220.289210.08F xl n m ==???=

复算:排水槽总平面面积与滤池面积之比一般小于25%

010.0824.37%25%41.36

F f ==≤ 2.5滤池各种管渠计算

2.5.1进水

进水总流量 33163000/0.729/Q m d m s ==

采用进水渠断面 渠宽10.9B m =,水深10.75H m =

渠中流速 11110.729 1.08/0.90.75

Q v m s B H ===? 各个滤池进水管流量 320.7290.091/8Q m s =

= 采用进水管直径 2350D mm =

管中流速 20.95/v m s =

2.5.2冲洗水

冲洗水总流量 331541.36620.4/0.6204/Q q f L s m s =?=?==

采用管径 3600D mm =

管中流速 3 2.2/v m s =

2.5.3清水

清水总流量 3410.729/Q Q m s ==

清水渠断面 同进水渠断面(便于布置)

每个滤池清水管流量 3520.091/Q Q m s ==

采用管径 5300D mm =

管中流速

5 1.29/v m s =

2.5.4排水

排水流量 3630.6204/Q Q m s ==

排水渠断面 宽度60.8B m =,60.6H m =

渠中流速 6 1.29/v m s =

2.6冲洗水箱

冲洗时间 6min t =

冲洗水箱容积 31.5 1.51541.36660335W qft m ==????=

水箱底至滤池配水管之间的沿途及局部水力损失之和 1 1.0h m =

配水系统水头损失 2 4.0k h h m ==

承托层水头损失 310.0220.0220.45150.15h H q m ==??=

滤料层水头损失 1402 2.65(1)(1)(1)(10.41)0.70.681

h m H m γγ=--=--?= 安全富余水头 5 1.5h m =

冲洗水箱底应高出洗砂排水槽面

012345140.150.68 1.57.33

H h h h h h m

=++++=++++=

普通快滤池设计计算书

普通快滤池设计计算书 1. 设计数据 1.1设计规模近期360000/m d 1.2滤速8/v m h = 1.3冲洗强度215/s m q L =? 1.4冲洗时间6min 1.5水厂自用水量5% 2.设计计算 2.1滤池面积及尺寸 设计水量31.056000063000m /Q d =?= 滤池工作时间24h ,冲洗周期12h 滤池实际工作时间24240.123.812 T h =-? =(式中只考虑反冲洗停用时间,不考虑排放初滤水) 滤池面积263000330.88823.8Q F m vT ===? 采用滤池数8N =,布置成对称双行排列 每个滤池面积2330.8841.368F f m N = == 采用滤池尺寸1:2=B L 左右 采用尺寸9L m =, 4.6B m = 校核强制滤速889.14/181 Nv v m h N ?===--强 2.2滤池高度 支承层高度10.45H m = 滤料层高度20.7H m = 砂面上水深32H m = 超高(干弦)40.3H m = 滤池总高12340.450.720.3 3.45H H H H H m =+++=+++=

2.3配水系统(每只滤池) 2.3.1干管 干管流量· 41.3615620.4/g q f g L s ==?= 采用管径800g d mm =(干管埋入池底,顶部设滤头或开孔布置) 干管始端流速 1.23/g v m s = 2.3.2支管 支管中心间距0.25z a m = 每池支管数922720.25z z L n a =? =?=根(每侧36根) 每根支管长 4.60.80.3 1.752 z l m --== 每根支管进口流量620.48.62/72 g z z q q L s n = == 采用管径80z d mm = 支管始端流速 1.72/z v m s = 2.3.3孔口布置 支管孔口总面积与滤池面积比(开孔比)0.25%α= 孔口总面积20.25%41.360.1034k F f m α=?=?= 孔口流速0.62046/0.1034 k v m s == 孔口直径9k d mm = 每个孔口面积225263.6 6.36104k k f d mm m π-= ?==? 孔口总数250.103416266.3610 k k k F N m f -==≈?个 每根支管孔口数16262372k k z N n n = =≈个 支管孔口布置设两排,与垂线成045夹角向下交错排列 每根支管长 4.60.80.3 1.752 z l m --== 每排孔口中心距 1.750.150.50.523z k k l a m n = ==??

300KW发电机用电方案计算书_secret

300KW发电机用电方案计算书 一、编制依据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供电安全规范》GB50194-93 《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93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二、施工条件 施工现场用电量统计表: 三、设计内容和步骤 1、现场勘探及初步设计: (1)现场采用380V低压供电,设一配电总箱,内有计量设备,采用TN-S系统供电。 (2)根据施工现场用电设备布置情况,总箱进线采用电缆线架空线路敷设,用电器导线采用空气明敷。布置位置及线路走向参见临时配电系统图及现场平面图,采用三级配电,三级防护。 (3)按照《JGJ46-2005》规定制定施工组织设计,接地电阻R≤4Ω。 2、确定用电负荷:

(1)、竖井提升机 K x = 0.30 Cosφ = 0.6 tgφ = 1.33 P js = K x×P e =0.30×55.2 = 16.56kW Q js = P js× tgφ=16.56×1.33 = 22.02 kvar (2)、空压机 K x = 0.7 Cosφ = 0.70 tgφ = 1.02 P js = 0.75×75 = 52.5 kW Q js = P js× tgφ=52.5×1.02 = 53.55 kvar (3)、空压机 K x = 0.7 Cosφ = 0.80 tgφ =0.75 P js = 110×0.7 = 77kW Q js = P js× tgφ=77×0.75 = 57.75 kvar (4)、蒸发器 K x = 1.00 Cosφ =1.00 tgφ = 0.00 P js = 1.00×24= 24kW Q js = P js× tgφ=24×0.00= 0.00 kvar (5)、电焊机 K x = 0.45 Cosφ = 0.7 tgφ = 1.02 P js = 0.45×5×13.06 = 30.06 kW Q js = P js× tgφ=30.06×1.02 = 31.21 kvar (6)、照明灯 K x = 0.8 Cosφ = 0.8 tgφ = 0.00 P js = 3×0.8 = 2.4kW Q js = P js× tgφ=2.4×0.00 =0.00 kvar (8)总的计算负荷计算,总箱同期系数取 Kx = 0.9 总的有功功率 P js = K x×ΣP js = 0.9×(16.56+52.5+77+24+30.06+2.4) = 182.27 kW 总的无功功率 Q js = K x×ΣQ js =0.9×(22.02+53.55+57.75+0.00+31.21+0.00) = 148.08 kvar

200;950梁支撑计算书_secret

梁模板(扣件钢管架)计算书 高支撑架的计算依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130-200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等规范编制。 因本工程梁支架高度大于4米,根据有关文献建议,如果仅按规范计算,架体安全性仍不能得到完全保证。为此计算中还参考了《施工技术》2002(3):《扣件式钢管模板高支撑架设计和使用安全》中的部分内容。 梁段:L1。 一、参数信息 1.模板支撑及构造参数 梁截面宽度B(m):0.20;梁截面高度D(m):0.95; 混凝土板厚度(mm):150.00;立杆沿梁跨度方向间距L a(m):1.00; 立杆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点长度a(m):0.30; 立杆步距h(m):1.50;板底承重立杆横向间距或排距L b(m):1.00; 梁支撑架搭设高度H(m):6.20;梁两侧立杆间距(m):1.00; 承重架支撑形式:梁底支撑小楞平行梁截面方向; 梁底增加承重立杆根数:0; 采用的钢管类型为Φ48×3.5;

立杆承重连接方式:单扣件,考虑扣件质量及保养情况,取扣件抗滑承载力折减系数:1.00; 2.荷载参数 新浇混凝土重力密度(kN/m3):24.00;模板自重(kN/m2):0.30;钢筋自重(kN/m3):1.50; 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kN/m2):2.0;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kN/m2):17.8; 振捣混凝土对梁底模板荷载(kN/m2):2.0;振捣混凝土对梁侧模板荷载(kN/m2):4.0; 3.材料参数 木材品种:杉木;木材弹性模量E(N/mm2):9000.0; 木材抗压强度设计值fc(N/mm):10.0; 木材抗弯强度设计值fm(N/mm2):11.0;木材抗剪强度设计值fv(N/mm2):1.4; 面板材质:胶合面板;面板厚度(mm):18.00; 面板弹性模量E(N/mm2):9500.0;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m(N/mm2):13.0; 4.梁底模板参数 梁底方木截面宽度b(mm):45.0;梁底方木截面高度h(mm):90.0; 梁底模板支撑的间距(mm):200.0; 5.梁侧模板参数 次楞间距(mm):250;主楞竖向根数:2; 穿梁螺栓直径(mm):M12;穿梁螺栓水平间距(mm):500; 主楞到梁底距离依次是:200mm,500mm; 主楞材料:圆钢管; 直径(mm):48.00;壁厚(mm):3.50; 主楞合并根数:2; 次楞材料:木方; 宽度(mm):45.00;高度(mm):90.00; 二、梁侧模板荷载计算

底盘的设计计算书

底盘设计计算书 目录 1.计算目的 2.轴载质量分配及质心位置计算 3.动力性计算 4.稳定性计算 5.经济性计算 6.通过性计算 7.结束语 1.计算目的 本设计计算书是对陕汽牌大客车专用底盘的静态参数,动力性,经济性,稳定性及通过性的定量分析。旨在从理论上得到整车的性能参数,以便评价该大客车专用底盘的先进性,并为整车设计方案的确定提供参考依据。 2.轴载质量分配及质心位置计算 在此处仅对大客车专用底盘进行详细准确的分析计算,而对整车改装部分(车身)只做粗略估算。(车身质量按340KG/M计算或参考同等级车估算)。计算整车的最大总质量,前轴轴载质量,后桥轴载质量及质心位置可按以下公式计算。 M=ΣMi M1=ΣM1iM1=Σ(1-Xi/L) M2=ΣM2iM2=Σ(Xi/L) hg=Σ(Mi·hi/M) A=M2·L/M

式中: M——整车最大总质量 M1——前轴轴载质量 M2——后桥轴载质量 Mi——各总成质量 Xi——各总成质心距前轴距离 Hi——各总成质心距地面距离 M1i——各总成分配到前轴的质量 M2i——各总成分配到后桥的质量 hg——整车质心距地面距离 L——汽车轴距 A——整车质心距前轴距离 2.1各总成质量及满载时的质心位置 序号名称质量质心距前轴M1I质心距地面HI。MI距离XI距离HI KGMMKG。MMKG。MM1前轴前轮前悬挂 2后桥后轮后悬挂 3发动机离合器 4变速箱 5传动轴 6散热器附件 7膨胀箱支架

8空滤器气管支架 9消音器气管支架 10油箱支架 11电瓶支架 12方向盘xx 13转向机支架 14转向拉杆 15换档杆操纵盒 16贮气筒支架 17操纵踏板支架 18前后拖钩 19全车管路附件 20车架 底盘 21车身 空车 22乘客 23行李 24司机 满载 2.2水平静止时轴载质量分配

[学士]道勘标准设计计算书_secret

目录 1 设计总说明书 (2) 1.1设计概述 (2) 1.1.1 任务依据 (2) 1.1.2 设计标准 (2) 1.1.3 路线起讫点 (2) 1.1.4 沿线自然地理概况 (2) 1.1.5 沿线筑路材料等建设条件 (2) 1.2路线 (2) 1.3横断面设计 (3) 1.3.1 路基横断面布置: (3) 1.3.2 加宽、超高方式 (3) 1.3.3 路基施工注意事项: (3) 1.3.4 排水 (4) 2 平面设计 (4) 2.1公路等级的确定 (4) 2.2设计行车速度的确定 (4) 2.3选线设计 (4) 2.4平面线形的设计 (7) 3 纵断面设计 (10) 3.1纵坡设计 (10) 3.2竖曲线设计 (10) 4 横断面设计 (14) 4.1.路幅的宽度及路拱的确定 (14) 4.2超高,加宽的确定及值的计算 (14) 4.3土石方量的计算 (16) 4.4土石方的调配及路基设计表 (16) 5设计总结 (16) 主要参考文献: (17)

道路勘测设计说明书 1 设计总说明书 1.1 设计概述 1.1.1 任务依据 根据南阳理工学院土木工程专业道路工程方向《道路勘测设计任务书》。 1.1.2 设计标准 1、根据设计任务书要求,本路段按2级公路技术标准勘察、设计。设计车速为60Km/小时,路基单幅双车道,宽8.5米。 2、设计执行的部颁标准、规范有: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011-94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J013-95 1.1.3 路线起讫点 本路段起点A:K0+000为所给地形图坐标(4146,3956),终点B:K1+347.1为所给地形图坐标(4560,2784),全长1.3471公里。 1.1.4 沿线自然地理概况 该工程位于河南省境内,公路自然区划为XX。整个地形、地貌特征平微区,地形起伏不大,最高海拔高为326米,河谷海拔高为294米,总体高差在2米左右。 1.1.5 沿线筑路材料等建设条件 沿线地方材料有:碎石、砾石、砂、石灰、粉煤灰等。其他材料如沥青、水泥、矿粉需到外地采购。 1.2 路线 本路段按二级公路标准测设,设计车速60KM/h,测设中在满足《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及在不增加工程造价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了平、纵、横三方面的优化组合设计,力

厌氧塔计算手册

1. 厌氧塔的设计计算 1.1 反应器结构尺寸设计计算 (1) 反应器的有效容积 设计容积负荷为 5.0 /( 3 / ) N v kgCOD m d 进出水 COD 浓度 C 0 2000( mg / L) , E=0.70 QC 0 E 3000 20 0.70 8400m 3 3 V= 5.0 ,取为 8400 m N v 式中 Q ——设计处理流量 m 3 / d C 0——进出水 CO D 浓度 kgCOD/ 3 m E ——去除率 N V ——容积负荷 (2) 反应器的形状和尺寸。 工程设计反应器 3 座,横截面积为圆形。 1) 反应器有效高为 h 17.0m 则 横截面积: S V 有效 8400 =495(m 2 ) h 17.0 单池面积: S i S 495 165(m 2 ) n 3 2) 单池从布水均匀性和经济性考虑,高、直径比在 1.2 : 1 以下较合适。 设直径 D 15 m ,则高 h D*1.2 15 * 1.2m 18 ,设计中取 h 18m 单池截面积: S i ' 3.14 * ( D )2 h 3.14 7.52 176.6( m 2 ) 2 设计反应器总高 H 18m ,其中超高 1.0 m 单池总容积: V i S i ' H ' 176.6 (18.0 1.0) 3000( m 3 ) 单个反应器实际尺寸: D H φ15m 18m 反应器总池面积: S S i ' n 176.6 3 529.8(m 2 ) 反应器总容积: V V 'i n 3000 3 9000(m 3 )

给水厂混凝沉淀过滤消毒设计计算书

第二章:总体设计 2.1水厂规模的确定 水厂的设计生产量Q 包括以下两项:供应用户的出厂量Q 1和水厂的自用水量Q 2,一般Q 2只占Q 1的5-10%,所以水厂设计生产量可按下式计算: Q=KQ 1 (式中K=1.05-1.10 ) 水厂设计计算水量Q 1=50000m 3/d 即 Q=KQ 1=50000 1.0552500?= m 3/d=2187.5 m 3/h=0.61 m 3/s 根据水厂设计水量2万m 3/d 以下为小型水厂,2万~10万m 3/d 为中型水厂,10万m 3/d 以上为大型水厂的标准可知水厂为中型水厂。 2.2净水工艺流程的确定 玉川集聚区是以工业项目为主,从目前情况看用户对水质的要求不高,完全可以靠供给原水满足企业需求。但从长远来看,一方面不同的企业对水质的要求不同,尤其是夏季的洪水季节,当源水水质发生较大的变化时,可能会因为水质的变化影响企业的生产。 所以水厂以地表水作为水源,且水量充沛水质较好,则主要以取出水中的悬浮物 和杀灭致病细菌为目标,经过比较后采用地面水的常规处理工艺系统。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原水 混 合 絮凝沉淀池 滤 池 混凝剂消毒剂清水池 二级泵房 用户 图1 水处理工艺流程 2.3处理构筑物及设备型式选择 (1) 药剂溶解池 设计药剂溶解池时,为便于投置药剂,溶解池的设计高度一般以在地平面以下或半地下为宜,池顶宜高出地面0.20m 左右,以减轻劳动强度,改善操作条件。

溶解池的底坡不小于0.02,池底应有直径不小于100mm的排渣管,池壁需设超高,防止搅拌溶液时溢出。 由于药液一般都具有腐蚀性,所以盛放药液的池子和管道及配件都应采取防腐措施。溶解池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池体,若其容量较小,可用耐酸陶土缸作溶解池。 投药设备采用计量泵投加的方式。采用计量泵(柱塞泵或隔膜泵),不必另备计量设备,泵上有计量标志,可通过改变计量泵行程或变频调速改变药液投量,最适合用于混凝剂自动控制系统。 (2)混合设备 根据快速混合的原理,实际生产中设计开发了各种各样的混合设施,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四类:水力混合、水泵混合、管式混合和机械混合。 在本次设计采用管式混合器对药剂与水进行混合。管式混合是利用原水泵后到絮凝反映设施之间的这一段压水管使药剂和原水混合的一种混合设施。主要原理是在管道中增加一些各种结构的能改变水流水力条件的附件,从而产生不同的效果。 在混合方式上,由于混合池占地大,基建投资高;水泵混合设备复杂,管理麻烦,机械搅拌混合耗能大,管理复杂,相比之下,管式混合具有占地极小、投资省、设备简单、混合效果好和管理方便等优点而具有较大的优越性。管式混合器采用管式静态混合器。 (3)反应池 反应作用在于使凝聚微粒通过絮凝形成具有良好沉淀性能的大的絮凝体。 目前国内使用较多的是各种形式的水力絮凝及其各种组合形式,主要有栅条(网格)絮凝、折板絮凝和波纹板絮凝。这三种形式的絮凝池在大、中型水厂中均有使用,都具有絮凝效果好、水头损失小、絮凝时间短、投资小、便于管理等优点,并且都能达到良好的絮凝条件,从工程造价来说,栅条造价为折板的1/2,为波纹板的1/3,因此采用栅条(网格)絮凝。 (4)沉淀池 原水经投药、混合与絮凝后,水中悬浮杂质已形成粗大的絮凝体,要在沉淀

管网设计计算书_secret

目录 第一章给水管网用水量计算一.最高日生活用水量 二.水压 三.清水池容积 第二章给水管网流量计算 一.长度比流量 二.沿线流量 三.节点流量 第三章管网平差及校核 一.最高时用水管网平差及校核 二.事故时管网平差及校核 三.消防时管网平差及校核 第四章水泵的选择 一.水泵选择原则 二.水泵流量和扬程 第一章给水管网用水量计算 一.最高日生活用水量 1)居民生活用水量(用水普及率为90﹪) Q1=N*q1*f=(3+1.2)*104*0.9*0.12=4536 m3/d

式中:q1——最高日用水量标准(0.12 m3/人·d) N——居住区人口数(cap) f—用水普及率 (2)大用户生产用水量 Q2=2000+1200*3+400*2+300*3+200=7300m3/d (3)大用户职工生活用水量(取生活用水定额25L/cap.班,淋浴定额为40L/cap.班) Q3=25*(300+1500+1000+1200+50)/1000+40*(1500/2+1000/2+1200/2)/10 00=175.25m3/d (4)浇洒道路和绿化用水Q4(喷洒道路:q1=1.2L/次·m2,n=3次;绿化:q2=1.8L/d·m 2) Q4 =1.2*3*200000+1.8*300000=1260000L3/d=1260m3/d (5)公共事业用水Q5 公共事业供水取居民生活用水的30%。Q5=0.3 *Q1=1360.8 m3/d (6)未预见用水量及管网漏水量按最高日的20﹪计。 (7)最高日用水量 Qd=1.20(Q1+Q2+Q3+Q4+Q5)=1.2*(4536+7300+175.25+1260+1360.8)=17558.46m3/d 二.水压 由于该开发区内的建筑物的层数都为6层,所以自由水压=4*(n+1)=28m 四.清水池容积 V清=V消防+V自用+V调节+V安全 由于缺乏该城市综合生活每小时用水量占最高日用水量百分比的情况的资料,所按照经验发取值,V调节=10%Qd=1755.846 m3。 该开发区规划人口为4.2万人,查《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确定同一时间内的火灾次数为两次,一次灭火用水量为25L/s,火灾延续时间内所需总水量V消防=2*25*3.6*2.0=360 m3。 水厂自用水量调节容积按最高日用水设计用水量的5%计算,则V自用=5%Qd=877.923m3。 清水池的安全储备V安全=1/6(V调+V消+V自)=498.96 m3。 V清=V消防+V自用+V调节+V安全=3492.73 考虑到部分安全调节容积,取清水池的有效容积为4000 m3。 第二章给水管网流量计算

厌氧塔设计计算书

1.厌氧塔的设计计算 1.1反应器结构尺寸设计计算 (1) 反应器的有效容积 设计容积负荷为)//(0.53 d m kgCOD N v = 进出水COD 浓度)/(20000L mg C = ,E=0.70 V= 3 084000 .570 .0203000m N E QC v =??= ,取为84003 m 式中Q ——设计处理流量d m /3 C 0——进出水CO D 浓度kgCOD/3 m E ——去除率 N V ——容积负荷 (2) 反应器的形状和尺寸。 工程设计反应器3座,横截面积为圆形。 1) 反应器有效高为m h 0.17=则 横截面积:)(4950 .1784002 m h V S =有效 == 单池面积:)(1653 4952 m n S S i == = 2) 单池从布水均匀性和经济性考虑,高、直径比在1.2:1以下较合适。 设直径m D 15=,则高182.1*152.1*===m D h ,设计中取m h 18= 单池截面积:)(6.1765 .714.3)2 ( *14.32 2 2' m h D S i =?== 设计反应器总高m H 18=,其中超高1.0m 单池总容积:)(3000)0.10.18(6.176'3 ' m H S V i i =-?=?= 单个反应器实际尺寸:m m H D 1815?=?φ 反应器总池面积:)(8.52936.1762 ' m n S S i =?=?= 反应器总容积:)(900033000'3 m n V V i =?=?=

(3) 水力停留时间(HRT )及水力负荷(r V )v N h Q V t HRT 72243000 9000=?== )]./([24.03 6.1762430002 3h m m S Q V r =??= = 根据参考文献,对于颗粒污泥,水力负荷)./(9.01.02 3 h m m V r -=故符合要求。 1.7.2 三相分离器构造设计计算 (1) 沉淀区设计 根据一般设计要求,水流在沉淀室内表面负荷率)./(7.02 3 ' h m m q <沉淀室底部进水口表面负荷一般小于2.0)./(2 3 h m m 。 本工程设计中,与短边平行,沿长边每池布置8个集气罩,构成7个分离单元,则每池设置7个三项分离器。 三项分离器长度:)(16' m b l == 每个单元宽度:)(57.27 187 ' m l b == = 沉淀区的沉淀面积即为反应器的水平面积即2882m 沉淀区表面负荷率:)./(0.20.1)./(39.0288 58.1142 323h m m h m m S Q i -<== (2) 回流缝设计 设上下三角形集气罩斜面水平夹角α为55°,取m h 4.13= )(98.055 tan 4.1tan . 31m h b === α )(04.198.020.32 12m b b b =?-=-= 式中:b —单元三项分离器宽度,m ; 1b —下三角形集气罩底的宽度,m ; 2b —相邻两个下三角形集气罩之间的水平距离(即污泥回流缝之 一),m ; 3h —下三角形集气罩的垂直高度,m ;

地基基础计算书-secret

┊┊┊┊┊┊┊┊┊┊┊┊┊装┊┊┊┊┊订┊┊┊┊┊线┊┊┊┊┊┊┊┊┊┊┊┊┊ 前言 所有支撑在地基上的结构物,包括房屋、桥梁、堤坝等都由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组成,承担建筑物荷载的地层称为地基,介于上部结构与地基之间的部分,即建筑物最底下的一部分称为基础。基础的作用是扩散上部结构的荷载,减小应力强度。最终将荷载传给地基。 基础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万丈高楼从地起,地基基础的工程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物的结构安全,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地基基础工程质量一直倍受建设、设计、施工、勘察、监理各方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关注。据统计,世界各国工程事故中,以地基基础为最多,而且,一旦地基基础发生事故,补救非常困难,往往要花费大量的财力,有些几乎无法补救。地基基础工程的高度隐蔽性,使得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有时比上部结构更为复杂,更容易存在安全隐患。 现阶段,建筑物地基基础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强度及稳定性不足、高压缩性与不均匀压缩、渗漏、液化。针对不同的地基特点,采取合适的设计方案,辅以可靠的检测手段,以保障建筑工程地基基础的安全。 本文主要通过对拟建的兰州市合作新村的2#区2#住宅楼的基础设计的整个过程做出尝试,以实际工程检验大学里所学的专业知识,从中总结经验,为以后的参加工作做好铺垫。 随着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建筑地基基础还将不断面临新的课题,新型地基基础处理中新的方法也会相应而生,要求我们也要在工程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对比、不断总结、不断提高,以适应新时期建筑业发展的需要。 第一章地基情况

┊┊┊┊┊┊┊┊┊┊┊┊┊装┊┊┊┊┊订┊┊┊┊┊线┊┊┊┊┊┊┊┊┊┊┊┊┊1.1工程概况 兰州市合作新村2#区2#住宅楼是正在兴建的住宅楼,为6层框架结构,占地面积80×15m2,建筑物高度20.3m,上部结构总重G=68690kN,平均荷重P=57.3kN/m2,无地下室,属于二级建筑物。建设小区位于兰州市九洲开发区的907,903道路交叉路口的西北角,南临907路,西与甘肃明旺集团相望。 工程所在位置的建筑物具体规划布局如下图,其中2#住宅楼处于所有建筑物的最前端,为临街建筑,与其相邻的左边建筑即为明旺集团办公大楼,除这幢20层高的大楼是已建建筑且已经投入使用外,其余建筑物均为待建的住宅楼。 图1.1 工程所处场地建筑规划图 1.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1.2.1地形地貌概况 2#楼处场环境属于丘陵地貌单元,场地较平坦,出露地层主要为素填土和第三系砂岩。 1.2.2地层结构 根据场地钻探及原位试验资料,结合土工试验结果,按土的成因及物理力学性质,将场地土层自上而下,分为2层(如图1.1所示): ○1素填土:厚3.00~17.20m ,土黄-褐红色,稍密,湿度处于稍湿至饱 和(地面-13m以下),以粘粒含量7%的粉土为主,标贯指标 N63.5=11.2~32.82,平均值为19.32,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ak=100kpa。 ○2砂岩:层底标高3.0~17.20 m,褐红色,稍湿,石英、长石组成,钙 质胶结,属于软岩,中细粒结构,块状构造,风化裂隙发育, 动力触探得N63.5=31.35~130.5,平均值53.0,勘察报告提出 将岩层桩的极限端阻力特征值定为q pk=3000KP a。

普通快滤池的设计计算书

3.12普通快滤池的普通快滤池的设计设计设计 3.12.1设计参数设计参数 设计水量Qmax=22950m3/d=0.266m3/ 采用数据:滤速)m (s /14q s /m 10v 2?==L ,冲洗强度 冲洗时间为6分钟 3.12.2普通快滤池的普通快滤池的设计计算设计计算设计计算 (1) 滤池面积及尺寸:滤池工作时间为24h ,冲洗周期为12h ,实际工作时间T= h 8.2312241.024=×?,滤池面积为 2m 968.231022950v =×==T Q F 采用4个池子,单行行排列 2m 244 96N F f === 采用池长宽比 L/B=1.5左右,则采用尺寸L=6m 。B=4m 校核强制滤速m 3.131-41041-N Nv v =×== ‘ (2) 滤池高度: 支撑层高度:H1=0.45m 滤料层高度:H2=0.7m 砂面上水深: H3=1.7m 保护高度: H4=0.3m 总高度: H=3.15m (3)配水系统 1.干管流量:s /3361424fq q g L =×== 采用管径s /m 19.1v mm 600d g g ==,始端流速 2.支管: 支管中心距离:采用,m 25.0a j = 每池支管数:根480.2562a 2n j =×=× =L m/s 6.1mm 75L/s 04.784/336n q q j g j ,流速,管径每根支管入口流量:==

3.孔眼布置: 支管孔眼总面积占滤池总面积的0.25% 孔眼总面积:2k mm 6000024%25.0Kf F =×== 采用孔眼直径mm 9d k = 每格孔眼面积:22 k mm 6.634d f ==π 孔眼总数9446 .6360000f F N k k k === 每根支管空眼数:个2048/944n n j k k === N 支管孔眼布置成两排,与垂线成45度夹角向下交错排列, 每根支管长度:m 7.16.042 1d 21l g j =?=?=)()(B 每排孔眼中心数距:17.020 5.07.1n 21l a k j k =×=×= 4.孔眼水头损失: 支管壁厚采用:mm 5=δ 流量系数:68.0=μ 水头损失:h m 5.3K 101g 21h 2k ==(μ 5.复算配水系统: 管长度与直径之比不大于60,则6023075 .07.1d l j j <== 孔眼总面积与支管总横面积之比小于0.5,则 33.1075.0464d 4f n g 2j j k =×=)()(π π F 孔眼中心间距应小于0.2,则2.017.0a k <=

设计计算书(可打印)_secret

第二部分设计计算书

目录 1 坝顶高程确定 (1) 1.1 计算超高Y (1) 1.1.1 计算波浪爬高R (1) 1.1.2 计算坝前壅水位的高度e (2) 1.1.3 安全加高A (2) 1.1.4 对于正常运行情况的计算 (2) 1.1.5 对于非常运用情况的计算 (3) 1.1.6 超高计算结果表 (4) 1.1.7 坝顶高程计算结果表 (4) 2 土坝的渗透计算 (5) 2.1 参数取值 (6) 2.2 计算公式 (6) 2.3 浸润线绘制 (7) 2.3.1 I断面(170m高程): (7) 2.3.2 II断面(200m高程) (8) 2.3.3 III断面(230m高程) (9) 2.4 全坝长的总渗流量 (10) 3 稳定计算 (11) 3.1 计算方法与原理 (11) 3.1.1 确定定圆心位置 (11) 3.2.2 计算步骤 (12) 3.2 计算过程 (14) 3.3稳定成果分析 (17) 4 泄水隧洞 (18) 4.1 工程布置及洞径确定 (18) 4.1.1 工程布置 (18) 4.1.2 洞径确定 (18)

4.2 高程确定 (19) 4.3 隧洞设计 (19) 4.3.1 平压管 (19) 4.3.2 通气孔 (20) 4.3.3 渐变段 (21) 4.3.4 洞身段 (21) 4.3.5 出口段 (22) 4.3.6 消能设置 (22) 4.3.7 消能计算、 (22) 4.3.8 水力计算 (25) 4.4 隧洞的衬砌设计 (26) 4.4.1 衬砌类型的选择 (26) 4.4.2 计算断面的选择 (27) 4.4.3 拟定厚度 (27) 4.4.4 计算各种荷载产生的内力 (27) 4.4.5 荷载组合 (30) 4.4.6 配筋计算抗裂验算 (31) 4.4.7 灌浆孔布置 (31)

UASB的设计计算书

两相厌氧工艺的研究进展 摘要:传统的厌氧消化工艺中,产酸菌和产甲烷菌在单相反应器内完成厌氧消化的全过程,由于二菌种的特性有较大的差异,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不同,无法使二者都处于最佳的生理状态,影响了反应器的效率。1971年Ghosh和Poland提出了两相厌氧生物处理工艺[1],它的本质特征是实现了生物相的分离,即通过调控产酸相和产甲烷相反应器的运行控制参数,使产酸相和产甲烷相成为两个独立的处理单元,各自形成产酸发酵微生物和产甲烷发酵微生物的最佳生态条件,实现完整的厌氧发酵过程,从而大幅度提高废水处理能力和反应器的运行稳定性。 (1) 两相厌氧消化工艺将产酸菌和产甲烷菌分别置于两个反应器内,并为它们提供了最佳的生长和代谢条件,使它们能够发挥各自最大的活性,较单相厌氧消化工艺的处理能力和效率大大提高。Yeoh对两相厌氧消化工艺和单相厌氧消化工艺进行了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两相厌氧消化系统的产甲烷率为0.168m3CH4/(KgCOD Cr?d)明显高于单相厌氧消化系统的产甲烷率0.055m3CH4/(KgCOD cr?d)。 (2) 反应器的分工明确,产酸反应器对污水进行预处理,不仅为产甲烷反应器提供 了更适宜的基质,还能够解除或降低水中的有毒物质如硫酸根、重金属离子的毒性,改变难降解有机物的结构,减少对产甲烷菌的毒害作用和影响,增强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3) 产酸相的有机负荷率高,缓冲能力较强,因而冲击负荷造成的酸积累不会对产 酸相有明显的影响,也不会对后续的产甲烷相造成危害,提高了系统的抗冲击能 力。 (4) 产酸菌的世代时间远远短于产甲烷菌,产酸菌的产酸速度高于产甲烷菌降解酸的速率[4,5],产酸反应器的体积总是小于产甲烷反应器的体积。 (5) 两相厌氧工艺适于处理高浓度有机污水、悬浮物浓度很高的污水、含有毒物质及难降解物质的工业废水和污泥。 2两相厌氧工艺的研究现状 2. 1反应器类型 从国内外的两相厌氧系统研究所采用的工艺形式看,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两相均采用同一类型的反应器,如UASB反应器,UBF反应器,ASBR反应器,其中UASB 反应器较常用。第二种是称作Anodek的工艺,其特点是产酸相为接触式反应器 (即完全式反应器后设沉淀池,同时进行污泥回流),产甲烷相则采用其它类型的反应器⑹。 王子波、封克、张键采用两相UASB反应器处理含高浓度硫酸盐黑液,酸化相为8.87L的普通升流式反应器,甲烷相为28.75L的UASB反应器,系统温度 (35 ±)C。当酸化相进水COD 为(6.771 ?11.057)g/ L ,SO42-为(5.648?8.669) g/

普通快滤池设计计算

普通快滤池设计计算 1.已知条件 设计水量Qn=20000m 3/d ≈833m 3/h.滤料采用石英砂,滤速v=6m/h,10d =,80K =,过滤周期Tn=24h ,冲洗总历时t=30min=;有效冲洗历时0t =6min=。 2.设计计算 (1)冲洗强度q q[L/(s*m 3)]可按下列经验公式计算。 632 .0632.145.1)1()35.0(2.43v e e dm q ++= 式中 dm ——滤料平均粒径,mm ; e ——滤层最大膨胀率,采用e=40%; v ——水的运动黏度,v=2 mm s (平均水温为15℃)。 与10d 对应的滤料不均匀系数80K =,所以 dm=80 K 10d = 632 .0632.145.114.1)4.01()35.04.0(702.02.43?++??=q =11[L/(s*m 3)] (2)计算水量Q 水厂自用水量主要为滤池冲洗用水,自用水系数α为 v qt t Tn Tn 0 6.3)(- -= α= 6 1 .0116.3)5.024(24 ??- -= Q=αQn==875(m 3/d) (3)滤池面积F 滤池总面积F=Q/v=875/8=109㎡ 滤池个数N=3个,成单排布置。 单池面积f=F/N=109/3=(㎡),设计采用40㎡,每池平面尺寸采用B×L=× (约40㎡),池的长宽比为=1. (4)单池冲洗流量冲q 冲q =fq=40×11=440(L/s)=(m 3/s) (5)冲洗排水槽 ①断面尺寸。两槽中心距a 采用,排水槽个数 1n =L/a==≈4个 槽长l=B=,槽内流速v 采用s 。排水槽采用标准半圆形槽底断面形式,其 末端断面模数为6 .045700 .22.5114570???== v qla x =

幕墙设计计算书_secret

合肥某公寓 设 计 计 算 书 计算: 校核: 审核: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十二日

目录 第一部分、计算书...........................................................................................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部分、墙角区石材幕墙 一、计算依据及说明 1、工程概况说明 工程名称:合肥某公寓 工程所在城市:合肥 工程所属建筑物地区类别:C类 工程所在地区抗震设防烈度:6度 工程基本风压:0.35kN/m2 工程强度校核处标高:13m 2、设计依据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 50009-2001 (2006年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 《建筑用不锈钢绞线》 JG/T 200-2007 《建筑幕墙》 GB/T 21086-2007 《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 JGJ/T151-2008 《不锈钢棒》 GB/T 1220-2007 《混凝土用膨胀型、扩孔型建筑锚栓》 JG 160-2004 《铝合金结构设计规范》 GB50429-2007 《建筑陶瓷薄板应用技术规程》 JGJ/T172-2009 《建筑玻璃采光顶》 JG/T 231-2008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2001(2008年版)《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 50068-2001 《钢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7-2003 《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 JGJ 102-2003 《塑料门窗工程技术规程》 JGJ103-2008 《中空玻璃稳态U值(传热系数)的计算和测定》 GB/T22476-2008 《玻璃幕墙工程质量检验标准》 JGJ/T 139-2001 《金属与石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 JGJ 133-2001 《建筑制图标准》 GB/T 50104-2001 《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 JGJ 113-2009 《全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程》 DBJ/CT 014-2001 《点支式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程》 CECS 127:2001 《点支式玻幕墙支承装置》 JC 1369-2001 《吊挂式玻幕墙支承装置》 JC 1368-2001 《建筑结构用冷弯矩形钢管》 JG/T178-2005 《建筑用不锈钢绞线》 JG/T200-2007 《铝合金建筑型材基材》 GB/T 5237.1-2008 《铝合金建筑型材阳极氧化、着色型材》 GB/T 5237.2-2008 《铝合金建筑型材电泳涂漆型材》 GB/T 5237.3-2008

常用荷载计算书_secret

荷载计算 1楼板荷载 120mm厚板: 恒载:20mm水泥砂浆面层 0.02x20=0.4 KN/m2 120mm钢筋混凝土板 0.12x25=3 KN/m2 板底20mm石灰砂浆 0.02x17=0.34 KN/m2 考虑装修面层 0.7 KN/m2 总计 4.44 KN/m2 取4.6KN/m2 活载:住宅楼面活载取2.0 KN/m2 100mm厚板: 恒载:20mm水泥砂浆面层 0.02x20=0.4 KN/m2 100mm钢筋混凝土板 0.1x25=2.5 KN/m2 板底20mm石灰砂浆 0.02x17=0.34 KN/m2 考虑装修面层 0.7 KN/m2 总计 3.94 KN/m2 取4.1KN/m2 活载:住宅楼面活载取2.0 KN/m2 90mm厚板: 恒载:20mm水泥砂浆面层 0.02x20=0.4 KN/m2 90mm钢筋混凝土板 0.09x25=2.25 KN/m2 板底20mm石灰砂浆 0.02x17=0.34 KN/m2 考虑装修面层 0.7 KN/m2 总计 3.69KN/m2 取3.9KN/m2 活载:住宅楼面活载取2.0 KN/m2 2屋面荷载 以100mm厚板为例: 恒载: 架空隔热板(不上人作法) 1.0 KN/m2 20mm防水保护层 0.02x20=0.4 KN/m2 防水层 0.05 KN/m2 20mm找平层 0.02x20=0.4 KN/m2 2%找坡层(焦渣保温层) 0.08x12=0.96 KN/m2 100mm厚钢筋砼板 0.10x25=2.5 KN/m2 20厚板底抹灰 0.2x17=0.34 KN/m2 总计 5.65KN/m2 取6.0KN/m2 活载:按规范GB50009-2001不上人屋面取0.5 KN/m2 梁荷载: 本工程外墙采用多孔砖MU10,墙厚190,内隔墙,卫生间均按120实心砖考虑。 标准层: a. 外墙荷载:墙高(3.0-0.6)=2.4m 取层高3000mm, 无窗时:q =2.4x4.1=9.84 取9.84KN/m 1 有窗时:

建筑采暖设计计算书secret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大同市一栋三层的办公楼,其中有办公、会议、培训等功能用途的房间。层高为3.7米,建筑占地面积约550平米,建筑面积约1300平米。本工程以0.4MPa饱和蒸汽的市政管网为热源、为本办公楼设计供暖系统。 2 设计依据 2.1任务书 <<供热课程设计提纲>> 2.2规范及标准 [1]<<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 19-87 [2]<<通风与空气调节制图标准>>GJ114-88 2.3 设计参数 室外气象参数[1]:采暖室外计算(干球)温度为-17℃。最低日平均温度为-24℃。冬季大气压89920Pa。冬季室外最多风向平均风速 3.5m/s。 室内设计温度见表[1]。 表 [1]室内设计参数 3 围护结构要求 为了保证室内人员的热舒适性要求,根据室内空气温度与围护结构内表面的温差要求来确定围护结构的最小传热阻。 3.1大同地区在不同室内设计温度下的最小传热阻 为验证围护结构的热阻满足最小传热阻的要求,本设计先计算出不同围护结构类型下,对应不同室内计温度的最小传热阻,再根据围护的结构来计算需求多少厚度的保温层才能满足需要。 ? = e w t 计算冬季围护结构室外计算温度时,围护结构类型类不同选择的公式也不同。式中为采暖室 外计算温度, min ?p t为累年最低日平均温度。再根据室内设计温度由式[1]计算最小传热阻。

式[1] 式中:――冬季围护结构室外计算温度,℃; ――采暖室内设计温度,℃; ――根据舒适性确定的室内温度与围护结构内表面的温差,这里取6℃。 计算结果列于表[2]。 3.2某种外围护结构在不同保温层厚度下的隋性和热阻 图[1]外墙结构 已知外墙结构如图[1]所示,根据式[2]、[3]计算当取不同砖墙厚度时的热隋性指标和实际传热阻,结果列于表[4]。 总结构的热惰性指标按下式计算: ∑∑ ∑= = = i i i i i i s s R D D λ δ 式[2] 式中:――各层材料的传热阻,m2·℃/W; ――各层材料的畜热系数,W/m2·℃; ――各层材料的厚度,mm; ――各层材料的导热系数,W/m·℃。 总结构的传热热阻按下式计算: w i i n R α λ δ α 1 1 + + =∑m2·℃/W 式[3] 式中:――内表面换热系数,这里取8.7 W/m2·℃; ――外表面换热系数,这里取23 W/m2·℃。 3.3围护结构确定 根据以上两节的分析,本工程选择砖墙厚度为490mm,结构如图[1]所示的外墙结构才可以满足室内人员的热舒适性要求。内墙选择240mm砖墙双面抹灰的结构。为了减少冬季的冷风渗透和考虑到装修的标准,选择推拉铝窗作为外窗。外窗的空气渗透性能等级为I级。 4 采暖热负荷计算 对于本办公楼的热负荷计算只考虑围护结构传热的耗热量和冷风渗透引起的耗热量,人员、灯光等得热作为有利因素暂不考虑在热负荷计算当中。 y e w n t t t R ? + =? ? ) ( min 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