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理论与实务期末复习

审计理论与实务期末复习
审计理论与实务期末复习

审计理论与实务

考试题型:简答、论述、实务

简答和论述:第一章到第八章

实务题:销售收款循环的内部控制;采购环节的内部控制;存货监盘;现金监盘;判断是否违背背离了审计准则?判断是否属于重大错报风险?如果有重大错报风险,是属于认定层次的还是报表层次的?最后一道题比较难,和会计相关,涉及是否需要做会计调整?要发表何种审计意见?补充完善审计报告。

简答和论述的范围:

第一章

1.审计动因(重点是:信息理论、代理理论、受托责任理论)

1)信息理论:信息理论认为,之所以需要审计,是由于审计的结果可以使信息

更加可靠,减少出现于管理当局和投资者之间潜在的信息不对称,使市场更具效率。审计的本质在于增进财务信息的价值,也即提高财务信息对信息使用者决策的正确程度。(1)事前信息不对称。事前信息不对称导致了“逆向选择”的出现,造成了市场失灵,这一现象与货币理论中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类似。逆向选择产生的原因是委托人在签订契约以前不知道代理人的类型(道德是好还是坏,能力是高还是低)。(2)事后信息不对称。事后信息不对称引发的“道德风险”问题也造成了市场失灵.当契约签订以后,委托人无法观察到(或者虽能观察到但成本太高)代理人的行动时,事后的信息不对称就可能会产生道德风险问题。利用信息理论,我们可以对审计动因进行如下分析。1)审计可以降低信息不对称的成本;2)审计可以缓解信息不对称的发生审计师的职责是运用专业技术和方法,对由管理部门编制的反映其受托责任的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公允地反映了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审查和判断,进而做出适当保证,并向公司股东及利害关系人报告。

从这个角度来说,审计实际上就是为减低信息不对称的发生,满足全体委托人进行查帐的需要,由审计师替所有的出资者来检查公司的一种经济活动,促使信息使用者做出合理的经济决策,从而提高了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的作用。

2)代理理论:代理理论认为,企业中的股东与债权人和管理当局之间符合代理

关系,为了减少这种代理关系下的代理成本,委托代理双方签订一系列契约,契约条款的实施需要外部独立第三方的监督,所以就产生了对独立审计的需要。因此具有良好声誉的独立审计师在审计工作中既代表委托人的利益,也

代表代理人的利益。审计的本质在于促进股东利益和企业管理人员的利益达到最大化。代理成本包括三种:其一,委托人监督和激励代理人、使代理人为委托人的利益尽力而发生的成本;其二,代理人为担保不损害委托人的利益而支付的成本,或者对委托人遭受损害的补偿成本;其三,即便发生了监督和担保成本,代理人的决策与使委托人效用最大化的决策仍会有差异,由此造成的委托人的利益损失,称为“剩余损失”。利用代理理论可以解释审计发挥作用的机制。代理理论认为,企业是一系列契约(包括与股东的、与经营者、债权人、雇员的、而且还有与供应商和客户等的契约关系)的连结,企业中的相关各方存在相互抵触的利益冲突。企业中的股东与债权人和管理当局之间完全符合代理关系。(1)企业的股东与债权人和管理当局的目标函数并不总是一致,他们在组织设置与契约关系框架内追求各自特定的目标.

(2)在出现利益抵触的情况下,为了保护自己的权益不受侵害,出资者可以通过监督方式使管理当局与自己的目标趋于一致。(3)随着代理理论的发展,出现了新问题,由于管理部门的报酬与其绩效相挂钩,投资人可通过减少报酬的方式,允许管理人员有偏离投资人利益的范围和自由。可以看出,在代理理论中,对审计需求已不是财产所有者的单方需求,而已成为财产所有者和财产经营者的共同需求。(4)实证研究为代理理论提供了支持。可以说,审计的确能够促使出资者和企业管理人员的利益达到最大化,审计的出现是社会选择所致。

3)受托责任理论:受托责任论认为,审计因受托责任的产生而产生,并伴随着

受托责任的发展而发展。当受托责任关系确立后,客观上就存在授权委托人对受托人实行监督的需要,审计的本质是一项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虽然中外学者对受托责任的理解不尽相同,但是从最一般意义上讲,它是指一种报告说明责任,是责任承担人向有关方面说明其行为过程与结果的责任。受托责任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有着不同的内涵与外延,但都是适应了当时的社会环境特点。受托责任理论对审计动因的解释如下:由于受托责任日益复杂,使得委托人由于受到法律、时间、空间、自身能力以及成本等条件的限制,不能或无法亲自监督受托人的活动,这就需要具有相对独立身份的第三者对受托人进行检查,这就是审计。对受托人而言,为说明其对自身机会主义行为做出了监督,有建立监控机制的动机,聘请独立的审计师实施审计能有效地发挥监控作用。审计师与受托责任双方的审计关系如图1-1。总之,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的确立是审计产生的前提条件;审计这种独立的经济监督方式,是维系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的根本。

1.审计理论的作用

一是解释现存的审计实务;二是预测和指导未来的审计实务。即建立审计理论的主要意图是对现行的审计实务进行批判和论证,而审计理论形成的主要动力来自于须对审计师所做的和要做的事情提供证据的要求。具体包括:

⑴解释审计的职责和范围。

⑵指导审计准则和审计程序的制定。

⑶指导并推动审计实务。

⑷解释审计实务。

⑸增强审计报告的有用性。

总之,有效的审计实务是建立在健全的审计理论基础之上,而审计理论需要接受审计实务的检验。

2.以环境为起点的审计理论基本内容

将审计环境作为构建审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是切合实际的选择。

理由:

⑴审计环境是一种真实的存在,是审计系统中最简单、最普遍、最常见、最基本的现象。

⑵审计环境构成审计理论体系的核心要素,是推导其他抽象的审计理论与概念的基础。

⑶审计环境反映了审计根本属性,决定着审计的需求与供给,是整个审计体系运动、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源泉。

⑷审计环境是审计系统本身与影响审计的外部因素的结合体,审计环境具有联结理论与实践的功能。

⑸审计环境是衡量审计系统是否先进科学的基本标准,离开审计环境,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可比。

⑹审计环境蕴含多样化研究方法。审计环境倡导的多样化研究思维方法、多元化理论模式能促进审计理论自身发展

1.审计环境的构成要素

1)经济因素。审计的经济环境是指一定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其运动机制

对于审计工作绩效的客观要求。具体包括宏观经济运行模式以及微观的企业组织形式、经营模式等等。

2)诉讼及判决。诉讼与判决在审计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法庭

判决是根据社会对审计要求的变化及其合理性,并考虑审计能力后做出的,从而对明确审计的目标和审计责任产生作用。

3)法律因素。审计的法律环境是指一定时期国家法律对于审计工作的干预指导

程度和对审计师自身权益的保障程度。英国议会在1844年颁布了《公司法》,规定股份公司必须设立监事来审查会计账簿和报表,并将审查结果报告给股东。次年,又对《公司法》进行了修订,规定股份公司必要时可以聘请会计师协助办理审计业务。该法案使公司有了聘请外部审计师的权利,从而有力地促进了独立会计师的发展。1862年,修改后的《公司法》又确立审计师为法定的公司破产清算人,进一步明确了审计师的法律地位。

4)科学技术因素。审计的科技环境是指一定时期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所决定的

技术手段对于审计操作技能和审计内容的影响。最初的审计主要依赖于手工逐笔业务核查,即采用详细审计。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普及,会计核算普遍使用计算机,大大减少了会计核算上的计算错误;复杂的信息技术增加了企业经营环境的复杂性,也增加了审计的风险。审计很快也采用计算机作为辅助审计的手段。同时,为了合理降低审计风险和降低审计成本,审计师开始采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

5)相关利益群体:会计职业团体、政府、公众。审计的发展进程也是相关利益

群体博弈的过程。审计师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自发形成了行业协会——会计职业团体。公众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不断对审计提出新的要求,审计的期望差距日深。于是,会计职业界为减少期望差距而做出新的努力。政府作为公众的代言人,扮演者维护公众利益的角色,对审计施加各种管制。

6)文化因素。审计的文化环境是指一定时期人们受教育的程度以及审计职业教

育的普及程度。若接受审计的单位的管理人员不具备会计审计专业知识,就不能很好地利用审计信息,从而影响到审计监督作用的发挥。另外,现代审计的任务与范围也要求审计师不仅应当具备会计审计专业知识,同时还应当具备一定的经济、工程、法律和电子数据处理系统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只有拥有这样的知识结构,审计师才能较为圆满地完成审计任务。

2.审计环境对于审计理论与实务的影响

1)审计环境决定了审计需求与供给。从经济环境的变化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对审

计的需求与供给的发展轨迹。股份有限公司的兴起使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进一步分离, 公司股东、潜在投资人及债权人在客观上进一步要求对公司财务报表进行审计。法律环境最终为独立审计的需求与供给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战后,跨国公司得到空前发展。国家间资本的相互渗透,带动了独立审计国际需求的发展。并且随着客户规模的扩大,不断进行合并,形成了“四大”

国际会计公司,注册会计师行业成为世人所瞩目的职业。

2)审计环境决定了审计模式的建立与调整。从变换方向看,一种是受本国社会

经济环境的引导而生成新的审计模式;另一种是审计模式的变换受到因输入外来社会经济环境而带来的本国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的引导而生成新的审计模式。

3)审计环境决定着审计职能的扩展和变化。职能是一事物在特定环境中所具有

的特定功能。它既是一事物的质的内在规定,也是一事物能满足客观环境需求的能力的外在表现。在特定的环境中,它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独立审计产生的经济背景是股份公司的出现。股份公司的一个基本特征是经营权与所有权相分离所产生的受托经济责任.这一特征决定了社会对独立审计提出的要求首先就是对财务报表进行鉴证,因而独立审计的基本职能是鉴证、评价。同时只要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永远存在,独立审计的鉴证、评价职能就将持续存在并发挥作用。

4)审计环境制约着审计的具体内容。独立审计目标是审计工作的基本服务方向,

代表着社会各利益集团要求的基本方向,直接反映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一国的审计目标最终取决于社会经济环境,反之则不成立。审计目标又是由不同层次、不同系列的目标所构成的一个网络体系,在审计模式诸内容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独立审计的一切内容,如审计管理体制、审计准则的制定与实施、信息披露、审计报告制度、监督体系等都必须围绕审计目标协调地发挥作用。通过优化审计行为来实现审计目标,满足社会的需要。因此审计环境作用于审计的方式是通过审计目标制约审计的具体内容。

5)审计环境促进了审计程序和方法的变更。自1844年至20世纪这一阶段,由

于英国的法律规定了所有股份公司和银行必须进行审计,英国审计模式被广泛借鉴.此时,对审计师的期望只是要他们来检查企业的管理人员,特别是会计人员是否存在贪污、盗窃和其他舞弊行为,尚无完善的审计程序,审计方法是对会计账目进行逐笔审计。

6)审计环境推动了审计技术与手段的进步。科学技术环境对审计技术的影响最

为显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的变化最为迅猛,特别是近几年来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对审计系统造成了强烈的冲击,也为审计带来了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电子数据集散系统将把所有公司的可公开资料都收集进去,分层次发布,用户可以从信息网里取得所需的信息。从信息网中得到的信息需要验证,用户要求审计师验证这些信息的可靠程度以提高信息的价值并对风险发出警报,这就为审计师应采用何种审计技术对网上信息进行验证提供了一个新的课题。

7)审计环境决定了审计风险水平。审计风险是不可避免的。审计师必须千方百

计将审计风险控制在一个较低水平上。这就要求审计师必须考虑应当采取哪种最为恰当的审计方法,才能尽可能地把审计风险控制在较低的、可以允许的水平上。通过定期培训等方式,提高审计师和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也是控制审计风险的有效措施.此外,审计环境还通过对会计信息真实性、可靠性的影响制约着审计风险。对违规执业的审计师,应依法追究责任。

第四章

1.审计假设的性质

1)审计假设在本质上是普遍性的,而且是推导其它审计命题的基础。为深入

研究和发展审计学科领域的理论和实践,不得不人为的割断诸事物之间的某些联系,从而把审计学科领域限定在一个可操作的范围之内。当然,“人为的割断”绝不是随心所欲,而科学的割断就会形成审计假设,为审计学科领域的推理和逻辑展开提供一个出发点或基础。没有基础和出发点,我们就无法推理和做出相应的结论,也无法同不承认这些基础和出发点的人,去讨论和证明什么东西。因此,审计假设对审计学科的建立和发展是不可缺少的。

2)判断审计假设能否成立的唯一标准是审计实践。设法论证审计假设是不现

实的,因为审计假设是作为逻辑推理的基础和出发点而存在的。支持审计假设的是审计实践而不是审计原则、审计概念等理性的东西,因而审计假设不可能由审计原则、审计概念等推理而成。判断一项审计假设是否成立,只要看支持或否定审计假设的审计实践是否成立就可以。

3)审计假设随审计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审计实践证明,许多曾被认为有效和

有用的审计假设,在日后受到了挑战,甚至会丧失其存在的价值。面对失效的审计假设,要么按照变化了的环境建立新的审计假设,作为新的出发点去修订已有的审计理论结构,促进审计学科的发展;要么不顾事实抱有

失效的审计假设不放,使已构建的审计理论结构最终失去基础而遭倾覆。

建立新的审计假设是审计学科发展的重要标志

2.风险导向战略系统审计假设的体系

1)信息不对称假设。这一假设认为,信息不对称是审计存在的直接原因。在信

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需要一个机构来解决在事前不对称的情况下提供真实信息(让人说真话)、在事后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确实履行责任(让人不偷懒)的问题。这一假设主要解决为什么需要审计以及审计做什么的问题。

2)信息不确定假设。财产所有者与经营者分离进而造成的信息不对称是审计产

生的直接原因,而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提供的财务报表和其他资料等所反映的信息的不确定性是审计产生的根本原因。然而由于诸多影响因素的存在却导致了信息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导致信息可能呈现出真实有用的信息、错误的信息或虚假的信息三种情况。错误和虚假信息,会给信息使用者造成决策失误,从而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审计的性质、目标、任务以及各类审计概念都是从信息不定假设中派生出来的,或者说从这个假设中推导出来的。

3)信息可验证假设。信息可验证假设,是指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及有关

的经营管理活动的会计信息是可以验证的。含义:

①对审计客体的记录和汇总是客观的,即反映经济业务的凭证和对凭证进行分类登记的账簿以及反映综合情况的报表等资料之间存在逻辑联系。

②存在判断财务报表和财务数据及其形成过程合理性的客观标准。

③重大舞弊差错及非法行为是可揭露的。

④审计主体能在合理的时间、人力和费用范围内取得足够的证据并得出有效的结论。

4)信息重要性假设。信息重要性假设是指,经济信息的内涵微妙、复杂、重要,

以致如果没有业经审计的信息,无法做出合理的决策;而验证信息的真实、可靠是审计过程的主题。没有审计不可能正确地理解、评价或判断信息。

5)审计主体独立性假设。第三人假设不仅说明审计产生的理由,而且还从性质

上明确审计是一种证实、评价性活动,更重要的是,根据这一假设,推导出从方式上审计必须是一种委托审计,从而将审计与会计检查、经济监察等区分开来,使得审计具有自身的基本特征。

6)审计主体胜任性假设。审计主体胜任性假设,是指审计师在履行审计职责

过程中应具备专业胜任能力,包括技术、知识和经验等。假定审计师具备职业所需的胜任能力,就是说审计师有能力进行一系列的判断和决策,识别所

有影响审计风险的因素,达到审计目标。

7)审计主体理性假设。这一假设认为,人类行为,不论是出自生命自身的冲

动,抑或是为个人荣誉而产生的善举,其动机都发端于利已心。审计师在执行业务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自利性体现为对审计公费和客户数量的追求。但出于理性的考虑,审计师不能无视法律和规范的存在而出具虚假报告。理性的审计师会从长远的角度考虑其行为的最大效益,并主动接受法律和规范的约束。

8)内控有效性假设。内控有效性假设是指内部控制是否健全和一贯有效与财务

报表是否存在错报、漏报以及是否存在错误与舞弊息息相关。也就是说,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能够减少甚至排除错误与舞弊事项的发生。依据这条假设,审计实质性程序就可以以风险评价为基础,从而形成风险基础审计,并使风险基础审计建立在有效的假设基础上。健全而有效的内部控制结构可减少欺诈舞弊的机会,从而降低审计风险,这只是审计实践的经验总结,而无法对其因果联系从逻辑上加以证明,因此只能是一种假设。这种假设是现代审计所必须具备的一个基本条件,没有它,一切有关控制测试和评价的要求都失去逻辑的理论依据。因此,在审计过程中必须对内部控制结构进行检查评估,惟有如此才能把审计风险降低到社会可接受的水平。根据这条假设,可以演绎出控制测试、实质性程序、内部控制风险、抽样风险、统计抽样、判断抽样等重要审计概念。

9)风险可控性假设。风险可控性假设是指,虽然审计风险是不可消除的,但审

计师可以通过设计恰当的审计程序,通过风险的识别、计量、评价、预防把审计风险控制到社会可接受的水平。通过检查风险的控制,而间接地控制审计风险。实践也证明,认为审计风险是可控制的,缩小社会公众的需求和审计能力之间的差距,使审计风险控制在社会可接受的水平范围之内。

10)认同一贯性假设。认同一贯性假设是指,如果没有确凿的反证,过去被认为

是正确的,将来也会被认为是正确的。设定这一假设的主要理由是解决企业经营业务的连续性与审计行为的阶段性之间的矛盾。

11)证据力差别假设。证据力差别假设是指不同的审计证据其可靠性是不同的,

需要受其来源、及时性和客观性的影响。

①书面证据比口头证据可靠;

②外部证据比内部证据可靠;已获独立的第三者确认的内部证据,比未获独立的第三者确认的内部证据可靠;

③自行获得的证据,比由客户提供的证据可靠;

④内部控制较好时所提供的内部证据,比内部控制较差时所提供的内部证据可靠;

⑤不同来源或不同性质的审计证据相互印证时,审计证据较具可靠性;

⑥越及时的证据越可靠;客观证据比主观证据可靠。

12)责任明确性假设。责任明确性假设认为,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是两个完全不

同的概念。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合法,是被审计单位理所当然的会计责任,这一责任不能由审计来承担;审计的责任是依据公认的审计准则和会计原则的要求出具审计报告,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及一贯性表示意见,并对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这一假设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它合理地区分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为判定审计的法律责任提供前提,使审计不至经常陷于诉讼的旋涡,从而有利于审计事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⑴⑵⑶⑷假设主要是对审计产生的原因假设;⑸⑹⑺假设是对审计主体应具备资格条件的假设;⑻⑼⑽⑾假设为开展审计工作提供逻辑依据和技术方法的假设;假设⑿是为明确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而做的假设。

第五章

1.审计基本概念体系

审计概念对审计实务具有指导作用,这一般是通过准则这一中间环节来实现的。从审计准则来看,它包括三个部分:一般准则(涉及审计师)、外勤工作准则和报告准则(涉及审计工作)。我们在此也准备从这几个方面来界定审计基本概念体系的内容,相应的就是“可信性”、“过程”、“传输”和“执行”。“可信性”、“过程”和“传输”分别对应准则中的三部分内容,“执行”则特别强调审计师作为执业人员,应该在审计调查和传输调查结果的过程中履行哪些职责,以维护审计职业的可信性

“可信性”涉及的是审计师,它与人们是否相信审计师出具的报告有关。它首先要求审计师具备相应的“胜任能力”,这从技术角度阐明了审计师应该具备的素质;从道德角度来看,它还要求审计师能够以诚实的行为品质来执行审计业务,也就是说他的执业行为应该受到“职业道德”的约束。此外,审计师还应该在实质和形式上保持其“独立性”,以便能够对事实进行不带偏见的判断和客观的考察,并将这一状态呈现在客户面前。“独立性”不仅是最为重要的一个概念,它还是审计的本质所在.丧失“独立性”,审计也就不能再称之为审计了。

“过程”指的是审计调查过程。这可以看作是以“审计判断”作为中心活动来收集、审查、评价和运用“审计证据”的过程。在这一阶段,还涉及到“审计风险”与“重要性”的概念。它们之间的关系是:预期“审计风险”与“重要性”水平呈反比,“重要性”水平的高低又与所要收集的“审计证据”的数量呈反比。当然,这一切自始至终都与“审计判断”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传输”主要指审计师在“真实与公允”的基础上对外公布其“审计报告”,却又不仅限与此。它还包括审计师与被审计单位以及社会公众之间的“沟通”,与前者的沟通有助于保证“审计报告”的“真实与公允”,与后者的沟通则可以引导公众正确使用“审计报告”并减少审计期望差。

“执行”部分与“过程”部分有些重叠,单列的原因在于突出审计师是执业者这一思想。作为执业者,就要遵循该行业的执业标准(“审计准则”)。为切实履行其对公众的责任,在执业,也就是进行“审计测试”的过程中,他还应该保持“应有的职业关注”并进行相应的“质量控制”。“执行”部分的概念实际上是对上述三方面内容顺利实施的保证。

综上所述,审计基本概念体系共包括4部分,13个具体概念,列示如下:

第六章:

1.风险导向战略审计的特点

1)责任前移,重心前移。账项基础审计的重心在详细检查,因而是滞后的;内

控导向审计的重心移到控制风险,向前迈进了一步;风险导向战略系统审计则重心再次前移,因为现代公司治理的缺陷以及管理舞弊是风险的集中来源,以固有风险为主要内容的重大错报风险就变成了“牛鼻子”。由于固有风险并不是孤立的,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经营环境、公司治理结构及内部控制等紧密相关,故以“重大错报风险”涵盖包括固有风险在内的诸多因素,便成为风险导向战略系统审计的核心。

2)风险导向战略系统审计从系统论和战略管理理论出发,从战略风险入手,通

过经营环境——经营产品——经营模式——剩余风险分析的基本思路,克服了内控导向审计简化主义的认知模式,在源头上和宏观上判断和发现财务报表存在的重大错报。将环境变量引入审计风险模型的同时,也意味着现代审计确立了战略审计观。

3)尽管风险评估涉及询问、检查、观察、穿行测试等多种收集证据的手段,但

分析程序却是最有效的方法。如果说内控导向审计主要是财务信息分析,则风险导向战略系统审计扩展到非财务信息的分析;风险评估分析工具多样化,如战略分析、绩效分析等。

4)审计的目标是消除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增强财务报表的可信性。为达到此

目标,审计师应当假定整体财务报表是不可信的,从而保持全方位的职业怀疑态度,在审计过程中把质疑排除。如果说内控导向审计主要靠标准化表格等工具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则风险导向战略系统审计主张个性化的审计程序,如出其不意的盘点等。总之,额外的、追加的或进一步的审计程序往往比常规审计程序更有效。

第七章

1.风险管理框架的构成要素

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反映;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

第八章

1.风险导向战略系统审计的了解获取框架

1)了解客户的战略优势。

2)了解威胁客户目标实现的风险。

3)了解关键流程和实现战略优势所需要的相关能力。

4)计量和比较流程业绩。

5)应用客户经营模式、流程分析、关键绩效指标和经营风险结构来记录对客户

创造价值和产生未来现金流能力的了解

6)应用综合经营知识决策框架形成整体财务报表中所包含的主要认定的预期

值。

7)比较报告的财务结果和预期值,并规划追加的审计测试工作来处理预期值和

报告结果之间的差异。

2020年审计师考试《审计理论与实务》讲义

2020年审计师考试辅导《审计理论与实务》讲义【内容介绍】 【第一部分审计理论与方法】 第一章总论 第二章审计组织与审计法律责任 第三章审计准则、质量控制标准和职业道德 第四章审计目标和审计程序 第六章审计取证方法 第九章审计报告 【第二部分企业财务审计】 第一章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 第二章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 第三章生产与存货循环审计 第四章货币资金审计 第一部分审计理论与方法——第一章总论 【考情分析】 第一章介绍中外审计的起源,审计的含义、职能、分类、作用等审计基本知识,内容比较简单,每年考试都有所涉及。分值一般占3-5分,都是在单选和多选的范围内出题。 本章考试大纲对中级审计师与初级审计师的要求基本相似,初级在(1)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产生和发展(2)审计分类的意义和适用条件中要求了解。 【介容内绍】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审计的职能、地位和作用 第三节审计的分类

第一节概述 一、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审计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在受托经营、受托管理所形成的经济责任关系下,基于经济监督的需要而产生的。 (一)国家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1.我国国家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记忆几个有代表性的时间: 西周就出现了带有审计性质的财政经济监察工作,设“宰夫”。 秦、汉两代采用“上计制度”。 唐朝前的“比部审计制度”。 宋代设立审计司和审计院,出现“审计”一词命名的审计机构。 民国时期,北京政府初期设立临时审计机关——审计处,后根据《中华民国约法》改为审计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82年12月4日,人大通过修改的《宪法》,规定我国建立审计机关,实行审计监督制度。 1983年9月15日,国务院正式设立审计署,地方各级政府的审计机关相继建立。 补充:法律效力的层次 ①宪法,全国人大; ②法律,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③行政法规,国务院; ④地方性法规,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省会所在地的市和国务院规定的较大的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经济特区规范性文件);规章,国务院各部委、省级人民政府、省会所在地的市和国务院规定的较大的市政府。 1994年8月31日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并于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2006年2月28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通过了关于修改《审计法》的决定,自2006年6

中级审计师审计理论与实务题目及答案2

中级审计师审计理论与实务题目及答案2 1、审计组成员的工作职责包括( )。 A.遵守国家审计准则,保持审计独立性 B.按照分工完成审计任务,获取审计证据 C.如实记录实施的审计工作并报告工作结果 D.审核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证据 【答案】ABC 2、审计组组长应从下列( )方面督导审计组成员的工作。 A. 将具体审计事项和审计措施等信息告知审计组成员,并与其讨论 B. 检查审计组成员的工作进展、评估审计组成员的 工作质量,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C. 配置和管理审计组的资源 D. 给予审计组成员必要的培训和指导 【答案】 ABD 3、国家审计准则中使用( )词汇的条款为约束性条款,是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必须遵守的职业要求。 A. 可以 B. 应当 C. 必须 D. 不得 【答案】 BD 4、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应当具备下列( )资格条件。

A. 符合法定的职责和权限 B. 建立适当的审计质量控制制度 C. 有职业胜任能力的审计人员 D. 保持应有的审计独立性 E. 必需的经费和其他工作条件 【答案】 ABDE 5、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应当具备下列( )职业要求。 A. 遵守法律法规和国家审计准则 B. 恪守审计职业道德 C. 保持应有的审计独立性 D. 具备必需的职业胜任能力 【答案】ABCD 6、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时,应当保持应有的审计独立性,遇到下列( )可能损害审计独立性情形的,应当向审计机关报告。(16条) A. 与被审计单位或者审计事项有(直接)经济利益关系 B. 对曾经管理或者直接办理过的相关业务进行审计 C. 与被审计单位工作人员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 D. 与被审计单位负责人或者有关主管人员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以及近姻亲关系 E. 可能损害审计独立性的其他情形 【答案】 BDE

《审计理论与实务》重点强化题

《审计理论与实务》重点强化题 成功的人是跟别人学习经验,失败的人只跟自己学习经验。小编特别整理了《审计理论与实务》重点强化题,希望考生勤加练习。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相关栏目! 1、限制非授权人员接近待领工资和工薪业务会计资料属于工薪业务循环内部控制的: A.职责分工控制 B.信息传递程序控制 C.实物控制 D.账务处理控制 标准答案:c 2、在计算机审计中,通过观察顺序码的断号和重号来进行验证的的方法是: A.数据转换 B.数据采集 C.数据清理 D.数据验证 标准答案:d 3、查找未入账的应付账款所使用的方法是( )。 A.审查决算日后货币资金支出的主要凭证 B.检查采购文件以确定是否使用预先编号的采购单 C.抽取购货合同、购货发票和入库单等凭证,追查至应付账款明细账 D.向供应商函证零余额的应付账款 标准答案:a 解析:只有A为查找未入账应付账款的测试程序。 4、为确定“长期借款”账户余额的真实性,进行函证。函证对象是()。 A.B公司的律师 B.金融监管机关 C.银行或其他有关债权人 D.公司的主要股东 标准答案:c 解析:被审计单位从银行或其他有关债权人处借入资金,注册会计师应当向银行或其他有关债权人函证“长期借款”账户余额的真实性。 5、审计人员参加现金盘点后,应与审计人员共同在“库存现金盘点表”上签字的人员是: A.会计员和出纳员 B.出纳员和会计主管 C.会计主管和总经理 D.出纳员和总经理 标准答案:b 6、运用分析性复核方法进行固定资产折旧审计审查,审查内容不包括: A.将应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乘以本期的折旧率 B.计算本期计提折旧额占固定资产原值的比例,并与上期比较 C.将成本费用中的折旧费用明细账记录与“累计折旧”账户贷方的本期折旧计提额比较 D.将成本费用中的折旧费用明细账记录 标准答案:d 7、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销售与收款循环不相容职责的划分情况进行检查时,可实施的审计程序有:

高级审计理论与实务期末考试复习要点

简答: 1、影响审计目标的因素 答:审计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特定社会宏观环境的产物。审计目标的确定主要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社会的需求;二是审计自身的能力。 (1)社会需求是确定审计目标的根本因素 审计作为一种服务职业,其目标受社会需求的重要影响。当审计产生之处,由于经济机务较简单,控制手段较原始,财产所有者对财产经管者最关心的是其诚实性,因此审计目标主要是对财产经管者的诚实性进行检查。 19世纪下半叶,英国法庭对审计目标和审计职责的干预,使英国的审计目标转向验证会计记录及报表实质上的准确性。 19世纪末20世纪初,因企业破产和为取得银行信用而引起的对资产负债表的正确性审计就成了审计的主要目标。 20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对利润表的审计成为审计的主要内容,同时对财务报表是否公允表达的审查成了审计的主要目标。 (2)审计能力是确定审计目标的制约因素 审计能力是相对有限的,当审计所能完成任务的能力不能达到社会的全部期望时,或者说当社会与审计职业界对审计的目标和要求的认识不一致时,就出现了“期望差”,这是双方在目标一致性上所存在的差距。这种期望差不消除,无论对审计职业界还是财务报表使用者都是不利的。因此,所有与审计事项有利害关系的人都应对此有所认识,从而恰当的进行目标调整。 审计能力的有限性制约了审计满足社会要求的程度,因此,它在审计目标的确定中是一种起平衡作用的制约因素。当即只有当审计具备了满足社会需求的能力时,这种社会需求才能成为审计目标。 2、审计历程的认识 审计历程按审计目标的演变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个阶段:以揭弊查错为审计目标的审计阶段。 这一阶段,社会对审计需求的主要原因是公司股东需要通过审计来了解掌握公司管理人员履行其经营职能的情况,即是否忠诚老实地履行其职责,因此审计的目的就是揭露管理人员在业务经管过程中有无舞弊行为。 (2)第二个阶段:以验证财务报表的真实公允为审计目标的审计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审计的目标转向对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公允地反映了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发表一个具有专家权威的鉴证意见,因此审计人员必须对其发表的意见的正确性、可靠性负责。 (3)第三个阶段:以验证财务报表的真实公允与揭露舞弊差错并重为审计目标的审计阶段。 促使揭弊查错重新成为审计主要目标的首要原因是60年代后期开始涌现出的大量企业管理人员欺诈舞弊案及诉讼爆炸。促使这种转变的第二个原因是法院的判决几乎倾向于社会公众的要求。第三个原因是政府管理机构的压力。第四个原因是职业界本身对推卸揭弊查错责任的批评 案例:河南华为 辩方的理由:(1)会计师事务所对宇通客车的1999年年报审计是按照独立审计原则进行的常规审计,审计行为符合行业规范要求,遵循了公认的审计标准,

中级审计师考试审计理论与实务真题及答案.doc

2009年中级审计师考试审计理论与实务真题 1. 您在拿到试卷的同时将得到一份专用答题卡,所有试卷均须在专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或草稿纸上作答不得分。 2. 请认真阅读答题卡的注意事项及说明。 3. 答题时请认真阅读试卷,对准题号作答。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每小题各有四项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本题共30分,每小题1分。> 1.按实施审计的范围,可以将审计划分为:( >。 A.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内部审计 B.全部审计、局部审计 C.定期审计、不定期审计 D.授权审计、委托审计 2.按照《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内部审计权限的是:( >。 A.对与审计事项有关的问题向相关人员进行调查,并取得证明材料 B.对本单位最高领导人员及所属单位领导人员进行经济责任审计 C.对违法违规行为的直接责任人进行处罚 D.对可能隐匿的会计凭证可不经任何人批准予以封存 3.对于《审计法》所规定的审计法律责任,下列提法中正确的是:( >。 A.法律责任主体包括被审计单位及其有关的直接责任人和国家审计人员 B.适用于各类审计主体 C.以行政责任为主,也包括民事责任 D.以行政责任为主,不包括刑事责任、民事责任 4.下列有关审计准则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审计准则是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B.审计准则是审计人员为证明审计事项而收集的证明材料 C.审计准则是衡量和评价审计事项是非优劣的标准 D.审计准则是审计机关进行处理处罚的唯一依据 5.下列属于国家审计程序中审计实施阶段工作内容的是:( >。 A.对内部控制进行调查与初步评价 B.编制审计实施方案 C.进行内部控制测试 D.编制审计工作方案 6.下列关于审计:正作底稿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A.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形成的与审计事项有关的工作记录 B.审计工作底稿是撰写审计报告的基础 C.审计工作底稿要经过被审计单位复核 D.审计工作底稿是考核审计人员工作质量的依据 7.下列有关审计证据质量特征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审计证据的客观性是指审计证据的数量要求 B.审计证据的相关性是指审计证据与审计目标之间或与其他审计证据之间的内在联系程度 C.审计证据的合法性是指审计证据的数量应符合法定要求 D.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是指审计证据反映审计事项客观现实的程度

2017中级审计师《审计理论与实务》重点强化题及答案(6)含答案

2017中级审计师《审计理论与实务》重点强化题及答案(6)含答案 2017中级审计师《审计理论与实务》重点强化题及答案(6)审计师考试科目、考试内容、考试时长、题型、分值如下: 1.不完全信息导致的市场失灵主要表现为: A.逆向选择 B.外部不经济 C.道德风险 D.价格控制 E.公共物品

2.开放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主要有: A.充分就业 B.物价稳定 C.经济增长 D.完全竞争 E.国际收支平衡 3.作为财政政策工具,税收在分配形式上的特征有: A.自愿性 B.强制性 C.竞争性 D.无偿性

E.固定性 1.作为我国的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能主要有: A.发行货币 B.经理国库 C.银行的银行 D.编制政府预算 E.投资银行 5.当经济过热时,中央银行卖出政府债券,这将导致: A.货币供应量减少 B.货币供应量增加 C.金融市场利率上升

D.金融市场利率下降 E.商品市场总供给增加 6.评价项目投资具备财务可行性的重要标准有: A.项目的净现值大于或等于0 B.项目的预期收益率大于或等于0 C.项目的投资回收期年限小于或等于l D.项目的内部报酬率大于或等于必要报酬率 E.项目的必要报酬率大于或等于预期收益率 7.在确定综合资本成本时,可以作为计算各种资本比例的价值基础有: A.票面价值

B.账面价值 C.市场价值 D.清算价值 E.目标价值 8.下列各项中,属于股权性筹资方式的有: A.发行债券筹资 B.发行普通股筹资 C.融资租赁筹资 D.吸收投入资本筹资 E.留存收益筹资 9.企业持有现金的目的有:

审计理论与实务练习题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审计理论与实务》 一、单项选择题 1.审计机关依法对被审计单位做出处理处罚决定,体现的审计职能是: A.经济监督 B.经济鉴证 C.经济评价 D.经济服务 2.下列各项中,超出审计机关权限的是: A.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供财务报表 B.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供在金融机构开立账户的情况 c.制止被审计单位正在进行的违反国家规定的财务收支行为 D.废止被审计单位主管部门制定的与国家法律相抵触的财政财务收支规定 3.下列各项中,属于社会审计组织业务范围的是: A.对未来事项可实现程度做出保证 B.代行被审计单位的部分管理职能 C.验证企业资本,出具验资报告 D.对被审计单位违反会计准则的事项进行处罚 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审计组织审计质量控制措施的是: A.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分级复核 B.对审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 C.对审计报告进行复核 D.对被审计单位提出完善内部控制的建议 7.下列各项中,属于社会审计特有的程序是: A.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 B.进行内部控制测试 C.进行实质性测试 D.确定重要性水平 8.下列有关实质性测试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财务报表审计必须执行实质性测试程序 B.实质性测试必须采用详查法 C.分析性复核是实质性测试中必须使用的方法 D.审汁人员只有在实质性测试时才需要编制审计工作底稿 9.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审计人员收集审计证据方法的是: A.询问 B.听证 c.函证 D.监盘 10.下列有关审计方法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顺查法是指从检查原始凭证入手的审计方法 B.顺查法一般适用于业务规模较小、会计资料较少的被审计单位 C.逆查法是指从分析检查财务报表入手的审计方法 D.逆查法一般适用于存在问题较多的被审计单位 11.下列有关审计证据相关性的提法中,错误的是: A.审计证据应与审计事项的某一具体审计目标密切相关 B.审计证据的相关性是指审计证据的数量要足以证明审计事项的真相以及支持审计意见和审计

审计师-审计理论与实务-讲义11

第十二章审计管理 本章将以国家审计为例,简要介绍四种审计管理的内容,规定性条款比较多。本章内容与第四 考生应把握以下内容: (一)审计管理概述 掌握审计管理的含义、内容、特征和主客体 (二)审计计划管理 1.掌握审计计划管理的含义 2.熟悉审计计划的种类 3.了解审计计划管理的内容 (三)审计质量管理 1.掌握审计质量管理的含义和意义 2.熟悉审计质量管理的内容 3.熟悉审计质量管理的方法 (四)审计风险管理 1.掌握审计风险的含义和种类 2.掌握审计风险的控制方法 (五)审计档案管理 熟悉审计档案管理的含义、职责和内容 (六)审计管理的基础工作 了解审计管理的基础工作 第一节审计管理概述 一、审计管理的含义 (一)审计管理的概念 所谓审计管理,是指审计机构为了有效地实现既定的审计目标而进行的计划、决策、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活动。它包括审计业务管理、审计行政管理、审计组织管理等。 (二)审计管理的主体和客体 审计管理的主体是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和社会审计组织。对于每一类审计组织而言,其管理主体是指它的决策机构或领导机构。 审计管理的客体,即审计管理的对象,是指审计业务活动及其相关的职能活动, (三)审计管理的特征 1.审计管理要服从审计目标

2.审计管理要注重对审计人员的管理 3.审计管理要贯穿于审计业务活动的始终 4.审计管理的目的是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例题1·单选题】(2010年)下列有关审计管理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审计管理要服从审计目标 B.审计管理要注重对审计人员的管理 C.审计管理主要在审计实施和审计报告阶段执行 D.审计管理的目的是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答疑编号2722120101] 『正确答案』C 二、审计管理的内容 (一)审计计划管理 (二)审计质量管理 (三)审计风险管理 (四)审计档案管理 本章将以国家审计为例,简要介绍上述四种审计管理的内容。 第二节审计计划管理 一、审计计划管理的含义 审计计划管理是审计机构制定审计计划,组织计划实施,并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考核的一系列活动。 二、审计计划的种类 审计计划可以按不同的标志加以分类。 按审计计划编制机构划分,可分为国家审计计划、内部审计计划和社会审计计划; 按计划期的长短划分,可分为长期审计计划(5年以上的审计计划)、中期审计计划(2至5年的审计计划)、短期审计计划(年度审计计划); 按审计计划的作用不同,可分为审计项目计划和审计方案。

审计师考试(初级)审计理论与实务真题及答案

审计师考试(初级)审计理论与实务真题及答 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2011年审计师考试(初级)审计理论与实务真题及答案 2012-7-20 15:37:00 学易网【大】【中】【小】打印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每小题各有四项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本题共30分,每小题1分。) 1.我国最早用“审计”一词命名审计机构的朝代是: A西周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国家审计特点的是: A法定性 B强制性 C.有偿性 D独立性 3.下列有关审计种类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相比,财经法纪审计更加突出合法性目标 B.局部审计也称抽样审计,是选择部分工程进行的审计 C.全部审计就是详细审计,可以查出被审计单位存在的所有差错 D.授权审计即委托审计,双方当事人都必须是审计机关,并且存在业务领导关系 4.下列有关我国国家审计的表述,错误的是: A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设立审计机关 B.中国人民解放军审计署的审计管辖范围由国家审计署确定 C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对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负责 D.审计机关经批准可以在其审计管辖范围内设立派出机构 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内部审计机构职责的是: A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进行经济责任审计 B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

C.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内部控制情况进行评审 D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经济经管和效益情况进行审计 ?6.下列有关审计准则的表述,错误的是。 A审计准则是衡量审计质量的尺度 B审计准则是评价被审计单位的规范 C。审计准则是确定和解脱审计责任的依据 D.审计准则是审计组织与社会进行沟通的媒介 7.我国内部审计人员参加国家审计机关组织实施的审计工程时,应遵循的审计准则是: A国家审计准则 B.国际审计准则 C.内部审计准崩 D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 8.下列有关审计质量控制的表述,错误的是: A.审计质量控制涉及审计全过程 B.审计质量控制中不包括对审计人员素质的控制 C.审计工作底稿复核是审计质量控制措施之一 D.审计质量控制的主体是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 9.下列有关审计目标的表述,错误的是: A.审计目标通常可以划分为总体审计目标和具体审计目标 B.审计目标的确定取决于社会需求和审计界自身的能力与水平 C.社会审计的总目标是揭示财务报表是否存在错报

初级审计师考试审计理论与实务真题含答案

审计专业初级资格考试审计理论与实务真题 注意事项 1.您在拿到试卷的同时将得到一份专用答题卡, 所有试题均须在专用答题卡上作答, 在试 卷或草稿纸上作答不得分。 2.请认真阅读答题卡的注意事项及说明。 3.答题时请认真阅读试题, 对准题号作答。 单项选择题以下每小题各有四项备选答案, 其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本题共20分, 每小题 1分。 1.下列不属于国家审计职能的是: A.经济监督职能 B.经济管理职能 C.经济鉴证职能 D.经济评价职能 2.中国用”审计”一词命名的审计机构最早出现于: A.西周 B.东汉 C.宋朝 D.明朝 3.审计人员对审计事项涉及的所有凭证、账册和报表等资料进行逐一审查的审计方法称为: A.全部审计 B.局部审计 C.详细审计 D.抽样审计 4.在现行国家审计管理体制下, 中国最高审计机关隶属于: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C.国务院 D.最高人民法院 5.《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所规定的审计法律责任是指: A.国家审计的法律责任 B.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的法律责任 C.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的法律责任 D.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法律责任 6.下列关于审计重要性和审计证据之间关系的说法中, 正确的是:

A.计划确定的重要性水平越高, 需要收集的审计证据越少 B.计划确定的重要性水平越高, 需要收集的审计证据越多 C.二者不相关 D.二者有时成反向关系, 有时成正向关系 7.下列情况中, 审计人员应当将控制风险确定为高风险的是: A.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健全有效 B.审计人员无法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作出评价 C.审计人员进行符合性测试的成本不高 D.被审计单位的固有风险很高 8.按照中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的规定, 审计机关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的时间应该是: A.实施审计5日前 B.实施审计3日前 C.召开进点会之后 D.开始实施审计时 9.社会审计的审计工作底稿按其内容不同分为管理类和业务类, 下列属于管理类工作底稿的是: A.账户的审查记录 B.应收账款函证的回函 C.具体审计计划 D.账项调整表 10.下列关于逆查法的描述中, 正确的是: A.逆查法是指审计取证的顺序与反映经济业务的会计资料形成过程相一致的方法 B.逆查法的优点是审计过程全面, 一般不易遗漏事项, 审计质量较高 C.逆查法是指审计取证的顺序与反映经济业务的会计资料形成过程相反的方法 D.逆查法主要适用于业务规模较小, 会计资料较少, 存在问题较多的被审计单位 11.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属于下列内部控制要素中的: A.控制活动 B.信息与沟通 C.风险评估 D.控制环境 12.在中国, 社会审计审计报告的签署人必须是: A.注册会计师 B.审计师 C.审计组组长 D.会计师

2019审计理论与实务-审计管理复习指导及真题

第一部分审计理论与方法——第十二章审计管理 目录 01考情分析 02内容介绍 03内容讲解 【考情分析】 本章将以国家审计为例,简要介绍四种审计管理的内容,规定性条款比较多。本章内容与第三、四、六章有一定联系。考试都以客观题形式出现,分值在3分左右。 初级资格与中级资格题型相似。 内容介绍 第一节审计管理概述 第二节审计计划管理 第三节审计质量管理 第四节审计风险管理 第五节审计档案管理 第六节审计管理的基础工作 第一节审计管理概述 一、审计管理的含义 (一)审计管理的概念 所谓审计管理,是指审计机构为了有效地实现既定的审计目标而进行的计划、决策、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活动。它包括审计业务管理、审计行政管理、审计组织管理等。 (二)审计管理的主体和客体 审计管理的主体是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和社会审计组织。对于每一类审计组织而言,其管理主体是指它的决策机构或领导机构。 审计管理的客体,即审计管理的对象,是指审计业务活动及其相关的职能活动。 (三)审计管理的特征 1.审计管理要服从审计目标; 2.审计管理要注重对审计人员的管理; 3.审计管理要贯穿于审计业务活动的始终; 4.审计管理的目的是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例题1·单选题】下列有关审计管理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审计管理要服从审计目标 B.审计管理要注重对审计人员的管理 C.审计管理主要在审计实施和审计报告阶段执行 D.审计管理的目的是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审计管理的特征:审计管理要贯穿于审计业务活动的始终。 二、审计管理的内容 1.审计计划管理 2.审计质量管理 3.审计风险管理 4.审计档案管理 本章将以国家审计为例,简要介绍上述四种审计管理的内容。

审计师考试(初级)审计理论与实务真题及答案

2011年审计师考试(初级)审计理论与实务真题及答案 2012-7-20 15:37:00 学易网【大】【中】【小】打印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每小题各有四项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本题共30分,每小题1分。) 1.我国最早用“审计”一词命名审计机构的朝代是: A西周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国家审计特点的是: A法定性 B强制性 C.有偿性 D独立性 3.下列有关审计种类的表述,正确的是: A 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相比,财经法纪审计更加突出合法性目标 B.局部审计也称抽样审计,是选择部分工程进行的审计 C.全部审计就是详细审计,可以查出被审计单位存在的所有差错 D.授权审计即委托审计,双方当事人都必须是审计机关,并且存在业务领导关系 4.下列有关我国国家审计的表述,错误的是: A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设立审计机关 B.中国人民解放军审计署的审计管辖范围由国家审计署确定 C 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对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负责 D.审计机关经批准可以在其审计管辖范围内设立派出机构 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内部审计机构职责的是: A 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进行经济责任审计 B 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 C.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内部控制情况进行评审 D 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经济经管和效益情况进行审计 ?6.下列有关审计准则的表述,错误的是。 A 审计准则是衡量审计质量的尺度 B 审计准则是评价被审计单位的规范 C。审计准则是确定和解脱审计责任的依据 D.审计准则是审计组织与社会进行沟通的媒介 7.我国内部审计人员参加国家审计机关组织实施的审计工程时,应遵循的审计准则是: A 国家审计准则 B.国际审计准则 C.内部审计准崩 D 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 8.下列有关审计质量控制的表述,错误的是: A.审计质量控制涉及审计全过程 B.审计质量控制中不包括对审计人员素质的控制

中级审计理论与实务专项练习题及答案(三)

中级审计理论与实务专项练习题及答案(三) 1、审计组为了完成审计项目任务,从送达审计通知书到处理审计报告全部过程的工作安排是: A、审计项目计划 B、审计方案 C、审计工作方案 D、审计实施方案 2、下列关于审计管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审计管理贯穿于审计业务活动的始终 B、审计管理贯穿于审计计划阶段 C、审计管理贯穿于审计实施阶段 D、审计管理贯穿于审计报告阶段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审计风险控制方法的是: A、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 B、参照执行审计准则 C、保持审计的独立性 D、聘请法律顾问 4、下列有关审计风险的表述,正确的是: A、审计风险仅存在于审计活动的计划和证据收集阶段 B、固有风险和检查风险合并称为被审计单位的重大错报风险 C、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具有潜在性

D、审计风险可以控制,并且能完全消除 5、审计人员因作出错误审计结论和表达错误审计意见,从而导致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承担法律责任和相应经济损失的可能性被称为: A、固有风险 B、控制风险 C、抽样风险 D、审计风险 6、从不同的影响因素考虑,可将审计风险完整的划分为: A、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 B、固有风险和检查风险 C、被审计单位的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 D、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 7、下列关于审计档案管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审计机关工作人员不得损毁、丢失、涂改审计档案 B、对已超过保管期限的审计档案可以直接销毁 C、审计机关应按国家有关规定配备必要的设施和设备确保审计档案的安全 D、审计档案的保管期限由审计机关业务部门负责划定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体现了审计质量管理中的质量检查控制法的有:

审计理论与实务-第二章审计组织与审计法律责任知识点

第二章审计组织与审计法律责任 目录 01考情分析 02内容介绍 03内容讲解 【考情分析】 本章从不同主体介绍审计组织机构设置、职责、法律责任等,其中以国家审计机关为重点,每年考试都有所涉及,分值3分左右,都是在单选题和多选题的范围内。 本章考试大纲对中级与初级审计师的要求基本相似,初级在审计机关的管辖范围上仅要求了解。 内容介绍 第一节国家审计机关 第二节内部审计机构 第三节社会审计组织 第四节防范审计人员法律责任风险的对策 第一节国家审计机关 一、国家审计机关的设置 各国国家审计机关在整个国家机构中的组织地位是不相同的。 根据国家审计机关的隶属关系和审计报告的报告对象,可以将国家审计划分为4类:1.隶属于议会并向议会或国家元首报告工作 不受行政当局的控制和干涉,其地位较高,独立性较强。 2.隶属于政府并向议会或政府报告工作 我国审计署作为国务院的组成部门,在国务院总理领导下工作,对国务院负责并报告工作。 3.具有司法性质,以审计法院形式开展工作,向议会或国家元首报告工作 对一些违法违规行为,通过开庭进行审判,做出裁决。 4.独立于议会、政府和司法机关,向议会或国家元首报告工作(具有较高的独立性)我国国家审计机关是根据《宪法》设置的,我国的审计机关分为国务院和地方两级。国

务院设审计署,是最高国家审计机关,在国务院总理领导下,依法组织领导全国的审计工作,审计署对国务院负责。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设立审计机关,分别在省长、自治区主席、市长、县长、区长(本级)和上一级审计机关的领导下,组织领导本行政区的审计工作,负责本级审计机关范围内的审计事项,对上级审计机关和本级人民政府负责并报告工作。 《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组建中央审计委员会和优化审计署职责。 中央审计委员会:中央审计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审计署。 优化审计署职责: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重大项目稽查、财政部的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监督检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的职责划入审计署。 二、国家审计机关的基本任务 根据《审计法》的规定,各级审计机关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的财政收支,国有金融机构和企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以及其他应接受审计的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依法进行审计监督。 国家审计机关的具体任务有: 1.接受委托,起草、修改审计法律、行政法规草案,制定审计规章制度。 2.研究、制定审计工作的方针、政策,确定审计工作重点,编制审计工作计划。 3.办理审计机关管辖范围内的审计事项,组织与本级财政收支有关特定事项的专项审计调查。 4.对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对社会审计机构为依法属于审计机关监督对象的单位出具的相关审计报告进行核查。(2017年变化) 5.领导、管理下级审计机关的审计业务以及其他审计工作。 6.办理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以及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我国国家审计机关的权限(检查、建议、公布) (1-4,是与取证权限有关的) 1.审计机关有权要求被审计单位按照审计机关的规定提供预算或财务收支计划、预算执行情况、决算、财务会计报告,运用电子计算机储存、处理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电子

审计理论与实务真题及答案讲解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每小题各有四项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本题共30分,每小题1分。) 1.下列关于审计的表述,错误的是: A.审计主体是接受授权或委托而实施审计的专职机构和专业人员 B.审计监督区别于其他经济监督的根本特征是独立性 C.审计监督与其他经济监督都需要结合自身的业务进行 D.审计对象是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 2.下列关于授权审计的表述,正确的是: A.同级审计机关之间可以进行授权 B.授权审计的双方当事人都必须是审计机关且存在业务领导关系 C.审计机关可以将其审计范围内的审计事项授权给内部审计机构办理 D.审计机关可以将其审计范围内的审计事项授权给社会审计组织办理 3.下列关于全部审计的表述,正确的是: A.适用于业务复杂、业务量大的单位 B.阿既可运用详查法,也可运用抽查法 C.与详细审计的含义相同 D.审查重点突出,针对性强 4.下列关于《审计法》所规定法律责任的表述,正确的是: A.法律责任的范围涉及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 B.法律责任的主体包括被审计单位及其有关的直接责任人和国家审计人员 C.法律责任以行政责任为主,民事责任为辅 D.法律责任包括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 5.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的规定,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审计组主审工作职责的是: A.起草审计实施方案、审计文书和审计信息 B.对主要审计事项进行审计 C.审核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证据 D.配置和管理审计组的资源 6.下列关于审计质量控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A.审计质量控制的直接目的是依法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处理处罚 B.审计质量控制的主体包括审计组织、审计人员和被审计单位 C.审计质量控制的客体包括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 D.审计质量控制制度的要素包括审计职业道德规范 7.下列关于我国国家审计总目标的表述,正确的是: A.真实性是指财政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遵守法规的情况 B.合法性是指反映财政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信息与实际情况相符的程度 C.效益性是指财政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实现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D.真实性是最终目标,是在合法性和效益性基础上才能达到的 8.在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相关情况进行调查了解时,通常不宜采取的方法是: A.观察有关业务的处理过程 B.对有关凭证中的数据进行重新计算

2014年中级审计师考试《审计理论与实务》真题及答案

2014年中级审计师理论与事务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每小题各有四项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本题共30分,每小题1分。) 1.下列关于审计的表述,错误的是: A.审计主体是接受授权或委托而实施审计的专职机构和专业人员 B.审计监督区别于其他经济监督的根本特征是独立性 C.审计监督与其他经济监督都需要结合自身的业务进行 D.审计对象是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 2.下列关于授权审计的表述,正确的是: A.同级审计机关之间可以进行授权 B.授权审计的双方当事人都必须是审计机关且存在业务领导关系 C.审计机关可以将其审计范围内的审计事项授权给内部审计机构办理 D.审计机关可以将其审计范围内的审计事项授权给社会审计组织办理 3.下列关于全部审计的表述,正确的是: A.适用于业务复杂、业务量大的单位 B.既可运用详查法,也可运用抽查法 C.与详细审计的含义相同 D.审查重点突出,针对性强 4.下列关于《审计法》所规定法律责任的表述,正确的是: A.法律责任的范围涉及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 B.法律责任的主体包括被审计单位及其有关的直接责任人和国家审计人员 C.法律责任以行政责任为主,民事责任为辅

D.法律责任包括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 5.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的规定,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审计组主审工作职责的是: A.起草审计实施方案、审计文书和审计信息 B.对主要审计事项进行审计 C.审核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证据 D.配置和管理审计组的资源 6.下列关于审计质量控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A.审计质量控制的直接目的是依法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处理处罚 B.审计质量控制的主体包括审计组织、审计人员和被审计单位 C.审计质量控制的客体包括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 D.审计质量控制制度的要素包括审计职业道德规范 7.下列关于我国国家审计总目标的表述,正确的是: A.真实性是指财政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遵守法规的情况 B.合法性是指反映财政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信息与实际情况相符的程度 C.效益性是指财政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实现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D.真实性是最终目标,是在合法性和效益性基础上才能达到的 8.在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相关情况进行调查了解时,通常不宜采取的方法是: A.观察有关业务的处理过程 B.对有关凭证中的数据进行重新计算 C.检查有关文件、报告以及管理手册等 D.询问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

审计理论与实务讲义02

第二章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 采购与付款业务循环是外部商品和劳务的购置及付款过程。是每个企业必不可少的业务环节,也是考试中每年必考的内容,分值相当高,案例分析题中也经常涉及。 考生应把握以下内容: (一)本业务循环的性质 1.掌握采购与付款循环中的主要内部控制措施 2.熟悉采购与付款循环的业务流程 3.了解采购与付款循环中的主要文件 (二)业务循环内部控制测评和审计目标 1.掌握采购与付款循环内部控制测评的步骤与方法 2.掌握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审计目标 (三)应付款项审计 掌握应付款项审计的方法与内容 (四)固定资产审计 掌握固定资产审计的方法与内容 第一节本业务循环的性质 一、业务循环综述 典型的采购与付款循环一般包括以下主要过程: 1.处理请购单 由使用商品和劳务的被授权人提出采购申请并填制请购单是本循环的起点,通常由仓库或其他部门对所需要购买的商品填写请购单。适当的授权审批是这一环节控制的关键。 2.编制订购单 订购单应预先连续编号,并经过被授权的采购人员签名,正联送交供应商,副联送至企业内部的验收部门、应付凭单部门和编制请购单的部门。另外,还应由独立于请购、采购部门之外的其他部门检查订购单的合理性。 3.验收商品和劳务 由验收部门检查收到的商品是否与订购单上的项目一致,进行计数、称量、测量、化验来验证外购商品或劳务的数量和质量。验收合格后填制一式多联、预先编号的验收单,其中一联交仓库或其他请购部门作为入账凭证,另一联送财会部门作为记录债务的依据。 4.确认债务 应付款项记账人员在收到卖方发票时将发票上所列商品的名称、规格、价格、数量、运费等与订单、验收单等相关凭证核对,并对合计加以复核。审核发票之后,就要登记

2018审计理论与实务第10章讲义(徐)

第一部分审计理论与方法——第十章绩效审计 第一节绩效审计概述 一、绩效审计的含义 绩效审计是指对被审计单位(或审计项目)资源管理和使用的有效性进行检查和评价的活动。这里的“有效性”主要包括下列四个方面:

【例题1·多选题】(2011年)我国绩效(效益)审计是对被审计单位资源管理和使用的有效性进行检查和评价的活动,其中“有效性”的含义包括: A.经济性 B.效率性 C.效果性 D.合规性 E.充分性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参见绩效审计定义。 二、绩效审计的特点 将绩效审计、财政财务审计、财经法纪审计进行对比。

【2013·多选题】绩效审计与财政财务审计和财经法纪审计的差异主要体现在: A.审计目标 B.审计方法 C.评价标准 D.审计质量控制要素 E.审计独立性要求 『正确答案』ABC 『答案解析』绩效审计与财政财务审计和财经法纪审计相比,其差异和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和方向、评价标准和审计方法。

第二节绩效审计程序 绩效审计的过程主要包括审计立项、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审计报告与后续跟踪四个阶段。(主要关注在前两项)

与财政财务审计不同的是,绩效审计的准备阶段需要确定审计目标和审计标准。 1.目标:清晰、明确,易于理解和可以实现。 2.标准:具备可靠性、客观性、相关性、代表性、明确性、可比性、可获得性。 通常可以作为绩效审计评价标准:★★★ (1)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2009·单选题】下列有关选择和确定绩效审计项目的提法中,错误的是: A.资金规模越大,被选中作为绩效审计项目的机会越大

2020年《审计理论与实务》真题

2016年《审计理论与实务》真题61 一、单选题27分 1.下列有关我国国家审计的表述中,错误的是(A)。 A.国家审计与其他经济监督可以相互替代 B.国家审计为宏观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C.国家审计是宪法确定的一项政治制度安棑 D.国家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下列有关详查法的表述中,正确的是(C)。 A.与全部审计的含义相同 B.适用于业务复杂、业务量大的单位 C.既可以用顺差法,也可以用逆查法 D.具有审计重点突出、针对性强的特点 3.下列各项中,符合授权审计要求的是(C)。 A.审计机关授权某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对该企业财务收支进行审计 B.审计署授权地方审计机关对某国际组织贷款项目财务收支进行审计 C.审计署授权地方审计机关对中国人民银行某分行财务收支进行审计 D.审计机关授权某会计师事务所对某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情况进行审计 4. 下列有关国家审计法律责任的表述中,错误的是(B)。 A.它是因实施审计监督产生的相关当事人的法律责任 B.它是以行政责任为主的法律责任,也包括相应的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 C.它是法律责任主体包括被审计单位及其有关的直接责任人和国家审计人员

D.他是在国家审计监督过程中发生的与审计机关履行审计监督职能密切相关的法律责任 5.下列选质中,不属于审计质量控制措施的是(D)。 A.对审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B.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工作方案 C.对审计工作底稿幵展分级复核 D.对所有的审计事项均采用抽查法 6.根据国家审计准则的制定,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审计组成员工工作职责的是(D)。 A.保持审计的独立性 B.按照分工完成审计任务如实记录实施的审计工作 C.如实记录实施的审计工作 D.对审计报告提出审理意见 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社会审计实施阶段工作的是(A)。 A.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 B.重新确定重要性水平 C.对内部控制进行测试 D.对财务报表项目进行实质性测试 8. 财务审计一般审计@标中的总体合理性是指(D)。 A.各类业务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 B.实际存在或发生的金额均已记录或列报 C.记录或列报的金额是实际存在或发生的 D.记录或列报的金额在总体上的正确程度

审计理论与实务-审计理论和方法

一、总论 二、审计组织与审计法律责任 三、审计准则、质量控制标准和职业道德 四、审计目标和审计程序 五、审计标准、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 六、审计取证方法 七、内部控制及其测评 八、审计抽样 九、审计报告 十、效益审计 1、效益审计的含义 效益审计是指对被审计单位或项目资源管理和使用的有效性进行检查和评价的活动。“有效性”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经济性:指以最低的投入达到目标,简单地说就是投入是否节约; 效率性:指产出与投入之间的关系,简单地说就是支出是否讲究效率; 效果性:指目标的实现程度,即多大程度上达到了政策、经营目标和预期结果 合规性:指对法律法规的遵循情况 2、效益审计的特点 与财政财务审计和财经法纪审计相比,差异和特点主要体现在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和方向、所依据的评价标准及所运营的审计方法 3、效益审计程序 效果审计的过程主要包括审计立项、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和审计报告与后续跟踪四个阶段。【与财政财务审计不同的是,效益审计项目的准备阶段需要确定审计目标和审计标准。审计实施和审计报告与后续跟踪的主要工作与财务审计没有大的差别】 ?审计立项 选择效益审计项目应考虑的因素主要有预期的审计效果、资金规模、管理风险、影响力及审计成本与操作性。这些因素与是否被选择作为效益审计项目的机会存在正向关系。 ?审计准备 就单个效益审计项目而言,审计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有:初步调查了解审计事项;确定审计目标和范围、重点;确定审计评价标准;设计审计方法体系;编制审计方案。 4、效益审计方法 1)常用的数据(信息)收集方法:审阅、观察、访谈、问卷调查、文献研究及准试验法 在进行结构化访谈【是常用的收集数据(信息)方法,是指利用数据采集工具DCI通过电话或面对面访谈的方式收集数据(信息)的方法】时,访谈人员以准确的方式向很多个体或代表提出相同的问题,向受访者提供相同的答案选项。而非结构性访谈则包括很多开放式的问题,这些问题并不是以准确的结构化的方式提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