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二)细胞的结构与运输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二)细胞的结构与运输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二)细胞的结构与运输

专题强化训练(二) 细胞的结构与运输

1.(2018·陕西长安区一中五质检)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肠杆菌体积小,没有生物寄生在其体内

B.原核细胞没有核仁,所以不能合成rRNA

C.洋葱表皮细胞分裂间期没有中心体复制

D.细胞内外存在浓度差时,细胞不一定会发生质壁分离或复原

解析:选D大肠杆菌属于细菌,一些细菌病毒能寄生在其体内,例如噬菌体,A错误;原核细胞中有核糖体,核糖体的成分为rRNA和蛋白质,即原核细胞中也能合成rRNA,B错误;洋葱表皮细胞为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再进行分裂,不存在分裂间期,C错误;动物细胞没有大液泡和细胞壁,不能发生质壁分离或复原现象,D正确。

2.(2018·陕西长安区一中五质检)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氧呼吸过程中线粒体内膜两侧形成一定氢离子浓度差是通过自由扩散实现的

B.细胞膜与线粒体膜、核膜所含的蛋白质种类几乎没有差异

C.分泌蛋白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不能体现生物膜的流动性

D.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附着多种色素,参与能量转化的过程

解析:选D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其过程是1分子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丙酮酸,产生少量的[H],并释放少量的能量,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的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其过程是丙酮酸与水一起被彻底分解生成CO2和[H],释放少量的能量,可见,有氧呼吸过程中线粒体内膜两侧形成一定氢离子浓度差是通过物质氧化分解实现的,A错误;细胞膜与线粒体膜、核膜的功能不同,所含的蛋白质种类存在较大差异,B错误;分泌蛋白是以胞吐方式分泌到细胞外,其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C错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附着多种色素,参与光反应过程中的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能量转化的过程,D正确。

3.(2018·陕西长安区一中五质检)关于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信号分子与靶细胞的识别与结合具有专一性

B.与不同激素分子结合的受体是不同的

C.植物细胞之间信息交流仅依靠胞间连丝

D.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大多数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关

解析:选C信号分子与靶细胞的识别与结合依赖于靶细胞膜上的糖蛋白,而糖蛋白具有专一性,即信号分子与靶细胞的识别与结合具有专一性,A正确;受体只能专一性地识别特定的信号分子,与不同激素分子结合的受体是不同的,B正确;依靠胞间连丝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是植物细胞之间信息交流的主要方式之一,C错误;细胞保持结构的完整性是细胞行使功能和进行生命活动的基础,因此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大多数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关,D正确。

4.(2018·陕西榆林三模)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细胞膜中的磷脂是一种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组成的分子

B.光能自养型生物的体细胞中可以不含有叶绿体

C.需氧生物的体细胞中可以不含线粒体

D.细菌细胞增殖的方式为无丝分裂

解析:选D磷脂分子分为亲水端和疏水端,是一种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所组成的分子,A正确;蓝藻是光能自养型原核生物,细胞中不含叶绿体,B正确;好氧菌是原核生物,细胞中不含线粒体,C正确;细菌是原核生物,细胞增殖方式为二分裂,D错误。

5.(2018·广东云浮调研)下列有关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破坏小鼠浆细胞中高尔基体后,免疫力基本不变

B.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系统的边界分别是细胞膜和细胞壁

C.胰岛素作用的结果反过来影响胰岛素分泌过程属反馈调节

D.洋葱根尖细胞无叶绿体,所以用根尖细胞不能培养出绿色植物体

解析:选C破坏小鼠浆细胞中的高尔基体后,浆细胞不再具有加工并分泌抗体的功能,体液免疫水平明显降低,A错误;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系统的边界都是细胞膜,细胞壁是全透性的,不具有选择透过性,B错误;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的工作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胰岛素作用的结果反过来影响胰岛素分泌过程属反馈调节,C正确;洋葱的根尖细胞中无叶绿体,但其细胞内含有个体发育所需的全套遗传信息,仍具有全能性,所以用根尖细胞能培养出含叶绿体的植物体,D错误。

6.(2018·陕西第二次大联考)用M溶液处理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来观察植物细胞质

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中,某同学绘制的显微镜下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示意图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示时刻浓度大小:外界溶液浓度等于细胞液浓度

B.实验初始浓度大小: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

C.若该细胞用不同浓度M溶液处理,a/b值越小,则该细胞紫色越浅

D.若该细胞用不同浓度M溶液处理,a/b值越大,则M溶液浓度越高

解析:选A由于不知道图示细胞正在发生质壁分离还是平衡过程中,因此无法判断外界溶液是大于还是等于细胞液浓度,A错误;由于在M溶液中发生了质壁分离,说明实验的初始浓度为:细胞外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B正确;若该细胞用不同浓度M溶液处理,a/b 值越小,说明细胞失水越少,则该细胞紫色越浅,C正确;若该细胞用不同浓度M溶液处理,a/b值越大,说明细胞失水越多,则M溶液浓度越高,D正确。

7.(2018·安徽滁州期末)将同一红色月季花瓣制成两组相同的临时装片,分别浸润在甲乙两种溶液中,测得液泡直径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乙溶液的浓度大于甲溶液的浓度

B.2-6min乙溶液中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大

C.甲溶液中的溶质分子在2min后开始进入细胞

D.甲溶液中细胞体积与液泡体积的变化量相等

解析:选B据图分析,甲溶液中月季花瓣的液泡直径下降的速度比乙快,说明甲溶液的浓度大于乙溶液的浓度,A错误;2-6min乙溶液中细胞的液泡体积逐渐减小,说明其吸水能力逐渐增大,B正确;甲溶液中2min后细胞开始吸水,说明此时细胞液浓度大于甲溶

液,则溶质分子在2min前就已经开始进入细胞了,C错误;甲溶液中液泡体积先减小后增大,而细胞体积基本不变,D错误。

8.(2018·安徽安庆二模)利用荧光素双醋酸酯(FDA)染色法测定动物细胞的活力,其基本原理是FDA本身无荧光,可自由通过细胞膜,经细胞内酯酶分解产生荧光素,积累在细胞内并能发出绿色荧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中配制的FDA溶液是一种低渗溶液

B.FDA通过胞吞方式进入细胞,需要消耗能量

C.荧光素分子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

D.一定范围内,荧光强度与细胞活力呈正相关

解析:选D实验中配制的FDA溶液是一种高渗溶液,进而通过顺浓度梯度自由扩散进入细胞,A错误;根据题意“FDA本身无荧光,可自由通过细胞膜”,说明FDA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B错误;“细胞内酯酶分解产生荧光素,并积累在细胞内能产生绿色荧光”,说明荧光素在细胞内,不能扩散出细胞,C错误;细胞内酯酶分解产生积累在细胞内的荧光素,绿色荧光的强度越强,则酶活性越高,所以绿色荧光的强度与原生质体的活力呈正相关,D正确。

9.(2018·山东中原名校第二次质评)下列关于物质X跨膜运输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如果X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自由扩散,则在一定范围内,其运输速率与物质浓度成正比

B.如果X是葡萄糖,则在顺浓度梯度的情况下可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细胞

C.如果X(氧气除外)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被动运输,则其运输速率与氧气浓度无关

D.如果X是脂溶性小分子物质,其跨膜运输的方式一般是协助扩散

解析:选D自由扩散运输速率与物质浓度成正比,A正确;葡萄糖在顺浓度梯度的情况下可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细胞,B正确;被动运输不消耗能量,其运输速率与氧气浓度无关,

C正确;脂溶性小分子物质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D错误。

10.(2018·湖北八校第二次联考)下图是物质进出细胞的两种运输方式示意图,以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吞噬细胞对病原体的摄取和处理与a过程有关

B.胰岛素通过a过程进入靶细胞发挥作用

C.浆细胞产生的抗体经b过程分泌到细胞外

D.经b过程出细胞的物质不一定都是大分子物质

解析:选B a、b图分别表示胞吞和胞吐。吞噬细胞对病原体的摄取和处理与胞吞有关,A正确;胰岛素不进入靶细胞,而是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进而引起靶细胞发生相应的生理变化,B错误;浆细胞产生的抗体是分泌蛋白,抗体通过胞吐分泌到细胞外,C正确;一般情况下,经胞吐分泌出细胞的物质是大分子物质,但也有例外,如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的过程也是胞吐,D正确。

11.(2018·河北承德联校期末)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越高,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就越快

B.小分子物质和离子能通过被动运输或主动运输进入细胞

C.协助扩散既要消耗能量又要膜上载体蛋白的协助

D.糖蒜在腌制过程中慢慢变甜,是细胞主动吸收糖分的结果

解析:选B如果温度过高,酶会失活,甚至导致细胞死亡,因此并不是温度越高越好,A错误;小分子物质和离子能通过被动运输或主动运输进入细胞,B正确;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但是要膜上载体蛋白的协助,C错误;糖蒜在腌制过程中慢慢变甜,是由于蔗糖溶液浓度过高,导致细胞失水过多死亡,糖分通过扩散进入细胞所致,D错误。

12.(2018·河北唐山一模)H+的跨膜运输有的与质子泵(H+的载体蛋白)有关。质子泵分为三种,一种为生成ATP的F-型质子泵,两种为消耗ATP的P-型质子泵和V-型质子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型质子泵为H+逆浓度梯度运输

B.P-型质子泵为H+顺浓度梯度运输

C.类囊体薄膜上的质子泵为V-型

D.线粒体内膜上的质子泵为F-型

解析:选D F-型质子泵不消耗ATP,说明F-型质子泵不能将H+逆浓度梯度运输,A 错误;P-型质子泵能消耗ATP,可推知P-型质子泵为H+逆浓度梯度运输,B错误;类囊体薄膜上进行的光反应过程能生成ATP,说明类囊体薄膜上的质子泵为F-型,C错误;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能生成ATP,可推知线粒体内膜上的质子泵为F-型,D 正确。

13.线粒体是细胞中最重要的细胞器之一。线粒体在细胞内是高度动态变化的,在细胞内不断分裂、融合,这一过程是由多种蛋白质精确调控完成的。

(1)线粒体是________的主要场所,其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从而可以________,有利于酶的附着。

(2)真核细胞中线粒体的数目与其代谢强度成正比,一些衰老的线粒体也会被________消化清除,所以线粒体的分裂在真核细胞内经常发生。

(3)研究发现,内质网与线粒体的分裂有关,过程如下图所示。

①由图可知,马达蛋白牵引着线粒体沿着________运输到内质网。

②研究发现,细胞内Ca2+离子主要储存在内质网中,在细胞质基质中浓度较低,而马达蛋白表面有Ca2+离子结合位点。据此推测,受到调控信号的刺激后,内质网________,进而使线粒体在细胞内移动。

③由图可知,________形成细管状结构缠绕线粒体,使线粒体局部收缩,同时募集细胞质中游离的________,在收缩部位形成蛋白复合物,不断收缩使线粒体断开。

解析:(1)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其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从而增大膜面积,有利于与有氧呼吸有关酶的附着。(2)细胞中衰老的线粒体会被溶酶体中的水解酶分解。

(3)①由图可知,马达蛋白牵引着线粒体沿着细胞骨架运输到内质网。②根据题意分析,受到调控信号的刺激后,内质网释放Ca2+离子,使细胞质基质内Ca2+离子浓度升高,Ca2+离子与马达蛋白结合进而使线粒体在细胞内移动。③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内质网膜形成细管状结构缠绕线粒体,使线粒体局部收缩,同时募集细胞质中游离的M蛋白与D蛋白,在收缩部位形成蛋白复合物,不断收缩使线粒体断开。

答案:(1)有氧呼吸增大膜面积(2) 溶酶体(3)①细胞骨架②释放Ca2+离子,使细胞质基质内Ca2+离子浓度升高,Ca2+离子与马达蛋白结合③内质网(膜) M蛋白与D 蛋白

14.(2018·山东烟台期末)下图表示分泌蛋白合成、加工和分泌的过程。请据图作答:

(1)不同的物质X在结构上的区别为________;物质X进入细胞后,依次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构,最后分泌到细胞外。

(2)从细胞器的组成成分——蛋白质、脂质、核酸的角度分析,b、c不含有而a、d含有的成分是________。细胞中能产生囊泡的两种细胞器是________(填字母)。

(3)某科学家构建了一个能自己移动和改变形态的“类细胞”模型,由膜外壳和填入物构成。想利用该结构运输抗癌药物到达患者的体内,且仅与癌细胞密切接触并释放药物。请从细胞膜的功能角度分析,应该在该结构的膜外壳中加入能与癌细胞特异性结合的________分子;若将该模型置于一定浓度的K+溶液中一段时间,检测发现,K+不能进入其中。若你是科学家,将如何改造这个结构,使其能吸收K+?________。所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物质X是氨基酸,不同的氨基酸在结构上的区别为R基不同。物质X进入细胞后参与分泌蛋白的合成,分泌蛋白从合成到分泌出细胞,依次经过的细胞结构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2)a为核糖体,b为内质网,c为高尔基体,d为线粒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均具有单层膜结构,因此都含有蛋白质和脂质,但不含有核酸;核糖体的主要组成成分是rRNA和蛋白质,线粒体具有双层膜结构,含有少量的DNA;rRNA和DNA均属于核酸。可见,b、c不含有而a、d含有的成分是核酸。在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中,[b]内质网和[c]高尔基体均通过产生囊泡对加工后的蛋白质进行运输。

(3)利用构建的“类细胞”模型将抗癌药物运输到患者体内、且仅与癌细胞密切接触并释放药物,说明该模型应具备识别癌细胞的能力,所以应在该结构的膜外壳中加入能与癌细胞特异性结合的糖蛋白分子。K+跨膜运输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除了需要能量外,还需要相应载体的协助。若将该模型置于一定浓度的K+溶液中一段时间,检测发现,K+不能进入其中,

说明该模型的膜外壳中没有运载K+的载体,所以需要在其膜外壳中加入K+的载体(或通道蛋白),才能使其吸收K+。

答案: (1)R基不同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2)核酸b、c (3)糖蛋白在其膜外壳中加入K+的载体(或通道蛋白) 因为K+的跨膜运输需要相应载体的协助

15.(2018·河南八市第一次测评)下图为哺乳动物细胞膜结构及功能的示意图(图中膜两侧黑点的密集程度代表对应物质的相对浓度),请据图作答:

(1)研究发现,采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更易获得纯净的细胞膜,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能量来源的不同,可将动物细胞膜上的主动运输分为原发性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上图中K+进入细胞属于原发性主动转运,其所需要的能量直接来源于________;葡萄糖进入细胞属于继发性主动转运,这种方式中驱动葡萄糖进入细胞所需要的能量直接来源于________。与协助扩散相比较,主动运输具有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示中,“信息分子”与“受体”的结合表明细胞膜具有________的功能。若该“信息分子”为促甲状腺激素,则含有该激素受体的细胞为________;肝细胞膜上不存在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也就没有除细胞膜外的其他膜结构,易制得纯净的细胞膜。

(2) K+和葡萄糖都是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需要消耗能量,二者的运输方式都是主动运输,但K+的主动转运所需要的能量直接来源于ATP(ATP 的水解),葡萄糖的主动转运所需要的能量直接来源于膜两侧Na+浓度梯度。协助扩散是物质从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但不需要消耗能量。可见,与协助扩散相比较,主动运输具有的特点是:一般为逆浓度梯度运输,且需要细胞代谢释放的能量。

(3)图示中的“信息分子”与“受体”的结合表明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若该

“信息分子”为促甲状腺激素,则含有该激素受体的细胞为甲状腺细胞;肝细胞膜上不存在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其根本原因是:肝细胞中该受体基因不表达。

答案:(1)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除细胞膜外的其他膜结构(2) ATP(ATP的水解) 膜两侧Na+浓度梯度一般为逆浓度梯度运输,且需要细胞代谢释放的能量(3)信息交流甲状腺细胞肝细胞中该受体基因不表达

马里兰大学分子与细胞生物医学专业介绍

马里兰大学分子与细胞生物医学专业介绍 马里兰大学-巴尔的摩在QS2019世界排名453位。它的医学院目前在美国排名第31位。想读美国医学的学生可以考虑这所学校。下面是它的分子与细胞生物医学专业介绍,一起来了解。 1.专业概况 马里兰大学分子与细胞生物医学专业 (Master'sinCellularandMolecularBiomedicalScience)原先也叫分子医学专业。它利用各种先进资源,着重考察医学相关的研究和教育。全日制学习需要二年。可在职学习。在职可在五年内完成。 马里兰大学分子与细胞生物医学专业将分子与细胞生物学、神经科学、药理学、生理学、肿瘤生物学、基因组学等生物医学研究的传统学科结合,形成一个别具一格的涉及多个学科的研究生培训项目。 这个专业专门培养后基因组时代的科学家,学生可掌握相关知识和研究技能,运用先进的生物医学工具和方法来解决生物医学科学领域面临的紧迫而重要的问题。 毕业生可到研究机构、政府部门、生物技术企业、制药公司等单位就业。 2.专业方向 这个专业提供两个学习路径:论文(thesis)和非论文(non-thesis)。可从研究和转化研究两个方向选择。 研究

这个方向的目标是提供实验室经理和技术人员所学的研究生培训,协助学生进入博士专业。毕业生一般可进入工业界,也可以进入医 学院、牙科学院或其他专业攻读博士。 转化研究 这个方向旨在为学生提供转化研究培训。毕业生可到研究机构、政府部门和企业就业,成为高级转化研究员。可供深入学习的领域 包括干细胞研究、转化肿瘤研究和药物基因组学。 这个方向特别适合走传统道路的研究生、在职员工以及想在转化研究领域获得提升的专业学位(医学博士、药学博士)持有者。 3.学位要求 对于选择研究方向(ResearchTrack)的学生,必须至少修满30个学分,平均绩点不低于3.0。 非论文选项 课程包括生物医学科学机制(核心课、八个学分)、研究伦理学(一个学分)、轮流实验(最多六个学分)、生物统计学基础(二个学分)。 除了这些必修课,还需要学习生理学、药理学、分子与细胞生物学等领域的选修课。 论文选项 课程包括生物医学科学机制(核心课、八个学分)、研究伦理学(一个学分)、轮流实验(最多六个学分)、生物统计学基础(二个学分)、硕士论文研究(6-18个学分)。 此外,还需要学习生理学、药理学、分子与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基因组学等方面的选修。同论文顾问与理学硕士教务主任协商,选 择合适的课程。 ——END——

初一生物教案: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的基本结构 七年级生物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观察洋葱鳞片叶的表皮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认识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特点。 2.练习使用显微镜和制作临时装片。 3.练习绘制细胞结构简图。 4.通过学生认真观察,详细记录实验结果,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材料器具 洋葱鳞片叶,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牙签,滴管,吸水纸,碘液,生理盐水,解剖针、刀片。 ●三、方法步骤 三人一组,分别进行洋葱表皮细胞装片和人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的制作,比较观察。 (一)、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1、准备。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2、制片。用刀片切取洋葱鳞片(约1厘米х1厘米),用镊子从鳞片叶的内表面撕下一小块透明的薄膜。把撕下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地把它展平。用镊子夹往一块盖玻片的边缘,将它的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轻轻地放平,盖在薄膜上。注意不要在盖玻片下留下气泡。 3、染色。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碘液。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去原来留在载玻片上的清水,好让碘液渗入到载玻片和盖玻片之间。把玻片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二)、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 1、用凉开水把口漱净。用牙签从口腔腮壁处轻轻刮几下,牙签上附着了一些碎屑。 2、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把牙签放在载玻片的生理盐水滴中涂几下,盖上盖玻片,注意不要留下气泡。用碘液染色,然后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四、讨论 洋葱表皮细胞与人口腔上皮细胞在结构上有什么异同?

洋葱表皮细胞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细胞壁 叶绿体 液泡 ●五、课外活动 下课后大家寻找一些其它植物或动物的细胞来实验一下,看与我们刚才观察到的情况是否相似。 ●六、收获 1、用显微镜制作临时装片。 2、观察洋葱鳞片叶的表皮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认识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特点。 3、学习绘制细胞结构简图。

2017年浙江省高考选考生物试卷(精校版)

2017年1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 生物试卷【精校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生态系统中最稳定的是 A.沙漠 B.苔原 C.草原 D.热带雨林 2.胚胎干细胞可形成神经细胞、骨骼肌细胞等多种类型的细胞,该过程属于 A.细胞分化 B.细胞癌变 C.细胞衰老 D.细胞凋亡 3.动物和植物都由真核细胞组成,他们的细胞结构十分相似。这说明生物具有 A.适应性 B.统一性 C.遗传性 D.特异性 4.下列不属于水体污染防止措施的是 A.对河道开展清淤保洁工作 B.建立污水处理厂 C.禁止工业废水超标排放 D.给汽车安装排气精华装置 5.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白化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病 B.遗传病在青春期的发病率最高 C.高龄生育会提高遗传病的发病风险 D.缺铁引起的贫血是可以遗传的 6.将云母片插入苗尖端及其下部的不同位置如图所示,给与单侧光照射。下列不发生弯曲生长的是 7.下列物质出入细胞过程中,需消耗ATP的是 A.甘油进入人体皮肤细胞 B.葡萄糖通过易化扩散进入红细胞 C.矿质离子逆浓度梯度转运至根细胞内 D.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进出洋葱表皮细胞 8.下列关于细胞呼吸在生产生活中个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面团“发起”是酵母菌产生CO2所致 B.干燥和无氧的环境有利于蔬菜的长期保鲜 C.利用乳酸细菌制作酸奶过程需密闭隔绝空气 D.黑暗条件下绿豆萌发成豆芽的过程中有机物总量不断减少 9.细胞核的模式图如下,①~④表示其中的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由DNA、蛋白质和少量RNA构成 B.②是形成mRNA和核糖体的场所 C.③是由四层单位膜构成的核被膜 D.④是蛋白质和DNA分子出入细胞核的通道 10.下列关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叙述,正确的是 A.食物网中的植食动物属于不同的营养级 B.陆地生态系统中通常以捕食食物链为主 ①②③④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题 细胞:是生命体活动的基本单位。 原位杂交:确定特殊的核苷酸序列在上染色体或细胞中的位置的方法称为原位杂交 脂质体:根据磷脂分子可在水相中形成稳定的脂双层的趋势而制备的人工膜。单层脂分子铺展在水面上时,其极性端插入水相而非极性尾部面向空气界面,搅动后形成乳浊液,即形成极性端向外而非极性尾部在内部的脂分子团或形成双层脂分子的球形脂质体。 主动运输:有载体介导的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由浓度低的一侧向高浓度的一侧进行跨膜转运的方式。此种转运的方式需要消耗能量。 转移序列:存在与新生肽连中使肽连终止转移的一段信号序列,可导致蛋白质锚定在膜的脂双层中。因终止转移信号作用而形成单次跨膜的蛋白质,那么该蛋白质在结构上只有一个终止转移信号序列,没有内部转移信号,但在N端有一个信号序列作为起始转移信号。 P34cdc2/cdc28:是有芽殖或裂殖酵母cdc2/cdc28基因表达一种分子量为34X103细胞周期依赖的蛋白激酶。 细胞全能性: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的潜能或特性 内膜系统(endomembrane system): 指在结构、功能及发生上密切相关的,由膜围绕的细胞器或细胞结构,主要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过氧化物酶体、核膜、胞内体和分泌泡等。Caspase家族: Caspase活性位点是半胱氨酸(Cysteine),裂解靶蛋白位点是天冬氨酸残基后的肽键,因此称为Cysteine aspartic acic specific protease,即Caspase 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中,有一种相同的细胞类型经细胞分裂后逐渐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形成稳定性差异,产生不同的细胞类群的过程称细胞分化。或:由于基因选择性的表达各自特有的专一蛋白质而导致细胞形态、结构与功能的差异。 分泌型胞吐途径:真核细胞都从高尔基体反面管网区分泌的囊泡向质膜流动并与之融合的稳定过程。 细胞骨架:是由蛋白纤维交织而成的立体网架结构,它充满整个细胞质的空间,与外侧的细胞膜和内侧的核膜存在一定的结构联系,以保持细胞特有的形状,并与细胞运动有关。(也可以这样回答:从广义上讲,细胞骨架包括细胞质骨架、细胞核骨架、细胞膜骨架和细胞外基质。从狭义上讲,细胞骨架即为细胞质骨架,包括微管、纤丝两大类纤维成分)。 膜的流动性:是生物膜的基本特征之一,包括膜脂的流动性和膜蛋白的流动性,膜脂的流动性主要是指脂分子的侧向运动。 钙粘素:属亲同性CAM,其作用依赖于Ca2+。钙粘素分子结构同源性很高,其胞外部分形成5个结构域,其中4个同源,均含Ca2+结合部位。决定钙粘素结合特异性的部位在靠N末端的一个结构域中,只要变更其中2个氨基酸残基即可使结合特异性由E-钙粘素转变为P-钙粘素。钙粘素分子的胞质部分是最高度保守的区域,参与信号转导。 接合素蛋白:它既能结合网格蛋白,又能识别跨膜受体胞质面的尾部肽信号,从而介导跨膜受体及其结合配体的选择性运输。

高中生物细胞的基本结构重要知识点汇总

高中生物《细胞的基本结构》重要知识点汇总 高中生物《细胞的基本结构》重要知识点汇总 专题二细胞的基本结构第1章走近细胞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一、细胞学说的建立和发展 l 创立细胞学说的科学家是德国的施莱 登和施旺。施旺、施莱登提出“一切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 l 在此基础上德国的魏尔肖总结出:“新细胞只能来自老细胞”,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l 二、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1、方法:先对光:一转转换器;二转聚光器;三转反光镜再观察:一放标本孔中央;二降物镜 片上方;三升镜筒仔细看 2、注意:(1)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2)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物镜―标本”越近,放大倍数越大(3)物像是倒立的,因此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的原则是:偏哪移哪(4)高倍物镜使用顺序:低倍镜→标本移至中央→高倍镜→大光圈,凹面镜→细准 焦螺旋调节(5)污点位置的判断:移动或转动法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一、细胞的类型原核细胞:没有成型的细胞核,无核膜和核仁。如细菌、蓝藻、放线菌等原核生物的细胞。真核细胞: 有核膜包被的明显的细胞核。如动物、植物和真菌(酵母菌、霉菌、食用菌)等真核生物的细胞。类别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细胞大小较小较大染色体一个细胞只有一条DNA,与RNA、蛋白质不结合在一起一个细胞有几条染色体,DNA与RNA、蛋白质结合在一起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拟核)、无核膜、无核二、无染色体有成形的真正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细胞质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细菌一般有质粒有核糖体、线粒体等多种的细胞器,植物细胞还有 叶绿体、液泡等生物类群细菌、蓝藻动物、植物、真菌二、细胞统一性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具有细胞结构,都有遗传物质――DNA,都有细胞质/细胞膜结构。细胞学说:说明了动植物(或生物界)的统一性。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1.细胞膜(1)组成:主要为脂质和蛋白质,另有糖类。(2)结 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原因:磷脂和蛋白质的运动);功能特点:具有选择透过性。(3)功能:把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和控制

2015年10月浙江高考选考科目-生物试题与答案(打印版)

2015年10月浙江高考选考科目-生物试题与答案(打印版) 注意: 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其中加试题部分为30分,用【加试题】标出。 2.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选择题的答案须用2B铅笔将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须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净。 4.非选择题的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属于原核生物的是 A.乳酸细菌 B.小麦 C.家兔 D.蜜蜂 2.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因素是 A.泥石流频发 B.臭氧减少 C.酸雨普降 D.大气中CO2浓度增加 3.经大量家系调查发现,外耳道多毛症只发生于男性,女性无此症。该症属于 A. X连锁遗传 B. Y连锁遗传 C.多基因遗传 D.常染色体遗传 4.某生物种群由基因型为AA, Aa, as的个体组成,基因A的频率为70% ,则基因a的频率为 A. 3 0% B. 60% C. 3 5% D. 70% 5.人类的特纳氏综合征是由于缺少一条性染色体引起的变异。该变异的类型是 A.基因突变 B.染色体数目变异 C.基因重组 D.染色体结构变异 6.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一片草地 B.生物圈 C一个池塘 D一片森林 7.下列关于艾滋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A.艾滋病的病原体是HIV B.艾滋病病毒可通过血液传播

C.艾滋病患者晚期免疫功能增强 D.艾滋病病毒主要攻击辅助性T细胞 8.下列不属于人体细胞外液成分的是 A.水 B.红细胞 C.钠离子 D.氧气 9.下列激素中含碘的是 A.生长激素 B.雄激素 C.甲状腺激素 D.雌激素 10.受精卵经多次分裂产生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的后代细胞,发生这种差异的过程称为 A.细胞分化 B.细胞癌变 C.细胞衰老 D.细胞凋亡 11.所有生物都用一套基本相同的遗传密码,这一事实说明生物具有 A.统一性 B.多样性 C.变异性 D.特异性 12.用不透光罩子罩住玉米幼苗尖端,然后给予单侧光照,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幼苗将 A.向光弯曲生长 B.背光弯曲生长 C.向上直立生长 D.停止生长 13.下列属于诱变育种的是 A.用y射线处理釉稻种子,培育出早熟的新品种 B.将抗虫基因转人普通棉的体细胞中,培育出抗虫棉 C.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草墓幼苗,培育出多倍体草墓 D.将抗病黄果肉番茄与感病红果肉番茄杂交,培育出新品种 14.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年龄结构不影响种群密度 B.不同种群的种群密度没有差异 C.性比率的改变不影响种群密度 D.出生率减去死亡率等于自然增长率 15.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①~④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合成磷脂和氧化酒精的场所 B.②是分拣和转运蛋白质的场所 C.③是利用光能合成淀粉的场所 D.④是贮存和复制遗传物质的场所

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知识点

必修1会考知识总结 第一章 1、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蛋白质的化学结构、基本单位及其功能 蛋白质:由C、H、O、N元素构成,有些含有P、S 基本单位:氨基酸,约20种 结构特点:每种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他们都连结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氨基酸结构通式: 举例:1、(2002)谷氨酸的R基为-C3H5O2,在谷氨酸分子中,碳和氧的原子数分别是: A、4、4 B、5、4 C、4、5 D、5、5 肽键: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NH-CO- 有关计算: 脱水的个数= 肽键个数= 氨基酸个数n –链数m 蛋白质分子量= 氨基酸分子量╳氨基酸个数- 水的个数╳18 功能:1、有些蛋白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2、催化作用,即酶 3、运输作用,如血红蛋白运输氧气 4、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 5、免疫作用,如免疫球蛋白(抗体) 举例: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蛋白质的是: A.淀粉酶B.性激素c.胰岛素D.胰蛋白酶 2、某蛋白质由A、B、两条肽链构成,A链含有21个氨基酸,B链含有30个氨基酸,缩合时形成的水分子数为: A、48 B、49 C、50 D、51 2、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核酸由C、H、O、N、P元素组成,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种类英文缩写基本组成单位 脱氧核糖核酸DNA 脱氧核苷酸(由磷酸、脱氧核糖和含N碱基组成)主要在细胞核中 核糖核酸RNA 核糖核苷酸(由磷酸、核糖和含N碱基组成)主要存在细胞质中 基本单位:核苷酸(8种) 。构成DNA的核苷酸:(4种),构成RNA的核苷酸:(4种) 3、糖类的种类与作用 a、糖是细胞里的主要的能源物质 b、糖类C、H、O组成构成生物重要成分、主要能源物质 种类:①单糖:葡萄糖(重要能源)、果糖、核糖&脱氧核糖(构成核酸)、半乳糖 ②二糖:蔗糖、麦芽糖(植物);乳糖(动物) ③多糖:淀粉、纤维素(植物);糖元(动物) 四大能源:①重要能源:葡萄糖②主要能源:糖类③直接能源:ATP ④根本能源:阳光

南开大学微生物及生化药学2012-2019真题-703分子与细胞生物学

一、名解 1. Continuous cell line 连续细胞系 2. Plant protoplast 植物原生质体 3. Snp 单核苷酸多态性 4. CDNA library cDNA文库 5. Intron 内含子 6. Apoptosis 细胞凋亡 7. Meiosis 减数分裂 8. RNA interference RNA干扰 9. PD-1 程序性死亡受体1 10. Gluconeogenesis 糖异生 11. Cytoskeleton 细胞骨架 12. Extracellular matrix 细胞外基质 13. Oncogene 癌基因 14. Mitochondria 线粒体 15. 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 半保留复制 16. Epitope 表位;抗原决定部位;抗原决定基 17. Metastasis 转移灶 18. Pseudogene 假基因;假性基因 19. Transposon 转座子 20. Endocytosis 内吞作用 二、简答 1.制备目的基因的方法和过程。 2.影响mRNA稳定性的因素 3.顺式作用原件和反式作用因子是如何影响基因表达的。 4.G蛋白偶联受体分类和作用机制 5.同源重组的分子机制 6.简述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意义。 7.细胞内微管的功能有哪些? 8.简述细胞凋亡的途径有哪些? 9.密码子的偏好性。 10.线粒体氧化磷酸化的过程。 三、论述 1.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的转录过程以及转录后的加工过程。 2.什么是克隆载体和表达载体?为什么基因工程中既需要克隆载体也需要表达载体?他们各需要哪些功能元件? 3.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技术在肿瘤诊断及个性化治疗过程中的应用前景? 4.结合信号假说,蛋白分选信号介绍糖基化分泌蛋白翻译后转运的过程。

2017年浙江小高考生物试题

2017年4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 生物试题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 小题,每小题2 分,共56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生物中含有叶绿体的是() A.菠菜B.大肠杆菌C.酵母菌D.蝴蝶 【答案】A 【考点】细胞器 【解析】叶绿体只有绿色植物才有,故选A. 2.冬候鸟秋天飞到南方越冬,使群落的组成发生了变化。这体现了群落的() A.时间结构B.水平结构C.向光弯曲生长D.分层现象 【答案】A 【考点】群落结构 【解析】时间结构主要有日周期性变化和季节变化两种,候鸟南飞而导致不同时间段群落中物种种类差异,属于时间结构,故选A. 3.豌豆种子的黄色(Y)和绿色(y)、圆粒(R)和皱粒(r)是两对相对性状。下列基因型中属 于纯合子的是() A.YyRr B.YYRr C.YYRR D.YyRR 【答案】C 【考点】基因型 【解析】纯合子一定要所有的等位基因全部纯合才可以称为为纯合子,故选C 4.哺乳动物血液中某种离子含量过低会导致肌肉发生抽搐。该离子是() A.Fe2+ B.Ca2+ C.Cl- D.I- 【答案】B 【考点】无机盐 【解析】Ca+过少会引起抽搐,过多肌无力,故选B. 5.在婴幼儿时期分泌不足引起侏儒症的激素是() A.雌激素B.生长激素C.雄激素D.甲状腺激素 【答案】B 【考点】动物激素的作用 【解析】雌激素及雄激素均厲于性激素,幼年缺生长激素会得侏儒症,幼年缺少甲状腺激素会得呆小症, 故选B. 6.及DNA 分子相比,RNA 分子特有的碱基是() A.鸟嘌呤(G)B.胞嘧啶(C)C.尿嘧啶(U)D.腺嘌呤(A) 【答案】C 【考点】核酸碱基 【解析】DNA 有A、T、C、G 四种碱基,RNA 有A、U、C、G 四种碱基故选C. 7.研究人员用X 射线处理野生型青霉菌,选育出了高产青霉菌新菌株。这种育种方法属于() A.杂交育种B.单倍体育种C.诱变育种D.多倍体育中 【答案】C 【考点】育种 【解析】诱变育种是利用物理、化学因素诱导生物发生变异,并从变异后代中选育新品种的过程,故选C. 8.下列关于人类及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酸雨会破坏水体的生态平衡

高中生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测试题

高中生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测试题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实验表明,正常情况下维生素D可以优先通过细胞膜进入到细胞内部,这是因为( ) A.细胞膜上含有蛋白质分子 B.细胞内维生素D的浓度过低 C.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D.细胞膜上含有多糖 D的化学本质是脂质中的固醇,根据物质的相似相溶原理,维生素D可以优先通过细胞膜进入到细胞内部,这是因为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2.作为系统的边界,细胞膜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其中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 B.细胞膜的流动性保证了对细胞有害的物质都不能进入细胞 C.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必需结构 D.与动物细胞相比,植物细胞的细胞壁是细胞的边界 其中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A项正确;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是相对的,一些对细胞有害的物质有可能进入细胞,B项错误;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有多种形式,不一定依赖细胞膜上的受体,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可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C项错误;植物细胞细胞壁是全透性的结构,没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D项错误。 3.下列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脂质和蛋白质是组成细胞膜的主要物质 B.不同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及脂质含量存在差异 C.在组成细胞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在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中,磷脂越丰富 D.细胞产生的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的结合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A项正确。不同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及脂质含量存在差异,

2016年高考试题(生物)浙江卷解析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 生物试题 1. 当人体血糖浓度偏高时,质膜中的某种葡萄糖载体可将葡萄糖转运至肝细胞内, 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载体在血糖浓度偏低时的转运需要消耗ATP B. 转运速率随血糖浓度升高不断增大 C. 转运方向不是由该载体决定的 D. 胰岛素促进葡萄糖运出肝细胞 【答案】C 【解祈】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葡萄糠的运输方向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且需要载体蛋白,所以运输方式为易化扩散,易化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止错误』因运输需要载体所以转运速率随血糖浓度増大不断増大,但因载体数量有限又会达到最大速率,B错误;铐运方向是由胞内外的葡萄糖浓度决定,C正确;腫岛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摄取、利用和贮存葡萄稱,D错误° 【考点定位】物质运输和血糖调节 【名师点睛】本题意在考查考生基本概念理解、逻辑分析能力,具有一定的难度。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几种 运输方式的比较,比如有载体的运输具有最大运输速率、运输方向在运输方式上判断的作用等。 2. 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外施赤霉素和脱落酸对贮藏期马铃薯块茎发芽影响的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述正确的 是 A. 为使马铃薯块茎提早发芽,可以外施脱落酸血糖浓度偏低时则转运方向相

B. 为延长马铃薯块茎的贮藏时间,可以外施赤霉素 C. 外施赤霉素后,马铃薯块茎从开始发芽到最大发芽率所需的时间更短 D. 对照组马铃薯块茎中赤霉素含量与脱落酸含量的比值,第5周时大于实验开始时 【答案】D 【解析】根据團可见脱落酸具有抑制马铃蕃块茎发芽的作用,A错误;延长马铃薯块茎的贮藏的同时需要抑制马铃鑒的发芽」所汰应外施脱落酸,B错误;据團可见外施赤嘗素和不厳激素组」2铃慕块茎从幵始发芽到最大发芽率所需的时间相同,c错误;第5周后对照组的发芽率升葛,所法第5周后2铃墓块茎内赤星素含量升高,脱落釀含量下降,D正确。 【考点定位】植物激素调节生命活动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植物激素调节生命活动等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基本概念理解、逻辑分析、图形分析 等能力。据图分析可知经过一定时间后赤霉素有促进发芽的作用,脱落酸有抑制发芽的作用,因此推断发芽的过 程是赤霉素和脱落酸在马铃薯块茎内含量变化引起的。 3. 下列关于高等动物细胞增殖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有丝分裂前的间期和减数分裂前期,都进行1次染色质DNA的复制 B. 细胞周期的G2期已经形成了1对中心体,在有丝分裂前期形成纺锤体 C. 染色体数为2n=24的性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中期II染色体数和染色体DNA分子数分別为12和24 D. 若在G期某染色质的1个DNA分子发生片段缺失,则该细胞有丝分裂产生的2个子细胞均含有该异常DNA 【答案】D 【解析】有丝分裂前的间期和减数分裂前期,DNA都只复制一次,A正确;动物细胞在G2期已经能观察到1对中 心体,前期彼此分离散发纺锤丝构成纺锤体,B正确;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4则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染色体数 为12条,DNA有24个,C正确;G期DNA已经复制好,一条染色质上有2个DNA分子,如果其上1个DNA分子发生片段缺失,则有丝分裂形成的2个子细胞只有一个细胞含有异常DNA D错误。 【考点定位】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等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基本概念理解、逻辑分析能力。本题难 度稍小,主要是要求学生明确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以及有丝分裂的特点,此外还要结合 生物的变异等知识去分析试题。 4. 下列关于无机盐和其他化合物对人体与动物机能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摄入过多过咸食物后,会引起细胞内液的量增加 B. 骨骼肌纤维内乳酸积累过多,会引起细胞体积增大 C. 发生局部炎症反应时的肿胀,是由于组织中的NO浓度增加所致

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精华版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系统)→个体→种群 →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2、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 高倍物镜观察: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3、细胞种类: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注: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 ①、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 分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DNA 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胞器 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 ②、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DNA 与蛋白质结合而成);一般有多种细胞器。 ③、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蓝藻、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 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 ④、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植物、真菌(酵母菌、 霉菌、粘菌)等。 补:病毒的相关知识: 1、病毒(Virus)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病毒既不是真核也不是原核生物。主要 特征: ①、个体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间,大多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 ②、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 ③、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 ④、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 2、根据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即噬菌体)三大 类。根据病毒所含核酸种类的不同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3、常见的病毒有:人类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引起艾滋病(AIDS)]、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天花病毒、狂犬病毒、烟草 花叶病毒等。 4、蓝藻是原核生物,自养生物 5、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和细胞质 6、虎克既是细胞的发现者也是细胞的命名者;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 说内容:1、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产生。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耐人寻味的曲折 7、组成细胞(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不同 ★8、组成细胞的元素 ①大量无素:C、H、O、N、P、S、K、Ca、Mg②微量无素:Fe、Mn、B、Zn、Mo、Cu ③主要元素:C、H、O、N、P、S ④基本元素:C ⑤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元素为C,鲜重中含最最多元素为O 统一性: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所特有的。 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物体体内和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9、生物(如沙漠中仙人掌)鲜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为水,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为蛋白质。

生物人教版高中必修1 分子与细胞生物学解题中常见错误原因的分析

生物学解题中常见错误原因的分析 本人结合近几年在高三教学中的体会,对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集中性典型错误进行了归纳与分析,望对广大高三学生复习时有所帮助。 一、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不准确 由于学生对某些概念、原理掌握的准确性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缺陷,因而遇到用“似曾相识”的内容作为信息命题时,学生极易上当出错。 例1荠菜的一个受精卵发育成为具有8个细胞的球状胚体,共经过___次有丝分裂。 正确答案:495%的学生回答为“3”。 解题思路:此题主要考查被子植物种子的形成过程。1个受精卵经一次有丝分裂形成1个基细胞和1个顶细胞,由1个顶细胞发育成8个细胞的球状胚体,需经3次有丝分裂,因此从受精卵开始,需经过4次有丝分裂。 错误原因:学生做题时,没有考虑被子植物种子发育的具体过程,认为这是一般的有丝分裂过程,按照有丝分裂规律得出了3次的错误答案。 例2实验室对禽流感病毒培养时,应选用的培养基为: A、无菌的牛肉汤 B、含多种无机盐的培养液 C、活鸡胚 D、无氮培养基 正确答案:C90%的学生选择A 解题思路:此题主要考查病毒的生活方式。病毒为胞内寄生物,只有在活的宿主细胞内才能增殖,因此,在培养病毒时,培养基中必含其活的宿主细胞。 错误原因:学生对培养微生物的培养基这部分知识,没有真正理解,认为病毒为异养型,可用加入有机物的培养基培养。 建议: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对一些基本概念、原理要真正理解,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只有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二、审题不清,忽视题中的限制条件和隐含条件

做题时,对题中一些关键的字词不敏感,从而对一些限制条件忽略,对隐含条件挖掘不出来,导致出现错误。 例3小麦根尖分生区细胞中,能产生水的细胞器有: ①线粒体②核糖体③叶绿体④细胞核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正确答案:A25%的选择B,45%的选择C,20%的选择D 解题思路:此题主要考查细胞器的生理功能及在不同部位细胞中的分布。这四种细胞器都能产生水,但是细胞核不属于细胞器,根细胞内无叶绿体,故正确答案为A。 错误原因:做题时,对题中的两个限制条件“细胞器”“根尖细胞”不注意,只考虑到哪些结构能产生水。 例4通过研究,SARS病毒有3个相关的结构蛋白,均属于糖蛋白。这些蛋白质是在宿主细胞的____(细胞器)中合成加工的。 正确答案:核糖体和内质网90%的学生只填“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解题思路:此题主要考查糖蛋白合成的过程及场所。糖蛋白合成时,先在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然后进入内质网中,加上一个糖侧链,才形成了糖蛋白。 错误原因:学生做题时,只注意到后半句要问的问题“蛋白质的合成场所”,而忽略了前半句的限制条件“这些蛋白质是糖蛋白”,并非是单单有氨基酸组成的,导致学生多数只填“核糖体”一种。 建议:在解题时,要认真审题,分析题中有无限制条件及隐含条件,对题中的关键字、关键句要特别注意,重点标记,提醒自己,切忌急于求成,忙于落笔。再如:决定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____。一定要注意“根本”二字,切不可答成“蛋白质的多样性”,而是“DNA的多样性”。 三、思维定势,误入陷阱 学生在做题时,易受到课本知识的制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用固定的思维方式去考虑问题,遇到新问题,想当然的套用生活经验、习惯,做过的题等“似曾相识”的答案,不加以具体分析,误入命题者巧设的“陷阱”中。 例5一株基因型为AaBbCc的植物,取其花药进行离体培养,

2020年-浙江卷高考生物试题及答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 生物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氟利昂大量逸散到大气层中会直接导致() A.臭氧层破坏 B.酸雨形成 C.水体污染 D.温室效应 2.下列关于生物体中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淀粉的结构单元是蔗糖 B.胆固醇是人体所需的物质 C.蛋白质是生物体内重要的贮能物质 D.人细胞中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是RNA 3.某DNA片段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表示胞嘧啶 B.②表示腺嘌呤 C.③表示葡萄糖 D.④表示氢键 4.溶酶体是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的细胞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高尔基体断裂后的囊泡结构可形成溶酶体 B.中性粒细胞吞入的细菌可被溶酶体中的多种酶降解 C.溶酶体是由脂双层构成的内、外两层膜包被的小泡

D.大量碱性物质进入溶酶体可使溶酶体中酶的活性发生改变 5.对人群免疫接种是预防传染性疾病的重要措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注射某种流感疫苗后不会感染各种流感病毒 B.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可产生针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抗体 C.接种破伤风疫苗比注射抗破伤风血清可获得更长时间的免疫力 D.感染过新型冠状病毒且已完全恢复者的血清可用于治疗新冠肺炎患者 6.下列关于细胞的需氧呼吸与厌氧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的厌氧呼吸产生的A TP比需氧呼吸的多 B.细胞的厌氧呼吸在细胞溶胶和线粒体嵴上进行 C.细胞的需氧呼吸与厌氧呼吸过程中都会产生丙酮酸 D.若适当提高苹果果实贮藏环境中的O2浓度会增加酒精的生成量 7.下列与细胞生命活动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癌细胞表面粘连蛋白增加,使其容易在组织间自由转移 B.高等动物衰老细胞的线粒体体积随年龄增大而减小,呼吸变慢 C.高等植物胚胎发育过程中,胚柄的退化是通过编程性细胞死亡实现的 D.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多种类型的细胞,这些细胞中mRNA的种类和数量相同 8.高等动物胚胎干细胞分裂过程中,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 A.核糖体的增生和环沟的形成 B.染色体的出现和纺锤体的出现 C.染色单体的形成和着丝粒的分裂 D.中心体的复制和染色体组数的加倍 9.人体甲状腺分泌和调节示意图如下,其中TRH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SH表示促甲状腺激素,“+” 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北师大初中生物七上《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教案_5

第2单元生物的结构层次第3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单元第1节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观察和识别动植物细胞的结构 (2)、模仿、练习制作临时装片,尝试绘制细胞结构简图。 2、能力目标 (1)、学习使用显微镜和制作临时装片,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2)、检索、收集和整理有关显微镜技术发展的资料,撰写小综述报告,提高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将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实验操作有机结合,激发学生发现问题,主动学习的兴趣。 (2)、通过学习绝大多数生物(除病毒外)都是有细胞构成的,从而加强学生的物质统一性和特殊性的唯物辨证观教育。 (3)、通过阅读小资料,是学生认同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认识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认识和使用显微镜。 (3)、临时装片的制作。 2、难点 (1)、有关细胞结构的基本概念,如线粒体,叶绿体、染色体等。 (2使用显微镜。 (3)、制作临时装片。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教学:4 教学过程: (第一) 1、创设情景,引人新课。 2、简介: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 要求学生观察教材p33图31形形色色的细胞。 讲述科学研究表明,在生物圈中有的生物只有一个细胞,如图3-1a所表示的衣藻,草履虫,这类生物称为单细胞生物;大多数生物是由许多细胞构成的,如图31b,c所表示的血管中的红细胞和玉米叶的下表皮细胞,这类生物称为多细胞生物。可见,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那么,怎样观察和研究构成生物体的细胞结构呢?有没有同学肉眼看过细胞? 出示新鲜的洋葱鳞片叶,并撕取下表皮,请几位同学上讲台用肉眼进行观察,问到:你们看清楚细胞了吗? 问:为什么肉眼看不清楚细胞? 对,大多数细胞很微小,肉眼根本看不见。科学家们常常使用显微镜来研究细胞(简介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今天我们就先来了解光学显微镜。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1.生物膜:细胞内的膜系统与细胞质膜统称为生物膜 2.载体蛋白:又称通透酶(permease)生物膜上普遍存在的跨膜蛋白,能与特定的溶质分子结合,通过一系列构象改变介导跨膜被动运输或主动运输 3.通道蛋白:能形成穿膜充水小孔或通道的蛋白质。担负溶质的穿膜转运,如细菌细胞膜的膜孔蛋白。通道蛋白的特点:1)介导被动运输。2)对离子有高度选择性。3)转运速率高4)不持续开放,受“阀门”控制。 4.单克隆抗体:通过克隆单个分泌抗体的B淋巴细胞,获得的只针对某一抗原决定簇的抗体具有专一性强、能大规模生产的特点。 单克隆抗体:来自单个细胞克隆所分泌的抗体 5.离子泵:离子泵是膜运输蛋白之一,也看作一类特殊的载体蛋白,能驱使特定的离子逆电化学梯度穿过质膜,同时消耗ATP形成的能源,属于主动运输。 6.钠钾泵:此类运输泵运输时需要磷酸化,具有两个独立的α催化亚基,具有ATP结合位点;绝大多数还具有β调节亚基,α亚基利用ATP水解能发生磷酸化与去磷酸化,从而改变泵蛋白的构象,实现离子的跨膜转运。 7.协同运输:协同运输又称偶联主动运输,它不直接消耗ATP,但要间接利用自由能,并且也是逆浓度梯度的运输。运输时需要先建立电化学梯度,在动物细胞主要是靠钠泵,在植物细胞则是由H+泵建立的H+质子梯度 8.脂筏:生物膜上富含(神经)鞘脂和胆固醇的微小区域,与生物膜某些功能的发挥有关。 9.脂质体:在水溶液环境中人工合成的一种球星脂双层结构。 10.组成型胞吐途径:在真核细胞,有高尔基体反面囊膜分泌的囊泡向质膜流动并与之融合的膜泡运输过程,呈连续分泌状态,完成质膜更新,分泌胞外基质组分、营养或信号分子等功能。 11.调节型胞吐作用:在真核生物的一些特化细胞,所产生的分泌物储存在分泌泡内,当细胞受到胞外刺激时,分泌泡与质膜合并并将内含物分泌出细胞。该胞吐作用方式称为调节型胞吐途径。 12.膜骨架:细胞质膜的一种特别结构,是由膜蛋白和纤维蛋白组成的网架,它参与维持细胞质膜的形状并协助质膜完成多种生理功能,这种结构称为膜骨架。 13.血影:是指人的红细胞经低渗处理后,质膜破裂剩下保持原来的形态和大小的细胞膜结构。 14.胞吞作用:通过质膜内线形成膜泡,浆细胞外或者细胞膜表面的物质包裹到膜泡内并转运到细胞内 15.细胞通讯:信号细胞发出的信息传递到靶细胞并与受体作用,引起靶细胞产生特异性生物学效应的过程 16.信号分子:细胞的信息载体,种类繁多,包括化学信号和物理信号,化学信号诸如各类激素、局部介质和神经递质等,物理信号如声、光、电和温度变化等 17.N-连接糖基化:新合成蛋白进行糖基化修饰的一种方式。糖通过与蛋白质的天冬酰胺的自由NH2基连接,所以将这种糖基化称为N-连接的糖基化。 N-连接糖基化:在ER和Golgi中,由酶催化将寡糖链连接到蛋白质天冬酰胺原子上的糖基化形式。直接结合的糖是N-乙酰葡糖胺 18.O-连接糖基化:是将糖链转移到多肽链的丝氨酸、苏氨酸或羟赖氨酸的羟基的氧原子上。O-连接的糖基化是由不同的糖基转移酶催化的, 每次加上一个单糖。同复杂的N-连接的糖基化一样, 最后一步是加上唾液酸残基,这一反应发生在高尔基体反面膜囊和TGN中

浙江省高考生物试卷附详细解析

2015年浙江省高考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36分) 1.(6分)(2015?浙江)下列有关艾滋病(AIDS)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某些逆转录酶抑制剂可用于治疗艾滋病 B.艾滋病主要是通过唾液、食物和昆虫传播的 C.HIV的遗传物质直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 D.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严重减退而体液免疫功能不受影响 2.(6分)(2015?浙江)下列有关细胞周期和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同生物的细胞大小和数目不同,但细胞周期长短相同 B.同一生物各种组织的细胞周期长短相同,但G1、S、G2和M期长短不同 C.若在G2期加入DNA合成抑制剂,则有丝分裂前期每个染色体仍含有2条染色单体,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与母细胞的相同 D.减数分裂前期Ⅰ同源染色体配对,每个染色体含有4条染色单体,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为母细胞的一半 3.(6分)(2015?浙江)不同处理对某植物性别分化的影响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根产生的赤霉素能促进雌株形成 B.叶产生了促进雌株形成的细胞分裂素 C.若对完整植株施用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则雌株数量增多 D.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对性别分化的作用是不相互对抗的 4.(6分)(2015?浙江)血液中K + 溶度急性降低到一定程度会导致膝反射减弱,下列解释 合理的是() A.伸肌细胞膜的动作电位不能传播到肌纤维内部 + B.传出神经元去极化时膜对K 的通透性增大 C.兴奋在传入神经元传导过程中逐渐减弱 D.可兴奋细胞静息膜电位的绝对值增大 5.(6分)(2015?浙江)在沙漠的一个灌木群落中,某种基于种子繁殖的灌木,其分布型随着生长进程会发生改变.幼小和小灌木呈集群分布,中灌木呈随机分布,大灌木呈均匀分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高中生物细胞的基本结构试题及答案

高中生物细胞的基本结构试题及答案 生物课是高中学生的必修科目之一,特别对于理科生而言是一门非常重要的科目。那么细胞的基本结构知识点你掌握好了吗?接下来为你整理了高中生物细胞的基本结构试题及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生物细胞的基本结构试题一、选择题 1.小麦细胞细胞膜的主要组成元素是( ) A. C、H、O、N B. C、H、O、P C. C、H、O、S D. C、H、O、N、S 2. 癌细胞的恶性增殖和转移与癌细胞的成分的改变有关,下列哪种物质成分不被当作检测细胞癌变的证据( ) A. 甲胎蛋白(AFP) B. 癌胚抗原(CEA) C. 糖蛋白或糖脂 D. 磷脂 3.人注射卡介苗后,经过免疫细胞的识别等过程,血液中会出现抗结核杆菌的抗体。抗体的产生体现了细胞膜的哪一种功能( ) A.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膜 B. 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C. 排泄功能 D. 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4.在细胞工程──原生质体融合育种技术中,其技术的重要一环是将植物细胞的细胞壁除去,通常采用的方法是酶解破壁法。你认为普通的植物细胞去除细胞壁所用的酶应选择( ) A. 纤维素酶和淀粉酶 B. 麦芽糖酶和纤维素酶

C. 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D. 麦芽糖酶和果胶酶 5.研究细胞内各种细胞器的组成成分和功能,需要将这些细胞器分离出来,常用的方法是 A. 纸层析法 B. 沉淀法 C. 差速离心法 D. 密度离心法 6.下列对叶绿体和线粒体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两者都具有能量转换的功能 B. 两者都具有双层膜结构 C. 两者的基质成分与功能不同 D. 两者所含酶的种类相同 7.根据细胞的功能推测,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汗腺细胞比肠腺细胞具有更多的核糖体 B. 心肌细胞比唾液腺细胞具有更多线粒体 C. 胰腺细胞比心肌细胞具有更多的高尔基体 D. 生命活力旺盛的细胞比衰老细胞具有更多的线粒体 8.某物质是动物细胞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由104个氨基酸组成的化合物,在生成ATP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那么该物质生成的场所以及它发挥生理作用的场所分别是( ) A. 高尔基体和叶绿体 B. 核糖体和细胞核 C. 核糖体和线粒体 D. 细胞核和线粒体 9.干扰素是一种糖蛋白,其糖基团在什么地方与蛋白质结合( ) A. 核糖体上 B. 内质网上 C. 高尔基体 D. 细胞膜上 10.人体细胞因某种原因改变了磷脂双分子层的排列,下列受到影响的细胞结构是( ) ①细胞膜②线粒体③核糖体④中心体⑤高尔基体⑥内质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